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成因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16:5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沈阳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成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沈阳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成因及对策》。

第一篇:沈阳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文章结合对沈阳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深入研究,剖析了沈阳市目前突出的交通问题,对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完善快速路系统、修建立体交通设施、拓宽瓶颈路段的若干建议;并对着力解决行车难、停车难、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科技和设施建设、建立公交快速通道提出了新举措。

关键词:交通拥堵;成因分析;解决对策 沈阳市目前突出的交通问题

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机动车高速度增长,城市的道路交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反映最突出的就是“行不畅”和“停车难”两个方面的问题。

1.1“行不畅”问题逐步显现

由于沈阳市机动车的快速增长,造成中心城区的部分路段和路口逐步显现出交通流量日趋饱和而诱发的交通拥堵,且日益严重,形成了由点到线再向面进行扩散的趋势。目前交通拥堵表现为四个特点:一是交通拥堵地点多集中于中心城区主干道的重要交通路段或路口,如市政府广场、中山广场、文化路立交桥、北二路公铁立交桥等处。二是交通拥堵时间集中在交通高峰时段,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较为突出,如北陵大街—北京街—青年大街一线和黄河大街—南京街一线等。三是跨区域交通关键点的交通压力日益增大,如南八马路/胜利大街路口、南五马路/胜利大街路口、黄河大街/泰山路路口、青年大街南段、老道口公铁桥等;四是商业繁华地区或交通乱点地区,原有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随着交通流量的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加剧,如沈阳站地区、五爱市场地区等。

1.2“停车难”问题日趋突出

机动车的快速增长也随之带来了“停车难”等静态交通方面的问题,停车难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商业繁华地区停车难。在沈阳市的太原街、中街、五爱街、三好街等地区,普遍存在公共停车泊位不足,停车需求与供给矛盾巨大的问题。在上述地区的周边支路、小巷,甚至次干路都存在车辆占道停放问题,许多道路实际上已成为全天的停车场,不但严重影响车辆、行人的正常通行,也造成周边路网的微循环系统不畅。二是公共单位停车难。沈阳市许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等人流、车辆来往较大的公共性单位因建筑物配建停车场不足或已建成的配建停车场被改建和挪用,直接把停车的负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共同停车资源的紧张,尤其是加剧了路内停车的紧张,影响道路的行车秩序,削减了道路的通行能力。表现比较突出的有市政府行政审批办事大厅、医大一院、盛京医院等单位和地区。三是学校门前停车难。许多中小学因建设年代较早,园区内无停车场规划,或考虑学生安全,禁止车辆入校,造成上、下学时间大量接送学生车辆在校园周边道路停放,形成局部路段的交通瓶颈,如省实验小学、省实验中学、沈阳二中、沈阳市第七中学等。四是住宅小区停车难。沈阳市一些新建的住宅小区因配建停车场不足或停车收费较高,致使居民车辆在小区周边道路占道停放,尤其是夜间占道停车现象特别突出,如现代家园小区、城建东逸花园、万科金色家园等。交通拥堵问题产生的原因

沈阳市交通拥堵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与许多国内大城市相同的共性原因,如道路建设落后于机动车的增长、路网结构先天不足、停车设施严重短缺、交通组织上还存在不科学的地方等,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们认为,沈阳市目前道路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机动车增长速度远高于道路建设速度

近年来,沈阳市机动车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从2000 年保有328131 辆、年净增6306 辆,到2008 年保有680552 辆、年净增49166 辆,再到2009 年前10 个月保有77 万辆、净增9 万辆(10 月新车注册量是2008 年同比的195%),每个工作日净增约550 辆,已呈井喷式增长。

按目前车辆增长率,沈阳市到2010 年机动车总量将接近90 万辆,大大超过沈阳市道路网的车辆承载能力(沈阳市道路网目前车辆承载能力为40 万辆——指在道路上允许同时出行的车辆数,道路网承载能力允许的机动车保有量为70 万辆),而近几年沈阳市建城区的道路建设增长率仅为千分之几。

2.2 路网结构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沈阳市路网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既有先天不足的,也有后天建设过程中人为造成的,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之间交通不畅。由于受沈山、沈吉两条铁路的限制,将沈阳市中心城区分成皇姑、铁西、和平、沈河几大区域,处于区域衔接处的重要交通枢纽路口交通流量长年处于饱和状态。

二是职住分离现象日益严重。近两年,随着沈阳市城市建设的发展及城区规模的扩大,在沈阳市周边形成了铁西新区、皇姑北部、浑南长白、大东东部等新的特大型居住区,而这些居住区的居民的工作就业、商业购物、子女上学等大多还集中在中心城区,因此不但造成沈阳市在早晚高峰时间出现大量的跨区域长距离的交通出行,还造成沈阳市近几年中心城区交通流量的高速增长。三是还有一些交通瓶颈路段。尽管沈阳市近几年对全市主干道的拓宽改造比较到位,但有部分次干路和支路的路段或路口由于历史形成或拆迁不到位,存在许多的交通瓶颈,造成了局部路段或路口的交通拥堵。

2.3 道路建设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一是快速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沈阳市的快速路系统全长仅41km,在沈阳市整体路网中比例极低,远落后于国内外其他同等城市(畅通工程专家提出城市道路中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比例应为1∶2∶4∶8,按此标准,沈阳市快速路应达134km),特别是没有贯穿南北的快速路,增加了地面的交通压力。在现有的快速路系统中,一方面未形成有效的网络,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南二环路、沈苏快速路在道路改造中形成了平面交叉路口,设置了信号灯,降低了快速路的标准。

二是立交桥功能不够完善。沈阳市立交桥建设比较早,部分立交桥设计的标准较低,已不适应现有的交通流量,交通拥堵时常发生。三是缺少立体行人过街设施。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能够有效地解决交叉路口或路段的交通混乱状况,大大减少由于行人穿越引起的车辆刹车或事故,但由于建造天桥或地道存在费用较高及影响城市景观等负面效果,使得在沈阳市的道路改扩建中并未广泛应用,造成许多路幅达60m的新改造主干道路行人过街困难,机动车撞行人的死亡事故频发。四是新建道路的综合管网考虑不全面。在一些新建和扩建道路中,对煤、水、电和通讯等管网建设一体化没有统一考虑和超前考虑,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上述方面的服务需求加大,管网施工形成的拉链路、破损路比较严重。

