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沈志华解析中朝关系历史
沈志华解析中朝关系历史
最近10年到20年中国对朝鲜政策有一些问题,总是给人一种好像被谁牵着鼻子走感觉。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局面?很大程度历史的神话束缚了我们的头脑,束缚了决策者的头脑。一个什么样的历史神话?——中朝关系是历史上用鲜血凝成的牢不可破的中朝关系,“中朝传统友谊”、“唇寒齿亡”形容词非常多,如此说法讲了60年,所以至今仍根深蒂固。
对此,我的学生对我介绍说,网上大家对这个问题提出很多疑问:真是兄弟关系?真的是鲜血凝成的友谊吗?现在怎么凝不到一块去?这需要我们对历史进行深刻分析和深刻检查。这几年我看了很多材料,试图对中朝关系的历史脉络、外交特征、性质做出判断。如果我们判断比较准的话,对过去发生过什么事,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过什么事,中国又是怎么处理的,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如果对这个历史过程有一个大致了解,可能会对今后、现在有一个借鉴作用。
我先从1940年代讲起,之前就不用讲。中朝关系很古老,到晚清前,朝鲜大多时间都是中国的藩属国,后被日本人统治了40年时间(1905-1945年)。日本人之后是苏联人,自1945年苏联红军占领北朝鲜后一直到1949年苏联撤军,在这4年中基本是苏联人说了算;再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因为朝鲜战争,中国在朝鲜有很大的发言权,直到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走,朝鲜才真正说了算。所以朝鲜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形成很晚,具有自己独立地位的时间很短。一会儿我给各讲故事就会知道,他想做什么事,一会儿老大哥来了,一会儿老二哥来了,他做的事都不算数,都得重来。朝鲜现在有一些行为和心态得分析它的历史过程。
在中苏关系边缘的朝鲜
在1945-1949年,中国跟朝鲜基本上没有直接的高层关系,因为中国内战,朝鲜支持中国共产党;但在基层,主要是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被苏联占领,朝鲜执行的政策就是苏联政策。那时苏联对中共是支持的,但又不能公开支持,就通过朝鲜起作用。比如朝鲜是林彪的仓库、庇护所、转移基地,四野部队跟国民党打仗,打不过往就往两个地方跑:一是朝鲜,二是中国大连。如此国民党不敢追,因为朝鲜是另一个国家,大连则有苏联占领,所以它是庇护所也是仓库。军队打仗,没有一个稳定的基地不行。而战略物质放在朝鲜比较合适,用得着就过江拿,拿回来再打,要不然借道朝鲜绕过去,比走东北方便得多。包括伤病员都在朝鲜治病。所以在东北战场,朝鲜给了中共提供很大的帮助,但多大程度上是朝鲜本身做出的决定很难讲,因为那时是苏联远东军第25集团军驻扎朝鲜,整个朝鲜都在苏联军政府指挥下、安排下活动,以及通过大连港给中共运物资、武器、弹药。这时期,双方大体上保留在这样一个层面。出面联系的是当时的东北军区,至少中共中央没有直接出面;而朝鲜跟国民政府更没关系。所以,这个阶段,与中国国家层面没有直接关系。
到什么时候有了高层的联系?那是1949年初夏。当时,金日成很想通过武力方式实现朝鲜民族统一。在1948年朝鲜分为两部分后,李承晚和金日成都想统一朝鲜,因为他们两人都认为靠宣传、口号实现不了统一,只有通过武力才能实现。金日成很想通过苏联和中国的帮助实现此目标,所以派人到北平(北京)。那时,毛泽东刚进北平还没进紫禁城,于是金日成不仅见了毛,还见了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他希望把四野部队当中的朝鲜族放回国。因为1949年4月,驻扎朝鲜的苏联部队撤走了,留下了一部分武器给朝鲜,但没军队。朝鲜原来都没有国家,遑论军队?就只有打游击的,那也没有见过大阵势,只有四野部队中4万多人打过大仗,比如166师围困沈阳、164师围困长春,都是参加过大兵团的战斗。后来毛同意,另有一部分人跟着林彪南下到海南岛,打完后就给你送过去。就这样一个过程。
