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信息化建设考核办法的通知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
作的意见的通知
(2006年2月18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南府办〔2006〕2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的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的意见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二○○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社会保险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实践“三个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南宁的重要措施。为切实推进全市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工作目标。每年社会保险扩面的具体任务指标,由市人民政府下达各县、区并由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做到任务落实,责任明确。
二、深入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宣传工作。市、县新闻媒体要积极配合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宣传工作,加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报道先进典型。各县、区要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引导劳动者增强社会保险意识和维权意识。
三、建立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专项督查制度。由市劳动保障、财政等有关部门对各县、区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实施专项督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确保市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的完成。
四、建立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激励机制,保证相关工作所需经费。市、县(区)财政要给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保证有人办事,有经费办事,有能力办事。在此基础上,按完成扩面人数人均支付10元劳务费,作为相关人员的扩面工作补贴。当年的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医疗保险费收入比上年增收部分,按实际增收额的1%奖励经办部门。以上所需资金由市、县(区)财政分别负担,但基金收缴率达不到90%,追缴参保单位历年欠费不能完成任务的,不予奖励。
五、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年终总结评比工作。年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组成考评小组对各县、区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对重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全面完成工作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各项任务指标的县、区政府,由市人民政府进行通报表彰,对未完成指标任务,有违规挤占、挪用社保基金的县、区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领导人的责任。
第二篇: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工作规则
【发布单位】南宁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南府办〔2009〕30号 【发布日期】2009-02-24 【生效日期】2009-02-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南宁市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工作规则》的通知
(南府办〔2009〕3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南宁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工作规则》已经2009年2月13日召开的市十二届人民政府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和南宁市洪
【发布单位】南宁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南府办〔2009〕142号 【发布日期】2009-06-08 【生效日期】2009-06-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南宁市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和南宁市洪涝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南府办〔2009〕14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及各有关单位:
《南宁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和《南宁市洪涝灾害应急预案》已经市十二届人民政府第六十五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的通知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的通知
(2007年6月16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南府办〔2007〕15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南宁市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宁市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看病难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民发〔2003〕158号)和《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印发〈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财社〔2004〕1号)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卫生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桂民发〔2004〕172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对患病的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实行医疗救助的制度。
第三条农村医疗救助从贫困农民中最困难的人员和最急需的医疗支出中开始实施,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
第二章救助原则和对象
第四条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政府救助、社会互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结合的原则;
(二)坚持医疗救助水平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的原则;
(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四)坚持属地和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救助对象:
(一)农村五保户;
农村五保户是指符合五保条件经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并发给《五保供养证》的孤老、孤残、孤幼等。
(二)享受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三)县(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农民。具体条件由县级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卫生部门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章救助标准
第六条医疗救助参照下列标准执行:
(一)五保对象门诊治疗,凭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治疗有效发票按80%救助,但全年累计救助不超过500元。
(二)本办法第五条
(二)、(三)款规定的人员门诊治疗,凭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治疗有效发
票按60%给予救助,全年累计不超过300元。
(三)医疗救助对象因病住院治疗费用、计划生育孕产妇住院治疗费用,扣除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社会互助、帮困救助、单位资助、各种商业保险赔付金等费用之后,医疗救助对象凭定点医疗机构有效发票,按照不同的定点医疗机构确定不同的救助比例(不含五保户):乡(镇)卫生院为60%(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按享受合作医疗报销后的余额计算救助比例,下同);县级医院为50%;省、市级医院为40%给予救助。全年每人累计救助原则上不超过3000元。五保户住院治疗费用按80%给予救助,全年累计救助原则上不超过5000元。
第七条对特殊困难人员(如重度残疾、严重慢性疾病、先天性遗传疾病等)可适当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具体救助条件和标准由县(区)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章救助办法
