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亚北非动荡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
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及启示
内容摘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局势具有关键性影响,美国在这一地区推行“大中东计划”,极力渗透美国式民主,宣扬“互联网自由”,利用社交网络煽风点火,甚至直接武力干涉,导致动荡迅速蔓延和局势进一步恶化。西方势力干涉的目的是为其自私的战略利益、能源利益和国内政治利益。从这次动荡中,我们要认清西方势力是世界动荡的最主要根源,明白“政局稳定是
国家发展基本前提”的道理。
关键词:西亚北非 动荡 原因 影响 启示
2010 年12 月,发生在北非国家突尼斯的自焚事件引起了大规模的街头抗议和骚乱,随后在埃及、也门、约旦、利比亚、巴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等国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了整个西亚北非地区的政局动荡,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这次动荡的产生及蔓延具有关键性影响,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一、北非动荡的原因分析
(一)西方势力的干涉是引起动荡的深层原因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试图推广美国式的民主和自由主义价值观。美国的一些非政府组织是实施“大中东计划”的主要载体。如标榜为非政府机构、但其资金却由国会拨款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在突尼斯、埃及、约旦、科威特、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均十分活跃,蛊惑穆斯林教派内斗,培植新的替代力量,策划在北非和中东掀起一系列的政治**。[1] 为了让美国的民主改造计划顺利实现,奥巴马政府极为重视现代网络技术,宣扬“互联网自由”,利用社交网络在中东北非地区煽风点火。2008 年,美国军方智库兰德公司在向国防部递交的报告中指出:“美国应该帮助变革者获取和使用信息技术,即提供一些措施鼓励美国公司投资这一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领域。[2]”很容易看出,美国政府以“互联网自由”为幌子,在中东地区借助社交网络这种新型的外交工具,大肆推行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大力煽动该地区民众的不满情绪,并使这种情绪迅速在中东地区延伸,从而导致本来限于少数国家局部地区的政治抗议活动得以迅速蔓延。
(二)动荡的内在原因
1、金融危机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困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北非国家外向型经济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的窘境,海外投资萎缩,贸易逆差攀升,直接打击了北非国家的出口经济和支柱产业,导致物价上涨、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等等民生问题,加剧了民众的不满情绪,是此次剧变的根本原因。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而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静水深流,使得潜在的冲突易燃突发,且难以控制地播散。
2、极端僵化独裁的国内政治体制。北非国家的长期存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终身制,基本上是分为两类,一类是强人长期把持政权,另外一类是君主世袭的君主制国家家族统治。埃及总统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执政30年;利比亚总统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执政42年,而且政府换届问题没有制度化,处于无序状态;北非国家的领导人大多数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或其它非正常手段上台的,上台后,这些领导人奉行终身制,长期把持政权,甚至实行家庭统治。
3、社会问题严重,解决措施不当导致矛盾激化。一是政府腐败问题严重,比如据美国媒体分析穆巴拉克及其家人的净资产至少为50亿美元。二是对社会问题进行压制而不是疏导和解决,最终使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利比亚2月15号出现大规模示威,卡扎菲直接派飞机去镇压,飞机在天上直接对街道上游行的人扫射,很快矛盾激化,导致国内的局势处于失控状态,突尼斯首都发生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本·阿里进行镇压,警民冲突造成死亡,局势最终失控。
4、青年就业形势严峻。在埃及、约旦、突尼斯等大部分中东北非国家,青年的就业率只有30%左右;而且即使在就业的人群中,很多人只是在非正式的私营企业中从事低薪酬、临时性的、没有社会保障的工作。随着教育的加强,青年学历的提高,青年人的期望与人才市场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具有高等教育的青年正在转型价值观和政治诉求正在发生变化,崛起的青年一代与老一辈以及政治决策者的代沟越来越明显,这将对未来的阿拉伯世界国内政治结构和民主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北非动荡对我国的影响
(一)影响我国经济。
非洲和中东北非政局不稳加剧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作为工业社会的血液,原油价格的上升将进一步推升全球经济的通胀态势。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如果事态继续扩大,中国石油将出现油价暴涨甚至供应中断,将加剧中国的通胀压力,制约经济高速发展。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
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如果事态继续扩大,中国石油将出现油价暴涨甚至供应中断,将加剧中国的通胀压力,制约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中国抗通胀难度升级。
(二)影响我国石油安全
由于中东北非社会局势动荡对国际石油供给及运输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从而在中长期内增加了国际油价的不确定性。
