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口头禅研究
一 引 言
口头禅变异做为特殊的语言变异现象,可以纳入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畴。研究口头禅变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与这些变异相关的因素,以及口头禅变异的趋势。
(一)研究概况
关于口头禅、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理论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年,许多学者对它们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1.口头禅研究概况
(1)国内研究概况
国内关于口头禅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国外相关文献的翻译和介绍。1981年林克难在《中国翻译》上介绍了威尔逊(Wilson)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口头禅变异现象,这是较早向国内介绍关联理论的应用文章。孔昭琪1983年翻译的美国学者格特(Gutt)写的《口头禅研究》里面详细介绍了英文口头禅的分类、来源、识别等方面的内容。1991年桂诗春翻译的《二战后德国鲁尔区口头禅变化》一书中详细介绍了二战后德国鲁尔区德语口头禅变化情况。沈家煊在1988年翻译的《英国语言变迁》一文中的第十一章“经济因素”中的第二节“实例”中,以英国伦敦地区若干口头禅变异的例子阐述了口头禅变异的经济因素。
其次,从个别口头禅现象出发,针对性地探讨其外在发展成因及语用价值。例如:马国彦于1985年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中发表的《话语标记与口头禅——以“然后”和“但是”为例》,该文通过探讨两个常见的口头禅词汇,提出了口头禅的一种重要的语用功能“话语标记”功能。曲彦斌于1986年发表在《考试周刊》上的《南方方言“有”字句的多功能性分析》。该篇从民俗学角度分析了闽南话中口头禅“有”的作用。还有,刘丽燕的《作为话语标记的“这个”和“那个”》(1988)、吕公礼的《四川方言“老子”语用学分析》(1996)、王传经的《陕北若干口头禅现象研究》(1994)、陈兴仁的《粤语时髦口头禅研究》(1998)、刘绍忠和李海辉的《教师口头禅——“是不是”心理研究》(2000)等。
从语用学角度研究口头禅的文献还有,方梅于2000年发表在《语法化与语法研究
(一)》上发表的《疑问标记的虚化》。该篇归纳了起疑问标记作用的一类口头禅的虚化研究。该篇开始尝试新的研究方法以适应对词汇集合的研究。曲彦斌于2005年发表在《考试周刊》上的《闽南话中的口头禅研究》。该篇首次从民俗学方向研究口头禅。此外,刘鑫民、朱琪2003年在《修辞学习》上发表的《从回族语言看两性文化》,刘霞、潘晓良2003年在《心理科学》上发表的《口头言语整饰的信息加工假说》,刘筱华2004年在《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上发表的《女子汉语语缀特点探究》等。
国内出版的一些著作中辟有专门的章节介绍某些口头禅变异现象的。例如:何自然的《语言的演变》(1997)、熊学亮的《改革开发以来北京地区语言变话》(1999)、何兆熊的《四川语言变化考》(2000)、姜望琪的《粤语语用学研究》(2000)等。
第三,从某一社会因素出发探讨口头禅。例如:曹志耘于1982年发表在《语言研究》上的《语言与性别—口头禅的语用学研究》。该篇是从语用学方向探讨了口头禅在性别间的差异,归纳了此类口头禅的形成原因,一方面指出了口头禅的使用受使用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得出了性别差异造成口头禅使用的差异这一结论。因此,男性和女性的口头禅具有了各自固定的口头禅词汇集合。陈惠英于1984年发表在《黄河学刊》上的《当今青年男性口头禅研究》。该篇文章从男性群体的特殊性出发,归纳了此类口头禅的形成原因,并解释了其对个人心理以及社会的影响。从该篇文章可以看出男性群体在心理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固定的口头禅词汇集合。张小兵于1985年发表在《考试周刊》上的《儿童语言发展影响因素个案研究》。该篇从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出发,归纳了此类人群拥有的口头禅,并解释了其成因并对其弊端加以解释。此外还有,胡明扬的《北京话“女国音”调查》(1987)、陈建民的《北京口语里的同义重复现象》(1988)和《汉语口语研究》(1999)等。
关于口头禅的专著。例如:余云华于2007发表的专著《口头禅》,该书记载了重庆当时民间众百姓间特有的口头禅。范莉于2008发表的《从语用学角度看口头禅》,她指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用现象,口头禅是语用学值得关注的重要现象。饶原生于2009年发表专著《粤语口头禅》全书分二十八章,对粤语为背景的口头禅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另外,还有崔卫2011年发表的《口头禅研究》等文献分别在不同的角度对口头禅作了更深一步的研究。
(2)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最早的一篇文献是瑞典学者杨谢纳(Chenas)于1967年发表的《儿童口头禅心理学研究》。介绍了儿童口头禅的对其心理的影响。之后,鲁滨逊(Robinson)于1981年发表的《语言与性别》一书中的第七章第三节口头禅与性别中阐释了性别对口头禅的影响。1987年,英国语言学家玛维尔(Marvel)发表的《口头禅》一书对口头禅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以及来源分析并与流行语、俚语、俗语等概念进行了识别,最后解释了影响口头禅变异的内在和外在因素。还有一大批学者,如哈桑(Hasan)、哈德尔斯通(Huddleston)、哈德逊(Hudson)、斯宾塞(Spencer)、格雷戈里(Gregory)等,都积极加入到了口头禅的研究中,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口头禅进行分析、探讨,不断拓展着口头禅的研究范围。
