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语文 文学简介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文学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弹歌》出自《吴越春秋》;葛天氏之乐和《候人歌》出自《吕氏春秋》。保存神话较多的材料《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第二章 《诗经》
汉代采诗说(关于诗经编订情况):班固《汉书 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 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天子。”;何休《春秋公羊传》“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天子。”《诗经》内容上分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 《维天之命》、《武》、《载芟》《閟宫》。颂赞诗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征役诗《载驰》、《采薇》、《无衣》(看书P34-50)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
《尚书》:上古之书,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以记言为主。《春秋》: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重大史实。上起鲁隐公元年(-722),下至鲁哀公十四年(-481),共二百四十年的史实。(《春秋》的记事极为简略,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的写法和微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代散文有不小的影响。)《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大约成书于战国初年。以记言为主。记载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
《论语》:语录体散文。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编纂而成。传至汉代出现了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今天所见《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而成。《墨子》:墨子及其弟子与后学在不同时期的著作,成书于战国中期。语录体散文,但少数篇章初论说文的规模。显示出由语录体象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学派的主要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孟子》:孟子晚年和弟子编纂的书,全书包括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反映了孟子的基本思想:1.仁政2.道德修养“尽心、养性、诚心、寡欲”“浩然之气”“舍生取义”3.文艺见解“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强调统一的思想。
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
.屈原的作品:共二十三篇,包括《离骚》、《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问》、《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招魂》。.关于《离骚》的解释:司马迁“离忧”;班固“遭受忧愁”。宋玉的作品有《招魂》、《九辩》、《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神女赋》、《对楚王问》。其中《九辨》被后人推崇为“悲秋之祖”(悲哉!秋之为气也。)
第二编 汉代文学
第一章 汉代辞赋
1.关于赋的解释:《文心雕龙》“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错误)。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汉书》:“不歌而诵 谓之赋。”(正确的.汉赋分为骚体赋和散体赋。骚体赋是从《离骚》发展而来与屈原一脉相承。内容大多是抒情言志。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服鸟赋》。还有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方朔、刘向、刘歆、王褒、扬雄。东汉后期有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枚乘的代表作品《七发》。它是汉赋发展史上一篇带有转折性的作品,它的显著特点是夸张铺叙。它的结构格局和铺排形式都为司马相如的大赋奠定了基础。司马相如的赋有《子虚赋》、《上林赋》。散文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疏》、《封禅文》。杨雄写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还写过骚体的《太玄赋》、《逐贫赋》和《反离骚》.班固的代表作品散体赋《两都赋》。张衡的作品有《两京赋》,张衡的《归田赋》与西汉初期的骚体赋仍一脉相承,但从思想和文章的体制上又有许多变化,它是魏晋以后大行于世的所谓“抒情小赋”的先驱。这类赋还有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王粲的《登楼赋》。
第二章 汉代的论说文
贾谊的政论散文主要有《治安策》、《过秦论》、《论积贮疏》、《谏立淮南子诸子书》晁错的政论散文主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论削藩疏》枚乘的政论散文仅存一篇《谏吴王书》。邹阳的政论散文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董仲舒的散文有《举贤良对策》三篇。东方朔的散文有《应诏上书》、《谏起上林苑疏》、《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其中《答客难》对后世影响很答。模范它写作的有:扬雄《解嘲》、班固《宾戏》、崔骃《达旨》、张衡《应间》、崔實《客讥》、曹植《客问》、韩愈《进学解》。刘向的散文著作分为奏议、叙录、杂著三类。奏议最著名的是《谏营延陵过侈疏》。清代刘熙载“刘向、匡衡之文皆本经术。”扬雄的散文《解嘲》《法言》。刘歆的散文有《移书太常博士》。东汉前期的论说文作家主要有桓谭、王充、冯衍、马援等,最重要的是王充。东汉中后期的论说文作家有李固、王符、仲长统等。王充《论衡》;冯衍的赋《显志赋》,文《显志赋序》;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缪袭称仲长统“才足继西京董、谊、刘、扬”。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史记》的原名叫《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的记事上起轩辕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其中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本纪”是以历朝帝王的顺序年代为纲的历史大事纪,是一种编年史的摘要。“世家”是有爵位封地世代相传的家族的历史,写的是春秋战国时代所存在的各个诸侯国和汉代帝王所封的王侯。“列传”是一些有才干、有作为,卓荦不群,能不失时机地建立功业,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的传记“书”是有关经济、军事、水利、祭祀,以及礼、乐方面的制度史“表”是把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谱列成表格,以使人一目了然。《史记》的创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第四章 《汉书》及东汉其他叙事散文
班固是东汉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著作有《汉书》;赋《两都赋》、《幽通赋》;散文《答宾戏》;五言诗《咏史》后人辑有《班兰台集》。《汉书》作者有:班彪、班固、班昭、马续。《汉书》包括十二篇纪,八篇表,十篇志,七十篇传,共一百篇,记事上起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吴越春秋》的作者是赵晔。蔡邕是写碑铭文字的代表人物。东汉马第伯的《封禅仪记》被称之为游记文学的始祖。
第五章 汉代诗歌
1.乐府本来是个音乐机关的名称。其职能是:
一、写词配曲,演习排练。
二、组织人到各地采集民歌。.《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末期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汉代的楚歌有: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戚夫人《戚夫人歌》、刘彻《秋风辞》及《瓠子歌》、梁鸿(东汉)《五噫歌》、张衡《四愁诗》(已经是一首比较整齐而有韵味的七言诗了)。班固写过一首《咏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五言诗。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文学
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诗文俱佳,为文大胆随便。鲁迅:“他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作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誉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擅长于写四言诗,兼有五言、杂言。全用乐府古题。很多具有“诗史”性质。钟嵘:“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敖陶孙:“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丕擅长于五、七言诗《杂诗》《燕歌行》,在七言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著有《典论》一书,其中《自叙》《论文》两篇文章保存比较完整。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他的散文和辞赋也很出色《洛神赋》。钟嵘“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建安之杰”。
七子:孔融的散文有《论盛孝章书》、《荐祢衡表》,诗《杂诗》。刘勰称王粲为“七子之冠冕”,其《七哀诗》三首最为有名,其辞赋《登楼赋》最负盛名。陈琳有《饮马长城窟行》。阮瑀有《驾出北郭门行》。刘桢当时与曹植并称“曹刘”,他的《赠从弟》三首写得最好。徐干著有《中论》。蔡琰的五言《悲愤诗》是一篇长达540字的自传体叙事诗,骚体《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
第二章 魏晋文学
1.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竹林七贤”,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和嵇康。阮籍的代表作品是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嵇康的代表作品是《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和《幽愤诗》。文章有《太师箴》、《与山巨源绝交书》,刘勰说嵇康之文“兴高而采烈”,“师心以遣论”。其特点是立论大胆,思想新颖,论辨充分,说理透辟;使气骋辞,感情充沛,词采峻烈,锋芒毕露。文风清峻通脱。.西晋初年的傅玄、张华和太康年间的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名噪一时。潘岳为“二十四友”之首。潘岳与陆机齐名,并称“潘陆”。潘岳“善为哀诔之文”。代表作品:五言《悼亡诗》陆机被钟嵘奉为“太康之英”。陆机的文《吊魏武帝文》、《文赋》左思《咏史八首》;辞赋有《三都赋》名扬天下,洛阳纸贵。刘勰称“拔萃于《咏史》”钟嵘认为《咏史》诗是“五言之警策”极力推崇“左思风力”刘琨代表作品《扶风歌》、四言诗《答卢谌》、《重赠卢谌》.郭璞工诗善赋,十四首《游仙诗》。钟嵘认为其诗“文体相辉,彪炳可玩”,“词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贾谧“二十四友”: 潘岳,陆机,左思,刘琨东晋的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恒温、庾亮、支遁等,而以孙,许为代表。王羲之的文以《兰亭集序》最为传诵。(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燕集于山阴之兰亭,各赋诗咏怀。王羲之为序,记叙燕集之盛况)
第三章 陶渊明
1.陶渊明的三篇辞赋,《闲情赋》仿张衡《定情赋》、蔡邕《静情赋》等而作。《感士不遇赋》仿董仲舒、司马迁同题之作。其辞赋中最为出色的是《归去来兮辞》。陶渊明的散文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第四章 南朝诗文
1.南朝诗歌发展三个阶段:刘宋时期山水诗代表作家:谢灵运“元嘉之雄”、颜延之和鲍照,世称“元嘉三大家”。齐及梁初为“永明体”形成和繁荣时期,代表作家是沈约、谢朓、王融等。梁中叶至陈为“宫体诗”兴盛时期,代表作家是萧纲、萧绎、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鲍照诗歌代表作是《拟行路难》。(钟嵘称鲍照“才秀人微”。其风格豪放俊逸。是“建安风骨”和“左思风力”很好的继承。)骈文是《登大雷岸与妹书》。他史宋代的杰出的辞赋作家以《芜城赋》最负盛名。沈约除了提出诗歌声律的“八病”外,还提出了“文章当从三易”的著名论点。即:易见事、易识字、易诵读。谢朓是永明体诗人成就最高者,以山水诗成就最为突出。他的创作主张是“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文学史地位)他是永明体的旗帜,是齐梁诗坛之“首杰”和“冠冕”,他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他所代表的新体诗为唐代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萧纲提出“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齐梁时期的骈文孔稚珪的《北山移文》、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徐陵是梁陈时期著名的骈文作家,《玉台新咏序》为其代表作。谢惠连和谢庄也是宋代知名的赋作家。谢惠连以《雪赋》最著名,谢庄以《月赋》最著名。.江淹赋今存二十八篇,而最为世人所传诵者,是《别赋》和《恨赋》。
第五章 北朝文学
1.北魏末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其中声名较著者有温子昇、邢邵和魏收,号称北地三才庾信前期史一个宫廷文学侍从,多奉和应制之作。后期风格改变多是乡关之思、身世之叹的作品,刚健深沉、苍壮悲凉。以《拟咏怀》二十七首为代表。庾信的抒情小赋有《枯树赋》、《竹杖赋》、《伤心赋》、《小园赋》等,均为传诵名作,而《哀江南赋》则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赋作。庾信又是一位骈文大家,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哀江南赋序》。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继往开来,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齐梁之后,南朝散文日衰,而北朝却出现了几部别开生面的散文名著:颜之推《颜氏家训》、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第六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南朝乐府民歌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吴声歌曲;二是神弦曲;三是西歌曲。北朝乐府民歌代表作《木兰诗》、《敕勒歌》、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志怪小说以干宝的《搜神记》成就最高。.以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为主的轶事小说在魏晋南北朝也颇盛行,今存比较完整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它是这一时期轶事小说的代表作。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称此书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
