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l刘晓云)

时间:2019-05-13 04:2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l刘晓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l刘晓云)》。

第一篇: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l刘晓云)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

刘晓云

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进行语文训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内容的感知和理解,情感的感悟和表达,意蕴的品位和赏析,语言的运用和积累,都是以读为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对学生的朗读有时感到力不从心,课堂当中学生朗读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朗读时“多字、漏字”;朗读时“唱读”;读破句; “一字一顿”,速度过慢;速度过快,无法品味;轻重不分,过于平淡……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鉴于朗读在语文课上至关重要的地位,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上都很用心,也都有自己的策略和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循序渐进,注重技巧。

1、读准字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各年段朗读的要求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放在首位,因此我们在指导朗读中尤其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低年级是注音课文,这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语言的材料,教师要利用好这一因素,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首先要重视拼音教学,其次利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儿化”和轻声。最后,教师要认真听,注意学生的发音,及时纠正错音,在朗读中,提醒学生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

2、注意停顿。

停顿不是一字一顿或一词一顿地点读。而是在朗读过程中适当的停歇。现在学生朗读课文唱读或者点读的情况严重,如何客服这样的问题?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朗读是不能过快或过慢,可以通过听录音和教师范读、带读等方式进行。此外,让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正确含义也至关重要,让学生按语法停顿的方法训练,训练时可采取点拍法。例如:顿号停半拍,逗号停一拍,句号停一拍半,段落停两拍,坚持一段时间能让学生掌握停顿,克服唱读、点读的毛病。

3、读出语调。

在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出课文的情感,首先要掌握句末标点符号所表达的语调,句号语气下降,问号语气上扬,感叹号情感强烈。其次要找准朗读的重音,这是句子中情感强烈之处,朗读中要有所强调。最后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体会人物说话的神态、语气和情感。

二、方法多样,循循善诱。

1、对比体会法,删减词语比较。

这种方法在日常教学中使用得较为普遍,主要是通过删减句子中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比较原文,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并加深对其中蕴含的情感的体会。如《梅花魂》一文时,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心段的意思,把原句:“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改为“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到了三个“最”字的好处,让学生感悟原句对梅花的高度评价,通过三个“最”层层递进,声声强调,情感激昂,随后在学生的朗读中便掷地有声。

2、分角色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还要注重学生对课文角色的把握,要引导学生代入文章中的人物角色,感悟人物的言行举止,朗读中配合以适当的神态和动作。《晏子使楚》在指导学生读楚王的话,要提醒学生模仿楚王不可一世的霸道的样子,结合这种表情再次朗读。读晏子的话则让学生做出一个严肃的表情,要有外交家的范儿,演绎出晏子不卑不亢,自尊自强的气节。在此基础上,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读一读,效果就更好了。

3、补充提示语法 我们深入理解、具体感受作品时,不应仅仅停留在词句上,而要努力挖掘语言后面更深一层的意思,抓住语言后面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那语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显露出来的语句关系、语句本质,就是内在语。在指导含有人物对话、心理活动描写的内容时,通过增加人物内在语(即通常所谓的提示语)的方式,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读”才能使学生更加准确、深入地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心理、情感,把朗读与理解课文、体会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有感情朗读。如老师在讲《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的诗句诵读时,对诗的内容进行了补充提示:这诗中有着怎样的依依不舍呀?(学生读)这酒杯里有着李白的多少敬仰呀?(学生读)李白的内心有着怎样的孤独和牵挂呀!(学生读)

三、课外资料补充,想象感悟丰富理解。

在教学中,学生有时朗诵得不好,是因为我们在指导学生理解感悟上不到位。有感情地朗读的前提是学生对文字内容的深刻理解,对语言文字内在含义的有效感悟,对文字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的真切体会。叶圣陶先生说:就读的方面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会读?有感情地朗读作为外在的表达,一定是源于内在的感悟。语言感悟到位,朗读的情感才能到位。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所描写内容的感悟。

廖平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季羡林老先生的文章《怀念母亲》时,老师在教学之始便出示课外文献季羡林的作品《赋得永久的悔》,学生默读,交流感受,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为理解本课做好铺垫。接下来,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先出示统领全文的问题“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真挚的爱?”而后,让学生细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老师提醒学生注意抓住重点语句来深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爱慕之情。老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如下重点句子:“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当学生在交流仍感到困难时,老师引导学生先自由读相关段落,期间还穿插各类文献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文章,然后不厌其烦地再引导学生细读相关语句加以体会,然后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让学生自己在文本上先走个来回。每个学生在朗读、概括、体会的过程中都能各有所得。两位母亲身份虽然不同,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是永远不变的,自然而然使感情得到升华。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学习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情趣。学好语文,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朗读水平的提高,语文学起来自然会顺利许多。所以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都必须把读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小学语文教学只有从教师滔滔讲说、条分缕析的樊篱中解放出来,返璞归真,把一部分费时费力、劳而无功的分析时间用于指导和训练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才是语文阅读的真谛和终极目标。

