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大对智合桃村存在困难的调查报告
玛人办字[2012]19号
玛曲县人大联村联户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对曼日玛乡智合桃村存在困难的
调查报告
县委联村联户领导小组办公室:
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开展后,人大机关和县交警大队先后召开动员大会,宣传和讲解“联村联户,为民富民”重大意义,干部职工深刻领会到联村联户不是简单的走访慰问!为民富民也不是一次性的救济资助,关键要关注老百姓的共同愿望,着眼长远发展,真正让群众受益,增强整体脱贫致富的能力。3月16日开始,人大机关和县交警大队抽调得力干部组成工作小组,在县人大党组书记、主任贡保闹日的带领下带着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肩负着共同奔小康的神圣责任,深入扶贫对接村曼日玛乡智合桃村,为群众宣讲惠牧政策,筹划致富路子,详细了解该村情况和困扰脱贫致富的实际困难。曼日玛乡智合桃村位于曼日玛乡政府东南部,距乡政府31公里,距县城54公里,东邻黄河,南邻耀达尔村,北靠马场,西邻强茂村,居住跨度大、分布广、路途远,现有10个小队,一千六百多人。调查了解到智合桃村以下几个困难严重制约着该村的脱贫致富。
一、行路难
智合桃村10个小队居住特别分散,最远的小队距乡镇有160多里路。草场承包到现在没有修过路,现行的村道是以前的牧道,对于现代交通工具来说,基本就不算路,路面坑坑洼洼,崎岖泥泞,一下雨就会积成大大小小的水潭,天晴了,积水也要好几天才能消退,泥烂路滑,白天难行,晚上更难行,车辆经常被陷,给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困难。
二、用电难
我县各乡镇的许多村子通电很多年,智合桃村的通电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解决。
三、通讯难
智合桃村临两省交界处,办理手机电话业务都在县上,村民通话一直处在跨省漫游中,费用很高,给村民造成经济负担。
四、饮水难
智合桃村牧民居住分散,没有集中供水点,受气侯变暖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降雨量逐年减少,连续干旱,导致周围泉水干涸、山涧小溪断流,使草地水源涵养、草场水位下降,饮水 水源大量减少,部分牧民吃水要到十几里以外的黄河边背水饮用或掏钱从附近有水的承包草场牧户处购买,饮水十分困难,而牲畜由于长期供水不足导致不上膘,为过春乏关留下了很大隐患,尤其冬春两季枯水期,饮水更为困难,牧民群众只能融冰化雪饮用,而牲畜饮水则更加困难。
以上困难因帮扶单位资金有限,希望县联村联户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它列入县上的帮扶项目,给予解决!
附:现状照片
玛曲县人大联村联户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关于对困难企业职工心态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困难企业职工心态的调查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按照“三个代表”很需要思想的要求,大力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维护企业和员工队伍稳定,着眼于摸清底数,探索途径,寻求对策,市委宣传部决定就困难企业员工的思想、心态展开调查。调查中,我们走访了五户困难企业(均为生产、半生产企业),下发问卷200份,召开座谈会8次,走访100多人次。
市现有国有企业10户,集体企业8户。职工总数5321人,其中离退休职工1654人,已全部纳入社保开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910人,占全市下岗职工的38.2%。在岗职工654人,占在册职工总数的12.2%。从总体上看,工业企业普遍不景气。18户企业中,生产、半生产企业只有5户。上班人员平均月工资不300元,下岗职工每月只有130元的下岗费,形成了弱势群体。
调查中发现,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的思想状态也越来越复杂。调查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一、职工思想的主流意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职工比以往更加关注改革开放的成果,关注国家的方针政策,更有参与企业改革的积极性,尽管都是困难企业,他们也关心企业的发展,维护企业的稳定和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普遍都有信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心党和政府的政策,对党和国家路线政策的认同感增强了。通过调查我们感到,有99%以上的困难企业关心党和政府的政策。他们认为,党和政府的政策与自己息息相关。广大职工对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的成果总体上满意。职工也没有因为企业遇到困难而否定改革的成果,许多职工仍从大局出发,对改革开放的成果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2、对国企改革的承受力加大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职工的思想被激活了,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许多职工能认识到“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是企业改革脱困的必由之路。一家企业在减员后工人都能按时足发放工资,原来光扫院子的工人就七八个,减员后,现在在岗的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干劲十足。即使下岗的工人也承认企业必须改革,而且改革的效果是显著的。调查中害怕下岗的只占9.6%。“能干就干,干不了就回家,稀里呼隆吃大锅饭谁也不得好。”
3、对企业命运的关切度不断增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广大职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职工对企业经营者的评判,对企业前途的关心都能同自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调查中发现,有80%的职工最关心的是企业的前途,关心厂长人选,关心企业经营、关心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
4、职工的就业观念、择业观念在不断改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价值观念更趋实际。下岗后不是消极等待,而是积极参加就业培训,寻找就业门路。调查中了解一家困难企业一些职工下岗后,再就业率达93%。留在企业的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合适的岗位。
5、爱国爱厂的思想得以强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增强。对重大政治事件十分关注,如关注伊美战争,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呼吁和平。关注台湾局势与和平统一祖国的前景。关注十六大和两会的召开。据了解,一家困难企业虽然只有几十人上班,但在十六大、两会期间,工人从家里拿来电视,大家看得十分认真。职工爱厂如家的心态得以增强。自觉保护和维修厂子的设备;坚决执行厂领导班子的决定。有的职工下岗单干后还说:“只要厂子需要我,我随时回来。”有78%的工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信心十足。
