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成材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课题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16:2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成材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课题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成材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课题调查报告》。

第一篇:《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成材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课题调查报告

千帆竞发在今朝

而今迈步从头跃

——“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成材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完成《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成材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课题的研究,从2004年3月开始,本课题组采用调查问卷、座谈、访谈、中型研讨会等形式,对当代大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与成材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5月本课题组组织相关人员对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联大、旅游学院、北京联大师范学院等若干所高校在校学生及已毕业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000份,回收1955份,回收率为:97﹪。其中问卷1943份,率为:99.4﹪。参加调查的人员中,中共党员218人,占11.4﹪;共青团员1603人,占83.8﹪;民主党派18人,占9﹪;群众2人,占1﹪。本课题组针对调研结果并结合现实情况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成材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基本情况如下。

第一部分 调研的总体情况

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对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意义、作用认同状况非常好。优秀的革命传统历史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推进我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革命与教育传统、成材教育相结合,从而引导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801名即41.8%的学生认为是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去西柏坡之行的看法是非常及时的,很有必要,598名即31.2%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对2003年深圳市三届人大会议把革命传统教育划为德育考核内容,767人即39.7%的学生表示同意;545人即28.2%学生表示基本同意。对“有人认为当今时代革命传统教育已经过时了,您的看法是”一题的回答,32.6%的学生不同意“人与人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的说法。65.6%的学生同意“中国青年应以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为座右铭”;79.6%的学生同意“幸福在于不断的奋斗之中”;48.6%的学生不同意“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说法;60.7%的学生同意“个人利益服从党和国家 利益”。对“在抗击非典”战役中牺牲的白衣天使的行为的评价,58.4%的学生表示赞成、敬佩。“您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优良传统教育”24.6%的学生认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应该大力宣传和提倡;55.8%的学生认为有积极意义,但必须经过改造后才能与时代相适应。对入党一题的调查,学生是信仰共产主义;20.5%学生是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34.3%的学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材。“如果您略通水性,遇见有人落水,您会”,45.7%的学生回答为毫不犹豫,跳水救人。65.8%的学生认为“在公共汽车上,遇见老幼病残孕的人上车”会毫不犹豫,主动起身让座。“假如国家发生对外的正义战争,”31.4%的学生表示毫不犹豫,报名参军;43.8%的学生表示一定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对学生“勤俭节约”方面的调查中,43.3%的学生会将在饭店管制的菜肴带回家;42.8%的学生会利用家中洗菜、洗脸的水;70.2%的学生能在光线充足时,自觉将日光灯熄灭,而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公共场所;55.8%的学生能将纸张双面利用;57.2%的学生将家中用旧的物品捐献给需要的人或地区。

对素质教育中成材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对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等问题回答状况较好。

调研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参与调查者对什么是优良革命传统、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认识比较清晰,了解比较多。尤其是国家、政府大力宣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人物等问题的回答非常好,但对某些不是很出名的地点、人物等尚有些模糊。对熟知的革命圣地的调查,93.4%的学生回答为井冈山;西柏坡—74%;延安:90.7%;遵义:78%;雨花台:27.3%。看过的影片或电视剧:《巍巍昆仑》20.4%;《开国大典》61.1%;《地道战》93%;《铁道游击队》80.1%;《上甘岭》80.1%;《党的女儿》50.4%。合唱的革命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90.7%;《保卫黄河》63.7%;《我的祖国》48.7%;《在太行山上》21.6%;《游击队之歌》51%;《解放区的一天》36.6%。看过的文学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84.6%;《红岩》52.4%;《青春之歌》31.3%;《焦裕禄》41.1%;《暴风骤雨》52.3%。熟知的人物:刘胡兰:96.1%;雷锋:93.8%;罗盛教:72.1%;邱少云:89.6%;黄继光:90.9%;董存瑞:89.2%等。到过的教育基地:毛主席纪念堂:76.1%;圆明园:62.9%;中国革命博物馆:54.9%;李大钊烈士陵园:20.3%;长辛店二七纪念馆:16.2%。对“能讲述的历史事件”一题的回答非常好:“九.一八”事件:85.1%;“七.七”卢沟桥事变:83.4%;“一.二九”运动:58.7%;“二.七”工人大罢工:39.4%;“五.四”青年运动:83.7%;“八.一”南昌起义:57.6%。对“教育内容,按(重要程度排序)认为当前最重要加强的是”一题的 调查。60%的学生都将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良传统道德教育排在前列。

关于成材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中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方法、途径等问题的回答,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其非常重要,是影响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是需要大力加强的重要环节。

调研情况如下:在对革命传统教育途径做出评价“一题的回答中,(1)观看影视剧作品:26.9%认为效果显著;42.5%认为初见成效;14.9%认为基本无效。(2)阅读革命体裁文学作品:效果显著:21.3%,初见成效:41.2%。(3)参观革命圣地、教育基地:26.9%认为效果显著;38.6%认为初见成效;(4)学唱革命歌曲:30.5%认为初见成效;25.4%认为基本无效;(5)听先进人物事迹报告或与之会谈:30%认为效果显著;39.7%认为初见成效;(6)听老师课堂讲授:52.9%认为很有成效。“听一段革命传统政事或听现实生活中一个成功的IT界人士的创业史,何者对你的教益会很大”一题的回答,认为革命传统教育;认为成功的IT界人士的创业史;也认为二者同样大。在对“接受的革命传统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教书育人状况影响”的调查中,认为影响非常大,较有影响;而对是否出现过“老师所讲的道理解释不了现实”情况的问题,80.2%的学生认同从未出现。关于途径的第引题的回答,认同学校,认同家庭,认同社会。

从以上调研数据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素质教育状况从总体上讲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上个世纪80年代初,清华学生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和北大学生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表达了大学生的心声,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小平,您好”凝聚了大学生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深深的感激之情和对改革开放的强烈认同。从百支博士团“三下乡”志愿服务,到清华学子的《乡村八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流总是和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要求相吻合。不同时期都涌现出一批优秀大学生的代表,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为抢救掏粪落池老农而不幸牺牲的张华、第四军医大学华山抢险集体,到当代背着妹妹上学12年的洪战辉,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着大学生积极进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大学生的素质状况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自我意识、个体选择性显著增强。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到来,大学生除受到来自国内的变革的冲击外,国外的文化、信息等各方面的冲击也不容忽视,其素质状况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矛盾性。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淡化、价值取向多元化、道德知行脱节、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阶段性变化不断地调整适应,经受了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各种考验。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逐渐从理论到实践、从内容到实施途径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总体上讲,素质教育围绕着党和国家对青年大学生成才的要求,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践中,面对当代大学生迅速变化的思想状况,素质教育既有的工作模式还显得不够适应,教育的方式方法还远远滞后于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可以说,我国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是在曲折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既有成就,也有失误;既有经验可供借鉴,又有教训需要汲取。

调查得出的印象是:当前大学生对素质教育中成材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方面总的来说是好的。对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意义高度认同;对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也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一些重点问题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在精神面貌上积极上进,心态比较平和。同时,对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方法、途径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认为其影响素质教育中成材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的重要因素。在一些潜性问题的回答上,多数被调查者所反映出的特点是:关注但不热衷,无奈但尚不很偏激。他们的主要注意力还是集中在如何全面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社会负面效应目前并未对学生构成较大影响。但也要看到,某些与大学生成材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如果教育不得当极有可能引起学生的敏感反应,甚至是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

同时调查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大学生表现出对革命传统教育的前景不够乐观,信心不足;在一些基本思想和重大问题上,部分被调查者还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一部分被访者对此项调查反映比较淡漠;相当数量的被访者对个人成材的期望值很高,但对如何成材,何为成材知之较少,心理准备不足。

第二部分 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状况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素质状况的主流

中央16号文件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素质状况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在大学生思想中的综合反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从总体上讲,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状况的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他们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度认同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中国的前景充满信心;普遍关注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社会热点问题及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总体良好,主流价值观健康向上,具有强烈的成长成才愿望和时代精神。

(一)对党和政府充满信心

当代大学生政治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和中国的前景充满信心。他们思想健康稳定,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态度积极向上。他们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认同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我国保持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景充满信心。

1、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当代大学生政治立场坚定。他们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等政治理论问题的态度更趋明确。2001至2005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信心不断增强,相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好。

当代大学生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对党和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反腐倡廉等工作的肯定评价比例均比上一年有所提高,对“解决‘三农’问题”的评价,提高幅度最大。大学生高度认同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关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赞同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赞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发展战略和举措。

2、对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和中国的前景充满信心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他们亲眼目睹并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国家日益强大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变化增强了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会议之后,在全社会形成关心、理解、帮助大 学生的氛围,大学生感觉很受重视,对中央领导集体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近两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高度信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央领导集体“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反腐倡廉的坚定信心”印象深刻。大学生认为以胡锦淘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勤政务实,亲民、爱民,是一个开拓创新、果敢干练、成熟稳健、值得信赖的领导集体。许多学生在“最想说的一句话”中写道:“真心希望祖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希望中国实现民族富强!”

