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基础知识汇总070612
小学科学基础知识汇总
三年级:上册
1、植物的页由叶片、叶柄构成。蜗牛具有头、嘴、眼睛、触角、腹、尾。
2、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
3、人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上肢、下肢)。
4、青少年怎样保证正常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要吃好早餐,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加强体育锻炼,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5、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
6、液体——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米饭中甜的部分是淀粉分解而成的。
7、糙米比精米有更多的营养物质(维生素)。植物种子中能发育成小芽的部分就是胚芽。
下册: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物质的混合。混合后各种物质都保持它们的特性,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有些物质混合后生成新的物质。
2、石头、水、空气的比较:石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水的形状会随着装它的容器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水的体积不会变化。空气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它会自动充满任何容器。像石头、水、空气这样的物体,我们分别称它们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3、流动的空气就是风。流动慢成微风,流动快就会刮大风。地球上的空气大约1/5是氧气(21%),4/5是氮气(78%),还有1%左右是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等。洁净的空气是无色味的。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环绕地球的大气层约1000千米左右。
4、凤仙花的身体有六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属于一年生植物。
5、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有些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很大的变化,它们幼年期与成年期的样子很不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除了桑叶可养蚕,莴笋叶也可以养蚕,只不过茧较薄,产卵少。
6、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跟物体的大小、轻重无关,而跟物体的比重(密度)与形状有关,比重大于水的物体,一定会下沉;比重小于水的物体,一定会上浮;比重接近水的物体容易出现悬浮水中的现象。比重大于水的物体,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结构,也可以使物体上浮。通过改变物体形状或借助其它物体,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7、马铃薯在清水中会沉下去,在盐水中会上浮。盐水的浮力比清水大些。
8、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人的正常体温37度,酒精沸腾78度,水结冰0度。
四年级上册:
1、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包括动植物。
2、怎样加快溶解:搅拌、加热(热水)、磨碎(研磨)。
3、水里的动植物呼吸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4、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风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记录。
5、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握住磁铁的一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30次,钢针就能变成磁铁。东南西北方向分别用E、S、W、N表示。鸽子靠地磁来寻找回家的路。地球南北极天空产生的极光现象与地磁有密切关系。
6、声音是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声音在空气中、水中、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340米/秒、1440米/秒、5000米/秒。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当物体快速振动时,声音就高;当物体慢速振动时,声音就低。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声音的传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蝙蝠是靠听超声波感觉的,并通过鼻腔发出超声波。医学上利用超声波可以碎石。
7、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份、养份的作用。植物的茎有运输养份、水份的作用。植物生长的养份靠它的绿叶来制造。
8、植物的茎有爬行茎(红苕)、攀援茎(丝瓜)、直立茎(莴笋)等。
9、植物的共同特点:都有根、茎、叶、花、种子(果实);都能繁殖后代;都有生命周期;能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都需要水分、养料、空气、阳光。
10、动物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都会繁殖后代;都要吃食物并排泄废物;都能自己运动;都有生命周期;都能对环境作出反应。
11、动植物的共同特点: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都能繁殖后代;都有生命周期;都能对环境作出反应。
12、像食盐、砂糖、高锰酸钾在水里变成很小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能用沉淀、过滤的方法分离,叫溶解。像沙子、面粉在水里叫不溶解。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盐、味精、砂糖、高锰酸钾等;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沙、石头、面粉、饭等。
四年级下册:
1、小电池一般1.5V一只,家用电压220V左右,高压电380V以上。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做电路。
2、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做导体。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做绝缘体。.3、油菜花的结构上分为萼片(4片)、花瓣(十字花科 4片)、雄蕊(6根)、雌蕊(1根)。
4、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做完全花,如油菜花;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备的花,这些缺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全花。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做雌花。它们都是单性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做两性花。
雄蕊由花药(内有花粉)和花丝组成。雌蕊由柱头(具有粘性)、花柱和子房组成。雄蕊产生的花份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植物种子的成长需要足够的水分和空气、适当的温度。蚕豆种子的构造分种皮、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长后变成根。
生鸡蛋分为壳、蛋黄、胚、蛋清。熟鸡蛋分为蛋白、蛋黄和气室、蛋壳。孵出小鸡大约需要三个星期。青蛙卵能在十天左右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能在几星期内长成为青蛙。
5、电路有并联和串联两种方式。丝绸摩擦玻璃棒产生正电,用“+”表示;毛皮摩擦橡胶棒产生负电,用“-”表示。
6、膳食营养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每日吃适当的蔬菜和新鲜水果等。
7、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使面包发霉的霉菌就是微生物。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和动植物一样,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分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同时排出废物,使食物不再是原 来的样子,而腐败变质了。
8、储存食物的方法:放进冰箱冷冻;晒成鱼干;用盐腌成咸鱼;做成罐头(排除空气后密封、高温或低温灭菌)。
9、地球构造:地壳、地幔、地核。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石英、长石、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还有煤、硫磺、方解石、赤铁矿等。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风化。
五年级上册:
1、动物的生活环境叫做动物的栖息地,包括它生活区域内的各种生物、非生物。动物 的生活受到很多条件的影响,如其它动物、植物、气候、水、光、空气、避难的地方及生活的空间。栖息地是能满足动物生活需要的地方。
2、太阳的光线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太阳是光的主要来源。太阳光通过三棱 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为赤(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色光。颜色越深吸收光线的能力越强,反光能力越差,黑色(深色)物体的吸收光线能力最强;颜色越浅吸收光线的能力越弱,反光的能力越强,白色(浅色)物体的反光能力最强。太阳每时每刻都在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着能量。
3、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4、像棉花、树木那样可以直接用来制成物品的材料叫做天然材料。像钢铁、塑料那样 经过加工合成而制成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5、人体的消化系统路线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6、健康食品是指安全、无污染、优质、有营养的食品。食品中残留的农药、细菌、重金属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不能超过规定。要尽量选用有绿色标志的“绿色食品”。人体的水损失20%以上就不能维持生命了。水占身体体重的比例大约是60%—70%。
生活中的水主要分为:纯净水、蒸馏水、白开水、矿泉水等。生命除了需要食物、水还需要新鲜空气。
7、一切动物都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一切植物都能够通过叶片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释放出氧气和养分。大脑如果缺氧3-4分钟,脑细胞几乎会全部死亡。
8、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它在全身循环流动,把氧气和营养输送到全身,又把二氧化碳和废物运送到一定的部位排出体外。
9、运动有哪些好处:能使骨骼和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增强体质,少生病;保持充沛精力;增强竞争意识;磨练意志;延缓衰老等。为了我们的身体,除了加强锻炼,科学饮食外,还应注意不吸烟、不饮酒、远离毒品等危害物。
五年级下册:
1、像橡筋这样产生的力叫弹力。由于摩擦,物体运动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物体的摩擦力与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生活中有时需要加大摩擦力,如冰雪路上轮胎装防滑链;又时需要减少摩擦力。
2、在发明钟表以前,古代的人们用时辰来计时。一天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分别是:子时(晚上11:00-凌晨1:00)、丑时(凌晨1:00-3:00)、寅时(3-5时)、卯时(5-7时)、辰时(7-9时)、巳时(9-11时)、午时(11-13时)、未时(13-15时)、申时(15-17时)、酉时(17-19时)、戌时(19-21时)、亥时(21-23时)。每个时辰有两个小时。
钟表有日晷、燃油钟、水钟、沙漏等计时器。现在主要是机械钟、石英钟、原子钟。
3、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两种食物都吃的动物叫杂食动物。
4、蔷薇花丛和栖息在它周围的各种动物、植物、地下的微生物一起形成一个群落。群落里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把它们叫做生态系统。草地、森林、沼泽、农田、城市、矿区等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5、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人们根据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食物来源,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把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叫做消费者。食物链一般从植物开始,结束于动物。几条食物链之间交错形成了食物网。
6、在各种水域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叫浮游生物。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主要是各种藻类,像绿藻、蓝藻,它们能够利用太阳光制造自己所需要的食物,并释放出氧气。浮游动物主要是纤毛虫、鞭毛虫、小瓜虫、环毛虫、草履虫、长颈虫等。浮游动物的食物是比它们更小的细菌。细菌能够分解水生动植物的尸体和粪便,使它们成为动植物的养料。浮游生物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当水质受到污染,一些浮游生物就会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浮游生物是水生动物食物链的开始。
7、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如果其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一只百灵鸟一年可以吃掉4万只蝗虫。有害生物不能没有天敌。
野生动植物是我们的朋友,保护野生动植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主要有:扬子鳄、大熊猫、珙桐树、银杏树。
8、由于地球的运转和形状,世界上同一时刻各地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国际上设立了标准时区,按照经度的不同共分为24个时区,每15度的范围划分为一个时区,以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时间作为标准时区。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白天和黑夜)交替现象,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四季(春夏秋冬)交替现象。我国从西到东横跨5个时区,统一以北京首都东八区的时间作为标准时间。除此以外还特别设立了乌鲁木齐时间。
9、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是1.5亿千米。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天论》确立了地球是球体,但错误认为“地心说”,托勒密进行了发展,影响达1000多年之久。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日心说”),著有《天体运行论》,布鲁诺、伽利略分别予以支持。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著有《八十天环游地球》。
极地的白天往往长达半年之久。
六年级上册:
机械和常用工具
1、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不省力。如省力的杠杆:开瓶器、螺丝刀、斧头、榨汁机;不省力的有:医用镊子、缝纫剪刀、筷子、钓鱼竿、烤肉夹子等。
2、像打开油漆桶的铁片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都有三个点:用力的点叫力点(用F表示),承受重物的点叫重点(L),起支撑作用的点叫支点(E)。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远,重点距支点的距离近时,杠杆省力;反之,费力;力点和重点距支点位置一样远时,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保持平衡(如天平)。
3、像螺丝刀这样,由一个较大的“轮”与一个较小的“轮”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规律: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轮轴有: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门把手、螺丝刀等。
4、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叫做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轮子叫做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够改变力的方向。滑轮本质上也是一种杠杆。用来提起重物的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滑轮组结合了两种滑轮的优点,因此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5、斜面:像人行天桥的斜坡一样,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在同一高度的不同 斜面上,斜面越长(坡度越缓)越省力,斜面越短(坡度越陡)越费力。斜面有:盘山公路(S型)、螺丝钉、剪刀刀口、斧头„„
形状与结构:
1、在同样材料的情况下,物体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大;在纸张大小和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字型结构改成“U、V、M、W、L、口、工”等异形形状时,纸的抗弯曲能力明显增强。这样还可以大大节省材料。
2、拱形可以承受较重的压力。圆顶型、圆弧形的物体,抗弯曲能力最大。如:蛋壳、油罐、天文台穹顶、贝壳、乌龟、塑料瓶、人的足弓等都是圆顶型或圆弧形,结实、耐用、保护性好。
3、框架结构的物体,既省料又结实。三角形比四边形更具有稳定性。如:发射塔、埃菲尔铁塔、井架、竹椅子等。框架中四边形内的斜杆主要起支撑、稳固作用。
4、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一般都在框架中增加了斜杆;一般埋在土层的地基较深;都是空心的框架结构。这样的好处省料、美观、坚固耐用,抗风、抗震能力强。
5、桥:拱桥(拱可在桥面上下)——如隋代赵州桥有1400年历史了。拉索桥(有悬拉索和斜拉索),主要由桥面、拉索、立柱组成。如江阴长江大桥,跨度达1385米,桥面重约2万吨,吊起桥的钢缆每根都由2万多根钢丝组成。钢缆可承受6.4万吨的拉力。
热和燃烧:
1、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跑步等运动;多穿衣服;烤火;晒太阳;吃点高热量的食物等。多穿衣服更暖和,并不是衣服可以产生热,而是衣服可以保温,既可以大大减缓身体产生热量的散失速度,又可以避免周围冷空气接触身体而使身体降温,从而感觉到温暖。
2、冷热水混合后的水温介于原来的冷热水水温之间,一般低于冷热水水温的平均值。
3、热的传递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热的对流是因为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的冷热空气交替形成的。
4、任何物体都能传递热量,只不过传热的本领(性能)有强弱之分。铝、铁、不锈钢等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叫做热的良导体。它具有吸热快、散热也快的特点。塑料、木头、陶瓷、泡沫的传热性能弱,较热的不良导体。具有吸热慢、散热也慢的特点。
5、几种燃料的燃点:蜡 250度;纸 183度;干木 350度;酒精 425度;红磷 240度;打火机气体 460度。
6、同一种物质形状大小不同,所达到燃点的时间也不相同。粗细木头同时点,细木头要先燃起来就是因为细木头热量传导面积小,热量迅速均匀分布后,达到燃点就可以燃烧。
7、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实验证明: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氮气占78%,氧气占21%,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占1%;燃烧原来是能燃烧的物质跟氧气发生作用时,产生的发热发光现象。燃烧需要的条件是:(1)可燃物;(2)一定的温度(即达到燃点);(3)有支持燃烧的气体(一般是空气中的氧气)。
8、“蜡烛能燃烧多久”实验证明:杯子中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氧气不足;不断补充空气,保证空气的流通,是保持蜡烛在杯子中继续燃烧的必要条件。
9、灭火的基本原理要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来定。主要是隔绝空气(氧气)。灭火的方法主要是:人力法(扑打等);降温法(用水、干冰等降低燃点);隔绝法(灭火器、加盖法、捂法、沙灭)。特殊材料和电源灭火不能用水灭火。油锅着火一般可用加盖子、倒入冷菜的办法进行,特殊情况也可用沙灭(但灭火后油锅不能再用)。
10、古人怎样取火? 敲击火石取火,钻木取火,闪电取火。
11、远古时期的人们,只能利用火来取暖、驱赶野兽或者烧烤食物。直到大约公元前 6500年时,学会了烧制陶器;到公元前4000年时,学会了熔炼铜和锡的合金——青铜;大约到公元前1000年的时候,能够从矿石中炼出铁来。
能 量:
1、风(机械能)、流水(机械能)、电(电能)、汽油(化学能,在燃烧时表现出来)都具有能量,简称“能”。热空气会体积膨胀而上升。激光可以像钻和刀一样打孔或切割材料。“水刀”(超高速的水柱)也具有神奇的切割、打孔功能。
2、能量有多种形式,声、光、电、热、(化学能、机械能)都是能量的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潮汐能、地热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都是新型能源。生活中的一切家用电器都是能量转化器。机械能分为动能(运动就有)和势能(有高度就有势能)。3、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实验中偶然发现:小磁针靠近通电的导线,就会有偏移现象。说明通电的导体周围有磁性(产生磁场作用)。小磁针南极用S表示,北极用N表示。
4、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组成的。电磁铁也有南北极,极性与它的线圈缠绕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利用通电的电磁铁有磁性,断电的电磁铁无磁性,可以制成电磁起重机帮助人们搬运金属类重物。
5、增强电磁铁磁力的方法:增加串联电池的数量,即加大电流强度;增加缠绕线圈的圈数(匝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的数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串联电池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缠绕线圈的圈数越多。
6、水的三态变化模式图: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冰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水放出热量变成冰,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释放热量变成冰或水。
7、大自然中水不断往复循环,水是生命之源,水循环给我们带来了:吃的用的水;清洁的用不完的能源;食物。地面、海洋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热量,蒸发成水气,进入高空遇冷变成小水珠或冰晶,云与云撞击形成雨水或冰雹等,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降落汇聚到江河湖海,又蒸发从而实现水循环。
8、煤的形成:亿万年前,地球上生长着大片茂密的森林。在湖泊、沼泽等低洼地区,植物生生死死,大量堆积,渐渐被泥沙覆盖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泥土、沙石堆积,植物被埋得越来越深,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植物慢慢变成了煤。能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前三种为不可再生能源,必须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
9、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几亿年前,在江河湖泊海洋里的低等生物,随着地壳变化,逐渐被泥沙层层覆盖,经过复杂变化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石油和天然气。六年级下册:
微小世界
