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基础知识大全
地理基础知识大全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1.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宇是空间(经度、纬度、海拔);宙是时间——四维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地球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及小行星带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 太阳系概况: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月球中的 3He)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西部最大;四川盆地最小 纬度:高弱或低强(正午太阳高度)海拔:高强或低弱(大气的削弱)天气状况:晴多阴少 日照时间:长多短少太阳活动类型 大气层结构 标志 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 光球 强弱 气候 耀斑 色球 最激烈 电离层(无线电)太阳风 日冕 磁场(指南针)注:白天看日食;夜上看月食
(3)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赤半径大于极半径,平均 6371Km
地轴:北端空间指向北极星附近——观察仰角=北半球地理纬度(举例)
两极:所有经线都交于极点;纬度为 90;北极点只
有南;南极点只有北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点的半圆——等长;指示南北方向;180;20000 Km;一度 111 Km 本初子午线:0 度经线穿过英国的伦敦
经度:划分原则;东西经与东西半球;地方时 纬线:东西方向的整圆,并与经线相互垂直——平行;从赤道(特殊纬线)向两极对称递减; 指示东西方向(相对的,以劣弧定向);360;40000 Km 纬度:划分原则;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定向;最近航线;距离计算 时区的划分;日界线(0 时与 180);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线速度与角速度)和周期(恒星日);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1)太阳高度: 日变化:夜小于 0;日出、日落等于 0;白天大于 0;物体影子长度与太阳高度相反 正午(地方时 12 时)太阳高度: H=90°-│A±B│其中:H 为正午太阳高度;A 为所求点纬度;B 为直射点纬度;A 与 B 同 半球用减号,异半球用加号 0 时与 12 时所在经线上,太阳高度所差的度数与纬度所差度数相等 日出、日落、正午太阳方向与物体的影子方向:(3.21-9.23)
日出东北;日落西北(9.23-3.21)日出东南;日落西南;3.21 与 9.23 这两天日 出正东;日落正西 正午太阳在正南或正北或正头顶;(影子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昼长=日落-日出;日出=12-二分之一昼长;昼长+夜长=24(2)晨昏线 过地心,是大圆;平分地球: 与赤道相互平分: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日出 6 日落 18;晨(昏)线的中点在赤道上纬度为 0 与经线相交:夹角=直射点纬度值范围[0°-23°26′] 与纬线:相切(两个;切点太阳高度为 0;切点纬度=90 °-直射点纬度值; 范围[66°34′-90 °];切点地方时与极昼同半球为 0 时与极夜同半球为 12 时)相离:极昼或极夜 相交:夹角= 90 °-直射点纬度值范围
2、地方时:
3、沿水平自由移动物体的偏移: 北半球向右偏;赤道不偏;南半球向左偏;纬度越高念偏向越大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 方向:自西向东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周期:恒星年 速度:近日点与远日点 黄赤交角:决定回归线的度数,影响五带的范围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对比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看教材练习描述)昼夜长短的变化:图(看教材练习描述)四季与五带的划分: 思考:南北半球相反的地理现象(4)宇宙探测 宇宙探测 的意义: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促进科技进步 宇宙探测的现状。世界 中国 1957 原苏联 东方号 1970 东方红号 1969 美国 登月 1999- 神舟系列 1981 美国 航天飞机 2007 绕月 2.大气(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CO2、O3、O2、N);杂质与水汽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各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特点;逆温(使 对流运动消失,大气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大气污染的程度;水汽不易扩散,有利于雾的形 成,使能见度变差)晴朗的夜晚尤其是冬季、受寒潮影响、盆地地形、锋面附近易天成逆温(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等压线高高低低 大气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形成低压,遇冷下沉形成高压)和水平运动(风及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三个力)的成因: 大气环流(气压带与风带、季风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记忆)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 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1)纬度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 减小的。[编者:无论冬夏昼夜长度之差也是低纬大于高纬]。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
差为 12℃ 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 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 3.0~4.0℃。(2)季节 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 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 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3)地形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 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 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 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 低。.[编者:山顶由于与地面接触面积小,不易与地面形成频繁的热交换;空气流动性强等 原因而日较差较小]。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
日较 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4)下垫面性质 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 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 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5)天气 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 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6)地势 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 射(一年中最热月和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值,称为气温年轻差。气温年较差的大小因纬度、海陆 分布、地形等而异。气温年较差一般随纬度增高而增大。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1~2℃; 仅 中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增大,一般可达 10~20℃;高纬度地区可达 30℃以上。低纬度地区,一 年中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也很小,各月热量的收支相差不大,故气温年 较差很小。中高纬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冬
季则相反。因此,冬夏获得的 热量其差别很大,故气温年较差则大。同一纬度,陆地上气温年较差大,海洋上则小。中纬度 的内陆,气温年较差可达 30~40℃,海洋上仅 10~15℃。因为海陆物理性质不同,致使海洋增 温和冷却缓慢的缘故。陆地上气温年较差又随地形和地面状况而不同。一般来说,气温年较差 凸形地小于凹形地;植被覆盖地区小于裸地。中国的日较差与年较差情况 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受季节影 响,夏季陆地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海洋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冬季相反;受地 形地势影响,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一致,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等温线弯曲或出现 闭合,向低温弯曲为山谷,向高温弯曲为山脊,闭合中心气温值低为洼地或盆地,中心气温值 高为山地;受洋流影响,沿岸地区等温线向洋流流向处弯曲,大洋中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 向一致;受海陆分布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 中国的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冬季南北温差大(北方纬度高,太阳高度比南方小,白昼比 南方短,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南方少;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南方受地形阻挡,冬季风影响小);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北方纬度高,太阳高度
