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论文]高考作文妙诀八法范文

时间:2019-05-14 16:5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论文]高考作文妙诀八法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论文]高考作文妙诀八法范文》。

第一篇:[语文论文]高考作文妙诀八法范文

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高考作文妙诀八法

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大作文,以给材料的议论文为多。怎样写好这种文章?现提出妙诀八法,供考生参考。

一法:领会主旨,选好角度。

有的材料,其含义非只一种,考生必须从中选取一种,作为写作的角度。选取什么角度呢?有两条标准:一个是公认的角度,另一个是自己写起来方便的角度。第一个标准可提高得分的安全系数,第二个标准是为了写起来得心应手,把这两个标准结合起来,就是最好的角度。

例如原材料是一幅漫画,题目是“母鸡生蛋”,共四张。第一张画的是一只母鸡生蛋,两只公鸡旁观;第二张是母鸡生了一蛋,左边公鸡说蛋太圆了;第三张是母鸡又生一蛋,右边公鸡说蛋太扁了;第四张是母鸡冲着两只公鸡说:“你们生个蛋我看看!”这个材料的含义有多项。一项是讽刺自己做不来还对别人横竖挑刺指手划脚的人;一项是讽刺不虚心接受批评还反唇相讥的人;一项是讽刺没有市场经济头脑的人。如果仔细想来,可能还有别的含义。那么,考生应选取哪个角度来写呢?我以为应选第一项,因为这一项更符合上述选取角度的两条标准。

二法:取个好题目

有的材料作文,要求考生自拟题目。不少考生在自拟题目方面手足无措,往往胡编一个了事,有的甚至有文无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可以给文章增添神采,还可以开拓写好文章的思路。

好题目的标准是准确、简洁、新颖,富有表现力。

例如1990年的考题,要求考生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话写议论文。不少考生拟题水平很高。“从刘邦重用韩信谈起”、“刺往往是有益的”、“花丛下的暗刺”、“要睁眼看己”等题目,既准确地反映出原材料的主旨,又简洁新颖,还确定了写文章的思路,比那些诸如“花和刺给我的启示”、“从花和刺想到的”一类空泛的题目不知强多少倍。

再如1995年的作文考题,要求考生依据《鸟的评说》写议论文。多数考生拟的题目空泛一般,“从《鸟的评说》说起”、“《鸟的评说》给我的启示”、“看人要全面”等,毫无神采,远不如“千里马也会失蹄”、“诸葛亮也犯过错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新颖生动。

1997年的作文考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对“助人为乐”发表见解。不少考生拟的题目过于直白,如“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之类。有个考生拟的题目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个题目既形象地表现了“助人为乐”的精神实质,又简洁新颖,耐人寻味。

给作文拟个好题目,既不是太容易的,又不是不可企及的。只要开动脑筋,勤于思索,再加上调动已掌握的知识,是可以做到的。

三法:有个开门见山的好开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文也不例外。有的考生之所以觉得开头难,是因为总想在开头就一鸣惊人,故而在如何开头上动足了脑筋,使尽了手段,大搞“铺叙”“渲染”,不仅耽误了极其宝贵的时间,还往往弄得云笼雾罩,不伦不类。其实,衡量一篇议论文好坏的首要标准是中心论点是否明确。由于作文阅卷数量大,时间紧,阅卷老师难以像“砂里淘金”那样花费很多时间在作文中去“发掘”中心论点,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开头第一段就亮出中心论点,鲜明醒目。

应考议论文的开头有“四忌”:

一忌不顾及文章的主旨去铺叙渲染,离题万里,不知所云,写出二三百字,尚未进入主题。

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二忌对所提供的材料不概括不分析不筛选,一骨脑地抄在第一段,原封不动,一字不少,令人读而生厌。

三忌完全抛开材料另起炉灶,顺着自己的意思信手写来,甚至全文中不见材料的踪影。对这样的作文,只好按“跑题”给分。

四忌对材料进行“再创作”,无中生有,画蛇添足。明明材料是命题人出的,印在考卷上,可有的考生偏要写成“某日,偶翻报纸,有这样一则材料映入眼帘,使我深思起来„„”“我来到公园游玩,恰好看见一对孪生姐妹也随着母亲到这个公园里来,只听到孪生姐妹A说„„”这种对原材料乱加改造的做法,实在是费力不讨好。

对材料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提炼出中心论点,写在文章的开头。

四法:有个与开头相呼应的结尾

文章结尾的方法很多,但若论最易使用、效果也最好的方法,当属首尾呼应。所谓“首尾呼应”,就是在结尾处照应开头。

首尾呼应也有个高低之分,鲁迅先生在小说《一件小事》中的首尾呼应,便是“高”,考生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但如果让尾和头作个简单的呼应,是不难做到的。

例如:开头:

“《东施效颦》这个典故启发人们,学习别人不能忘了自己,不能一味生搬硬套,照样模仿。”

结尾:

“我们学习别人长处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作当代的东施。”

这种首尾呼应的写法有两大好处,一是首尾圆合,结构完整,能唤起阅卷老师阅读心理上的美感。二是这种写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跑题的缺憾。考生最怕写作文跑了题,而跑题又实在是难免的。如果写了二三百字后发现跑题,会令人十分痛苦。删去重写,时间上来不及;继续写下去,错上加错。莫慌,发现跑题要及时纠正,继续往下写,到结尾处与开头相呼应,给阅卷人的感觉是“跑了点题,不远”。

五法:段落多少要适中

文无定章,段落多少要根据内容的需要。但对于六七百字的应试来说,还是有一定模式的。经验证明,全文以4—6段为宜,取乎中,就分成五段吧。

第一段,分析题目或概括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可在百字之内,为引论部分。

第五段,总结全文,与开头呼应,一般也在百字之内,为结论部分。

第二、三、四段为本论部分,是文章的腹部,要花费气力写好。

中学生写议论文,常用举例子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用,但用好也难。考生常出现的问题是举例雷同,没有立体感,没有梯次感,好像在开故事会。用举例子来论证论点,最好从不同方面举例,可先举正例,后举反例;或先从古代选例,后从当代选例,切勿从同一角度迭选多例。第二段选正例(或古例),第三段选反例(或当代事例),第四段或对两例进行阐发,或用名言导入说些道理。这样,内容丰富,也有些变化。

