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景点的建设与保护
旅游景点的建设与保护
旅游景点的建设与保护
一、旅游景点发展基本情况及问题
(一)基本情况
我国的旅游是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早在99生态环境旅游年的时候,我国就已经推出了观鸟、野生动物旅游、自行车旅游、漂流旅游、沙漠探险、保护环境、自然生态考察、滑雪旅游、登山探险、香格里拉探秘游、海洋之旅等十大类专项产品,共193项,向世界推荐开展生态旅游的森林公园119个,《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中国风景名胜区7个,中国生物圈保护区19个,中国植物园11个。1999年,国家旅游局同有关部门逐步规划开发,建设了一批生态旅游区,主要类型包括了海洋、山地、沙漠、草原、热带动植物等,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二)主要问题
1、在开发经营上的问题:生态旅游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应该在科学技术的密切参与下运作,要求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要对所处地区生态系统的特点非常了解,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知识。但在现实中,为了满足物质享乐型旅游的社会需求,并借此获得丰厚经济收益,不少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和旅游经营部门,都忽略了这一点,竭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热衷于在风景区内大兴土木,筑路修桥、架设缆车和兴建桑拿、舞厅之类一应俱全的星级宾馆、饭店,不仅助长了奢靡之风,更导致了许多风景名胜区景点的“商业化”、“城市化”和“人工化”。这“三化”使自然度、自然美和自然资源均遭受到令人痛心的毁损。九寨沟曾经在沟内大兴土木,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最后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拆迁,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浪费。
2、在市场方面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要求参与者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并且生态旅游市场多在偏远、生态系统脆弱地区,这决定了生态旅游消费远远高于一般的大众旅游消费。因此,参加生态旅游的旅游者多是文化程度较高、环保意识强的经济富裕者,与大众旅游形成了明显反差。而目前我国很多生态旅游实践并没有达到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着重强调了生态旅游“认识自然、走进自然”的一面,而忽略了生态旅游“保护自然”的目标。游客在旅游时不知道自己对环境究竟负有什么责任,许多人仅仅将生态旅游视为一种户外休闲娱乐活动,对吃、住、行、游、购、娱等传统旅游的六大要素要求较高,这使许多生态旅游产品成为了自然旅游或者是观光旅游的另一种形式,这样的生态旅游开发必然会引发大量的问题。
二、旅游景点的建设及保护
1、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区域生态旅游的发展计划和战略:限制环境敏感度大的生态地的开发和旅游,重点加大人工生态旅游的投入和开发,加强生态产品成果的综合利用。对生态旅游区域拟建的每个项目,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不符合环境标准的项目,坚决予以取缔;对于正在建设或运营的项目,应根据国家或地方的有关环境法规,征收“环境税”或颁发“环境保护奖金”,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预防由于旅游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自然、人文环境退化。
2、保护和发展传统农副业,保护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形式,适度发展科技农林业;杜绝工业性开发,有选择地发展生态服务业。对于一些对环境资源有破坏作用的产业部门,即使有再高经济效益,也不应引进。而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部门和野生动物园的开发部门,其短期经济效益虽然不高,但其发展有利于提高景观生态的多样性,增强地方田园特色,从长远看,它可吸引更多的生态旅游者,这些产业部门应是当地政府支持发展的重点。
3、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二者相辅相成。在开发中应保持生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避免开发造成对原生性资源的破坏,对地域特色文化,要保护和继承。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确定开发规模、速度和内容;同时,生态旅游资源要合理和积极的利用,突出原生态特点,提高市场竞争力,发挥综合经济效益,才能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有序开发生态旅游。通过立法切实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把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关要求和应遵循的原则写入发展生态旅游的地方性法规,确保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依法有序进行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生态旅游要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要编制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生态旅游规划,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建设工作,将生态旅游纳入有计划、有步骤的轨道;其次,制定与生态旅游相适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进行生态旅游开发,避免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保证生态旅游开发科学、规范和有序地进行。
5、加强生态旅游技术研究,提高不同利益集团的综合协调管理水平。现在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很低,生态旅游技术水平不高,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尤其是软件设施不完备,缺乏对国外生态游客的吸引力。最令人担忧的是,旅游的管理跟不上去,多头插手,急功好利,经常是开发一片,破坏一片。要提高我国旅游行业的水平,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工作,加强生态旅游技术研究,提高不同利益集团的综合协调管理水平。
