2014南通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15:2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南通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南通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一篇:2014南通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安祥 无精打采 给予(gěi)奇闻轶事(yì)B.调剂 扺掌而谈 星宿(xiù)舐犊情深(shì)C.观瞻 貌和神离 地壳(qiào)载誉归来(zài)D.针砭 两全其美 箴言(zhēn)方枘圆凿(nè)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 ▲ 的争论。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 ▲,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 ▲,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A.经年累月 南辕北辙 各有千秋 B.旷日持久 大相径庭 各有千秋 C.旷日持久 南辕北辙 半斤八两 D.经年累月 大相径庭 半斤八两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各补写一句话,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4分)

司马谈把先秦诸子划分为“六家”,刘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十家”。这对春秋战国思想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但应指出,①。如杨朱学派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且杨朱与老子、庄子不同,其观点立场更不一样,不宜列入道家,应是独立的一家。还应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②。据韩非所说,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在儒家八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和荀子都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而是各有发展。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上,奥运五环展示环节出现故障,本将形成五环的五朵雪绒花有一朵没有打开。闭幕式上,穿着亮片服装的舞蹈演员不断变幻出各种图案,没想到最后一幕竟然重演了开幕式的“故障五环”——四组演员都拉成了圈,而右上角的一组演员抱成一团。几秒钟后,最后一个环缓缓打开,一个完好的奥运五环呈现在世人面前,现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如果你是电视台现场直播主持人,你将如何解说?请为俄罗斯人这一做法设计一段解说词。要求:主题明确,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华 恒 传

恒字敬则,平原高唐人也。博学以清素为称。尚武帝女荥阳长公主,拜驸马都尉。元康初,东宫建,恒以选为太子宾友。辟司徒王浑仓曹掾,属除散骑侍郎,累迁散骑常侍、北军中候。

愍帝即位,以恒为尚书,进爵苑陵县公。顷之,刘聪逼长安,诏出恒为镇军将军,领颍川太守,以为外援。恒兴合义军,得二千人,未及西赴,而关中陷没。时群贼方盛,所在州郡相继奔败,恒亦欲弃郡东渡,而从兄轶为元帝所诛,以此为疑。先书与骠骑将军王导,导言于帝。帝曰:“兄弟罪不相及,况群从乎!”即召恒,补光禄勋。恒到,未及拜,更以为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本州大中正。

寻拜太常,议立郊祀。尚书刁协、国子祭酒杜彝议,须还洛乃修郊祀。恒议,汉献帝居许昌,宜于此修立。司徒荀组、骠骑将军王导同恒议,遂定郊祀。寻以疾求解,诏曰:“太常职主宗庙,烝尝敬重,而华恒所疾,不堪亲奉职事。夫子称‘吾不与祭,如不祭’,况宗伯之任职所司邪!今转恒为廷尉。”

太宁初,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督石头水陆诸军事。王敦表转恒为护军,疾病不拜。成帝即位,加散骑常侍,领国子祭酒。咸和初,以愍帝时赐爵进封一皆削除,恒更以讨王敦功封苑陵县侯,复领太常。苏峻之乱,恒侍帝左右,从至石头,备履艰危,困悴逾年。

初,恒为州大中正,乡人任让轻薄无行,为恒所黜。及让在峻军中,任势多所杀害,见恒辄恭敬,不肆其虐。钟雅、刘超之死,亦将及恒,让尽心救卫,故得免。

及帝加元服注,又将纳后。寇难之后,典籍靡遗,婚冠之礼,无所依据。恒推寻旧典,撰定礼仪,并郊庙辟雍朝廷轨则,事并施用。迁左光禄大夫、开府,常侍如故,固让未拜。会卒,时年六十九。

恒清恪俭素,虽居显列,常布衣蔬食,年老弥笃。死之日,家无余财,时人以此贵之。

(选自《晋书·列传第十四》,有删改)

【注】元服:冠,帽子。古称行冠礼为加元服。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①属除散骑侍郎 属: ▲ ②寻拜太常 寻: ▲

③恒更以讨王敦功封苑陵县侯 更: ▲ ④固让未拜 让: ▲

6.用四个短语概括华恒的主要品质。(2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聪兵逼长安,华恒临危受命,但所在州郡慑于群贼嚣张气焰相继败逃的形势,让为纾解国难而积极准备的华恒萌生了弃郡东渡的念头。B.在郊祀大典的选址问题上,华恒与刁协、杜彝意见相互,尽管朝廷最终采纳了华恒的意见,华恒还是为此托病,请求辞去太常一职。

C.钟雅、刘超死后,华恒的生命曾一度陷入危险境地,是任让的尽心解救和卫护,使他免于一死。任让此举,表现了华恒的受人礼敬。

D.面对典籍毁于战乱,皇上加冠、纳后都没有礼仪依据的窘态,华恒急朝廷所急,探求旧典,制定礼仪,同时确立了郊庙等重大活动的准则。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兄弟罪不相及,况群从乎!(3分)

⑵夫子称“吾不与祭,如不祭”,况宗伯之任职所司邪!(4分)⑶乡人任让轻薄无行,为恒所黜。(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校书七兄①李冶

无事乌程②县,蹉跎岁月余。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③岸,莫忘几行书。

【注】①本诗是女诗人李冶写给自乌程前往芸阁(藏书处,即秘书省)赴任的“七兄”的。校书:“校书郎”(官名)的省称。②乌程:今浙江吴兴,李冶家乡。③大雷:在今安徽望江。南朝诗人鲍照途经此地时曾写下《登大雷岸与妹书》。⑴一、二两联反映了七兄怎样的生活状态?(3分)⑵颈联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⑶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⑴ ▲,任重而道远。(《论语》)⑵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⑶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⑷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郦道元《三峡》)⑸夜深忽梦少年事,▲。(白居易《琵琶行》)⑹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张子语录》)⑻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秋 丰子恺

①我的年岁自从冠用了“三十”二字,至今已两年了。不解达观的我,从这两个字上受到了不少的暗示与影响。虽然明明觉得自己的体格与精力比二十九岁时全然没有什么差异,但“三十”这一个观念笼在头上,犹之张了一顶阳伞,使我的全身蒙了一个暗淡色的阴影,又仿佛在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以后,虽然太阳的炎威依然没有减却,然而大地的节候已从今移交于秋了。

②在往年,我只慕春天。我最欢喜杨柳,尤其欢喜初染鹅黄的嫩柳。每逢早春时节,看见苏醒了的杨柳枝上挂了细珠,带了隐隐的青色而“遥看近却无”的时候,我心中便充满了一种狂喜。我心中似乎只知道春,常常在说:“春来了!不要放过!赶快设法招待它,享乐它,永远留住它。”别的三季在我都当作春的预备,或待春的休息时间,全然不曾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与意义。

③两年来,我的心境已经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自己的心境便和秋十分调和,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我现在对于春非常厌恶,每当万象回春的时候,看到群花的斗艳,蜂蝶的扰攘,以及草木昆虫等到处争先恐后地滋生繁殖的状态,我觉得天地间的凡庸、贪婪与愚痴,无过于此了!尤其是在青春的时候,看到柳条上挂了隐隐的绿珠,桃枝上着了点点的红斑,最使我觉得可笑又可怜。我想唤醒一个花蕊来对它说:“啊!你也来反复这老调了!我眼看见你的无数祖先,个个同你一样地出世,个个努力发展,争荣竞秀;不久没有一个不憔悴而化泥尘。你何苦也来反复这老调呢?如今你已长了这孽根,将来看你弄娇弄艳,装笑装颦,招致了蹂躏、摧残、攀折之苦,而步你祖先们的后尘!”

④实际,迎送了三十几次的春来春去的人,对于花事早已看得厌倦,感觉已经麻木,热情已经冷却,决不会再象初见世面的青年少女似地为花的幻姿所诱惑而赞之、叹之、怜之、惜之了。假如要我对于世间的生荣死灭费一点词,我觉得生荣不足道,而宁愿欢喜赞叹一切的死灭。对于前者的贪婪、愚昧与怯弱,后者的态度何等谦逊、悟达而伟大!

⑤夏目漱石三十岁的时候,曾经这样说:“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也多,欢浓之时愁也重。”我现在对于这话也深抱同感,同时又觉得三十的特征不止这一端,其更特殊的是对于死的体感。青年们恋爱不遂的时候惯说生生死死,然而这不过是知有“死”的一回事而已,不是体感。犹之在饮冰挥扇的夏日,不能体感到围炉拥衾的冬夜的滋味。须得入了秋天,炎阳逞尽了威势而渐渐退却,汗水浸胖了的肌肤渐渐收缩,身穿单衣似乎要打寒噤,而手触法兰绒觉得快适的时候,于是围炉、拥衾、浴日等知识方能渐渐融入体验界中而化为体感。以前我的思虑真疏浅!以为春可以常在人间,人可以永在青年,竟完全没有想到死。以为人生的意义只在于生,而我的一生最有意义。直到现在,仗了秋的慈光的鉴照,死的灵气钟育,才知道生的甘苦悲欢,是天地间反复过亿万次的老调,我但求此生的平安的度送与脱出而已。

⑥我正要搁笔,忽然西窗外黑云弥漫,天际闪出一道电光,发出隐隐的雷声,骤然洒下一阵夹着冰雹的秋雨。啊!原来立秋过得不多天,秋心稚嫩而未曾老练,不免还有这种不调和的现象,可怕哉!

一九二九年秋日

(选自丰子恺《人间情味》,有删改)

11.文中画线句描写了早春具有代表性的景色,请赏析其表达特色。(4分)12.从全文看,文章第②段写“春”有什么作用?(4分)

13.文章第③段说“自己的心境便和秋十分调和”,结尾又说“不免还有这种不调和的现象”,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14.结合全文,探究作者由“秋”引发的人生感悟。(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 题。

论 读 书 林语堂

①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向来称为雅事乐事。但是现在雅事乐事已经不雅不乐了。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诸如此类,皆非读书本旨,在我是看不起的。人之初生,都是好学好问,及其长成,受种种的俗见俗闻所蔽,毛孔骨节,如有一层包膜,失了聪明,逐渐顽腐。读书便是将此层蔽塞聪明的包膜剥下。能将此层剥下,才是读书人。

②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出来。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五十而学《易》,又是一种味道。自己见解愈深,学问愈进,愈读得出味道来。也许蒋介石未进过小学,或进小学而未读过地理,或读地理而未觉兴味;然今日之蒋介石翻看闽浙边界地图,便觉津津有味。或某人在狱中读清初犯文字狱的文人传记,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③程子谓《论语》读者有此等人与彼等人,有读了全然无事者,亦有读了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凡人读书必找一位气质相近的先贤作为老师,这是所谓读书必须得力一家。不可昏头昏脑,听人戏弄。一人同时爱庄荀,或同时爱苏程是不可能的事。找到文学上之情人,必胸中感觉万分痛快,而魂灵上发生猛烈影响,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尼采师叔本华,萧伯纳师易卜生,虽皆非及门弟子,而思想相承,影响极大。当二子读叔本华、易卜生时,思想上起了大影响,是其思想萌芽学问生根之始。

④诗或好李,或好杜,文或好苏,或好韩,读其所好,说得好的道理出来。或竟苏韩皆不好,亦不必惭愧,亦须说出不好的理由来。或某名人文集,众人所称而你独恶之,自己学力见识未到,或己是而人非。等过几年学力已到,仍己是人非,则将来必发现与己有同感之人。刘知几少时读《前后汉书》,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后书宜为更始立纪,当时闻者责以童子轻议前哲,乃“赧然自失,无辞以对”,后来偏偏发见张衡范晔等,持见与之相同。因其读书皆得之襟腑,非人云亦云,所以能著成《史通》一书。如此读书,处处有我的真知灼见,得一分见解是一分学问,除一种俗见,算一分进步,才不会落人圈套。(选自林语堂《论读书》,有删改)

