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依法治税规范税收秩序的意见(豫政〔2009〕82号)

时间:2019-05-13 17:4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依法治税规范税收秩序的意见(豫政〔2009〕82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依法治税规范税收秩序的意见(豫政〔2009〕82号)》。

第一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依法治税规范税收秩序的意见(豫政〔2009〕82号)

【发布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豫政 〔2009〕82号 【发布日期】2009-09-17 【生效日期】2009-09-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依法治税规范税收秩序的意见

(豫政 〔2009〕82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落实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强税收征管、规范税收秩序、营造良好税收环境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规范税收秩序的重要性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调节经济、调节分配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2008年以来,面对日益严重的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冲击和严峻的国内省内经济形势,全省各级税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各项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措施,始终坚持依法治税,不断加大征管力度,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为增强地方财政实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税收管理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税收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即宏观税负)仍然偏低,税收管理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一些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有所淡漠,甚至认为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税收应该减轻和放松,该缴纳的税款有意拖延不缴;个别地方为追求政绩,提前入库税款、虚收空转;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充分,税务部门难以及时取得与税收有关的征管数据;社会上不法分子制售、虚开、代开假发票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和税收秩序等。当前全省正处于“战危机、保增长”的关键期和实现经济复苏的攻坚期,严格依法治税,规范税收秩序,对于克服当前困难、促进经济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准确把握当前形势,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落实应对危机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提高对严格依法治税、规范税收秩序重要性的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克服当前的困难,努力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综合治税合力

(一)切实加强对税收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依法治税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定期听取规范税收秩序工作汇报,分析新形势下税收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总结新经验,研究新措施,解决新问题,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保持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政府规章,加快完善依法治税法制体系,明确相关部门协税护税的责任和义务,积极构建“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社会综合治税长效机制,加快形成综合治税合力,落实依法加强征管、规范税收秩序的各项措施。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下的信息双向交换制度和机制,共同构筑依法诚信纳税环境。加大对税收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税务部门基层基础工作,加快基层税务工作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依法治税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二)切实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各部门要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密切配合做好税收管理工作,形成工作合力。新闻宣传、教育、文化、广电部门要坚持“正面鼓劲、团结稳定”的原则,客观、公正、全面报道涉税政策和问题;公开曝光重大涉税案件,大力宣传依法诚信纳税模范,增进社会对税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金融部门要严格按照“税、贷、货、利”的扣款顺序,支持税务部门依法扣缴税款。财政、教育、卫生部门要协同税务部门加强教育劳务和医疗服务税收管理。公安、农机等部门要及时提供车辆登记管理信息,配合税务部门加强车辆税收管理;国土资源、建设、房管、规划等部门要及时提供房地产交易信息,配合税务部门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统计、工商、发展改革、商务、民政、信息产业、质监、海关、金融等部门要及时提供涉税信息,实现经济信息共享。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部门要大力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征税,及时查处涉税违法案件,对妨碍公务,殴打、侮辱、刁难税务人员的,要依法从快严肃处理;对制售假发票的行为,要严厉打击。

(三)进一步增强税收法制观念。企业要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严格遵守税收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不做假账,不设账外账,依法诚信申报缴纳税款。认真落实发票管理规定,对假发票一律不得入账。(四)建立健全协税护税体系。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城市社区和个体劳协、行业协会等组织要积极做好协税护税工作,积极开展税收法律、法规宣传,帮助税务部门加强对零星隐蔽分散税源的管理,发挥综合治税合力,共同加强税源管理。

三、加强税收管理,规范税收秩序

当前全省经济运行企稳回升态势明显,总体发展形势趋好。但基础尚不稳固,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各级税务部门要站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切实加强税收管理,着力规范税收秩序,坚决完成税收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一)坚决依法组织税收收入。正确处理组织收入与依法治税的关系,越是收入形势严峻,越要旗帜鲜明地贯彻落实“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坚决依法治税,强化征收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坚决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确保企业及时受益,促进经济企稳回升;坚决打击各种偷税漏税等危害经济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坚持完成既定收入目标不动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实现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确保预算目标圆满完成。坚决执行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加强减免税和缓税审批管理,坚决杜绝违规批准减免税和缓税。不折不扣地执行税法和中央陆续出台的一系列税收政策,积极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征管质量考核体系,健全税收质量考核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税收分析与预测,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企业经营形势变化以及各项涉税政策执行情况和对经济、税收收入的影响,及时发现组织收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

(二)创新纳税服务内容和手段。结合“企业服务年”活动,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和出口退税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分行业类型编写纳税指南。深入重点企业了解生产经营状况和服务需求,积极开展纳税人需求调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探索提供个性化纳税服务。加强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咨询辅导,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优化和改进服务手段,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简化办税环节、程序和报表资料,提高办税效率,降低企业纳税成本,进一步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

