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税收征管实行综合治税的意见(石
【发布单位】石家庄市
【发布文号】石政办发〔2005〕63号 【发布日期】2005-11-01 【生效日期】2005-1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税收征管实行综合治税的意见
(石政办发〔2005〕6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关于加强税收征管实行综合治税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十一月一日
关于加强税收征管实行综合治税的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促进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的提高,实现经济与税收协调增长,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依法治税,大力组织税收收入
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根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各级财税部门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大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进一步提高依法治税水平。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的组织收入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做出税收开征、停征、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不得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摊派税款,严禁各种形式的“包税”或“变相包税”,杜绝混淆税款入库级次、混淆征管范围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税源信息传递与共享制度,全面、有效地汇集由各相关部门掌握的涉税信息,形成全面、实时、动态的税源监控网络,实现对税源全方位的控管。同时依靠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力量,对零散和异地缴纳的税收依法实行委托代征,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各级、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凡涉及税收的,要充分征求财税部门的意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密切配合,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厉查处各种偷逃税案件,依法打击各种涉税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参与协税护税,促进税收收入增长,增加我市财政收入。
二、加强涉税信息交流,提高税源监控水平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国税部门、地税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民政部门、卫生部门、药检部门、科技部门、教育部门、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门、司法行政部门、发展和改革部门、建设部门、水利(水务)部门、城管部门、交通部门、商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农机管理部门、公安部门、交管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地质矿产管理部门、河沙管理部门、房产管理部门、旅游部门、文化部门、体育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物价部门、统计部门、规划部门、审计部门、残联,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和纳税人要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积极配合财税部门做好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定期向财税部门提供有关涉税信息,实行涉税信息共享,以使财税部门更好的掌控税源、加强征管。
涉税信息的详细内容、传递时限要求见附件;涉税信息传递方式,市直机关、单位登录“石家庄市政务办公信息网”,通过政务信息发送至“石家庄市综合治税办公室”。
三、加大征管力度,抓好特殊行业税源管理
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在组织税收收入中占主导地位,特别是营业税作为地方税收的主体税种,对于确保税收稳定增长、提高“两个比重”具有重要作用。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优势,积极协助、配合财税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特殊行业税源的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税收收入增长。
(一)加强房地产业税收管理
1?加强土地使用权转让环节的税收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转让方式取得的开发用地,土地使用权转让方取得转让收入,应向受让方开具税务发票,按规定向土地所在地税收征管部门缴纳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有关税收。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使用权转让,办理土地使用证时,必须提供与转让协议一致的税务发票或完税证明,否则国土资源部门不予办理土地使用证。
2?加强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环节的税收管理。企业、单位和个人委托有关单位或个人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有关单位或个人取得的工程设计、建筑施工、监理收入,应按规定缴纳营业税等有关税收。
3?加强不动产销售环节的税收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房地产,必须向购房者开具税务部门监制的销售不动产发票;向购房者收取预收款时,必须使用税务部门监制的房地产开发预收款票据,并按规定缴纳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等有关税收。税务部门要按照国家税务局的有关规定,预征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或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购房者出售购买的房地产取得的收入,应按规定缴纳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有关税收。4?加强住房二级市场的税收管理。要加快培育成熟的房地产市场,尽快搞活住房二级市场。认真清理影响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的政策性障碍,按照有关规定尽快发放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并对无证住房进行认真清理,搞好确权发证工作。同时,要进一步简化上市手续,减少相关环节,鼓励居民换购住房。集资建房要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要加强对房地产交易行为的监督管理,申请人申请办理房地产登记、过户手续时,必须提供与转让协议一致的税务发票或完(免)税凭证,否则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为其办理过户手续。
(二)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
单位或个人有偿提供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及其他工程作业取得的建筑安装收入,应依法纳税。建筑安装业务实行分包的,总承包人应代扣代缴分包方应缴纳的营业税等有关税收。税务部门可根据实际,委托建设单位在支付工程款时代征有关税收。建设单位要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加强税收管理。
从事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及其他工程作业的建筑施工单位和个人在结算工程款时,要到工程所在地税务部门开据建筑业税务发票,并依法纳税。对不能提供建筑业税务发票的,建设单位不予拨付和结算工程款。
财政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建筑施工、装饰装修的,每月应将拨付工程款的情况提供给税务部门,并按照税务部门要求,代征提供建筑施工、装饰装修劳务的纳税人应缴纳的各项税收。
(三)加强对服务业税收管理
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强对服务业的税收管理。当前,要重点加强对社会中介、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的税收管理。
1?加强对会计、税务、审计、法律、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的税收管理。对会计核算不实的,税务部门可根据其经营和会计核算情况,依法核定征收有关税收。
2?加强对餐饮、娱乐等经营单位的税收管理。餐饮、娱乐等经营单位不能准确记载营业收入、不能使用有效发票记载原材料成本、不能正确进行成本核算以及原材料价格明显高于同行业正常水平的,税务部门可依法核定征收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或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等有关税收。
(四)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税收管理
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由卫生部门会同财政、发展和改革(计划)等部门提出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核定;其他医疗机构的性质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定。对已经认定的医疗机构,卫生、财政等部门要定期进行校验,发现医疗机构认定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要及时予以更正。物价部门要加强对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收费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有关违反国家税收政策的问题,应及时通报税务部门。税务部门要依照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将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纳入税务管理,按规定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