有的考生全文只有两三段,中间的论证部分是长长的一大段,头绪不清,思路不明,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是写作文的大忌。

六法: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好的文章应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有物,指内容充实;有序,指思路清楚,结构完整;有文,则指语言有文采。现在的多数考生,语言修养不高,功力不够,有的作文语句尚且不通,更难求文采。

考生首先应把语句写准写通写简,在此基础上,适度使用一些手法,可为文章语言增色。试想,如果能较恰当地使用一两组排比句,引用一两句名言,有三两个设问反问,肯定会比通篇的“家常话”“学生腔”有味道。

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平时要注意有些训练,比如写十组表现不同内容的排比句,背诵积累一些名言。只要有心,是不难做到的。

七法:写适度短文

有些考生误认为文章越长,就越能显示出水平,得分越高。其实不然。应考作文是有字数限制的,字数不够,固然不好;字数超过太多,也不应该。文章适度短些,如果文章好,使阅卷老师击案叫绝,余兴未尽,留得好感;如果文章不好,也缩短了阅卷老师“喝苦药”的时间,也能赢得一些好感。

当然,要短得适度,不能低于字数要求的下限。

八法:卷面整洁,字体端正

卷面文字是作文的外包装,卷面整洁,字体端正娟秀,使人看了有愉悦感。老师给作文评分,带有较强的主观任意性,不像判标准化题,对错分明。因此,卷面整洁,文字端正,既是对考生的要求,也是考生作文获得评卷人好感的重要手段。

不重视卷面,不认真书写是不应该的,是不明智的,那种信笔写来胡乱涂鸦的作法带来的分数损失,是难以估计的,此语绝非危言耸听。

以上八法,仅供参考。君若有意,不妨一试。笔者祝你成功。《高考作文妙诀八法》一文由中国搜课网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

第二篇:高考作文开头八法

评职用,请保留2000字

高考作文开头八法

资阳中学凌彬

作文开头的主要作用是:开门见山,亮出主旨,总起下文,吸引阅者等。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有诗曰:“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破石出至宝,决高泻千川。”意思是说写文章要特别注重开篇落笔之处,如果下笔便石破天惊、涌现精华,则全篇就如高崖泻水,气势如洪。明朝诗人谢榛也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同样强调了开篇应以爆竹骤响之势震彻全文。那么,怎样写好作文的开头呢?

一、直入法:直截了当地进入主旨。这种开头的好处是既简洁平实,便于掌握,又开宗明义,一语破的。如: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有的家幸福美满,有的家快乐温馨,有的家团结和睦,有的家冷清寂寞。同样,我也有一个家,但是我的家却不同于别的家,我的家讲究民主、热爱科学。(《我有这样一个家》)

二、逆向法: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既可巧出新意,又可避免偏颇。如:

‚班门弄斧‛的原意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鲁班是古代最著名的能工巧匠,相传是木匠的祖师,谁敢在他面前弄斧子,就像在关公面前耍大刀一样,胆大妄为,太不自量。这种看法一直延续千百年,被人们看作是无可辩驳的真理。然而,在今天世界性新技术挑战面前,必须把竞争的对象投向强者,必须在鲁班面前弄斧。因此,弄斧必须到班门,应该成为我们时代性的共识。(《班门弄斧必须到班门》)

三、引用法:引名言、熟语打头。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先声夺人。如:

‚人生最大的聪明是有自知之明‛,此话很有道理。自知之明是一个人成才的必要条件。(《人贵有自知之明》)。

四、比喻法:用比喻开头。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借助形象帮助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如:

自负,像一个泥潭,陷进去,就难以自拔;自卑,像一根受了潮的火柴,难以把希望之火点燃。所以,我们既不能自负,也不能自卑。(《自负与自卑》)

五、对比法: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对比,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从而有力地支持论点。如:

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伟大、光明、进步联系在一起。一位王宝森,臭名昭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贪婪、黑暗、丑陋联系在一起。两个人都走完了人生。但一个永存,一个早已被人唾弃。

人生的价值,在两人的鲜明对比中,不是已经显现出来了吗?

六、设问法:通过问答,引出主旨。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引人注意,发人深思。如: 也许是大事引人注目的原因吧,一般地说,人们都十分重视大事而往往忽略了小事。小事是不是就可以轻视呢?我以为小事切不可小视。(《小事不可小视》)

七、简述法:这主要针对材料作文的开头方法,简述和分析材料,然后引出主旨。包括略述式、简析式、引申式。如:

据说,著名的歌唱家郭兰英向画家李苦禅请教:‚什么字最难写?‛李老回答说:‚‘一’字最难写。‛初一听,真不解其义,然而,细细一想,却觉得含义深邃——那就是世间最简

单的事情,往往是最难做到的。(《“一”字最难写的联想》)

八、例举法:列举种种表现或情况,然后加以分析,针对要害。这与简述法有些相似,只是简述法是简述材料,例举法是例举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和情况。如:

时下不知从哪里兴起一股‚中间热‛:开会入席坐中间,会上发言说中间,会后工作选中间……欲问‚为什么‛,内行曰:‚要想保险图安全,不前不后走中间‛。好一个‚不前不后走中间‛!这样真的就安全吗?(《评“不前不后走中间”》)

作文开头的方法很多,以上仅例出其中八种最易操作者。总之,拟写开头要做到:片言居要,纲举目张;句句夺目,一见而惊;打开泉眼,文思滔滔。可概括为三个词:简洁、精彩、迅捷。作文开头最忌故弄玄虚、陈词老套、凭空抒情、盲目写景、盲目引用、绕大圈子、堆砌名言锦语、不必要的解释等。