(三)整顿规范税收秩序。针对税收征管漏洞,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大力规范税收秩序,积极做好堵漏挖潜和增收工作,提高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税收管理服务和制度创新的支持作用,大力推进信息管税,提高征管科技含量,改进税源监控手段。加强征管基础建设,开展税源清查,深化纳税评估,完善税源管理机制,提高税源监控质量。完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车船税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交通运输等税收管理办法,堵塞税源管理漏洞。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打击制售使用假发票行为,抓重点,打窝点,努力遏制假发票泛滥的势头。发挥稽查作用,对征管基础比较薄弱、税收秩序混乱、发案率高的地方,集中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重点区域整治,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规范经济税收秩序。

(四)全面加强干部队伍管理。落实“两转两提”要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质效和服务水平。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政策业务水平和业务技能。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着力造就一支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税务人才队伍,树立新时期税务干部的良好形象。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要求,整合资源,创新形式,深入开展税收宣传,着力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增强广大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在全社会形成“依法诚信、纳税光荣”的良好氛围。

以上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九月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财政局关于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工作意

【发布单位】80202

【发布文号】津政发[1998]42号 【发布日期】1998-05-29 【生效日期】1998-05-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财政局关于

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工作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1998〕42号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九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财政局《关于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财政局关于

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意见

(一九九八年五月十六日)

1994年进行的税制改革,进一步强化了税收法制,严格了税收减免,明确了税收管理权限,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企业公平竞争、推动企业改革和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执行税收政策、依法纳税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擅自越权减免税,有的随意批准缓税、欠税,有的故意拖欠税款。这些问题严重干扰了正确的财税秩序。为了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巩固和完善财税体制,根据《 国务院关于加强依法治税严格税收管理权限的通知》(国发〔1998〕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一、严格执行国家税法和税收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各区县人民政府、各级国家税务机关和地方税务机关不得超越税法明确授予的管理权限,擅自更改、调整、变通国家税法和税收政策;不得越权制定、解释税收政策和减免税收、缓缴税及豁免欠税。减免税收必须依照税法规定执行,特别是涉及到中央收入的减免税。凡超越税法和税收管理权限规定的减免税必须立即纠正。对属于地方性减免的税收政策要在中央授权的范围内办理,不得自立章程,自行其事。对体现经济发展政策的减免税,可以采取税收先征后返的办法解决。凡擅自越权减免税的,一经查出,除纳税人如数补交税款外,还要追究当事人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二、二、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工作。税务机关要正确履行税法赋予的职责,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严禁各种形式的“包税”;严格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和期限审批纳税人缓缴税款的申请,不得擅自延长缓缴税款的法定期限;各级税务稽查部门要相互配合,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重点做好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偷税、漏税和骗税行为,规范财经秩序,防止税收流失。

三、三、加大清理欠税工作力度。各级财税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摸清企业的欠税情况,分析原因,与欠税企业制定并落实清欠计划,严格监督计划的执行,同时要防止发生新的欠税,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各商业银行要协助财税部门做好税款的扣缴工作,对企业回笼货款要严格执行“税、贷、货、利”的还款顺序,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对屡催不缴的欠税户,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实行强行扣款。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和直属单位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财税部门依法征税,依法清欠,对在清理欠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帮助解决。

四、四、各区县人民政府和税务机关要认真贯彻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规定,严格税收入库级次。对有意混淆入库级次、将市级收入作为区县级收入的,除如数追回侵占的收入外,还要追究当事人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五、五、各级财税部门要建立健全内容监督制约机制,牢固树立税收法制观念,积极做好税收政策的监督检查工作;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堵塞税收流失漏洞;各区县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财税工作的领导,支持财税部门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强化税收征收管理。

本通知下发后,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和直属单位,要对本地区、本部门税收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清理,凡违反国家税法和税收管理政策的,都要立即纠正,并且要将检查清理的情况于7月底之前报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在8月底之前汇总报市政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豫政〔2005〕49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通知的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

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通知的意见

豫政〔2005〕49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以下简称《通知》)是国务院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为了解决当前矿产资源开发中突出问题的重要决策。为了把《通知》精神落到实处,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贯彻意见。

一、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资源开发及后续加工业一直是我省的支柱产业,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保障。省委、省政府一向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连续多年部署开展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治理整顿,并从2004年下半年开展了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保持了全省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基本稳定,提高了煤炭铝土矿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综合利用的水平。但是,我省一些地区无证开采、越界开采、乱采滥挖等违法违规行为时常出现反弹,部分地区还存在着矿山布局不合理、经营粗放、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等现象,一些重要矿产后备资源不足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目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事关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大局。各市、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通知》精神,进一步提高对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将其作为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来抓,推动我省矿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矿产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

