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综述论文汇总_综述医学论文

时间:2019-05-14 16:1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学综述论文汇总_综述医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学综述论文汇总_综述医学论文》。

第一篇:医学综述论文汇总_综述医学论文

医学综述论文范文汇总

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护理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HAMD评分的影响。方法:将9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心理护理。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HAMD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7.8%,对照组治愈率为57.8%,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有益。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心理护理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卒中后1年内抑郁的累计发病率在40%左右[1],它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其出现种种不良的心境体验和躯体功能障碍[2],同时还影响患者神经及肢体活动功能的康复[3]。

资料与方法

2003年6月~2006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脑梗死诊断标准[4],经颅脑CT或MRI确诊;②符合中华神经精神科学会公布的CCMD-2-R抑郁诊断标准[5];③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在17分以上;④病程>14天;⑤无意识障碍、失语、严重的智能障碍及精神病史。

入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针刺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62.67±10.09岁;其中脑梗死35例(77.8%),脑出血10例(22.2%);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平均21.4±5.2分。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63.77±11.51岁;其中脑梗死37例(82.2%),脑出血8例(17.8%);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平均20.5±4.9分。两组在性别、年龄、卒中分型、抑郁严重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系统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接触患者,尽可能让患者倾诉其内心的痛苦与烦恼,减少其心理压力。②改善睡眠:晚上入睡前让患者听轻柔的催眠乐曲,给予适温的饮料如牛奶(避免饮咖啡、浓茶),洗温水澡、热水泡脚等。对早醒患者予安抚,指导缓慢地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使其延长睡眠时间。对睡前过度焦虑,遵医嘱给予安眠药。③保证营养的供给:选择患者喜爱的富含粗纤维食物,少食多餐,陪伴患者进食等。必要时可采取喂食、鼻饲、静脉输液等,保证营养摄入。④预防患者采取伤害自己的行为:夜班护士在清晨3:00~7:00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不让患者单独活动,使其不具有自杀的工具,发药时检查口腔,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吞服等,试体温时,做到手不离表,严防咬吞体温表,同时向家属交代病情,加强病房设施的安全检查。⑤寻求家庭及社会系统的支持:积极向患者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及时为患者家属宣教相关的知识及各种注意事项。⑥积极进行康复指导:鼓励、帮助、指导患者及早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时不可操之过急,注意保持患者瘫痪肢体的良肢位,协助患者翻身和各关节被动活动,各关节的被动活动幅度以患者能承受为限,避免活动幅度过大,造成关节的再次损伤,给患者增加痛苦,对康复失去信心。根据患者的肌力水平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项目。

疗效评定标准: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HAMD评分。疗效评定:痊愈:HAMD评分减少≥75%;显效:HAMD评分减少≥50%;有效:HAMD评分减少≥25%;无效:HAMD评分减少<25%。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8%和57.8%,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略)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5

讨论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与卒中前的个性、社会环境及卒中后导致的躯体和认知障碍、不良的家庭、社会、心理等综合因素有关。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急,心理上难以承受,重者还有紧张、早醒、思维缓慢、幻觉和幻想、绝望及自杀等。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评估其心理状态,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发挥正常心理防御机制,改善和清除抑郁症状,对神经功能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张长青,方向华.卒中后抑郁流行病学研究现况.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39(1):63-65.蔡焯基,主编.抑郁症-基础与临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20-125.Parikh RM,Robinson RG,Lipsey JR,et al.The impac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on recovery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over two years follow-up.Arch Neurol,1990,47:785-789.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中华医学会,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69-70.冠心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摘要】

从冠心病(CAD)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分型及证型的客观化研究、中医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着重介绍中药复方制剂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这也是目前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一个特色和亮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药治疗 综述

中医辨证论治

由于冠心病的辨证分型具有多样性,其中医临床治疗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分析众多医家的治疗方药发现,多以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温胆汤、补阳还五汤、生脉散、参附汤为主方随症加减。不同的病理阶段,兼有气虚血瘀或肾虚血瘀,治疗中始终坚持活血化瘀,益气补肾用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可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益气药与补肾药通过调节激素分泌及细胞代谢等,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细胞的耐缺血缺氧能力。

中药复方制剂治疗

以丹参、红花、川芎为主要成分:“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丹参在冠心病的活血化瘀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活血与补血并行,临床中常用中成药如丹参滴丸,注射剂则以丹红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为佳。组方中之丹参,其药理机制为:抑制磷酸二酯酶,升高红细胞、血小板、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其水溶成分能兴奋前列腺素(PGI2)合成酶的活性,使PGI2 生成增多,血管内皮细胞中PGI2增高,血管扩张[1];丹参还是强抗氧化剂,能有效清除机体内的氧自由基,抑制脂质去氧化,稳定细胞膜,其效果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相似,作用与剂量呈明显正相关。此外,丹红注射液中的红花,冠心宁注射液中的川芎也在临床应用广泛,在治疗冠心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红花中主要含红花苷、红花黄色素,其活性成分具有扩血管作用,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抑制血栓形成,并具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川芎中含有川芎素,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有文献资料表明,川芎除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外,并对已聚集的血小板具有解聚作用,尚能扩张小动脉,改善血液循环,产生抗血栓形成和溶血栓的作用。

益气治本为主中药:临床常用药物以人参、黄芪为主组成,成药如通冠丸,注射剂常用的有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和参芪扶正注射液等。以人参为主要成分的制剂,人参的有效成分是人参皂苷,人参皂苷[2]能增加心肌细胞Ca2+浓度,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促进衰竭心肌 DNA 和蛋白质的合成,还可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保护心肌,产生正性肌力作用,纠正心衰。人参皂苷还可明显提高心肌缺氧的耐受能力,对损伤心肌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功能,增加冠脉血流量作用。以黄芪为主的制剂,黄芪主要功能为补气升阳,并有扶正固本、托毒生肌之功效。大量研究表明,黄芪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黄芪对心血管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改善心肌缺血、增强心功能等功效。

以银杏叶为主要成分:银杏叶是近年来研究开发较多的心血管用药,临床常用药有银杏达莫注射液和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 EGB主要活性成分为银杏黄酮类、银杏萜内酯类。银杏黄酮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作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细胞松弛因子的释放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从而持久地扩张冠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3]。银杏萜内酯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抑制PAF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微血栓形成;抑制血栓素(TXA2)生成并促进前列腺素(PGI2)生成,从而调节血管紧张素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改善组织血供。

以三七为主要成分:临床常用的血塞通注射液,其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可以对抗由二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及黏滞血症,抑制血栓形成;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调节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脂蛋白代谢异常;增加心肌供血量,改善微循环,扩张冠状动脉,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抗心肌缺血。

以灯盏花为主要成分:灯盏细辛注射液作为常用的临床药物,主要成分是灯盏花素总黄酮,化学名为4、5、6-三羟黄酮-7-葡萄糖醛酸苷。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它可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心肌功能及供血,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促进纤溶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对抗脂质过氧化及缺血再灌注,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低血液黏度,减低过氧化脂质的产生,提高红细胞SOD活性。

问题与展望

中医治疗冠心病,在改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活动耐力、减少冠心病发作,甚至在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和长期预后方面,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大量小样本的临床观察,显示其具有独特优势。尤其在药物剂型上做了大量研究和改进,出现了中成药和注射剂等。此外,中医药临床治疗冠心病,运用辨证和辨病结合的理念,将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变化纳入中医辨证的范畴,进行个体化、整体化的辨治,更能体现中医临床的疗效优势。但对其辨证分型仍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标准,缺乏权威性的诊断,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指标研究较少,且样本数小、科学性低、量化性差,对药物疗效的判定尚无统一的客观标准,这些均严重阻碍冠心病中医药的治疗进展,这就需要临床工作者引进循证医学手段及远期疗效观察,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并大力开展实验研究,为冠心病的治疗乃至中医药现代化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谭毓治,谢金生.细胞膜流动性与中药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11):699-701.刘明,姜莉芸,周立明,等.大剂量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临床食道电生理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21(6):455-456.吴益萍.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9):2697-2698.进展性脑梗死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关键词】

脑梗死

危险因素

糖尿病:糖尿病是进展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多向研究证实其能导致或加重脑梗死。其机制可能是高血糖促进氧化,产生氧自由基,抑制皮细胞DNA合成,损害内皮屏障。Mcleod等报道,血糖超负荷时,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和血清可溶性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而脑组织缺血反过来进一步促进ICAM-1的表达,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脑梗死进展。研究还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通过抑制tPA而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合成和释放,抑制纤溶系统活性,进而促进脑梗死的发生和恶化。也有学者认为,高血糖促使神经损伤恶化主要与加重酸中毒有关,这是因为缺血细胞的正常血糖氧化机制严重破坏,血糖越高无氧酵解途径越活跃,乳酸堆积就越严重,乳酸堆积是脑缺血损伤进展的重要因素[1]。

高血压:脑梗死急性期,由于脑动脉血管阻塞,缺血区脑血管完全或部分丧失自动调节功能,脑血流量与血压的关系几乎变成线行关系,并直接受限于血压的变化。梗死灶周围缺血半暗带可能成为梗死扩大的部分,机体通过增加脉压差,以保证半暗带脑灌注,提高这个敏感区的血流量。Jorgensen等研究后认为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早期进展危险降低0.66倍。临床上常见医源性不合理应用降压药物,使血压降得过低而导致脑灌注不足、血流瘀滞,使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性加重,特别是对于有长期高血压和明显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脑梗死急性期,如果平均动脉压>130mmHg或收缩压>220mmHg,方可适当谨慎地采取降压措施和应用扩血管药物[2]。

发热:研究证明,高热可加重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造成梗死体积扩大;体温每升高1℃,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相对危险度增高82倍[3]。发热原因主要与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有关。急性肺部感染可引起白细胞增加。白细胞行为特征为变形、聚集及粘附,在微血管内白细胞轻度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引起微循环障碍;在粘附聚集过程中伴随释放自由基、水解酶等有害物质,并且与血管内皮损伤及血小板聚集过程紧密相关,造成进行性脑损伤,使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重。

炎症反应:感染和脑缺血本身引起的炎症反应在脑梗死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作为炎症反应标志的C-反应蛋白(CRP)的增高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增高与心脑血管病发作的关系更为密切,可作为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预警指标。还有研究认为,血浆CRP水平是脑梗死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不恰当的治疗:在不恰当的时机采用了不恰当的治疗措施,如过度脱水、降血压、扩血管、应用细胞代谢活化剂等治疗方法很可能造成危险度加重或进展。正常脑血管扩张可致缺血区盗血或扩血管引起血压下降影响脑灌注,导致缺血加重。急性期应用细胞代谢活化剂会使非缺血区脑细胞代谢旺盛,而缺血区供氧量相对减少,加重无氧代谢,诱发或促发脑梗死后缺血损伤的瀑布效应。

小结

总之,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为临床处理提供了许多可以干预的靶点,从而可能针对靶点积极干预,遏制脑梗死的进一步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李辉,殷延岭,迟兆富.进展性脑梗死50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2):71-72.刘柳,何远宏,晁志文.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临床荟萃,2007,22(9):629-630.刘丽萍,王拥军.体温与卒中的关系.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4):267-270.心脏生物起搏进展

【关键词】

生物起搏 基因生物起搏治疗 细胞生物起搏治疗

心脏生物起搏进展

心脏生物起搏是指利用细胞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对受损的自律性节律点或特殊传导系统的细胞进行修复或替代,使心脏的起搏和传导功能得以恢复。

生物起搏的主要方法包括基因生物起搏及细胞生物起搏两种。

胚胎干细胞治疗:胚胎干细胞为全能干细胞,具有建系传代、全能分化、干细胞永生化、增殖能力强等优势。理论上讲,胚胎干细胞能产生任何组织、细胞或器官,可以分化成心肌细胞。Xue等联合使用电生理和成像技术发现:具有电活动的供体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在体外通过重组特定的病毒载体进行稳定基因修饰后,可以和受体中静止心肌细胞在功能上成为一体,产生节律性的电活动和收缩活动。将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有起搏功能的细胞种植在豚鼠的左心室上,利用实时激动标测系统证实了电活动从注射部位向周围心肌的传播。当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第一,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详细描述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例如人胚胎干细胞时间依赖性的电重构等问题;第二,如何驱动胚胎干细胞向窦房结等自律细胞分化以及如何鉴别、分离和纯化,最近有学者发现α-肌凝蛋白重链的测定可以用来鉴定和描述早期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起搏和心房细胞,利用研究鼠胚胎干细胞的技术很容易实现对人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和纯化;第三,胚胎干细胞具有向终末细胞分化的特性,而分化为终末细胞则失去起搏特性,因此精确控制干细胞分化并终止于窦房结细胞阶段并使分化好的窦房结细胞能够驱动心脏可谓“绝技”;第四,鼠的胚胎干细胞存在着致心律失常的潜力,人胚胎干细胞也可能存在这种现象。另外胚胎干细胞还存在干细胞的共性问题如免疫排斥、定向分化、瘤生成和伦理等问题。

