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唐诗里的霜
唐 诗 里 的 霜
千江月
霜降节气过后,天气日渐寒凉,神州大地开始普降寒霜,正所谓“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北方寒流来得早,“八月严霜草已枯”。中原地带稍迟,一到九月也是“烟景冷苍苍,秋深夜夜霜”。南方的霜会来得晚一些,因为“楚俗物候晚,孟冬才有霜。”但是,晶莹剔透的晨露终究还是会被侵肌砭骨的朝霜所替代。
较之于常人,诗人对季节的变换更为敏感。细微的物候变化,往往会在诗人的心中酿起荡漾清波,甚至是惊涛骇浪,继而化成奇妙的诗句,从他们的口中或者笔端喷涌而出。
霜的降临,对诗人心灵的冲击似乎犹为剧烈。历代诗人写霜和霜降、或者借霜抒怀的诗词,可谓连篇累牍。《全唐诗》中,至少有二千三百首写到霜。其中最为大家熟悉的,恐怕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及“霜叶红于二月花”了。其实,这两首诗都不是直接写霜的,只是借用了霜的意象。前一首写的是月色,以霜形容月之白、夜之寒、心之凉。后一首写的是树叶,经霜之枫叶比花还红,给人以温暖、热烈的感受,与寒凉的意像截然相反。
唐诗里,很多诗句是直接写霜的,分别从从各种视角对霜进行了细腻的描述。
“洛阳城头晓霜白,层冰峨峨满川泽”(李颀)、“怀余对酒夜霜白,玉井金床水峥嵘”(李白),这是写霜的颜色。因同为白色,常有诗人将霜与雪类比,“寐不寐兮玉秋寒,夜深夜兮霜似雪”(卢仝)。我们常说白雪皑皑,唐人也有用“皑”字写霜的,“单衾自不暖,霜霰已皑皑”(韦应物《冬夜》)。王建则用“泊”字状霜,他的《秋夜曲》写道,“天清漏长霜泊泊,兰绿收荣桂膏涸。”这个“泊”也是白的意思,叠用之,谓其遍地皆白。
左卫将军权龙襄,自矜能诗,皇太子举办的宴会上,主动献诗道:“严霜白皓皓,明月赤团团。”平心而论,用皓字描述严霜,可谓别出心裁,而且颇为贴切。只因时令不对,才沦为笑柄。宴会是在夏季的白日里举行的,哪来什么严霜和明月。于是,皇太子援笔笑批:“龙襄才子,秦州人士,明月昼耀,严霜夏起。如此诗章,趁韵而已。”
岁时的早晚,天气的阴晴,风速的大小以及地面的平凹,物表的糙滑,对于霜的形成都有影响。不同条件下形成的霜,状态是有差别的。这些差别,常人容易疏忽,诗人却能敏捷地捕捉到。
初霜和晚霜往往比较轻。“江城雾敛轻霜早,园橘千株欲变金”(李绅《桔园》),这是秋日初霜。“重雾已应吞海色,轻霜犹自剉花枝”(方干《春日》),这是春季晚霜。深秋和冬季里有微风的夜晚,霜往往比较重。杜甫的《萤火》写道,“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读之让人心生凄凉,而戴叔伦的屯田词,“霜重叶枯牛冻死,艰辛历尽谁得知。”则让人不禁寒颤顿起。张继的“月落鸟啼霜满天”极写霜之严重,但与客观实际是不相符的。霜华只会出现在地上和草木之上,怎么可能满天飞呢。
轻霜下地,只有薄薄的一层,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凉爽的。“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挂枝下。”李贺显然对霜并不厌恶。王维的“薄霜澄夜月,残雪带春风。”则简直是喜欢霜了。
重霜积厚,往往严实而寒冷,所以有繁霜、严霜、寒霜、浓霜等诸多状词。“江霜严兮枫叶丹,潮声高起墟落寒”(陆龟蒙《迎潮》)、“蝉噪秋技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皮日休《石榴歌》)。白居易劝人“莫去深山做隐士”,因为山里“貌苦夜霜严”,所以“不如来饮酒,相对醉厌厌。”