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获得的太阳辐射 与南方相差不大;且南方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削弱较多)(3)大气降水 降水的时间变化。中国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中国的雨带 5 月份 在华南登陆即在南岭以南地区,6 月份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梅雨天气,7、8 月份推进 到华北、东北、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天气此时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可有效的缓 解当地的旱情,9 月份雨带退出东北、华北、西北,北方雨季结束,回到南方,10 份退出中国 大陆),通过修建水利工程(东部地区的水库,蓄水池,西北地区的地窑等)解决;空间上东多 西少,南多北少,通过跨流域调水解决;除以上两者外,防治水污染,节约用水,农业上采取 节水技术,工业上采用水的循环再利用等。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影响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的影响赤道地区多 雨两极地区少雨,副热带地区大陆多西岸及内陆少,中纬度地区东西多中部少;地形的影响迎 风坡多背风坡少;海陆位置的影响距海越近,水汽越多,降水越多,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受洋流的影响暖流增湿降水多,寒流减湿降水少等(4)天气、气候与人类 锋面:下部为冷空气,上部为暖空气;冷锋(快行冷
锋和慢行冷锋)与暖锋的天气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天气;各地风向 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气旋(低压糟部产生锋面东侧暖锋,西侧冷锋);反气旋(高压 脊线不产生锋面)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常见气候类型的判断三步走、成因、特点、分布规律、分布地区、植被 及自然带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影响太阳辐射,决定温度带,是最根本的因素;大气环流主要影响 降水;除此外,下垫面性质、洋流、地形、海陆位置等,使气候局部地区发生变化。光(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有机物积累多)、热(纬度越低热量越充足,植物生长期越短,生长季节越长)、水(降水与光照负相关、水源)、风(风与城市规划(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 一种主导风向的布局在下风向如西风带、信风带;季风区布局在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此外布局 有最小风频的上风向)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寒潮(强冷空气入侵,主要由快行冷锋形成的,主要在晚秋、冬季、初春,其中晚秋和初春对 农作物的影响最大; 措施: 关注天气预报及寒潮预警,人工烟雾、地膜覆盖、大棚等)台风、(形 成条件:热带或副热带的温度在 26 度以上的广阔洋面上;结构由外到内分为外围大风区、旋涡 风雨区、台风眼区;由强风、特大
暴雨、风暴潮组成;发布台风预警,沿海防护林如红树林等,提高人民的防范意识;同时也给沿海地区带平在量降水,缓解旱情)、暴雨(形成条件:强烈的 上升气流,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持续的时间长如各种天气系统受地形阻拦移动速度慢或重复 出现)、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地球温室效应(即全球气候变暖,原因、危害、措施)臭氧层破坏、(氟氯烃化合物的大量排放)、酸雨(酸性气体和降水)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同线等值,同一幅图中等值距相等,不重合不相交不相割(等高线重合则为陡崖:注意计算公 式的应用);相邻两条等值线中间出现闭合等值线大大小小;等值线越密差值越大。3.海洋(1)海水的性质(温度和盐度)和运动(洋流)海洋表层平均盐度(影响因素:降水量与蒸发量,洋流,淡水河流注入,同一海域不同季节; 水平分布规律: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温度的分布(影响因素:纬度,洋流,季节等; 水平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看表层水温定纬度高低);垂直分布规律:1000M 以上随深 度的增加而递减,1000M 以下常年低温状态)和变化规律。洋流(风海流——
盛行风带如中纬西风形成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西风漂流;低纬信 风形成北赤暖和南赤暖。密度流——由于温度和盐度的差异,从密度大的海区流向密度小的海 区如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从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又如红海和亚丁湾等、补 偿流分为垂直和水平两大类)。洋流的分布规律(各大洋的环流系统,尤其是北印度洋的季风洋 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的渔场如四在渔场;暖流增温增湿,寒流 降温减湿;对海洋污染有稀释扩散的作用,同时使污染的范围扩大;顺流速度快,省时省力,节省燃料,逆流速度慢,费时费力,浪费燃料)(2)海洋开发 12 海里的领海权及 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其中含 12 海里的领海)由海岸-近海大陆架-深海,资源的分布: 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空间资源、化学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现状与前景。可燃冰:天然气与水的化合物,主要成份是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形成条件:低温、高压、大量天然气涌出;地质成因:海洋板快下沉,石油、天然气沿边缘上升。海洋空间的重要性:空间分类——海上、海中、海底;利用类型——交通运输(海港码头、海 上船舶、航海运河、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生产空间(海上电站、工业 人工岛、海上石油城、围海造地、海洋牧场)、电力通讯(海底电缆)、储藏(海底货场、海底 仓库、海上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文化娱乐(海洋公园、海滨浴场、海上运动)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成因:寒暖流交汇;入海河流;大陆架;温带季节交换。保护:禁 止过度捕捞;人工养殖、增殖即海洋牧场实现可持续发展;防治海洋污染)和海洋水产,主要 盐场(河北长芦、台湾布袋、海南莺歌海;地势平坦广阔的泥质海岸,降水少,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其中台湾与海南纬度低)。(3)海洋环境保护 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主要来自陆地生产过程,包括工业排污,冷却水,农业化肥 农药的使用;海上生产和运输过程,主要是石油污染。生态破坏:工程建设,渔业生产及自然 环境变化,包括全球气候变暖等)。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针对具体的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措施 4.陆地(1)陆地的组成要素及其运动 主要造岩矿物:(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三大类岩石: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闪长岩、流纹岩)、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 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产的相互转
化图示)、过程(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地 貌三者间的区别;地质作用——分内力作用[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如重力能,朔造地表的粗毛坯 如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火山等]和外力作用[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主要表现 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地质构造——褶皱[背斜 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及其对地表的影响(岩石的形成、土壤的形成、地形的变化)。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六大板块,尤其注意南极洲板块及中国的南海为三大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板块的边界——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及对应的地表形态及地质年龄的(高低)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地表水(江、河、湖、海)和地下水(潜水和承压水;二者的区 别);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和静态水资源;人们可利用的水资源指江河水、淡水 湖泊水、浅层地下水;这些水体之间是相互转化的、相互补给的如河湖间、地表水与地下水之 间。地表水的补给类型(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及水文特征(补 给类型、流量或流速、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水系特征(支流、流域面积、流向、形态如 树枝状向心状放射状扇形等水系形态、汇水
面积等)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海陆间大循环、陆地水循环、海洋水循环及各个环节(水汽输送、大气降水、蒸发、下渗、植物蒸腾、根系吸收、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热量(纬度地带性)、水分(经度地带性)、光照(喜光植 物与喜阴植物如草果苔藓地衣等)对生物分布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水莲、矮牵牛花的叶片、旗状树冠、年轮、树木的枝叶疏密、农业谚语等)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如植物的生产 能力下降则有荒漠化的可能);组成(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分);形成过程——气候越暖 湿土壤发育越完善但降水越多封的淋滤作用也就越强,养分流失越严重;地带性(黑土、棕壤 和褐土、红壤等)和非地带性(紫色土、水稻土、黑垆土等,其中后两者为耕作土壤)(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域分异规律。(三种分异规律及非地带性)(3)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总量大,利用部分有限;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数量有限;利用能力 和范围有限);陆地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有一定的分
布规律;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 互联系的整体。例:北京 07 年高考题以一种陆地资源为例。说明其特点和分布规律。(10 分)((1)矿产、土地、水、生物资源(举出任意一种即可);数量有限,利用潜力无限;各种资源 相互影响;分布不均;土地、水、生物资源分布一般具有地带性(或矿产资源的分布受地质条 件制约)。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矿产资源:分布广泛相对集中;分布不均 北方铁(俄巴中澳印加美)——辽宁的鞍山与本溪、河北的迁安与武安、内蒙古白云鄂搏、安 徽的马鞍山、四川的攀枝花、湖北大冶、海南石碌;石油——黑龙江大庆、吉林的吉林、辽宁 的辽河、天津的大港、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马依与塔北与塔中、甘肃的玉门、河南的 中原与河南、山东的胜利、湖北的江汉; 煤(中美俄)——黑龙江的鹤岗与鸡西、辽宁的阜新、河北的开滦与峰峰、山西的大同和阳泉、陕西的神府、内蒙古的东胜、河南的平顶山、安徽的淮北、贵州的六盘水、四川的攀枝花;南 方有色金属——内蒙古的白云鄂搏稀土矿、山东招远的金矿、甘肃金昌的镍矿、四川攀枝花的 钛矿、江西德兴与湖北大冶及云南东川的铜矿(赞比亚、智利)、摩洛哥的磷 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组合不协调;