二、困难企业职工其他方面心态:
1、对执法部门普遍不满。调查发现,对公检法部门执法不满意的占21%,一般的占48%。有的工人说:“有些执法人员以工作为名,到厂子晃一圈就蹭顿饭吃。”
2、对惩治腐败普遍不满意。有54%的职工对惩治腐败不满。认为还可以的占18%。职工对深化改革过程中部分企业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借机敛财的现象深恶痛绝。“企业都被这班人搞黄了”
3、对社会保障问题深表担忧。有40%的职工对这个问题表示疑虑。有特殊工种的职工因为档案管理问题而不能提前退休的,有厂子未能及时上交养老保险金的,有的工人甚至想采取极端方式(比如上访)来解决这些问题。
4、对解决陈欠工资的要求很强烈。最关心这个问题的人数占78%。可见,困难企业职工关心、最害怕的还是吃饭问题。“只要能发工资,要我咋干都行。”
5、希望党和政府解决下岗再就业问题。这部分人占了52%。再就是希望党和政府扶正和扶持企业。比如:选好厂长,严厉惩治腐败,解决企业发展所必需资金等,这部分人占了40%。
“我们企业发展是十分看好,就是缺乏启动资金。”
三、对搞好困难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文化建设。针对改革攻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调整中出现的下岗、失业、分配差距过大等现实问题,针对新旧两种体制交替过程中消极腐败易发、多发、频发的特殊历史现象,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文化在职工心理调适过程中的影响、同化和整合作用,从而使职工开阔视野、顺应趋势、调整心态、更新观念,正确看待一些社会上的问题,以积极的心态寻求解决的办法,主动地投身到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中。
2、加强自我调控。不断研究职工思想变化的规律性,引导职工进行心理的自我调控。一是把握思想脉博,及时抑制职工的消极情绪、情感,消除工作中的单调乏味,保持职工对工作的兴趣,让职工循序渐进地工作。二是注意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帮助职工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引导职工在情感爆发时,进行适度渲泄和放松,让职工有张有驰,生活乐观开朗,保持良好的心境。三是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完善职工的个性心理,对职工进行信仰、信念、信心的教育,帮助职工养成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四是在企业普遍进行减员分流的过程中,要让职工有一种压力和紧迫感,但要帮助职工克服过度的焦虑感,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和公平竞争的条件。
3、优化企业环境。职工心理不仅会受信仰、信念、理想、需要、动机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会受社会环境、企业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的企业环境对职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良好的企业环境会使企业职工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而不良的企业环境会使职工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企业通过正确的舆论、良好的风气、规范的要求对职工进行长期的影响,使职工逐渐适应群体的要求,促进职工个体行为与群体趋向保持一致。一个企业如果经营者公正廉洁,领导班子坚强有力,职工群众团结奋进、正气上升、人际关系和谐,那么,职工也就很容易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即使是一个落后的职工在这个集体里也是很容易变好的。
4、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在国企深化改革过程中,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必然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势必会让他们产生心理矛盾,发生思想上的混乱。舆论具有一定的控制力量,舆论通过传播能引起职工的心理变化,形成心理压力,约束每个职工的言行。正确健康的舆论可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而错误的舆论必然会导致错误的言行。企业要以舆论优势,对职工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给予正确的引导,特别是对职工存在的热点、疑点和焦点问题进行解难释疑,从而为职工创造一种理通气顺的外部环境。
5、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与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相结合。把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同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民主权利统一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要做到了解人、关心人,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在对职工因利益受损和生活困难时所产生的不满情绪给予及时疏导的同时,更要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要知道人在困境中理想、信念最容易发生动摇,因此要特别重视做好弱势群体(下岗群体、特困群体)的思想工作,形成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同步,“输血”与“造血”并举,一时帮扶和经常帮扶共济,工会帮扶和社会帮扶结合的全方位送温暖的工作格局。
第三篇:关于对困难企业职工心态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困难企业职工心态的调查报告
(陶一煤矿企业公司分会主席祝清江)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的思想状态也越来越复杂。调查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一、职工思想的主流意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职工比以往更加关注改革开放的成果,关注国家的方针政策,更有参与企业改革的积极性,尽管都是困难企业,他们也关心企业的发展,维护企业的稳定和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普遍都有信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心党和政府的政策,对党和国家路线政策的认同感增强了。通过调查我们感到,有99%以上的困难企业关心党和政府的政策。他们认为,党和政府的政策与自己息息相关。广大职工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成果总体上满意。职工也没有因为企业遇到困难而否定改革的成果,许多职工仍从大局出发,对改革开放的成果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2、对国企改革的承受力加大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职工的思想被激活了,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许多职工能认识到“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是
