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区内涝综合整治工作方案(2009-20
【发布单位】南宁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南府办〔2009〕94号 【发布日期】2009-04-21 【生效日期】2009-04-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南宁市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区内涝综合整治工作方案(2009-2010年)的通知
(南府办〔2009〕9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南宁市市区内涝综合整治工作方案(2009-2010年)》已经市十二届人民政府第五十七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工作规则
【发布单位】南宁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南府办〔2009〕30号 【发布日期】2009-02-24 【生效日期】2009-02-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南宁市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工作规则》的通知
(南府办〔2009〕3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南宁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工作规则》已经2009年2月13日召开的市十二届人民政府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0年本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
【发布单位】北京市
【发布文号】京政办发[2000]9号 【发布日期】2000-03-01 【生效日期】2000-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0年本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京政办发[2000]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2000年本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0年本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市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紧紧围绕首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树立环境效益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标本兼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巩固、提高、延伸、辐射的工作思路,全面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和城市管理水平,使首都以整洁、清新、优美的城市容貌进入新世纪。
二、工作目标
本市的环境综合整治要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巩固中心城区和近郊建成区已取得整治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下大力整治城乡结合部,改变这些地区的环境面貌,使其逐步纳入城市化管理的轨道。同时,综合整治要向远郊区辐射,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促进郊区环境建设。
2000年本市要拆除300万平方米违法建设,撤销四环路以内的60个占路市场及城市河道两侧的集贸市场,彻底整治15处脏乱问题严重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同时,建设100条环境优美街、50个环境优美居民小区,建成8处1万平方米以上的绿地,进一步完善四环路以内环卫基础设施。
三、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巩固、扩大城市建成区环境综合整治成果。
坚决拆除各类违法建设。其中重点拆除城近郊区规划道路两侧、公共绿地、居住小区、校园内外、铁路干线两侧隔离地区、河道两侧隔离地区、街巷胡同内和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范围内以及城乡结合部、城市规划绿化隔离地区内的各类违法建设。坚决禁止新建违法建设,严格控制各类临时建设。
撤销四环路以内的占路市场及城近郊区河道两侧的集贸市场,取缔无证摊群。要加强监控,严禁占道经营。继续推进退路进厅工作,规划建设50个室内菜市场;调整市场的经营结构,加强市场内部管理;整顿、规范早市,使其不占道、不扰民、不破坏环境。
继续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坚决打击各种面向学生的非法经营活动。维护校园及周边交通和治安秩序,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根据城市容貌要求,整修、装饰重点场所周边和主要道路两侧各类建筑物,按照整洁、亮丽、美观的要求,加快建成区环境建设,做好净化环境、铺装道路、扩大绿化、美化市容工作。
逐级建立城市环境管理责任制,明确工作标准,划定责任区域,制定管理办法,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门前三包”责任制。
(二)着力解决城乡结合部环境脏乱问题。
城乡结合部的环境脏乱问题是本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难点,是制约城市环境水平提高和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障碍,必须下大力解决。整治城乡结合部要把拆除违法建设、撤销占路市场、清理征而未用土地和收容遣送“三无”人员作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城乡结合部的脏乱问题。整治城乡结合部工作要与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及城市管理和综合治理责任制的建立、落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步进行。具体组织应分步实施、由内向外有序进行。2000年首先解决四环路以内和石景山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问题。上述地区要按照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外来人口比例适度、清扫保洁责任落实的标准,实现城市化管理。
按照城市化管理的标准,加快城乡结合部的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要配置足够的垃圾密闭收集设施,改进垃圾清运方式,解决垃圾积存和消纳问题,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城市市容环卫管理范围。按照城市化管理的标准和属地原则,建立健全城乡结合部清扫保洁制度。以街乡行政辖区为单位,建立区域清扫保洁队伍,落实清扫保洁责任制。各街乡要对本辖区清扫保洁和环境管理全面负责。
全面清理出租房屋,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加强房屋租赁管理,对违反规定非法出租房屋的,依据房屋租赁管理有关法规予以处罚。全面清理城乡结合部“三无”人员,减少外来人口数量,力争把外来人口与当地常住人口的比例控制在1:2以下。继续扩大外来人口居住区建设试点工作,在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分别选择一处外来人口居住集中的地区,建造造价较低的外来人口居住房,对外来人口实行集中管理。
全面清理城乡结合部征而未建用地。今年重点清理15处,其中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各5处。对于征而未建用地,有条件开发建设的要尽快开发建设;暂无条件开发建设的,由所在街乡会同开发单位加强日常管理,并设置必要的环卫设施。对超过征地期限未进行开发建设的,要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处理,包括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三)大力整治影响城市环境水平的“痼疾顽症”。
严格控制“白色污染”。依法加大对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和非法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的监督和查处力度。做好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回收利用工作,回收率力争保持在60%以上。逐步扩大一次性塑料餐具的禁用范围,同时推广使用符合环保标准的一次性餐具。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认真做好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替代工作。
加大查处无照经营力度。各区、各街道要逐一列出本辖区无照经营易发地点,落实区域管理责任制,严格管理。要督促检查社会单位切实履行“门前三包”责任,防止责任区内出现无照经营行为。执法部门对无照经营易发地点要实行重点监控,加强巡查,加大对查处无照游商的力度。
全面清理各类非法广告、招牌。依照《北京市城市容貌标准》,对城近郊区内的各类广告、招牌进行全面清理,坚决清除各类非法广告、招牌。对于虽经有关部门批准,但在设置中存在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要求的广告、招牌,要按照城市容貌标准限期改正,逾期未改的要予以清理。要依法查处非法张贴各类小广告的当事人,及时清除各类非法张贴物。
