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区地下综合管沟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4 09:4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区地下综合管沟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区地下综合管沟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区地下综合管沟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

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区地下综合管沟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4-06-10 信息发布人:信息公开

〔2013〕保市府办26号

三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空间资源,避免和减少城市地面、路面反复施工建设,提高市政基础设施使用效率,逐步实现地下管线的综合利用和有序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沟的重要意义

城市地下综合管沟是指将多种市政管线集中设置于一条地下沟道,沟道内配备专用检修口、吊装口、排水设施、消防设施、通风设施和检测监控系统,是一种集约化、集成化的市政基础设施。

建 设城市地下综合管沟是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建设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市政公用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市政管线单埋单建方式比 较,城市地下综合管沟有利于集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有利于避免和减少城市地面、路面的重复开挖,有利于提高市政公用设施的使用和管理效率,有利于提高城市 综合防灾抗灾能力,促进城市的稳定、协调和健康发展。

二、建设和管理模式

(一)城市地下综合管沟建设。一是政府主导并投资建设,投入使用后由管线单位采取一次性买断、分期付款或租用等形式,利用综合管沟资源。二是市场主导,由具有相应资质及经济实力的社会机构采取BT或BOT形式投资建设,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和协调。

(二)城市地下综合管沟管理。政府主导投资建设的城市地下综合管沟,由政府成立相应管理机构,负责综合管沟的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管沟内管线的维护管理由管 线产权单位负责。市场主导投资建设的城市地下综合管沟,由投资方成立管沟管理公司,具体负责运营收费和维护管理等工作。

三、组织和领导机构

成 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地下综合管沟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公用事业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发改委、财政局、规划局、住建局、公用事业局、园林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安监局、交通运输局、交警支队、供电公司、供热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 组在市公用事业局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公用事业局分管副局长兼任,负责日常管理和综合协调。

四、规划和设计

(一)地下综合管沟专项规划在充分考虑各管线使用单位需求的前提下,由市规划部门组织编制。供水、通讯、供电、燃气、供暖等各专业管线专项规划由各自对应的主管单位组织编制,经市规划部门综合平衡后纳入地下综合管沟专项规划。

(二)地下综合管沟专项规划的编制应根据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充分调查和掌握城市管线现状,合理确定技术指标,科学预测需求量,坚持“因地制宜、远近兼顾、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使地下综合管沟专项规划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地下综合管沟优先考虑在城市新区建设,选择中央商务区、行政办公区等配套设施集中、人车流量大的区域进行规划建设。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可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优先选择建筑密度高、对市政管线需求大的区域进行规划建设。

(四)地下综合管沟系统规划应遵循合理利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原则,统筹协调综合管沟与其他沿线地面、地上、地下工程的关系,合理安排工程管线在综合管沟内部的空间位置。

(五)地下综合管沟线路规划、平面和竖向布置、容纳的管线、断面形式、土建工程设计、附属设施工程设计等应满足《河北省城市地下综合管沟建设技术导则》等规范要求。

五、建设要求

(一)道路管理单位于每年年初向各管线单位公布下一年度道路建设计划。在规划修建地下综合管沟的道路上,各类管线必须以综合管沟的形式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

(二)地下综合管沟建设应依据综合管沟专项规划,与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和新区建设同步进行,并对原有的存量资源逐步进行改造。已建设地下综合管沟的道路,各管 线单位不得再单独建设自用管沟。未建设地下综合管沟或未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沟的城市道路,管线单位申请挖掘道路实施管线工程建设时,道路管理单位受理申请 后,需考虑其他单位地下管线扩容需求及建设计划,按照建设地下综合管沟的原则通知其他管线单位一并申请、一并审批。新建管线建成后,5年内不再批准挖掘道路进行建设,因特殊情况确需建设的,由道路管理单位审核后报请市政府审批。

(三)在未实施综合管沟的道路上,性质相近的各管线单位应充分利用已有综合管线的存量资源,按照互惠互利原则,由市规划、公用事业局负责协调,组织各管线单位进行管线出租和产权交易,逐步实现市区综合管线的互联互通。