6、部门协调,区域联动,实现资源共享。结合生态旅游的开发,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与发展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优先考虑生态旅游建设的需要,并向重点生态旅游区倾斜。另外,按照区域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与周边省市区的合作与互动。如川、滇、藏联合打造“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做法;构建四川一云南一贵州一重庆一陕西生态旅游网络体系;建立区域生态旅游合作机制;定期研究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事项;共同推动区域旅游的发展。
7、推动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旅游强调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使当地群众参与并从中受益。要鼓励和引导当地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那些小规模的工艺品、农产品、土特产等旅游商品的生产制作,要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发,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第二篇:旅游景点的建设与保护调查报告
Xx大学文理学院调查报告题目
完 成 人 姓 名系别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旅游景点的建设与保护 信 息 技 术 系__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_ 级4班__ _ __ 年5月___
1xxx_____2010xxx201
2旅游景点的建设与保护
Xxx
(xx大学xx学院信息技术系)
维护旅游环境,不仅是旅游景区的荣幸,更是旅游者的荣幸!具有不同环境意识的旅游者,对旅游景区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同。本次活动主要是针对旅游景点的建设与保护问题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
景区工作人员占20%游客占50%景区附近居民占30% 性别结构:男生占66%,女生占34%。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对景点的建设与保护问题。通过调查了解景点的建设与保护的缺陷有已有的优点。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人的因素
人是自然界的过客,是风景区的客体,也是生态环境的最大破坏者。规划区内村民居住点应限制规模扩大及人口增长,尤其应限制人口机械增长。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景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以规划的环境容量为依据,严格控制风景旅游区的建设规模。根据景点容量控制,对人流进行合理疏导和分流,避免客流在某一景点的过多集中。
(二)水 域
水是整个风景区的灵魂所在,水量和水质直接影响到风景区的景观质量,系统的保护水域是维持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采取积极保护措施,并结合环境保护规划,加强管理,对流域内造成环境污染的村民居住点进行治理、搬迁。景区服务中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污水应经污水处理厂处理集中排放,定点、定区、定向排放,不得违反排污规范。同时严格控制产生新的污染点。
(三)动植物资源
景区现状植被覆盖较好,规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封山育林工作,丰富植物种类,加强风景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有效地保存植物物种资源,保证风景区绿化的多样性。建立绿色走廊,搞好防护林带建设,做好防火工作。防治景区内竹木的病虫害,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一)加强环境保护管理
风景区建立环境监测中心,随时监景区的环境质量,以便采取相应对策,同时强化管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环保宣传工作,指定风景区的环境治理技术措施并指导实施、监督执行。按照环境保护目标对策一致的原则,划定若干级环境保护区进行管理。建设垃圾处理场、垃圾转运站、公厕,健全环卫机构,完善环卫设施。因地制宜修建相应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严格控制排放标准。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形象
一是在中国著名旅游网上精心制作网页,及时通过互联网将旅游信息传向世界各地。二是在省以上主要媒体特别是在旅游电视、报纸上进行滚动式轰炸宣传,形成强烈的视听冲击,拓展并巩固外界对旅游的注意力。三是策划组织开展富有创意的节庆活动,全力以赴搞好“中国百姓生活游”主题活动四川启动仪式,并辅之以如思源文化节、华蓥山庙会、嘉陵江龙舟旅游文化节、岳池农家文化节、邻水脐橙文化节,以节造势,扩大对外影响和知名度。四是加强与主要客源地的互动,采取多种形式到重庆、北京、上海、深圳及港澳等地宣传促销。五是积极参加全国、全省的旅游交易活动。六是积极申报思源广场“实事求实”宝鼎吉尼斯世界纪录,以丰富人文标志。七是征集确定旅游形象标志,在入境处、主要景区及城区游客集散地凸显出来,给游客以深刻的烙印,同时继续办好本地媒体的专题节目,强化对内宣传,增强市民的旅游服务意识,营造旅游良好环境。
(三)加大保护力度,在保护的前提下搞好开发
搞好旅游规划。要督促各地尽快完成旅游总体规划和景区(点)的修建性详规、控制性详规,旅游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必须严格遵循规划,决不允许违背规划乱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现象发生。强化资源保护。消除景区内及进入景区沿途的视觉污染;坚决打击滥砍乱伐、乱挖乱建的行为,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搞好生态建设。要将水保、退耕还林、天保等国家扶持的项目向旅游区倾斜,并恢复以规划景区红线内的生态植被。应控制景区游人数量,杜绝违背生态学原则的建设和行为,确保生态平衡。维护文物安全。
文物、文化遗产要遵循“保护、开发、利用、效益”的原则,必须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利用,特别是古建筑,决不能随意拆迁、改造,开发也必须是恢复性开发,以加大对文物、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力度,确保文物安全。