2.4 大型项目开发建设前没有经过交通影响评价分析

交通影响评价是保证大型项目开发建设不导致开发对象周边交通服务水平下降的重要措施,是避免土地超强开发的规划控制措施。沈阳市现有已经落成和正在开工建设的大型项目,很少有在开工建设前就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分析的。如果不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分析,很容易导致大型项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势必会对周边道路交通产生不可预见的不利影响。

2.5 交通设施建设落后于道路建设

近几年,市政府加大了交通设施的投资力度,沈阳市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城市交通需求增长过快,交通设施的建设速度仍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尤其是在智能交通的建设方面已严重滞后。

2.6 公交发展不均衡

沈阳市的公交车辆从2001 年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当时的2100 多辆、70 条线路,以每年增长500~1000 辆的速度,发展至现在的4925 辆、196 条线路,增长了一倍多,对方便市民出行、改变沈阳市的交通结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公交场站、线路设置却没能同时发展,给交通带来不利影响,具体为:一是公交枢纽站建设严重不足。在沈阳市公交终点和线路比较集中的南站、北站、五爱、中街地区,除北站建有公交枢纽站外,其他地区公交车辆的终点站均占道设置。二是公交场站严重缺乏。沈阳市现有的190 多条公交线路,涉及公交场站将近400 处,其中2/3 的公交线路均无停车场站,3/4 的公交终点站均存在占道停车问题。占道设置公交车辆终点站不但严重影响交通,也存在安全隐患、噪音扰民、影响市容等问题。三是部分道路公交线路过度集中。在沈阳市的许多交通主干道上公交线路过度集中,如中华路达18 条、市府大路达16 条、建设大路达17 条等,在主干路的个别路段上已经形成公交换乘站,大量公交车辆的集中停靠,造成主干路交通瓶颈。

2.7 存在许多交通乱点地区

沈阳市的五爱市场、南塔鞋城、南二小商品市场等已成为辐射东北乃至全国的商品批发中心,因这些市场均建造在沈阳市的中心区域,近年也未进行搬迁,造成这些地区成为集沈阳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物流集散、商品批发、货物存储、居住生活等多职能于一身的复杂城市区域,也成为沈阳市的交通乱点地区。一是在这些地区均存在大量的长客线路和发车站点。因这些地区长客的停车场站建设严重滞后,造成大量的长途客运车辆占用道路发车或待避。同时,许多无审批手续的长途客运车辆在这些地区的街路两侧私设站点的问题也非常突出。长客车辆占道停车不但自身影响道路交通,还吸引了大量的出租车、残疾人车停车候客,小商小贩占道经营。二是存在大量的物流配货公司,占道经营、堆货现象普遍。在这些区域,除了其他商业区存在的大量流动商贩、门市经营性占道外,还存在大量的物流公司经营空车配货业务,全部为无场地占道经营,不但普遍存在堆货占道问题,还吸引了大量的货车占道停车、装卸货物,尤其是大型货车的停车,经常造成车辆通行困难。

2.8 静态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机动车的高速增长,静态交通矛盾也日益显现,“停车难”问题也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一是全市总的机动车泊位供应明显不足。机动车合理的泊位总数(包括住宅自备车位、单位配建停车位和公共临时停车位)与机动车比例应当为1.2~1.5∶1,若按客货运车辆50 万辆计算,沈阳市共需停车泊位约60 万个,但据统计,沈阳市目前仅有停车泊位10 多万个,明显不足。二是停车场规划建设落后于城市建设。由于缺少中长期停车需求的合理预测、规划布局、保留用地等措施,尤其是在停车需求较大的太原街、中街、北行、五爱等繁华商业区,始终没有规划建设专用的停车场,使上述地区的停车问题始终得不到有计划的解决。三是公共配建停车场存在问题较多。不但审批中配建标准偏低,已不适应当前实际需要,也存在项目实施配建中标准执行不严的问题,缺少一套如消防审批一样的完善程序,去制约开发商必须按相应的标准建设,还有就是使用中缺少有效监督,政府部门对新建大型建筑物的配建停车场使用中出现的挪用、改建等违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也没有任何约束措施,部分行政管理和审批工作无法可依。四是路内停车缺少有效的统一管理。在沈阳市的路内停车管理中,由于缺少统一的管理部门和完善的管理体系,不但多年来道路公共资源被无偿占用,还存在街道办事处、区车管所或个人擅自划定停车点并进行收费的情况。3 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城市规划上注重职住平衡问题

从远期规划上,沈阳市应顺应目前世界潮流的城市发展方向,规划和建设卫星城、副城,将城市功能等向卫星城、副城辐射,合理配置居住与产业发展区域以达到职住平衡,使产业、土地、人力资源、居住、配套等各要素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缓解城市发展与居住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3.2 解决区域之间交通不畅问题

我们建议应继续大力解决因铁道分隔造成的区域间交通不便问题,通过规划新建平行道路,对交通拥堵路段的车辆进行分流,如研究打通和平大街与昆山路之间的交通通道问题,缓解北京街、黄河大街的交通压力;拓宽南八马路、北二马路、松花江街公铁桥,缓解铁西与和平、皇姑与沈河之间交通不畅问题。

3.3 完善快速路系统

从沈阳市中心城区的形态来看,存在南北短、东西长的特点,一环路、二环路呈椭圆形,并不能有效地分流南北方向长距离跨区域的交通出行。因此,建议尽快规划修建沈阳市南北方向的快速路系统,可以首先选择南北二干线,并与五爱隧道相衔接。在今后规划中应加快全市的快速路系统建设,使沈阳市的快速路在总体上形成网络,解决跨区域长距离快速交通问题。

3.4 修建立体交通设施

建议在沈阳市交通枢纽路口修建互通式立交桥或定向式立交桥,解决这些路口交通流量过于饱和问题,并对文化路等已不适应现有交通情况的立交桥进行改造。

3.5 拓宽瓶颈路段

因此建议取消和平大街中段路中心绿化带,全线拓宽至双向8 排机动车道。同时,对于三好街北段(滨河路至文化路)、文艺路、宁波路、南八马路等道路也应尽快进行拓宽改造,拆除三好加油站,解决主干道路中的交通瓶颈问题。