二、准确把握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目标要求

整顿和规范工作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按照《通知》精神,从河南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整顿与发展、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确保2007年底前实现以下目标:(一)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得到根本好转。无证勘查和开采、乱采滥挖、浪费或破坏矿产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得到全面遏制;超层越界开采、非法转让探矿权和采矿权等违法行为得到全面清理,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矿山安全事故及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明显减少。

(二)矿山布局不合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探矿权、采矿权布局分散、采矿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矿产资源向生产工艺先进、开发利用水平高的优势企业相对聚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综合利用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矿山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矿产资源开发监管体系得到完善和加强。政府对矿产资源开发的调控和监管职能进一步强化,市场准入严格,管理层次分明,基层监管到位,规范有序的矿产资源开发局面基本形成。

三、全面完成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各项任务

(一)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主要任务

1.深入开展打击无证勘查和开采等违法行为的活动。各市、县人民政府负责对本辖区内无证勘查及各种违法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进行集中打击。要严格按照全省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确定的原则和整合方案,认真抓好落实。对无证或持过期失效许可证进行勘查、开采的,公安部门不得批准其购买、使用民用爆破器材,电力部门不得供电,工商部门不得发放营业执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不得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依法责令其停止开采,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对持勘查许可证采矿或开采矿种与采矿许可证不符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依法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按无证开采予以处罚。对拒不改正的,吊销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和其他证照。对停产整改期间擅自采矿的,由决定停产整顿的部门进行严肃查处。对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矿长资格证不全的煤炭开采企业,有关主管部门要责令其停止违法生产行为,并依法予以查处。

为防止无证勘查、开采现象出现反弹,各市、县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及时拆除当地违法工程的地面设施,查封设备,充填井筒。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巡查,发现无证勘查、开采的,要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予以取缔。各地要对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对拒不停止开采或取缔后又违法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甚至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2.严厉查处超层越界开采和非法转让矿业权等违法行为。各市、县人民政府要组织国土资源等部门对本辖区内超层越界开采、非法转让探矿权和采矿权等违法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对超越批准矿区范围开采的,责令退回其本矿区范围,没收超层越界开采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密封越界的井巷工程,并依法进行处罚;对拒不返回本矿区范围内开采的,依法吊销其采矿许可证和其他证照。对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逾期仍不改正的,依法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和其他证照;对受让方按无证勘查、开采予以处罚。对取得勘查许可证后不按期进行施工或未依法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处罚;对拒不改正的,依法吊销勘查许可证。对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工商部门要及时依法注销工商登记,并予以公告。3.对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进行全面整顿。要加大对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对在各类保护区的禁采区内进行开采的矿山企业和影响大矿、铁路、公路安全的小矿,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对严重污染环境、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矿山企业,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超通风能力生产、未按规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统、未采取防突措施、未经“三同时”审查验收的矿山企业,环保、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或停产整顿,有关部门要及时收回有关证照;对拒不停产和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坚决及时予以关闭,有关部门要依法吊销有关证照。省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牵头制定《河南省矿山安全事故调查暂行规定》,对调查程序、人员组成和责任追究等进行规范。

4.全面清查和纠正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各市、县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发展改革、安全生产监管、环保、工商等部门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审批、项目核准、生产许可、安全许可、环评审查、企业设立等各项管理行为进行全面清理检查。纠正、制止一切越权审批和以招商引资为由越权配置矿产资源的行为。对违法违规审批、滥用职权、失职、渎职行为以及徇私舞弊等腐败现象依法进行严肃查处;对国家工作人员入股办矿的,一律先免职,然后视情节按规定予以处理。

5.组织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专项检查。在重点做好煤炭资源回采率检查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全省金、铝、钼、铁及其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情况的专项检查,从重打击采富弃贫、收富拒贫等违法违规行为。凡设计综合利用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矿山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核准,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对达不到开发利用指标的矿山企业,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规定指标的,依法予以经济处罚,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要组织修订完善矿产资源评价指标、矿山占用储量、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标准和管理办法。鼓励矿山企业合理开采、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对从废石(矸石)中回收矿产品的,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最大限度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6.加快推进全省资源整合工作。各省辖市要在加快完成全省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的基础上,选择本地区其他主要矿产,编制资源整合方案,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商务、煤炭等有关部门,对全省重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选冶、加工、销售涉及的开采生产总量、生产经营秩序和生产结构,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监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5〕21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规定,采矿许可证到期的或达不到安全生产规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以及矿井采区回采率达不到80%的小煤炭企业,坚决予以关闭。采矿许可证虽未到期,但原整合方案中规划2006年底前关闭的小煤炭企业,今年年底前全部关闭。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省煤炭管理部门要严格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的审核发放,不准任何人或单位以任何理由为其变相完善有关法律手续,违者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主要任务