15.简要概括文章第①段的论证思路。(6分)16.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17.在林语堂看来,应如何读书?请简要概括。(6分)

七、作文(70 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舒婷)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爱默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然大著述者,必深于博雅,而尽见天下之书,然后无遗恨。当 迁 之 时 挟 书 之 律 初 除 得 书 之 路 未 广 亘 三 千 年 之 史 籍 而 局 蹐 于 七 八 种 书 所 可 为 迁 恨 者 博 不 足 也。凡著书者,虽采前人之书,必自成一家言。今迁书全用旧文,间以俚语,良由采摭未备,笔削不遑,故曰:予不敢堕先人之言,乃述故事,整齐其传,非所谓作也。(节选自宋•郑樵《通志•总序》)

20.古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说,“两司马”指的是司马迁和 ▲。后者的代表作是▲。(2分)

2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郑樵关于史书编写的基本主张。(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除塑造了“金陵十二钗”等众多贵族女性形象外,还塑造了病死的晴雯、投井的金钏、上吊的鸳鸯、撞墙的司棋等“四烈婢”形象。B.辛亥革命时期,辫子的剪与留成了革命与守旧的风向标,鲁迅小说《**》《头发的故事》《狂人日记》《阿Q正传》中都有相关的情节描写。

C.沈从文在《边城》中通过虎耳草来象征爱情,如写翠翠梦摘虎耳草,却不知道交给谁,既寄寓翠翠对爱情的憧憬,又暗示她的爱情将无果而终。

D.《家》中,觉慧曾经给《黎明周报》投稿,介绍新文化运动并抨击旧制度;当他去上海寻找新生活时,《黎明周报》的朋友们前来与他告别。

E.《欧也妮•葛朗台》中,巴尔扎克通过描写查理在海外贩卖人口、偷税走私、勾结海盗等一系列恶行,深刻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罪恶。23.简答题(10分)

⑴《三国演义》中,关羽“大意失荆州”既有其主观原因,也与东吴的谋略有关。请概括东吴这一次为夺取荆州所采取的谋略。(6分)

⑵奥菲利亚是《哈姆莱特》中的一个次要人物,但她的存在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简析奥菲利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以和为贵

中国古代以“和”为最高的价值。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国语》中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这里对“和”的意义的解释最为明确,不同的事物互相为“他”,“以他平他”即聚集不同的事物而达到平衡,这叫做“和”,这样才能产生新事物。如果以相同的事物相加,这只是“同”,是不能产生新事物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和多文化的统一体,我们肯定“和”观念的价值,不是宣扬调和论。所谓“和”,不是不承认矛盾对立,而是认为应该解决矛盾而达到更高的统一,因此,儒家以“和为贵”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文化具有优秀传统,同时也具有陈陋传统。从殷周以来,就有上下贵贱的区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但这种观念至今仍有待于彻底消除。中国哲学长于辩证思维,事实上,科学的发展是离不开分析思维的。中国向来注重人伦日用,注重切近的效益,没有“为真理而求真理”的态度,这也是中国没有产生自己的近代实验科学的原因之一。西方近代社会是“自我中心,个人本位”,强调“以人为本”,而中国近代以前则以家族为本位,这是一个严重的缺陷。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创建社会主义新文化,为此,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长短得失是完全必要的。(节选自张岱年《 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有删改)24.结合文本,分点概括中国文化中的陈陋传统。(5分)

25.从文本看,“和”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4分)26.试以对待外来文化为例,谈谈“和”与“同”各自的表现。(6分)亚在作品中的作用。(4分)

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参考答案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B(A.安详,给予(jǐ);C.貌合神离;D.方枘圆凿(ruì)).2.(3分)B(经年累月:指经历很长的时间。旷日持久:指耗费时日,拖延得太久。南辕

北辙:指行动与目的相反。大相径庭:指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截然不同。各有千

秋:各有各存在的价值。半斤八两: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3.(4分)①这些划分并不完全正确(科学、合理等)②同一家分化出来的不同流派在继

承中发展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4.(5分)示例:俄罗斯人用一种自嘲的方式弥补了开幕式的遗憾,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幽默,感受到他们的智慧,更感受到他们的自信。

评分建议:内容3分、修辞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4分)①属:接着 ②寻:不久 ③更:又,另 ④让:推辞 6.(2分)为人谨慎 为官清廉 生活俭朴 处事公正 事君尽忠 评分建议:两点1分,三点2分。

7.(3分)B(“华恒托病”于文无据,华恒辞职与“意见相左”无关。)8.⑴(3分)兄弟犯罪(尚且)不应相互牵连(治罪),更何况叔伯兄弟呢!

评分建议:“及”、“群从”及语句通顺各1分。

⑵(4分)孔子说“我不参加祭祀,就如同没有祭祀”,何况这本就是担任宗伯这一职务

掌管的呢!

评分建议:“夫子”、“与”、“ 所司”及语句通顺各1分。

⑶(3分)同乡人任让轻佻浮薄,品行不端,被华恒罢免官职(或:降职)。

评分建议:“轻薄无行”、“为„„所„„”及语句通顺各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⑴(3分)身在故里无所事事,宦游京城孤独寂寞。

⑵(4分)借代、拟人。出句,以“仙棹”代指七兄所乘之舟;对句,用一“伴”字,赋予寒星以人的情感。

评分建议:辞格指认,一种1分;简析,一点1分。

⑶(3分)骨肉关切之情。(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⑴士不可以不弘毅 ⑵翱翔蓬蒿之间 ⑶日月忽其不淹兮 ⑷飞漱其间 ⑸梦啼妆泪红阑

干 ⑹燕然未勒归无计 ⑺为往圣继绝学 ⑻赢得生前身后名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4分)运用拟人和引用的修辞手法(1分),通过联想、想像(1分),从视觉和感觉的

角度描写早春景色(1分),色彩鲜明,语言富有韵味(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 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2.(4分)内容上:写出自己对春天的珍爱之情(1分);

结构上:与下文三十岁以后对春天和秋天的感受形成对比(2分),突出自己原先对生 命认识的肤浅(1分)。

13.(6分)“调和”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境完全融入秋天,变得沉静(2分);“不调和”

既指节气进入秋天,天气依然有着夏的特征,又指作者进入人生之秋,心境并未完全达

观(2分)。这是作者内心矛盾的体现(2分)。14.(6分)①人生在得意之时,应以淡泊心态面对名利;

②人生是一个甘苦悲欢、荣枯盛衰周而复始的过程; ③人生欢乐和悲苦并存,欢乐越多,悲苦越多;

④人生应直面死亡,在平常的生活中安度一生。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6分)首先提出读书是心灵活动的观点,接着列举时人偏离读书本旨的现象,最后揭示

读书的意义。

评分建议:每点2分,过多分层酌情扣分。

16.(6分)读与自己思想相近的作家的作品,能让自己产生亲切感;与作者及其作品产生强

烈的共鸣;能启迪心智,获取新知,开拓新领域。

评分建议:每点2分。

17.(6分)①读书应避免功利化;②好书要重读;③要读与自己气质相近作家的书;④读书

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读书要有真知灼见)。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七、作文(70分)

18.参照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6分)当迁之时/挟书之律初除/得书之路未广/亘三千年之史籍/而局蹐于七八种书/所可

为迁恨者/博不足也。

评分建议:每处1分。少于6处,见对给分;多于6处,见错扣分。20.(2分)司马相如 《子虚赋》(或《上林赋》)

21.(2分)①博采古籍; ②有独特的史学观(自成一家之言)。

评分建议:答对1处,1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5分)BD(B项中《狂人日记》中无关于辫子情节的描写;D项中《黎明周报》后

已停刊,送别觉慧的应是《利群周报》的朋友。)

评分建议:选对一项2分,两项5分;多选不给分。

23.⑴(6分)①吕蒙称病,向孙权举荐陆逊担任右都督防守陆口;②诱使与关羽有矛盾的博士仁、糜方降吴;③写信给曹操,相约夹击关羽。

评分建议:一点2分。

⑵(4分)①将奥菲利亚的美丽、天真、善良的女性柔美与男性的血腥仇杀形成对比;

②以奥菲利亚因父亲被误杀而发疯,最后落水身亡,引发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的决斗,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通过奥菲利亚的死加重了剧本的悲剧性。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到两点即可。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4.(5分)①等级观点根深蒂固;②缺少分析思维;③急功近利(注重切近的效益或实用主

义倾向严重);④忽视个人价值(注重家族本位)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四点5分。

25.(4分)⑴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⑵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促进中国文化

的繁荣。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6.(6分)⑴“和”要求勇于接纳外来文化,在不同的文化交流中达到平衡统一,并产生新文化(3分)。“同”只是一味照搬、模仿外来文化,亦步亦趋,最终丢失自己的文化(3 分)。

第二篇: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南通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央电视台今年推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以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将无声的文字 ▲ 为有声的情感倾诉,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喜爱。节目首先把观众带入特定的情境和氛围中,再通过朗读 ▲ 的文字传递情感,为人们搭建起一座 ▲ 心灵的人文殿堂。A.转化 如沐春风 润色 B.转化 动人心魄 润泽 C.转达 动人心魄 润色 D.转达 如沐春风 润泽

2.高中毕业之际,同学们书写赠言相互激励,下列各项中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C.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中国艺术家欣赏自然,有非常明显的群体特点。▲,▲。▲,▲,▲,陶潜的“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句最能代表这种态度。

①觉得彼此尚能默契相安

②中国人对待自然是用乐天知足的态度

③但不甚浓厚

④所以引以为快

⑤中国人“自然”的观念中虽偶杂有道家的神秘主义

A.②③④⑤① B.②①⑤③④ C.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②①④

4.某校文学社准备根据以下主题挑选学生习作,下列各组习作与主题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主题一:月是故乡明 主题二:向青春举杯 主题三:和平的钟声 主题四:文化与传统 A.《母亲的微笑》 《青葱岁月》 《我看辛德勒》 《奇妙的昆虫》 B.《温暖的布鞋》 《成长的欢乐》 《人生驿站》 《肯德基印象》 C.《游子折柳》 《年轻的梦想》 《华沙之跪》 《秦腔古韵》 D.《风华正茂》 《原驰蜡象》 《将军白发征夫泪》 《北京的地坛》 5.阅读下面的图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7年中国网民春节网络红包问题调查

A.收发网络红包,已成为中国绝大多数网民认可的一种春节娱乐方式。B.如果网民一味沉迷于收发网络红包,那么传统的年味就变淡了。

C.热衷收发网络红包,对身体健康、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会有一定的影响。D.支付平台在依靠网络红包拓展用户市场的同时,也应该履行其社会责任。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双节堂庸训》自序

汪辉祖

《双节堂庸训》者,龙庄居士教其子孙之所作也。中人以上,不待教而成;降而下之,非教不可。居士有五男。子,才不逮中人。孙之长者,粗解字义;其次亦知识渐开。居士扃户养疴,日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

凡先世嘉言媺①行及生平师友渊源,时时乐为称道,口授手书,久而成帙。

删其与颜、袁二书词指复沓者,为纲六,为目二百十九,厘为六卷:首《述先》,志祖德也,先考、妣事具行述者不赘;次《律己》,无忝所生,有志焉未逮也;次《治家》,约举大端而已,家世相承,兼资母范,故论女行稍详;次《应世》,寡尤寡悔,非可律几也;次《蕃后》,保世滋大,其在斯乎?以《师友》终之,成我之恩,辅仁之谊,永矢勿谖矣。