金日成第一次到北京见毛是1949年5月13日。在此之前,他于4月20日至4月25日去了莫斯科,向斯大林汇报,希望通过军事手段实现朝鲜统一,但斯大林临走时说:你必须到北京跟毛泽东谈,中共中央得同意。所以金日5月13日到北京,13、14、15、16日谈了几天,毛泽东同意了也接受了。这是金日成第一次跟毛见面。
在这个时期,朝鲜基本上是听苏联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看俄国电报档案:金日成问斯大林能不能跟中国建交?斯大林回电:当然可以,等我与中国建交后你再建交。金跟毛谈时想跟中国签同盟条约。毛不同意,说同盟条约打完仗以后再签。这话有道理,但他们内心怎么想的现在不得而知,有可能毛泽东不愿意在法律上承担这样一个责任。所以毛问斯大林:金日成来想跟中国签同盟条约,我的意见是朝鲜实现统一后再签。斯大林回电说可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的时间里就这么一次接触。这是第一阶段。
值得怀疑的“血染的友谊”
第二个阶段是1950年-1957年。很多中国人都以为这个阶段是中朝关系最好的,朝鲜战争鲜血凝成了友谊。其实错了,这段时间是中朝关系最不好的时候。档案文献显示,在整个朝鲜战争过程中,中、朝两国在几乎所有的问题上都存在分歧,立场完全不一样。因此,我们说的战斗友谊、中朝之间密切关系是否存在?这个当然存在,两国军队并肩作战怎能没有友谊、怎能没有友好关系?当然有,但主要在基层。毛泽东对此曾经发过好几封电报:对朝鲜一草一木要爱护,跟居民搞好关系,志愿军违反军纪有枪毙、处分的。中国军队很注意,这些都是事实。可根本问题,即在重大战略问题上中朝两国领导人的高层考虑不一样,分歧非常大。
比如:中国军队到朝鲜应谁指挥?金日成觉得应该他自己指挥,你是外国军队到朝鲜作战不是我指挥吗?我是最高司令长官(那时金日成是最高统帅),彭德怀应该听我的。彭德怀觉得中国怎么能听你的,你把自己的军队打光了,怎么能听你的?因此,他们俩人从一开始就有非常大的矛盾。金日成对彭德怀说:“彭德怀同志,你的司令部是不是和我靠近一些,咱俩在一起好一些。”潜台词是我指挥你。彭德怀说:“没问题,咱俩就在一块。”结果合在一起之后,金日成突然发现是彭德怀想指挥他。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打完也没有明确谁指挥谁,而且当时朝鲜军队几乎被打没了,剩下的跑到吉林修整,作战部队只有志愿军13兵团。但总体说来,这时还不存在大问题。
但是,随着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7-12月24日)打响,问题就陆续出来了--在第二次战役中,朝鲜人民军有一个兵团参与了战斗,因为他们的军队经过训练回来了。不久就发生了很多问题和矛盾--两个司令部之间没有沟通,志愿军在前面追着美国人,却被朝鲜人民军抄了后路,自己人跟自己人打起来,而且有两次--这无疑是指挥问题。金日成建议中朝军队分开指挥,各管各,派个联络员联系。金日成想,他是一国元首,必须指挥自己的部队,把部队给中国人指挥成何体统?这个感受可以理解。所以他一直不愿意交出朝鲜人民军指挥权。但彭德怀坚决不干,强调:必须统一指挥,否则战役很难打。吵来吵去没有结果,一直等到斯大林的电报:军队必须由中国指挥。就是说朝鲜人民军要交给志愿军指挥,金日成没办法,只好交出了指挥权,由此成立了中朝联合司令部,中国为正,朝鲜为辅。
这件事对战争当然有益,但对金日成的影响可想而知。有一段记录,记录了金日成与苏联大使的谈话,他说:我明白了这意思,就是让我放弃总司令的职务对不对?苏联驻朝鲜大使捷连季•福米奇•什特科夫说:“对,是这样”。金日成默默无语地走了。想像一下这个情景,他心里肯定特不好受。