人均耕地为世界的三分之一
世界——美国中央大平原、乌克兰的弟聂伯河流域、中国东北平原(三江、松嫩、辽河)三大 黑土分布区、湄公河三角洲
中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松嫩、江淮、太湖、江汉、成都、洞庭湖、鄱阳湖、珠江三 角洲)、河谷地区(雅鲁藏布江河谷、柴达木盆地、甘肃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等)水资源:人均为世界的四分之一;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北方资源性缺水同时水污染严重;南 方水质性缺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兴修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 生物资源:南方水产,二大天然林基地,一大人工林基地 人类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国主要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震级、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等震线;影响地震损失的因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地质结构、地震时间、人口的密度、经济发达程度等;纵波速度快于横波(只在固体中)火山喷发——火山构造(火山口、火山锥、火山通道);类型(活火山、死活山、休眠火山)滑坡和泥石流:条件(坡度陡、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
岩石破碎、植被少)防御:预警系统、加强灾害管理,健全政策法规体系、预防措施、防灾和减灾的意识 5.地图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方向:一般情况,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经纬网定向,经线南北,纬线东西,劣弧 定向;方向指向标 比例尺:数字式(注意分子为 1,分母与分子单位要统一),文字式,线段式;比例尺的转化(放 大或缩小了与放大或缩小到的区别;水平比例尺与垂直比例尺同时变化);越大,同图幅范围越 不,内容越详细 常用图例、注记。地图册上的常用图例:首都、国界、洲界、公路、铁路等;常用矿产资源如铁、煤、石油、天 然气等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海拔:从 0 米海平面起算(等高线地图); 相对高度:(n-1)d(n+1)d 之间 山地地形部位:山顶、洼(盆)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的等高线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农业 农业区位因素。结合农业的分类(生产对象、投入多少、产品用途)气候:光照(充足——纬度低或降水少)、热量、降水;
气候类型,特点,结合中国温度带与干 湿状况
地形:平原种植业;低山丘陵经济林或牧业
土壤: 水源:近河流灌溉便利
市场:主要指商品农业,决定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主要指商品农业,尤其是易腐产品
政策:中国的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劳动力:
科技:培育新品种、改进灌溉技术等
工业:提供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 决定农业发达程度
区位因素的变化:主要指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大小或规模、需求)、交通和科技(市场在地 域上的变化)、政策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水稻种植业:分类(种植业、劳动密集型、自给);特点(小高低,低大低);
分布(东亚、东 南亚、南亚的季风区及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区位(季风或雨林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充足;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种植历史攸久,经验丰 富)
商品谷物农业:分类(种植业、密集型、商品);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作物(小麦和玉米);
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区位(优 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水路交通便 利;地广人稀,租金低;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
大牧场放牧业:分类(畜牧业、密集农业、商品);分布(美国、新西兰、阿根廷、澳大利亚、南非等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区位(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租金
低;交通便 利)
混合农业:分类(混合、密集、商品);
分布(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特 点(良性生态系统,有效安排农业活动,对市场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区位(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乳畜业:生产对象是奶牛;市场和饲料是主导;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热带种植园农业: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热带:香蕉、菠萝、芒果、椰子、荔枝、甘蔗(四川盆地亦有,原因?)经济作物还有油棕(区 别油橄榄)、蕉麻(又称马尼拉麻,耐海水腐蚀)、天然橡胶等 亚热带:柑橘、葡萄(联系地中海气候区无花果、油橄榄等;中国的新疆区位优势?)温带:水果 热带、亚热带:水稻、油菜、茶(酸性红壤)、马尾松 暖温带:棉花、冬小麦、花生 中温带: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亚麻(区别于黄麻)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南方水产业;主要牧区: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宁夏、南方低山丘陵区
(2)工业 工业区位因素。(考虑按主导区位的分类共
五种)水源:水资源充足(注意水污染的工业布局问题;防治水污染;污水处理后排放等)资源:原料等(铁、有色金属、农业产品、水产品、木材等)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 劳动力:数量、素质 科技:高等学院的多少,影响工业类型 市场: 交通:河运、海运、航空、高速公路、公路、铁路等 政策: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三线建设;中部崛起;开发区;卫星城等 基础:工业基础(老工业基地);农业基础(主要农业种植区)位置:影响出口;引进外资和技术等 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替代产品越来越多,利用率与加工深度提高;交 通;信息通达度;劳动力的数量、体力下降,素质、知识上升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传统工业区:分布——德国的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 传统工业区 和濑户内海沿岸,中国的辽中南;特点——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为主,大型工 业为轴心,资本集中程度低,主要集中分布(优势),人数多;鲁尔区的优势区位:丰富的煤炭 资源;离铁矿较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 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
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用 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整治: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 展科技,繁荣经济;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新兴工业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德国南部、苏格兰地区;区位优势——大批廉价劳动力、新兴工业区 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特点 ——250 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以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 高新技术产业:美国硅谷、日本硅岛;优势区位——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便捷的交通(航 高新技术产业 空、高速公路)、军事订货;特点——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水平高、增长速度快,更新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高、产品面向市场;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大量廉价劳动力、土地住房作宜(地 价低)、近市场工业部门 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类属名称 代表部门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原料指向型工业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动(易变质等)甜菜、甘蔗制糖等,水果、水产 品加工 运输产品成本较高(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市场指向型工业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破碎等)家具、印刷、啤酒、部分食品 动力指向型工业 消耗大量电能的工业 炼铝厂、冶金及化工等重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区 鞋等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 技术指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表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2.人口与环境(1)人口的再生产 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 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2)人口数量与环境 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3)人口素质与环境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4)人口迁移与环境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3.人类的居住地一一聚落(1)聚落的形成 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促进乡村聚落的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促进城市聚落的出现; 大河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灌溉水源便利;交通联系方便,建筑投资