医疗机构使用的税务部门监制的医疗服务专用发票,在参加医疗保险方面与财政部门监制的《医疗门诊收费专用收据》、《医疗住院收费专用收据》具有同等效力。
(五)加强砂、石等矿产品开采的税收管理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砂、石等矿产品开采秩序的治理、整顿。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加强对砂、石等矿产品开采的税收管理。
(六)加强事业单位税收管理
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非专门从事生产经营而有应税收入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依法办理税务登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兴办酒店、招待所等经营实体,发行报刊杂志,出租房屋、场地、设备,举办各类展会,车船营运、代理咨询、培训服务,以及各种承包、租赁、挂靠经营等应税经营收入,都要依法纳入税收管理。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按规定向税务部门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和其他有关纳税资料,依法申报纳税。税务部门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应税收入的税收管理,促其自觉申报纳税。
(七)加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的税收管理。对福利、劳动再就业、高新技术、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资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规范管理,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要取消相应资格。税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对符合条件的,要按规定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骗取国家税收的,除按国家有关规定从严处罚、追缴减免的税款外,要追究有关部门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的税收管理。对未列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以及省财税部门下达的不征收营业税收费(基金)项目名单的,依法缴纳营业税等各项税款。
(九)加大力度清理欠税。要加强对欠税户税法宣传;严格落实欠税公告制度,依法加大清欠力度,重点清理新欠和缓缴税款,努力夯实税收基础。
四、实行委托代征,加强对分散税收的征收管理
税务部门根据有利于税收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可对下列分散的税收实行委托代征,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给予支持和协助,并按规定解缴税款。
(一)拥有并使用车船的纳税人应缴纳的车船使用税,可委托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代征,也可设立专门窗口在纳税人办理车船年检或交纳养路费时征收车船使用税。
(二)从事客货运输的纳税人应缴纳的税收,可委托交通管理部门代征。
(三)单位和个人进行房产交易应缴纳的税收(契税由财政部门直接征收),可委托房管部门代征。
(四)单位和个人转让土地使用权应缴纳的税收(契税由财政部门直接征收),可委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代征。
(五)单位和个人从事福利彩票、体育彩票销售及兑奖、文艺演出及体育商业性比赛应缴纳的税收,可分别委托民政、体育、文化部门代征。
(六)提供家庭装修劳务的单位和个人应缴纳的税收,可委托相关物业管理部门、居委会、村委会代征。
(七)提供房屋出租的单位和个人应缴纳的税收,可委托公安机关代征。
(八)对农贸市场、农村等地的零散税收,可委托当地政府成立协(护)税组织代征税款。
(九)其他方面的单位和个人应缴纳的税收,由税务部门根据需要委托代征。
为调动各方面代征税款的积极性,除应按照规定支付代征手续费外,对代征税款难度较大的,可按照适当比例,对代征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具体由各级税务部门与受委托单位商定。
五、严格发票管理,堵塞税收漏洞
所有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时,应按照规定开具、取得、保管发票。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税务部门批准,不得印制属于经营性发票范围的各种收付款凭证(收据)。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制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相抵触的规定。要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凡不符合规定的发票(收据)不得作为报销凭证。
税务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发票的管理,坚持“以票控税”,凡属发票管理范围的各类票据,都要依法纳入发票监管范围。要按照国家规定,在商业零售、餐饮、旅店、娱乐等行业大力推行税控装置。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在检查或者办案过程中发现单位或个人使用假发票或不依法取得发票的,要依法处理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同级税务部门。公安等部门要严厉打击发票制假、贩卖等违法行为。对车站、停车场等发票买卖猖獗的地区,要进行重点整治。要大力支持发票刮奖、摇奖和举报奖励工作,保证奖金落实到位。
六、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部门配合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税收征管工作的领导,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工作的协调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综合治税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督导、检查综合措施落实情况。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主管副秘书长、市财政局局长、市国税局局长、市地税局局长任副组长,市发展和改革、规划、公安、国土资源、建设、交通、人行、审计、工商、物价、房产管理等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办公室主任由市财政局局长兼任,负责日常的具体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指定专门处(科)室负责此项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信息的采集及反馈工作。
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以便加强对综合治税工作的领导。
(二)综合治税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信息交流联席会议,沟通情况,研究税收工作,抓重点、抓难点、求突破,加强预测、分析,科学把握收入进度。
(三)综合治税领导小组要加强工作调度。认真清理越权制定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优惠政策到期的,要依法恢复征税。
(四)综合治税领导小组要加大依法治税宣传力度,利用集市、庙会等场合,广播、电视、宣传车等设施,宣讲税法,提高纳税人纳税自觉性。
(五)综合治税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成员单位综合治税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群众举报的偷逃税案件,财政监督检查部门和相关税务机关要认真查处。
(六)财税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做好财政、税收与经济的分析对比,提出对策与措施,指导组织收入工作顺利开展。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增加财政收入,努力营造和维护良好的税收秩序,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七、考核与奖惩
(一)考核的对象
主要是与财税部门有配合任务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国税部门、地税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民政部门、卫生部门、药检部门、科技部门、教育部门、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门、司法行政部门、发展和改革部门、建设部门、水利(水务)部门、城管部门、交通部门、商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农机管理部门、公安部门、交管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地质矿产管理部门、河沙管理部门、房产管理部门、旅游部门、文化部门、体育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物价部门、统计部门、规划部门、审计部门、残联,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和纳税人等。
(二)考核的内容
主要包括:有关部门和单位向财税部门提供涉税信息情况,代征、解缴税款情况。
(三)考核程序
1?每年2月份,综合治税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上一年度的综合治税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2?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对提出的异议,综合治税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进行复查。
3?综合治税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考核结果,拟订奖惩计划,报综合治税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4?综合治税领导小组确定年度综合治税工作先进单位和不合格单位。
(四)奖惩
