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俄罗斯强国历程
城市学院12级公共管理1班
艾则孜·艾买提
学号:32012010031 论叶利钦的“休克疗法”
摘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现严重经济衰退。在总结原因时,有分析者认为,“休克疗法”是俄罗斯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也是造就俄罗斯金融寡头横行的元凶;由此,许多人得出推论:激进改革将会使社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是,从整体来看,俄罗斯的经济衰退是有很多原因的,不能只让休克疗法承担这个责任。
关键字:休克疗法
寡头经济
民主
取得的成效
一,休克疗法
“休克疗法(shock therapy)”这一医学术语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引入经济领域。是萨克斯被聘担任玻利维亚政府经济顾问期间所为。萨克斯根据玻利维亚经济危机问题,提出了一整套经济纲领和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由于这套经济纲领和政策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因此,人们借用医学上的名词,把萨克斯提出的这套稳定经济、治理通货膨胀的经济纲领和政策称为“休克疗法”。
概括地说,休克疗法是针对严重失衡的社会总供求状况,从控制社会总需求出发,采取严厉的行政和经济手段,在短时间内强制性地大幅度压缩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人为的平衡,以此遏制恶性通货膨胀,恢复经济秩序。这种政策调控带有明显的应急性质。因为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不仅需要控制过旺的社会总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刺激低迷的社会总供给的有效增长。宏观经济运行的实践证明,前者在短时间内容易实现,后者却需较长时间花大力气方能见效。由于休克疗法的调控重点放在社会总需求上,加之实施措施的力度较大,所以极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是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产生奇效的奥秘之所在,也是休克疗法原始涵义之精髓“休克疗法”与渐进方式的区别不在于转轨的内容和目标,而在于改革的顺序和力度。具体而言,在宏观政策方面,“休克疗法”紧缩财政更为严厉;在经济自由化上,“休克疗法”主张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实现价格、外贸的自由化和货币的自由兑换;在私有化方面,强调迅速实现,为此不惜采取无偿分配的办法。
二,成功的案例
休克疗法的最早提出,是萨克斯被聘担任玻利维亚政府经济顾问期间所为。玻利维亚是南美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国,由于长期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政府经济政策不断失误,由此引发的经济问题大量积累而又得不到解决,终于导致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1985年玻利维亚政府的预算赤字达485.9万亿比索,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1/3,通货膨胀率高达24000%。1984年的外债为50亿美元,应付利息近10亿美元,超过了出口收入。1980~1985年期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了30%,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边缘。
正是面对这样一种险恶的经济形势,受聘于危难之际的萨克斯,大胆地提出了一整套经济纲领和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压缩政府开支,取消补贴,城市学院12级公共管理1班
艾则孜·艾买提
学号:32012010031 放开价格,实行贸易自由化,通过货币贬值实现汇率稳定,进一步改革行政和税收制度,将部分公营部门和企业民营化,重新安排债务和接受外援等等。由于这套经济纲领和政策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因此,人们借用医学上的名词,把萨克斯提出的这套稳定经济、治理通货膨胀的经济纲领和政策称为“休克疗法”。
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的最初实施,收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效。该疗法实施不到一周,恶性通货膨胀便得到了强有力的遏制,物价从暴涨趋于稳定。1986~ 1987年通货膨胀率仅为10~15%,1988年为21.5%,1989年为16.6%。国民经济经过短暂的下降也逐步回升。实行休克疗法的第二年,即1986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2.9%,但随后几年都保持了2.5%左右的增长势头。同时由于采取了有效措施,债务问题也得到了明显缓解,并最终使玻利维亚克服了严重的债务危机。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的初战告捷,为萨克斯赢得了较高的声誉。玻利维亚发生的惊人变化,被世人称为“玻利维亚奇迹”,萨克斯本人也被誉为“国际金融界的金童”,休克疗法也由此享誉世界,备受世人瞩目。
二,休克疗法给俄罗斯带来的短期衰退
在苏联后期,长期无效的改革挫伤了人民群 众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改革丧失了信心,并产生了一种对改革的淡漠甚至敌视的心理,而萨克斯取得的成效,让苏联人仿佛看到了拜托困境的希望。因此,休克疗法在苏联很有市场。
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独立,继承了原苏联的大部分家底。丰厚的遗产令叶利钦喜上眉梢,可穷家难当,一大堆半死不活的企业,外加1万亿卢布内债和1200亿美元外债,也让新总统夙兴夜寐,坐卧不安。作为前苏共的反对派,叶利钦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改革,零打碎敲、修修补补,白白断送了苏联的前程。痛定思痛,俄罗斯要避免重蹈覆辙,重振大国雄风,不能再做小脚老太太,应该大刀阔斧,进行深刻变革。此时,年仅35岁的盖达尔投其所好,在萨克斯的点拨下,炮制了一套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叶利钦“慧眼识珠”,破格将其提拔为政府总理,1992年初,一场以休克疗法为模式的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
休克疗法的第一步棋是放开物价。联邦政府规定,从1992年1月起,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与此同时,取消对收入增长的限制,公职人员工资提高90%,退休人员补助金提高到每月900卢布,家庭补助、失业救济金也随之水涨船高。物价放开的头三个月,似乎立竿见影,收效明显。购物长队不见了,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习惯了凭票供应排长队的俄罗斯人,仿佛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可没过多久,物价像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到了4月份,消费品价格比1991年12月上涨65倍。政府原想通过国营商店平抑物价,不料黑市商贩与国营商店职工沆瀣一气,将商品转手倒卖,牟取暴利,政府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市场秩序乱成一锅粥。由于燃料、原料价格过早放开,企业生产成本骤增,到6月份,工业品批发价格上涨14倍,如此高价令买家望而生畏,消费市场持续低迷,需求不旺反过来抑制了供给,企业纷纷压缩生产,市场供求进入了死循环。
休克疗法的第二步棋,财政、货币“双紧”政策与物价改革几乎同步出台。财政紧缩主要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税收优惠统统取消,所有商品一律缴纳28%的增值税,同时加征进口商品消费税。与增收措施配套,政府削减了公共投资、军费和办公费用,将预算外城市学院12级公共管理1班
艾则孜·艾买提
学号:32012010031 基金纳入联邦预算,限制地方政府用银行贷款弥补赤字。紧缩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央行贷款利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实行贷款限额管 理,以此控制货币流量,从源头上抑制通货膨胀。可是,这一次政府再次失算。由于税负过重,企业生产进一步萎缩,失业人数激增,政府不得不加大救济补贴和直 接投资,财政赤字不降反升。紧缩信贷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企业间相互拖欠,三角债日益严重。政府被迫放松银根,1992年增发货币18万亿卢布,是1991年发行量的20倍。在印钞机的轰鸣中,财政货币紧缩政策流产了。
休克疗法的第三步棋是大规模推行私有化。盖达尔认为,改革之所以险象环生,危机重重,主要在于国有企业不是市场主体,竞争机制不起作用,价格改革如同沙中建 塔,一遇到风吹草动,便会轰然倒塌。为了加快私有化进程,政府最初采取的办法是无偿赠送。经有关专家评估,俄罗斯的国有财产总值的1/3约为1.5万亿卢布,刚好人口是1.5亿,以前财产是大家的,现在分到个人,也要童叟无欺,人人有份。于是每个俄罗斯人领到一张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可以凭证自由购股。可是,到私有化正式启动,已是1992年10月,时过境迁,此时的1万卢布,只够买一双高档皮鞋。因此这个措施使大批国有企业落入特权阶层和暴发户手中,他们最关心的不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是尽快转手盈利,职工既领不到股息,又无权参与决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产经营无人过问,企业效益每况愈下
导致俄罗斯经济衰退的原因:
1,“休克疗法”照抄照搬别人的做法,完全背离了俄罗斯的国情,失败是必然的。这是俄罗斯民主派改革家们在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所犯的最本质的错误。
2,“休克疗法”的实施及预期效应的产生,是需要一定的客观经济环境与条件的。这些客观环境与条件不具备,必然会对其实施的过程和效应的产生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休克疗法之所以在玻利维亚获得成功,是因为它可以借助完善高效的市场经济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效应。而俄罗斯的基本国情却是市场经济体制尚在建设之中,市场体系的残缺不全,市场机制的运转不灵,市场主体的缺位以及宏观调控机制的低效僵化等将严重制约着休克疗法作用的发挥。