1.曹丕的《典论o论文》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建安到西晋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文学理论批评文是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南朝文学批评专著。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论诗的著作,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钟嵘对诗歌创作的一些重要问题,如诗的“滋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和初唐文学
1.隋代的代表作家有薛道衡,卢思道,隋唐之际独树一帜的诗人当属王绩。宫廷文人:魏征,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沈宋的成就主要是使律诗进一步定型规范化。3.“文章四友”是指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其中以杜审言的成就最高,杜审言最善长五律,《诗薮》称他为初盛唐五律之冠。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至于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代表作品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行路难》,骆宾王《从军行》,《在狱咏蝉》,《代李敬业讨武氏檄》。初唐四杰总体创作特征(文学史地位):
一、自觉的批判齐梁文风。因为四杰主张上都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文风,抒发真情实感。
二、内容上都有较大开阔。
三、为结束齐梁文风,开启盛唐之音作出功不可没的贡献。.陈子昂比四杰更明确地批判了齐梁之风,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他在明确批判了六朝以来“采丽竞繁”,“逶迤颓靡”的不良文风,而且大力提倡汉魏与正始之音,并准确地概括出他们最主要特色:“风骨”与“兴寄”。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是模仿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的。
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成就最高的是山水田园诗,诗风多样,基调自然优美,清雅冲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代表作品有:《山居秋暝》、《汉江临泛》、《鹿柴》、《辛夷坞》、《观猎》、《相思》、《送元二使安西》等(书P170-173识记篇名和重点句子)孟浩然作品主要有《归故园作》、《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等(与王维分辨开)
第三章 盛唐边塞诗派
.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崔颢、李颀、王翰等。王昌龄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等。被称为“七绝圣手”王之涣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雀楼》等。李欣代表作有《古意》、《古从军行》。崔颢代表作有《黄鹤楼》、《赠王威古》。.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最突出、成就最高的特点。清新自然是李白诗的重要风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除律诗稍欠外(五律好),各体皆工。从四言的《诗经》体,到屈赋的“骚体”,到汉魏六朝盛行的乐府体、五七言古体、歌行体,再到初唐以来流行的绝句体、律体,李白都有不少佳作,其中以乐府体、七言歌行体和绝句体成就最高。除屈原外,李白对前代诗人还有广泛师法。他盛赞“蓬莱文章建安骨” 杜甫的诗众体皆备,且众体皆佳。他写乐府绝不沿用旧题,而是“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他自制了许多新题乐府,如《兵车行》、《丽人行》等。杜甫多选用典雅精工的律诗。
第六章 中唐诗歌
1.中唐诗歌大约有以下几派:一是由白居易以及前于他的元结、顾况,与他同时的元稹、张籍、王建等诗人组成的,其中因元稹影响较大,故尔后人习惯称他们为“元白诗派”。这一派以浅近通俗为主要特色,尤以善写新乐府著称。二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还可以包括贾岛、姚合、刘叉、卢仝、马异,以至著名诗人李贺,史称“韩孟诗派”。这一派以险怪奇特为主要特色,其诗排奡瘦硬,以至艰涩峻刻。三是以韦应物、刘长卿为主的大历诗人和柳宗元。这派诗人以清丽淡远为主要特色。韦应物与柳宗元并称“韦柳” 刘长卿以五言诗享誉当时,自诩“五言长城”孟郊不但生活艰苦,作诗也特别艰难,有如“诗囚”。前人评孟郊贾岛二人诗有“郊寒岛瘦”之称,这一“寒”字,正是孟郊生活之艰苦与作诗之艰苦叠加出的效果。贾岛也以苦吟著称,诗风清奇僻苦、瘦硬幽新,作诗刻意于琢磨锻炼,“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也是他的缺点,劣者有句无篇,使诗风流于枯槁寒酸。李贺也是一个著名的苦吟诗人。他的诗堪称“骚之苗裔”,被后人称为“长吉体”刘禹锡的诗以豪迈为主要特色,后人称之为“诗豪”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唐代产生了新乐府,首创者即是诗圣杜甫,他“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对新乐府作出贡献的,杜甫之后,白居易之前主要有元结、顾况等人,与白居易同时的主要有李绅、元稹、张籍、王建等人。名白居易在编定自己的诗集时,将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讽谕诗都可以算是新乐府诗。其中《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是代表作。白居易的感伤诗中的两首长篇抒情叙事诗是《长恨歌》和《琵琶行》。元稹的乐府诗有《田家词》、《织妇词》。抒情诗佳作有《遣悲怀三首》,著名的怀古长诗《连昌宫词》和传奇《莺莺传》张籍的乐府诗有《野老歌》。王建的乐府诗有《水夫谣》。
第九章 柳宗元和中唐其他家
柳宗元散文成就最高,大体可分为论说、寓言、游记、传记、骚赋五类。柳宗元开创了具有独立意义的山水游记,被后人视为游记之祖。山水游记大多写于永州。柳宗元的诗的总体风格是清朗疏淡、幽峭深婉。苏轼称柳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记诗歌篇名 书P312-313)中唐其他古文家还有欧阳詹、李观、张籍、李翱、皇甫湜、樊宗师、李汉。沈亚之、刘禹锡、吕温、凌淮、权德舆、裴度等。
第十章 晚唐诗文
1.杜牧的诗,形成了豪爽俊逸、清丽明快的风格特色。他的散文在晚唐也卓然自成一家,《阿房宫赋》是一篇传世佳作。《诗薮》称“俊爽”。李商隐是中晚唐之际成就最高的诗人。李商隐今存诗六百余首,众体皆备,而尤以七言近体成就为最高。李商隐又师承极广:屈原、阮籍、杜甫、韩愈、李贺、六朝诗、民歌。他是晚唐最有成就的骈文作家。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的代表作品。(书P328)《二十四诗品》是司空图的论诗专著。.陆龟蒙与皮日休齐名,世称“皮陆”。陆龟蒙的小品文颇有成就,均收入其自编的《笠泽丛书》中罗隐著有《谗书》五卷。
第十一章 唐代传奇
唐传奇就是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分为爱情婚姻题材,包括沈既济《任氏传》、李朝威《柳毅传》、蒋防《霍小玉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文人仕途题材,包括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历史题材,包括陈鸿《长恨歌传》和《东城老父传》;豪侠行义之作,包括杜光庭《虬髯客传》、袁郊《红线传》、裴铏《聂隐娘》和《昆仑奴》、薛调《无双传》;神仙怪异题材,包括牛僧孺《郭元振》、李复言《李卫公靖》、裴铏《韦自东》。
第十二章 唐代通俗文学
通俗诗人:王梵志、寒山、拾得和等.话本就是说话人所依据的底本。
第十三章 唐五代词
.中唐以后,韦应物、戴叔伦、张志和、王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竞相试作,文人填词风气渐开。温庭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人,代表作有《菩萨蛮》、《梦江南》、《更漏子》。温庭筠使词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开创了真正的文人词的传统。韦庄词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韦庄也是晚唐诗坛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他最杰出的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也因此诗而获“秦妇吟秀才”之雅号。4.南唐词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冯延巳和李璟、李煜父子。李璟的代表作是《摊破浣溪沙》。李煜的代表作有《望江南》、《浪淘沙》、《虞美人》、《乌夜啼》等。李煜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把文人词创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第二篇:大学语文文学常识
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者爱人。克已复礼。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赵威后问齐使》选自《战国策/齐策》。是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分国记事的史料汇编。属国别体杂史,是散文集。是汉代刘向整理编订。《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3.《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文。
孟子:名轲,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
4.《秋水》选自《庄子/秋水》。这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
庄子:名周,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黑暗现实。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辞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5.《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代表作,载于《史记/李斯列传》中,是一篇议论文。
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又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其文章长于说理,散见于《史记》及《古文苑》中,其它文。《泰山刻石文》《琅玡台刻石文》。
书指上书,奏章,是古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6.《张中丞传后叙》是一篇后叙,即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议论与叙事并重。
《答李翊书》是一篇书信体的议论文。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张辞必己出,强调惟陈言之务去。文章特点: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成就斐然,著有《昌黎先生集》。
7.《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人。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散文有说理畅达,抒情委婉的风格,作品有《欧阳文忠公集》《新五代史》和《新唐书》(与宋祁合撰)
8.《答司马谏议书》选自《王临川集》。本文属于书信体驳论文。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独特地成就,他的散文以见识高超,议论犀利,逻辑严谨,笔力雄健著称,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作品有《临川先生文集》
9.《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寓言性传记文。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作品《柳河东集》《始得西山宴游记》,属山水游记。
10.《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一篇题画记,也可看做文艺随笔,兼具悼念性记人散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被列为唐宋八大家,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江城子》属小令,是悼忘之作。
苏轼是唐宋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歌清新豪健,自成一家,词开豪放一派,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前赤壁赋》是一篇文赋,即散文化的赋,文赋的主要形式特征:主客对答,抑客伸主,散句与骈句交错使用,押韵。
11.《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隐公元年》。是一篇记叙文,属历史散文。《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著。《左传》着重记叙春秋时期列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善于叙事。描写战争尤为精彩。
12.《李将军列传》选自《史记》。是一篇人物传记。
司马迁:字子长,《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其中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
13.《报刘一书》是一篇书信体记叙文。
宗臣:字子相,著有《宗子相先生集》,其创作较少摹拟堆砌习气,散文成就在后七子中较为突出。后七子: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14.《马伶传》是人物传记,属记叙文。
侯方域:字朝宗,号雪苑,明末清初著名诗文作家,其部分作品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现实生活,明末参加复社,对魏忠贤及阮大铖进行过斗争。作品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
15.《氓》选自《诗经/卫风》。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诗歌305篇。
《诗经》分为风(十五国风,共160篇),雅(有《大雅》《小雅》,产生于王都附近)。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用于宗庙祭祀用的诗)
《氓》是一首四言古诗中的叙事诗,《诗经》以四言为主,讲求节奏和用韵,民歌则常有重章叠句,多用比兴手法。
16.《国殇》选自《楚辞/九歌》,原为战国时楚地的民间祭歌。本诗用于祭奠为国捐躯的战士。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屈原的诗采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采华丽,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17.《上邪》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爱情诗,选自《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大都由宋人郭茂倩所编。这些民歌,是汉乐府思想,艺术成就的主要代表。汉乐府民歌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8.《短歌行》是乐府旧题诗。曹操: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大都以乐府旧题表现新内容,曹操诗歌的基本风格是苍凉悲壮。有《曹操集》
19.《从军行》是乐府旧题诗中的七言绝句。
王昌龄:盛唐著名诗人,是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擅长七言绝句,基本风格: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20.《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多写世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