友之存者,儿辈耳熟能详,不烦录叙;且凛凛乎,有《谷风》阴雨之忧焉。居士自少而壮、而老,循轨就范,庸庸无奇行也。庸德庸言之外,概非所知,故名之曰《庸训》。冠以“双节堂”者,获免于大戾,禀二母训也。诸所为训,简质无文,皆从数十年体认为法、为戒,欲令世世子孙、妇稚可以通晓。自念身为庸人,不敢苛子孙蕲⑦至圣贤,而参以颜袁二书各条,则学为圣贤之理,未尝不备。

夫人无中立,不志于圣贤,其势必流于不肖,可不慎欤?嗟乎!教者,祖父之分;率教者,子孙之责。苟疑训词为庸,而别求新异之说以自托,将有离经畔道,重贻身世之患者,是则居士之所大惧也。

【注】媺(měi):同“美”,美好,善。蕲(qí):同“祈”,求。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才不逮中人 逮:及,达到 B.寡尤寡悔,非可俸几也 尤:抱怨 C.保世滋大,其在斯乎 滋:繁衍 D.率教者,子孙之责 率:率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序交代了《双节堂庸训》的写作目的、成书过程,介绍了书的内容、体例和语言特点,并说明了该书命名的缘由。

B.作者写作《双节堂庸训》时删除了与颜、袁二书言词意旨重复的部分,认为这是教导子孙学习圣贤之理非常完备的书。

C.作者认为,他的家世能够传承与母亲的德行有着很大关系,自己也承蒙两位母亲的亲切教诲,免于犯大的过错。

D.作者自认为是个平庸的人,对子孙也没有过高的要求,但很担心他们另求其他新异学说,离经叛道,留下祸患。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4分)

(2)夫人无中立,不志于圣贤,其势必流于不肖,可不慎欤?(4分)9.请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写作《双节堂庸训》的意图。(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寒食 李山甫

风烟放荡花披猖①,秋千女儿飞短墙。绣袍驰马拾遗翠,锦袖斗鸡喧广场。天地气和融霁色,池台日暖烧春光。自怜尘土无他事,空脱荷衣②泥醉乡。

【注】①披猖:这里是飞扬的意思。荷衣:出自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句。

10.这首诗前两联描写了寒食节哪些景象?(5分)

11.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2)▲,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4)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5)▲,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7)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山城 施蛰存

如果你相信昆明是一个山城,那么拿我现在所小住着的地方比较起来,她就有点不配这个称了。昆明的确是一个建筑在山国中的城市,但是我们如果要想像一个山城,那么像目下的昆明样地不缺少一切近代物质设备的城市是不会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我愿意把山城这个名词用之于良,用之于路南,甚至用之于大理,但决不是昆明。

我现在所住着的是一个离昆明一百余公里的小城。说她是一个小城,这是一个外省人的口吻她实在并不比我所曾到过的宜良、路南这些县城更小。她有邮政局和电报局,她能够供给你法国的脂粉,甚至德国制的注射剂。然而不管一切,她还是我所旅行过的许多县城中最配称之为山城地方。这是因为她还保留了一个山城所该有的特殊气息。

我在这里已经算是住下来了。早晨,我定首先看见妇女们在门口操作,或是扛了农具出城去当那些幸福的男子起床来,端一个矮凳坐在门口,吃茶、晒太阳的时候,一定是快要到正午了。正午,城里的街上是寂静的,年轻人都聚集在城外汽车站旁边的几家茶馆或小食铺里,等侯来往的车看热闹。无所事事的日子虽然好像很悠长,但终于到了黄昏,于是你可以听见牧人在吹起哨子赶着牛羊进城了;驻屯营里吹起生疏的喇叭,召集士兵归队了;打柴的老妇人伛偻的背上负着一捆柏枝或松毛从小巷里穿出来了„„一排荒凉的雉堞渐渐没入黑暗的夜色中,于是这小城中惟一西街上是透露着光亮的地方,因为一切的店铺都在西街上,别的铺子虽然都早已关了门,而茶馆宵夜铺却正当热闹的时刻,何况茶馆及宵夜铺又占了所有的商铺的半数以上。

但是,它们虽则卖夜市,才过十点钟,所有的光亮便已全部熄灭掉。现在是狗的城市了。它们逐着,叫嗥着,在绝对的黑暗中,使一个不习惯早睡的旅客,在枕上会仿佛感到土匪来攻城的征兆赶街子是使人们的生活形成一种特殊样式的主因。这里的人从来不作每天的计划。“一日之在于晨”,这句古谚于他们是没有用处的。对于他们,每一个月并没有三十天,而是只有六天,因为他们每五天赶一次街子。一切的事情都得在街子天做。买鱼肉鸡蛋蔬菜米粮,均须到街子天,错过了这个街子天,就得等下一个街子,于是五天就很容易地过去了。医生什么人,也是赶街子的。人倘若生了什么病,五天之内没有变化是幸福的。医生给你诊了脉,给你留下五天服食的药,你就等到下一个街子天再请教他。警察也是赶街子的,当警察不够维持秩序时,不得不让过去被裁的警察来临时服务一下。这就是赶街子的警察,谁知道他们在非街子天做些什么事呢。

人们永远很迟缓,永远很闲懒,永远没有时间的观念。很少人家有一个钟或表。既然今天或明天都没有什么关系,上午与下午更有什么分别呢?你说,这不是赶惯了街子对他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吗?

我不喜欢,并且也不习惯于这种山城里的生活,但我既在这里住了几天之后,也似乎稍微发现了她一点好处。我常常会想起“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这一副对联,仿佛很可以用来贴在这里的城门上。然而这种和平与淳朴的好处,到底只堪从想像中去追求的,比如你身处于一个烦嚣的都会里,偶尔幢憬一下这样的山城生活,那是对你很有补益的。若果你真的来到这里住下去,像我一样,我想你倘若不能逃走,一定会苦闷至极的。然而你或许要问,为什么我终于没有逃离,而还在这里住下去呢?是的,请你凑过耳朵来,我将指点给你看一个地方,并且告诉你,那是怎样一个地方,会使我对于这寂寞的山城抱着希望。

(有删改)

13.文章开头从昆明写起,有什么作用?(4分)14.山城保留了哪些“特殊气息”?请简要概括。(4分)15.作者为何详写赶街子的场景?请简要分析。(6分)16.本文重点叙写山城生活,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现实中的悲剧快感

凌继尧

①冯友兰先生为西南联大撰写的校歌是一件艺术作品,当年吟唱校歌的西南联大师生是校歌所描述的悲剧事件的亲身经历者,他们吟唱校歌所体验到的那种心情正是现实中的悲剧快感。

②悲剧之所以能产生这种感情,因为它和崇高有密切的联系。悲剧是一种痛苦、灾难和牺牲,但是它又不让人感到沮丧和压抑。悲剧使我们接触到崇高和庄重的美,因此能唤起我们灵魂中崇高庄严的感情。它好像打开我们的心灵,在那里点燃一星隐秘而神圣的火花。悲剧自有一种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韧性精神。在吟唱西南联大校歌时,郁积的痛苦、情绪受阻的挫折感得到自然的宣泄和表现,因此会产生一种快感。

③悲剧具有英雄气概,然而光凭英雄气概还不能产生悲剧效果。悲剧效果必然含有怜悯和恐惧,英雄气概只是令人鼓舞而不会首先令人恐惧,它产生坚决的心情,而不产生悲愤的心情。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是在中华民族存亡继绝的危急关头发生的悲剧事件。在侵略者的铁蹄下,祖国山河破碎,哀鸿遍野,生灵涂炭。正像联大校歌所描述的那样,“九州遍洒黎元血”。人们吟唱联大校歌,会产生悲剧的怜悯。但这种怜悯不是指向外在客体的道德同情,而是一种审美同情,即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感受。

④除怜悯外,悲剧感中还有恐惧。这种恐惧不是日常生活中面临生命危险时的那种恐惧,也不是胆怯、懦弱的畏首畏尾。悲剧中的恐惧是一种哀伤或忧郁的情调,是一种忧患意识。悲剧中的恐惧是面对强大的邪恶力量而感到无能为力的感觉。然而,他们在吟唱校歌时,感到压抑和震惊,也感到反抗和振奋。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恐惧成为一种强烈的刺激,唤起应付危急情境的非同寻常的大量生命力。它使心灵震惊而又充满蓬勃的生气,所以也包含着一点快乐。”

⑤联大校歌歌词与岳飞《满江红·写怀》多有比照。冯友兰先生在联大校歌中把《满江红·写怀》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改为“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冯先生幸而言中。今天如果再讨论这四句话,杨振宁先生建议改为:“千秋耻,既已雪。中兴来,需人杰。”从“终当雪”到“既已雪”,这是多么痛苦、多么艰难的历程;我们在缅怀浴火重生的血泪史时,一种悲愤而坚决的心情不觉油然而生。

(有删改)

17.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18.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6分)

19.西南联大师生吟唱校歌时,会产生哪些“现实中的悲剧快感”?(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小溪是怎样一路流进大海的呢?遇到高山,它机智地绕过;遇到深涧,它一点点地积蓄力量去填平;遇到断崖,它勇敢地纵身一跃,化作壮美的瀑布„„就这样,涓涓细流融入江河,扑向大海的怀抱。

泰州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夫幽人韵士,摒绝声色,其嗜好不得不钟于山水花竹。夫山水花竹者,名之所不在,奔竞之所不至也。天下之人栖止于嚣崖利薮目眯尘沙心疲计算欲有之而有所不暇。故幽人韵士,得以乘间而踞为一日之有。夫幽人韵士者,处于不争之地,而以一切让天下之人者也。唯夫山水花竹,欲以让人,而人未必乐受,故居之也安,而踞之也无祸。

(节选自袁宏道《瓶史》)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22.袁宏道在文学上提出“ ▲ ”说,与 ▲、袁中道,合称“公安三袁”。(2分)2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幽人韵士”钟爱山水花竹的原因。(4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紫鹃原名鹦哥,是贾母房里的丫头,后被贾母派去服侍黛玉,改名紫鹃,她一心一意为黛玉着想,敢于直接指出黛玉的过错。B.《边城》中,沈从文重在“显美”,展现了山民的自然人性和传统美德,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寄托了作者重塑民族精神的理想。C.《茶馆》中,面对专横的宋恩子,常四爷愤言道:“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真可谓无惧恶人,仗义执言。D.《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曾经与大块头黑人扳手腕比手劲,取得胜利后被众人称为“冠军”。他坚信,只要自己一心想去做,就能打败任何人。E.《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初次见到堂兄弟查理,认为他是从天上而降的神人,这使她第一次梦见绫罗绸缎,第一次希望自己显得漂亮。25.简答题(10分)

(1)《三国演义》中,诗句“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恋妻不纳陈官谏,枉骂无恩大耳儿”共同涉及的人物除了刘备外,还有谁?请根据诗句内容概括其形象特征。(5分)

(2)《哈姆莱特》第五幕中,雷欧提斯说:“这奸恶的诡计已经回转来害了我自己;瞧!我躺在这儿,再也不会站起来了。”请简述“这奸恶的诡计”的内容。(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8题。