3,俄罗斯的民主制度的缺失。在私有化浪潮中,俄罗斯的“私有化”企业绝大部分股权控制在“内部人”手里(政府各部门的官员们),实际上在私有化过程中,许多企业并没有私有掉而是被内部瓜分了。外部的持券公民,实际拥有的产权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据俄罗斯政府调查,1994年这些企业有65%的股权为内部人所掌握,13%仍在国家手里,而外部的自然人与法人总共只控股21%,其中,投资基金所占份额到1995年也只有6%,次年更降至5%。
4,叶利钦政府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看成是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轨,因而 主张取消公有制,全面私有化;把市场经济看成是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因而放弃宏观调控,实行价格、外贸、外汇的全面自由化。导致官僚利益集团疯狂掠夺国有资产,而非生产商品从中获利。这极大地打击了以正当形式从事生产从中获利的工商界人员的积极性。
5,文化因素也是休克疗法失败的原因。这个因素是俄罗斯的村舍精神和东正教伦理。俄罗城市学院12级公共管理1班
艾则孜·艾买提
学号:32012010031 斯的这种集体主义,大公无私,轻商抑商的精神也许是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原因,也是导致休克疗法失败的原因。
6,苏联的解体导致经济分工与合作体系的破坏,社会体系的瓦解,人才的大量流失及社会的混乱。原来的国内贸易变成了外贸,独联体成员国之间出现了国际结算、汇率、海关等贸易障碍;而“华约”和“经互会”解散后,东欧国家为了获得硬通货纷纷选择西欧国家为主要贸易伙伴,申请加入欧盟,参与欧洲经济一体化,割断或削弱了与俄罗斯的传统经济联系。这种情况对俄罗斯经济的打击是非常惨重的,许多企业突然永久性地失去了大部份销售对象,而同时却要在没有出口的情况下用外汇来购买原料、零配件或急需的专用设备,这当然会导致生产的停顿与产量的下降。
三,休克疗法的成效
任何一个国家在制度转轨、新旧社会交替的过程中都难免出现某种程度的混乱,所不同的只是混乱持续的时间和混乱的程度。一般说来,旧的社会形态越落后、越顽固,转型就越困难,交替过程更长,混乱持续的时间更久,乱的程度更深。虽然外界对叶利钦的休克疗法的评价是负面的,失败的。但是,我们不能从短期的现象轻易地下结论。休克疗法从名字上就能看出,进行这种疗法是要忍受巨大的痛苦的。俄罗斯在经历了几年的衰退后,已经逐渐走上了复苏的道路。自从1999年以来,俄罗斯的经济开始快速增长,引人瞩目。毋庸置疑,在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中,民主化、市场化功不可没,而这些,正是休克疗法所进行的改革。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及正常运行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较好的公共服务,优化了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供给。各种征候都表明,目前俄罗斯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改革时期,走出了底谷,步入了政治稳定、经济增长的持续、正常发展道路。而当时极力反对休克疗法的白俄罗斯,状况比实行休克疗法的俄罗斯糟糕不止几倍。
叶利钦的休克疗法的功与过,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评价。
第二篇:普京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历程
普京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历程
摘要普京上任之初针对俄罗斯面临的严峻形势,对新世纪俄罗斯军事战略的若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出了新的回答。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步伐。以2003年10月俄罗斯颁布的《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发展的紧迫任务》文件为标志,可以将普京担任总统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划分为两个阶段,本文在此作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俄罗斯 普京 军事战略调整
第一阶段:奉行积极的现实遏制①军事战略(2000年2003年)
2000年普京执政后,对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界定。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对俄罗斯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先后颁布新的《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俄联邦军事学说》等文件。这些纲领性文件明确了俄罗斯面临的安全威胁,构建了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基本框架,使得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极具针对性和时效性。
普京明确指出:军事领域威胁的水平和规模日益上升和扩大,俄联邦国家安全在国际领域面临的威胁表现在,别国企图阻挠俄罗斯成为多极世界中有影响的一极的努力,国际恐怖主义已公开以破坏俄局势稳定为目的发起攻势。②《俄联邦军事学说》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对俄联邦及其盟国的军事安全的潜在外部威胁和内部威胁依然存在,其中外部威胁包括:对俄联邦的领土要求;干涉俄联邦内部事务;在俄联邦和盟国的边境附近建立军事集团。内部威胁包括:极端民族主义、宗教和恐怖主义活动;非法武装的建立及其活动;破环军事设施及其他非法活动。③
2000年俄罗斯颁布的《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俄联邦军事学说》等文件中关于安全威胁的新判断,标志着俄罗斯对于威胁的认识已从叶利钦时期的乐观趋向严峻,从幻想趋向理性。通过对主要对手、敌我关系、敌方的战略企图以及战争准备等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俄罗斯军事战略的指向性更为清晰。为缓解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俄罗斯有针对性地参与全球重大安全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同时在国内进一步推进军事改革,研发新一代的武器装备,极大地增强了俄军应对威胁的能力。
第二阶段:奉行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④(2003年2008年)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俄罗斯高层领导人对于这场战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面对高度信息化的美军,如何准备未来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成为俄军关注的重点。2003年10月,俄罗斯国防部公布了《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发展的紧迫任务》的构想文件,拉开了俄罗斯军事战略新一轮调整的序幕。时任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的巴卢耶夫斯基指出:该构想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威胁判断、军事力量的建设等方面做出的补充。⑤2004年2月俄军举行了安全2004战略核演习,巴卢耶夫斯基宣称,我们现在这样表述武装保卫俄罗斯的主要组织原则: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⑥这标志着俄罗斯军事战略已实现从积极的现实遏制战略向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转变。该战略将非对称回应作为战略方针,用于指导俄军的建设与发展。
战略方针作为指导军事斗争全局的原则和纲领,它明确了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及军队建设的方向。战略方针是战略指导者以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为根本着眼点,以战略环境的清醒认识为基本依据,根据战略目的和任务而制定的。⑦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方针经历了从消极防御到积极防御的发展变化。无论是消极防御还是积极防御,都是在亲西方战略思维的影响下制定的。军事战略思维的这一出发点就决定了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缺乏自主性,是一个具有多变性和过渡性特质的军事战略。面对西方国家的战略挤压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迎合西方,而不是在军事领域内对抗西方,这样的军事战略带有明显的消极性。
普京执政后,受到持续社会危机、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俄罗斯综合国力已经不能支持普京在军事领域与主要战略对手展开全面较量,而西方对于俄罗斯的围堵并没有减弱。为此,俄罗斯只能以非对称回应的战略方针作为指导,集中有限的资源在俄罗斯占优势的领域抗衡主要战略对手。在非对称回应战略方针的指导下,俄罗斯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行动原则,不断增加军事投入力度,调整体制编制,减少俄军数量,优化军兵种结构。同时,执行武器装备更新计划,组建地区司令部并开始试验跨军种战区指挥体制,以提高俄军执行军事任务的能力。
注释:
①叶利钦后期俄罗斯奉行现实遏制军事战略,在2000年普京上任至2003年颁布《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发展的紧迫任务》期间,尽管俄罗斯没有明确提出军事战略新的指导方针,但是在三年的时间里,俄罗斯对军事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显然,现实遏制军事战略也不能概括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后的新变化。根据俄罗斯(2000年2003年)对于军事战略的调整的特点,可以将在这一时期俄罗斯奉行的军事战略概括为积极的现实遏制军事战略。
②于淑杰译.新版《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之一).外军资料.2000(4).第7页.③于淑杰译.俄联邦军事学说.外军资料.2000(42).第5页.④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俄军事科学院院长加列耶夫大将于1997年首次提出,提出后并没有被俄军立即采用,直到2004年在安全2004战略核演习中,该战略才被俄军正式运用到军事实践中。
第三篇:十五年的风雨历程--俄罗斯共产党状况概述.