李白,盛唐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感情豪迈奔放,想象丰富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独特风格,诗集是《李太白集》
21.《关山月》是乐府旧题,是七言歌行体。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现存诗九千三百多首,数量之多,为中国文学史上所罕见,风格雄浑悲壮,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
22.《饮酒》是五言古诗中的田园诗。陶渊明:名潜,东晋诗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田园诗的著名诗人。风格: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有《陶渊明集》《饮酒》《归园田居》是他的代表作。
23.《山居秋暝》是五言律诗中的山水诗。
王维:盛唐著名诗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以观察细致,感觉敏锐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远,其诗融诗情画于一体,有诗中有画的特点。作品集《王右丞集》
24.《兵车行》是一首新题乐府诗中的叙事诗。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感情,被誉为诗史。基本风格:沉郁顿挫,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的传统,又有自己的开拓和艺术创造。是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的先声。有《杜少陵集》。
《登高》是七言律诗。
2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白雪歌,也是一首送别诗。
岑参: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基本风格:气势磅礴,想象新奇,格调激越高昂,与高适并称为岑高,诗集是《岑嘉集》
26.《杜陵叟》是一首新乐府诗中的叙事诗。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唐诗坛中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词合为事而作。在诗坛上与元稹齐名,并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
27.《无题》是一首七律爱情诗。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一号樊南。是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七律,七绝,情致婉曲,构思精巧,文采富丽。以无题诗尤为著名。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作品集《樊南文集》《李义山诗集》
28.《虞美人》是词调。是一首抒情词。李煜:史称李后主,南唐著名词人,李煜的优秀词作真率天然,擅长白描,形象鲜明,对后代颇有影响,李煜与其父亲李璟之词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29.《八声甘州》又名《甘州》,是词调,是一首慢词。其主旨:抒写羁旅行役之苦。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乐章集》
30.《声声慢》是词调,李清照后期词的代表作之一,是首慢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女词人,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风清丽婉转,后期词风沉哀凄苦。作品为《漱玉词》
31.《摸鱼儿》词调,属于长词,是一首抒情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继承苏轼开创的豪放一派,以苏辛并称,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也有不少清丽明快,缠绵妩媚之作。作品集是《稼轩长短句》。《破阵子》是豪放词。
32.《天净沙》是一首散曲,属小令,被尊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其作品杂剧《汉宫秋》,散曲《东篱乐府》
33.《长亭送别》。王实甫: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剧本内容多写儿女风情,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特点:风韵优美,曲词清丽。《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
34.《山坡羊》是一支散曲,属小令。
张养浩:元代著名散曲家,他的散文集名《元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35.《石崇与王恺争豪》选自《世说新语/汰侈门》。是一篇按内容分类的笔记小说。
刘义庆写作特点:文笔朴素,简练,生动,于选用富有典型性的言行来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
36.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是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个主要代表人物,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有《饮冰室合集》
37.李大钊:字守常,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著述结集出版的有《李大钊选集》《李大钊诗文选集》
38.鲁迅:本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1918年4月开始用鲁迅这一笔名,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39.朱光潜: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学述成就主要在美学领域。重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西方美学史》,对奠定我国美学研究的基础有重要作用。
40.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散文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他的《论说文集》是一本世界性的名著。
41.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是五四以来很有影响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说多采用自叙传的方式和第一人称的写法,曾和郭沫若,成仿吾组织了创造社。代表作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散文集《达夫散文集》《屐痕处处》《闲书》
42.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和重要组织者。他与郑振铎,叶圣陶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瞿秋白等致力于推动左翼作家联盟的发展。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
处女作:《蚀》三部曲和长篇小说《腐蚀》,散文名篇:《风景谈》《白杨礼赞》
4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著名作家,处女作《灭亡》小说有《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及《夜》《憩园》。散文集《生之忏悔》《旅途随笔》《静夜的悲剧》
44.冰心: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是五四时期涌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早期作品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和《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往事》。解放后有散文集《樱花赞》《小桔灯》《再寄小读者》。其作品以散文见长。早期作品除表达爱国思想之外。大都歌颂母爱,赞美自然,文笔清丽,意蕴隽永,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45.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其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腻,感情真挚,有浓厚的诗情画意。抒情长诗《毁灭》。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代表名篇《背影》《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6.郭沫若: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文化战士。原名郭开贞。五四运动前后,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成新文学团体创造社。诗集《女神》。抗日战争时期写下了《屈原》《虎符》等历史剧和《沸羹集》《天地玄黄》《今日蒲剑》以及《战争集》《蜩螗集》。建国后写了诗集《新华集》《百花齐放》《长春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
47.闻一多:原名家骅,又名亦多,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1923年出版了诗集《红烛》,1928年与徐志摩等人创办《新月》杂志。同年出版诗集《死水》。《一句话》是一首现代新格律诗,选自《死水》。有《闻一多全集》
48.戴望舒: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是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词人。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有《戴望舒诗选》
49.屠格涅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小说著名,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戏剧家。短篇故事集《猎人笔记》是他的成名之作。六部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被称为俄国19世纪40至70年代的社会历史编年史。
50.高尔基:俄罗斯革命作家。苏联文学创始人。《福马/高尔杰耶夫》《三人》是最早的两部长篇小说。190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母亲》(列宁对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人间》《我的大学》被称为自传体三部曲。
51.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5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离婚》。中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戏剧有《龙须沟》《茶馆》
53.孙犁:原名孙树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和散文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传奇》
54.莫泊桑: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以短篇小说《羊脂球》一鸣惊人。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
55.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重要作品有《一个小官员的死》《变色龙》《万卡》《草原》《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带小狗的女人》。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与莫泊桑齐名。戏剧有《三姐妹》《樱桃园》
56.欧/享利: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代表作《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的藤叶》。其小说诙谐默,寓悲于喜,形成了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
第三篇:(汇总)大学语文文学文化常识
2010《大学语文》期末考试文化知识总汇
1.《易经》,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的,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它的核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2.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尊其为“太上老君”。著有《老子》,又名《道德经》。《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首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下篇德经,首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3.庄子,名周,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道教尊其为“南华真人”。代表作《逍遥游》。《庄子》中与动物相关的成语:曳尾涂中、庖丁解牛、庄周梦蝶、朝三暮
四、螳臂当车,相濡以沫等。
4.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有“至圣”之称,思想核心为“仁”。《论语》,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 ú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是孔子对弟子宰予的评价。
5.孟子,名轲,字子舆,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提出“性善”论。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讲述的就是孟母教子的故事。
6.荀子,名况,尊号“卿”,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人定胜天”思想。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是他的入室弟子。
7.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
8.墨子,名翟(d í),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
9.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又名《孙子兵法》,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10.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孙膑兵法》又称《齐孙子》。
11.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抒情散文诗《西风颂》和《致云雀》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是雪莱的《西风颂》里的诗句。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
12.19世纪英国诗坛三大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活了36岁)、雪莱(雪莱活了29岁)、济慈(活了25岁)。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期,他们都用短暂的生命抒写出灿烂的诗行。13.叶芝是爱尔兰的诗人,其诗歌《当你老了》是献给心中的恋人毛特冈的。
14.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15.余华,浙江海盐人,著有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其中《活着》被张艺谋拍成电影。莫言曾把余华称作是“当代文坛上第一个清醒的说梦者”,认为《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一篇“条理清楚的仿梦小说”。
16.“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7.《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蒹葭的意思是芦苇。
