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秀产业园区关于贯彻落实省15号文实施方案
西秀产业园区关于贯彻落实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安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方案(讨论稿)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安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12】15号)以下简称《意见》,将《意见》的政策措施转化为西秀产业园区提速发展、奋力赶超的现实生产力,结合园区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深刻认识《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
当前,正值安顺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全力推进安顺经济社会提速发展、奋力赶超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意见》,为安顺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意见》的出台,是省委、省政府对安顺加速发展寄予的厚望,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安顺的关心和厚爱,体现了省直各部门对安顺发展的支持和帮助。《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支持安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事关全省发展大局,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安顺经济社会提速发展上台阶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全省区域发展布局、加快建设黔中经济区、贵安新区,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的战略需要;是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需要。《意见》明确了新形势下我市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提出了支持安顺发展的重大项目和政策措施,对于我市用好用足国发2号文件出台的政策机遇和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园区广大干部职工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意见》的重大意义,全面深刻领会《意见》的精神实质,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实效,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推动西秀产业园区实现增比进位、赶超跨越。
二、贯彻落实《意见》的总体要求
(一)认真贯彻《意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持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始终坚持能快则快,科学发展;坚持重点突破,跨越发展;坚持先行先试,创新发展;坚持民生优先,和谐发展的四项基本原则。坚定不移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强力推进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按照抓机遇、提速度、上台阶的总要求,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安顺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提速赶超之路。
全面贯彻好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干字当头、敢字为先、拼字求胜,迅速投入到贯彻落实《意见》的实际行动中,积极探索符合产业园区发展的路径和路线;必须积极改革创新,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意见》,着力破解园区发展难题,破除现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提高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必须从解决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入手,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在解决重大问题和助推重点项目建设上实现率先突破,全力推进《意见》各项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贯彻落实《意见》的战略构想
《意见》进一步承接和深化了国发2号文件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思想精髓,进一步确立了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优势,有序发展产业园区,将安顺打造成为黔中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战略部署。对于地处黔中核心的我们,必然在黔中经济区的核心引领和激化效应下迅速崛起。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抢抓给予产业园区方面的优惠政策机遇,全力加快园区发展。
要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的发展思路,突出重点,找准定位,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项目落地、加速企业建设、细化工作目标,确保基础设施投入、招商引资、引入企业和工业总产值各项目标任务平衡稳步推进,力争到“十二五”末,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亿元,引进企业200家,实现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基本适应园区发展需要;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符合黔中经济区产业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工业总产值在全区比重大幅提高。
三、贯彻落实《意见》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结合军工企业,打造装备制造和精密铸造基地。依托园区内及周边安吉、安大、新安等军工企业在高温合金、新合金材料、粉末冶金、大型精密锻件方面的技术及人才优势,重点打造装备制造和精密铸造基地。一是为使安吉铸造厂扩大规模,迁入园区,做大做强,园区规划300亩用地,投资约5亿元,建设3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引入安吉铸造厂,打造精密铸造基地;二是督促已具备动工建设条件的华顺煤机、盟达机械、煜辉机械项目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进度,早见成效;三是加快推进轴承创新战略联盟、北京优联特科技的土地征收工作,促进项目落地开工。
(二)依托周边石材和粉煤灰资源打造环保建材生产基地。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建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结合此发展形势,我们将依托周边石材和粉煤灰资源组合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着力打造一个强势的建材生产基地。一是重点做好环保建材项目的招商引资和服务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大对贵州家喻新型材料项目的支持和服务,使该企业做大做强;三是督促航宇木地板、永科路面再生材料等项目的施工进度,使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四是做好博吉板业的土地租转征工作,让企业壮大发展;五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全力抓好投资20亿元的恒远新型建材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确保该项目能够在六月下旬顺利开工;六是积极做好北京地生基业生态建筑产业基地项目、环宇内外墙涂料、汇通管业的土地征收工作,使企业早日落地建设;七是加快欧洲工业城2000m2标准厂房的建设工作,使葡萄牙保温材料企业早日进驻园区。