第八条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区),资助医疗救助对象参加当地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待遇。救助对象因患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按救助标准再给予医疗救助。
第九条尚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城区,救助对象因患病个人难以负担医疗费用,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按本办法第六条的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救助。
第十条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救治费用,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医疗救助。第十一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享受医疗救助:
(一)参与卖淫嫖娼而染上性病的;
(二)交通事故;
(三)酗酒、斗殴(含夫妻打架)、自杀、自伤所发生的费用;
(四)未经批准的挂床住院、家庭病床;
(五)超过合作医疗或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所发生费用的。
第五章申请和审批程序
第十二条救助申请。
由本人或户主(监护人)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农村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并提供下列材料(原件和复印件):
(一)本人身份证或能证明本人身份的有效合法证明材料;
(二)五保供养证、农村低保证;
(三)医疗诊断书、医疗费用收据、必要的病史材料;
(四)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救助对象,同时出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凭证;
(五)其他需要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救助审核。
(一)村(居)民委员会在接到书面申请后6个工作日内组织初审,初审程序包括:在申请人居住地对申请医疗救助对象的名单、金额张榜公示,公示期5天,进行入户调查,在《农村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上报的申请表和有关材料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逐项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在《农村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救助意见,并将相关材料一并上报县(区)民政部门;不符合条件的,应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
第十四条救助审批发放。
(一)县(区)民政部门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农村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和相关材料,在4个工作日内进行复审核实。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对象核准其享受医疗救助,及时发放救助金;不符合享受医疗救助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二)医疗救助金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准结算。
第六章医疗救助服务
第十五条已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区),由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救助服务;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城区,由救助对象户口所在地政府建立的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救助服务。
第十六条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广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在规定范围内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医疗服务。
第十七条实行初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医疗救助对象患病后,应在指定医疗机构初诊,初诊医疗机构诊断后,没有治疗条件需转院诊治的,由初诊定点医疗机构确定并出具转诊证明,再转入有治疗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治疗。不到指定医疗卫生机构初诊或不经指定医疗卫生机构初诊而擅自转诊或住院的不予以救助。
第十八条承担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完善各种诊疗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对医疗救助对象在门诊挂号费、检查费等项目给予减免或适当减免。具体减免办法由当地民政和卫生行政部门协商制定经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七章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十九条农村医疗救助基金是用于贫困农民家庭医疗救助的专用基金。市、县(区)两级人民政府都要建立独立的农村医疗救助基金,按照公开、公平、公正、专款专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条农村医疗救助基金来源包括:
(一)县(区)财政每年年初按本县(区)农村人口每人05元的标准安排医疗救助资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
(二)市本级农村医疗救助资金每年安排财政预算500万元,用于全市农村医疗救助补助;
(三)中央、自治区财政用于农村医疗救助的补助资金;
(四)每年从留归本级使用的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
(五)社会各界自愿捐赠资金;
(六)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
(七)按规定可用于农村医疗救助的其他资金。
第二十一条医疗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平衡当地财政预算和其他部门预算,不得从基金中提取管理费或列支其他任何费用。当年资金结余转结下年继续使用。第二十二条县(区)民政部门根据上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的实际支出和本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的需要,编制农村医疗救助资金预结算草案,送财政部门审批;财政部门根据财务会计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依法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三条县(区)财政、民政部门都要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户(以下简称“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户”),用于办理资金的汇集、核拨、支付和发放等业务。县(区)财政预算安排资金每季度划拨至本级财政部门“农村医疗救助基金财政专户”。其他各项资金按属地管理原则及时交存同级财政部门“农村医疗救助基金财政专户”。
第二十四条用于资助救助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由县(区)财政部门从
“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帐”核拨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并通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为其办理有关手续。经县(区)民政部门批准的救助对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由县(区)财政部门支付给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发放。
第二十五条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救助对象、救助金额等情况应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六条发现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对故意虚报有关数字和情况骗取上级补助的,除责令其立即纠正,并按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外,将根据情况减拨或停拨上级补助资金。
第八章组织与实施
第二十七条农村医疗救助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由民政部门管理,并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积极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第二十八条民政部门要组织实施好农村医疗救助工作,负责医疗救助对象调查核实,医疗救助工作的建章立制、工作计划、检查指导和综合协调等,不断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医疗救助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第二十九条财政部门负责医疗救助资金的调度和拨付,根据审核确定的用款计划及时将医疗救助资金拨付到位,并加强对医疗救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条卫生部门负责对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等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三十一条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救助资金的监督和审计,确保医疗救助资金合理使用,防止挤占挪用和违规使用等现象发生。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各县(区)人民政府依据本实施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十三条本实施办法从颁布之日起施行。原《南宁市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南府发〔2006〕95号)同时停止执行。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五篇: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