第二篇:浅议问题引导教学法刘晓玲

浅议问题引导教学法

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思路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概括归纳——拓展应用——生成创新”,把教学的目标或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从学校实施课改提出问题引导教学法以来,我一直认认真真地践行,从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好处。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提出问题

教学中认真培养学生看图,广泛收集各种信息,从信息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萌发猜想;并能综合运用原有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分析,从各种信息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在《三角形的特性》教学中,课一开始,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瞧,这是正在建设中的会展中心,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成为我们城市新的标志性建筑。让生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发现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让生充分说一说)什么图形最多呢?(三角形)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这一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很多的机会,使学生思维活跃,在积极的提问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从身边去发现数学问题,学会质疑,并能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

诱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诱导学生主动探索。创设具有生活气息、难易适度,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开放性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关键。通过观察汇报,营造学生想提出问题的心理倾向,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提供了认知的基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

二、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并不等于分析解决问题,还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研究信息、分析问题,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应做到:

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提供给学生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自由地活动,焕发主体意识,变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究式学习。

创设一个实践活动环境。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手脑结合的能力,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新知。

这个环节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材料和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从而构建起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有时候教材里先提了问题,可以先引导一下后,再思考还能提什么问题。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可以讨论式提出,也可单独提出。最后进行问题筛选,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对于提出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处理办法。

在这一过程中,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教师要参与到各组中及时收集信息,适时引导调控。个人或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进而逐步得出结论。教师收集同学们存在的共性问题、疑难问题、核心问题、难点问题,组织学生汇报、讨论、交流。

三、概括归纳

概括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概括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随着他对数学的概括过程的深入而发展的.概括也是形成知识、方法的有效和必要过程,教学中的及时概括,能够帮助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顺纷乱的头绪,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教师的教学意图上,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概括,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提炼、归纳、抽象,促使学生对所发现的数学事实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知识的内涵,掌握数学的本质,并在概括的同时揭示这些结论在整体中的相互关系和结构上的统一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有关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一般结论,概括出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一般来说,在数学课堂中,学生每得到一个结论后,教师应及时概括归纳,四、拓展应用

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巩固对所学新知的理解与掌握,还把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使问题进一步升华,在完善认知结构中,达到求异创新。在这一环节中既安排一些基本题,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解答,以达到巩固应用的目的;也安排一些发展性习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以致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组织学生分层练习。

五、生成创新

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要满足于让学生在课堂解决自己所发现的问题,还要加强引导,让学生不断挖掘问题。为此,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把问题的探索和发现延续到课尾,让学生再提问题,以便课后进一步地去探究、去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浅议问题引导教学法

调 兵 山 十 一 小 学

刘 晓 玲

第三篇: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场景描写

点面结合,场面描写也精彩

(2012年12月2日在季郎完小、12月9日在抵鲁完小)

一、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区别

1、什么是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2、什么是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往往是众多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 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3、两者的区别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二、场面描写中的点和面

1、特写镜头——点(场面描写中的点就是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人物个体。)比如在拔河比赛中,对于单个人物的描写“看,“大力士”夏玉祥在前面不甘示弱,他的双手紧紧拽住绳子,身子往后倾斜,两脚上像有钩子似的紧紧地踏着地面,一动也不动,简直像一个雕塑。” 这就是场景描写中关于点的描写。

2、侧面烘托——面(“面”就是对整体情况的概括。)比如四年级进行拔河比赛,其中“‘加油加油!’操场上响起了一片助威声,这是我们四年级的同学正在紧张地进行拔河比赛。以及“这时,操场上又响起了阵阵喊声。”都是对整个场景的概括描写。面的描写,可以侧面烘托出拔河比赛的热烈。

三、场面描写的方法

1、点面结合

2、动静相宜

3、画龙点睛

四、怎样才能在场景描写中做到点面结合

1、注意写好每一个“点”

场面的描写,首先要注意写好整个场面中在同一时间出现的几个点。同一个时间里,不同位置、不同身份的人,所表现的状态是不同的,他们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也不相同。

2、注意运用“点面结合”

场面描写中,不仅要注意写好“点”,还要注意“点面结合”。对

场面的整体情况要有概述。

一大堆人正拼命地拥挤着,只见一只只白皙的手、古铜色的手、粗糙的手、柔软的手,本能地向前伸,本能地挥舞着,都希望抓住车门。一位胖大嫂粗而短的右腿刚踏上车阶,左脚便不停地往外蹬,她使出吃奶的劲儿用力地扭动着肥胖的身躯,一双臃肿的大手拼命地抓住车门扶手。任凭她怎么努力,结果那屁股还是被车门狠狠地挤压了一下,疼得她直叫“我的妈呀!”挤车可真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战斗呀!