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当代大学生普遍关注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以及这些热点问题在校园中的折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并趋于理性。

1、普遍关注国内国际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

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群体。当代大学生政治热情不断提高,他们普遍关注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尤为关注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利益的国内外大事,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感。同时,大学生也密切关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出现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与大学生切身实际相联系起来,体现出较强的时代精神。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关注程度最高的国内重大事件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台海局势以及国民党、新民党、新党领导人相继访问大陆、“台湾当局搞‘台湾公投’”、“我国奥运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佳绩”;禽流感、“非典型肺炎”。中日关系、中美关系、能源外交、“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萨达姆被捕”、“国际恐怖活动频繁,各国加大反恐力度”等,成为大学生关注程度最高的国际重大事件。

当代大学生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三农”问题、腐败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公平公正问题、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关注程度很高。调研中,许多大学生对2004年寒假,清华大学学生李强在家乡太行山区实地考察中国农村的真实情况,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一份名为《乡村八记》的调查报告一事,表示了支持。并高度认同温家宝总理的批示 “一位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大学生能自觉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调查研究中去,表现了一个年轻学子应有的勤奋、踏实的作风和认真了解农村、了解国情的科学态度,反映了当代大学生 的时代精神。1

2、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并趋于理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快,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倾向经历了由过热的政治激情向关注现实回归的过程。大学生政治思想倾向的转变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转型轨迹的现实折射。当代大学生对一些重大的国内国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趋于务实和冷静,表现出较高认识水平和较强理性分析能力。在对国际问题和关乎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上,大多数学生能够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出发,能够客观、理智、全面地分析这类问题,能够正确看待祖国统一、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等问题,对我国政府所坚持和倡导的原则立场给予了较高的认同与支持。中央在处理中日关系、台海局势时审时度势,方略得当,在国际事务中采取积极、主动的外交政策,赢得了广大学生的支持和信任。大学生高度拥护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坚决支持《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高度关注和评价“连宋”访问大陆。在中日关系出现紧张局面时,大多数学生认同我国政府处理中日关系的原则立场,拥护中央在处理中日关系上的有关举措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很多学生认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祖国更加强大才能更为有效地解决涉及国家、民族利益的重大问题。

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大学生对于相关改革的认识更趋冷静与理性。一方面他们能充分看到中央在相关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积极效果,另一方面清醒地认识相关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心态相对平和,分析冷静而更富建设性。如对于反腐败问题、推进就业与再就业工作、解决“三农”等问题,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工作成效的评价逐年上升。

三、积极向上,务实进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大学生明显感到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发展迅速、竞争激烈、人际交往频繁和社会问题突出的复杂多变的时代。时代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拥有强健的体魄、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生存技能,而且更应具备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乐观向上的时代精神,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的人格。在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主流价值观念继续保持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他们具有较强的成长成才愿望和时代精神,并学会如何不断地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他 1 参见《人民日报》2005年06月16日 第一版 们热切盼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实现人生价值。

1、面对激烈的竞争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市场经济的利益推动,使当代大学生摆脱了因循守旧和封闭保守,他们在学习、生活实践中,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培养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以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竞争意识强烈。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大学生竞争意识和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同学希望自己“确定人生目标,勿让大学虚度”,“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为国家建设中去”,“不止奋斗,永不言弃,人生终将辉煌”。近几年,计算机、英语考证热在大学校园持续升温,大学生们已不满足于书本和课堂学习,成才需求的层次在不断提高,很多学生通过自学或参加校外培训等方式,考取会计证、秘书证、公务员证等资格证书,多数大学生希望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有的学生还要参加GRE、雅思考试,出国留学、培训。同时,很多大学生踊跃参加校内外各类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培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积极主动。当代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他们交往愿望强烈,交往的主动性增强,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交往方式丰富多样。在校内,很多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社团活动,加强和同学、老师的交流与来往,不仅丰富了大学生活,而且对自身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校外,大学生通过网络、参加社会实践、实习等途径扩大的交际范围,从社会上获取更多的资源,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很多大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和把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法,与集体、同学、老师、朋友、家人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利用校内校外各种机会和资源,强化合作意识,培养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当代大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来自学习、就业、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始终保持健康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面貌,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或遭遇不幸、失败时,很多大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各种人生境遇,并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学会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自己尽快走出人生低谷。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多数大学生就业期望趋向现实,并表现出自信和成熟,有部分大学生开始打破传统,树立了新的就业理念,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人生价值观务实进取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价值取向等方面更加成熟、独立,并趋于 务实,体现了公平、效率、竞争、自强的时代特征。能否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身发展成为主导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内容。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和肯定,他们能够正确看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奉献和索取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调研情况表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党和政府倡导的价值标准仍然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同。大家普遍认同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等主流价值观念;大部分学生认为“劳动和奉献仍然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在考虑利益时,应首先考虑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2006年北京市出台的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到京郊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长助理的“村官”政策,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大学生对此反映强烈,纷纷响应号召,满腔热血地报名准备投入到基层农村的建设中去。

与此同时,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成才和发展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对个人的目标选择趋于理性与务实,普遍表现出乐观与进取的精神状态。他们普遍认为个人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的是个人能力、自我奋斗和教育程度。多数大学生把实现自我价值作为主要的人生目标之一,把个人事业成功、家庭幸福和为国家社会做贡献作为人生追求并行不悖的三大目标,价值取向务实进取的特点明显。

3、认同社会主流道德规范

当代大学生积极支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拥护和赞赏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社会主流文化的公德观念在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变化中仍居主导地位。大多数学生在道德认知上与社会的要求基本一致,他们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关注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关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普遍具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向往理想的道德境界,希望建立一个公平、公正、规范有序、充满友谊的文明社会;希望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83.5%的大学生愿意参加申办奥运会和迎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志愿服务工作;74.2%的大学生为“希望工程”后患无穷款,79.1%的大学生为贫困或受灾地区捐过衣服、棉被等,75.6%的大学生参加过有困难的同学捐款、捐物等活动。大学生普遍同意“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格之一”,反对“浪费粮食”、“考试作弊”、“论文抄袭”、“论文买卖”、“语言行为不文明”等现象。近90%的学生反对“考试舞弊”、“论文抄袭”、“拖欠学费”、“自我为中心”、“及时行乐,追求安逸”,大学生对校园内的一些不 文明现象和行为表示反感。

受访的多数大学生对湖南怀化学院经管系2003级学生洪战辉的感人事迹表示高度赞同,一致认为洪战辉自强自立、勇于进取的精神,弘扬了社会公德,倡导了文明新风,他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素质。

二、当代大学生素质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国际敌对势力、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也对我国社会造成激烈的冲击和破坏。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状况中存在一些较突出的问题。

一、理想信念淡化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成才和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马加爵在行刑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这几年没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有信念的人,活着才会快乐”。马家爵在生命最后时刻才感悟到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当代大学生面临残酷的社会现实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承担着较大的学习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他们一改过去“天之骄子”的姿态,多数学生更关心如何学好专业知识,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减弱,缺乏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理想现实化、功利化倾向明显,信仰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1、理想现实化、功利化

当代大学生对理想的思考更趋务实,多数大学生把追求个人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缺乏崇高的社会理想;部分大学生奉行“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把钱财作为追求的目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想危机;有的学生整日无所事事,无所追求。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一种急功近利、浮躁的情绪,根本原因是他们缺乏远大理想,过于追求短期利益。

调研中发现,大学生选择未来职业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经济收入、专业对口、社会地位、工作舒适程度、升迁机遇等,较少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这表明,大学生过度强调自我和现实,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信仰多元化、复杂化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和变革时期,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宗教信仰等消极价值观念和各种错误思潮在当代大学生中还有相当的影响力。

面对贪污腐败、贫富差距、社会公平、公正、道德失范、诚信危机等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部分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信心动摇,对社会主义前途认识模糊。从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共产主义理论持怀疑或否定态度,部分学生存在着共产主义理想淡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的倾向。

从很多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入党动机也呈现出多元化、功利化的趋势。很多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不是党章所规定的“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而是为了“毕业以后好找工作”、“为自己早日成才”、“追求执政党的好处”,有的学生入党动机模糊不清,只注重组织上入党,而不注重从思想上入党。

近年来,宗教信仰在大学校园里悄悄泛起。尽管大学生宗教信仰未能形成主流,但宗教信仰的现状和趋势反映了一些深层次问题,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调研数据显示,认为大学生应该有信仰的占71.4%,认为无所谓的占25.93%,不同意和很不同意的占2.67%。有宗教信仰的占3.72%。在受访大学生中有一些人已经信奉某种宗教,也有的学生正准备信奉某种宗教,还有的学生虽然不信教,但不反对同学、亲朋信教。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宗教比较感兴趣,希望获得宗教知识,有不少大学生迷恋于属相、星座、幸运数字和吉祥物等与宗教信仰相关联的事物。

