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一)考试答案

时间:2019-05-14 15:2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文学史(一)考试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文学史(一)考试答案》。

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一)考试答案

中国文学史

A卷

张小莉

一、名词解释

1、语录体

一种文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以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如《论语》。

2、旁见侧出法

又称互见法,是司马迁为适应纪传文体的需要而创造的述史方法和表现手法,它是将一人事迹、一件史事,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相补。可见,司马迁采用“互见法”就是为了更为全面而又独到地表现人物。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带有神奇色彩的发迹史,以及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对他的许多弱点没有充分展示。而在《项羽本纪》通过范增之口道出刘邦的贪财好色。

3、楚辞

含义:一是指出现在战国时代、楚国地区出现的一种新的诗体;二是指汉人把上述作品编辑在一起而成的一部作品集。代表作家有屈原和宋玉等。《离骚》、《九歌》、《九章》、《九辩》等是代表作。

二、论述题

1、《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表现在?

①《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得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②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汉乐府民歌作家、建安诗人、陈子昂、杜甫、新乐府运动诸诗人等的乐府作品,都是对这种创作精神的直接继承。

③其次,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其后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表达爱憎的手法,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拟物诗,阮籍的《咏怀》,郭璞的《游仙》,李白的《古风》,李商隐的《锦瑟》,陆游的《卜算子·泳梅》以及元曲清戏中的美刺讽喻作品,无不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发展,以至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至于其赋的手法,对后世文学也有颇深远的影响。赋体文学是由它直接发展而来的。此外,诗歌、词、戏曲、小说中亦有很多作品糅进了赋的手法。

④再次,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从文学史发展看,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常常是先从民间孕育,然后由文人予以加工发展。历代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向民间文学学习,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优良传统。

三、简答题

1、史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表现在?

开创了“纪传体”体例。

(1)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史记》描写人物多,范围广,形神兼备,大多具有典型性。其塑造人物形象,善于准确捕捉历史人物的特征和精心选材,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虚实相生手法、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映衬等来刻划人物。

(2)叙事和场面描写悲壮慷慨,诙谐滑稽。《史记》塑造的人物多是具有悲壮之美悲剧人物,与此相应,其叙事与场面描写多具有悲壮色彩。《史记》的叙事和场面描写,还有诙谐滑稽的喜剧美。这类描写虽不及前者多,但也不在少数,最集中的表现是《滑稽列传》,其中的人物言谈行事,均注重讽谏,诙谐风趣,轻松幽默,逗人发笑。

(3)浓郁的抒情性。司马迁的不幸遭遇使他满怀悲愤,他将这种浓郁的感情融入《史记》创作中,因而其笔下的人物刻划和论赞中都跳跃着太史公诗人般的激情。如《屈原列传》是一支屈原伟大人格的赞歌,《项羽本纪》是一首充满悲壮叹惋之情的英雄史诗,《伯夷列传》是一首喷发出愤激不平之情的怨刺诗。(4)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艺术风格。《史记》的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既有阴柔之美,又有阳刚之美。而总体上看,全书则以阳刚之美为主。这主要表现在:气魄宏伟,笔力千钧;内容奇伟,惊心动魄;气势凌厉,一泻千里。

(5)结构和语言。《史记》整体结构系统宏伟,人物传记的结构,一般开头先介绍人物姓氏、籍贯,中间是记叙主体,选择与人物性格、事功最相关的几事件进行叙述,结尾以太史公曰表作者自己之意见。具体每篇传记的写作,有时又比较灵活。其人物传记,又有分传、合传、寄传、杂传,这也是作者根据人物的性格及事功,进行的结构安排。其结构对后世史书及传记文学的创作有深远影响。语言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首先是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特征。如正直口吃的周昌廷争之言、毛遂自荐之语,最突出的是陈涉、项羽、刘邦表述早年的抱负之语的不同表现。其次是作者的叙述语言通俗、简洁、精炼,富于感情,有很强的表现力。有些语言接近当时口语,有的直接用民谣、谚语,这使其语言更丰富,富于表现力。

2、《庄子》一书的艺术特色。

庄子的文章在先秦诸子中风格独特。他讲哲学道理,很少作抽象的说教,而是借助形象的比喻、丰富的想象,运用神话和寓言故事来抒情说理,使文章充满了奇幻的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善于把抽象的议论和比喻、寓言结合起来,使得深邃的哲理显得形象具体,富有感染力,也使文章具有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

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奇幻的想象不仅表达了庄子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且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充满批判精神。

形散而神不散。从表面上看,《庄子》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把握;但实际上,在这种看似散漫幻变的表相中,却有着深层的内在联系。

《庄子》的语言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有气势,多排比句、反问句,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庄子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于是发为“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四、默写

1、《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归田赋》

乃尔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繳,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鯋鰡。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B卷

一、名词解释

1、乐府

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2、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标志性艺术手段。简单地说,赋就是把诗人的情志或引用对象铺陈直叙出来;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发端,一般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它可以跟诗歌所抒发的情思有关,也可以无关。赋比兴后来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的一种基本手法。

3、发愤著书说

此说是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提出的。

发愤著书说的意思是:文学史上许多有生命力和文学价值的作品,都是作者抒写强烈情感与深广忧思的产物。

此说实际上要求作家直面惨淡的人生,抒写对现实的不平与忧愤,把著书立说、文学创作当做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情感表现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强烈的对现实的批判精神。

此说以历史经验为基础,本之于屈原,又加上了司马迁本人的切身体验,揭示了文学创作的一条重要规律。并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论述题

1、论述《古诗十九首》反映的人生哲理。

《古诗十九首》透彻地揭示出许多人生哲理,诗的作者对人生真谛的领悟使这些诗篇具有深邃的意蕴,诗意盎然而又不乏思辨色彩。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人生思考: 永恒与有限的关系。人生有限的感慨,自古便已有之。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如“思君令人老”。

忧郁与欢乐的关系。如“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来去亲疏的关系。如“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三、简答题

1、简述《诗经》风雅颂精神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汉代文学与经学的相互影响。

汉代多数作家都受过经学的教育,他们成为沟通文学和经学的重要媒介,汉代文学和经学的相互渗透,主要是通过他们来实现的。

汉代文学以铺张扬厉著称,汉代经学也繁复解读。二者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都是不厌其繁,铺天盖地。

汉代文学和经学思维机制有相通之处,都以想象沟通天和人,架起现实生活和彼岸神灵世界的桥梁。汉代神秘化的经学为浪漫文学提供素材和动力,而神秘化的经学也借鉴了浪漫文学的精神和表现手法。

汉代文学重模拟,缺少创造性;汉代经学重承袭,强调传授先师之言。二者互为表里,本质相同。

汉代经学对汉代文学思潮有很深的影响,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经学的藩篱,文学思潮很大程度上是经学的延伸和具体化,许多作家兼有经师和文人的双重身份。

四、默写

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一天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3、《刺世嫉邪赋》

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王亦又不同乐。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驳。德政不能救世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逾复增其荼毒。秦汉无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宁计生民之命?唯利己而自足。

于兹迄今,情伪万方。佞诌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妪竬名势,抚拍豪强。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慑逐物,日富月昌。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填空题

1、关于先秦作者的流变 由巫到史、贵族、士阶层

2、上古神话的分类 创世、始祖、洪水、战争、发明创造

3、哪一部书最具神话学价值 《山海经》

4、周族史诗

《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5、司马相如的代表作 《子虚赋》、《上林赋》

6、汉赋的主要形式、时期、作家、作品

骚体赋 汉初 贾谊《吊屈原赋》

汉大赋 西汉后期、东汉初期 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 抒情小赋 东汉中后期 张衡《归田赋》