十五年的风雨历程 俄罗斯共产党状况概述 吴素娟
在今天的俄罗斯,俄罗斯共产党是俄社会中起重要作用的政治团体之一。俄罗斯共产党被认为是人数众多的传统党派。在俄罗斯独立后的十多年间,俄罗斯共产党一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选举中获得了可观的支持率。俄罗斯共产党曾在1993年杜马选举中成为议会第三大党;1995年12月俄罗斯共产党在第二届国家杜马选举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俄罗斯共产党进入鼎盛时期。在1996年和2000年的总统选举中两次成为获胜党的主要竞争对手。近十年间,俄罗斯共产党是俄国内最重要的反对派力量。虽然在近几年,俄罗斯共产党的影响力大不如前,俄罗斯共产党内部的分歧也日益严重,但是俄罗斯共产党仍然是俄罗斯社会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就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共产党的状况进行简要介绍分析和评述,包括俄罗斯共产党的主要派别及其代表人物、思想理论概述及俄罗斯共产党关于当前世界范围内重大问题的主要观点。
一、俄罗斯共产党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理论概述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开始分化成许多派别,这些派别主要可归结为三大派。第一派为共产主义者改革派,主张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他们的观点接近于欧洲社会民主党和剧变后的中、东欧国家的共产党的思想,致力于苏联共产党的社会民主化!,主要代表人物为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第二派是正统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者,被称为布尔什维克派,秋利金等人主张无产阶级政党专政,倡导共产主义运动,安德烈耶娃等主张列宁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的统一;第三派自称苏联共产党内的俄罗斯党,这一派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现今的俄罗斯未必能够获得广泛支持,于是他们顺应时代的要求,重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便公众更易理解和接受,其核心是把俄罗斯思想与共产主义、国家完整理念与爱国主义及马列主义相结合。此派构成了原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后来发展成为俄罗斯共产党的核心力量。
俄罗斯共产党成立于1990年6月,当时是苏共在俄罗斯范围内的下级组织。根纳季∀久加诺夫是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著名领导人,曾于1990-1991年任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他主张马列主义与俄罗斯乡土主义相结合,褒扬俄罗斯人民骨子里的对社会主义的偏爱情结,认为,像社会公正、集体主义、同志式的友爱、互相帮助、社会关爱等精神财富并不是在过去的70年间才形成的,而是俄罗斯几百年历史的产物#。
八∀一三!事件之后,叶利钦总统于1991年8月23日下令暂时停止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活动,同年11月6日,该党的一切活动被完全禁止。1992年11月30日俄罗斯联邦法院取消了关于禁止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活动的决定。1993年2月13-14日俄罗斯共产党(以下简称俄共第二次非常会议召开,宣布俄共重建,久加诺夫当选俄共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主席。俄共的政治口号是:人民政权、国家体制、爱国主义!。俄共认为:在现阶段,爱国主义思想、俄罗斯国家完整观念是能够使俄罗斯共产党人团结起来的关键。∃俄共不再反对私有化,允许在多种经济成分中私有制的存在,同时,俄共放弃了共产主义理论中有关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的思想,认同议会民主道路,当时注册党员人数为50万。
俄共内部分化为三个派别。1社会民主改革派,这一派逐步向欧洲的社会民主党进化,追随者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政策的拥护者,他们称赞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但是反对改革最终以苏维埃政权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而告终。九十年代初,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为库普佐夫和谢列兹尼奥夫,正统派把他们称为后戈尔巴乔夫主义者。2强国爱国派,代表人物是久加诺夫及别洛夫等,这一派在俄共中至今居于领导地位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正统共产主义派,或称列宁派,代表人物是阿瓦利阿尼及科索拉波夫,主张把共产主义思想与今天的现实相结合,但是这种结合必须界定在马列主义的框架之内。这一派在俄共当中拥有众多的支持者, 57 但在俄共的领导层中一直处于次要地位。
俄共领导人主张把马列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把共产主义式的国家完整与俄罗斯文明的完整相结合。久加诺夫在1994年%强国&一书中指出,俄罗斯社会的政治斗争不再是马克思理论主张的无产者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而是捍卫俄罗斯国家强盛的爱国人士与反爱国、亲西方、出卖民族利益的当权者之间的斗争。因此他呼吁,共产党员及各界人士包括东正教信徒、非共产党员爱国人士都应该参加到这场反人民制度!的斗争中来。
除了爱国主义和国家完整的观点之外,俄罗斯共产党还接受了一些不符合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张,如地缘政治学说和固定发展观。俄共承认,仅仅用阶级的方法分析现实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声称有必要采用地缘政治学的、社会心理学的、文化历史学的方法来分析现实问题。1994年,根∀久加诺夫宣布,在现今条件下,共产党放弃一些诸如采取革命的方式进行政治斗争、放弃一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放弃一党制度、一党掌权及一党决策等马列主义的观点学说。
在对外政策方面,俄共反对世界新秩序!,反对帝国主义的全球化!,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及干涉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俄共认为,西方文明从产生开始,其本性就是扩张和侵略。根∀久加诺夫提出了关于文明冲突的论断,他认为,当今世界将可能出现三种发展模式:第一种是在美国独裁庇护下的世界新秩序!;第二种是全球骚动,西方衰弱,被称作新式中世纪!混乱时期的到来;最后一种模式为利益平衡!,在这种模式中,重新振兴的俄罗斯将在维护世界利益平衡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与世界利益平衡的观点相呼应,俄共重视加强同力量中心印度和中国的关系。∋
