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法拆除大型楼顶广告规范户外广告秩序
依法拆除大型楼顶广告 规范户外广告秩序
为进一步规范户外广告秩序,深入推进“攻坚40天,决胜大会战”行动,日前,水集中队拆除了利群步行街3处大型楼顶广告,面积共280平方米。经查,这3处大型楼顶广告未经审批,且设置的位置高、体积大,一旦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前期,水集中队中队经过多次实地勘察,并制定详细拆除计划,以确保拆除工作顺利进行。水集中队利用大型吊车,将3处块违法广告牌全部拆除。
接下来水集中队将继续强化户外广告管理,加强巡查力度,对发现的无主、违章设置、破损严重的广告设施,统一组织拆除。
第二篇:楼顶禁设广告招牌 户外广告规范网上征意见
楼顶禁设广告招牌 户外广告规范网上征意见
广州楼顶将不能设户外广告和招牌。今日起,市民十分关注的《广州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规范》将在网上公布征求意见稿,市民可以通过电邮、书信等方式提出建议。
据介绍,广州市拟对户外广告分区管理,设置“禁止设置区”、“控制设置区”、“鼓励设置区”,今后广州所有楼顶、桥梁和立交桥等都将禁止设置户外广告和招牌,而且对市民熟悉的举办活动时的升空气球、充气拱门的大小、摆设时间都有了明确规范。
屋顶禁设户外广告和招牌
《广州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要求户外广告和招牌形状、规模、色彩等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不得对其所附着的建筑物或周边建筑物的建筑立面形象造成不良影响,不得影响航空安全,在机场范围内及其周边地区禁止使用霓虹灯、闪烁光源和红色光等。
此外,影响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也不得设置户外广告和招牌。包括以下情况:除道路隔离栏外的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10米范围内;公交站牌、路名牌、消防栓、邮筒、出租车停靠点招牌等设施5米范围内;地下管线、高压电力架空线安全运行空间;人行天桥落地扶梯、过街地道、过江隧道、公路收费站、立交桥落地匝道、轨道交通等人流和车流出入口10米范围内;在大量车流集散的公共建筑出入口两侧各5米范围内及其他影响消防安全区域;利用交通岛、道路防护绿地范围内。
公益广告不得少于工地围墙总面积的1/3
“征求意见稿”还规定,墙面设置户外广告高度和宽度不得超出建筑物外墙,底部净空高度须大于3米,户外广告外表面距离墙面不得超过0.3米。
鼓励设置区高层主体建筑侧墙面设置户外广告的,其面积不得超过所在实体墙面面积的1/3,多层建筑物侧墙面可以设置占满整幅墙面的户外广告。
此外,还规范了建筑工地围墙户外广告还要求,公益广告面积不得少于工地围墙总面积的1/3,其中临主干道的,不得少于工地围墙总面积的1/2。
充气拱门高度不得超过5米
“征求意见稿”禁止在规划道路红线内设置落地式的临时户外广告,在建楼盘的临时户外广告只允许在其售楼部设置,其建筑物主体上严禁设置任何形式的户外广告和招牌。
“征求意见稿”还规范促销等设置的临时户外广告,一般时限为1至3天;在建楼盘的临时户外广告,设置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充气拱门的跨度不得超过10米,高度不得超过5米,安装设置要求安全、牢靠。
对于很多市民反映的一些写字楼上公司或企业的招牌,是否也在规范之中,“征求意见稿”也给出了肯定答案。
逐步取消楼顶原有户外招牌 广州市规划局负责人介绍,广州对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区域将分为三类,其中允许区域又分为鼓励设置的区域,比如繁华的商业区,但今后是否用“鼓励”这一提法,还在斟酌中,此外,还包括控制设置的区域,比如居住区或综合楼的商业裙楼地带,以及禁止设置区域。
该负责人解释,楼顶广告或招牌不但破坏城市的天际线,还会破坏建筑本体,带来不安全因素。他还介绍,出于对建筑美观考虑,以及对建筑外立面的影响,广告牌大小要有规范。
征求意见方式:
“征求意见稿”26日起在市规划局官网“规划在线”(网址:http://upo.gov.cn/)公布10天,市民可以发电邮到ghjfgc@126.com,或者邮寄书面意见到吉祥路80号市规划局城市设计处,或到市政务中心市规划局收案窗口或广州市规划局一楼窗口提交书面意见。
提意见方式
发电子邮件到ghjfgc@126.com;
邮寄书面意见到广州市吉祥路80号广州市规划局城市设计处;
到广州市政务中心市规划局收案窗口(珠江新城华利路61号五楼)提交书面意见;
到广州市吉祥路80号一楼窗口提交书面意见。
以下区域相对放开
主要集中在市级或区级商业区域,其他介乎商业和居住之间,住宅下的商业裙楼,商业裙楼所在区域是对市容、道路交通等没有影响,设为控制区域可以设点户外广告。
为什么禁超楼顶招牌?