7、枚乘的代表作及其影响 《七发》

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

标志着以地方诸王为中心的汉大赋创作时代的终结和以京都为中心的创作时代的到来。

8、现存东汉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 班固《咏史》

东汉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秦嘉《赠妇诗》

9、《文苑传》是南朝宋得范晔最早在《后汉书》中创立。

10、传说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及出处 《蜡辞》《礼记·郊特牲》

11、我国早期诗歌特征 简洁质朴 与生活紧密相关 诗乐舞相结合

12、《诗经》作品年代 西周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

13、历史上对《诗经》编成的说法 周朝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 公卿列士献诗

14、汉传诗经四家

齐 辕固、鲁 申培、韩 韩婴、毛 毛亨毛苌

15、秦代唯一可称作家及其作品、成就、影响

李斯《谏逐客书》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书法家;小篆书法之祖《泰山石刻》;铭文对后世铭文有影响。

第二篇: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诗经》

(一)《诗经》的体制、内容、艺术特点

(二)《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 先秦叙事散文

(一)先秦叙事散文的繁荣原因及发展过程(二)《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三)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三章 先秦说理散文(一)语录体:《论语》及《孟子》的艺术特色(二)《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艺术特征(三)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 屈原与楚辞

(一)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二)《离骚》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

(三)楚辞的流变以及屈原对后代文人与文学的影响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一)贾谊、枚乘及梁园文人集团

(二)王褒、扬雄及其辞赋 第二章 司马迁与《史记》

《史记》的文学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 两汉乐府诗

(一)乐府及乐府诗概况

(二)乐府的艺术特色及其作用 第四章 东汉辞赋及文人诗

(一)京都赋与抒情赋得兴起

(二)《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第五章 《汉书》 《汉书》的文学价值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文学与正始之音

(一)邺下文人集团的文学成就及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二)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第二章 两晋诗坛

(一)太康诗风

(二)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

(三)兰亭唱和及其影响 第三章 陶渊明

(一)陶渊明其人及其文学成就(二)陶渊明的影响及其典型意义 第四章 南北朝诗人

(一)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二)鲍照诗的创新及其对后世诗歌的影响(三)沈约、谢眺与永明体

(四)庾信诗歌的艺术成就与南北文学的融合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一)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二)志怪与志人

(三)《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第六章 南朝美文的衍化

(一)《文心雕龙》的骈文艺术

(二)齐梁新变之风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一)上官体、初唐四杰

(二)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创作实践

(三)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及其艺术特色:孟浩然、王维 第三章 盛唐边塞诗人

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及其艺术特色:高适、岑参、王昌龄 第四章 李白

(一)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及艺术个性(二)李白在诗歌史上继往开来的地位和影响.第五章 杜甫

(一)杜诗的“诗史”性质及艺术成就

(二)杜甫在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和影响 第六章 中唐诗人

(一)韦应物、刘长卿

(二)大历十才子

(三)韩孟诗派与柳宗元、刘禹锡、李贺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一)新乐府运动

(二)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创作的特征 第八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一)“古文”和“古文运动”(二)韩愈的散文创作及艺术成就

(三)柳宗元的寓言小品,传记和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四)唐代古文运动的影响 第九章 晚唐诗歌(一)杜枚的咏史诗

(二)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三)苦吟诗人及晚唐士人的隐士情怀 第十章 唐代传奇

(一)唐传奇代表作,艺术成就及发展演变

(二)唐传奇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十一章 晚唐五代词

(一)词的起源及其体制特点

(二)“花间词派”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三)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北宋诗文革新

(一)西昆体、白体诗、晚唐体

(二)宋代的古文运动:(唐代古文运动→)王禹偁,柳开等→欧阳修,曾巩等→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轼等→胡铨,陈亮,叶适等(三)欧阳修散文创作的杰出成就

(四)王安石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 北宋前期的词

(一)晏殊、晏几道词的风格特征

(二)范仲淹、欧阳修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三)柳永词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第三章 苏轼

(一)苏轼的文学成就

(二)苏轼人格境界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 北宋后期的诗词

(一)黄庭坚诗歌的创作特征(二)“江西诗派”

(三)秦观词的创作特征

(四)周邦彦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第五章 南宋前期词风

(一)李清照的发展演变及其艺术成就

(二)朱敦儒、张元干 第六章 中兴四大诗人

(一)陆游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特色及其影响(二)“诚斋体” 第七章 辛弃疾

(一)辛词在意境创造、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上的创新和独特成就(二)辛派词人及其创作特征 第八章 南宋后期文学

(一)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二)理学家的文论和散文

(三)永嘉四灵及江湖诗派 第九章 辽金文学 元好问与金代诗歌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艺术 第二章 关汉卿

《窦娥冤》与关汉卿的悲剧创作及窦娥的性格形象 第三章 西厢记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人物塑造及语言特色 第四章 白朴、马致远

(一)白朴《梧桐雨》对题材的处理及其题旨

(二)马致远《汉宫秋》对昭君故事的改创及其艺术成就(三)马致远神仙道化剧对悲剧时代的独特思考 第五章 元后期杂剧

(一)元杂剧南移及衰落的原因(二)郑光祖《倩女离魂》 第六章 元末南戏

(一)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二)《琵琶记》对《赵贞女》故事的继承,改造及其悲剧意蕴(四)“四大传奇” 第七章 元散曲

散曲的文体风格和审美取向

第七编 明代文学

第一章《三国演义》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作者和版本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人物形象、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第二章《水浒传》

(一)《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作者和版本(二)《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梁山英雄形象

(三)《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结构、语言特色比较 第三章 明前期诗文

(一)明初诗歌与散文:高启、杨基、袁凯、宋濂、刘基(二)台阁体(三)茶陵诗派 第四章 明代的戏剧

(一)明中期传奇作家作品

(二)沈德潜与吴江派群体的戏曲主张及创作特色 第五章 汤显祖

(一)汤显祖的人格思想和文学观念

(二)《牡丹亭》主题思想的时代特征与创作特色

(三)临川派与吴江派戏曲主张及特色之比较 第六章《西游记》

(一)《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与作者问题

(二)《西游记》神魔故事的社会历史内涵和孙悟空形象(三)《西游记》的创作特色及其影响

第七章《金瓶梅》及明中叶后其他长篇小说

(一)《金瓶梅》作者,版本,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二)《金瓶梅》的成就和缺陷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意义.第八章 明代的拟话本(一)冯梦龙与“三言”(二)凌蒙初与“二拍” 第九章 明代中叶后的诗文

(一)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与影响(二)归有光与唐宋派

(三)李贽的思想和文学观念

(四)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和创作的得失(五)竟陵派的文学主张及创作的得失

第八编 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

第一章 清初诗文词

(一)顾炎武的文学主张及诗歌创作(二)钱谦益与虞山诗派(三)吴伟业和“梅村体”(四)南施北宋

(五)王士祯诗歌创作的得失

(六)清词三大家 :陈维崧与阳羡词派、朱彝尊与浙西词派、纳兰性德及其悼亡词

第二章 清初戏曲作家

(一)李玉与苏州作家群及其创作特色

(二)《清忠谱》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戏曲史上的地位(三)李渔的戏曲观念和创作实践 第三章 洪升和长生殿

(一)《长生殿》对李,杨故事的继承和发展

(二)《长生殿》思想内容的复杂性及其艺术成就 第四章 孔尚任和桃花扇

(一)《桃花扇》的主题意蕴

(二)《桃花扇》中的史实与虚构 第五章 聊斋志异

(一)文言短篇小说发展概况

(二)《聊斋志异》的创作与成书过程(三)《聊斋志异》狐鬼世界的内涵,艺术成就及其文学史地位 第六章 清初至清中叶的长篇小说

(一)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繁荣及原因(二)《镜花缘》的思想意义 第七章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的创作主旨,讽刺艺术及独特的艺术结构 第八章 红楼梦