3.6 建设公交场站设施

建议尽快在南站地区、中街地区、五爱地区规划建设大型公交枢纽站;结合公交线网规划,逐步着手解决公交终点站问题;在公交线路过度集中的中华路、中山路、东顺城街、建设大路、市府大路、风雨坛街路段建设港湾式停靠站;结合地铁建设,在地铁站规划中选择合适地点增设公交换乘枢纽站。

3.7 建设立体行人过街设施

在沈阳市许多城市主干路如北陵大街、北京街、黄河大街、南京街、市府大路等的路口,行人流量均已达到或超过了设置行人立体过街设施的标准,并且路段道路宽度达双向8 排机动车道或更宽,因此应从交通安全的角度规划建设行人过街设施。

3.8 继续加大城市交通设施的投入

通过加快交通设施建设,走智能化、科技强警之路,进一步解放警力,提高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要加大路口、路段电子警察、电视监控、号牌识别系统的建设力度和覆盖范围;要拓展系统信号,特别是自适应信号的完善和新建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系统(MI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卫星定位系统(GPS),并扩大在交通管理领域的实际应用;要广泛建立智能交通系统(ITS),可先在停车诱导和行车诱导上下工夫,同时配套完善信息采集和流量采集设备。通过科技手段缓解交通拥堵和警力不足问题。

3.9 建设物流中心,取缔配货经营企业

远期应在沈阳市的三环高速附近,规划建设大型的仓储式物流中心,配合在沈阳市中心区域全面禁止大型货车通行,使沈阳市物流配货公司全部外迁。近期,在这些区域内应取缔无停车场地的配货站,严厉打击堆货占道行为,停止审批新的物流公司。

3.10 加强长途客运车辆管理

建议长途客运线路审批必须结合长客场站建设进行,线路、车辆数量必须考虑场站容量和道路状况,严禁站外停车,并结合地铁建设,将长客场站逐步外迁至二环附近。

3.11 采取错时上下班等行政措施

由政府出台政策规定,采取错时上下班的措施,有效缓解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道路使用效率。

3.12 控制车辆发展速度

学习上海、新加坡等城市,采取车辆牌照限量发行的措施,提高准入门槛,减缓车辆的增长。同时,可利用该项收费的资金加快沈阳市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如按每台新车收取1 万元计算,沈阳市每年发放5 万台新车牌照,就可回收5 亿元的建设资金。

3.13 改变公众出行方式

在规划中应当借鉴北京、广州等城市的理念,通过限制中心城区的过度开发和停车场发展,在一些主要商业繁华地区不建、少建停车场,在外围区域结合地铁建设、公交枢纽规划,建设大型的停车换乘场站,实行“P+R”的停车服务,而引导公众上班、购物等出行时,先开车到有停车泊位的地铁、公交场站,然后换乘地铁、公交前往,可称之为“宏观调控、整合资源”,来削减进入中心城区的交通流量,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

3.14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按照交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人的出行,而不是车的出行的理念,通过建设完善、快速、便捷的公交网络,尽快规划“BRT”快速公交系统,逐步引导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中心城区的行车、停车压力。大力推广“公交优先”的出行理念,一方面要加大公共交通的建设力度,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另一方面提高小汽车在城市中心区范围内的使用成本,引导居民在买车、用车时不仅考虑车辆本身的费用,还要顾及在城市运行、停放等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以减少城市交通总量,降低停车需求。4 2010年缓解交通拥堵的工作措施

4.1 推行“网格化管理、实名制定位、扁平化指挥、责任到人”的勤务制度

一是要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即划定中队、警务区、民警的具体管控范围,对民警实行定岗、定线、定区域,并明确任务、明确目标、明确责任,以此形成管控区域网格化、网络化,不留死角。二是在管控区域、路线、岗位上,实行实名制勤务,提高见警率,并有利于勤务的督导与考核。三是实行扁平化指挥,改变现有一级指挥、两级调度的模式,实行支队调度室、勤务指挥部门直接指挥到具体民警,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加强交通疏导工作中的快速反应能力。

4.2 着力解决交通乱点、堵点,打开“行不畅”的死结

针对目前沈阳市交通拥堵“多集中于中心城区主干道的重要交通路段或路口、拥堵时间集中在交通高峰时段、跨区域交通关键点、商业繁华地区或交通乱点地区”的特点,2009 年底,我局通过逐区排查并征求意见,确定了交通乱点21 处、交通堵点89 处。2010 年初拟针对这110 处乱点、堵点,邀请各相关部门、交通管理专家,逐个开展交通调研工作,分别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力争在2010 年底化乱点、堵点为亮点。同时,强化事故快速处理工作,有效缓解因适用简易程序的事故现场没有及时拆除而造成的人为堵塞。

4.3 深化静态停车规范管理,缓解“停车难”

一是解决出租车停放无序问题,在交通枢纽站、大型商业区等地,研究设立出租车集中待客站,在主干路选择合适点位设置出租车临时停靠站。二是在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的街、巷、路规划路侧停车泊位,并配套设置时间性停车指示标志。通过推广利用支路及小巷解决停车难的成功经验,根据不同道路的基础条件、停车需求,设置时间性的、多样的路侧停车场,解决沈阳市停车难、停车混乱的问题。三是在部分停车场站配套设置齐全的地区,取缔部分占用人行道设置的停车场,还行人通行空间的同时,增设交通停车诱导系统,提高如万达广场、五洲商场等闲置地下停车场的利用效率。四是推动政府、人大有关部门,对沈阳市停车问题先期立法,并成立全市停车管理综合机构。特别要对居民住宅楼、商业区闲置楼盘等停车场利用法律手段促其投入使用。