广州市规划局有关人士表示,超楼顶招牌会破坏到建筑物的轮廓和天际线,影响市民看到的城市景观。楼顶招牌的设置是逐步规范逐步统一认识过程,出台管理办法和设计规范是让城市更美好更美丽。有人士举例,“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也没打招牌,但大家也都知道它。”
超楼顶户外招牌要逐步“挪窝”
行走在广州大街小巷,可以看到不少大楼名称、单位名称、酒楼招牌等都悬空立在楼顶。按照《规范》,在楼房上方设置招牌,必须不超出楼体建筑,而且每面墙体的顶部最多设置一块招牌。目前比较普遍看到的全部超过或部分超过楼顶的招牌,可能要将“大名”逐步“挪窝”。此外,楼顶广告更是在禁止名单之列。
据广州市城管委景观管理处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广州市违法的户外广告已基本清拆完毕。截止到10月中旬,广州楼顶违法广告拆了80%~90%。比如,天河路的楼顶违法广告基本上都已经拆了。目前还剩余部分楼顶招牌要进行清拆,但由于招牌是一种刚性需求,所以也不可能一声令下就全部拆掉,需要给各个大楼新的指引。目前各区城管正在做相关的摸查工作,部署协助设计招牌挪到墙体上怎样才比较好看。不过有单位认为,楼顶不能设置招牌的同时,临街建筑物玻璃也不能放招牌。但不少写字楼等都是玻璃幕墙设置,这样给招牌的“挪窝”也带来很多的难题。
人行天桥立交桥不得设户外广告
被列入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禁区”的,还包括国家机关、学校、名胜风景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性建筑、有代表性近代建筑和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标志性建筑的建筑控制地带内的(招牌除外);利用城市桥梁和立交桥的;利用临街建筑物玻璃的;危及建筑物安全或者利用危房、违章建筑的;利用交通信号灯、交通指路牌、交通标志牌、交通执勤岗设施、道路隔离栏(人行道隔离栏、车行道分离栏、交通护栏)、高架道路及高架轨道交通护栏、隔音板和道路、桥梁、隧道防撞墙等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设置。据《规范》,人行天桥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楼盘不能将销售电话打上外墙
《规范》表示,临时户外广告常见形式有升空气球(系留气球)、太阳伞、宣传画等。临时户外广告原则上应在临时活动举办场地内部设置,设置充气拱门,跨度不得超过10米,高度不得超过5米,安装设置安全、牢靠。
临时户外广告到期后应及时自行拆除并恢复场地原状,促销等经营性活动设置的临时户外广告,一般时限1~3天; 举办大型文化、旅游、体育、公益活动或者商品交易会、展销会等活动,需设置临时户外广告的,设置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15天;在建楼盘的临时户外广告,设置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值得关注的是,在建楼盘上打出销售电话的现象,按《规范》是不被允许的。
电子显示屏不能朝来车方向
有不少司机反映,在下了高架桥等地方时,突然看到前方有一块较亮的户外电子显示屏,往往视线会不由自主被吸引过去,这有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因此在户外电子显示屏设置上,《规范》也给列出一系列的“禁令”,包括了灯光颜色和画面播放速度等。
在交通频繁的道路交叉口,不宜设置户外广告,不得采用闪烁方式及辐射红、黄、绿三色的光源照明;禁止朝道路来车方向设置户外电子显示屏广告;高、快速路两侧50米范围内、路口10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户外电子显示屏广告。
骑楼立柱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在上下九等特色步行街,骑楼沿街面悬挂广告招牌林立。《规范》要求,骑楼沿街垂直的户外广告下沿距离地面不得少于3米;相邻广告应对应建筑开间设置;广告宽度与骑楼通廊等宽,不得超过骑楼外墙面,厚度不得大于0.3米。骑楼立柱面及立柱间不得设置任何形式的户外广告。
据介绍,在户外广告控制设置区(路段)内禁止设置垂直于建筑外墙的招牌;在户外广告鼓励设置区(路段)内鼓励设置有创意、有个性、有品味的户外招牌,允许根据需要设置垂直于建筑外墙的招牌。
书报亭户外广告不得超10平方米 《规范》规定,书报亭上设置户外广告,面积应当小于10平方米;附着于各类商亭、防护亭等构筑物设置户外广告,每个亭体附着户外广告的面积应当小于2平方米。亭顶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位于道路中央的候车亭禁止在面向主要社会机动车道方向设置户外广告。
第三篇: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创新信访和群众
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创新信访和群众
