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地地震灾害报告
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十分严重.震中位于首都太子港西南16公里的加勒比海域,震源深度约为10公里.震中烈度为X.在发生7.0级地震稍后不久,海地又相继发生了震级分别为5.9级和5.5级的地震。截至2010年1月26日,海地地震进入第15天,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此次海地地震已造成22.25万人丧生,19.6万人受伤。此次地震中遇难者有联合国驻海地维和部队人员,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
地震发生后,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2日发表声明,对海地当天发生强烈地震表示关切,并且表示联合国组织正在听取有关灾情的初步报告,密切跟踪当地的情况发展,同时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表示将向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中国也派出中国国际救援队飞赴海地实行救援任务.根据美国科罗拉多州地质调查的分析师说,这是海地自1770年以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并且地震发生后余震不断,最强烈的余震达到5.9和6.4级,不但为救援数以千计埋在废墟之下的民众带来了极大困难,更为无数处于恐慌中的平民带来了严重威胁,而且未来海地继续发生严重灾害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太子港街头出现极度混乱局面,呼喊者、哭泣者、四处寻找失散亲友者和无家可归者构成了海地大地震后的一幅幅真实写照。据拉美及西方各大媒体报道,数以万计民众失去居所。地震发生后,海地当地黑帮组织和从倒塌监狱中逃脱的罪犯趁火打劫,将急需的救援物资洗劫一空.一场里氏七级强震让“灾难之国”海地雪上加霜。全球知名风险管理顾问公司最新评估显示,地震给海地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数亿美元。公告称,海地当地建筑多属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并无防震所需的加固措施,因此强震过后建筑大规模坍塌,即便是设计规范的建筑也难逃在地震中受损,据此估计,海地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数亿美元。海地首都太子港及其约两百万人口将深受地震影响,地震遇难者将数以万计。震前由于海地连年天灾及政局不稳,海地民众生活困苦不堪,全国逾一半民众每天的生活费不足一美元。经过此次强震,海地当地人民的生活又一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针对海地地震的成因,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公布的地震定位及震源机制,海地地震发生在加勒比地区, 此地区是非常活跃的地震带,因此这一地区很容易发生地震, 海地位于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交界处,属于地震频发区。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生的地震大多是一个板块俯冲到另一板块下导致,而此次强震却是由于美洲板块中的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相互挤压所致。这种类型的地震通常震源较浅,并能释放巨大能量。此次地震的震源仅位于地下10公里左右,因此造成了此次海地的巨大损失。
就目前而言,专家仅能预测今后10年到20年发生大地震的百分率,更高级的预测尚无可能。不过,地震界有句谚语:地震不杀人,建筑物杀人。因此,提高建筑物抗震标准能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类即使不能预测或躲避地震,也能采取很多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震后重建所面临的困境。作为一名土木人,我们的责任就是建造坚固的房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人们免受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痛苦.
第二篇:思想汇报(海地地震)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最近铺天盖地的新闻都是关于海地大地震,让这个本来不知名的地方霎时成为全地球共同的焦点。在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点53分,海地发生7级强烈地震,地震中大量建筑严重受损,海地首都太子港变为一片废墟,据估计这次海地地震的死亡人数超过了20万,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在这个巨大的灾难面前,面对在一个贫穷国家发生的世纪大灾难,整个地球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们从来没有如此的关注着海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饱受灾难的全球最不发达地区。但此时,全球各地的人们都纷纷向海地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各国都在第一时间派出自己的救援队伍,去帮助正在遭受苦难的海地人民。当然中国也积极的参加了救援任务,派送了我们的紧急救援人员。
然而在救援过程中8名中国维和警察不幸被掩埋在了地震的废墟之下。就在祖国人民还在为他们祈祷奇迹的发生时,1月16日人们不愿听到的噩耗还是无情地传来,海地地震中8名中方失踪的救援人员的遗体已全被找到。这似晴天霹雳,击碎人们的希望,撕扯着13亿祖国人民的心,令人泪如雨下。
我 们不难想象,噩耗让8名遇难警察的家人悲痛不已、痛彻心扉,他们失去了好儿女、好父亲、好母亲、好丈夫、好妻子,我们失去了好兄弟姐妹,祖国失去了优秀儿女,世界失去了维护和平的无畏壮士。
斯人已去,是永远的,活着的人却要永远缅怀着他们,痛苦着,无论是为他们而感动的路人,像我,还是曾经和他们相处生活过的人们。海地英雄的牺牲是一件光荣而伟大的事。
让我们记住英雄们的英名: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你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祖国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世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你们的精神将永远在我们心中。
以上是我的思想汇报,恳请党组织给予批评、帮助!