第三篇:高考作文语言出彩八法

高考作文语言出彩八法

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的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了。考生依托语言的载体,向阅卷老师展示写作才华,语言是否有亮点,是否有出彩之处,直接影响了印象分的判给。江苏高考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幽默的说:“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考生平时习作中有意识的追求,考试中熟练的“包装”一些语句,弄出几颗明亮的“星星”,会使自己的作文生色,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取得好的成绩。下面介绍八种语言出彩的方法,以飨读者。

1、幽他一默

生活中,幽默的人到哪儿都受欢迎,幽默的语言则代表着一种智慧。请看下句:

——就像北京人吃臭豆腐,爱它的一天不吃就寝食难安,睡不着觉,有了它就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讨厌它的恨不得百米开外捂住鼻子,绕道而行,并且皱鼻子瞪眼睛比看到恐怖组织还紧张,仿佛别人打开的不是四四方方的玻璃罐,而是携带炭疽病菌的邮政快件。

此段文字,作者十分巧妙的运用了极富时代特性的新闻和广告语,风趣幽默而又极其传神的写出了两种人对同一事物截然不同的态度。

2、玩点“文字游戏”

语言最忌讳的是累赘啰嗦,然而有一种啰嗦却别有趣味,我们姑且称其为“文字游戏”。比如:

——看什么?再下一桌的下一桌问下一桌的下一桌,再下一桌的下一桌问再下一桌„„——我说你这家伙比阿Q还阿Q!

3、用一些极富表现力的句式

阅读课文时,我们常会读到一些名句,这些句子有的是用一些典型句式组合而成的。运用这些句式,可使文章具有一点大家之气。作文中不妨借鉴。例如:(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2)莫非„„欤

——鲁迅《文学与出汗》:“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中国人的文学论欤?”(3)极尽„„之能事——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这五回书中,行文方面,竭尽腾挪跌宕之能事„„”

4、巧用修辞

修辞是雕饰语言是常用手段。作为中学生,修辞是再熟悉不过了。作文中能适时用上几处,一定会让文章增色不少。如:

——只有极为偶然的机会,看到几本《儿童画报》,让我的梦不至于枯萎。——同学们将手插进衣袋木偶般的坐着。

——幸福并不是老天爷牙缝里落下的肉屑。

——该面对的绝不逃避,该执着的永不怨悔,该舍去的不再留恋,该珍惜的好好把握,这些也许就是幸福的真谛了。

——罗纳尔多就像一辆老汽车,这一次发动机坏了,下一次是减震器,接下来是刹车、油箱!

5、一字传神

古诗很讲究“一字传神”,那是追求语言的凝练。其实我们所讲的文章的“星星”也包括那极其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

——她倒装得有礼貌,每次都主动和我打招呼,“礼尚往来”,况且大丈夫喜怒不形于色,我每每挤出几丝笑意还回去。——没想到竟被她涮了。

6、巧妙的展示知识面

我曾让好几届学生写过同一个作文题目《我与书》,一些同学只是平淡的交代了与书结识的过程,一些同学则开书单,只有很少的同学知道巧妙地展示自己的知识面。以下是两个精彩的例子:

——18岁的我爱读书。不知何时,儿时的嬉笑已成了回忆。当有些人沉溺于网吧,有些人热衷于神聊,日暮灯下,我却端坐捧读,为屈原壮志难酬扼腕不平,为朱自清的朴实自然感动不已,驻足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跟着三毛迷路在撒哈拉沙漠,听张爱玲讲那30年代的旧上海的往事,我总会有陶醉之情,久久不愿暂别,直至夜阑人静。

——在那里,我倾听“旷野的呼声”、“喧哗与骚动”,看见“伊豆的舞女”,感受“百年孤独”。



7、用些无标点的句子

我所指的是一种很长的单句,在某个成分上十分烦琐,却能起到一种强调的效果。比如:——老师解着一道又怪又僻又新颖的极难极难的需要绕好几个“弯”才能解出的习题。

8、渗透哲理

不管是议论类文,还是记叙文、小说,富有哲理味的语言都是对文章品位的提升。比如:——现实生活中没有完美的人生,正如舞台上没有纯粹的喜剧。

——海浪不回避礁石的撞击,才能得以壮观;人生不拒绝遗憾的存在,才得以明达。

——看客顶礼膜拜,祈祷的是来生的幸福;熙熙攘攘的人们,争取的是今天的富足。可是,走得太快,忽略了路边的风景;想要太多却失落了最珍贵的心情。作文的训练,语言是基础,而语言的出彩不可能一蹴而就。笔者建议,一方面,考生应多读点千字名家名篇,读点学生优秀作文,读点报刊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杂文报》、《故事会》),以资借鉴;另一方面,不厌其烦地修改以前的一些习作,并请老师批阅指点,也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手段,考生不妨一试。

第四篇:高考作文“八要八不要”

高考作文“八要八不要”

高考在即,这里提出“高考作文八要八不要”,提供给考生参考。似乎大都是老生常谈,但注意一下还是好的。祝大家高考顺利!

