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文化融入《思修》课程内容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6:1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将传统文化融入《思修》课程内容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将传统文化融入《思修》课程内容的思考》。

第一篇:将传统文化融入《思修》课程内容的思考

将传统文化融入《思修》课程内容的思考

Thinking of Introduc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Content of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Course

思政教研部

郭旸

摘要:传统文化为《思修》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精神滋养。对照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中汲取养分,发掘大学生的内在价值,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尤其是理想信念、修身和以孝道为代表的家庭教育。关键词:传统文化 思修 课程建设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rovides rich teaching resources and spiritual nourishment for the course of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Contrasting to the though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we can draw nutrients, excavate the inherent valu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ir humanities accomplishment, especially the ideal faith, cultivate one's morality and represented by filial piety family education.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al;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Curriculum construction

习主席指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传统使我们获得了有别于他人的特殊品性,将我们和中华民族久远的历史连接起来,使我们感受到自己是一棵有根的大树上长出来的叶子,而不是现代化潮流之上的浮萍,全球化列车上的齿轮。民族共同延续和尊奉的传统,使我们获得生存的意义,获得尊严。拥有自己的传统,并为自己的传统而自豪,这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和得以生长的根。中华民族历经风雨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在于我们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根。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对世界历史上各文明古国进行了比较之后得出了结论:“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身为中华儿女,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思修》是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根本上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正确的政治理念,增进其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总书记明确要求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这正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思修》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此责无旁贷。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的资源,融入到《思修》的课程内容中来,充分发掘其内涵,既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又将极大裨益《思修》的课程建设。

一、“志当存高远”的理想信念教育

首先人要有理想信念。“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人是要区别动物的。“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何所底呼?”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尽早树立远大的志向,“有志者,事竟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其次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毅品质,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忍不拔、锐意进取,遇到困境逆境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最后还要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纸上读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行动,从而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化理想为现实。

个人理想包括个人具体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其中道德理想是激励个体的精神内驱力,是凝聚社会整体的精神力量。从儒家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到墨家的“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摩顶放踵”,到张横渠先生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在警醒当代的大学生,“何以谓之君子?何以谓之小人?君子则所见者大,小人则所见者小且近。君子之志所虑者,岂止其一身?直虑及天下千万世。小人之虑,一朝之忿,曾不逞恤其身”,要做有公共责任的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有着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精神的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正是出于对于祖国大好河山、对于祖国灿烂文化和骨肉同胞的爱,我们更是要扎根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上,勤学苦练,经世济民,完成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也正因为如此,身为青年学生,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打下坚实的知识和理论功底”。“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强调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加强自身修养

当代的教育,注重“术”的学习,也就是侧重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培养,但更根本的,还是个人品德的养成。“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有德行的人,才能将其才用于正道,哪怕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着普通的工作,也是服务社会,为人民服务。诸多的高科技犯罪的事实告诉我们,有才无德的人对于社会是危险品,教育的目的绝不是培养具有高学历的刽子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无论身居何位,古人都是非常重视修身的,“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城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加强个人的自身修养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古人还为我们总结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改过”、“慎独”、“重行”“内省”等,《曾国藩家训》中的“修身十二款”对于当代大学生依旧有着借鉴意义。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业精于勤荒于嬉毁于随”;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有助于我们找回内心的宁静与祥和;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珍惜时间,善用早上的时间,不睡回笼觉;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每天限定读书任务,正符合全民读书的理念;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掌握历史才能不忘前人为我们创造的丰功伟绩;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君子坦荡荡”;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现代人熬夜、喜欢垃圾食品等习惯着实不利于身体健康;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记录个人成长的点点滴滴,从细节处下功夫,经年累月,可成就人才;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汉字本身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随着电子产品的大量使用,越来越多的人提笔忘字,难得写得一笔好字;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现代人丰富的夜生活给我们带来放松和惬意的同时,也确实荒废了功课,消磨了意志。