同样是浓霜,沈佺期看见的是“霜浓候雁哀”,而徐锴看到的却是“霜浓薜荔红”。境遇不同,所见迥然不同。十月深秋里,安史之乱期间做过伪官的储光羲身陷囫囵。他写诗给姚张薛李郑柳诸公求救:“寒服犹为成,繁霜渐将厚。”霜越来越厚,待在狱中,没有御寒的衣服。凄苦之状跃然纸上,打动了在朝当政的友人,博得了同情和援救,终于被赦罪。同样是十月深秋,刘商在扬州友人的豪宅里欣赏歌妓,“主人留客江边宿,十月繁霜见杏花。”明人黄星周解释这句诗道:“此杏花想为妓而开,不知者但以为小阳春耳。”他这是不解风情强解诗,杏花的花期在农历三四月间,而且草木无情,怎么可能为一个妓女十月里绽放呢?想必是此女貌美姿骚,像一树杏花开在了诗人的心里,惹得诗人春情勃发吧。
霜从何处来?天上落下的,地下冒出的,还是林木吐出的?这个问题现代人已经很清楚了,霜是特定天气条件下,空气中的水汽与辐射冷却的地表或物表接触时凝华而成的冰晶。唐代的诗人们没有如此透彻的认识。李白的《咏桂》诗说,“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鲍溶咏菊花的诗说,“今日王孙好收采,高天已下两回霜。”他们都认为霜是从天上下来的,这种观点当时极为普遍。
关于霜从天而下的姿势,诗人们却有不同的描述。有的说是降下来的,如“河汉降玄霜,昨来节物殊”(元季川《山中晓兴》)、“山寒天霜降,烟月共苍苍”(武天衡《望秋山》)。有的则说是落下来的,如“霜落蒹葭白,山昏雾露生”(马戴《边城秋望》)、“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李白《夜饮怀古》)。还有的说是飞下来的,“秋汉飞玉霜,北风扫荷香”(钱起《秋夜》)、“近来数夜飞霜重,只畏婆娑树叶凋”(戎昱《戏题秋月》)。
杜甫的《秋五首》有“飞霜任青女”的诗句,意思是说,霜是由名叫“青女”的天神掌管的。这在唐代,也是诗人们的一种共识。杜审言《重九日宴江阴》:“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李商隐《丹丘》:“青女丁宁结夜霜,羲和辛苦送朝阳。”青女的传说源出《山海经》。青女本名吴洁,是月亮上砍伐桂树那个吴刚的妹妹,在广寒宫里专司霜雪。每年秋月下到凡间,站在青女峰上,手抚七弦琴,清音徐出之际,霜花飘然而下,洗涤世间污垢,以净化人寰。
也有的诗人认为霜是凝结而成的,这就比较接近现代科学观点了。韦应物《寄卢陟》里说,“柳叶遍寒塘,晓霜凝高阁。”岑参的《凯歌》写楼兰新营的情景:“蒲海晓霜凝剑尾,葱山夜雪扑旌竿。”真够冷的,连剑尖上都结了霜。李世民写过这样的诗句:“阶兰凝曙霜,岸菊照晨光。”看来这个皇帝不仅有雄才伟略,自然知识也是比较丰富的。白居易似乎对霜降现象作过深入细致的观察。他的《岁晚》诗开篇写道,“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一个“返”字,讲清了山谷中的水蒸发成汽,上升到空中,之后遇冷凝结成霜,再返回山谷的循环过程。原以为他只擅长写《长恨歌》之类的艳诗,想不到他还颇有科学素养。
霜的降临,对世间万物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因为“万物秋霜能坏色”啊,花与树经受不住寒霜的侵袭,纷纷衰败乃至死亡。“严风吹霜海草凋”(李白《胡无人行》),海子边的水草因霜凋零。“夜来霜坠梧桐叶”(和凝《宫词》),皇宫里的梧桐树因霜落叶。“霜落小园瑶草短”(冯延已《鹊踏枝》),瑶草因霜萎缩短小。