近年来,《我们的乡愁》《返乡笔记》《回不去的故乡》等“乡愁”类文章不断出现,其视角也不尽相同。“去农进城”正成为主导性趋势,随着乡村及其所承载的物、景、情的逝去,城市化已经成为裹挟绝大多数“农二代”的巨大势能。而城市自身也在大规模旧城改造扩容中日新月异,“乡愁”不仅发生于某个具体乡村,也是当前这种剧烈城市化过程中原有居民普遍而又自然的反应,失落与无奈相互交织。而在多维乡愁之中更具有传播力和话语权的中产阶级,往往对乡村进行选择性美化与静态孤立处理,删除了生活张力,只留下精致意向和“纯真的替换物”。对于他们来说,与其说是对“三农问题”有所触碰,不如说更是在既有生活方式不减损状态下,对已经或正在消失的事物的怀旧与惆怅;与其说是对现实不合理“城乡关系”展开质疑,不如说是以“乡村”为名、在主流框架内不失优雅优越的修饰与抚慰。这些想象性的解决携带着更加隐蔽的偏好,让真正的“三农”被挤出“乡愁”论述,乡村被抽象为无“人”的风景与新的欲望空间。好在,对于近代以来的中国城乡来说,不仅有着关于乡村与城市的多元化论述尝试,还存在着进一步迈开双脚,解放双手的“百年乡村建设”实践。而当代乡村建设,更应引导人们“眼光向下、脚步向前”,无论下乡还是返乡,都希望可以在关注“三农”中重新塑造“自我”,为乡愁提供一个积极且建设性的安放之地与发挥空间,并在此过程中让更多参与者改变视角,重新认识充满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乡土社会。

26.请简要概括“多维乡愁”的具体内容。(6分)27.文中“更加隐蔽的偏好”指的是什么?(3分)

28.在作者看来,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乡村建设?(6分)

2017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I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B 2.(3分)B 3.(3分)D 4.(3分)C 5.(3分)A(只有近三成的网民认为网络红包基本没有问题,所以“绝大多数”不正确。)

二、文言文阅读(18分)6.(3分)D(率:遵从,服从)7.(3分)B(原文说“参以颜袁二书各条,则学为圣贤之理,未尝不备”,所以该项不正确。)8.(1)(4分)和儿辈谈论探求坚守自己、经历世事的道理,有时揭示那些道理,有时引用事例规劝(验证)。

评分建议:“持”、“涉”、“证以事”,语句通顺,各1分。

(2)(4分)假如人心中没有立志,不能有志于成为圣贤,那趋势必然变成没有才能的人,能不谨慎(慎重)吗?

评分建议:每句1分。9.(4分)①牢记(歌颂)先辈美德;②强调律己治家;③希望家族兴旺;④感激师友恩谊。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5分)(1)从景的角度描写了春风荡漾、春花纷飞(1分)的明媚春景(1分);(2)从人的角度描写了女子荡秋千、男子驰马斗鸡(2分)的欢快热闹的场景(1分)。

评分建议:不要求分角度,只要答出相关内容乖景象特征.意思对即可。11.(6分)(1)表达了诗人坚守高洁品格而不得却又不甘落入尘世的孤寂无聊、抑郁愁苦之情。(2)

①以乐景衬哀情(衬托),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美景和尘世的喧闹衬托内心的孤寂、冷清;②通过“自怜”直接抒发自己的愁苦之情;③通过“空脱荷衣”“泥醉乡”表达了内心矛盾的痛苦。

评分建议:情感2分;分析4分,答对两点,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8分)(1)信誓旦旦(2)发愤忘食(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4)猥自枉屈(5)高者挂罥长林梢(6)弃掷逦迤(7)自缘身在最高层(8)赢得仓皇北顾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13.(4分)通过否定昆明是真正的“山城”,突出宜良等地更具山城特色;照应文题“山城”;引出下文对真正山城的叙写;激发读者思考,引起阅读兴趣。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4.(4分)社会环境和平安宁;生活节奏缓慢,有规律;民风淳朴;人们清闲慵懒。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5.(6分)赶街子场景具体写出了山城人迟缓闲懒、没有时间观念的生活特性;赶街子是山城人的生活形成一种特殊样式的主因;以点带面,具体刻画出山城的生活状态,给人深刻印象。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6.(6分)对和平淳朴生活的向往;对山城中人们迟缓闲懒生活的不满;小住山城,对自己单调乏味生活的苦闷、无奈;滞留山城,找不到更好去处,感到迷惘;身处山城,依然能在寂寞里抱有希望的自我安慰(自嘲)。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17.(6分)悲剧让人在宣泄了郁积的痛苦和挫折感后(2分),唤起灵魂中一丝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崇高庄严的感情,让人产生悲剧快感(2分)。揭示了悲剧的意义(2分)。18.(6分)首先提出“悲剧效果中还有恐惧”的观点;接着阐述悲剧中的恐惧的内涵;最后引用名言揭示悲剧中的恐惧的作用。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9.(6分)①宣泄痛苦、挫折感时产生的崇高庄严感;②把个体命运与祖国、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而产生的审美同情;⑨感到压抑、震惊(或深感忧患)而反抗、振奋。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70分)

20.依据2016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细则赋分。

参考立意点:机智;积蓄力量壮大自己;勇敢面对困境;不断进取;目标坚定;个体融入集体等。

2017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Ⅱ(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21.(4分)天下之人/栖止于嚣崖利薮/目眯尘沙/心疲计算/欲有之而有所不暇。

评分建议:划对一处得1分,多划一处,倒扣1分,扣到0分为止。22.(2分)性灵 袁宗道

评分建议:每空1分。23.(4分)①拒绝声色;②不争名利;③有暇欣赏;④居安无祸。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名著阅读题(15分)24.(5分)CE(C项,面对的不是宋恩子,应是二德子;E项,“第一次梦见绫罗绸缎”的人应是拿侬。)25.(1)(5分)吕布(1分)。武艺高超,颇有谋略(2分);贪恋美色,刚愎自用(2分)。

(2)(5分)克劳迪斯鼓动雷欧提斯去为父复仇,唆使他准备一把利剑与哈姆莱特比剑(2分);自己预备一杯毒酒,供哈姆莱特讨水喝(1分)。雷欧提斯应允,还在剑头上涂上毒药,以达到复仇的目的(2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26.(6分)进城务工的“农二代”对自己的乡村及其承载的物、景、情逝去的伤感;城市中居民在旧城改造过程中的失落与无奈;中产阶级对已经或正在消失的乡村的怀旧惆怅并加以自我抚慰。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7.(3分)以“乡村”为名,对乡村进行选择性美化与静态孤立处理,只留下精致意向和“纯真的替换物”。

评分建议: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28.(6分)保持乡村的原有风貌,为乡愁提供安放之地与发挥空间;结合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在关注“三农”中重塑“自我”;改变参与者的视角,重新认识多样复杂的乡土社会。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第三篇: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

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身怀济世宏愿的汤显祖,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由身居庙堂的仕宦沦落为游走江湖的剧优,曾经的 之梦破灭,他只能为戏曲世界中的儿女申诉。的际遇使他阅尽世事沦桑,于是他以诗以剧的艺术形式描绘出一个、人鬼通情的艺术世界。A.经天纬地 急转直下 惊心动魄 B.经国济世 江河日下 惊心动魄 C.经天纬地 江河日下 勾魂摄魄 D.经国济世 急转直下 勾魂摄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

经天纬地: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做非常伟大的事业。经国济世:指拯救人世,治理国家。根据文中的“身居庙堂的仕宦”可知用“经国济世”。

急转直下:形容形势或文笔等突然转变,并且很快地顺势发展下去。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格局后文“际遇”可知用“急转直下”。

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勾魂摄魄:形容事物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或威吓的力量。根据后文的“艺术世界”可知应用“勾魂摄魄”。

2.对下面一段文字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有一天啊,宝宝》有谈到关于媒体的一段:“宝宝,我为什么一直对媒体很有戒心,是因为媒体老是让你以为,你听过那首歌了,但其实你没听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看过那个人了,但其实你没看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知道灾难与死亡了,但其实你不知道。媒体好像渔网,把有生命的鱼都拦截在网子的那一边,到这一边流出来的,都只是水而已。” A.媒体隔绝生活中的生命现象,留给我们无味的东西。B.媒体对世界进行虚假的解读,所以我们要警惕媒体。C.媒体宣传了这个世界的虚假,所以我们要警惕媒体。D.媒体欺骗孩子的精神世界,影响他们精神的独立性。【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要求分析对文段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媒体老是让你认为……,但其实你没……”可知“媒体隔绝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媒体对世界进行虚假的解读”“所以我们要警惕媒体” “影响他们精神的独立性”正确,根据“到这一边流出来的,都只是水而已”可知“留给我们无味的东西”“媒体欺骗孩子的精神世界”正确,材料中“媒体宣传了这个世界的虚假”没有依据,因此选C项。3.下列对联与可使用场所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三代鼎彝昭日月 一堂图画灿云霞 ②龙蛇蜿蜒归梨枣 鸟兽飞腾入简笺 ③有迹可寻模传墨本 无体不备意在笔先 ④白首壮心写大海 青春浩气画高山

A.①古董行 ②刻印社 ③碑帖馆 ④书画社 B.①古董行 ②书画社 ③刻印社 ④碑帖馆 C.①碑帖馆 ②刻印社 ③古董行 ④书画社 D.①碑帖馆 ②书画社 ③刻印社 ④古董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要求回答对联使用的场合,注意对联中的关键字句,根据这些字句进行判断,此题根据①中的“鼎彝(dǐng yí:古代祭器,上面多刻着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可知应用于“古董行”;根据②中的“梨枣(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枣木,古代称书版。)”“简笺(jiān,本指狭条形小竹片。古代无纸,用简策,有所表识,削竹为小笺,系之于简。笺,也可以指的是中国古代写给帝王的书信)”可知应用于“刻印社”;根据③中“墨本(碑帖的拓本。)”可知应用于“碑帖馆”;根据④中的“写大海”“画高山”可知应用于“书画社”。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汉代陶塑在艺术风格上没有直接继承秦代的具象写实,汉兵马俑较之秦兵马俑,在形式处理上“取大势去繁缛”,不造作不雕饰。这种风格的形成,不是因为汉代生产技术的落后,而是因为受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自然审美观的影响。A.虽然有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但没有了精雕细刻的精致 B.虽然没有了精雕细刻的精致,但反而有了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 C.只有没有了自然朴拙的亲切,才会有一种精雕细刻的精致 D.即使没有精雕细刻的精致,也会有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属于选填衔接句的类型,注意从句式和内容上和上下文的联系,题中空格前文是“不造作不雕饰”,是事实,后面用“虽然”,不用“即使”,“没有了精雕细刻的精致”和前文的“不造作不雕饰”语意承接,由此选B。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画里常写空山,一人观竹听风。人问空山何在,空山即是心中。B.风中孤雁南去,无端生出闲愁。秋山秋水伴我,何人在你心头? C.秋水时深时浅,春色有淡有浓。年年来此树下,心情总是不同。D.关河万里萧索,心中三分寂寥。闲看几枝新花,乱了一本芭蕉。【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漫画的意境的题目,要求选出和漫画内涵最吻合的一项是,注意诗中的意象,A项,“空山即是心中”应该是虚,不应出现在画面中,“年年来此树下”“闲看几枝新花,乱了一本芭蕉”都是实景,画面中应该出现,可是画面中没有,由此选B。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箫洞虚小传 傳占衡

今箫非箫也,盖古“尺八”。近予临川车衮(gǔn)擅其巧,今世称“洞虚子”者是也。衮,戴湖村人,字龙文。幼涉学,凡艺近文史者皆工,而尤妙于竹,凡竹之属皆善,而最善者窍尺八也。自言年七岁,弄俗箫成声,辄恶其声。十岁时得吴市箫吹之,亦不厌已意。然好弥甚,至妨语食。剡(yǎn尖,锐利shàn)刳(kū从中间破开再挖空)刻镂,大变旧法。昼则操造水滨怪石旁,或入幽岫(xiù山洞,山)林樾(yuè路旁遮阴的树;树阴,借指别人的护庇)苍蒨(qiàn,义同“茜”,用以形容草长得茂盛的状貌。)中。当月野霜庭、鸟睡虫醒之际,启塞抑按,未尝去手。一日悟其法,起舞拍床,骂前人聋钝,不闻此妙矣。