1.加强和规范对探矿权、采矿权的管理。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探矿权、采矿权审批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坚决刹住一些地方非法干预设置探矿权、采矿权的行为;对以往的各种授权进行清理,并重新授权。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矿产资源规划设置探矿权、采矿权。要依据法律规定严格审批条件,规范审批程序,进一步完善探矿权和采矿权申请、延续、变更、注销等相关管理制度。

2.全面调整和优化矿产资源的配置。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组织进行《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完善,制订全省矿产资源规划实施与矿业权设置方案的计划。后备资源配置要向生产工艺先进、开发利用水平高的优势企业倾斜。依托矿产资源进行粗加工的企业,必须就地拉长产业链条,搞好精深加工,否则不予配置后备资源。要通过规划引导,调整矿业生产布局,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有序开发,防止恶性竞争,防止大矿小开和重复布点,提高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水平。3.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全面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逐步采取市场竞争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产地新设采矿权,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规划矿区和发证权限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逐步解决探矿权、采矿权无偿和有偿取得“双轨制”的问题。原无偿获得的采矿权、探矿权到期需要延续、变更或保留的,必须进行价值评估,并按规定缴纳经评估确认的价款,方可办理矿业权登记。

4.尽快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各市、县人民政府应对本地矿区生态环境进行监督管理,按照“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明确治理责任,保证治理资金和治理措施落实到位。新建和已投产矿山企业要制订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报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对废弃矿山和老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通过市场机制多渠道融资方式,加快治理与恢复。省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根据国家关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经济政策,尽快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等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环保部门要加强监督。

5.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准入的管理。省国土资源、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要根据我省的权限,加强勘查、开采资质的管理,制订勘查、开采资质管理办法,严格市场准入标准。凡利用资源引进省外资金的项目,必须是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并经省政府批准。凡参与资源开发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相应的管理水平及科技人才队伍,防止盲目参与资源开发,造成资源浪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提出具体意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批采矿许可证,必须依法对开发利用方案进行严格审查,凡不符合国家规划、产业政策和技术规范以及开采回采率低、矿产资源不能合理利用、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不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批复文件的,一律不予批准。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编制开发利用方案或设计,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

6.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理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地质勘查工作管理体制,建立地质勘探周转金制度。加大对重要矿产资源勘探的资金投入,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企业参与地质勘查。支持地质勘查单位与矿山企业到省外、国外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探索建立省内重要矿产战略储备制度。凡参与省外、国外资源勘查开发的企业,省财政要给予一定的扶持。省财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国家和省出资安排的地质勘查项目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国家和省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属于国家所有,由省政府委托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根据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明确探矿权有效期的最长期限。

7.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监管责任体系。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要依据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探矿权和采矿权审批、项目核准、生产许可、安全许可、环评审查、企业设立等各项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各个环节的监管并承担相应责任。要加强执法监察队伍和矿产督察员队伍的建设,建立监管责任体系。要强化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监管职能,加强监管力量,实行任务到矿,责任到人,维护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正常秩序。要积极探索对储量进行动态监管的有效办法,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执行情况的检查,完善报告制度,切实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8.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持续稳定的长效机制。按照一级市场政府垄断、二级市场逐步放开的原则,建立全省矿业权市场体系;按照严格准入、违法必纠、信息共享的原则,建立全省矿业权人信用体系;按照切合实际、科学合理、便于考核的原则,建立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捕获及时、沟通有效、协调有力的原则,加强国土资源、发展改革、商务等部门的配合与衔接,建立全省重要矿产资源的动态监控体系;按照种类齐全、配套完善、便于操作的原则,建立全省矿产资源管理法规制度与技术标准体系。

四、切实加强对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河南省维护正常矿业秩序联席办公会议变更为河南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施方案,对整顿和规范的分工、原则、步骤、时间安排以及保障措施要作出明确规定,并加强对各地工作的督导。各市、县人民政府是整顿和规范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工作目标,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工作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经费,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凡是整顿和规范达不到要求的地方,不设置新的矿业权。

(二)加强协调,严格执法。国土资源、安全生产监管、环保、工商、煤炭等部门要建立联合检查和执法制度,在统一行动中分别履行各自职责。确需单独进行的检查活动,应当相互通报检查结果。对检查发现的涉及多种违法行为的问题,各部门要共同查处。建立国土资源、监察、公安、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联合办案和案件移送制度,既要查处违法行为,又要查处违法责任人。对整顿与规范期间新发生的违法案件要从重处罚,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下级部门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实行重大案件督办、直接查处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下级不能及时查处的重大违法案件,上级要直接查处;对重大案件查处不力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各项工作,要做到进度服从质量。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要确保在2005年底前全部完成;其他矿种的整顿和规范工作要于2007年底前全部完成。各地要建立整顿和规范工作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整顿工作不力、未完成整顿和规范任务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各省辖市要在整顿和规范任务完成后,按照本意见的要求,分阶段认真做好检查验收工作,并向省政府写出报告。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对全省各地整顿和规范工作的检查验收。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00五年十二月七日