(四)必须强化落实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两级要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力度,强化职能,加强协调,真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旅游部门全力抓,成员单位配合抓的良好格局。市级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协作配合,打破行业、部门界限,共谋旅游业的发展。尽快健全市、县、景区旅游管理工作机构,保证有人办事,有能人办事,有条件办事。扩大对外开放。力保正式签约旅游项目的商家加快项目的建设速度,如期竣工运营;力促达成意向协议的商家达成正式开发协议,尽快开工建设;力备一批市场前景好、建设基础条件具备的包括旅游商品开发、旅游服务设施在内的旅游项目,积极参加招商洽谈会,力求取得实效。加大导向投入。要研究制定并落实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投资、贷款等财政、金融政策和旅游企业发展优惠政策以及相关部门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市、县两级财政都要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打入预算盘子,使旅游规划、公益性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宣传促销及旅游人才培养有相应的经费保障。争取国省支持。旅游线路重要节点,争取旅游国债支持,从而为旅游业的腾飞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外部动力。加强行业管理。要积极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规范各个环节的旅游服务。认真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的规范整顿工作,净化
旅游市场。依法治理,严肃查处违规违章的人和事,确保游客的合法权益。提高服务水平。要通过自学、委培、培训、引进、在本地大、中专包括职业高中设立旅游专业等方式迅速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造就更多的优秀旅游人才。
(五)加大开发力度,充分发挥资源效益。
着力夯实基础设施。硬化或油化通往主要景区景点的公路,开通旅游专线客运。同时,要继续完善主要景区景点的水、电、通讯、闭路电视、因特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建好旅游目的地。配套完善推出的旅游线路各个环节上的餐饮、住宿、购物、厕所、医疗、邮政等相关设施。研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市场前景的旅游商品。
五、总结
此次活动不仅使我增加了对景区环境保护的意识,更提高了我们在交际与表达方面的能力,在与陌生人交流时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是调查者积极参与配合。
最后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
2012年5月4日
第三篇:旅游景点建设情况推介
小箐乡旅游景点建设情况及推介
一、关于兰花岩河道
兰花岩峡谷谷底河流起源于小箐乡大桥沟河谷,流经小箐村、郭田、蜈蚣桥村,进入猫洞河、猫跳河,最后汇入乌江。兰花岩至鲤鱼塘一线,沿途有两蓬岩、双桥、坝坎、月亮湾、手爬岩、小黑潭,大黑潭等风景宜人之地。峡谷崇山峻岭、地势险峻、曲径通幽、溪水潺潺、碧波荡漾,峡壁陡峭,似鬼斧神刀,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至今尚无一条可通达的道路,属纯原始生态风景区,森林植被保护完好,适合开发水上娱乐、峡谷漂流、避暑休闲、寻幽探奇、赏花品果等旅游项目,打造集观、游、品、摘为一体,以峡谷风光、农业观光为主要建设内容的绝佳之地。
二、岩鹰山村
岩鹰山村于2016年荣获贵州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在此基础上通过我们不断地努力,2017年3月小箐乡岩鹰山村喜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荣誉称号。
全村国土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其中水田849亩,旱地1515亩,森林覆盖面积约156公顷,村域内辖岩鹰山水库,库区有小六广河、岩鹰山水库相连。总库容量为1755万立方米,环境和水土保持良好,是居家旅游、休闲避暑的理想选择之地。2013年来,我乡整合资金2000余万元,先后完成新场片区房屋立面改造128户、农家旅社改造13户、串户路硬化建设8.2公里、机耕道硬化建设7.6公里,新建小水池12口;园区累计投入生产和建设资金4500余万元,建成猕猴桃基地、蔬菜基地共计3000亩,建成育苗中心、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展示中心1万余平方米,打造环湖路1.6公里、休闲凉亭8个、规划生态休闲观光区200亩,完成苗木基地和岩鹰花海建设。通过土地流转、鼓励村民入股、当地村民进入园区打工等方式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据初步统计,公司每年支付当地农户土地流转费用近200万元,每月用工量平均达2000人次,每年支付当地农民工工资约300万元左右。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下,发展集生产、加工、休闲旅游、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是充分改善了试点村寨水、电、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环境,为民族村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依托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休闲观光特色旅游,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发动群众发展农家乐、避暑经济等旅游服务业,三年来已经成功接待重庆方向避暑游客15000余人次,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16年以来,岩鹰山村实现乡村旅游收入总计达1000万元,有效带动全村869户3160人少数民族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
第四篇:旅游景点与古典诗词
旅游景点与古典诗词