此次中东部分国家局势动荡加大了油价的波动。随着危机扩散到主要石油输出国,将进一步推高油价,而这或为全球脆弱的经济复苏带来新的不可预知的冲击,对中国经济以及能源安全的影响不容小视。中东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
(三)影响我国能源战略
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从中东北非和非洲原油进口量占到其中81%。中东北非和北非地区局势动荡正成为全球经济的新震源,不仅引发国际能源、金融与大宗商品市场的异常波动,而且也为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稳定复苏增添新的不确定性。
目前,中东北非和北非国家的动荡有继续蔓延的趋势,同时,今年还是非洲一些国家的大选之年,大选可能造成的动荡,都对我国在这一地区企业的投资和经济利益造成冲击,对我国经济以及能源安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四)我国在北非中东北非能源合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中东北非社会动荡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总体来看,是机遇大于挑战。中东北非局势将牵制美国战略东移,为我国赢得更长的战略机遇期;中国长期不干涉内政的外交政策也有利于变革国家新政权建立友好关系,在北非中东北非地区赢得新的、更多的合作机会。”
在中东目前局势下,中国应采取积极举措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中国面对石油供应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能源政策和措施。一是实行石油进口多样化,扩大石油进口来源,适当减少对中东北非石油的进口,积极发展与俄罗斯中亚国家、拉美及非洲国家的能源关系。二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境外资源开发合作与综合利用,获取石油资源提供相对稳定的来源,实现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三是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四是开展能源外交。五是节能、提高能效和降低能耗。
三、北非动荡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我们至少可以从这次中东北非政局动荡中得出以下两点启示。
(一).要认清西方势力已经成为世界动荡的最主要根源
如果顺着历史往前推衍,我们不难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每次较大规模的地区
动荡或是战争,都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直接相关。中东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危机、中亚颜色革命、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都是美国等西方势力挑唆、鼓动、甚至直接发动的。奉行现实主义“强者逻辑”的西方国家,不顾当事国的实际情况和民众要求,打着“人权”、“民主”、“人道主义”等幌子,动辄挥动制裁大棒乃至使用武力,以此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带给发展中国家的就只有**和贫穷了。从这次阿拉伯世界的局势来看,西方以“人道主义”名义进行的干涉,反而制造了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可以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已经成为这个世界动荡的最主要根源。
(二)要明白政局稳定才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前提
中东北非在西方势力的鼓动下发生政治骚乱,最直接的受害者是当事国的民众。动荡给各当事国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使得本来就脆弱的经济结构雪上加霜,民众生活更加艰难。政局动荡还给当事国的安全带来一些威胁,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等国都不同程度出现了“抢”、“烧”、“砸”等暴力犯罪现象,社会秩序混乱,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更严重的是,内战使得利比亚有40 多万人逃离该国,沦为难民,而且难民数字还在不断上升,这导致利比亚的人道主义灾难日益严重,同时也给周边国家带来了巨大压力。[11]政局动荡还波及世界的经济和安全。利比亚持续的动荡推高了油价,可能再次引起世界能源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甚至导致极端势力抬头,进而对整个世界构成新的威胁。中东北非发生的政局动荡告诉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国家须以经济发展作为治国的第一要务;而为了保证国家的发展,首要前提就是维持政局的稳定,只有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才能顺利进行,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只有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顺利,才能消除动荡的根源,长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才能得以实现。
第二篇:北非西亚动荡对中国的影响 资料整理
阿拉伯国家市场在我们走出去战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当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10年双边贸易额1400多亿美元,从该地区进口的原油占我国进口原油的30%。近期突尼斯、埃及巨变,引起了利比亚、巴林、叙利亚、也门这些阿拉伯国家的**和动荡,**的长期性、不确定性、破坏性还难以估量,但影响将继续显现。西亚北非将进入30年以来最严重的动荡期,阿拉伯国家将陷入体制调整、政策改革和局势动荡相互交映的长期的震动中。一.北非西亚局势动荡的主要原因
1.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2.国内经济衰退,民生凋敝、百姓贫穷,失业率攀升,导致年轻人不满乃至上街示威,国内贫富悬殊、分配不公,更使百姓心存不满,这些都是国家局势**的重要原因
