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文化的地域特征
试述江苏文化的地域特征。
第一,水文化形成的智慧特征。江苏地处长江、淮河的下游,湖泊众多,河流密布,水的灵动使智慧在江苏文化发展中发挥出突出的作用,使江苏人形成了勤思、善思和奇思的优良传统。
第二,南北文化交流形成的宽容特征。中国历史上文化有南北之分的说法,这两大文化从地理上看以长江为交汇点,江苏就处于这个两大文化的交汇点上,促使本地文化形成了价值多元化、富于交融性和社会和谐的宽容特征。首先,价值多元化。其次,富于交融性。再次,社会和谐。
第三,富庶安定形成的尽善特征。江苏人追求尽善,地尽其利、事尽其心和人尽其才,富庶安定的地域条件为之提供了可以实现这个追求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扬州就是利用运河水道而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唐代即有“扬(扬州)一益(成都)二”之说。明代状元89人中有16人出于江苏,清代状元112人中有49人出于江苏,江苏的人才之盛可见一斑。
也有学者认为,研究江苏地域文化应在中华文化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江苏地域文化很难用一种文化来囊括全省文化。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江苏地域文化,江苏地域文化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文化,现尚未完全定型。随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各地政治、经济等制度文化逐渐同一化,地域文化特色日益不突出,研究地域文化重要的是要突出各地的地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代表性文化。封建社会后期,江苏地域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如金陵文化不仅是江苏地域文化,更是中国都城文化。
南京文化的特征:
1、凝重的历史沧桑感
南京先后有过几十个名称。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丹阳、归化、白下、上元、江宁、集庆、应天、南京、天京„„这在中外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文化现象。
2、依稀可见的都城印记
南京的“城”更是南京历史人文的集中体现,其独特的形态和规模,国内外首屈一指。至今仍沿用的内城门有太平门、金川门等。外城门有麒麟、仙鹤、观音、佛宁等门。
3、文脉相承的龙凤文化
南京作为古都,其地名更深受皇权文化的影响。梳理南京的地名,从中可以发现很多与龙凤有关的地名。地名中这种攀龙附凤的文化现象。
4、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
六朝时期南京(时称建业、建康)佛教盛行,梁代达到顶峰。无论是本土的道教还是外来的佛教在当时的政治生活和文化思想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5、“唯才是举”的科举文化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它是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项组织制度。南京作为人才聚集之地和科举考试中心,科举制度文化的影响极为广泛和深远。这种影响在当今南京的许多地名中仍然清晰可见。
6、朱门豪宅的士族文化 封建京都王侯所聚,分布闾里。南京现有地名中有许多是历代官宦府邸名称或围绕这些官邸派生的名称。
7、浓郁的古商业文化气息
明代建都后,南京城市经济发展尤为迅速。这是一个含有城市工商业者、农户、士子、官宦、艺人和流动性商贩等多层的复合群体。市民社群的形成,使城市社会生活更为复杂,文化生活多样化,传统的以士大夫为核心的封建文化已不能适应他们的文化需求,于是市井文化也
应运而生。所谓“十里秦淮”便是这种文化的集中代表。
说明吴地古典园林有哪些建筑特征
吴地现存园林大多建于宋元明清,具有三个方面的鲜明特征:
第一,吴地园林大多属官僚巨商私家所有,而北方园林主要是封建帝王的皇家苑囿。例如,苏州四大古典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都具有这个特征。
第二,吴地园林艺术风格以精巧、雅致、自由、写意取胜,而不同于北方皇家园林宏大、严整、富丽、浓烈的特点。例如,苏州园林是一种摹拟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艺术样式。在设计构筑中,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浓缩了奇美的山水风光。因地制宜,采用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手法,收到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同时,园林的巧构还表现了园主人的人生感悟和审美情趣,营造出悠远的意境。
第三,吴地园林中,建筑、假山、水池、花木四要素缺一不可,而其他地区的园林则不一定四者俱备。无锡著名的园林、景点大多围绕太湖展开,如鼋头渚为伸入太湖中的一个半岛;蠡园地处风光秀美的五里湖(即蠡湖)畔;而梅园则是依山而建,遥领太湖。
试述连云港、盐城、南通各自的文化特征:
受地理位置的影响,盐城、连云港和南通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具有自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连云港文化特征:
1、连云港文化的古代远源为东夷文化,并深受北方齐鲁文化、西方楚汉文化、南方吴越文化的影响。
2、新兴海港城市的地域文化个性突出。连云港有“港城”之称,为适应国际性滨海城市发展需求,在传承本土文化精髓、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凸显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开放、多元、包容、创新的海洋文化特质。
3、山海文化特色鲜明。连云港作为全省唯
一、全国少有的山海相拥的滨海城市,魅力独特的山海兼备的自然风景,具有神、奇、古、幽的鲜明文化内涵。连云港市在山海文化特色打造上,一方面依托古云台山“海中仙山”的神奇背景,依托《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名著背景,做好“仙山”文章,扬名山之灵气,展名山之文气;另一方面,传承连云港作为海港城市的文化特征,着力发掘“海洋文化”潜力和构建 “海洋文化”形态,展示滨海城市文化的特质和形象。
盐城文化特征:
1、海盐文化是盐城的文化根脉和基础元素。盐城为苏北古城之一,以“盐”名城,盐文化发达。史载战国、秦汉时淮夷即“煮海为盐”、“穿渠通运”,为渔盐兴旺之地。全国唯一反映中国悠久海盐文化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中国海盐博物馆落户盐城,充分展示经两千多年历史沉淀的丰厚的海盐历史文明。
2、红色军事文化突出。盐城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铁军文化即其文化内容之一,为中国人民一大宝贵精神财富,内涵深刻,影响深远。拥有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军纪念设施,市区有新四军纪念馆、纪念塔和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大丰白驹建有新四军、八路军会师纪念碑。
3、湿地水绿文化是为地理特征与社会进步相结合的文化表现。盐城有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有誉“湿地之都”、“百河之城”。沿海与里下河滩涂湿地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旨在“传承海盐文化、打造水绿盐城”,体现盐城人科学发展的经济价值观与城市文明精神。
南通文化特征:
1、以东夷文化为远源,以吴越文化为承续,南北融合,然吴文化居主导地位。
2、襟江负海的独特地缘,经济地理文化有边缘型和次海洋文化特征。南通地处江、淮间与江海交汇处,隔江南望上海、苏州,北邻盐城、淮安,介于江淮文化和吴文化两大区域交合部。2008年之前有海无港,有江无桥,致文化心态呈内陆化趋向。
3、近代文明文化发达。南通有“中国近代第一城”、“近代文明试验地”之称。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以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而占有重要地位。南通除“教育之乡”外,还有“建筑之乡”、“体育之乡”和“长寿之乡”的美誉。
第二篇:江苏地域文化
院选论文
江 苏 地 域 文 化
江苏地域文化——南京
南京作为十朝故都,文化积淀深厚,山川形势又极为大气,“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晋]张勃《吴录》记诸葛亮语),“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齐]谢脁《入朝曲》),历代文人对南京多有咏叹。
现在,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是长江下游地区和华东地区的交通枢纽,拥有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公铁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亚洲最大的内河港口南京港、禄口机场以及众多连通中国北方、南方和中西部的铁路和公路干线。南京是“山、水、城、林”一体的城市,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存。南京是国家副省级城市,江苏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联合国人居署特别荣誉奖获得城市。长江三角洲承东启西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亦是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城市。
南京的地域文化,我将从历史文化、建筑特点和风俗小吃等方面做简要介绍。
一、历史文化篇