18.《山海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如“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著名寓言故事,是后世作家珍视的材料。
19.二十四史指从《史记》到《明史》的24 部史书。采用纪传体体例。前四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20.《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荟萃古代典籍的大型综合丛书,按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分别编列。
21.“四大文明古国”指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
22.中国古代兄弟四排行:伯(孟)
仲
叔
季
23.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24.三教:儒 道 释
25.中国古代成人仪式: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jī)礼。
26.东方——青龙——蓝色
西方——白虎——白色 南方——朱雀——红色 北方——玄武——黑色
27.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解释孔子的这句话,谈谈你对儒家的精神本质的理解
28.《礼记〃大学》“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9.画出八卦图案,并说明各个卦象的象征意义。
30.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今年2010是庚寅年,那么2012年是壬辰年。
31.古典爱情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主人公 《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和刘兰芝;《牛郎织女》;《天仙配》:董勇和七仙女;《白蛇传》许仙和白娘子;《牡丹亭》柳梦梅和杜丽娘;《西厢记》:张生和崔莺莺;《红楼梦》林黛玉与贾宝玉;《罗蜜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与奥菲莉亚;《巴黎圣母院》: 爱斯梅拉达和卡西莫多。
32.请说出下列神话人物的名字:
众神之王:宙斯/ 天后:赫拉 / 战神:阿瑞斯/ 智慧女神:雅典娜/ 太阳神:阿波罗/ 艺术之神:缪斯/ 爱神:阿芙洛狄忒(即维纳斯),丘比特
33.《圣经》,基督教各派共同的经典,包括《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旧约》是犹太教的经典,是基督教从犹太教那里继承来的,原用希伯来文写成。《新约》是基督教的经典,内容记载耶酥及其信徒的传说,基督教义等。
34.中西方的神话故事
中国:盘古开天 女娲补天 夸父追日 月下老人
基督教:创世纪 诺亚方舟 巴别塔 出埃及 最后的晚餐
希腊: 普罗米修斯 俄狄浦斯 特洛伊 阿基里斯之踵 奥德赛
35.为以下汉字注音、解释
囧、槑、嫑、烎、巭、嬲、嫐
第四篇:大学语文-现当代文学概述
二、现当代文学部分
(一)概述
中国现代文学,总体上讲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发展至今的中国文学。近百年的中国新文学一般又可分为两大阶段:1949年以前称“现代文学”,1949年迄今称“当代文学”。
1949年以前的“现代文学”又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
“五四”运动使中国历史开启了一个新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起点。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改革文学须从“八事”入手。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更为坚决的“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钱玄同、刘半农等积极响应。俄国的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给文化思想界以巨大的影响。1918年5月起,《新青年》全部改用白话。“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深人发展。从此,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五四”以后,气象大变,各地“先后成立的文学团体及刊物,不下一百”,标志着新文学运动的重大发展。周作人、郑振铎等12人发起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是第一个出现的新文学社团,也是新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它以《小说月报》为代用机关刊物,出版了《文学旬刊》等。认为“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文学研究会宣言》)抨击以游戏、消遣为目的的“鸳鸯蝴蝶派”和“礼拜六派”的作品。他们的创作明显地表现出现实主义倾向,被称为“为人生”的艺术派。
1921年7月创立于日本东京的创造社,主要成员为当时的留日学生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郑伯奇等。先后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创造月刊》等刊物。成员深受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文艺思想较复杂,共同点在“本着我们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学活动”,其浪漫主义倾向明显地区别于文学研究会,因被称为“异军突起”。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为主要成员,提倡新格律诗。以《诗镌》为阵地,进行新格律诗的创作。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为新诗的发展作了有积极意义的探索。1924年11月,鲁迅与周作人、钱玄同等组成了语丝社,其刊物《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其文艺思想和创作方法接近文学研究会。另有未名社、莽原社、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狂飙社、湖畔诗社、民众戏剧社、南国社等亦影响较大。新文学社团及刊物培育和锻炼了大批新文学工作者,促进了新文学创作的发展,形成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股思潮及其他一些流派。
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击退了林纾、“学衡”、“甲寅”等封建复古派的一次又一次发难,保证了新文学运动的顺利推进。
(一)小说
本时期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期。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1918年5月),它启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仿徨》,揭露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更侧重描写国人心灵上、精神上的“病苦”,暴露和批判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它们表现出全新的现代小说观念、彻底的反传统的精神、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和对形式的多样性的选择与创造,是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的小说。其“画眼睛”、“画魂灵”和“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精选典型细节、运用白描手法以及以现实主义为主但也吸取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成分的创作方法,都具有开拓性和典范性,对现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小说作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
“人生派”及问题小说——“人生派”以文学研究会为中心,他们的创作持人道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的态度,认为“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代表作家有:叶圣陶(绍钧),其小说大多描写小城镇中小市民小知识分子的“灰色的人生”,《潘先生在难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篇。许地山(落花生),《缀网劳蛛》等揭露抨击黑暗社会现实,同时宣扬“涅槃归真”的佛教思想和乐天知命的宿命人生观。王统照,其《微笑》等以抽象的“爱”和“美”作为弥合人生缺陷的药方,后来的《湖畔儿语》等转向现实人生。冰心,以《斯人独憔悴》等“问题小说”步入文坛,《超人》等宣扬“爱”的哲学,试图以泛爱拯救人世。庐隐,其中篇《海滨故人》,写5个知识女性,“追求人生意义”,而最终的答案却是“恨”。问题小说,是“五四”前后三、四年间的一股“题材热”,作者的创作方法并不一致,但都是以“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为主要目的。代表性作家作品除上述人生派的外,还有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俞平伯的《花匠》等。
浪漫抒情小说派——以创造社为中心。要求小说逼近自我的个性和气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主要作家有:郭沫若,早期发表过《牧羊哀话》、《漂流三部曲》等10多篇小说。郁达夫,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对现代小说有独特贡献,其《沉沦》(1921)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收集有《沉沦》、《银灰色的死》、《南迁》,其中《沉沦》一篇是其早期代表作。张资平,早期短篇有《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等,1922年出版的带有自传性的《冲积期化石》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乡土文学”派——1923年左右在鲁迅影响下形成。他们皆是来自农村的知识青年,作品以写实的笔法,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反映农民的悲惨,“隐现着乡愁”,带着各地的乡情民俗。代表作品有王鲁彦的《黄金》,许钦文的《石宕》,王任叔的《疲惫者》,许杰的《惨雾》,彭家煌的《怂恿》,台静农《地之子》,蹇先艾《水葬》及废名的《竹林的故事》等。
(二)诗歌
晚清时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已经酝酿“诗界革命”,主张“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但未能突破诗歌旧的窠臼。真正的诗歌变革始于“五四”新诗运动。胡适是尝试白话诗的第一人,其《论新诗》提出“作诗如作文”的主张,要求以白话写诗;要求“有我有人”。1917年2月,《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上他发表了《白话诗八首》,1918年第四卷第一号上他与沈尹默、刘半农又发表白话诗9首,这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批白话诗。新诗开拓者还有刘大白等人。胡适的《尝试集》(1920年3月出版)是我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部新诗集。此期出现了周作人的《小河》等比较优秀的作品,但整体看新诗还过于平实、理性,还处于尝试、实验阶段。因而一般认为中国新诗的奠基者是郭沫若。《凤凰涅槃》最能充分体现其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基本思想。他于1921年8月出版的诗集《女神》,充分反映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浪漫豪迈、激越狂放,彻底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发挥,以全新的精神与形式开了一代诗风。
1922年以出版诗歌合集《湖畔》被称为“湖畔诗人”的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和应修人,是本期“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他们表达了对礼教的大胆反抗和对生活的热烈追求,天真、开朗。同是以歌颂青年和爱情为基本主题,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以有节制的情感、冷峻的意象与沉思的形象显示出独特的艺术个性,早期诗作收入《昨日之歌》。
小诗,一度成为“风靡一时的诗歌体裁”。冰心的《繁星》、《春水》和宗白华《流云小诗》是其中的佼佼者。冰心是小诗体的代表人物,其诗歌与其早期小说、散文一样,基调是对“母爱、童真与大自然”的讴歌,核心是“爱的哲学”。短小凝练,常含哲理,明丽清新又略带忧愁。其他诗人有朱自清、徐玉诺、俞平伯、潘漠华、汪静之、刘大白等。
“新月诗派”——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重视感觉与意象,在建立新格律诗理论和进行新格律诗创作实践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既挑战“作诗如作文”的理论命题,也反对过于欧化的句式与无节制的直抒胸臆的方式,其理论与实践上都是对现代白话诗歌运动自身的反动,是向诗歌本体的回归。20年代中后期纯诗化成为中国诗坛的主流。闻一多,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主张新诗须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其诗集《红烛》和《死水》体现了上述美学原则,主旋律是爱国主义。徐志摩本时期的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及朱湘的《采莲曲》等皆追求诗的形式美、意境美,音乐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可作代表。
(三)散文
现代散文创作中,李大钊、鲁迅、周作人、钱玄同、陈独秀、刘半农等创作的以议论为主的杂文最早出现,揭露、抨击封建思想和制度,宣传民主与科学的主张,战斗性极强。受《新青年》影响,许多报刊也设立了“随感录”栏目,形成了撰写杂感、随笔的创作浪潮。1924年语丝社所办的《语丝》是新文学史上第一个散文(杂文)刊物,以发表“简短的感想和批评为主”,形成了风格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杂文写得最多,成就最大者为鲁迅,经他的倡导和长期实践,杂文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他是现代杂文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抒情散文,当时称“小品文”或“美文”,出现稍晚。1921年5月,周作人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的”美文,并以其创作实践,“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土地”。其文具有丰富的知识性、浓厚的趣味性和以舒徐的笔调抒发出的冲淡之情。他本期的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和《雨天的书》。
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动情优美,引人入胜;散文诗集《野草》以心灵的自我解剖为特色,反映“五四”退潮后他的仿徨、苦闷和追求,多用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新颖奇特,意在言外,深沉含蓄。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其文诗意浓郁、文情并茂,《背影》、《荷塘月色》等是最负盛誉的佳作。冰心的散文《寄小读者》、《往事》、《山中杂记》等,都具有抒情诗和风景画的特色。创造社中郭沫若的《小品六章》、郁达夫的《还乡记》等散文,率真坦诚、委婉流畅,带有浓厚的“自叙传”色彩。
(四)戏剧
中国现代戏剧是在西方戏剧观念影响下诞生的。1907年,中国留学生组成的春柳社就在东京演出了文明新戏《黑奴吁天录》,被作为中国现代话剧诞生的标志。
“五四”时期的戏剧革新运动,功绩主要在理论的倡导和西洋名剧的介绍。1917年,《新青年》曾发起对传统戏剧的批判,并就如何借鉴西洋话剧等问题展开激烈争论。1921年3月,沈雁冰、郑振铎、欧阳予倩等在上海创立“民众戏剧社”,出版《戏剧》月刊,介绍欧美话剧理论和艺术,提倡“爱美的”(Amateur业余的)戏剧,推崇戏剧的社会现实功能。12月,上海戏剧协社成立,成员有应云卫、谷剑尘、欧阳予倩、洪深等,他们学习西洋演剧艺术,建立严格的导演和演出体系,提高了爱美剧的演出水平。