这个事过后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那是第三次战役(1950年12月31日-1951年1月8日)开始后不久,志愿军就越过了“38线”;1月4日,志愿军占领了汉城;1月8日,彭德怀下令停止进攻、全军修整。这可把金日成惹恼了:哪里有这样的?打了胜仗的军队不继续追击怎么能修整?乘胜追击把美国军赶到海里就完了,战争就结束了,国家也统一了。彭德怀说必须修整。细说起来,这件事有由来:那时,“第二次战役”还没结束,彭德怀就曾给毛泽东发电报:建议不越过“38线”。为什么?部队精疲力尽,弹药打光了,粮食没了,新兵员补充不上来,而且美国轰炸非常厉害,打得非常艰苦。九兵团打“第二次战役”是从上海调过来的,当时甚至都没有冬装,士兵们单衣单裤,结果导致“第二次战役”中非战斗解员5万人,第二天起来不是手指头没了,就是脚趾头冻掉了。所以彭德怀、聂荣臻跟中央报告说这个战争不能再往下打。毛泽东回电说不行,这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38线”一定要过,否则朋友们会不高兴。彭德怀回电说,“38线”过可以,能否保住不敢保证。所以说,这是彭德怀和毛泽东商量过的,而且实际情况要求只能修整,不修整怎么办?这样的决策与命令和朝鲜人的想法差距很大,朝鲜人当时一心希望尽快实现国家统一,尽快结束这场战争。这次争吵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网上盛传金日成让彭德怀煽了一大嘴巴,这个我不知道,但两个人的吵架记录我看到了,你一言、我一语用词非常严厉。彭德怀还说:“我就这样决定了,如果将来证明这个决定是错误的可以枪毙我”。在志愿军司令部吵了3天,一直争论不下。金日成希望应该一鼓作气赶快结束这场战争。彭德怀说原来就想一鼓作气,结果不是被人家拦腰截断全军覆没,你想让我也重蹈你的覆辙吗?话说得很难听,金日成脸上也挂不住,那点事都给斗出来了,他俩争来争去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彭德怀说:“你不是说现在风一吹就能把美国人吹到海里去了吗?你去吹风,我帮你去守后方,省得让人家抄的后路。”一直到1月19日,斯大林给毛电报说:“彭德怀同志的意见是正确的,彭德怀是真正的军事家”(我没有看到毛泽东给斯大林的回电,但斯大林的回电肯定是接到毛泽东的报告:到底是打还是停,听您说一句话)。当时,跟朝鲜领导人站在一起的还有苏联驻朝鲜大使、苏联军事顾问,他们都赞成乘胜追击,所以斯大林还有一段话是冲着苏联军事顾问的,斯大林说:“以后军事问题你们少插嘴”。如此才把问题解决。这件事对朝鲜人的影响也非常大。我看1954、1955、1956年的档案材料,在朝鲜劳动党内一直有一个传言:朝鲜没有实现统一主要是中国人造成的。为什么?就在马上要取得胜利时彭德怀下令停止进攻,结果导致朝鲜失去了战胜美帝国主义的最好机会,至今朝鲜都没有实现统一。当然这不是事实,真打也打不过,也不可能实现统一。但朝鲜劳动党内之所以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说明这件事对金日成领导人的影响非常大,至少他们是这么认为的:本来可以取胜,因为你下令停止进攻修整导致这样的结果。
夹缝中的金日成 再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也是中朝之间矛盾吵得“不亦乐乎”的--即铁路管理权。朝鲜铁路归谁管?开始一直是志愿军司令部管,因为朝鲜铁路基本被炸毁,中国派遣了18万民工帮助朝鲜修复铁路,然后又派出了铁道兵,援助了机车、车厢。因为当时战事非常紧迫,双方还算相安无事。至1952年,战争进入边谈边打阶段,中朝分歧也就出来了。金日成觉得战争既然不能立即结束,就要搞建设,朝鲜几乎被炸烂了,就要求运经济物资。但彭德怀还是以战争为主,军队必须控制铁路,要运军事物资。大概有一年时间,双方在铁路问题上发生很多争执,彼此抢车头、路线、仓库,导致诸多事故。当时,美国轰炸非常频繁和激烈,一抢起来双方都在,美国轰击轰炸一下就炸毁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彭德怀几次给铁道部。最后,是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出面跟朝鲜谈判,铁路到底谁说了算,他要求归中朝志愿军司令部。金日成呢,几次找中国政府交涉,说铁路权就是主权,不能丧失主权交给中国人管。最后周恩来出面跟彭德讲:算了,这不争了,朝鲜愿意管让朝鲜管,只要保证军事物资供应就行了。但是,周恩来电报发过去没两天,斯大林来了一个电报(大约是毛泽东打报告给斯大林):“铁路必须军管”。没办法,铁路又交给彭德怀管。如此一来,金日成更郁闷了--为什么每次都是朝鲜忍气吞声。如此,关系越来越紧张。