少。(2)城市的区位 自然: 地形:平原最多;热带地区主要位于高原(低地闷热,高原温凉,气候宜人)中国主要城市分布:第一阶梯最多;第二阶梯(乌、包、太、兰、西、成、重、贵、昆);第三 阶梯无百万人口大城市。环渤海、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美国: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旧金山-圣迭戈 世界:北纬 60 度以南的欧洲地区、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及中国东部沿海和平原、美国的东北部 气候:降水适度,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的沿海(中国的包头、乌鲁木齐小于 400)河流:供水和运输(河运的起点和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河口)、军事防卫(半岛、河心岛、河 流曲流处)经济、社会: 自然资源: 交通:交通枢纽 政治:省会、首都、(六大古都西安、北京、洛阳、杭州、开封、南京);巴西的巴西利亚、美 国华盛顿、澳大利亚堪培拉、巴勒斯坦伊斯兰堡专门的政治中心 军事:山海关、镇江 宗教: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 旅游:黄山市、泰安市、承德市等 科技:科学城——日本筑波(3)城市化 城市化及其进程: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1975 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超过发达国家),发展快(二战以 后,国家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低(乡村人口基数大,增
长快);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少数大城市膨胀,; 中小城市发展缓慢。发达国家: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1925 年前后,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达最快);出现逆 城市化现象(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表现:城市 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可吸放颗粒物——煤烟、粉尘、建筑扬尘等,尾气——氮氧化合物、炭氢化合物可出现光化学反应,烟气——二氧化硫酸雨、铅等重金属污染)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使水质变差甚至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噪声污染(交通、工业生产、建筑、社 会活动等,妨碍休息甚至损害健康)交通拥挤: 居住条件差: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4)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基本功能分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除此外还有文化娱乐区、行政区等 商业区:在城市中面积最小;服务区的人口(影响营业额的直接因素)、交通的通达度;中心商 务区(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存在 明显的分区-水平方向上中心为零售,垂直方向上低层为零售)住宅区:在城市中面积最大;工业革命后开始分化出来(交通条件改善、环境污染严重等);在 质量上,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位于城市的外缘,接近文化区,地势较 高的地方,有些是带有花园的独立庭院,基础设施完善;低级住宅区位于城市内部,接近工业 区,地势较低的地方,基础设施不完善),在位置上,出现二者背向发展状况 工业区:工业集聚(对工业而言共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间的信息联系,节约运输费用,降低 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城市而言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拓宽原有城市的地域范围); 分布特点-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城市外缘交通条件改善;市内环境污染严重;地价高);趋向 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影响功能分区的因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取决于交通通达性和市场距离);社会因素;行政 因素 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 集中式(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便于行政 领导和管理,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组团式(用地比较分散,各区间联系不方便,工程设施投 资相对高);条带式和放射状(受地形或河流限制。各部
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运距长)城市的合理规划。4.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2)交通运输和通信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铁路运输:(优点)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连续性好(缺点)造价高,耗钢材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影响大 航空运输:速度快,效率高;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 管道运输: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运量大,占地少; 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速度快为优(航空、铁路)、运量大为优(海运、铁路、河运)、运费低为优(水运)、灵活为优(公路)、投资少为优(水路)、连续性强为优(铁路)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社会经济为主导,技术是保障。线(铁路、公路、航道): 自然——平原地形,工程量小,易施工,造价低;避开陡坡、断崖、沼泽、地质不稳定的区域(地震、泥石流、滑坡、喀斯特地
貌等),线路尽量要短、坡度要小,起伏要缓,尽量多连接经 济点(公路中的国道和高速公路为高等级公路,以直达为主,遇河架桥,遇山开洞)社会经济——合理布局交通网,使交通更加通畅;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护地区的稳定、促使地区摆脱贫困等;有先进的科技作为保障 航空港: 地形——地形平坦,有一定的坡度,利于排水;地质条件好,利于地基稳固 气候——避开多雾、多暴雨、多大风地区 城市——与城市距离适中,且交通便利 其它——远离村庄、养殖厂、鸟类迁徙路线等 港口: 位置—— 筑港——地形、淡水等 ——经济腹地,城市依托 航行和停泊——港宽水深,避风等 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长江航线 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北疆线(连云港)、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上海)京沪线(江苏徐州、江苏南京、上海)、京九线(河南商丘、江西九江、江西向塘、香港九龙)、京广线(河南郑州、湖北武汉、湖南株洲、广州深圳)、太焦-焦柳线(河南洛阳、湖北枝城、湖北怀化、广西柳州)、襄渝-川黔-黔桂线(湖北襄樊、重庆、贵阳、柳州)、宝成-成昆- 南昆(昆河)线(陕西宝鸡、四川成都、攀枝花等)东部海运线 东
北:(京哈线)哈大线、滨洲-滨绥线、沈丹线等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城市道路网的原则: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的水文条件;保护环境 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交通线路拥堵(合理布局交通网,如城市中的人口集中建筑在布局时应 分散等)和交通环境污染(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 道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3)商业贸易 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交通(便利的交通,利于货物集散)、市场(稳定的货源和销售区)、商品生产能力和经济腹地(此点适用商业城市)商业网点的布局。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5.文化景观(1)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文化:物质文化(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相关,有物质形式;形成物质文化景观)和精神文化(帮 助人们认识世界、规范人们社会行为、体现人们情感,物质形式或有或无;形成精神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特点:空间性(占有一定空间,空间位置相对固定);时代性(功能性随时间推移发生 全部或部分改变)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文化景观对环境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但不是绝对的;文化景观要与环境相适应,顺应自然环境 的规律,产生有利的影响。(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 文化源地; 文化源地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呈点状分布;多个文化事物(或现象)构成文化系统,在小比例尺 上呈面状分布;文化扩展形成文化区(中国传统文化区分为东部农业文化地区、西南少数民族 农业文化地区、西部游牧文化地区)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文化传播——文化传承(一代人传给另一代人)和文化扩散(近移扩散和扩展扩散——传染扩 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6.旅游活动与环境(1)旅游活动及其作用 旅游活动的特点; 三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 主体的大众化、方式和内容多样化、目的的娱乐性、空间的扩大化 旅游活动的作用。满足人类需求(补偿性消费;积累知识;锻炼身体)、促进经济发展(外汇收入;回笼货币、稳 定市场;扩大就业;带动相关经济发展如:杭州西湖不收门票一年少收 6000 多万门票收入,但 杭州经济增长 1 个多亿)、扩大交流(2)地理环境与旅游 旅游资源及其特性。分类: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地理景观、生物景观等)、人文景观(建筑、文化 艺术、风土民情等)特性: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长存性 旅游资源的价值。美学价值(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科学价值(火山、裂谷、喀斯特地貌、断块山、花岗岩地貌、河流峡谷地貌等)、历史文化价值(文物古迹等)、经济价值 中国的旅游资源。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堰塞湖)、吉林长白山天池(火山口湖)、吉林省高句丽王城和王陵及贵族 墓葬(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以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世界文化遗产)辽宁沈阳故宫、(世 界文化遗产)、辽宁的盛京三陵(永陵、昭陵、福陵)(世界文化遗产)、河北的清东陵和清西陵(世界文化遗产)河北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北京故宫、周口店猿人遗址、北京天寺坛、北京颐和园、北京昌平的十三陵、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山西平遥古城、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甘肃敦煌莫高窟、西藏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四川黄龙和九寨沟及峨眉山-乐山大佛(也是自然 与文化双重遗产)四川的青城山和都江堰、、重庆大足石刻、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和皖南古村落: 西递、宏村、湖南武陵源、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和明显陵、江 西庐山(文化景观)、云南丽江古城和 “三江并流”、江苏古典园林、福建省北部武夷山、河南 龙门石窟等 旅游景观