戏剧创作受时代精神影响呈现出强烈的写实主义特征,受易卜生《娜拉》等的影响,大多是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社会问题剧,如胡适的《终身大事》,丁西林的《一只马蜂》、《压迫》,洪深的《赵阎王》,田汉的《获虎之夜》,欧阳予倩的《泼妇》、《回家以后》等,分别涉及恋爱、婚姻、家庭、妇女解放、道德伦理标准等社会问题。戏剧体裁样式像悲剧、喜剧、正剧、现实剧、历史剧、独幕剧、多幕剧、诗剧、散文剧、活报剧等都已出现,其中喜剧和悲剧水平最高,独幕剧作已臻成熟。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历史剧的开拓者,其早期代表作《卓文君》、《王昭君》、《聂嫈》“要借古人的骸骨来另行吹嘘些生命进去”,后结集出版,名为《三个叛逆的女性》。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学
1927年大革命失败至1937年抗战前这一阶段,继承了五四文学的人文主义文学和新兴的革命文学决定了这十年文学的基本面貌。由于政治和商业因素的介人,本期文学分别形成了以“左联”为核心的左翼文学、商业化的海派文学和远离政治和商业影响的京派文学。
1928年初,创造社和新成立的太阳社倡导革命文学。他们强调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是宣传的武器,努力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释文艺问题,扩大了革命文学运动的影响。但过分夸大文艺的社会功能,忽视文艺本身的特点,把世界观的改造看得过于简单,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严重,把鲁迅、叶绍钧、郁达夫、茅盾等人,当作“时代的落伍者”加以批判、否定,引发了鲁迅、茅盾等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争论。
1930年2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成立。出版了《拓荒者》、《萌芽》月刊、《北斗》、《十字街头》、《文学月报》、《文学导报》等刊物。先后入盟的成员共达270多人。“左联”积极地译介、传播、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自觉加强了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文化运动的联系,推进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提倡和发展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并开展了同“新月派”的论争,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与“第三种人”的论争等;培养出一批青年文学作者,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闻一多、朱自清、巴金、老舍、曹禺、叶圣陶、王统照等未加入“左联”的进步作家,还有一些同“左联”观点不同,甚至发生过争论的周作人、林语堂、沈从文、戴望舒、施蛰存等作家,都有各自的文学思想、风格和艺术个性,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1936年,革命文学内部发生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和“国防文学”口号的论争,10月,由鲁迅、郭沫若、茅盾等联合签名发表的《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标志着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一)小说
30年代是现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短篇小说进一步发展,长篇小说大量出现,体式手法日益丰富,风格流派越发多样,出现了更多的大家及成熟之作。
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等小说大家都在此期发表了数量颇丰的作品,特别是长篇代表作。茅盾,继承了“人生派”的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子夜》描绘了30年代大都市的生活,笔力雄浑细致,结构宏伟严谨,语言生动缜密,建立起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是左翼文学创作的代表。另有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及《林家铺子》等。巴金,作品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构建了现代文学中独特的“青年世界”。本时期小说有《灭亡》、“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等。《家》描写了20年代初四川成都“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地主阶级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故事”。老舍,以独特的文化批判视角描写城市底层人民生活,语言明快活泼、富于幽默感,创别具一格的“京味”文体风格。本期有《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牛天赐传》、《月牙儿》、《断魂枪》、《柳家大院》和《微神》等。《骆驼祥子》通过祥子勤苦奋斗“三起三落”而终于堕落的一生,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沈从文,京派小说的开创者和最优秀的代表,他在《月下小景》、《柏子》、《阿黑小史》、《边城》等小说中构建了一个远离时代漩涡、浪漫诗化的“湘西”世界。作者自称为“乡土抒情诗”。代表作《边城》,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另有以《八骏图》为代表的“都市小说”,作为“湘西小说”的对照和补充,李劫人,30年代中期李劫人发表了三部连续性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它们将辛亥革命时期的四川社会史诗般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左翼小说——蒋光慈,最初的小说充满“革命浪漫谛克”,表现出“革命+恋爱”的公式化,后渐自我超越,以革命现实主义,从《冲出云围的月亮》、《丽莎的哀怨》到《咆哮了的土地》可见其变化轨迹。柔石的《二月》、《为奴隶的母亲》完全脱离了概念化的创作风气。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塑造了一个“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的心理的代表者”莎菲的形象。叶紫的《丰收》写湖南农村阶级矛盾和农民觉醒,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写东北一支抗日游击队在血与火中的成长历程,萧红的《生死场》反映东北人民在沦陷前后的生活。还有艾芜的《南行记》、张天翼的《包氏父子》、沙汀的《在祠堂里》等一大批作品。吴组缃、罗淑等是“左联”的同路人,他们的《西柳集》和《生人妻》等也常被视作左翼小说。吴组缃的《一千八百担》高度浓缩了当时的农村社会,用既老到又活泼的语言活画出了各色人等。
京派小说——“京派”不是一个文学社团组织,主要成员是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的周作人、废名(冯文炳)沈从文、萧乾、芦焚(师陀)、李健吾、朱光潜等。他们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审美意识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作品除沈从文的外,还有废名的《莫须有先生传》、《桥》,萧乾的《篱下集》和芦焚的《谷》等。
海派小说——上海世界性大都市的形成以及其高度的商业化是海派小说生成、发展的背景。早期创造社写社会小说出身的作家张资平、叶灵凤等,为追求商业利润,写了大量以灯红酒绿的上海为背景,以畸形情爱为内容的小说,被沈从文等作家称为“海派”。他们创作了中国现代都市小说。第二代海派,上承一代海派性爱小说的余续,下启40年代以张爱玲为代表的沪港市民传奇,是海派文学极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中国第一支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因其创作受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市市主义文学的影响,被称为新感觉派。其小说常以快速、跳跃的节奏表现病态都市光怪陆离的生活,以心理分析和意识流等方法,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冲突,并用象征、暗示等手法加以精细描写,丰富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手法。代表作家作品有施蛰存的《将军底头》,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等。
鲁迅的《故事新编》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具有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点。
(二)诗歌
20年代新诗创作时就已存在的两种倾向,这一时期分化得更加明显。主张为大众而歌的左翼的诗歌——20年代有蒋光慈的《新梦》、《哀中国》等革命政治抒情诗,思想革命,形式粗糙。本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殷夫,有《孩儿塔》等诗集,《血字》是其“红色鼓动诗”的代表作。1932年9月,“左联”领导下的“中国诗歌会”成立,创办《新诗歌》旬刊,史称“新诗歌派”。主张“捉住现实”,提倡诗歌大众化,要求表现时代风云,推动了革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主要成员有蒲风、穆木天、杨骚、任钧、柳倩等。蒲风诗作刚健朴实,语言通俗。《茫茫夜》是其第一部诗集,反映了农民的痛苦和挣扎;《六月流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诗坛新人臧克家、艾青、田间等的诗作是现实主义诗歌在30年代艺术高度的代表。臧克家,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诗风严谨、朴质、含蓄、凝练。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田间的诗集《未明集》、《中国牧歌》等,以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反抗意识著称。
主张为自我而歌的现代派诗潮——他们注重主体的精神世界,追求诗的艺术美,是纯诗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包括后期新月派、象征派和现代派。
后期新月派——以徐志摩主编的《诗刊》在上海创刊为标志,新月派进入后期阶段。主要转向内在幽微精神领域的开掘,有明显的现代象征诗的特征。代表人物有徐志摩、孙大雨、梁宗岱、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林徽音等。
象征派——以李金发为代表,并以其1925年出版《微雨》为起点,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特莱尔、魏尔伦、瓦雷里等人的影响而形成,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主要有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等人。钟情怪异、突兀,追求朦胧,以奇崛冷僻意象的组合暗示抒写个人忧郁伤感的精神心态。
现代派——由后期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他们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特别是晚唐李商隐、温庭筠等的诗词,同时借鉴了法国象征派、美国意象派和以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歌,追求抒情性和情调的感伤性,追求意象的新颖、朦胧。因1932年5月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而得名,后有卞之琳主编的《水星》、戴望舒主编的《新诗》与之呼应,形成气候,蔚为大观。作为主将的戴望舒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等诗集。叶圣陶称其代表作《雨巷》“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个新纪元”。
(三)散文
30年代的现代散文创作风格多样、文体又有新变。特定的历史环境,使杂文和报告文学得到很大的发展,鲁迅后期杂文对旧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和文学进行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的剖析与批判。具有逻辑性和形象性、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紧密结合,讽刺犀利,语言精练、生动、幽默的艺术特点。瞿秋白的杂文泼辣锋利,鼓动性极强,其《〈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精当地概括了鲁迅的战斗精神,在中国现代文艺批评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唐弢有《推背集》、《海天集》等、徐懋庸有《不惊人集》、《打杂集》等。报告文学是本时期新兴的文学样式,夏衍的《包身工》和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的发表,标志着报告文学创作的成熟。本时期还出现了不少报告文学专集,有茅盾主编的《中国一日》和邹韬奋的《萍踪寄语》等。
本时期,散文流派又有了新的组合和分化。1932年起,林语堂先后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杂志,和周作人一起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追求“超脱”“幽默”趣味,以“知识”和“趣味”为号召。鲁迅和茅盾等左翼作家与“论语派”围绕散文创作的思想与形式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
另有两个散文群体值得注意。一个以上海开明书店为中心,有叶圣陶、朱自清、夏丐尊、丰子恺、朱光潜等,不少人是早期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他们忠实于现实,写作态度严肃认真,积极入世。另一个以《大公报》的文艺周刊为阵地,作者有沈从文、萧乾、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严文井、汪曾祺等,他们追求艺术的完美。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和《湘西》“素淡朴呐的文字底下,自有一道明彻的光辉,自有一股隽永的情思”;何其芳的《画梦录》有它超达深渊的情趣;李广田的《画廊集》展示的是作者“朴野的小天地”,洋溢着浓郁的乡野气息和朴实深厚的农民情愫。
(四)戏剧 本时期中国现代话剧已经成熟。1927年,田汉领导的“南国社”创立,1929年,欧阳予倩在华南创办了“广东戏剧研究所”。同年秋,上海艺术剧社成立,这是国统区第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戏剧团体。本期戏剧的突出特点是表现尖锐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战斗性、民族性、意识性强化。1930年8月,中国左翼剧团联盟成立,后改组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标志着戏剧界统一战线组织的形成。
同时对人道主义思想反封建个性主义进行了深化,曹禺的《雷雨》,描写了一个现代社会中封建家庭的悲剧,《日出》抨击金钱社会的罪恶。曹禺的话剧善于组织戏剧冲突,深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是这一时期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剧本的艺术上的成熟。
李健吾的《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也着重描写人物内心冲突重在人心中的“善恶并存”。另有田汉的《回春之曲》、《名优之死》,洪深的《五奎桥》,夏衍的《上海屋檐下》等。
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文学
1937年,抗战爆发后,全国实际分成国民党统治区、日伪统治的沦陷区以及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本时期文学创作在不同的阶段和地区也呈现不同的特点。