在诗人的笔下,霜就像一柄冷酷无情的利刃,逢物皆杀。白居易讲“夕风吹霜利似刃”(《江楼宴别》),又讲“霜草杀如刀”(《送孟司功》)、“霜杀中庭草”(《冬夜对酒》)、“二月繁霜杀桃李”(《简简吟》)。李白也讲杀,“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秋感主人寄内》)。贺知章的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为人称道。殊不知,早他一个世纪,魏征的《暮秋言怀》就有“霜剪凉阶蕙”这样的诗句。青女有时很淘气,“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来鹄《偶题》),把好好的荷叶剪成破扇,就是为让雨水不能凝成好看的珠子,这分明是爱使坏的玩童把戏。
面对霜的淫威,也有坚强的植物泰然自若。岁寒三友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松节凌霜久,蓬根逐吹须”(徐铉《行园树》)、“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春”(虞世南《待宴归雁堂》)。松竹梅之外,还有不少耐寒植物为诗人们所称颂,如刘长卿赞桂树:“旧识窗前桂,经霜更待攀”(《宿北山禅寺兰若》)。吴融赞柏树,“不容萝茑附,只耐霜雪侵”(《三峰府内矮柏》)。李吉甫赞百合:“受露红兰晚,迎霜白薤肥”(《九日小园独谣》)。韩愈赞菊花:“野晴山簇簇,霜晓菊鲜鲜”(《祖席前字》)。
以辩证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霜亦然,也有其好的一面。霜能催熟瓜果。孙逖说“霜多山橘熟”(《江行有怀》)。牛希济说,“橘林霜重更红鲜”(《峭碧参差十二峰》)。霜能把翠绿的青山染成一幅七彩画。冯延巳道,“霜积秋山万树红。”霜能滋润花朵。“莫道秋霜不滋物,菊花还借后时黄”(黄临《寄同年李侍郎龟正》)。柳宗元的《早梅诗》写道,“朔风吹夜香,繁霜滋晓白。”这是说,霜可以滋润早晨绽放的梅花。元稹《遣兴》诗,“严霜荡群秽”是说霜可以扫荡污浊之物。李世民《秋暮言志》:“朝光浮烧野,霜华净碧空。”霜华降临,天空为之一碧如洗。白居易《游王屋偶呤》“霜降山水清,王屋十月时,石泉碧漾漾,岩树红离离。”霜后的山光水色,洁净而空灵,让人为之心旷神怡。刘禹锡的《秋词》道,“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在他看来,秋色比春光更美好,因为秋色清新入骨,使人平静安祥,不会像春天那样撩起人们心中种种欲望,使人狂燥难安。而秋天之所以如此清新洁净,全赖霜扫群秽的功劳啊。
唐人诗里霜繁多。除了单写霜的诗句,更多的是借霜的特性构成的意象,比如霜风、霜雨、霜月,霜刀、霜剑、霜戈,霜鬓、霜眉、霜须,霜磬、霜钟、霜鼓,霜颜、霜节、霜操。每个意象都有无数美妙的诗句和有趣的故事。
霜繁纸短,暂且以苏拯的《寄远》作结:“游子虽惜别,一去何时见。飞鸟犹恋巢,万里亦何远。妾愿化为霜,日日下河梁。若能侵鬓色,先染薄情郎。”女人都想化作美丽的仙子,再不济也是化作花鸟,化成云彩,谁愿化为寒霜呢?只因爱之深,才会恨之切。为名忙、日夜奔波的同时,切莫疏远了后方霜闺里的伊人。否则,你帅气的发鬓,会被她苦苦的相思早早地染白。
第二篇:唐诗里的中国
唐诗里的中国
原创:吴克欣改编:宇尘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时的歌曲才一遍遍地回响在我们耳畔……
爱中国,就爱唐诗吧,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