针对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淡化、信仰多元化的趋势,应大力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二、价值取向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社会转型时期,在新旧两种体制的转变中,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在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的双重挤压下,在复杂的嬗变中走向多元化、功利化。一方面,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念对大学生仍然有较大的影响,他们没有对传统价值观念表现出明显的抵触;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消极负面影响,社会不正之风和不良思潮的侵蚀渗透,传统与现实、东方与西方各种观念的交互碰撞,使得当代大学生在人生价值选择上存在很多困惑与迷惘,他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层次性、多元化的特点,并在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中显得“无所适从”,呈现为矛盾的态势。

1、价值观念来源多元化

当前社会,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受到挑战,过去那种“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单一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已难成共识,价值观念的绝对性和严正性受到动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思想观念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等关系时,把理想追求和现实的功利结合起来,从注重理想的无私奉献转向奉献与索取并重,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合理利已主义。同时,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影响深远。

2、价值行为选择多样化

大学生在学习,择业,交友及自我设计方面都充分体现出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在大学生群体中呈现出不同的理想信念、不同的道德水平和不同的人生追求。有的大学生信奉“人生价值”在于个人奋斗,有的信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有的信奉“金钱至上”,有的信奉“合理的利己主义”。总之,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呈现出多样化、趋利化、短期化等不良倾向。

3、价值实现途径多样性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实现的途径上,倾向于既靠自己努力,又争取别人帮助,倾向于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自我价值。调研结果显示,在回答“您认为就业最有效的途径”这一问题时,47.2 %的学生选择“自己到用人单位应聘”,19.1 %的学生选择“依靠父母,亲戚和朋友的关系”,23.6%的学生选择“通过人才市场”,10.1 %的学生选择“由学校推荐”。

三、道德知行脱节

当代大学生整体道德状况良好,道德认识水平较高,但在道德评价和道德实践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大学生在道德评价上采取双重标准,严于律人,宽以待己;只求权利,不尽义务。部分大学生道德自律性较差,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差距依然存在,道德知行脱节严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对待社会主流文化的公德观念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态度不一,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在发生了许多变化。

1、社会公德意识较差

大学生普遍认同和崇尚社会公德,但在生活中不遵守公共秩序、不爱护公共卫生、破坏公共财物等现象时常发生;校园里 “课桌文化”、“厕所文化”现象普遍,很多毕业生离校时,在宿舍墙壁上乱写乱画,宿舍门窗玻璃被严重损坏,走廊过道 上垃圾成堆。

调研中通过对比一些学校的校纪校规 “十要十不要”和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我们不难发现,大学校园里道德“理论”和“现实”存在不小的“脱节”。因此,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培养提高自身公德意识和道德水平。

2、诚信意识淡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10个基本道德规范中提出“诚信”,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诚实守信已经成为社会道德生活和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问题,是人们立身处世之本和事业成败的关键。当代大学生一方面呼唤“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大学校园里学生考试作弊、抄袭论文、制作虚假简历、恶意拖欠学费、不按时偿还国家助学贷款等违背诚实守信原则的现象严重。

调研中,在“你是否作过弊”的问题中,回答“有过”的为 66.2%,在“你对作弊看法”问题中,有69.7%的被调查者认为不介意别人作弊。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手段、方式越来越复杂,甚至在校园里大量出现了“枪手”替考、代考等现象。

4、团结协作观念较差

当代社会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形式不断增多,任何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与合作。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表现为崇尚自我,过于注重个人本位,存在个人主义倾向,缺乏集体协作精神,团结协作观念较差。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对自身素质进行评价过程中,“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得分最低。部分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四处碰壁,有的甚至丢掉“饭碗”,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

4、艰苦奋斗精神淡化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受到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和影响,在一些大学生中,讲虚荣、摆阔气、追求时髦、奢侈浪费、互相攀比、“吃喝风”、“厌学风”、“经商热”等现象不断,大学校园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蔓延,艰苦奋斗精神受到极大冲击。

调研中发现,某些大学生每学期的人均消费支出高达4000余元,有些大学生在 两个假期的支在一万元以上。这意味着这些大学生人均年消费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8472.2元)。电脑、手机、MP3被称为大学一年级新生必备的“三大件”,请客吃饭、谈恋爱、租房、旅游、上网等消费占据了大学生消费的很大比例。在受访的某高校网站BBS上流行这样的顺口溜“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趋向高档消费、品牌消费,并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等问题,因此高校、家庭和社会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积极倡导健康的消费意识和理财观念,教育和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5、网络道德失范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收集资料和学习娱乐的重要渠道,但是在社会整体网络道德不尽人意的背景之下,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缺乏自律意识和规范性,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严重。

很多大学生在上网时经常浏览、传播一些色情的、反动的不良信息;他们或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恋;或在论坛上、网络聊天室里攻击别人、发布不负责任的言论;在网络上盗窃别人账号密码、偷看他人隐私和行使诈骗行为。网络不仅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并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

调研数据表明,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的占57、4.0%,而超过45、9%的大学生处在“遵守”与“不遵守”的摇摆之间,大学生对网上批评政府的言论态度模糊。

四、心理素质欠佳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休学、退学、死亡的数量不断增多,各媒体也大量报道大学生自杀、凶杀等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调研中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尽如人意,大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的甚至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调研结果显示:受访大学生中存在中度心理卫生问 题的学生占19.42%。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趋向成熟而又尚未成熟的阶段,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和复杂性。主观因素和各种环境因素造成大学生产生一些不同程度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就业压力

近几年来,普通高校毕业生保持大幅度的增长。普通高校毕业生从2003年的212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340万人。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变化不大,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大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外语、计算机,考取会计证、秘书证、公务员证等各种证书,很多学生还要考硕士、博士研究生、考GRE和雅思、出国留学,学习压力非常大。部分学生因就业期望值过高,存在不良的就业心态,缺乏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原因,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学习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最严重的心理压力之一。

2、情感方面的挫折

谈恋爱在大学校园里已经变得司空见惯。但许多大学生未能建立正确的婚恋观,首先表现在恋爱动机不纯。有的学生奉行“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游戏态度;有的学生仅仅是为了摆脱空虚寂寞而谈恋爱;还有的学生存在从众的心理,看到周围的同学在谈恋爱,自己忍不住也要试一试。其次,择偶标准理想化。有些大学生不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实际情况客观地确定择偶标准,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期望和想象等,用理想化、抽象化的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寻觅着这种偶像。这种择偶观是不实际的,最终会在现实面前失败。第三,婚恋道德淡化。许多大学生未能正确认识爱情与婚姻的关系,未能正确的处理好恋爱与道德的关系。在大学校园里出现了同居、一夜情、包二奶、大学生堕胎等现象。此外,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社会经历相对较少,大学生恋爱缺乏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导致大学生恋爱的成功率不高,大学生爱情、婚姻、生育和性行为出现不一致性。

恋爱上的挫折和失败给大学生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有的学生因失恋而长期精神萎靡不振,甚至轻生;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习的关系,荒废了学业,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恋爱消费也给不少学生带来经济上的压力;有些学生更沉重的心理负担是性心理方面的问题。

3、人际关系紧张

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交往方式丰富多彩,交往目的多样化,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给大学生带来很多压力。有的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很大,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甚至导致一些自杀、凶杀等恶性事件发生。加之由于对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环境变化的不适应,导致部分大学生自我评价失调,学习压力增大,缺乏人生目标。高校收费制度的实行,消费观念的变化,经济状况的差异,也使不少大学生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

此外,在大学生群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文精神淡薄、婚恋家庭道德淡化、自我意识不正确等问题。导致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存在各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社会环境因素。市场经济的消极负面影响和西方文化思潮、价值观念的渗透侵蚀、商业化媒体的影响等,导致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选择性、多变性、矛盾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其次,大学生主观因素。当代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人生阅历有限,自我意识过于强烈,自身存在令人忧虑的弱点。第三,家庭教育因素。由于家庭教育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冲击和影响,家庭在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甚至有的家庭起到误导的消极作用。第四,学校德育因素。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的教育内容、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脱节,德育工作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相脱节。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德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我们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三部分 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成才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

相结合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成才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的对策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政社[2005]5号)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成才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的主渠道。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社会培养符合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上的质量要求的大学生的光荣任务。主渠道的作用在于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进行教育的目的,因此要认真研究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准确把握动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敏锐性和时效性,做到真正让大学生“入耳、入脑、入心”。

2、教育内容对大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育的内容是构成素质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实质是对大学生给予什么样的精神影响的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选择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形式和方法的重要依据,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大学生发生影响,必须通过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与大学生的接受视角发生联系。否则,再好的内容和理论都只能束之高阁,起不到任何作用。