从口头禅来源分析的文献有美国学者甘尼特(Gannett)的《宗教用语中口头禅的变化:进步还是退化?》(1991)、伊万斯(Evans)的《方言与口头禅》(1997)、萨克西纳(Saxena)的《口头禅来源分析》(2001)、乌扎特(Dauzart)的《口头禅》(2008)和桥本万太郎(Mantaro)的《大阪口头禅研究》(2011)等。
此外,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口头禅的有俄国学者基洛夫(Горького)的《俄国文化与口头禅》(2007)、美国学者尼特(Nett)的《美国医生口头禅》(2008)和西耳多(Theodore)的《口头禅分类》(2011)等。
2.社会语言学及语言变异理论应用研究概况
(1)国内研究概况
近年来运用社会语言学及语言变异理论解释语言现象的文献非常丰富。例如:张霞于2008年发表的《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日语的敬语》,通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日语,使日语学习者从多方面接触日语敬语,从而掌握其精髓。万佳于2008年发表的《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_大明宫词_节选剧本的对话特征》,通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试探性地分析《大明宫词》剧本中节选的太平与韦氏在凌烟阁的对话,可以更好地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和作品要传达的主题思想。以布朗和吉尔曼提出的“权势”和“同等”这两个概念和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框架来对交际过程中语言策略的选择进行阐释,同时对作品中“顺应论”对于呼语选择的影响进行讨论,从中可以看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进一步剖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主题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年,陈蕾菁发表的《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品牌名称与效应》,主要介绍了品牌名称与社会语言学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蕴含了语义预设、性别差异、社会语境等大量的社会语言学理论。宫领强在2011年发表的硕士论文《基于语言变异理论的博客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中,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博客名进行了界定、分类描写,同时在博客名和其他网名与传统姓名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其特点。重点讨论了博客名与博主的姓名、职业、日常生活、博客本身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他社会文化因素相关的方式和相关度。深入探讨了博客名对这些社会因素的反映和讨论了博客名的实质及其投射出的当代社会文化特点。
以影视、文艺作品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有:焦冬梅的《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元曲语言的变化》(2005)、《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血色浪漫>及<激情燃烧的岁月I>的语言特色》(2007)、苗雪《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热播剧<潜伏>的人物语言》(2009)和王承瑾《电影<傲慢与偏见>的社会语言学分析》(2011)等。
以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有:《广告语言研究》(1988)、黄曾阳的《网络语的社会语言学语言研究》(1991)和陈章太的《叫卖语言研究》(1998)、尹纪玲的《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谈禁忌语》(2005)、陈蕾菁的《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索英语词义的变异》(2009)、张红莲《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BBS会话语码转换》(2010)和李遥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分析》(2011)等。
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有:詹景的《方言影视勃兴的社会语言学解析》(2003)、郑健的《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究沈阳楼盘名称》(2005)、陈新《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短信》(2006)、李于军《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城市化发展与语言的变迁》(2008)和王乐的《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交际》(2011)等。
第二篇:英语口头禅
英语口头禅 1.You bet.没错。
Bet 是下赌注的意思,所以 “You bet.” 就是指,“You can bet money on that.”(你可以把钱压在这上面),言下之意,就是说这件事百分之百正确。
例如:
-Is this the way to High Tower Museum?