成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分化潜能成体干细胞,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组织,尤其是骨髓中,可从骨髓分离获得,自体移植无免疫原性。这类干细胞呈现稳定的表型,易于分离、培养,可自我复制、多系分化,有高度增殖潜力,可分化为肌细胞、神经细胞、造血支持细胞等多种间叶组织细胞。由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上述容易分离培养、多系分化增殖、无免疫排斥等优点,在修复损伤心肌及建立心脏起搏点方面有很大临床应用潜力。

当然这些研究还存在它的不足之处:第一,成人间充质干细胞被移植到心肌的游离壁上,对收缩来说这个位置不是最佳部位。然而近年来用导管把起搏基因注射到犬的左束支系统上,提供了比游离壁产生更规律更正常的激动和收缩的可能性。第二,关于这些“起搏器”的寿命问题。另外,成人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状态在原位是否会改变,是否这样的分化会影响HCN2基因的表达或者影响其生物物理的性质?成人间充质干细胞还具有干细胞的共性问题,诸如随机的整合可以增加在细胞周期中的基因分裂和瘤形成的可能性等。

展望

利用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移植建立生物起搏器,为缓慢心律失常病人的治愈带来希望。虽然近来的实验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真正应用于临床尚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如此,生物起搏器替代电子起搏器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相信将来生物起搏器可能成为缓慢心律失常病人治疗的一项选择。

【参考文献】 吴旭斌.心脏生物起搏的进展.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9(6):711-714.张萍,郭继鸿.生物起搏.临床心电学杂志,2004,13(1):62-63.雷印胜,郭兰敏,邹承伟,张海洲.心脏生物起搏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医学与哲学,2005,285(2):50-51.刘凡.生物起搏器与基因疗法.心血管病学进展,2004增刊:97-98.关节软骨的修复

作者:卫永鲲 马慧玲

作者单位:723000陕西省汉中市3201医院骨科

【关键词】

软骨修复

软骨修复最常规的处理是清创灌洗术,其目的是清除软骨碎屑,修整软骨轮廓。这种处理可以祛除关节交锁的病因,缓解滑膜炎和疼痛,以及降低炎性介质的浓度,从而减轻临床症状。但其疗效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尤其是当缺损>1cm2时,许多病人出现骨关节炎的表现。研究发现,用“关节钻孔”及“微骨折”等方法治疗关节软骨缺损所产生的多维软骨,主要由Ⅰ型胶原和多能蛋白聚糖(versican)等蛋白多糖组成,具有较低的抗压能力,这最终导致了软骨和周围组织的退变和软骨缺损修复的失败。

Hunziber EB[1]应用自体软骨膜移植治疗膝关节全层缺损,1年后观察,90%以上被软骨样组织填充;但8年后观察,60%失败。O'Driscoll[2]应用自体骨膜移植,15例患者中9例获得满意疗效,6例在数年后治疗失败。结果表明,软骨膜和骨膜移植缺乏持久的疗效,而且病理检查显示,缺损处修复的组织并非透明软骨。大量资料显示,骨膜和软骨膜移植常产生骨化现象。自体软骨移植,是取自体非负重部位的圆柱状软骨组织进行软骨缺损的修复。临床观察表明,移植物的骨性部位可以愈合,而软骨部位的长期存活能力和生物机械功能改善并不十分理想。另外,移植物取材部位的预后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异体软骨移植是用异体的骨软骨组织代替骨软骨缺损。这种移植物虽然存活时间较长,并发症和关节退变的几率较小,但供体缺乏及排斥反应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治疗软骨缺损的第二个细胞来源是间充质干细胞。采用间充质干细胞的思路主要来源于组织工程软骨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胚胎软骨发生的重现。骨髓和骨膜中都含有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成软骨和骨的能力,具体的分化方向取决于局部的刺激因子。

用于软骨修复的第三类细胞来源是基因转导细胞。这是将组织工程技术和基因治疗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例如: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可以将BMP-7基因转导入兔的骨膜细胞内。形成的转导细胞至少可以持续表达BMP-7达8周。将转导细胞的支架复合物植入直径为3mm的关节软骨缺损处,8周后,缺损完全为透明软骨样组织所修复。而对照组的修复能力则较差,所形成的主要为纤维软骨。关于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目前存在两种理论:一种理论认为[3],从骨膜或骨髓中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注定要向骨组织分化,所形成的软骨细胞则处于软骨内化骨阶段。需要在适宜的氧浓度及成软骨因子的作用下才能保持软骨状态,所以很不稳定,容易产生肥大的软骨细胞,并最终被骨组织所代替。另一种理论则认为:从骨膜和骨髓中分离出来的间充质干细胞,尽管是多潜能干细胞,但更易于向软骨细胞方向发展。

软骨缺损处的软骨下骨是否暴露,对软骨缺损的成功修复有很大影响。目前认为,软骨下骨的暴露,对软骨缺损的修复产生的主要是不利影响,理由有二:其一,正常软骨细胞处于无血供、相对乏氧环境中,合适的氧浓度对维持软骨细胞的表型有重要作用。过高或过低的氧浓度都对软骨的生成产生不利的影响。其二,软骨下的松质骨在关节活动受力时是重要的“减震器”,当软骨下骨暴露和损伤后,修复时在损伤处会有骨痂形成,使局部骨质硬化,破坏软骨下骨的“减震器”作用,最终导致软骨组织的退化。

目前用于软骨修复的组织工种技术共4种:①软骨细胞的植入或与生物性好的材料复合植入。②具有软骨细胞分化潜能的细胞群如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植入或骨膜、软骨膜的移植。③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单独植入或与生长因子复合植入。④以基因修饰的可表达修饰因子的植入。

【参考文献】 Hunziker EB.Biologic repair of articular cartilage.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1999,367S:S135.O'Driscoll SW.Articular cartilage regeneration using.鄂征,刘流.医学组织工种技术与临床应用.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5.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研究

作者:李海宽 白鹏飞 高海东

作者单位:719000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

【摘要】

目的:论证中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CP)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变过程。方法:采用中西医辨证、辨病治疗。结果:中西药结合应用,降低抗生素产生耐药菌株,提高有效治愈率。结论:注重中医辨证施治,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同时积极配合心理学疏导治疗。

【关键词】

中西药结合 慢性前列腺炎 辨证施治 心理学

中医学对CP的认识

CP在中医学中属“劳淋”、“白淫”等范畴。肾藏精,其气通于阴,劳伤肾虚不能藏精致精液随小便排出[1]。或闻淫事,或见美色,或思想无穷所原意不得,或入房太甚,宗筋纵发为筋痿而精自出[2]。有精浊和便浊,精浊出血精窍与便浊出血溺窍者大异,其出不因小便,茎中或痒或痛,甚如刀割火炙,而小便自清,不相混也。

中医认为该病是由于“下焦湿热”、“气化失调”所引起,依《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本病拟名“精浊”。精浊主要责之于湿热余邪,阴虚火旺,精室瘀阻三方面。①湿热下注:可由饮食不节,恣食肥甘酒醴,以致湿热内生,或外感湿热之邪,阻遏下焦,由精道入侵;②阴虚火旺:素本阴虚或纵欲太过,损伤阴精,阴虚则火旺动,寻致下焦气化不利,或封藏失职;③精室瘀阻:湿热久滞不清,肾火郁而不散,或外邪遏阻气机,或五志过极而化火等,久则气滞而血瘀,久病而入络,精道气血瘀阻。此外肝气郁滞,心脾气虚,肾阳不足等都有可能成为本病的发病因素,其病位在前列腺,病机却涉及肝、肾、心、脾,开始发病多以邪实为主,久则转虚,常见邪气未尽而正气已伤,所现虚实夹杂之症。

中医治疗

湿热久蕴:尿频、尿痛、尿急,排尿时尿道有灼热感,尿色黄赤混浊。尿末有分泌物尿道溢出,前列腺液镜检WBC(++)以上。治宜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方用八正合剂三妙汤加减,药用:木通、滑石、车前子、扁蓄、蒲公英、灯心草、瞿麦、甘草梢、苍术、黄柏、生苡仁。湿热重者加龙胆草、败酱草、虎枚、金钱草,血精者加小蓟、白茅根、生茜草;射精痛者加元胡索、川栋子、王不留行。

阴虚火旺:手淫过频、房劳过度、腰膝酸软、周身乏力、会阴坠胀、尿道滴白、尿后余沥,伴口咽干燥、便秘及阳事易兴、小便短赤。舌红、少苔。前列腺液镜检WBC(+)以上。治宜滋阴降火、清热利湿。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药用:知母、黄柏、山萸、茯苓、山药、丹皮、泽泄、女贞子、旱莲草、萆薢、金钱草。腰骶酸楚加续断、桑寄生、杜仲、失眠多梦加远志、枣仁。阴损及腰膝酸痛,尿频清长,尿道滴白,少腹拘急,手足不温,性欲减退,阳痿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前列腺液镜下卵磷脂明显减少者,上方去知柏二至加菟丝子、沙菀子、淫羊霍、巴戟、砂仁、小茴。

气血瘀滞:病程较长,经久难治愈的患者。会阴、小腹和腰骶疼痛不适,睾丸坠胀,尿道滴白,前列腺液镜检可见红细胞。治宜活血化瘀,行气导滞,方用前列腺汤加减。药用:丹参、赤芍、红花、桃仁、泽兰、王不留行、山甲、乳香、没药、玄胡索、川楝子、白芷、青皮、败酱草、益母草。会阴刺痛加生蒲黄、五灵脂,腺体有结节改变者加三棱、莪术、皂角,小便涩痛加滑石、扁蓄。

中医针灸治疗:针灸可疏导经络,调合气血,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散,缓解疼痛,改善排尿症状。取穴位:肾俞、膀胱俞、关元、三阴交、中极;腰阳关、气海、关元、中极、肾俞、命门、志室、三阴、足三里;双俯卧行针,深刺并小幅度提插,捻转后留针20分钟;中极仰卧行针每日或隔日1次,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并可配合艾温灸,10~15次为1个疗程。

中医的外治法:贴脐,中药热坐浴,中药经尿道保留灌注,中药灌肠,前列安栓肛管外用等均有一定疗效。

西药治疗

广谱抗菌药物:常用头孢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药物。

α-受体阻滞剂:能松弛前列腺和膀胱等部位的平滑肌而改善下尿路症状和疼痛,如阿夫唑嗪、多沙唑嗪、萘哌地尔、坦索罗辛等,疗程应在6周以上。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是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相关症状的经验性用药,塞来昔布对改善Ⅲ型前列腺炎疼痛疗效显著。

植物制剂:对Ⅱ型和Ⅲ型前列腺炎的治疗受重视,主要为花粉类制剂与植物提取物,如普活泰、槲皮素、沙巴棕等,疗程以月为单位。

M-受体阻滞剂:对伴膀胱过度活动症(OBA)表现如尿急、尿频和夜尿但无明显梗阻患者,如托特罗定等[5]。

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可以改善情绪障碍症状,减轻身体不适与疼痛,选择三环类抗抑郁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苯二氮类药物。

别嘌呤醇:可选择性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有一定疗效。

其他治疗

骶管封闭:采取俯卧或侧卧位,选择骶管穿刺点,用2%利多卡因5ml,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500U,胞二磷胆碱0.25g,地塞米松5mg,0.9%氯化钠20ml注入骶管后卧床休息15~30分钟,每周1次,5次为1个疗程。

常规前列腺按摩:促进前列腺管排空并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对局部炎性改变较轻者,疗程4~6周,每周2~3次。

热理疗:增加前列腺组织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利于消除组织水肿、缓解盆底肌肉痉挛。应用微波、射频、激光等物理手段,对未婚及未生育者不推荐。

前列腺注射治疗:经会阴穿刺、耻骨上穿刺或B超引导下穿刺,注入先锋Ⅴ号1g,地塞米松5mg,10%利多卡因20ml。

青年健康教育: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戒酒,忌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避免憋尿、久坐和疲劳;保暖,加强体育锻炼,热水坐浴。