顷之,其乡人持一管万里外,遇解音客,购之万钱双绢。自是洞虚子箫闻天下。顾产僻左,足不到吴越歌舞场,客居十指不给。其后俗箫稍稍窃其粗似,丹碧之,名“洞虚”,乱吴市中,暴得直。而真洞虚子家故贫自若也。时澹(dàn)荡以酒人客高门雅士间,语次骂座,众欲殴之。已而闻箫声,满坐皆欢,又相与洗盏更酌。盖其为人如此。

四方之知洞虚子者,至今莫知其何许人也。其箫表里濯治,得议制之妙;无瑕声,无累气,饰以行草秀句,山水渔钓,宫观烟树,人物花鸟虫豸(zhì)杂工,写描勒入神。而其独得之妙在选竹,竹至千尺取十一,盖有柯亭、爨(cuàn)下遗识乎?啸咏之顷,辄以斤锯自随。园公林监或訾(zǐ)病之,好事者赏其僻,不问也。

予尝得二焉,其一潇湘合流,八景分峙,隙间题咏,毫发可数;其一十八尊者图,李龙眠笔、苏子瞻赞、秦太虚记皆具。尝置酒倚琴而吹之,因谓:“子是艺如北方佳人,绝世独立,余粉黛皆土耳。昔人品庾信月明孤吹,然非洞虚箫,宁称子山文乎?”衮大喜,遂别作一枝遗予,彤以一丘一壑,一觞一咏,而题其上云:“青筠欲托王褒赋,明月吹成庾信文。”且曰:“箫之寿计年计十,人之寿计十计百,先生作传,洞虚之寿不可计。敢请!”予笑诺之,因访其利病最要处。衮乃曰:“箫孔下出贯纶者两,宜差后而斜睨,勿作中而径往。”予爱其聪巧绝伦,戏为《箫洞虚传》传之。嗟夫!恐亦如流马木牛,尺寸具诸葛书中,人不能用也。

(选自张潮《虞初新志》,有删节)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启塞抑按,未尝去手 抑:或者 .B.乱吴市中,暴得直 直:价值 .C.园公林监或訾病之 訾:指责 .D.彤以一丘一壑 彤:用红色涂饰器物 .【答案】6.A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A项,抑:吹箫的动作,压。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洞虚子自己介绍说,他在年少的时候就能吹奏市面上的箫,但他并不喜欢那些箫发出的声音。然而他对制箫的痴迷却越来越深,不断地探索着技术的革新

B.洞虚子箫里外都处理得法,吹奏起来音色完美无瑕,气息流畅而不呆滞,用来装饰的书法及绘画都很精美,而最重要的在于所选用的竹子质地优良。

C.作者曾经拥有两支洞虚子箫,一支箫上刻绘潇湘合流、八景分峙的美景及题咏的文字,另一支箫上刻绘李龙眠的十八罗汉图,以及苏东坡题写的赞和秦观作的记。

D.洞虛子清楚一支箫的使用年限不长,人的寿命也有限,而传主的声名却会随着文字而永远流传,所以请求作者为他作传,并主动向作者介绍了箫制作的关键。【答案】7.D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之,其乡人持一管万里外,遇解音客,购之万钱双绢。

【答案】8.(1)不久,他的同乡帯着他所制作的一支洞箫到了万里之外的地方,碰到到一个懂得音律的行家,那人用万钱双绢买下那支箫。

(2)恐亦如流马木牛,尺寸具诸葛书中,人不能用也。

【答案】8.(2)(洞虚子的制作方法)恐怕也会像流马木牛那样,制作的尺寸都在诸葛亮书里,但人们就是无法运用。

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解析】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其:代词,他;持:帯着;解:懂得;购之万钱双绢:主语后置句,用万钱双绢买下那支箫;具:详细;用:运用。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9.根据文本,简要概括洞虚子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特点。【答案】9.淡泊闲适,直率坦荡。

【解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题,以简答的方式出现,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物象的特征的分析等,注意找到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此题要求概括洞虚子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特点,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起舞拍床,骂前人聋钝,不闻此妙矣”“顾产僻左,足不到吴越歌舞场,客居十指不给”概括其“淡泊闲适,直率坦荡”的性格特征。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秋夜作 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遂。

注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注】蟏蛸(xiāo shāo):蜘蛛的一种,脚很长,通称蟢子。飙biāo:暴风。砧杵zhēn chǔ:指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10.请说说诗歌的前三联是如何扣住“早秋”二字展开描写的。

10.首联通过“翠初清”“送轻”写出早秋天气给人“暑半销”的触觉感受;颌联从视听【答案】

两方面,写了早秋的露水和砧杵声;颈联进一步从视听角度写了鳞蛸织网和蟋蟀鸣叫的早秋之景。【解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的写景特征的题目,要求概括诗歌的前三联是如何扣住“早秋”二字展开描写的,注意从描写的着眼点分析,首联“署半销”“送轻飙”从触觉的角度着眼,颔联“莎庭露”“砧杵遂”,颈联“鸣蟋蟀”“红树”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着眼,描写“早秋”。点睛: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艺术手法注意是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等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11.用典。作者借王粲辞家的典故,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以及思乡念亲之情。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分析尾联的表达效果,答题时注意从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角度切入,此诗的尾联“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从手法上看,作者借王粲辞家的典故,从情感上看,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以及思乡念亲之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强》)(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史之所学也。(荀子《劝学》)(3)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4)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5)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8)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干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根据上下文默写,注意“栏”“砌”“笃”的写法。

五、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黄宝 聂鑫森

(1)黄宝惨烈的叫声,是在农历冬至节的凌晨突然爆发的。下了一夜的雪停住了,雪光如万道刀光从窗口反射到屋里来,墙上的大挂钟正好清脆地敲了五下。

(2)妻子说:“刘乾生开杀戒了!”

(3)我蓦地坐起来,然后又躺下去,长长地叹了一口气。(4)黄宝必定要死的,我早就预感到了。

(5)昨天傍晚,我走出这栋楼三单元的铁栅门去散步。在刘乾生杂物间的门外,有一个用小木杉支起的三角架,这个“绞架”当然是为黄宝准备的。

(6)刘乾生看见我,尴尬地搓搓手,说:“明日冬至哩。厂长的爹七十大寿哩,我……没别的送,就送这条狗吧。”

(7)黄宝摆着尾巴跑过来,眼里分明有泪。

(8)我解开一个小塑料袋,把切好的香肠倒在雪地上。黄宝低低地叫喚了一声,然后大口地嚼起来。

(9)我转过脸走向庭院中。往常,黄宝在吃过这些美食后,都会欢叫看跟上来,陪着我散步。但这次没有!我回过头去,看见黄宝吃完后,又回到刘乾生的身边,去嗅主人的裤脚。

(10)黄宝的叫声渐小渐弱,然后戛然而止。(11)我是先认识黄宝,尔后才认识刘乾生的。

(12)在一个初秋的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出门去散步。顺便提着垃圾袋朝墙边那一排塑料桶走去。突然一条黄毛土狗跑了过来,不停地摇着尾巴,眼巴巴地望着我,嘴边流着涎水。它眼神里透出的恳求感染了我。我从大塑料袋里,翻寻出那个专装肉骨头的小塑料袋,解开口子,放到地上,然后我去散步了。

(13)十分钟后,我觉得身后有了动静,一看竟是这条黄毛土狗跟来了。刚刚走到后院,斜刺然蹿出一条不大不小的狼狗,张牙舞爪地吼叫着。老实说我有些慌乱。黄毛土狗飞快地从我身后跳到前面,大张着嘴,露出两排利齿,愤怒地嘶吼着,逼得那条狼狗慢慢地往后退去。在这一刻,我对这条黄毛土狗,有了极好的印象。

(14)以后我毎次下楼,如果塑料袋里没有肉骨头,就会切好一截香肠。黄毛土狗吃过后,会陪着我在庭院中一圈一圈地散步。

(15)后来我知道了它的名字叫黄宝。(16)因为认识黄宝,所以对它的主人也开始留心打听起来。

(17)黄宝的主人叫刘乾生,住在这栋楼二单元二层靠右边的一个两居室里。他是城东一家中型锻压机厂的工人,是个锻工。这厂是个特困企业,常常发不出工资。眼下正在搞改制,他能否继续留用还是个未知数。老婆早几年和他分手了,另找了个开小饭馆的老板过快活日子

(18)去了,把一个读初中的儿子扔给了他。刘乾生当然买不起这里的房子,是房产商开发这块地皮时,拆迁了他一栋土砖瓦房,将一套两居室和一个杂物间赔偿给了他。

(19)黄宝就孤零零地住在一楼的杂物间里,里面空空荡荡的,刘乾生有时带一点剩饭剩菜倒在杂物间门边的破盆里,有时什么也没带。因此,黄宝常常处在一种饥饿之中,这栋楼的人,都觉得黄宝太可冷了,出门时总带些肉骨头和拌了肉汤的米饭,倒进那只破盆里。出于条件反射,黄宝一听见铁栅门响,就会欢叫着跑过来,那是它最快乐的时候。

(20)黄宝一天天长高长壮了。

(21)有一个傍晚,黄宝跟着我散步走到社区门口时,正碰到刘乾生下班回来。萧索的秋风里,他的脸色很憔悴,矮矮墩墩的身子显得很沉重。他对我笑了一下,然后问:“我听说你是写文章的,你认识我们厂长吗?他将来肯定是董事长,权力大着哩。”

(22)我摇了摇头。

(23)他叹了口气,说:“幸亏我早打听到了他爹的寿诞是哪一天,老爷子平生特爱吃狗肉。”(24)说完,竟自走了

(25)书房里,空调呼呼地吐着热风。大概是八点多钟的样子,我听见有人敲门。我走出书房,踱到大门后,从猫眼里往外望去。竟是刘乾生,手里提着一腿狗肉。我觉得心里非常难受,便又蹑手蹑脚回到了书房,任敲门声断断续续地响。

(26)刘乾生终于走了。

(27)傍晚,我下楼散步的时候,雪下得挺大。黄宝住的杂物间的门关紧了,雪地上洁白如故。

(28)住在这栋楼的几个邻居居,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围聚到我身边。他们的脸上积淀着愤懣,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29)“黄宝被他杀了,哪个忍心吃黄宝的肉!”(30)“刘乾生心很,不可交。没有人会再理他。”

(31)我什么也不想说,什么也不想听,一转身,走向漫天风雪中。(32)这栋楼的人真的不再搭理刘乾生了。

(33)到春节前夕,我听说刘乾生在改制后企业留用人员的红榜上名落孙山,厂里以三万元的低额款买断了他的工龄。按规定,满了45岁的人才不再留用,刘乾生还差三个月哩。

(34)我决定去看望终日缩在家里不敢出门的刘乾生,他应该得到更多的同情和关爱。

(选自《最后的绝招》,有删改)13.简要分析第一段的作用。

【答案】13.黄宝的叫声突然爆发,设置悬念,引出下文黄宝和刘乾生的遭遇;雪光的描写渲染了惨烈的气氛,烘托了我内心的震动动有悲伤。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语段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回答第一段的作用,注意从语段的内容、手法和结构的角度分析,此段从内容上看,写黄宝的叫声突然爆发和雪光;从结构上看,黄宝的叫声突然爆发,设置悬念,引出下文黄宝和刘乾生的遭遇;从手法上看,雪光的描写渲染了惨烈的气氛;从内容上看,烘托了我内心的震动和悲伤。