(三)打造绿色食品、民族制药为主的特色轻工业生产基地 一是依托周边丰富的畜产品、魔芋、茶叶、山药、苡仁米、金刺梨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和园区拥有的“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基地”的牌子,打造绿色食品工业园。强化对鑫龙苡仁米厂的服务,督促该企业二期项目早日建设投产;积极引进贵州安顺天龙魔芋食品有限公司,进一步促进我区魔芋食品的产业化发展;紧密结合区委、区政府建设实施20万亩特色优良金刺梨生产基地的战略部署,认真抓好福源食品、黔康绿色食品、科尊民族食品、云鹫食品等一批特色食品的服务工作,使这些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形成具有规模和特色的绿色食品基地;
二是充分挖掘和利用安顺立体气候条件造就的丰富药材资源,在产业园区重点打造开发民族制药领域。做好东升药业、顺健制药等项目的招商和规划选址工作,加快引进大型的中药饮片及制药企业入驻园区;督促长寿欣新药业项目的施工进度,使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加快百灵集团药渣综合利用、抗生素和饮片生产项目的服务,促进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加快园区规划建设一个占地约300亩,覆盖全省、辐射西南的大型现代中药材交易中心;实现药材种植、生产、销售一条龙,在西秀产业园区内打造一个集中药饮片加工,药品制造和药品交易为一体的产业基地。
三是积极促进印务等其他轻工业发展,进一步丰富园区产业内容。积极督促祥鑫印务加快施工进度,争取早日建成投产;加大奇达印务项目的征地拆迁力度,确保项目能够早日开工,顺利建成投产。
(四)打造电子产品生产基地
电器生产是西秀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的板块之一,现已有部分企业在2011年入驻园区,2012年我们要将该产业形成规模,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有实力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培育园区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二是加快安银科技、众智科技等电器制造项目的开工建设进度。
(五)打造汽车交易中心和物流中心,扩大园区商业、服务业规模。
目前,园区已经引进了恒信国际汽车城、东冠汽车城、长春一汽等4S店,我们要力争年内打通北19号路,引进多家4S店,形成规模,将该片区打造成为全市的汽车销售中心。同时,我们还将依托产业园区的区位优势和园区内及周边铁路、高速公路多个通道等优势,在安普高速匝道口旁规划800亩用地,招商引资建设一个大型物流中心,把西秀产业园区打造成为滇黔辐射整个大西南的重要物质、商品集散地,拉动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六)为黄果树铝业集团做好服务
黄果树铝业是西秀区的重点企业,我们要大力支持黄果树铝业将氧化铝年产能从目前的20万吨扩建到80万吨,配套的电解铝产能扩建到40万吨,要全力做好服务工作,协调好220千伏两铝线的建设,为企业的壮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七)做好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一是积极与设计部门、主管部门对接,尽快完成控制性详规、产业规划、园区环评的编制及评审工作;二是要加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道路网络。
1、采取多渠道融资的方式,积极筹措资金,投资约5亿元,建设西二号路、北二号路、北十九号路,要采取一切措施,确保西二号路在今年五月底前开工建设;
2、尽快做出西七号路、西九号路的设计,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力争2013年开工建设;三是做好公共服务中心的规划设计和招商引资建设工作,完善园区的居住、商业功能,带动发展。
总之,园区广大干部职工要“干”字当头,“敢”字为先,“拼”字求胜,努力将黔党发【2012】15号文件转化成产业园区增比进位的信心,转化为赶超跨越的优势,转化成提速发展的动力。用实际行动抢抓机遇,结合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制定的目标任务,用好、用活、用足每个政策,大干快上,推动园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第二篇:产业园区建设攻坚战实施方案(2200字)
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0年产业园区建设攻坚战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九次会议全会精神,打好产业园区建设攻坚战,突破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加快我经开区产业园区建设,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全区和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围绕园区发展定位,着重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强力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集聚,加快建设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
二、工作目标
(一)经开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25亿元,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排位靠前。
(二)经开区园区基础设施投资突破15亿元。
(三)全年建成标准厂房面积突破15万平方米。
(四)签订工业投资项目,其合同投资总额突破27亿元。
(五)工业用地储备指导性计划面积突破12公顷。
(六)完成场地平整2000亩。
三、组织机构
(一)成立经开区园区建设攻坚战领导小组
组长:韦志鹏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副组长:刘江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左伟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孙北雄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杨秀明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
成员:申
陈志刚杨孚初刘忠平羽赵聪李彤彤李毅黎德镇覃灵飞罗永豪梁海何本春黄然李振文赵壮春梁义东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调研员 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调研员 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助理、招商局局长 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党政办主任 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建设发展局局长 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助理、社会事业局局长、征地任拆迁办主 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局长 经开区财政局副局长 经开区国土分局局长 经开区建设发展局副局长 经开区建设发展局副局长 经开区招商局副局长 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园区公司副总经理