汇报人
2010年1月20日
第三篇:英文翻译 关于海地地震
英文翻译 关于海地地震 50分
标签:英文翻译 翻译 海地 英文 is
回答:2 浏览:757 提问时间:2010-01-24 13:28
我就只有55分,系统规定我最多能给50分,全部给了,请帮我翻译下面这段英文吧,谢谢,只要求很简单的翻译,能懂,以及准确就行,不要求有文采。谢谢!
Another small aftershock hit this morning in that county as the officials there say their top worries now are untreated injuries as we've discussed over the past couple of days and the potential outbreak of disease because of living conditions for everybody in the wake of that quake.Unsanitary conditions in camps housing thousands of survivors could promote further outbreaks of diarrhea and other disease and infections that could make otherwise non-life threatening injuries life threatening.Meantime, a small glimmer of hope from Netherlands where mercy flight carrying 106 patient children landed earlier today.The flights are moved to speed up the adoption of these children who had already been matched to new Dutch parents before the quake.On the state of untreated and otherwise non-life threatening disease that could further deviate, what can be done to intervene on that behalf and what can be done for that extraordinarily homeless population? We’ve all done in an incredible first aid effort we have h which include both field hospitals that have surgical units and all the type of war time technology.We also have mobile health clinics staff with doctors both around the world and Haiti doctors.There are a lot of hospitals in Haiti that collapsed and doctors who were in those hospitals are now volunteering with the Red Cross in one capacity or another.Some of them are hiking up into the hills with a street first aid team to find the injured people.The hospitals are overcrowded.So now 9, 10 days after this earthquake, they're sitting in their homes with fastening infections.The bandages have crossed over and are stuck to the wound.They could become septic and die.And so that is our first priority.We pulled these bandages back every so carefully, moistening them with just regularly drinking water cause we don't even have enough peroxide to take care of this kind of thing and the massive level that's need it.And we clean them with antibiotics.We hand them out some pills to take for antibiotic treatment afterwards.And some of these patients receive it on a daily basis.We take care of the wounds every day.In our country they will be in hospitals getting special iced wound care.That’s not even available in some small hospitals where I live.And here we're taking caring of them, under trees, out in parks, and in open air first aid clinics.So really it's the priority of our work.If you look at the next level of need, as you anticipate the next couple of weeks, what is it that most concerns you? Besides the heath situation of regular citizens, we're trying to reach all over this very large area that's been infected.We're really trying to help them in that effort, giving them blankets, and water and kitchen sets.So they can start getting back to some kind of a respectable living condition, even if that's on the streets.今天早晨,另一次小余震又袭击了该国家(海地)(county应为 country 之笔误)。同时,当地官员表示,他们现在最担心的是我们几天来讨论的没有得到医治的伤员以及在这个地震活跃期中因大家的居住条件可能爆发疾病的潜在性。
住着成千上万幸存者居住的营地的不卫生条件,可能促使腹泻和其他疾病的爆发以及引发感染,使得原本并不致命的伤病变成致命的。
与此同时出现了一线希望:来自荷兰的运载106名病童的慈善航班今天早些时候已经着陆。这些航班的运作,加速了这些孩子的领养程序。这些孩子在震灾之前早就与荷兰的新父母进行了匹配。至于那些没有得到治疗的伤病员和其他可能出现恶化的非致命伤病员的状况,能采取什么措施来对这种状况进行干预,以及如何帮助特别是无家可归的人们?