企业改革脱困的必由之路。一家企业在减员后工人都能按时足发放工资,原来光扫院子的工人就七八个,减员后,现在在岗的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干劲十足。即使下岗的工人也承认企业必须改革,而且改革的效果是显著的。调查中害怕下岗的只占9.6%。“能干就干,干不了就回家,稀里呼隆吃大锅饭谁也不得好。”
3、对企业命运的关切度不断增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广大职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职工对企业经营者的评判,对企业前途的关心都能同自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调查中发现,有80%的职工最关心的是企业的前途,关心领导人选,关心企业经营、关心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
4、职工的就业观念、择业观念在不断改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价值观念更趋实际。下岗后不是消极等待,而是积极参加就业培训,寻找就业门路。调查中了解一家困难企业一些职工下岗后,再就业率达93%。留在企业的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合适的岗位。
5、爱国爱厂的思想得以强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增强。对重大政治事件十分关注。关注台湾局势与和平统一祖国的前景。关注十八大和两会的召开。据了解,一家困难企业虽然只有几十人上班,但在两会期间,工人从家里拿来电视,大家看得十分认真。职工爱矿如家的心态得以增强。自觉保护和维修厂子的设备;坚决执行厂矿领导班子的决定。有的职工下岗单干后还说:“只要矿上需要我,我随时回来。”有78%的工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信心十足。
二、困难企业职工其他方面心态:
1、对社会保障问题深表担忧。有40%的职工对这个问题表示疑虑。有特殊工种的职工因为档案管理问题而不能提前退休的,算账职工未能及时上交养老保险金的,集体职工没有医疗费的、有的工人甚至想采取极端方式(比如上访)来解决这些问题。
2、上班中工作量不饱满要求很强烈。最关心这个问题的人数占78%。可见,困难企业职工关心、最害怕的还是吃饭问题。“只要能多发工资,要我咋干都行。”
3、希望党和政府解决下岗再就业问题。再就是希望党和政府扶正和扶持集体企业。让集体工有活干、有饭吃。
三、对搞好困难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文化建设。针对改革攻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调整中出现的下岗、失业、分配差距过大等现实问题,针对新旧两种体制交替过程中消极腐败易发、多发、频发的特殊历史现象,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文化在职工心理调适过程中的影响、同化和整合作用,从而使职工开阔视野、顺应趋势、调整心态、更新观念,正确看待一些社会上的问题,以积极的心态寻求解决的办法,主动地投身到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中。
2、加强自我调控。不断研究职工思想变化的规律性,引导职工进行心理的自我调控。一是把握思想脉博,及时抑制职工的消极情绪、情感,消除工作中的单调乏味,保持职工对工作的兴趣,让职工
循序渐进地工作。二是注意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帮助职工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引导职工在情感爆发时,进行适度渲泄和放松,让职工有张有驰,生活乐观开朗,保持良好的心境。三是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完善职工的个性心理,对职工进行信仰、信念、信心的教育,帮助职工养成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四是在企业普遍进行减员分流的过程中,要让职工有一种压力和紧迫感,但要帮助职工克服过度的焦虑感,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和公平竞争的条件。
3、优化企业环境。职工心理不仅会受信仰、信念、理想、需要、动机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会受社会环境、企业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的企业环境对职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良好的企业环境会使企业职工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而不良的企业环境会使职工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企业通过正确的舆论、良好的风气、规范的要求对职工进行长期的影响,使职工逐渐适应群体的要求,促进职工个体行为与群体趋向保持一致。一个企业如果经营者公正廉洁,领导班子坚强有力,职工群众团结奋进、正气上升、人际关系和谐,那么,职工也就很容易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即使是一个落后的职工在这个集体里也是很容易变好的。
4、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在国企深化改革过程中,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必然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势必会让他们产生心理矛盾,发生思想上的混乱。舆论具有一定的控制力量,舆论通过传播能引起职工的心理变化,形成心理压力,约束每个职工的言行。正确健康的舆论可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而错误的舆论必然会导致错误的言行。企业要以舆论优势,对职工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给予正确的引导,特别是对职工存在的热点、疑点和焦点问题进行解难释疑,从而为职工创造一种理通气顺的外部环境。
5、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与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相结合。把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同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民主权利统一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要做到了解人、关心人,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在对职工因利益受损和生活困难时所产生的不满情绪给予及时疏导的同时,更要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要知道人在困境中理想、信念最容易发生动摇,因此要特别重视做好弱势群体(集体职工、下岗群体、特困群体)的思想工作,形成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同步,“输血”与“造血”并举,一时帮扶和经常帮扶共济,工会帮扶和社会帮扶结合的全方位送温暖的工作格局。
第四篇:区人大对民办学校的调查报告