4.4 继续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科技和设施建设

一是以市区主干道,国、省级公路,县、乡重要道路和高速公路为重点,按照整体规划、一步到位、信息共享的原则,建议政府以银行贷款等方式,用2010年一年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完成道路交通安全六大科技系统建设工作,从而初步实现科技手段智能化。其中包括在市区的主要路口增设1000处电子警察、固定式监控系统500处;在公路、高速公路收费站及公路堵卡站安装179处号牌识别系统;在现有国、省公路、高速公路安装测速仪592台;增设移动式监控系统100套;在市区和郊区新建路口设立交通信号灯200 处;全面提升沈阳市交通管理的科技水平,实现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化交通管理。二是继续推广道路中心隔离设施建设,选取南京南街、崇山路等双向8车道以上主干路增设中心隔离设施,减少交通冲突,消除横向干扰。三是协调铁西区政府、沈北新区政府、浑南开发区政府等财税独立区加大交通建设投入。加强沟通,研究解决交通设施维护和建设经费在区财政中的立项、使用等问题。

4.5 重新调整货车禁行规定

当前沈阳市货车禁行规定执行的是2004 年《沈阳市公安局关于调整部分道路机动车辆行驶规定的通告》。随着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和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方面沈阳市目前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的许多主干道路在早晚高峰时都出现了交通不畅的现象,另一方面早晚高峰时间已经由原来的早7:00—8:00、晚16:30—18:00 延长至早7:00—9:00、晚16:30—18:30,因此,原有早晚高峰时间仅限于一环路及以内地区禁止货车通行的规定明显已不适于现有交通状况。针对这一状况,将研究重新划定货车的禁行时间及范围,并发布管理通告,以达到削减高峰时间交通流量,缓解交通压力的目的。同时,组织对全市货车禁行标志进行规范化调整。

4.6 规范和完善道路交通组织和设施

按照最新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人行横道信号灯控制设置规范》,以新渠化和改造的路口、路段为重点,对交通设施设置情况全面性、系统性进行梳理,发现并解决设置不规范、相互矛盾、相互遮挡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单行路网的组织和规划;对部分双向6 车道以上的路段,通过设置安全岛,实现行人二次过街;对青年大街等一些全线设置禁左的街路通过重新设置标志标线在部分路口按时段开放左转;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在市府大路、黄河大街、南京街、正阳街等地点设置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

4.7 建立公交快速通道

经我们对沈阳市总体路网格局和公交线路分布情况的调研,拟向市政府建议,选择南京街—黄河大街一线(白山立交桥至南五马路,含泰山路北陵大街至黄河大街段,共9km)和南五马路—文化路(胜利大街至万柳塘路,共6km)一线,试行推出一横一纵的公交快速通道,实行全线施划公交专用车道,并在道路每个交叉路口的进口车道处设置公交专用导向车道,在早晚高峰时间(7:00—9:00,16:00—19:00)实行公交优先。结合2010 年电子警察建设计划,在这些公交专用导向车道增设电子警察系统,避免其他车辆占用公交专用导向车道。通过公交快速通道的设置,可以解决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快速出行的问题,逐步改变市民出行习惯,减少中心城区的行车、停车压力。同时,公交快速通道也可作为突发事件、工程抢险、紧急救护等情况下的绿色快速通道。5 结论

解决沈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大交通管理设施建设资金投

入,广大交通参与者要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文明出行、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管理部门要科学规则,通过制定相应政策法规以及标准规范,以适应新形势下交通管理工作发展要求,确保城市道路安全畅通,促进沈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浅析成都市交通拥堵成因及对策

浅析成都市交通拥堵成因及对策

课题背景:

近年来,成都的发展的速度和成就有目共睹,其未来发展的潜力和提升空间也是相当巨大的。但是,作为或准备作为一个国际化一流城市,都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成都还有一段长路要走,还有很多重大问题亟待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拥堵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问题依旧严重。本次课题就重点从成都交通拥堵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两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交通拥堵形成的原因

成都市政府对缓解交通拥堵一直非常重视,其在交通建设方面的投入是比较多的,占全市每年GDP的6%,而在全国来看,这一数字是3%。但是,在世界城市化的大潮中,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发展的首要地区,其城市化加速,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及居住郊区化,使其出行次数与距离不断增加,造成了城市交通流量大幅度提高,城市道路供给与交通需求之间存在严重不平衡,交通拥堵现象依旧严重,甚至较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1、供不应求——人多、车多、路少

在世界城市化的大潮流中,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发展的首要地区,其城市化加速,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如今成都常住人口达近1400万且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及居住郊区化,使其出行次数与距离不断增加,造成了城市交通需求大幅度提高,城市道路供给与交通需求之间存在严重不平衡,致使交通拥堵现象严重。人口增加和居住郊区化,这些带来交通需求量的剧增,使道路交通设施的供应、管理,还有空间不足的这些矛盾,使城市交通堵塞严重加剧。

9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颁布,“轿车进入家庭”被确定为国家扶持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安排,国产汽车的生产开始转向小汽车,小汽车的销售价格大幅度下降,小汽车的拥有量逐年增加,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直至近乎疯狂,如今,成都机动车辆有三百多万辆。成都市人均生活水平提高,加之社会浮躁,人们存在炫耀心理,拥有私家车已成为很多现代成都人的奋斗目标或成功的标志,私家车数量与日俱增。很多人已经不愿委屈的去挤公交车。在一些恶劣天气下很不容易打车,大多数人选择自己开车或派私家车来接自己。方便、快捷、舒适、已成为现代人们的无上追求。

道路建设的速度始终跟不上机动车增长的速度。成都市道路面积年增长率远远落后于机动车年增长率;再加上占全市面积16%的中心城区承载了全市40%以上的交通负荷。

2、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

公交吸引力下降,应有的功能没有得到尽量发挥。随着成都的城市空间不断扩展,市民的出行距离日渐加大,而公共交通却没有及时跟上,公交方式的出行等候时间和运营速度还不够理想,等车难,挤车更难,极其的不够舒适。汽车站、高铁、地铁等公交枢纽站综合配套设施不齐全,不能在一处就满足人们的一般需

求,坐公交时间花销大。因而,更多的市民出行为了方便快捷不得不选择私家车。

3、交通管理技术水平有限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近年来我市始终处于施工高峰期,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面积铺开。施工期间,一方面对社会交通干扰很大,极易引发交通拥堵,另一方面由于路网结构功能处于不稳定状态,给我们的交通组织管理带来较大困难。我们应看到,交通管理体制存在诸多弊病:(1)交通管理条块分割。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分属于不同的机构。(2)决策系统缺乏权威性,政出多门,形成多头领导引起下级无所适从。(3)缺乏完善的反馈系统。