南京的历史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历史文化悠久。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一脉相传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浓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城”,南京文化光辉灿烂,从汤山古猿人类到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乃至当代文化,古都与文化的交融,彰显出南京文化的最大特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特色文化。1982年,南京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2、文化遗存丰富。南京共有市以上文保单位275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14处43个点。2003年明孝陵“申遗”成功,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南京拥有70多座各级各类博物馆、档案馆、陈列馆和纪念馆,收藏着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史料标本。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和近代革命文化等南京特色文化具有人无我有、异彩纷呈的鲜明个性,成为南京历史文化的品牌。
3、文化传统优良。南京经过数千年的风雨,通过各种文化的不断碰撞、融合,不仅留下了丰富的有形文化遗产,而且孕育了无形的独特的文化气质和优良的文化传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养成了尊师重教的传统。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在教育的设置和经费的投入上优于其他地方。自从南京开办学府之后,尊师重教一直蔚然成风。二是造就了海纳百川的胸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南京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文化交汇的地方。另外,由于战争、政治等因素造成的大规模的人口变动,不同地域文化的人口在南京混合,促成了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造就了南京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风度。三是形成了凝重而不古板的气质。南京历代王朝,由于政权频繁更迭,形成了南京与其他古都的不同之处,宫廷文化和市井文化在这里相互补充,形成了凝重而又不古板的文化形态。
4、名人名作辈出。南京自六朝以来文化名人辈出,文化成果丰硕,文化中心地位延及至今,为世人公认。李白、刘禹锡、杜牧、韦庄等诗家名士留下了与金陵有关的许多不朽诗篇。结束帝制进入共和,南京积累了可观的民国文化,中山陵就是其建筑文化的杰作。在文化领域,有南朝古经史文学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有以南京为第二故乡的清代《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有总领文坛五十年的清代《随园诗话》作者袁枚;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有以南京作为战斗一生之起点的现代文豪鲁迅;还有言情小说家张恨水。在戏剧领域,有踏遍金陵为一剧的清初大剧作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有当过梅兰芳昆曲导师的近代词曲大师吴梅;还有国歌歌词作者、剧作家田汉。在书画领域,有著名的六朝画家顾恺之;有清代版画巨著《十竹斋书画谱》的作者胡正言;有“金陵八大家”之首的龚贤;有清代小说家兼园艺家李渔;有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有著名山水画家傅抱石;有诗词书法绘画皆精并以草圣闻名的著名书法家林散之;还有诗人书家并一身的著名学者高二适。在教育、科技、医药等各学科人才济济,贡献卓著。
二、建筑特点篇
南京建筑是“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徽派建筑风格,民居主要是江南特色:南方气候的炎热潮湿特点对建筑的影响。如:居室墙壁高,开间大;前后门贯通,便于通风换气;为便于防潮,建二层楼房多,底层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
作为六朝古都,南京的古建筑是不得不提的。南京古建筑的艺术特色,当以南京明清民用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明清街巷和尚存民居是南京原住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智慧的历史见证,是南京作为古城活着的历史。会馆、祠堂、书院、府衙等民用建筑,则是古代民居的精致化扩大化。如果说南京明清民用建筑虽有商贾文化和士大夫文化的渗入,总体仍然是江南平民本色;南京园林则集中代表了江南士大夫文化;而南京殿式建筑代表的是封建社会后期皇家建筑样式;寺庙又是宫殿、园林和民居艺术的混合。
明清时期的南京,既有着雄伟的城墙与城门、金碧辉煌的宫殿与庙宇;又有着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勾勒出既典雅又精致的江南风韵。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说:“在中国人看来,论秀丽和雄伟,南京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而且在这方面,确实或许很少有其他城市可以与它匹敌或胜过它。它真的到处都是殿、庙、塔、桥„„有广阔的园林、山和树林,相间着湖泊”。可惜太平军入城、湘军破城以及抗战、内战,使南京明清建筑叠遭破坏;近数十年来,拓路、拆桥、破城、砍树等建设性拆毁,尤其是近十年房地产商的过量开发,更给南京明清建筑带来毁灭性灾难。
南京明清私园中,论建筑的轩昂、空间的变化、叠石的精巧,均以瞻园为最;莫愁湖园中有园,以大套小,大园萧疏自然,小园精巧变化,自成纤秀特色;煦园空间布置虽少变化,却因政治风云的映照和建筑景观的丰富而游人云集;白鹭洲公园空间布置过于松散;燕子矶得大江之助,玄武湖得钟山为屏、古城墙为带,则非人力所能仿效一二。
三、风俗小吃篇
所谓“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名城,南京的饮食自然也是一个不能错过的方面,尤其是小吃,更是数目繁多,美味至极。
南京夫子庙是金陵小吃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南北朝时,这儿已是商贾云集之地,明清两代更加兴盛,饭馆、茶社、酒楼、小吃铺,比比皆是。仅小吃花色品种就有二百多种。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小吃网点也不断增多,除夫子庙外,在湖南路、新街口、朝天宫、长乐路、山西路、中央门、惠民桥、燕子矶等地,也逐渐形成了比较集中的点心小吃群。南京有名的小吃店有六凤居(豆腐脑、葱油饼等),沁园春(馄饨、面点),莲湖甜品店(苏式糕点)及蒋有记锅贴水饺馆。
优秀地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历史文化节点,它所肩负的文化基因深深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责任和新的使命,我们当积极研究地域文化现象并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致力于打造特色地域文化品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以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江苏地域文化》作业参考答案2014
答案务必手抄,打印或复印成绩为O分。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答案
一、填空 1、30 汤山
2、中原
3、江浙 河南 4、1667
5、阿拉伯
6、天京 苏福
7、徽派
8、郑和
9、苏常
10、黄道婆
11、淮河
12、紫砂陶
13、李鸿章 14、2800 淹城
15、彭城
16、薛氏
二、名词解释
1、江苏地域文化
顾名思义就是指江苏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所具有的各种文化要素,以及由这些要素构成的整体文化面貌的总特征。
2、金陵文化 也称“宁镇文化”,宁指今南京市,镇指今镇江市。三国时期孙吴建都京口(今镇江),随后移都建业(今南京),自此形成金陵文化圈。金陵文化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并存互融为其语言文化特征,以今南京、镇江为中心地带。
3、苏东海洋文化
苏东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以沿海的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4、吴文化
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三、简答题
1、江苏水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水的灵动使江苏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智慧特征。
一是勤思。江苏人凡事爱动脑筋而不使蛮力,比如先秦时期的《孙子兵法》,处处体现着多想办法、多动脑筋的指导思想,与当时中原诸子的著作有着明显的不同风格。
二是善思。江苏人眼界开阔,思维敏捷,不仅善于抓住机遇,而且在时机的等待上也善于从大处做好工作,准备之细、忍耐之坚,都是有口皆碑的,比如汉初风云人物张良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三是奇思。历史上,江苏出了许多富于奇思妙想的人物,他们的创新精神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财富。
2、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文化有哪些特征?