区人大对民办学校的调查报告
积极鼓励 正确引导 规范管理 加快全区民办教育发展
对55区民办学校的调查报告
55区人大常委会
过去的十几年,我区的教育在改革中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但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不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各界,都兴起非常响亮的教育改革呼声,教育改革的内容很多,其核心是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的改革,发展民办教育则是推进其改革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区民办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全民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的安排,从6月中旬开始,区人大常委会对全区民办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区教育局的配合下召开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座谈会,听取了11所民办教学机构的工作汇报,并先后走访了6655东方双语学校、新星技校和66十八中等民办教育机构。常委会还专门赴我省民办教育发展较早的滕州市进行了考察学习,参观了该市部分民办学校,为了做好调查工作,还查阅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对全区民办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现将调查报告总结如下:
一、全区民办教育的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
根据对本次调查情况的分析,从宏观上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我区民办教育数量持续增长,办学层次丰富多样,已成为影响广泛的社会事业。据统计,全区共有62所民办教育机构,其中基础教育阶段学校 处,教职工 人,其中专职教师 人,兼职教师 人,在校学生 人,学校总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自有面积平方米,租赁校舍面积平方米,固定资产元。高中及学历教育学校 所、培训机构39所,在校生 人。从微观上看,全区民办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行为逐步规范,在民办教www.xiexiebang.com 育行列中涌现出一批如艺术学校、66外语学校、66国际语言学校等先进办学者和优秀办学单位,这些办学者艰苦创业,提高质量,形成了特色品牌,树立了正面形象,赢得了良好声誉,在激烈竞争中站稳了脚根,并为社会培养和培训了大批人才,补充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尤其是农村、乡镇企业、集体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扩大了教育事业的规模。同时,这些学校减轻了政府财政支出的负担,增加了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和社会成员的可选择性,为深化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繁荣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了教育的办学体制。
作为教育新体制生长点的民办教育,把某种具有市场属性的教育主体引入教育的办学过程,主动对公办教育进行深刻反思,改变了原有公办学校高度集中、高度统一和单一依靠行政命令直接调节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办学运行机制。民办教育适应了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和由此激发起的人们广泛而又活跃的学习要求,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拥有依法面向社会办学的自主权。民办学校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与发展依靠的是竞争,竞争是民办学校发展壮大的法宝,因此民办学校的管理者有更强的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通过聘请精干人员和兼职教师,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经营管理的效率,同时也都善于倾听家长和社会各方意见,增强了学校对教育消费者的责任感。在发展初期,民办学校相对于公办学校虽显得很弱小,但民办学校依靠自主的决策制度、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拉开差距的分配制度和灵敏的信息系统(来源于新世纪范本网www.xiexiebang.com),因而相对于公办学校而言具有较强的办学活力,使民办学校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和发展,同时民办学校营造的这种竞争氛围,也把公办学校纳入到竞争之中,有力地推进了公办学校的教育改革。
民办学校的调节机制是市场机制,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和文化消费市场等诸多www.xiexiebang.com 要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生源市场,它象一只看不见的手调控着民办学校,在这种市场的调节过程中,民办学校不断调节教育内部的结构,变化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增减教职员工等,以适应市场竞争所反映出来的各种变化;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人才市场的巨大影响,迫使学校睁大眼睛关注用人卑位的需求,并尽一切可能去满足这些需求,这种市场机制的作用特别是对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影响更大。
2、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广泛需求。
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民办教育改变了公办教育一大统一的教育模式,注重办学特色,创造出了更有实效的教育形式,因而满足了家长和社会成员对教育各种各样的消费需求,如民办幼儿园、民办小学的寄宿制,满足了部分经济宽裕而无暇顾及教育子女家长的需求,民办中学满足了部分择校生的需要,民办大学扩大了学生入学机会,各级各类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满足了社会成员对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的需要。民办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实际保持着最直接、最敏感的联系,教育形式多样、灵活,因而民办教育的生长点不断扩展,并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3、增加了教育经费的投入。