六、运营维护

(一)地下综合管沟投入使用后,相应管理机构或公司应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向各管线单位提供出售、出租及日常维护管理等服务,收费价格由相应管理机构提出方案,报市物价部门审核批准。为保障公益事业发展,租用或购买政府公益性管线设施的,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二)地下综合管沟建成后,未出售、出租的管沟设施(含井具等),日常维护由相应管理机构或公司负责,已出售、出租的管沟设施(含井具等),日常维护按双方的协议执行。

(三)城市其他建设工程施工,需要移动、改建地下综合管沟设施的,必须经市规划部门批准,并将设计图纸报送市规划局和相应管理机构备案,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 担。城市其他建设工程毗邻综合管沟设施的,应当按规定留出安全间距,在施工时采取防护措施,并接受市公用事业局监督。

七、安全监管

地 下综合管沟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认真履行安全生产“四同时”制度,做到安全设施与综合管沟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 入使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地下综合管沟工程施工和投入使用后的安全监管,相应管理机构或公司和各管线单位要按照协议落实安全责任。

八、行政处罚

(一)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要求,在城市规划区进行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由相关执法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

(二)在地下综合管沟及其周边区域从事危害管沟安全活动的,由相关执法部门责令制止,并予以处罚;给管沟造成损害和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三)国家工作人员在城市地下综合管沟建设和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13年2月5日

第二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重庆市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重庆市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的实施意见

渝办发„2012‟221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加快推进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促进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发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2‟33号)、《重庆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09‟98号)和《重庆市“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渝办发„2012‟189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惠及老百姓”的要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以建立完善体现公益性的补偿机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为重点,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以创新医院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能力为抓手,以充分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为支撑,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全面推进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促进区县级公立医院健康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惠民利民。强化政府在规划、政策、投入等方面的责任,体现区县级公立医院公益性,努力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实现人人享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1—

——注重公平,提高效率。正确处理好公立医院改革中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充分调动医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公平和效率有机统一。

——综合改革,突出重点。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调整收入结构、改革支付方式等为重点,推动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循序渐进,鼓励创新。改革试点要与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相适应,充分调动医院和医生参与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探索创新,循序渐进实施。

(三)工作目标。

通过推进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使患者就诊次均费用得到有效控制,惠民便民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努力实现90%以上的患者在区县域内就诊,群众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达到85%以上。同时,通过试点,为全市公立医院改革积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做法和经验。

二、试点范围

开展综合改革的试点范围包括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南川区、垫江县、秀山县、荣昌县、梁平县、忠县、奉节县所属区县级综合医院和中医院。上述区县(自治县)中有条件的可将妇幼保健院纳入改革试点范围。

三、主要任务

(一)取消药品加成。

全面取消区县级改革试点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政策,所有药品(含中药饮片)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配备率不低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种类的80%,基本药物使用总费用比例不低于药品总费用的35%。(责任部门:市卫生局)

(二)完善管理体制。

1.明确功能定位。区县级公立医院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区县(自治县)的医疗卫生中心和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主要承担本区县(自治县)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的初诊、处置和转诊,适宜医疗技术

—2— 的推广应用,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教学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责任部门:市编办、市卫生局)

2.核定编制。完善公立医院机构编制标准,管好管活机构编制。根据区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情况等因素,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人口构成和医院发展趋势,科学合理核定机构人员、床位编制基数。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责任部门:市编办、市卫生局)

3.强化办医主体责任。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探索推进管办分离,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理清管办职责,加强管办人员力量,进一步举办好、监管好公立医院。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可探索成立公立医院管理专门机构,承担政府“办医”职能,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区县级公立医院人、财、物管理和业务指导。(责任部门: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局)

4.实行全行业监管。加强区县(自治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管医”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服务全行业监管机制。鼓励多元化办医,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责任部门:市卫生局)

(三)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区县级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强化自主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建立多种形式的区县级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实行院长负责制。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促进医院民主管理。(责任部门: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局)