我看苏联解密电报说得特别隐讳,但毛泽东给斯大林的电报和金日成给斯大林的电报都在互相指责对方。比如停战谈判,其过程非常复杂,变化太大,这里就暂时就不讲了,就讲一个时间--1952年夏天,中朝联军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谈判没有取得任何进展,陷入僵局,因为有5个问题:中立国问题、边界线问题、隔离带问题等,前4个都解决了,最后一个问题是战俘问题,中国提出要全面遣返,抓你多少人还给你,抓我多少人还给我。美国不干,美国抓中国人多,中国抓美国人只有几千。美国人说按比例遣返,后来自愿遣返,谁愿意回就回去。双方争执不下,金日成给斯大林电报说:现在谈不下去主要是李克农(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情报部部长。1953年起,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搞的鬼,我不明白李克农为什么非要那几个战俘,战俘有什么可要的?本来也不是共产党人,都是国民党投降过来的。还说:中国人要回来的战俘没多少,但美国飞机炸死的朝鲜人比战俘要多很多,如此吵下去还会死很多人。当然电报表达得比较隐讳,但就是这个意思。毛泽东坚持绝对不让步,金日成说应该接受美国条件签字停战。
1952年9月,斯大林把金日成、彭德怀、周恩来都叫到莫斯科,对他们说:你们说吧,到底什么意见?最后,斯大林同志又说了一句话:我看毛泽东同志的立场是正确的。金日成又默默无语地回去了。所以中朝在很多重大问题上的立场不一致。当然这可以理解,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想法,比如1951年6月要求苏联出面调停,到52年坚持采取强硬的立场等,变化过程非常大。不过在整个过程中,中朝高层的分歧和矛盾非常尖锐。
在此情况下,之间有多少友谊?鲜血流了不少,结果没有凝成友谊。所以战争结束后(1953年7月),朝鲜要恢复经济建设,但没钱。金日成没有到中国,而是去找苏联要钱。只不过当时斯大林死了,跟新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要到一点,因此金日成又准备到东欧去要。这时,毛泽东发了一个电报:你到中国来,要什么好说。所以,10月金日成来了。具体怎么谈的我没有看到材料,但结果很清楚:中国无偿援助朝鲜8万亿人民币(币制改革后是8亿人民币),现在觉得没有多少,一顿饭几亿就出去了,但那时是很大一笔钱。1950年代到1960年代初,中国对外援助一共是20亿人民币,其中8亿给朝鲜,8亿给越南,剩4亿其他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分了(这都是无偿的)。那是什么情况?1953年10月,中国刚刚经历完战争,也是需要钱的时候,而且刚刚开始“一五”计划建设。中国不但给了朝鲜8亿,而且朝鲜战争期间所有贷款、贸易差额和朝鲜欠款一律撤销。毛做的决定一定是看着苏联做的,苏联减半,交50%就行了。结果毛一句话--全免!还有其它的,比如中国专家去是中国给钱,苏联专家去是朝鲜给钱。这样的差距很大。