第四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豫政〔2007〕47号)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 〔2007〕47号 【发布日期】2007-06-10 【生效日期】2007-06-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

(豫政 〔2007〕4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提高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夯实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现就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内涵,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力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机械化技术,努力提高农业机械组织化程度,积极开展以跨区作业为重点的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农业机械化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全省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已达到487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8300多万千瓦,各种农用拖拉机322万台,各类配套农机具516万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小麦生产过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农业机械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着装备结构不合理、作业结构不平衡、运行机制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任务仍很繁重。

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推进农业机械科技进步,带动农业机械工业发展。当前,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的经济基础、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基本具备,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各地、各部门要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转变发展观念,拓宽发展思路,采取切实措施,推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以深化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业机械组织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推进农业机械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机具、新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以农业机械化带动农业机械制造业发展,实现由农业机械大省向农业机械强省的跨越。

(二)目标任务。到2010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9400万千瓦,每公顷耕地拥有农业机械动力12千瓦。农用拖拉机拥有量达到350万台,其中大型拖拉机16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达到600亿元,年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200亿元。到2020年,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每公顷耕地拥有农业机械动力15千瓦以上。农业机械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三)基本原则。坚持发挥市场对农业机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注重宏观调控、引导;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坚持优化结构、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坚持农业机械与农艺相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并举,速度、质量与效益并重,实现我省农业机械化健康协调发展。

三、积极调整农业机械化结构

(一)调整农业机械装备结构。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在确保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具、粮食作物机械与经济作物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生产所需机械的比例。重点发展大中型拖拉机、多功能高效联合收获机、节水型灌溉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成套设备等各种专用农业机械。“十一五”末,力争大中型拖拉机与小型拖拉机的比例由1∶28调整到1∶21,机具配套比由1∶1.6调整到1∶2以上,农产品加工、植保、设施农业等机械所占比重明显提高。

(二)改善农业机械作业结构。积极拓展农业机械作业服务领域,不断培育农业机械化发展新的增长点。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逐步发展经济作物、畜牧、水产、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机械化。稳定提升小麦生产过程机械化水平,加快玉米、水稻、花生、油菜、薯类等农作物生产机械化进程。推动由农业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向全过程机械化延伸,由种植业机械化向农林牧渔等各个领域的机械化扩展。“十一五”末,力争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20%,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基本实现水稻收获机械化,花生、薯类收获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优化机械化区域结构。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郊区在稳定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蔬菜生产、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机械化;粮食主产区以抓好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机械化薄弱环节为重点,推动整体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山区和丘陵地带重点发展机械化旱作农业和林果产地加工机械化。建立不同类型的农业机械化示范区,抓好4个部省共建机械化示范县(场)。各地要抓好示范区(点)建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重点作物、重点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上取得突破,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整乡镇、连片推进,提前实现机械化。

四、加快新机具、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一)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适应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促进农业机械向多品种、大马力、智能化发展。重点发展120马力以上轮式拖拉机系列产品,提高与农机具的配套能力,使我省成为全国重要的大中型拖拉机生产和出口基地。大力发展适合现代农业耕作要求的新型农业机械,扩大大型多功能联合收割机械和旋耕作业等新型配套机具的生产规模,努力提高小麦、水稻、玉米等收割机的技术水平,积极开发节水型灌溉和农产品深加工成套设备。加快大功率、节油、环保型柴油机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零部件产业,引导整机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同步开发、就近配套,形成竞争优势。支持农业机械装备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洛阳一拖集团大中马力轮式拖拉机和许昌豪丰集团智能旋耕机、多功能播种机、花生收获机等项目,着力培育农业机械制造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能力。

(二)稳妥推进基层农业机械推广体系改革。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逐步建立以国家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机械服务组织为基础,农业机械科研、教育和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各级财政对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履行职能所需经费要纳入预算,给予保证。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要转变观念,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推进基层农业机械技术公益性推广机构机制创新,切实搞好推广服务。鼓励支持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以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稳定和充实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队伍,健全农业机械推广网络。

(三)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重点围绕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向农民提供优质、高效、价廉、适用的农业机械。要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建立农业机械化推广示范基地,鼓励农业机械生产者、经营者等建立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示范点,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改革传统耕作方法,推广免耕、少耕、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以保护环境、遏制农作物秸秆焚烧为目标,大力推广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等农业机械化技术。以节水、节种、节肥、节药为重点,大力推广机械深松、喷灌滴灌、精量播种、沟播技术、化肥深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节本增效技术。