1、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再小就只能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 工具了。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具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凸透镜能放大物体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2、不仅是放大镜,凡是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而且球形透明体的放大效果最好。放大镜的凸度越大(即焦距越小),放大倍数越大。也就是说,放大倍数和放大镜的凸度(即焦距)有关。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
3、物体的放大倍数=明视距离/焦距。(正常人的明视距离为25厘米,焦距一般为1-10厘米)除了用公式法,还可以用放大镜直接测量估算。
4、昆虫: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昆虫约有100多万种,占动物种类的80%。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著有《昆虫记》。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有许多小鳞片(扁平的细毛)。
5、昆虫具有的特性:趋光性、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蚜虫的天敌是草蛉(“批壳的狮子”)。草蛉虫的幼虫和成虫都能捕食蚜虫及其它有害农作物的小虫。
6晶体:在高倍放大镜下晶莹、剔透且有一致几何形状的微粒,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具有规则、同期性的排列,这样的物质叫晶体。一般是固体。
常见的晶体有:维生素C、盐、味精、砂糖、碱、冰花、雪花、矿物、岩石、常见的各种金属及合金制品(排除开不是晶体的松香、玻璃、珍珠、琥珀、塑料等固体物)基本上都是晶体。晶体有的肉眼可见,有的则必须经过放大才能看清楚。晶体是重要的、美丽的而又具有特殊的结构和用途。红宝石晶体属于激光晶体,用于做手术;随身听、笔记本电脑都应用了半导体晶体(光纤通讯技术)。人类对晶体的认识仅仅是冰山一角。
自制晶体的方法是:减少水分法(主要靠风干或加热蒸发干水分)和降温析出法(先把物质溶液加热至饱和溶液,再降温,使物质析出的办法)。
7、显微镜的基本结构是由基座、曲臂、物镜、目镜和载玻台等组成的。物镜的凸度一般比目镜大(即厚些)。物距可以通过调节螺母进行调节。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最早制成了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除了以往的普通光学显微镜,现在人类陆续制造出了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乃至于利用纳米电子学与纳米生物学结合产生的生物分子机器,从而实施基因治疗癌症。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标本可以纵切或横切,必须切成很薄而透明的薄片。
8、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英国物理学家胡克是第一个发现和命名“细胞”的人。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绿藻的原因。宝石花耐旱是因为根系发达、叶片上的气孔少、叶肉像海绵一样疏松多孔储水多。
9、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的人。有的微生物对人类有益,也有的微生物对人类有害。馒头面包疏松多孔好吃,是因为生面时糅入了酵母,酵母菌使面团内的糖类分解,获得养料和能源,排出二氧化碳,在面团内积聚,蒸面团时,内部的二氧化碳受热体积膨胀,而形成疏松多孔的状态。人类利用酵母发面历史达5000多年。豆类植物根部有根瘤,具有固氮的作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尸体和残体,使它们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世界著名的水稻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人是我国的袁隆平院士。他已经带领科技人员开发了优质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稻,多养活了世界上的几亿人口。
环境和我们: 周围的环境主要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植物、动物等。
1、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填埋、焚烧、堆肥。怎样有效解决垃圾问题?(1)减少垃圾制造量;(2)做到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重新使用;(3)科学合理无害化处理垃圾。
2、环境污染最严重的主要是:白色垃圾污染(主要是塑料等不可降解的物质)、重金属污染(铅、汞、铜、铬等金属污染)、有毒有害物污染(过期药物、废旧电池、废旧医疗用品等)。一节7号电池可以污染600吨水,可供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可以使1立方米的土壤颗粒无收或重金属超标。
3、防止物品的过度包装。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垃圾(废纸、废金属、废玻璃、废旧塑料制品、橡胶、布类等)、有害垃圾(电池、医疗废弃物、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等)、厨余垃圾(茶叶、剩饭菜、果皮、蔬菜茎叶等)、其它垃圾(除以上三类垃圾以外的垃圾:建筑垃圾、渣土。)
4、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回收1吨钢可以炼好钢0.9吨;少开采矿石20吨;节约炼钢用煤1.2吨;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水污染和固体废物97%。
每回收利用1吨再生资源,可以减少4吨垃圾处理量。
5、怎样保护环境? 爱护树木;捡拾白色垃圾;拒绝一次性筷子;尽量不使用塑料袋; 节约用纸;给垃圾分类回收;举报环境污染者;宣传环保措施、方法等。
6、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淡水为主)资源缺乏;气温逐年升高,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加大);生物品种加快灭绝;地球臭氧层破坏逐渐加剧;土地荒漠化;“三废”(废水、废渣、废气)污染加剧等。
面对人类日益恶劣的环境问题,我们应采取的环保行动: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封山育林;建设防风防沙林带;设立休耕休牧休渔区域;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进行烟囱除尘;对重点区域设立自然保护区;减少噪声污染、噪光污染;减少白色垃圾的使用量;举报环境污染者;避免旅游污染„„
宇宙: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每逢农历初一(朔月)开始,依次是新月(初一)、峨眉月(初三左右)、上弦月(初
七、初八)、凸月(农历十一左右)、望月(农历十五、十六)、凹月(农历十八左右)、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残月(农历二十五左右)。一个朔望月29日12时44分3秒,将近30日。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球环形山的形成最科学的推测是撞击形成(“撞击说”)。
2、日食的形成: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就发生了日食。日食分为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一般发生在农历的初一白天。
3、月食的形成:当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就发生了月食。月食分为月全食、月偏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的晚上。
4、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相对太阳由近及远是:水星(无卫星)、金星(无卫星)、地球(卫星是月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以太阳(质量占99.8%)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含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大熊座上有北斗七星,将梢柄处延长5倍距离,可以找到一颗北方的最亮的一颗星——北极星。银河系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大约由1000亿到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1光年=9.46*1012千米。银河系外还有类似银河系的100亿个河外星系。比如: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
目前人类利用天文望远镜能够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但仍然没有见到宇宙的边缘。宇宙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和消亡,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有的恒星自身还在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有些恒星还不断向外抛射物质„„
5、我国是世界公认的火箭发源地。神舟五号、六号载人飞船的发生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07年下半年还将进行“嫦娥奔月”探月工程的探月探测器发射。爱因斯坦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发现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改变了人类的诸多领域。
信息:
1、科学探究的过程:观察发现——根据自身知识背景提出研究问题——利用以前的研究成果——提出可能的解释——使用技术与数学方法收集证据——形成自己的解释——收集新的证据——补充原有的解释——发表研究成果。
2、为了得到可靠的观察结果,科学家往往采取重复观察、重复实验的方法。
3、存储信息的方法有:表格记录、文字叙述、画图描绘。甲骨文——竹简、帛书——纸质性书——磁盘——光盘、硬盘等。
4、交流信息的方法有:对话交流、肢体表情交流、书信来往、张贴告示、发电报、发传真、打电话、网上聊天、发电子邮件、报刊杂志„„
5、电报发明者是美国莫尔斯。收发电报要经过编码、传递、译码三个阶段。
第二篇:科学推理基础知识汇总
科学推理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⑴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⑵声音的产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而发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声”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③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
⑶声音的保存: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发出和原声相同的声音
2、⑴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⑵声音的传播: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②真空不能传声
⑶声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3、声速:
⑴定义: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反映的是声音传播的快慢。⑵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
①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速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②声速还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当空气中不同区域的温度有区别时,声音的传播路线总是向着低温方向的,如上面的温度低,声音就向上传播,此时,低处的声音,高出容易听到。
4、回声:
⑴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产生的。⑵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秒
⑶回声传播的时间低于0.1s,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使得原声听起来更加深厚、有力。这就是所说的“拢音”。⑷回声的应用:“回声测距”:测海底深度,山与山间距离等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5、人耳的构造:
⑴外耳: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外耳,主要有:耳廊、耳道两部分。
⑵中耳:主要有耳膜、三条纤细的耳骨:锤骨、砧(zhen)骨、镫骨。耳骨(又叫听小骨)是人体内最小的骨头。⑶内耳:耳蜗、半规管(共三条)
6、鼓膜是怎样工作的:人耳的鼓膜是一层很薄的像鼓的鼓膜一样的弹性膜,即可绷紧,也可伸展。当声波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后,鼓膜就随着声波振动,并将这种震动传给听小骨。
7、双耳效应:
⑴定义:人都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是不同的,这样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⑵耳朵可以分辨声源方向的原因:两只耳朵可以分辨声源的方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①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的强度不同; ②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的时间有先后;
③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的振动的步调有差异;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8、乐音的三个特征: ⑴音调:声音的高低。(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⑵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和发音体的振幅有关)
⑶音色: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因人而异(只所以能区别各种乐器的声音,就是因为其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9、频率的概念: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频率决定着声音的音调。
10、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11、超声波和次声波: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正常人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低于或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人都听不到。通常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12、次声的特点:来源广,传播远,穿透力强,破坏性强。
13、响度和音调的区别:
⑴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只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它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⑵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反之亦然。如老牛和蚊子发出的声音。
14、思考: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声音,自己听起来不像自己的声音,别人听起来和自己说话的声音没什么区别,为什么?
提示:因为录音机录下的是说话人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别人平时听到的也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别人认为是说话人的声音;而我们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传导”的方式来传递的,由于空气和骨头是不同的介质,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听起来感觉也就不一样了。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5、噪声的界定:
①从物理学角度: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音;
②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16、乐音和噪音的区别:
①从物理学角度: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是由发声体有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噪音即嘈杂、刺耳的声音,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②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噪声是杂乱无章的无规则的波形,而乐音是规则的波形。
③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17、噪声强弱的等级及危害:
⑴噪声的等级划分:人们以分贝(符号: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人的睡眠和休息;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突然暴露在150分贝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⑵噪声的危害: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18、减弱噪音的途径:
①在声源处减弱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在人耳处减弱 第五节:声的利用
19、声与信息
⑴声音可以传递信息。⑵回声定位:
⑶用于医学:如听诊器的使用
20、生和能量:声波和水波类似,可以传递能量。第二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
⑴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⑵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箭头表示方向。⑶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⑷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大约是2.99792×10m/s,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⑸由于光的速度比声的速度快得多,打雷下雨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进行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⑹光年: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路程。1光年=9.460×10Km ⑺日食: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球上形成一片阴影的现象。
⑻月食: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阴影部分的月球则不能反射太阳光,就形成了月食。
2、举例:月食现象的成因是()A太阳光从侧面照射到月球上
B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地球挡住 C射向地球的太阳光,途中被月球挡住
D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别的天体(不是地球)挡住
0、光的折射
⑴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⑵光的折射现象:当光从一种透明物质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光的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其中一部分光线发生反射,同时还有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物质里而发生折射,即光线在分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然后再沿直线传播,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11、光的折射规律:
⑴定义: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或减小);光路是可逆的。⑵理解:
①叙述规律时,注意因果关系,“入射”决定了“折射”,应把“折射”叙述在前,即先说“折射”后说“入射” ②光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此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线合一”,折射角 = 入射角 = 0。故发生光的折射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而不是一定改变。
12、光在反射和折射时的异同点: ⑴相同点:
①当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般要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②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与对应的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③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侧。④反射角和折射角都随对应的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它的减小而减小。⑤光在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⑵不同点
①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在不同种介质中
②反射角始终等于对应的入射角;而折射角对应的入射角一般不相等(问:什么时候相等?)③反射可在任何表面都发生;折射只有在透明的介质中发生 ④反射是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折射是光进入介质中发生。第五节:光的色散:
一、色散 0
1、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3、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二、色光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红+绿=黄 红+蓝=品红 绿+蓝=青(靛)红+绿+蓝=白 电视、电影都是根据色光三原色所制成。
2、颜料三原色 红、黃、蓝(品红、黄、青)品红+黃=红 品红+青=蓝 黃+青=绿 颜料的三原色混合成黑色
绘画時用三原色就可调出大部分色彩。
3、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也不同
三、物体的颜色
①不同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②透明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即透过什么光的颜色,物体呈什么色; ③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对其余不同颜色的光都吸收; ④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 ⑤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第六节:看不见的光:
1、可见光:能用眼看见的光。如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的光我们都能看见,都是可见光。
2、不可见光:
①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红外线
红外线的频率范围在10Hz~3.9×10Hz之间。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发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多
红外线的主要特点是热作用强。用途:工业上用红外线烘干汽车表面的喷漆;家庭用红外线烤箱烘烤食品,医疗用红外线来进行诊断和治疗等。②在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
紫外线的频率范围是7.5×10Hz~5×10Hz,在光谱上位于可见光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和其它炽热的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
紫外线的主要特性: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生理作用强,能杀菌。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促使 Ga的吸收,有益人的健康。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透镜
