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刘晓云)

时间:2019-05-14 16:3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刘晓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刘晓云)》。

第一篇:《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刘晓云)

用心做教育

——《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

刘晓云

一、为师者的真谛。

《师说》者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给学生传授知识。但是看完了于洁和陈宇老师合著的《教育如此美好》,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这两位老师不仅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文化的学习和吸收,更注重学生性格、习惯、道德、为人的塑造纠正。

像两位老师说的:真正的教育一定是美的。美好的教育,可以给他们带来一生的美好,美好的教育,可以带给老师一生的幸福。他们始终相信人性的美好,在两位老师含辛茹苦的教育下,不管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学生”、默默无闻的“中等生”、还是人见人爱的“尖子生”都快乐成长起来,如花儿般盛开。

我是那么地钦佩他们,不仅因为他们如繁星般的成功案例,一拨又一拨亲密无间的拥戴者,我更敬重他们在这个充满功利心的时代,始终保持那一份教育的纯净,对孩子天性精心的呵护,对教育热情的始终如一。

和他们相比我十分惭愧,他们坚守教育的战线上20多年,那份无法磨灭的教育情怀让我震惊。在每一个案例的解读叙述中,不管这个学生多么地棘手,他们始终记录下自己的内心写照“我没有放弃”,在我而言这就是圣人的境界,那么多的学生,那么多的问题,而且有些学生是那么地“讨厌、可恨、顽固不化”,这让一个作为凡人的老师如何忍耐?在我的内心中似乎放弃那么一小部分、厌恶那么一小部分学生是允许的,情有可原的。也许这就是我和他们之间的差距,我没有他们的包容、博爱,这也注定了他们是让人尊敬的“教师”,而我仅仅是一个“教书匠”而已。

读《教育如此美好》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涤,提醒我忘却这几年在教师岗位上那获取的飘渺如烟的“功名利禄”,警告我好好地衡量了一番自己和一位真正“教师”之间的差异,督促我赶紧自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叮嘱我立马重制一份教育目标手,时刻告诫自己是那么的自以为是,曾经犯下那么多不可饶恕的错误,今后的路一定要好好走,绝不能再“误人子弟”了。

也许你会觉得夸张,其实不然,于洁和陈宇老师的教师魅力和智慧,是我们不能模仿的,是他们长时间的“一线工作经验”的精华沉淀,是他们认真的思考,说他们是“智慧型的教师”“思考型的教师”一点也不为过。这29个案例,任意一个交给我们去应对,可能都会让我们手足无措,而两位老师不仅处理得非常好,成效显然,而且满满洋溢着人性的关怀和智慧的火花:

如涓涓细流呵护着沉浸在失父之痛的悦悦,让她坚强起来;不管有多么地不可思议,始终坚信自己的丑小鸭终会展翅高飞、野百合也会迎来属于她的春天;面对油盐不进的孩子,依然小心守护孩子仅有的自尊,不让他在众人面前那堪;用耐心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和安全感,陪伴孩子从自己的套子里走出来;对孩子温柔的鼓励,东奔西走的陪伴,毫无怨言的付出……

太多太多感人的事例,动人的细节,发人深思的做法。让我敬佩,让我感动,于洁和陈宇是千千万万“草根教师”的两名典范,他们告诉我们: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人性的关怀。教师面对的不是木头,也不是只会听说读写的机器,他们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我们首先要尊重作为人的天性,其次要教会孩子作为人的基本的道德和品性。

二、人性关怀,用心教育。

1、悲悯的慢教育

我们都知道的俗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或者“欲速则不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尤甚。教育原本就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有水滴石穿的耐性,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慢,需要平静和平和,需要细致和细腻,更需要耐心和耐性。

在陈宇《你终于开始长大》的案例中,那个顽固的燕子,那真是“油盐不进”的娃啊,那么不懂事那么不开窍,让人心痛让人惋惜,更让人可恨。换做我们的老师那真的是“恨铁不成钢”的愤怒,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解、鼓励、激励、责骂,也就放弃了,假如是我就会忍不住想:“这是你自己的人生,家境本来就不如意,自己再不争气,将来就是一坨烂泥了,现在不好好努力将来可有你后悔的,你的人生你做主,该说的该做的,我已经做到了,你爱怎么地怎么地!”而像燕子这么不懂事的孩子在现实中比比皆是,这是一个真实的典型案例。虽然结果是咎由自取的,但是陈宇老师从来没有像我们一般老师一样心怀悲愤而放弃,反而满怀一颗悲悯的心,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关注,他“静静地、全神贯注地等待,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一个开启燕子心锁的契机,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慢慢地一点点地将这块坚冰融化,亦师亦友地鼓励支持陪伴她。