这是往 High Tower 博物馆的路吗?
-You bet.一点也没错。
2.There you go.就这样了。
“There you go.” 是老外希望结束一段对话时,很自然会脱口而出的一句话,特别是在完成某项交易的时候。像是你去买一样东西,当你付完钱之后店员会说,“There you go.” 或 “That’s it.” 就表示交易已经完成,你可以离开了。
“There you go.” 也常常用来鼓励别人有好的表现,例如小宝宝开始会说话了,你就可以说,“There you go.” 来鼓励他,我们也常在球场上听到教练对表现不错的球员大叫,“There you go.”
3.Here you go.干的好。
“Here you go.” 和 “There you go.” 听起来只有一字之差,所以很多人都会乱用,这二者倒底有什么区别呢?仔细来分,“Here you go.” 指的是一件事情还在进行之中,而 “There you go.” 则是事情已经结束,例如店员正把你买的东西交付给你,他会说,“Here you go.” 而不是 “There you go.” 反之,如果东西己经到了你手上,则他会说的是,“There you go.”
此外,“Here you go.” 和 “There you go.” 一样,也有鼓励别人的意思在里面。打棒球的时候每次有人大棒一挥,老外就会兴奋地大叫 “Here you go.”
4.Oh!My God!
喔!我的老天!
老外在惊讶时很喜欢说,“Oh!My goodness!” 或是 “Oh!My God!”,相信这两句话各位都不陌生,不过这都是跟宗教信仰有点关系的。如果你是无神论者,你可以学另一句,“Oh!My!” 或是加强的用法,“Oh!My!My!”,都是非常惊讶的意思。
5.Oh!Boy!
天啊!
这句话是不是对男生说的呢?其实不是,你不论跟男生或女生都可以说,“Oh!Boy!” 甚至你自己自言自语的时候也可以说,“Oh!Boy!” 例如你一出门,却发现钥匙忘在里面,这时候你最想说的话就是,“Oh!Boy!”(天啊!)
6.Holy cow!
不会吧!哇赛!
Holy 系列感叹语有 “Holy cow!” 和 “Holy shit!” 两个,当然后者是不雅的,我们尽可能不要用它。这二者同样都是表示出十分惊讶,相当于汉语里的”不会吧!“。
7.Kind of.是有那么一点,还好啦!
Kind of 和 Sort of 是用来表示有那么一点点,但不是很强烈。
例如:
-Do you like noodles?
你喜欢面食吗?
-Kind of/Sort of.还好啦!
有时候会看到 kinda 和 sorta 这两个字,它们是 kind of 和 sort of 的简写,例如,He is just kinda weird.他有一点怪怪的。
8.The thing is...重点是„„
在老外口中,thing 就是代表“重点”的意思,相当于 key point。
例如:
I really like that new house,but the thing is,how much is it?
我很喜欢那栋新房子,但重点是,要多少钱啊?