【参考文献】 隋²诸病源候论²虚劳尿精候.明²医学入门.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观察与护理体会

【关键词】

蛛网膜

临床资料

2006~2007年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2例,通过细致观察,认为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较差的因素有再出血、持续性发热与意识改变。所以,对此病的观察、护理尤为重要。

观察及护理体会

再出血的观察及护理:①本组出现再出血3例,其中2例24小时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故必须密切观察。若患者经治疗后再次出现剧烈头痛、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频繁呕吐、瞳孔不等大的临床症状时,应高度怀疑再出血的发生,注意预防再出血。②绝对卧床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4~6周,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和体检,避免情绪激动,对于复发者卧床休息8周以上,即使完全恢复也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活动。为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应坚持喂水,喂饭,递送便器。④昏迷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因昏迷时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呕吐物易流入气管,痰液不易咳出,极易造成呼吸困难而窒息,加重脑缺氧而危急生命。所以,病人一入院,就要立即清除口腔内的凝血块或呕吐物。头偏向一侧,抬高床头15°~30°角,以利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同时,加压给氧,遇有呼吸窘迫,口唇紫绀,痰多不易咳出,血氧饱和度低的患者,应气管切开吸痰,并每日3~4次的雾化吸入,又要做好气管切开后的护理,防止肺内感染的发生和颅内压的增高。④防止剧烈咳嗽、防止躁动:对咳嗽剧烈者,给予止咳剂控制咳嗽,防止剧烈咳嗽导致血压和颅内压增高,诱发再出血。病人有躁动,应找出躁动的原因,并及时处理。如尿潴留、体位不适、高热、休克、缺氧、疼痛、病室吵闹等。⑤加强营养,保持大便通畅。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严重颅脑损伤病人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记录鼻饲量,以补充机体因呕吐、脱水所致的消耗。同时,应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按医嘱给缓泻剂,如开塞露、蜂蜜等,并嘱患者排便时不宜用力,以免引起再出血。⑥保持情绪稳定:安慰患者及家属,减少探视,避免一切不良的精神刺激,病愈出院前不可突然通知,以免过度兴奋或激动而复发。

持续发热的观察与护理:如病程中持续发热超过2周,常与并发症有关。本组中有3例发热患者,2例合并肺部及尿路感染持续高热4周以上,1例再出血后引起中枢性高热。经积极抗感染处理,2例渡过了高热关,其中1例中枢性高热死亡。预防继发感染措施:①意识障碍者每2小时翻身1次,动作轻柔,将肢体安放于舒适位置,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呼吸道通畅,拍背,保持床铺清洁平整无碎屑,防止褥疮的发生。②对于留置导尿的病人,膀胱冲洗每日2次,导尿管每周更换1次,尿袋每天更换1个,尿道口消毒每日2次,尿袋不能高于床平面,以防止泌尿道的感染。对于泌尿道有感染者鼓励多饮水,同时给予必要的抗生素治疗。③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④昏迷患者眼睑不能闭合者,盖以凡士林油纱布,并定时滴入抗生素或涂以金霉素眼膏,以防暴露性角膜炎或溃疡的发生。

意识障碍的观察及护理:①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大小、对光反应及肢体活动,头痛程度以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对症状不典型者要密切观察初期变化,并与其他疾病加以鉴别,使患者及时得到妥善处理,重者入睡时也要定时唤醒,以防与昏迷混淆。②如发病在2~3周左右出现剧烈头痛,意识障碍,两侧瞳孔不等大或忽大忽小,呼吸节律和深浅度改变时,都应积极报告医生,并按医嘱予以降血压,止血等措施。③避免一切可致颅内压及血压增高的因素,如颅内压高时给予20%甘露醇250ml在20~30分钟内快速静滴。

心理护理:病人刚入院时,都有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要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介绍病区情况,让他们看到希望,避免一切精神刺激,鼓励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自体下颌肿瘤骨灭活后再植42例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下颌肿瘤骨灭活后再植的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和方法。方法:对1994年6月~2007年10月行下颌肿瘤骨灭活后再植术的患者进行系统护理。结果:本组42例患者除2例因感染再植未成功外,余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采取系统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

【关键词】

下颌骨 肿瘤 再植 护理

资料与方法

1994年6月~2007年10月对42例下颌肿瘤骨行灭活后立即再植术。其中男18例,女26例,年龄22~60岁,术后常规拍X线片检查以了解骨破坏情况及确定切骨范围。术前病理诊断:成釉细胞瘤22例,角化囊肿17例,颌骨中央型血管瘤3例,术后定期X线拍片连续追踪观察骨愈合情况。

手术方法:经鼻腔气管内插管全麻,常规下颌骨截除术切口,按颌骨肿瘤外科原则切除病变骨,加以修整,将骨块用蒸馏水煮沸15分钟,清洗净残存的变性组织后浸泡在庆大霉素中备用。在煮沸的同时处理创面,然后将骨块植回原处,并用钛板坚固内固定,置负压引流管,将骨膜及肌肉包绕骨块严密缝合,再缝皮下组织及皮肤,清醒后颌间结扎1~2周。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顾虑,增强信心,能主动配合手术及护理。

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抽取口鼻腔内分泌物、血液等,抽取时动作要轻柔。病人术后放置引流管,负压调节要适宜,压力为15~22mmHg。观察引流液的量与颜色,若引流量>250ml/日,色鲜红、易凝固,考虑有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引流量<20~30ml/日,术后48~72小时常规拔管。通过细致地观察与护理本组患者均能顺利拔管。

保持口腔清洁:病人全麻清醒后需颌间结扎1~2周,因此术后口腔护理至关重要,传统的口腔护理不能满足该病口腔清洁的需要。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使病人取半坐卧位,头偏向健侧,先用灭菌生理盐水棉球擦拭伤口,再用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冲洗口腔,然后再用负压吸引器吸出液体,反复数次至清洁为止。每天冲洗口腔1次,常规口腔护理3次。告知患者禁止自行漱口。通过采取相关口腔护理措施,保证了口腔的清洁,防止了口内创口的感染。

鼻饲饮食护理:术后病人不能自口进食,需鼻饲7~10天,术前插胃管影响手术进行,故选择病人手术清醒后插胃管。插胃管前要告知鼻饲饮食的目的及重要性,以取得患者合作。可给匀浆膳、牛奶、果汁、蔬菜汁、面汤等鼻饲,量可根据病人的消化能力增减。有些病人置管后出现胃部不适,可遵医嘱给西咪替丁针剂0.4g加适量温开水鼻饲,每天3次。拔除胃管后由先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软饭、普食。

尿管的护理:由于手术时间长,需术前留置尿管,根据男性生理特点,我们把男病人术前导尿放在麻醉后实施,这样,可避免由于病人过度紧张而引起的尿道黏膜损伤。一般术后24~28小时,行膀胱冲洗后拔除。我们采取此方法后无1例男性患者因导尿引起尿路感染及尿道黏膜损伤。

出院指导:增加营养,预防感冒,保持口腔清洁。按医嘱进行颞颌关节锻炼。出院后1、3、6个月复诊。

结果

通过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和跟踪观察,除1例因术后感染再植未成功外,其余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8天。

小结

下颌骨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颌面部肿瘤术后面部外形和功能的重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体下颌骨再植的优点为不增加新的手术创伤,外形恢复也是其他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本组术前、术后通过采取以上相关护理措施,保证了患者平安康复[1]。

【参考文献】 张现军,耿宏杰.自体下颌肿瘤骨煮沸再植17例.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7(4):36.中医“神”理论与临床研究综述 作者:石松超

作者单位:471123河南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卫生院

【摘要】

研究认为,心主神明、七情,肝胆谋虑决断,相当于心理学认识、情感、意志三个方面。七情致病多气郁、内伤心肝,表现心神无主、谋虑决断不能、神魂失舍等心身疾病。七情致心肝肾功能异常相当于精神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平衡失调。

【关键词】

“神”理论 综述

中医理论认识

心主神明:《灵枢²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说明心具有接受外来信息的作用,亦即认识的心理过程。“神明”是指人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思维活动。说明心能够产生精神思维活动,又能对体内脏器的功能起统帅、协调作用,从而共同维持生命机能。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脑的功能认识不足。“血气者人之神”说明血气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主神明与心主血脉关系密切。研究认为,中医“心”是指中枢神经系统部分脑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精气神与元神之府:肾藏精生髓通于脑。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神明之体藏于脑,神明之用出于心。头为诸阳之会、督脉属脑络肾贯心,总督一身之阳气。精能舍气、气能化精、精化为气的同时就表现出神。可见脑主持人的精神活动。研究认为,中医的“肾”除指泌尿系统和部分脑的功能外,主指内分泌腺,尤其是性腺功能。

肝胆谋虑决断:心主神明需肝胆谋虑决断。研究认为中医肝相当于大脑、丘脑、垂体-肾上腺和植物神经的功能。谋虑决断物质基础是精血,其中含“脑-肠肽”[1]。

七情内伤,神魂失舍: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胆为甲木,喜温和而主升发。五志唯心所使,七情有心神主导。可见七情内伤,轻则心神无主,重则肝胆谋虑不能,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痰瘀作祟,神魂失舍,表现为精神与神经、内分泌平衡失调的某些心身疾病。

现代医学认识

心理学观点: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感情、意志三个方面。认识包括感觉和知觉、记忆和思维以及想象和注意,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主要由“心主神明”来完成。情感、意志又称意向,主要由七情活动和肝胆谋虑决断在“心主神明”基础上完成。

精神与神经、内分泌学观点:人类对环境的反应受到大脑皮层下中枢影响,并通过植物神经的作用来调节躯体内脏的活动,且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气郁证的产生与精神神经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内分泌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性腺和甲状腺轴的关系密切相关,且调节人体水、脂肪代谢,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此观点认为七情内伤气郁致心肝肾功能失调。

新医德含医术观点[2]:根据心身医学理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重视解除病人病态的心理,调动战胜疾病的信念,是新医德重要内容,也是医德治疗价值的具体体现。

临床应用探讨

急危重症神志昏迷是大脑功能高度抑制严重意识障碍。情感异常、神志无主常见心身疾病、精神分裂症、神经内分泌失调疾病。

老年痴呆症、高血压病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的心身疾病,是脑血管性痴呆的重要致病因素。纵观上文所述中医、现代医学认识,老年痴呆症应从心脑肾论治。临床重在补肾养心,化瘀软坚,调节情志。化痰瘀通心窍,软化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从而有效降低高血压对靶器官(心脑肾)的损害,改善大脑功能,延缓大脑组织萎缩,防止痴呆症发生。康复医学提出心理因素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伤恢复有重大影响。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属中医“癫狂”病范畴。通过祛痰化浊,行气解郁以达清净胆腑而复其用。此病常因精神刺激而复发或加重,要重视心理疗法运用。

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是以植物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而致精神情志改变为特征,应用刺五加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解郁化痰调肝,补心益肾养神,可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杜少辉.难病奇方²温胆汤.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沙洛.新医德亦含医术.健康报,1998:313.医宗金鉴.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误诊分析 作者:张瑞清 崔丽英 吴利华