4、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成都市交通问题集中表现在过度密集的市中心地区,而其深层原因,则是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尚不明确,其相应的政策措施也不得力。成都单一中心、环状格局仍未改变,核心区的道路交通基本饱和,对外放射道路长时间保持高负荷运转,高峰小时机动车交通流量均大于道路运营负载能力。从交通组织方面分析一些居民小区布局不够合理。目前,市区一些居民小区过于集中,规模过大,一到交通高峰时段,这些居民小区周边道路交通流特别集中,造成区域性、时段性交通拥堵十分突出。

成都现在的交通问题可以说是从最开始的城市设计规划理念就注定了的。,“摊大饼”的城市发展方式,使得道路建设与人流密集程度并未实现科学的均衡。“从一环、二环一直修到五环,那只是‘绕圈均衡’。成都的交通问题最为突出,是城市规划呈环状放射的摊饼型,道路功能区分不明,道路交岔口的立交化程度低,一遇情况,顿成瓶颈。城市部分结构和道路布局规划的不合理性,多个城市中心高度重合,导致像春熙路等部分道路承载压力过大,浪费了其他许多道路面积资源;道路岔口和交通灯设计不尽科学,严重干扰交通;枢纽站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设施内部布局不尽合理:目前部分枢纽设施如火车北站内的公交、出租及停车等交通设施布局不尽合理,存在人流和车流的直接冲突,造成枢纽站内部客流混乱。

5、市民的素质问题

部分交通参与者缺乏现代交通意识、交通行为不文明交通严重行为影响。一方面,部分机动车驾驶员不按规定行驶、随意变道、不按规定道路行驶或占道停车,部分非机动车驾驶人不遵守信号灯或逆向行驶等另一方面,行人乱闯红灯、横穿马路等违规行为普遍且严重。以及,马路中间时常会出现散发小广告或乞讨者。这些违章行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严重阻碍交通顺畅。

城市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涉及诸多方面,既有属于社会的客观原因,又有人为的主观原因;既有制度性因素,也有非制度性的技术因素。目前成都市道路交通状况,反映了城市道路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道路容量严重不足、汽车增长速度过快、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市民素质不足不文明交通等。这些问题从侧面反映了成都城市加速发展的速度,超过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两者节奏失调。

二、对策措施:

针对以上几方面的突出问题,我们建议一下措施:

1、提升交通运营能力,限制机动车数量

通过改造和完善现有路网,以提高道路交通系统容量和运送能力。加快建设快速干道、主要干道、次要干道和支路,让其组成的高效、通畅的城市道路系统,完善立体交通网络,为车辆行驶提供更多的选择,以降低中心区车流压力会,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促进成都市城镇体系的有序、合理、持续发展。

成都正在进行二环路“双快”(快速路和快速公交)改造,其他的快速路建设也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以快速路建设为例分析,快速路是城市交通大动脉,吸引了大量车流,要想充分发挥快速路的作用,必须充分考虑匝道的布局,完善流量控制和交通信息发布,同时打通快速路周围的支路,联通交通网络,配套集散性道路,“否则,快速路的进出口匝道就会形成拥堵。”

限制机动车的增长速度,限制机动车的总体数量和在线数量。通过政策控制,增加私有车的消费成本,如对购私家车主进行收税及数量限购,单双周限开私家车;严格控制公务车的拥有和使用;控制城市中心区的汽车交通量,具体通过实施在中心区征收高额停车费、征收核心区道路交通拥挤费等收费等措施。

2、坚持发展“公交优先”,吸引更多的市民乘坐效率高的公共交通工具,以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加强公共交通系统性建设,完善公共交通配套设施,将成都的交通投入充分利用起来。

3、加强管理系统的统一性和合作,交通体制内分工明确,加强政策的实施和落实。加强整治,规范秩序,是做好疏堵保畅工作的必要措施。完善机制,长效管理,是做好疏堵保畅工作的保障开通更明亮开放的群众监督渠道,加强政府部分和市民的合作及统一性,共同建设城市交通。政府、运营商和老百姓之间,要有一个平衡,政府要引导好,运营商要服务好,老百姓要有满意的出行条件和低收入人群也能承担起的出行消费。

4、改善城市规划、道路交通设计,按照人流密集程度及人们出行的真正需求在重点地段要有重点、精细的安排,如科学设置交通信号灯和道路岔口、准确

划定标线、完善交通设施。疏解过密的市区和中心区,调整产业结构,发挥群体组合城市的功能,将城市的职能分散,以舒缓中心区压力。调控交通发生源和吸引点的空间分布,其中包括:建立多中心,打破单中心格局;就业岗位向城市外围疏解,在地铁、城铁枢纽站附近建设规模较大的综合性生活居住区;在原有中心区严格限制生成和吸引大量交通流的商业建筑扩大规模等。

5、加强交通教育,如加强驾照考核和违章惩罚力度;宣传和鼓励市民文明交通,建设文明交通城市。加强市民和政府协力合作,让市民参与创新而不是单纯由政府制定总体规划。

三、展望:

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每一个城市发展都会面临的问题,而且往往不能彻底解决。但是,我们可以抓住问题的重点,解决重点难题,逐步吸取经验,积极创新,共同进步建设好我们的城市,极大减轻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我们身在这座城市,就有权利和义务为了建设更好的城市更好的城市交通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们相信,在政府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成都的明天会更美好,成都的交通会更顺畅。

第三篇:14.兰州市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原因及对策

兰州市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原因及对策

李秦阳,佟 玲(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年第6期(总第74期)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城市道路建设难以满足车辆增长的需求,从而造成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这

一现象已越来越普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从城市道路资源、城市规划、公共交通发展战略及

居民交通文明意识等方面分析兰州市城市道路拥堵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产生的不良影响。

最后,提出解决兰州市城市交通拥堵的相关对策。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原因分析;解决对策