对综合治税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单位,授予“综合治税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由综合治税领导小组通报表彰。
对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得力,没有安排专人负责,不按规定向地税部门提供有关涉税信息资料,或涉税信息内容严重失真,时间滞后,在行政审批中未严格依法审查批准,未按规定代征税款的部门和单位,由综合治税领导小组通报批评。
八、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市综合治税办公室备案。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文件
石政发〔2011〕24号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冀政〔2011〕114号)和《中共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石发〔2011〕10号)要求,现就我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建立并实施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即: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遏制用水浪费;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政策引导和法治保障,落实目标责任制,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优化配置,保障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安全,为建设繁荣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提供水利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优先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坚持科学发展,走量水而行、以供定需、因水制宜的道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坚持人水和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有效保护水资源;坚持节水优先,强化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坚持统一调度,优化配置水资源;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和控制指标、实时监控、考核评估“三个体系”,形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5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2;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0%。到2020年,全面建立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基本形成,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水环境质量和重点地区水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控制,供用水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
四、主要任务
主要抓好对经济社会系统取水、供水、用水、节水和排水行为的约束管理,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一)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严格实行取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行政区域内批准取水总量,不得超过省下达的可供本行政区域取用的水量,批准取用地下水的总量,不得超过本行政区域地下水可开采量,并应当符合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要求。依据省确定的本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水量分配指标,结合本市水资源实际,以省确定的水量分配指标和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为上限,综合考虑各县(市)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现状、用水效率、产业结构和未来发展需求分解确定,并预留一定的用水指标,报市政府批准实施。对取用水总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取水的建设项目,节水高效项目通过区域内部调整、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水量置换等方式解决用水问题;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优先保障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产业发展,严格限制高耗水、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逐步实现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在明晰初始水权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并主动尝试切合本地实际的,政府调控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水权转让制度。
严格水资源论证。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工业聚集区、产业园区的布局、跨区域配置水资源,要严格落实水资源论证制度,依法科学决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建设项目,未提交经审定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强化水资源论证监督管理,鼓励公众参与,实行水资源论证后评估制度及论证审查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建设项目通过水资源论证并落实论证报告中确定的节约、保护和管理等措施,经验收合格的,方可发放取水许可证。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取水和改变用水计划。取水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应当进行水平衡测试,全面评估其产品、规模、技术、工艺和实际取用水变化情况,合理核定取用水量。取水许可实行区域限批制度,对取用水总量已经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县级行政区域,暂停审批新增取水项目。接近控制指标的区域,限制审批新增用水;对尚有开发潜力的区域,在有效保护、厉行节约的基础上,制定促进产业良性发展的水资源政策,优先保障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节水高效节水项目,坚决淘汰高耗水、低效益的企业,逐步实现区域水资源平衡。利用再生水、雨水、矿井疏干水、空调冷凝水、苦咸水等非常规水资源不受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用水计划的限制。
严格水资源费征收。全面贯彻落实《河北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严格按法定程序、征收标准范围依量计征水资源费,未经省政府批准,各级各部门不得擅自减免水资源费。水资源费专项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不得侵占、截留、挪用。水资源费应当足额征收并按规定上解,对应当征收而未征收、未足额征收或者未按规定上解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并由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相应核减该区域下一用水控制指标。市物价、财政、水利等部门每年对各地水资源费征缴使用情况组织开展联合督导检查,结果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问责内容。逐步开展农业用水超限额征收水资源费工作,全面落实发电、工矿、基建施工、公共供水企业和服务业的水资源费征收工作。
严控地下水开发。遵循总量控制、计划管理、分层取水、采补平衡的原则,根据省政府划定的禁采区、限采区,从严控制严重超采区取水,除生活用水外,一律不再审批新的机井。城市公共供水管网已经覆盖、水质水量能够满足需求的区域,原有自备井一律封停,禁止取用地下水。公共供水不能完全满足用水需求的区域,限量开采地下水。公共供水管网尚未覆盖的区域,应当创造条件延伸公共供水管网,逐步停止取用地下水,并封停取水设施。
(二)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用水效率指标体系。用水效率管理实行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与区域用水计划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依据省确定的我市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用水现状、节水潜力、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分解确定各县(市)、区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报市政府批准实施。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每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期下达1次,用水计划指标每年下达1次。各地要结合本地用水效率控制指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用水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严格计划用水与定额管理。对超《河北省用水定额》标准和超计划用水的单位实行累进加价制度,征收加价水费(水资源费)。对取用水单位定期实行水平衡测试,严格计划用水、节约用水诸环节的管理。用水单位要在每年12月底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下用水计划申请,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定用水计划。对不按规定申报用水计划的,不予供水;不按规定和国家技术标准安装计量设施并进行周期检定、开展水平衡测试、使用节水设施和器具的,责令限期改正直至核减用水计划指标。建立和落实用水效率标识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强制性国家标准,对高耗水产业、行业和产品逐一排查,逐一严格整改。