三、以孝道为例的婚恋家庭的道德教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有伤,贻亲忧”,按照传统中国人的观念,身体不是自己的私有物,所以要格外珍惜。大一新生步入校园之初,需要有一个适应大学新生活的过程,《思修》课引导学生践行孝道的第一步从珍爱自己的身体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睡“子午觉”,早起,吃早餐,注意锻炼身体,拒绝熬夜,拒绝沉迷于网络等。“小孝养父母之身,大孝养父母之心”,“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德有伤,贻亲羞”,就是说大学生要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自立自强自信自律,努力让父母放心,把对于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尊敬之心发于内而形于外,不让自己德行有亏,免得父母蒙羞,这些是孝道之中。孝道之终则落在古人的“慎终追远”上,“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 指父母去世之后应好生安葬父母,“追远” 即缅怀祭祀父母,清明节我们为什么要扫墓要缅怀先烈,就是这个意思。古人讲的孝,既包括生前的奉养,也包括死后的丧葬缅祭,这其中也体现了古人的生死观。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片沃土,我们要以多种形式深度挖掘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固本正源,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创新。植根于此,《思修》课程的内容还有极大的充实和提升的空间,引导青年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

参考文献

[1] 储慧红.浅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新西部(理论版).2017(01)[2] 葛欣冉.以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党史博采(理论).2017(02)[3]石磊.将传统文化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改尝试[J].临沂大学学报.2014(10)

第二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环境中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环境中

**幼儿园香江分园积极构建“育美文化”特色,强调把整个教育过程变成一个无论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能感受美,享受美的过程。近两年,该园又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提升“育美”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效地融入幼儿园环境之中,力求做到:传承、创新、融合,体现出古典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幼儿园教育环境。

将传统节日融入环境创设之中

该园以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开展环境创设。新年之际,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灯笼;元宵节闹元宵、赏花灯,孩子们将自己亲手制作的花灯悬挂在活动室内外;端午节粽子飘香,中秋节月圆人圆,重阳节登高望远,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整理节日的资料,做好节日的调查,将相关的图画、文字布置在班级的主题墙。

将民间艺术融入环境创设之中

该园选择优秀的民间艺术渗透到环境创设中,在与环境的融合中传递和体验中华民族特有的形式美、意境美、节奏美和动态美。如:大班孩子以剪纸作品为素材进行环境创设,教师们将充满童趣,有故事性的经典剪纸放在欣赏区。刺绣是幼儿园大班孩子的一项传统活动,教师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刺绣工具:塑料网格片、各色粗细绣线、绣针、绣布、绣绷和绣架,欣赏区里有关于中国刺绣的图片和孩子的作品。

将古典文学融入环境创设之中

幼儿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了古诗、传说故事等作为古典文学的教育载体,教师充分利用语言教育策略和古诗文的特性,创设语言交往的环境,激发幼儿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教师们在走廊的两侧布置了与古典诗词、民间故事相关的图片,班级教室的主题墙上有孩子们的古诗绘画作品,让古典文学陶冶了幼儿的性情。

将地方文化融入环境创设之中

教师带领孩子们开展寻找镇江老字号系列活动,培养孩子爱家乡的情感。锅盖面作为“镇江一怪”,被请进了校园,面馆师傅专门为孩子演示面条制作的过程。汤包、面条地方小吃的出现增添了孩子的游戏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参与性。近年来,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正潜移默化地传承着中华文化

第三篇: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作文教学之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研究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作文教学之中

李场小学鲁艾二

根据教学原理我们知道,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实际上就是“观察、思维、表达”三者能力的结合。因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融入作文教学中,认真训练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思维能力方面发挥语文学科应有的作用,尽到语文学科应尽的职责,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