3、教师水平高低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教育者在台上苦口婆心,而听者却心不在焉。这是因为当代大学生视野广,交往多,自我表现力强,他们对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对教育者的形象与人格等,都有着他们自己的判断,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他们接受教育的态度。他们是用自己的眼光审视社会,鉴别真伪,他们也希望教育者尊重他们的自主选择,不愿被动地接受教育。比如,学生不愿意听空洞的政治报告,他们希望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深度、有力度。这是他们的主体意识对教育选择性增强的表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有一支精干的专业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做到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要了解当前大学生学习动机、政治观念、道德修养、身心健康等要点。能够应用新的视角、新的高度、新的方法来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水平。

一位出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定是善于吸收有关学科的知识,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使大学生得到美的感染和真的启迪。调研中发现,受访中的一所高校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百家讲坛”的讲座中不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里的专家学者,他们不但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更主要的是他们在各自的教学岗位上都是循循善诱的专家,每当他们在授课的时候,教 室里总是挤满了渴望求知的学子。设想,如果中国大学有几千个这样有魅力的专家,那他们一定会对增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方面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4、通过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好的教学方法是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个主要环节,这类方法是一种论道而不说教的方法,这类方法是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特别值得继续探讨和发展的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融科学性、艺术性、针对性为一体,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在于能和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及时收集大量有效信息,及时向学生传播有效信息,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需应用聆听的技巧、谈话的艺术、对比的方法、疏导的艺术、感染的艺术等,这些都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显现它的丰富性、生动性,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创造性,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实际效果。

(二)扎实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1、坚持校园文化的正确导向。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让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让高雅文化艺术进入校园,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大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要努力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要加强学校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与管理,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加强校园网建设,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网站,使校园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渠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全面服务大学生的新平台。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包括校园实践、网络、思想政治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都要有实际的帮助,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2、要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

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历年来各高校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运动会等活动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形成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

3、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每个高校校史陈列室,都生动形象地反映该校办学历程,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特定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校训、校歌,都有激励该校大学生热爱学校、刻苦学习的情感作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用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的做法已被广泛应用。许多高校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颁发仪式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都对激励大学生勤奋向上、求实创新的精神起到良好的作用。另外,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要按照有关规定,建设、设计好教学场所、图书馆,完善教学设施,优化学习环境,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成才的需要。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创造条件建设大学生活动中心,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和条件。各校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学校出版社、宣传橱窗等的建设,都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优美的校园景观都会起到激发大学生的爱校热情的作用。

(三)社会育人、实践育人,拓宽德育实施的渠道

社会育人就要坚持德育环境开放性原则,就是要树立开放的意识,寻求开放的 教育手段和开放的教育方式;受访高校中的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利用在首都办学的资源优势,开展了“百位名人”系列讲座活动,邀请众多大学中的包括天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学家在内的名家为大学生授课,吸引了数千学子。通过名家讲座,使大学生们的人生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塑造起到了人生“导航”的功能。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其各种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养成都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学校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德育环境,拓宽德育的渠道,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起到强烈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自觉地使自己的言行与社会目标相协调,这便是育人的目的。要努力营造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要探索和借鉴于与大学生家庭,与整个社会联系沟通的机制,大家都来关心大学生的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共同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实践育人就是要充分发挥课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课外教育作为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对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积极意义。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要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长才干。要探索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考核体系,规定学时和学分,使社会实践制度化、规范化。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思想品质的培育、道德情操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美好心灵的塑造,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共同支持,需要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环境,特别是要大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舆论环境、校园周边环境。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部门和机构要增强社会责任感,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中央16号文件强调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对大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票。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德育实践主要形式。高校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好各类德育实践活动。必须创新活动形式,做好实践指导。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目前多数高校只能有限地组织一些集中社会实践活动,受教育面不够大。可以用“请进来”方式弥补“走出去”的不足,如开设名人讲座,可使学生了解社会,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 主义生动教育。拓宽社会实践经费来源渠道,争取企业赞助支持。要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性环节,设立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设立学生社会实践专项奖学金等。做好学生德育实践活动成果评比、表彰、宣传工作,对调动学生参与德育实践和积极性也能起到很好作用。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成才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的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成材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需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优秀的革命传统思想和丰富的内容,体现了不同时期深渊的革命传统思想和坚实的立场,是成材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机统一,应作为核心内容来安排。

(二)革命传统教育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建设、基地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家庭教育、社会实践为辅助教育的具有特定的革命传统教育体系,并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常抓不懈。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基础做起。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并且注意各个阶段的衔接,达到逐步深化。

(三)革命传统要“与时俱进”,与一定的时代特征相联系。

(四)革命传统教育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特点,要提高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并注意与日常人的学习、生活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五)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革命传统教育中的作用。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教育》等相关课程相关内容的教学,从理论上加深大学生对“二者相结合”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并且将其渗透到课堂讲授、校园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经常举办各种讲座、座谈、报告会等活动,激励大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六)要以各种校园活动为体裁,有计划地实施“看百部革命传统教育影片、唱百首革命传统教育歌曲、读百本革命传统教育书籍”的“三百”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革命传统教育在整体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七)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把组织纪念活动作为弘扬革命传统教育精神,开展走访革命前辈足迹的活动,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八)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将二者相结合的思想渗透到其中。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广大人民的思想感情,增 强大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意识。

(九)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军训活动,强健体魄,锤炼意志,用人民军队的优良革命传统来教育了大学生。

(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革命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途径、总结、推广革命传统教育经验。

第二篇:革命传统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意义的调查与分析

革命传统教育对当代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意义的调研与分析

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习’信仰暑期社会实践团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他们的理想信念状况如何,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到党的爭业后继有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幵放的历史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汄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人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红色资源是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快速发展的今大,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优势,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和新途径,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土义远大理想,堤高高校人才培养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大学生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理想信念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全局性、根本性的战略问题。如何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怎样拓宽和优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当前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理想信念是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在价值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它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自觉追求。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最高层次。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坚定,标志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已经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形成和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体参与社会实践和自觉提升价值追求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的不断展开,理想信念就会具备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就会成为指导和推动实践活动的强大精神力量。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一元与多样、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本土与外来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社会思潮更加纷繁复杂。身处这样一个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思潮跌宕起伏的年代,当代大学生自然也难以摆脱思想剧烈变迁的深刻影响,特别是新媒体信息的良莠不齐,更是让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面临极大挑战,一些大学生出现了重功利轻信念、重实际轻理想的思想倾向。

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导,怎样在多样中谋共识,让广大大学生勇敢担当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先锋,是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头等大事。而其中之关键,就是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大学生思想理念中的主导地位和核心地位。理想信念主导地位的形成不是自动的,它必须要靠提升教育实效来占主导。同时,我们还必须深刻认识到,每一大学生个体对理想信念的认知与认同是有差别的,这也势必会导致众多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学习、领会、接受和践行不可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因此,理想信念的教育在坚持多元中立主导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对象的大众化,实现主导性和大众化相统一。那么,以怎样的形式展开理想信念教育更为高效就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1]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社会现状

1、各高校对理想信念教育所采取的形式

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核心部分,在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所以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方面采取了许许多多的措施,通过形式各异的方式方法,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方向。比如:

a.联系老党务工作者、党员老教师、党员杰出校友为广大学生现身说法,宣传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政策,结合自身实际,讲解党性认识、人生感悟,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觉悟。

b.领导干部走进校园做形势政策报告,定期开展形势与政策学习讲座,举办“先进性在基层”系列报告会等活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价值观

C.组织开展“与信仰对话”活动,大学生党员与老院士、老专家党员共同交流对信仰的理解;组织开展“在寻访党史中成长”活动,学习整理党史书籍,通过各种党建文化活动的耳濡目染,涤荡大学生灵魂,进一步升华精神,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d.紧扣“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上涵盖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新农村建设,以及关注弱势群体、社区建设、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让“在实践中成长”成为大学生党员认识国情、了解社会、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内涵的重要途径。

e.举行升国旗仪式。在各级各类学校精心组织升国旗仪式,组织学生集体奏唱国歌,举行向国旗敬礼、在国旗下演讲等仪式,开展在国旗下讲述抗战故事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f.开展主题党(团、队)日和班会活动。组织学生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参观抗战主题纪念馆、瞻仰祭扫烈士墓、寻访抗战校友等形式,组织主题党日、团日、队日和班会活动。

„„

学校通过形式各异的活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寓教于乐,将教育融入到活动的乐趣之中。高校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理论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地方政府及社会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做法。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去到了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调研,我们通过走访村民,学校宣讲,与团县委领导座谈等形式对平山县政府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些做法进行了调查。