五、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业

(一)培育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主体。重点扶持发展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农业机械大户和农业机械协会等新型服务组织,培育壮大农业机械经纪人队伍。引导农业机械服务组织扩大服务规模,强化经营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业机械销售、维修、推广、培训、鉴定等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建立以农业机械服务组织为龙头,以农业机械大户和农业机械户为主体,以农业机械协会和经纪人队伍为纽带,以农业机械推广、培训、销售、维修网络为保障的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培育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加大农业机械跨区作业力度,拉长跨区作业产业链条,打造农业机械跨区作业品牌。积极采取订单作业、承包服务、产加销一条龙等服务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高效和系列服务。大力开展土地“托管”服务,支持劳务经济发展。鼓励农业机械服务组织承包闲置和流转土地,实行集约经营,提高规模效益。引导农业机械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农资、农产品、建筑材料运销等农村物流服务。强化农业机械销售批发市场建设,发展农业机械连锁经营,繁荣农业机械流通市场。合理布局、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维修网点,鼓励农业机械生产、销售单位开展农业机械维修服务,最大限度地为农业机械经营者提供方便。推动农业机械作业、销售、维修市场健康发展。

(三)提高农业机械信息化服务水平。拓宽农业机械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开发信息资源,以信息化推动农业机械服务业发展。依托河南农机信息网,健全省、市、县三级信息网络,完善信息收集、加工、发布、传输系统,构筑农业机械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加强信息人才培养,发展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和经纪人队伍,及时准确地为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和农业机械经营者提供农业机械生产、销售、质量、作业和政策、技术等信息服务。要突出抓好重要农时季节的信息服务工作,向农民提供气象预报、作业价格、机具分布、道路交通状况等资讯,引导作业机具有序流动,确保关键季节的机械化生产顺利进行。

六、加强农业机械管理服务能力建设

(一)强化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按照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原则,合理确定和公布《河南省人民政府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并定期进行调整。对在用的特定种类农业机械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状况进行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做好农业机械质量投诉处理工作,督促农业机械生产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农业机械、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加强对生产、流通领域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监管,对涉及人身安全、环境保护的农业机械产品做好定期质量检验工作,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业机械产品的违法行为。依法做好农业机械维修网点的分级分类管理和从业人员技术等级的审定工作,规范和促进农业机械维修业发展。

(二)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认真落实《河南省农业机械安全管理规定》(省政府令第97号),强化农业机械安全生产责任制。公安、农业机械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人的牌证管理,加大对在乡村道路、田间、场院、作坊从事作业的农业机械的安全检查力度,严禁无牌行驶、无证驾驶,及时纠正违章行为,消除事故隐患。扎实推进“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营造共同关注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社会氛围。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监理队伍和装备建设,建立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测站点,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广泛开展农业机械安全宣传教育,普及法律和安全知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构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作为执法单位,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正常业务开展。

(三)提高农业机械从业人员素质。整合农业机械教育培训资源,完善培训手段和设施,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农业机械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农民对农业机械职业技术的需求。要结合实施“阳光工程”,搞好转移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农业机械职业技能培训,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农业机械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为其就业提供方便。深入开展送教、送技术下乡活动,普及农业机械实用技术。切实搞好农业机械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定期轮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农业机械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加强对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严格培训机构资格认证及教学人员资格认定,确保培训质量。

七、创造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落实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完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不断扩大补贴机具种类和实施范围。加强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现代农业机械推进项目建设,按要求落实好配套资金,扶持71个县(场)强化农业机械装备能力。对参加跨区作业的农业机械和运输跨区作业机械的车辆,继续执行免收过路费、过桥费的优惠政策。对从事农业机械生产、销售、维修、作业的收入,按照国家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对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继续免征营业税。加大农业机械科技攻关专项资金投入,省农业机械部门要根据农业生产需要,筛选、确定农业机械化科研开发项目;省科技部门要列入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省财政部门要按照国家规定做好资金保障。各级财政要逐年增加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经费,对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给予必要的支持,重点支持农业机械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农业机械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二)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明确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思路、目标和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立法调研,加快起草《河南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进度,完善农业机械化法规体系,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健全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标准、技术规范和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

(三)加强部门协作。各级农业、发展改革、财政、物价、公安、交通、科技、教育、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税务、金融等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提供全方位支持,为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各级农业机械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管理服务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推广经验,加强工作指导,努力推进我省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贡献。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六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工作的意见(豫政〔2007〕29号)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 〔2007〕29号 【发布日期】2007-04-09 【生效日期】2007-04-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工作的意见