我们已经尽了令人难于置信的努力来提供紧急援助,包括带有手术室的野战医院和提供全部的战时技术。我们还有来自世界各地和海地的医生组成的流动医疗队。海地的很多医院都已倒塌,这些医院的医生正各尽所能在红十字会从事志愿服务。他们中的一些人正与一支街道急救队一起徒步上山去搜索受伤人员。
医院已是人满为患。所以在震后第九、十天,他们正坐在家里,而感染正在恶化。绷带绑得太紧,并粘住了伤口。他们可能变成败血症而死亡,因此这些人我们要优先处理。我们非常小心地解下这些绑带,仅仅以一般饮用水来为他们润湿伤口,因为我们连足够处理这种伤口的过氧化氢都没有,而需求这种药物的伤员众多。我们用抗生素为他们清创,过后给他们服用抗生素药片。这些伤病员有的按天领取药片。
我们每天都护理这些伤员。如果是在我们国家,他们将在医院里接受特殊的冰敷创伤护理,那样的护理就算在我居住地的小医院也无法提供。而在这里,我们(只能)在树下、在公园以及露天急救医院护理他们。所以这就是我们最紧急的工作。
假如你关注下一个阶段的需求,当你展望今后几周的状况,你最关心的是什么呢?除了一般市民的健康状况,我们正在尽量顾及这个受灾的大片地方。我们确实正在这些方面帮助他们,给他们提供毛毯、水和炊具。这样他们可以开始重获某种体面的生活条件,即使是在大街上。
第四篇:地震与地震灾害读书报告
:
《地震与地震灾害》读书报告
1、简述地震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主要应用的方面。
答:地震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地震的宏观调查;2.测震学,地震观测和数据处理;3.地震活动性、地震危险性评价;4.地震波传播理论,地震内部构造;5.震源理论,地震成因,震源机制,震源物理;6.模型地震学和野外试验;7.地震预测和预报。
地震学的主要应用:1.预报自然灾害:火山喷发、海啸、矿坑塌陷、天然地震。2.探测地球内部的构造和运动:地震的观测和分析、地震勘探、工程地质勘探。3.地面震动的测定:强震的地面效应、场地测振、军事侦察。
2、简述地震的主要成因假说及类型。
答:断层成因假说:
1.断层成因说:地下岩石受到长期的构造作用积累了应变能。当能量的积累超过一定限度时,地下岩层突然破裂,形成断层;或是沿已有的断层发生突然的滑动,释放能量,形成地震。多数大地震发生在岩石圈板块边缘,主要原因是板块运动。
2.岩浆冲击说:由于地下岩石导热性不均匀,部分融为演讲,使体积膨胀,挤压围岩,产生地震。
3.相变成因说:当地下的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临界值时,岩石所含矿物的结晶状态可能发生突然的变化,从而使延时体积也发生变化,这样就可发生地震了。
按地震成因划分的类型:
1.构造地震:由于构造力的作用导致地下岩层断裂和错动造成的地震。占全球天然地震的90%。2.火山地震:指伴随火山岛喷发而发生的地震,占天然地震的7%,主要分布在日本、印尼、南美等地。
3.诱发地震:指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二导致发生的地震。如水库蓄水、地下核试验、工业大爆破等,破坏了原来地壳构造应力相对平衡状态。
3、什么是前震、主震和余震?
答:前震:主震前发生的地震,称为前震。
主震:在一个地震序列中,其中最大的一次地震,称为主震。余震:主震发生后发生的地震,称为余震。
4、全球有哪些主要的地震带?各地震带有何特点?