俄共分析了在新千年里现代文明发展的趋势,认为,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极限。在保障少数人的高消费、高需求的同时,资本主义使人类陷入了新的矛盾圈,孳生出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问题,涉及生态、人口、民族等各个方面。解决全人类问题包括俄罗斯问题的出路在于向固定发展!过渡,即在促进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彻底改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不断地提高全球福利水平。(俄共对苏联给予积极评价,认为苏联的解体是由于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叶利钦、谢瓦尔德纳泽的背叛行为所致。认为,1991年的事件并不是苏联共产党的垮台,而是党内两派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彻底分裂!,即分裂为出卖民族利益的总统派和爱国派。
二、俄罗斯共产党关于当前世界范围内重大问题的主要观点 1.关于全球化
2000年12月举行的俄共第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如何对待帝国主义全球化&的决议。决议认为,全球化是一个矛盾的过程。一方面,全球化促进了经济、政治、教育及信息等各方面的相互联系,另一方面现代资本主义把这些优势作为实现全球世界新秩序!的工具。这种全球化势必保障帝国主义者的利益,加剧人类分化成贫、富两个阶层的速度。俄共反对全球化并指出,全球化的本质是掠夺式的、帝国主义的,坚决反对分裂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对其它民族进行文化干涉。∗俄共把这种掠夺式的全球化称为帝国主义的最高阶段。指出,摆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的道路有两条,要么选择世界新秩序!和跨民族统治,即五分之四人口将在经济上和精神上受美国的控制,要么选择以社会主义为开端,进行社会改革。+俄共认为,美国式的全球化政策只能给俄罗斯带来灾难和民族耻辱,俄罗斯将永远也不会获得应有的地位;美国的政策将导致俄罗斯资源外流,俄罗斯只能充当劳动力,充当未来美国及西方在穆斯林国家及东方国家发起战争的炮灰。
2.关于反恐问题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俄共就强烈抨击叶利钦总统的政策。后来反对普京总统的呼声也日益强烈。2001年9∀11!事件之后,俄共反对普京的情绪达到高潮,谴责普京在美国战争党!面前的投降政策。俄共于2002年1月召开的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声称,俄罗斯正在经受15年来战略性背叛的第三阶段!、背叛民族的政策正在继续!、从实质上讲,普京已经加入到了布什侵略政策的行列。!久加诺夫认为,苏联解体以后,世界并未变得更加安全,而是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矛盾。随着苏联的解体,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所确立的平衡、克制体系被打破,世界格局重新划分,而俄罗斯却对此置之不理。关于国际恐怖主义,一方面,俄共谴责恐怖主义行为,另一方面俄共把时下的国际恐怖肆虐的责任归罪于美国及其盟国北约。久加诺夫认为,通过强制的武力行为根除恐怖主义是不可能的。消除恐怖主义的最有效的方式是根除导致恐怖行
径的深层原因。这些原因包括全球化的、地缘政治的、经济的、立法的、种族及宗教的原因。
1全球化和地缘政治方面的原因。西方企图统治全世界、美国式的全球化模式是现代危机的最主要原因;苏联解体所引起的世界安全体系的根本动摇是导致恐怖危机的地缘政治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苏联失去了在广大范围内的地缘政治联盟的影响地位,另一方面,美国加快了一家统治全球的步伐,从而形成了服从式的金字塔,处在塔尖的是美国及它的同伙,处于塔底的是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2经济和立法方面的原因。人为造成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史无前例的差异是现代危机的经济方面的原因;导致国际恐怖立法方面的原因是美国公然践踏国际法,美国及其盟国忽略联合国宪章;3种族和宗教方面的原因。在二十世纪,资本主义把体系内部的劳动与资本的基本矛盾转化成了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大国物质上的安康是通过对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和人民无耻的掠夺和剥削获得的。!,因此,西方的扩张政策必然引起反抗。
俄共认为,在当今世界,帝国主义必然孳生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影子!。国际恐怖主义是世界新秩序!和帝国主义的产物,是世界新秩序!和帝国主义全球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所以,同帝国主义联合反恐是不可能的。只要帝国主义存在,恐怖主义就无处不在。帝国主义与恐怖主义之间的斗争乃至胜利并不会给人类带来丝毫的和平与安宁。因此,俄共指出,在当今条件下,俄罗斯首要的对外政策应该是停止卷入任何形式的战争,坚决反对俄罗斯加入布什的反恐行列,认为,布什的反恐政策无非是美国在中东地区加强实力的手段,最终必将损害俄罗斯的利益。
3.关于伊拉克战争
俄共强烈谴责美英联军发动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20日俄共领导人在俄杜马会议上指出,美英对伊战争实际上是世界新秩序!前提下例行的军事行动。武装干
涉南斯拉夫,而后占领阿富汗,支持以色列反对巴勒斯坦,发动对伊战争等均是美国及其盟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开始。下一个目标将可能是任何一个不支持美国侵略政策、不支持北约东扩的国家。北约的部队已经驻扎在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格鲁吉亚,不久,北约的部队将进驻波罗的海国家,因此,俄罗斯将更加紧密地被军事基地包围起来。俄共主张俄罗斯从反恐联盟中脱离出来,认为反恐联盟只不过是美国统治全世界的工具。美国企图统治全世界、千方百计地维护美国本土利益以重新划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建立起美国式的世界新秩序!是近年来战争的根本原因。俄共呼吁所有国家都要认清美国及其盟国的侵略行径,重新审视俄美关系的各个方面,呼吁美国及其它国家包括北约停止在独联体驻扎军队,反对北约东扩,切实采取有利措施加强俄罗斯国防建设。同时俄共认为,保障俄罗斯安全的出路在于在独联体范围内建立有效的军事联盟并与俄罗斯的自然地缘政治伙伴包括白俄罗斯、乌克兰、中亚国家及中国建立军事联盟,届时将会恢复联合国的正常工作机制。只有在几个力量中心同时并存、美国的单一军事、政治统治得到削弱的前提下,联合国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介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俄共的发展状况及其关于当前世界范围内重大问题的立场观点。归纳起来,俄共的中心理念是自称代表俄罗斯的民族利益之党;在对外政策方面主张在俄南方和东方建立伙伴国,即同印度、伊朗、中国及穆斯林国家建立伙伴关系;在国际关系方面,主张建立起与美国单极统治相抗衡的多极世界格局,形成几个力量中心,同时认为俄罗斯应该加强同力量中心的联系。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俄共必将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如何接受新的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协调俄共内部的派别关系、解决各派领导人之间的意见分歧及选择何种未来战略发展方针是摆在俄共面前艰巨而又现实的问题。