2.完善院长负责制。院长是医院的法人代表,采取公开选拔、社会招聘等方式遴选,由医院理事会聘任,负责医院日常运行管理。建立医院院长任期制度和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完善院长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院长问责制度。落实院长管理自主权,副院长、—3—

职能部门和内设机构负责人人选由院长在核定的岗位限额内提名,由政府办医主体批准。(责任部门: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局)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公立医院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公开招聘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实现所有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逐步建立“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一支稳定的、与医院发展规模及医疗服务需求相适应的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结合实际妥善安排未聘用人员,确保社会稳定。(责任部门:市编办、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局)

4.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11‟18号)精神,合理核定区县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对原收入水平已高于核定绩效工资水平的单位,保留合理的“高出部分”,并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对符合相关规定的单位征收调节基金。单位内部分配由医院根据人员绩效考核情况自主实施。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护士和医师,以及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重点倾斜。严禁把医务人员收入与医院的业务收入挂钩。完善医院工作人员社会保障,按规定办理“五险一金”,解除其后顾之忧。(责任部门: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局)

5.建立总会计师制度。总会计师依照干部管理权限任命或聘任,进入院领导班子,履行总会计师职责。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积极推进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实施,严格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市卫生局)

(四)提升服务能力。

1.促进医院提档升级。加强等级医院创建,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逐步改善城乡居民就医条件。完善区县(自治县)急救服务体系,建立院前急救体系。合理控制区县级公立医院建设规模和大型设备购置,鼓励建立资源共享的临床检验中心、影像会诊中心、消毒物

—4—

品集中供应中心等,统筹配置资源,提高利用效率。(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局)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科学合理配置人员,不断优化人员队伍结构。制定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和引导学科带头人、中高级技术人员、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生到医院就业。增强护理人员力量。落实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积极培养区县(自治县)学科带头人。积极推行多点执业制度。(责任部门:市卫生局、市人力社保局)

3.加强临床技术能力建设。重视医院基本科室建设,强化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根据当地疾病谱和转诊情况,选择区县(自治县)外转诊率排名前4位的病种所在科室进行重点帮扶。加大区县级医学龙头学科和区域专科(专病)中心建设力度,有效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推广应用适宜医疗技术,合理引进和开展新技术项目,严格控制和规范超越区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或疗效不明确、费用昂贵的医疗技术的引进和应用。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管理。(责任部门:市卫生局)

4.提高信息化水平。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以电子病历、医院管理、个人健康档案为重点的医院管理信息化系统,与全市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相衔接,逐步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加强远程医学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教育。(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

5.完善对口支援制度。加大三级医院帮扶区县级公立医院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协作关系。严格执行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服务1年的规定,落实三级医院向区县级公立医院轮换派驻医师制度,鼓励采取专家团队支援方式,提高帮扶效果。加强区县级公立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指导力度。大力推进区县(自治县)、乡镇纵向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区县(自治县)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更好地发挥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整体功能。(责任部门:市卫生局)

—5—

(五)改革补偿机制。

1.调整补偿渠道。将公立医院补偿由现行的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试点区县(自治县)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设药事服务费和加大财政投入等方式给予补偿。调整的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设的药事服务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补偿资金由医保和财政各承担50%;其中财政承担部分,总体上由市和区县(自治县)按照6∶4分担,并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各试点公立医院应将补偿资金结合本单位收入统筹安排,主要用于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医疗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员培训、离退休人员费用等。(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

2.落实政府办医责任。落实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公共卫生服务、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等的投入政策。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支出,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建设、购置标准,经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等部门批准和专家论证后,建立专项补助资金项目库,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逐年安排所需资金。政府对包括公立医院在内的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由市、区县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公立医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合理确定公立医院数量和布局,严格控制建设标准、规模和设备配备。(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局)

3.加大医保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医保基金作用,逐步提高医保报销比例,扩大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与二级医院的就诊报销比例差距,引导病人合理有序就诊、促进分级诊疗。全面实施医保基金预算管理,积极推进医保基金支付制度改革。在总额控制下,推进医保预付制,探索总额预付、按病种总额、按床日付费等医保付费方式,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谈判协商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发挥医疗保险对医药费用制约作用,促进第三方控费机制形成。加快推进医保市级统筹,逐步完善医保费用报销制度,方便群众及时报销。(责