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近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苏轼-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重湖叠献清佳,有三秋佳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情,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林和靖-山园小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呜蹄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李白-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苏轼-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徐霞客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句中解读杭州旅游景点
诗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选自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景点分解:杭州旅游必去的热门景点 西湖荷花
诗文:
九里松者,仅见一株两株,如飞龙劈空,雄古奇伟。选自:张京元《九里松小记》。
景点分解:杭州最美路之一 九里松。
诗文: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选自: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景点分解:杭州周边历史文化遗址旅游 孤山寺
诗文:
行多收桕客,住有掘苓人。寺隐山前古,村经水后贫。选自:戴表元《九里松小记》。
景点分解:杭州最自然的美丽山路 吉庆山隧道
第五篇: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汇报
兴安盟草原鼠虫害预警体系简介
一、基本情况
我盟天然草原面积4551万亩,草原不仅是兴安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而且是兴安盟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天然生态保护屏障。加强草原保护对维护我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盟的草原鼠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存在着鼠虫害常发区分布不均匀、受自然条件影响严重、时间和空间上分布差距大、监测任务重、从事预测预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少、资金严重不足等问题,为了切实做好草原鼠虫害的早期预警和中长期预测预报工作,根据国家总站及自治区草原站的要求,结合我盟实际,盟草原工作站2007年开展草原鼠虫害预警体系建设,成立了草原鼠虫害预警监测中心,建立了农牧民测报网络。测报网络覆盖全盟六个旗县市,设立145个观测区,确定农牧民测报员145人,旗县市级测报联络员30人,重点控制面积1630万亩,包括草原蝗虫常发区、草地螟发生区、草原鼢鼠重点防治区、黄鼠重点防治区和长爪沙鼠发生区。
二、预警体系特点
1、在草原鼠虫害农牧民测报网络建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我盟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分布区域地形复杂等因素,在确立观测区时,每个测报点都经过外业实地勘察,尽量避免围栏、山沟、分水岭等地形因素对测报员观测的影响。观测区面积没有固定10万亩,而是在7-17万亩之间,主要取决于草场类型、植被特征和地形等因素。
2、在测报员的选择上采取了以农牧民为主,嘎查领导和乡镇畜牧工作人员相结合的原则;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了旗县联络员和苏木负责人,苏木负责人主要负责所在苏木测报点的建设管理和测报员的调整;旗县联络员负责与农牧民测报员的沟通和联系, 及时、准确的把测报员上报的信息整理、核实、实地调查并上报给盟预警中心。
3、145个测报点统一编号,制作发放农牧民测报点牌匾、观测区示意图、工作职责和观测记录本等测报工具。苏木负责人负责发放测报点建设的相关物品,测报点上牌,观测区示意图、工作职责等在测报点内的统一摆放工作,以确保测报点的规范建设。
4、为了进一步确保预报网络的正常有效运转,把农牧民预测预报网络中每个环节进一步细化,做到责任明确,工作规范。明确了旗县联络员、农牧民测报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技术规程,制定了测报员奖评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做到盟、旗、苏木、农牧民测报员的规范化管理。
5、监测的内容在草原鼠虫害监测的基础上增加草原有毒有害植物的测报。通过对有毒有害植物的监测,为畜牧业生产、草原建设和草原生态治理等工作提供信息。
三、草原鼠虫害预警监测网络运行流程图
沟通
协调
农牧民测报员的日常测报工作主要是了解观测区域的基本情况,负责采集、记录鼠虫情原始信息,并上报于旗县联络员,当发现突发情况时,及时与旗县联络员取得联系。
旗县负责人负责对农牧民测报员上报的原始信息进行核实、分析,在进行实地调查后整理上报于盟预警中心。每个测报点的信息资料登记备案,盟预警中心随时可以通过电话对测报地区进行监测。
四、加强农牧民测报员培训
从预警体系建立以来已开展了三期农牧民测报员培训班,培训班分别邀请自治区、兄弟盟市及盟内植保方面专家授课,培训内容包括农牧民鼠虫害测报网络运行方法、在草原鼠虫害预警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草原鼠虫基础知识、外业实地调查的方法以及农牧民测报员观测记录本的填写等等。
培训班邀请了当地电视台、电台和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宣传和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草原工作,争取全社会对草原植保工作的支持和关注,对进一步推进兴安盟草原鼠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实现草原鼠虫害的全方位监测控制和进行有效防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009年草原站与扎兰屯农牧学校签订了一份联合办学的协议,定期组织农牧民测报员集中培训,专家指导实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农牧民测报员的综合素质和测报水平。
五、积极发挥预警体系作用
通过测报网络的建立,能够及时、准确的完成草原鼠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工作,对于缩短测报时间、减少迟报漏报、实现对草原虫害的全方位监控以及做好鼠虫情趋势分析及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测报网络2008年4月启动到现在,农牧民测报员已经在草原鼠虫害的测报工作中发挥了作用,如“千里眼”、“顺风耳”一样能够在第一时间把观测区的鼠虫发生情况上报,使全盟各级草原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确定灾情发生区域、面积并制定应急防治方案,避免了因发生区域大造成迟报漏报、实现了对全盟草原鼠虫害发生趋势全方位的监控。
兴安盟草原工作站
2009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