产业园区建设攻坚战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指挥,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攻坚战各项工作。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建设发展局,具体负责产业园区建设攻坚战各项日常工作。
办公室主任:刘江
办公室副主任:李彤彤
成员:由党政办、财政局、经济发展局、招商局、建设发展局、招商中心、征地拆迁办、项目推进办、国土分局、园区公司等部门人员组成。
四、工作任务
(一)掀起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高潮
加大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工业园区产业项目高投入提供承载的基础和支撑条件,增强园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园区投融资公司建设,以市场化方式运作园区投融资平台,通过经营土地等生产要素积累资金,吸引银行资金、企业资金、社会资金扩大规模,参与土地收储和土地一级开发,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自我滚动发展能力。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支持各类投资主体采取参股、控股、独资、收购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持以大企业、大集团和战略投资者为主体开发建设“园中园”,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年经开区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亿元以上,实现经开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二)加大园区工业用地保障
1、由土地供应中心负责,国土分局、征地办配合,加大工业用地收储和盘活,增强园区自我发展能力,保障大投入工业项目落地。继续做好工业用地储备12公顷工作,盘活园区存量土地;
2、由国土分局协助配合,对入园项目土地闲置超过规定年限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年内完成土地回收5宗以上;
3、由国土分局负责,申请园区用地指标300公顷以上;
4、由征地办负责,年内完成土地征收5000亩以上。
5、完成园区场地平整2000亩以上,完成“三通一平”,可供项目落地。
(三)大力建设工业标准厂房
通过继续对年内完成竣工验收的标准厂房予以建设补助等方式,支持园区建设工业标准厂房,集约利用园区用地,为园区引进建设“短、平、快”项目和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提供承接载体。全年完成园区标准厂房建设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其中由建设发展局负责8万平方米,项目推进办负责7万平方米。
(四)拓宽经开区发展空间
由招商局负责,经济发展局、财政局、建设发展局、征地办、投资服务中心配合,探索并重点研究经开区在区外建设特色园区的产值、税收分成等合作机制,解决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增强发展后劲。年内力争在县(区)合作建设一个以上具有产业特色的园区。
(五)加强工业招商引资
由招商局负责,按照园区产业定位,策划一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
围绕特色产业开展点对点招商;按照园区功能定位,制定项目准入制度。园区在建工业项目全年实际投资额27亿元以上。
五、工作步骤
产业园区建设攻坚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发动阶段(2010年1月至2月)
组织召开经开区产业园区攻坚战动员大会,部署动员,分解指标,落实责任。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3月至12月)
各有关部门围绕工作目标、任务、措施、细化工作方案,根据工作分工,配备精干人员,组织实施产业园区攻坚战工作。
(三)考核验收阶段(2011年1月至2月)
对2010年产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考核、验收,总结经验。
六、工作措施
(一)园区发展政策
组建产业投资公司,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赋予园区在土地开发、财政收支、项目审批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权,提高园区自我发展能力。
(二)优化投资建设环境
实行封闭式管理,加快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的行为。
(三)保障工业园区发展用地
园区工业用地计划实行单列,经开区新增用地计划优先保障
园区重大项目。全年安排园区工业项目用地指标12公顷以上。
(四)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力度,创新融资方式,全方位、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需要。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根据领导小组制定出的具体实施方案,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加强监测,动态服务
工业园区健全统计制度,每月按时向经开区产业园区建设攻坚战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报送相关信息。
(三)加强宣传,营造气氛
重点宣传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在经开区范围内营造人人关心园区建设,人人支持园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考核,加强监督
由经开区纪检监察室负责督查园区建设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第三篇:百亿园区,千亿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壮大产业
百亿园区、千亿产业——迈向“工业强市”
目标的铿锵脚步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遵义工业发展新跨越,是遵义人民的多年夙愿。面对“工业强省”战略的发展部署,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如何找到加速新型工业化的新引擎,推进遵义工业发展新跨越,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
一、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遵义刻不容缓
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把新型工业化放在首位,通过做大二产、提高三产、提升一产,形成“三化”统筹推进、三次产业协调互动格局,全力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从经济发展历程看,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工业化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没有工业化,就谈不上现代化。从工业在三次产业发展的地位看,工业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工业可以上带一产、下促三产,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实现“三化”同步协调发展。从遵义发展现状看,2011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00亿元,在西部30个非省会城市排20位左右,基数低、总量小的问题仍然突出;2010年,我市工业占GDP比重仅为36.5%,而西部30个非省会城市绝大部分都在45%以上,工业比重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我市2008年才迈过工业化中期的门槛,而全国在1998年就进入了工业化中期,我市工业化进程总体上落后全国近10年。虽然我市工业化相对滞后,但我们工业基础较为扎实,能源和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长期以来一直在全省处于前列位置。