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人追求尽善,主要表现为:
1、地尽其力:江苏没有闲人,没有闲地。比如古城扬州就是依靠运河水道而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清代苏南已经开始试种双季稻,一年三熟,充分利用了江南的气候条件。
2、事尽其心:江苏人做事唯精而弃粗,小心谨慎,事事推敲,信奉务求认真的求善之道。
3、人尽其才:江苏重视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吸引、人才的发挥,如明代状元89人中有16人出于江苏,清代状元112人中有49人出于江苏,江苏的人才之盛可见一斑。
四、论述题
1、试述江苏南北文化的包容性特征。
江苏处于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上,促使本地文化形成了鲜明的特征。
一是价值多元化。江苏人在价值取向上不偏执,最突出表现是历史上江苏虽重儒学但并不轻商,工商同道,在儒学之外的商业等领域里获得成就的人同样可以获得社会的尊重。
二是富于交融性。历史上,西晋之末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和两宋之交靖康之变等社会动荡使北方文化大规模进入江苏,但江苏文化并没有受到冲击,相反是迅速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在文化大交流中形成新的文化中心,文化交融使江苏文化充满了活力。
三是社会和谐。江苏的地理位置使江苏文化有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条件,使江苏文化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的发展形态,不封闭,不排外。对待矛盾少有激烈的行为,而是柔性化解,求同存异。和睦相处成为江苏居民的自觉追求。
2、试述江苏老字号文化的特征。
1、才子文化培养的儒商。江苏经济的发展就是苏商中读书人多,知书达理者多,不以巧取豪夺图暴发,而以勤劳智慧求发展。才子文化使苏商表现出更多的儒商气质。儒商气质使江苏老字号更加看重传统道德,自觉地以传统道德创业,以传统道德兴业,以传统道德守业。在全国的商业活动中,各代苏商在外的口碑都很好,他们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获得经济收益。老字号的招牌名称就可以见到儒商的追求,如吴江震泽镇有130多年历史的老店“存心德药店”,就是其创始人邵泉富根据父亲的遗愿而由“介眉堂”改来,寓意“存心为父争气,以道德经商”。
2、老字号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一方面,江苏的老字号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几乎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行业,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在行业齐全中又表现出鲜明的地方行业特色,如老字号中饮食与医药的商铺就几乎占了一半,这是一种文化现象。老字号的振兴、保护和相关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老字号文化已经成为展示江苏文化强省面貌的一个窗口。
第二次形成性考核答案
一、填空
1、太学
2、史学馆、文学馆
3、茅山
4、沛地
5、越城
6、草鞋山、青莲岗、龙虬庄
7、江淮
8、葛洪、陶弘景
9、文赋
10、诗品
11、李煜
12、苏北
13、沈括
14、扬州
15、段玉裁
16、施耐庵、吴承恩
二、名词解释
1、徐淮文化
取名于南北朝诗人庾信《哀江南赋》中名句“淮海维扬,三千余里”,明代曾置维扬府,后改为扬州府,以扬州、泰州为中心地带。
2、族塾
由一姓家族利用本氏祠堂或本族富户空屋,共同出资聘请教师所办书塾,所收一般都是本族子弟。
3、门馆
又称私馆,是由塾师自备房子,或在自己家中设馆办学,招收学生。
4、吴中四才子
祝允明、文徵明、唐寅、徐祯卿
三、简答题
1、江苏经济文化有哪些特征?
一是均衡发展,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江苏在农业、工业和商业这三大经济领域中都处于领先的地位。
二是充满活力,历史上,江苏经济始终处于超越自我、敢为天下先的发展形态中,即使是在遭受战乱、自然灾害的打击后,也可以最迅速地恢复、发展起来。
三是文化含量高,儒工商同道,科技发展提供着重要支撑,江苏商人亦儒亦商,重利也重义。
2、古代的江苏“私学”有哪些类型?
1、散馆,由一名热心办学而又德高望重的当地人首倡,其他群众响应集资兴办书塾。
2、族塾,由一姓家族利用本氏祠堂或本族富户空屋,共同出资聘请教师所办书塾,所收一般都是本族子弟。
3、家塾,也称家馆,是富有之家独自出资延师所设的书塾,主要用来教育自家的子女,有时也兼顾近亲子女的教育。
4、门馆,又称私馆,是由塾师自备房子,或在自己家中设馆办学,招收学生
四、论述题
1、试述南京文化的特征。
一是凝重的历史沧桑感。南京先后有过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丹阳、归化、白下、上元、江宁、集庆、应天、南京、天京等几十个名称,这在中外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
二是文脉相承的龙凤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龙凤又变异为皇权的象征。作为十朝都会的南京,深受皇权文化的影响,也表达了人们对南京的繁荣昌盛,对和平、团圆、幸福、美满生活的寄托和憧憬。这在龙蟠路、双龙街、丹凤街、凤凰街、凤凰台、凤游寺、仪凤门等地名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三是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在南京历史上,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都很繁荣。栖霞山、祖堂山、唱经楼、清凉山、鸡鸣寺、观音阁、承恩寺、五台山、西善桥、东善桥、三茅宫、蒋王庙、北极阁、洞神观、静海寺、天妃宫、礼拜寺巷、天堂街等地名留下了辉煌的宗教遗迹。
四是“唯才是举”的科举文化。在中国实行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在南京的地名中留下了永久的记录。例如成贤街、夫子庙、贡院、四牌楼、三牌楼、沈举人巷、朱状元巷、秦状元巷、上江考棚、下江考棚、状元境、三元巷、文德桥、文昌巷等。
五是浓郁的古商业文化气息。城市经济的兴盛,形成了城市工商业者、农户、士子、官宦、艺人和流动性商贩等多层的复合群体。颜料坊、红花地、踹布坊、估衣廊、纱帽巷、木屐巷、评事街(原名皮市街)、油坊巷、糖坊桥、胭脂巷、闺奁营、黑簪巷、宰猪巷、鸡鹅巷、冬瓜市、菱角市、鱼市街、铜作坊、瓦匠营、木匠营、箍桶巷等地名就是明证。
六是朱门豪宅的士族文化和异彩纷呈的平民文化。如周处街、谢公祠巷、王府巷(皇甫巷)、汉府街、常府街、程阁老巷等显示了士族文化的特征。桃叶渡、莫愁湖、螺丝桥、胭脂井、大中桥、点将台、逸仙桥、中山门、蕃人河、三步两桥、斗鸡闸、虫人街、劳劳亭、狗耳巷、破布营等,彰显了平民文化的特征。
2、试述中山陵的建筑特征。
中山陵,陵园建筑由吕彦直设计,该方案是根据孙中山先生一再强调的“唤起民众,以建民国”的警言设计的,寓“木铎警世”之意。陵墓坐北朝南,依山而筑,由南而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面积共8万多平方米。
从空中俯视中山陵,整个建筑群恰似平卧在碧绿绒毯上的警钟:山下孙中山铜像是钟的尖顶,半圆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窿圆顶,恰似圆形的钟摆锤。
中山陵陵园建筑以民族传统风格为主,同时也巧妙自然地融合了西方近代建筑艺术的精髓,整个陵园采取传统的中轴线式排列,建筑群协调统一,浑朴自然,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第三次形成性考核答案
一、填空
1、北阴阳营
6000
2、金陵
3、花岗石
4、润州
5、江淮
6、焦山
北固山
7、春秋
8、拙政园
留园
9、明清
10、二泉映月
11、西施
12、三星村
13、苏轼
14、扬州
15、邗沟
16、个园
拙政园
二、名词解释
1、南京云锦
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典雅,色彩富丽堂皇,宛如天上瑰丽、璀璨的云霞,故名云锦。
2、上党挑花
是镇江一些地区妇女日常习作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作品风格朴实无华,独具魅力。
3、桃花坞木刻年画
始于明末,清雍正、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柳”,与天津杨柳青木刻年画和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并称“中国三大木刻年画”。
4、彭祖墩遗址
出土了石刀、石斧、石纺轮、陶盆、陶釜、陶鼎及一大批玉器,距今约6000至7000年。
三、简答题
1、“秦淮八绝”指的是哪八绝?
夫子庙风味小吃,因工艺精细、造型美观、选料考究、风味独特而著称。其中魁光阁五香豆、五香茶叶蛋、雨花茶;永和园开洋干丝、蟹壳黄烧饼;奇芳阁麻油干丝、鸭油酥烧饼;六凤居豆腐涝、葱油饼;奇芳阁鸡丝面、什锦菜包;蒋有记牛肉汤、牛肉锅贴;瞻园面馆的红汤爆鱼面、薄皮包饺;莲湖甜食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五色糕团等八套风味小吃被誉为“秦淮八绝”。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味小吃是我国四大小吃群之一。
2、扬州的菜肴有哪些特征?