陈宇老师说:“教育是柔软的,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有一颗悲悯之心,对学生的生存状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关注,并尽你所能为你的教育对象提供充满善意的环境。”这告诉了我们真正优秀的教师始终把孩子放第一位,不是成绩也不是荣誉和面子,燕子那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前班主任拧着燕子的耳朵拖到办公室,各科老师对燕子家长“轮番讨伐”,这还是一个多次受表彰,以严厉带班著称的“优秀班主任”,让我心中一颤,这仿佛有我自己的影子。教育应该摒弃其功利性,以爱人出发。

2、尊重与包容

陈宇老师的《那个叫安珂的男孩》中记叙安珂“他是一个不错的孩子,个型号,对人友善,没做过坏事,只是不学习。”《短信见真情》“她有进步哦。”“送我吧。”《老班的救赎》“除了学习,他应该算是个不错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中国,不知道有多少个。”

正如文中所说的,“这样的孩子,在中国,不知道有多少个。”这孩子就是我们现实教育中的一个个“刺头”,我们老师很难理解,为什么别人能学的,他们却偏偏学不好,哪怕你用心蛮学一番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你的现状,但是就是这样好说歹说就是半死不活地存在着,让人惋惜和可恨。他们中很多孩子有礼貌、懂事、听话、能干、体贴、活泼开朗、乐于助人,明明身上一大堆的优点,但是一涉及到学习,他们又是那么可恶,有时真让老师“抓耳挠腮”不能自已,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一万个为什么在老师的脑海中奔腾而至,那么不是笨,可是似乎偏偏以“天下为敌”,偏偏要刁难老师和班级,偏偏要公然挑战学校甚至教育一般。最后老师不得不退步或者放弃,幽幽地哀叹一句:“他、她只要不谈学习,什么都很好。”这样的老师也算是包容的了,糊涂的老师便要视之为“公敌”了,非要“臵之死地”不可,唯恐不能“除之而后快”。

但是陈宇老师清醒地认识到:“在学习成绩至上的环境里,他是自卑的,他不会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示在我的面前。在学校里,不学习的孩子似乎永远没有立足之地。我唯一能做的是,保留着他仅有的一点自尊,不让他在众人面前过于难堪。”是的,在学生的学业无力回天后,更多的是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全面、完善地看待一个孩子。是的,我们长大以后不会用三角函数去买东西,也不会跟别人用政治术语聊家常,更不会用密度多少去点饮料,孩子们总归会长大,如果我们改变不了他们的成绩,那么不要嫌弃他们,保留他们的自尊心,静静地等待花开的时候。像安珂说的:“你对我真的很好。”也许就是因为陈宇老师没有把他至于难堪的境地,没有因为他成绩不好而在其他地方“整死”他。陈宇老师也感慨道:“如果我想有的功利的老师那样鄙视他,那学习成绩去伤害他,我就再也不可能看到这个帅哥长大后的样子了。”这让我不由深思,对一个孩子,我们真该尊重与包容,用一颗爱人的心去面对和教育,才是真正的为师者。

3、家庭的德育渗透

德育,看似空乏,什么诚实守法、勤俭节约、乐于助人、勇敢坚强、尊老爱幼、见义勇为等等,举不胜举。现在的孩子缺乏苦练的锤炼,因为经历得少,领悟自然少。更别说他们大部分都是家长们捧在手心里的宝,似乎周围的人对他们都是千依百顺的,也就是这样的成长环境,铸就了他们性格当中的自私、任性、麻木。陈宇和于洁老师不仅仅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习惯养成,对于孩子们和家长之间的相处之道也是关怀备至,想方设法地去纠正、引导、修复他们中的家庭关系,让他们与亲人间相亲相爱、相濡以沫。