“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本国情,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长期困扰教育事业发展的难题,江苏的情况也不例外,尽管这几年来政府为增加教育经费的投人作出了很大努力,但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仍不相适应,而民办学校则把社会上蕴藏着巨大投资潜力和投资热情调动起来,并将社会上的一部分资金吸纳过来,同时收取一定的学费,有效地增加了教育经费投入,改变了国家包揽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大推进了办学主体的多样化和教育的社会化,改变了社会和家庭消费结构,增加了家长、学生对教育消费观念的认识,激发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并形成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相互监督的机制。
www.xiexiebang.com
4、优化了教育的资源配置。
公办学校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有计划地利用和调节,而民办学校则是对国家教育资源按照市场的方式再一次配置和调节,从现实的情况看,我省的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及其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来自公办学校,且又多数是退离休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投身干民办教育事业除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之外,实质上也是对教育资源的再广组合配置,正是这些具有市场经济头脑和运行能力的民办学校举办者,把社会各方有志于发展教育事业的个人(包括公办学校的离退休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的资金、设备、教育场所(其中不少是公办学校闲置的校舍和设备)等有机地组合起来、发挥起来,并有力地推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民办学校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
二,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在充分肯定民办教育取得的成绩和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民办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1、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
一些民办教育的举办者、民办教育的管理者以及社会对发展民办教育的认识模糊不清,如:发展民办教育会不会影响公办学校的发展?会不会影响贫困家庭子女的就学机会?社会力量办学不需要国家的经费投入,为什么不能由学校完全地自主办学?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为什么要由物价部门审批同意,而不能按市场调节运作?等等,正是这些认识上的模糊不清,从而导致民办学校不能得到应有的、公平的待遇。
2、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力量薄弱。
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不顺,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与劳动、物价、税务等部门之间和教育行政部门内部之间的管理体制不够顺畅,职责不够明确,导致多头审批、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管理混乱,或管得太死,限制了民办学校的发展,或又过于放任自流,导致www.xiexiebang.com 少数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败坏了民办学校的的声誉。管力量相对薄弱,管理责任不够落实,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力量除少数地区稍强一些外,大部分地区的管理力量都相对比较薄弱。
3、政策措施不配套。
国家提出对民办教育是: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但真正有一定力度的扶持政策措施不多,对民办教育重视不够、鼓励支持不够。特别是土地、物价、审计、劳动、人事、保险等部门和行业之间缺少应有的配合;对民办学校的设置和管理等仍沿用公办学校的标准和管理模式;在社会力量办学的招生、教师的聘用、办学用地等也不能与公办学校享受同等的待遇,不能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也是多年一贯制,不能体现市场运行机制的作用;还有的一些地方缺少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直接影响到民办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4、法制不够健全,执法意识不强。
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己发布并施行,对民办教育发展作了充分肯定。但《条例》还比较原则,可操作性还不够强,《民办教育法》也还迟迟不能出台.许多民办教育的举办者,办学思想不够端正,依法办学的观念和意识淡薄,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还未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规范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个别学校存在领导班子不团结、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格、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有的甚至出现非法办学行为。
5、对民办学校产生的负面影响缺少限制措施。
民办学校既有适应市场经济而充满活力的一面,也有受不规范市场影响而陷入困境出现混乱的一面,还有市场经济本身也有一个不完善和内在具有不可调和矛盾的问题,如,用经济规律代替教育规律,不按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忽视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所具有的公益性原则;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某些谋求利润最大化原www.xiexiebang.com 则、拜金主义、本位主义、盲目性和短期行为等已反映到民办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教育事业的社会形象;还有公办学校民营化,也可能会降低来自贫穷家庭孩子的入学机会,扩大社会的不平等。如何来限制这些负面影响关系到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根据我省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望民办教育发展未来,我们对民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如下对策:
1、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要解放思想,提高民办教育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要作用的认识,确立民办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地位。针对目前社会对民办教育认识的各种误区,政府和社会各界要解放思想,用“十五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要根据世界教育发展方向研究我国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充分认识发展民办教育对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的作用,用正确的发展观对待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深入民办学校调查,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加强民办学校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