9.Duh.废话。
很多人会把 duh 和 bull(or bullshit)这两个用法给搞混,其实 duh 是“废话”的意
思,而 bull 则表示“胡说八道”。一般而言,duh 指的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而 bull 指的是完全错误的事情。例如,你问一个瑞士人,“Do you like chocolate?”(你喜欢巧克力吗?)那他可能就会跟你说,“Duh!” 因为这种问题太低能了,还有瑞士人不喜欢巧克力的吗?可是你要是说,“You must be very fat.”(那你一定很胖。)他可能会说,“That’s bull.”(真是胡说八道)因为爱吃巧克力的人也不一定就很胖啊。
第三篇:俗语、口头禅典故
俗语、口头禅典故大全
探秘:有趣的俗语之典故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汉字文化历经了五千年的风雨历程最终发展至今天。俗语是汉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日常的交流中,如果没有了各种有趣的俗语穿插其中那就像吃菜没有盐一样,食而无味。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以下这些俗语,原来它们身后还有是很多很有趣的事情!“有眼不识泰山”的来源
“有眼不识泰山”作为一个成语,常常用来表示自己的见识太少,有名望的人在自己眼前也认不出来。但是这个泰山可不是指的五岳泰山哦,它其实指的是一个叫泰山的人,关于这句俗语的来源,倒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话说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手艺巧夺天工,非常高明。传说他曾用木头做成飞鸟,在天上飞三天三夜都不下来。可就是这样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鲁班招了很多徒弟,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他定期会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个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来了一段时间,手艺也没有什么长进,于是鲁班将他扫地出门。几年以后,鲁班在街上闲逛,忽然发现许多做工精良的家具,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们欢迎。鲁班想这人是谁啊,这么厉害,有人在一旁告诉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鲁班不由感慨地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发现玉的。
5、“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
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了。
9、“倒楣”一词本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事不顺利或运气坏。此语产生的时间算来不长,大约在明朝末年。那时候,中于“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严重地限制了广大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的发挥,加之考场舞弊之风甚盛,所以一般的读书人要想中举是极不容易的。为了求个吉利,举子们在临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旗杆,当地人称之为“楣”。考中了,旗杆照竖不误,考不中就把旗杆撤去,叫做“倒楣”。
10、吹牛:用“吹牛”形容说大话,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大家都懂。那为什么不用“吹猪”、“吹羊”来形容呢?你还别说,在古代,吹牛、吹猪、吹羊的都有。“吹牛”一词,大概源于屠夫。从前(现在也是),杀猪宰羊,血放完了以后,屠夫会在猪羊的腿上靠近蹄子处割开一个小口,用一根铁条插进去捅一捅,然后用竹管使劲往里吹气,直到猪羊全身都膨胀起来。这样,剥皮的时候就会很方便,用刀轻轻一拉,皮就会自己裂开。这叫吹猪或吹羊。如果用这种方法对付牛,就叫吹牛。“吹牛皮”这一俗语,来源于陕甘宁和内蒙古一带。以前,这些地方的人过河,靠的是皮筏子。当地人用整只羊皮晒干漆上油漆,吹上气使它鼓起来,再把几只羊皮扎在一起,就可以渡河了。把小筏子连在一起,可以成为大筏子,大筏子连在一起,可以承载千斤重物过河。羊皮筏子较小,人们常用嘴把它吹鼓起来。有个人说他不仅会吹羊皮筏,而且还能吹起牛皮筏来,后来有人真的将牛皮拿给那人去吹,因牛皮太大,那人怎么吹也吹不起来。从那以后,人们就用吹牛皮来形容爱说大话的人。
11、“无商不奸”是后人杜撰的,原意为“无商不尖”。“无商不尖”,出典为旧时买米以升斗作量器,故有“升斗小民”之说。卖家在量米时会以一把红木戒尺之类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银货两讫成交之后,商家会另外在米筐里氽点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量好米再加点添点,已成习俗,即但凡做生意,总给客人一点添头。这是老派生意人一种生意噱头,这一小撮“添头”,很让客人受用,故有“无商不尖”之说。“无商不尖”还体现在去布庄扯布,“足尺放三”、“加三放尺”;拷油拷酒都有点添头;十里洋场的上海,在王家沙吃小笼馒头免费送蛋皮丝开洋清汤,“老大昌”称糖果奉送两根品牌三色棒头糖。
客观的来讲,商业是一种交易行为,考查的是从事商业行为当事人的眼光、胆识、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和把握程度,是存在风险的,因此获利较大,商人的精明常常给使用者一种“奸诈”的印象,认为购买的商品并非物有所值,容易忽略了涵盖在其中的智力成果及其价值,因此无商不奸不排除略带情绪的一种说法;
此外,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市场不规范制度不健全,尤其是从业者道德素质良莠不齐的状况下,存在很多扰乱市场的行为,因此更加印证了“无商不奸”的说法。
12、“二百五”的来历
1.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韩、魏、赵、齐、燕、楚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
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苏秦被当胸刺了一剑,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可是刺客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
齐王灵机一动,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计.他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还让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尸体,弄得满头满脸都是血.然后把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门口,张贴出黄榜,上面写着:“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齐王一直想杀了他,却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齐王下旨重赏,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钩.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
于是士兵把他们“请”到齐王跟前.齐王见到他们四个人,恨得咬牙切齿.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
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还高兴得立即回答说:“这好办,1000÷4=250,每人二百五.”