3、注意抓动态的场景来写

(1)活动或比赛都是人来参加的,而且都是动态的,因此,场面描写就要重点描述人物的活动情况,通过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反映“点”或“面”状态,从而使人了解整个活动或比赛情况。

(2)在描写事件发展,活动过程的时候,还要注意将人物的活动情况,包括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进行相应的描写,这也是写好场面的一个方面。

今天,学校在小操场上举行了一场拔河比赛。

下课后,我们像脱了缰绳的马儿,快速地来到了比赛现场。我们一个个胸有成竹,因为我们有一定的实力,而且还有技巧。我心里暗暗地想:我们一定能赢,王老师不是说过吗?只要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赢。马上就轮到我们班了,我们拿起绳子,挽起袖子,好像准备大干一场似的。随着一声哨响,我们使劲往过拉,胜利渐渐向我们走来,又听见一声哨响,我们赢得了第一绳。接下来是第二绳,可能是因为我们低估了对手,结果输了。前两局打了个平手。就剩下最后一绳了,同样也是我们最后的希望。哨子一响,同学们屏息凝视,空气仿佛也凝固了,我们拉紧绳子,一起用劲向后拉,同学们两只眼瞪得圆圆的,脸涨的通红,我们像豹子一样,咬紧牙关,汗毛都竖了起来。拉拉队队员大声的喊“074、加油!074、加油!”那声音如同天崩地裂,响彻云霄,让精疲力尽的我们又重新充满力量。跟对方僵持了好一会儿,胜利大踏步的向我们走来。“赢了,我们赢了!”同学们欢呼雀跃,高兴地抱在一起互相击掌,一起抱住王老师哭了,哭出了丝丝微笑,哭出了甜甜的幸福。看看远处的太阳,都依依不舍向我们挥手,走向了山下。再看看那胜利的笑脸,一直挂在同学们的脸上。

4、画龙点睛

在场面描写中还要有点睛之笔——最有代表性、最能打动人、最能感动人、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传神之笔。

第四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积累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积累

龙马潭区下大街小学许丽霞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根本”和“泉源”就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否则无异于舍本逐木,“塞源而欲流长”,其结果只能是费力不讨好。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在“流”上下功夫,而应在“源”上作文章。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积累语言,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呢?

一、加强诵读

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古人十分重视诵读。重视诵读,其实强调的就是语言积累问题。古人认为,学生学习课文,不靠教师架空分析,主要靠自己反复诵读,加上教师讲解来理解课文。熟读之后还强调背诵,并要求滚雪球般记忆已学篇目。只有读得多,记得多,聚沙成塔,才能博闻强记。厚积薄发,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达到如古诗所形容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住歙张”的境界。事实证明,古人这种做法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遗忘规律,反映了汉语学习的内在要求。

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记诵。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

外名篇美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

二、广泛阅读

鲁迅先生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在语言积累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地观察,大量地阅读主动地积累,养成“采蜜”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也是在积累语言,充实语言仓库。清代康彪总结读书经验时说:“阅读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清代王筠主张读书要“取其多”,即是说阅读面要广。吕淑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指出:为养成阅读习惯,为充实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读不可。可见大量阅读的重要。修订后的“大纲”在规定背诵篇数的同时,第一次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此举旨在用适当增加课文篇数的办法,引导教师抛弃繁琐的课文内容分析的教学方法,改革并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旨在用规定课外阅读总量的办法,引起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以较大的阅读量来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可以预见,学生在小学阶段有一二百万字的阅读量,脑子里装着上百篇文章,八十几首古诗,有了比较丰富的语言积

累,读写能力定会增强。

三、做好摘记

汉语是世界上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阅读时遇到优美的词句,应摘记在本子上(有条件的可用读书卡片),有空时经常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这样也会积累学生的语言。

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语文成长记录袋中。

对摘记的优美词句,一个阶段要做一次归类工作。把同类的抄在一起,以便查看,如可按写人、写活动与场面、写景、状物,名言警句等归类。

四、重视复述

复述是运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把听到的、读到的材料表达出来的技能训练。复述旨在训练学生系统连贯地表述的能力。复述时要对材料进行思考、加工,熟悉其中的词语、句式和章法,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经过筛选,抓住重点。因而,复述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和积累语言,同时通过内化,规范了口头语言,又训练提高了学生理解、记忆、概括等多种能力。如果说背诵是小学生掌握和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那么,随着年级的升高,复述同样是掌握和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手段,并且是更高形态的一种学习语言方法。