(2007年7月20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南府办〔2007〕18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南宁市集中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
政务服务中心是推进政务公开、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方便群众办事的重要平台。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中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政务公开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南宁的迫切需要,是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的具体要求。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各部门要从讲政治、顾大局、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打破体制性障碍,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政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切实履行政府服务的职能,做到不错位、不越位、不退位。把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中心作为落实“三项制度”、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平台,把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中心作为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的重要载体,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廉政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努力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和为基层办实事的重要窗口。
二、加快推进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
市政务服务中心将在市行政审批办证大厅基础上健全完善。各县、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健全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加快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规范、廉洁、高效、便民的原则,全面实行“一站式”服务、“窗口式”办理、“阳光下”操作。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将所有职能部门的所有审批事项统一到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办理,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到政务服务中心收费窗口缴纳,统一接受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的监管。各部门行政审批权限要相对集中到本级行政服务中心,按照“机关要为窗口服务,窗口要为群众服务”的原则,向窗口充分授权,建立首问责任制,实行首席代表制度,年内窗口按时办结率要达98%以上,实现行政审批的重心和实体性职权真正向窗口转移。要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单位要在服务窗口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的项目名称、设立依据、申报材料、审批标准和文件、办理程序、承诺期限、收费标准及依据和窗口权限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要细化、明确,使行政相对人方便明了,实现审批事项标准化、公开化、透明化。加强部门之间、机关服务窗口和机关内设机构之间、各岗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对涉及多个部门审批的事项,要确定牵头单位,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实行并联审批。要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进一步整合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严格窗口办件的操作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政务服务中心的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工作制度,强化监督机制。市本级政务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县、区政务服务中心的指导,县、区政务服务中心要主动与市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对接,逐步建立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的联动体系。
三、加强政务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设,打造电子政务平台
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加强本级政务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设,依托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开展网上政务审批和电子监察,提高政务审批质量和效率。按照“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原则,建设政务审批管理系统,严格实施内、外网之间物理隔离,即:外网负责政务公开和受理政务审批事项,反馈办理信息;内网负责办理政务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含视频监控)的建设;要对涉及行政审批事项的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进行专项监察;通过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实现与自治区、市、县三级之间的内网互联互通。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管
理和网上政务审批系统软件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提供给县、区政务服务中心使用并负责技术指导。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落实运行维护专业技术队伍,确保政务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加强组织领导,优化队伍,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各县、区人民政府要把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作为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确实做到机构落实、人员到位、充分授权、职能明确。要选派政治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办事认真、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干部从事政务服务中心领导班子;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由政府主管领导具体负责的领导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领导,使政务服务中心切实发挥作用。
各部门要大力支持和配合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主要领导要作为政务服务窗口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本部门、本系统加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建设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有培养前途的后备干部和业务骨干到政务服务中心工作,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窗口工作人员,把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作为联系基层和群众、改进机关作风、培养锻炼优秀干部的重要场所,定期研究解决窗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将各部门在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实绩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和政风评议的范围,强化政务服务中心的管理、协调能力。要根据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职能调整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心办公设施,改善办公条件,为“一站式”服务提供必要的场所、办公设施和经费保障,确保政务服务中心高效运行。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管理,严肃纪律,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树立政府和部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