#!∀#!.1991.No7.∃.34.∃∃∀%&∋(∗+∀((∗!.02.03.1993.∋,.−../#0∀%..#1 2∀0∋∀3.4.,1995.∃.95.(51∀#1 336∀3370(∋ 8&(∀9:1∋ +∀((9(∀9;&<&1 =!.4.,1999.∃.7 51∀#1 336∀3370(∋ 8&(∀9:1∋ +∀((9(∀9;&<&1 =!.4.,1999.∃.17 ∗>8&1&<0?&2<8 65+;!.4.,2000.∃.49-51.+,.−../#0∀%.,!∀≅ 0 2 = ∗:∋7:!%?Α∀<.4.,2001.∃.29,36.,.−../#0∀%.Β 17≅&Χ&∋?(∗8&!&∋ 9.∃.519.59
第四篇:俄罗斯音乐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及总结
Ру́сское иску́сство
一 俄国古代的绘画艺术(17世纪以前的俄国美术)
1.988-15世纪 受中世纪拜占庭帝国(Византи́я)的影响,美术局限于宗教题材绘画,主要有马赛克镶嵌画(моза́ика)、水彩壁画(фре́ска)、圣像画(ико́на)和插图四种基本形式。2.15世纪前后 莫斯科公国的美术
圣像画创作的繁荣期
俄国的拉菲尔 – 安德烈·鲁布廖夫(Андрей Рублѐв, 1360—1430)他的壁画贯穿着欢乐和抚慰的精神。他所描绘的人物也更为简明、温和而富有人性,令人感到亲切。最著名的是为谢尔吉三位一体修道院的三位一体堂绘制的《三圣像》(Тро́ица)。3.17世纪,艺术的宗教性逐渐消失
17世纪后半期,莫斯科各城市的许多壁画珍品如同这一时期的圣像一样,注重对生活细节、风景的描绘和展示真实的人体。在壁画中出现了不少新情节,开始表现未被教会规范化的凡人的业迹及世俗性的文学题材。时至17世纪末期,壁画终于失去了原有的庄严气势,而成为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布满在金壁辉煌的建筑物的墙壁、穹顶和拱门上。
费奥凡·格列克(Феафа́н Грек)代表作:《圣母安息〉(Успе́ние, 15 в.)《顿河圣母〉(До́нская ико́на Богома́тери, 15 в.)修道士安德列·鲁勃廖夫(Андрей Рублѐв)
《最后的审判》(Стра́шный или После́дний суд, 1408)柴棚里的发现:《救主》(Спас из деисусного чина)、《大天使米迦勒》(Арха́нгел Михаи́л)、《门徒保罗》(Апо́стол Па́вел)《三圣像》(Тро́ица,1408-1425,朝圣中心谢尔吉圣三一修道院)季奥尼西―柔和亮丽的色彩‖浓烈的节日气氛世俗的审美观 代表作:《钉上十字架的基督》(Распятие, 1490-е годы)17世纪的―御用画家‖ 西蒙·乌沙科夫(Си́мон Ушако́в, 1626-1688)《三位一体》,(Тро́ица Ветхозаве́тная, 17 в.)《莫斯科国家之树》,(Влади́мирская ико́на Богома́тери, 17 в.)二 18世纪俄罗斯美术
1.原因: 彼得大帝改革,文化艺术世俗化、西欧化。2.肖像画艺术:
a.早期偏重对人物姿势、服饰等外在因素的描绘,华丽有余,生动不足,―盛装肖像‖。
尼基津(И.Ники́тин, 1680-1742)– 俄罗斯民族肖像体裁的奠基人。代表作《哥萨克首领 – 盖特曼》(Портре́т «напо́льного ге́тмана» 1720);《一等文官戈洛夫金》(Портре́т ка́нцлера Г.И.Голо́вкина, 1720 г.)。创作原则:表达人们不可重复的、有个性的外在面貌。
b.1757年,在罗蒙诺索夫的建议下,俄国建立了第一所艺术院(Акаде́мия худо́жеств)。它是俄国的最高艺术学府,是培养艺术人才的中心。1.被遗忘的画家——罗科托夫(Ф.Роко́тов, 1735-1808)代表作:《诗人瓦西里·迈科夫画像》(Портре́т В.Ма́йкова, 1760)《斯特鲁伊斯卡娅》(Портре́т А.Стру́йской, 1772)《戴三角帽的陌生人》(Портре́т неизве́стного в треуго́лке, 1770)2.第一位历史画家——安·洛先科(А.Ло́сенко, 1737-1773)代表作:《弗拉基米尔与罗格尼奥达》(Влади́мир и Рогне́да, 1770 г.)《赫克托尔告别安德洛玛柯》(Проща́ние Ге́ктора с Андрома́хой.1773 г.)3.乌克兰神甫的儿子——德·列维茨基(Д.Леви́цкий, 1735-1822)代表作:《科科里诺夫建筑师画像》(Портре́т А.Ф.Коко́ринова, 1769 г.)《杰米多夫画像》(Портре́т П.А.Деми́дова.1773 г.)《斯莫尔尼学院的女生》(Портре́т Хованской и Хрущевой, 1773 г.)《立法者叶卡捷琳娜二世》(Портре́т Екатери́ны II в виде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ницы в храме богини правосу́дия, 1783 г.)4.俄罗斯第一位感伤主义画家——弗·博罗维科夫斯基(В.Боровико́вский, 1757-1826)
感伤主义:强调人物个性中的情感和情绪,主人公都是多愁善感的平常人。《叶卡捷琳娜二世在皇村散步》(Екатери́на II в Царскосельском парке, 1794 г.)《洛普辛娜肖像》(Портре́т М.И.Лопухиной, 1797г.)历史题材画:А.洛先科(А.Лосенко,1737—1773)和Г.乌戈留莫夫(Г.Угрюмов,1764—1823); 风景画:С.谢德林(С.Щедрин,1745—1804)和Ф.阿列克谢耶夫(Ф.Алексеев,1753—1824)。
他们的画虽然没有完全摆脱宫庭艺术的影响和模式,但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严整、庄严的印象。风俗画:波将金公爵的家奴М.希巴诺夫(М.Шибанов)很出众,他画了多幅表现农民生活的画。总之,俄国18世纪绘画艺术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为19世纪绘画的繁荣作好了各方面的准备。
三 19世纪前期俄罗斯美术
两件大事:1812年反对拿破仑入侵和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 结果:促成了俄罗斯的民族觉醒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 1.俄罗斯浪漫主义:
第一位俄国浪漫派画家——基普连斯基
(Орест Кипренский,1782-1836)Выдающийся русский художник-портретист.代表作品:《达维多夫的肖像》(Портре́т Е.В.Давы́дова,1809)
《普希金的肖像》(Портре́т А.С.Пу́шкина,1827)骑兵军官达维多夫的肖像(Портре́т лейб-гуса́рскогополко́вника Евгра́фа Давы́дова, 1809 г.)