既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同时也要把市场作用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加强民办学校的宏观管理对处于刚刚起步的民办教育发展尤为重要,对于克服民办学校的办学上的盲目性、运行上的无序性、教学上的随意性,避免因缺少宏观指导而使民办学校陷入自生自灭的境地,从而给民办教育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为此建议,在学校的设置与审批上,要与地方教育结构的调整和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既坚持标准,也允许其逐步到位并加强督促检查,要求按期达标;在行政管理上,要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与分工协作相结合,教育行政部门内部最好是能有一个专门的管理处室,若暂时条件不具备,可规定主管的处室进行管理,并要处理好与相关处室的协调管理关系,要从规划、计划、www.xiexiebang.com 教职工的聘任、招生到会议、提供信息、开展活动等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淡化领导管理行为,强化具体指导行为,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确保民办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利。
3、积极建立教育的要素市场,支持民办学校的改革发展。
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建立教育要素市场,给民办学校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使民办学校在市场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一是建立校舍、设备市场,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民办学校为租赁校舍、设备煞费苦心,有的甚至陷入校舍、设备无着落的困境,而另一方面,现有的学校和企业这方面有很大潜力,两者缺少沟通的中介和机制;二是建立教师人才市场,目前,民办学校聘用教师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或自荐等形式,这实际上已是教师市场的萌芽,但缺少公开性、竞争性,民办学校选择教师的余地比较小,建立教师市场,把具有教师资格并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人员通过教师??市场??学校的循环机制,促进民办学校教师的优化组合;三是建立招生市场,为建立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也将沟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促进招生工作的健康有序;四是引导民办学校进入资金市场,在增加民办学校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仅仅靠收取学费是难以适应学校发展需要,可引导民办学校向银行借贷,政府也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贴息,帮助民办学校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4、制定保障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
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纳入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规划.要保证民办教育机构及其教师和学生享有国家举办的教育机构及其教师和学生平等的法律地位。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要依照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保障扶持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措施,对教育机构发展需要征用土地的,根据有关的规定和实际情况,纳入规划,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办理,并可优先安排。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社会力量办学举办的教育机构在业务指导、教研www.xiexiebang.com 活动、教师管理、表彰奖励等方面,应当与国家举办的教育机构同等对待;对社会力量办学的教育机构的教师和学生的权益保障等方面也要采取切实措施并落实到位。
5、加强民办教育的立法和地方立法工作。
国务院已发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这对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条例》还比较原则,在某些方面还不够明确,需要加快地方的立法工作。民办教育的立法应当体现“十五大”精神,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体现教育面向未来、面向界、面向现代化的精神,体现迎接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特点,并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概念问题,最好能用“民办教育”或“民办学校”,“社会力量办学”。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名词,但表达不够准确,不适合于法律用语,也与国际通行的惯例不相一致,目前民办教育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在社会上也已为人们所熟悉,所以用“民办教育”或“民办学校”比较确切;二是民办学校的社会地位、权利,应当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地位,应当给民办学校明确的权力和相应的利益,特别是民办学校的财产权属问题一定要有一个明确,应该是谁的就是谁的,不能含糊;三是民办学校的收费问题,民办学校向学生收取一定的学费,是教育自身价值的体现,应当更多地动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民办学校可以提出收费的意见,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请有关部门审批执行;四是民办学校是否具颁发学历资格问题,学历只是一个人的经历而已,当然在我国现在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但从长远的发展观看,只要民办学校培养的学生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应规格标准,就应该允许发给相的学历,否则就是不公平,现实的情况是许多民办学校用公办学校的学历指标办学历教育班,这是不利于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的;五是明确校长与校董会、办学者、投资人之间的关系,应当给熟悉教育规律的民办学校校长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当然民办教育的立法问题很多,应当加紧调查研究。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区人大对民办学校的调查报告