加强水资源监控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评价,对水资源进行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严格节水“三同时”制度。今后凡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项目,实行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即“三同时”制度。新建大型文化、教育、宾馆、饭店、办公设施及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小区,必须配套建设中水回用设施。没有中水回用设施的在用大型公建工程,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中水回用设施建设。规划部门提出规划条件时,应对是否配套建设中水设施提出明确要求;建设部门按职责抓好设计施工阶段的落实;建设项目未配套设计建设节水设施和中水设施的,水务部门不得批准建设用水;项目建成后,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组织建设部门、规划部门、水务部门等单位进行联合验收。未落实“三同时”制度的,不予竣工验收;擅自投入使用的,依照水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强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按照政府推动、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全面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各行业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合理用水,构建节水型经济结构。要狠抓水量分配、指标约束、节奖超罚、协会建设、示范引导,建立健全节水长效运行机制。采取激励措施,实现节水与用水户利益直接挂钩,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研究探索水资源使用权转让政策,鼓励水权合理流转。
农业方面,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和蔬菜生产示范区为重点,加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力度,大力推广管道输水、灌区改造、防渗、微灌、喷灌等工程节水技术和生物农艺节水技术,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水分生产率。完善和落实产业支持、技术服务以及节水、抗旱设备财政补贴政策,大力扶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调动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工业方面,加强对钢铁、化工、火电、纺织、造纸、制药、建材、食品等高耗水企业的节水管理,积极开展节水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先进的节水和污水处理回用技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鼓励企业研发或引进先进技术,为节水减排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城镇生活方面,着力加大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力度,降低管网漏失率。推广普及高效实用的节水器具,2012年底前,城镇宾馆、饭店、洗浴、游泳等公共场所要全部更换节水型用水器具;大力实施居民生活用水“一户一表、表移户外”工程建设,推进节水型社区建设。加强对洗浴、洗车等高耗水服务行业的节水管理。
推进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整合涉水资产、资源,加快推进城乡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和运营,统一规划和调度我市区域内的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等水资源。加快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编制《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大力发展以山丘区、城区为主的集雨工程建设,科学利用雨洪资源,积极探索空调冷凝水、矿井疏干水开发利用,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回用设施建设。根据生活、生产、服务等领域对水质的不同要求,合理配置地下水、地表水、非常规水等不同水资源,逐步推进分质供水,实行优水优用,提高水的综合效益。
(三)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把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河湖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水行政主管部门抓紧水功能区复核工作,提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按行政区域制定限制入河排污总量目标任务,明确入河排污控制指标,确保水功能区达标率。
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抓紧制定和完善我市入河湖排污口的登记、审批和监督管理办法,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和规范化管理。新建、改建和扩大入河排污口的须进行科学论证,对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县(市)、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并逐步核减排污量。
严格水质目标管理。完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按照水功能区划和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认真实施《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2008-2020年)》和《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周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依法处置水污染事件;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水源地上游水土流失治理;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水厂和城市供水管网水质安全的监督管理,做好水质处理和监督检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防止介水传染病传播蔓延。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提高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对能力。
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以重要河湖、湿地和城镇水景观的恢复与改善为重点,实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严禁建设项目非法侵占河湖水域,积极探索建立水生态、水源保护补偿机制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机制,切实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环境。
(四)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建立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责任制。市、县人民政府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对本辖区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的落实负总责;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管理水资源,具体落实三项控制指标;用水户履行节约保护水资源义务,依法接受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监督考核体系,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县(市)、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主要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考核政府政绩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市、县人民政府要成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对本级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和督导。财政、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土地、水务、环保、物价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制定完善支持政策措施等相关工作,形成“一龙管水”、“合力治水”强大动力。
(二)完善投入机制。发挥政府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将水资源管理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稳定投入机制。水资源费主要用于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管理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三)深化体制改革。推进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理顺职责关系,明确管理职能和责任。建立健全各级水资源管理和专职水政监察队伍,积极推动水资源管理和水政监察队伍逐步纳入公务员队伍或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制定联合执法责任制,依法打击各类涉水违法行为,维护良好水事秩序。
(四)推进水价改革。稳步推进水价改革,建立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对取用水单位或个人超计划或者定额部分,实行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或水费制度,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研究制定鼓励使用再生水等非常规水价格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探索实行农业灌溉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五)健全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对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利的单位和部门,视情况,采取约谈、通报、处罚等形式予以督促。积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听证、公开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建立公众参与的管理和监督制度,提高水资源管理和决策的透明度。