3.体制僵化、改革滞后,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府独裁,官员贪污腐败,引起社会不满,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4.西方势力的干预。十多年来美国在该地区竭力推行的“民主改造伊斯兰世界”的措施与行动,是导致部分国家局勢巨变的诱因和关键。5.互联网推波助澜。
二.启示:
1.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
2.完善经济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避免过度依赖国际市场,提高规避国际风险的能力。3.坚持独立自主的政策,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坚决抵制外国势力对国家内政的干涉。4.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防止独裁,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执政党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西亚北非动荡对中国的启示
2010年12月中旬以来,西亚北非地区的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多个国家局势动荡。具体情况是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出现了内战的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西亚北非地区进入了30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具有条件性。当条件具备时事物的变化发展就具有必然性,西亚北非局势的动荡也不例外,决定事情发生质的改变是内因。那么,西亚北非动荡的内因是什么呢?在我看来,这是由西亚北非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经济原因:
西亚北非各国大多属于外向型经济,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靠石油出口、旅游业、外资支撑其发展,长期依赖世界市场,形成了以出口石油为主的外向型经济。而且,很多西亚北非国家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贫富分化悬殊。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与物价飞涨的情况下,原本就业不足的状况变得更加严重,民众生存处境更加困难,这使得不满情绪高涨,求变心理上升。
2、政治原因。
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乘机介入和干涉使得西亚北非的局势更加复杂。同时出现了经济畸形、政治动荡在整个地区的恶性发展。比如3月份,西方英法美等国以落实安理会的决议为由开始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
3、文化原因
西亚北非地区国家大都属于阿拉伯国家,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再加上受殖民文化、落后的思想观念、现实条件的影响,西北亚国家人口出生率非常高。并且,有的国家大国心态非常浓厚,有些出于部落的保守观念,不愿意采取合理的方式“敞开胸怀”。
西亚北非虽然离中国路途遥远,但“全球化”让世界各国的利益紧密相连。来自OPEC第八大石油生产国——利比亚的“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此次动荡对整个中国的影响也不容小视,主要表现在对我们国家经济和能源安全问题的影响。
1.西亚北非各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此次动荡直接导致我们国家能源供应趋紧。据权威统计,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从西亚北非和非洲原油进口量占到其中81%。西亚北非国家政局的动荡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
2、由于中东北非社会局势动荡对国际石油供给及运输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从而在中长期内增加了国际油价的不确定性,此次西亚北非国家局势动荡加大了油价的波动。随着危机扩散,石油输出国将进一步推高油价。作为工业社会的血液,原油价格的上升将进一步推升全球经济的通胀态势。如果事态继续扩大,中国石油将出现油价暴涨,将加剧中国的通胀压力,制约经济高速发展。
北非危机及其启示
当代世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2010年下半年以来,北非问题成为世界之焦点,社会动荡的大火由突尼斯以失业青年点燃并迅速蔓延,如多米诺骨牌扩散至埃及、利比亚,由动荡走向战争,目前,利比亚百废待兴,西方国家加紧瓜分战果;美欧在利比亚战事压力减轻后,加大对“中东心脏”叙利亚施压,将其推上“风口浪尖”;危及进一步向中东蔓延。
一、自焚点燃北非大火,最后稻草压垮强权统治
北非,习惯上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北广大区域,通常包括苏丹、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6 国及大西洋中的葡属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面积83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5亿,70%以上为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历史上曾经是英法意等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地缘文化上与西亚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10年末到2011年初,北非地区发生的一系列动荡和“革命”,源于一个无证青年商贩的自焚事件,被媒体称为“压垮强权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26岁失业大学毕业生布瓦吉吉因无照卖菜被城管没收,愤而自焚,引燃了当地群众的愤怒之火,众多处境像布瓦吉吉一样的百姓走上街头,并与警方发生了激烈冲突,导致伤亡。2011年1月14日,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发生大规模抗议活动,示威者要求总统本.阿里立即下台。总统本.阿里1月14日晚突然离境,携家人于15日凌晨飞抵沙特阿拉伯,突尼斯全国进入无政府状态,全国骚乱开始。
紧接着,这股颜色革命迅速在北非蔓延。2011年1月25日起,埃及大批民众在全国多个城市举行大规模集会,要求总统穆巴拉克下台,2月14日,利比亚群众集会开始,年轻人高呼打倒腐败分子,反对总统卡扎菲。19日开始政府军武力镇压示威者,死亡人数不断增加。英美等国家发表声明谴责利比亚。2月22日,驻外大使纷纷请辞。3月,利比亚局势从动荡走向战争。3月19日始,西方国家对利比亚政府军进行持续近7个月的空中打击,目前利比亚执政当局尽管控制了全国,但危机依然四伏。