一、如碰到熟悉的有所准备的作文题,也要认真构思,发挥创意;不要大喜过望,马上把原来准备的往上抄。每年高考阅卷占相当比重的就是所谓“宿构作文”,题材构思彼此相似,有固定的套路。判卷的老师见得多了,会很厌烦“宿构”,难免就扣分。所以即使很熟悉的题目也要重新去构思。

二、如碰到出乎意料毫无准备的题目,则要沉着应对,想到肯定不只是自己感到难,很可能大多数考生都难,这就“扯平”了,能让自己静下心来;不要碰到难题就懵了,乱了阵脚。每年高考作文题都可能“别出心裁”,有时甚至有点“怪”,那也别被“吓住”了。考场上心理因素很重要,有信心,不着急,能自我调节,才能发挥得好。

三、一定要先审题,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指向,思考一下这题目可能有几种写法,哪种写法容易落于俗套,哪种写法更有创意、自己又能更好发挥得好;不要似前相识,就不再审题,这样往往容易跑题。而反复推敲自己的设计有无“跑题”,是开写的前提。

四、构思时最好列出简要的提纲,把论点、论据、如何分段、前后逻辑先想清楚,然后基本上就按照提纲的思路来写;不要只想到开头,还没有通盘的构想,就着急往下写,边写边构思容易乱。

五、构思时要想想如何超越平时的训练,超越“程式化”思维;不要轻车熟路,用做练习的习惯去写作文,不要照搬平时准备的框架、论点或素材。现今的高考作文训练往往都是“程式化”的,大家都这样去构思,甚至一种素材有几种用法都预先设计好了,只有超越,才能显示你的水平和创意,也才有好的成绩。阅卷时看10篇作文,9篇都大同小异,有1篇有点超越和创意,它和其他9篇的分差就拉开了。

六、要把时间安排好。一般都是先做完其他部分的题再写作文,那么留给作文的时间就要有具体的安排。审题构思的时间要给够。提纲出来后要想想,写每一部分所需要的时间大致有多少。修改润饰也要留出时间;不要没有时间观念,写到哪里算哪里。容易出现的毛病往往是开头用了很多时间,越到后来时间越不够用,只好匆忙收笔,结果虎头蛇尾。

七、要尽量做到文从字顺,表达真切得体;不要一味堆砌辞藻,动不动就是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这些年高考作文常见那种华丽空洞的“文艺腔”,已经引起普遍的反感,再这样去写,容易失分。写完后读一遍,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再适当加上某些润饰。

八、要注意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考作文是考场的作文,有它的规定性;不要过分追求个性化表达,更不能走偏锋。考场作文和平时写文章是有些不同的。尊重规定性不等于扼杀个性。前些年有的考生用古文来写作文,虽然写得不错,但这有点冒险。还有的观点怪异,自以为个性凸显,其实也容易失误。

第五篇:2018高考作文时文素材(八)

时文精选(八)

四成白领“0阅读”: 真的是没时间吗

近日某招聘网站发布2017年中国白领满意度指数调查显示,超60%白领在2017年并未得到晋升。在生活中,有近40%的白领“0阅读”,近50%的白领几乎不运动。评价职场状态,24%的白领选择了“焦虑”一词,“穷”紧随其后,“丧”排在第五。(1月18日 中新网)

不读书不看报,未必是导致60%的白领职场受挫,20%的白领产生焦虑以及部分白领囊中羞涩的根本原因。但在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今天,居然有40%的白领“0阅读”,无疑令人担忧。

“0阅读”,表面上看是一些白领没有时间读书,以我看实际上是一种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思想的流露。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前不久微信朋友圈里转发的一个有趣段子,儿子问爸爸:“我为什么要读书?”爸爸回答说:“这么给你说吧,读书和不读书的区别,就像品尝当下的这碗茶。差别在于,读过书的人会说,此茶口感饱满纯正,入口绵软,圆润如诗,随之而来的是回味甘甜;观其茶汤,橙黄透亮,幽香如兰,品位十足,当是茶中的佳品。若你没有读过书呢,就只能说,哎呀妈呀,这茶真好喝。”

相信没有时间读书的白领对微信上流传着的这个段子并不陌生。诚然,阅读虽然不能马上给阅读者带来滚滚财源,但显然坚持阅读与拒绝阅读在谈吐、气质等方面有着高下之分、天壤之别。

游美学者薛涌说:“中国人是否阅读,将决定是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为此他还专门举例说比尔·盖茨,Google的创建人,都是因为敢于让世界跟着自己走而出头的。目前美国30%的劳动力属于“创造阶级”,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昂贵城市安营扎寨,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会失去了动力,而这些人,是一定要读书的。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对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来说,如果说综合实力中物质因素只是决定着实力大小,精神因素则是决定着实力的运行方向,如果说物质因素决定着经济强弱的话,那么精神因素则影响着竞争实力的持久,二者结合,才是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形象的全部内容。“清心莫如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读书,虽然不能增添一个人的宽度,但却能增加一个人的厚度。新的一年刚开始,真心希望一些无论是家乡工作还是坚持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打拼的白领能振作起来,并不断地用阅读来充实自己,毕竟机会垂青的永远是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温暖“冰花男孩”不能靠新闻“偶遇”

10日,鲁甸气温骤降,但温暖依旧。共青团云南省委等单位及志愿者深入“冰花男孩”所在的学校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及附近高寒山区学校,送去了昨日开始发起的“青春暖冬行动”所募集的首批网友的10万元爱心捐款。(1月10日中新网)

幼小的身躯、单薄的衣裳、一头冰霜,通红的脸蛋,“冰花男孩”让整个朋友圈都大呼心疼。据报道,“冰花男孩”是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父母在外务工。他家离学校有4.5公里,孩子冒着零下九摄氏度的严寒步行一个多小时到达教室后,头发和眉毛结满冰霜变成了雪白,学校老师随手用手机拍了下来,很快流传到网上,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看到他的99分试卷,还有“上学冷,但不辛苦!”的质朴话语,网友们感慨:“冰花男孩”这么努力,自己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因偶然一张照片而走红,“冰花男孩”并非第一例,也不会是最后一例。在这个资讯发达、网络便捷的新媒体年代,无数的人或事都可能因为意想不到的原因爆红网络,但“冰花男孩”及其学校因此受到关注并收到大批捐款,既让人感动也令人反思。

近日,来他家的人逐渐多起来,有扛着摄像设备的媒体记者,有提着大包小包食品、衣物、文具及善款的爱心人士,也有前来了解情况发放“暖冬补助”的政府工作人员,很多社会力量纷纷表示要帮助“冰花男孩”。闻讯而动,扶贫扶困,这是新闻媒体的职业敏感,也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当爱心捐款源源不断奔涌而来,公众还是不由得追问:如果没有那张特殊上学照,又有谁会去关注这个贫困好学的孩子?还有多少这样的贫困家庭泯灭在舆论的喧嚣之后?