于洁《同舟共济,相濡以沫》中的伟是一个细心温柔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当中,懂得体谅的他从来不敢对母亲提出过多的要求,却因为孤独寂寞而沉浸在网络游戏中,忙碌的母亲也是着迷于麻将,忽略了对孩子的关怀。就是这样的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和孩子各有各的爱好,看似安好和平地相处,却久而久之地疏远陌生。于洁老师的一场家长会,让孩子和家长的心再次靠近“他们这个年龄,往往口是心非,虽然口头上嫌你唠叨,可是你真的只管自己应酬不管他的时候,他会很孤独。他们一旦感到孤独,就会寻找虚拟的世界来填补空白。那时候,你们的心会里的越来越远。”于洁老师从根源中改变伟对虚拟世界的沉迷,将孩子的内心独白婉转地告诉了孩子的母亲,拉近了母子之间的距离。只有真心爱教育爱孩子的老师才会对孩子如此懂得和关怀。

陈宇《柿子熟了的时候》小郁成绩不错,但是此时的陈老师更关注她做人方面的缺陷,最过分的是对待从小抚养其长大的两位老人的态度“孩子说话态度很冲,看不起我们两个老的。”“两个老的要是死了,我一滴眼泪也不会掉的。”这孩子真是太没良心了,如何不动声色地教育她呢?陈老师特别为了小郁展开了一堂课外阅读交流课,以肖复兴《窗前的母亲》为阅读的契机,通过阅读让孩子们感受老人的无私、孤独寂寞、不求回报,动人的文本打动了孩子冷漠的心,让他们第一次去体会感受老人的内心世界,推己及人地去反思与自己朝夕相对的长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中最大的悲哀之一就是你有能力赡养老人的时候,老人已经等不及你而去世了。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和他们说说话,讲讲学校里的大事小事,哪怕他们听不懂也没有关系,因为他们要的知识一种儿孙绕膝、热热闹闹的感觉啊!”

用心的教师不仅能帮助孩子去追求那一份骄人的成绩单,但是也会留心帮孩子捡起那些不小心丢失了的比成绩重要得多的多的东西,如:亲情!

第二篇:信任如此美好

信任如此美好

文安县大柳河镇中学 王震

本学期开学初的某天上午,在第二节课课间休息时,我班里的几位学生匆匆地跑进办公室,神色焦急却故意压低嗓门说:“王老师,出事了!出事了!”我心头一紧,忙问怎么回事,他们几个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告诉了我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今天早晨到学校以后,小林随手把手机放在课桌里,可现在发现手机已经不翼而飞了,里面大约有两百多元预存款。

班里居然出了这种事!看着一旁焦急的小林,听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叙述,我也是又气又急!脑海里反复翻涌着一句话:谁干的!究竟是谁干的!我深深地吸了口气,然后缓缓地吐出,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因为我知道冲动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冷静下来之后,我感到了情况的复杂。早读前班级里总是人头传动的,交本子的、收作业的、扫地的、包括进出吃早饭的等等,简直乱成一团。小林又到得比较早,他的同桌只能确定在7:10左右手机是在课桌里的。第一节是体育课,下课后学生们陆续回到教室,小林与同伴们直接去了小卖部买饮料,直到临近上课才回教室。第二节课下课又去了厕所,回来后就发现手机失踪了。

到底是谁偷了小林的手机呢?我思索着,如何解决此事。哦,不,老师曾说过:对于学生拿别人的东西,不能说“偷”只能说“拿走”或“带走”,这样的词语对学生改正错误是有利的。另外,事情的主角极可能是班里的学生,面对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决不能用粗暴的语言或是过激的态度。因为这样很可能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因此处理的方法必须温和和巧妙,这样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想到这里,我立即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安抚小林的情绪,并嘱咐包括小林在内的几个学生,暂时不要在班中宣扬此事。

二、根据小林他们的叙述,前几天曾和几个同学谈及自己前不久刚买了新的手机,同时小林他们也在怀疑这次手机丢失就是某某同学的不雅行为。听到这里我立刻意识到这样的猜疑无论对学生个人还是对整个集体而言都是相当不利的。于是安抚了小林之后,我立刻找来那几个学生个别谈心,可是结果却是无功而返。

放学在即,我心急如焚,因为我知道这件事如果不能在今天处理完,以后会更加难以解决。就在此时,我猛然想起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篇处理类似事件的文章。既然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时间又如此紧迫,我何不试一试呢?