(豫政 〔2007〕29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加强政府廉政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政府机关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廉洁施政能力的重要保证,是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的迫切需要。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七次全会、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和省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政府廉政建设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中,围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推进体制、机制、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全面加强政风建设。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把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为加快中原崛起、构建和谐中原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深化体制、制度改革,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1.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级、各部门要继续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创新和完善行政审批的运行、管理和监督机制,对现有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继续进行认真清理。进一步取消和调整现行的行政审批事项,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尽快下放,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项交由企业、社会团体、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对确需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要进一步完善审批方式,规范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明确各个审批环节的标准、条件、时限和相应的责任,及时向社会公开。要严格规范备案、核准事项的范围和程序,坚决制止和纠正以“备案”等名义搞变相审批和权力上收的行为。要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和信息反馈机制。要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集中办理制度、行政许可决定公示制度,加强对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的规范化管理,强化服务功能、完善服务网络,在乡村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要加快推广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行政审批进行全程监督,坚决遏制利用审批权乱收费和滥用审批权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2.继续深化财政和投资体制改革。按照深化改革、完善制度、规范运作的原则,扎实推进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增强部门预算的刚性约束和透明度;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扩大改革范围,选择部分省直单位进行公务卡支付改革试点;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继续推行“以票控费、银行代收、网络监管、资金直达财政”管理改革,提高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水平;认真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严肃查处违反规定以任何借口、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发放津贴补贴的行为;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建立管采分离、职能分开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制度,以乡村财物监管为重点,对财物管理混乱的乡镇、村进行集中清理整顿,提高农村财物管理的透明度。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加强对政府投资决策和资金安排、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的监督管理;认真落实《河南省省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试行办法》,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效率和投资效益;研究起草《河南省政府投资管理条例》、《河南省政府投资决策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招投标制度、公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3.大力推进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权力运作过程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扩大公开的范围和层次,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形式。要把方便群众知情、便于群众监督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创新公开形式,规范公开载体,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政务公开和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紧密结合,构建政务公开和公共服务平台。各级行政机关要抓紧编制政务公开目录,依法公开各类事项,细化公开内容,明确公开时限。学校、医院和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环卫、公交等公共部门和单位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行政效能,方便群众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监督行政行为。

4.健全对行政权力监督的体制、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将行政权力运行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都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和落实领导班子议事规则,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要主动接受同级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同时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支持监察、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履行职责。要按照权责统一、依法有序、民主公开、客观公正的原则,加快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强化政府行政责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要科学确定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体系,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内部的专门监督。监察机关要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各种施政行为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失职渎职等行为。审计机关要继续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等涉及民生领域公共基金的审计工作。

5.认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认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把以人为本、执法为民落实到行政管理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要进一步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认真做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和文明执法制度,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依照《河南省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试行办法》(豫政〔2007〕1号),对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的违法或不当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进行责任追究。要加强日常检查和考核,进一步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质量。

(二)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廉政勤政建设1.认真解决廉洁从政方面的突出问题。要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严禁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受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在商品房买卖置换中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购置或以劣换优谋取不正当利益,以借为名占用他人住房、违规集资建房和超标准多占住房;超标准、超编制配备使用小汽车或以借为名占用他人汽车;参与赌博或以变相赌博等形式收钱敛财;借委托他人投资证券和其他委托理财等名义获取不正当利益;为本人谋取预期的不正当利益或以各种方式为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坚决制止在项目审批、资金分配中以权谋私的行为,在举办会议、公务活动中奢侈浪费和套取资金的行为,逢年过节或到基层调研时收取财物的行为。要对施政环节及行为开展效能监察,建立健全投诉受理机制,纠正和查处严重影响行政效能的行为。

2.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城市义务教育学校“一费制”收费办法,全面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公开制度,认真执行、严格规范学校办学和收费行为,学校乱收费的要严肃追究校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要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诊疗和收费行为,认真治理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和商业贿赂。要深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依法打击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等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纠正对农民群众在建房、计划生育、殡葬改革、用电用水和务工经商等方面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行为,切实减轻新形势下的农民负担。要继续坚决纠正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安全生产、水库移民、涉法诉讼中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认真查处矿产资源整合、安全生产领域的违法违纪问题,继续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对公路“三乱”现象,要严肃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当地政府负责人的责任。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

3.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研究制定《关于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切实搞好自查自纠的评估验收,对自查自纠不认真、整改效果不明显的,责令其“补课”,决不能降低工作要求和标准。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的权钱交易、商业贿赂案件,要集中力量加大查处力度,形成对腐败分子的强大威慑。对行政机关公务员利用审批权、监管权、执法权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案件,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要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商业贿赂企业和个人“黑名单”制度,完善行贿企业档案联网查询系统;对有商业贿赂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实行高额经济处罚、降低或撤销资质,直至吊销证照,使商业贿赂无利可图。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支持新闻媒体对商业贿赂行为进行监督和曝光。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4.继续保持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强劲势头。坚持从严治政,查办国家机关和公务员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利用人事权、司法权、审批权、行政执法权谋取私利的案件;查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案件,特别是违规发放、核销贷款的案件,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搞虚假招标投标的案件,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或擅自变更规划获取利益的案件,违规审批探矿权和采矿权、参与矿产开发的案件,在企业重组改制中隐匿、私分、转移、贱卖国有资产的案件;查办在征地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安全生产、社保基金管理、环境保护、库区移民等方面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坚持法律、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严肃查处任何违法违纪行为,决不姑息。