—6—

任部门:市人力社保局)

4.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物价水平,合理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价格,增设药事服务费。其中,药事服务费由医保全额报销,调整的医疗技术服务费纳入医保按规定比例报销。调整的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设的药事服务费,其总量必须低于取消的药品加成总量,不得变相加重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各试点区县(自治县)调整医疗技术服务收费价格和增设药事服务费,采取备案制,由区县(自治县)物价主管部门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调整、确定收费标准,报市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后实施。(责任部门:市物价局、市人力社保局)

5.推行医保特派员制度。为保证医保基金真正用于群众,发挥医保基金最大化效益,由医保部门聘请专家,对公立医院改革后的医疗服务行为、医药费用控制、执行医保政策、医院信用等进行全程监督。所需费用由财政专项安排。(责任部门: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

(六)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1.推广惠民便民措施。实行预约诊疗服务,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努力缩短病人就医等候时间。完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积极发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完善患者投诉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责任部门:市卫生局)

2.提高医护质量。建立医护质量控制机制,持续改进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健全和落实医院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护理服务。(责任部门:市卫生局)

3.降低病人自付比例。采取综合控费措施,在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争取实现参保病人医保范围外的医药费用自付比例小于30%。(责任部门:市卫生局、市人力社保局)

4.提供规范服务。推行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通过实施单病种质量控制、临床路径和处方点评、病历质量评比等措施,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

—7—

理用药,有效控制大处方、大检查,杜绝过度医疗。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减轻广大患者的经济负担。(责任部门:市卫生局)

5.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健全医德医风管理体制,强化监督检查,促使广大医务人员严格遵守行为规范,筑牢为医的道德底线。坚持廉洁行医,严厉打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和非法执业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违规的单位和个人。(责任部门:市卫生局)

四、工作步骤

(一)准备启动阶段。2012年7月底前,召开全市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会,安排部署改革试点工作。

(二)试点推进阶段。2012年9月底前,各试点区县(自治县)制定出台本行政区域内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报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全面推进实施。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3年6月底前,各试点区县(自治县)总结经验,并形成书面总结报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工作要求

(一)明确责任,协作配合。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职,协作配合。财政部门要落实公立医院补偿政策,建立稳定补偿机制,加大对试点区县(自治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公立医院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实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发挥好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职责,落实全行业监管。人力社保部门要积极推进公立医院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适应现代医院管理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积极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发挥好医保基金的作用。机构编制部门要完善公立医院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配备。物价部门要会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真核算并适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确保医疗收费合理规范。

(二)完善组织,周密部署。各试点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

—8—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要成立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公立医院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三)加大投入,有力保障。各试点区县(自治县)要认真做好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经费测算,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并将所需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完善政府投入方式,将财政补助经费与医院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挂钩。

(四)加强监管,强力推进。区县(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的监管;健全区县级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和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对医院运行情况进行科学的量化考核。同时,全面推进区县级公立医院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区县级公立医院的监督作用。强化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对医疗服务的监督制约作用。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作用。

(五)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做好舆论宣传和政策解读工作,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坚定改革信心,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为改革营造健康、良好的氛围。

(六)严格考核,务求实效。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将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纳入督查范围,定期督查、通报。各试点区县(自治县)在试点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7月23日

—9—

第三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 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

黔府办发〔2015〕20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精神,切实加强我省城市地下管线(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管理,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建设、强化管理、消除隐患、因地制宜、创新机制的原则,把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作为政府推进城镇化建设和保障地下管线运行安全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应急防灾工作,进一步优化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全面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