齐王一听他们还乐滋滋地想着赏金,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
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傻瓜、笨蛋.
2、源于唐朝故事。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拿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人,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
第四篇:口头禅作文500字
口头禅作文500字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口头禅作文500字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口头禅作文500字 篇1口头禅就是天天挂在嘴边说的话,常常顺口就溜出了。我班几乎所有人都有口头禅。就是因为说者无心,才闹出了许多的笑话。
“杀猪啊”
你猜这句话属于我班的哪个人呢?告诉你吧,这句话全班有一半人都会呢!一次,郭佳铭和班里的一位男同学玩耍,眼看快要被追到了,忍不住大叫起来:啊….倪瑜璐听见了,有点不耐烦了,口头禅脱口而出:“杀猪啊!”在旁边的我有些不解,转头一看,才知道这句话的含意。
“才怪”
这又是一句口头禅,出于我班同学邹彦的口里。一次,周腾在操场的栏杆上拣到一件衣服,问我们这衣服是谁的?邹彦说“是我的。”于是周腾叫他过来拿,忽然从邹彦口里嘣出另半句:“才怪”!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了起来,有的还跟他学着说呢!
“的反义词”
上次周腾被戏弄过后,他气愤地说:“君子报仇,马上就报。”真不知道他葫芦里买的是什么药。徐昊是周腾的同桌,周腾锁定了目标就开始用秘招了,他说:“你的笔掉了”。徐昊开始寻找起来,最终找不到。他问周腾在哪?周腾笑眯眯地说:“的反义词”。徐昊开始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仔细一想,才知道周腾在欺诈他。大家觉着这句口头禅挺好玩的,于是就流行开了。
“我倒”
这句口头禅属于我一个人的。上次在聊QQ时,一个网友问我几岁了,我说跟他同岁,他发过来说:“我倒”。我还以为他摔倒了呢!后来我仔细一想恍然大悟,才知道这是一句流行语。一次,楼上一位哥哥来我家玩,我问他什么是器官,他说器官就是长在身上的。我听了我说:“我倒”!他问:“你怎么倒下了”?我听了哑然失笑。
这样的口头禅幽默、风趣,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同学们,你们有口头禅吗?说出来跟大家分享吧!
口头禅作文500字 篇2口头禅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语言。妈妈的口头禅不猜就知道是“快点,马上就要迟到了!“老师的口头禅也肯定是那几句”谁还没有交作业?“而我的口头禅是”凭什么呀?“
因为这个口头禅,我还没少被妈妈批评,看,这不又来了吗?