工作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2011年青干班学员
当前,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信利不信理”,对利益诉求“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倾向比较严重,使信访工作陷入案结事不了、息诉不息访,重信重访、缠访闹访怪圈。依法规范信访秩序是一个涉及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也是艰巨复杂的社会法制工程,必须不断创新信访和群众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
一、影响信访秩序原因
从我县群众信访活动的成因看,影响当前信访秩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大规模群体性上访影响正常信访秩序。大规模群体性上访是指几十人乃至上百人或者更多的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与共同权益,在认为自己的权益被他方(单位及个人)侵占或侵害后所采取的一种有碍社会稳定的聚众方式,动辄到县委、县政府集体声援诉求;或直接到机关办公场所聚集反映情况。我县宝石桥水库管理处退休职工、宝石桥水库直转非移民、新太乡社区居民等多次到县委、县政府集访,严重影响机关正常办公秩序。信“多”不信“少”的从众心理支配着部分群众,希望以“人多势众”的聚众方式达到“解决诉求”的目的。
(二)非正常突发性上访影响信访秩序。部分信访人采取不正当方式或手段在非指定的地点上访。我县普安工业园区被征地农民因对补偿标准不服,打着横幅、围堵县政府大门,两河治理工程欠款引发承包方采取过激行为,动用长安车堵塞县委大门交通要道。信“上”不信“下”的怀疑心理支配着他们以“见大领导”的过激方式达到“事要解决”的目的。
(三)精神病必然性上访影响信访秩序。是指失去正常行为能力的非正常人,即在法律上不承担法律后果的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弱智及精神病患者等在特定时间到党政机关及其他单位进行诉求的特定人。由于类似问题应该由谁去处理、又应该如何处理,国家尚无明确界定,相应措施也未跟上,使得信访正常秩序受到挑战。我县普安镇熊某,其儿子因失恋自杀身亡,其精神受到严重打击,后来被疑患精神病而到各级机关越级上访。信“神”不信“人”的盲目心理支配着此类人群以“郁闷泄愤”的表达方式达到“他人帮助”的目的。
(四)纠缠者故意性上访影响信访秩序。纠缠者故意性上访是指信访人明知自己的诉求不合理难已得到有关方面的支持或同情,但仍然孤注一掷出以损招,以纠缠不休的盯人方式“逼宫就范”的非正当上访行为。“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他们思维中仍然起着支配作用,这部分人的行为后果直接影响了信访秩序的规范。我县新宁镇邓某、聂某、永兴镇胡某等长期纠缠我局,其诉求要么不合理,要么过高,根本无办
法解决。信“钱”不信“言”的私欲心理支配着他们以“不要白不要”的诉求方式达到“政府官员开恩”的目的。
(五)涉法者固执性上访影响信访秩序。部分涉法者固执性上访是指其所提出的信访事项早于信访活动之前就已进入了司法程序或经司法审理终结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事项,当事人不服司法审判结果固执己见要求从行政程序上寻求突破的诉求行为将原本通过司法途径审判的问题要求以信访方式求助于“青天”(党政领导)公平解决。我县任市镇谭某、周某、天师镇蒋某等即属此类。信“访”不信“法”的人治心理支配着部分群众以“弃法不诉”的偏激方式达到“信访调处”的目的。
二、规范信访秩序的几点思考
《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关于依法处理违法上访行为的实施意见》(川公发„2010‟126号)等法律、法规相继正式实施,无疑对规范信访秩序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如何推进信访秩序的规范化,其实质性目的就是真正实现“畅通、有序、务实、高效”八字方针,建立友好、和谐、宽容的群众信访工作新秩序,重点推进“六完善六规范”。
(一)完善配套措施,规范信访秩序。当前,各级政府都在推行依法行政,建立服务型政府。一是结合实际依法依规制定具体操作办法与措施,便于执法人员依法执法,也便于接待人员有序接访;二是强化干部责任意识,把信访问题的受理、交办、转
送、催办、督办和办结反馈等环节纳入规范、统一的法制化轨道上来,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接待、受理、答复群众信访诉求的工作程序,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案结事了”、“息诉罢访”,减少重信重访,降低诉求成本。