1 交通拥堵问题的概念及范围界定 1.1 交通拥堵的概念

交通拥堵是指交通需求(即一定时间内想要通过某条道路的车辆数)超过该条道路的交通容量(即一定时间内该道路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时,超过部分的车辆滞留在道路上的交通现象。拥堵最直观的反映就是出行时间超出了出行者可接受的范围,或者是出行者不能接受的延误增长。1.2 交通拥堵的范围界定

我国公安部对交通拥堵分别从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给出了定义:车辆在无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的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250m 或车辆在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3次绿灯显示时间内未通过路口的状态定义为拥堵路口;车辆在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1km的状态则为拥堵路段。

2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产生的不良影响

城市交通拥堵这一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2.1 城市交通拥堵极大地降低了社会效率

城市交通拥堵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首先就是出行时间和费用,即出行成本的消耗增加。其次,由于出行成本的增大,可能会抑制除了上下班等基本出行之外的非必要型的出行,从而导致城市人口生活质量的下降。交通拥堵使交通延误增大,车辆行驶速度降低,运输效率下降,带来了时间损失和燃料费用的增加;交通拥堵会令人烦躁不安、情绪低落,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交通拥堵造成交通事故频发,而交通事故的发生又使交通阻塞加剧,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而大大降低了社会效率。据文献资料报道,曼谷仅因交通拥堵导致的运输效率下降就使其损失1/3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在欧美国家,许多大城市因交通拥堵每年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10亿美元,由交通拥堵引发的交通事故及环境污染等间接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算。

2.2 拥堵的城市交通造成土地、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

据联合国统计,交通运输部门已经成为最大的石化燃料消耗部门。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刺激了人们对交通设施的需求,并相应地引起交通运输业对土地、交通工具的占用和一次性能源消耗的增加。但是,我国资源存储又严重不足: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消耗速度快,强度高,利用率低,后备不足,供求矛盾突出;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质量差别大,劣质资源比例高;更严重的是能源结构不合理,一次性能源中,低效率、高污染的煤占75%,而高效率、低污染的石油、天然气仅占20%,无污染的水力资源仅占5%,核能利用水平低,离多元化的能源结构相距甚远。这些资源存储问题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能力、经济增长和交通发展的可持续性都造成不良的影响。尤其是交通的发展,对土地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很高,这一矛盾将制约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城市交通体系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我国大城市高密度的土地利用模式,决定了在城市道路设施建设中道路空间资源的有限性。2.3 城市道路交通成为我国城市的主要污染源

交通拥堵不仅给公路使用者造成时间和燃料浪费,由于拥堵带来的停车和启动更进一步恶化了空气并产生其他形式的污染。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追求出行舒适性、快捷性的要求,将促进私人小汽车拥有量的进一步提升。而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道路交通量不可避免地相应增加,这将导致交通拥堵的进一步恶化。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制约城市交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拥堵所造成的经济、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重大损失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3 兰州市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

兰州市是甘肃省省会,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兰州市现有361.6万人口,截止2011年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7万多辆,且平均每日以300多辆车的速度在增加。近年来,兰州市交通拥堵现象也日益严重,特别是最近两年,交通拥堵现象更加严重。造成兰州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道路资源适应不了交通快速发展的需求。据相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自1997年至今,兰州市市政道路10多年来增长量不足30%,而机动车保有量却增长了3倍多。兰州市是“两山夹一谷”的特殊地形,城区东西长50km,而南北最窄处仅1.8km。中心城区就正好位于这个最窄处。此外,没有健全的城市交通网络,也没有建成一条成熟的绕城公路,过境车辆只能穿城而过,有限的道路资源难以承载交通量的快速增长,交通拥堵、特别是交通高峰期的拥堵非常突出。

2)道路交通规划建设不到位。一些路段、路口 由于规划设计的不合理,通行能力较低;瓶颈路、断头路、畸形交叉路口多,导致车辆拥堵;停车设施建设缺位,占道停车现象比较严重,浪费了城市道路资源,削弱了道路通行能力。此外,城市主次干道地下管网改造建设也加剧了交通拥堵现象。

3)公共交通发展滞后。目前,兰州市有公交运营线路92条,运营线网总长度1 060km,运营车辆2 071辆,虽然人均拥有公交资源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中等位置,但由于城市中心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高峰期交通畅通性差,通达率不好,准点率较低,耗时长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公交优先”的地位没有得到保障。4)市民交通文明意识总体上相对薄弱。随着城

市化进程的加快,兰州市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加上外来人员和农村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交通参与者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行人和机动车不按信号行驶,闯红灯、违规调头、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现象较为普遍,道路上摆摊设点违法违章占道现象屡禁不止。总体上,兰州市行人、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还比较淡漠。4 兰州市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对策分析

针对兰州市独特的城市格局及城市道路不完善缺乏过境交通系统的先天缺陷,结合其他省市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上的一些好的做法,现对治理兰州市道路拥堵现象提出如下对策:

4.1 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增加市区道路用地指标,尽快改造瓶颈路段和瓶颈交叉口,完善道路网络。兰州市区已建成的道路总长度541.68km,道路用地面积10.1km2,道路网密度2.77km2,人均道路面积6.23m2,道路用地面积仅占建成区用地面积7.77%,需加快形成完善的路网系统,避免由于市区带状形态的用地结构影响道路网利用率。2)加快干道主动脉系统建设,尽快实现不同种类、不同速度交通方式之间的分离,完善人行过街设施,解决混合交通问题,提高主干道的通行效率,缓解高峰期车流量。

3)加快建设过境交通系统,使6个方向过境车流不再穿越市区,干扰市区内部的客、货运交通运输。

4)重视停车场地、停车容量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新建、已建的大型商场附近应建大型地上地下停车场,以减少路边停车对交通产生的负面影响。4.2 提高交通管理和运输服务水平1)认真落实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新城建设,有效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加快教育、行政、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城配置,鼓励就近就业,从源头上减少市民出行需求,充分发挥交通引导和服务作用。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与城市规划的联系,防止交通管理与城市规划脱节,做到城市交通从城市规划开始做起。2)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的科学技术应用研究,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改造,推进以智能交通为重点的行业科技进步,提高车辆