第一:学生在校期间。这个时期,平山县政府主要是采取以学校教育为核心,辅以各种赛事及活动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学校方面:主要以县委领导走到校园,走进同学,切实感悟学生需求,然后针对一些问题做交流会,针对时事政治,方针政策做讲解分享报告等,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方面:在重大节日,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抗日战争纪念日等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的节日,开展相应的主题征文活动、文艺汇演、社会道德模范表彰大会等活动,通过对特殊意义的节日的庆祝,来提高学生对理想信念的感悟。再者,在新媒体时代,充分利用网络宣传,积极利用新媒体工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时代热点话题等进行正能量宣传;以青年力量,清朗网络。招募网络志愿者,在网上发表青春正能量文章,引导网络言论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第二:学生放假期间。在每年的寒暑假,都是学生相对空闲的时期,把握好这个两个时间点,对理想信念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与乡村之间,政府积极搭桥,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入社会之中,通过社会实践,感受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充分利用红色革命圣地西柏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招募景区讲解员,在通过培训之后,让学生为游客讲解革命历史,在讲解学习的过程中,深化自己的思想。开展大学生支教活动,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较高的一个群体,在暑期走进山区学生的生活,为山区孩子的生活带去别样的精彩,丰富他们的生活,同时也提高自己志愿服务社会的能力。过年前夕,招募社区志愿者,清扫街道,关爱社区,关怀社会,关心国家,在青年的心中树立“大家”意识,增强理想信念。

(三)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个人的生活、职业理想占主导,社会共同理想相对缺乏。当今世界,虽然地区冲突不断发生,但和平与发展已是整个世界的主题。在我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人们追求更富裕的物质生活,更美好的文化生活是自然的事情。在市场经济生活中,激烈的竞争性导致了个体必然去完善和体现自我,去获得生存空间,个人奋斗与自我实现成了适应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相对而言,注重自我的同时,集体的社会的共同理想信念就变淡了。大学生是社会中有理想、有抱负、有热情、有知识的一部分青年人,社会对他们具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拥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但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选择有利于个人发展和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工作单位人数,占到被调查对象的63.05%,选择国家最需要去的单位的人数占被调查总数的3.17%。从就业选择中可看出,大学生们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较为普遍,这是社会现实生活在大学生们思想上的反映。[3]尽管大学生们也有社会理想与报负,但处在相对较为边缘的位置,这与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与社会现实生活间的差异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中,倡导树立健康向上的个人理想信念的同时,大力提倡树立社会共同理想信念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凝聚力,引导他们为社会和国家贡献力量。

2、在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时,只有少部分大学生确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热爱祖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在中国的历史上有无数的历史人物与无数的爱国先烈铸造了爱国主义的民族魂魄。在一次调查中,对“报效祖国在你心中的位置”这一问题的回答中,选择“首要位置”和“重要位置”选项的大学生人数合计占总数的80%[3]。在另一项调查中,选择理想目标时,想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占的比例最大,为43.35%[2]。在一项调查中,同意社会主义终究战胜资本主义的占44.7%,不同意的占16.4%,说不清的占38.9%;同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走向趋同的占36.4%,不同意的占39.6%,说不清的占24%[4]。在调查分析青年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状况时,在理想目标的选择中,选择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占9.99%;在入党动机中,选择信仰共产主义的占7.34%[2]。由上可见,当代大学生心怀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是主流。我们所倡导的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只有在少数青年大学生中得到响应,这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现实是相适应的。在少数先进分子中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现实的客观反映,是崇高理想不断被人信仰和坚持过程中所经历的自然阶段。

3、多数大学生具有健康的理想信念,少数困惑迷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多数大学生树立起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同时,崇尚物质追求,崇尚自我实现,理想信念倾向于实用、务实是现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特征。名牌大学+热门专业=好工作成了许多人求学的内在逻辑。那些着重于引导学生人格和心灵纯洁美化的思想性、价值性学科及其课程,往往被一部分学生视为无用的知识而备受冷淡,而那些在求职时备受宠幸的实用性、技术性专业则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5]。在一项调查中,当问及人生目的时,选择“有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干好本职工作,做一个正直的人”的人数占调查对象的65%[6]。在另一项调查中,当问及“追求有用比追求理想怎样?”时,有下列答案:更需要;较次要;都需要;无所谓;其它。大学生对上述答案的选择比率依次为32%、21%、43%、3%、1%[3]。从上面的调查可看出,理想与实用在大学生心中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不容忽视的是,部分大学生对个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尽管充满信心,但对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却表现出淡漠、迷茫甚至怀疑的态度。

4、高校对理想信念教育没有客观、全面、完整的研究与应用。在许多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不顾社会现实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往往唱高调,让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产生“虚空”的感受。譬如,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远大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在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一直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教育和引导每一个大学生。尽管青年大学生喜欢憧憬未来,追求理想,但过于遥远的未来理想信念他们没有实际体验,而现实生活与远大理想存在巨大落差,这往往使他们对理想信念产生“虚、空、远”的感受[7]。思想政治教育及理想信念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现状,需要大力改进,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

二、革命传统教育的内涵

革命传统是指革命志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是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对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就是要教育群众学习和发扬革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其核心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这正是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弘扬的主旋律。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它得以世代继承、延续、光大,从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对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对于抵御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潮和西方敌对势力的“分化”政策的影响,防止和消除信仰危机,引导他们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革命传统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信念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个人成才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把个人志向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树立崇高的人生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而努力奋斗。

红色资源在本质上具有典型的意识形态性,反映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基本价值取向,蕴含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导向功能。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产物,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素材,崇高的理想信念也正是红色资源的核心精神内涵之一。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铭记苹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二)指导大学生开展科学的社会实践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深入实际、深入社会、依靠社会力量完成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能不断丰富他们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帮助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大学生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希望,他们的政治方向更是关系到我们国家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当前,大学生在政治方面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观点是正确的,对我国的各项发展充满信心。但也应该看到,伴随经济的上升,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对大学生形成了巨大的思想冲击,部分大学生在政治态度和思想方向上出现了迷茫和困惑。因此,帮助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当前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红色资源经受了人民、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并在传承和创新中得到发展,其内涵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有机契合。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资源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容和丰富的精神价值,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处革命遗迹都折射出革命先烈们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四)提升当代大学生科学、人文、道德品质

红色资源所展示出来的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创新精神,敬业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为强化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源泉。特别是建国初期,我国科技的发展缓慢,没装备,没技术,但是我们的科研人员在沙漠里用算盘打出了“两弹一星”,学习我国科技发展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历程,继承革命先辈们科学攻坚的优良传统,激发大学生的科学热情;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进一步培养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树立崇尚科学的信念和信心。

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综合体现。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有助于丰富心理世界,充实文化生活,确立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需要根据大学生思想形成发展规律,结合实际需要,充分发挥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需要长期贯穿于教育活动始终,将其有机融合在人文理念的培养、人文素质的培育和人文环境的营造中。首先,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理念,主要通过红色文化知识的渗透来实现。利用网络媒介、专题讲座、参观展览、文艺演出等多元的途径,对红色资源中“红岩精神”“抗战精神”等优秀的人文精神进行挖掘和传播。再者,红色景点营造了较好的人文环境。红色旅游资源大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资源共同存在或相互渗透。使大学生在在参观革命遗址和学习红色革命文化的过程中,得到觉悟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8]

四、新时期下革命传统教育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对策

教育总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创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教育载体,是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理想信念教育,除了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进行灌输,更应借助一定的载体,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中,使大学生受到一定影响、熏陶、感染、感化而主动积极接受。革命传统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一种载体,具有感染力强、直观生动等优势,这对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充分挖掘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利用其蕴涵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远大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在此,我对新时期下革命传统教育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以实践队的形式形成队伍传承

高校组建红色实践团,利用平时的时间学习和探讨红色精神,学习红色知识,熟读红色历史,然后借助社会实践的契机,通过联系各地各地团省委,走访红色革命根据地。在红色革命根据地展开大众宣讲。针对时势方针,国家政策,进行解读,以平实的语言将和群众相关的政策讲解给人民听,一边学习,一边影响身边的人。通过网络,媒体的宣传影响,扩散活动影响力,使大家关注活动的本身,再关注到那一段历史,那一段革命,以及其背后的红色精神。以红色精神为核心,塑造大学生理想信念。以实践团为根据地,总结每次活动经验,以旧带新,传承革命经典文化。在新生开学时,为新生代带来一场宣讲活动,活动由师兄师姐带来,相互之间的距离更近,更容易在学生之间引发共鸣。在锻炼了老生的同时,也给新生展示了高校的魅力,塑造了集体荣誉感,加强了理想信念教育。

(二)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专题讲座

邀请抗战老战士为学生们做专题讲座,讲述他们那个年代的风雨飘摇。老革命家讲故事不同于老师上课讲政治课,老师授课主要讲的多是国家政策性内容,较为空洞,且都为官方的语言,枯燥乏味,以此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更有甚者,在青春期叛逆的情绪下,可能造成反作用。然而,通过老革命家讲故事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一是老先生丰富的人生阅历更容易抓住这些年轻的大学生们的心,再者,老先生讲述的内容多为抗战时期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以及人生感悟。他给年轻人的建议也更加具有建设性,而少功利,对于学生的人生发展更具有意义,这对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更具有正确导向作用。