观察是作文的基础。其根本目的是获取输入信息的表象材料。形成表象材料的源泉有两个,即直接观察(即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间接观察(即对书本等画面的认识)。由此,要使学生有话可说和有事可写,就必须提供给他们比较多的表象材料即生活知识的积累,书本知识的积累和情感体验的积累。为此,我采取许多方法增加学生的表象材料,1、组织学生随着季节变化观察校内外环境、植物、日出、日落等现象的变化。如春季,面对柳枝抽芽,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吟咏出柳永的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经典诗句。学生面对此情此景,在身临其境中,顿悟诗句深刻含义,体会出诗人作诗时的细腻感情。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审美的能力,又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给学生安排赞美家乡、赞美大自然,反映地方特色、民族风貌、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板报、手抄报,比如《端午节的风俗》手抄报、《中秋节习俗》手抄报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审美情趣。三是要求学生主动跟随家长外出游玩,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历史博物馆、历史遗迹,收集整理址、革命胜地或走亲访友,并写出游记,获取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四是要求和布置学生观看少儿电视节目和军事、文学、戏曲频道,培养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意识。五是组织学生集体和个人订阅报刊杂志,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和了解获取传统文化的信息和渠道。六是寒暑假制订具体监督检查措施,落实30万字阅读任务。七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大量进行写作练习。大量的阅读观察和生活积累,使学生具备了充足的输入信息,奠定了学生选择材料的基础,达到了巧妇不为无米之炊而发愁的境界。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

把观察获得的信息材料,经过选择、组织、加工、组合等制作,最后在大脑中形成一篇能表达自己看到或听到或想到内容的腹稿,这就是对输入信息的处理过程,即选择,组织材料的过程。为此,我编制了一些作文思维能力的训练模式。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让学生自命题目撰写作文,并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看《屈原》、唱《橘颂》、吟诗词、赛龙舟、选艾叶、佩香囊、吃粽子……一个传统节日,从查询资料到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学会思考,学习写作,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作文写作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另外,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桥一亭以及乡风乡俗、乡亲乡情都是学生作文的训练的绝佳题材。通过寻访,让学生读出在家乡这部书上的沧桑意蕴和时代变迁的思考。可以叩访家乡先贤,了解先贤们的成长历程、奇闻逸事,把收集到的资料写成一则则小故事,既可以励己,又可以励人;可以寻觅家乡的古老建筑,一座石桥,一座清真寺,一堵残墙,山头上的烽火台,都可能蕴涵着一段故事,它们的名号、建筑风格都是可资探寻的内容,通过探索、发现,进而叙写,激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考究家乡村名、路名的来源,感受时代的变迁和世事沧桑。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

通过口说和书写的方法,把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就是输出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想的健康,语言的丰富,表达技巧运用的恰好成为重要因素。我们通过用诵读、说讲的方式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要做好它却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组织和引导。传统经典可积累的内容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学生诵读《三字经》,《论语》等耳熟能详的经典篇目。利用晨读,课外活动对所选内容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以至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这个诵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传递的是一种孝悌的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博爱思想的传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学生要学会推己及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让学生懂得了见利要思义……传统经典作品是集文学、哲学、历史于一体的,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同时,采用说一说,讲一讲的方式,以成语或歇后语为载体,引导学生编写故事,既是一个很好的作文训练内容,又是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学习的好机会,而且由于时代变迁,又会使歇后语、成语赋予新的内涵,闪耀着现代孩子的智慧和光彩,激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作文写作的营养土壤,让传统文化精华深入学生内心,内化为人生修养,形成一种精神文化气质,即到达修身的目的,是我们小学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当小学生进行不断的传统文化熏陶,获得一定的传统文化积累之后,就会在自己身上内化为带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人生观价值观判断,并水到渠成地在作文写作中展示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品质。

第四篇:将乡土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将乡土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摘 要: 结合当地民族特色,将本土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中,这对于本土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学校德育、美育、文学艺术欣赏来说是一项双赢的结果,它既能使学校教育教学增添新的活力,又能使乡土传统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把民族民间艺术融入课堂,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土深厚、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底蕴,达到初具欣赏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加强德育素养以及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提高审美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民间艺术;文学艺术;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