(六)强化宣传教育。加强水情教育,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其纳入国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水资源知识宣传,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
石家庄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领导小组人员名
单
组 长:王大虎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刘晓军 市委常委、副市长
刘明轩 副市长
张树志 副市长
成 员:蒲国良 市政府常务副秘书长
高庆洲 市政府副秘书长
常志卷 市政府副秘书长
宋国宏 市政府副秘书长
郭运兴 市公安局局长 张维德 市水务局局长
刘吉广 市监察局局长
李晋宇 市财政局局长
赵顺法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晓临 市城乡规划局局长
李文昌 市建设局局长
张兰格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张 炬 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霍国林 市物价局局长
卢建新 市城管委主任
李英波 市园林局局长
韩保来 市教育局局长
吴 飞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李献平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
古临江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左建平市编办主任
高新城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刘占军 市农业局局长
杨建秋 市林业局局长 吕军英 市畜牧水产局局长
徐拥政 市统计局局长
曹新华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
侯洪彬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尹新民 市法院副院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办公室主任由张维德同志兼任,副主任由王振华同志兼任。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水利水资源管理意见
抄送: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各人民团体。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1年11月23日印发(共印90份)
第三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财政局关于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工作意
【发布单位】80202
【发布文号】津政发[1998]42号 【发布日期】1998-05-29 【生效日期】1998-05-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财政局关于
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工作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1998〕42号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九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财政局《关于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财政局关于
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意见
(一九九八年五月十六日)
1994年进行的税制改革,进一步强化了税收法制,严格了税收减免,明确了税收管理权限,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企业公平竞争、推动企业改革和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执行税收政策、依法纳税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擅自越权减免税,有的随意批准缓税、欠税,有的故意拖欠税款。这些问题严重干扰了正确的财税秩序。为了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巩固和完善财税体制,根据《 国务院关于加强依法治税严格税收管理权限的通知》(国发〔1998〕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一、严格执行国家税法和税收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各区县人民政府、各级国家税务机关和地方税务机关不得超越税法明确授予的管理权限,擅自更改、调整、变通国家税法和税收政策;不得越权制定、解释税收政策和减免税收、缓缴税及豁免欠税。减免税收必须依照税法规定执行,特别是涉及到中央收入的减免税。凡超越税法和税收管理权限规定的减免税必须立即纠正。对属于地方性减免的税收政策要在中央授权的范围内办理,不得自立章程,自行其事。对体现经济发展政策的减免税,可以采取税收先征后返的办法解决。凡擅自越权减免税的,一经查出,除纳税人如数补交税款外,还要追究当事人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二、二、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工作。税务机关要正确履行税法赋予的职责,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严禁各种形式的“包税”;严格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和期限审批纳税人缓缴税款的申请,不得擅自延长缓缴税款的法定期限;各级税务稽查部门要相互配合,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重点做好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偷税、漏税和骗税行为,规范财经秩序,防止税收流失。
三、三、加大清理欠税工作力度。各级财税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摸清企业的欠税情况,分析原因,与欠税企业制定并落实清欠计划,严格监督计划的执行,同时要防止发生新的欠税,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各商业银行要协助财税部门做好税款的扣缴工作,对企业回笼货款要严格执行“税、贷、货、利”的还款顺序,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对屡催不缴的欠税户,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实行强行扣款。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和直属单位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财税部门依法征税,依法清欠,对在清理欠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帮助解决。
四、四、各区县人民政府和税务机关要认真贯彻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规定,严格税收入库级次。对有意混淆入库级次、将市级收入作为区县级收入的,除如数追回侵占的收入外,还要追究当事人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五、五、各级财税部门要建立健全内容监督制约机制,牢固树立税收法制观念,积极做好税收政策的监督检查工作;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堵塞税收流失漏洞;各区县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财税工作的领导,支持财税部门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强化税收征收管理。
本通知下发后,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和直属单位,要对本地区、本部门税收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清理,凡违反国家税法和税收管理政策的,都要立即纠正,并且要将检查清理的情况于7月底之前报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在8月底之前汇总报市政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石政办发〔2011〕40号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已经市政府第56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二○一一年八月十日
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加快养老事业发展,切实满足广大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现就加快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截止2010年底,全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139.28万,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408%,老龄化、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空巢老人比例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凸显,养老服务供给相对不足,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向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目标迈进的重要内容,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部分,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家庭和代际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解决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与养老服务产品供给不足的突出矛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再提高,行动要自觉,重点再落实”,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加快发展。