答: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大西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上。
环太平洋地震带:即太平洋周边地区,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这个地震带是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的77%:80%左右浅震(h小于等于60km)、许多中深震(h大于等于60km且小于等于300km)、几乎全部深震(h大于300km)。
欧亚地震带:该带从欧洲地中海经希腊、土耳其、中国的西藏延伸到太平洋及阿尔卑斯山,也称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个带全长两万多公里,跨欧、亚、非三大洲,占全球地震的15%。条带形不鲜明,情况复杂。
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海底山脉)。窄、长、弱、浅;释放的地震能量仅占全球的6.1%而已。
5、我国的地震带主要有哪些?有何主要特点? :
答: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这五个地区:1.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2.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3.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4.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5.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特点:
1.数量多:二十世纪前80年中已发生:破坏性地震2600多次,其中6级以上500多次,平均每年6级以上5.4次;
2.分布广:20世纪前80年中,全国30个省、市都发生过5级以上的地震,吉林省有600km的深震,1926——1975,50年内台湾发生M大于等于7的地震24次,占全国的40%,活动水平最高,大路上西部地区活动水平高;
3.独特性:全球的大陆内部(板内)M>8级的巨震集中发生在我国及邻国(地缝合线);4.灾害重:古今死人最多的地震均在我国,我国地震局统计,1970——1980年间,我国地震伤亡比全球其他地区的总和还多。1556年陕西华县,有名姓的达80多万;1976年7月28日唐山,死24万。
6、地壳结构有何特点?
答:1.底面——Moho面: A.全球性;
B.深度:求地壳厚度的方法很多;随地形变化和地质构造有某种对应关系(与重力学中的均衡理论一致);
C.性质:尖锐程度在各地区不同,一般来说是比较明显的分界面,反射震相比较清晰,至多有几公里的过渡层;速度跃变:Δα≈(8.1—7.0)km/sec,Δβ≈(4.7——3.8)km/sec;一般假定是个化学界面:地壳由含长石较多的岩石组成,上地幔则是镁铁橄榄石和辉石。
2.分层——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A.主要的分界面:Conrad面;低速层;Z现象(均不是全球性的); B.轴对称横向各向同性;
C.大陆型:上层(花岗岩)α=5.80km/s,β=3.45km/s,H=20km;下层(玄武岩))α=6.50km/s,β=3.75km/s,H=15km;低速层顶部)α=8.02km/s,β=4.69km/s;海洋型(过渡地区则复杂):海水)α=1.50km/s,H=4km;沉积层)α=2.00km/s,β=1.00km/s,H=1km;地壳(玄武岩))α=6.40km/s,β=3.70km/s,H=6km。
7、简述板块边界类型,并举例说明。
答:发散边界:当两侧的板块为海洋——海洋,其地貌特征是大洋中脊,例如大西洋中脊;当两侧板块为陆地——陆地,其地貌特征是裂谷,例如东非裂谷。
汇聚边界:当两侧的板块为海洋——海洋,其地貌特征是岛弧和海沟,例如西阿留申群岛;当两侧的板块为海洋——大陆,其地貌特征是山脉和海沟,例如日本海沟;当两侧的板块为大陆——大陆,其地貌特征是造山带,例如喜马拉雅山。
转换边界:当两侧的板块为海洋——海洋,其地貌特征是错断的洋中脊,例如太平洋中脊;当两侧的板块为大陆——大陆,其地貌特征是形变小的山脉沿断层变形,例如美国圣安德烈斯断层。
8、全球体波层析成像发现地球上广泛分布着地幔柱,试简述地幔柱有何特点?