我爱唐诗,我更爱中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唐朝是歌舞升平的恒久弥笃,是霓裳羽衣的美奂绝伦。唐朝的诗书,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翻开《唐诗三百首》,唐诗像一支锈迹斑驳的古剑,在寒光中,闪烁着一尊尊成败英雄不灭的精魂:金戈铁马梦一场,仰天长啸归去来……都在这滚滚大浪中灰飞烟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余音袅袅,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唐朝的江枫渔火,就这样永久地徘徊在隔世的诗句里,敲打世人浅愁的无眠。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朝的明月,是思乡的霜露,是孤独人的酒友,是对影成三人的徘徊,夜夜照亮无寐的寂寥。唐朝的烈酒,是临风把酒酹江,是醉里挑灯看剑,是举杯销愁但求一醉的豪情放浪。
唐朝的傲然,是诗人的清高,是一壶酒、一把剑的豪饮狂舞,是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悲歌。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
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唐朝的精魂,在我们的雁小浅唱低吟。唐诗在手上,祖国在心中。
(合)唐诗在手上,祖国在心中。
我爱唐诗,我更爱祖国。
(合)我爱唐诗,我更爱祖国。
第三篇:唐诗里的中国
唐诗里的中国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上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唐朝的诗书,精魂万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无论是沙场壮士征夫一去不还的悲壮,还是深闺佳人思妇春花秋月的感慨,唐诗之美,或痛彻心扉,或曾经沧海,或振奋人心,或凄凉沧桑,都是绝伦美奂,久而弥笃。
翻开《唐诗三百首》,读一首唐诗,便如拔出了一支锈迹斑驳的古剑。精光黯黯中,闪烁着一尊尊成败英雄不灭的精魂:死生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梦一场,仰天长啸归去来„„都在滚滚大浪中灰飞烟灭。多么豪迈的唐诗呵!读一首唐诗,宛如打开一枚古老的胭脂盒,氤氲香气中,升腾起一个个薄命佳人哀婉的叹息。思君君不知,一帘幽怨寒。美人卷帘,泪眼观花,多少个寂寞的春夜襟染红粉泪!多么凄美的唐诗呵!浅斟低吟,拭泪掩卷。
寒山寺的钟声余音袅袅,舒展双翼穿越时空,飞越红尘,似雁鸣如笛音,声声谱回肠。世事更迭,岁月无常,更换了多少个朝代的天子!唐宗宋祖,折戟沉沙;三千粉黛,空余叹嗟。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惟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依然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唐朝的江枫渔火,就这样永久地徘徊在隔世的诗句里,敲打世人浅愁的无眠。
唐朝的月明。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唐朝的酒烈。引得诗人纷纷举杯销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醉卧中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唐朝的离别苦。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一曲离歌,两行泪水,君向潇湘我向秦。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君呵?