(一)《红楼梦》高鹗续书及其版本系统(二)宝、黛形象及其爱情悲剧(三)《红楼梦》的叙事艺术(四)《红楼梦》的地位和影响.第九章 清中叶的诗文

(一)袁枚与性灵派诗人

(二)桐城派的创作主张及审美标准

第九编近代文学

(一)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

(二)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

(三)近代的小说与戏曲

一、总分:满分150分

二、题型与分值:

(一)名词解释60分

(二)简答题40分

(三)论述题50分

三、参考书目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修订本)

第三篇:中国现代文学史一考通答案电子版

1、为什么说《朝花夕拾》有传记意义?a它是回忆性散文集,记叙了作者从童年童年到中年时期的一些生活片段b贯穿全书的文物形象是“我”即作者c“我”从充满童心的孩提时代到深受封建家长制、封建教育对心灵的损害而萌生反叛思想,去异地走异路,成为民主主义者,其间的生活道路、思想变迁、性格志趣历历可见

2、简述郭沫若《屈原》《棠棣之花》《南冠草》的基本思想?a宣扬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b宣扬把人当成人的民权思想c宣扬除掉暴君的革命思想

3、文学研究会“问题小说”的特点是什么?a广泛的涉及各种社会问题,而其中最受作家关注的,则是对人生意义这一生存的根本问题的思索和探究b作家关心社会、注视现实,有探究人生的创作热忱和社会功利意识,表现了他们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心

3.1赵树理的“问题小说”与五四时期的有何不同:a五四时期的描写了各种人生问题,但或“只问病源,不开药方”,或以虚幻的“爱”与“美”为药方;艺术上有观念化的缺失b赵树理的因作者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明确的创作动机,所以既反映现实的各种问题,又描写了问题是怎样得到实际解决的;艺术上则较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

4、简述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诗派对白话新诗的贡献?a提倡新格律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诗坛的无志状态b丰富了新诗的格式,巩固了白话诗的地位,为新诗的成熟作出了贡献

5、语丝社散文的特色?a提倡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于“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同时,又不失其含蓄蕴藉、文件持重的风度b融合英国随笔和中国古代笔记的笔法,形成语丝文体

6、简析茅盾小说《腐蚀》中赵惠明的形象?a以1940年至1941年的重庆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赵惠明这个内心复杂任务的刻画,强烈控诉了国民党的特务统治b赵惠明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堕落,另一方面又没有完全泯灭人性,企图走一条自新的道路。作品解释了人性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搏斗,塑造了一个较为立体的艺术形象

7、简述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a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b怡淡从容、真率亲切、笔调流畅、舒徐自在c简述质朴、庄谐并出,简单味之外有幽默味和苦涩味

8、简析张恨水《啼笑因缘》的艺术特点?a巧妙的情节架构。多角恋爱故事中穿插了军阀霸占民女的情节,以及关寿峰父女的锄强扶弱的武侠传奇b将缠绵悱恻的言情小说和惊险紧张的武侠传奇融于一炉,又将传统章回小说体式和夕阳小说新技法融为一体

9、简析穆旦诗中的“我”?a“我”是生活在混乱而黑暗的现实中的分裂、残缺、矛盾而痛苦的“我”b穆旦的“我”深深植根于中国现实之中,在社会人生的现实中探讨个体,在个体生命的展开中体认现实的显著特色c穆旦的“我”充满了深沉的内省与思辨的力量

10、简析戴望舒在抗战爆发后诗风的变化?a戴望舒前期是个感伤诗人,又是象征派诗人b抗战爆发后诗篇中表现出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愫、崇高的名族气节和乐观主义精神。这类诗,从思想内容到创作方法都表明戴望舒从现代主义趋向现实主义

11、简析张爱玲小说的特色?a传奇性的故事以及弥漫于其中的梦魇般的氛围,她擅长于叙说“家史性”的故事b她的小说有丑恶的人性展示,两性关系中的性心理、性变态、人格分裂等是她常写的题材c她不仅将古今中外的优秀传统融于一炉,而且能将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各自优长汇于一身,将小说推向雅俗融合的境界

12、简述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a自我的写真b感伤的抒情c结构的散文化d流丽、清新的文笔e性心理的大胆描述

13、简述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a构思精巧、意象新颖b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他多方采用西洋诗押韵的方法c章法整饬、灵活多样。他的诗以四行一节式较多d词藻华美,风格明丽e灵动飞扬,洒脱妩媚如《沙扬娜拉》f有着循环往复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14、结合《雷雨》简要分析曹禺话剧戏剧冲突的特点?曹禺剧作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语言个性化,且具有动作性、抒情性等特点,尤其善于以艺术上的偶然性写出生活上的必然性。《雷雨》的时间跨度长达30年,但剧情却浓缩在不到24小时内。人物形象无论主次都充满矛盾的性格和错综复杂的情感,人物性格既鲜明又不是单一固定的,是在发展流变中不断得到加强和突出

14.1《雷雨》中,侍萍这一人物的安排对刻画周朴园有什么意义:a使剧中各人物的矛盾冲突更加复杂尖锐b更加深刻 的发掘了周朴园虚假伪善、冷酷无情的性格

15、简析祁瑞宣的性格:作为四世同堂的祁家第三代,既有从老一代市民身上传留下来的性格特征,又接受了前辈所不曾接受过的新式教育,这使他的内心和行动都充满了矛盾。他善良、正直、爱国,却又软弱顺从。他从苦闷中觉醒走向反抗的过程,是体现在他身上的国民精神弱点被逐渐清除的过程。在他身上寄托着老舍对苦难民族在战争的血与火中自救新生的希望

16、简述《啊q正传》的思想成就: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连载于《晨报副刊》,署名巴人,作品通过啊Q的悲剧命运,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现实风貌,揭示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小说表明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启蒙,彻底打碎农民精神上的枷锁,中国的民主革命才会有光明的前景

17、为什么说《屈原》标志着现代文学史上历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是郭沫若历史剧的主要代表,(屈原、抗秦、南后郑袖上官大夫靳尚在脑中与秦使张仪勾结、《雷电颂》),一方面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赞美,同事也是对国民党当局卖国投降罪行的无情揭露和鞭挞a在历史剧的选材和剪裁方面,他不仅把握了历史与现实的关联,更把握住了历史与创造的契机b在历史人物的重塑方面,郭沫若始终遵循着“并不是想写在某些时代有些什么人,而是想写这样的人在这样的时代应该有怎样合理的发展”来对历史人物进行再创造c它始终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剧中穿插着大量的抒情性很浓的诗歌,诗句合一,自然贴切d郭沫若的历史剧常常贯穿着一种浓郁的悲剧气氛

18、卞之琳诗作的特点:30年代一位杰出的现代派诗人a1933年开始,他的诗风明显转向现代派。由“主情”向“主智”转变,克制感情的自我表现,追求思辨美的“非个人化”倾向b不满足于写西方现代诗,注重向中国古典诗歌学习,如将中国诗论中的“意境”和西方现代派“戏剧性处境”相融合等c他颇为自得的写进历来认为不宜入诗的下层社会的食物,二是他写诗以口语为主,有时甚至以地道口语为诗,以便平中见奇,突出自己的艺术个性d语言上,大胆运用富于现代先锋色彩的奇异搭配,有效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和诗的意趣