二、内忧加剧应对乏力,外力助推北非危局
北非局势的发展及演变,其原因是多方面,但归结起来依然是内、外两大原因。
(一)经济依附型、政治强权型是北非局势动荡的根本原因
首先,依附型经济削弱了北非国家自我应对经济问题的能力,经济问题日益恶化。北非地区历史上曾经是欧洲一些国家的殖民地,经济政治各方面的影响深远。再加上其本身资源的相对匮乏,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形成了严重依赖外国的“依附型经济”,以突尼斯为例:在突尼斯的法国公司达到了630家,雇佣突尼斯工人4.6万名。过度的“依附型经济”,导致北非国家的本国经济经受不住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本国经济的持续下滑,继而导致两大严重的民生问题:一是失业问题严重。2010年突尼斯失业率达14%,其中有30%是年轻人,二是民生状况恶化。北非地区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据2000年联合国报告,13%的埃及人不能喝到干净的水,贫民区居住的人口有47%营养不良,有近一半人群生活大贫困线以下。
其次,强权型政治促使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北非国家的领导人大多是在国家独立之后不久或仅仅经历过一、二届政府即开始执政的,上台之后,颇有作为,深得人心,之后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多次连任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实际上的终身总统。其中,利比亚卡扎菲今年70岁,执政已达42年;他们长期执政,改革滞后,体制僵化,裙带之风盛行,腐败现象日益蔓延。政治权力世袭和腐败问题的不断滋生蔓延,使社会不满心理日益加重,并成为反对派人士的唤醒民众推翻现行政府的有力借口。
(二)大国地缘政治战略和网络政治是北非危局的有力推手
在北非一系列的**事件中,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西方大国的介入、干预,二是网络的推波助澜。这两个方面使北非局势进一步复杂化,成为导致北非危机的有力推手。
首先,西方大国处于地缘政治战略之需要,适时拉偏架,扶植亲美亲西方势力,助长反政府势力。在北非的一系列危机当中,他们不断地转换着自己的角色。在每一场**中都经历了从旁观者向直接参与者的转变,一旦他们的角色发生变化,危机的性质也就随之发生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际上是北非危机的总导演。
从法国总统萨科齐断然拒绝突尼斯的本.阿里前往法国避难,到美英联手“安排”穆巴拉克立即离职,从他们对现任政府及领导人的苛刻要求到对反对派的频频偏袒、纵容,从对利比亚的经济制裁、财产冻结到联合军事介入,无一不彰显他们排斥异己,吐故纳新,扶植亲己势力的地缘政治意图。
其次,网络助推北非乱局。现代社会,网络的力量日益强大,突尼斯、埃及等国家的**,动员令都是通过互联网和微博网站发布和传播的。据西方媒体统计,示威期间,每秒钟就有6条关于突尼斯抗议活动的“推特”信息,不断向外界传播有关示威、死伤的情况。另外,互联网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结合,大大突破了政府控制信息流动的能力。
三、安不忘危以镜为鉴,未雨绸缪励精图治
北非危机的产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对于北非危机的分析与思考,必然对我们产生积极地借鉴启迪的作用。
启示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必须一心一意加快发展。
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北非危机的根源说到底是经济发展问题,长期以来,北非国家经济停滞,民生凋敝、百姓贫穷,民众生活困苦,看不到前途,必然引发**。胡锦涛同志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这是北非危机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启示之二,稳定是硬任务,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好民生问题。
关注民生,解决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是稳定的前提,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失衡,势必让绝大多数处于下层的公民不满。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贫富分化正冲击着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正视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关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矛盾培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稳定和谐因素。
启示之三,党建是关键点,必须坚持立党为公,务求执政有效。
“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首先,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党要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杜绝自身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永远被人民所拥戴。其次,必须从严治党,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强调“当前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已经严重削弱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最后,必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务求执政有效。必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启示之四,网络是新挑战,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