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是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适应当时形势,形成朗诵诗、街头诗、活报剧、街头剧、报告文学和短篇小说创作的高潮。1945年抗战胜利后,“文协”改称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由于立场观点的不同,也发生过同梁实秋“抗战无关”论,与西南联大教授陈铨、林同济等的“战国策派”的“权力意志”论等观点的论争。
为使文艺工作者更好地配合整个革命工作,中共中央则于1942年5月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在会议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讲了话,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心内容是文艺“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这两个根本问题,为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奠定了理论基础。从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及其周围区域均被日军占领,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坚持抗日文学活动,称之为“孤岛文学”。其最显著的成绩是戏剧运动和杂文、散文创作。
(一)小说
本期小说创作以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国统区和沦陷区的小说,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在揭露社会的尖锐性、深刻性方面较前突出,艺术表现技巧也更为圆熟。张天翼的《华威先生》,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是富有时代特征的讽刺佳作。茅盾的《腐蚀》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与日、汪勾结,残害抗日爱国的革命者的罪行。巴金的《寒夜》把人物性格悲剧与社会悲剧结合起来,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寻找人物命运的答案。老舍的《四世同堂》反映了日本法西斯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及沦陷区人民的觉醒与抗争。钱钟书的《围城》以讽刺的笔法刻画了抗战时期某些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力图以苏州巨富蒋捷三一家的风流云散反映“一·二八”后十年间中国社会生活的面貌。黄谷柳的《虾球传》以城市流浪少儿的曲折经历,展示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张恨水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多产作家,抗战前已以《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有很大影响,本期的讽谕小说《八十一梦》,以梦幻形式,描绘大后方贪官污吏纸醉金迷的腐朽丑恶的生活。张爱玲的《传奇》、《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以传奇性的故事及弥漫于其中的梦魇般的氛围,让人惊悚于人性的丑恶、生命的无常、欲望的疯狂。有影响的长篇小说还有萧红的《呼兰河传》,巴金的《春》、《秋》,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等。
解放区的小说则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主,描写农民的觉醒和成长,描写人与人的新型关系、崇高的道德和对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艺术上着力于小说创作的群众化、民族化。影响最大的是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表现了农村社会生活的变革和农民思想、心理的变化,继承了传统小说的形式而有所创新,在情节的叙述中塑造人物,使用农民的语言,在小说创作民族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受到群众的喜爱和政府的推崇。成就较大的还有孙犁的《荷花淀》,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
(二)诗歌
抗战爆发,使新诗创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大众化风格与个人化风格的汇合与融合。表现在不同主张、风格、地区的诗人,都自觉以诗歌为武器投人全民抗战,共同为神圣的民族解放事业歌唱。
艾青,1939年后,连续出版了《北方》等五本诗集。描写农民的悲惨,歌颂战士的英勇,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他成功地将“大众”与“个人”互相融合,主张新诗要有散文美,重视独特意象的创造,以其具有自然而成熟的散文美的自由诗体,把中国自由体诗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继郭沫若之后做出重大贡献的诗人,被公认为成熟的诗人。
田间,《给战斗者》是他本时期的代表作。到延安后,倡导“街头诗运动”,写了《假如我们不去打仗》等街头诗。其诗采用“鼓点”式的诗行,简短有力,鼓动性强,闻一多称之为“时代鼓手”。
“七月”诗派——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围绕《七月》及以后的《希望》、《诗垦地》、《诗创作》等杂志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体,有胡风、鲁藜、绿原、阿垅、艾青、田间、冀访、曾卓、牛汉、杜谷等。奉行“突入生活”的创作原则,“努力把诗和人联系起来,把诗所体现的美学上的斗争和人的社会职责和战斗任务联系起来”。诗作具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创作方法倾向于革命现实主义,形式上采用自由的格式,追求自然、真挚、素朴的诗风。
“九叶”诗派——40年代后期,围绕在《诗创造》、《中国新诗》杂志周围形成的一个并不自觉的青年创作群体,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等。他们继承了新诗现代派传统,同时从西方后期现代派艾略特、奥登、里尔克等人的诗歌中吸收一些表现手法,“追求一个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更接近于表现现代复杂、快速的生活节奏,真实地表达知识者思想的矛盾与困惑。因此他们又被称为“新现代派”。代表作有杜运燮的《追物价的人》、陈敬容的《黄昏,我在你边上》、郑敏的《金黄的稻束》等。代表诗人穆旦,其诗作《被围者》、《控诉》、《赞美》,关注对生存意义的探索,又表现出对民族命运的忧思。
解放区出现大批的民歌,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竟的《漳河水》等优秀叙事长诗的大量出现,标志着新诗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的新突破。
(三)散文
散文也服从于反映战争、斗争的需要,杂文和包括文艺通讯、特写在内的报告文学再度兴盛。
在“孤岛”上海,杂文创作曾风行一时。青年杂文作者唐弢、徐懋庸、巴人、周木斋、孔另境等出版杂文合集《边鼓集》、《横眉集》等,形成当时颇有影响的“鲁迅风”杂文。在大后方,1940年夏衍等在桂林创办杂文专刊《野草》,作者包括聂绀弩、宋云彬、孟超、秦似、林默涵等。在重庆、昆明等地,郭沫若、茅盾、闻一多、朱自清、叶圣陶等呼吁抗战、自由、民主的杂文,引人瞩目。在延安,杂文创作除暴露性杂文外,还出现了歌颂性杂文。
报告文学真实反映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生活。抗战初最有影响的是丘东平,其《第七连》、《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等,描写了抗日官兵的抗敌情绪和英勇献身的精神,富有浓厚的战斗气息。在“孤岛”上海,梅益等组织了纪念“八·一三”抗战一周年的《上海一日》征文活动,出版了专集。在解放区,周立波的《晋察冀边区印象记》、沙汀的《贺龙印象记》、丁玲的《彭德怀速写》、华山的《英雄的十月》、周而复的《诺尔曼·白求恩断片》等,都曾传诵一时。
(四)戏剧
本时期是现代戏剧创作的高潮期。形式风格更加多样化。为适应斗争现实的需要,抗战初期的戏剧主题多为抗日宣传、教育,形式多为街头剧、活报剧等小型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影响最大,和《三江好》、《最后一计》一起,合称为“好一计鞭子”。在相持阶段和抗战胜利后,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的剧作都获得了丰收。夏衍的《心防》、《法西斯细菌》等代表了当时现实主义剧作的最高成就。宋之的的《雾重庆》,曹禺的《北京人》、《家》,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于伶的《夜上海》,夏衍的《上海屋檐下》,陈白尘的《升官图》等,都是影响广泛的优秀剧作。而郭沫若的《屈原》、《虎符》于伶的《大明英烈传》,阳翰笙的《天国春秋》,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阿英的《明末遗恨》等历史剧,借古讽今、影射现实,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
解放区的戏剧成就表现在新歌剧的探索、旧戏的改革和话剧创作等几个方面。新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表现了翻身农民劳动生产、学习的热情,而贺敬之等的《白毛女》表现了喜儿从一个天真活泼的农村少女成长为坚强勇敢的反抗者的过程,形式上诗、歌、舞完美统一,为歌剧艺术民族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新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9年7月2日至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举行。大会总结了“五四”以来新文艺运动的经验,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大会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指导,明确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中国的新文学进入当代文学的新阶段。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四、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文学
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文艺也有了新的面貌。但是50年代前期,错误开展了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等一系列全国性的文艺思想斗争,阻碍了文艺事业的正常发展。1956年5月,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文艺创作、理论出现转机。1957年6月开始,全国开展了扩大化的“反对资产阶级右派”斗争,一大批作家被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初,文艺界开展批判“修正主义文艺思潮”的运动,一批理论批评文章被打成毒草。
1960年至1962年,经济上调整,文艺政策也随之调整,纠正一些“左”的失误,破除了一些“左”的框框,鼓舞了作家的创作热情。但是,这个局面以后又被更大的政治斗争风暴所打破。
(一)小说
小说在“十七年”文学中成就显著,长篇小说的成绩最为显著,本期共有200多部正式出版,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如:革命历史题材的有《红旗谱》(梁斌)、《红日》(吴强)、《红岩》(罗广斌、杨益言)、《保卫延安》(杜鹏程)、《青春之歌》(杨沫)、《三家巷》(欧阳山)、《林海雪原》(曲波)、《风云初记》(孙犁)、《铁道游击队》(刘知侠)、《敌后武工队》(冯志)、《苦菜花》(冯德英)、《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等;描写农村社会变革的有《三里湾》(赵树理)、《山乡巨变》(周立波)、《创业史》(第一部)(柳青)等;描写工业题材的有《百炼成钢》(艾芜)、《乘风破浪》(草明)等;描写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有《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周而复);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有《欢笑的金沙江》(李乔)、《我们播种爱情》(徐怀中)等;古代历史题材方面则有《李自成》(第一卷)(姚雪垠)。共同描绘了我国人民生存与斗争的历史长卷,塑造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典型形象。现实的影响也限制了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平。
短篇小说数量多,优秀者也多。反映农村生活的如《春种秋收》(康濯)、《结婚》(马烽)、《登记》、《锻炼锻炼》(赵树理),《新结识的伙伴》(王汶石)、《三年早知道》(马烽)、《李双双小传》(李准)等,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人们观念上的矛盾,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工业题材的较少,有《夜归》(艾芜)、《夜走灵官峡》(杜鹏程)等;革命历史题材的佳作较多,《黎明的河边》(峻青)、《党费》(王愿坚)等将英雄人物置于激烈的斗争环境中加以描写,表现坚定的信念和高尚情操,《山地回忆》(孙犁)、《百合花》(茹志鹃)、《洼地上的“战役”》(路翎)则别开生面,把战争推到背景的地位,着力描摹特定年代的普通人物与其内在的情感;《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王蒙)、《改选》(李国文)、《爬在旗杆上的人》(耿简)、《入党》(耿龙样)等,是在“双百”方针鼓舞下出现的勇于反映社会矛盾,大胆干预现实生活的作品,引起广泛的争议;爱情题材有《我们夫妇之间》(萧也牧)、《红豆》(宗璞)、《在悬崖上》(邓友梅)、《小巷深处》(陆文夫)、《西苑草》(刘绍棠)、《美丽》(丰村)、《爱情》(李威仑)等,注意表现爱情本身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挖掘爱情之中蕴涵的社会时代内涵和丰富的人性内容,引人注目;历史题材有《陶渊明写〈挽歌〉》(陈翔鹤)、《广陵散》(陈翔鹤)、《杜子美还家》(黄秋耘)、《白发生黑丝》(冯至)、《海瑞之死》(李束为)等。
许多优秀短篇小说家,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与风格。赵树理保持了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朴实、洗练;马烽有浓厚的山西地方色调;孙犁着重揭示普通人,特别是农村妇女善良乐观的精神境界,使读者感到亲切、美好;峻青刚健豪放;王愿坚朴实深沉;茹志鹃则具有女性作家的细腻、委婉、清新俊逸。
(二)诗歌 十七年诗歌创作成果可喜,主要体现在政治抒情诗、长篇叙事诗以及爱情诗创作三个方面。
新中国成立,新老诗人沉浸在喜悦之中,他们以充沛的政治热情歌颂新时代、歌唱新生的祖国和充满阳光的新生活,如胡风的《时间开始了》、郭沫若的《新华颂》等,讴歌人民、领袖、新中国,形成建国后第一个较大的颂歌潮。政治抒情诗成就最突出的是郭小川和贺敬之。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甘蔗林——青纱帐》,贺敬之的《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是那个激情燃烧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都曾长期传诵,影响巨大。
闻捷被誉为“写爱情诗的能手”,其《天山牧歌》展现了新疆风光,反映了青年的爱情生活,在表现性格,刻画少男少女的爱情心理方面,独到新颖,细腻动人。
长篇叙事诗也出现了不少精品,郭小川的《将军三部曲》、李季的《杨高传》,闻捷的《复仇的火焰》等,最为引人瞩目。
本时期青年诗人大量涌现,邵燕祥、李瑛、未央、闻捷、公刘、白桦、周良沛、张永枚、梁上泉、顾工、雁翼、高平、傅仇等诗人都写出了优秀的诗歌,明朗、清新、昂扬是他们共同的音色。而老诗人面对用新的诗歌形式反映新的生活内容,则有个转型问题,冯至、穆旦、何其芳等诗人的创作没能继续他们原来的探索,没能保持自己的特色,没能超越原有的成就。
主流诗歌特别提倡吸取民歌营养,继承古典诗词的传统,同时借鉴外来形式。表现形式上,自由诗、格律诗、楼梯式、凹凸式、民歌体、新辞赋体等等,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百花竞放、各显异彩。
(三)散文
讴歌新时代,颂扬新人物,反映新成就,赞美新风尚,欢快的颂歌色彩是“十七年”散文的主旋律。老舍的《我热爱新北京》等以亲身经历记写中国发生的可喜变化。冯雪峰的《鲁迅先生的逝世》,冰心的《小桔灯》等,描绘真实人物,抒写他们的精神面貌。