可以这样说,遵义发展的差距在工业、希望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刻不容缓。新一届市委把新型工业化摆在“三化”之首,就是要强力推进工业发展,确保遵义工业在全省的优势地位更加巩固、支柱产业竞争力更加强劲、发展贡献率继续提高。
二、百亿园区: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重要平台
工业园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发达国家为发展经济、改善城市布局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园区建设方式,在日本称为“工业团地”,在香港称为“工业村”,在英国则称为“企业区”。工业园区通过完整而系统的规划来建设适于工业实体进驻的区位环境,其目的在于吸引工业投资,缓解工业对中心城市的压力和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解决城市内部居住区与工业区的混杂造成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工业园区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区域发展政策工具,是为企业提供的一种外部环境条件。
从国内外实践看,发达国家的大型流程型工业园区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如钢铁、石化等产品。就我国而言,工业园区基本都是政府主导型,政府利用特殊的政策手段兴建工业园区作为地
区平衡发展的一种政策手段,被广泛采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是过度依赖土地经营和优惠措施,对产业发展缺乏有效调控,工业园区出现诸如用地浪费、产业缺乏特色、企业之间缺乏联系和分工、园区内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欠缺、无法形成有效的创新环境等问题。二是工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片面,重视招商引资数量、产值、出口总额等数量指标,轻视内在竞争力、发展可持续性、创新能力等质量指标,从而进一步助长了由粗放型的开发区发展模式所导致的上述问题。目前处在“筑巢引凤”阶段的工业园区建设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企业呈孤立状态,劳动分工微弱,交易费用高,企业间缺乏诚信;中介服务机构缺乏;人才缺乏,各类教育和培训滞后。上述现象和问题,在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急需转变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方式,走产业功能明确、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链条紧密的大型工业园区发展路子。
从发展形势看,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国际资本流动性的提高,给工业园区的建设带来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一方面,工业园区构筑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平台,促进了各地招商引资工作,并以园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观念和提高服务水平,积极融入国际分工中;另一方面,工业园区的迅速发展也加剧了各地间的竞争,工业园区建设水平的高低和当地政府提供服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类要素流向。因此,我们只有顺应国际产业分工的大潮,依托优势资源、产业基础、交通条件,加快建设大园区,培育大产业,形成大集群,大幅提升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水平,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从遵义实际看,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在省内起步较早。2001年,我市红花岗区就设立了坪桥工业园区;2003年,二届市委就作出了《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决定》,提出建设园区、培育载体,标志着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正式起步;2007年,三届市委又作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打造“十大工业集聚区”;2009年,三届市委再次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明确重点规划建设17个工业园区,目前有6个园区组建了副县级园区管委会、有10个园区完成规划编制、有13个园区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53亿元,实现招商引资606.68亿元,引入项目148个。其中仁怀名酒、红花岗湘江、遵义和平、汇川机电四个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均超50亿元,累计引进项目超50个,合同引资额近200亿元。应该说,经过10年努力,我市工业园区已具有一定规模,具备承载大产业发展的基础。
实践证明,企业园区化、产业集聚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效途径,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土地集约节约、基础设施配套,还有利于环境保护。要集聚大产业,就必须着力建设大园区。新一届市委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基础上,结合遵义实际,作出了“主攻百亿园区”的重大部署,提出全力建设4个500亿级的工业园区,并明确要重点建设一批百亿级、五十亿级的工业园区。百亿园区的提出,充分考虑了我市产业发展基础、产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潜力。
三、千亿产业: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重要支柱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活动空间和本地化的产业集群相辅相成。一方面,交通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成功推进,加速了生产要素、知识和信息的跨国界流动,减少了其运营的单位成本,使社会财富蕴藏在流动的空间之中。另一方面,各地竞相吸引投资,争夺高附加值的经济活动,区域竞争加剧,产业集群是在全球化与区域化交互作用的力量。在美国,有硅谷和128公路的微电子业群等;在德国,有索林根的刀具业群、图特
林根的外科器械业群等。就我国而言,产业集群以浙江省和广东省最为集中,但类似集群的现象在我国分布已经非常普遍,且产业集群发展的步伐非常迅速,越来越成为各地发展的重点。如河北唐山的钢铁业、福建晋江的鞋业、重庆市的摩托车制造业等。
市党代会报告作出了“424”产业集群布局,即4个1000亿元、2个200亿元、4个100亿元的产业集群。特别是响亮提出要重点培育白酒、材料、能源、机电装备制造4个年产值分别超1000亿元的支柱产业集群,就是要立足于现有工业基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加速新型工业化步伐,建设工业强市。
为什么要把这四大产业培育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能否实现?