19、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变化:a早起热衷于塑造“英雄”形象,后期逐渐向塑造平凡的小人物转化b作家的创作情绪由早期的主观倾诉、激情宣泄,转向后期在客观写实中寄托人生理想

20、闻一多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试谈理解:a简洁而又形象的概括了田间的诗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特点b田间的诗具有饱满的战斗激情和强烈的政治鼓动性c田间的诗质朴、干脆,句子简短而坚实,节奏短促,有如一声声的鼓点,响亮而沉重

21、简析夏衍剧作的风格:a选取与现实争斗密切相关的题材b不追求惊险曲折的情节,朴素的展现社会世相c注意选择富有特征的场面、细节,给予细致入微的剖析和再现,传达人物的内心活动,刻画人物性格d语言朴素自然,含蓄深沉

22、简析左联的成就和贡献:a左联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的发展,密切了文艺与革命的联系,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b左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学习运用,进行了文艺大众化讨论,开展了文艺思想斗争和论争c对革命文学初期创作中的错误倾向进行批评清算,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d左联重视培养青年作者,培育了一批文学新人

三、论述题

1、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a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民族、土地尤其是农村劳动人民的爱,感情真挚深沉b既有“忧郁”的感情色彩和“漂泊的情愫”,又充满了对光明的热烈向往c意象鲜明、想象丰富、比喻新鲜、具有诗情画意d以散文式的诗句自由抒写的自由体形式

2、

第四篇: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

导语: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的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40个空,每空0.5分,共20分):

1.上官体是指高宗龙朔年间以______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2.文章四友是指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并称。

3.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______和谢灵运以来的______的基础之上。以______、______为代表,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4.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______四类

5.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_____。

6.韩愈的《_______》被称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7.“以文为诗”是_________的一种创作倾向和自觉的美学追求

8.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_____”。

9.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_____。

10.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是指_______。

11.长吉体是_______诗所具有的风格。

12.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______。

13.完成五言律定型的是______、______。

14.王建所作《宫词一百首》采用的诗体是______。

15.欧阳修作诗以气格为主,宋诗风气为之一变,其诗体被称为_____。

16.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_____。

17.朱敦儒的词自成一体,被称为_____。

18.宋初三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19.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_____。

21.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_________。

22.《稼轩长短名》是_______的词集。

23.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_________。

24.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说话”分为四家,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宋代形成的正统儒学的变种——()不仅在元代继续流行和发展,而且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正式成为官学。

二、名词解释:(25分,每题5分)

1.沉郁顿挫

2.古文运动

3.唐传奇

4.苏门四学士

5.江湖诗派

三、简答:(25分,第1题7分,第2、3、4题,每题6分)1.试析《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点,并说明陈子昂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秦观的写作风格

3.陆游的艺术成就

4.西昆派的历史地位

四、论述:(30分,每题15分)

1.论述“新乐府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理论主张。

2.论述宋词的发展演变过程。

答案(唐宋部分)

填空题

1.上官仪

2.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

3.田园诗、山水诗、王维、孟浩然

4.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

5.王昌龄

6.祭十二郎之

7.韩愈

8.沉郁顿挫

9.孟郊

10.白居易

11.李贺

12.杜荀鹤

13.宋之问和沈佺期

14.七绝

15.古文体

16.欧阳修

17.樵歌体

18.白体诗、西昆体、晚唐体

19.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20.周邦彦

21.王安石

22.《辛弃疾(辛稼轩)

23.公安派

24.小说、讲史、说经、合生

25.理学

名词解释

1.这是公认的对杜甫诗歌抒情风格的概括。“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

2.是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领导的散文-革新运动。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骈体文重文轻道和前代古文家重道轻文的偏向,提出“文以明道”,文道统一的主张。还坚持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变革,主张“陈言务去”。古文运动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古文家,产生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新体古文,并为两宋古文家所继承。

3.即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它继承六朝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的叙事传统,更自觉地运用诗文结合、叙事与抒情结合的表现手法,描写现实中的人物和事件,尤其以爱情、士子、豪侠故事为多。在语言、结构、人物塑造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对后世小说、戏曲影响深远。

4.苏门四学士

指苏轼门下的四个学生:黄庭坚、张耒、秦观、晁补之,他们继承和发扬苏轼的文学主张,受到苏轼的精神熏陶,当时人称之为“苏门四学士”。

5.江湖诗人

南宋后期陈起刊刻《江湖集》,所录诗人身份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相互酬唱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被称为江湖诗派。成就较高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简答

1.第一,这首诗在最小的篇幅内将巨大的情感扩展到巨大的时空中,“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诗品》语),再加上节奏拗怒,遂产生惊天地、泣鬼神的感染力。第二,陈子昂在革除六朝余风,确立盛唐之音的过程中,起着比四杰更重要的作用。他更明确地批判齐梁之风,为唐代文学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同时,他也确实实践了自己的创作理论,风格苍老雄健,比如《感遇》三十八首。

2.秦观的写作风格

专主情致内容以艳情为主,形式表现婉约蕴藉,也融入了文人情趣,书写流畅雅致。擅长将生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从情词中提炼悲剧因素和知识分子的人生悲剧,表达特殊感情。

3.陆游的艺术成就

1)想象丰富、气势豪壮

2)观察入微、描写如画

3)精于锤炼,巧于裁剪

4)内容丰富,取法广泛

4.西昆派的历史地位

提高了文学作品的美文性,对于宋初浅俗的白体诗风及缺少文采的复古文风有所校正,显示宋代文士的文学修养已全面恢复。

论述

1、发生发展:汉乐府;南朝乐府的民歌化;北朝乐府继承汉传统;杜甫等人抛弃乐府旧题,自创新题;白居易等人正式提倡。

理论主张:第一,文艺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的产物,优秀的文艺都应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都具有十分深刻的社会认识价值。第二,文学也可以能动地改造社会、干预政治、直接影响人的思想意识。第三,文学的特性、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虽有政治功利价值,但靠情感人,以美感人。

2、论述宋词的发展演变过程。

1)在唐五代文人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2)宋初晏殊、欧阳修等人继承花间和南唐词人的令词写作为主,表现文人优游诗酒的生活。

3)柳永开始扩大词的题材,表现与都市生活有关的内容,将市民阶层的艺术趣味引入词作。

4)苏轼努力开拓题材,转向士大夫精神境界。

5)周邦彦等人对于雅的追求。

6)南宋士大夫表达爱国情怀,辛弃疾为代表。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

第五篇:608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 考试科目代码:[608]

一、考试要求

略。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原始文学 1.神话的定义

2.我国神话的特点及保存状况

3.掌握《鲧禹治水》、《女娲造人》、《后羿射日》、《黄帝蚩尤之战》等神话。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概况 1.《诗经》的性质与时代

2.《诗经》的编辑与流传,“采诗”与“删诗”、“三家诗”、“毛诗郑笺”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1.《诗经》的体制与主要内容 2.《诗经》的艺术特色

3.掌握《七月》、《生民》、《东山》、《氓》、《採薇》、《芣苢 》等作品。第三章 历史散文

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1.什么是甲骨卜辞,《易》卦爻辞? 2.《尚书》的文学价值。3.《春秋》的体例与笔法 第二节 《左传》

1.《左传》的名称、体例、与《春秋》的关系、春秋三传。2.《左传》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3.《左传》艺术成就

4.掌握《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公子重耳之亡》等篇章。第三节 《国语》与《战国策》 1.《国语》的文学成就 2.《战国策》的思想特征 3.《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4.要求掌握《勾践灭吴》(《国语》)、《苏秦始将连横》、《邹忌讽齐王纳谏》、《易水送