诗人、骑兵军官,1812年人民游击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浪漫主义画派
宣扬人的独立性。对人的精神生活和情感活动感兴趣。浪漫主义作品的人物常常陷入沉思,沉湎于幻想。表现对象深沉的内心世界,表达他们的毅力和理智。色彩和光线明暗对比强烈,入画者常常处于昂奋的精神状态中。
这与19世纪初俄罗斯进步文化对个人价值观的关注和对个性的尊重有密切联系。
农奴画家——特罗比宁(Васи́лий Тропи́нин,1776-1857)
47岁才一举成名。被解除农奴身份。肖像画特征:在力求表现对象的个性。但他没有基普连斯基的热情与激动,他经常让入画者处于随意、自由的日常环境中,穿普通的居家服饰、脸带温和亲切的笑容,给人已闲逸洒脱的印象。代表作品:《儿子的肖像》(Портре́т сы́на,1818)
《花边女工》(Круже́вница,1823)高产的肖像画家:三千幅肖像。接近风俗画的新肖像。普通的劳动者。“乡村”写生画家——维涅齐安诺夫(Алексе́й
Венециа́нов,1780-1847)
商人的儿子。到彼得堡学肖像画,到冬宫临摹作品。1811年,得到了皇家美术学院院士称号。用艺术的方式来展现俄罗斯乡村丰富而独特的世界。代表作品:《打谷场》(Гумно́,1820-1824)《春耕》
(На па́шне.Весна́,1820)
《扎哈尔卡》(Заха́рка,1825)
《拿矢车菊的农妇》(Крестья́нка с василька́ми,1820)
维涅齐安诺夫画派(Шко́ла Венециа́нова)
3.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折中 - 布留洛夫(К.П.Брюлло́в,1799-1852)代表作品:《庞贝城的末日》(После́дний день Помпе́и,1830-1833)
《意大利的晌午》(Италья́нский по́лдень,1827)
《女骑手》(Вса́дница,1832)
《自画像》(Автопортре́т,1848)
4.画海的风景画家 - 艾瓦尔佐夫斯基
(А.Авайзо́вский, 1817-1900)艾瓦佐夫斯基(Айвазо́вский),九级浪(Девя́тый вал, 1850)5.历史画的杰出代表-亚·伊万诺夫(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1806-1858)代表作品: 《基督向人民走来》(Явле́ние Христа́ наро́ду,1837-1857 6.批判现实的大师 - П.费陀托夫(П.А.Федо́тов,1815-1852)《新获得勋章的人》(Све́жий кавале́р,1846)《少校求婚》(Святовство́ майо́ра,1848)
《贵族的早餐》(За́втрак аристокра́та,1849-1850)《年轻寡妇》(Вдову́шка, 1851)第四讲 列宾和同时代的风俗画家
(Илья Ефимович Репин, 1844-1930)
在俄国美术史上,就技法的全面和高超而论,没有人能超过列宾。列宾使俄国绘画在一切方面都达到了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的顶峰。可以说,列宾的成就是19世纪俄国绘画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的标志。列宾是伟大的肖像画家,风俗画家,历史题材画家,还是铜板画和石印画画家
列宾是俄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上半期最伟大的画家,巡回展览画派的代表。他以其无比丰富的创作和卓越的表现技巧,把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发展到高峰;
列宾出生在哈尔科夫省丘吉耶夫村一个屯垦士兵家庭,自幼酷爱绘画,少时画过圣像画,19岁时为报考美术学院来到彼得堡,先随克拉姆斯柯依学画,20岁时考取了美术学院,在学院里受到严格的绘画基础训练 主要作品:
《睚鲁女儿的复活》(Воскрешение дочери Иаира, 1872)《伏尔加纤夫》(Бурлаки на Волге,1871-1873)《胆怯的农民》(Мужичок из робких,1877)《祭司长》(Прододьякон,1877)《库尔斯克省的礼拜行列》(Крестный ход в Курской губернии, 1883)《1698年索菲娅公主在新圣女修道院》
(Царевна Софья Алексеевна в Новодевичьем моностыре в 1698 году, 1879,简称Царевна Софья)《伊万雷帝与他的儿子伊万》(Иван Грозный и сын его Иван, 1885)《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王回信》(Запорожцы, сочиняющие письмо турецкому султану, 1877-1891)《逮捕宣传者》(Арест пропогандиста, 1880-1892)《意外归来》(Не ждали,1883-1888)四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俄罗斯美术
1.巡回展览派(Передвижники)产生:这个画派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是由一些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的学生发起的。对学院沉闷的古典教育感到枯燥乏味,对以遥远的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宗教故事为题材作画不感兴趣。他们渴望用自己的画笔来表现自己所熟悉所热爱的家乡和人民的生活。
1860—1863年艺术院的墙上出现了一些获奖的描绘现实生活的画作。如1861年获得金质奖章的В.雅科比(В.Якоби)的《囚犯的休息》(Привал арестантов)。这一时期还有一些其他青年画家的画作也十分引人注目,如Н.盖耶(Н.Ге,1831—1894)《最后的晚餐》(Тайная вечеря,1863),和В.普基列夫(В.Пукирев,1832—1890)《不相称的婚姻》(Неравный брак,1862)。这些画作和一些其他风俗画于1863年9月13日在艺术院举行了一次画展。
紧接着,10月初,艺术院的14个毕业生向艺术院学术委员会提出请求,允许他们参加金奖竞赛时作画自由选题。这使艺术院领导和教授们大为光火,他们的请求被拒绝了。然而,这些青年人并未就此罢休,他们分别走访各位教授,试图说服他们,请他们给予支持。然后,他们又向艺术院再次提出同样的要求。1863年11月9日,竞赛正式举行。这14个毕业生向学术委员会宣布了自己的决定。被拒绝后,14位天才的青年艺术家(13位画家和1位雕塑家)离开了艺术学院。
他们在克拉姆斯科依和他的妻子的帮助下,在彼得堡创办―画家合作工场―(Артель художников), «星期四聚会»。这个组织实际上是在克拉姆斯科依的领导下进行创作活动的,他既是组织者,也是思想领袖。他坚持革命民主主义的创作原则,主张艺术创作的批判现实的方向。
70年代,在民粹派的―到民间去‖(хождение в народ)的口号影响下,这些画家决定把绘画从贵族沙龙里解放出来,使艺术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精神财富。于是,他们决心组织巡回展览。1869—1870年间,克拉姆斯科依把画家组织起来,成立一个―美术巡回展览协会‖(Товарищество передвижных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х
定义:美术巡回展览协会(1870-1923)是发展了美术家协会的优秀传统、以现实主义为目标的进步美术团体。遵循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观点,从民主的立场出发,描 绘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历史和美丽的大自然,表现了民众求解放的愿望,揭露和批判了专 制政治和农奴制。十月革命后,该协会的大部分成员都加入了1922-1923年的俄罗斯美术 家协会。
美术巡回展览协会1871年第一次画展 盖依《彼得大帝审问王子阿列克塞》(Петр I допрашивает царевича Алексея Петровича в Петергофе.1871г.)《陀思妥耶夫斯基肖像》 Портрет писателя Ф.М.Достоевского.1871 г.猎人的休息(Охотники на привале.1871 г.)白嘴鸦飞回来了
Грачи прилетели萨符拉索夫 希施金(1832-1898)Шишкин 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 松树林
Сосновый бор
活动:巡回展览不仅在彼得堡和莫斯科举行,而且在哈尔科夫(Харьков)、基辅、敖德萨(Одесса)、萨拉托夫(Саратов)、下诺夫戈罗德(НижнийНовгород)、阿斯
特拉罕(Астрахань)、第比里斯(Тбилис)、库尔斯克(Курск)、图拉(Тула)等城市也举行,尤其在乌克兰(Украина),巡回展览的影响更大。从1871年起到1923年止,在巡回展览协会活动的五十年间,共举办了48次展览,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与喜爱。