二、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提供养老服务。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做大做强养老服务业,打造新型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全市养老服务水平。
(二)工作目标。到2015年底,基本建立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服务方式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居家养老普及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总数达到老年人口的3%以上,基本实现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全覆盖。
(三)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二是坚持统筹规划与资源整合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制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按照宜改则改、宜建则建的思路,最大限度整合优化各类资源,统筹城乡养老事业发展,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种类齐全、功能完备的养老服务格局。三是坚持突出重点与适度普惠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做好对五保、“三无”、空巢、优抚、低收入、残疾失能、留守等困难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在此基础上,将服务范围延伸至广大老年人,满足各类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推动我市养老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四是坚持建管并重和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标准体系和规章制度,推进养老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各类服务机构发展上水平、上台阶。
三、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十二五”期间,市政府投资建设一所示范性老年公寓,并利用政府存量土地引资建设一个以上大型养老社区。各县(市)、区应引入社会力量,或者利用“多院合一”建设契机,采取新建、改扩建等方式,整合现有闲置资源,在2014年前至少建成一所床位数在200张以上的示范性养老机构,到“十二五”末,全市新增示范性养老机构床位数6400张以上。
(二)推进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和区域性敬老院建设。充分利用现有供养服务机构和可以整合的土地、资产,通过置换、新建、改扩建等形式进行有效整合。到2012年6月底,每个县(市)各建成一所“多院合一”的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按照五保集中供养要求,“十二五”期间,确保集中供养能力在70%以上。大力推进区域性敬老院建设,加快乡村敬老院整合步伐,按照任务要求在2014年底全部完工入住,全部实行县建县管。拓展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和区域性敬老院服务功能,实行“院户挂钩”的方式,对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护、生活照料等服务。
(三)推进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为老服务站建设。严格落实《石家庄市2011-2015年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结合城乡社区和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新建住宅小区要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用房。老旧社区要通过新建、改扩建、整合闲置资源以及购买、租借等方式解决养老服务设施。到2015年,每个街道(乡镇)要建成一所床位数不少于30张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每个社区要建成一所为老服务站。
(四)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利用闲置校舍、厂房等房产资源,坚持自治、自愿、自保、自助原则,建设以“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互助幸福院。到2014年,全市农村互助幸福院实现基本覆盖。
(五)加快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税费优惠、资金补助等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及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到“十二五”末,全市新增民办养老床位不低于12600张。
(六)建立健全市、县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依托示范性养老服务机构或构建相应的养老服务平台,建立具有组织、指导、服务、培训等功能的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强化对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的行业管理和指导。到2015年,市级建成石家庄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每个县(市)、区都要建成县级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
(七)加快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养老服务信息网络。依托信息网络平台,整合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社会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等,优化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推广“一键通”、为老服务热线、12349社区服务热线等呼叫信息服务项目,为居家养老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2011年底为老服务信息系统要覆盖市内区及组团(县)市,2012年底覆盖到全市。
(八)强化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开发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岗位,吸纳高素质社会工作人才参与养老服务。加强各类养老机构管理人员、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到2012年6月前,养老机构护理员全部持证上岗。积极开发社区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家庭人员、城乡低保人员及其他就业困难人员从事养老服务。动员、组织和扶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养老服务,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探索建立义工服务时间储备、邻里互助等服务机制。采取加强监管和政策、资金扶持相结合的原则,鼓励、支持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养老服务。
四、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党政主导、养老服务工作机构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从今年开始,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
市委、市政府对各级各有关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市、县要成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规划、指导、协调、扶持和管理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计划,及时办理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手续。财政部门要逐步建立符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的公共财政投入增长机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养老服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卫生部门要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新路子,不断拓展社区养老卫生服务范围。规划和城乡建设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养老机构建设纳入城乡公共设施建设规划,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国土资源部门要优先安排养老机构设施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新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可采用划拨方式供地。规划部门要把老年人福利设施纳入公共设施统一规划。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养老机构消防设施的安全检查,督导整改火灾隐患。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要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积极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为政府决策和完善为老服务提供理论、信息和技术支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门要积极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新闻媒体要加大敬老、爱老、助老先进典型及公益广告的宣传力度。