别》、(《战国策》)等篇。

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

第一节 诸子散文繁荣原因及其分期 1.诸子散文繁荣原因 2.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脉络 第二节 《论语》与《墨子》 1.《论语》的文学成就 2.《墨子》对论说文的贡献

3.掌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等作品。第三节 《孟子》

1.孟子主要的哲学观点与政治主张

2.《孟子》的文学特色

3.掌握《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齐桓晋文之事》章等篇章 第四章 《荀子》与《韩非子》 1.《苟子》的主要文学成就 2.《韩非子》的主要文学成就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第一节 楚辞的来源 1.什么是楚辞

2.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时代和思想 1.屈原的家世与生平主要事迹 2.屈原的思想构成 第三节 屈原的作品 1.屈原的艺术成就

2.掌握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山鬼》、《涉江》等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汉赋的特征、渊源及其繁荣原因 1.汉赋的特征与渊源 2.汉赋繁荣于汉代的原因

第二节 汉赋的发展演变及主要作家 1.汉赋发展的分期

2.枚乘、司马相如、张衡在赋史上的贡献 第三节 汉赋的评价

1. 汉赋的题材、内容与其思想意义

2.汉赋的艺术表现 第二章 司马迁与《史记》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

1.司马迁家世与生平中对其创作《史记》有促进作用的素因 第二节 《史记》的体制与思想内容 1.《史记》的性质与体制

2.司马迁写作《史记》的指导思想 3.《史记》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史记》的艺术成就

1.全面掌握《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叙事、语言等方面的艺术成就,能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2.掌握《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等篇章 3.《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第四节 《汉书》

1.《汉书》在体制上对《史记》的继承与发展 2.《汉书》在艺术上的特征 第三章 汉乐府诗歌 1.“乐府“释义 2.汉乐府诗的分类

3.汉乐府诗歌思想内容上的主要特点 4.汉乐府民歌在艺术上的特色

5.掌握《陌上桑》、《上邪》、《孔雀东南飞》等作品 第四章 汉代五言诗

第一节 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

1.掌握汉代五言诗的发展过程,各阶段五言诗创作特点及代表作家、作品。2.《古诗十九首》的思想艺术特点

3.掌握《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明月何皎皎》等作品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文学 第一节 曹操、曹丕 1.曹操在文学上的成就 2.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

3.掌握曹操《短歌行》、《步出夏门行》曹丕《燕歌行》等作品 4.“建安风骨“ 第二节 曹植

1.曹植创作的分期,各阶段的创作面貌 2.曹植五言诗的成就与特色 3.曹植的辞赋成就

4.掌握《白马篇》、《杂诗》、《送应氏》、《洛神赋》等作品 第三节 建安七子与蔡瑛 1.“建安七子”

2.王粲的诗文成就及其代表作《七哀诗》 3.蔡琰的代表作五言悲愤诗 第二章 正始作家与西晋时诗人 第一节 阮籍、嵇康

1.阮籍、嵇康生活的时代环境 2.阮籍五言诗的思想艺术特征 3.嵇康的文学成就

4.掌握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嵇康《赠兄秀才参军》(息徒兰圃)等作品 第二节 陆机左思 1.陆机诗文创作的成就

2.左思《咏史》诗的思想艺术特点

3.掌握陆机《赴洛道中》、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等作品 第三节 西晋其他诗人

1.“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所指诗人 2.潘岳文学成就

3.郭璞《游仙诗》思想艺术特点 第三章 陶渊明

第一节 陶渊明的时代、生平与思想 1.陶渊明一生的分期 2.陶渊明的思想特点 第二节 陶诗的思想内容

1.正确理解陶渊明的“静穆”与“金刚怒目” 第三节 陶渊明的艺术成就

1.结合作品深入全面把握陶诗的艺术成就

2.掌握《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等作品 第四节 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 1.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陶渊明对后世诗人的影响 第三章 南朝诗文

第一节 谢灵运、鲍照

1.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成就与不足 2.鲍照对诗歌题材的开拓 3.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4.掌握谢灵运《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拟行路难》等作品。

第二节 齐、梁、陈诗人 1.“永明体”的特点及代表作家 2.谢朓对山水诗的贡献 3.沈约在诗史上的贡献 4.何逊、阴铿的诗歌成就

5.南朝“宫体”诗的特点及代表诗人

6.掌握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沈约《别范安成》等作品。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1.南朝民歌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方面的特点 2.北朝民歌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方面的特点 3.掌握《西洲曲》、《木兰辞》等作品 第五章 北朝诗文 第一节 庾信 1.庾信的创作分期 2.庾信的诗文成就及特点

3.掌握《代咏怀》(榆关断音信)、《寄王琳》等作品 第二节 北朝散文

1.郦道元《水经注》的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 2.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小说溯源及其兴盛原因 1.“小说”一词的涵义

2.“志怪”小说兴盛于魏晋南北朝的原因 3.“志人”小说繁荣的原因 第二节 志怪小说

1.《搜神记》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 第三节 志人小说

1.《世说新语》的作者与体例、主要内容

2.《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与批评 第一节 《典论·论文》与《文赋》 1.曹丕《典论·论文》的主要理论价值 2.陆机《文赋》的主要理论价值 第二节 《文心雕龙》 1.《文心雕龙》的体制与结构 2.《文心雕龙》的主要理论建树 第三节 《诗品》 1.《诗品》的体制

2.《诗品·序》的主要观点

3.《诗品》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概论

1.唐代文学的分期及各期主要特点 2.唐诗繁荣的原因 第二章 初唐诗坛 第一节 贞观诗风 1.贞观诗风的特点

2.“上官体”的特点与价值 第二节 “四杰”与“沈宋”

1.“四杰”在唐诗发展历程中的贡献与局限 2.“沈宋”的诗歌成就 3.杜审言的诗歌成就

4.掌握骆宾王《在狱咏蝉》、卢照邻《长安古意》、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从军行》、宋之问《度大庾岭》、沈佺期《独不见》等作品

第三节 陈子昂、张若虚 1.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及其评价 2.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

3.掌握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感遇·兰若生春夏》及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作品 第三章 盛唐诗歌 第一节 盛唐前期诗人 1.贺知章的绝句特点

2.张说对唐诗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二节 山水田园诗派

1.山水田园诗兴盛于盛唐的原因 2.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3.王维的生平与思想 4.王维诗的艺术特点

5.掌握孟浩然《过故人庄》、《夜归鹿门歌》,王维《山居秋暝》、《汉江临眺》、《使至塞上》、《竹里馆》等作品

第三节 边塞诗派 1.边塞诗概念的界定

2.高适、岑参诗创作的不同特点 3.王昌龄七言绝句取得的成就

4.掌握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王昌龄《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王之涣《凉州词》等作品

第四章 李 白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与思想 1.李白的个性与其思想构成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与特点 1.李白乐府与歌行的特点与成就 2.李白七言绝句的特点 3.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4.掌握《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独坐敬亭山》等作品

第三节 李白的地位和影响 1.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李白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 杜甫

第一节 杜甫的家世、生平与思想 1.杜甫的家世与其一生的分期 2.杜甫的思想特征 第二节 杜甫诗的思想内容 1.杜甫的“诗史”性质 第三节 杜甫的艺术成就 1.杜甫的艺术风格 2.杜甫叙事诗成就 3.杜甫律诗成就

4.掌握杜甫《兵车行》、《石壕吏》、《春望》、《羌村三首》、《登高》、《江南逢李龟年》、《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等作品

第四节 杜甫的地位与影响 1.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杜甫对后世的影响 第六章 大历诗风 第一节 刘长卿与韦应物 1.刘长卿五律创作的特色 2.韦应物山水田园诗特色