欣赏的基本要求: 选择观赏位置——峰峦之雄伟峻秀,唯远眺可得;地貌酷似造型,特定位置;峡谷、洞、一线天等,置身其中方知其妙;瀑布则宜在适当距离仰观,以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 湖海江河,位置较高的亭台之上,除俯览,不带有远望的景趣;较小的湖沼,多低临水面建亭、榭、廊等;山水组合,则要乘船 把握观赏时机——北方山水宜在夏季;越向南方观赏季节越长,华南则四季皆宜;南方一 些千米以上的高山则应为夏季观赏,如黄山、庐山等,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并 具有变化,同时兼收避暑之效;又如黄山日落,泰山日出等雨过天晴更好;青海湖观鸟,钱塘 江观大潮等 抓住景观特点——主配、层次(障景法或隔景法等)、框景、借景 以情观景,领悟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了解景区的文化、景观的文化背景等(3)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物的古迹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 冲击等 开发条件评价:浏览价值(资源质量、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 达性;地区接待能力;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7.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1)世界
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3)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 基本实体——面积、位置地形、自然资源、人口数量与质量 经济力量——工业、农业、通讯、交通等 军事力量—— 内政和外交—— 科学和技术—— 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8.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 人口压力——1999 年 10 月 12 日世界人口达 60 亿,现在人口增长速度变慢,但由于人口基 数大,人口总数仍在大量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庞大的人口基数,较高的人口增长率)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速度超过的再生速度;非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利 用加速了枯竭;资源利用过程在生态意识淡薄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只注重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积累 环境问题的防治: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太空垃圾增多、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及热带雨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水源短缺、城市环境问题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2)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的演变: 人地关系的演变:
1、崇拜自
然:采猎文明时期;环境对人类的制约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恐惧和依赖 的关系
2、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类对环境的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人地关系出现了萌芽
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4、谋求人地协调:现代文明;人与自然的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 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原则: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动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 持续性原则——承载力的限制;共同性原则——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必然性: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深刻的环境危机 工业模式:清洁生产 农业模式:生态农业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1.世界地理概况(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世界的国家和地区。2.世界地理分区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 欧,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
城市;主要区域 特征。3.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第四部分 中国地理 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2.中国的民族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3.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4.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5.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长江、黄河、珠江的概况; 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京杭运河概况。6.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7.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8.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
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9.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10.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1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12.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原因:(自然)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坡度陡;植被稀少;(人为)不合理利用土地 资源,毁林开荒等使植被遭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合理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等;保护现有植被,扩大林、草面积(坡度小的平原经 营种植业,坡度缓的山麓主营经济林,陡坡营造水土保持林等);禁止过度放牧,实行轮牧、圈 或栏养等;矿后复垦,复植等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重点是保持水土,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 措施三者并用;具体方法之一是“保塬(平整土地,增加水流下渗,削弱地表径流)、护坡(缓 坡修梯田,发展林果业;陡坡封山育林)、固沟(主沟打坝淤地,支沟造林固沟栏泥沙)” 危
害: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贫瘠,农业低产;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床抬高,淤塞河道,泄 洪能力减弱;水库、湖泊淤积,调蓄能力下降,甚至影响水质;环境恶化 有利影响:使沿河平原、河口三角洲发育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原因:(自然)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地表多松散沉积物(人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境保护 治理:防治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有效措施是恢复地表植被;战略和对策的核心是消除贫 困;具体措施主要有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 草方格沙障的作用——增加地表的粗糙度,消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含水量,利于固沙植物 的存活 固沙植物:梭梭、柠条、沙拐枣等 危害:土地肥力下降,甚至退化成沙漠,失去生产能力;提供水源,使沙尘天气的日数增加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 效益:防洪、发电(水电代替火电,减轻大气污染)、航运(上游水流平稳、下游水量稳定)、养殖、供水、灌溉等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移民安置及其可能产生的新的生态问题;可能诱