一、美术篇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崇尚伦理道德、注重人文理性、强调和谐观念、倡导忧患意识等等,学习和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弘扬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对国民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整合资源。就学校教育来说,不要只图追求所谓“高大上”艺术层次为目的,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因材施教才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所以艺术教学内容的范畴不能局限于上级教育部门规定的教材。既然实施新课改,就要灵活、科学变通教学观念。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多渠道搜集素材,全方位整合资源,编成校本教材融入到教学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浓浓民族风味,朴实的习俗,更加贴近生活。就我在以往教学中亲身体会,如果单一地灌输固定教材理论知识,这种周而复始教学模式定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产生排斥心里和厌学状态。除了教材内容之外,我充分利用本土民族文化资源,将平时搜集的素材系统归类、整合后融入到教学中,更能激发学生情趣。这对于本土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学校德育、美育来说是一项双赢的结果,它既能使学校教育教学增添新的活力,又能使乡土传统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各个民族、各个地域有着不同习俗,生产生活方式存在大的差异,所以中华民族文化种类繁多、寓意深邃、内涵深厚,自成体系。如把民间艺术融入到教学中去,就能丰富使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理念更新并不是一味去追赶潮流而彻底抛去古老的、经典的传统文化,在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的同时,还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优良传统。地方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长达六七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积淀。理解、学习掌握民族传统基础知识,是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继承和发展的关注,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传承民族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让它世世代代源源不断传存延伸。

传承和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教育教学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就艺术教育来说,地方民族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一堂好的艺术欣赏课,能够让学生受益匪浅,并且感受到艺术无限的魅力。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大屏幕一边展示图片、视频给学生欣赏,一边以导游的身份作解说,引领他们的视野进入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场境、美丽的大自然以及纯朴人文景观之中,结合乡土特色资源(文物古迹、山水田园,民风习俗)展现在眼前,多彩的风情,纯朴的习俗,一幕幕如身临其境的画面让他们产生激情,感到舒心、欢快。

通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将本土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引入美术教学中后,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有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感受到本土的亲切,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积极性。每上一堂美术课,学生兴趣高涨。

地方节日文化、婚俗文化、丧葬文化、古迹、民间音乐、民族舞蹈、民族工艺等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观念能给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艺术、语文、历史、体育课提供很好借鉴与启示。结合高中新课改教育理念,让学生全面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学生道德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本地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缩短课程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形成保护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意识,以实际行动担当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责任。

我相信以乡土传统文化作为地方教育教学的突破口,开发和利用好当地的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必定会给农村教育开辟一条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新发展道路。通过教学平台,不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而且促进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引导具有重要的、深远的意义。

二、文学篇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没有生活原形或者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而作者通过艺术手段的加工,精练的语言描述,有序的故事情节排列、渲染、夸张,集中矛盾等故事情节的等等描绘,就使一本小说或者是其他的文学作品更加的生动,耐人寻味。

在乡土美术欣赏的氤氲氛围中,我们的基础教育有了良好的沃土。

艺术与诗歌。艺术欣赏可与语文教学诗歌鉴赏意象意境有着紧密联系,题干强调:这首诗的某联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氛围、场景、图景)?者必须有生活作基础。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必须找到意象,高大上的东西学生不知道,到你说美术课上见到的,生活中见到的,学生很快就会找到答案,找到意象,引导他们把这些意象叠加组成画面,引起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观察生活中的真实美,上升到艺术欣赏中的艺术美,才能达到生活和艺术的和谐统一。艺术欣赏不但与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描写、烘托、渲染有紧密联系,还可以教会你在生活中穿衣打扮、布置家庭装饰美化生活环境。

艺术与共鸣。文学艺术是一家,能领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踏花归去马蹄香”、“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定能理解诗歌蕴含的美,能悟出诗歌中孤高的境界,这与艺术欣赏密不可分,艺术和文学的美是需要情感共鸣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洒满落日的黄昏,一位画家凝神天际感慨万千……

画家:今天多美的晚霞,明天定是艳阳天!

妻子:哦,好,明天我话晒被子!

呵呵,大跌眼镜了吧?再看看那个用苕帚蘸了白石灰刷敦煌飞天壁画的王圆录,那个可恶又可伶的王道士不懂艺术为何物,难道政府、政府官员也不懂?