1、透镜:
⑴种类:凸透镜和凹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和发散透镜)⑵:作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2、几个概念:
⑴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或光线的反向延 长线)汇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⑵主光轴:最简单的透镜两个表面都是球面的一部分,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 14161214 ⑶光心:薄透镜的中心叫透镜的光心,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⑷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焦距越短,折射光的本领越强)
3、通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括号内的为凹透镜):
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或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⑵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⑶经过焦点(或延长线经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4、照相机:
①原理:照相机的前面有一个镜头,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②应用:调节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拍摄远的景物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调焦环上刻有数字,表示拍摄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
③照相时,胶片曝光要适当,曝光过度,洗出的相片发白;曝光不足,洗出的相片发暗。为了控制曝光量,一是用光圈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二是用快门控制曝光的时间。光圈可以开大或缩小,光圈环上刻有光圈数;曝光时间可以从快门上的数字知道。④照相机的特点:
⒈使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底片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像距)
⒉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胶卷上所成的像越小,像的位置(底片或胶卷到镜头的距离)越近,暗箱越短。⒊照相机所成的像一定比物体小; ⒋像和物体在镜头(凸透镜)两侧
⒌物体在胶卷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5、投影仪
①成像的原理: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向上射的光能在前面屏幕上成像。
②成像特点:
⒈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像距)
⒉投影片离镜头越近时,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大;
⑴眼睛的构造:眼睛由一层坚韧的膜包着起到保护眼球的作用,眼睛好像一部照相机,这层膜在眼球前部凸出的透明部分称为角膜。眼球里有一个透明囊状物叫做晶状体。晶状体和角膜之间充满着无色透明的液体是水样液,晶状体和后面的视网膜之间充满着无色透明的胶状物是玻璃体。角膜、水样液、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⑵视觉原理:从物体射进眼里的光线,经过这个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刺激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于是我们就看见了物体。
10、眼睛的视物原理
⑴眼睛的调节:正常的眼睛无论是眺望远景,还是看近物体,都能看得见,原因是晶状体本身是弹性体,它周围的肌肉可以根据视物的远近调节它表面的弯曲程度,改变眼睛的焦距,从而使物体的像总成在视网膜上,这种作用叫眼睛的调节
⑵眼睛的远点:眼睛的调节是有限度的。眼部肌肉完全松弛时,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最小,也就是晶状体变得最扁时,能够看到的物点叫眼睛的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无限远处,从无限远处物体射入眼睛的是平行光线,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⑶眼睛的近点:眼部肌肉极度紧张时(使劲看近物时),晶状体变得最凸,表面弯曲程度最大,能看清的物点叫眼睛的近点。正常人的眼的近点约在离眼睛10~15cm的地方。
⑷明视距离:再合适的照明条件下,眼部肌肉处于正常状态而能十分清楚的看清物体时,物体离眼睛的距离称为明视距离。正常人的眼睛的明视距离是25cm.11、近视眼及其矫正 ⑴近视眼的成因:近视眼的远点为有限距离,近点也比正常眼近。因此,近视眼的人习惯紧贴在书上看字。由于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比正常眼凸一些,变得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强,从无限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不能汇聚在视网膜上,汇聚点在视网膜前,而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⑵近视眼的矫正: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睛,使入射的平行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再射入眼睛,汇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
(看远处的物体吃力,近视眼把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前)
12、远视眼及其矫正
⑴远视眼的近点变远。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或者晶状体比正常眼扁些,晶状体太薄,折射光的能力太弱,平行光的汇聚点在视网膜后,因此,来自近处一点的光还没有汇聚成一点就已经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同时,近点远移,因而看远,看近皆不清楚。
⑵远视眼的校正: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睛,使入射的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汇聚后再射入眼睛,汇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
(看近处的物体吃力,远视眼把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
13、、眼镜的度数:(1÷f)×100(f:焦距,单位:米)
其中:焦距的倒数叫屈光度,眼镜的度数就是屈光度×100,单位是“度”。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14、显微镜 ⑴显微镜的构造;①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作用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②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③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物体 ④反光镜:增加光的强度,便于观察物体
⑵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由两组透镜组成,每组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它们一起装在金属制的镜筒里,对着物体的一组叫物镜,对着眼睛的一组叫目镜。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较长。工作原理:物体先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二次放大,便能看清微小物体。
15、望远镜: ⑴望远镜的构造
①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②目镜:靠近眼睛,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⑵望远镜的原理: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物镜的焦距长,目镜的焦距短。
16、、“猫眼”: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从门里看,成缩小正立的像,且看到较大面积;从外向里看,凸透镜会聚一点,什么也看不见
17、视角:
⑴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同一个物体,离我们远时非常小,离我们近时非常大。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是视角在作怪:一个物体能不能被看清楚,跟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的大小有关。视网膜上的像越大,受到刺激的感光细胞越多,眼睛对物体的细微部分分辨的就越清楚。如果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小到只落在一个感光细胞上,那么眼睛就觉得这个物体只是一个点。视网膜上像的大小决定于被视物体对眼睛的光心所张的角,即从物体的两端向眼睛的光心引两条直线,两直线间的夹角就是视角。⑵视角的大小决定于物体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
18、影和像的区别:从形成原理上区别:前者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有一部分光被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光达不到的地方形成的阴影;像的形成原理有三种:小孔成像、反射成像和折射成像 第四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符号t
2、温度计 ⑴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⑵构造:常用温度计的构造是: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和温标
3、摄氏温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摄氏度和
100摄氏度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单位符号C 注意:冰水混合物的理解应为:把冰水混合物长时间放置,应保证水中有冰,冰中有水。而不是把冰投入热水中。
4、温度计的相关问题
(1)使用注意事项:A、选用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B、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C、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D、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普通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实验步骤
A.估计被测水的温度。B.选取量程适当的温度计,观察它的最小刻度。C.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和水充分接触。D.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E.取出温度计。F.整理实验器材,对比测量值和估计值,形成对温度高低的初步印象。(3)温度计的类型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单位:摄氏度 水银-39 357 甲苯-95 111 酒精-117 78 煤油-30 325 水银为温度计首选液体,因为水银热胀冷缩的液体体积变化误差小,测量的结果非常精确; 但,如果在较低温度下,水银会凝固,只能用酒精代替
因此,体温计中液体为水银;普通温度计中为酒精 煤油一般很少用,要不是用水银就是酒精代替
综合描述,水银是肯定不适合的,且不环保, 相对于来说,酒精更环保,但是水温不能超过78度.....如果你的产品有接近80度温度的可能的,还是建议用煤油,虽然不是最环保,但是毕竟产品的实用性能也是很关键的.(4)体温计:玻璃泡与细管连接处有一很细的缩口,读数时可离开人体,但使用前后必须用力甩几下,使留在细管中的水银退回玻璃泡。
注:体温计使用前须甩几下,离开人体读数;实验用温度计和寒暑表不能甩,也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5、热力学温度:
⑴国际单位制中所采用的温标,在微观粒子和天体研究方面都采用热力学温标。它的单位名称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是: T =(273 + t)K 冰水混合物的热力学温度是273K,⑵-273C相当于0K,0K称为绝对零度。这也是宇宙中温度的下限(即最低的温度也达不到绝对零度)。宇宙的背景温度大约是几个开尔文。计算题 典型题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一、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态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过程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固过程放热
注意:熔化和溶化的区别:熔化指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需要吸热;而溶化指溶质溶化在液体(溶剂)中的过程,溶化过程有的吸热,大部分物质溶化放热,有的温度保持不变。
三、晶体和非晶体
1、定义:固体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有一定熔点和凝固点的固体物质是晶体,否则是非晶体。例 晶体:海波 冰 石英 水晶 食盐 明矾 奈 各种金属 钻石; 非晶体:松香 玻璃 蜂蜡 沥青 塑料等
沸腾
1、定义: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吸热)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点大小的影响因素: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海拔越高,气压越小。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3、沸腾实验、沸腾图像、表格 以水为例,实验经典习题。事例:不烫手的开水、纸锅烧水。
3、液体沸腾的条件:(1)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4、水沸腾前后上升气泡大小的变化:
(1)沸腾时,上下气温差别不大,但下面的压强大,越向上压强越小,同时,由于气泡的聚集,所以气泡越上升越大
(2)沸腾前,下面温度高,上面温度低,来自底部的水蒸气上升后遇到上层的冷水,气泡中的水蒸气不断液化,气泡体积变小甚至消失,因此,气泡越上升越小(3)在水底小鱼吐出的气泡变化:由小到大。原因:水的压强的作用
5、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发生部位不同: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2)发生温度不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达到沸点时才能发生(3)剧烈程度不同:蒸发是缓慢的,沸腾剧烈 联系:都是汽化现象,都吸热。
四、液化:
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
2、液化的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一是压缩体积。
3、理解液化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①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被液化。
②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如氮气。③凡是有如下字样的相关物态变化都是液化现象:雾、露、“白气”、“冒汗”、或“冒气”等,通常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产生。
注意:平时常见的“白气”并不是水蒸气,而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水蒸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吸热过程。例碘、舞台上用的干冰、冻干的衣服的过程、人工降雨
二、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例霜、雾凇、窗玻璃上的冰花等的形成。
例1:寒冷的清晨,我们在室内经常看到窗玻璃上有美丽的“冰花”,请你判断:这些“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的内测还是外侧?
例
2、⑴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是凝华现象 ⑵剥去包装纸,冰棒冒“热气”是液化现象
⑶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流汗”属于熔化现象 ⑷冰棒放入茶杯中,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液化现象
三、本章汇总:六种物态变化 ⑴放热过程:液化 凝固 凝华
⑵吸热过程:熔化;汽化(蒸发、沸腾);升华。(3)举例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电荷
一、带电体的性质: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二、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补充物质构成,原子的结构)(1)摩擦起电的原因: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内的正电荷跟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总量相等,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的时候,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就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本领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2)摩擦起点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3)同种物质摩擦不起电的原因: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中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是相同的,相互摩擦时不会出现电子的得失,因而不可能带电。
2、用接触的办法,让一个不带电体接触带电体,使物体也带上了电。
3、感应起电:感应起电是利用静电感应来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静电感应: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导体内部异种电荷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而同种电荷被排斥到导体的另一端而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三、两种电荷
1、规定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2、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验电器:实验室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1)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电荷转移到金属球上,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2)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思路: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则物体带电;否则不带电,张角越大,带电量越多。若物体使原来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增大,则物体与金属箔带同种电荷,若变小,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不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思路:
1、两个物体(以下讨论均不涉及磁体)相互排斥,则带同种电荷。
2、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则有以下几种可能:(还有磁体的可能)①一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带负电; ②一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不带电; ③一物体带负电,另一物体不带电
3、若已知两物体都带电,且两物体相互吸引,则必带异种电荷,若相互排斥,则一定带同种电荷。
五、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用Q表示。单位:库仑,简称库,用C表示。
六、元电荷:电子是带有负电的最小电荷的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来表示,e=1.6×10C
八、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中和。
九、导体和绝缘体
⑴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例: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例: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⑶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会变成导体,例玻璃在常温下是绝缘体,当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就是导体
⑷导体导电、绝缘体不导电的原因:主要是原子束缚自由电荷能力的大小。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
⑴电流的形成:
①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②持续电流形成的条件:有电源;是闭合回路。
③正确理解电流的形成应注意三点:第一:电流可能只是由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第二:电流可能只是由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第三:电流可能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的。
④电能:电流具有电能,电能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也可以由另外一种形式的能转化而来。电能通常在转化为其它形式时,才能被我们利用。用电器是能量转化的装置。⑵电流的方向:物理学中,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和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二、电路
1、电路的定义:电源、用电器、开关等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电路的构成
⑴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例:干电池、蓄电池对外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充电时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发电机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3)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
(4)导线:连接电路中的各元件,组成电流的通路
3、电路的几种状态
(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2)断(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3)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跟电源两极相连接的电路。分局部短路和电源短路两种情况
三、电路图
1、定义:用电路元件符号来表示由实物组成的电路 ⑴定义: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字母I表示
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积的电荷量来表示电流的强弱.⑵电流的单位:安培 简称安,符号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 ⑶单位换算:1A=1000mA 1mA=1000μA 某些常用电器的电流:见教材 冰箱约1A,空调约5A,房间灯泡约0.2A 等
二、电流表:
⑴作用: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的仪器 表示符号 圈A(2)量程:常用的电流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看清楚正负接线柱,电流表有正、负接线柱,不是正、负极
0—0.6A 分度值0.02A 0—3A 分度值0.1A ⑷使用方法: a 正负接线柱接线要正确,电流从“+”接线柱进,从“-”接线柱出;不要接反,否则无法读数,有时会损坏电流表