我看苏联大使馆一个报告给苏联外交部,1953年底中国援助项目谈完后,觉得苏联政策应该变变,现在我们给朝鲜的援助比中国差远了,列了好几条。1953年底中国对朝鲜无偿援助的总和超过了苏联和东欧所有国家对朝鲜的援助,毛为什么要在中国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拿出这么多的钱给金日成恢复家园?我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要补偿金日成心灵上受到的“伤害”(现场笑)。就中朝关系而言,朝鲜战争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由苏联主导朝鲜和控制朝鲜的态势转到了由中国控制朝鲜。在朝鲜战争这3年多过程中包括后来,前前后后七、八年是中国人说了算,朝鲜问题上只有中国有发言权。斯大林为什么一直顺着中国?因为毛泽东很多想法比较符合斯大林的想法,斯大林从苏联的利益出发,毛泽东从国际社会主义阵营出发,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首先是苏联的利益。毛的想法很简单:只要中苏关系、中苏同盟维持,中国安全、发展建设就有保证,所以在重大问题上中苏一致,受气的当然就是朝鲜。
“备胎”上位
在这种情况下,金日成心有怨气、心里不舒服,毛泽东心知肚明,所以在朝鲜战争过去后毛必须安抚他。安抚起了多大作用?不到一年,人家钱用完了,因为朝鲜1954、1955、1956年为恢复时期,要建设就需要钱,金日成又到苏联、东欧,这时朝鲜出事了。这得从朝鲜劳动党的构成说。朝鲜劳动党由很多党组合,主要是共产党,朝鲜共产党又有很多派,总之朝鲜人团结在一起不大容易。其实1925年朝鲜劳动党就成立了,但不过3年就被共产国际解散了。一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朝鲜劳动党才恢复,但总部不在平壤而是汉城。
原来,朝鲜劳动党在南方有一拨人,他们以朴宪永为主,称之为南方派;一拨人在北方坚持抗日,叫国内派;第三拨是苏联派,主要是20世纪初从朝鲜到苏联的移民。二战前(1936-1938年),斯大林害怕少数民族和外面勾结,所以就把边境上的少数民族都调到苏联腹地,整个村、镇迁移,比如德意志人不能在边界,匈牙利人不能在边界,全调到内地,其中包括朝鲜人。在远东所有朝鲜族人整村、整城、整镇搬到中亚哈萨克斯坦。1945年,苏联军队进军东北时,斯大林突然想起没个人带路话也说不通,于是到哈萨克斯坦找了200多人俄语说得好、懂朝鲜语随军南下到朝鲜,这批人后来就留下了,这就是苏联派。还有一派是延安派,这是原来在八路军当中的朝鲜族干部,比如金斗奉等一批人在战争结束后回到朝鲜,他们被称为构成延安派;最后一派是游击队派(即金日成派),是原来参加抗联的人,比如金日成、崔庸健等,这拨人在1940年日本关东军大扫荡时逃到苏联。《苏日中立条约》签订后,苏联不让他们回,否则没法跟日本人交代,于是留在远东,在一个村子里住下,建了营地。中国人是周保中、李兆麟、冯中云,其中也包括朝鲜人。周保中成立时叫抗联教导旅,后来斯大林给了一个番号:苏联远东红旗军第88独立步兵旅(这样可以领受军饷)。
战争结束后,斯大林把88旅解散了,大部分中国人跟着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当向导。金日成当时是一营营长,他带队回朝鲜。金日成回去时还不是北朝鲜领袖,苏联也没想扶植他,而是想扶植曹晚植(1883-1950),但他坚决反对苏联的托管政策,结果被放弃了,这样才换成金日成。我看到苏联给金日成的评语是:金日成同志在朝鲜人当中很有威望,经常汇报思想,俄语学得好,能团结同志。什特科夫、在朝鲜问题上很有发言权,他给斯大林写信推荐金日成。那时金日成年仅32岁,金斗奉、崔庸健都是比他高一辈的老革命家都没有被推荐,就推荐了金日成,说他有政治头脑、能成事。如此把金日成扶植起来,不过很多人不服气,金日成就通过各种运动、手段陆续把一些派别打下去,包括延安派--其中一些人被金日成以防止朝鲜统一、指挥被降职。南方派也被收拾。1954年还收拾了莫斯科派。但金日成没有特别大的动作,因为有苏联和中国在,就抓生活问题,比如贪污,找点原因给你降职。