第一、四大产业在我市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强大的发展后劲。一是白酒产业,我市依托茅台品牌效应,白酒总量不断壮大。“十一五”累计新增白酒产能5万吨。2010年,名优白酒实现产值194亿元,比2005年增长276.7%;预计2011年白酒规模企业完成产量21万千升,实现产值250亿元。二是材料产业,近年稳步升级,煤电铝、煤电化一体化步伐加快。2006-2010年,有色行业累计完成投资104.64亿元,23户高耗能企业获国家行业准入,煤化工、氧化铝等产业从无到有;海绵钛产能达2万吨;电解铝行业全面淘汰落后工艺,节能环保达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产能达 40万吨;钢丝绳行业积极开发新产品,产能增加到34万吨;务正道煤电铝、40万吨铝精深加工、遵宝钛业公司技改、3家电解铝厂升级技改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三是能源产业,电力装机达665万千瓦;习水煤化工、桐梓火电厂、新增千万吨煤矿建设等项目加快建设,风电、油气开发、瓦斯利用等加快推进。四是机电装备制造业,航天汽车成功重组上市,产能已达到5万台,海尔冰箱产能从2005年的不足100万台增加到200万台,成功引进风电装备产业,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比“十五”净增25.43亿元。
第二、四大千亿级产业目标是经过科学测算的。据测算,到“十二五”期末,我市白酒产业将形成产能茅台酒4万吨、白酒产量60万吨以上;材料产业将形成600万吨铝土矿山、200万吨氧化铝、100万吨电解铝、80万吨铝加工、55万吨钢丝及其制品、100万吨硅锰合金、3万吨海锦钛及1万吨钛深加工规模;能源产业中煤炭产能、电力装机将分别达到3500万吨以上、1000万千瓦以上;机电装备制造业将形成20万辆轻卡及微型车、2万辆特种车、300万台冰箱、400台风电机组的产能。因此,培育千亿级产业,我们有扎实的项目支撑。
百亿园区、千亿产业是一个有机体,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切合我市实际,百亿园区建成之日,就是千亿产业集群形成之时,必将共同支撑起遵义“工业强市”这座大厦。
第四篇:产业园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XXX产业园区管委会
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开展好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提升园区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为全面完成园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坚强的保证。根据县委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年的统一部署,结合园区实际,制定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先争优为动力,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主线,以强组织、增活力为目标,突重点、破难点、显亮点,积极探索园区党建工作新模式,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园区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县委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各项工作要求,以“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为主线,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各类基层组织建设,着力解决园区内非公企业基层组织不健全,党组织覆盖和作用发挥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增强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 1的作用,逐步形成基层组织工作规范化、活动经常化、决策科学化。
三、主要内容
(一)加快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五个好”党组织建设的要求,指导基层党建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不断提高基层党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与服务机制,推进党务公开。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加大在企业一线员工、技术管理人才中发展党员的力度,确保党员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推进党群联建工作。按照党建带工建、团建和妇建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园区企业工会、共青团和妇委会的组织建设。以活动载体创新为抓手,积极开展“文明单位”、“职工之家”、“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等创建活动,关心干部职工学习生活,丰富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努力营造和谐、积极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氛围。
(三)加强党员队伍管理。按照要求搞好入党积极分子集中推荐工作,坚持发展党员“三项制度”,抓好流动党员的管理,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好“信仰、信念、信心”教育活动,健立和完善党群“双向直通”网络。努力提高园区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业务能力,深入开展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执行能力和领导水平。推行重点项目包联责任制,每个项目明确一名领导班子成员、一个责任部室、一个推进小组,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切实转变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以服务基层、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为宗旨,着力为基层一线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