(二)完善管理手段,规范治安处罚。执法部门或执法人员要正确地处理好治安管理与治安处罚的关系:执法机关在派员参与调处人民内部矛盾时既要执法者遵循“慎用警力”的纪律,又要告知执法人员明辨是非不要“滥用警力”,该管的还得管好;既要求执法者敢于对寻衅滋事者进行大胆管理,又要求在处理中严格把握好法度;既要敢于追究制造不安定因素为首者的责任,又要保护好大多数正常上访人的人身安全;既要注重调查取证,又要克服盲目蛮干越位执法;既要突出宣传教育群众配合党政机关做其政治思想工作,又要及时处理突发性事件确保机关工作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新宁镇曾祥平意外死亡后,其亲属多次拉着横幅围堵县政府大门,一度造成县政府门前交通堵塞,事态逐渐升级,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县公安机关对制造事端的牵头人进行了治安拘留,事态最终得以平息。普安镇工业园区被征地农民采取过激行集访县政府也是对制造事端的牵头人进行了治安拘留后才得以平息事态。
(三)完善职能机制,规范法规对接。制定出台配套的“人法合一”、“法规同步”对接措施。所谓人法合一是指按岗位职责履行公务执法的工作者在全面理解法律、法规精神的基础上对不
法行为依法实施正义执法的行为。所谓法规同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处罚内容与《信访条例》第二十条所禁止的“六个不得”具有共同指向性并依法依规对违法信访行为作出治安处罚或处理的执法行为。
(四)完善医患机制,规范救肋制度。对各类精神病患者、弱智及其他无行为能力者,建议“完善三项机制”:一是完善医院免费护理机制,把那些家庭失控、又不便监管的精神病人集中在定点医院治疗,由国家承担其全部费用;二是完善社会扶助机制,让那些间歇性精神病人能够感受到社会扶助机构对他们的关爱,精神正常时有人帮助,发病时有机构及时援手救助;三是完善慈善事业机制,民政部门的慈善机构承担起对弱智及无生活自理能力人员的施救任务。
(五)完善调处程序,规范三级终结。尽管《信访条例》对“处理、复查、复核”三级终结的主体、客体、内容作了层次性界定,但在具体实践中遇到行政机关受理难与信访人要求复核难的难点问题:一是诉求者不服从终结意见仍无休止找信访部门缠访的难题;二是信访人也遇到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行政机关“复核难求”的难题。为此,一是正确引导群众尽量在所在地基层解决诉求问题;二是正确引导群众走与不走“三级终结”信访程序。
(六)完善司法公正,规范和谐便民。要解决好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问题,针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民不亲法”现况,应采取“三降”、“三高”、“三帮”等举措:”三降”即降低
司法诉讼收费比例,让普通老百姓打得起官司;降低立案标准,让老百姓的那些扯皮“小事”都能过堂决胜负;降低诉讼门槛,对于平常案件的诉讼审理尽量发挥短平快的优势作用,让当事人体会到法律的威严与公正,又满足了当事人快审快结不想拖的心理要求,尝到走司法程序比走信访渠道还要便捷的甜头。“三高”即提高司法人员的司法水平,建立高素质的法官队伍;高效率运转流程办理高质量的案件;公正、公平、公开的办案结果要让群众满意和高兴。“三帮”即帮助群众敢于选择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帮助当事人解决难事缠绕的心病,解脱纠纷案的烦恼;帮助正义方即胜诉者从经济上挽回损失,从法理上讨回公道,伸张正义,弘扬社会正气。
第四篇: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近年来,我们××市把依法规范信访秩序作为搞好信访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既教育干部依法行政,规范干部信访工作行为,又教育群众遵纪守法。规范群众信访行为使干部学会了接处信访问题,赢得了民心,群众学会了上访,少走弯路。全市信访工作出现了“两增加、四减少”的可喜变
化,即:本级信访量增加,单个信访量增加,信访总量、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明显减少。现将我们市在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面的一些作法和体会汇报如下:
××市和全省、全国一样,也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时期,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70.62亿元,同比增长15.9,财政总收入107.29亿元,增长5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08亿元,增长7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71元,同比净增7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95元,净增242元。