b 测量时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c 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的两端,否则会烧毁电流表。d 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串联
⑸读数方法:先认清所用量程,再根据量程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由指针所在位置读数
第五节: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一、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⑴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⑵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二、正确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⑴对串联电路的电流:从理论上分析,经过用电器各个部分的电荷,不会消失,也不会无根据的增加,所以,单位时间内经过串联电路各处的电荷应该一样多,也就是说串联电路电荷处处相等。
⑵对并联电路的电流:电流和水流相似,每一条支路中的电流都比干路电流小,所以并联电路有分流的特点。第六章 电压、电阻 第一节 电压
一、电压
1、电压作用: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用U表示。
2、电源作用:提供电压的装置。
3、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V 常用的单位还有KV、mV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mV
4、常用电源电压值:1节干电池电压:1.5V ; 一个蓄电池电压:2V ; 家庭电路电压220V ;对人体安全电压不超过36伏
5、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两端有电压且电路闭合
6、注意:⑴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但不是存在电压就一定形成电流,还要看电路是否是通路。有电流一定要
电压,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
⑵电压不能说成是哪一点的电压,表述电压时,必须指明“哪一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或“哪两点间的电压”
二、电压表
1、作用:测量某段电路两端电压的仪器
2、量程:常用的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0~3V和0~15V)分度值
3、使用:(1)使用前先调指针在零刻线,并联在电路中;
(2)正负接线柱接线要正确,电流从“+”接线柱进,从“-”接线柱出;(3)明确分度值、量程,测量时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读数方法:先认清所用量程,再根据量程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压值,由指针所在位置读数
5、选择量程的方法:在被测电压不超过最大测量值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小量程。在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压大小的情况下,可先用试触法来选择合适的量程。第二节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一、串并联电路的电压:
⑴在串联电路中,电路两段的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公式:U总=U1+U2+??+Un ⑵在并联电路中,各并联支路的电压都相等。公式:U1=U2=??=Un
二、串并联电路的判断
⑴定义法:首尾顺次相连的是串联电路,首和首相连,尾和尾相连的是并联
⑵断路法:串联电路中出现一个断点或去掉一个组件,所有用电器都会停止工作,并联电路中出现一个断点或去掉一个组件,其它用电器仍能正常工作 ⑶接点跟踪法:略
⑷电流法:凡是同一股电流经过的用电器一定是串联;电流在某点分成几股(支路电流)电流,再在某点汇成一股电流,这几股电流流过的用电器是并联
三、判断电路的连接是否正确的方法:
⑴电路的连接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各电路组件的连接是否正确 ⑵仪表接法是否符合使用规则和要求
⑶电路是否有短路现象,若有则会造成烧坏仪表、用电器或电源 ⑷电路是否形成断路,造成仪表或用电器不起作用
四、电路中未知组件的选择 ⑴电压表不能连在干路上
⑵电流表不能与其它组件并联
⑶在不能直接推出结论时,学习应用“尝试法”进行分析 第三节 电阻
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
2、单位:欧姆,简称欧,用字母Ω表示。换算关系: 1兆欧=1000千欧 1千欧=1000欧 3、1Ω的物理意义;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则这段导体的电阻就是1Ω
4、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其大小由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与导体中是否有电流、两端是否有电压及电流、电压的大小无关。
②导体电阻受温度的影响:对于大多数导体来说,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金属导体的电阻;但有的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碳。甚至有些导体在温度很低时,电阻会变为零,这称为超导现象。
5、半导体:
①导电性居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常用的半导体有硅、锗和砷化镓等; ②半导体元件的独特功能: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即允许电流由一个方向通过元件。半导体三极管可用来放大电信号 第四节 变阻器
一、种类:实验室常用的变阻器有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两种。
二、作用:
1、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控制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起保护电路的作用
三、滑动变阻器:
⑴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移动滑片P来改变接入链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⑵滑动变阻器的铭牌:铭牌上标的电阻值表示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电路时的最大电阻值;标的电流值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⑶说明: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时,一定要采取“一上一下”的连接方式,否则不起变阻作用
四、电阻箱:
⑴旋转式电阻箱有两个接线柱,还有一些旋盘,使用时将它的两个接线柱连入电路,调节旋盘即可。
⑵读数:将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图中有小三角)乘面板上标记的倍数,再将它们相加就是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
五、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区别:滑动变阻器可以连续的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而电阻箱不能;滑动变阻器无法读出连入电路的电阻,而电阻箱可以。第七章:欧姆定律
第一节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1、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一、欧姆定律: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通过实验所的出的结论 ⑴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⑵公式:I=U/R 单位要统一②I2=R1÷(R1+R2)×I 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的比值规律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实验原理:由公式I=U/R可知,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这种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注意事项:①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是断开的 ②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大阻值处 ③电流表、电压表接线要正确,要选择适当的量程。第四节: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电压越高越危险:根据欧姆定律解释(电阻一定时)
2、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高达几万伏甚至几十万伏,即使不接触也会使人触电,因此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3、不能用湿手触摸用电器:湿手电阻较小,触摸用电器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大,易发生触电事故。
4、短路、(电源短路;局部短路)断路、通路
5、避雷针:
⑴雷的形成:地球表面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表面层或其它物体的摩擦,地表带负电,而天空上方则带正电。雷电均发生在积雨层,由于积雨层内空气所含的水蒸气比干燥空气多,而电荷极易吸附于水珠表面,故积雨层可积聚许多电荷,这两重电荷积累很多后就会放电。⑵雷电的破坏作用: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压非常高,放电时会产生很大的电流。当云和大地之间的放电通过人体时,会致人死亡;通过树木、建筑物等,巨大的热量和振动会使它们受到严重的破坏。
⑶避雷针:用金属做的,放在房屋的高处,当电荷传至避雷针尖上时极易沿着金属线流入大地,从而使云层和建筑物之间的电荷中和,而保护建筑物。
⑷避雷针的安装:①避雷针要比建筑物高,且要做成尖状以利于放电。②埋在地下的部分做成蜈蚣状,目的是与大地充分接触,提高导电性。第八章:电功率 第一节:电能
1、能的转化:
⑴发电过程和用电过程都是能的转化,发电机在工作时把各种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而在用电过程中,则是电能转化其它各形式的能 26 ⑵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消耗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我们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2、电能表:电能表:安装在干路上“遵循1、3进2、4出的接线原则”。
3、电功:
⑴定义:电流所做的功
⑵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是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⑶公式:W=UIt=UQ 式中:U为电压,I为电流,t为时间,Q为t时间内通过导体的电量 ⑷单位:焦耳,用J表示。另一个单位:KWh 换算关系: 1KWh=3.6×10J ⑸测量仪器:电能表。读数时,电能表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即为这段时间内电路上消耗的电能量,计数器上的最后一位数字是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字,单位:KWh
4、电功率:
⑴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 ⑵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公式:P=W/t=UI,单位:瓦特,简称瓦。换算关系:1KW=1000W⑷若电路为纯电阻型电路,公式可变形为P=IR=U/R ☆注意,这两个导出公式仅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⑸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①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叫额定功率,此时的电压和电流分别叫做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②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叫实际功率,此时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电流分别叫做实际电压、实际电流。③例如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实际功率决定的
④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此时通过的电流叫额定电流,用电器上表明的电压值就是额定电压。⑤实际功率随着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当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它的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用电器才能正常工作
5、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功率
⑴对于串联电路:P总=U总I=(U1+U2+?)I=P1+P2+? ⑵对于并联电路;P总=UI总=U(I1+I2+I3+?)=P1+P2+P3+? 27 226 ⑶根据以上分析:对于串、并联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上所消耗的功率之和 ⑷对于纯电阻电路,①在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上消耗的功率之比等于各用电器的电阻之比
②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上消耗的功率之比等于各用电器的电阻倒数之比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6、测量分析:
⑴根据题意,要测算电冰箱的电功率可以采用电能表和秒表来完成,再根据P=W/t即可算出 ⑵由于小灯泡的工作电压较低,不能用上述方法,但可以模拟“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的方法在实验室进行。用电压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再根据公式算出。
⑶学会用试触法选择测量电流和电压时各仪表的量程。第四节:电与热
7、电流的三个效应:
⑴热效应:电流通过任何导体时都会放出热量产生热效应。⑵磁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周围产生磁场。
⑶化学效应:电流通过酸、碱、盐溶液时会起化学变化。
8、电流的热效应:
⑴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⑵公式:Q=IRt ⑶公式中的各物理量是针对同一段电路或同一导体而言的,若电路为纯电阻型电路,则可变形为Q=UIt=Ut/R 还有Q=Pt ⑷电功W与电热Q之间的关系:
①电功W表示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它的计算公式W=UIt;电热Q表示电流通过导体时
2要产生热,产生的热量Q=IRt ②对于纯电阻电路,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U/R,则W=Q= UIt=Ut/R= IRt。即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 ③对于非纯电阻电路,比如含有电动机的电路,因电能在发生转化时,除一部分转化为电热外,另一部分还转化
2为其它形式的能,因此,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功大于电热。求电功时只能用W=UIt,求电热时也只能用Q=IRt 第五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9、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⑴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⑵发生短路
10、保险丝:
⑴特点:用铅锑合金制成,电阻率大,熔点低。⑵保护形式:
①过电流保护,又叫限流保险丝。如平常用的保险丝
②温度保险丝:防止发热电器或易发热电器温度过高而进行保护。如电吹风、电熨斗、电饭锅、电炉、变压器、电动机等。第六节:生活用电常识
11、家庭用电
⑴家庭电路的组成: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插座、电灯、开关 ①进户线由“火线”和“零线”组成,“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伏
②电能表:安装在干路上。根据电能表名牌上表示的额定电压U额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可估算出电路中允许使用的最大功率: P=U额.I ⑵闸刀的连接:闸刀不动触头与电源线相连 ⑶熔断丝(保险盒):接在火线上。选择熔丝,应使它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中最大工作电流。①熔丝的作用: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规定值时,能自动熔断,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②造成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二是电路中某处发生短路
③检查断路的方法:ⅰ、检查灯泡灯丝是否已断;ⅱ、闸刀开关、电能表、熔断器等处的连接导线是否断开;ⅲ、用试电笔测试插座,若发现插座的孔都能使氖管发光,则是零线断了。⑷插座:二孔:左“零”右“火”;三孔:左“零”右“火”上接“地”
⑸白炽电灯:卡口和螺丝口两种。常用的是螺丝口的,连入电路时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只能接在零线上 ⑹测电笔:①构造:笔尖金属体、电阻、氖管、弹簧、和金属体笔尾,②作用:辨别火线和零线 ⑺安全用电:
①触电:人体触及带电体时,有电流通过人体的现象
②触电方式:单线触电:火线→人体→大地;双线触电:火线→人体→零线
②磁性材料按其磁化后保持磁性情况不同分为硬磁性材料(永磁材料)和软磁材料。硬磁材料被磁化后能够保持磁性,常见的有高碳钢、铝镍合金、钛钴合金、钐钴合金、钡铁氧体等;软磁性材料被磁化后不能保持原有磁性,如硅钢、软铁、铁镍合金、锰锌氧体等。第二节:磁场
2、磁场:一种存在于磁体周围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⑴磁场的性质:磁场能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它们各自的磁场而发生的 ⑵:磁场的方向:
磁场是有方向的,人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某点静止时北极所指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⑶地磁场: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得空间存在着地磁场,指南针指南的性质就是受地磁场作用的缘故
⑷磁偏角:地球由于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所以它有两个磁极,分别把它们称为地磁的南极(S)和地磁的北极(N),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因此,小磁针指的南、北方向并不是地理的正南、正北方向,它们之间有一个偏差角度称为磁偏角(南稍微偏东)世界上最早记录磁偏角的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
3、磁感线
⑴在磁场中画一些表示磁场方向的曲线叫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 ⑵磁感线实际并不存在,它是为了描述磁场而假想的物理模型。
⑶方向:磁感线是一些有方向的曲线,磁感线是某一点的方向与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一致,也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
⑷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磁感线是闭合的曲线,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磁体的南极指向北极
⑸磁感线分布的疏密可以表示磁场的强弱。磁体两极处磁感线最密,表示两极处磁场最强 ⑹磁场是真实存在于磁体周围的一种物质,而磁感线是人们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分布情况而因入的带方向的曲线,它并不客观存在于磁场中 ⑺磁场周围磁感线的分布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我们在画图时,因受纸面的限制,而只画了平面的磁感线分布情况
⑻磁场中任何两条磁感线绝对不会相交,因为磁场中任意点的磁场方向只有一个确定的方向,如果某一点有两条磁感线相交,该点就有了两个磁场的方向,而这是不可能的 第三节:电生磁
4、电流的磁场
⑴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磁针上方拉一根与磁针平行的直导线,给导线通电后,看到磁针立刻偏转一个角度,切断电流后,磁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由于磁场的作用,小磁针发生了偏转
⑵直线电流的磁场方向(用安培定则判断):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应线的方向
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用安培定则判断):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判断步骤: ①在螺线管上根据电流方向,补齐箭头
②四指弯曲,大拇指伸直,并联想四个指甲盖所指的方向是 代表电流方向的箭头的指向 ③让右手旋转到指甲盖与螺线管上箭头的方向一致,这时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第四节:电磁铁
5、电磁铁:
⑴电磁铁是一个带铁芯的螺线管,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
⑵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电螺线管的匝数、电流的大小、是否插入铁芯。其中,通电螺线管的匝数越多,通入的电流越大,磁性越强;有铁芯比没有铁芯的磁性强
⑶电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①电磁起重机;②磁浮列车;③电铃、发电机、电动机、自动控制装置等。
第五节: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6、电磁继电器
⑴它实际上是一个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组成 ⑵电磁铁的基本组成:磁铁、衔铁、弹簧、动触点、静触点 ⑶应用:
①利用电磁继电器可以实现利用低电压、弱点压控制高压电、强电流的电路; ②利用电磁继电器可以使人远离高温、有毒等环境,实现远距离控制;
③在电磁继电器电路中接入对温度、压力或光照敏感的元件来控制电路的通断;也可以实现温度、压力或光自动控制
7、扬声器:
⑴构造:由永久磁铁、线圈和锥形纸盆组成。
⑵发声原理:强弱按声音变化的电流→使扬声器内电磁铁的磁性忽强忽弱→线圈就向里或向外运动→带动纸盆发生振动发出声音。
⑶注:话筒是把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整个过程为:声→电→声
⑷头戴的大耳机和小巧的耳塞机,也都是动圈式的,构造和原理与动圈式扬声器相同,只是把大纸盆换成了小的音膜,由音膜振动发生。第六节:电动机
8、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⑴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磁场方向)有关。⑵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的方向垂直,也跟磁感线方向垂直
⑶通电导体中的电流方向跟磁感线方向相同或相反(即二者方向平行时)导体不受磁场的作用力;当通电导体中的电流方向跟磁感线方向垂直时,导体所受磁场的作用力最大。
⑷判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用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导体受力的方向
9、电动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⑴构造: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两种。直流电动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能够转动的线圈(转子)和固定不动的磁铁(定子)
⑵电动机工作原理: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磁场力的作用而转动的原理制成的。它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⑶(电动机上)换向器的构造和作用: ① 构造:由两个铜制半环构成
② 作用:能自动地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使线圈能连续的转动。
③ 电动机的优点:构造简单、制造方便、体积小、效率高、便于控制且对环境污染小 ④ 直流电动机的应用:电力机车、货运电瓶车、轧钢机、起重机、刨床和一些家用电器等 ⑤ 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等电器中使用的是交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应用更广泛。