点睛: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14.小说画线语句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答案】14.表现了我对黄宝之死的悲伤,对刘乾生的厌恶;还表现了刘乾生对我的讨好,以及内心的犹豫、愧疚和矛盾挣扎。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题目,要求分析“我觉得心里非常难受,便又蹑手蹑脚回到了书房,任敲门声断断续续地响”体现人物的什么心理,注意根据前文的情节,自己刘乾生拒之门外的原因等,分析心理感受,主要是“悲伤”“厌烦”“内心的犹豫、愧疚和矛盾挣扎”。15.小说对刘乾生的刻画大量运用了侧面描写,请结合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15.从黄宝的生活境遇侧面展现了刘乾生落魄的生活,并表现出他性格的冷漠;从我对刘生既厌恶又同情的态度,侧面体现了刘乾生人格的卑劣和身份的卑微;从邻居对他的评价,側面表现了他被人鄙弃的境地。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塑造人物的手法的题目,要求回答小说如何通过运用侧面描写刻画刘乾生的性格特征的,侧面描写一般有环境的烘托,其他人物的烘托等,此题注意要是通过次要人物的烘托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特征,具体为:从黄宝悲的悲惨境遇侧面展现了刘乾生落魄的生活,并表现出他性格的冷漠;从我对刘生既厌恶又同情的态度侧面体现了刘乾生人格的卑劣和身份的卑微;从邻居对他的评价側面表现了他被人鄙弃的境地。

16.有人说小说最后一段可以省去,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

【答案】16.不可以省去。最后一段与前文“我”不想说也不想听邻居的议论相呼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终日缩在家里不敢出门又体现了刘乾生的可怜之处,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我决定看塑刘乾生表达出对草根命运的同情,丰富了主旨。

可以省去。黄宝命运起因就是刘乾生改制事件,以刘乾生在改后的结果为结尾,情节已经完整;刘乾生杀狗送给厂长却没有得到留用,极具讽刺意味;以此结尾,戛然而止,出人意料,引发读者思考。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文章的结构的题目,要求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是否可以省去,答题时首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章的结构,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等角度分析原因,如,不能删掉,然后明确理由:从结构看,最后一段与前文“我”不想说也不想听邻居的议论相呼应,使情节更加完整;从人物的塑造看,终日缩在家里不敢出门又体现了刘乾生的可怜之处,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主旨的角度看,我决定看望刘乾生表达出对草根命运的同情,丰富了主旨。

六、现代文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厚度 温度 气度

n)赵峰旻(mí①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这是《西游记》的开篇诗,每当提起中华文化,人们往往要从“盘古开天地”说起。这源于它既标志着中华儿女征服自然的精神气魄,又可借此厘清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来龙去脉。

②《三五历纪》记载:人类历史太初,没有天,没有地,世界混沌黑暗中,孕育出大力神盘古,神斧一挥,天扇地裂,轻的气往上浮,成为天,重的气往下坠,成了地。盘古像一根擎天大柱,顶立于天地之间,阻止天地重归混沌,一万八千年之后,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更厚,盘古也累倒了,身体变成了高山、河流、草木等自然物体,成为天地间最伟大的神。

③盘古开天辟地只是人类成长的开始,这种成长,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前行,中华文明的渐渐演变,走向了一个博大,深厚,值得憧憬的漫长过程。学者认为,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是世界公认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

④人类一旦接近了历史,就接近了文明,而是能证明华夏文明标志的莫过于城,青铜和文字。河南淮阳一座黄帝时代的古城遗址考古,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而与甲骨文一脉相承的“陶文”距今约有五千年,我们可以从距今约五六千年龟甲上的河图和洛书中去寻根问祖,可以从“河洛文化”的历史脉络中,触摸中华文化的温度。

③中华文化就像一堆篝火,在文明中不断扩大,历经尧、舜、禹,走过夏,商、周,日臻成熟,不断发光。尤其自西周建立礼乐文明之后,穿过春秋,越过汉唐与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早期的主体——华夏文化。而湖南城头山遗址发现距今六千多年的古城和祭坛,以及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遗址的文明程度,又将华夏文化上推五千年以上。

④盘古开天地“一日九变”。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与时俱进,精进求变,自由翱翔和于“秦皇汉武”“唐诗宋词”“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天地里,传导着盘古开天的饱和力量。这种力量凝聚成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经过岁月淘洗之后,变得更加深厚,这种深厚力敌千钧。

⑦人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文化的触角变得更加犀利,影响力也变得日益壮大。诸子百家文化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经典,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等诸多文化大融合,中华民族文化精华更加融入人的内心、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达到天人合一的极致。

⑧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诞生,美国等欧美国家也相继开设孔子学院,汲取儒家哲学精髓,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地区以及全球开枝散叶。

⑨以神话开头的世界,为人类留下意志力的骄傲。当神话走向现实,蓄积了几千年文脉温度的古老中国,一下子有了文化厚度、精神气度。变得离天空更远,离苍生更近。

选自《烟火流年》,有删改)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答案】17.首先,以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引出话题,阐明中华文明渐渐演变走向深厚的过程;接着,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中华文化在岁月中变得更加深厚,更有温度,更具力量;最后总结有厚度的中华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文章的结构的题目,要求回答本文的论述层次,答题时要提炼段落的内容,然后进行相应的归纳,注意各段落之间的联系,同时注意文中的句子,尤其是“盘古开天辟地只是人类成长的开始,这种成长,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前行,中华文明的渐渐演变,走向了一个博大,深厚,值得憧憬的漫长过程”是文章的观点,“变得离天空更远,离苍生更近”是其意义和影响,中间的段落具体的论述“中华文化在岁月中变得更加深厚,更有温度,更具力量”。18.文化厚度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哪些意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让中华文化拥有了一个博大、深厚、值得憧憬的漫长过程;并从中触摸到文化的温度,使文明不断扩大融合;让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精进求变,更加有气度,有力量。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的观点的题目,要求概括文化厚度对中华文化的发展的意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的重点句子概括,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这种成长,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前行,中华文明的渐渐演变,走向了一个博大,深厚,值得憧憬的漫长过程”“以从‘河洛文化’的历史脉络中,触摸中华文化的温度”“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与时俱进,精进求变”“经过岁月淘洗之后,变得更加深厚,这种深厚力敌千钧”“诸子百家文化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经典,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等诸多文化大融合”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信息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19.请结合文章阐述文末“变得离天空更远,离苍生更近”的内涵。

【答案】中华文化从神话走向现实;变得更有温度,更接地气;也更融入了人的内心和灵魂,天人合一。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句子含义题目,注意句不离段的原则,同时注意句子的位置,词句在文章的结尾,注意和主旨的联系,此题可根据本段和上文的句子“当神话走向现实,蓄积了几千年文脉温度的古老中国,一下子有了文化厚度、精神气度”“中华民族文化精华更加融入人的内心、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达到天人合一的极致”概括句子的含义。

七、写作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人,可以高到云层里,也可以低到泥土里。愿你高到云层时,还会想到泥土的气息;也愿你低到泥土中,还会留有云层的味道。

【答案】不忘初心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小时候,总是对着星空许愿:我一定要成为一个好学生!至今依旧妈妈所说的那句话:即使路在坎坷,即使有再多风浪,记得你最初的决心,奋力拼搏,就算是失败,也要漂漂亮亮地下台!

长大以后,现实泯灭了童真,梦想逐渐被抛在脑后,不知不觉中,我与梦想背道而驰,直到那一天,翻开幼师的笔记本,用幼稚的字体写下的梦想和母亲的话语,我猛然醒悟,我为何会变成这个样子。

第二天,到了学校,考试的试卷安安静静的躺在桌面上,不及格的分数令我大脑一阵空白,我已经堕落成这个样子了吗?我心中暗想。大家来看啊,他又是不及格,只会拖班平均的废物!是啊是啊,从开学到现在基本没及格过。这种人留在学校干什么?直接去捡垃圾算了。一句句话像尖刀般撕扯开我的心房,血流不止,算了,不是早就习惯了么,我苦笑。你就甘心堕落吗?老师略微有些严肃。我想起了妈妈的话,我怎能甘于堕落?我还有理想,我还有决心!我我我会加油的!一咬牙,我这样说。嗯,我期待你的表现。老师笑笑。后来的日子里,我每日熬夜恶补以前的知识,已经堕落了一次,我又怎么再次忘怀最初的决心?考试成绩公布的那天,我终于第一次及格了,用决心拿回来属于我的荣耀,终于觉得了一些成就。妈妈的话,依旧被我牢记在心底,在放松懈怠时,给我警醒;在我沾沾自喜时,给予警报;在我失败丧气时,给予鼓励。

不忘初心,我又怎能忘却最初的决心?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畏惧,不要退缩,路上有荆棘,我们便劈荆斩棘。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尽全力拼搏,即使是输!不忘初心,成功,永远是留给有决心的人!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就一句话,“一个人,可以高到云层里,也可以低到泥土里。愿你高到云层时,还会想到泥土的气息;也愿你低到泥土中,还会留有云层的味道。”注意抓住句子中的词语“云端”“泥土”和“气息”“味道”,前面的两个词语讲的是“位置”,后面讲的是“本质”“品行”。由此立意为“位置的改变不意味着本质的改变”;“位置变化不要影响本质”“不忘初心”等;还可以立意为“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有点”等问题。行文时注意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述,论述中要照顾两个方面,“云端不忘泥土”“泥土不忘云端”,不要只说一个方面。可结合当下的“不忘初心”等鲜活事例进行论述,使文章有一定的深度。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抓住“云端”和“泥土”的象征意义分析立意。

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附加题

(总分:40分 时间: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先生注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惟张叔夏病其意趣不高远。然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

(选自《人间词话》)

【注】先生:即周邦彦。

【注】耆卿:柳永。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终老。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大历十才子”是指活跃于大历时期的一个诗歌群体,其称号及所指人名最早见于姚合的《极玄集》:“李端,字正己,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翃(hóng)、钱起、司空曙、i)苗发、崔峒(tóng)、耿湋(wé、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处).5..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答案】21.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2.“欧、秦似摩诘”一句中“秦”指______,“摩诘”指__________。【答案】22.(1)秦观

(2)王维

【解析】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要求答出“欧、秦似摩诘”中的“秦”“摩诘”分别指谁,注意根据记忆答出秦观、王维。

23.作者认为“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案】23.周邦彦作品本身精工博大,以宋词和唐诗比,柳永(耆卿)只可和白乐天比,而词中老杜,则非周邦彦不可。

【解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要求回答作者认为“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的原因,回答此类题目一般要根据文中的句子概括,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耆卿似乐天”“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概括答题要点。

二、名著阅读题。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呐喊》中《**》的主人公七斤住在农村,作品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五四时期中国农村破败的真实情景,深刻提示了危机背后的社会危机。

B.《老人与海》中的男孩曼诺林的形象与老人的形象是不可分割的,他既是老人经历的见证者,也是老人的精神传人。

C.“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茶馆》中唐铁嘴的这段话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精神毒害。

D.《欧也妮·葛朗台》中,因为看上了葛朗台女儿欧也妮的品貌,公证人克罗旭和银行家德·格拉桑经常出入葛朗台家。

E.觉新是巴金《家》中高家的第三代“觉”字辈的大少爷,觉新的亲事最终是由他父亲用拈阄的办法决定的。【答案】AD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题中A项,《呐喊》中《**》的背景是辛亥革命后的乡村;D项,“因为看上了葛朗台女儿欧也妮的品貌”错误,是因为看上了葛朗台女儿欧也妮的家产。

《**》的主人公七斤住在农村,靠撑船度日,经常来回于鲁镇与城里之间,•因此知道这些时事。七斤在辛亥革命时剪了辫子,然而“皇帝坐龙庭”(即复辟)了又要辫子了。作品通过七斤家庭剪辫子**,表现了农村封闭落后,气氛灰暗,从而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经常出入葛朗台家门的客人有他的放债公证人克罗旭和银行家台·格拉桑,他们巴结葛朗台的原因是:为了欧也妮·葛朗台金钱和赔嫁。25.简答题

(1)《红楼梦》第30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中“双敲”指什么?“痴及局外”指什么?