四、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提高认识(2012年3月初—3月中旬)一是动员部署。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目的、意义、步骤和方法,认真做好思想发动工作。二是制定方案。结合园区工作实际,制定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目标和具体要求。三是组织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辅导、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组部《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意见》、《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中组部和省委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年的相关文件。通过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开展调研,调查摸底(2012年3月中旬—3月底)结合领导分工,深入园区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底子,重点调查组织设置是否合理、领导班子是否健全、组织制度是否完善、经费场所保障是否落实、作用发挥是否充分,摸清底数、掌握情况、找准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提出切实有效的工作举措。
(三)深入实施,扎实推进(2012年4月—10月底)根据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分工,采取切实措施,有步骤、有计划地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推进和落实,重点是对园区内所有企业进行综合梳理,对应建未建党组织的,依据党群联建的思路,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尽快组建,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行动快、见实效。
(四)总结经验,整顿提高(2012年11月—12月)及时认真总结“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建立简便易行的工作机制,指导园区企业党组织不断改进、巩固、提高,使基层组织覆盖更加广泛,作用更加明显,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五、组织保障
(一)成立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
园区管委会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加强分类指导,落实责任
领导小组组长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分管工作,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做到一名党员联系一户企业,切实指导园区内非公企业开展好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深化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工作。
(三)严格督导考核
把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2012年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督查考核,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四)强化舆论宣传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及时宣传、推广好做法、好经验,积极为园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营造浓厚的氛围。认真总结新方法、新经验,积极培育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园区党建工作有效开展,努力实现基层组织建设与园区经济社会建设全面进步。
二〇一二年x月x日
第五篇:曹秀荣 建设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构建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曹秀荣:建设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构建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四、创建不同业态的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
近年来,天津抓住各区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机会,搞好规划,研究政策,给予支持。在挖掘资源的基础上,按照文化与科技、文化与创意、文化与金融相结合的思路,努力构建一区一品、一区一园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格局,结合各区县的地域地缘不同文化资源类型,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构建创意
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综合分析天津的文化产业园区,从业态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资源依托型、文化创意型和科技引领型。
1、资源依托型。如西青区杨柳青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就是挖掘千年古镇杨柳青的文化内涵,依据历史文脉和文化渊源,按照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打造“风物醇美、文化昌盛、商业发达”的杨柳青古镇。继石家大院、安家大院之后,将对保存下来的南运河北岸十几所清代和民国年间建造的民宅大院进行重新修建,建成4万平方米、包括十余个博物馆和陈列馆在内的大院文化区,将成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民俗文化旅游聚集区,为中外游客感受原汁原味的津派民俗提
供了良好去处。
又如享誉中外的天津五大道小洋楼文化产业锚地、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的意大利风情区等。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天津留下了九国租界、两千多幢小洋楼、五百多处名人故居,租界文化和寓公文化成了此处的一大特色。近三年来,天津共整修历史风貌建筑434幢,65万平方米,依据“整旧如故、安全适用”的原则,搭建文化创意产业平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受到社会各界好评。目前,铁道部的《环球邮报》总部、台湾人办的五一洋楼文化体验式酒店、梁斌艺术研究