(三)结合“互联网+革命传统教育”模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互联网+”作为新兴的网络模式,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给我与我们很多启示,同样,将“互联网+”运用到革命传统教育中,对于理想信念的正确引导是具有极大的作用的。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新兴网络工具,在传统节日,红色纪念日等,进行相应的宣传,发掘这些节日背后不曾被人们关注的东西,以新颖,吸引人的内容提高关注度,扩大影响力。这对于提高网络时代的公民道德水准、加强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传统教育模式

高校还应借助墙报、校报、广播、网络等媒体和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及主题班会,有意识地营造革命传统教育的校园氛围。采取演讲、朗诵、知识竞赛和PPT比赛等的形式,通过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经典,演红色话剧、参与红色影片的拍摄等途径,把抽象的革命传统内涵还原成为具体丰富的革命形象,把革命传统的历史感转化为大学生耳闻目睹的现实感,使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在亲身经历中受到感染、熏陶,更具体、更深切地体会和领悟爱国主义的情怀,激发革命斗志,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校应结合地域特色,充分利用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找到理想信念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9]

五、结语

总之,不论是用革命传统教育助推理想信念教育,还是以其他的手法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要能够被人们所接受,一个必要条件是遵循人的心理规律,要按人的心理规律来进行。以人为本,从人们的思想观念形成过程出发去研究,才能揭示规律性,达到实效。首先,用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客观事实,去证明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正确的选择,去激励人们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列宁强调:“少唱些政治高调,多注意些极其平凡但生动的、来自生活并经过生活检验过的共产主义建设方面的事情——我们大家,我们的作家、鼓动员、宣传员、组织者等等都应当不倦地反复提出这个口号。”[10]其次,结合时代特色,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本身就有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中个人的理想信念之分,社会和个人的理想信念又各具层次性。把过去一讲理想信念教育,马上就上升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做法,转变为从青年现阶段个人的社会的理想、奋斗目标讲起,逐步上升到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以往教育中存在重社会理想轻个人理想的倾向,要坚决改变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相互对立的观念,明确符合社会进步与人民利益相符的个人理想本身就是社会理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积极引导青年把个人理想实现和社会理想实现紧密结合起来。[11]以其大者兼其小,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梦想紫红,以个人理想的实现,推动国家理想的前进,最终达到中国梦的实现,铸就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杨宜中.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原则.光明日报(2013年02月02日11 版)[2] 李卫东.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4):86~91

[3] 操良利等.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的障碍及其克服措施.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2):45~68

[4] 戴金祥,骆家宽.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07(1):37~39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吕晓英.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4,98(95)[6] 郑华萍,赖雄麟,刘月岭.我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调查报告.见:王斗虎编.西安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汇编.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158~165 [7] 万福义.思想政治工作简明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6 [8] 徐美英,重庆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研究,[9] 鲍云飞 地方革命传统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以皖西高校为例 [10] 列宁.列宁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 192 [11] 刘月岭.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研究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贾群

关键词: 高校、道德素质、道德教育、德育教育

内容提要:本文结合实际,从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现状入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指出从哪些方面去加强和改进,以达到提高高校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为目的。道德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的重要内涵,起着导向的作用,决定着人的尊严、价值和成就。良好的道德素质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道德、人生价值观发展完善的必然,是教育工作者和实践的重要内容。

一、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现状

进入市场经济社会以来,德育工作通过在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做了许多探索和改进。如德育课程改革、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起、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加强、邓小平理论进课堂等,都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从深度来看,目前在内容、方法、途径、手段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新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道德评价失准。在现代社会的转型中,人们对某一种社会现象的评价总受到多种“标准”的影响,且似乎无论哪一种“标准”都有它的“合理性”。这种情况就导致了思想观念、道德评价的正确标准也模棱两可了,因此使人们常常陷入矛盾之中。

2、道德价值取向混乱。由于评价的失准,必然会带来人们对价值取向的混乱。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一种选择都似乎可以获得一种价值观的文化支持,受到一种价值标准的肯定和赞扬,但同时却又受到另一种价值标准的否定。

3、良好的德育环境还未形成。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需要一种良好的德育环境和心理氛围,但目前在高校,良好的育人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部分专业教师身上还存在着只教不育、以教代育的现象,“德育是德育工作者的事情”的想法依然存在。

4、道德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差。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是当前德育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尽管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高校普遍采取了改革德育课程体系,改进德育的方式方法,拓宽德育途径,增强内容的时代性等多种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教育的实效性并没有因此而有较大的改观。

二、道德素质教育形成的原因

1、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已为人们所接受,然而在谈到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及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时,人们更多地强调的是对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及培养,而对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视程度相对薄弱,这种倾向在高校校园内也依然存在。

2、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不强。由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学生年龄的变小,使得现在的学生在个性心理特征及思想道德等方面具有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特 1

点,如在具有较强的自立、竞争、平等、价值、创新意识的同时,也有诸多的道德困惑,产生了许多道德误区,如用等价交换取代奉献精神,用个人主义取代集体主义,用竞争取代协作,用物质追求取代精神追求等等。德育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已相对显得滞后。德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考虑到社会对思想道德要求的层次结构,恰当地确定学校的德育目标和内容,才可能真正打好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我们的德育工作还存在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倾向和联系学生个体实际不够的现象。

3、德育教育的时代性不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对人的道德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在高科技信息革命的时代,对人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不仅应具有人生观、价值观为内容的道德知识,而且要有社会知识、道德规范知识;不仅具有道德思维能力、践行能力、评价能力,而且要具有人际交往技能、自我教育能力;不仅具有道德需要和动机、道德感、社会政治理想,而且要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而我们的德育工作与这种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4、市场经济本身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确立和发展这样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伦理道德体系有不少方面已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道德理论、规范体系又尚未建立起来,于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就出现了道德评价紊乱,道德监督、调控失灵,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出现与社会发展不符的现象。而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的学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从而削弱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道德素质教育工作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但它的意义和作用又远远超出高等教育领域,它通过传播精神文明,培养一代代新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息息相关,并对中国未来命运和面貌产生重要影响。因而无论何时,学校德育的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才能完成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1、探求新思路。教育要在注重共性发展的同时,强调学生的个性培养,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群体意识、社会责任感相统一。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今天,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德育的主要任务,教育要把重视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统一起来,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先导,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与外部标志。衡量和评价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主要是看其行为举止。在日常生活的道德行为中,行为习惯起着特别明显的作用。因此,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必须要注重二者的统一。教育要注重使他律与学生自律统一起来。在自律和他律之间,自律是关键。为此,我们的工作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努力加强针对性、实效性的同时,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

2、拓宽新途径。建立“三线一面”的教育途径。以德育课程为主线,进行正确道德观念的灌输,实现明理;以主题讨论会和学校传统活动为主线来实现激情;以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导行;充分利用各学科、各领域的德育因素,使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都贯穿、渗透德育,寓德育于教学和活动中。注重培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教育合力,形成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在内的多种教育渠道。注重道德素质教育考核内容、方式方法的科学性、教育性和导向性。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依据培养目标自我评价,确定自己的具体目标,找到起点,促

使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和成熟。

3、营造新环境。学生的品德是在其生活经历中逐渐形成的,环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渠道,是学校开展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工作计划中的重要策略。加强师德的建设,师德在学生培养上起着关键性作用。因为教师的权威性决定了其言行的榜样作用。

4、建设新社区。要努力优化校园和学生园区的文化环境,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为此我们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吸取大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优秀产品的营养,净化心灵,振奋他们的精神,增强自身的抵御能力,进而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不受外来腐朽文化的左右。同时,用现代高新技术的手段来提炼、丰富和完善我国的各种文化内容和形式,使校园文化、学生园区的文化活动得以丰富多彩地开展。

第四篇:公关礼仪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公关礼仪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优化之探讨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4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分院 赛来西··阿不都拉 张兰欣

【内容摘要】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交往方式日趋开放、政治观念日趋民主的现时代,公关礼仪已成为现代人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公关礼仪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提高对礼仪知识的认识,陶冶讲究礼仪的情感,锻炼讲究礼仪的意志,确立讲究礼仪的信念以及养成讲究礼仪的习惯。公关礼仪教育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后获得自尊与自信、理解与支持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校开设公关礼仪课程成为目前优化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当务之急。【关键词】 公关礼仪教育

素质培养

形象塑造

Discuss the education of public relation & etiquette and the synthetic character optimization of undergraduates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Department of 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Sawliexi · Abdullah