(二)完善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的扶持政策。优先保障养老机构建设用地,对各类投资主体新建、改建、扩建的养老服务项目和养老服务设施,要优先予以立项;对养老机构建设运营税费实行减免,福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收入按规定免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自用房屋、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水、电、暖、燃气管线(管道)工程和用水、用电、用气(管道燃气)、取暖、电话、有线(数字)电视、宽带互联网等费用,按居民收费标准或服务价格执行。支持社会办养老机构开展社会化医疗卫生服务,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符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条件的,可纳入城乡医疗保障定点治疗单位范围。
(三)加大养老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机制,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逐步加大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
市级对县级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按每张床位给予4000元补助;对新建和改扩建的区域性敬老院按每张床位分别给予10000元、6000元补助;对市内五区及矿区新建的示范性养老机构按每张床位分别给予5000元、4000元补助;对市区的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为老服务站每所分别给予3万元、1万元补助;对示范性的农村互助幸福院每所给予2000元补助;对各类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给予适当资金支持。
对新建的民办养老机构按每张床位市内区给予5000元、县(市)及矿区给予4000元补助,并给予每个运营床位每月100元的运营补贴;对租赁开办的养老机构给予每个运营床位每月150元的运营补贴;对90岁至99岁老人每人每月给予50元高龄津贴。支持资金按市和县(市)、区各50%的比例分担。
市级资金对于扩权县(市)及省财政直管县(市)在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区域性敬老院、民办养老机构的补助方面,按市管县标准的三分之一予以补助。每个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每年运营经费不低于1万元、社区为老服务站不低于5000元,由各县(市)、区负担。具体资金补助办法由市民政局与财政局另行制定。
(四)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协调配合,推动养老服务事业规范发展。一是健全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组织监管体系。研究制定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准入制度,规范养老服务组织的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养老服务机构、服务组织和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政府养老服务补贴资金绩效评估体系。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财政专项资金的落实和使用、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组织的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等进行评估、审查,对工作力度大、成效明显的予以奖励,优先扶持。三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成立养老行业相关协会,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加强行业规范与指导,提升行业监管和服务水平。
附件2石家庄市2011-2015年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为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快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满足农村养老需求,制定本方案。
一、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内容
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县城驻地的民政事业服务中心、跨乡镇的区域性敬老院、各乡镇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各村的农村互助幸福院。
县级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是指由政府兴办,以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为基础,集优抚医院、救助站、军休所等为一体的,具有“多院合一”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新建的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应将县级示范性老年公寓列入建设内容。
区域性敬老院是指县级政府建设的具有一定规模、辐射一定区域、为农村五保对象提供集中供养服务的养老机构。
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是指以收养社会失能老人为主的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可与区域性敬老院一并建设,也可以由乡镇敬老院改建。
农村互助幸福院是指利用农村闲置房产资源建设的,以“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为主要模式的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场所。
二、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以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区域性敬老院、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主体,以农村互助幸福院和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为补充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养老服务机构的床位总数达到老年人口的3%,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能力在70%以上。
(一)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到2012年6月底,每个县(市)都要建成一所“多院合一”模式的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年底实现入住,入住率达到省厅要求。
(二)区域性敬老院。到2014年底,采取新建或对现有的乡村敬老院进行改扩建,建成县建县管的区域性敬老院43所左右。
(三)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到2015年底,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所床位30张以上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四)农村互助幸福院。到2014年底,全市农村互助幸福院实现基本覆盖。
(五)县级示范性老年公寓。到2014年,每个县(市)、区均应采取公办或者引入社会资源建设一所床位200张以上的示范性老年公寓。
三、工作要求
(一)做好项目规划。各县(市)、区要在对辖区农村五保、优抚、“三无”和其他社会服务对象供养状况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
(二)加强建设资金的筹措和管理。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地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数量和规模,落实建设资金。要设立专项资金账户,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确保项目资金的拨付和使用合法规范、及时到位。2011年至2015年省、市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区域性敬老院、示范性养老机构和农村互助幸福院给予支持。
(三)严格时限要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必须按照省政府要求,2011年开工建设,2012年6月底前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区域性敬老院、示范性老年公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等要严格落实建设规划,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第五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依法治税规范税收秩序的意见(豫政〔2009〕82号)
【发布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豫政 〔2009〕82号 【发布日期】2009-09-17 【生效日期】2009-09-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严格依法治税规范税收秩序的意见