作者单位:030006山西煤炭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病历资料

例1:患者,女,29岁,已婚。主因乏力、食欲减退、消瘦3年余,皮肤发黑6个月,头晕3天入院。患者多年来自觉乏力、虚弱、食欲减退,消瘦,体重减轻约7kg,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6个月前无意中发现皮肤、口唇颜色逐渐变黑,皮肤干燥,乏力加重,不能从事任何体力劳动,入院前3天无诱因出现胸闷、恶心、呕吐、头晕,在当地医院给予输液及对症治疗无明显效果来我院诊治。既往于2002年11月足月顺产一男婴,产中、产后出血量一般,未输血,产前月经规律,产后至今经量较少,色暗。查体:体温36℃,脉搏96次/分,血压90/60mmHg,发育正常,体型消瘦,全身皮肤色素加深,尤以面颊部、掌纹、乳晕处明显,口唇、牙龈及舌表面均有色素沉着,全身皮肤干燥、粗糙,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甲状腺不大,心、肺、腹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肝功、肾功、甲状腺功能正常,血沉16mm/小时,空腹血糖3.99mmol/L,血钾5.06mmol/L,血钠119mmol/L,血氯79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8.9mmol/L,血浆皮质醇8:00时64.6nmol/L、16:00时58.2nmol/L、0:00时60.0nmol/L,ACTH 272pg/ml。结核菌素试验:硬结直径26mm,无水疱。头颅CT:未见异常。肾上腺CT:左侧肾上腺正常形态消失,可见约2.0cm³1.6cm³2.0cm类圆形软组织影,其内可见点状钙化影,右侧肾上腺结合部增粗,内外侧支显示清晰,考虑肾上腺结核。诊断为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给予激素替代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例2:患者,男,27岁,面部色素进行性加重,伴有乏力、消瘦,脱发2年余,加重3个月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70次/分,血压105/70mmHg,发育正常,体型消瘦,颜面部、双手色素沉着,以皮肤皱褶处明显,乳晕加深,口唇、牙龈及舌表面均有色素沉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甲状腺不大,心、肺、腹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3.83mmol/L,血常规白细胞6.7³109/L,淋巴细胞2.2%,巨大不成熟细胞2.6%,肝功能总蛋白53.9g/L,白蛋白29g/L,血钾4.5mmol/L,血钠121mmol/L,血氯73mmol/L,血钙2.05mmol/L,血沉31mm/小时,甲状腺功能FT3 5.2pg/ml、sTSH 4.85uIU/ml、ACTH 569pg/ml,血浆皮质醇8:00时85nmol/L,16:00时51.6nmol/L,0:00时43.2nmol/L,尿、便常规正常。结核抗体阴性,PPD阴性。肾上腺CT:双侧肾上腺占位,右侧可见约2.3cm³1.5cm³1.9cm软组织影,其内可见点状钙化影,左侧肾上腺可见约1.3cm³0.9cm³1.9cm软组织影,考虑肾上腺结核。垂体核磁:正常。诊断为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给予口服激素替代治疗,入院第6天患者外出受凉后出现恶心、呕吐,当时测血压80/50mmHg,体温39℃,诊断为 Addison危象,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盐水、葡萄糖静滴,2天后体温、血压正常,改口服激素替代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长期随访,2例皮肤色素沉着逐渐变浅,食欲增加,体重增加,病情稳定。

讨论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又称Addison病,本病在临床工作中极易误诊,延误治疗。通过以上病例,我们认为对于不明原因的乏力、纳差、消瘦、血压偏低、血糖偏低、恶心、呕吐患者,尤其是发现皮肤、黏膜色素沉着的患者,应考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及时检查激素水平,并给予相应处理,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临床诊断中应抓住肾上腺激素分泌不足这一主要矛盾,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如电解质代谢紊乱、感染等一些疾病误导。

【参考文献】 Renee CLP Addison's disease Medicine:1997,38(11):15-17.罗湘杭,廖二元.内分泌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37-948.肺癌误诊肺结核50例分析 作者:邓辉

作者单位:130123吉林省长春市传染病医院

【摘要】

通过对在院50例肺癌误诊肺结核病例,分析讨论肺癌误诊的原因。结果:50例肺癌病人误诊为浸润型肺结核17例(34%),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33例(66%)。重点讨论几种易与肺癌相混淆的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X线影像。对上述疾病与肺癌共有的X线影像片影,肺门块影、肺野块影以及胸腔积液等做具体分析。探讨了在疾病影像初诊时应首先考虑的疾病,怎样与肺癌相鉴别。对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会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肺癌 肺结核 误诊

资料与方法

2004~2007年收治在外院全部误诊的肺癌病例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10~78岁,平均51.3岁,40岁以下9例(18.6%);城市36例,农村14例;有吸烟者20例,平均吸烟指数均>200支/年。本组病例记录完整,50例肺癌病人均有病理及细胞学证实。误诊时间4个月~8年,平均3.62年。其中来本院后继续误诊12例,误诊时间5~40天,平均22.3天。

结果

50例肺癌首发症状:咳嗽36例(81.9%),胸痛25例(58.4%),发热22例(49.8%),气短15例(39.4%),血痰18例(32.9%),乏力10例(23.4%),盗汗8例(16.2%),咯血8例(16.2%)。

50例误诊病例X线表现,见表1。

病理、临床分型及转移情况:50例肺癌经病理及细胞学证实,腺癌18例(42.8%),鳞癌12例(28.5%),未分化癌3例(7.1%),低分化癌1例(2.3%),未定型8例(19.0%)。中心型肺癌24例(57.1%),周围型肺癌12例(28.5%),未定型6例(14.28%)。来本院前发生转移者10例,淋巴转移4例,胸膜转移3例,食管转移1例,气管旁淋巴结转移1例,纵隔转移1例。

讨论

本组病例误诊最多的为浸润型肺结核17例(40.9%),结核性胸膜炎15例(35.7%),肺炎14例(33.3%)。调查表表明肺癌的首发症状为咳嗽、胸痛、发热、气短、血痰等呼吸系统常见病症状,故人们患病后首先考虑到炎症,多数经抗炎治疗一段时间不见好转者,考虑到结核。由于病人对肺癌的认识不足,加之对诊断肺癌有恐惧感,所以很少考虑到肺癌,这即是来自病人本身的肺癌误诊原因。

医务人员对肺癌的理论基础掌握的不够全面,缺少警惕性,并且对X线诊断以及与胸科其他疾病和鉴别诊断方面缺少临床经验,尤其在某些诊断手段较欠缺的医院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更加困难。

由于以上两种原因,使肺癌在临床中误诊率较高。

X线是临床胸科医生普通使用的一种诊断手段,现将胸科常见的易与肺癌相混淆的几种疾病如浸润型肺结核、肺炎、结核性胸膜炎等在X线诊断方面与肺癌鉴别诊断提几点看法:①肺野片影:本组10例X线表现片影,占本组病例的23.8%(包括整个肺野大片状阴影及某个肺野孤立片状影)。对于孤立片影应考虑:炎症、周围型肺癌、浸润型肺结核。遇此种X线影像临床应积极提检血常规、痰结核菌、痰脱落细胞。如痰菌阴性者,应抗炎治疗至2周,如病变无好转或病变有进展趋势,应考虑肺癌。因浸润型肺结核X线孤立片影无子灶者临床很少见,故应进一步检查做肺CT,必要时做支气管镜检病理。这样可明确病变性质以早期作出诊断。对整个肺野片状阴影如气管向患侧移位,肋间隙变窄,有胸膜反应等,并注意其密度是否均匀一致。如密度不均并有间接X线影像应考虑毁损肺,密度均匀一致有间接X线影像应考虑中心型肺癌合并全肺不张。如密度均匀一致,气管向健侧移位,肋间隙增宽考虑胸腔积液。掌握上述X线特点对整个肺野大片状阴影初步X线诊断会比较明确。②肺野孤立块影:对此种X线表现应首先警惕肺癌的可能性,要立即拍侧位胸片明确病灶确切位置非常重要,并注意其大小密度,周围是否有毛刺、切迹、分叶等,并注意密切动态观察病变,如密度由淡变浓,由不均变均,由小变大应考虑肺癌。结核瘤在抗痨过程中吸收不明显但不会在短时间内有发展。③肺门块影:对肺门块影无间接X线影像者应考虑肺门肿大淋巴结。如为中心型肺癌,在其影像周围肺组织由于叶、段支气管受到不同程度的阻塞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含气不良。但不能完全除外管外型肺癌,可通过抗痨治疗效果除外此型肺癌。④肺不张:常见的肺不张可由炎症、结核、癌肿引起,这几种原因引起的肺不张在临床中不易鉴别,故应尽早拍侧位胸片明确不张的肺叶乃至肺段对临床诊断有期重要意义,并注意以何种症状首发,是否有结核病史及接触史,如无特殊记载应抗炎治疗2~3周,病变无吸收应考虑结核及肺癌,经抗痨治疗1个月便能加以区别。条件允许可做肺CT、支气管镜检病理,即可明确诊断。⑤胸腔积液:本组胸腔积液者14例(38.3%),全部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其中单纯胸腔积液10例,肺野块影合并胸水2例,肺不张合并胸水2例。此14例胸腔积液者血性胸水7例,草黄色胸水3例,未排液者4例,从发病至明确诊断时间平均2.55个月。胸腔积液之所以误诊率较高,原因是临床结核性胸膜炎血性胸水逐渐增高,使结核性胸膜炎与癌性胸水在临床中不易鉴别。对单纯胸腔积液者多数人很少考虑到癌性,故忽视了查胸水脱落细胞这一重要环节,是临床漏、误诊的主要原因。故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有单纯胸腔积液者无论是否血性应将查脱落细胞列为常规检查,必要时胸膜活检,并在每次排液后胸透,以早期发现肺癌原发病灶,早期诊断。

通过上述对几种常见X线表现分析,对结核科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怎样排除肺癌可能会有一些帮助,但对每一个病人应综合分析,如X线表现结合年龄、吸烟史、首发症状等。目前肺癌的发病年龄虽有提前,但总的发病率青年小于中老年,故对40岁以上患者应提高警惕,对可疑者做支气管镜检查病理及脱落细胞检查,密切动态观察、随访,以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TP方案联合得力生注射液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2例观察 作者:冯文娜 邹明雷

作者单位:454001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观察得力生注射液与TP方案化疗联合应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2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得力生注射液+TP方案治疗,对照组用TP方案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0%,对照组有效率为56%,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好转者占66%,对照组好转者占40%,治疗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P<0.05)。消化道反应对照组Ⅰ、Ⅱ、Ⅲ度占80%(24/30),治疗组占50%(16/3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得力生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有效,对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有较好作用。

【关键词】

得力生注射液 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生活质量

2004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2例,随机分组,设治疗组(得力生+化疗组)和对照组(单纯化疗组)。治疗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30~76岁,平均53岁;腺癌20例,鳞癌12例;临床分期:Ⅲ期17例,Ⅳ期15例。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1~75岁,平均53岁;腺癌21例,鳞癌9例;临床分期:Ⅲ期17例,Ⅳ期13例。两组近1个月内均未接受抗肿瘤治疗,化疗≥2周期,Karnofsky评分≥7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治疗前肝功、肾功、心电图、血象正常,有可测量临床或X线观察指标,可以评价近期疗效。

治疗方法:均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静脉给药。得力生注射液30~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500ml水中静滴,每日1次。化疗方案:紫杉醇135mg/m2,dl,加生理盐水500ml,静滴180分钟;DDP80~100mg/m2,dl,静滴,化疗时给予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预防消化道反应,21天为1周期,化疗2个周期评价疗效。

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标准:按WHO标准评定,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进展(PD)。化疗毒性根据抗癌药物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分为0~Ⅳ度,生活质量每增加10分记录为增加,下降10分以上记录为下降,两者之间为稳定。

结果

近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50%,其中CR 0例,PR 16例,NC 10例,PD 6例;对照组CR 0例,PR 14例,NC 9例,PD 7例,有效率43.75%,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生活质量:治疗组增加者17例(53.13%),稳定10例,下降5例。

对照组增加者12例(37.5%),稳定11例,下降7例。治疗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P<0.05)。

消化道反应:治疗组Ⅰ、Ⅱ、Ⅲ度占50%(16/32),对照组Ⅰ、Ⅱ、Ⅲ度占80%(24/3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均无Ⅳ度消化道反应。

讨论

得力生注射液由人参、黄芪、生蟾酥、生斑蝥四味中药经现代科学技术提炼加工而成。该药治疗肿瘤机制可分两个方面,其一是利用补益中药人参、黄芪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其主要显示上述两味补益中药能够调节肿瘤患者失调的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提高血液中某些细胞因子水平,以达到调动机体内源性机制而发挥间接的抗肿瘤效应。动物实验证实,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降低cGMP而抑制肿瘤生成,并可刺激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增强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这对晚期肿瘤、复发转移、高龄体弱患者无疑会使其极大受益。同时,对手术、化疗、放疗后脏器功能恢复也有促进作用。其二是利用具有解毒抗癌效应的蟾酥、斑蝥以达到缩小瘤体、缓解疼痛的治疗目标。其主要显示在于:四味中药伍用具有直接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细胞调亡、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作用。同时,在消除残留肿瘤、防止复发和转移、放化疗的增敏效应等方面也有益于患者。联合化疗可以增效减毒、抑制肿瘤细胞增值,促进肿瘤细胞调亡、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效应。因此,得力生注射液多机制、多靶点、综合效应的抗肿瘤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其临床应用范围和潜在的应用前景[1]。