当今世界是一个网络世界,中国网民已达4.57亿人,网站达百万之多,网络毫无疑问已经成了大众平等使用的一个公共平台,为人们进行联系、思想交流与日常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负面的影响也愈加凸显。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交互平台,不同目的与动机的人们和集团组织都在利用网络,互联网不断成为各种力量博弈的大舞台,互联网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影响不断增大。为规避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瑞典等国家都制订了相关法规,设立了专门机构,对互联网进行有效监管。面对互联网裂变,我们必须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应对网络安全问题,行之有效地加强互联网管理,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启示之五,青年是新未来,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开拓 青年人既是历史的继承者,又是社会发展传递者,既是当前社会的建设者,又是未来社会的者。正因为此,青年的政治取向决定国家未来走向,青年对当权者执政理念的认同度决定着国家未来走向是否会发生变化。青年人的创新意识、叛逆心理、可塑性与不确定性,给西方价值观的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使他们凭借文化传播上的强势地位,充分发挥作为外来思想文化的吸引力,麻痹,利用青年;利用青年较强的责任感,经济、社会上的弱势地位,而又容易冲动的特点,攻击、炒作国内突出的问题,煽动青年的反动情绪。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不断强调要“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教育他们,引导他们,帮助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第三篇: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和启示
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和启示
西亚和北非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更加不利于全球的和平与稳定。除近期的利比亚政乱问题外,巴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是西亚北非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严重威胁。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加之西方强国的政治军事干预,西亚北非地区陷入了30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时期,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动荡不堪,是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西方势力的强制干预更加激化了其存在已久的民族矛盾,加剧了该地区的政治动荡局面。
(一)政治问题
西亚北非地区各国都面临政治僵化的问题,这些国家大多是强人把持政权,普遍缺乏民主政策,采用家族统治,实行世袭制,统治者采取独裁专制。这种僵化的政治体制导致了政治参与渠道单一,政府腐败问题严重,最终使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来自外界的民主、民权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国民的民主需求日益强烈,而当地各国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体制僵化、改革严重滞后局面,加之政府严重腐败,家族和朋党垄断利益,贪污严重,民怨沸腾,引发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二)经济问题
西亚北非各国大多属于外向型经济,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靠石油出口、旅游业、外资支撑其发展,但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依赖世界市场,形成了以出口石油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经济发展势必受国际环境的变化而波动,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了这些国家的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
国内经济衰退,民生凋敝、百姓贫穷,失业率攀升,导致年轻人不满乃至上街示威,国内贫富悬殊、分配不公,民众生存处境更加困难,这使得不满情绪高涨,求变心理上升。
(三)文化问题
西亚北非地区国家大都属于阿拉伯国家,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再加上受殖民文化的影响,所以思想文化出现“营养不良”,畸形发展的趋势。
西亚北非很多国家受到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现实条件的影响,人口出生率非常高。有的国家大国心态非常浓厚,有些出于部落的保守观念,不愿意采取合理的方式“敞开胸怀”。
受长期的世界形势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价值观念在西亚北非地区发生了激烈碰撞,导致人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混乱。
(四)宗教问题
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有其深刻历史根源,其内容错综复杂,主要存在的三大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又分化出诸多教派,教派之间的信仰难以融合,谈不上形成统一的理想信念,更为严重的是存在严重的宗教歧视甚至是欺压,这便是中东动荡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
西方势力的强制干涉是引起西亚和北非地区局势动荡的深层原因。
十多年来美国在该地区竭力推行的“民主改造伊斯兰世界”的措施与行动,是导致部分国家局勢巨变的诱因和关键。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试图推广美国式的民主和自由主义价值观。
互联网推波助澜。为了让美国的民主改造计划顺利实现,奥巴马政府极为重视现代网络技术,宣扬“互联网自由”,利用社交网络在中东北非地区煽风点火。美国政府以“互联网自由”为幌子,在中东地区借助社交网络这种新型的外交工具,大肆推行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大力煽动该地区民众的不满情绪,并使这种情绪迅速在中东地区延伸,从而导致本来限于少数国家局部地区的政治抗议活动得以迅速蔓延。