(四)继续抓好远郊区县环境综合整治。
远郊区县环境综合整治要以治脏治乱、绿化美化为重点,巩固成果,推广典型,规范制度,提高水平。一是组织开展以治理干线公路、旅游景区周边环境以及中心集镇的农贸市场为重点的净化美化活动。每个远郊区县要确定1至2条干线公路,公路两边500米以内的乡村、景点、居民区内的环境状况都要达标,彻底清除“白色污染”、积存垃圾、违法建设和非法广告。旅游景区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服务。加强对景区的餐饮服务、市场、车辆运输及一些危险性项目的监督检查。中心集镇的农贸市场实现规范入市,建立必要的卫生保洁设施和保洁措施,严禁占道经营。二是抓示范、抓样板、抓重点,提高郊区环境建设水平。每个区县要确定一批环境综合整治的示范项目和重点工程,精心指导,使之成为各具特色,能代表地区最高水平的样板。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广,以点带面,建立和培育有一定规模、标准较高的示范区。三是结合村镇规划建设,开展以“拆违拆旧,绿化美化”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争再有100个村和30个乡镇的环境达标,使远郊区县村级环境达标率达到60%,乡镇环境达标率达到40%。
(五)继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落实市第二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下放财权、事权,进一步理顺市和区、县关系。继续推进街道层面的改革,实现城市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形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规范管理、强化基层”的管理新格局。
适当下放市政管理权,环卫、园林、房管、市政、户外广告等方面的行政管理职能及相关作业、养护职能从市级下移到区级,同时,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实现作业、养护的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
进一步强化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的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环境管理等城市管理基本职能,使街道办事处对本辖区内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全面负责,将主要精力放在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上,行使相应的政府管理职能。
积极探索城乡结合部城市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根据实际情况,分不同类型调整街道与乡的建制,改革城乡结合部街乡管理体制,赋予地处城乡结合部地区街乡城市管理职能和责任,使其切实承担起对辖区范围内城市管理、社区管理责任。
本着有利于方便居民、便于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对居委会规模进行适当调整。
(六)加强立法工作,加大执法力度。
一是根据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研究和制定城市环境治理和城市管理工作方面的综合性法规,使城市管理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二是扩大和强化城管监察综合执法队伍。要加强对城管监察执法人员的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健全管理和考核奖惩制度,规范执法责任和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三是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对城市环境实施有效管理,依法严厉查处各种破坏城市环境的违法行为,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全力维护法律的尊严,努力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
(七)建立城市环境管理的综合评价和考核体系,强化城市管理和执法的责任制度。
要制定科学、系统、实用的城市环境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从城市容貌标准、整治工作、执法水准、作业规范程度、管理权限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确定量化指标,明确考评程序,并以此作为组织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和考核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工作的依据。
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建立明确具体的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责任制。各项任务指标要分解落实到街道、单位和大街、小区、胡同。明确责任人,建立台帐。要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对于整治任务按时完成、环境综合整治效果好、环境日常维护质量高的单位,给予专门奖励;对于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日常管理不到位的地区,要提出批评,并追究有关领导者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各级监察机关围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专门的行政效能监察,对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并按照行政效能监察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对不能尽职尽责的干部提出批评或行政处理意见。
(八)大力加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围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护环境、遵守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党团员、机关工作人员、学生、部队官兵为骨干力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清洁环境行动。吸引和发动广大群众参加社区环境治理,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养成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动员社会力量搞好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多种形式的环境卫生责任制,形成全社会共建、协作局面。
各区、县政府要继续开办群众热线电话,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增强群众的监督意识和参与意识。
市属新闻单位要围绕全年各项整治任务,宣传本市环境治理工作取得的成果和各类群众性活动。同时,要做好对群众具有引导意义的宣传工作,向群众宣传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及环境保护常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声势。
(九)加大财政投入,切实保证环境综合整治所需经费。
建立街道财力保障和预算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分税制体制。随着管理重心的下移,将用于街道环卫、绿化、市政等方面的专项管理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按期足额拨付街道办事处,专项用于街道各项城市管理工作。同时要保证居(家)委会的办公经费,所需经费由区财政负担。
市、区两级财政根据拆除违法建设、绿化美化建设示范工程、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环境综合整治任务需要,按照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规定,加大环境综合整治的财政投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时间:2011-08-26 07:36:10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
工作方案的通知