紫杉醇(PTX)系抗微丝作用的新型抗癌药,其作用机制为干扰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主要作用于细胞增殖的M期,能特异性地结合到小管的B位上,导致微管聚合成团块和束状,通过防止多聚化过程使微管稳定而抑制微管网的正常重组。顺铂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用于S期,与PTX联合有协同作用。文献报道,PTX联合顺铂的TP方案治疗晚期NSCLC有效率可达30%~40%。目前4~6个周期的TP方案成为中晚期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是紫杉醇、顺铂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亦损伤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常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脱发、周围神经毒/疼痛、转氨酶异常等[2]。严重的不良反应降低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甚至因些改变治疗方案或放弃治疗。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医或单纯西医治疗[3]。化疗是肿瘤治疗的方法之一,目前正从姑息性向根治性过渡,已逐渐成为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本组结果提示应用得力生注射液确实能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力生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方案尤其适用于中晚期体质较弱的病人,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第二篇:医学论文

医学论文:统计专业本科生基础医学统计学教学的探

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3年12月18日14:33:59 对统计专业本科生基础医学统计学理论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改革,实现数理统计思维转向医学统计学思维,降低课程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灌注专业英语知识,加强软件教学力度,以培养学生借助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实际效果来看,教学改革和调整的作用明显,值得进一步深入和推广。

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基础医学统计学是统计专业本科生最早接触的一门医用统计学。基础医学统计学不但引入了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原理和方法,还主要采用医学实例进行各方法的介绍。这门课程是统计本科生必修课程,也促使统计本科生从数理统计理论学习转向医学应用统计学习。即使其从相对抽象、较强的逻辑思维的数理统计到数理统计在医学中的应用。是后续课程如医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生存分析、统计决策及预测等的基础课程。

第四军医大学卫生统计教研室自2000年开始招收统计学专业本科生,到目前为止,已有四批本科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对于统计专业的基础医学统计学教学一直在探讨和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商讨。课程内容、选用教材与授课方式基础医学统计学授课内容分为四部分:基本统计方法、高级统计方法(不含多元统计分析、生存分析等)、医学科学研究设计和数据处理与统计软件应用、抽样调查。理论90学时,实验10学时。基础医学统计学的授课时间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刚好本科生在一年级已经完成了线性代数和数理统计等相关课程,且接触了临床概论,对于临床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对于医学生,医学统计学教材常采用的是本科生用的教材。而对于统计专业学生,由于已经学习了数理统计,普通的本科教材对于专业学生而言有点浅。所以教研室采用医学硕士生的医学统计学教材。通过实践发现,医学硕士生的统计教材难度刚好适合专业本科生,受到了广大专业学生的好评。

考虑到基础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不同于数理统计,所以教材中的例题和实验中的习题尽量选择与医学相关(如基础医学、临床、预防、药学等)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据。这样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可以将临床所学内容与应用统计学知识结合,便于理解。在对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解中,以应用实例为引导,使学生以形象思维方式实现对抽象的统计学原理和概念的掌握,将教学的基本目标从让学生掌握统计学方法、理解统计学分析过程和机理转变到让学生理解统计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实施实验方案上来。

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常用的教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就是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教案进行授课;另一种是多媒体教学方式,是在教室采用幻灯片放映的方式进行授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教室均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很容易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兴趣,能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等优点。但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完全取代板书等教学方式。因为基础医学统计学不同于一般的文科课程,有理论推导过程,如果只采用幻灯片放映无疑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所以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方式来教学,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其它教学方式为辅,两者相互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一般授课内容介绍采用幻灯片放映。当需要进行理论推导,如介绍两样本方差齐性检验可采用F检验时,可在黑板上板书方差齐性检验公式证明。

加强统计软件的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和应用存在许多困难,比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抽象难懂,统计分析思路难以形成;统计学的公式难以理解、难以记忆,计算过程比较繁琐复杂。所以为了培养统计本科生对于医学统计学的学习兴趣,使统计图形、图表的教学过程变得简单、直观、形象;课堂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数据,我们加强了统计软件的教学。对于统计专业生,要求其掌握国际知名统计软件SAS(StatisticalAnalysis Software,统计分析系统),在三年级会专门开设SAS软件课程。为避免重复教学,在基础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中,课堂和实验课教学选择Excel和SPSS软件。由于课本中的u、t、F等界值表都只能粗略得出P值范围,而统计软件却能给出具体的P值。所以学生对统计软件在分析问题时所表现的快捷、精确表示了极大的惊讶,从而对统计软件和医学统计学的学习产生较强烈的兴趣。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计算后,教师可以把授课的重点转向对统计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转向对统计结果实际意义的理解,通过大量实例的比较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和统计分析思路的形成。

采用了9B1的理论与实验的教学比例,原因在于对于统计专业生有专门的软件课程。如果在基础医学统计学课程中开设过多的实验课,势必减少了理论课的学习。如果不开设,学生的理解不深刻。几年的摸索和实践证明对于基础医学统计学教学的理论与实验比例设置合理。在实验课的教学中重点讲授各种统计方法的SPSS软件操作步骤以及对结果的正确解释。将学生从以往大量的数学运算操作中解放出来,以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掌握程度为主要目标,兼顾考察学生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实际数据处理的能力。

加强实验设计的教学统计学的用处不单单是数据处理,更重要的是实验设计。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统计学的目的就是在实验完成之后进行数据处理,对于设计不合理的实验,想通过统计学方法来弥补,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想法。很多问题必须在实验设计时考虑充分,一个错误设计的实验,统计学方法是无法弥补的。实验设计是医学统计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为了加强该部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科研设计能力和论文写作的水平,鼓励并要求教师将个人的科研经验引入教学内容。由于统计本科生基础医学统计学的授课时间安排在二年级,对于科研设计没有太多的理解。所以鼓励教师从实际问题出发,一步步引导。比如介绍新型降压药的临床试验,诱导学生考虑以下问题:?设计研究的确切内容,研究目的是什么?需要设立对

照吗?怎样进行随机化分组?若不采取随机化研究,分组有无偏性?应采用哪种类型的盲法?伦理学能接受这样的临床试验吗??研究的对象是谁?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有特殊的规定吗??处理因素和实验结果是什么?试验过程中脱落的病例怎么处理??针对设计方式应选用什么统计分析方法?检验水准取多少??结论怎么样?该药到底有无降压疗效?本研究结果能否推广到其他病人?

实验设计是统计工作步骤的第一步。只有进行了正确的实验设计,才能采用客观的统计分析方法来获得正确的统计结论。所以实验设计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课堂灌注专业英语知识对于统计专业生,不仅要求其掌握各种统计学方法,还要求其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统计专业生在大三会接触一门全英文专业课程生存分析。所以有必要在基础医学统计学教学课程中灌注相应的专业英语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学专业汉英名词对照,如算术均数(mean)、中位数(median)、参数估计(estimation of parameter)、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 test)等。掌握了基本的统计专业英语知识,能更好地运用SPSS和SAS国际知名统计软件(英文版),提高学生统计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大二学生的公共英语课程也正在开展,学生还准备参加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很高,此时在基础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灌注专业英语知识,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专业英语教学时机。通过实践发现,结合中文教材和中文实例讲授专业英语比单独开展专业外语课程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班教学,灵活性强统计学专业本科生学员人数根据招生情况,每年有所波动。但人数基本控制在20人左右。授课方式采用的是小班教学。由于人数较少所以上课灵活性较强,可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在进行统计学知识的讲授时,可以询问学生的理解情况。学生在未听懂的情况下,可举手提问。答疑的方式有教师回答或其他学生代答,增强学生间的交流,也可及时发现其他学生理解的正确与否。课堂上及时纠正学生理解偏差会更好地使学生接受后续知识,并启发思维。

教学体会统计本科生是将来从事医学统计研究的主力,培养其科学思维方式和正确应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医学科研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从而使得医学统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对此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统计软件实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教学难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论教学的效果。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扩充,实验设计内容的加强更有助于学生处理实际统计问题。有必要对其进一步地深入和扩展,以期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医学论文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 号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

管的原因与防范管理

ICU

摘要:目的 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和干预措施。方法 综合国内外期刊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不过硬,干预措施不全面以及巡视、处理不及时是造成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结论 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护理人员要综合考虑其发生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防范管理

Key words:ICU;Tracheal intubation;Unplanned extubation; Prevention management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ndotracheal extubation,UEE)是指在无拔管指征的情况下,患者自行将气管插管拔除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气管插管脱出,包括意外拔管和自我拔管,其发生率在0.3%~14%。在危重患者救治过程中,气管插管是维系患者通换气功能的“救命管”,一旦发生UEE,对患者生命构成巨大威胁,可以导致循环、呼吸、内分泌系统紊乱,延长患者在I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甚至改变治疗结局。UEE是ICU内较常发生的问题之一。在分析发生原因基础上探讨应对策略对降低其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科学有效地管理气管导管,降低 UEE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本文就ICU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与干预措施综述如下。

1.原因分析 1.1患者原因

1.1.1舒适度的改变 舒适度的改变是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最主要原因。经口气管插管对咽喉部的刺激相对较大,可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由于吞咽、咳嗽时有异物感,加上导管对咽喉壁黏膜的刺激和局部压迫,使患者咽部肿胀、疼痛难忍而拔管。疼痛、躁动、紧张等舒适改变是发生UEE的主要原因,占自行拔管的38.1%。

1.1.2 谵妄 范河谷等

[10]

[9]

[8]

[7]

[6][5][4]

[3]

[2]

[1]

指出,谵妄是引起患者自行拔管的重要因素,在ICU通过气管插管行呼吸机支持的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其意识大多处于模糊、谵妄或者麻醉未完全苏醒状态,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一般难以接受医护人员的宣教劝告,而且由于躁动气管导管难免出现移位,刺激增大,此时患者对导管又缺乏忍受力与自控力,因此患者会不可控制地自发拔管。

1.1.3 高龄 UEE多见于高龄患者,由于高龄患者一般对气管插管认识不足,缺乏对 导管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对导管的适应性较差,对不适的敏感性高,是发生自行拔管的高危人群。同时,老年患者由于脑组织功能呈进行性退变,中枢神经递质含量改变,其中乙酰胆碱含量降低,去甲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升高,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容易诱发谵妄据报道,老年患者外科全麻手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20.7%~50%1.2 医护原因

1.2.1知识宣教不够 医护人员对患者行气管插管前与神志清醒的患者缺乏有效地护患沟通和知识宣教,进而导致患者没有心理准备,对插管导致的舒适度降低,带管耐受明显不足。杨蝉儿等[13]

[12]

[11]。

一项研究资料显示,23.1%的患者因对管道的了解不足而发生拔管,20%的老年人因语言不通,无法和护理人员进行沟通而发生拔管,可能是护患沟通不足造成的,与语言、沟通方式、护士宣教不到位有关,或与患者讲解管道作用后未及时评价患者对管道的了解程度,从而造成的非计划性拔管。

1.2.2保护措施不当 由于危重及高龄患者在行气管插管前,医护人员无法与其进行有效地沟通及教育,加之其本身疾病导致的谵妄,使其不能有效地配合,因此对其进行适当地约束等保护措施是必要的。有研究表明

[14],约束带联合约束手套对防止UEE效果较好。进行腕部约束时,约束带应松紧适当,过紧并不利于有效约束,反而会加重患者不适而导致自行拔管。约束带松紧以能伸进1~2指为宜,内侧应附软垫,防止皮肤因受压发生压疮或影响肢体末梢循环而导致组织坏死;另外约束带应每2h松解1次,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作被动运动[15]。

1.2.3 镇静镇痛不足 疼痛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或谵妄是危重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术后高发的感觉与意识特征。对疼痛不已、谵妄的患者适当地进行镇痛、镇静可以有效地减少UEE的发生率。

1.2.4呼吸机使用不当 在ICU,由于医护人员对呼吸机的性能不甚了解,不当调整呼吸机参数或者机械通气模式不正确等,患者出现憋喘或者人机对抗等现象,使其发生躁动,进而发生非计划性地拔除气管插管

[16]。

1.2.5护士缺乏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 调查显示ICU工作时间小于一年的护理人员监护患者时发生UEE的可能性大

[17]

。年轻护士缺乏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操作技术欠熟练,观察不及时,对存在脱落的危险因素不能及时正确评估和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造成导管意外脱落。