会办的《红色金典》等都已入驻五大道经营。
2、文化创意型。如和平区的6号院创意产业基地,最初是一批艺术家在这三栋文化用品大库房做服装设计、建筑装潢设计等。由于一商集团文化进出口公司,看中了海河岸边这块风水宝地的文化艺术交流氛围,经过市场的培育和打造,如今已有几十家从事创意产业的设计公司和艺术家在这里落户,并有不少外地机构对这里表现出极大兴趣。如福丰达影视科技公司成功地制作了《马三立相声》动漫系列片,目前正在向3D动漫进军。该产业园现已形成了定期举办各种展会及创意交流等多种活动的管理机制,成功地为入驻企业搭建了展示、交流和交易的平台,成为天津高级创意人才的培养基地。六号院在第4届北京国际文博会上,被评为“2009年全国十佳创意产业园区”
又如3526创意工场,是河北区人民政府和市科委主抓的以创意产业、动漫设计、工业设计、影视制作、人才培训为主的高科技文化产业园。占地85亩,厂内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天津美术学院利用厂区现有建筑物和基础配套设
施,投资进行改建后,将天津美术学院现代艺术学院迁入此地。园区设立了彩立方创意中心、创意展示厅、文化用品超市以及动漫创意工作室等,使之成为动漫、电子网络以及IT企业等创意产业的聚集区。中国动漫协会天津分会、天津高校动画联盟已在此落户,成为名副其实的动漫设计、影象视听的制作基地,为创意
人才搭建了大展鸿图的舞台。
3、科技引领型。典型代表是中新生态城的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这是国内规模最大、也是唯一由文化部确认的动漫产业园。中新生态城重点在发展动漫产业中的创意编剧策划区、研发与孵化区、综合服务区、高端设备集成和智能衍生品集成基地、高端办公区、动漫人才培育学校和动漫主题公园等方面体现优势。目前入驻中新生态城的动漫项目有:中国传媒大学将在生态城设立“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动画学院”,建设“国家动漫国际交流与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教学创作基地”;《读者》出版集团在生态城设立《读者》出版集团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成立《读者》新媒体公司,从事动漫产品的制作发行以及人才培
训等。
又如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IT软件园,也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由于出台了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并佐以良好的服务保障体系,使得在园区入驻的企业达600余家,如李宁的运动服饰及体育用品品牌总部、“神界漫画”、“仁勇动画”、“空中猛犸
(手机游戏)”等均在全国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
五、构建不同模式的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
天津的创意产业服务平台,从发展的模式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企业主导型、政府主导型、社团组织主导型以及三方联合主导型。
1、企业主导型。如凌奥创意产业园,是本市第一家注册的创意产业园,也是天津目前最大的综合性创意产业集聚区。当时占地面积16公顷的“凌奥园区”,以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以创新产品发布、展示交易为重点,产业化程度较高。园区为企业搭建的四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服务于动漫和动画的面部创作系统,是国内目前唯一的,也是世界数字动画创作产业中领先的技术服务平台。规划中的三期工程竣工后,凌奥创意产业园将成为占地300亩,可容纳百余家创意产业企业,集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发布、展示、交易及品牌推广等
为一体的创意产业旗舰。
又如“天津经济快乐特别区”,是从一个乐器生产厂起步,依托静海乐器加工制造产业相对集中的优势,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建设集乐器制造、演出演艺、旅游休闲、展会交易于一体的“天津经济快乐特别区”。特别区成立了“中国北方乐器产业联盟”,举办国际快乐经济产业高峰论坛,组建国家乐器检测中心,成立“民间乐器大师考评中心”,建造超大型乐器文化演艺中心。可实现年产值30亿以上;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以上;形成产、学、研、吃、喝、玩、乐、游、购等文化与经济一体化格局;构筑完整的乐器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条,已经成为中国北方主要的乐器出口企业,占据了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主要产品有铜管乐器等六大系列300余种产品,并被选派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2009
年国庆阅兵式。将丰富的乐器产业资源转换成文化产业资本,成为新的经济增长
点,在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政府主导型。如河东区政府主抓的音乐街,依托天津音乐学院周边300多米长的108间欧式风格建筑,打造成一条专业音乐艺术街。该街区是天津首家音乐艺术专业市场,已形成影响力大、知名度高、辐射力强、聚集效应明显的特色品牌文化产业市场,带动河东区相关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通过业态规范引导加大招商,满足社会各层面需求,突出社会服务功能,形成以音乐为主的相关艺术和门类的“一条龙”文化产业市场。同时创建音乐艺术专业人才创业、就业基地,为吸引和聚集音乐艺术专业人才发挥自身优势和特
长,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又如红桥区政府主抓的意库文化创意产业园,在红桥区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项目开发建设,并主动将其融入市、区规划建设项目之中,形成以“创意为核心、科技为载体、文化为内容、市场为导向”的创意产业发展新模式,集中发展建筑设计、园林园艺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工业设计、咨询策划、城市空间创意设计等六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城市设计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数字化服务。“意库”获得了“2008年全国十佳创意产业园区”称号。