3.掌握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韦应物《滁州西涧》、《寄全椒山中道士》等作品

第二节 大历十才子与李益

1.大历时期的诗歌内容与艺术风格总体特色 2.李益边塞诗的成就

3.掌握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等作品

第七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第一节 韩孟诗派

1.韩孟诗派的主要成员及总体特征 2.韩愈诗歌成就与特点 3.孟郊诗歌特点 4.贾岛诗歌特点 5.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征

6.掌握韩愈《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孟郊《寒地百姓吟》《游子吟》、贾岛《题李凝幽居》、《暮过山村》李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作品

第二节 刘禹锡 柳宗元的诗歌 1.刘禹锡、柳宗元的政治遭遇 2.刘禹锡诗的主要题材与艺术特色 3.柳宗元诗的主要题材及艺术特色

4.掌握刘禹锡《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竹枝词》柳宗元《渔翁》《江雪》《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等作品

第八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一节 白居易的生平与思想 1.白居易的思想创作分期 2.白居易的思想构成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论及其讽谕事

1.白居易诗歌创作主张及其利弊 2.白居易讽喻诗的特点

第三节 白居易《长恨歌》与《琵琶行》 1.《琵琶行》与《长恨歌》的主题

2.掌握《琵琶行》、《长恨歌》、《轻肥》、《卖炭翁》等作品 第四节 元稹 张籍 王建 1.张籍、王建的乐府诗的特点 2.元稹诗歌创作成就

3.掌握张籍《野老歌》王建《望夫石》元稹《遗悲怀》等作品 第九章 唐代散文

1.了解唐代政治变革与文体文风改革的内在联系 2.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

3.韩愈、柳宗元古文创作的艺术成就 4.晚唐古文衰落与骈文复兴的情况

5.掌握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杂说》柳宗元《三戒》《钴鉧潭西小丘记》等作品 第十章 晚唐诗坛 第一节 杜 牧 1.杜牧诗歌创作主张 2.杜牧七绝的创作特色

3.掌握《过华清宫绝句》、《赤壁》、《山行》等作品 第二节 李商隐

1.李商隐的生平与其诗歌的题材内容 2.李商隐爱情诗的成就 3.李商隐诗的艺术成就

4.掌握《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安定城楼》、《乐游原》等作品

第三节 其他晚唐诗人 1.温庭筠诗的艺术特色 2.韦庄《秦妇吟》的内容 3.韩偓“香奁集”诗作特色 第十一章 唐代传奇与变文 1.唐传奇 概念的界定 2.唐传奇繁荣的原因

3.唐传奇发展各阶段概貌、代表作品

4.掌握《柳毅传》、《李娃传》、《虬髯传》等作品的主要情节及人物形象

5.了解俗讲与变文的特色及产生背景 第十二章 唐五代词 1.了解词的起源及主要特点

2.掌握“敦煌曲子词”、“花间词”等名词 3.韦庄词与温庭筠的区别 4.李煜在词史上的贡献

5.掌握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韦庄《菩萨蛮·人人说尽江南好》、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作品。

第五编 两宋辽金文学 第一章 概说

1.宋代文学的分期及各期的主要特点 2.理学与宋代文学的关系及重道倾向的形成 第二章 宋初文学 第一节 宋初诗歌 1.白体诗、晚唐派的特点 2.西昆体的特点与价值 第二节 欧阳修与诗文革新 1.欧阳修的文学主张及其评价 2.欧阳修的散文题材分类与艺术成就

3.掌握《食糟民》、《戏答元珍》、《汝坟贫女》、《淮中晚泊犊头》等作品。第三节 王安石

1.王安石写景的散文和诗中的理趣

2.掌握《游褒禅山记》、《登飞来峰》、《泊船瓜州》等作品。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

第一节 晏殊、欧阳修及其他词人 1.宋初词风的特点 2.范仲淹词的别开生面 3.柳永词的分类与艺术特点

4.掌握《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庭院深深》、《渔家傲.塞下秋来》、《八声甘州.对萧萧暮雨》、《望海潮 东南形胜》、《雨霖铃 寒蝉凄切》等作品。

第四章 苏轼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与思想 1.苏轼的个性与其思想的构成 第二节 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与特色 1.苏诗长于博喻

2.苏诗善于虚处生情,借事借景以生波澜 3.苏诗各体俱工,尤其擅长七言。

4.掌握《和子由渑池怀旧》、《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赠刘景文》等作品。

第三节 苏轼词 1.苏诗内容的分类 2.苏词的艺术成就

3.掌握《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念奴娇·赤壁怀古》、《定**·莫听穿林打叶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作品.第四节 苏轼文 1.苏文的思想内容 2.苏文的艺术特色

3.掌握《前赤壁赋》、《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留侯论》等作品 第五章 北宋后期诗词 第一节 晏几道与秦观及贺铸

1.晏、秦、贺对晏欧词风的继承与创新

2.掌握《临江仙·梦后楼台》、《鹧鹄天·彩绣殷勤》、《满庭芳·山抹微云》、《踏莎行·雾失楼台》、《鹊桥仙·纤云弄巧》《青玉案凌·凌波不过》等作品。

第二节 周邦彦 1.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

2.掌握《满庭芳·风老莺雏》、《兰陵王·柳》、《苏幕遮·燎沉香》等作品。第三节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 1.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点 2.江西诗派的含义

掌握《寄黄几复》、《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登快阁》等作品。第六章 南渡文学 第一节 南渡词人

1.李清照的词论及词作的特点

2.掌握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词作。

第二章 陆游及中兴诗人 第一节 陆游的生平与思想 1.陆游的家世及一生的分期 2.陆游爱国思想的成因 第二节 陆游的诗歌创作

1.陆游诗歌的内容特点 2.陆游诗的艺术特点

3.掌握《,关山月》、《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等诗作 第三节 中兴诗人 1.“诚斋体”的主要特点

2.掌握杨万里《戏笔》、《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范成大《后催租行》、《州桥》等诗作。第三章 辛弃疾

第一节 辛弃疾的生平和思想 1.辛弃疾生平的分期 2.辛弃疾的爱国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辛词的思想内容 1.爱国词

2.乡村词、闲适词、情词 第三节 辛词境界的拓展 1.情怀的雄豪激烈 2.意向的雄奇飞动 3.意境的雄伟壮阔 4.意蕴的忧郁深广 5.苏辛词的种种异同

6.掌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清平乐·茅檐低下》、《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等词作。

第四节 辛弃疾的地位和影响 1.辛弃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辛弃疾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 南宋后期文学 第一节 姜夔及其他词人 1.姜夔词的艺术特点 2.吴梦英词的艺术特点

3.掌握姜 词《暗香》、《疏影》、《扬州慢》《点绛唇·燕雁无心》,吴梦英词《风入松》、《莺啼序》等作品。

第二节 江湖派诗人与文天祥 1.江湖派诗人的界定

2.文天祥诗、词、文的爱国主义特色 3.掌握文天祥诗《过零丁洋》、《金陵驿》 第五章 宋金俗文学及元好问

第一节 宋代话本小说 1.“话本”概念的界定 2.话本的艺术成就

3.掌握《错斩崔宁》、《简帖和尚》等作品的情节与人物性格。第二节 元好问

1.《论诗》绝句三十首。2.丧乱诗及其价值。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一章 概说

1.元代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 2.元代文学的特点 第二章 元杂剧

1.元代 戏曲兴盛的原因 2.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第三章 关汉卿 及其杂剧的创作 第一节 关汉卿作品的思想性