1.2.6气管导管方法与途径不当 插管时选择的气管导管型号不合适、插入深度不合适、气囊充气不足或过足以及插管后固定不当等也容易导致UEE发生。许多资料显示,ICU病房住院患者中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经鼻气管插管多,原因是经口气管 插管压迫舌根部易引起患者不适,镇静减浅后,易诱发患者烦躁而将气管导管拔除,而经鼻气管插管的气管压迫感较轻,但经鼻气管插管操作技术要求较经口插管高1.3 其他原因

1.3.1 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ICU实行的限制性探视制度,使得患者与亲人、朋友见面机会减少,与家人的分离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烦躁、情绪低沉、意志消退等不良心理状态和消极情绪,从而导致不配合治疗而自行拔管。ICU护患沟通不良,仪器与照明设备等造成的噪声污染、光污染等,增加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容易导致患者睡眠障碍,对疼痛的耐受不足,引起患者躁动,最终导致UEE

[19]

[18]。

1.3.2 夜间 夜间拔管率明显高于白天,由于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大脑皮层对呼吸中枢调节功能相对下降,促使呼衰发生或加重,易出现头痛、烦躁等不适,随后又可出现幻听、幻视现象,这种状态下的患者容易发生UEE

[20]。

1.3.3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目前国家卫计委规定ICU护士编制人数与床位数标准比为2.5~3:1以上,而临床上ICU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现象普遍。据报道,护士同时护理2名以上机械通气患者、治疗繁忙时段、护士夜间换班以及换班前后1小时均易发生UEE2.干预措施 2.1 专业知识培训

2.1.1资料显示,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大都发生在3年以内的低年资护士当班时,年轻护士知识经验不足,意识不到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22]

[21]。

;评估拔管指征能力差,往往导致延迟拔管

[23]或者未能及时行气管切开,也是导致发生意外拔管的因素之一。通过晨会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定期组织护士培训,促使护士准确掌握UEE的相关概念、常见原因以及危害性,能准确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配合能力并识别UEE的风险,预知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等。尤其是对新入临床工作的、年资低的护士应重点培训,强化培训目标和内容,重视考核提高培训效果。

2.1.2 建立预防制度建立气管插管患者交接班流程,规范交接内容。加强护理质控管理,提高护士责任心,共同讨论发生UEE的原因并商讨对策,落实防范措施,从而确保护理质量。要建立完善现场处理、复查、事故隐患报告流程,UEE发生后必须按程序及时向逐级报告,并填写意外损伤事故报告单。通过开展持续质量改善活动(CQI),分析讨论发生UEE的原因,制订针对性护理对策,也能有效地降低UEE的发生2.2 健康宣教,加强沟通

ICU患者因病情重,护士容易忽视对清醒患者的健康指导,导致其对各种管道的用途缺

[24]

。乏认识性,因为不适造成自我拔管

[25]

。需要在ICU接受治疗的清醒患者,医护人员应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疾病情况、目前的治疗方案、科室环境、入院须知内容、床上活动的注意事项、各种管道的意义及脱落的危害等问题。加强心理护理,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应多沟通,通过点头、肢体语言、写字等方式进行交流,允许对方表达情感交流。昏迷或烦躁的患者应在意识转为清醒的第一时间及时与之沟通,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对管道的耐受性。

2.3规范医疗护理操作程序

在各项医疗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制定有关导管管理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UEE防范处理预案,加强气道护理。

2.3.1选择合适的导管 气管插管大多采用无刺激、无毒的聚氯乙烯薄壁材料。导管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综合因素选择适宜的型号。成年男性一般选用7.5~8.0mm,女性选用7.0~7.5mm。小儿气管插管没有固定的型号,一般采用公式计算[导管直径(mm)=年龄/4+4] [26]。因此,导管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综合因素选择个性化的气管插管。临床上建议选择材质柔软、管径合适的导管。

2.3.2选择合理的插管途径 经口气管插管具有管腔相对较大、便于吸痰、操作成功率高等优点,为临床建立人工气道时的首选途径,适用于急危重症抢救及短期置管者,但是导管移动空间大、不易固定,口腔护理操作困难,患者长时间张口会感到不适,烦躁时会不断吞吐导管,易导致胶布松脱、导管移位滑脱。Happ

[27]

通过文献分析指出,经口气管插管是UEE的危险因素之一。经鼻气管插管管径细,对咽喉部刺激小,不影响进食进水,保证了患者的营养摄入和口腔卫生。因此,临床上应衡量其利弊,选择合适的插管途径。

2.3.3确保正确的插管位置 气管插管位置不当是发生UEE的高危因素

[28]

。气管插管位置过深可能会使导管进入支气管,导致单肺通气,造成缺氧窒息;过浅则可能使导管滑脱,引起严重后果。《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建议气管内导管在气管内的最佳位置为导管尖端位于隆突上2~4cm。杨丽华等

[30]

[29]

研究指出,插管后可行胸片检查,气管插管的头端在第[31]三胸椎水平较为合适。目前临床公认最可靠的气管插管方法是纤维支气管镜插管,护理人员应加强临床观察,气管插管确定深度后用胶布在气管导管外部的刻度上作标记,每班测量记录气管导管的外留长度并做好标识。以减少插管进一步移位和意外拔管的发生。若外留长度变长说明导管滑出,变短说明下滑要及时复位。

2.3.4确保正确的导管固定 应对患者的意识、皮肤、配合程度、经济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估,根据不同患者选择不同的固定材料,以确保妥善固定。气管插管胶布长短合适、粘贴牢靠、不可粘住嘴唇。建议选择粘性和透气性较好的胶布固定,胶布要每天更换,发现松脱 或潮湿后随时更换。每班检查气管插管的刻度有无变化、胶布带有无失去粘性。固定方法可采用蝶形胶布固定法,吴洁华

[32]

认为此法克服了普通固定的不足,不会因各种原因造成脱管,操作简单,便于更换及口腔护理,造价便宜,利于推广。定期检查气囊情况,每班用导管气囊检测仪测量气囊压力,以确保处于有效低压固定的状态。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机械通气指南[33]建议每天监测气囊压力3次,将压力保持在25~30cm H2O,充气不宜过多或过少,以免压迫气道和膜形成溃疡或套囊破裂。

2.3.5合理镇静镇痛 美国重症医学会颁布的《重症患者镇静和镇痛临床应用指南》

[34]指出,在给予充分镇痛和去除可逆诱因的前提下,烦躁患者给予镇静治疗,镇静需有明确的目标,镇静过程中要使用有效的镇静评估工具定期评估并记录患者镇静水平。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的《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2006)》亦推荐在充分去除可逆诱因的前提下,躁动的患者应该尽快接受镇静治疗;为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舒适度和人—机同步性,可以给予镇静镇痛治疗;为提高诊断和治疗操作的安全性和依从性,可预防性采取镇静镇痛治疗。因此,对于较为躁动的患者,遵医嘱合理使用有效的镇静剂,减少人机对抗,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减少呼吸肌功的消耗。对于术后疼痛、对气管插管耐受程度差的患者,应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使用镇静、镇痛或肌松剂,以减少患者不适感和人机对抗的发生,使患者的镇静—躁动评分维持在3~4分

[36,37]

[35]。

2.3.6合理有效地约束 越来越多的国外研究提出:使用肢体约束会增加UEE的发生,但对清醒不能耐受气管插管或出现烦躁的患者应用适当和有效的约束可以阻止UEE的发生[38]。美国重症监护学会发布的《身体约束实践指南》

[39]

亦强调,身体约束不能作为ICU常规治疗手段,应是最后手段,只用于利大于弊时。护士应充分评估插管患者的耐受程度及配合程度,对有拔管倾向的患者,如术后麻醉未清醒、言语表达不清的高龄患者、对留置导管极不耐受者,应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对于一般的患者,单纯的约束会起到负面的效果,因为单纯的约束在患者不适的基础上会更加激怒患者及增加患者的恐惧、绝望心理,约束很难保证患者完全丧失拔管能力。黄明春

[40]

研究发现,改良双手约束固定方法比传统方法更能有效减少意外拔管的发生。约束患者时,要保证患者双手距离导管至少20cm,松紧适宜,以能放入1指为宜,每2小时放松约束带1次。对躁动的患者,必要时使用约束背心,避免头抬高,能有效预防UEE。此外,清醒的患者会主动将头部抬起,如果不注意约束带的位置及患者胳膊的屈伸状态,很容易出现拔管

[41]。

2.3.7规范护理操作 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经常巡视患者,观察气管插管深度,如出现滑脱,应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进行口腔护理和翻身转运时要求至少两人配合,确保一人固定导管,一人进行操作

[42]

。更换体位时先摆正头位再转动躯体,翻身时将气管插管与头部一起转动,动作不可过猛。四肢约束的患者更换体位时注意防止患者双手自行拔管。

2.3.8提高舒适度 为机械通气患者准备气垫床,充气要适当,每2 h协助患者更换体位1次,更换体位后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可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家属助其按摩肌肉,活动肢体,并妥善放置呼吸机管道,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护士应经常巡视患者,及时处理大便并清洁患者肛周皮肤,确保患者皮肤及床单位干燥。

2.3.9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合理排班 ICU是个高风险,高技术的科室,应按照患者的总数及病情采取合理的弹性排版方式,同时采用APN连续性排班模式

[13]

。彭小贝等

[43]对APN排班模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ICU病房实行APN连续性排班使晚夜班护士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下降,减少安全隐患,是一种有效的排班方式。另外,应加强巡视管理护士长在管理上实行层级排班,使每个班次都有高年资护士在班,减轻低年资护士的压力,可以随时指导低年资护士工作。对易发生UEE的高危患者和高危时段提高警惕,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遇抢救其他患者或治疗时,要留一个人在床旁。增加中午和夜间的护理人员数,在拔管多发时间增加巡视次数,错开交接时间段,减少单次交接人次。

2.3.10及时拔管 国外的最佳证据推荐及时拔管是预防UEE的证据之一

[44]

。临床上部分患者可能已经不需要依赖导管,但是由于治疗上的疏忽延迟了拔管时间。对于有拔管指征的患者应及时拔管,避免拔管延迟引起患者烦躁,导致UEE的发生。但对于困难插管者,应谨慎拔管[45]。护理人员应掌握拔管指征,及时反映病情动向,为医师拔管提供有力的信息。

2.4其他

由于插管患者不能用语言进行沟通,护士应重视非语言性沟通,教会患者用眼神、手势、书写等方式进行交流,对不识字或无书写能力者采用画板或词组卡片法,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及时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求,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使患者认识气管插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减少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和烦躁情绪,从而提高患者对导管的顺应性。

3小结

保证经口气管插管的在位通畅是保证患者有效救治的构建。如果气管插管意外脱出,不但会威胁患者生命,再次置管还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UEE的发生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经过综述,笔者认为,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要从各医院实际出发,综合考虑UEE发生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在充分评估基础上,落实严密观察,随时检查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通过妥善固定、合理镇静镇痛、加强宣教以及详细交接班等综合防范措施; 尤其是对于有拔管倾向的高危患者,更应加强巡视与管理,力争将UEE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Jarachovic M,Mason M,Kerber K,et a1.The role of standardized protocols in unplanned extubations in a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AmericanJoural of Critical Care,2011,20(4):304-305.

2.张悦,夏玲.有效导管管理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研究进展.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2B):4107-4109.

3.桂文芳.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实用医学杂志,2009,(2):18-19.4.Epstein S K,Nevins M L,Chung J.Effect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on outco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EJ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0,161(6):1912-6. 5.梁萍.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355-356.

6.王军,邵越英,丹金秀,等.30例使用呼吸机病人需要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1,16(10):586-58.

7.桂文芳.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9):3322-3323.8.罗德生,王慧,方敏.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两种口腔护理方法的效果比较.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0):10-11.9.张妙音,高明榕,方子茹,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50-1951.10.范河谷,关月娥,许智红.ICU老年患者夜间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南方护理学报,2002,9(6):34-36.

11.李文娟.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研究现状.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2)17-18.12.徐国勤.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谵妄的护理.重庆医学,2006,35(21):2013-2014.13.杨蝉儿,陈泽筠,肖丽群.ICU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特征分析及预防对策.医学信息,2014,27(5):505-506.14.郑桃花,许巍,李苏荷,等.约束手套联合约束带在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0):70-71.15.李俊花.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14,29(9):816-818.16.尹丽丽,卓智.PICU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5):47-48.17.张爱阳.ICU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及对策分析.医学信息,2013,26(4):173.

18.李快春,张旭彤,徐旭仲,等.三种气管插管方式对颈椎伸屈度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2009,25(6):920-921.