⑥ 能量转化:电动机在使用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同时线圈通电时,由于电流热效应的存在,电流流经线圈时也会将小部分电能转化为内能,所以,有些电动机在使用时,要及时将产生的热量散出去,例如加装风扇或外壳安装散热片等。第七节:磁生电
10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 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⑴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磁场方向有关。当导体运动的方向和磁场方向,其中一者的方向改变时,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当导体运动的方向和磁场方向都改变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变
⑵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判断用右手定则:伸开右手,让大拇指跟其余四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使拇指指向导体运动的方向,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⑶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①正确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㈠“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含两层意思:一是电路是闭合的;二是切割磁感线的导体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㈡“做切割磁力线运动”:磁场不运动,导体运动时,导体能切割磁感线;导体不动,磁场运动时,导体也能切割磁感线,同样能产生感应电流
②正确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㈠必须是导体正在做切割磁力线运动 ㈡必须是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㈢电路必须是闭合的
⑷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1、发电机:
⑴原理: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它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机器。
⑵直流发电机和交流发电机:直流发电机上有两个半环组成的换向器;而交流发电机与外电路连接的只是两个滑环 ⑶交流电的周期和频率:
① 交流电的定义:大小和方向都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交流电。② 周期:交流电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要的时间。③ 频率:交流电在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④ 我国电网交流电周期为0.02s,频率为50Hz,每秒电流方向改变100次(交流电的方向每个周期内改变两次)⑷不改变方向的电流叫直流电
⑸发电机主要由转子(转动部分)和定子(固定部分)两部分组成。线圈不动,磁极旋转的发电机叫旋转磁极式发电机
⑹电话:由话筒、电源和听筒串联组成的。话筒把声音转化成强弱变化的电流,听筒再把强弱变化的电流转化成声音。动圈式话筒(麦克风)就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⑺发电机、变压器等电器都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
12、电能的输送
⑴调制:人们把声音和图像信号都变成变化的电流,借助这种电流产生的电磁波来传递信息。但这种电磁波传的并不远。要想使信号传的很远,就必须把声音和图像“搭载”在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这种“搭载”的过程叫调制。是在专门的电路----调制器中完成的。
⑵调幅:中、短波广播是用音频信号去控制射频信号,让射频电流的幅度随着音频电流变化,称为调幅(AM)⑶调频:电视节目的声音是用音频信号去控制射频信号,让射频电流的频率随着音频电流变化,称为调频(FM)
9、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
10、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⑴发射:第一步是摄像,摄像机的光学镜头把景物的实像摄在摄像管内的感光器件上,感光器件将图像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视频电流。用视频电流和音频电流去调制载波发生器送来的射频电流,再经过发射机的功率放大,由天线将“搭载”着图像和声音信息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⑵接受:电视机的天线接收到许多电视台的电磁波,由调谐器选择其中一个电视台的信号,经过解调器取出视频和音频信号,分别放大后,由显像管还原成图像,由扬声器放出声音。
11、移动电话:移动电话是城市电话网的一部分,每一个移动电话都是一个无线电台,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成高频电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相当于一个收音机,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第四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附:
1、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⑴多种形式的能:能量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着的。根据其特点大致可分为:机械能、电磁能、内能、化学能等 ⑵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也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⑶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能源
⑴可再生能源:可以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植物、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⑵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铀矿等
3、新能源: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
1、物体和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物体是具有一定形状与体积的个体,具有软硬、颜色、气味等特征;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
如:木材是物质,由木材制成的课桌是物体。
2、物质的组成:
⑴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一个质子带一个正电荷,中子不带电,一个电子带一个负电荷,在一个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⑵质子和中子还可以再分: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⑶分子的直径很小,只能以10-10m为单位来度量。
3、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不停的作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物质三态的比较
5、原子及其结构:
⑴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靠巨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形成坚硬的核。
⑵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饶核高速旋转的电子组成,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存在正、负电荷的吸引力
⑶原子核式结构的模型:与太阳系十分相似(类比法)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推理法。
6、衡量宇宙与分子的尺度------光年、纳米(都是长度单位): ⑴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内通过的距离。约等于9.46×1015m ⑵纳米:1nm=10-9m ⑶纳米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是纳米尺度内(0.1nm~100nm)的科学技术,是研究一小堆分子或单个原子、分子的科学技术。⑷一般分子的直径在0.3nm~0.4nm之间。第二节:质量
7、质量:
⑴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⑵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⑶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 :吨(t)克(g)毫克(mg)⑷质量的测量工具: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实验室常用天平
8、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⑴放天平: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
⑵拨游码:将游码拨在天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⑶调横梁: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标尺的中央。这时天平平衡
⑷测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⑸读数:右盘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⑹收起:测量完后把砝码放回盒内,游码调零,以备下次使用。
9、调节天平的两个平衡:
⑴调节天平的第一次平衡(测量前的平衡)是通过调节平衡螺母来实现的。
⑵调节天平的第二次平衡(测量过程中的平衡)是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来实现的,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10、使用天平的“三个不能”: ⑴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⑵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入托盘,防止锈蚀托盘 ⑶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拿。
11、天平的读数偏大偏小的判断:
⑴用磨损的砝码进行测量时,最后所得到的质量要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偏大
⑵把物体放在右盘测量时,测量的数据要比实际质量偏大,因为多出了游码读数的2倍。⑶游码未归零时测量,测得的数据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偏大 第三节:密度
12、密度
⑴ 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⑵ 密度公式:用ρ表示物质密度,ρ=m/V,⑶密度单位:kg/m3 g/cm3 单位换算:1kg/m3=1×10-3g/cm3 ⑷注意:物体的密度不能理解成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13、体积的测量:
⑴对于具有规则形状的固体,只要测量出它们的长、宽、高或直径就可以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⑵对于液体的体积,要使用专门的测量仪器,如量筒、量杯,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切的刻度相平⑶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要用特殊的方法间接测量它们的体积,如排液法测量
14、如何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⑴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密度。⑵不同种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
⑶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位置和运动状态等无关。⑷密度随物体的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⑸气体的密度会由于体积的收缩或膨胀而改变
15、对密度公式的四个方面的理解
⑴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的大小而改变。⑵同种物质的物体,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m1/m2=v1/v2 ⑶不同种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m1/m2=ρ1/ρ2 ⑷不同种物质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v1/v2=ρ1/ρ2
16、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和探究物体是否实心:
⑴先求出物体的密度,根据密度表可鉴别它是哪种物质;知道哪种物质,求出物体密度,可判断该物体的纯与否。⑵判断物体是否实心:
①若ρ物=ρ物质,则物体为实心的;若ρ物<ρ物质,则物体为空心的。②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若v物=v物质,则物体为实心的; 若v物>v物质,则物体为空心的。
③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若m物=m物质,则物体为实心的; 若m物<m物质,则物体为空心的。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7、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⑴量筒的刻度单位:mL 即cm3 ⑵使用方法:使用前认清量筒和分度值,选择合适的量程;使用时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与凹面或凸面相平⑶注意事项:
①量筒是圆柱形,刻度均匀,无零刻度,单位是mL; ②用量筒测固体体积时可用排液法,液体要适量;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④不能测量对玻璃由腐蚀性的液体。
18、固体体积(不溶于水)的测量方法: ①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用“排水法”:量筒中装入适量水,体积v1,将物体全部浸没水中,体积读数v2,则物体体积=v2-v1;
②漂浮的固体可用“沉坠法”或用“针压法”测其体积; ③较大固体可用“溢水法”:烧杯装满水,放入物体,溢出的水接入量筒,读出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例题:试用盛满水的烧杯,调节好的天平和砝码、细线,来测量一块小石头的密度。步骤:⑴用天平测出石头的质量m,⑵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1,⑶用细线系住石头放入水中浸没,溢出部分水,取出石头,再用天平称出此时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m2 推导:(略)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简称运动
(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体;静止是相对的)
2、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先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无论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
3、选择参照物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⑴假定性: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物体是静止的。
⑵任意性:参照物的选定是任意的,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
⑶排己性: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自身。(选自身为参照物,则永远是静止的)⑷不唯一性:同一物体,可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若选用了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的描述往往是不同的。⑸方便性: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此时可不指明参照物。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4、速度:⑴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⑵定义: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⑶公式:v=s/t ⑷单位:米/秒 千米/小时 1m/s=3.6Km/h
5、平均速度:
⑴物理意义:物体通过某段路程s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 ⑵注意:
①平均速度用来粗略的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
②描述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它在某段时间内,或者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③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④在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出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
6、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略)
7、常见的速度值:人步行,1.2m/s;自行车,5m/s;火车,28m/s 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8、长度的单位: km m dm mm μm nm
9、分度值:(直尺标的)最小刻度值,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0、错误和误差的区别:
⑴产生的原因不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的错误操作造成的,误差是由于测量工具本身的精密程度,测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加上测量者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⑵可避免的程度不同,错误是可避免的,误差只能减少,不可避免的
方向相同
②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即F=│F1—F2│,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18、力的平衡:
⑴力的平衡:几个力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⑵平衡状态:物体在受平衡力下的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可能是静止,也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⑶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简记:同体、等大、共线、反向)
⑷注意:物体受的相互作用力,指的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力的作用点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因此不是平衡力。⑸应用:若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已知一个力的大小、方向,求另一个力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1、弹力
⑴弹力:又叫弹性力,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① 弹力的产生: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且一物体产生形变为先决条件 ②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受力物体是使它发生形变的其它物体。⑵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测力原理:弹簧受得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①首先看清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限度,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②认清它的分度值,以便读取时快速准确 ③观察指针是否在零位置,若没有需要校零
④使用之前,最好轻轻拉动它的挂钩几次,可以避免弹簧被壳卡住 ⑤使用时,拉力方向必须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确保测量准确
⑥弹力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即:F1:△L1= F2:△L2,据此,可计算弹簧伸长的长度或所受的力。第二节:重力
2、⑴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注意:重力具有普遍性;重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重力是非接触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也叫重量,用G表示)⑵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G=mg m=G/g,其中g=9.8N/kg ⑶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把用细线将物体悬挂起来,线的方向与物体所受重力方向一致,竖直向下也就是跟水平面垂直的方向。但不能说成垂直向下或垂直地面。⑷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⑸重力、压力和拉力: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时,重力在数值上
等于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即FN=G,但压力、拉力不总等于重力,其数值相等是有条件的,也不要认为拉力、压力就是重力。
3、重心:⑴重心是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的等效作用点。⑵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⑶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⑷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如圆环形物体)⑸重心的找法:①悬挂发 ②支撑法 第三节:摩擦力
4、⑴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⑵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即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要素:物体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则滑动摩擦力越大 ⑷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从摩擦力大小因素出发,来探究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⑸注意:滑动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它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5、摩擦力大小的求法
⑴ 求静摩擦力的方法:当物体受到一个与接触面平行的外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此外力,方向和外力的方向相反。
⑵当物体受到一个与接触面平行的外力作用而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此外力,方向和外力的方向相反。
6、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略)第四节:杠杆
7、杠杆:
⑴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⑵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⑶理解力臂:
①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的作用线指作用力所在的直线;
②某一力作用在杠杆上,若其作用点不变,但作用方向改变,力臂一般也改变; ③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
8、杠杆的平衡条件:
⑴杠杆的平衡: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 ⑵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 F1×L1=F2×L2 ⑶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为省力杠杆;两臂相等时为等臂杠杆;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为费力杠杆。