到2017年底,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并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提高管道本质安全性,显著降低管网事故率,避免重大事故发生。力争到2025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体系,大幅提升城市地下管线应急防灾能力和安全运行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全面清查城市范围内地下管线现状,获取准确的管线数据,掌握地下管线的基础信息和存在的事故隐患,明确管线责任单位,限期消除事故隐患。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实行属地负责制,由各地人民政府负责统一组织实施。普查工作要求应符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的《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通知》(建城〔2014〕179号)的规定。驻军单位、中央在黔企业和省属企业要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做好所属地下管线的普查工作。普查成果要按规定集中统一管理,其中军队管线普查成果按军事设施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和军队保密要求提供和管理。2015年6月底前,设市城市和贵安新区直管区制定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方案,2015年底前完成普查工作;县城2015年底前制定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方案,2016年底前完成普查工作。(责任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安全监管局、省通信管理局、省能源局、贵州电网公司、省内各通信运营企业)

(二)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各地人民政府要利用普查成果,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地下管线原始档案管理,满足地下管线规划、建设、运行和应急等工作需要。设市城市和贵安新区直管区2015年启动建设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2017年底前基本建成;县城2017年启动建设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2020年底前基本建成。中央在黔企业、省属企业和管线单位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建立完善专业管线信息系统,满足管线运行、维护等工作需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管线信息系统应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信息即时交换、共建共享、动态更新,涉及国家秘密的地下管线信息,要严格按照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管理。推进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智慧城市相融合。(责任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三)编制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各地人民政府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统筹各类地下专业管线布局,优先考虑军队管线建设需求,合理确定管线设施的空间位置、规模、走向等基本要素,加强与道路交通、人防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电网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的衔接,合理安排建设时序,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2015年底前,设市城市和贵安新区直管区要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2017年底前,县城要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责任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人防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通信管理局、省能源局、贵州电网公司、省内各通信运营企业)

(四)加大老旧地下管线改造力度。各地人民政府要按照治理安全隐患优先的原则,督促管线运营单位制定老旧地下管线改造计划,有序实施老旧管线改造。加快对使用年限超过50年、材质落后和漏损严重供水管网的改造。推进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和建设。改造运行时限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存在安全隐患的燃气管道。对存在塌陷、火灾、水淹等重大安全隐患的电力、通信和广播电视网地下通道进行专项治理、维修和升级改造。推进城市电网、广播电视网、通信网架空线入地改造。实施“宽带贵州”行动计划,推进“光纤到户”改造工程,推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和基于广播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国内IP电话等“三网融合”业务。到2020年,完成老旧管线改造工作,切实提升城市地下管线事故防范、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责任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通信管理局、省能源局、贵州电网公司、省内各通信运营企业)

(五)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探索建立投融资、建设维护、有偿服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机制,提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水平。鼓励城市新区、产业园区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应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科学设计施工,优化布局各类管线,满足管线单位的使用和运行维护要求,同步配套消防、供电、照明、监控与报警、通风、排水、标识等设施。2015年在贵阳市、六盘水市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到2017年贵安新区直管区和其余设市城市至少完成一条综合管廊试点工程。(责任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人防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通信管理局、省能源局、贵州电网公司、省内各通信运营企业)

(六)统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各地要有序开展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和评估,研究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统筹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工作,合理布局地下空间设施与地下管线设施。同时,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作为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内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满足国防和人防建设的要求。(责任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人防办、省发展改革委)

(七)严格实施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依据经批准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对城市地下管线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并将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作为控制性规划和地下管线建设的基本依据。未进入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的地下管线工程,原则上不允许实施。地下管线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工程施工许可证;未经核实或经核实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地下管线工程,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和办理竣工备案;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各类违反规划的行为要及时依法严肃处理。城市规划区内原则上不允许新建生产经营性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区内除外)。(责任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人防办)

(八)统筹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建设。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合理安排地下管线和城市道路的建设时序。城市道路工程实施前,道路建设单位应会同相关管线建设运营单位,依据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和道路建设计划,制定管线建设计划,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统筹安排各类管道建设,力争一次敷设到位。对暂不能实施建设的管线,要按规划预留管线位置。对实施综合管廊的路段,凡已在管廊中预留管线位置的,不得再另行安排管廊以外的管线位置。实行道路挖掘总量控制和新、改、扩建道路禁挖年限控制相结合的管控制度,严格控制道路挖掘,杜绝“马路拉链”现象。(责任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人防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通信管理局、省能源局、贵州电网公司、省内各通信运营企业)