这一天上午,我的表弟来到了我家,我苦笑着迎着这位不速之客,因为他很调皮,不是动动这,就是动动那。你看,一不小心把我刚搭成的乐高摔坏了,我急得都要哭出来了。我妈见状立马把我推进房间,怕我哭出来,安慰我说:“弟弟他还小,不小心弄坏了东西很正常,你是大哥哥,就原谅他吧!妈妈再给你买套新的好不好?”但我的口头禅张口就来:“凭什么呀?他弄坏的东西让他赔。“没想到这一句就像根火柴似的,一下子把妈妈心中的怒火点燃了。哎呀!不得了,要被挨骂了!我感到背后有一丝丝的”杀气”向我袭来,“徐子涵,你不要太过分了!”“噢……噢”我害怕地回应着。
还有一次,我们班上要换座位。有人说:“按成绩来!”还有人说:“按高矮来吧!”“凭什么呀!那句口头禅又回响在我耳边,如果按高矮来,那我们小个子不就不能体验到坐后面的感觉了。整个教室里回响着我的口头禅。突然,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既然都不行,那你来说有什么好办法?”我……我竟然无言以对。“你又说不出来有什么好办法,那请你不要说了,行不行啊!”“好…好吧!”我只好沉默不语。
唉,就是因为我那句讨厌的口头禅,让我一不小心就成为众矢之的。哎,何时才能戒掉这句口头禅啊!
口头禅作文500字 篇3一听别人的口头禅,大家就会不知不觉地议论纷纷起来,我身边也有很多,你们想知道吗?那我来告诉你们吧。
你记得……
早晨,烦人的闹钟又响了起来,我一看时间七点10分了,我连忙夺衣拿裤,连早饭都是一大口一大口吃的,当我快出门时,妈妈的口头禅又发作了,喋喋不休地说:“记得要听老师讲,不要开小差……”妈妈的口头禅在楼道中回荡着,让我赶紧捂起耳朵跑去学校。
你怎么还不去……
晚上,我在房间里看电视,爸爸急冲冲地走进了我的房间说:“你怎么还不去下楼吃饭,晚上可没有夜宵吃。”我吃完了饭后,爸爸又问我说:“你怎么还不去写作业,要是没有写完,老师又要跟我告状了!”我回答道:“放心吧!我都已经在学校里给老师检查过了,绝对没有关系的。”接着爸爸又说道:“你怎么还不去洗澡,你看你几天没洗澡了,身上多脏啊!等会又爬到床上,把床弄脏了!”我不耐烦地回答道:“知道了—知道了,我会去洗澡的。”终于,爸爸离开了我的房间。心想:哎,爸爸可真能唠叨,像唐僧念紧箍咒一样催促着我这个无奈的孙悟空。
啊,你这个笨蛋……
上数学课时,老师让我找同学问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于是,我来到常佳乐的.位置,问常佳乐问题,我指出这个不懂的问题,常佳乐连忙说:“啊,你这个笨蛋,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这题是先把这个数减去另一个数……这样你懂了吧!”听了常佳乐的解题分析,我恍然大悟。之后,每一次我问常佳乐问题时,她都会这么说:“啊!你这个笨蛋,连这道题都……”
啊,我发现每个人的口头禅都会彰显人物的个性和爱好,比如:妈妈的口头禅可以知道妈妈是一个关爱孩子的人;爸爸的口头禅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担心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的人……
口头禅作文500字 篇4我学习成绩还不错,就是有时候看电视太入迷了,不管大人怎么叫我都听不见;即便听见了,不管他们叫我干什么事,我也只是随口答应,照样是按兵不动。为此,老爸费了不少口舌,但一直苦于没有什么好办法。
这天,我在家里读《千人诵读——弟子规》,爸爸在一旁专心地看着报纸。正当我摇头晃脑地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时,爸爸突然“哎呀”一声,放下手中的报纸,转过头,眼睛死死盯着我看。我被老爸突如其来的怪异举动弄糊了:“干嘛,老爸?”