温暖“冰花男孩”不能依赖于新闻“偶遇”,扶贫攻坚要制度持续发力。我们为社会各界帮扶“冰花男孩”深感欣慰之时,也深深明白“冰花男孩”的走红不能复制。当下,在一些地方“数字脱贫”“功利扶贫”“一阵风扶贫”现象严重,严重阻碍了扶贫政策的真正落实,也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和干群关系。

精准扶贫、脱贫致富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要摒弃形式主义、功利主义,需要各级政府沉下心来,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抓,强化帮扶贫困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脚踏实地“看真贫、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改善乡村面貌,均衡优质资源,缩小贫富差距,加大全社会基本保障覆盖力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给来自贫困地区和农村的孩子提供更多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机会。当每一个贫困儿童不因偶然的眷顾、媒体的关注而得到社会援助,每一段上学路都能更平坦温暖,每一个贫困家庭都能公平、快捷地享受到政策关怀,乃是精准脱贫、全面小康的基本路径。

南方暴雪映照治理进步

李泓冰

刚刚过去的周末,江南暴雪,漫剪云端。罕遇瑞雪的人们,霎时都变成儿童,纷纷在朋友圈晒出各种戏雪图;杭州西湖、苏州园林、上海外滩,更是“长枪”“短炮”林立,让摄影迷们有过节的感觉。

然而,对城市管理者、服务者来说,连日大雪却令他们倍感焦虑,夜不能寐。雪还没到,政府发布的各类提醒、路况信息、航空铁路交通预警,已纷至沓来。

历经一夜暴雪,上海人26日清早上班,却惊喜地发现:满城银装素裹,路上却干净无冰,交通有序。那些连夜铲雪除冰、铺防滑垫的武警官兵,环卫、路政、交警以及物业、居委会等部门,都还在一线紧盯着雪的脚步。不少网友深受感动,纷纷晒出申城路边瑞雪如盖、道路清爽通畅的“暖图”。“上海发布”集纳网友供图的一则新闻并配以点评“所谓岁月静好、温馨浪漫,是因为他们在默默付出”,点击量迅速冲上破纪录的400万次,赢得读者纷纷点赞:“上海效率好高,所有道路都是干干净净的”“开车出门,意外的通畅,惊叹于这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环卫工人辛苦了,希望他们有热茶喝”。在南京,25日市区道路积雪严重,主要路段交通瘫痪,而26日市民们推开门窗,却发现多条道路积雪已清理干净。严寒中“浴雪奋战”的解放军战士疲惫地小憩的镜头,同样感动了石头城,令人感慨“雪夜中的那一抹迷彩色,最让我们心安”。

10年前,中国南方那场突如其来的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仍令人记忆犹新。由于灾害罕见加之应对失措,数千万人受困于突然而至的冰雪,返乡过年也成为身心煎熬的旅程。这深刻的记忆,不能不让江南对冰雪来袭保持警惕。然而,在如今的暴雪面前,长三角一些城市的反应速度、应急能力,的确令百姓刮目相看。

变化其来有自。去年全国两会,领导人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也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上海,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经年难决的环境整治难点、社会治理痛点,正在制度创新层面,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路径,逐一化解,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也得到明显提升。

超大城市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是世界级难题。城市能否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就看有没有体现以人民为中心,能不能推进精细化管理。这是衡量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标尺。而对每一座遭遇暴雪的城市而言,也是对治理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衡量着社会治理精细化程度。暴雪席卷而过,也启示人们:安全必须保障,和谐亦要达成;而这一切,需要制度供给,也需要管理者具备同理心,关注群众诉求,体察百姓疾苦。

“江南雪里花如玉,风流越样新装束。”以人民为中心,串起社会治理“创新”“精细化”“共建共享”等关键词,就能不避繁难、不惧天灾,让城市更美好。

无论何时,别忘对惨剧受害者温柔以待

仲鸣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这是电影里的台词。喝过很多讲宽容的鸡汤,却依旧做不到宽容这一点,则是很多现实人心的写照。某些人对保姆纵火案受害者家属的态度,就印证了这点。

在遭到“天价索赔”的质疑后,遇难者家属、男雇主林生斌日前接受采访时作了回应。他否认曾提出“一个孩子一亿”赔偿方案的网络传闻,称“怎么可能提这个要求,我妻儿是无价的”“四个最爱的人走了,我一个人要什么钱呢?”就在7月12日,他还在微博表示,决定联合朋友发起设立公益基金,致力于提升中国高层住宅防火减灾水平,促进家政业完善保姆甄选管理机制等。

有网友说,林生斌是少有的体面人。就目前看,他当得起这样的荣褒。“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许多人奉若箴言却未曾做到的,他做到了。

丧亲之痛,其悲孰甚?他也有悲痛溢于文字的悼念,但没有打悲情牌厉声控诉,也没像祥林嫂“我真傻,真的”般溺于悲伤,而是不卑不亢、克制表达,哪怕谣诼当前,也未怒形于色。设致力高层防灾的基金会,从个体际遇照见公共隐患痼疾,则益显其人格厚度。但受害方的不怨不尤,不是外界可以搅浑水或泼脏水的理由。跟他的体面比,有些人的心态何止不体面,甚至还有些龌龊。比如造谣称“男主人和女保姆有染”,比如渲染未经充分证实的结论——受害者家属要求“一个孩子索赔一个亿”,指责其“吃亲人的人血馒头”,逼其自证清白。这些人或是不嫌事大的看客,或是自以为真相在握、将质疑之箭乱射一通的“伪理中客”。

“宽厚”本是种价值正确,但到了现实层面,总是苛责别人容易、理解别人太难。对从无端造谣、质疑中获得围观快感的人来说,他们投出质疑的飞镖容易,“毋行苛刻”太难,他们掂量“苛刻”与“理解”对应的注意力收割量时,会罔顾瞎质疑可能对受害方造成的二次伤害。