运营调度系统、查询系统、场站管理系统等基础设施的科技含量。特别是要积极开发实施智能交通系统,它是解决交通堵塞的根本性方案。3)对交叉口信号进行优化设计。对各信号交叉口根据设计交通量及确定的交叉口服务水平,计算确定交叉口信号周期及绿信比,优化交叉口信号控 制,并同时进行交叉口几何设计与改造。

4)加强公共交通的运行组织工作,逐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交车运行速度,准时定点、定线运行,优化公交线网,合理确定停靠站点,尽量减少乘客换乘,缩短单程运行时间,以吸引城市客运出行中的大部分乘客。

5)发展中小学校车服务系统,逐步缓解早晚高峰时段中小学校周边交通拥堵。鼓励单位开行班车,规范合乘,减少上下班小客车出行。

6)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和交通执法水平。加强道路管理,做到人、车各行其道,减少交通事故;对轻微交通事故及时处理,要求当事人迅速撤离现场,以免造成交通拥堵。加大对公交车、出租车交通违章的整治力度,尤其要加大对公交车超车、越线行驶、不按规定路线行驶、扎头进站、压站候客、随意调头等违章行为的查处整治力度。

7)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及户外公益广告,深入开展绿色出行和环保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提高交通参与者的现代交通意识,引导交通消费方式的转变。

8)停车价格按照区域和场所实行阶梯价格。研究制定重点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方案,择机实施。

4.3 适当采取限制措施

1)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通过增加行车成本,抑制小客车增长较快的势头;科学规划市区公交车辆线路设计,合理安排市区公交车辆的合适拥有量;控制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并严格公务车使用管理。

2)完善高峰时段区域限行管理措施,实施机动车工作日区域限行措施。兰州市目前实施了尾号限行措施来缓解城市拥堵问题,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这一措施的效果将很快会被迅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抵消。因此,这并不是一项积极有效的措施。城市交通拥堵是城市交通供需失衡的表现,应

该把城市交通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全面的调整与建设,使城市道路系统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大的弹性,从而把城市交通导入趋于和谐、协调的轨道。5 结束语

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动脉,要保持畅通和高效运转,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以完善路网结构,更新管理设备,提高管理水平,更需要政府管理部门、交通主管人员不懈的努力。因此,必须多措并举,从根本上解决兰州市交通拥堵现象。参考文献

[1]谈晓洁.基于知识的交通拥堵疏导决策方法及系统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5.

[2]徐东云.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模式理论的新进展[J].综合运输,2007(5):6-9. [3]刘伟哲,葛建明.浅谈中国城市交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98(3):54-60.

[4]樊晓珂.论交通拥堵及其对人们造成的心理危害[J].前沿,2009(12):141-143.

[5]翟玲玲.兰州市城区规划与交通现状调查分析[J].甘肃科技,2008,24(18):6-17. [6]王秋平.西安市交通拥堵分析及对策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2,34(4):390-393.

[7]陆化普.城市交通现代化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8]宋传平.道路拥堵问题分析及解决的途径[J].城市车辆,2003(4):21-22.

[责任编辑:王 欣] ·41·

第四篇: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状况分析与对策

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学生工的协助配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让学生工适应部门的工作流程、满足不同的工作要求,自XX年年起流通部与采编部实行学生工分开管理。刚接手采编部学生工管理工作时,我只是简单的做记录时间和工资核算。但随着工作的深入,在这近两年的管理相处时间里,我对于这项工作有了几点体会,在此想与大家相互学习交流。

一、合理安排利用学生工是一件利校、利馆、利学生的“三利”事情近几年学校发展加速,学生人数迅速增长,读者对图书的需求也成倍增加,图书馆的馆舍、馆藏、人员等相对不足,仅靠图书馆自身是不能满足学生及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各种需要。所以合理有效的让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中来,使图书馆在不增加人力、物力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开展各项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学校开支,又能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热爱上了图书馆,很多学生在离职后还是会关心图书馆的工作,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些因学业繁忙不能来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以后要是有搬包这样的事,缺人的话记得给我们打电话,我们有空一定来。有时候他们是在挥洒汗水做着义工。所以我想如果在那些优秀的学生工离开的时候,我们能以某种形式给他们一些奖励,让他们为自己曾是“图书馆一分子”而自豪,也给后来的勤工俭学的学生们一种有效的激励,应该适宜个值得推行的举措,进一步完善至我馆学生工管理制度。

义管首先是广大同学与图书馆之间的一座桥梁。,老师管理员总是特别忙,这就给图书馆的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而义管的出现就正好在两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首先,一方面,义管也是一名普通的借阅者,切身体会得到图书馆的工作需要改进的地方;另一方面,作为义务管理员,我们有较一般同学更多的机会和图书馆工作人员交流、提出建议。另外,通过参加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体会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辛苦和用心,从而自觉地支持图书馆一些政策规则。

第五篇:浅析小城镇城区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浅析小城镇交通拥堵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施秉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

一、小城镇城区交通拥堵的基本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城镇城区面积开始逐渐扩大,道路建设不断增多,出行车辆不断增加,小城镇交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很多小城镇城区交通却开始出现我国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很多小城镇城区交通拥堵状况总体已经比较严重,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1、地点固定性。这些固定的交通拥堵地段包括:交通要道、商业集中区路段、红绿灯设置多的路段及行人较多穿行机动车道路段。

2、时间规律性。很多小城镇城区发生交通拥堵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时间段: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上下班车流、政务商务车流、旅游休闲车流同时集聚在相同的路段上;周末、黄金周期间出行车辆比平常增加。

二、造成小城镇城区交通拥堵主要原因

1、机动车数量增长速度过快,道路车流量日益增大。近些年来,很多小城镇城区私家车数量逐年增多,并呈现越来越大的增长趋势。

2、道路建设在结构和功能上无法满足交通需要。

(1)、缺少快速、便捷的环城高速线路,使得很多往来各城区的机动车被迫需要经过小城镇中心区。

(2)、一些交通道路功能不清,路网结构欠合理。不少道路都被用来搞商业街、步行街。导致不少道路成为断头

路,无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小城镇道路进行车辆分流。一些交通道路设计过窄,道路之间没有分叉路口,无法进行车辆分流。