【答案】(1)宝钗借靛儿来找扇子,发泄对宝、黛的不满;宝钗又借“李逵负荆”,讽刺宝、黛。宝玉看到蔷薇架下龄官划“蔷”字,产生同情恻隐之心;宝玉在自己雨中浑身湿透的情况下,还舍不得龄官。

(2)《三国演义》中,“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是指哪三件事?

【答案】(2)第一,只降汉帝,不降曹操;第二,两位嫂嫂请给俸禄养赡;第三,但知刘备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考核《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的情节,要求回答《红楼梦》中“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中“双敲”和《三国演义》中的“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是指哪三件事,注意根据原文的内容作答。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是人格的流露,一个文人先须是一个人,须有学问和经验所逐渐铸就的丰富的精神生活。有了这个基础,他让所见所闻所感所触借文字很本色地流露出来,不装腔,不作势,水到渠成,他就成就了他的独到的风格,世间也只有这种文字才算是上品文字。除着这个基点以外,如果还....有什么资禀文使文人成为文人的话,依我想,一是对于人生世相的敏感。事事物物的哀乐可以变成自己的哀乐,事事物物的奥妙可以变成自己的奥妙。“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有了这种境界、自然也就有同情,就有想象,就有彻悟。其次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语言文字是流通到光滑污滥的货币,可是每个字在每一个地位有它的特殊价值,丝毫增损不得,丝毫搬动不得,许多人在这上面苟且敷衍,得过且过,对于语言文字有敏感的人便觉得这是一种罪过,发生嫌憎。只有这种人才能有所谓“艺术上的良心”,也只有这种人才能真正创造文学,欣赏文学。诗人济慈说:“看一个好句如一个爱人。”在恋爱中除着恋爱以外,一切都无足轻重;在文艺活动中,除着字句的恰当选择与安排以外,也一切都无足轻重。在那一刻中(无论是恋爱或是创作文艺),全世界就只有我所经心的那一点真实,其余都是虚幻。在这两种敏感之中,对于文人,最重要的是第二种。古今有许多哲人和神秘主义的宗教家不愿用文字泄露他们的敏感,像柏拉图所说的,他们宁愿在诗里过生活、不愿意写诗。世间也有许多匹夫匹妇在幸运的时候中偶然发见生死是一件沉痛的事,或是墙角一片阴影是一幅美炒的景象,可是他们无法用语言文字把心中的感触说出来,或是说得不是那么一回事。文人的本领不只在见得到,尤其在说得出。说得出,必须说得“恰到好处”,这需要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有这敏感,他才能找到恰好的字,给它一个恰好的安排。

(选自朱光潜《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有删改)

26.“上品文字”的特征有哪些?请依据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26.来自作者的真实体验,是本色的表达,有独到的风格。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文中词语的含义的题目,要求概括“上品文字”的特征,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作答,此题根据文中的句子“他让所见所闻所感所触借文字很本色地流露出来,不装腔,不作势,水到渠成,他就成就了他的独到的风格”概括“来自作者的真实体验”“是本色的表达”“有独到的风格”等要点。

27.“看一个好句如一个爱人”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27.文人要有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在文艺活动中,除着字句的恰当选择与安排以外,一切都无足轻重;表现了文人对语言的执迷。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文中的句子含义的题目,要求概括“看一个好句如一个爱人”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注意句不离段的原则,还要结合语句的位置作答,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句子“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在文艺活动中,除着字句的恰当选择与安排以外也一切都无足轻重”概括句子的含义。

28.请结合文章谈谈如何才能“使文人成为文人”。

【答案】28.须有学问和经验所逐渐铸就的丰富的精神生活;具备对于人生世相的敏感;有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能给文字一个恰到好处的安排。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内容的题目,要求结合文章谈谈如何才能“使文人成为文人”,答题时注意筛选文章的相关要点,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作答,此题可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须有学问和经验所逐渐铸就的丰富的精神生活”“对于人生世相的敏感”“需要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有这敏感,他才能找到恰好的字,给它一个恰好的安排”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第四篇:甘肃省嘉峪关四中2014届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甘肃省嘉峪关四中2014届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嘉峪关关城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向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接天下第一dūn,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得有“天下雄关”、“连陲锁阴”之称。登楼远tiào,长城似游龙浮动于浩瀚沙海,若断若续,忽隐忽现。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些石雕,个个栩栩如生....,真是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B森林公园里,高低错落的树木鳞次栉比....,人们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C初中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面临分别,恋恋不舍,大家期望能萍水相逢....在新的校园里。D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王小利,小沈阳等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的大笑。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

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B能否根治网吧“顽疾”,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4.请指出下面广告语运用的修辞手法。(3分)

(1)显然刚被飞利浦吻了一下。(剃须刀广告)()(2)彩蝶纷飞,多姿多彩(手帕广告)()

(3)眼睛一眨,东海岸变成西海岸。(航空公司广告)()5.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格处,正确的顺序是()(3分)

时间飞了,;皱纹深了,;泪水干了,;太阳落了。① 每一个泪痕生动起来② 梦的脚印留了下来③ 月亮的笑容浮现出来④ 躺在里面的故事丰盈起来

A.②④①③B.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D.③④①②6.根据对联提供的信息,填写其所写人物。(3分)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下,挂弓扶桑。()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7.在下面模线上填写名著知识(3分)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英雄?《三国演义》中以勇武助刘备建立一番功业的张飞固然是,《水

浒传》里用谋略帮晁盖智取生辰纲的_________何尝不是?《》中不屈服于命运、坚持崇高理想追求的保尔·柯察金固然是,《名人传》中“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了不朽乐章的音

乐家又何尝不是?

8.根据语境默写(8分)

有一种声音是温庭筠“鸡声茅店月,”的匆匆;是晏殊“池上碧苔三四

点,日长飞絮轻”的明媚;是辛弃疾“八百里分麾下炙,”的豪迈;是李白“,我舞影零乱”的浪漫„„这声音构成了人生的乐章。

有一种精神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坚贞不逾;是龚自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态度;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英雄气概;是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这种精神就是奉献。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28分)

(一)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15分)

母亲的三句话周华诚

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

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白雪皑皑。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尽管下了雪,母亲也每天都要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砍一担白菜回来。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刮得皮肤生疼。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骨,似万箭穿心。偷偷看母亲,却见她一点也没有冷的意思,“哗啦哗啦”地扒开结冰的雪层,拔出已被冻结的白菜,扔到雪地上去。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母亲答道,不冷。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

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觉得懂得了母亲。我学母亲的样子弯身下去,扒开厚厚的雪,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我都咬着牙对自己说,不冷,不冷。

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记起雪地里母亲的话,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别把绳子牵得太紧”

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我把牛从5里外的邻村牵回家。那时,我只会在前面远远地拉着牛绳走。然而这牛却跟我作对——我牵得紧,牛却偏要走得慢。我用力拉,它使上性子就是不肯迈步。这牛脾气!我只好一边骂牛一边心急。

眼看着天越来越黑,沿路村庄里昏暗的灯一盏盏都亮了起来。我心一急,就从路旁折了一根荆条,绕到牛屁股后面狠狠地抽了它一下。这下可好,牛一惊,挣脱了牵在我手中的缰绳就向前狂奔起来。

当我没命地跑了半个多小时赶上牛的时候,牛正悠闲地在村口的路边吃草。母亲也站在那里等

我。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开了,母亲说,你把绳子牵得太紧,牛鼻子疼了,它当然不

会跟你走了。我恍然大悟。

“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我思想压力太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竟失利了。后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想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么?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

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被江南一所著名大学的中文系录取。离家上学那天,母亲送

我到村口,眼睛红红地对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不能把你永远拴在身边„„

毕业后到一企业里工作,因对工作不很满意,心里觉得很委屈。两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批评我整天板着脸孔并要扣我奖金时,我一时火起,跟老板吵了几句,气得他拂袖而去。

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拴在一个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下地,母亲总一边干活一边在嘴里小声地唱歌。在母亲的歌声里,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农活儿不知不觉被我们一样一样地干完了。

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间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尽管我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这,就是母亲给我的财富。

9.阅读文题,联系全文,想想看,你从文题中得到了什么?(回答两点即可,2分)

10.通观全文,正文部分主要写了三件事,由三件事分别引出三句话,每句话蕴含一个生活道理。(4分)

第一件事写的是拔白菜,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写的是__________,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写的是__________,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遇到不顺要乐观。11.语言品味(4分)

(1)“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中“冬季”一词该如何理解?

(2)开头交代“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其用意何在?

12.读了本文后,“我”觉得:母亲的话如绵绵春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请仿照划线例句再续写一句话,表达母亲的话对“我”的影响。(2分)

13.“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感悟吗?请简述。(3分)

(二)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13分)

低头与昂首

①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②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③要取得成功,首先就要学会低头。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起首往常是低调的。低头,既是正确认识自己,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

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④当然,低头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⑤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头被录用,这是不是矛盾呢?

⑥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是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14.找出本文中心论点。(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15.第③ 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6.文中的年轻人回敬了主考官一记耳光反而被录用了,你认为原因是什么?(2分)

17.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应该怎样把握“低头”的尺度和“昂首”的尺度。(4分)

18.文中说低头不是“逆来顺受、低声下气”。但生活中也有人赞赏忍气吞声、甘受胯下之辱的韩信,称道曲意迎逢、讨好夫差的勾践,认为正是当初他们肯“低头”,才让韩信日后有机会成为三军统帅,让勾践最终有机会吞并吴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三、古诗文阅读(24分)

(一)诗词品读(8分)

蝶恋花①(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注释]①这是一首怀人词。19.解释词语:(2分)

危:拟:

20.诗中“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一句,历来为人们所赞赏,请你做一点赏析。(2分)

2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即远大的目标,艰苦过程以及成功的喜悦。他是借用这首词中的哪个诗句来形容“艰难过程”的?这句诗在文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4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4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欲穷.其林(4)便要.

还家 23.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问今是.何世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出.焉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②一箪食.,一豆羹 25.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7.“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什么特点?(2分)

28.“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么的社会理想?(2分)

四、综合性学习(8分)

学校开展以“关注文化,阅读经典”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踊跃参加。活动一: 保护文化遗产

29.为了迎接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请从“嘉峪关城楼”“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魏晋墓”三处文物古迹中任选一处,写一则保护广告。(2分)

活动二:审视网络恶搞

30.有一段时间,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根据所学知识谈一谈杜甫是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并说说你对“杜甫很忙”的看法。(2分)

活动三:重视名著阅读

31.名著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请你根据你平时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的空格内填写相应的内容,完成读书卡片的制作。(4分)

名句摘录:“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么?——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于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要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我现在与你说话,是我的精神与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历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书名:作者:主人公:

心得:

五、作文(60分)

32.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生活中你曾为自己已读懂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个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抹曙光、一片绿叶、一颗露珠„„而激动不已过吗?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懂你”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附加题:

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15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4分)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入则无法家拂.士D.人恒过.然后能改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宋何罪之.有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欲有甚于.

生者 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共15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

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 ①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 小孺子:年轻人。③ 三旦:三天。④ 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 务:一心,一定。

1.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2 分)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面刺.寡人之过者期.