见我有点蒙,爸爸抚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我刚才听到你读‘父母呼,应勿缓……’,好象你平时并不是这样做的哦!常常大人叫你,你却没注意听,而是在干自己的事情;大人有事交代你,你有时会拖延或偷懒,读了《弟子规》你可要时常记着,改正过去不好的行为。至于你做得好的地方,比如大人教导你做人处世的道理,你会认真地聆听;大人批评你时,你一般能够虚心地听取,这些优点你可要继续发扬……”
爸爸的一席话,直把我听出一身冷汗,顿时语塞——因为我觉得书上那几句话简直就是针对着我身上的毛病说的。此时此刻,空有优秀辩论口才的我想反击老爸也英雄无用武之地了——毕竟理屈词穷嘛!我只好惭愧低着头认错:“哦,知道了,我一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从那以后,《弟子规》这几句话便成了老爸的口头禅,常常挂在嘴边,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为了我的紧箍咒。只要我一出错,它们就会在耳边响起……不过,还真得谢老爸的这几句“口头禅”,让我这个“皮猴”改掉了那个老毛病。
口头禅作文500字 篇5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口头禅,我也不例外。其中最“经典”的一句就是:不管人问我什么我都会回答“随便”。只要这么一说,别人就会去办,一点也不用我烦神。
记得有一天早上,我刚睡醒,妈妈就问我吃什么。我漫不经心地回答了一句:“随便。”说完妈妈就下楼去买早餐了。几分钟后,妈妈上来了,我以为她买的是我最爱吃的水果面包和甜豆浆。可是揭开一看,原来是三块油腻腻的南瓜饼和两个麻团,我失望极了,因为南瓜饼油太多了我吃不下去,麻团又没味。该吃早饭了,我不情愿地问妈妈:“妈,为啥不买我喜欢吃的?”妈妈回答道:“你不是说随便吗?这个你爸和我都爱吃。”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一小口一小口地咽下去。
中午吃过饭,我在家里有些无聊,便和妈妈说要出去玩。妈妈同意了,于是问:“佳佳,你想去哪啊?”“随便。”我回了一句。妈妈有些不耐烦,又问:“苏果超市还是金地广场呀?”我再一次说:“随便”。妈妈听后可焦躁了,“去哪里都不知道,还吵着出去,要是带你去的地方你不喜欢,待会儿又摆张臭脸。算了,哪儿都别去了!”于是,一个明媚的下午就这么白白被我浪费了。
我十分懊恼,今天真是倒霉,一句“随便”就让我接连“遭罪”。看来,“随便”也不是万能的,不动脑筋总会因此付出代价的!
第五篇:口头禅杂文随笔
今年五十二岁,前二十多年当学生,后二十多年当老师,阅人无数,过眼烟云,都像大河里的帆影,逝去便无影无踪。可有些人像绿油油麦田里的粉色牵牛花,多少年过去了,忘记了麦田,倒记住了粉红的牵牛花,这些牵牛花般的人让我忘不掉,不是别的,是因为他们的口头禅,口头禅就是一个人的二维码,一扫,故事全出来了。
这有些像小时候在农村,臭蒿、水蒿、白蒿三样辨认时,有的靠气味,有的靠颜色。臭蒿味臭,那种植物的臭,绝不像化石、粪尿的臭,远闻臭,烧过却有一丝臭香。傍晚,人们在门外儿(陕西话叫“meer”,我写不出字来,大概是门外儿的压缩音)喝汤(吃晚饭)谝闲传,屋子里烧一堆湿蒿草,谝完回家,把人能咬死的蚊子们全部毙命。白蒿叶子阴白,久咳不愈,便用红糖熬白蒿喝汤,咳嗽就会好转。水蒿体形高大,空长了一副好身材,拿来烧火。屠呦呦研究的青蒿就是臭蒿,我一下子就认出来,就是因为臭蒿的味道,张老师,马老师,刘老师我之所以记得他们,就是因为他们的口头禅。