复述根据要求和难易不同,可分为简要复述、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要求抓住语言材料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复述,是三者的共同要求。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尤其要注重创造性复述,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善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可让学生扣住“扫兴”、“垂头丧气”、“转败为胜”、“目瞪口呆”等词语,详细复述课文,后作默写词语的练习,并引导学生对田忌何以取胜发表不同看法。如此复述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内化语言的机会,使学生理解、积累课文语言材料时,又充分调动起其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自动激活、调出、选择、重组,并在复述中得到检验,有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组织交流

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乐趣对学生积累的语言,可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可以互相学习,更重要的是可在同学的赞赏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积累语言的乐趣。交流的方法如下:

(一)园地交流法在学习园地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登同学摘记的优美词句。

(二)手抄报交流法把“优美词句共赏析”作为手抄报的内容,交流手抄报时,也交流了优美词句。

(三)读书笔记交流法这是最广泛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同学间定期交换读书笔记,把每个同学的读书笔记作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

总之,学习语言重在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真情实感。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

第五篇: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性学习是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组织、有目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下面,浅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爱学什么就学什么,爱怎样学就怎样学。明确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内容,怎样开展学习,是每个学生必须明白和学会的问题。语文教师要有目的地、有组织地、有步骤地去引导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该怎么做,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明确学习的内容;怎么学,怎样解决问题——明确学习的方法;要学到什么样的程度——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二、教师要明确学生在自学中应该要解决的问题。

我的方法是:

1、课题思考:课题写了什么,它和文章内容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取这样的题目,你能不能设计出更好的题目来?

2、课文内容方面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其它细节方面,比如要引导学生懂得预习什么——(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2)课文主要写哪些内容(3)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等;还要引导学生懂得怎样预习——(1)自读课文、朗读背诵(2)利用工具书:查找字典、词典、阅读课外辅导书(3)同伴交流等方法。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始终围绕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展开自主学习,有效地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优化整合资源。语文学习无处不在,“生活处处皆学问”,学生是学习资源的直接开发者。学生自主学习始终是围绕语文学习目标展开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开发和利用身边的各种课程资源,从身边的一切文化环境中获取有效的学习资料。(1)教师要引导学生怎样获得学习资料——网络查询、阅读课外读物、查找学习工具书、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等方法,还要学会选择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学习生字新词——查找字典、词典,懂得字词的读音和词语的含义;学习古诗——联系课文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等方法。(2)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获取有用的学习资料。学生收集的学习信息往往是繁杂多样的,甚至是五花八门的,可能会造成学生取舍不当或者不知道如何选择是好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获取关键有用的学习资料,切不可让学生盲目而为之。只有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综合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才能有效地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四、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离不开教师的具体的指导,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怎样自主学习提出明确的具体的学习要求,一步一步地引导,使学生逐渐养成比较强的学习迁移能力。例如,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就要抓住“读”的根本,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朗读能力、略读能力等。再细一些,如课文朗读的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字音正确、音准到位(3)声情并茂,有感情地诵读。这些读书的具体要求必须让学生明确,而且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强化训练,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朗读课文的自我要求和学习方法。

下载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l刘晓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l刘晓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一、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生命的个性化。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首先应该是“生命体”。只有富有个性、充满创造力的生命,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自从2002年秋季学期以来,国家课程改革实验落户恩施以来,语文教师就阔步走在课改前列。我们深知: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堂的载体离不开讨论。因此......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 干驿镇古晴滩小学杨菊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曾说:“修改文章的权力,首先应属于作文者本人,老师只是给些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精选五篇)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止是生物教学,任何学科都存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复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复习 课题阶段性研究计划 (实施阶段:2014.02—2014.08) 神木二中 李晓红 一、课题研究背景: 化学新课程理念的宗旨是要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相评价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相评价 盛湾镇小 马建锋 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相评价呢?、调动学生对互相评价的兴趣。对教师而言,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和生活的“聪明环境”,其重......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http://www.xiexiebang.com/class/diary/detail.html?diaryid=3069813&id=465742 说来惭愧,虽然做老师十几年,也学习过一些学习理论,自认为有了一点......

    《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刘晓云)

    用心做教育 ——《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 刘晓云 一、为师者的真谛。 《师说》者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给学生传授知识。但是看完了于洁和陈宇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