顶峰:70—80年代是巡回派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也是创作繁荣的年代。出现了列宾,苏里珂夫,瓦斯涅佐夫,萨维茨基,谢罗夫,列维坦,卡萨特金等都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可以说是俄国绘画的极盛时期。
评论家:В.В.斯塔索夫(В.В.Стасов, 1824-1906)指导者:И.Н.克拉姆斯科依(И.Н.Крамской, 1837-1887)杰出的教师:契斯恰科夫(П.П.Чистяков, 1832-1919)实业家兼赞助家:特列基亚科夫(П.М.Третьяков, 1832-1898)2.克拉姆斯科依和他的画作
(Иван
Николаевич
Крамской,1837—1887)和他的画作
主要成就表现在肖像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
《基督在荒野中》(Христос в пустыне,1872),《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Портрет Льва
Толстого,1873),《佚名女郎》(Неизвестная,1883),《无法抚慰的痛苦》(Неутешное горе,1884)《守林人》(Полесовщик,1873)
3.带有强烈批判倾向的现实主义画家——瓦·格·彼罗夫
(ВасилийПеров,1834—1882)
1861年他在彼得堡绘制的《村中布道》(Проповедь в селе)获得了金质奖章。
《复活节农村的礼拜行列》(Сельский крестный ход на Пасхе,1861)《送葬》(Проводы покойника,1865)《三驾马车》(Тройка,1866)《淹死的女人》(Утопленница, 1867)《关卡旁最后一家酒馆》(Последний кабак у заставы, 1868)《猎人在休息》(Охотники на привале,1871)以及作家А.奥斯特罗夫斯基、В.达里(В.Даль)、Ф.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的肖像。
4玛克西莫夫(Василий Максимов,1844—1911)
农民生活风俗画,农民十分喜欢他的画,感到他的画很亲切。他的最有成就的画为《巫师参加农村婚礼》(Приход колдуна на крестьянскую свадьбу,1875),《分家》(Семейный раздел, 1876),《生病的丈夫》(Больной муж, 1881),《一切都已成为过去》(Всѐ в проошлом, 1889)等。
5亚罗申科
(Николай
Ярошенко,1846—1898)代表作:《处处有生活》(Всюду жизнь,1888)
6萨甫拉索夫(А.К.Саврасов, 1830-1897)<<白嘴鸦飞来了>>(Грачи
прилетели.1871)
五 苏里珂夫和历史题材画(Василий Иванович Суриков
1848-1916)是俄国美术史上唯一能与列宾并列在一起的艺术大师。专攻历史画。其画作民族特色十分突出。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历史画 的巨匠,他与列宾和谢罗夫并称为―俄国画坛三杰‖。主要作品: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Утро
стрелецкой
казни,1878—1881)《缅希柯夫在别廖佐夫》(Менщиков
в
Берѐзове,1883)《罗马狂欢场景》(Сцена
из римского
карнавала,1884)《女贵胄莫洛佐娃》(Боярыня
Морозова,1887)《攻取雪城》(Взятие
снежного
городка,1891)《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Покорение
Сибири
Ермаком,1895)反映彼得大帝的作品
1.盖依《彼得大帝审问王子阿列克塞》(Петр I допрашивает царевича Алексея Петровича в Петергофе.1871 г.)2.普希金的长诗《青铜骑士》(поэма «Медный всадник», 1833 г.)
3.雕刻家法尔科内纪念碑《青铜骑士》(1770-1782)盖依和他的历史题材画(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Ге, 1831-1894)早期历史画模仿学院派画家的风格,如《最后的晚餐》(Тайная вечеря, 1863)70年代积极参加巡回展览画派的活动,代表作《彼得大帝审问王子阿列克塞》(1871)后期创作有民族历史转为圣经,受托尔斯泰道德自我完善和个人牺牲来改造社会的思想影响如《什么是真理》(Что есть истина, 1890)、《骷髅地》、《基督上十字架》(Голгофа,1893)等。民间题材画师—瓦斯涅佐夫
(Викт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Васнецов,1848-1926)主人公—俄罗斯民间传说、史诗和民歌中的人物。《小书铺》(Книжная лавочка,1876)《从一家到另一家》(С квартиры на квартиру,1876)《勇士彷徨岐路》(Визять на распутье,1878)《伊戈尔同波洛维茨人大战之后的战场》
(После побоища Игоря Святославовича с половцами,1880)《西徐亚人与斯拉夫人交战》(Бой скифов со славянами,1881)《阿廖努什卡》(Алѐнушка,1881)《三勇士》(Богатыри,1876—1898)6.俄罗斯风景画
专画森林的风景画家—希什金(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 Шишкин,1832—1898)“лесной богатырь-художник”, “царь леса”, “старик-лесовик”,主要作品:
《莫斯科郊区的晌午》(Полдень в окрестнотях Москвы,1869)《密林深处》(Лесная глушь,1872)《松树林》(Сосновый бор,1872)《黑麦》(Рожь,1878)《谷间平原》(Среди долины ровныя,1883)《阳光照耀下的松树林》(Сосны, освещѐнные солнцем,1886)《橡树林》(Дубовая роща,1887)《松树林的早晨》(Утро в сосновом лесу,1889)《橡树林中的雨》(Дождь в дубовом лесу,1891)库因哲(Архип Иванович Куиинджи,1842—1910): 《被遗忘的乡村》(Забытая деревня,1874)《乌克兰之夜》(Украинская ночь,1876)《雨后》(После дождя,1879)《桦树林》(Берѐзовая роща,1879)《北方》(Север,1879)《第聂伯河之夜》(Лунная ночь на Днепре,1882)波列诺夫带 有风俗画情趣的风景画
(Поленов Василий Дмитриевич,1844—1927)《莫斯科的小院》(Московский дворик,1878)《祖母的花园》(Бабушкин сад,1878)《芜草丛生的池塘》(Заросший пруд,1879)《旧磨坊》(Старая мельница,1880)《基督和女罪人》(Христос и грешница,1888)《北方的农村》(Северная деревня,1889)列维坦Иссак Ильич Левитан(1861-1900)列维坦是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风景画艺术大师,是俄罗斯风景画一切优秀传统的杰出代表者和发扬者,是情绪风景画“пейзажи настроения”的创始人。是―风景画家之王‖。
《索柯尔尼基的秋天》(Осенний день.Сокольники,1879)《伏尔加河的傍晚》(Вечер на Волге,1887-1888)《桦树林》(Берѐзовая роща,1885-1889)《金色河湾的夜晚》(Вечер.Золотой плѐс,1889)《雨后》(После дождя.Плѐс,1889)《深渊旁》(У омута",1892)《符拉基米尔路》(Владимирка,1892)《傍晚的钟声》(Вечерний звон,1892)《墓地上空》(Над вечным покоем,1894)《金色的秋天》(Золотая осень,1895)《三月》(Март,1895)《清风》(Свежий ветер.Волга,1895)《春潮》(Весна – большая вода,1897)《黄昏中的草垛》(Сумерки.Стога,1899)《夏日夜晚》(Летний Вечер,1900)《湖》(Озеро,1899-1900)
谢罗夫(Валенти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Серов, 1865—1911)《姑娘和桃子》(Девушка с персиками, 1887)《阳光下的少女》(Девушка,освещѐнная солнцем,1888)《米卡·莫洛佐夫像》(Портрет Мики Морозова 1902)《叶尔莫洛娃像》(Портрет М.Н.Ермоловой,1905)《伊达·鲁宾斯坦像》(Портрет Иды Рубинштейн 1910)