答:1.地幔柱的源头在“D”层;2.地幔柱从源头上升到岩石圈底部形成地幔柱,直径约为1000km左右;3.一个地幔柱的寿命约为106——107年;4.地幔柱玄武岩浆中的氦同位素比值3He/4He大于空气中此比值的十倍以上;5.地幔柱头常造成正地形及重力高;6.地幔柱常与地震层析图中的低速异常对应。:
9、简述海啸产生的条件及类型。
答:海啸发生的条件是深海:巨大水体;大地震:上下方向位移,且震级大于6.5;开阔并逐渐变浅的海岸。
海啸按形成原因分类可分为地震海啸、气象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核爆海啸;按发生地理位置分类可分为远洋海啸、近海海啸。
10、简述我国防灾减灾的基本方针及主要步骤。
答:我国防灾减灾的基本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中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
1、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3、把握全局,突出重点;
4、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在减灾中的作用;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6、加强减灾国际交流与合作。
防灾减灾的主要步骤包括灾害预防、灾害预报、灾害监测、救灾赈灾、灾后重建五个重要环节。灾害预防:防患于未然。灾害预防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方面,它可以大大减轻灾害的损失。灾害预报:对潜在灾害进行预测,包括发生时间、空间范围、强度与规模等,为有效防灾做准备。
灾害监测: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监测网络的建立,可以随时监测洪水、干旱、地震、森林火灾等重大灾害的发生情况,提供客观、及时的灾情信息数据,为制定抗灾对策、控制灾害范围作出贡献。
救灾赈灾:救灾是指对发生灾害的人民生命和财产的紧急抢救。赈灾是对灾区人民救济和资助。我国的防汛指挥部及各种救灾委员会,由各级政府挂帅,形成快速高效的管理体系。
灾后重建:是一项比较长期的工作,它需要科学规划、全面协调。气候灾害的灾后重建往往需要一、二年等,时间比较短。城市地震灾害的重建则需要几年、十几年。
11、试阐述我国地震预报的现状与前景
答:有3场地震可称为中国地震研究的拐点事件。邢台地震(1966年3月8号)开启了中国地震研究之门。海城地震(1975年2月4日)的成功预报使地震工作者欣喜若狂,认为距离准确预报地震已经不远了。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粉碎了人们的梦想。近几年来,地震预测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大陆地震活跃区地壳岩石物理参数变化的高精度测量上。5中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参量:P波速度、地面升降和倾斜、水井中氡气含量、岩石中电阻率以及地震发生频度。
12、简述滑坡产生的条件。
答:
一、地质条件。
滑坡、崩塌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其形成条件十分复杂,起主导作用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1.地形地貌: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西部多高原、崇山,东部多丘陵、平原。自西向东地形高度逐级下降,大致构成三级台阶。我国山区,地形切割强烈,滑坡、崩塌分布较集中,形成规模大,危害也较严重。
2.地层岩性:斜坡岩、土体的性质及其结构是形成滑坡、崩塌的物质基础。一般易形成滑坡、崩塌的岩石,大都是碎屑岩、软弱的片状变质岩。岩性多为泥岩、页岩、板岩、含碳酸盐类软弱岩层、泥化层、构造破碎岩层。这些软弱岩经水的软化作用后,抗剪强度降低,容易出现软弱滑动面,形成崩滑体。在我国,粘性土滑坡在四川成都平原分布密集,在中南、闽、浙、晋西、河南等地亦较密集,在长江中下游、东北等地亦有一定分布;半成岩类粘土岩滑坡在青海、甘肃、川滇地带、山西几个断陷盆地中分布密集;黄土滑坡在黄河中游、青海等省较密集;泥岩、千枚岩、砂质板岩形成的滑坡在湖南、湖北、西藏、云南、四川、甘肃等地十分发育。
3.断裂构造:构造条件是形成滑坡、崩塌的基本条件之一。断裂带岩体破碎,并为地下水渗流创造了条件。此外,活动断裂带上易发生构造地震。因此,断裂带控制着滑坡、崩塌的发育地带的:
延伸方向、发育规模及分布密度。滑坡、崩塌体成群、成带、成线状分布的特点几乎都与断裂构造分布有关。
4.地下水活动:地下水活动也是形成滑坡崩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土质边坡或岩质边坡受地下水作用时,泥质岩层往往会泥化、软化;另外,地下水使孔隙水压增高,产生浮托力、动水压力,这些都会使岩石抗剪强度降低,容易形成软弱面。
二、影响因素
形成滑坡、崩塌的各种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它们为崩滑作用的发生提供了外动力条件或触发条件。主要考虑暴雨、地震和人为轰动三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灾害性降雨——暴雨:我国年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暴雨对滑坡、崩塌形成的影响最大。降水量多寡决定了水动力作用的强弱。降雨下渗引起地下水活动状态的变化,它可为滑坡、崩塌的直接诱发因素。因此,每到雨季,滑坡、崩塌频频发生。而且雨量丰富的南方,因灾害性降雨引起的滑坡、崩塌较北方明显增多。暴雨来势凶猛,积水不易排除,往往带来严重的地质灾害。