在舆情事件特别是惨剧中,无论何时,对受害方,公众本来都该更加宽厚。“礼不伐丧”,对个人亦应如此,我们未必做得到物伤其类、理解他们,但尽量不去凭着未证实或不具备事实基础的信息对其围困,避免造成“再度伤害”,则是可以做到的。

拿该事件而言,男雇主要求物业彻查真相,合情合理;即便索赔,索赔金额再高,也是其权利主张。对其诛心,是认知扭曲,也失去了起码的人文精神。

想起某辩论节目曾讨论“丑闻主角是否该被万人虐”,主持人马东就说,要分清悲剧主角跟丑闻主角的差别,不能混为一谈。而当下,企图把悲剧受害者扭成丑闻当事人的,总不乏其人。

可以肯定,这个社会像这样朝受害者乱扔石子的人越少,公共空间会越澄明。

外卖骑手的本分与情分

西坡

人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弄清本分与情分。在由各种各样的契约将陌生人编织在一起的现代社会里,分清这一点尤为必要。

比如在地铁和公交车上,让座是情分,而不是本分。要能明白这一点,因让座而引发的大量争执都会烟消云散。

但偏偏很多人拎不清。近日一名外卖骑手向媒体记者吐槽,他经常会遇到一些客户让他带垃圾下楼,又不好意思拒绝,他感觉这不太尊重人,希望记者呼吁一下,大家不要让外卖骑手带垃圾。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骑手有同样的苦恼,但也有骑手认为带垃圾是举手之劳,甚至有主动要求给客户带垃圾下楼的。(《楚天都市报》)骑手是送外卖的,按时按点把外卖送到是他的本分,如果他主动要求带垃圾,这是情分。但客户不应该将骑手的情分当本分。

为什么外卖骑手不能直接拒绝非分之请呢?很简单,客户掌握着给骑手打分的权力,得了差评就会扣分,积分低了就接不到距离近酬金高的单子。大数据的威力一览无余。

由电商普及起来的客户评分制度真是一个好东西。小小的一个打分,几乎以一己之力大幅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服务水平。可以说,中国的消费者正生活在史无前例的幸福时代。我们可以给滴滴司机打分,他们便不敢绕路或抱怨;可以给银行柜台办事员打分,他们再不耐烦也要保持微笑。我忍不住想,什么时候政府办事大厅全部引入匿名打分制,并且将评分与收入、晋升挂钩,就不会再有“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新闻了。

但有时候打分制这个好东西也会“异化”,比如网购买家用差评要挟卖家或者卖家为消差评而骚扰买家。新闻里说,一位中年妇女没签外卖就先把垃圾递过去,她很可能就是在暗示自己拥有差评权。

有些人可能是被“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给误导,真把自己当上帝了。在餐厅里冲服务员吆五喝六,跟在家里理直气壮地让骑手丢垃圾,都是同一副嘴脸。

“顾客就是上帝”这句口号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并流行起来,有其合理性,甚至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所谓不过正不足以矫枉,集体主义年代顾客的地位太低了,需要刻意拔高一下。但是市场经济发展至今,“顾客就是上帝”应该淘汰了。

顾客不是上帝,服务员也不是孙子,顾客就是顾客,服务员就是服务员。没必要刻意拔高一方,贬低另一方,双方公平交易,地位平等。其实聪明的顾客不该奢望当上帝,因为当面被迫卑躬屈膝的人可能转眼就会骂娘使绊子。双方先各归其位,回到本分,再来谈情分就不尴尬了。送餐的准时准点,点餐的平等待人,再谈多一些体谅或多一些服务。

“兴奋剂入侵中考体育”谁的过失?

胡建兵

中考体育测试本是为让学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学生为拿高分,竟服食含有兴奋剂类药物。这不仅背离考试初衷,更会危害学生健康。是什么让学生、家长如此铤而走险?当体育被异化成一种应试,学生又能从中收获多少健康、快乐?(7月14日中国青年网)兴奋剂丑闻一般出现在国际、国内大型比赛中,出现在一些著名运动员身上。而这一丑闻如今却出在即将毕业的初中生身上,这就有点奇怪了。而且这些学生服食含有兴奋剂类药物,是在家长知情的情况下,甚至是一些家长指使孩子服用的。兴奋剂虽然在短时间内能提高体育成绩,但对学生的身体危害很大,那家长明知兴奋剂对学生身体有很大伤害,为何还要铤而走险呢?

首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现在,中考体育成绩好或差,影响到孩子的总成绩。如果体育测试过不了关,那等于无法上好的学校。而时下,各地都在搞应试教育,功课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很多学生每天晚上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更谈不上抽出时间来参加体育锻炼了。无奈之下,只得临时抱佛脚,选择让孩子食用兴奋剂来提高体育成绩,至少要让孩子过体育测试关。

其次,反映出教育出现了问题。不管是学校还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学生服食兴奋剂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多学校只重视文化教育,对孩子的身体根本不当一回事,每天布置大量的作业,使学生根本没有歇一歇的机会。教育部门虽然也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作出过“每周不少于4节体育课,每天不少于锻炼一小时”的要求,但哪个教育部门能真正到学校去督促落实。试想,如果学校把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落实到位,学生天天有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那么,体育测试时,用得着服食兴奋剂吗?