在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经济发展和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使得利益冲突明显加剧,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的限制,各类社会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难以得到完全满足,不断形成新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在信访工作中,各级基层组织和干部接待信访人、处理信访案件时,推委、敷衍、拖延现象时有发生;信访人在提出信访事项时,情绪激烈,行为偏激,跨地域、跨行业串联集体上访,雇人上访,举状纸,打横幅标语,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党政机关等违法违规行为司空见惯,严重地干扰了党政机关工作秩序,扰乱了信访工作秩序,也导致了我市信访总量大幅度增长,集体上访增势迅猛。仅有208万人口的××市,2004年,市、县区两级信访部门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7091件人次,同比上升了18.96。其中,集体上访1230批28499人次,集体上访量同比上升了26.12,集体上访量占信访总量的76.83。市信访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4787件人次,同比上升了30.97。其中,集体上访520批13299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0和50.68,集体上访量占信访总量的89.9。对此,我们在规范各级组织信访工作行为,规范信访人行为,落实和追究这两方面责任主体的责任上狠下功夫,采取各种得力措施,依法规范信访活动秩序,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信访氛围
2005年新修订的《信访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全市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信访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市委、市政府“两办”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信访条例〉的通知》。市、县(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委(组)中心学习小组都在主要领导的主持下,集中学习了新《信访条例》,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实施新《信访条例》做出了表率。我们除指派市、县主管领导和信访干部参加中、省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外,市委、市政府于4月中旬在全省率先举办了三期《信访条例》培训班,对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和各县区主管信访工作的副书记、副县区长、法院院长、公安局长、信访局正、副局长、法制办主任,以及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集中培训。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分层分级负责的原则,对各级领导和专兼职信访干部,以及乡、村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市信访局指派领导和干部下基层宣讲《信访条例》,部分县区还对上访老户、缠访户等上访人员也进行了集中培训。全市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达500多期次。
同时,市、县区、乡镇都采取了印发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刷写标语、设立咨询服务站(点)、出动宣传车、开辟新闻媒体专栏、制作专题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宣传《信访条例》,使《信访条例》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农户,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全市共悬挂宣传横幅300多条,刷写张贴宣传标语6500多条(张),设立宣传站(点)500多处,出动宣传车400多辆次,办宣传专栏2000多期,直接受教育群众多达60万人次。