⑷过支点的力的改变,不影响杠杆的平衡,因为此时的力臂为零,所以分析杠杆的平衡时不考虑过支点的力。⑸对不平衡杠杆,判断杠杆向那端倾斜,要依据力和力臂的乘积的大小来判断,杠杆向乘积大的一端倾斜。
9、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的一般步骤: ⑴确定杠杆的支点的位置 ⑵明确动力和阻力
⑶确定力臂: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 ⑷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求解 第五节:其它简单机械
10、滑轮和滑轮组:
⑴滑轮:一种变形的杠杆。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⑵定滑轮:轴心是固定不动的。作用: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⑶动滑轮:轴心与物体一块运动。作用:省一半的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⑷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绳子拉力F的计算: ①设吊起重物为G,绕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根数为n,不计滑轮重和绳子与滑轮间摩擦,则F=G/n ②当考虑滑轮的重力时(不计绳子与滑轮间摩擦),只有动滑轮对F有影响,设所有动滑轮重力为G1,则 F=(G+G1)/n,其它不变。
11、滑轮组的组装:要求:在地面上吊起物体,所用滑轮数量最少。
组装:设绳子的最大承受拉力F,吊起重物G,不考虑滑轮重和绳子的摩擦,需用绳子的股数为n,则 ⑴n=G/F 即需要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为n个,当n为偶数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个数相等,均为n/2,当n为奇数时,定滑轮个数为(n+1)/2,动滑轮个数为(n-1)/2 ⑵绳子的系法:当n为偶数时,绳子系在定滑轮上,当n为奇数时,绳子系在动滑轮上 ⑶当考虑滑轮的重力时,只有动滑轮对组装有影响,设所有动滑轮的重力为G1,只要将公式n=G/F改为n=(G+G1)/F即可,其它不变
12、轮轴:
⑴一种变形的杠杆,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例汽车方向盘、门把手、辘轳、卷扬机的摇臂、拧螺丝钉的螺丝刀等。
⑵原理: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O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F1是动力,作用在轴上的力F2是阻力,轮半径R是动力臂,轴半径r是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R=F2r 因为轮半径R大于轴半径r,所以F1总是小于F2 ⑶公式:F1×R=F2×r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第一节:压强
1、压强:
⑴压力: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⑵压强:①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的压力的大小。②公式 P = F/S 此公式适合于任何求压强的情况。③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用Pa表示
④注意:压力F和重力G的区别,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在数值上等于重力。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2、液体的压强:P=ρgh
3、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4、公式P=ρgh的物理意义:公式中的压强是液体由于自身重力产生的压强,它不包括液体受到的外加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而跟液体的体积、液体的总重量无关。
5、公式P=ρgh中的“h”表示深度,不能理解为高度
6、公式 P = F/S是压强的定义公式,而P=ρgh是由定义公式推导出来的,只适合计算液体的压强
7、、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端相连的几个容器
⑵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且液体不再流动时,连通器的各液面总保持水平。
8、液体压强的传递(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个规律称为帕斯卡原理 第三节:大气压强:
9、大气压强:
⑴验证大气压强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⑵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托里拆利实验 ⑶一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cm高水银柱,约为P0=1.013×105pa ⑷不同液体由于密度不同,同样的大气压能支持的液体的高度就不一样,如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0mm高的水银柱,换成水则为10.34m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0、与压强有关的四个关系:
⑴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大气压强随高度减小的变化是不均匀的。同一地区的大气压大小还与天气有关,晴天比阴天时气压要大一些 ⑵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①对液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②对气体,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例飞机的升力)
⑶大气压与气体体积的关系: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⑷大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液体表面的气压越大,沸点就越高 第五节:浮力
一、浮力:
1、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
3、单位:牛顿 用字母N表示
4、计算浮力的几种方法:
① 称重法:F浮=G-G0 式中G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0表示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全部浸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适用于求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的浮力。
②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这种方法是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只适用规则的柱形物体在液体所受浮力的计算。
③ 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ρ液gV排,适应于求所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的浮力,是最常用的计算方法。④ 力的平衡法:F浮=G物,只适用于悬浮或漂浮的物体。
5、判断物体是否空心的几种方法: ⑴比较密度法(略)⑵比较体积法(略)⑶比较质量法(略)附:测量密度的方法
一、弹簧秤读数差法:
若固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可用此法测固体密度。
例1:给你一把弹簧秤、足量的水、细绳、如何测石块密度。方法:(1)细绳系住石块,用弹簧秤称出石块在空气中重G1(2)将石块浸没水中记下弹簧秤示数G2(3)推导:F浮=G1-G2 V石= V排=F浮/ρ液g=(G1-G2)/ρ水g ρ 石 =G石/V石g=G1÷(G1-G2)/ρ水g= G1/(G1-G2)ρ水
二、比较法:
若固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大于待测液体密度,可用此法测待测液体密度。例2:给你弹簧秤、细绳、石块、足量的水和牛奶,如何测出牛奶的密度。方法:(1)细绳系住石块,用弹簧秤称出石块在空气中重G1(2)将石块浸没水中记下弹簧秤示数G2(3)将石块浸没牛奶中下弹簧秤示数G3(4)推导: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1=G1-G2 即 ρ水gV石= G1-G2 在奶中受到的浮力:F2=G1-G3 即 ρ奶gV石= G1-G3 两式比较得:ρ奶=(G1-G3)ρ水/(G1-G2)
三、沉锤法:
若物体密度小于已知液体的密度,可用此法测量。例3(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现有一木块、一铁块、足量的水、细绳、弹簧秤、测木块密度
方法 :
(1)细绳系住木块,用弹簧称称出木块在空气中重G1(2)在木块下再记一铁块,将铁块浸没水中记下示数G2(3)将木块、铁块都浸没水中,记下弹簧秤示数G3(4)推导: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G2-G3 木块的体积为:V木= V排=F浮/ρ液g=(G2-G3)/ρ水g 木块的密度为:ρ木= G木/V木g=G1ρ水/(G2-G3)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功
1、做功
⑴做功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⑵判断物体是否做功的方法:判断一个力是否做了功,必须同时满足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否则就没有做功。
⑶三种不做功的情况:①有距离无作用力;②有作用力无距离③有作用力有距离,但不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
2、⑴功的计算:W=Fs 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 1焦=1牛顿·米 ⑵应用功的计算时,要注意三点:①明确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
②要明确“作用力和在作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含义;③公式中的F是物体沿着力的方向通过距离的过程中,始终作用在物体上,且大小和方向不变。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含义: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可能少于不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
4、功和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物体具有能量,能量大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大。第二节:机械效率
5、机械效率
⑴有用功:利用机械做功,对人们有用的功或者说:利用机械完成某一任务所必须做的功 ⑵额外功:①对人们没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例如利用机械提升重物时必须克服机械自重、容器重等做的功;克服摩擦做的功等。②注意:额外功不是无用功,额外功是虽然对人们没用但必须做的功;无用功是对人们无用而又可以不做的功。如某同学提着水要到二楼,结果错到了三楼,那么从二楼到三楼做的功就是无用功。⑶总功:有用功+额外功 即W总=W有+W额外
⑷有用功和总功的判断:动力所做的功或者实际做的功指的是总功;为达到目的而做的功是有用功
⑸机械效率:η=W有/W总 ×100% 公式说明:①当总功一定时,机械做的有用功越多,或者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②当有用功一定时,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少,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③当额外功一定时,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多,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机械效率就越高。
⑹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①尽量减少额外功,增大有用功;尽量减少机械自重;按规程进行保养、合理使用减少摩擦②在额外功一定时,在机械能承受的范围内增加机械对物体做的有用功;即同样的机械,增大被提起的重物。⑺注意:同一台机械的机械效率会随工作量的不同而增大或减小。
6、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减少能耗,降低成本。
7、机械效率的计算:
⑴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设吊起重物G,高度h,绳的拉力F,绳子前进的距离S,绕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为n,不考虑绳子摩擦
①不考虑滑轮自身重,η=Gh/Fs=Gh/Fnh=G/Fn 其中,s=nh ②若考虑滑轮自身重,设动滑轮总重量为G0(定滑轮重对机械效率无影响),则:η=Gh÷Fs=G÷(G+G0)其中:F=(G+G0)/n s=nh ⑵斜面的机械效率:若斜面长为L,斜面高为h,将重为G的物体用F的力匀速拉上斜面,则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η=Gh÷FL×100% ⑶抽水机类的机械效率:设在t时间内抽水的重力为G或质量为m,抽水高度为h,电动机功率为p,机械效率为η,水的体积v 则W总=pt , W有=Gh=mgh=ρ 第三节:功率
水gvh 再跟据η=W有/W总计算即可
8、功率:
⑴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或者机械在1s内所做的功)
⑵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是反映单位时间内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的做功快,功率小的做功慢。⑶公式:P=W/t ⑷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1W=1J/s 共享单位:千瓦(KW)兆瓦(MW)等 1KW=10W 1MW=10W 36 功率的另一个常用单位:马力 1马力≈735W 汽车等发动机功率常用马力作单位
9、功率的变形公式:
⑴P=Fv,其中:V是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推导:W=FS P=FS/t=F×S/t=FV ⑵物理意义:
①当物体的功率一定时,它受到的牵引力越大,速度越小 ②当物体的牵引力一定时,功率与速度成正比
③当物体的速度一定时,牵引力越大,它的功率越大。
10、比较功率大小的方法: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可用三种方法比较大小 ⑴相同时间内做功多的物体,功率越大
⑵做功相等的条件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功率越大
⑶做功的多少和所用时间都不同的情况下,用P=W/t通过计算比较 第四节:动能和势能
11、能
⑴能: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⑵注意:能够做功和做了功的区别
12、动能:
⑴定义: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
⑵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⑶一般了解:动能的计算公式 Ek=mv2÷2
13、控制变量法:当我们要进行一个实验的时候,当被研究的物理量的变化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影响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先保持一个因素不变,单独研究另一个因素对它的影响,然后再保持第二个因素不变,单独研究第一个因素对它的影响,最后再将其综合起来,就可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14、重力势能:
⑴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⑵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势能越大 ⑶一般了解: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Ep=mgh ⑷特别提示: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①影响重力势能的一个因素是“高度”,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一般是指地面而言,即把地面作为零势能面,特殊情况下,可以选择可桌面等作为零势能面,选择不同的零势能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一般会发生变化。如放在课桌上的书本,以地面作为零势能面时,课本就有重力势能,若以桌面为零势能面,则课本的重力势能为零
②物体的‘高度”指的是相对高度,一般指物体相对于参照面的最低位置的竖直高度 ③“高度”仅与物体的起始位置有关,而与路径无关
15、弹性势能:
⑴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⑵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16、动能和势能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用字J表示 第五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17、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物体只具有动能,我们说物体具有机械能;物体只具有势能,也可以说物体具有机械能;物体具有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加在一起就是物体具有的机械能)
18、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例如:滚摆、单摆、从斜坡滚下的木球与弹簧片的碰撞、卫星绕地球运转等的过程都是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过程)
19、机械能守恒定律:
⑴定律: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⑵机械能不守恒的原因:物体除了重力做功,还有其它力做功,如摩擦力做功,使机械能减少,或者物体受到其他动力的作用,有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机械能增加
7、关于分子间作用力注意的四个问题:
⑴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斥力和引力同时存在,当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时,对外表现有时是斥力作用,有时是引力作用。
⑵分子间的平衡距离r通常以10m来度量。
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时,斥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离大于r时,引力起主要作用。⑷斥力和引力都会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受分子间距离的影响大,当分子间距离变小时,斥力增大,引力也同时增大,但斥力增大的快,最终分子间作用力将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变大时,斥力减小,引力也同时减小,但斥力减小的快,最终分子间作用力将表现为引力。第二节:内能
一、内能:
⑴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
⑵分子势能:分子由于相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
⑶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单位:焦耳(J)
⑷热能:物体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具有的内能就越大,故内能又叫热能。
⑸注意:物体的温度增加,内能一定增加;但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的温度却不一定升高(6)内能的三个特点:①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②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不可能知道一个物体的内能的具体数值,③物体的内能可以发生变化。当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时,物体表现出的变化有改变温度和改变状态两种。
(7)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体积,④状态
二、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两者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
⑴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无关;一切物体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⑵物体的机械能是指整个物体宏观上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与物体的整个运动情况有关。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可以认为机械能为零,但它的内能不为零
三、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两种。
⑴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⑵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实质: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②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者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10 热传递的方向:从高温传递到低温。当物体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就不再进行。③热传递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
④热传递的方式:热传导(热从物体的高温部分沿着物体传到低温部分)、热辐射(热由物体直接向外射出去)、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热的方式)⑶强调: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四、热量
⑴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变化的多少,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了热量,内能就减少 ⑵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内能是一个状态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只有在热传递中才有意义,物体“含有热量”、“具有热量”、“物体的热量是多少”等说法都是毫无意义的
⑶热量的单位:焦耳(J)(过去常用的热量单位是卡,1卡等于1克水温度升高1C所吸收的热量,1卡=4.2焦耳)第三节:比热容
一、比热容
⑴概念:1Kg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C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⑵单位:焦耳/(千克C)J/(Kg·C)
⑶一般说来,液体的比热容比固体大,非金属固体的比热容比金属大,液体中水的比热容最大,金属物质中铝的比热容最大 ⑷热量得计算公式: Q吸=Cm(t-t0)=Cm△t Q放=Cm(t0-t)=Cm△t 式中:t0为初始温度,t为末温度
⑸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第四节:热机
一、热机:
⑴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统称为热机。其中,燃料直接在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叫内燃机,常见的有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⑵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不同点 0000 ㈠构造不同:前者气缸顶部有火花塞;后者气缸顶部有喷油嘴 ㈡燃料不同:前者为汽油,后者为柴油
㈢吸入的气体不同,前者吸入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后者吸入的是纯净的空气 ㈣点火方式不同:前者为点燃式;后者为压燃式
㈤效率不同,前者效率低:20%—30%;后者效率高:30%—45% ㈥应用不同:前者机体轻便,主要用于汽车、飞机、摩托车等;后者机体笨重,主要用于载重汽车、火车、轮船等 ☆相同点:
㈠都是燃料在气缸中燃烧
㈡都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㈢汽油机的火花塞和柴油机的喷油嘴的工作时刻都在压缩冲程末
㈣都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构成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两次,曲轴和飞轮转两周,对外做一次功 ㈤都在排气冲程排出废气
㈥启动时,都是靠外力先使飞轮和曲轴转动起来 ⑶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 ①燃料充分燃烧 ②尽量减少热量损失
③在热机设计和制造上,采用先进的技术
④使用时,注意保养,保证良好的润滑,合理调整零件之间的间隙,减小因克服摩擦力而额外消耗的功
二、燃烧及热值