地震: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是滑坡、崩塌的最主要的处罚因素之一。往往在烈度为VII度(或震级为6级)以上地震活动地区,尤其在坡度大于25°的斜坡地带,地震诱发的滑坡灾害特别严重。
人为活动: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规模日益增大。城镇、工业、交通、矿山、水电、森林、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工程建设等活动,都与地质环境发生关系,改变了自然环境条件。修建铁路、公路,人为开挖形成边坡加载于斜坡上,造成崩塌、滑坡的现象不胜枚举。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城市发展很多。在城镇、工矿企业中,由于修建建筑物、开挖边坡及大量堆载、污水渗入坡体,都可能形成严重的城市地质灾害问题。水库库岸的滑塌现象也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除人为开挖及堆载因素外,因水库运营期库水位升降,而斜坡岩、土中的水排除较慢,地下水位下降滞后于库水位下降,形成较大的动水压力,由此造成的岸边破坏比较普遍。此外,书库蓄水浸润库岸也会引起滑塌现象。
13、简述泥石流产生的条件。
答:形成泥石流的条件:一是地形陡峻,而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三是短时间内大量水流。
14、滑坡和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对水利工程的危害:我国许多滑坡、崩塌发生在水电工程附近。它们毁坏水渠管道,破坏大坝、水电站、变电站以及其他设施。崩塌、滑坡体落入水库中常造成水库淤积,有时甚至激起库水翻越大坝冲向下游造成伤亡和损失。有些滑坡、崩塌还可以造成水库报废。总之,滑坡、崩塌常常破坏山区水利电工程,使其不能正常运营,造成经济损失。
对铁路的危害:铁路是遭受崩塌、滑坡危害最频繁,最严重的一项工程。尤其是宝成线、陇海线的宝天段及成昆线,几乎年年遭受滑坡、崩塌的袭击。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铁路沿线的大中型滑坡点有一千处,崩塌点为数更多,致使铁路部门每年花费大量资金整治它们。滑坡、崩塌对铁路的危害主要表现是:破坏线路、中断行车、危害站场、砸坏站房;毁坏铁路桥梁及其他设施,错断隧道、摧毁明硐,造成车翻人亡的行车事故。
对公路的危害:山区公路也是遭受滑坡、崩塌危害最频繁的一项工程。主要危害是:掩埋公路、砸坏路基及公路桥、中断交通;造成行车事故、引起人身伤亡。
对河运及海洋工程的危害:对河运的危害主要表现是,堵江断流、中断航运交通;形成江中险滩、威胁过往船只;激起涌浪,推翻船只,引起人身伤亡。对海洋工程的危害,最常见的是海底地基发生滑坡。引起海上钻进平台的下沉、滑移和倾倒事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对房屋建筑的危害:滑坡对房屋建筑无疑是有很大的危害。轻微的滑坡可使楼面出现拉裂现象。
15、简述地球存在“壳”地震学证据。:
答:1.Mohorovicic的发现:1889年记到第一张可供分析的远震图;1899年,Oldham识别出P,S;1904年,Lamb计算半空间,表面源,表面记录的理论图;1910年,Mohorovicic发现库尔帕山谷的地震在Δ:39~2405km的29个台上记录到成对的P震相。其走时曲线如图所示。推想存在首波。按首波理论,估计出地壳厚度为35~165公里。此后,世界各地均观测到Pn,Sn。称上面的一层介质为“地壳”。
2.理论证明(早年有Jeffrey的推导)3.实验
第五篇: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害报告(修改版)(模版)
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害报告
毕节学院生态工程学院
2011级地理(1)班第一组
课题组成员:
付利平
曹德希
胡鹏
蔡云振
黎丽萍
陈懿
胡永秀
胡娅
曾春林
潘仕远
目
录
一、汶川地震发生的地点、受灾范围、受灾面积等-----------------------
2二、汶川地震的受灾程度---3
三、地震灾害形成的原因---4
四、地震防灾减灾的建议---4
五、关于分工和协作的说明-----------------------------5
一、汶川地震发生的地点、受灾范围、受灾面积等
1、汶川地震的地点
汶川大地震,也称2008年四川 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7分到28分。汶川地震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79千米处,其经纬度大约是北纬31.01°,东经 103.42°,如左图所示。
2、汶川地震的受灾范围和受灾面积