(九)规范城市地下管线建设行为。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履行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严格落实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施工许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监理、竣工测量及档案移交等制度。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落实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施工作业安全。对于可能影响其他已有地下管线安全的施工作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要与管线权属单位签订保护协议,辨识危险因素,制定施工保护方案。对于可能涉及危险化学品管道的施工作业,建设单位要认真查阅资料,掌握管线布局,严禁在情况不明时盲目进行地面开挖作业。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竣工测量,及时将管线竣工测量成果录入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报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存档。建设单位对测量数据和测量图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督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落实对地下管线的保护工作,建立和执行施工前报审、动工前会商、施工中保护、施工后恢复的工作制度,严厉查处未经许可批准和在情况不明时盲目施工、野蛮施工造成管道安全事故的行为。(责任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通信管理局、省能源局、贵州电网公司、省内各通信运营企业)

(十)加强地下管线安全运行管理。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管线单位建立地下管线巡护和隐患排查制度,按照“谁所有、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配备专门人员对管线进行日常巡护,定期进行检测维修,强化监管预警,发现危害管线安全的行为或隐患要及时处理;对危及管线安全的施工行为要及时制止,并将有关情况报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工程建设需对已有市政管线进行迁建的,建设单位应在取得管线权属单位同意后,由双方协商实施管线迁建工程。地下管线权属单位不得擅自迁移、变更市政地下管线,确需迁移变更的,须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废弃市政地下管线,须向城市规划、道路主管部门报告,并拆除废弃的管线。对权属不明的废弃市政地下管线,由城市道路主管部门组织拆除,对无法拆除的,应封填管道及检查井。

重视消除安全隐患。对日常巡护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各城市人民政府要及时组织管线权属单位研究整改措施,制定工作计划,限期消除安全隐患。加大力度清理占压地下管线的违法建(构)筑物。清查、登记废弃“无主”管线,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废弃管线要及时处置,消灭危险源,其它废弃管线应在道路改、扩建时予以拆除。贯彻城市窨井盖安全管理要求,认真落实窨井盖维修、养护和管理责任,及时修复盗失和损坏的设施;采用防坠落、防位移、防盗窃等技术措施,提高窨井盖安全防护性能,避免窨井盖伤人等事故。(责任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通信管理局、省能源局、贵州电网公司、省内各通信运营企业)

(十一)完善法规体系。贯彻国家关于地下空间管理、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研究制定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条例,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发展实际,可出台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格惩戒措施,促进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责任单位:省政府法制办,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人防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通信管理局、省能源局)

(十二)鼓励利用先进科技。鼓励各地在地下管线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应急防灾等工作中,广泛应用精确测控、集中监控、无损探测、快速修复和隐患事故预警等先进技术。积极推广有利于提高管道安全性的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通信管理局、省能源局、贵州电网公司、省内各通信运营企业)

三、保障措施

(一)明确工作职责。各地人民政府是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要纠正“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等错误观念,加强对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的领导,统筹城市地上地下设施建设,切实做好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会同省有关部门,加强对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提高地下管线的建设管理水平。对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不力、造成重大事故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健全工作机制。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安全监管局、省通信管理局、省能源局、省人防办、省保密局等省有关部门和驻黔部队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统筹指导全省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将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协调解决跨地区、跨部门及跨军队和地方的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形成分工明确、高效有力的工作机制。各地人民政府要建立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协调机制,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协调联动,共同加强地下管线建设管理。