㈠热值:1千克某中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用字母q表示 ㈡单位:焦/千克 J/kg ㈢公式:Q=qm ㈣对热值的理解:对同一质地相同的燃料来说,热值是一定值,某一燃料的热值与燃料质量大小、是否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多少无关,与燃料的种类有关。若用q=Q/m来计算热值,则Q必须是m千克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㈤燃料利用的效率:有效利用的热量与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之比
三、内能的利用
⑴利用内能直接加热物体。内能→热能 ⑵利用内能做功。内能→机械能
四、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热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比
五、利用标准点法确定正确温度
对刻度模糊的温度计和刻度不准确的温度计,可用此法确定被测物体正确的温度 ⑴确定标准点及与其对应的两个实际温度
⑵写出两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实际温度的变化
⑶写出待求点与其中一个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待求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变化 ⑷利用温度变化与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之比相等列出比例式 ⑸求解
例:有一支刻度计的温度不准,将其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C,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6C,0此时这支温度计测的室内温度是20C,求室内实际温度
解:设所求温度为t,利用标准点法确定正确温度,列出下式(96-4):(20-4)=(100-0):(t-0)解的 t=17.4C
六、判断热机的冲程
⑴若有一气门打开,则该冲程为吸气冲程或排气冲程;进一步区分:若活塞向上运动则为排气冲程;若活塞向下运动,则为吸气冲程
⑵若两气门均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则为压缩冲程;活塞向下运动则为做功冲程
七、“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⑴工厂、交通工具散发的大量的热 ⑵城市中水少,热量不能被很快的吸收
⑶城市中建筑物、马路沙石的比热容小,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快 ⑷楼群林立,难以形成空气对流,绿地减少,绿化面积减小等
2、核能:
⑴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一个质子带一个正电荷,中子不带电,一个电子带一个负电荷,在一个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⑵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结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⑶核裂变:科学家发现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会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这种现象叫裂变。发生裂变时有核能释放出来,裂变释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kg铀235中的铀核如果完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超过2000t标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3、链式反应:核裂变时,会放出2-3个中子,放出的中子又可以轰击其它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这样,裂变就不断的自行继续下去,这种现象叫链式反应。
4、核电站工作流程:
核反应堆→汽轮机→发电机→电能 核能→(水蒸气)内能→机械能→电能
5、核聚变:如果将很小的原子核(如氘核、氚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比原子核裂变更大的核能,这就是核聚变。
6、核能的利用:如果有控制的实现铀核和氢核的裂变和聚变,可为我们提供大量的能量,这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第三节:太阳能
7、太阳能:
⑴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⑵太阳内部释放出的核能传到太阳表面要经过数千年时间
⑶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中,只有20亿分之一传递到地球,其中又只有不到一半被地球接收 ⑷利用太阳能的优点:①太阳能十分巨大;②供应时间长;③分布广泛、获取方便;④安全、清洁。⑸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主要渠道:
①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生物能量(如煤、草木、沼气、石油等)②通过大气和水分的升腾循环转化为风能、水能等 ③被海洋吸收,成为海洋内能
④直接被人们利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的光伏电站等
8、太阳能的优越性及前景⑴优越性:能量巨大,属可再生能源;节约化石燃料;分布广;长远考虑很经济;安全方便,保护环境;反展前景巨大。⑵缺点:受天气制约;转化效率低。第五节: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9、理想能源满足的条件: ⑴丰富、保证长期使用
⑵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大多数人用得起 ⑶相关技术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 ⑷安全、清洁,不污染环境。
第三篇:小学科学(常识)学科基础知识复习300题
小学科学(常识)学科基础知识复习300题
植
物
一、判断
1、(√)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用导管输送水分,用气孔蒸腾水分。
2、(×)主根与侧根没有明显区别的根叫须根,比如青菜、小麦的根。
3、(对)仙人掌的茎肉质、多汁,里面储藏着水分和养料,称为肉质茎,它是一种变态茎。
4、(错)南瓜、西瓜籽、豌豆夹都有果皮和种子,所以都是果实。
5、(错)把黄瓜拦腰切断的解剖方法是纵切。
6、(错)果皮肥厚多肉的果实称为干果;果实干瘪无肉的果实称为肉果。
7、(错)植物的叶大多数是绿色扁平的,一般可以分为叶片、叶柄、叶脉三部分。
8、(对)叶柄在叶的基部,形状一般细长,能支持叶片并使叶片伸展到适当的位置去吸收阳光。
9、(错)仙人掌的老家在沙漠,所以它不需要水就能生存下来。
10、(对)野葡萄的果实很好吃,人或动物吃了以后吐出的种子会发芽生长,是人或动物无意中给它传播种子。
11、(错)种子的传播方式与他们的形态、结构、特征是没有关系的。
12、(错)我们常吃的甘薯、马铃薯、胡萝卜都是贮藏根。
13、(对)植物的跟具有支持和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4、(错)植物的茎按照形态分,可以分直立茎、攀缘茎、缠绕茎、匍匐茎、木质茎和草质茎等。
15、(对)植物的茎除了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主要作用以外,还有储藏水分、养料而后繁殖的特殊作用。
16、(错)葡萄干、荔枝干的果实都是干瘪的,所以它们都是干果。
17、(错)植物的绿叶能把从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和根部运来的水,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制造成淀粉和氧气,这个作用叫做蒸腾作用。
18、(对)不管什么植物的种子,都有胚根和胚芽。
19、(错)只要保持水分充足,映山红在任何土壤中都可以生长。20、(错)藕生长在湖底的泥里,它不是植物的茎。
21、(错)细的根叫须根,粗的根叫直根。
22、(错)植物只要开花,都能结出果实。
23、(对)叶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叶面的温度,保护叶片不受高温损伤。
24、(错)把种子放进盛满水的杯子里,就会发芽生长。
25、(错)所有的植物生长都需要有充足的阳光。
二、选择
1、下列植物中,属于草质茎的是(C)
A、水杉
B、葡萄
C、甘薯
D、爬山虎
2、茎卷须攀附着别的物体上升的茎叫做(C)A、直立茎
B、缠绕茎
C、攀援茎
D、匍匐茎
3、我们用扦插的方法来种葡萄,主要是因为葡萄的茎具有(C)A、贮藏作用
B、输送作用
C、繁殖作用
D、光合作用
4、一生要经过发芽、出苗、现蕾、开花、结铃、吐絮这几个过程的植物是(B)A、水稻
B、棉花
C、苹果
D、小麦
5、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是(C)
A、根毛
B、叶柄
C、气孔
D、导管
6、用镊子解剖白菜花时,用大拇指和食指控制镊子的松紧,镊子要夹住被撕部分的(C)A、上部
B、中部
C、基部
D、边缘
7、植物用茎和根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B)
A、种子繁殖
B、营养繁殖
C、出芽繁殖
D、分裂繁殖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A、仙人球是一种不需要水就能生长的植物。
B、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所以植物的生长环境都是相同的。C、在不同环境中的水稻,生长情况是不同的。
D、只要保持水分的充足,水仙花可以在任何环境下生长。
9、丝瓜的茎属于(C)
A、直立茎
B、缠绕茎
C、攀援茎
D、匍匐茎
10、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D)
A、无籽西瓜
B、香蕉
C、向日葵籽
D、萝卜
1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A)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
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
12、下列植物的花属于不完全花的是(C)A、桃花
B、油菜花
C、黄瓜花
D、玫瑰花
13、森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是因为树叶进行了(B),将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去的缘故。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蒸发作用
14、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清洁新鲜,是因为树叶进行了(A),向空气中放出氧气的缘故。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蒸发作用
15、水稻的生长过程,正确的是(B)
A、发芽、出苗、拔节孕穗、分蘖、抽穗、结实 B、发芽、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结实 C、发芽、出苗、拔节孕穗、抽穗、分蘖、结实
三、连线
1、干果:棉桃、花生
肉果: 西瓜
水蜜桃、苹果、核桃
2、番薯——根繁殖
马铃薯——茎繁殖
西瓜——种子繁殖
3、花菜、黄花菜——花
莴苣、笋——-茎 萝卜、番薯——根 青椒、丝瓜——果实
4、喷瓜——弹射传播
鬼针草——动物传播 椰子——水流传播 蒲公英——风传播
动
物
一、判断
1、(对)鸡和所有的鸟类动物一样,体表长着羽毛,产卵繁殖后代,用喙吃食。
2、(对)甲鱼、乌龟、鳄鱼、蜥蜴都是爬行动物。
3、(错)鲸鱼、鱿鱼、娃娃鱼都是鱼类。
4、(错)凡是幼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都叫昆虫。
5、(错)昆虫都长翅膀,都会飞行。
6、(对)有贝壳的动物都属于软体动物。
7、(错)哺乳动物吃食物时,多用尖牙切、切牙撕、磨牙磨碎食物。
8、(错)蝴蝶用长长的像管子一样的口器吸食花蜜,这种口器叫针吸式口器。
9、(错)有些海洋鱼,在冬季水温下降时会游到温度适宜的场所去越冬,这种过冬方式叫做迁徙。
10、(对)鱼是靠尾和鳍在水中游泳的,靠鳃呼吸水中的氧气。
11、(错)凡是昆虫,一生都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
12、(对)乌贼、章鱼都是外壳退化的软体动物。
13、(对)蛇的嘴结构独特,可以吞下比它的头还大的食物。
14、(错)玩具猫会叫、会跑,所以玩具猫是生物。
15、(错)凡是头上长一对触角的虫子就是昆虫。
16、(对)蚕宝宝是昆虫。
17、(错)凡是生活在水中,身体柔软的动物都是软体动物。
18、(错)黄鳝、鳗身体表面没有鳞片,也没有鳍,所以它们不是鱼类。
19、(错)凡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就属于鱼类。20、(错)蚂蚁能在地上爬行,它属于爬行动物。
21、(错)壁虎依靠脚上的爪子,能在墙壁上爬行。
22、(错)既能生活在水里,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23、(错)鸡和鸭不能飞行,它们不属于鸟。
24、(错)各种鸟吃食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但是它们的喙的形状都是相同的。
25、(错)长着四只脚,能在地上行走的都是哺乳动物。
26、(错)哺乳动物全部生活在陆地上。
27、(错)四条腿在地上行走或奔跑的动物,腿的移动是没有规律的。
28、(对)鸟在飞行时,不断地挥动翅膀,把空气向下向后推,这样空气就会把鸟推向上方和前方。
29、(对)哺乳动物中,以其他动物为食的称为肉食动物。
二、选择
1、壁虎保护自己的方法主要是(A),竹节虫的形态与竹子的枝条相似,这种保护自己的方法叫(B)。A、断尾
B、拟态
C、刺
D、盔甲
2、在下列会飞的动物中,属于鸟类的动物是(B)A、蝙蝠
B、燕子
C、蜻蜓
D、飞鱼
3、下列动物中,不冬眠的是(C)
A、青蛙
B、蛇
C、虎
D、乌龟。
4、下列动物属于昆虫的是(A)
A、菜青虫
B、蜈蚣
C、蚂蝗
D、蚯蚓
5、蚕是蚕蛾的(B),蚕蛾是蚕的(D)。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6、壁虎的脚趾端具有吸盘的作用,有利于在墙上和玻璃上爬行的部分叫做(D)。A、吸盘
B、爪勾
C、肉垫
D、横褶
7、蚊子的口器属(A),蝴蝶的口器属(D)。
A、针吸式
B、吸式
C、咀嚼式
D、虹吸式
8、用拟态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动物是(B)。A、犰狳
B、尺蠖
C、蜜蜂
D、乌贼
9、哺乳动物的牙齿可以分为(A)。
A、尖牙、切牙、磨牙
B、大牙、小牙、尖牙
C、门牙、大牙、小牙
10、留鸟是不迁徙的,如(A)。
A、麻雀
B、燕子
C、大雁
D、天鹅
11、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D)。
A、鸟类
B、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
D、昆虫
12、鸟类吃食物的方式称(A)。
A、吞食
B、咀嚼
C、吸食
D、刺吸
13、蟋蟀的鸣叫声是由(A)振动发出来的。A、翅膀
B、腿
C、口器
14、蜗牛的触角十分敏感,一经触碰马上就会(B)。A、抖动
B、收缩
C、伸长
15、壁虎的口阔大,舌头长得很特别,不仅长,而且(C)。A、带有刺
B、很尖
C、带有粘性
16、蟾蜍的幼体用(C)呼吸,成体用(A)呼吸。A、肺
B、鳍
C、鳃
D、嘴
17、鹤生活在沼泽地中,它的脚(B)。
A、又长又粗
B、又长又细
C、又粗又短
18、蚯蚓没有脚,它是依靠腹部的(C)爬行的。A、鳍
B、鳞片
C、刚毛
19、青蛙、鸬鹚的脚上都长有(C),适合在水中游泳。A、趾
B、爪子
C、蹼
20、蝗虫、蟋蟀靠(A)切断食物。
A、一对上颚
B、切牙
C、牙齿
三、连线
哺乳动物:大象、穿山甲、鸭嘴兽。鸟
类:伯劳、鸽子 爬行动物:变色龙
鱼
类:海马、泥鳅 两栖动物:大鲵、蝾螈
空气和水
一、判断
1、(对)用湿布擦黑板,会在黑板上留下一片水迹,但一会儿水就干了,这种现象叫做水的蒸发。
2、(错)水的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的速度就越慢。
3、(错)用过滤的方法能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4、(对)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风。
5、(错)空气中的大部分成分是氧气。
6、(错)即使没有水的循环,陆地上的水也足够使人类生存。
7、(错)水加热沸腾后冒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8、(对)水蒸发的时候会吸收热量。
9、(对)太阳的热量使自然界中的空气流动成风。
10、(错)人们在记录风向时,用“↓”表示南风,用“←”表示西风。
11、(错)我们看不见周围的空气,所以它不占据空间。
12、(错)有弹性的物体里一定有压缩空气。
13、(对)湿衣服晒在太阳下比晒在阴凉处干得快。
14、(错)白糖溶解在水中,白糖就不存在了。
15、(对)使雨或雪下降到地面的力量是地球的引力。
二、选择
1、潜水员在海水中看见水中的景物,最基本的原因是(B)。
A、他带着潜水镜 B、水是透明的 C、他的视力好 D、海水是纯净的
2、燃烧需要的气体是(B)。
A、二氧化碳气 B、氧气 C、氮气 D、水蒸气
3、“揭开热水杯的杯盖,杯盖上看到许多小水珠”,这种现象用图解表示是(B)受热 受冷 受冷 受热 A、水——→ 水蒸气 B、水蒸气——→水 C、水——→冰 D、冰——→水
4、在地球上表面的空气是(D)。
A、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 B、从地势低的地方流向地势高的地方 C、从温度高的地方流向温度低的地方 D、从温度低的地方流向温度高的地方
5、使水变成水蒸气的力量来自(D)。
A、地球引力 B、大气浮力 C、风力 D、太阳热量
6、要得到纯净水的方法是(C)。
A、沉淀 B、过滤 C、蒸馏 D、消毒
7、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C)。
A、白糖、油 B、食盐、沙 C、氧气、白糖 D、白糖、沙
8、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A)。A、先看后闻再尝 B、先看后尝再闻 C、先尝后看再闻
9、热的地方的空气会(A)。
A、上升 B、下降 C、蒸发 D、蒸腾
10、把水煮沸是为了(B)。
A、除去不溶解的杂质 B、杀死微生物 C、得到纯净水
11、下列情况下,(D)是不属于使食盐溶解得快的方法。A、粉碎 B、加热 C、搅拌 D、沉淀
12、夏天,当你刚从游泳池的水里上岸,身上感到很凉快,这是因为(C)。
A、岸上有风 B、空气的温度比水的温度低 C、身上的水珠蒸发时需要吸收皮肤表面的热量
13、要除去水中的泥沙和不溶解的杂质的方法是(B)。A、过滤 B、沉淀、过滤 C、消毒
14、下列物体中,(B)是利用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制成的。A、沙发 B、轮胎 C、橡皮筋
15、玻璃钟罩里的蜡烛熄灭后,水面上升了一小截,说明剩下的空气是(C)。A、多余 B、能帮助燃烧的 C、不能帮助燃烧的
声 光 热
一、判断
1、(错)因为水结冰时体积会胀大,所以水和其他液体不同,它是热缩冷胀。
2、(对)-8℃比-17℃温度高。
3、(对)只要有声音,就肯定有某一物体在振动。
4、(错)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没有看到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
5、(错)太阳、月亮、点燃的火柴、镜子都是光源。
6、(错)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前的。
7、(对)当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发出的音就越高。
8、(错)金属与空气传播声音的本领是一样的。
9、(对)光是直线传播的。
10、(对)物体的颜色越浅,反射光的本领就越强。
11、(错)自然界中,上午的彩虹一般出现在东方。
12、(错)夏天,在户外架设电线时,应该把电线拉得紧一些。
13、(错)在太阳下或取暖器、炉子旁,人会感到热,这是因为热传导引起的。
14、(对)一般物体受热体积会胀大,受冷体积会缩小。
15、(对)-10℃应该读作零下十摄氏度。
16、(对)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17、(错)物体即使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18、(对)没有光的反射,人就不可能看到周围的物体。
19、(错)琴弦的粗细不同,但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相同。20、(错)凡是我们能够看见的任何物体都是光源。
21、(对)乒乓球瘪了,放在热水里一烫就会鼓起来,是因为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把瘪的地方顶起来了。
22、(错)冬天,手扶在铁管上比扶在木头上感觉冷,是因为铁管的温度比木头的温度低。
23、(错)铝锅的把手,用胶木包在外面,主要是为了美观。
24、(对)用冰块冷却食品,冰块应放在食品的上方。
25、(错)水受热后会对流,而空气受热不会对流。
二、选择
1、小明用两个铁钉,一块木板,一个直径为5毫米的圆铁片做铁是否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请你想一想,两个钉在木板上的铁钉之间的距离应该为(A)。
A、比5毫米稍微大一些 B、比5毫米稍微小一些 C、正好5毫米
2、橡皮筋拉得越紧,发出的声音(B)。
A、越低 B、越高 C、越轻 D、不变
3、火车铁轨之间留有空隙,所设计的原理是(C)。
A、热胀 B、冷缩 C、热胀冷缩 D、热缩冷胀
4、用潜望镜可以从它下面的孔看到上面孔外面的景物,这说明(C)。A、光可以曲线传播
B、光是可以斜射的,通过光的斜射可以改变光的前进方向。C、镜子能反射光,通过光的反射可以改变光的前进方向。
5、热传导本领都很强的物体是(D)。
A、胶木、铁、铝 B、塑料、泡沫、铜 C、铝、铁、木头 D、铝、铜、铁
6、下列,(C)方式不是热的传播方式。
A、对流 B、辐射 C、直射 D、传导
7、用嘴向装有水的瓶子口的水平方向吹气,我们听到了声音,主要是因为(C)。A、水振动发声 B、瓶子振动发声 C、空气振动发声 D、嘴唇振动发声
8、唱歌、说话主要是由于(B)。
A、嘴唇在振动 B、声带在振动 C、空气在振动 D、舌头在振动
9、上课时,即使老师背着你讲课,你也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D)。A、一个方向的 B、前后的 C、左右的 D、四面八方的
10、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C)。
A、萤火虫、蜡烛 B、镜子、打火机 C、点燃的火柴、太阳 D、开着的电灯、月亮
12、按反射光的本领从大到小,下面排列顺序正确的是(C)。
A、黑布、红布、白布 B、红布、白布、黑布 C、白布、红布、黑布
13、傍晚的彩虹是出现在(A)天空的。
A、东边 B、西边 C、南边 D、北边
14、做人造彩虹游戏时,人要(A)太阳向空中喷水。A、背着 B、向着 C、侧着
15、冬天,北方的暖气片应该安装在房间的(B)。A、上方 B、下方 C、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
1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A)。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辐射现象 D、直射现象
1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C)。
A、五种 B、六种 C、七种 D、无数种
宇 宙
一、判断
1、(对)地球上的四季现象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的。
2、(对)傍晚,背对太阳方向站立,这时我们的前面是东方,背面是西方,左面是北方,右面是南方。
3、(对)太阳,包括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彗星、卫星、流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作太阳系。
4、(错)地球公转到冬至日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5、(错)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约是自转一周时间的30倍。
6、(错)地球、月球都是不会发光的行星。
7、(错)我国在春分日时,昼夜是一样长短的。
8、(对)不管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的。
9、(对)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
10、(错)在地球任何地方的大树,树叶茂盛的一方一定是南方。
二、选择
1、北半球黑夜最短的一天是(B)。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一年当中,太阳的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是在(A)。
A、南北回归线之间 B、南北极圈之间 C、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D、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C)。
A、自东向西 B、自南向北 C、自西向东 D、自北向南
4、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就形成了(A)。
A、昼夜现象 B、日食现象 C、月食现象 D、四季现象
5、外出时,我们看树桩上的年轮,可以识别年轮宽的一面为(B)。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6、月球上的山脉基本上都是(B)。
A、高原 B、环形山 C、火山 D、丘陵
环境保护
一、判断
1、(错)防止空气污染,就是要多扫地、多洒水,防止尘土飞扬起来。
2、(对)绿化校园能使校园内的空气新鲜。
3、(错)生产者会利用阳光和氧气合成自身的营养物质。
4、(对)古代恐龙因为不能适应地球气温骤降和食物减少等环境变化而绝种了。
5、(对)生物及其周围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相互依存所组成的系统叫做生态系统。
6、(对)环境影响着植物的生长,而植物的生长也影响着周围的环境。
7、(对)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改善气候,有些植物的生长还能净化环境。
8、(对)凡是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就能生存,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就会消亡。
9、(错)在海边洗衣服是不会污染海水的。
10、(错)黄河流域的土地大量沙漠化,是下雨太少的缘故。
二、选择
1、工厂烟囱排出的黑烟属于(B),汽车排放的尾气属于(D)。A、生活污染源 B、工业污染源 C、农业污染源 D、交通污染源