唐朝的诗人清高。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嬉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
唐朝的红颜多薄命。在刀刃上广舒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都羡一骑红尘妃子笑,谁怜马嵬坡下一抹黄土掩风流。情不可依,色不可恃。一世百媚千娇,不知谁舍谁收。长生殿里,悠悠生死别,此恨绵绵。
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角羽,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夕。
唐装在身,唐诗在手,祖国在心中。
(选自《创新作文》)
古老的中国是一个文化厚重的国度,灵动凝练的唐诗宋词,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典雅的传统乐器,书法、武术、石刻、瓷器、园林等多样化的传统艺术形式„„都是数千年来国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可惜在呼啸的国际化浪潮中,因国人的日渐忽视遗憾地失落了旧时的熠熠光彩。但是,它们中的每一种,都是一扇精致的窗,透过窗口,可以窥见古老东方文明的温润别致、典雅深邃;它们中的每一种,都是一则典雅的剪影,透过影子,可以还原古老东方人的性格风采、道德教化。而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深邃、最形象、最具感染力的经典代表之一。正如没有任何文字可以媲美方块字的品格,也没有任何语言能传神地转译出唐诗的气质,那短短二十字的五言绝句,五十六字的七言律诗,和气势磅礴的歌行体,诗化了平淡的生活,抽象出了生活的大美。在这氤氲的诗意中,国人自然而然被熏陶成了温文尔雅的君子、心气平和的仁人和思想深邃的智者,也成为了美的创造者和受益者。
读与写
妙用古诗,巧铸佳文,深化作文的文化底蕴。相比起简单的直接摘取诗词原句插入文中的引用法,将诗词加工并糅合到现代白话语言中的化用的方法,更受青睐,表达效果更有韵味。本文题为《唐诗里的中国》,自然要涉及到唐诗名句,然而通篇基本上没有生硬的直接引用,在“唐朝的月明”“唐朝的酒烈”“唐朝的离别苦”“唐朝的诗人清高”“唐朝的红颜多薄命”五个部分,集中体现了将诗句融合揉碎并融合,进行诗意地再组合、再创造的技巧。以“唐朝的月明”一段为例,“月”是古典诗歌中非常典型的一个意象,往往蕴藉着相思之意。本段中“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化用了张若虚“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见月”一句,又巧妙地与原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传达的哲思契合。“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暗含苏轼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表达出“望月怀远”几乎成为了唐诗的一个母题。“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这句中,可以窥见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及李白脍炙人口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影子。“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融合了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与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两首诗的抒情主人公都是思妇,她们是唐诗“望月怀远”中最为深情的一个群体。“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自然得自诗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惆怅与浪漫。如若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绝对不可能一气呵成,将唐诗水乳交融地化用成妙文。
第四篇:唐诗里的中国读后感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唐诗里的中国读后感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一直就想写这个人,迟疑到今天。
有人曾说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苏轼之后便喜欢上了王维,越来越觉得这实在是一个生错年代的人。盛世之唐,那是一个开放甚于今天的年代,那 是一个狎妓风流的年代,那是一个狂放不羁的年代。而王维,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实在是一个完美得无可挑剔的男人。
这是一个琴棋书画文皆精通的男子。论文学造诣,他是盛唐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有诗心富惮意,并不曾遣词造句,苦心推弈,随手拈来,便是诗词。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他的诗词固然不及李白那样天纵绝才,也不及苏子那样疏迈旷达。而他天生的艺术气质,独有的画家,音乐家的敏感是旁人难及的。就连那陶潜诗中也隐有剑气,也 有抑郁难吐之欲。而王维晚年的诗,真的是清淡的毫无烟火之气。而写惯了田园山水,偶尔一写边塞诗,直可叫那些写边塞诗的诗人们直接歇手。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怕就连那岑参读了,也是要汗颜的。
论琴棋书画,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我们多数只知道他是一个善写田园诗的诗人,很少只道他是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深湛的艺术修养不是随便一个文人才子就可以达到的。