根据中国地震局的发布的资料,汶川地震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地震的面波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的烈度可能达到11度。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因此汶川地震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巨大,受灾的范围较大。
汶川地震的重灾区是四川省,受到影响不大的省份有甘肃省、陕西省、重庆市、云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受地震破坏的极重灾区有10个,是四川省的汶川县(处于震中)、茂县、北川县、安县、平武县、绵竹市、什邡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青川县。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区),主要在四川省(29个),其次是甘肃省(8个)和陕西省(4个)。一般灾区有一百多个县市区,主要在四川省,其次是甘肃省、陕西省、重庆市、云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
汶川地震也会造成了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动物植被受到损害、生态功能退化;瘟疫疾病传播传染等灾害。
3、国内外地震灾害的地理分布(1)我国地震的地理分布
我国地震的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其中地震强度较大和频度较高的地带有华北和青藏高原地震区,我国地震分布如右图所示。
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华北地震区共分四个地震带:①郯城-营口地震带;②华北平原地震带;③汾渭地震带;④银川-河套地震带。
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本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2)世界地震的地理分布
世界地震带主要有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大洋中脊(海岭)地震带,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世界的三个地震带:①环太平洋地震带指在太平洋西部大抵从阿留申群岛,向西沿勘察加半岛、千岛群岛,至日本诸岛、琉球群岛,至中国台湾岛,过菲律宾群岛、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南至新西兰为止;在太平洋东部,大致从阿拉斯加东岸,向南经加利福尼亚、墨西哥(在中美有一分支,称为加勒比或安德列斯环)、秘鲁,沿智利至南美的极南端。②大洋中脊(海岭)地震带包括大西洋中脊(海岭)地震带、印度洋海岭地震带、东太平洋中隆地震带。③大陆断裂谷地震带指分布于一些区域性断裂带或地堑构造带,主要有东非大断裂带,红海地堑,亚丁湾及死海,贝加尔湖以及太平洋夏威夷群岛等。
二、汶川地震的受灾程度
5·12汶川大地震震级高达8.0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受灾面积最广的一次地震。据民政部门的统计报告,汶川地震造成的伤亡和失踪的人员多达10余万人,超过100万人无家可归,受灾总人口超过8000万人,造成的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8000多亿元,大量的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的破坏,总受灾面积达13万多平方千米,其中四川省受到的伤害最大最严重,其次是甘肃省和陕西省等地方。
国家统计局将损失指标分三类,第一类是人员伤亡问题,第二类是财产损失问题,第三类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问题。在财产损失中,房屋的损失很大,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7.4%。包括学校、医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0.4%。另外还有基础设施,道路、桥梁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21.9%,这三类是损失比例比较大的,70%以上的损失是由这三方面造成的。在对环境影响方面,汶川大地震产生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
流、地陷等地质灾害造成四川、陕西、甘肃境内生态系统大面积损毁、岩土裸露、河流阻断、地貌改观,使灾区的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持功能、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受到严重损伤。对一些珍贵濒危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对我国重点保护的动物金丝猴和熊猫的生境造成损伤。汶川地震造成四川省林地损失493万亩,使该省森林覆盖率由30.7%下降为30.2%。其中45个林业重灾县市森林覆盖率由震前44.51%下降为42.64%。仅什邡、绵竹两市林业生态受灾面积即达73.38万亩,占林业生态面积损失的50%,基本林损失面积在20%以上。总之,汶川地震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