(三)加大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各地人民政府和管线单位要积极落实资金支持,加快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支持管线普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动综合管廊试点建设,引导企业加大对管网维修、维护和升级改造的资金投入。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分清政府与企业边界,确需政府举债的,可通过发行政府一般债券或专项债券融资。鼓励具备条件的城市开展基础设施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PPP)试点,探索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项目收益债券等市场化方式融资。推进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工作,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地下管线设施建设和运营。深化银企对接,支持金融机构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加大信贷投资力度。各级政府部门要规范、优化地下管线建设改造行政审批手续办理流程,提高办理效率。加强管线信息安全保护,涉及国家秘密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和工程建设,要严格按照保密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管理,涉及境外企业或人员参与的,必须经依法批准;涉及政府采购的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四)积极引导社会参与。各城市要结合“12319”数字城管信息平台和“智慧城市”建设,畅通地下管线事故信息报告渠道,建立快接、快处的处置工作流程。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举报危害地下管线安全的行为。积极开展“管线挖掘安全月”主题宣传活动,增强公众保护地下管线的意识。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5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第四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规程》专家意见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规程》专家意见如下:

一、总则部分

1、完善总则适用要求,修订第1.0.1及1.0.3条,突出本规程的重要性及意义。

2、综合管廊的涉及范围取消废物输送管。

二、术语部分

1、调整第2.0.1条文解释内容;

2、条文中补充“盖挖”施工做法。

三、综合管廊系统规划

1、取消第3.1.1.7条,修改第3.1.2条;

2、将第3.1.3条文中(5)、(6)条移到第5章中;

3、修订第3.2.4条中第(3)、(5)条,统一第3.2.3条中的管线避让原则;

4、参考GB50838-2012第3章,合理调整本章节编排顺序,正确使用工程用语。

四、综合管廊土建工程设计

1、补充预应力强度要求,高强度钢筋、高标号砼要求;

2、管廊上部汽车荷载:覆土大于1.0m时,取10kPa是否准确;

3、第4.3节按GB50838-2012,补充第4.3.1~4.3.7条;

4、第4.4.20节按照GB50838-2012补充第4.6.2~4.6.4条;

5、一般规定中补充GB50838-2012 中第4.1.1~4.1.2条。

五、附属工程

1、附属设施:

第5.3节综合考虑管廊的位置,来确定安全孔、通风口、投料口、逃生孔的间距;明确逃生孔的水平位置要求。

2、给排水专业:

(1)、取消第5.10.4及5.10.5有关排水泵选择的条文;(2)、合并有关消防灭火器的内容。(第5.4.9及5.4.11条);(3)、建议进一步补充完善细化综合管廊规划,断面决定等内容。

3、暖通专业:

(1)、调整第5.9.6~5.9.8条章节顺序;(2)、补充燃气进管廊的事故通风要求。

4、电气专业:

(1)、第5.5节按方案、负荷分级、供电、变配电、线路的顺序调整条文;

(2)、取消第5.5.2条内容;

(3)第5.5.10条按插座箱要求修改该条;(4)、增加总等电位联结要求;(5)、第5.6.1条取消应急灯配电要求;

(6)、合并第5.7,5.8节,改为监控与报警,条文中补充水位监控。

六、管廊施工及验收

第6.7节中,应先确定哪些附属工程需验收,再确定验收标准,不需要的不确定。

七、综合管廊管理

1、明确综合管廊及所容纳管线的管理主体和责任;

2、资料管理补充所容纳管线的资料管理。

第五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桂政办发〔2008〕18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推进我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农村信用行为,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根本措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我区是农业大(省)区,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亟需加快,在农村开展信用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近年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大力开展“诚信广西”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信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方面,各级各有关部门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是,我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仍然相对滞后,工作机制不健全、信用缺失、信用信息开放度低、信用观念整体不强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推进我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发展。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金融行业先行,农村各界广泛参与,企业、农户、农民自律”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思路,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依托人民银行建设的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采集乡办、村办企业以及农户的信用信息,形成我区农村企业、农户、农民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至2008年,在完成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全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至2009年,完成全区有信贷关系的农村企业和农户的信用信息采集入库工作;至2010年,基本形成信用制度基本健全,信用市场有序发展,信用服务初具规模,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有效运行,诚实守信的农村社会信用环境。

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农村企业、农户和农民信用信息数据库,构筑农村信用信息平台。切实加强