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库区、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等 洪涝灾害的成因: 洪涝灾害的成因:(自然)水系、水文特征;降水;地形、地势(人为)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人为侵占河道等使河道发生变化 例:海河——扇状水系;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水土流失严重,河道 淤塞排水不畅;重要蓄洪区排洪区被侵占等 黄河——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 重,使河床抬高,下游形成地上河;冬春季节部分河段凌汛现象严重 淮河——夏降水量大、集中多暴雨、持续时间长;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下游无 入海通道;围湖造田使湖的调蓄能力下降 长江——流域广、支流多;支流降水量大、时间长、多暴雨;河道弯曲;上游地区过度砍 伐,陡坡开荒等使植被减少,涵养水源功能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严重;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工农业用水量大等,使湖泊面积萎缩,调蓄能力下降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解决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资源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如:煤炭、水、天然气等 煤炭:北方煤炭资源丰富,38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大量北方的煤炭资源南运,占用大量 煤炭 铁路的运力,加重了铁路运输的压力。水:南方多,北方少;而耕地则为北方多,南方少;耕地与水资源的配合不协调 天然气:西部多,东部少;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少,能源需求量大 天然气 影响:资源输出区——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当地资源 的利用;扩大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不注意环境保护,会使当地的环 境问题加剧。资源输入区——有利于缓解资源不足的局面,提高经济的领军地位;有利于资源 型工业的转变;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若是天然气、电力,还可减轻环境污染,改善大气质量 等 主要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 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问题:人均耕地少,后备资源不足(平地少,坡地多);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能源不 足,砍伐薪柴;开垦坡地等); 途径: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发挥山地土地资源的潜力;减少耕地压力,促进多种经营,使农民 增收;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生活用能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气、沼气等;推广节能炉灶,节省燃
料;营造速生薪炭林 等 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干旱、洪涝、风沙、盐碱 干旱:实质是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如——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 量大,而降水小;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天气等;人为原因主要是用水量大,使地下水位下降,如 ——华北平原春季小麦灌溉用水量大增,南方夏季水稻需水量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植被减 少,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节约用水,种植耐旱作物等 洪涝:低洼易涝地多采用鱼塘-台田模式 风沙:春季多大风,地表干旱;地势起伏小,缺乏风力屏障;人类不合理的耕作,出现大面积 的沙荒地等。如北京周围的土地冬春季节桔杆长在田地中。次生盐碱: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地下水位高(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 灌,只灌不排等)。关键是治水。工程、生物、技术措施结合。如:春季用地膜、稻草等覆盖,林粮间作等 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条件:耕地面积广大(人少地多更优);土壤肥沃;地势平坦,集中连片(利于机械化操作); 工业基础好,能提供大型机械、化肥、农药等;科技力量厚,能提供种子的改良 问题:土壤肥力的保持;生态环
境的保护;交通的通达性 趋势:产品的进一步深加工,形成产业链,提高对市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林业条件:林区面积广;宜林地区面积大;森林树种丰富 问题:采育失调;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措施:合理砍伐,积极营造人工林,使采育协调,增加覆盖率,发展深加工 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意义: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有利于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带动相关产 业发展;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巩固国防、保卫边疆;有利于促进对外 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困难:当地的经济状况的影响;地形、地质条件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影响(动物的迁徙路线等)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 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 意义:利用沿海便利的海运条件,大力建设港口,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与内陆地区的货物中 转的基地;利用海洋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海洋加工业,大力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等特色产业 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城
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
第二篇:中国地理基础知识
中国
国土面积:国土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15,略相当于除前苏联之外的欧洲各国的总面积,仅次于俄罗斯联邦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东部地区占10.5%,中部地区占25.3%,西部地区占64.2%。土地资源中,山地320万平方公里,高原250万平方公里,盆地180万平方公里,平原115万平方公里,丘陵95万平方公里(截至1997年)。
疆界和四邻:中国陆上疆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起,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止,总长2万多公里,与14个国家相邻:东为朝鲜,东北为俄罗斯联邦,北为蒙古,西北为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西为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为印度、尼泊尔、不丹,南为缅甸、老挝、越南。与中国隔海相望的邻国自北而南依次是: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
陆地领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一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屿。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中国的毗连区宽度为24海里。
中国气候:显著的季风特色,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和多样的气候类型。中国的气候复杂多样,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寒带等气候带。中国位于北半球,穿过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暖温带和亚热带,属东亚季风气候。南北温差悬殊。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刮冬季风,大部分地区寒冷干旱;4-9月刮夏季风,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异亦大,东南沿海为1500毫米,西北部在500毫米以下。二十四节气。
中国地理
中国地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西部有世界上最高 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中国山脉: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多成东西和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山脉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祁连山脉、冈底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阴山山脉、太行山脉、秦岭山脉、大兴安岭山脉、长白山脉、台湾山脉等。全世界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而坐落在中国境内和国境线上的就有7座,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高大山脉。平均海拔6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大雄伟的山脉,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此外,还有黄山、泰山、华山、嵩山、衡山、恒山、峨眉山、庐山、武当山、雁荡山等名山。?
中国河流:主要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淮河、海河、辽河、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澜沧江、怒江、闽江、钱塘江、韩江、鸭绿江、图们江、浊水溪、南渡江、滦河、弱水、疏勒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及京杭大运河、灵渠、胶莱运河、里下河等运河。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公里,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为世界第三长河。黄河系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西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上有全长504.6公里、深6009米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中国湖泊:主要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青海湖、洪泽湖、高邮湖、南四湖、兴凯湖、呼伦湖、贝尔湖、博斯腾湖、罗布泊、纳木错、色林错、羊卓雍错、滇池、洱海、抚仙湖、日月潭、洪湖、西湖、千岛湖、白头山天池、天山天池、五大连池等。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面积3583平方公里;青藏高原的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4583平方公里。
中国海岸: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达广西的北仑河口,全长18000多公里。(截至1997年)?