1.借对普通人境遇的关怀,揭示社会的黑暗

2.借对历史故事的再创作,抒发对英雄的向往和济世理想 3.善于描画女性的内心世界,表达对女性的同情与关注。第二节 关汉卿作品的艺术特征 1.丰满鲜明的人物形象 2.丰富完备的艺术样式 3.丰润独特的杂剧风格

第四章 《西厢记》及元后期杂剧 第一节 《西厢记》 1.《西厢记》主题的衍化 2.《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第二节 元后期杂剧 1.郑光祖与《倩女幽魂》

2.掌握乔吉《两世婚姻》、宫天挺《范张鸡黍》、秦简夫《东堂老》等作品。第五章 南戏

第一节 南戏的兴起及形成结构 1.南戏兴起的原因 2.南戏形成的特征 第二节 高明与琵琶记

1.掌握蔡伯喈与赵五娘两个艺术典型的特质 2.《琵琶记》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四大传奇

1.掌握《拜月亭》《荆釵记》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2.了解《白兔记》《杀狗记》的情节和人物。第六章 元代散曲与诗文 第一节 元代散曲 1.散曲的种类及特点

2.掌握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服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白朴《原东辰·叹世》,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乔吉《双调·殿前欢·登江山第一楼》,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作品

第二节 元代诗文

1.掌握“元诗四大家”的内涵和各自的代表作及其个性风格。

2.了解赵孟頫《五柳先生传论》,虞集《尚志斋说》,揭傒斯《上李秦公书》 等作品。第七编 明清文学 第一章 概说

1.明清两代社会与文学

2.明清两代文学发展一脉相承、特点相似。第二章 长篇小说 第一节 《三国演义》 1.版本与成书过程 2.主题的多样化认识 3.七实三虚与人物三绝

4.掌握刘备、孔明、曹操、关公等人物形象 第二节 《水浒传》 1.版本与成书过程 2.主题诠释的多样化 3.《水浒传》的写人艺术

4.掌握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人物形象 第三节 《西游记》 1.吴承恩的思想和艺术趣味 2.成书过程

3.《西游记》的主题辨析

4.掌握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及唐僧的人物性格。第四节《金瓶梅》

1.《金瓶梅》的时代背景和结构形态 2.《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3.掌握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宋惠连等人物形象。第五节《儒林外史》 1.吴敬梓的生平和思想 2.“全书无主干”的结构 3.圆熟的讽刺笔法

4.掌握周进、范进、马二先生和杜少卿、沈琼枝及王玉辉、匡超人等人物形象 第六节 《红楼梦》

1.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和思想 2.《红楼梦》研究概况

3.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语)4.掌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三章 短篇小说 第一节 三言两拍

1.冯梦龙对俗文学的偏爱与美学情趣 2.三言两拍“中的市民思想和精神 3.比较“三言二拍“的异同 第二节 聊斋志异

1.《聊斋志异》是作者的孤愤之作 2.《聊斋》的思想内容 3.《聊斋》的艺术成就 第四章 明清戏曲 第一节 牡丹亭

1.《牡丹亭》的思想底蕴 2.《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第三节 桃花扇

1.《桃花扇》的现实意义

2.《桃花扇》的双线结构及其意义 3.李香君艺术形象的特点 第五章 明清诗词 第一节 明清诗

1.掌握茶陵派、公安派、竟陵派、性灵派、格调派等诸多流派的文学主张及创作特色。2.掌握高启、陈子龙、夏完淳诗歌的特点

3.掌握清初“遗民”诗人、“贰臣”诗人的创作特色

4.掌握龚自珍、舒位等人的创作特点 第二节 明清词

1.掌握阳羡词派、浙西词派、常州词派的文学主张及其风格 2.掌握陈维崧、朱彝尊二人的创作特点

第二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五四文学

(一)五四文学思潮和运动

1.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内容与过程。

2.新文学社团的出现: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

3.新文学理论建设:胡适的《文学改良主义》。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二)五四时期的小说

1.问题小说:问题小说的出现。冰心的小说。王统照的小说。2.人生派写实小说:叶圣陶的小说。乡土小说作家群的创作。3.浪漫抒情小说:郁达夫的小说。庐隐的小说。许地山的小说。

(三)鲁迅

1.小说:《呐喊》、《彷徨》的思想、艺术、文学史地位。2.散文:《野草》、《朝花夕拾》的内容与形式。3.杂文:十六部杂文集。思想艺术特质。

(四)五四时期的新诗

1.白话诗的最初尝试:胡适的《尝试集》。沈尹默与新潮社诗人的创作。

2.“开一代诗风”的新诗:“湖畔诗社”诸人的诗。冰心等人的“小诗体”的诗。冯至的诗。

(五)郭沫若

1.诗歌:《女神》的思想、艺术、文学史地位。

2.历史剧:抗战时期的历史剧创作。历史剧的艺术个性。3.《屈原》的价值。

(六)五四时期的散文

1.“语丝”派的散文:周作人的散文。其他作家的散文。2.“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散文:冰心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3.“创造社”作家的散文:郁达夫的散文。郭沫若的散文。4.“现代评论”派散文:徐志摩的散文。其他作家的散文。

(七)五四时期的戏剧

1.文明新戏的诞生与春柳社的戏剧活动。

2.“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民众剧社。上海戏剧协社。“爱美剧”的出现。“小剧

场运动”的艺术试验。

3.五四戏剧家的创作:胡适的《终身大事》。欧阳予倩的《泼妇》。洪深的《赵阎王》。田汉的剧作的思想与艺术。丁西林剧作的思想与艺术。二、三十年代文学

(一)三十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 1.革命文学的论争:内容与过程。

2.左联的成立及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传播。

3.左翼文坛与自由主义作家在思想理论上的论争:与新月派的论争。与京派的论争。

(二)三十年代的小说 1.左翼小说:

(1)蒋光慈、柔石、丁玲的小说。(2)张天翼、沙汀、吴组缃的小说。(3)叶紫、艾芜的小说。

(4)“东北作家群。”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的小说。2.京派小说:废名的小说。萧乾的小说。

3.海派小说:张资平的小说。新感觉派诸人——刘呐鸥、穆时英及施蛰存的小说。

(三)茅盾

1.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

2.《蚀》、《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内容。3.茅盾长篇小说的艺术特征。

(四)老舍

1.老舍小说构筑的“市民世界”。2.《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3.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

(五)巴金

1.前期小说对青春的歌赞:《灭亡》。《爱情三部曲》。2.《家》的杰出成就。

3.后期小说对人生世相的揭示:《憩园》。《寒夜》。

(六)沈从文

1.沈从文小说构筑的“湘西世界”。2.《边城》的创作成就。3.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征。

(七)三十年代的新诗

1.“中国诗歌会”及臧克家的诗: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特点。臧克家的诗。2.后期新月派与徐志摩后期的诗。后期新月派。徐志摩后期的诗。

3.现代派诗人的诗:现代诗派。戴望舒的诗。卞之琳的诗。“汉园三诗人”的诗。

(八)三十年代的散文 1.林语堂的散文。

2.左翼作家的散文:艾芜的散文。萧红的散文。吴组缃的散文。

3.“京派”及其他作家的散文:何其芳的散文。李广田的散文。吴伯萧的散文。丽尼的散文。

(九)三十年代的戏剧

1.“国防戏剧”运动。田汉的《回春之曲》。白薇的《打出幽灵塔》。洪深的《农村三部曲》。

2.“剧场戏剧”的确立。夏衍的《上海屋檐下》。李键吾的《这不过是春天》。

(十)曹禺

1.曹禺对于中国现代话剧的意义。

2.《雷雨》对人生困境的揭示。《日出》、《原野》、《北京人》的内容。3.曹禺的话剧艺术。三、四十年代文学

(一)四十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

1.“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的成立。文协的工作。2.不同地域里的文学思潮与运动: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意义。