朝鲜战争爆发后,作为文学“轻骑兵”的报告文学和通讯特写,迅速及时地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将士、事迹、战火、深情、精神、友谊。代表作有《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巴金)、《无名高地有了名》(老舍)、《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魏巍)和《朝鲜在战火中前进》(刘白羽)。
1960年前后,《歌声》(吴伯箫)、《挥手之间》(方纪)等回忆艰难岁月,从革命传统中吸取力量的源泉,激励人们在困难的条件下前进。作家开始注重描写典型的英雄人物、理想化的社会关系,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大的提高,出现了如《向秀丽》(郁茹)、《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穆青、冯健、周原),《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陈广生等),《小丫扛大旗》(黄宗英),《手》(巴金、茹志鹃等),《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王石、房树民等)等优秀作品。
杂文、小品文主要有邓拓、吴晗、廖沫沙的《三家村札记》,邓拓的《燕山夜话》,陈笑雨的《不登堂集》等。
60年代前后,出现了抒情散文的黄金时期,不少作者开始摆脱描叙上的新闻性,转向艺术追求,吴伯箫、曹靖华、袁鹰、碧野、方纪等人开始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风格最为突出的要数杨朔、秦牧、刘白羽。杨朔善于营造诗的意境,《海市》、《荔枝蜜》、《雪浪花》等清新俊逸、卒章显志,创作了“颂歌”文体模式。秦牧善于将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古战场春晓》、《社稷坛抒情》形散神聚、亲切幽默。刘白羽善于在浮想联翩中包容哲理思考,《日出》、《长江三日》情景相融,寓意深远。
(四)戏剧
“十七年”间,话剧、戏曲以及歌剧的创作都获得了显著的成绩。
老舍的《龙须沟》、胡可的《战斗里成长》及二次文代会后出现的夏衍的《考验》等都是当时的优秀作品。老舍的《茶馆》,是当代话剧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杰作。剧作用“人像展览式”的方法,通过一个普通茶馆与出入该茶馆各种人物的沉浮际遇,用“坐标式”结构,以三幕戏反映了三个可诅咒的时代,深刻展示了从清朝末年到抗战胜利后五十年社会的沧桑变化,“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57年反右后,出现一批优秀历史剧,如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曹禺等的《胆剑篇》。陈其通的话剧《万水千山》,第一次成功地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搬上舞台。60年代初,文艺政策调整,话剧创作出现转机。沈西蒙(执笔)、漠雁、吕兴臣合作的《霓虹灯下的哨兵》,描写解放初期上海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戏剧冲突跌宕起伏,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
传统戏曲的整理和戏曲的创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整理出京剧《将相和》、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黄梅戏《天仙配》、豫剧《花木兰》,昆剧《十五贯》等优秀剧目。田汉创作的京剧与孟超创作的昆曲蜚声剧坛。1962年以后,京剧现代戏创作成果丰硕,有《红灯记》(翁偶虹、阿甲改编)、《芦荡火种》(汪曾祺等改编)、《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
新歌剧创作成绩斐然,《王贵与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江姐》、《刘三姐》等优秀歌剧中的优美唱段,至今还广为传唱。
五、新时期文学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新时期文学拉开序幕。1978年5月,全国文联、作协、剧协等组织正式恢复工作,《文艺报》复刊。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文艺界思想解放运动和拨乱反正工作迅速、深入地进行,文艺开始复苏与繁荣。1979年10月底,第四届全国文代会召开,邓小平致词。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进一步使文学从“工具论”束缚中解放出来。文艺思想的讨论异常活跃,先后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性、人道主义,歌颂与暴露的关系,借鉴西方现代派艺术,文艺批评的标准与新方法,文学的主体性,创作自由,文学多元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等问题等进行讨论;积极探讨文艺的新观念、新方法,促进了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的发展。
新时期出现了多种文**流:“伤痕文学”最先出现,它用艺术形象再现了“文革”及它在人们心灵上留下的沉重内伤。之后的“反思文学”所反映的生活向前推移,对建国以来的历史道路进行回顾思考。“改革文学”以社会改革为主要内容,触及时弊,及时反映了人民的情绪、愿望和理想。这些文**流适应了社会心理,提出了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突显了文学的社会作用。80年代中期开始,与时代的急速变化紧密联系,文学观念发生了深刻变革,文学创作不再追求和现实生活发展的同步性,打破了单一的社会性主题,相继出现了“新诗潮”、“寻根文学’、“乡土文学”、“探索文学”、“纪实文学”、“通俗文学”等多种文**流。这些潮流交错奔涌,起伏更迭,呈现多元发展的繁荣局面。
(一)小说
“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文艺成了阴谋的工具,小说几无优秀之作。
“新时期文学”小说创作成就最大,如题材领域深入开拓、表现方式的新变丰富等方面,都可从创作潮流的不断更迭与演进中窥见一斑:
伤痕小说——“新时期”小说最早涌现的潮流。粉碎“四人帮”后,十年劫难引起全社会的历史反思。1977年11月,刘心武的《班主任》在《人民文学》发表,揭露极“左”路线下青少年灵魂被毒害的社会问题,发出了救救的孩子的呼声。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次年,卢新华的《伤痕》发表。于是,引发了“伤痕小说”创作潮。大批作品涌现,如《最宝贵的》(王蒙)、《弦上的梦》(宗璞)、《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等。它们恢复现实主义精神,直面人生苦难,揭露控诉“四人帮”给无数人造成生活和心理创伤,反映了对专制主义的斗争,也提出了很多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对思想解放运动起到了启蒙作用。
反思小说——在时间上前推至解放以来特别是50年代中期,内容上进一步扩展和深化,试图站在历史的高度对以往的教训进行深刻的批判与反思,求得对历史的再认识、再评价,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显示了新时期小说现实主义精神的进一步发展。1979年2月,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标志着“反思小说”的起步。代表作有《天云山传奇》(鲁彦周)、《李顺大造屋》(高晓声)、《芙蓉镇》(古华)、《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弦)、《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一弓)、《西望茅草地》(韩少功)、《月食》(李国文)《人到中年》(谌容)、《蝴蝶》(王蒙)、《灵与肉》(张贤亮)作家以更为深邃的目光,触及到各方面的问题。改革小说——随着社会重心转移,作家更加关注当下各个领域改革进程。1979年7月,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开了“改革文学”的先河。大批改革题材的小说相继出现,如《改革者》(张锲)、《祸起萧墙》(水运宪)、《沉重的翅膀》(张洁)、《花园街五号》(李国文)、《男人的风格》(张贤亮)、《三千万》、《新星》(柯云路)、《腊月·正月》、《浮躁》(贾平凹)、《秋天的愤怒》(张炜)等。表达了人民渴望变革的愿望及引起的心理震荡,揭示了改革面临的困难、阻力,塑造了一批开拓者形象。
寻根小说——1985年前后,一批年轻的作家提出要构建中国当代小说的“民族品格”。他们的作品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进而探寻民族灵魂重建的可能。“文化寻根小说”的主要作家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归去来》、《女女女》,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郑万隆的《异乡异闻》,郑义的《老井》、《远村》,李杭育的《沙灶遗风》,王安忆的《小鲍庄》等。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系列”,则侧重从特定的地域色彩进行文化寻根。表现形式上将传统的写实和现代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段交错使用,以对题材所蕴涵的深层的历史文化信息进行艺术传达。
现代派小说——70年代末,宗璞、茹志鹃和王蒙的《春之声》等“意识流”小说就已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表现方法,但被视为第一篇“真正有了现代派小说的味”的作品是80年代中期出现的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小说以零乱的组合展示了音乐学院作曲系一群学生杂乱无章的生活,表现了当代一部分青年人的复杂心态。另有徐星的《无主题变奏》,残雪的《苍老的浮云》、《黄泥街》,莫言的《球状闪电》、《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系列等作品,体现了意识流、荒诞、黑色幽默、魔幻等现代派创作思想和手法的影响。
先锋小说——又称“实验小说”,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以马原的《拉萨河女神》、《冈底斯的诱惑》为肇始。主要作家作品有洪峰的《极地之侧》,苏童的《1934年的逃亡》、《平静如水》,余华的《现实一种》、《一九八六年》、《古典爱情》、《鲜血梅花》、叶兆言的《枣树的故事》,格非的《迷舟》、《褐色鸟群》和孙甘露的《信使之函》、《访问梦境》等。他们在文化内涵上对意识形态回避、反叛和消解,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化,有激进的反叛色彩和实验品格。新写实小说——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虽然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仍是主导,但注重对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冷漠叙述”,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及叙述者的无奈与认同,作者“零度介入”,不作明确的价值判断。代表作有刘震云的《单位》、《一地鸡毛》,池莉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方方的《风景》、《随意表白》等。王朔的小说《空中小姐》、《千万别把我当人》反叛主流话语,调侃美好神圣,一般也被看作新写实小说。
新生代小说——又称“新状态作家”、“晚生代作家”。是对80年代当代先锋文学的接续,是90年代边缘化文学语境的产物,个体性风格更为强烈。代表作有陈然的《私人生活》、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张旻的《校园情结》、邱华栋的《环境戏剧人》、何顿的《无所谓》等。
90年代是当代文学的长篇小说继60年代的之后的第二个繁荣期。除了探索创新的之外,坚持传统的现实主义、浪漫主要方法的作家创作了许多“史诗性”作品,如张承志的《心灵史》、陈忠实的《白鹿原》、张炜的《九月寓言》等。
(二)诗歌
文革十年的诗歌多是假大空的颂歌和火药味浓重的战歌。新时期诗歌以表现了人民真实情感、愿望的1976年“四五”天安门诗歌运动为起点。最初的发展特点为悲歌与欢歌的交织,首先涌现出一批批判极左思想,批判封建主义的诗歌,新时期第一个诗潮——现实主义诗歌潮流应运而生。诗作有《一月的哀思》(李瑛)、《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中国的十月》(贺敬之)、《小草在歌唱》(雷抒雁)、《光的赞歌》(艾青)、《祖国,我对你说》(张志民)、《现代化和我们自己》(张学梦)等。70年代后期,一大批“复出的诗人”重返诗坛,唱出“归来”的歌,代表作有《鱼化石》、《盆景》(艾青),《重读〈圣经〉》(绿原),《哎,大森林》(公刘),《假如生活重新开头》(邵燕祥),《故园六咏》(流沙河),《玉华洞》(蔡其矫),《悬崖边的树》(曾卓)等,有着以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色彩。
70年代末80年代初,食指、芒克、北岛、顾城、舒婷、江河、杨炼等“文革”中成长的一代在诗坛崛起。他们不满足于旧的诗歌程式,“文革”时就开始了诗的探索,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审美特征的诗。代表作有《回答》(北岛),《致橡树》(舒婷),《一代人》(顾城),《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纪念碑》(江河),《老虎》(王燕生),《我感到了阳光》(王小妮)等。这些诗,内容上揭示了时代给人造成的精神创伤,体现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与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倾向;艺术上寻求新的诗美原则,借鉴西方现代诗艺,力避感情的直接表达,运用象征、暗示及隐喻等手段表达复杂的感情与独特的个性,诗歌内涵的丰富性、多义性、哲理性,语言有“强烈的陌生化”化效果,因而被称为“朦胧诗”。这一现代主义诗歌运动,在1979年至1984年间曾引起诗坛广泛的论争。1984年后,朦胧诗发生变化,理性的激情减退,转向历史文化寻根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代表作有杨炼和江河的《诺日朗》、《天问》、《大雁塔》、《与死亡对称》等。
80年代中期,朦胧诗衰微,更年轻的“新生代诗人”走上历史舞台。“新生代”又称“第三代诗人”、“先锋诗歌”、“实验诗”、“后新诗潮”等。这一群体构成复杂,代表群体有“他们”,“非非主义”,“新传统主义”,“整体主义”等60余家。诗人多为“文革”后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多受西方“黑色幽默”、“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有意反叛和超越“朦胧诗”,露出反讽、调侃、戏谑的个性,抛弃意象,试图重新营构语体。代表作有《第二道假门》(周伦佑)、《三原色》(车前子)、《天鹅之死》(欧阳江河)、韩东《大雁塔》等。
与“新诗潮”、后新诗潮”同时,一些年轻诗人主张诗歌“乡土化、民族化、大众化”,又借鉴西方现代派的某些表现手段,形成风格独特的“新乡土诗”。代表作有丁庆友的组诗《忆念那一片泥土》、丁可的组诗《南方,田野的风》,胡鹏的《大地上生长出我的一组短歌》、李瑛的组诗《山草青长青》等。
(三)散文
新时期散文的复兴由挽悼性散文发端。作家们愤怒揭露四人帮的极左路线带来的巨大伤痛,代表作有巴金的《怀念萧珊》,楼适夷的《痛悼傅雷》,丁宁的《幽燕诗魂》,陶斯亮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与其他文体的作品汇成一股声势浩大的“伤痕文学”的思潮。接着有老作家的回忆性散文,家事国事,追记个人坎坷旅程,内省自剖,总结反思人生历史,如孙犁的《耕堂读书记》、《青春余梦》,陈白尘的《云梦断忆》、《寂寞的童年》,萧乾的《一本褪色的像册》、《未带地图的旅人》,杨绛的《干校六记》,丁玲的《牛棚小记》等。特别是巴金的《随想录》(1978年至1986年)五集,其批判和自我批判精神震撼人心,被誉为“情透纸背、热透纸背、力透纸背”的一本“讲真话的大书”,“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
作家摒弃陈旧的散文观念,进行各自的艺术探索。同时各种美文传统也相继复活,游记、抒写心灵的和知识性、哲理性的散文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如赵丽宏的《小鸟,你飞向何方》,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张洁的《拣麦穗》,王友勤的《未名湖,你听我说》,曹明华的《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丑石》、《商州三录》,唐敏的《怀念黄昏》,刘成章的《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夏衍的《甲子谈鼠》,忆明珠的《鱼的闲话》等,皆情感真挚、意境深邃、新颖别致、文采动人。