扬州菜肴是淮扬菜的主体,主要特点:
一是选料严格、刀工精细、主料突出、注意本味、讲究火工、擅长炖焖、汤清味醇、浓而不腻、清淡鲜嫩、造型别致。
二是烹饪格调高雅,富有文化品位。代表性菜肴有八宝葫芦、扒烧猪头、彩蝶飞舞、琵琶对虾、菊花海螺等。红楼宴、三头宴、全藕宴被誉为扬州菜肴的三颗明珠。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扬州文化的特征。
一是南北兼容的地方文化。扬州濒江近海,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于此,西通南京,与镇江、无锡隔江相望,历来是南北水陆交通枢纽。远在唐代、北宋、明代和清代,就有大批外籍人到扬州经商、传教、从政和定居。扬州人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使得扬州文化具有南北兼容的特征。扬州古典园林既擅北地之雄,又兼南国之秀即是明证。
二是雅俗共赏的文化环境。随着大运河的开凿,扬州漕运和盐运在全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扬州也成为“壮丽压长淮,形势绝东南”的富庶都邑。在很长时间里,扬州既是江淮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对外贸易和国际友好交往的港埠。经济发展带来文化繁荣,市民也形成了不同的阶层。这样的人文环境造就了扬州学派、雕版印刷、书院园林和民歌、评话、民间舞蹈等雅俗共赏的文化。
三是刚柔相济的人文精神。扬州清曲唱腔从容不迫、平和雅致中兼有刚韧爽朗,柔中有韧、刚柔并济是最好的证明。
2、试述泰州文化的特征。
1、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泰州自古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儒风之盛,冠于淮南。明代王艮创“泰州学派”,树立中国哲学史丰碑;清初任大椿擅名物之学,为扬州学派中坚;孔尚任于陈庵写出不朽之作《桃花扇》,泰州籍评话宗师柳敬亭和京剧大师梅兰芳对中国戏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水、城一体古城格局和建筑文化完整鲜明。泰州建城于2100年前的东汉初年,至今仍保存着相对完整的古城文脉和城建规制,历史建筑文化街区集中。肥梁胖柱、青砖黛瓦、素朴清雅的明清“泰式建筑”极富地方特色。
3、盐文化源远流长,盐业经济造就了泰州文化的昌盛。盐业、盐运、盐赋,王朝盐令与治盐之绩,文人际会与盐民命运浮沉,构成城市经济、历史与文化的核心内容。仅市区即有盐文化遗址、遗迹40余处,现存“古税务街”、“资福禅寺”,都彰显海陵盐业与帝国命祚的密切关系。
4、以重大水利工程及江河港口水运系统为代表的水文化地位重要。泰州为江淮交会之处,因水而兴。自汉初开凿吴王沟(现老通扬运河)、卤汀河专营盐运,即为中国古代海盐生产、储运和交易之“都”,发展为丰富独特的港口、航运文化。
5、军事文化突出。泰州历史上多有战事,岳飞抗金、张士诚反元、张景贤抗倭、鸦片战争民众抗英及新四军谈判、黄桥战役等古今军事文化遗迹丰富。
第四次形成性考核
一、填空
1、银杏之乡
水产之乡
2、王艮
3、泰州
4、彭氏
5000
5、画像
石雕
6、五六千
青莲岗文化
7、茶馓
8、宿豫
9、项王
10、张謇
11、狼山
12、沈寿
13、盐渎
14、大丰市
15、连云
16、东汉
二、名词解释
1、泰兴花鼓
用红灯作为主要道具,用泰兴方言演唱,所用曲调具有浓郁的苏北民间小调风味,舞步和动作幅度大且灵活、风趣。
2、项羽戏马台遗址
公元前206年,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南山上构筑丛台,以观戏马、演武和阅兵等,故名。
3、镇淮楼
始建于北宋年间,为砖木结构城楼式单体建筑物,清代为镇压淮河水患,始名镇淮楼。
4、明代酿酒作坊遗址
发现了明末清初古酿酒作坊遗址,距今有300多年历史,以及酒坛、酒壶、酒杯、酒糟等与酒有关的器物。
三、简答题
1、宿迁文化有哪些特征?
1、闻名于世的“下草湾文化”使宿迁享有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
一、人类起源中心之一的美誉。“下草湾新人”在人类发展史上地位重要,标志江苏地区古人类社会活动历史悠久。
2、名人文化及其文化发扬。如西楚霸王项羽、一代烈女虞姬、民族英雄杨泗洪、新四军师长彭雪枫、少年英雄韩余娟等,弘扬其历史业绩和精神品格,在社会经济活动、城市文明建设中地位重要,并发展为重要的地域人文精神。
3、民间传统文化异彩纷呈。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使淮海戏、泗洲戏、花船戏、柳琴戏、天岗锣鼓等传统文化艺术绽放出异彩。
4、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要素构成之一的特殊文化形式——酒文化悠久醇厚。以洋河、双沟等为代表的白酒企业在社会文明及城乡经济建设中贡献卓著。
2、南通文化有哪些特征?
1、以东夷文化为远源,以吴越文化为承续,南北融合,然吴文化居主导地位。远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原始氏族部落古青墩人即其分支,为南通最早先民并传播北方文化。春秋战国时吴王夫差灭邢(海安西部,如皋西北部当年属邢国地);公元前506年吴楚交战,吴军安置郧国遗民于海安县立发乡一带;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北迁都于琅琊(今山东胶南县境)并大举移民;汉初东瓯王举国徙江淮间。几次移民致吴越文化北上海陵(今属泰州)。晋至梁陈间战乱再致北方政治、经济、人口、文化大举南迁至长江下游,海陵移民激增数十倍,北南多元文化交融,并存,然南方文化占统治地位。
2、襟江负海的独特地缘,经济地理文化有边缘型和次海洋文化特征。南通地处江、淮间与江海交汇处,隔江南望上海、苏州,北邻盐城、淮安,介于江淮文化和吴文化两大区域交汇部。滨江临海却长期交通闭塞,2008年之前有海无港,有江无桥,致文化心态呈内陆化趋向。
3、近代文明文化发达。南通有“中国近代第一城”、“近代文明试验地”之称。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以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而占有重要地位。南通除“教育之乡”外,还有“建筑之乡”、“体育之乡”和“长寿之乡”的美誉。
4、现代南通话属于江淮方言,又分为通泰片、南通片,但具有较浓厚的吴语色彩,是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过渡方言。
四、论述题
1、试述徐州文化的特征。
1、以徐文化为远源。徐州为中华四大族系之一的东夷族系发祥地。徐夷文化,后融合发展为楚汉文化,是江苏地域文化的初始阶段与古文明代表。特殊的文化地理位置使徐州地域文化带有明显的典雅质重、粗犷豪迈的北方文化特点与人文精神。夏、商时期,彭、徐地域辽阔,国力强盛,文化发达。
2、兼容南北和中原文化精神。因北接齐鲁,西联中原,南襟吴越,徐州文化带有明显的齐鲁文化(其本质是东夷文化)色彩,同时又吸纳中原、吴越等优秀文化精神,构成兼融南北的徐文化形态。
3、地域文化核心为楚汉文化。地域广阔的楚汉文化带蕴含着极为繁富的物质、精神文化形态。汉兴,徐夷文化强势西上,在政治、文学、艺术、哲学、美学、宗教、习俗、语言等文化领域融合了中原文化,升格发展为国家文化主体形态,成为封建社会典范文化——汉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
4、帝王政治文化突出,推动国家文化及江苏文化发展。徐州地区走出多位开国立邦、政绩卓著的君主,其结果是帝王政治文明的建构与徐夷文化的远渐、发扬,促进江苏文化的大发展。
2、试述盐城文化的特征。
1、海盐文化是盐城的文化根脉和基础元素。盐城为苏北古城之一,以“盐”名城,盐文化发达。武帝元狩四年因域内煮盐亭场遍布、盐运河渎纵横而建盐渎县;东晋安帝义熙七年以“环城皆盐场”更名盐城县;初唐时仅盐城即设盐亭123所;唐宝应时境内设海陵监、盐城监,岁煮盐百余万石,为东南沿海盐业中心。明初“洪武赶散”大规模移民海滨烧盐,各场设“总”若干管理灶民;清嘉庆时仅东台富安盐场即设总30个。全国唯一反映中国悠久海盐文化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中国海盐博物馆落户盐城,充分展示经两千多年历史沉淀的丰厚的海盐历史文明。
2、红色军事文化突出。盐城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铁军文化即其文化内容之一,为中国人民一大宝贵精神财富,内涵深刻,影响深远。“皖南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立即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相继成立中共中央华中局、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华中党校、抗大五分校、鲁艺华中分院、江淮银行等组织,盐城迅速成为华中敌后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刘少奇、陈毅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过。拥有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军纪念设施,市区有新四军纪念馆、纪念塔和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大丰白驹建有新四军、八路军会师纪念碑。