鲁政办发〔2011〕41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山东省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山东省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为切实加强我省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农村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06〕27号)以及《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11〕13号)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监管和依法治理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我省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综合整治,严厉打击无证照生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兽)药、使用违禁农(兽)药和非法添加“瘦肉精”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规范农村食品生产经营秩序,维护农村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保障农村食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目标。通过综合整治,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完善监管措施,落实食品企业主体责任。2011年年底前实现以下监管目标:在食品生产环节,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建档登记监管率达到95%以上,对农村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建立诚信监管档案达到100%;在食品流通环节,实现农村食品市场重点部位食品经营者持证经营率达到95%以上,食品经营者、食品现场制售经营者落实索证索票制度率达到90%以上,食品经营自律条线标准率达到80%以上;在餐饮服务环节,实现农村中小学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持证率达到100%,农村中小学食堂餐饮安全公开承诺率达到100%;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实现蔬菜残留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产地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饲料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100%,确保不发生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整治重点与工作措施
(一)加强农村食品市场重点部位的综合整治(工商部门负责)。
1.集中开展对重点部位食品经营者的监督检查与整治。以农村批发市场、城乡结合部及农村中小学校周边的食杂店、食品商贩和流动送货商为重点,全面梳理排查农村食品市场监管薄弱环节,摸清监管底数,集中力量开展综合整治行动。严格落实网格监管责任,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食品市场重点部位“三无”食品、劣质食品、商标侵权、仿冒知名食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等假冒伪劣食品的监督检查力度,逐户逐品牌进行排查。依法加大对假冒伪劣食品的打击和处罚力度,对来源不清、渠道不明、标签不规范以及涉嫌侵权仿(假)冒等问题食品,全部下架,停止销售,依法进行调查处理。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市场食品、乳制品、儿童(学生)食品以及其他涉嫌问题食品的监督抽检,加大风险预警和对假冒伪劣食品的追溯力度,坚决查清假冒伪劣食品的源头和流向,及时向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建立假冒伪劣食品、供货商黑名单制度,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2.严格食品经营市场准入管理。进一步完善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对食品经营者、现场制售经营者的经营资格进行全面清理,适时推进“条线管理、备案登记、挂牌经营”的食品商贩管理制度,严厉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行为。
3.认真落实食品经营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农村食品经营主体法制意识和自律意识,督促食品经营者、现场制售经营者严格落实以索证索票为核心的食品经营自律条线标准,严格执行食品、食品原料进货检查验收、购销货台账及索证索票制度,自觉抵制购进、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督促食品市场开办者、经营柜台出租者及食品展销会举办者落实市场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经营主体经营资格审查等制度。
(二)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综合整治(质监部门负责)。
1.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与整治力度。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的产品品种以及主要销售流向,并于2011年年底前建立小作坊质量安全信用档案。严格监督检查,督促小作坊自觉落实原料进货查验记录、产品执行标准、出厂检验记录等主体责任制度。实行强制抽验,定期对小作坊食品进行抽样检验,对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加强小作坊食品标识标注管理,对小作坊生产的预包装食品必须附加食品标识,严禁含有虚假、扩大内容。对于生产无标签预包装食品、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以及“高仿”、“取大名”等标识标注违法行为,依法进行严厉查处。对于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标识标注以及不具备与其生产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由当地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予以取缔。
2.加强对面向农村销售的中小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其建立完善保障食品安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生产、不再符合或不能持续保持取证条件的,依法予以查处,直至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加大对面向农村销售、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儿童销售的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抽检频次和覆盖面,及时发现和依法查处主体责任不落实、无证生产、超范围生产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3.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加大监督抽检和检查力度,督促企业落实查验、记录及食品安全控制关键岗位制度。对于制度不落实、内容不真实以及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
(三)加强餐饮服务环节的综合整治(餐饮监管部门负责)。
1.加强重点区域、重点单位的综合整治。以农村中小学食堂和学校周边餐饮服务单位为重点,开展农村学校餐饮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各级餐饮安全监管部门要对农村学校食堂进行全面检查,对照餐饮服务许可标准,逐一换发《餐饮服务许可证》。督促农村中小学食堂和学校周边餐饮服务单位严把原料进货关,做好原料采购台账记录,严防不合格食品流入餐饮服务环节。落实餐饮安全公开承诺制度,要求农村中小学校长签订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承诺书》,并在食堂醒目位置张贴。建立农村中小学食堂餐饮安全信用档案,将农村中小学食堂全部纳入山东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信用网管理。实施农村中小学食堂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对不符合餐饮安全基本条件的,限期整改,直至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并向当地教育部门通报。
2.落实对学校食堂的管理责任。农村中小学要制定完善学校餐饮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学校校长、分管校长、食堂负责人、食堂餐饮安全管理员四级责任体系,落实校长是学校餐饮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大对中小学食堂硬件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督促学校落实食堂餐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中小学食堂的检查指导,着力改善学校食堂软硬件条件,坚决杜绝假冒伪劣、过期或“三无”食品进入学校,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餐饮安全保障水平。
3.加强农村餐饮服务单位监督管理。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指导农村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健全和落实餐饮安全管理制度,做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工作,规范餐饮经营行为。加大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力度,开展农村餐饮服务单位餐饮安全管理人员和农村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集中培训,提高农村餐饮服务单位餐饮安全知识和规范操作能力。加大农村餐饮服务单位基本卫生状况整治力度,做到场所环境干燥卫生,上下水通畅,加工设施设备与用具保持清洁、存放整齐。加大无证经营和违法添加行为打击力度,对故意采购和使用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及食品原料的,要加大处罚力度,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整治(农业、海洋与渔业、畜牧兽医等农产品监管部门负责)。