19.李静.ICU气管插管患者插管期间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干预.当代护士,2010,6(2):156-157.20.胡艳波.非计划性拔管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472. 21.张林,饶荣,任文烈,李燕均.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和前瞻性护理.当代护理,2013,1:133-134.

22.蒲萍,马丽萍.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实践与效果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13,13(8):50-52.23.郑汉阳,袁艳,胡萍芬.ICU病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护理与康复,2014,13(6):571-573.24.田丽.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分析及护理对策.天津护 理,2004,12(4):246.25.张娟.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6):116-117.26.邢桂枚,黄玉红.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术应用进展.护理学报,2009,16(7B):22-24.27.Happ MB.Treatment interference in acutely and critically ill adults [J].Am J Crit Care,1998,7(3):224-35.28.Thille A W,Harrois A,Schotgen F,et a1.Outcomes of extubation failure in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1,39(12):2612-2618.29.200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 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2005,112(24 Supp1):IV1-203. 30.杨丽华,于红菊,法联青.ICU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1):84-85.31.杨磊,李春燕,姜超美,等.不同方法确认成人经口气管插管合适深度的临床对比研究.中 华护理杂志,2009,44(12):l137-l138.

32.吴洁华,郑春燕,何亮,等.蝶形胶布固定法在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广东医学,2010,31(24):3280.33.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临床诊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9-160. 34.Judith J,Gilles L,Douglas B.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sustained Use of sedatives and analgesics in the critically ill adult.AM J Health Syst Pharm,2002,59:150-178.35.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2006).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7):1158-1166.

36.Jacobi J,Fraser GL,Coursin DB,et a1.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Sustained Use of Sedatives and Analgesics in the critically ill Adult[J].Crit Care Med,2002,30(1):119-141.

37.隗颖,张文敏,赵炳朕.镇静—躁动评分在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护理学报,2013,20(8B):44-45.38.Yeh SH,Lee LN,He TH,et a1.Implications of nursing care in the occurrence and consequences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in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s.Int J Nuts Stud,2004,41(3).39.Maccioli GA,Dorman T,Brown BR,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patient physical safet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use of restraining therapies.Ameri Crit Care Med,2003,31(11):2665-2.40.黄明春.两种固定方法对计划外拔管的影响.护理研究,2007,2l(2):158.41.贺晓芬,丁美幸,张艳丽.清醒病人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2):105-107.

42.李瑞艳,祁丽梅,王丽娟.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医学信息,2012,25(1):233.43.彭小贝,李思,唐春炫.APN连续性排班减少晚夜班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探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1):2566-2568.44.Lueas da Silva PS,De Carval ho WB.Unplanned extubation in pediatric 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best practive recommendations [J].Pediatric Critical Care Med,2010,11(2):287-294. 45.Oliver M,Stacey M.Failed intubation in obstetrics[J].Anesthesia and 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10,11(8):297-301.

第四篇:妇科医学论文

妇科急腹症误诊急性阑尾炎89例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妇科急腹症的临床特征。方法连续收集首诊被误诊的妇科急腹症患者资料89例,分析全组患者的年龄分布、妇科疾病分布及阑尾炎类似症状的出现频率。结果全组30~40岁的患者51例(57.3%),所占比例最大。被误诊频率最高的前3个妇科疾病是盆腔炎(37例)、右侧输卵管炎(26例)、右卵巢囊肿蒂扭转(19例)。盆腔炎中转移性右下腹痛和腹膜刺激体征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右侧输卵管炎、右卵巢囊肿蒂扭转(P <0.05)。结论女患者尤其是30~40岁的女患者右下腹痛,应首先与妇科疾病如盆腔炎、右侧输卵管炎、右卵巢囊肿蒂扭转等鉴别,要多借助现代超声技术进行鉴别诊断。

【关键词】

妇科急腹症;急性阑尾炎;误诊

妇科急腹症症状位于下腹部,尤其是位于右下腹部或症状不典型时,其与阑尾炎表现类似,容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为了进一步研究、鉴别二者,以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我们收集了我院及眉山市人民医院妇产科,199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并被误诊的89例妇科急腹症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9例,年龄15~58岁,平均33.1岁。已婚44例,未婚35例,离异10例,未婚及离异中有18例患者有明确的性生活史。全组均有右下腹痛表现,均纳差、恶心、呕吐25例,腹泻29例,发热46例,寒战27例,腰骶部疼痛23例,轻度休克6例。有停经史43例,20例伴有头晕目眩症状。缓慢起病48例,突发起病41例;24例既往有类似腹痛发作史。有17例伴有轻度贫血貌,13例脉细速,6例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偶发室性早搏。有67例出现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增高,19例轻度贫血,7例中度贫血。71例有B超检查结果。11例合并高血压,17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肾病综合征。既往腹部手术史6例,1例为左股骨骨折术后住院期间出现右下腹疼痛;6例有妇科手术史。

1.2 治疗 89例患者首诊均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有52例经妇科会诊后确诊妇科病转科治疗,最终手术证实为妇科病;其余37例由普外科剖腹探查,术中妇科会诊并确诊妇科病。共有32例患者术中同时行了阑尾切除术。术后经过抗炎、引流等治疗,有1例贫血患者给予输血治疗。最终全组顺利恢复。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年龄分布 全组30~40岁的患者51例(57.3%),所占比例最大;依次是40~50岁的患者17例(19.1%),20~30岁的患者15例(16.9%),<20岁的患者4例(4.5%),≥50岁的患者2例(2.2%)。(图1所示)

2.2 疾病分布 被误诊病例数最多的前3个妇科疾病是盆腔炎37例(41.6%)、右侧输卵管炎26例(29.2%)、右卵巢囊肿蒂扭转19例(21.3%)。(表1所示)。

12.3 阑尾炎症状的出现率 被误诊频率较高的盆腔炎、右侧输卵管炎、右卵巢囊肿蒂扭转,3个妇科疾病中阑尾炎症状的出现频率如表2,其中盆腔炎中转移性右下腹痛和腹膜刺激体征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右侧输卵管炎、右卵巢囊肿蒂扭转(P <0.05)。表2

注:*表示盆腔炎同右输卵管炎、右卵巢囊肿蒂扭转比较,该症状的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讨论

由于解剖比邻关系,妇科急腹症的表现常与急性阑尾炎相似,误诊时有发生[2]。通过对本组误诊患者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从年龄分布来看,被误诊的患者主要分布在30~40岁(57.3%)。这一年龄段也是妇科病的好发年龄段,如盆腔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妊娠、卵巢黄体破裂等。所以,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女性患者出现下腹疼痛,应高度注意妇科病。临床上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患者,比如未婚少女、离异或丧偶女性、特殊职业的女性等,缺乏经验的医生常常会不自主地便排除了患者性生活的可能,从而导致误诊,因此对于此类患者仍要询问性生活史。

本组中误诊率最高的3个疾病分别是盆腔炎、右侧输卵管炎、右卵巢囊肿蒂扭转。虽然盆腔炎包含输卵管炎,但有时术中发现病变的主要部位不同而予以单独诊断。急性盆腔炎多见于已婚青、中年女性,腹痛同时体温升高,且腹痛位于盆腔,为双侧疼痛;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非月经期发病可有白带增多;有的患者可形成脓肿或包块,位于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位于后方可有直肠刺激症状,若在腹膜外可致腹泻、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困难。而急性阑尾炎见于不同人群,症状多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多在腹痛数小时候后体温开始升高,对月经、白带影响不明显,膀胱、直肠刺激症状也较为少见。右侧输卵管炎与急性阑尾炎症状较相似,但如前所述右侧输卵管炎常伴有妇科表现,如阴道不规则出血,白带为脓性或血性,阴道有灼热感,宫颈有上举痛,子宫一侧或两侧有触痛,有时可能触到肿大的输卵管等。卵巢囊肿蒂扭转多在活动中突然一侧剧烈腹痛,初期体温无变化,当扭转时间过长、肿瘤缺血坏死,血相、体温升高。查体一侧腹部可扪及有压痛的肿块,病变累及腹膜,可有局部反跳痛、肌紧张。借助B超可以与急性阑尾炎鉴别[3]。

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本组中误诊率最高的3个疾病,即盆腔炎、右侧输卵管炎、右卵巢囊肿蒂扭转中类似阑尾炎症状的出现频率,发现在盆腔炎中转移性右下腹痛和腹膜刺激征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右侧输卵管炎、右卵巢囊肿蒂扭转(P <0.05)。转移性右下腹痛和局部腹膜刺激征是急性阑尾炎诊断很具价值的表现,这与本组盆腔炎高误诊率有关。盆腔炎有可能累及阑尾,同时并发急性阑尾炎,从而出现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但从术中发现来看,有的并无急性阑尾炎表现,所以不排除首诊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受经验影响而导致误诊的可能[4]。妇科疾病有时也伴有消化道症状[5],首诊医生如不仔细询问、辨别,很有可能会判断为转移性右下腹痛,至于妇科病出现麦氏点腹膜刺激征就更为常见了。

所以,对于女性患者尤其是30~40岁的女性患者右下腹痛,应首先与妇科疾病如盆腔炎、右侧输卵管炎、右卵巢囊肿蒂扭转等鉴别,外科医生应增加对妇科急腹症的认识,对此类患者思维不能仅限于外科范围[6]。同时要多借助辅助检查,尤其是现代超声技术[7,8]的发展对于此类疾病的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第五篇:医学论文写作

医学论文写作

正文是医学论文的核心部分,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致谢五部分。

一、引言

引言(前言、导言、绪言、序言)是正文的引子,相当于演说中的开场白。国内刊物引言部分不需另立标题。引言应当对正文起到提纲挈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在写引言之前首先应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你想通过本文说明什么问题?它是否值得说明?本文将在什么杂志发表或本文的读者是什么人?在写引言乃至整篇论文时都应注意这几个问题。

引言在内容上应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依据是什么?拟创新点何在?理论与(或)实践意义是什么?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是引言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这其中也包括说明这项研究的理论和(或)实践意义。

语句要简洁、开门见山,如“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临床表现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本文着重探讨用双侧侧脑室穿剌交替引流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冲洗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的方法治疗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有时我们研究的项目是别人从未开展过的,这时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如“左旋咪唑所至脑病患者的临床与CT表现国内陆续有报道,但未见磁共振成像的研究”。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所研究的项目是前人开展过的,这时说明你的研究与别人的研究的本质区别和创新点是至关重要的,如“已有数项研究探讨了阿斯匹林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但这些研究均是小规模、非双盲对照的。本研究则采用双盲对照的方法,样本大、观察时间长”。在引言中对与本文相关的研究作一简要的回顾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开始以前就应该对与本研究相关的内容作一系统的回顾,在引言中可以将回顾的结果作简要的概括。引言的写作在包括上述内容的同时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内容切忌空泛,篇幅不宜过长。回顾历史择其要点,背景动态只要概括几句即可,引用参考文献不宜过多。根据以往的经验,一篇3000~5000字的论文引言字数在150~250字较为恰当。②不必强调过去的工作成就。回顾作者以往的工作只是为了交待此次写作的基础和动机,而不是写总结。评价论文的价值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慎用“首创”、“首次发现”、“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等提法。因为首创必须有确切的资料。对此,可以用相对较委婉的说法表达,如“就所查文献,未见报道”等。③不要重复教科书或众所周知的内容。如在讨论维生素D是否能预防骨质疏松的文章中,没有必要再说明什么是维生素D,什么是骨质疏松。④引言只起引导作用,可以说明研究的设计,但不要涉及本研究的数据、结果和结论,少与提要和正文重复。结果是通过实验或临床观察所得,而结论是在结果的基础上逻辑推理提升的见解。在引言中即对结论加以肯定或否定是不合逻辑的。⑤引言一般不另列序号及标题。

二、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方法主要是说明研究所用的材料、方法和研究的基本过程,它回答“怎样做”的问题,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材料是表现研究主题的实物依据,方法是指完成研究主题的手段。材料与方法是科技论文的基础,是判断论文科学性、先进性的主要依据。它可以使读者了解研究的可靠性,也为别人重复此项研究提供资料。