另外,对兴奋剂的监管存在漏洞。学生在体育中考时服用兴奋剂,这种现象已存在一段时间了,不少家长微信群里都在私下交流体育测试的“过关秘笈”,在网上咨询交流各种关于依靠功能性饮料或药物增强体力应付体育测试的招数,甚至有人直接询问何处能购买到“兴奋剂”。有关部门难道一点也没有听说吗?发现了怎么不去认真查处呢?一些学生及其家长还能够从药店、网店轻而易举地买到兴奋剂类药品,说明药品监管上存在漏洞,对于一些带有兴奋剂成分的药物,有关部门为何不明确进行限制。

兴奋剂入侵中考体育,有关部门要认真反思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堵住各种漏洞。最关键的是,要减轻应试教育的压力,把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真正落实,引导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从源头上改变人们不重视体育的坏习惯。只有让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了,兴奋剂也就没有了任何用处。

李文星之死何以引发热议

南都社论 李文星死了。据警方消息,7月14日18时55分,天津静海警方接到报警,“在静海西外环与北外环交口沟内发现一具死尸”,死者是东北大学2016届毕业生李文星。经法医检验“未发现有外伤”的李文星,在其身后引爆了互联网上一场异常热络的讨论。

大学毕业生李文星的非正常死亡,在传销之恶、招聘网站之责的公共讨论中,人们甚至还来不及给死因寻到一个相对明确的结论,“意外溺亡”可能是最接近客观真实的说法。警方根据李文星随身携带的传销笔记等物证,分析认为其“极有可能误入传销组织”。

媒体遍寻死者合租室友、家人以还原李文星生命中最后两个月时间里的点滴线索,这个毕业时间不长的大学毕业生,不幸堕入对招聘网站的“信任黑洞”。在求职网站、传销组织与李文星之死中间进行责任的归咎,并非难以实现的目标。指责求职网站的工作疏忽或者说“难辞其咎”,也是常见的公共愤怒。互联网技术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公众对于网络技术的依赖需要技术性的背书和信任托底。信息是否安全可信,互联网一代对某种网络产品的使用和依赖,是建立在现行法律对互联网产品的约束和规范基础之上。法无禁止的自由不是一种无限制无条件的自由,网络产品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为供求双方提供便捷交流的平台,招聘网站恐怕无法用技术失误来为类似李文星之死做解释。

网络产品并不天然具有公信力,“网上说的”并不天然可信或者不可信,网络产品的公共形象和信任度依然需要市场不断锤炼和检验。问题在于,算不上卓越的某个互联网平台一旦导致巨大的社会悲剧,其善后所需要的成本同样是巨大的,李文星之死如何追究招聘网站的责任,民事抑或刑事,过去面对类似的公共事件,甚至责任方体量庞大如百度都带来社会治理的难题。

李文星在不幸身亡之后,舆论将大学毕业生(甚至是985大学)作为某个标签,公共表述之中似有言外之意。大学或者说重点大学,其毕业生被人们认为具有天然辨别诈骗的技能,“连大学生都被骗”,或者说“连重点大学的学生都被传销组织骗”,传销之恶、传播之广为公众所忧虑。提防和辨别诈骗成为一种公众所希望掌握的技能,这也是对公共管理部门及时履行职责所提出的要求。新的时事热点被传销利用进行蛊惑和洗脑,对传销犯罪活动的严厉打击存在执法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辨别传销不仅是公众所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也应当是地方积极履职和对传销加强打击的重点突破口。

以往突发个案发生以后总会有传销窝点被精确打击,这样的连锁反应令人尴尬。社会欺诈与信息安全的疏漏并不是人的经验和阅历足以抵御的。李文星之死引发公众热议也在加剧和复刻人们的个中体验,社会是否有能力为之求解,依然是个未知数。

疯狂的暑假,拿什么缓解年轻父母的焦虑

甘琼芳

七八岁的孩子被父母送去参加“军事夏令营”,针对中小学生开办的国外游学动则开价数万,还未上小学的六龄童一周要上18节课„„这两天,类似新闻屡屡刷屏,无怪乎家长月薪3万撑不起一个孩子的暑假,孩子则“暑假比上学还累”。

尽管从不缺乏对父母们“疯狂报班”的批评,但我们很少听到来自当事人的反思。这其中,既有望子成龙的传统中国式教育观在起作用,因为艺术特长、体育水平不仅与升学考试挂钩,能成为孩子进入好学校的敲门砖,从更长远的个人发展方面来说,其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陶冶情操等方面,确实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更多的,恐怕还是被大环境裹挟的无奈。“身边人家的孩子都在学,自己孩子不学就要落后了”是家长们普遍的焦虑。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恨不得孩子的每一秒都被学习填满,在暑假这一整块时间里,这种无形的竞争更是在看不见的角落打得硝烟四起。站在这个角度看,虽然“攀比式育儿”、“炫富式教育”让人反感,但其中透露的,是身处各阶层的父母们在面对孩子教育时难以言说的沉重心理压力。

家长们当然是用心良苦,但不能掩饰很多做法缺乏理性的本质,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既搞错了教育的初衷,也违背了教育的规律,曲解了教育的内涵,最终让孩子压力山大,也让自己疲惫不堪。这样的教育焦虑症互相传染,堪比传销。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开宗明义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人的自我发展之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要激发和引导,首先要遵循孩子的兴趣与爱好。一些父母碍于升学考试、面子、攀比心理等因素的考虑,不顾孩子是否适合与喜欢,替孩子做决定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这种被动中选择的课程、培训、活动,对于好奇心强而自制力较差的孩子,能在多大程度上达到预期效果,实在让人怀疑,甚至是否产生反作用、让孩子产生厌学和消极心理也说不定。

其次,我们经常说教育要循序渐进,除了少数天才,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适合学习什么,是由其特定的认知水平、心理因素等决定的,教育就是要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孩子的学习规划,科学引导其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目标。但在一些热衷报班的家长们眼里,自己认为对孩子好的、别人孩子都在学的、社会上火爆的才是衡量是否该学的三要素,比如针对给六七岁的孩子报“军事训练营”的热潮,有专家就指出把握不好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与家长的初衷南辕北辙。此外,遵循教育规律还应当包含家长们要综合衡量家庭实际情况。一些父母不顾家庭的承受能力,过度追求更“高大上”的培训班,让大人小孩都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得不偿失。