Zhang Lanxin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gradual opening of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increasing democracy in politics, public relation and etiquette is becoming one of the essential qualities of modern.The education of public relation & etiquette could increase undergraduates’ knowledge about etiquette, nurture their sentiment to observe etiquette, exercise their volition to observe etiquette, establish their faith to observe etiquette and foster their custom to observe etiquette.Public relation & etiquett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undergraduates to obtain self-esteem, self-confidence,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 after their graduation.Consequently, it is an urgent affair to set up a public relation & etiquette course to optimize the synthetical quality of the undergraduates.[Key words]

public relation & etiquette education

cultivation of quality

image-building

公关礼仪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用以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促进了解、构造和谐环境,最终塑造良好形象的一种行为规范。古往今来,礼仪是一 1 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交往方式日趋开放、政治观念日趋民主的现时代,公关礼仪已成为现代人所必备的基本条件。掌握好公关礼仪的有关知识,成为高校大学生走向社会后获得自尊与自信、理解与支持的重要手段。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这二十个字的方针中,已经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融进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加强公关礼仪教育应该成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关礼仪课程应该成为我国高校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人才的必修课程。通过公关礼仪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道德规范内容,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家庭伦理修养、社会公德修养;陶冶情操,培养美德;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个人素质的提炼和内在实力的提高,使学生面对纷繁社会更具勇气、更有信心,以健康的人格参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以良好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自我,以自信、自立和积极的行动去创造和成就个人的事业,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人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了公关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高校开设公关礼仪课程,培养学生提高对礼仪知识的认识,陶冶讲究礼仪的情感,锻炼讲究礼仪的意志,确立讲究礼仪的信念以及养成讲究礼仪的习惯,成为优化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当务之急。

目前大学生礼仪规范及素养状况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强化,社会对个人专业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面对竞争的市场,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他们一方面注重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强调个性的培养和张扬,由此容易忽视对日常的礼仪规范的学习和培养。礼仪意识的逐渐淡化与缺失带来了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课堂和校园的表现,也来自学生实习单位,就业面试现场与毕业后工作单位的反馈,一些学生为了追求时尚,不分场合,奇装异服,忽视适当地装饰,仪表不整洁、不得体;有些学生缺乏应有的礼仪常识,行为上的失态给自己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往往使自己陷入人际交往的心理危机;不知道如何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谈吐举止不礼貌,无意中失去了摆在面前的机遇;也有些学生不尊敬师长,上课迟到、旷课、在教室大声喧哗或随意接打手机、考试作弊等等。解读存在于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礼仪规范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1、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冲击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宏观环境的变化必将冲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在利益、需求和爱好方面的不断变化使他们的平等意识、竞争观念、法制意识、创新意识都在增强,同时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如追求个人利益的唯利是图思想、“合理利己主义” 的个人至上观念、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等极大地困扰着现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这些现状自然影响到大学生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他们更加注重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更加强调个性的张扬、更加会对各种机遇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更容易忽视礼仪的重要作用,将礼仪规范视为无关紧要的东西,将正常、高尚的礼仪规范看作是虚伪造作、溜须拍马的表现,并对之产生抵触心理。

2、中国家庭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的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育的延续,但又有其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内容是配合学校、社会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综合素质培养与优化的工作。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采用简单、粗暴的消极教养方式,2 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还有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忽视对其面对社会能力的培养。这种重知识、轻素质的教育模式的直接后果就是多数学生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忽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忽略了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他们中的很多人一旦离开父母,进入大学校园和将来踏入社会,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面对挑战经受挫折、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因此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出现畏惧、恐慌、逃避等心理。

3、高校传统道德教育内容与礼仪教育的脱节

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能将个人发展和祖国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教育出发点放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这一层面很高的教育内容与最直接反映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礼仪表现形式在衔接上有一定的差异和距离。由于中国家庭传统教育的方法和教养方式使我们的教育理念客观上缺少了从低到高的层次性,造成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逻辑上的断层,反映出了目前我们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培养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同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二、公关礼仪教育在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优化中的实施方案

在现代社会,一个知礼、懂礼、行礼、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从而使自己的事业得以发展,正如荀子所说:“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礼仪修养是完善人生的必修课。因此,公关礼仪教育在当前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公关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制定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教学目标,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别出心裁的教学创意,激发大学生热情,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具体方案的实施可以从几方面展开。

1、确立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公关礼仪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应该提倡以人为本、以教育为本、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灌输现代公关礼仪的基本原则:(1)尊重原则。尊重和敬意是公关礼仪的情感基础,“恭敬主人、礼之端也”,尊重是公关礼仪的第一原则和根本原则,没有尊重就没有礼仪,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操作要求上下课时师生之间的问候礼,同学之间的见面礼等,养成习惯,积累品德。(2)诚信原则。“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是道德行为至高的精神境界。西方最新经济学把“精神资源”作为国民生产总值的一个重要支柱,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诚信。有诚信,才有合作,才有共赢。因此,要在授课过程中不断给学生渗透真诚、诚笃、诚实、信用、信任的理念,从而体现礼仪文化的品味和礼仪的层次水平,使礼仪含有更多的文明因素和文明内涵。(3)包容原则。宽以待人是人际交往的至高美德,包容是阳光、是空气、它可以协调沟通,化解矛盾。公关礼仪教育要始终遵循宽容的原则,教导学生以宽大之心善待各类公众,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公关礼仪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

当前,公关礼仪教育的相关教材品种繁多,但精品不多,少数教材内容雷同、重复,案例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多数教材过于注重理论,缺乏必要的实践内容。任课教师在组织讲稿和教材时,应该尽量参考最新出版的教材、利用互联网等寻找与礼仪相关的最新资料,并配置情景剧或专家讲座等光盘作为授课内容。另外,最新的时事动态或社会热点话题中涉及礼仪方面的内容也可以作为讲授的内容,如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主席接见以国民党主席连战为首的大陆访问团以及连战主席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其中涉及了公关礼仪中的往来礼仪内容,现场的接见、拜会、会谈、礼品赠送、欢迎欢送等。这些内容通过录制成光盘给学生感性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

3、教学计划的设计要符合实际需要 目前的《公关礼仪》教材中,有关仪表、仪容、仪式、礼节等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所占篇幅多。对仪态、言谈、行为规范方面的内容相对要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地对美的关注和追求,使他们对仪容、仪表等部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再加上教材中有大量这方面的介绍,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仪态方面的内容,操作性强,必须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示范、训练和点评,这样才能达到实际的教学目的。因此,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该加大仪态方面的课时数,强化仪态、言语、行为规范方面的训练,4、注重仪态训导,培养学生良好气质

仪态训导主要指站姿、走姿、坐姿、手势以及表情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理论讲解,示范操作,组织训练,现场点评进行。仪态课应尽量安排在形体房进行,配合音乐,营造轻松、幽雅的训练氛围,使学生尽快进入意境。站姿训练可以采取背靠墙站立,头顶书训练,做到挺胸收腹的效果。仪态训导仅靠课堂有限的时间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营造塑造良好形象的氛围,通过照镜子训练、同学之间相互指正等,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音乐及美学的鉴赏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气质的培养。

5、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公关礼仪教育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很多内容需要通过现场模拟训练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在仪式方面的教学可以采取讲授、讨论、模拟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演练,如电话礼仪、名片礼仪、应聘礼仪等可以安排议程进行过程演示;对自我介绍环节和言谈礼仪环节,安排相应的课时,设计主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在语言表达中所需遵守的礼仪规范,并让学生组成评委小组,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打分、点评,选出最佳表现者,整个过程由学生自己操作,这些程序结束后,再由老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和深化理解。另外,还可以采用拼盘式教学法,即请公关礼仪方面的学者、专家、业界的公关经理走进校园,开设相关讲座,根据系列主题,组合成具有新意并可以在实践中操作的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6、使传授者成为学生礼仪修养的楷模

优化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教授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综合水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素质的质量。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有为人师表的崇高师德,在思想道德、专业知识、教育心理、教学能力等方面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首先,公关礼仪课程的任课教师本身要讲究仪容、仪表,要具备良好气质,可以在学生中起示范表率作用,通过教师良好的仪态展示,激发学生对良好仪态的追求和向往。其次,任课教师应该及时进行知识更新,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到一些组织、企业调研走访的方式或参加一些公关礼仪实践活动,加强自身的公关礼仪实践功底,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结语:礼仪从表层上看是从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仪容仪态进行教育,但从深的层面去分析则是一个人精神面貌,内在素质和人生态度的体现。礼仪修养要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必须有一定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文化基础,需要一定的学识,修养和悟性,学生在掌握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音乐及美学的鉴赏能力。公关礼仪教育应该本着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善于引导,加强个人修养,灌输良好的行为规范准则,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学习思考和展现自我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和认识: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的成员一起共建,文明的成员要靠文明的理念来教化,个人礼仪修养的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使每个人强化文明意识,端正自身行为,加强文明社会的进程。公关礼仪教育的终极价值在于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人文素质,体现人文关怀。正如社会学家埃米利·波斯特在《西方礼仪集萃》中所言:“公关礼仪表面上有无数清规戒律,其本质在于,使人类充满生机和活力,使人人变得平易近人。”在校大学生学习掌握公关礼仪方面的知识意义重大。公关礼仪知识可以帮助大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走向社 4 会,其宗旨和内容符合时代的需要,因此,公关礼仪课程应该成为每一个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参考文献:

王明景 关于高校《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2003.3湖南社会科学 韦维 谈高职公关礼仪教育与学生素质教育 2004.4 中国林业教育 李健荣 彰显公关礼仪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004.82高教公关 曹钰娟 邱显清 向波涛 开设《大学生礼仪基础》课程的启示 2004.12北京教育 李萍 唐晓娟 任萍 大学生礼仪行为培养的思考 2003.11 人才开发 刘红娟 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 2004.8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薛巍 礼仪教育之思考 2004.5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 鲁家宝 加强礼仪教育不容忽视 2004.11 教学与管理 许艳霞 加强高校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2004.6 理论界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分院

邮编:310015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舟山东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分院 电话:*** 邮箱:slx704@163.com 第一作者简介:1965年7月生,哈萨克族,新疆乌鲁木齐市,大学本科学历,副教授,从事公共关系教学与研究.第二作者简介:1963年10月,汉族,浙江东阳,大学本科学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分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第五篇:浅析奥林匹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教育(范文)

浅析奥林匹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教育

字数3379

摘要: 奥林匹克运动核心价值其实体现的是奥林匹克精神,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运动是体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美好和平世界。在学校普及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即树立全面发展的观点、集体主义观念、公平竞争的理念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在学生体育教育中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奥林匹克运动对当代大学生有多种教育价值,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文素质的提高,培养体育教育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终身体育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奥林匹克精神大学生核心价值

一.奥林匹克精神的起源

奥林匹克精神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古代希腊对人的体格力量与健康的崇尚是奥林匹克运动竞技比赛的基础。古代运动中对人的体能、技巧的挑战体现着古希腊人竞争与开拓意识。古代奥林匹克神圣休战既是对和平的渴望,也体现出希腊人对神和自然的敬畏。在古代奥运会文化背景中,有一种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极其重视个人价值,捍卫个人的独立性。古代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这些价值观念都已成为现代奥运的核心价值。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以来,奥林匹克精神经历了从挑战自我、追求人的身心协调和全面发展到追求运动竞技的人性化、人类文化的多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历史演变。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永远争取第一,永远超过别人”的口号。今天,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仅仅提倡“更快、更高、更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提倡一种更为人性化的,更为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用190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主教主持讲道时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参与比获胜更重要”。

现代奥林匹克兴起之时,也正是人类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之时。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革,也从各个方面深刻影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演变,为奥林匹克精神注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方面,西方文化中民主、自由、竞争、拼搏、开拓、进取、重视个体、尊重科学等要素构成了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与核心,这使奥林匹克运动染上了浓重的西方文化色彩。另一方面,随着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全球的开展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普及,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各国文明与文化集萃、对话与交往的论坛,成为全球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互补共存的平台,尤其是成为东西方文明交融与互动的平台。

二.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奥林匹克是一种竞技精神。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更快、更强、更高”的自我挑战精神,同时它也是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体育竞技精神。奥林匹克包含的这种自我挑战精神和公平竞争精神构成了当代人类自我完善和社会交往的基石。

奥林匹克是一种生活态度。奥林匹克精神强调人通过自我锻炼、自我参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这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我们拥有完全自信和战胜一切挑战强大动力。

奥林匹克是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将体育运动与文

化和教育融为一体,使人们身体与心灵,精神与品质得到完满的和谐,使人类的潜能与美德得到充分的开发,它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优良、最完善的生活哲学。

奥林匹克是一种和谐,自由,健康,积极的现代伦理。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的基本推崇为基础的。奥林匹克精神中的伦理价值是对人的潜能与自由创造、人类的文明与优良秩序的最大尊重与倡导,是对人类一切优良道德价值与伦理规范的继承与发扬。它引导人们追求一种最为优化的生存与发展的伦理观念,这种伦理观念是人类与环境协调共处、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证。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热烈兴奋的比赛、青年志愿者的培训、体育场馆的兴建、城市规划的构思、精彩纷呈的艺术表演、覆盖全球的赛事转播与收看都成为宝贵的奥运遗产。在全球化时代,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各国文明与文化共同进行精神创造的盛会。

今天,奥林匹克已经成为全人类的一种共同的愿望、一种共同的期待,一种共同的祝愿。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丰富,不断增添新的内涵,成为人类不断创新、不断增长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

三.奥林匹克精神对大学生的影响

1.奥林匹克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和法制、道德意识

奥林匹克精神蕴含了公正、平等、正义的精神内涵,承认一切符合遵纪守法、公平原则下竞争的优胜者,唾弃和否定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当代社会由于利益的强烈驱使,很多人践踏法律、丧失道德、弄虚作假、坑蒙拐骗、欺行霸市、行贿受贿等,严重地违背了公平原则,败坏了社会风气,损伤了社会肌体,也给很多大学生以消极的影响,使得他们追逐实惠、崇尚功利、目光短浅、弄虚作假、不守信用,甚至违法乱纪等,形成了知识与道德成反比的背离现象,急需价值规范的引导和教育。奥林匹克运动以体育竞赛活动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公平竞争、进取拼搏与团结协作等精神。这种体育公平竞争精神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传播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传播到大学生身上,成为人们重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这也是大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必须具备的素质。向大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对于提高他们在未来社会的公平竞争意识,更好地适应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2.奥林匹克运动培养大学生的拼搏进取意识

奥林匹克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向世人展示着一种拼搏进取、永不满足、超越自我、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英雄气概,也给大学生树立典范,是他们懂得金牌背后凝聚着多少人的汗水与艰辛,焕发出他们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使学生在劳其筋骨的磨炼中,在顽强拼搏的运动竞赛中,在对更快、更高、更强目标的不断追求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品质。

3.奥林匹克运动培养大学生的合作与尊重意识

奥林匹克运动所蕴涵的“了解、友谊、团结”精神,可以用来化解“自我中心”,消减个人主义,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现代社会既需要竞争精神,也需要合作精神,这样才能让个人的力量的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共同理想目标不懈努力。奥运赛场取得的优异成绩都需要很多人的艰辛努力,比赛中的集体项目需要教练员、运动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更须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同伴、尊重自己。因此,向大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特别有利于培养其尊重与合作意识。

4.奥林匹克运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奥林匹克运动是源于体育又高于体育的一项社会文化运动。其本身蕴含的价值已经超过了体育运动本身。奥运赛场不仅是技术的较量,也是心理、智慧的较量。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水平的提高眼球人们不断创新,现代技术对奥林匹克会渗透日益广泛,成为推动奥林匹克的一股强大动力。实践证明,依靠先进技术来提高运动成绩的“只是体育时代”已经来临,只

有开放创新,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小结

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影响下,大学生要学会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性的工作投入到环保宣传、人文培训以及科技攻关的奥运事业中来,让高科技带给2008 年奥运会全新的感受。总之,深化奥运理念的教育,会给中国社会和青少年学生的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习奥林匹克精神、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奥林匹克精神,为当代大学生成才奠定基础。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生存原则是“优胜劣汰”好比大雨吃小鱼,要想在社会中立足首先得把自己变成强者,全面发展自己,成为“百度”。当然,现实生活中还应该具有与奥林匹克精神相似的规则:公平竞争、友谊团结、相互理解、尊重与合作、积极进取、道德规范。尽管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用各种不合理、不道德手段,甚至用违法方式而达到目标,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抵制这些行为,而应该光明磊落采取正当手段实现目标,我们更应坚持奥林匹克精神、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帮助当代大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 孙葆丽 教育,奥林匹克运动的生命线[J] 体育文化导刊,2002,(6)

[2] 任海 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O00

[3] 崔乐泉 奥林匹克运动简明百科[M] 北京:中华书局,2003

[4] 费孝通 清华人的一代风骚[J ]读书,1991,(11):3 – 6

下载《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成材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课题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成材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课题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调查报告

    调查人:陈一鸣调查时间:2010年11月调查地点:河南师范大学调查对象:河南师范大学学生调查结果报告: 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调查报告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

    关于当代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现状的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小学教育中的现状,弘扬传统文化,测试当今小学生对中国传统和 文化认识程度,以及小学教师对传统文化......

    调查报告--关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研究

    关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课题研究问卷调查报告黔江区濯水镇蒲花小学课题组2009年2月,我校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了“关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

    《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课题研究)

    《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课题报告 学校名称:韶关学院 院系:教育学院 专业:10教育学 学校代码:10576 密级:公开 中图分类号:G61 引言 在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追......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与消费观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与消费观的调查报告 前言: 在当下的这个时代,大学生已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群体,不管是在消费,还是在社会活动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我以一个普通大......

    当代大学生与父母沟通情况调查问卷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与父母沟通情况调查问卷1.你父母居住地和目前上学所在地空间地理位置? A同一城市 B同一省份 C千里之外(中国境内) D跨国留学2.在校期间,你多久跟父母联系一次? A大约......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与信仰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与信仰的调查报告欧月娴、林 璇内容摘要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有树立人生追求及信仰的意识但仍有小部分同学没有对人生进行规划缺乏目标与追求。在有人生......

    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调查报告

    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调查报告内容摘要: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