3、湿地水绿文化。这是以地域地理特征与社会进步相结合的文化表现。盐城有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有“湿地之都”、“百河之城”之美誉。沿海与里下河滩涂湿地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旨在“传承海盐文化,打造水绿盐城”,体现盐城人科学发展的经济价值观与城市文明精神。
4、淮剧、杂技地方文化驰名。盐城为淮剧发源地与杂技之乡。淮剧和杂技是盐城市地方文化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淮剧艺术以其独特的语言和唱腔表演艺术形式,“十八团”杂技以其气功、顶技、蹬技、走索、狮舞、马术等精湛技艺,驰名中外。
5、盐城话属于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方言,按语言特点可分为3片: 滨阜片,包括响水、滨海、阜宁3县和射阳县黄沙港以北地区;建盐片,包括盐城市区、建湖县、射阳县黄沙港以南和大丰市斗龙港以北地区;丰台片,包括东台市和大丰市的斗龙港以南地区。滨阜片、建盐片属淮扬长片,丰台片属通泰片。
3、试述连云港文化的特征。
1、连云港文化的古代远源为东夷文化,并深受北方齐鲁文化、西方楚汉文化、南方吴越文化的影响。
2、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丰厚。连云港有被誉为“东方天书”的将军崖岩画及藤花落遗址等闻名的国家级重点文物,因《西游记》、《镜花缘》等享有文学名著故乡的盛名,以及较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城市建设提供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
3、新兴海港城市的地域文化个性突出。连云港有“港城”之称,为适应国际性滨海城市发展需求,在传承本土文化精髓、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凸显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开放、多元、包容、创新的海洋文化特质。
4、山海文化特色鲜明。连云港作为全省唯
一、全国少有的山海相拥的滨海城市,魅力独特的山海兼备的自然风景,具有神、奇、古、幽的鲜明文化内涵。连云港市在山海文化特色打造上,一方面依托古云台山“海中仙山”的神奇背景,依托《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名著背景,做好“仙山”文章,扬名山之灵气,展名山之文气;另一方面,传承连云港作为海港城市的文化特征,着力发掘“海洋文化”潜力和构建“海洋文化”形态,展示滨海城市文化的特质和形象。
5、区域经济文化兼容包举。随着长三角滨海城市经济带、陆桥经济带及淮海经济圈的建设发展,连云港市的经济文化、城市文化集历史文化、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于一体,陆桥文化、滨海文化与淮海文化特色鲜明。
6、连云港语言构成丰富,有江淮官话江淮方言海泗片(市区及灌云、灌南、东海局部)、中原官话徐州片(东海县大部)、胶辽官话青州片(赣榆县)等。
1. 网上形考题目答案:(请复制粘贴到网上)
网上作业路径:江苏电大“在线平台”(2.0版)——我的课程——江苏地域文化——课程论坛——武进电大《江苏地域文化》课程教学交流区(2014春)。
(1)简述镇江文化的特征。
1、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文献记载2500年前的朱方是其最早的地名。考古证明镇江从南朝宋设南徐州,至今有1600年历史。镇江历代名人辈出,鸿篇巨制迭见,《文心雕龙》、《世说新语》等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开山之作”或“千古名篇”的地位。
2、“吴头楚尾”的移民文化。京口(镇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先秦时受吴越文化影响,号称“吴头楚尾”;历史上受北方移民影响很大,成为吴文化与北方文化冲突融汇的典型地带。
3、以“城市山林”著称的山水文化。镇江处于长江和运河交汇处,交通极为便利。境内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茅山等著名山峰和诸多的寺观园林,历史上吸引过无数文人学士、达官贵人来此,或归隐,或陶冶情操、或访古探幽、或山水寻游,并留下了众多著称于世的文学艺术作品。
4、镇江使用的语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江淮方言,其东南部地区有明显的吴方言特征。
(2)简述苏州文化的特征。
1、厚重辉煌的吴文化底蕴。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查山、崧泽等地遗址下层出土的文物距今已有5900多年;苏州建城已有2500多年历史。苏州价值取向多元的传统,容许和鼓励“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园林、丝绸、服装、刺绣、灯彩、木刻、盆景、绘画、医药等方面均获得较高的成就。
2、海纳百川的水文化特征。苏州濒临长江和太湖,浩瀚的长江和太湖水,碧波万顷,浩浩荡荡,成为苏州文化的发生和发展之流。水是柔和的,但能克刚。苏州人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广阔胸襟容纳各个方面的各种事物,呈现出新旧杂糅的文化景观。刚柔相济,包容开放,精细雅致成为苏州城市精神的丰富内涵。
3、崇文、仁爱的传统。“状元群”、“院士群”人文现象的出现,说明苏州具有滋养和吸引智者的优越山水环境与发达的经济条件,也反映了苏州人积极进取、永不满足的心态。苏州人怀着克己仁爱之心,最先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响亮口号。
4、秀外慧中,精细雅致。苏州城市建设的特点之一是“网状”。从苏州园林秀丽典雅的造境,可以看到水乡泽国的地理环境对苏州人的影响。秀慧、细腻、雅致是苏州城市精神最富特色和最具深刻意蕴的概括。
5、苏州使用的语言属于吴方言。(3)简述无锡文化的特征。
1、一脉相承的吴文化特征。彭祖墩、阖闾城、鸿山三大遗址发现,在考古学上无可争议地证明无锡是吴文化发祥地的论说。三大遗址分别为新石器时期、春秋时期、春秋战国吴越时期,印证了无锡文化发展史的一脉相承,由刚及柔,刚柔并济和吸纳、包容、开放、适时顺变的文化特征。
2、工商文化成为近代无锡城市的主流文化。无锡民族工商业实业家的成功范例与民间“趋利”价值观的相互影响、大上海的文化经济辐射等造就了无锡的“工商文化”。无锡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的重要发源地,留存工业遗产繁多,是国内工业遗产富集的重点城市之一。
3、水文化赋予无锡人以灵性。山、湖、河、城浑然一体的自然景观与几千年的文化内涵相互融合,山清水秀之灵气,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了无锡人推崇自然、保持朴素的审美情趣,陶铸了无锡文化精明、细致、缜密的人文特征。
4、无锡使用的语言属于吴方言。(4)简述常州文化的特征。
1、历史厚重,崇尚创造。常州地方文化源远流长,溧阳上黄镇水母山发现的“中华曙猿”,成为探索人类祖先发祥地之一的第一手实物资料。分属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圩墩、寺墩、新岗、三星村等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是常州悠久历史的明证。常州人崇尚创造,在学术、文学、书画、戏曲、教育、科技、医学、园林等方面独辟蹊径,形成了有自己传统特色而又处于先进水平的丰富成果。
2、重文兴教,人文荟萃。常州经济发达,文化灿烂,有“文教被于吴、吴尤盛于延陵”的盛誉。常州儒风蔚然,人文荟萃,大批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实业家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同时也形成了一批以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和名门望族。
3、兼容并蓄,经世致用。常州优越的地理区位,易得风气之先,形成了广泛交流的开放性格局。常州历代人才辈出,有常州词派,常州学派,常州画派,孟河医派等诸多开创先河的创举。经世致用则成为常州文人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人生信念。形成了善汲纳、务实效、争一流、重信诺的优秀人文精神。
4、常州使用的语言属于吴方言。
(5)简述淮安文化的特征。
1、兼容并蓄的淮楚文化特征。淮安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著名的“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明清时期,淮安是全国河道治理中心、漕运指挥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漕粮储备中心、淮北盐运集散中心,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美称,故形成了南北交融、兼收并蓄的淮楚文化风貌,地方风情民俗,既有楚风,又有吴俗,兼有广陵遗韵,并随漕运、盐务和淮关的兴废而演变,内涵丰富,自成一体。