弗鲁贝尔(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Врубель,1856—1910)弗鲁贝尔是19世纪90年代俄罗斯画坛的后起之秀。他属于在巡回展览画派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年轻的一代。他对正在兴起的俄国―艺术世界‖(Мир искусства)组织有较多的兴趣。他曾分别参加过这两个艺术组织举办的展览,但他并未成为某个艺术派别的追随者,他走着自己的路。他画风具有强烈的主观因素,创作想象力丰富,技法娴熟。他的艺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新的而历史条件下俄罗斯年轻一代画家们的思考和探求。
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艺社团。由圣彼得堡的一群青年艺术家组成。他们不满意当时的社会现实,对学院派和巡回展览画派也采取鄙视态度,在西欧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下,极力提倡艺术创作自由。1898年,S.P.佳吉列夫(С.П.Дягилев)在彼得堡组织展出青年艺术家的创新作品,次年创办《艺术世界》杂志,并从1901年开始组织艺术世界展览会,形成俄国艺术的新派别。1904年《艺术世界》杂志内部因出现分歧而解体。该社团在实用美术、舞台美术和插图等方面,曾作出有益的探索。
《坐着的恶魔》(Демон сидящий, 1890)
《潘》(Пан, 1899)《被征服的恶魔》
(Демон поверженный, 1902)《天鹅公主》(Царевна Лебедь, 1900)抽象派绘画先驱 – 康定斯基
(Васил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Кандинский,1866—1944)康定斯基很少停留在固定的绘画模式中,他总是不断思考、审视、推进自己的创作,并且不断研究绘画的理论与实践,《艺术的精神性》、《点线面》都是探讨艺术性灵的力作。他不但被誉为抽象表现艺术之父,也是现代艺术理论家及美术教育家。《穿钟式大裙的妇人》(Дамы в кринолинах》,1909)《构图7》(Композиция №7,1913)《冷形式的画》(Картина холодных
форм)《灰色》(Смутное,1919)《白线》(Белый овал,1920)《即兴作》(Импровизация,1913)《光之间》(1931)《构图9》(Композиция №9,1936)
音乐
3.格林卡(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Глинка, 1804-1857)4.柴科夫斯基(Пѐ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 1840-1893)5.“强力集团”(Могучая кучка)6.里姆斯基-科萨科夫Николай Андреевич Римский-Корсаков
7.拉赫玛尼诺夫
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лов(1873-1943) Второй концерт для фортепиано(第二钢琴协奏曲,1901) Вторая симфония(第二交响曲,1906-1907) Всенощная(彻夜祈祷,1915) Рапсодия на тему Паганини(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1934)8.普罗科菲耶夫Сергей Сергеевич Прокофьев(1891-1953)9.肖斯塔科维奇Дмитри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Шостакович(1906-1975) Опера «Леди Макбет Мценского уезда»(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1930) Балет «Золотой век»(黄金时代,1930) Седьмая симфония – посвящается Ленинграду(第七交响曲—献给列宁格勒,1943) Оратория «Песнь о лесах»(清唱剧《森林之歌》,1949)Живопись
绘画Эрмитаж埃尔米塔什
Русский музей
俄罗斯博物馆
Третьяковская галерея(Третьяковка)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Академия художеств美术学院
Портрет
肖像画Масло
油画Пейзаж
风景画 Музыка
音乐
Большой театр
国家大剧院 Малый театр
小剧院
Мариинский театр
马林斯基剧院
【欧洲最大】 Концерт
协奏曲Симфония
交响曲 Увертюра
序曲
Архитектура
建筑 Скульптура
雕塑 格拉巴尔(Граба́рь,《三月的雪》(Мартовский снег, 1904)
第五篇:陈虎:俄罗斯评价中国需20年建海洋强国很客观
陈虎:俄罗斯评价中国需20年建海洋强国很客观
新华网专稿:最近一段时间,国防建设已经成为民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话题,每当我国国防建设出现一个新的成果或者一个进步都会引发民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民众的关注也会使这样的一个话题很快成为媒体关注和炒作的热点。
最近一段时间,在网络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则消息,说是中国研发的第四代核潜艇已经达到了一个超级先进的水平。香港的一些媒体和专家对所谓的第四代核潜艇进行了一些所谓的猜测。由于这个猜测达到了一个相当先进的技术水准,包括磁流体推进、一百节的航速、超级的静音等等一些让人很震撼的性能指标,很快就引起了一些网络和媒体的跟风炒作。我们看到几乎在所有的大的门户网站的新闻中都会看到有关这方面的转发,一些媒体也开始把关注点关注到中国核潜艇的发展和产生威慑效果、战略意义等方面的报道。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当我们周边国家的一些新型武器装备的面世的时候,我们的一些军迷和媒体表现出了一种极其不屑的状态。比如当印度的第一艘航母下水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军迷和媒体都用一种不屑的心态和语气对它加以评论,这样的一种状态让我们感觉的有一点像当年“大跃进”时期一种“放卫星”的感觉。-当然,这种“放卫星”不是一种实质的国家行为,但是他体现了国民和媒体的一种心态。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当中充满了许多不定性因素。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它还要迈过很多的坎,面临很多困难。
超越了这种国防建设发展的现实的情况,一味的这种放卫星式的期待和报道实际上会对我们的国防建设产生一种负面的作用。首先是军迷的心态,进而军迷的心态往往会会影响媒体的取向,而媒体的取向又将进一步讲这种“放卫星”式的心态加以放大,传递到国民甚至到国外这样一个更大的范围。
这样一种“放卫星”式的宣传特别是对国防建设这样一种放卫星式的宣传其实有不少的问题。
首先,这种宣传为“中国威胁论”提供了一种素材和口实,其实,这种宣传会在民众当中引起一种更高的期待甚至是超过现实情况的一个过高的期待值,反过来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在我们的历史当中,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其他方面,过分的超越了现实的发展水平,“放卫星”式的报道和期待带来的问题应该说在我们的历史应该说是不鲜见的。
那么现在我们看到围绕着我们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发展似乎又在出现这种媒体“放卫星”的现象,我想这个应该在很大的程度上引起警惕,其实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还面临着很多问题,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在本周三的《参考消息报》上我们看到俄罗斯专家对中国海军的评价,讲到中国要成为一个海上大国和海军强国还需要再等20年,其实这种看法和评价是可以说是一个更加客观和反应具体情况的东西。
对于我国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所有的民众都是抱着一种期待的心态,但是这种心态应该更多的放到一个冷静的客观的角度去看待。
从某种意义上说,不管对于国防现代化和军队现代化的建设,客观冷静的看待,多讲一点困难,多提一点问题,多指出一点缺陷,多讲讲危机感,可能对我们的军队建设,对我们的国防建设反倒有更多的好处,反过头来,媒体大跃进。心态大跃进,媒体放卫星,心态的放卫星的这种社会现象,可能对我们的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反倒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媒体还是军迷,在涉及到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上话题上,切实需要注意,不要轻易的放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