(豫政 〔2009〕82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落实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强税收征管、规范税收秩序、营造良好税收环境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规范税收秩序的重要性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调节经济、调节分配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2008年以来,面对日益严重的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冲击和严峻的国内省内经济形势,全省各级税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各项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措施,始终坚持依法治税,不断加大征管力度,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为增强地方财政实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税收管理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税收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即宏观税负)仍然偏低,税收管理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一些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有所淡漠,甚至认为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税收应该减轻和放松,该缴纳的税款有意拖延不缴;个别地方为追求政绩,提前入库税款、虚收空转;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充分,税务部门难以及时取得与税收有关的征管数据;社会上不法分子制售、虚开、代开假发票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和税收秩序等。当前全省正处于“战危机、保增长”的关键期和实现经济复苏的攻坚期,严格依法治税,规范税收秩序,对于克服当前困难、促进经济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准确把握当前形势,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落实应对危机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提高对严格依法治税、规范税收秩序重要性的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克服当前的困难,努力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综合治税合力
(一)切实加强对税收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依法治税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定期听取规范税收秩序工作汇报,分析新形势下税收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总结新经验,研究新措施,解决新问题,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保持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政府规章,加快完善依法治税法制体系,明确相关部门协税护税的责任和义务,积极构建“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社会综合治税长效机制,加快形成综合治税合力,落实依法加强征管、规范税收秩序的各项措施。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下的信息双向交换制度和机制,共同构筑依法诚信纳税环境。加大对税收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税务部门基层基础工作,加快基层税务工作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依法治税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二)切实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各部门要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密切配合做好税收管理工作,形成工作合力。新闻宣传、教育、文化、广电部门要坚持“正面鼓劲、团结稳定”的原则,客观、公正、全面报道涉税政策和问题;公开曝光重大涉税案件,大力宣传依法诚信纳税模范,增进社会对税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金融部门要严格按照“税、贷、货、利”的扣款顺序,支持税务部门依法扣缴税款。财政、教育、卫生部门要协同税务部门加强教育劳务和医疗服务税收管理。公安、农机等部门要及时提供车辆登记管理信息,配合税务部门加强车辆税收管理;国土资源、建设、房管、规划等部门要及时提供房地产交易信息,配合税务部门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统计、工商、发展改革、商务、民政、信息产业、质监、海关、金融等部门要及时提供涉税信息,实现经济信息共享。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部门要大力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征税,及时查处涉税违法案件,对妨碍公务,殴打、侮辱、刁难税务人员的,要依法从快严肃处理;对制售假发票的行为,要严厉打击。
(三)进一步增强税收法制观念。企业要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严格遵守税收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不做假账,不设账外账,依法诚信申报缴纳税款。认真落实发票管理规定,对假发票一律不得入账。(四)建立健全协税护税体系。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城市社区和个体劳协、行业协会等组织要积极做好协税护税工作,积极开展税收法律、法规宣传,帮助税务部门加强对零星隐蔽分散税源的管理,发挥综合治税合力,共同加强税源管理。
三、加强税收管理,规范税收秩序
当前全省经济运行企稳回升态势明显,总体发展形势趋好。但基础尚不稳固,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各级税务部门要站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切实加强税收管理,着力规范税收秩序,坚决完成税收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一)坚决依法组织税收收入。正确处理组织收入与依法治税的关系,越是收入形势严峻,越要旗帜鲜明地贯彻落实“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坚决依法治税,强化征收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坚决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确保企业及时受益,促进经济企稳回升;坚决打击各种偷税漏税等危害经济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坚持完成既定收入目标不动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实现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确保预算目标圆满完成。坚决执行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加强减免税和缓税审批管理,坚决杜绝违规批准减免税和缓税。不折不扣地执行税法和中央陆续出台的一系列税收政策,积极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征管质量考核体系,健全税收质量考核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税收分析与预测,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企业经营形势变化以及各项涉税政策执行情况和对经济、税收收入的影响,及时发现组织收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
(二)创新纳税服务内容和手段。结合“企业服务年”活动,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和出口退税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分行业类型编写纳税指南。深入重点企业了解生产经营状况和服务需求,积极开展纳税人需求调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探索提供个性化纳税服务。加强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咨询辅导,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优化和改进服务手段,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简化办税环节、程序和报表资料,提高办税效率,降低企业纳税成本,进一步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
(三)整顿规范税收秩序。针对税收征管漏洞,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大力规范税收秩序,积极做好堵漏挖潜和增收工作,提高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税收管理服务和制度创新的支持作用,大力推进信息管税,提高征管科技含量,改进税源监控手段。加强征管基础建设,开展税源清查,深化纳税评估,完善税源管理机制,提高税源监控质量。完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车船税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交通运输等税收管理办法,堵塞税源管理漏洞。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打击制售使用假发票行为,抓重点,打窝点,努力遏制假发票泛滥的势头。发挥稽查作用,对征管基础比较薄弱、税收秩序混乱、发案率高的地方,集中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重点区域整治,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规范经济税收秩序。
(四)全面加强干部队伍管理。落实“两转两提”要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质效和服务水平。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政策业务水平和业务技能。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着力造就一支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税务人才队伍,树立新时期税务干部的良好形象。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要求,整合资源,创新形式,深入开展税收宣传,着力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增强广大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在全社会形成“依法诚信、纳税光荣”的良好氛围。
以上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九月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