2、因水而生,随水发展、兴盛的水文化。淮安地处古淮河和泗水交会处,所辖县区的名称也多取之于水。古运河、大运河、古黄河、盐河穿城而过,使淮安成为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并享有“运河之都”之美誉。洪泽湖“古八景”和“新八景”都是运河文化的遗存。绵延32公里的淮安里运河上的河道总督府、漕运总督府、淮安府衙,以及九龙口水乡风光区、清江浦历史街区、淮楚生态风貌区、河下古镇文化区、古楚文化观光区等,均展现了运河明珠的当今风姿。
3、南北建筑风格交相辉映。淮安作为南北交通咽喉、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造就了淮安城内徽派民居建筑和典雅的北方园林建筑兼容的古城风貌。古街巷多为石板铺设,古建筑多为砖木结构,深深庭院内,渠水清幽,绕室而流,显得淡泊古拙,江南园林韵味十足。
4、淮安使用的语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江淮方言。
第四篇:地域文化(模版)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
一、填空题
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和()。
2.贵州气候属于()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乌江以南实行(),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
5.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6.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生产为关键,通过()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
7.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业体系,以()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8.贵州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点地区。
9.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
”)和(“
”)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10.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的、()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的贵州。
二、判断题
1.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2.黔金丝猴是贵州的特有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贵州实际现状的描述。()
4.“十一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一轮全国竞相发展的大潮中,贵州仍处于落后地位。()
5.唐代朝廷在贵州实行“土流并治”,形成经制州、羁縻州与藩国并存的局面。在三种制度中,实行“羁縻州”的地区朝廷权利比实行“经制州”和“藩国”的大。()
三、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A、红水河
B、乌江
C、北盘江
D、赤水河 2.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位。A、5
B、6
C、7
D、8 3.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贵州少数民族有的存在自己的文字。有一种从字形看有的类似于甲骨文或金文,有的则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被称为“反书”。它是()族的古老的文字。
A、彝
B、仡佬
C、水
D、瑶 5.2011年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大关。A、1000
B、4000
C、5000
D、6000 6.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2010年与1978年相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A、种植业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上升
B、种植业上升,林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C、种植业、畜牧业下降,林业、渔业上升
D、林业上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7.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为主。A、黔电送湘
B、黔电送粤
C、黔电送桂
D、黔电送沪
8.清朝光绪年间向朝廷上奏《请推广学校折》,建议开设算学、外语、天文、地理、格致(理、化)、制造、农、工商、矿业、时事外交等方面的课程,推行新教育的先驱者是()。
A、李端棻
B、严修
C、王阳明
D、尹珍 9.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遗产。
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10.()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式。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一国两制”
四、多项选择题(所列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1.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A、珙桐
B、贵州苏铁
C、银杉
D、马尾松 2.下列矿产中,贵州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A、重晶石
B、铝土矿
C、磷矿
D、黄金 3.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A、黎平会议会址
B、遵义会议会址 C、息烽集中营旧址
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4.下列民族中属于贵州世居民族的有()。
A、苗族
B、藏族
C、水族
D、畲族 5.贵州种植业中的经济作物主要以()为主。
A、板栗
B、油菜籽
C、甘蔗
D、茶叶 6.贵州工业科技自主创新决策能力、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开发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有:()
A、无人驾驶飞机遥测遥感技术 B、中央空调智能化节能控制技术 C、新型半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技术 D、纳米氧化锌开发技术
7.下列属于贵州特色食品的是()。A、老干妈辣椒
B、过桥米线 C、牛头牌牛肉干
D、手扒羊肉
8.抗日战争期间,敌占区的部分学校迁入贵州,促进了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迁入贵州的学校有()。
A、私立大夏大学
B、私立湘雅医学院 C、国立浙江大学
D、国立交通大学分校 9.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D、彝文习俗 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解决好的“三农”问题是指()。A、农村
B、农田
C、农业
D、农民
四、分析题
1、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结合实际说明“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试述贵州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4、试述贵州的城镇发展规划。
5、结合实际说明贵州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6、试述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7、试述贵州构建反腐倡廉工作的“三道防线”。
8、试述“十二五”时期,贵州全局发展需要切实把握好的五个重大问题。
9、写一篇学习“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的心得体会。
10、结合贵州省情,写一篇“我为贵州而努力”的文章。
第五篇:地域文化单选题
《江西地域文化》单选题
1.明代江西在北京的会馆有(B)所。A.10B.14C.41D.45 2.“人生自古谁元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A)的诗句。A.文天祥B.欧阳修