用高大上抽象的语言表达问题,我们这乡土气浓浓的群体可能不理解,但用带有乡土气息的意象作例子,懂!这就是民间艺术与文学艺术达到的统一情感上达到的共鸣。

我们教育的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关系到整个大环境的综合素质,关系到我们后代的综合水平。教育学生学会爱美、欣赏美,用艺术的眼睛看世界,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3规划课题《苗族、布依族聚居地课程社会化的研究》(课题批准号:BHA130056)成果

第五篇:思修传统文化论文

孔子心中的儒家思想

孔子是东周末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的境地不容乐观,而儒家思想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想要重振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我觉得,就必须真正地了解儒家思想——也就是孔子心中真正的儒家思想。

想要了解真正的儒家思想就必须了解它诞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创始人孔子的人生历程。孔子出生在春秋末年,一个战乱纷飞的年代。主要的社会背景就是群雄割据,周礼沦丧。孔子出生在齐鲁大地,鲁国陬邑,据《史记•孔子世家》“晋平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彊,陵轹中国。”可知东周末年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说明孔子在其人生历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儒家学说在当时也不受人君待见。之所以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不受重视,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混乱的,而孔子主张的“克己复礼”和“仁”的思想与当时君主想要称霸的心理格格不入。这是儒家思想坎坷的诞生,但这并不代表儒家思想会就此没落,反而给了儒家弟子高尚的节操和不曲的书生气质。我认为这个时期诞生的儒家思想正是它的最本质思想,因为它此时的不受待见,才免受了世俗官宦气息的侵袭。

了解儒家思想主要是通过阅读儒学著作,我们这里主要谈孔子的著作。孔子的著作我们并不陌生,《诗》、《书》、《礼》、《乐》、《易》、《春秋》都是孔子著名的作品。然而,孔子的思想却主要靠《论语》体现出来。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论语》并非孔子亲自著述,而是由其弟子收集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编著而成的。《论语》向我们阐述了儒家思想的三个既各自独立又联系紧密的范畴,即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哲学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礼”就是周礼,君主、诸侯、臣子要各有秩序,不能僭越;“中庸”也就是为人处事的方法论原则和价值观念。然而“仁”和“礼”又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为政》中说“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也就是“仁”在社会政治范畴的体现;“礼”也在伦理道德范畴体现,《学而》中说“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礼也是儒家思想中修身的主要标准。“仁”不仅仅代表着孔子对一个人内心修养所应达到的程度的理解,还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所谓“仁者”,是指个人修养要本着自己内心真与善行事,所谓“爱人”,则是要用一种仁爱之心去爱护他人,这是一种博爱,是一种从内心深处自发上涌的天然之爱。“礼”不仅表现在君臣之礼上,引申开来也是社会中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准则。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就是孔子所说里的具体内容。

孔子思想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心,以和为贵,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依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依,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然而,自近代的 “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事件过后,中国人对孔子思想进行过分批驳。即使说孔子思想也有其局限性,孔子提出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朝的统治,但是早起儒家思想是没有功利性的,是不用适应封建统治的思想,而人们所说的“打倒孔家店”实际上是经过世俗演变后的儒家思想。我的主张是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继承,保留孔子原本的思想,“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孔夫子的思想光辉照耀当今我们这个时代,让古代优秀的文化部不随着历史的足迹而尘封,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下载将传统文化融入《思修》课程内容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传统文化融入《思修》课程内容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修大全

    自测与练习(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 1.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总有这不同的内涵。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致力......

    思修

    ①关于结婚年龄,要求未婚的军队干部、战士和职工,响应晚婚的号召,不要过早结婚。②关于军队干部配偶的条件,比一般公民严格,必须是历史清楚、思想进步、政治可靠、作风正派的无严......

    思修

    一、“十一五”以来的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民政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及省市县各项政策和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

    思修

    三、材料分析题 1.【材料】: 一项复杂的舰载机系统工程,背后是无数幕后英雄的奉献,有时候甚至是生命。2012年11月25日,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歼-15舰载机起降训练的、歼-......

    思修材料

    思修资料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它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社会性质决定着教育......

    思修

    2014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型思考题 一、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烟台市福山区福新街道垆上村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复信,对她病愈重返工......

    思修

    P15 三、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

    思修(精选合集)

    三月是学雷锋的日子。雷锋同志有一句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这个50年前就响彻中国大地的名字,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