于是在放学前,我走进教室,先在班里讲了诚信的故事,接着讲了小林的遭遇,并且对在我们如此温馨和睦的大家庭中发生如此不幸的事感到十分的痛心和惋惜,但我仍然相信这位同学能够认识自己偶然的失误,及时地改正过来。学生们在一片小声议论之后陷入了沉思。最后,我拿出了一叠一模一样的崭新的信封,让班长给每一位学生都发一个,并且宣布了信封的使用方法:信封上不留任何字迹或符号,如果你拿了手机就把手机放入信封中,如果没拿就在信封里放一叠与手机差不多大小的硬纸片。各人回家秘密准备,不得互相议论打听,不得胡乱猜疑,谁说错话谁负责。明天一早我会亲自来收信封。

那天夜里,我一夜辗转。第二天,我很早就来到学校,正打算去教室里收信封,小林兴冲冲地跑来说:“王老师,手机找到了。今天早上一来,我就发现它在我的课桌里。”

那一刻,我真的很高兴,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我踏着轻松的步子走进教室。早读课前,我首先感谢了所有学生对彼此的信任,没有因胡乱猜疑而造成误会。更表扬了那位一时糊涂的同学能够知错就改,维护了班级的形象与同学之间的友谊,让班里的每位同学都接受了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

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早读的读书声似乎比任何时候都响亮。我拿着那叠信封,感觉到了它沉甸甸的重量。有位老师曾经这么说:信任,在某种程度上等于一个班学生人格的重量。的确,在手握信封的那刻,我的确感受到了信任的重要!

第三篇:亲情如此美好

亲情如此美好

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简简单单,亲情只是一个由几根树枝搭起的小巢。但我更小,可以一下子轻快地钻进去,里面有一碗水,凉凉的,甜甜的,滋润我干渴的灵魂;里面有一袋鼓鼓的,香香的,填饱我无止尽的欲望;里面有一张床,软软的,暖暖的,抚慰我莫名的忧伤;里面还有一盆花,一幅画,一首诗,缀着些叮咛,嵌着些嘱托„„

亲情,是一把斜背着的吉它,越到情深处,越能拨动你的心弦;亲情,是一挂藤萝,不管你身在何方,它总是紧紧牵着你的手;亲情,是一串挂在颈间的钥匙,打开的是一扇扇忧郁的门窗。亲情,就在眉眼顾盼间,浅浅的微笑里,就在我那一首抒情的小曲中长大。亲情是雨,带走烦燥,留下轻凉;亲情是风,吹走忧愁,留下愉快;亲情是太阳,带走黑暗,留下光明。亲情是最伟大的,不管你快乐,沮丧,痛苦,彷徨,它永远轻轻地走在你的路上,悄悄地伴着你的一生。

没有“白头生死鸳鸯浦”的轰轰烈烈,却也使“夕阳无语为之动”;没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却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血脉相连无绝期”的亘古永恒;没有“身似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的长相守,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默默祝愿„„飘落的雪花带不走凝固的记忆,穿越时空的凝重进入不会老去的岁月,蓓蕾般地默默等待,夕阳般地恋恋不舍,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深处折射出两个字。亲情是树,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根,让它吸收营养永葆青春;亲情是河,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支流,让它永不干涸澎湃向前;亲情是火,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根木柴,让它永不熄灭温暖四方。

亲情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亲情似火,使平淡通过煅烧日显棱角;亲情是诗,使乏味经过修饰达到一种意境。亲情,生命永恒的动力。把握亲情——人间最美好的感情!

第四篇:教育故事(张晓云)(定稿)

走进特殊孩子的内心

张晓云

在我们的学生中有许多特殊的孩子,什么样的学生是特殊的呢?我觉留守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离异家庭的孩子、家庭贫困的孩子等都是特殊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些痛处,怕人触及,又希望有人理解和关心,这种矛盾的心理往往会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表现为有的性格孤僻、少言寡语,有的脾气暴躁、极易动粗······很不合群。这些孩子通常情况下不讨同学的喜欢也不讨老师的喜欢。我常常想教育要想改变一个人,不能光从知识层面上去该变,而应该先从情感方面去改变,要把学生真正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或子女一样去相处,严格而不乏温情。下面我就谈谈我与一些特殊孩子相处的故事:

去年刚接初一的时候,我发现9班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最南边的一个男生,不管在正课还是在自习课上总是喜欢趴在课桌上似睡觉状,或是歪斜着坐着。我委婉地批评过他几次,可是不见好转。我想这个学生肯定是班里的刺儿头,也就没在多理他。一个晚自习,我借查作业之由与他闲聊,先挑他作业中写得漂亮的子夸一夸,他愿意与我说话了,我又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得知他的爸妈常年在新疆打工,一年才回家一次,甚至不会,他是在他姨妈家生活的。他是一个住校生,我又夸了夸他的勇敢自立懂事,说他肯定能成为一个响当当的男子汉。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经常提问他,发现他很有自己的思想,因此他常会得到我的表扬,就这样我们慢慢地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他——活泼开朗、笑脸如花、尊师爱友、工作负责。(未完待续)

第五篇:刘晓惠读《中国教育为何如此惨败》有感

读《中国教育为何如此惨败》有感

临淮中学刘晓惠

前两天读了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江濡山先生写的《中国教育为何如此惨败》这篇文章,启发很深。虽然其中有许多比较过于尖刻的言辞,但不得不对他的敢于说实话,敢于面对问题心生敬佩。他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多是从教育的体制上来谈,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主要还是从教育的目的上来谈,以下是我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平时在工作时,脑子里也总会冒出一个个自己都无法解答的疑惑,比如说当看到数万学生找不到工作,我会想我们培养的孩子最终目的是什么?考上好的初中,考上重点高中,考上名牌大学,然后,找不到工作……比比皆是。可那些毕竟是我们培养出的所谓“祖国的花朵”的学生啊!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孩子很累,因为他们有做不完的作业,无止尽的目标。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时培养伟大人物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朝着象牙塔的顶端攀爬,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平凡人的教育,教学生如何做裁缝,如何做司机,如何做清洁工。结果培养做平凡人的教育却塑造了世界上最多数量的诺贝尔奖得主。

可见是教育追求出现了问题,为什么要求孩子作伟人,除了北大清华,十几亿人依然要过普通人的生活。

这就是大环境的影响。有这样一段文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

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胆小;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

很显然,他周围的环境竟然可以改变他的思想,而我们所处的环境呢?

作为一个最为基层的语文教师,所有的宏观问题并非一己之力可以改变,但我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去正视、思考这些问题,进而切实的去解决问题,中国的教育绝不会用“惨败”来形容。

下载《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刘晓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刘晓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读后感-《教育如此美丽》

    《教育如此美丽》读后感最近,利用课余时间,我捧读了朱永新的《教育如此美丽》一书,被朱教授崇高的精神境界深深感染。 第一次知道朱教授的名字,是前几年偶然看到他的诗——《我......

    生命如此美好5篇范文

    生命如此美好 生命如此美好 生命是一片大海, 有着广阔的心胸。 海鸥在上面飞翔, 感受大海的幸福。 生命是一片天空, 承载着未来的希望。 云朵在上面漂浮, 感受天空的幸福。 生命......

    生活如此美好作文

    生活如此美好作文 生活如此美好作文(一)生活如同一处汪洋大海,凝聚了万千水滴;生活如同一幅绚丽图画,描绘出了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生活如同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征途,引导我们到达成功......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l刘晓云)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 刘晓云 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进行语文训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内容的感知和理解,情感的感悟和表达,意蕴的品位和赏析,语言......

    教育如此美丽读后感(五篇范例)

    教育如此美丽读后感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如此美丽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寒假征文:生活如此美好

    寒假征文:生活如此美好 逛花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习俗,在新年里一家老少去逛花市,无疑是最幸福的事了。花市的花儿美,逛花市的人更美。 大年三十,和往年一样,我们一家人去逛花市,花儿......

    刘云个人简历

    刘 云 松 个 人 简 历 篇二:刘云成简历个人简历 姓 名 刘 云 成性 别专 业毕业学校 家庭住址 男 电子 青岛黄海学院 山东省定陶县金茂商街求职意向:目标职位目标行业期望薪......

    《如此菜谱》读后感

    《如此菜谱》读后感 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三(6)班黄蒋愈 《如此菜谱》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作者号召的“保护野生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也正是我的心声。 现在人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