中国岛屿:主要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岛、平潭岛、东海岛、东山岛、金门岛、玉环岛、厦门岛、上川岛、洞头岛、钓鱼岛、南澳岛、涠洲岛及长山群岛、庙岛群岛、舟山群岛、南日群岛、万山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东沙群岛、中沙群岛、澎湖列岛等群岛。在中国海域上分布着5400个岛屿,总面积3.87万平方公里。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岛,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岛屿海岸线14000公里(截至1997年)。
近海及毗邻海域:毗邻中国大陆边缘及台湾岛的海洋有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渤海则是伸入我国大陆的内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东西横跨经度32度,南北纵越纬度44度。另外有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三大海峡。海域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截至1997年)。
中国行政区划:截至2004年底,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全国乡镇总数37334个,其中:镇19883个;乡17451个。全国共有街道办事处5904个。
我国省级行政区区域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
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
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归华北
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归华中 华 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渝藏西南
西北陕甘宁青新
晋豫皖和湘鄂赣
中部六省正崛起
中原大省河南省
大别山界鄂豫皖
太行山东冀鲁豫
陕甘宁边区延河唱---
■我国地理之最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
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
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
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
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
人口最少的省澳门---
■我国七大古都我国七大古都我国七大古都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玄武湖和中山陵。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中国主要铁矿分布中国主要铁矿分布中国主要铁矿分布中国主要铁矿分布::::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中国煤矿分布中国煤矿分布中国煤矿分布中国煤矿分布::::
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平顶山矿省份豫。
■中国有色金属矿分布中国有色金属矿分布中国有色金属矿分布中国有色金属矿分布::::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货运评价和选择三原则货运评价和选择三原则货运评价和选择三原则货运评价和选择三原则::::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中国十大旅游景点中国十大旅游景点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
安徽黄山桂林水,浙江西湖苏园林,台湾岛上日月明。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苗维彝藏和蒙古。
■ 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 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
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中国地形区特点中国地形区特点中国地形区特点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中国地势阶梯界线中国地势阶梯界线中国地势阶梯界线中国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国地形区界线中国地形区界线中国地形区界线中国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中国气候界线中国气候界线中国气候界线中国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中国河流界中国河流界中国河流界中国河流界线和分水岭线和分水岭线和分水岭线和分水岭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中国三大自然区界线中国三大自然区界线中国三大自然区界线中国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中国自然地区界线中国自然地区界线中国自然地区界线中国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中国农业活动界线中国农业活动界线中国农业活动界线中国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秦岭~淮河。
■中国行政区界线中国行政区界线中国行政区界线中国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 综合地理界线综合地理界线综合地理界线综合地理界线
■秦岭秦岭秦岭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⑤ 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③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④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⑤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⑥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长城线长城线长城线长城线::::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1)长城地带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使之成为一个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带。由于这里地处季风区向非季风区,半湿润向干旱,高原山地向丘陵、平原的过渡区,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是雨量不多而时空变率大;地表径流贫乏,而水量变化多端,有些河流长年无水,但偶发洪水则极易成灾;平原少,沟坡地多,除黄河、西辽河沿岸局部平原及少数山间盆地外,多数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地,缺乏灌溉条件,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多大风,土地易沙化。水蚀、风蚀交错,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为特色的土地退化过程。因此,长城地带宏伟的建筑与强烈的风蚀、水蚀同样闻名与世,引起国内外许多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的关注和兴趣,期望通过各方面的研究找出一条开发、整治的科学途径。
(2)长城地带是农业生产上的一条重要界线。它既是雨养农业与绿洲农业的分界线,还是冬小麦与春小麦的分界线。这些界线的形成,既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又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所变化。例如,早在1956年我国农业发展纲要中,就将长城一线作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达到400斤指标的界限。这里既充分考虑到长城以北地区与以南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别,又考虑到现实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不强行统一。限制冬小麦在长城以北种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热量指标。冬小麦生育所需10摄氏度以上的积温为1500摄氏度左右,越冬最低温为零下22—24摄氏度,长城以北大部分地区因冬季严寒,不能达到这些要求。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防寒措施和技术保证,强行北移冬小麦分布界限,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作为雨养农业和灌溉农业的分界线,在发展农业生产中,既要注意土地风蚀沙化,还要注意水土流失。在灌溉农业区,发展灌溉时,必须注意排水,否则极易引起次生盐渍化。
(3)长城地带是我国农、牧业生产的分界线。长城地带作为农牧业生产的交错地带,实际上是农牧业内部结合差,农牧关系矛盾较多的表现。农牧业在空间分布上是分离的,汉民族聚居区以农为主,少数民族聚居区则以牧为主。如在内蒙古长城沿线一带,蒙古族以牧为主,集中在中部高平原,汉族以农为主,集中在东部与南部河谷、盆地区。在地区农业生产上,农、牧分家,谈不上结合,而且往往矛盾较多,多数情况是以农挤牧。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40多年里,见水土条件好,接近农区的草场,往往成为开垦种粮的对象。由于该地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不少土地因开垦不当,草被破坏,引起大面积的沙化,又不得不弃耕,造成“农业吃牧业、沙子吃农业”的恶性循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长城地带的自然条件虽可发展旱作农业,但产量不稳定,土地易沙化,但却是较好的牧业基地。为了充分发挥长城地带草原牧业优势和少数民族悠久的牧业经验,正确处理农牧矛盾,今后农业生产的发民方向应以牧为主,农牧结合。
■ 地理方位地理方位地理方位地理方位记忆歌:上北下南左为西,右东两手来区分;北东西南出新闻,四方符号NEWS论(即:北纬-N;东经-E;西经-W;南纬-S.);山南水北阳,山北水南阴(注:因为中国位於北半球, 以我们的视点来观察太阳会是从东方升起经由南方最后落到西方, 山的南面是向阳坡,山的北面是背光坡 南面的日照一定较北面充足, 所以山南谓阳、山北谓阴.水的部分由於中国地形是西北高然后向东南渐低, 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於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形成南湿北乾的情形, 故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日坛东,月坛西,天坛南,地坛北(注: 打开古都北京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古都北京内城之外的南北东西四个方位上,分别建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四个古祭坛建筑.天坛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皇家祭天建筑,它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南方,公元1420年明朝永乐18年由朱棣皇帝下令修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
历史。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于每年“冬至”祭天、“孟春”祈谷、“夏至”祭雨的地方。地坛是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北方。因祭坛拜台周围设计有方形泽渠,故原名方泽坛,明朝嘉靖13年改名为地坛。地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祖“皇地祗神”即地神的地方,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的祭地建筑。日坛、月坛均为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日坛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东方,又叫朝日坛,是明清两朝皇帝在每年“春分”之日祭祖“太阳神”的地方。月坛又叫夕月坛,位于北京内城之外的西方,是明清两朝皇帝于每年“秋分”之日祭祖“夜明之神”即“月神”和天上诸星宿神的地方。).■ 秦淮线秦淮线秦淮线秦淮线::::
1)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以北为旱地,多用水浇灌;东北春小麦,作物一熟年;华北冬小麦,两年能熟三。
秦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年熟两或三,水稻为重点。
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斯短;有冰流量小,水混位变显。
南河流量大,水位变不显;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气候分界线,五个大方面:无霜生长期,长短南北反;湿润半湿润,八百等降线;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
植被界以南,绿色为常年;亚热阔叶林,热带雨林南。
以北温草原,落阔叶广泛;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北边。
■其它界线其它界线其它界线其它界线::::
1)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注: ①洋,大洋洲。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极洲。②乌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高加,高加索山脉。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
2)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3)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4)东北三省黑吉辽
北部边疆内蒙古
两河两山连京津
两湖三江接皖沪南部琼台闽粤桂
川黔云藏加重庆
西北陕甘宁青新
港澳特别行政区
第三篇:初一地理下基础知识总结(完整版)