1.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深入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强化种植养殖全过程监管,加大对以农(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为重点的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扎实开展农资打假综合整治,以规范农(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经营为重点,严厉打击经营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在农产品种植养殖、饲料生产加工环节添加非法添加物和“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建立健全农(兽)药经营档案制度,全面推行农(兽)药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两项制度。
2.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为主线,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标准化进程。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农产品,探索农产品及加工过程的GAP(良好农业操作规范)、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推进农业认证国际化进程。落实《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规范畜禽养殖行为。运用综合措施和配套技术,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从业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和能力;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和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为抓手,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品牌畜牧业培育。加快渔业地方标准制定,形成完整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水产养殖技术标准体系。以养殖证发放、池塘改造和健康养殖场创建
为抓手,积极创建标准化示范区,全面推进健康养殖。严格许可制度,进一步深化水产苗种综合整治。强化农产品生产者诚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牌。
3.规范农(兽)药和饲料使用行为。加大种植养殖过程中农(兽)药和饲料使用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农(兽)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的规定。大力推进疫病专业化防治、农作物统防统治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鼓励使用优质、安全、高效的农(兽)药。强化农(兽)药安全使用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广大生产者科学用药水平。
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加强农产品农药残留、畜产品兽药残留和水产品药物残留等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工作;深入开展三聚氰胺和蜂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畜禽“瘦肉精”专项抽检;在水产品主产区组织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抽查和海水贝类卫生监控与养殖区域划型,不断加大水产苗种监测力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五)加大对私屠乱宰的综合整治(商务主管部门负责)。
县、乡两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对私屠乱宰的综合治理,支持商务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私屠滥宰高发时段和地域的巡查,严密监控城乡结合部和肉品加工集中区域的私屠滥宰行为。发现私屠滥宰、冒用或使用伪造定点屠宰证书或标志牌的,要依法予以取缔,没收生猪、生猪产品、屠宰设备以及违法所得,严惩违法责任人员。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肉品品质检验的监督检查,对出厂(场)猪肉产品未经品质检验或经品质检验不合格的,要依法对屠宰厂(场)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查处,保证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六)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公安及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负责)。
各级公安部门要积极配合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以及农产品监管等部门,依法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对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移交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制售假冒伪劣农(兽)药、非法添加“瘦肉精”以及群众举报投诉的涉嫌食品安全犯罪线索,要迅速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立案查处。要突出源头打假和重点打假,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农(兽)药、“瘦肉精”等的“黑工厂”、“黑作坊”和“黑市场”,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七)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与评估(卫生部门负责)。
制定农村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城乡结合部食品批发市场、面向农村销售的中小食品生产企业以及农村中小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的食品风险监测力度,逐步了解并掌握农村食品市场经营的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及时发现农村食品安全隐患,及时进行评估预警,为各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法监管、引导农村消费者科学饮食提供依据。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26日-9月5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省里统一部署,密切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整治方案,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对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确保整治工作科学展开、有序推进。
(二)检查整治阶段(9月6日-11月30日)。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对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宣传教育,督促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搞好自查自纠;集中力量,对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拉网式检查,摸清生产经营底数,建立生产经营主体监管档案和诚信档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一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限期进行整改;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依