3、社团组织主导型。如华夏未来少儿艺术中心,由天津华夏未来少儿艺术基金会主办的艺术中心成立16年来,曾先后荣获国家文化部全国“少儿蒲公英”计划三星奖、“全国文化工作单位先进集体”称号、国家民政部“全国先进民间组织”、中央文明办等六部委命名的“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中宣部等十部委授予“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特殊奉献奖”、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等殊荣,成为天津乃至全国的一个知名品牌。从1993年借用16平米一间地下室,到2002年建成拥有自主产权的集排练、培训、实践、演出、接待、交流、活动、服务为一体、建筑面积1.5万平米的现代化儿童活动阵地。2005年又建一座1.9万平米的演艺中
心,同时改造一座年久失修的公园为华夏未来儿童公园。
至此,华夏未来成为占地百亩,建筑面积达3.6万平米,集室内活动与园林设施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儿童乐园。仅2009年一年培训小学员超过10万人次,培训场地遍布天津市18个区县共30余个。每年为社会解决就业人员1100多人。华夏未来特色文化广场自1996年举办以来,共演出182场,观众达15万人次。自2007年在全国率先启动“新农村、新文化、新儿童”工程以来,已相继在天津12个涉农区县建立18个“乡村童乐园”。举办了7届天津市残疾儿童艺术节、3届全国残疾儿童艺术作品展。承办了八届天津国际少儿艺术节,邀请来自五大洲近200个国家、地区和全国31个省市的少年儿童欢聚天津。推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10年来,访演65个国家和地区,20余万华人华侨、50万外国观众从他们的演出中认识了中国?天津。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华夏未来少儿艺术中心秉承“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创造了无数奇迹,被文化
部授予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4、政府、社团、企业联合主导型。如蓟县盘山的盘龙谷影视基地,由中央电视台杨伟光先生领导的中华文化名人联盟与蓟县许家台乡共同立项,由上海绿
地集团承建,该园区以影视创作制作、交易展演、评选、颁奖、体验、旅游为主,占地28平方公里,是天津文化创意产业的又一种新模式。
又如武清区中国国家画院创作基地,由原文化部长高占祥领导的中华文化促进会倡导支持,由武清区河西务镇和天津卓达艺都集团联手开发建设,占地1400亩,总投资20亿人民币,可为200名画家提供创意工作室。目前,已建成“三溪塘艺术家俱乐部”、“张艺谋电影艺术成就馆”和4万平米的画家工作室,已
有38名艺术家、20个文化机构签约入驻。
六、构建滨海新区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大平台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努力实现文化与经济并轨,以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相结合,提升滨海新区的产业功能,完善滨海新区的产业结构,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引领滨海新区新一轮发展的新引擎。滨海新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选址在渤海湾北岸、蓟运河两畔,此地除了具有高新技术和经济实
力的支撑之外,还具有独特的地理、地貌和自然、人文资源优势。
地形地貌特点是:海湾、滩涂、海岸、运河、湖泊、湿地、盐田、田园、海淡水、养殖,盐土+沼泽土+潮土。
资源特色是:温泉、葡萄、盐田、田园农场、芦苇、水产养殖、海洋生物、沿海滩涂、水库海泊、沼泽湿地、相对优越的海岸线。
社会人文特色有:历史悠久的盐文化、唐王足迹―一系列贞观地名、京东望海奇观―海天东胜、漕运古道―蓟运河、古代寺庙奇观、妈祖文化等特色民间文
化。
积极筹建“滨海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已列入天津市委市政府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三年实施计划之中,并列为2009年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由市政府督查室按季度进行督办。以天津本土文化、开放文化、时尚文化、游乐文化为滨海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四大基本指向,以收藏业、会展业、演艺业、娱乐业、动漫业、广告业为六大文化业态,努力形成集策划、设计、生产、展示、销售于一体的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文化产业链条。在天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大力推动下,由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担当的示范区的发展战略研究经过一年多努力,已进入设计方案论证和送审阶
段。
《天津市滨海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以规划背景、项目意义、规划原则和思想为切入点,分为“序言”、“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和理解”、“宏观和区域发展条件分析”、“文化产业分析和产业定位”、“总体战略定位与定义”、“空间规划”、“行动计划”、“海外研究支持”、“各功能区空间表情示意及导则”等九个部分,对文化产业示范区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做了系统的、全方位的表述。这项规划研究成果对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天津滨
海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的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刚刚诞生的首届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的直接推动下,天津滨海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的开发建设会谱写出更加绚丽的篇章,这将是我们天津和环渤海地区
乃至全国最高层面的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公共服务大平台。(曹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