三、汶川地震形成的原因
汶川地震属于构造地震。此次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川—茂汶断裂带上。此带的地质活动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亚欧板块造成青藏高原隆起,青藏高原隆起的同时也在向东运动,挤压着四川盆地,而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虽然龙门山主体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当能量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大的地震。此处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另外,也有人认为自从中国推动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修建的大量水库可能诱发会地震,一些地质工程师称这次地震有可能是由于水库蓄水引发的。从我国地震活动分布图来看,汶川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地震活动较多。
四、地震防灾减灾的建议
应对地震灾害的措施可以从“防”和“减”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也可以从社会不同的环节预防准备。
1、加强降低震害的工程性措施。地震灾害主要是地震对工程结构物造成的破坏。因此,加强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提高现有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的工程性措施是减灾的重要手段。
2、加强对地震多发地区防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研究。地震安全性评价系指对具体建设工程地区或场地周围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活动性、地形变等研究,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按照工程应采用的风险概率水准,科学地给出相应的工程规划和设计所需的有关抗震设防要求的地震动参数和基础资料。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震烈度复核、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地震动时程曲线)、地震小区划、场区及周围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场区地震灾害预测等。经审定通过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即可确定为该具体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相对于一般的建筑结构,对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
程要提高提高相应的抗震设防要求。然后,完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机制,理顺防震减灾的设防体系。逐步有序地扩大地震安评的类型和范围;统一建设工程监管权限;明确违反地震安评的法律责任。
3、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加快编制完善防震减灾的法律制度和章程,为防震减灾和抗震救灾提供强有力地制度保障;制定地震灾害应急预案,为科学高效有序地投入抗震救灾战斗中提供支持。
4、突出地震机构公益性基础地位,提升防震减灾管理体系。将地震局改为行政机关,完善地震研究机构的体制;对地震短期临震预报不宜规定过细,适度增加震情信息开放度,解密地震长期预测意见,以利于政府和社会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改变测震为主导的地震体制,形成以地质学为主导的人才结构体系;增强地震预报的科研能力。
5、采用联防协作机制,强化防震减灾应急体系。组建专兼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为抗震救灾提供快速救援力量;建立官民一体的应急物资战略储备体系,为应急救援提供可靠快捷的物质保障;海峡两岸联合建立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加强交流,提高互助能力。
6、着力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完善防震减灾宣教体系。设立我国地震安全教育宣传周;把灾难教育引入中小学校园,将防灾避险作为国民教育的必修内容,从小培养学生应对灾害的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把应对突发事件的培训纳入党校和行政学院的教育内容。
五、分工与协作的说明如下
一、汶川地震发生的地点、受灾范围、受灾面积等:
付利平、陈懿、曾春林、潘仕远
二、汶川地震的受灾程度:
曹德希、胡娅
三、地震灾害形成的原因:
胡永秀、黎丽萍
四、地震防灾减灾的建议:
胡鹏、蔡云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