80年代中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文学进入多元化时代。散文文体变革潮起。刘烨园、赵玫等主张散文“文体革命”。散文创作成绩更加突出,苏叶、王英琦、斯妤、周佩红、叶梦、王蒙、陆文夫、周涛等皆卓有建树,本期散文主要类型有:文人散文,代表作家作品有汪曾祺的《蒲桥集》,使人领略传统与文人的魅力;张中行的《负暄琐话》,说文人的性情,文人的人格。文化散文,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在自然、历史、人生的交融之中进行思考,以开放广博的视野、丰富多采的文思,理性思维的闪光及强烈的主体精神超越了当代散文的审美规范。在散文热的大氛围下,一方面大众散文呈泛滥之势,另一方面张承志、张炜、韩少功等人提出了“抵抗投降”,反对散文迎合低级庸俗的大众趣味的口号,并创作了一批突出人文关怀的散文,有张承志的《荒芜英雄路》等。另有学者散文,以季羡林、金克木为代表。小女人散文,以素素、黄爱东西为代表。史铁生的长篇散文《我与地坛》写出了他对人生、世界的感悟,厚重沉实,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新时期报告文学曾一再引起轰动。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报告了陈景润为科学献身的忘我精神,之后,一大批有关科学家经历与科研事迹的报告文学蜂拥而出,赞颂了知识分子的崇高品质,及时提出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重要问题。随后,报告文学向更广、更深的生活领域突进,《三门李轶闻》(乔迈)等,敢于正视现实中的矛盾和阴暗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思索和警醒,有力发挥了报告文学干预现实的作用。80年代上半期,写人的报告文学成为热点,文学性增强,呈现“小说化”、“散文化”的趋势。80年代中期以后,热点转向写问题写事件,由文学化”转向“学术化”、“思辨型”,出现了“宏观全景式”报告文学,融入了多种思维方式。代表作有《唐山大地震》(钱钢)、《中国农民大趋势》(李延国)等,具有较大的社会历史和现实的穿透力。
(四)戏剧
新时期话剧创作以揭批“四人帮”的讽刺喜剧《枫叶红了的时候》(金振家、王景愚)和反映党内斗争的《曙光》(白桦)为开端,引领《于无声处》(宗福先、贺国甫)、《丹心谱》(苏叔阳)等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作品勇于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进行干预,及时地在舞台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恢复和发扬了我国戏剧艺术的现实主义传统。各种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剧”和以改革为题材的剧作应运而生,如《报春花》(崔德志),《未来在召唤》(赵梓雄),《血,总是热的》(宗福先、贺国甫)等。
剧作题材空前拓展,突破了以往的禁区,无论是反映历史与现实,表现社会政治的重大题材,还是描写婚姻恋爱的题材,都得到了生动的艺术体现。塑造的人物形象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加,注意多侧面多层次表现人物,开掘人物丰满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歌颂革命领袖的如《秋收霹雳》(赵寰)、《报童》(邵冲飞等)、《西安事变》(程士荣等)、《东进!东进!》(所云平)、《陈毅出山》(丁一三)、《陈毅市长》(沙叶新)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始以“人”的形象出现在舞台上。除了塑造英雄人物外,还浓墨重彩地塑造了普通人的形象,如《宋指导员的日记》(漠雁、肖玉泽)、《天山深处》(李斌奎)、《快乐的单身汉》(梁星明)等。历史剧创作也空前活跃,《秦王李世民》(颜海平)、《王昭君)(曹禺)、《大风歌》(陈白尘)等,在表现角度上发掘了新意。
随着社会热点的转移和多种艺术形式的迅猛发展,旧的戏剧艺术形式与演出方式已不适应观众的欣赏要求。1981年下半年始,开展了“戏剧观”问题和“戏曲现代化”等问题的讨论,剧作家大胆借鉴西方舞台有艺术手法,并积极进行舞台实践,创作了一批带有探索性的剧作,如《绝对信号》、《车站》(高行健》,《WM(我们)》(王培公),《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剖析》、《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刘树纲》,《魔方》(陶骏),《街上流行红裙子》(贾鸿源、马中骏),《寻找男子汉》(沙叶新),《狗儿爷涅槃》(锦云),《桑树坪纪事》(陈子展、杨建、朱晓平)等令人耳目一新。另一些作家则执著于在坚持传统形式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苏叔阳的《家庭大事》《左邻右舍》,李龙云的《小井胡同》、《有这样一个小院》等在日常生活中发掘戏剧性,使戏剧生活化。标志着当代戏剧进人了一个探索创新、多元发展的新阶段。
第五篇:大学语文(专)文学常识
文文学学常常识识
一、议论文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著作《邓小平文选》
2.《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人民日报》社论,发表在1993年4月20日 3.《科学的春天》1919年取“沫
若”为笔名,后即以次为名号。四川乐山人。现当代著名作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及《郭沫若文集》 4.《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自《坟》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
5.《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王蒙,祖籍河北南皮,生于北京,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最宝贵的》、《春之声》,中篇小说《蝴蝶》、《杂色》,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青春万岁》等 6.《论气节》:自《朱自清文集》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代表作有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集《背影》、《你我》,及《朱自清文集》 7.《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中国著名物理学家。8.《咬文嚼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代表作《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等 9.《散文创作谈》:广东澄海人,当代著名散文家。代表作有散文集《花城》、《潮汐和船》等,另有以散文笔法阐述文艺理论的专集《艺海拾贝》和《语林采英》 10.《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
冰,茅盾是他的笔名,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文艺评论家。1920年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并任《小说月报》主编,三十年代初,曾任“左联”执行书记,抗战期间主编《文艺阵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文艺评论集《夜读偶记》等 11.《论语十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论语》是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12.《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孟子 · 滕文公上》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
13.《谏太宗十思疏》:自《旧唐书 · 魏征传》玄成,巨鹿下曲阳人,唐代著名政治家
14.《朋党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六
一居士”,庐陵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卒谥“文忠”,以散文著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欧阳文忠公集》 15.《答司马谏议书》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封荆国公,卒谥“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荆公诗文集》
二、说明文
1.《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人,当代著名核物理学家。主要著作有《星际航行概论》、《论导航工程》、《工程控制论》(与宋健合著)、《关于思维科学》等 2.《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自《竺可桢科普创作选集》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主要著作有《竺可桢文集》等 3.《桥的运动》:自《桥话》江人,现代著名桥梁专家。主要著作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等 4.《统筹方法平话引子》:自《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
华罗庚,江苏金坛人,现当代著名数学家。著作有《数论导引》、《优选法和统筹法》、《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等
5.《苏州园林》:叶圣陶,又名绍均,江苏苏州人,著
名作家、教育家,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隔膜》,长篇小说集《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和散文集《小记十篇》等 6.《白丝翎羽丹砂顶》:浙江宁海人,著名科普作家。有《贾祖璋科普创作选集》 7.《菊花》:籍安徽泗县,生于天津,现代著名翻译家。8.《我们肚子里的食客》原名高仕,福建福
州人,现当代著名科普作家。有《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
三、记叙文
1.《追悼志摩》人,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诗人,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的“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2.《秋夜》:字芾甘,出生于四川成都,现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建国以来多次被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创作了众多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出版过《旅途随笔》、《随想录》等多本散文集 3.《北京的春节》: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
北京,满族人,我国现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之一。抗战时期,在重庆负责“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建国后,历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
协会副主席等职。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剧本《茶馆》等 4.《箱子岩》:自散文集《湘行散记》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5.《哭小弟》:原名冯钟璞,生于北京,当代著名女作家。著有小说《红豆》、《三生石》,散文集《丁香结》等 6.《都江堰》:自散文集《文化苦旅》姚人,我国当代艺术理论家、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和散文集《文化苦旅》等 7.《拣麦穗》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中篇小说《方舟》、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等 8.《我与地坛》当代著名作家。著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篇小说《原罪宿命》、散文集《自言自语》等 9.《廉颇蔺相如列传》:自《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鲁迅曾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毛颖传》要倡导者。韩氏是昌黎望族,愈常自称昌黎韩愈,故后人称他为韩昌黎。晚年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有《韩昌黎集》 11.《寓言二则》: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与韩愈为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成就与韩愈齐名,后世并称“韩柳”。有《柳河东集》
12.《柳敬亭说书》:自《陶庵梦忆》公,号陶庵,山阴人,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著有《陶庵梦忆》、《两湖梦寻》等 13.《狱中杂记》:自《方望溪先生全集 · 字凤九,一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方苞是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著有《望溪先生文集》
四、诗词
1.《沁园春 雪》中国的伟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2.《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之一,首》都是抒情短篇,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3.《归园田居(其一)》晋浔阳柴桑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著名诗人,私谥“靖节”,后人称为靖节先生。有
《陶渊明集》 4.《出塞(其一)》:乐府古题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人,盛唐著名诗人。历任校书郎、汜水尉、江宁丞、龙标尉,故世称王江宁、王龙标。与高适、岑参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5.《春江花月夜》:乐府古题6.《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字摩洁,蒲州人,盛唐著名诗人,“诗佛”。苏轼称赞他为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7.《登金陵凤凰台》唐伟大诗人,“诗仙”。他的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8.《蜀相》盛唐伟大诗人,“诗圣”。他的诗各体兼工,风格沉郁顿挫,人们称之为“诗史”。9.《枫桥夜泊》 10.《游子吟》有“郊寒岛瘦”之说。有《孟东野集》 11.《乌衣巷》:刘禹锡,字梦得,中唐著名诗人。有《刘宾客集》
12.《赋得古原草送别》山居士,中唐大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曾和元稹一道,倡导新乐府运动。《长恨歌》、《琵琶行》是他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有《白氏长庆集》 13.《江南春》: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强调文以致用,作诗“不务奇丽,不涉习俗”。14.《夜雨寄北》xi生,晚唐杰出诗人。有《李义山诗集》 15.《虞美人》五代时南唐最后一个国君,世称李后主。16.《望海潮》:柳永,初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北宋著名诗人。曾官屯田员外郎,故又称“柳屯田”。17.《水调歌头》杰出的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苏东坡集》 18.《武陵春》: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女词人。有《漱玉词》 19.《书愤》主义诗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20.《水龙吟》有《稼轩长短句》
左翼作家联盟:鲁迅、茅盾
文学研究会:朱自清、茅盾、叶圣陶 “创造社”:郭沫若
中唐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柳宗元 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陶渊明、王维 边塞诗人: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