第三,对于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学生,暑期教育绝不仅是学习一门技能、一种乐器那么简单,独立、勇敢和团队精神也不一定要报班才能实现,暑假更应当是培养亲子关系、巩固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的好时机。对于现在学习繁重的孩子,父母的陪伴与交流显得尤为重要。父母可以教会孩子做饭、洗衣等一些力所能及的生存技能,或者与孩子一起开展亲情阅读、外出旅游、社会实践等亲子活动,都是很好的过暑假方式。

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各种培训班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抢占孩子们原本最有资格快乐的暑假,不能说不讽刺。仅从家长层面而言,培养科学理性的教育观,少点冲动和攀比,真正遵循孩子的性格和爱好,让孩子们都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有意义的暑假,应成为父母重视的必修课。

社会常识也是必修课

金台论道

近期,大学生求职误入传销的新闻,牵动着世人的神经。当地政府部门表示决战非法传销团伙,“打不净,不罢手、不收兵”。然而,严厉打击传销的同时,另一个问题也不应被忽视,那就是大学生为何屡屡堕入传销深渊。据报道,有的传销组织已经将主要目标放在了大学生身上,而在不少被解救的受骗者中,大学生竟然占了相当的比重。

大学生为什么会成了“弱势群体”?想必正如不少人提到的那样,现在不少学生知识知道不少,常识却了解不多,以至于“突然”走进社会,就不知所措,容易走入“无常”。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些道理都是社会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基础常识。常识一旦被忽略,就会滋生问题。“钱多、活少、离家近”——现在不少毕业生如此刻画内心最渴望的工作状态,抛去玩笑成分,应该说,这样的诉求背离了社会分配原则,凸显了大学生求职心态的畸形。

在正常社会秩序下,如果大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初,便希望寻找捷径“躺着把钱挣了”,只能是痴人说梦。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没经过多少正规考察程序,很容易让人入职,而且附加各种诱人的收入承诺和发展机会,那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一些警惕和求证——为什么天上会掉馅饼?这个公司是否正规、招聘人员是否靠谱„„但现在,许多大学生缺少常识、急功近利,丧失了辨别是非曲直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可悲地走上了别人设下的圈套。如果要给如今大学生的“常识缺乏症”找原因,互联网的影响是怎么也绕不开的。

当前的大学生多数都是90 后,他们几乎从小开始接触互联网——学习、娱乐、沟通、搜索、求助等等,几乎都在虚拟的网上解决,所以其生活方式和思维惯性,自然就和互联网绑在了一起。

网络上,人们能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传递信息、实现交流,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边界。但不可否认,网上知识一般都是碎片化的,很难提升人的思考水平和思辨能力,且长期接触容易滋生思考惰性,陷于肤浅、习惯轻信;网络交流也多是浅层次、与现实脱节的,缺少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相处等带来的情感体验,影响人格的健全发展。此外,网上各种一夜暴富、耸人听闻的事件和观点,也容易对那些急于改变自身命运的大学生形成误导,助长浮躁风气。

所以,对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讲,少一些在虚拟世界的沉迷和轻信,多一些走入火热现实生活的体验和实践,拉近自身与真实社会的距离,不是可有可无的“选修课”,而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这不仅是为毕业做准备,更是为人生打基础。

笔者上大学之初,就有老师告诫我们,在大学里,课堂、自学和社会实践三者同等重要、互为补充。课堂学习为知识和思考打下坚实基础,看书自学和网络学习开阔眼界,社会实践则是“用自己耳朵听、用自己头脑思考、用自己双手创造”,后者对于成长成才来讲尤为重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中,可以试一试把学到的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与各类人群交流、碰撞,能够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中亲身体验、历练,能够更多地培养爱、善良、怀疑态度和独立思考能力。有了这些经历和品质,何愁无处安放丰盈人生?

美育是一种刚需 人民日报时评

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若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它也容易被遮蔽。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

根据教育部日前与13个省(区、市)签署的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当地政府将会同教育部门支持学校美育发展,建立美育评价制度。这是《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印发之后,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抓手、更具体的评价机制,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却长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动心;街头驻足,白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致地在你身边神采奕奕地走过,这些都是美的窗口。可是,肯定也有不少人认为,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难怪有人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如今,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寥寥无几;艺术品市场繁荣火爆,但泡沫也不小,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可见,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尤其是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课的开展真正重视起来,不断完善相关课程,配备充足的教师,探索科学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彻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视人格养成与心灵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来,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下载[语文论文]高考作文妙诀八法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论文]高考作文妙诀八法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试卷评讲的八法

    语文试卷评讲八法《语文课程规范》在评价建设中建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考察同学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同学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招数之八 借象传意法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招数之八 借象传意法借象传意,就是作者把文章主旨和浓厚的感情寓于客观事物或事件的描写叙述之中,而不是明显地、生硬地直接说出。这种方法写作动机上,是作者......

    高考作文开篇十法

    高考作文开篇十法古人云,写好一篇文章要做到“凤头,猪肚,豹尾”。高考作文更应该如此,开篇吸引阅卷者眼球至关重要。而应考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又极容易使考生陷入被动,开篇引......

    高考作文构思十法

    作文构思十法 构思是动笔写作之前,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总体设计,其中内容方面的主要任务是立意和选材,形式方面的任务主要是明体(明确写作的体式)和布局。好文章离不开新巧的构思......

    语文高考作文

    1.色彩—精魂的见证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缓缓流动的历史长河淘尽了千古人物,每一个伟岸的灵魂都流动着一种色彩,有的绚丽夺目,有的清淡自如,一样的让人须仰视......

    语文高考作文

    语文高考作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

    语文高考作文

    语文高考作文1 邱吉尔的弱点邱吉尔的演讲功力令世人折服,其演讲的措辞、语调和手势中透出非凡的勇气和力量。二战中最困难的时期,英国军民的精神支柱,几乎就是邱吉尔每天的广......

    语文高考作文

    语文高考作文15篇 语文高考作文1 人生仿佛是一首光与影的变奏曲,其中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命名为“求阙斋”,为什么要求阙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