C.王安石
D.江万里
3.江西人口向湖广的大规模迁徙始发于(C)A.宋末元初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民国时期
4.江西历史上第一人杰、民间号为“番君”的是(B)A.陶渊明B.吴芮
C.徐孺子
D.王勃
5.被称为明朝第一位戏曲理论家的是(A)A.朱权B.汤显祖
C.沈璟
D.蒋士铨
6.贯穿汤显祖“临川四梦”的观念是(A)A.情B.律C.道
D.理
7.《舆地图》最早刊石于(C)A.庐山B.三清山
C.龙虎山
D.井冈山
9.汤显祖在文学创作上的主张是(A)A.直抒性情B.模拟复古
C.诗文革新
D.强调格律
10.春秋战国以前,江西境内的主要居民是(D)A.夷族B.畬族 C.汉族
D.百越族
11.(D)的发现,否认了“商文化不过长江”之说。A.大洋洲遗址B.仙人洞遗址
C.角山遗址
D.吴城遗址
12.《新五代史》的作者是(D)A.王安石B.脱脱
C.张廷玉
D.欧阳修
13.贯穿汤显祖“临川四梦”的观念是(A)A.情B.律C.道
D.理
14.被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称为中国17世纪百科全书的是(B)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
C.《齐民要术》
D.《岛夷志略》
15.角山遗址发现于(B)A.1979年 B.1980年
C.1985年
D.1990年
16.江西竹枝词至今有(D)年的历史.A.500B.600C.700
D.800 17.大洋洲遗址位于(B)A.泰和
B.新干
C.樟树
D.吉安
18.从客家月印“三省传家”中,可看出主人姓氏是(B)A.张姓B.曾姓C.刘姓
D.孔姓
19.江西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A)A.36%B.42%C.12%
D.41%
20.“元诗四大家”中有(C)人是江西籍的。A.1B.2C.3D,4 21.隋唐时期,有“求官到长安,求佛到(B)”之说 A.江南B.江西C.庐山
D.九华山
22.仙人洞遗址下层展现的文化遗存是(A)A.中石器时代
23.(D)出土的青铜器可与安阳殷墟、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相媲美。A.吴城遗址 B.铜岭遗址
C.牛头城遗址
D.大洋洲遗址 B.旧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新石器时代晚期
24.被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是(A)A.晏殊B.晏几道
C.欧阳修
D.姜夔
25.三寮村的风水术主要在(C)二姓间流传。A.廖、谭B.曾、谭
C.廖、曾
D.廖、谢
26.八大山人是(C)A.道观B.清初江西八人文人的总称
C.朱耷
D.蒋士铨
27.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是(?)A.青山瓷图档B.样式雷图档
C.《天工开物》
D.金溪刻板书
28.汤显祖在文学创作上的主张是(A)A.直抒性情B.模拟复古
C.诗文革新
D.强调格律
29.在中国地图学上首创图例标志的是(C)A.朱思本B.罗洪先
C.裴秀
D.利玛窦
30.对北宋中期诗文革新运动的完成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
A.欧阳修B.苏轼C.王安石D.梅尧臣
31.“江西”是以(A)为座标而得名的? A.赣江B.长江C.湘江
D.黄河
32.吊桶环遗址和仙人洞遗址反映的是江西(B)生存文化 A.史前民众
B.原始社会民众
C.奴隶社会民众
D.封建社会民众
33.《天工开物》的作者是(C)A.宋应昇B.曾安止
C.宋应星
D.雷发达
34.佛教净土宗祖庭是(B)A.吉安静居寺B.庐山东林寺
C.云居山真如寺
D.靖安宝峰寺
35.仙人洞人的经济活动以(C)为主
A.种植 B.采集C.狩猎
D.打渔
36.吴城方国文明进入兴盛时期是在(C)A.商代早期 B.商代中期
C.商代晚期
D.周代早期
37.《集古录》的作者是(D)A.王安石B.赵明诚
C.李清
D.欧阳修
38.仙人洞遗址最早发掘于(B)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9.江西的丘陵主要分布在(B)A.赣西和赣南C.赣东北和赣西
40.南宋时期,江西共考中进士(B)人。A.1700B.3697C.3708
D.3800 B.赣东北和赣中 D.赣西和赣东
41.在家乡建造“萃和堂”,让全族人过起大同生活的是(B)A.朱熹
B.何心隐
C.颜钧
D.王阳明
42.在明代被称为“四时雷电镇”的是(B)A.朱仙镇B.景德镇
C.汉口镇
D.吴城镇
43.西汉初年设立豫章郡下辖多少个县(B)A.13B.18C.20
D.26
44.叠山书院是为纪念(C)。A.文天祥B.欧阳修
C.谢枋得
D.江万里
45.共和国摇篮是指(A)A.瑞金B.兴国C.南昌
D.井冈山
46.吴城方国文明进入兴盛时期是在(C)A.商代早期B.商代中期
C.商代晚期
D.周代早期
47.“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是指(A)A.南丰B.萍乡C.抚州
D.上栗
48.南昌八一广场始建于(B)年。A.1949B.1952C.1960
D.1976 49.吊桶环遗址和仙人洞遗址反映的是江西(B)生存文化 A.史前民众
B.原始社会民众
C.奴隶社会民众
D.封建社会民众
50.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C)A.洞庭湖B.巢湖
C.鄱阳湖
D.青海湖
51.从客家月印“知音遗范”中,可看出主人姓氏是(D)A.王姓B.田姓C.刘姓
D.钟姓
52.“鹅湖之会”的地点是(D)
A.鹅湖书院B.象山书院
C.白鹿洞书院
D.鹅湖寺
53.晚唐有民谚“筠袁赣吉,脑后插笔”,其中“筠”是指当今(A)A.高安 B.上高
C.宜春
D.新余
54.元代著名航海家江西人汪大渊的远航是从哪里出发的(A)A.泉州B.福州C.海南
D.广州
55.“江西诗派”的创立者是(C)A.王安石B.欧阳修
C.黄庭坚
D.曾巩
56.“心学”的创立者是(C)A.陆九龄 B.朱熹
C.陆九渊
D.周敦颐
57.明清时期在(A)流行着“无江西人不成市场”的民谚? A.湖广B.四川C.中原
D.京津
58.(C)被称为后世高腔之祖 A.青阳腔 B.徽腔C.弋阳腔D.海盐腔
59.八大山人是(C)A.道观B.清初江西八人文人的总称
C.朱耷
D.蒋士铨
60.吴城遗址的整个面积达(B)平方千米。A.3B.4C.5D.6
61.吴城方国文明进入兴盛时期是在(C)A.商代早期B.商代中期
C.商代晚期
D.周代早期
62.明嘉靖后,江西民间戏剧的代表是(A)A.饶河戏B.弋阳腔
C.采茶戏
D.花灯戏
63.(D)出土的青铜器可与安阳殷墟、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相媲美。A.吴城遗址B.铜岭遗址
C.牛头城遗址
D.大洋洲遗址
64.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是(A)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
C.《永新土地法》
D.《苏维埃土地法》
65.文苑佳话“虎溪三笑”发生在(B)A.三清山B.龙虎山
C.庐山
D.云居山
66.“元诗四大家”中有(C)人是江西籍的。A.1B.2C.3D.4 67.八一起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B)的道路。A.农村包围城市C.建立革命政权B.武装夺取政权 D.反抗国民党统治
68.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单一传统手工业著称的城市是(A)A.景德镇B.樟树
C.大同
D.杭州
69.清朝的“庐陵辩论”的地点是(C)A.白鹿洞书院B.白鹭洲书院
C.鹅湖书院
D.濂溪书院
70.明世宗时期得“风水状元”的江西风水师是(B)A.廖均卿B.廖文政
C.曾邦旻
D.曾鹤宾
71.下列哪一种学说被朝廷打入“伪学”(C)A.陆学B.王学C.朱学
D.泰州学说
72.《天工开物》的作者是(C)A.宋应昇B.曾安止
C.宋应星
D.雷发达
73.“牡丹一出,几令西厢减价”,“牡丹”指的是汤显祖的戏曲(B)A.《紫钗记》B.《还魂记》
C.《南柯梦》
D.《邯郸梦》
74.“崇仁学派”的开创者是(A)A.吴与弼 B.陈献章
C.颜钧
D.欧阳修
75.下列属于被黄宗羲评为“赤手搏龙蛇”的是(C)A.陆九渊B.虞集
C.何心隐
D.李孜省
76.信江源位于(C)A.武夷山B.怀玉山
C.三清山
D.祁门山
77.《新五代史》的作者是(D)A.王安石B.脱脱
C.张廷玉
D.欧阳修
78.国内发现最早的斜织机构件发现于(B)A.凤凰山墓B.仙水岩崖墓
C.昌邑战国墓
D.三星堆
79.《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与下列江西哪位历史人物有关(D)A.何汤B.程曾C.唐檀
D.徐稚
80.被清人姚燮称赞为“奇丽动人,古今绝唱”的是(B)A.《紫钗记》B.《牡丹亭》
C.《南柯梦》
D.《邯郸梦》
81.明初被朱元璋称赏的铁冠道人是(C)A.周颠 B.彭莹玉
C.张中
D.张三丰
82.最早进行竹枝词创作的江西文人是(B)A.曾巩B.杨万里
C.解缙
D.杨士奇
83.江西人口向湖广的大规模迁徙始发于(C)A.宋末元初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民国时期
84.永嘉之乱后,进入江西的中原移民主要分布在(?)A.浔阳郡B.豫章郡