法进行查处。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着力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措施,探索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三)督导总结阶段(12月1日-12月20日)。省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制定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督导办法,对方案确定的农村食品安全整治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措施和要求逐一进行量化、细化,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分片督导,督导结果予以通报。各市、各有关成员单位也要采取相应措施督促各级各部门落实责任,确保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严防工作流于形式和走过场。在此基础上,各地对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报省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县、乡两级政府尤其要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人力、物力支持,加大经费投入,积极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机制和手段,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居(社区)政权和经济组织作用,广泛引导和动员群众积极支持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提升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保障水平。
(二)健全完善农村食品安全体制机制。各级政府要对本辖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进一步健全完善乡镇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基础组织建设,明确乡镇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加强对辖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社会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逐步探索建立乡镇政府统筹管理,监管部门谁主管谁牵头,社会各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联防联控的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新格局,确保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各级政府要实施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专项举报奖金,对举报人员进行奖励,尤其是重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内部举报人员,鼓励社会各界进行监督。
(三)进一步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确保各项整治措施落实到位。整治工作中,各有关部门要顾全大局,集中力量,加强配合,切实形成监管合力。各级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对辖区内各类副食品批发市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学校周边小卖部、小餐饮店等重点场所进行拉网式排查,深挖细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窝点,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公安部门。公安部门要依法立案侦查,对重大案件要提前介入,实行挂牌督办。各级农业、海洋与渔业、畜牧兽医、商务等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农产品、水产品和畜禽产品的监督管理,加大屠宰监督力度,确保食品源头质量安全。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管理,健全企业诚信和自律机制,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协调发展。
(四)大力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流通网络建设。开展优质安全食品下乡、优质安全农产品进城活动。采取政府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加快改造和规范农村食品供应体系,建立质量安全保障、服务方便快捷的农村食品安全流通网络,实行厂(场)场对接、产销对接,改善农村食品消费环境,促进农产品销售。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和支持商贸龙头企业到农村发展连锁经营网点,整合农村小型食品超市,建立食品配送和供应网络,在乡(镇)驻地开办连锁超市,在具备条件的村开办连
锁店。逐步实现乡镇有连锁超市、较大村有连锁店的目标。要针对农村青少年和儿童喜欢食用、质量安全有保证、具有一定消费市场的食品、乳制品和儿童食品,开展优质安全食品下乡活动,培育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内需,促进农村食品产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五)强化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宣传纳入各级各部门“六五”普法规划。要加大农村、农民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强化对各类农产品、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教育培训,大力普及农产品科学种植养殖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知识,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科学种植养殖能力,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制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督促引导其守法经营、诚信自律;要广泛深入地向农村消费者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安全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各级教育部门要会同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利用健康教育课、校园板报、广播、小手拉大手等多种宣传形式,加强对中小学生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营养知识。要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食品安全信息,共同做好学生识别、购买食品的安全行为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安全食品,做到对不安全食品不购买、不食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宣传优质食品、优良食品品牌和优秀食品生产企业,揭露、曝光农村食品安全方面的严重违法行为,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风尚。
(六)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逐级建立农村食品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将农村食品安全责任逐级落实到政府、部门、企业法人和监管人员。要健全完善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完善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定期对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确保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和监管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或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政府、监管部门、企业法人以及有关人员,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本次综合整治工作为期4个月,各市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请于2011年12月25日前报送省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
主题词:经济管理 食品 安全 通知抄 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济南军区,省军区。各民主党派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1年8月24日印发(责任编辑:王雅丽)
第五篇: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和南宁市洪
【发布单位】南宁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南府办〔2009〕142号 【发布日期】2009-06-08 【生效日期】2009-06-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南宁市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和南宁市洪涝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南府办〔2009〕14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及各有关单位:
《南宁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和《南宁市洪涝灾害应急预案》已经市十二届人民政府第六十五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