材料与方法的标题因研究的类型不同而略有差别,调查研究常改为“对象与方法”,临床试验则用“病例与方法”。不同类型研究的材料与方法的写作也不完全一样。实验研究要交待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①实验条件包括实验动物的来源、种系、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况、选择标准、分组方法、麻醉与手术方法、标本制备过程以及实验环境和饲养条件等。②实验方法包括所用仪器设备及规格、试剂、操作方法。③试剂如系常规试剂,则说明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批号即可;如系新试剂,还要写出分子式和结构式;若需配制,则应交待配方和制备方法。④操作方法如属前人用过的,众所周知的,只要交待名称即可;如系较新的方法,则应说明出处并提供参考文献;对某方法进行了改进,则要交待修改的根据和内容;对创新的方法,要注意不要将新方法的介绍和运用该方法研究的新问题混在一篇论文中,若论文系报道新方法,则应详细的介绍试剂的配置和操作的具体步骤,以便他人学习和推广。临床研究的对象是病人,应说明来自住院或门诊,同时必须将病例数、性别、年龄、职业、病因、病程、病理诊断依据、分组标准、疾病的诊断分型标准、病情和疗效判断依据、观察方法及指标等情况作简要说明。上述内容可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说明,并突出重点。①对研究新诊断方法的论文,要注意交代受试对象是否包括了各类不同患者(病情轻重、有无合并症、诊疗经过等),受试对象及对照者的来源(如不同级别的医院某病患病率及就诊率可能不同),正常值如何规定,该诊断方法如何具体进行等等。②研究疾病临床经过及预后的论文,要注意说明病人是在病程的哪一阶段接受治疗,病人的转诊情况,是否制定了观察疾病结果的客观标准。③病因学研究论文则要交代所用研究设计方法(如临床随机试验、队列研究等),是否做剂量-效应观察。④对临床疗效观察研究来说,主要说明病例选择标准,病例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等),分组原则与样本分配方法(配对、配伍或完全随机),疗效观察指标和疗效标准。⑤治疗方法如系手术,应注明手术名称、术式、麻醉方法等;如系药物治疗则应注明药物的名称(一般用学名而不用商品名)、来源(包括批号)、剂量、施加途径与手段、疗程,中草药还应注明产地与制剂方法。

在材料与方法中,还应简要的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使用何种统计处理方法与显著性标准,必要时应说明计算手段和软件名称。

三、结果

将实验或临床观察所得数据或资料进行审核,去伪存真,再对其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统计学处理就可以得出研究的结果。结果是科研论文的核心部分,科研的成败与否是根据结果来判断的,结论与推论亦由结果导出。结果部分最能体现论文的学术水平和理论与实用价值。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的写作要特别重视。结果部分的写作要做到指标明确可靠,数据准确无误,文字描述言简意赅,图表设计正确合理。

结果的具体内容取决于文章的主体。结果的内容包括记录实验或临床观察的客观事实、测定的数据、导出的公式、典型病例、取得的图像等等,但不同类型文章结果的内容应有不同的侧重点。①如研究新诊断方法的论文,要特别注意交代试验结果是否与公认的金标准进行独立的“盲法”比较,其符合程度如何,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各多少等。②研究疾病临床经过的论文,要特别交代是否对所有病例进行了随访,随访率有多高(一般应大于80%),对影响预后的外加因素有无进行调整,结果如何等。③病因学研究的文章要特别注意交代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结果的差异程度,所得结果是否出现于暴露之后等等。

未经统计学处理的实验观察记录叫原始数据。统计学处理的目的是使难以理解的原始数据变得易于理解,并从原始数据的偶然性中揭示某种必然规律。因此,实验结果的表达一般使用统计量而不使用原始数据,也不必将原始数据全部端出。计数资料可用相对数如百分率,但当样本数小于100时,则应在百分率后加括弧,在括弧内标明反应数/样本数,如54.41%(37/68)。计量资料如符合正态分布,应用均值+标准差(或标准误),如呈偏态分布,一般采用中位数和全距表示。如进行前后或组间比较,应说明统计检验的值(如t、u、F等)和P值。关于统计学处理的具体操作详见统计学专著,这里不作详解。关于统计名词及符号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358-82有关“统计名词及符号”的规定。

结果的表达通常通过文字、图、表相互结合来完成。下列情况可用文字表达为主或仅用文字表达:①结果中数据较少,能作同类比较的观测项目不多者。②以观察形态特征为主的论文一般不用表格,而以文字描述为主配合形态学图片。能用文字表达的内容不用列表、绘图。已用图表说明了的内容,不必再用文字详述,只要强调或概括重点。文字表达主要是陈述本文取得的结果,不必强调过程,也不要重复“材料与方法”等项交待的资料,更不要将结果提升为理论上的结论,所以一般不引用文献。

表与图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理,简明清晰。“自明性”(self-explanatoriness)是衡量表图的重要标志。所谓“自明性”是指仅通过表与图就能大体了解研究的内容和结果。

表是简明的、规范化的科学用语。一般主张采用三线式表,即表由顶线、标目线、和底线这三条横线组成框架,两侧应是开口的。顶线与标目之间为栏头,标目与底线之间为表身。栏头左上角不用斜线,但栏头允许在设一条至数条横线。一般表的行头标示组别,栏头标示反应指标。但这种划分并不是固定的,著者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表的下方还可以加脚注。图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它可以直观的表达研究的结果。通常我们用柱图的高度表达非连续性资料的大小,用线图、直方图或散点图表达连续性或计量资料的变化,用点图表示双变量的关系。图的标题应在图的下方,注释可放在柱或线附近。

对于既可用图也可以用表的资料,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表达形式。一般的说,主要是表示变化趋势的资料,尤其是连续的动态资料,宜采用图的形式;需表示确切统计量的资料,宜采用表的形式。

结果的写作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遵守全面性和真实性的原则。实验结果无论是成功或失败,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价值的。切不可对实验数据任意增删、篡改,以符合“正常”结果。这不利于我们全面认识事物和发现新问题。

临床疗效的论文往往在描述大体结果后附以典型病例,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目前认为,对于某些新发现的疾病(如艾滋病)或罕见病的疗效研究,附以典型病例是必要的。但对于常见病和多发病,则不必例举典型病例。但同样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是介绍新疗法和技术时则要附典型病例。典型病例要选有代表性的,例如说某药治疗某病有效,典型病例最好选单独使用该药治疗显效的病例,而不要选用合并使用了其他可能也有疗效的药物的病例。

四、讨论

讨论是论文的精华部分,是对引言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是将研究结果表象的感性认识升华为本质的理性认识。在讨论中作者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思考、理论分析和科学推论,阐明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丰富和提高对研究结果的认识。讨论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作者的理论水平、学术素养以及专业知识的深、广度。讨论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简要的概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近况,以及本研究的结论和结果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居于什么地位。②根据研究的目的阐明本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③着重说明本文创新点所在,以及本研究结果从哪些方面支持创新点。④对本研究的限度、缺点、疑点等加以分析和解释,说明偶然性和必然性。⑤说明本文未能解决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与问题。并不是每篇论文都必须包括以上内容,应从论文的研究目的出发,突出重点,紧扣论题。

讨论是最能体现论文水平的部分,也是写作难度较高的部分。对于初写着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讨论是作者阐明自己的学术观点,但并不等于是自由论坛,不能泛泛而谈。讨论的内容要从论文的研究结果出发,围绕创新点与结论展开,要做到层次清晰、主次分明,不要在次要问题浪费笔墨冲淡主题。与文献一致处可一笔带过,重点讨论不一致处;引证必要的文献,切忌作文献综述。②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不乱下结论,切忌推理过分外延。医学中尚有许多尚未阐明的问题,所以推理应非常谨慎,通常冠以“可能”等。③任何研究都有其局限性,如国内的研究结果有待国外验证;体外试验有待于体内试验验证。因此,讨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于与他人研究结果不一致处要认真分析原因,要抱有虚心追求真理的态度与其他作者商摧,切勿持“唯我正确”的态度。④并非每篇论文都要有讨论,有的短篇可不写。若结果与讨论关系密切则可放在一起写,合称结果与分析等。

五、致谢

科研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在正文的最后应向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的人致以谢意。致谢的对象包括:对研究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者,论文审阅者,资料提供者,技术协作者,帮助统计者,为本文绘制图表者,提供样品、材料、设备以及其他方便者。致谢必须实事求是,应防止剽窃掠美之嫌,也勿强加于人,如未经允许写上专家、教授的名字,以示审阅来抬高自己。致谢一般要说明被谢者的工作的内容,如“技术指导”、“收集资料”、“提供资料”等。

另:

参考文献是论文中某些观点、数据、资料和方法的出处,应于文章的最后一一列出,以便读者参阅、查找有关文献。它表明了论文的科学依据和历史背景,提示了本文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创新,即表示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又反映了论文起点的高低。

著录文献总的原则是准确、完备、规范、便于检索。对于著录文献的要求有:①一定是作者亲自阅读过全文的文献。如阅读的只是摘要,则不应列为参考文献。②参考文献的数量要适度。参考文献不是越多越好,应当有所选择。一般来说,课题提出的根据,主要实验方法,提示支持本文的资料和不支持本文的资料,均应列出参考文献。关于参考文献的数目,各杂志要求不一,一般论文的参考文献篇数为10篇左右,综述为20篇左右。③参考文献应尽量引用最新的,因为新文献必然包括老文献,以近1~2年以内的为好,少用旧的、年限长的文献。教科书的内容亦不宜列为参考文献,因为它的内容已是众所周知的。④引用的参考文献应以已发表的原著为主,未发表的论文及资料、译文、转载和内部资料等,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被引用。未发表,但以被刊物通知采用者,可以引用,但英在刊名后注明“待发表”。《国外医学》所刊内容都是经人加工的二手资料,一般不能作为参考文献被引用。同样,综述性文章不宜作为参考文献,但是如果综述中介绍了尚未在其他杂志上发表过的最新观点时,也可列为参考文献。⑤被引用的中医经典著作,不列入参考文献,而是在正文所引段落尾注明出处。

关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目前有两种标准。一种是国际通用的温哥华式,另一种是国家标准GB7714-87关于《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但不同杂志对于参考文献的格式可能有不同的要求,在附参考文献时可参照以上两种标准和各杂志的要求。

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都采取了顺序编码制,即参考文献的著录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附于正文引文句末右上角方括弧内。引文写出原著者,序号标在著者的右上角,如×××等[4];如未写著者姓名,则序号应方在引文之后;如果参考文献序号作为句子的组成部分,则不作角码,如„„参照文献[6];引用多篇文献时,将每篇文献的序号列出,中间以逗号相隔,如××[1,4,5];若序号连续,则只标注起止序号,中间加“~”。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中各条文献的序号不加括弧,也不加“.”,只空1个字符。

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温哥华式)大致上是一致的,本文主要介绍一下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温哥华式的写作要求。

期刊的著录格式一般为:作者.文题.刊名,出版年份,卷次(期次):起止页.。作者在6人或6人以内者全部列出姓名,相互之间加一逗号;6人以上者仅列前3位,后加“等”或“et al”。(国内一般只列前3位作者。)

例:陈治.多发行肌炎与皮肌炎.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2,5:117-119.书籍与专著的著录格式为: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例:吴恩惠主编.头部CT诊断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0-168.

下载医学综述论文汇总_综述医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学综述论文汇总_综述医学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学论文写作技巧

    医学论文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文字记录和书面总结,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取得学历、学位、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 。医学论文报道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是医......

    医学论文写作技巧

    医学论文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文字记录和书面总结,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取得学历、学位、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 。医学论文报道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是医......

    医学论文自我鉴定

    医学论文自我鉴定应届毕业生求职网整理了以下自我鉴定范文,仅供医学检验专业的您制作简历时参考我来自河北邢台的一个农村家庭,大学生活和实习经历锻炼了我良好的动手能力、......

    医学论文写作

    医学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其价值和效益取决于其发表论文的质量。为了在这个平台上展示才华,作者除有基础或临床研究工作的资料和临床经验以外,还应重视论文的选题、构思和......

    医学论文摘要

    摘要,亦称文摘(Abstract或Summary),一般置于论文、科研报告或文摘综述的正文之前,是对整个论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它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 不同期刊对摘要的长度有不同要求,例......

    预防医学论文。。

    【摘要】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是一种全身性慢性传染病。笔者为了了解在延边地区妇女中梅毒的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与控制工作,从2006年4月~2007年9......

    临床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两篇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两篇 篇一 【论文关键词】 中医药科技成果数据库;发展状况 笔者深入调研了建国以来我国有关中医药科技成果4个重要数据来源,分别是国......

    医学论文写作格式

    医学论文写作格式 医学论文格式及写作方法(一) 医学论文写作是一项严肃、意义重大的工作、是交流经验,传播科技成果,不断提高临床诊治和科研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的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