西亚北非发生的政局动荡告诉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国家要把经济发展作为治国的第一要务;而为了保证国家的发展,首要前提就是维持政局的稳定,只有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才能顺利进行,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只有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顺利,才能消除动荡的根源,长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才能得以实现。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完善经济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避免过度依赖国际市场,提高规避国际风险的能力。这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稳定社会、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物质保障。
第二,要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稳定的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协调人民内部矛盾,防止出现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影响发展的主题。
第三,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胡总书记7.1讲话)
第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加大反腐力度,确保国家机关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五,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建立现代化的军队和国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维护人民利益。
第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第七,贯彻落实我国的各项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大力发展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事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建设民主、自由、富强、和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八,研究国内国际政治的人员要拓展研究视野、转变思维方式,密切关注国际重大事件,将中国政治发展纳入到全球经济政治发展格局中去考察。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正确的判断国际形势,把我国内形势。
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努力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第四篇:西亚北非局势动荡
西亚北非局势动荡
当今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是大变革、大发展和大调整,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日益凸显。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南部西迪布吉德城管的暴力执法使得一名青年商贩愤而自焚,此事激起了民众对政府的怒火,全国范围内爆发了大规模骚乱和流血冲突事件。这件事情只是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的一个导火线,是一个外因,并不是真正的原因,这是由西亚北非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及历史等因素内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西亚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加剧,金融危机开始向政治和社会危机转移,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国家治理的理念,对大动荡的发生和发展,对产生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内因
1、政治原因
西 亚北非的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君主制和共和制,虽然形式上有所差异和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一种专制。国家的政权大多由国王、总统、领导人掌控,政权的继承者通常 是掌权人的儿子或者是兄弟,这是由家族或近亲统治国家的一种缺乏民主的政治方针。这种落后的政治体制存在于亚西北非大多数国家,为如今国际世界少见的。西 亚北非的政治问题,主要表现在:
(1)国家的实权大多由 国王、总统、领导人掌控。西亚北非大多数的君主共和制是在推翻封建王朝或结束了殖民统治之后才建立的。在实施君主共和制的过程中,由于革命不够彻底,所谓 的君主共和制保留了大部分君主专制。当初革命的领导者变成了不带皇冠的君王,想尽办法享用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权力和权利,慢慢的衍化出了国家元首终身制和世 袭制。例如,埃及的穆巴拉克执政30年,也门的萨利赫执政33年,利比亚的卡扎菲执政高达42年!表面上是君主共和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专制,这些国家的最 高领导人为了维护自己对国家的统治地位,将自己的子嗣和亲戚都安排到国家关键部门,并计划让他们就任或者继承。溯其根源,这种制度的建立者大多都是军人,他们依靠武力和暴力登上领导人的位置,打心底就崇尚以武力树立威信的治国方针,这些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君主共和制在西亚北非的利比亚、叙利亚、伊 拉克、埃及等国家盛行,这其实就是一种蔑视民主的残酷专制制度。这些曾是人民爱戴的革命领袖在权力的腐蚀下走向了极端的不归路,他们被人民群众推上最高领 导人的位置,又被人民群众从最高领导人的位置驱赶了下来。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来自各国民主、民权和民生等思想在西亚北非得到了大面积的传播。西亚北非各国的最高领导人世袭制和终 身制,以及政府腐败,使得人民更加呼吁民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当前腐化的政治激烈冲突,引发了社 会矛盾的激化,引起了这次西亚北非的大**。