张老师是我的数学老师,脸色白净,有城里人的气质,目光坚毅,板寸的花发,精神矍铄。上课时眼睛的余光射程远,角度大,我们都如鬼子探照灯下的匍匐的八路军,一丝不苟地学习他教的数学。大家成绩都很好,家长也都热爱张老师。我们数学成绩好一定跟张老师的口头禅有关系,他把已知条件讲完了,就会高声扯到“因此上那么所以呢——”,我们就赶快想这些条件会得出什么结论,他便提问,“因此上那么所以呢,焦民权”,我赶快回答,“因此上那么所以,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如果回答错了,张老师便会压低声音道“焦民权是这样回答的,因此上那么所以呢——”,“呢”字又重又长,再喊其他人回答。如果上课有人注意力不集中,“因此上那么所以呢”后就会有个粉笔头准确地飞向你的脑袋。张老师语言幽默,声音洪亮,激情四射,脾气也大,课堂上是绝对的权威,不听话张老师是要打人的,如果有人犟嘴犯浑,张老师一捞袖子,把手表从左手抹下往右手戴,你就倒霉了,虽不经常,但我们看到过有人挨打,张老师不打致命处,但一定会疼。有一次,张老师刚说完“因此上那么所以呢”,康威学做了个鬼脸,嘟嘟囔囔嫌还不下课,张老师气上来了,轻轻地把手表从左手上取下,康威学坐在最后一排,赶快从教室后门往教室外跑,张老师把表放在讲桌上,扑哧笑了,喊道,“回来”,康威学狼狈地回到座位上再也不敢吱声了。
多少年了,康威学说起张老师还有些后怕。前年,七十四岁的张老师走了,大家说到以前的老师不敢打学生也不敢骂学生,大家到没有印象了,是人贱呢,还是“棍子底下出秀才”有道理呢,我说不清楚,就像臭蒿熏死了蚊子也呛了人,既有臭味也有烧过的淡香。可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因此上那么所以呢”的张老师。
马老师教我化学,廋长脸,红黄的脸上点缀着几颗麻点,一激动脸通红。一般来讲,学生大都喜欢初中化学老师,初中化学简单,规律性强,记忆性内容多,学生容易得高分。高中化学难以理解,化学老师往往吃力不讨好,没几天我们就和马老师熟悉了,主要是马老师一周内就全部能叫出我们的名字,而且,喊名字不喊姓,直呼名字,好亲切!他还有一个口头禅“得萨”。“得萨”的本意是“得是啊?”,相当于普通话的“是不是”、“对不对”,马老师讲完一句话总要问我们“得萨”,难以理解的内容,音就拉得长,好理解的音就拉的短,我们懂了就回答“对”,没弄懂就不吱声。我们一不吱声,马老师就着急了,就又讲两遍,“得萨”问的很勤快,我们就赶快想,还是不懂,马老师就拿起他自己做的分子式铁丝架架,脸通红地比划,我们就懂了,我们也就格外喜欢马老师,当然,马老师有时“得萨”流于形式,光问不看我们反映,自己不停地讲,我们就让周公喊走了。
教过我的老师中,毕业班的历史老师好像姓刘,上课讲得多,写的板书多,几乎每节课下来,他的右嘴角上都会有粉笔灰,头发花白,戴眼镜,他的口头禅是“咱们有些同学们不听话”,这话天天说,“我们有些同学们”就是不听话,课堂纪律有些乱,我们宁愿自己看书,有时为了翻新花样,刘老师边看教材边用眼镜余光瞟我们一眼,说,“今天给大家讲一个重要问题,答案在某一个跨页段中,请大家给我找”,没几个人应声,他便说,“咱们有些同学们不听话”。刘老师苦口婆心,我们不在他的课堂上捣乱,但也不爱上他的课,大多自己学课本,后来听说历史老师文化大革命受过刺激。
近些年,听到的口头禅多是领导讲话,有个领导的口头禅是“说真的”,这人多半爱说假话,这个领导的话真真假假,说到假话时,总想用个说真的把假话洗白,但真挚诚恳的脸色下哪怕是假话的种子也看得到,实践与结局的风吹开假话的尾巴,我便有些不屑的脸色,这种脸色容易得罪人,但没有办法,口头禅听多了,听到的就不仅仅是衬词衬语。有的领导爱说“没法”,大约也是一种推诿与无奈,其实是有法的,只是不愿意用,或者怕得罪领导,或者困难很大。
口头禅是一棵歪脖子树,有的长成了别致风景,有的长成了扭曲的灵魂,都散发在记忆中,久久不肯消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