年之后吴王欲伐.荆如是.

者三旦 3.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句中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皆以美于徐公B、奉命于危难之间 C、管夷吾举于士D、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5.邹忌与少孺子进谏方式有什么相同点,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3分)

三、古诗词阅读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⒈ 在这首词上阙中作者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2分)

⒉试用自己的话说说“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2分)

⒊“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写愁思的绝妙好辞,请你作一点赏析(4分)

4.全词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五篇:2012届南通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南通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Ⅰ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C(A.常—长,qì—qiè;B.凭—平,jié—zhì;D.甚—胜,tán—dàn)

2.(3分)B(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A.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此处“毒胶囊事件”已经发生且造成恶劣后果,故错。C.对簿公堂:在法庭上受审问。此处误解为“打官司”。D.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除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菲律宾等国家的行为本就存有祸心,故错)

3.(4分)⑴情随境生⑵移情入境⑶无我物境

评分建议:答对一点,1分;三点,4分。若将⑴、⑵、⑶依次答成“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寓情于景”、“无我之境”“自然物境”亦可。

4.(5分)

⑴(2分)体现了对年轻人参与奥运、创造自身价值的期待,简明有力。

评分建议:内容,1分;特点,1分。

⑵(3分)示例一: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展现华夏儿女风采,谱写中华民族新章。示例二:擂响拼搏的奥运战鼓,重振磅礴的亚洲雄风,高奏凯旋的金牌之歌。评分建议:内容,2分;修辞,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C(逊:退避,让步)

6.(3分)C(②说明其刚强耿直, ④是王亶望所设奸计,⑥说明其清廉)

7.(3分)B(“百姓把他主持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是感激他兴修水利,造福于民,与周梅圃的“廉洁正直”间并无因果关联)

8.⑴(4分)(周梅圃)修复了风峪山堤坝,堵住山中积水,并疏导水流使它进入汾河,老百姓感激他。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障:堵住、挡住,1分;潦:积水,1分;德:感激,1分。⑵(3分)官吏中有人用征收粮食坑害百姓来取悦上级官员,(他们对这样的事)习以为常了。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毒:坑害,1分;恒:平常的、普通的,1分。

⑶(3分)世人说(或:认为)王亶望如果能接受周梅圃的意见,哪里只是对国家有利,也有利于他自己的身家安全啊。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苟:如果,1分;岂徒:哪里只,1分。

附:参考译文

梅圃,长沙人,姓周,名克开,字乾三,梅圃是他的自号。他凭借举人的身份被派到甘肃,并被任命为陇西知县,(后来)调往宁朔。他为人明白事理,敢于担当繁重的事务,做

1事情不辞劳苦。宁朔属于宁夏府,挨着黄河的有三条水渠:叫做汉来渠、唐延渠、大清渠,都是引黄河水入渠,用来灌溉百姓的农田。唐延渠经过的地方多沙而且容易泛滥,周梅圃整治该水渠使它变得狭长而且深邃,又稍微改变它水流方向,唐延渠的行水得以安全畅通,而且渠道中设有暗洞,用来把过多的水排泄到黄河里,所以旱涝天气都依赖那条水渠。唐延渠的暗洞坏了,宁夏县的官吏想填了暗洞,而把唐渠的水都引入到汉渠,以利于宁夏的百姓,但(这样一来)宁朔就受害了。周梅圃全力监工修复原来的式样,使两县都得到好处。大清渠,是康熙年才开凿的,长三十多里,时间久了,首尾的石门都毁坏了,百姓不能再享受它的好处,周梅圃修复了它,都用时少但功效长远。周梅圃在宁夏有很多良好的政绩,而以治水的功绩最大,百姓把他主持建造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

不久,周梅圃被提拔为贵州都匀知府。跟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处理贵州苗族的叛乱案件,对依法断案却处置不当的,他据理力争,毫不让步。被调往贵阳,也因为刚强耿直,触犯巡抚宫兆麟,因公事牵累被解除职务。受到引见,又被任命为山西蒲州知府,被调往太原。清理积聚的案件,修复了风峪山堤坝,堵住山中积水,并疏导水流使它进入汾河,老百姓感激他。

周梅圃经多次提拔,官至江西吉南道,因为犯了过错被降了官职,后又被提拔为浙江粮储道。在这个时候,王亶望担任浙江巡抚。官吏中有人以征收粮食加害百姓来取悦上级官员,(他们对这样的事)习以为常了。周梅圃早就听闻(这种事),对此深恶痛绝。周梅圃来到浙江,自己发誓不取丝毫好处,并向巡抚请求铲除积弊,与他约定要同心同德。巡抚表面说“好”,而实际上十分讨厌周梅圃,只是没有办法使他离开。相反上奏朝廷赞誉周梅圃有突出的才能,管理粮食储备是平常的政事,容易处理,而当时海塘正处在危急中,请求将周梅圃调去治理海塘。于是(周梅圃)被调任杭嘉湖海防道。周梅圃改建海岸石塘,石塘得到大的整治,而周梅圃终因积劳成疾死在任上,王亶望在官场中也最终因为贪婪而自毁。世人说(认为)王亶望如果能接受周梅圃的意见,哪里只是对国家有利,也有利于他自己的身家安全啊。周梅圃死后,家中十分贫困,天下人称赞清廉的官吏,都会提到周梅圃。

我认为:周梅圃,是乾隆年间一位守法循理的官吏。为守法循理的官吏写传,是史官的职责,撰写史传的文法非常严谨。我不担任史官的职位,为相互交好的朋友写家传,或许会有不切实的言辞。我称赞周梅圃治理政事的能力,为他作传,选事简单,我认为以后如有好的史官,选取我的文章并将它收录在循吏列传中,我也应该不会感到惭愧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⑴(3分)先写梦中泛舟震泽、波浪滔天的景象,再写眼前庐山倚天雄奇的景象,最后......感慨人生到处奔波的境遇。

评分建议:若答案中缺失了体现“行文思路”的关联性词语,即便概括出相关内容,在正常赋分基础上,扣1分。

⑵(3分)比喻。(1分)以“飞梭掷”喻梦中迷离幻象、眼前庐山清景,随着短暂相聚的友人即将离去而转瞬即逝。(2分)

⑶(4分)①“泪沾臆”,表达因友人离别的伤感之情;(1分)②“君才如梦得”,表达对友人才情的肯定、赞美之情;(1分)③“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谁谓古今隔”,表达对友人创造出与屈原、刘禹锡比肩的作品的劝勉、期许之情。(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⑴居安思危⑵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⑶恐年岁之不吾与⑷下者飘转沉塘坳⑸雕阑玉砌应犹在⑹山岳潜形⑺相与枕藉乎舟中⑻苟利国家生死以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6分)交代我独自绕道上海拜谒两处墓地的原因(2分),暗示题旨(1分),设置悬念(1分),引出下文自己先后拜谒两处墓地的叙写(1分);并和下文写墓园的“寂静”、无人来访相照应(1分)。(意思对即可)

12.(4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从听觉、内心感受等方面描写(1分),营造了凄清、肃穆的氛围(1分),表达了内心悲抑、孤寂的感受。(1分)。(意思对即可)

13.(4分)①作者对夏氏父子、陈子龙的崇敬仰慕和人们对英雄的不了解不熟悉;②清代对夏氏父子墓的保护和当代荡湾村民盗掘墓穴、损毁文物;③英雄之墓的冷清和才子之墓的热闹。

评分建议:答对一组,1分;三组,4分。

14.(6分)

①作者用“站好、垂手、阖眼、默哀”这样简单而肃穆的一个人的仪式,表达了对英雄行为的肯定、对英雄精神的赞扬;

②寂静的墓园中只有作者进行着一个人的仪式,表达了作者为无人拜谒英雄而痛心、为人们漠视英雄而悲伤;

③寂静的墓园中只有作者进行着一个人的仪式,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人们追逐经济效益、追逐热闹的行为的否定和批判;

④“一个人的仪式”引导读者去深入思考,如何准确公正地认识、评价特定时代的历史人物。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6分)①自我评价与公认迥然不同;②治学好奇,有时有意钻牛角尖;③脾气倔强,有

时近于迂。

评分建议:每点2分。

16.(6分)本:为人有正气;思想上忧虑国家前途与命运。(2分)

以高徒相拥的恭敬衬托章太炎先生的可敬人格(2分);以成名弟子助其演讲衬托

章太炎先生的高深学识(2分)。

17.(6分)①表现章太炎先生说话“诙谐而兼怒骂”的个性特点;②表现章太炎先生对时局的洞察和为国事而忧愤;③表达作者对章太炎先生的钦佩、缅怀之情。

评分建议:每点2分。

七、作文(70分)

18.参照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分等赋分。

南通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Ⅱ(附加题)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6分)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

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

评分建议:每处1分。少于6处,见对给分;多于6处,见错扣分。

20.(2分)《牡丹亭》(又名:《还魂记》、《还魂梦》、《牡丹亭梦》)、《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评分建议:答对其中一个,1分;两个,2分。

21.(2分)①好的剧本应以“意、趣、神、色”为主;②作品的思想内容比形式更重要(或:

不能过分强调声律而妨碍思想情感的表达)。

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5分)A、C(A.晴雯的被逐与周瑞家的无关,在王夫人面前挑唆的是“王善保家的”。

C.“顺顺答应和王团总结亲”是中寨人骗老船夫的,而老船夫在听说的当天就发痧病了,因此,“回来后一病不起”的说法与原文不符;再者,老船夫不是“当天就赶往城里一探究竟”的,而是“第二天”抱病前往的)

评分建议: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23.⑴(6分)

①写蘩漪拒绝吃药、看病,勇敢挑战周朴园的封建家长专制,显示她“雷雨般”的情感宣泄;

②写蘩漪不顾人伦,爱着周萍,追求个性解放,显示她“雷雨般”的叛逆性爱情; ③写蘩漪孤注一掷,抖出家丑,在绝望中毁灭自己追求不到的,显示她“雷雨般”的毁灭性的性格。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⑵(4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为近距离纵火成功奠定了基础(2分);庞统献连环计,使被铁环锁住的曹操战船在着火后无处逃避(2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4.(5分)说明《自代北入京记》等著作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残酷的现实(2分),与明人小品的闲适形成对比(1分),表明同时读明人小品,也不能洗清积愤,反而还要增加愤怒(2分)。

25.(4分)肯定其空灵闲适(2分),但因为其不利于当前读者认识现实的严酷,所以还是不读为好(2分)。

26.(6分)《明季稗史》之类和明末遗民的作品,对当前的读者而言,更具现实意义(3分);应该加好标点并翻印出来,以警醒那些漠然无视现实严酷形势或精神尚处在混沌、麻木状态的民众(3分)。

下载2014南通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南通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届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样例5]

    海南华侨中学2015届语文科试题一、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砺,字梦臣,磁州滏阳人也。砺幼嗜学,有文藻。在布衣时,或睹民间争竞,必......

    2017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7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

    六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3——2014学年寨头堡乡六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一、 积累与运用 1、 给加点字注音 颔.()首亢.()奋热忱.()恬.()静 2、 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字组成词语 Pán() 跚chéng()清guā()目相待随声f......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5分)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3分)常常是:言者未倦,听人已厌。世间不知怎样的知己可以达到山水这般境界,静静地níng望,默默地......

    2014年南通中考思想品德第三次模拟试题大全

    2014年中考思想品德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

    2018年初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8年初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题......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苏教版

    江苏省东海县南辰中学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苏教版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其后题目。(6分) 文学是一个xuàn( )烂迷人的世界。......

    南京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最终版)

    南京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一、语言文学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小说写一个 的小角色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