4.重要的文学论争:“民族形式”问题。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的理论。

(二)四十年代的小说

1.国统区的小说:姚雪垠的小说。路翎的小说。骆宾基的小说。

2.孤岛及沦陷区的小说:师陀的小说。钱钟书的小说。张爱玲的小说。梅娘的小说。3.解放区的小说:赵树理的小说。孙犁的小说。周立波的小说。柳青的小说。

(三)四十年代的新诗

1.“七月派”诗人群的创作:“七月派”诗人群。“七月派”的诗作特征。2.“校园诗人”及“中国新诗派”:冯至的《十四行诗集》。“中国新诗派”。3.敌后根据地的诗歌创作:概况。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四)艾青

1.艾青诗歌的独特意象和主题。2.艾青诗歌的忧郁诗绪和表现艺术。3.艾青诗歌的历史地位。

(五)四十年代的散文 1.抗战初期报告文学的兴起。

2.杂文创作:聂绀驽的杂文。唐弢的杂文。

(六)四十年代的戏剧

1.街头剧:概况。“好一计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2.秧歌剧与新歌剧:概况。马可的《夫妻识字》。王大化等人的《兄妹开荒》。贺敬之等人的《白毛女》。

3.大后方和上海孤岛的“剧场戏剧”:概况。历史剧中阳翰笙的《天国春秋》,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阿英的《碧血花》。知识分子题材剧中的于伶的《长夜行》,宋之的的《雾重庆》,《祖国在召唤》,夏衍的《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陈白尘的《岁寒图》、《万世师表》,以及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

第三部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 第一章 50~70年代中期的文学思潮 1.本时期文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 2.第一次文代会的相关知识

3.“文化大革命”中的文化专制主义的认识 第二章 50~70年代中期的文学理论论争 1.关于现实主义的论争 2.关于人性人道主义的论争 3.关于人物塑造的论争 第三章 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 1.农村题小说的兴盛与演进 2.赵树理的小说 3.柳青的《创业史》 4.周立波的《山乡巨变》 5.浩然的《艳阳天》

第四章 反映工业建设和工人生活的小说 1.工业题材小说的兴起 2.艾芜、草明、杜鹏程的小说 第五章 “干预生活”的小说 1.“干预生活”的提出及其影响

2.正视现实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如王蒙:《政治部新来的青年人》)3.描写爱情婚姻生活揭示情感世界的作品(如宗璞:《红豆》)第六章 反映革命斗争生活的小说 1.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相关知识

2.孙犁的小说 3.茹志鹃的小说 第七章 长篇小说的丰收

1.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长篇小说丰收 2.梁斌的《红旗谱》 3.杨沫的《青春之歌》 4.欧阳山的《三家巷》 第八章 新生活的颂歌 1.50年代初期诗歌的主潮 2.臧克家、田间和阮章竞的诗作 第九章 政治抒情诗的盛行 1.政治抒情诗相关知识 2.郭小川的诗 3.贺敬之的诗 第十章 叙事诗的发展 1.叙事诗的涌现 2.李季的叙事诗 3.闻捷的叙事诗

第十一章 通讯特写和人物传记 1.魏巍等的通讯报告 2.革命回忆录和人物传记 第十二章 抒情散文及杂文 1.杨朔的散文

2.杂文的兴衰和邓拓的《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 第十三章 历史剧和现代生活剧 1.话剧创作的起伏 2.老舍的剧作《茶馆》 第二编 新时期文学

第一章 当代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1.文艺界的拨乱反正和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第四次文代会的意义)2.社会的变革与文学的发展 3.创作潮流的多元化格局 第二章 文学理论批评的活跃

1.文学理论问题的探讨(如:人文精神大讨论、重写文学史)2.文学批评方法的变革

3.文学理论批评队伍的壮大 第三章 小说创作

1.本时期小说创作特色(如 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先锋小说、寻根小说、新女性小说)

2.王蒙、刘心武的小说创作

3.张贤亮、丛维熙、李国文的小说创作 4.陆文夫、高晓声的小说创作 5.蒋子龙、何士光的小说创作 6.宗璞、张洁、谌容的小说创作 7.汪曾祺、林斤澜、刘绍棠的小说创作 8.邓友梅、冯骥才的小说创作 9.徐怀中、李存葆的小说创作 10.王安忆、铁凝的小说创作 11.张抗抗、张辛欣的小说创作

12.张承志、梁晓声、史铁生的小说创作 13.韩少功、阿城、李杭育的小说创作 14.贾平凹、路遥的小说创作 15.张炜、陈忠实、莫言的小说创作 16.马原、余华、格非、苏童的小说创作

17.刘恒、方方、池莉、刘震云、叶兆言的小说创作 18.林白、陈染的小说创作 第四章 诗歌

1.本时期诗歌创作特色 2.艾青的诗

3.曾卓、绿原、牛汉的诗 4.穆旦、陈敬容、郑敏的诗 5.公刘、邵燕祥、白桦的诗 6.流沙河、林希的诗 7.雷书雁、张学梦的诗 8.黄永玉、刘征的诗 9.舒婷、顾城的诗 10.江河、杨炼的诗 11.周涛、章德益的诗 12.“新生代”诗人的诗 第五章 散文

1.本时期的散文创作的特色 2.巴金的散文

3.丁玲、萧乾、杨绛的散文 4.余秋雨、马丽华、王英琦的散文 5.唐敏、叶梦的散文 第六章 报告文学

1.本时期报告文学创作的特色 2.徐迟、黄宗英的报告文学 3.柯岩、理由、陈祖芬的报告文学 4.钱钢、李延国、乔迈的报告文学 5.麦天枢、赵瑜的报告文学 第七章 话剧文学

1.本时期话剧创作的特色 2.崔德志、白峰溪的剧作 3.苏叔阳、李龙云等的剧作 4.高行健、沙叶新等的剧作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试卷分值:150分

3.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30分

(2)简答题45分

(3)论述题75分

四、参考书目

1.《中国文学史》(1—4册),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部分)》(上),朱栋霖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中国现代文学史(当代部分)》(下),朱栋霖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中国当代文学》(上下),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下载中国文学史(一)考试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文学史(一)考试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期末复习题一)- 附答案

    《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 1. 上官体是指高宗龙朔年间以______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及答案 1.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山海经》 B.《乐府诗集》 C.《楚辞》 D.《诗经》 2.《诗经》被称为“经”是在( )。 A.先秦 B.秦代 C.汉代 D.南北朝 3.《诗经》全......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是( B )。 [A] 《怀旧》 [B] 《狂人日记》 [C] 《阿......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5篇范例]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唐宋部分) 一、填空题(40个空,每空0.5分,共20分): 1. 上官体是指高宗龙朔年间以______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中国文学史模拟试卷4答案

    《中国文学史(下)》模拟试卷四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桂阳教师进修学校 姓名:吴丽红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请写在答题纸上) 1.北宋大力创作慢词的作家是( C )。 A.......

    17秋学期《中国文学史(一)》在线作业及答案100分

    17秋学期《中国文学史(一)》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 A) A. 孙绰、许询 B. 郭璞、左思 C. 左思、刘琨 D. 许询、郭璞满分:2 分......

    15秋福师《中国文学史专题(一)》在线作业一 答案

    谋学网www.xiexiebang.com 福师《中国文学史专题(一)》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王粲今存赋二十多篇,多为抒情小赋。其中最为传诵的是: . 《论盛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