银行信息采集工作,以人民银行建设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库为基础,采集农村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信用信息,为尚未与银行发生贷款关系的农村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以人民银行建设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基础,采集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以及有贷款意向的农民个人的信用信息,为其建立农民信用档案;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库,采集农户的信用信息。推进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不断丰富信用信息资源。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信息电子化建设,构建农村企业、农户、农民信用情况的信息平台,促进农村企业、农户、农民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信用关系。

(二)建立和完善农户信用评价体系。以人民银行为主导,建立农户信用评分系统,按照征信业务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将农户信用信息库的农户信息通过建立第三者征信的结盟约束机制,对农户信用状况进行科学评价,为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选择约束或激励手段提供依据,逐步实现全面应用农户信用评分结果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三)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服务体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完备的农村信用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培育和发展一批市场化运作的从事担保、咨询等业务的信用服务机构,确保为企业、金融机构和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促进农村信用市场的合理、有序、健康发展。

(四)稳步推进“信用村(镇)”创建活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定期开展信用村(镇)的评定工作,做到村村有信用户、镇镇有信用村、县县有信用乡(镇)。要将“信用村(镇)”创建活动与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相结合,鼓励农民通过累积信用记录解决贷款难问题。通过信用村(镇)创建活动,逐步培育信用农户,提高农村地区的整体信用意识,形成以信用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新农村建设开创一条促信用发展-促金融发展-促经济发展-促社会发展之路。

(五)优化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手段和水平,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人民银行要继续加大对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有效调节农村资金供求关系;积极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开农村的利率管制,理顺资金融通机制,稳定信用关系,完善农村融资结构。金融机构要创新信贷产品,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改进服务质量,扩大金融服务范围,繁荣城乡市场,带动产业发展;加强金融服务项目的电子化建设,为农村信用信息电子化提供必要的条件;加快推进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设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竞争有序的农村支付服务体系;做好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

四、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和领导。在广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的统一领导下,自治区金融办和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具体负责协调推进。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各金

融机构要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共同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二)认真抓好“信用村(镇)”创建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政府引导,人民银行指导,农村信用社主导,各金融机构参与”的工作思路,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推进信用村(镇)创建工作。人民银行要制定推进规划,协调金融机构间加强横向沟通,为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提供协调自律机制;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建设农村安全信贷环境的主导作用,切实将信用户、信用村(镇)创建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组织推进;各金融机构要建立信贷员联络制度,切实帮助农民解决问题。乡村基层组织要支持、配合和帮助金融机构组织资金,清收陈贷,开展争当信用户和创建信用村、信用乡(镇)活动,努力营造农村良好的信用环境。

(三)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保全金融债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依法行政,以法制建设为重点,创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尽快建立失信约束机制,加强法律服务,支持金融机构依法收贷,依法打击企业和个人逃废、悬空金融债务的行为。要利用新闻媒介宣传诚实守信的典型事例,披露各种逃废债典型案例,弘扬良好的社会信用风尚。要加强金融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银行业协会及其他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对恶意逃废债的企业实施联合制裁。人民银行要通过与政府部门、司法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及时通报信用建设的措施及实施效应,为农村金融机构增加投入提供及时、全面的信用信息,不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四)加强宣传教育,培育农村企业和农户的信用意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在全区农村开展信用知识系列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大力弘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新风尚。要通过德治建设和法规制约,教育广大农民重视积累自身的信用记录,自觉保护自身的信用信息,并将这些良好信用记录积极运用到日常生产与生活中,努力把农户培养成为有较强信用意识和市场意识、较高生产技能和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同时,通过培训、指导、宣讲等方式,帮助农村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

(五)认真抓好试点,分级分层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团结协作,共同推进。各级政府要把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列入“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大力支持,积极配合,为建设工作特别是数据库原始信息的收集、核准提供支持和帮助;人民银行和各金融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指导金融机构开展试点工作,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推动我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开展;农村信用社要积极发挥作为农村地区主力金融机构的作用,加快推进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应用农户信用评分结果发放农户小额贷款。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十二月四日

发布部门:广西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08年12月04日 实施日期:2008年12月04日(地方法规)

下载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区地下综合管沟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区地下综合管沟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