2、经济原因(1)西亚 北非大多数国家属外向型经济,拥有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西亚北非大多数国家依赖于出口石油、发展旅游和外资来实现国民经济的增长,经济结构相对单一,抵 抗外界影响的能力差。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给出于国际分工边缘位置的西亚北非以重创,世界对石油的需求递减,西亚北非的经济安全得不到保障。“经济决定上 层建筑”经济安全受到了威胁,使得西亚北非的政治相对不稳定。
(2)西亚北非大多数国家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社会 福利性保障措施不够完善。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多数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容易激发人们仇富心理和对政府的怨恨。金融危机给西亚北非大多数国家造成了很大 的冲击,物价上涨,就业率降低,只有30%左右的青年就业,更加剧了人们对国家的不满。
3、宗教原因
西 亚北非大多数国家采取政教合一的国家治理方式,西亚北非这些国家中主体民族是阿拉伯人,多数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中又分逊尼派和什叶派,除了伊拉克和巴 林什叶派人数较多,其中伊拉克和叙利亚是什叶派统治国家,其他大多数国家都是逊尼派人数较多。不同宗教有不同的起源和文化,相同的宗教不同的派别有不同的 宗教教义和信仰,宗教和信仰之间的冲突和分歧会引起地区或国家之间的战争。在近期的西亚北非大**之中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就是伊斯兰势力在**中迅速崛起扩张。近几个月来,各色伊斯兰势力在埃及、突尼斯、摩洛哥议会选举中获胜,很有登台政治的可能。
二、外因
1、美国实施大中东改造计划的政治遗产的负面影响,以及在此次北非中东变局中美国的动荡摇摆,引发了众多西亚北非国家的不安和疑虑。
2、美国等西方国家借助网络媒体开展网络外交,鼓吹所谓网络民主,加强对中东地区意识形态、民主价值观的渗透和输入,是诱发西亚北非国家持续动荡的重要外部因素。
第五篇:西亚北非动荡原因
历史证明,经验教训是应该总结的。纵观当前西亚及北非国际形势,回观我国国内的经济政治环境我想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北非动荡的原因分析
(一)西方势力的干涉是引起动荡的深层原因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试图推广美国式的民主和自由主义价值观。美国的一些非政府组织是实施“大中东计划”的主要载体。如标榜为非政府机构、但其资金却由国会拨款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在突尼斯、埃及、约旦、科威特、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均十分活跃,蛊惑穆斯林教派内斗,培植新的替代力量,策划在北非和中东掀起一系列的政治**。[1] 为了让美国的民主改造计划顺利实现,奥巴马政府极为重视现代网络技术,宣扬“互联网自由”,利用社交网络在中东北非地区煽风点火。2008 年,美国军方智库兰德公司在向国防部递交的报告中指出:“美国应该帮助变革者获取和使用信息技术,即提供一些措施鼓励美国公司投资这一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领域。[2]”很容易看出,美国政府以“互联网自由”为幌子,在中东地区借助社交网络这种新型的外交工具,大肆推行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大力煽动该地区民众的不满情绪,并使这种情绪迅速在中东地区延伸,从而导致本来限于少数国家局部地区的政治抗议活动得以迅速蔓延。
(二)动荡的内在原因
1、金融危机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困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北非国家外向型经济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的窘境,海外投资萎缩,贸易逆差攀升,直接打击了北非国家的出口经济和支柱产业,导致物价上涨、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等等民生问题,加剧了民众的不满情绪,是此次剧变的根本原因。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而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静水深流,使得潜在的冲突易燃突发,且难以控制地播散。
2、极端僵化独裁的国内政治体制。北非国家的长期存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终身制,基本上是分为两类,一类是强人长期把持政权,另外一类是君主世袭的君主制国家家族统治。埃及总统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执政30年;利比亚总统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执政42年,而且政府换届问题没有制度化,处于无序状态;北非国家的领导人大多数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或其它非正常手段上台的,上台后,这些领导人奉行终身制,长期把持政权,甚至实行家庭统治。
3、社会问题严重,解决措施不当导致矛盾激化。一是政府腐败问题严重,比如据美国媒体分析穆巴拉克及其家人的净资产至少为50亿美元。二是对社会问题进行压制而不是疏导和解决,最终使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利比亚2月15号出现大规模示威,卡扎菲直接派飞机去镇压,飞机在天上直接对街道上游行的人扫射,很快矛盾激化,导致国内的局势处于失控状态,突尼斯首都发生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本·阿里进行镇压,警民冲突造成死亡,局势最终失控。
4、青年就业形势严峻。在埃及、约旦、突尼斯等大部分中东北非国家,青年的就业率只有30%左右;而且即使在就业的人群中,很多人只是在非正式的私营企业中从事低薪酬、临时性的、没有社会保障的工作。随着教育的加强,青年学历的提高,青年人的期望与人才市场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具有高等教育的青年正在转型价值观和政治诉求正在发生变化,崛起的青年一代与老一辈以及政治决策者的代沟越来越明显,这将对未来的阿拉伯世界国内政治结构和民主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