他年少时,岐王带了他去引荐给公主。他带了丝竹,琴艺精湛,再加之王维一皙白俊美少年,生得风度翩翩,使公主甚为惊叹,又复献上诗词文稿,太平公主折服于 他的才华。后来王维与公主,岐王及许多权贵都甚是交好。而他亦有一颗明净之心。他心仪公主,而那太平公主心中只有薛绍一人。他离开。只怕再晚一步,我便要 爱上你。他真是生错了年代,冷静理智得犹如现代男子。
他作诗《息夫人》——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这个被后世称为红颜祸水的女子,楚王垂涎她的美貌,以武力将息夫人抢去作为夫人,息侯岔郁而死,息国自此灭亡。息妫虽然为楚王生了两个儿子,但她三年未与 楚王说过一名话,最终自尽而死。可笑自古祸国都是红颜的错,但他心怜息妫,他以一个男人的敏感之灵,慈悲之心怜惜她。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后来安史之乱,他略受牵连,不过总也安然无虞。有许多人过隐士生活,是因为仕途不得意,以此反抗,你天子不用我,你便失去了一个可用之才。若是那皇帝有召 回之意,早屁颠颠的蹦上京了。而王维晚年半官半隐的生活则是顺其自然,做也可,不做也可。隐也罢,不隐也罢。这是将佛意悟到心中的人才有的随意淡然。
他,论才华,论修为,论人品都是值得一写的。他一生无侍妾,发妻死时,正值三十壮年,再无续弦,从此更专心于佛学,隐于山水。他的思想情态,尤此可见。这 在盛世之唐,实在是难得再难得。女子都可以公然大张艳帜,以道馆为名,行云雨之事,男子有个三五十个歌妓,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就连那江洲司马青衫湿的 白乐天也是士大夫底色,也家蓄歌妓半百。王维,己超越了那个时代。
这是一个有才华,品格佳,富修养,有洁净灵魂,具艺术气质,温和淡泊的男人。再加上专一内敛,又生得英俊儒雅,实在是完美得无可挑剔。
第五篇:唐诗里的中国
唐诗里的中国 作者:吴克欣
(配乐:古筝古琴曲--相思风雨中 古筝)
(男)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ji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
(女)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chang2)羽衣的唐朝。唐朝的诗书,精魂万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无论是沙场壮士征夫fu1一去不还的悲壮,还是深闺佳人思妇fu4春花秋月的感慨,唐诗之美,或痛彻心扉,或曾经沧海,或振奋人心,或凄凉沧桑,都是绝伦美奂,久而弥笃。
(男)翻开《唐诗三百首》,读一首唐诗,便如拔出了一支锈迹斑驳的古剑。精光黯(暗)黯中,闪烁着一尊尊成败英雄不灭的精魂:死生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梦一场,仰天长啸归去来……都在滚滚大浪中灰飞烟灭。多么豪迈的唐诗呵!读一首唐诗,宛如打开一枚古老的胭脂盒,氤氲香气中,升腾起一个个薄命佳人哀婉的叹息。思君君不知,一帘幽怨寒。美人卷帘,泪眼观花,多少个寂寞的春夜襟1染红粉泪!多么凄美的唐诗呵!浅斟低吟,拭泪掩卷。
(女)寒山寺的钟声余音袅袅niao,舒展双翼穿越时空,飞越红尘,似雁鸣如笛音,声声谱回肠。世事更迭,岁月无常,更换了多少个朝代的天子!唐宗宋祖,折戟(ji3)沉沙;三千粉黛,空余叹嗟。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4。惟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依然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唐朝的江枫渔火,就这样永久地徘徊在隔世的诗句里,敲打世人浅愁的无眠。
(男)唐朝的月明。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4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唐朝的酒烈。引得诗人纷纷举杯销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人之
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类)江,醉里挑灯看剑。醉卧中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女)唐朝的离别苦。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1,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一曲离歌,两行泪水,君向潇湘我向秦。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君呵?
(男)唐朝的诗人清高。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pian1舟,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
(女)唐朝的红颜多薄命。在刀刃上广舒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都羡一骑ji4红尘妃子笑,谁怜马嵬坡下一抔(pou2)黄土掩风流。情不可依,色不可恃(shi4)。一世百媚千娇,不知谁舍谁收。长生殿里,悠悠生死别,此恨绵绵。
(男)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沏(qi1)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角(jue2)羽,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夕。
(女)唐装在身,(男)唐装在身,(女)唐诗在手,(男)唐诗在手,(女)祖国在心中。
(男)祖国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