C.松滋郡
D.庐陵郡
85.江西最古老的家训是(C)A.梁氏《谱诫》B.陈氏《义门家范十二则》
C.陈氏《家法》
D.衷氏《诫约》
86.南宋时期,江西共开办书院(D)所。
A.54B.75C.79
D.82
87.在中国地图学上首创图例标志的是(A)A.朱思本 B.罗洪先C.裴秀D.利玛窦
88.江西“讼风”最盛的时期是在(B)A.唐宋B.宋明C.元明
D.明清
88.明清时期在(A)流行着“无江西人不成市场”的民谚? A.湖广B.四川C.中原
D.京津
89.明嘉靖后,江西民间戏剧的代表是(A)A.饶河戏B.弋阳腔
C.采茶戏
D.花灯戏
89.吊桶环遗址和仙人洞遗址反映的是江西(B)生存文化 A.史前民众B.原始社会民众
C.奴隶社会民众
D.封建社会民众
90.要求南丰人“传傩以靖妖氛”的人是(B)A.陶渊明B.吴芮
C.徐孺子
D.许真君
91.明代江西在北京的会馆有(B)所。A.10B.14C.41D.45 92.被公认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的是(B)A.苏轼B.欧阳修
C.王安石
D.杨万里
93.明代第一部茶学著作《茶谱》的作者是(A)A.宁王朱权B.解缙
C.徐渭
D.喻政
94.“傩”最早起源于(A)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春秋战国时期
95.道教正一派的发源地是(A)A.龙虎山B.庐山
C.云居山
D.华山
96.战国粮仓遗址位于(D)A.吉安B.南昌C.新建
D.新干
1.最晚至(?),赣地的古老方国不复存在。A.公元前5世纪 B.公元前6世纪
C.公元6世纪
D.公元5世纪
97.确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的年代是(C)年。A.1928B.1930C.1933
D.1945
98.浔阳陈崇家族创办的东佳书堂创办于(C)年间。A.唐太宗B.唐玄宗
C.唐昭宗
D.唐德宗
99.被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是(A)A.晏殊 B.晏几道C.欧阳修D.姜夔
100.仙人洞下层与(B)是同属于一个的文化遗存
A.吊桶环下层 101A.陶器 B.吊桶环中层
C.吊桶环上层
D.仙人洞上层
.吊桶环遗址的一项惊世发现是(B)
B.野生稻
C.磨制技术
D.钻孔技术
102.西汉末年,王莽改制后,豫章群更名为(A)
B.南昌郡
C.鄱阳郡
D.庐陵郡 A.九江郡 103.安史之乱后,进入江西的中原移民主要集中于(A)
B.赣东北和赣中
C.赣中
D.赣南
A.赣北和赣东北
A.75104.《宋史》中,有(?)江西人有传记。
B.86C.88
D.92
105.开后世诗话先河的诗学理论著作是(A)
A.《六一诗话》 B.《沧浪诗话》
C.《静志居诗话》
D.《归田诗话》 106.仙人洞下层与(B)是同属于一个的文化遗存
B.吊桶环中层
C.吊桶环上层A.吊桶环下层
D.仙人洞上层
107.被一些学者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是(C)
B.蒋士铨
C.汤显祖
D.吉安
D.李渔 A.沈璟 108.大洋洲遗址位于(B)A.泰和 B.新干C.樟树109.“傩”最早起源于(A)
B.奴隶社会A.原始社会 A.道观 A.3
C.封建社会
D.春秋战国时期
110.八大山人是(C)
B.清初江西八人文人的总称
C.朱耷D.蒋士铨
111.吴城遗址的整个面积达(B)平方千米。B.4C.5D.6
112.明嘉靖后,江西民间戏剧的代表是(A)A.饶河戏 B.弋阳腔
C.采茶戏
D.花灯戏
113.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是(A)
B.《兴国土地法》
D.《苏维埃土地法》 A.《井冈山土地法》C.《永新土地法》 114.文苑佳话“虎溪三笑”发生在(C)A.三清山 B.龙虎山C.庐山D.云居山
115.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单一传统手工业著称的城市是(A)A.景德镇 B.樟树
C.大同
D.杭州
116.被称为明朝第一位戏曲理论家的是(A)
B.汤显祖
C.沈璟
D.蒋士铨
A.朱权 117.清朝的“庐陵辩论”的地点是(B)A.白鹿洞书院 A.廖均卿 A.陆学 1B.白鹭洲书院
C.鹅湖书院D.濂溪书院
118.明世宗时期得“风水状元”的江西风水师是(B)
B.廖文政
C.曾邦旻
D.曾鹤宾
119.下列哪一种学说被朝廷打入“伪学”(C)B.王学C.朱学
D.泰州学说
20.“牡丹一出,几令西厢减价”,“牡丹”指的是汤显祖的戏曲(B)B.《还魂记》
C.《南柯梦》
D.周敦颐
D.《邯郸梦》
A.《紫钗记》121.“心学”的创立者是(C)
B.朱熹
C.陆九渊A.陆九龄 122.仙水岩崖墓遗址出现了何种音乐器材(A)
B.锣、扁鼓
C.筝、锣A.筝、扁鼓 12A.陆九龄 12A.300 12
5D..筝、三弦琴
3.“心学”的创立者是(C)B.朱熹C.陆九渊
D.周敦颐
4.角山遗址的发现,将中国原始青瓷的烧造年代向前推进了(D)余年。
B.600
C.900
D.1000
.(D)的发现,否认了“商文化不过长江”之说。
B.仙人洞遗址
C.角山遗址
D.吴城遗址
D.洪州胡氏
A.大洋洲遗址 126.江西最早也最具影响的义门是(A)A.江州陈氏B.信州李氏
C.信州俞氏 127.被称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水稻品种专著的是(A)A.《禾谱》 A.夏代晚期B.《农器谱》
C.《齐民要术》
D.《农书》
128.据现有考古资料,商方化南渐至赣境地区最迟在(C)
B.商代早期
C.商代中期
D.周代早期
129.(C)的发掘再次证明,赣江流域曾有一支与中原商殷青铜文明有别的土著青铜文化。
A.吊桶环遗址 B.中陵遗址C.吴城遗址D.大洋洲遗址
130.仙人洞遗址最早发掘于(B)
B.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A.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80年代 131.下列被评为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的遗址是(B)
B.大洋洲遗址
C.铜岭遗址
D.仙人洞遗址
A.吴城遗址
A.赣江
A.3 B.4132.“江西”是以(A)为座标而得名的? B.长江C.湘江
D.黄河
133.吴城遗址的整个面积达(B)平方千米。C.5D.6
134.“江西诗派”的创立者是(C)
A.王安石B.欧阳修
C.黄庭坚
D.曾巩
135.“粤户闽庭”指的是(C)A.湖南 A.徐霞客B.湖北C.江西
D.赣州
136.下列被称为元代著名地图学家的是(B)
B.朱思本
C.罗洪先
D.汪大渊
137.(A)是明清时期江西造纸业的中心。
A.广信府13B.饶州府
C.吉安府
D.铅山
8.明代第一部茶学著作《茶谱》的作者是(A)
B.解缙
C.徐渭
D.喻政
A.宁王朱权139.吴城方国文明进入兴盛时期是在(C)A.商代早期B.商代中期
C.商代晚期
D.周代早期
140.春秋战国以前,江西境内的主要居民是(D)A.夷族 B.畬族C.汉族
D.百越族
141.江西最古老的家训是(C)
B.陈氏《义门家范十二则》A.梁氏《谱诫》 A.龙虎山
C.陈氏《家法》
D.衷氏《诫约》
142.道教正一派的发源地是(A)
B.庐山
C.云居山
D.华山
A.吉安 B.南昌143.战国粮仓遗址位于(D)C.新建
D.新干
144.南宋时期,江西共开办书院(D)所。A.54B.75
C.79
D.82
145.下列诸人中,(C)有2部史书进入二十四史
A.司马迁B.班固
C.欧阳修
D.张廷玉
146.下列史书属于欧阳修独撰的是(A)A.《新五代史》 147B.《旧五代史》
C.《新唐书》
D.《旧唐书》
.“江西诗派”的创立者是(C)
B.欧阳修
C.黄庭坚
D.曾巩 A.王安石 148.“江西填湖广”指的对象是(C)
A.粮食B.财力
C.人口
D.物资
149.明代江西私家书院有(A)所。A.164B.148C.103
D.44 150.被公认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的是(B)A.苏轼B.欧阳修
C.王安石
D.杨万里
151.吊桶环遗址发掘的年代是(C)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19世纪末
152.朱思本的代表性著作是(A)A.《舆地图》B.《广舆图》
C.《岛夷志略》
D.《禹贡地域图》
153.角山遗址位于(D)A.新余B.上饶C.宜春
D.鹰潭
154.八一广场上“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的塔名题写者是(D)A.朱德B.周恩来
C.毛泽东
D.叶剑英
155.《十送红军》由(A)改编而来。A.《送郎歌》 B.《走船》
C.《东风吹得浪花开》
D.《五更恋郎》
156.北宋时期,江西共创办书院()所。A.30B.45C.54
D.60
157.唐代江南西道所辖州数为(C)个 A.6 B.7 C.8D.9
158.铜岭遗址开采的从商代中期一直延续到(B)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
C.秦代
D.汉代
159.南宋时期,江西共开办书院(D)所。
A.54B.75
C.79
D.82
160.江西采茶戏有(D)大流派。A.2B.3C.4D.5
161.采茶戏发源于(B)A.宜春B.赣南C.九江
D.抚州
162.铜岭遗址位于(A)
A.瑞昌 B.都昌
C.九江县D.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