2、下列环境中,空气比较好的是(C)。
A、电影院 B、教室 C、公园 D、居民区
3、要想农作物生长得好,就要(A)。
A、培肥土壤 B、多拔草 C、浇水 D、多翻土
4、下列生物中,不属于消费者的是(A)。
A、绿色植物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微生物
5、下列植物中,不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是(C)。A、桂花树 B、桃树 C、苔藓 D、柳树
6、下列方法中,(A)不能减轻空气污染。
A、建火力发电厂 B、植树造林 C、建废水处理池 D、改进燃料
7、在鹰、小麦、鼠、蛇组成的食物链中,正确的是(B)。
A、小麦→蛇→鼠→鹰 B、小麦→鼠→蛇→鹰 C、小麦→鼠→蛇→鹰
8、在一定条件下,各种生物的数量会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称为(C)。A、生态系统 B、生态环境 C、生态平衡
土壤、岩石
一、判断
1、(对)通过眼睛、手摸、刀刻、滴盐酸等手段可以辨认出岩石的种类。
2、(对)煤是由于地壳的变动,古代的树木被埋藏在底下,与空气隔绝,并长期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
3、(错)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
4、(对)石油是远古时代生物的遗体在地层中经过几亿年的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5、(错)石油的开采的办法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
二、选择
1、在一块岩石上滴上盐酸,有气泡冒出,这块岩石是(D)。A、玄武岩 B、砂岩 C、花岗岩 D、石灰岩
2、通常用来制造砖瓦、烧制陶瓷的材料是(B)。A、沙 B、粘质土 C、壤土 D、沙质土
3、检验土壤中有沙和粘土的实验是(B)。A、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看是否有气泡冒出。
B、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沉淀后看颗粒分布情况。C、把干燥的土块放在石棉网上烧,当土块冒烟时,可闻到臭味。
4、煤层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地壳的变动,有的接近地面,用(B)。A、地下开采 B、露天开采 C、钻井开采 D、海底开采
5、长期没有重新喷发过的火山称为(C)。A、活火山 B、休眠火山 C、死活山
力
一、判断
1、(对)人们利用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时产生的冲击力,修建了水电站。
2、(对)我们拍皮球是利用压缩空气具有弹性的道理。
3、(错)同一座桥,加上拉索后的承重能力大大增加。
4、(对)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5、(对)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量时,弹簧秤要竖直,读数时,眼睛要平视刻度。
6、(对)自行车车胎上的花纹主要是为了增加车胎与地面的摩擦力。
7、(错)漂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作用,而沉到水底的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8、(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小。
9、(对)我们经常给机械加润滑油,主要是为了减少机械内部的摩擦力。
10、(对)不管是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它们都具有惯性。
二、选择
1、迎着风跑风车转动得快,迎着风走风车转动得慢,这说明风车转动的快慢(A)。
A、与风力有关 B、与风向有关 C、与风力、风向都有关 D、与风力、风向都无关
2、下列物体中,没有利用弹性原理的是(D)。
A、沙发 B、手电筒 C、讲义夹 D、板凳
3、工人叔叔在搬动重物时往往在重物下垫几根圆钢管,这是因为(B)。A、物体的滚动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 B、物体的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4、把转动转换成平动的转换方式是(B)。
A、链条传动 B、连杆传动 C、齿轮传动 D、皮带传动
5、在牛皮纸上放一只墨水瓶,当迅速抽去瓶下的牛皮纸时,墨水瓶会(A)。A、静止不动 B、随牛皮纸一起动 C、向前跌倒 D、向后跌倒
6、人们利用重垂线来检查墙体是否垂直,依据是(A)。
A、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C、重的物体总是竖直向下的 D、重的物体是竖直向上的
7、要使潜水艇上浮应(A)。
A、排出水舱中的水,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B、向水舱充水,增加潜水艇的重量
8、抽屉从桌内拉出来的运动是(A),电风扇叶片的运动是(B)。A、平动 B、转动 C、平动与转动的复合运动
机械、金属
一、判断
1、(对)杠杆不仅可以省力,还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2、(对)斜面是一种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的简单机械。
3、(对)锈是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后产生的。
4、(错)小轿车的外面喷上油漆只是为了好看。
5、(错)有明亮光泽的物体都是金属。
6、(错)盘山公路的坡度越大越省力。
7、(错)利用滑轮一定能省力。
8、(对)汽车的方向盘是轮轴的应用。
二、选择
1、下列物品中应用斜面的原理制成的是(C)。
A、跷跷板 B、楼梯 C、螺丝钉 D、扳手
2、水龙头是一种(C)。
A、杠杆 B、斜面 C、轮轴 D、滑轮
3、下列几种情况能省力的机械是(c 斜面)图略。
4、用电器、电线是金属材料制成的,这是由于金属具有良好的(C)。A、延展性 B、可塑性 C、导电性 D、绝缘性
5、塑料常常被运用于电器的绝缘部分,这是因为塑料(D)。
A、具有延展性 B、具有可塑性 C、重量轻 D、具有绝缘性
6、提水用的辘轳是一种(C)。
A、杠杆 B、斜面 C、轮轴 D、滑轮
7、烧饭等加热用的器具常用金属材料加工而成,这是因为金属具有良好的(B)。A、延展性 B、导热性 C、导电性 D、绝缘性
8、最会生锈的金属是(B)。
A、潮湿地方的铜 B、潮湿地方的铁 C、干燥地方的铜 D、干燥地方的铁
电和磁
一、判断
1、(错)磁铁和铁之间放一本练习本,就不能把铁吸住。
2、(对)将条形磁铁悬挂起来,静止后,条形磁铁的一端指南,另一端指北。
3、(错)磁铁中“N”表示南极,“S”表示北极。
4、(对)冬天晚上脱毛衣时,有“噼啪”声,这是一种摩擦起电现象。
5、(错)像毛线、玻璃、陶瓷、塑料、大地等都是绝缘体。
6、(错)梳头时,头发会吸在梳子上,这说明梳子具有磁性。
7、(对)电能具有污染少,输送方便等特点。
8、(错)经过摩擦的塑料棒具有磁性。
9、(对)手电筒的按钮相当于电路中的开关。
10、(对)电可以通过日光灯转换成光能。
二、选择
1、每块磁铁的磁极都有(B)。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无数个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用符号表示应该是(D)。A、“N” B、“S” C、“+” D、“-”
3、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C)。
A、中间 B、中间或两端 C、两端 D、中间和两端
实验操作
一、选择
1、用带漏斗的塞子紧紧塞住瓶口,然后往瓶子里装水,发现水流不进瓶子里,这是因为(A)。A、漏斗口太小,水流不下去 B、水倒得太快,水流不下去
2、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C)。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 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二、填写实验器材的名称
1、研究土壤中是否含有腐殖质
2、研究空气的成分(空气与燃烧)器材:酒精灯、火柴、蒸发皿、小棒、三脚架 器材:水槽、蜡烛、玻璃杯、火柴、玻璃片
3、水的过滤
4、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室)
器材:铁架台、漏斗、烧杯、滤纸、玻璃棒、器材:烧瓶、冷凝管、烧杯、酒精灯、火柴
铁架台
第四篇:小学基础知识汇总
小学基础知识汇总
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
1、单韵母:
a o e i u ü(6个)
2、复韵母:
ai、ei、ui、ao、ou、iu、ie、üe、er(9个)
3、鼻韵母:
(前鼻音)an、en、in、un、ün(后鼻音)ang、eng、ing、ong
整体认读音节
zhi、chi、shi、ri、zi、ci、si、ye、yi、yin、ying、wu、yu、yue、yun、yuan(16个)
标调规则
有a别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这样标调准没错!
拼写需注意的事项
1、j、q、x遇到ü,两个小点要拿去
2、句子开头的首字母要大写;汉语人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专有名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例:Beijing;文章标题开头字母要大写
关联词
1、并列关系:
...一边...一边......一面...一面...不是...而是...有时...有时...既...又...又...又...那么...那么...2、承接关系:
一...就 首先...然后...又......就......接着...3、递进关系:
不仅...而且 不是...甚至 不但...而且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又、也)
4、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因故...之所以...是因为 既然...就...因此...5、选择关系:
是...还是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宁愿...不愿...6、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 尽管...还 尽管...却 但是(可、却、可是、然而、不过、只是、仅)
7、假设关系:
如果(假设、倘若、要是)...就(那么、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也(还)
8、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任凭...也
修辞
1、比喻:
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
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
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
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
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6、双关: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7、引用:
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
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
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10、对偶: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1、反复:
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标点符号
1、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2、句号:
用于一句完整话的最后停顿。
3、问号:
表示一个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4、感叹号:
用于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5、冒号:
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
6、分号:
表示停顿一般比逗号大比顿号小,复句间较大的停顿。
7、双引号:
表明文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书上的话、人物的话等。
8、顿号:
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9、括号:
标明文中注释的部分。
10、破折号:
表示出现种种不同的语境、情态和语法意义。
11、省略号:
表示由于种种原因省去的内容、达到便于记叙的目的。
12、书名号:
表示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图画等的名称。
13、着重号:
表示文中特别重要,需要注意的字词句。
14、间隔号:
表示时间、民族、书名、人名之间的分界。
15、连接号:
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的标点。
16、专名号:
表示人名、地名、国家名等。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3、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4、车到山前--------必有路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车--------谁敢
27、老鼠过街--------人人喊 打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2、壶中无酒--------难留客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6、三九天吃冰棍-----寒了心
37、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39、寺里的木鱼--------任人敲打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42、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
43、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5、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歇后语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9、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5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
55、木偶流眼泪--------假人假义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0、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71、上鞋不用锥子-------真行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73、瘸子上炕-------一搬一上
74、开水里煮空笼--------不争包子争口气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7、黄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78、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79、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80、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8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2、池塘里的**--------大不了 83、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句子
1、陈述句:
用于告诉别人一件事或一个道理,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一般语调平和,句尾一般用句号。例:(1)小明的好朋友是学生。(2)明天我们去秋游。(3)夜空中满是闪闪的星星。
2、疑问句:
用于提出问题的句子,句尾语调上升,常有疑问词“呢、吗、呀、么等等”句尾用问号。例:(1)这本书是你的吗?(2)你吃过午饭了吗?(3)他在做什么呢?
3、祈使句:
表示命令、请求、希望或者劝阻的句子,根据语句语调可以用叹号、也可用句号。例:(1)不许随便乱走!(2)请把那本书给我。
4、感叹句:
用于抒发感情、表示感叹的句子,句尾用叹号。
例:(1)春天的景色真美呀!(2)种子的力量竟然有这么大!
词语
(一)固定结构
1、ABB
慢吞吞、懒洋洋、兴冲冲、圆溜溜、胖乎乎 红扑扑、笑呵呵、乐陶陶、喜滋滋、静悄悄 雾沉沉、雨蒙蒙、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 白茫茫
2、AABB
高高兴兴、许许多多、漂漂亮亮、仔仔细细、红红火火、明明白白、花花绿绿、干干净净 严严实实、舒舒服服、确确实实、零零星星、结结实实、郁郁葱葱、大大小小、多多少少 深深浅浅、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粗粗细细、日日夜夜、来来往往
3、AABC
栩栩如生、翩翩起舞、恋恋不舍、历历在目、面面俱到、头头是道、源源不断、彬彬有礼 息息相关、蒸蒸日上、津津有味、滔滔不绝
4、ABAC
人山人海、诚心诚意、惟妙惟肖、自言自语、无影无踪、无法无天、无边无际、各种各样
5、又A又B
又唱又跳、又细又长、又说又笑、又大又圆、又松又软、又香又脆
6、A来A去
游来游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跳来跳去、走来走去
7、不A不B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二)带反义词的成语
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左右为难、黑白分明、舍近求远、因小失大、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舍本逐末、贪小失大、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大同小异、小题大做 大呼小叫、左膀右臂、前因后果、前仰后合、大惊小怪、南辕北辙
(三)带数字的成语
一本正经、二话不说、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颜六色、六神无主、七嘴八舌、八仙过海 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发百中、千方百计、万紫千红
(四)八字成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五)历史故事的成语
闻鸡起舞(祖逖)、惊弓之鸟(更羸)、画龙点睛(张僧繇)、胸有成竹(文与可)杏林春满(董奉)、纸上谈兵(赵括)
(六)神话故事的成语
盘古开天、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七)寓言故事的成语
刻舟求剑、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南辕北辙、买椟还珠、坐井观天
(八)关于春天的词语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春暖花开、春风拂面
(九)关于秋天的词语
金秋时节、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
(十)关于团结的词语
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战无不胜
(十一)关于取长补短的词语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博采众长、多多益善
(十二)关于学习的词语
勤学好问、好学不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学而不厌、坚持不懈业精于勤、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废寝忘食、竭尽全力、锲而不舍、脚踏实地
(十三)其他成语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满载而归、如愿以偿、没精打采、沉默不语、目不转睛、恍然大悟五洲四海、举世闻名、高楼大厦、应有尽有
2、关于天气的谚语
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 大雁北飞天将暖,燕子南归气转寒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3、关于帮助的谚语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4、关于祖国风光的谚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三峡天下雄,剑门天下险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5、关于思想方法的谚语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6、关于团结的谚语 人心齐,泰山移
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一花独放不是春,白花齐放春满园
7、对联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浓烟淡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8、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猪八戒插葱——装象
9、名句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0、珍惜时间的格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1、描写景色的诗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
12、描写友谊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洙)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刑俊臣)
13、描写月亮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14、名言
知识是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5、孔子的名言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五篇:幼儿科学基础知识小论文
幼儿科学基础知识小论文
11103314135
11学前本
项 欣
幼儿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作为一名未来的老师和家长,我深刻地意识到科学育儿的重要性。
也许有些家长认为幼儿的体重增长得快,身高长得高,很少生病就是健康。事实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他们只注意到生长,而忽略了发育。所谓发育,就是指幼儿神经、精神的发展,包括动作发育、语言发育、认识能力的发育以及与成人和小朋友相处关系良好、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卫生习惯等。为了幼儿能够良好地生长发育,我们必须重视科学育儿,用正确的方法教育他们。
在生活中,我常常看见一些父母用命令式的话语跟孩子说话,希望这样能够体现自己的威严,让孩子更听话。在我看来,这是不科学的。家长这样的行为也许会严重影响幼儿将来待人待事的方式,到时候家长便会后悔莫及。“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我们暑期社会实践的一条原则,我相信该原则亦是家长育儿的守则。当你要对孩子说什么的时候,试着蹲下来,让自己与孩子处在同一高度,用你的手握住孩子的小手,用亲切的目光看着他,然后和颜悦色地对孩子说出你的要求,用这样的方式对孩子说话,孩子同样听你的话,而且还会更开心地去执行你的“指示”。这样的方式是不是更科学呢?家长必须意识到自己是孩子学习的对象,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幼儿起着很大的影响力。家长们务必要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给幼儿树立一个好榜样。
在见习过程中,我观察到一些幼儿不健康发育的情况。在南欧幼儿园见习时,我所见习的班级里有一名幼儿不爱说话、基本不发言甚至从来不吃幼儿园的饭,他的情况引起了我的关注。在短短的见习过程中,我尽可能地多与他接触,观察他。我发现他不吃饭其实是极度的挑食造成的,我坚信这问题的出现离不开家长的教育。我迫切地希望家长和老师重视起这些问题的存在,让该幼儿能够及时改掉这一坏毛病。除此,班级上还会存在一些不自信的幼儿,他们上课很少举手,发言不积极,他们注意力有时涣散,惧怕尝试新任务,他们喜欢顺从与模仿别人。他们都是我关心的对象,我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对幼儿成长的危害性。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我应该选择巧妙的方法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当孩子对某件事缺乏信心、有畏难情绪时,我会对他们讲,你能做好这件事,只要用心去做,什么事都能做好,并在过程中不断给予他们肯定。我相信,在这种长期的积极暗示下,孩子的自信心会不断增强并开始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当有些事情孩子不会做或做不好时,不要责备他们,通过示范,让他们感到这些事情并不难,从而使他们增强自信,敢于尝试。而且在学习、游戏过程中,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并给予他们选择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经过自己努力而取得成功的乐趣,并且逐步建立和增强独自做事的信心,从而更加乐于自己独立去做事。
我会铭记此次见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思考,并倍加珍惜未来见习与实习的日子。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中,注重幼儿的发展,科学地教育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