通过上述大规模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为畅通信访渠道、依法规范各级组织和干部的信访工作行为,规范信访人行为,切实维护信访工作秩序和群众的合法权益,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创新工作机制,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责任化管理
一是实行目标量化管理,落实工作责任。按照新的《信访条例》和市委(2004)2号文件要求,自2004年,每年年初市政府都与各县区和市直重点部门签订信访工作目标责任书。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都结合本地方、本系统实际,也逐级签订了责任书,有力地落实了各级组织和人员的信访工作责任。结合平时检查和半年、全年考核,年终奖惩。2004年底,市委、市政府拿出34万元对考核评比出的信访工作先进县区、市直部门和乡镇,以及先进工作者给
第五篇:与法依法规范税收秩序,营造诚信纳税环境同行第五期
与法同行第五期
《依法规范税收秩序,营造诚信纳税环境》
(片头)
(内容提要)
企业单位纳税申报不规范,税收跑冒滴漏,地税部门加强稽查抓源头,确保应收尽收。请看本期与法同行节目《依法规范税收秩序,营造诚信纳税环境》。
(主持人)依法纳税是纳税人应尽得最基本的义务。税法规定:纳税人应当依法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并按照要求,及时如实办理纳税申报,做到依法诚信纳税。近年来,县地税局在开展税收稽查中,发现少数企业因对税收政策不甚了解,而存在纳税申报不实不规范等问题。企业违反税法,不仅给国家税收造成损失,同时企业也因受到处罚而增加税收成本。本期节目将通过几期相关案例,揭示纳税申报违规的几种形式,以此进一步增强纳税人的依法纳税的自律意识。2008年,县地税局稽查局在某镇工业集中区检查时了解到,某工业企业在新建扩建厂房过程中,将基建工程交由某建筑公司承包建设。基建工程完工后,该企业按合同向建筑公司支付了所有承包款。检查中,县地税局稽查人员在会计凭证所附的原始单据中,发现该企业所支付的建筑承包款以承包方开据的普通收据入帐,而没有取得正式建筑发票入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所有
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时,应当向收款方取得发票。取得发票时,不得要求变更品名和金额。本案中,该企业没有按照规定取得发票,属于发票违章行为,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而承包方没有按规定开具发票,属于发票违章行为,造成了国家税款流失。在地税部门的指导下,该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配备了多名专业财会人员,企业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如今企业生产蒸蒸日上并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
(同期声:某企业会计)
(主持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合法收入的渠道也日趋多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实施细则》第三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应合并申报个人所得税。由于一些公民因不了解税法的相关规定,没有进行合并申报个人所得税,而造成违规。
2008年,县地税稽查局工作人员在某学校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该校教师基本上均为兼职教师,由此推断这些教师就有可能是两处取得工资或报酬。通过查看该校工资发放表,这一推断得到进一步证实。随后检查人员在县会计结算中心调看了这些兼职教师原任职单位的工资发放情况。在确认该校部分教师的确实两处取得工资报酬后,地
税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对该校教师所缴纳的个人所得说进行了重新核定,并查补入库税款、滞纳金等共计1万多元。
(同期声:某校会计。。。。。。。)
(主持人)如果说按章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那么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则是企业应尽的职责,然而,由于现行的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企业未能正确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而造成纳税申报不实。
(同期声)
(同期声)
据统计,2008年,县地税部门查补税款共计212.11万元,收取滞纳金违章罚款25万元。不仅为国家挽回税收损失,同时通过宣传教育,依法诚信纳税的社会氛围在我县已日趋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