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规范管理加快全区民办教育发展
对55区民办学校的调查报告
55区人大常委会
过去的十几年,我区的教育在改革中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但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不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各界,都兴起非常响亮的教育改革呼声,教育改革的内容很多,其核心是管理体制
和办学体制的改革,发展民办教育则是推进其改革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区民办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全民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的安排,从6月中旬开始,区人大常委会对全区民办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区教育局的配合下召开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座谈会,听取了11所民办教学机构的工作汇报,并先后走访了6655东方双语学校、新星技校和66十八中等民办教育机构。常委会还专门赴我省民办教育发展较早的滕州市进行了考察学习,参观了该市部分民办学校,为了做好调查工作,还查阅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对全区民办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现将调查报告总结如下:
一、全区民办教育的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
根据对本次调查情况的分析,从宏观上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我区民办教育数量持续增长,办学层次丰富多样,已成为影响广泛的社会事业。据统计,全区共有62所民办教育机构,其中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处,教职工人,其中专职教师人,兼职教师人,在校学生人,学校总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自有面积平方米,租赁校舍面积平方米,固定资产元。高中及学历教育学校所、培训机构39所,在校生人。从微观上看,全区民办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行为逐步规范,在民办教育行列中涌现出一批如艺术学校、66外语学校、66国际语言学校等先进办学者和优秀办学单位,这些办学者艰苦创业,提高质量,形成了特色品牌,树立了正面形象,赢得了良好声誉,在激烈竞争中站稳了脚根,并为社会培养和培训了大批人才,补充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尤其是农村、乡镇企业、集体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扩大了教育事业的规模。同时,这些学校减轻了政府财政支出的负担,增加了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和社会成员的可选择性,为深化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繁荣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了教育的办学体制。
作为教育新体制生长点的民办教育,把某种具有市场属性的教育主体引入教育的办学过程,主动对公办教育进行深刻反思,改变了原有公办学校高度集中、高度统一和单一依靠行政命令直接调节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办学运行机制。民办教育适应了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和由此激发起的人们广泛而又活跃的学习要求,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拥有依法面向社会办学的自主权。民办学校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与发展依靠的是竞争,竞争是民办学校发展壮大的法宝,因此民办学校的管理者有更强的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通过聘请精干人员和兼职教师,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经营管理的效率,同时也都善于倾听家长和社会各方意见,增强了学校对教育消费者的责任感。在发展初期,民办学校相对于公办学校虽显得很弱小,但民办学校依靠自主的决策制度、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拉开差距的分配制度和灵敏的信息系统,因而相对于公办学校而言具有较强的办学活力,使民办学校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和发展,同时民办学校营造的这种竞争氛围,也把公办学校纳入到竞争之中,有力地推进了公办学校的教育改革。
民办学校的调节机制是市场机制,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和文化消费市场等诸多要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生源市场,它象一只看不见的手调控着民办学校,在这种市场的调节过程中,民办学校不断调节教育内部的结构,变化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增减教职员工等,以适应市场竞争所反映出来的各种变化;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人才市场的巨大影响,迫使学校睁大眼睛关注用人卑位的需求,并尽一切可能去满足这些需求,这种市场机制的作用特别是对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影响更大。
2、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广泛需求。
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民办教育改变了公办教育一大统一的教育模式,注重办学特色,创造出了更有实效的教育形式,因而满足了家长和社会成员对教育各种各样的消费需求,如民办幼儿园、民办小学的寄宿制,满足了部分经济宽裕而无暇顾及教育子女家长的需求,民办中学满足了部分择校生的需要,民办大学扩大了学生入学机会,各级各类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满足了社会成员对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的需要。民办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实际保持着最直接、最敏感的联系,教育形式多样、灵活,因而民办教育的生长点不断扩展,并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3、增加了教育经费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