(3)、一些人流量很大的道路没有人行道、地下通道或者人行天桥。大量行人来往于这些机动车道之间,就会造成部分车辆通行极其缓慢。

(4)、停车场建设滞后,大量车辆无成本、无序停在交通道路上,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3、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交通公德意识差。

(1)、很多机动车违章现象突出。随意抢道、占道、掉头和停车,在没有交警管理、红绿灯的路口,各种车辆互相抢行;部分司机驾驶违反交通规则,占用停车道,阻挡了整个公交车车道,影响了整个道路交通;还有一些司机驾车时候随意左转、掉头;更有司机为了节省通行时间,本来是直行的却在红绿灯处占用左传或者右转车辆路线试图并线。

(2)、部分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和行人肆意穿行。很多行人常常行走在自行车道上,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则大都行驶在机动车道上,挤压了公交车和机动车行使空间。

4、城区道路交通管理还有很多地方不到位。

(1)、一些小城镇城区交通秩序疏导基本上还是依赖民警和红绿灯岗亭疏导,管理力量不足,交通管理科技手段还比较低。在交通管理上还是基本采用警力、交通灯等形式,没有大规模使用电子眼,形成严密的道路交通安全系统,无法进行科学的管理。

(2)、部分路段红绿灯过多,导致车辆通行缓慢。不少红绿灯的设计时间不合理,车辆较多的方向反而通行时间较短。

(3)、交通安全措施和责任不落实,出现交通事故,没有得到快速、有效的处理。很多时候事故双方为了保护现场,往往牺牲了整个道路交通。

(4)、一些交通道路两旁的施工单位非法占用了人行道、自行车道,挤压了行人、非机动车的通行空间。

5、公交发展相对迟缓,市民出行系统结构不合理。随着小城镇的不断扩大,市民出行距离的加大,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比例将逐步下降,若公交车不能迅速发展起来,就必然会导致交通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很多小城镇公交发展却相对迟缓。拥有公交营运车辆不多,运营线路不够,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标台较低,居民出行中的公交分担率过小。

三、解决小城镇城区交通拥堵的对策和建议

1、加快交通道路建设,加大小城镇交通承载量。

(1)、加快小城镇城区环城公路建设,将越来越多的车流分流到环线,减轻市中心路段的拥堵状况。

(2)、加速建设城区道路中的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一些道路中的主、次干道变成机动车专用道后改造断面,其外侧作为公交专用道。

(3)、在一些路段设立单行线和分隔栏,禁止随意左转、掉头。一些交叉、转弯路口比较多的路段设立单行线,以局部的限制来保障全局的畅通。

(4)、在一些人流量较大的路段架设人行天桥或者地下通道。减少行人穿行道路中间绿化带、人行横道时给道路机动车带来的行驶压力。

(5)、加快停车场等相关设施建设,尽量减少机动车占道停放。

2、加大道路交通管理力度,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水平。

(1)、加强部分路口交通管理力量和手段。合理分配有限的警力,加强交通警察和交通协管部门上岗值勤,规范车辆驾驶和行人行走;适当在城区交通道路增加安装电子警眼,以监测过往违章和超载的车辆,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2)、合理配置部分路段、路口的红绿灯通行时间。协调好各个方向通行的车流量,避免部分车辆在等候时间、停留时间过长,提高车辆的通行速度。

(3)提高对交通违法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严肃处理部分道路上的乱停车、乱掉头、乱左传等违章行为。适时开展交通秩序专项违章整治,严惩一些交通违法者。

(4)、加强对交通事故的处理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执法设施和设备建设,配备现代化的通讯器材,增强协同作战快速化机制,及时纠正违章和处置突发事件。

(5)、小城镇广播电台在上下班时间增加城区交通信息播放,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让驾驶员都能随时随地得到城区主要道路车辆行使的交通信息,选择适当通行线路,减少不必要的交通拥堵。

3、鼓励市民搭乘坐公交车出行,减少行驶在路的车辆。对于人口比较密集、道路资源相对紧缺的我国很多小城镇城区而言,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小城镇客运系统结构

是解决小城镇交通易堵的根本途径。适当降低小城镇公交车乘车费用,特别是对中小学学生、困难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的给予更加适当的优惠,引导更多市民乘坐公交车出行。合理配置公交车的线路和站点,加强住宅区、商业区、办公区的公交车线路,提高公交车在小城镇市民当中的出行分担率。

4、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树立交通安全法制观念,增强交通公德。

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要通过驾驶员考试、车辆年检、日常交通执法等形式,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文明行车的法制意识,减少不必要的驾驶、行走造成的交通拥堵。同时,新闻媒体要加大对遵守交通规则的宣传力度,对一些不文明、不道德、不守法的交通行为要进行曝光,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下载沈阳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成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沈阳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成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推荐阅读)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城市交通犹如城市的动脉,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普遍性的交通拥堵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已逐渐成为广大市民感触最深、影响最大、积怨最多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根本治理,必将成为制约城......

    影响安康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主要因素及治理对策

    影响安康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主要因素及治理对策 作者:陈明鸣 随着我市道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全市宏观道路交通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西汉、西康......

    乌鲁木齐市道路交通拥堵成因调查与分析(友好路为例)

    乌鲁木齐市道路交通拥堵成因调查与分析(友好路为例) 摘要: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世界发达与发展中国家所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造成的道路资源、时间浪费,交......

    县(市)道路交通违章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道路交通违章是指人们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妨碍交通秩序和影响交通安全的过错行为,是道路交通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不仅影响车辆和行人的畅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而且还会造成危及人民......

    县(市)道路交通违章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道路交通违章是指人们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妨碍交通秩序和影响交通安全的过错行为,是道路交通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不仅影响车辆和行人的畅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而且还会造成危及人民......

    1205孝感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原因及对策分析[五篇范例]

    孝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孝感市城区道路交通现状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框架的扩大,道路交通拥堵已成为世界乃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

    昆明市道路交通拥堵及解决方案的研究①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昆明市道路交通拥堵及解决方案的研究① 作者:王建英 宋爱苹 马丽宣 毛文波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7期 摘 要:交通拥堵不仅给出行者造成经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