5.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各级、各部门要围绕促进依法行政和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深入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着力营造宽松透明的政策环境、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和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要以规范公务员行为为重点,大力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期办结和失职追究制,切实解决作风不实、效率低下、办事推诿、资源浪费等问题,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涉企“四乱”等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等行为。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认真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传销和变相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要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豫政〔2006〕28号)的要求,构建和完善以市场准则为基石、制度健全、手段完备、调控有力、管理有序、覆盖广泛的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三)大力加强政风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1.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切实把“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紧密联系本地、本部门政风建设的实际,着重抓好学、摆、建、查、树五个环节的工作,抓好五个方面的作风建设,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明显实效。通过开展主题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宗旨意识进一步牢固、道德修养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以良好的政风、真抓实干的作风和实实在在的业绩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严格控制公务消费。各级、各部门要牢记“两个务必”,认真执行中央有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严格遵守机关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格规范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的职务消费,严禁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和高消费娱乐活动,严格控制会议、差旅和公务用车等支出。进一步规范机关公务接待行为,积极探索公务接待社会化有效途径,严格财政支出管理,并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监督。要加强对公务出访的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出访,从严控制领导干部出国规模、在外停留时间、出访国家数量,坚决刹住以公务为名公款境外旅游等不正之风。

3.着力解决文风会风问题。各级、各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控制会议规模和会议次数,节约会议开支,注重会议实效,提高行政效率。提倡少开会、开短会,不讲空话、套话。各类文件要力求简明扼要,符合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坚决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和事务性活动,严格控制各种名目的节庆活动,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多解决一些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4.认真治理违规建设楼堂馆所。要按照《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中办发〔2007〕11号)要求,对近年来各级政府和部门兴建的办公楼、培训中心等楼堂馆所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对清理中发现的问题要视情况分别作出处理。凡是违反规定拟建和在建的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要坚决停建和缓建;凡是没有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擅自建设的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一经查实,要予以没收;凡是超规模、超标准、超投资概算建设的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要视具体情况作出腾退超标准面积或全部没收、拍卖处理。对招标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不按有关要求和标准进行招标、设计、监理,致使办公楼等楼堂馆所超标准建设的,有关部门要依法给予其行政处罚,并作出停业整顿、禁止再承接政府投资项目业务等相关处理。对违反规定建设楼堂馆所的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规模、占地面积、装修及设备标准、项目工程造价和资金来源。现有办公楼已经达到标准的,一律不准改扩建或购买办公楼。对确需新建、改扩建和加固改造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要严格报批,严禁未经批准开工建设。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今后不得批准新建培训中心项目,不得再安排政府预算内投资对现有培训中心进行扩建和改造。发展改革、财政、建设部门和监察、审计机关要完善审批程序和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建设楼堂馆所的有关制度,严格财政支出管理,加强监督检查,杜绝先建后批、越权审批、擅自突破工程概算、超标装修、违规挪用挤占资金等行为。

5.全面清理和规范达标评比表彰活动。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全面清理、逐级负责、严格审核、大幅减少、统一规范”的原则,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举办的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进行认真清理。对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不符合实际需要的评比项目,要求基层、企业、群众出钱出物出工或以各种名目收费的评比项目,以开展活动为由违反财经制度滥发钱物的评比项目,要坚决予以撤销;保留项目中可以合并的项目,一律予以合并;省辖市、县(市、区)政府及其部门原则上不再保留自行设置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对在清理期间擅自举办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一律视为顶风违纪,要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三、工作措施

今年我省经济建设和廉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把廉政建设工作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一)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结合政府目标管理、目标考核同经济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突出“一岗双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抓好本地、本部门的廉政建设。各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主动担负责任,细化目标措施,严格责任追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

(二)全面落实构建惩防体系的任务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我省具体意见和2007年工作要点,结合政府工作特点,围绕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工作部署。按照目标分解的任务,进一步拟订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明确阶段工作重点,逐项落到实处。

(三)切实加强监督检查。要建立与改革和制度建设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强化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严格责任追究。监察机关作为政府的专门监督机关,要全面履行行政监察职能,认真开展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政,确保政令畅通。审计机关要强化对财政收支、政府投资和国有资产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映,责令纠正。各级、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主动接受专门机关的依法监督,自觉规范施政行为,以廉政勤政建设的实际成效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四月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依法治税规范税收秩序的意见(豫政〔2009〕82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依法治税规范税收秩序的意见(豫政〔2009〕82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