初一地理下基础知识总结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人口最 从半球位置看,亚洲的主题部分位于东半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是:亚洲 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俄罗斯、墨西哥、美国、巴西、尼日利亚),亚洲就有6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日本、孟加拉国)。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里海(里海不是海,是内陆湖)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境内)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亚洲河流流向的特点是: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有“世界屋脊”美称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季风气候的特点是: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亚洲之最:(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2)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澜沧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
欧洲],世界上最
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流域面积
最广、水流量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南美
洲])
(3)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
原;欧洲最大的平原:东欧平原;世界面积
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日本最大的平原:
关东平原。
(4)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
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
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
(5)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以热
带沙漠气候为主;穿过北回归线的另外两个半岛分别是: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都是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印度尼西亚具有“火山国”之称。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03年),亚洲有6个。分别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人口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地形地势:七大洲平均海拔比较:非洲2350米,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其次是亚洲950米,非洲(750米)、北美洲(700米)、南美洲(600米)、大洋洲(350米)和欧洲(340米)。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地;起伏大 北美洲地形特点: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即部是低缓的高地。北美洲地势特点:东西部高、中间低 南美洲地形特点:西部为高大山系(科迪勒拉山系),东部是广阔的冲积平原和波状起伏的高原(呈相间交错分布)南美洲地势特点:西高东低 欧洲地形特点:以平原为主; 欧洲地势特点:地势南北高,中部低,是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澳大利亚的地势特点:东西部高,中部低;
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内流河是:锡尔河、阿姆河 欧洲西部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欧洲的河流特点:流程较短,水流丰沛,水流平稳,河网稠密 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中南半岛的地势特点:北高南低 东南亚分为: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 马来西亚的锡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东南亚是海外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国家:新加坡 华人华侨第二多的国家:泰国
东南亚是热带经济作物和稻米的重要产区 湿热的气候条件,使东南亚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稻米生产基地之一,目前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国
泰国------天然橡胶菲律宾-----蕉麻马来西亚----棕油印度尼西亚---椰子
东南亚共11个国家:马来西亚---吉隆坡考挝---万象 越南---河内泰国---曼谷缅甸---仰光 柬埔寨---金边 东帝汶---帝力文莱---斯里巴家湾菲律宾---马尼拉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新加坡---新加坡市 日本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日本主要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组成。
日本确立“贸易立国”战略 巴西确立“以农立国”战略 巴西被誉为:“咖啡王国”;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流量最大的河流。
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世界上牛肉产量最大的国家:阿根廷 景点:柬埔寨--吴哥古迹中国--万里长城印度---泰姬陵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 越南---金兰湾缅甸----仰光大金塔 文莱--国王清真寺马来西亚--双塔大楼 泰国------大皇宫、大象节新加坡------圣淘沙公园、鱼尾狮公园 海湾风光----挪威英国----塔桥 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阳光沙滩 法国----凯旋门、埃菲尔铁塔
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奉为“圣地”或圣城
三洲:亚洲、非洲、欧洲
五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 中东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埃及------开罗 沙特阿拉伯------利雅得 伊朗------德黑兰 伊拉克------巴格达土耳其------安卡拉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2加拿大;3中国;4美国;5巴西;6澳大利亚; 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 中东和非洲北部的人种主要以白色人种为主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 坐在狂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人的故乡、高原大陆、热带大陆、天然野生动物园、世界原料仓库、饥饿的大陆 非洲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 欧洲以制造业为主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薄弱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东西跨度最大的大洲:亚洲,160多度。中国在北极地区建立:黄河站; 在南极地区建立的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南极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白色荒漠之称。日本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 日本最高的山峰:富士山,活火山。是日本的象征。
世界上牛肉产量第二大的国家:巴西 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圣保罗 亚马孙热带雨林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又被称为“地球之肺”。印度的著名古迹:泰姬陵 印度最大的平原:恒河平原;
被印度人称为“母亲河”的是:恒河; 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河”的是:伏尔加河 被中国称为“母亲河”的是:黄河; 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是:多瑙河;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是:湄公河,在中国称为:澜沧江;
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是:亚欧大陆桥 俄罗斯的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一; 欧盟的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欧洲西部牧草称为“绿色金子”;荷兰、丹麦等是世界著名的乳畜生产大国。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也是世界上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最大城市是纽约。美国位于西半球,美国本土有48个洲,位于北温带;两个海外洲,一个是位于寒带的 阿拉斯加洲,一个是位于热带的夏威夷洲。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北部与加拿大接壤,南部与墨西哥接壤。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市全国第二大城市。澳大利亚有许多特有的古老生物,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代表动物有袋鼠、鸸鹋、考拉、鸭嘴兽等(前两种出现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澳大利亚的铝土矿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最著名的盆地刚果河盆地(热带雨林气候),有被称为地球伤痕的东非大裂谷,有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有非洲最高山乞力马扎罗山。东非高原上的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
第四篇: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地理常识积累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地理常识积累(5)
中公教育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备战2014年事业单位考试,特别编辑汇总了地理常识的相关内容,以供广大考生参考借鉴,预祝考生取得成功!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条件:①资源和技术保证②市场前景。西气东输工程的双赢战略:①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②促进东部地区的发展。3 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①区位条件②城市规模的扩大③老城区的问题。4 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条件:①国家政策②区位条件③地形及用地条件。5 上海浦东新区的城市规划:①发展方向②形态布局规划③公共绿地。上海浦东新区的发展:①基础设施②新区格局③经济快速发展。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方向:①上北法②指北法③经纬法。图例和注记:①符号②文字与数字。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①山脊与山谷②陡坡与缓坡③断崖。地形剖面图的作图法:①建立横座标②建立纵座标③画出交点④连接成线。12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1.2亿平方千米,海洋3.61亿平方千米。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世界地理分区的位置和范围: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世界主要国家、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世界海陆分布:海71%。陆29%。七大洲、大陆、半岛、岛屿的概念:大洲的构成,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18 四大洋:面积最大的,跨越经度最多的,海峡的概念,世界重要的海峡。19 世界两大山系:阿尔卑斯-喜玛拉雅,科迪勒拉山系。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海沟、海岭。
新疆中公教育事业单位:http://xj.offcn.com/html/shiyedanwei/zhaokaoxinxi/
第五篇: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地理常识积累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地理常识积累(1)
中公教育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备战2014年事业单位考试,特别编辑汇总了地理常识的相关内容,以供广大考生参考借鉴,预祝考生取得成功!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8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15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17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18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中公教育事业单位网站:http://sydw.off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