但即使这样也容易引起这些干部的不满。1954-1955年,延安派跟苏联派有一些矛盾,到1956年两派就联合起来。南方派彻底跨了,李承烨一个案子枪毙了十几个人,后来朴宪永也被绞死了,朴当时是朝鲜共产党主席,从汉城逃到平壤,一直是第二把手,后来说他是美国间谍。1956年是苏共二十大,批判个人崇拜。当时,共产党各党都传达了苏共二十大精神,斯大林从神坛被垃下来,赫鲁晓夫批个人崇拜。所以朝鲜劳动党内开始批金日成的个人崇拜,特别是金日成去东欧要钱时国内出事了,这两拨人准备联合起来发动政变,借8月中央全会把金日成提拔起来的干部搞下去,开始批金日成的组织路线和经济政策。但金日成很有政治经验,很快得到消息立刻赶回采取措施分化、瓦解,先把延安派、苏联派分解,他得到的消息或者他做出的判断是延安派唱主角,主要阴谋是延安派搞的。这也有可能,但看不到具体材料,看到的都是从苏联档案馆看到的,看的是汇报情况、大使谈话,材料非常丰富。苏联派群龙无首,延安派有,就是金斗奉--朝鲜人大委员长,地位很高但没什么权力,他也不争权,是一个知识分子。我看的材料可以证实金斗奉参与,至少默许了。他们也找了崔庸健。金日成只要离开朝鲜,一定是崔庸健管家,崔假装不知道。当然他不敢参与,也怕,因为真成事,岂不是把金日成和我一起干掉。金日成来信问:朝鲜国内情况怎么样?崔庸健说跟你走的时候差不多。结果金日成回朝鲜,苏联派全部官复原职,主要对付延安派,一下被分化了。延安派的人还不知道,至8月30日,朝共中央开会,一个一个站起来批评金日成,但发言根本不能完成,一发言就被打断,会场乱成一遍。时任副首相兼内务部部长戌辉被金日成贬为总工会主席,中央宣传部部长李弼奎被贬为是工商部长。他们几个在中间休息时商量说不对劲,事情怎么会这样,觉得事情败露了,然后开车直驱鸭绿江大桥,跑到中国。中国边防军不知道,他们说是首相、政治局委员。边防军赶快给北京打电话,周恩来说“没错,就是,赶快送北京来吧。”
到了北京,周恩来和罗瑞卿两个人接见,把具体了解后报告给毛主席。毛听后勃然大怒。他们跑过来是31日,9月中旬中共开八大,苏联代表团、朝鲜代表来都来了,金日成没敢来,派崔庸健过来。毛主席找米高扬说:“朝鲜出的事你知道吗?”“我听说了。”“你们打算怎么处理?”“还是听主席的意见。”毛说:“朝鲜这颗小树本是你们栽下来的,后来被美国拔掉了,让我们又给栽回去了,现在长大了、不听话了,你们看怎么办?”还说:“我看这样吧,你找崔庸健谈一次,我找崔庸健谈一次,我们要帮助金日成纠正错误,你去一趟,彭德怀和你一块去。”后来毛把崔庸健找来,严厉地批评了他,讲朝鲜劳动党这不对、那不对。这个事发生后,朝鲜劳动党曾到中国大使馆(时任大使是乔晓光)要人,说朝鲜有几个人叛逃,中国必须引渡回来。档案里乔晓光说这不算叛逃,属政治移民。毛在谈话中讲,“这几个同志能让他们回去吗?回去还不被你给杀了?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杀人?”弄得崔庸健也没话讲,训了一顿,并说:“回去给金日成同志带一个话,过两天我们派人去。”几天后,彭德怀和米高扬俩人到平壤找金日成谈话“8月全会的决议是错误的”,因为8月全会把中央好几个政治局委员开除,被贬到基层工作,“必须撤销8月决议,马上再开一个中央全会。”弄得金日成一点办法都没有,马上召集人开会,说:“各位,8月全会的决议都是错的,我们要重做一个决议。”主要是恢复这些人的职位。米高扬说:“行了吧老彭,咱哥俩走吧。”彭德怀说:“不行,主席跟我说要看着金日成新决议登报,不登报不走。”后来彭德怀还是走了。后来我看到报纸上就登了一个小条:9月开了新的中央全会做了一些新决定。这引起了乔晓光的不满,他找苏联大使:金日成不是唬弄人嘛?答应全文登在报纸上,怎么就弄这么一小条?
这个事件后,中朝关系降到冰点,金日成当然非常不满,他这事做得对与否是另一回事,经济路线有没有错是一回事。作为一国之主、一党领袖,北京、莫斯科来了俩人,捏着我的脖子让我干什么就得干什么?所以金日成非常不满,中朝关系已经走到了危险地步。而且日内瓦会议没有解决朝鲜问题,算停火,没有签订合约,委员会不断地谈判以及第三国舰队等。中、苏、朝有一个中朝委员会。所以11月份朝鲜提出一个主张:以后有什么事应该在联合国直接解决。这个意见毛泽东看到后更火了:这还了得,岂不是想把中国踢出来?直接跟联合国谈?谁打你们的?是联合国军打朝鲜,怎么跟敌人去谈?让敌人决定你的命运吗?11月30日把苏联大使尤金召来:“朝鲜决议你们看了吗?金日成要干什么?我看这个人要背叛革命,他早晚是革命的叛徒,不是铁托就是纳吉,很可能就是纳吉。”尤金说:“怎么办?”“你回去给赫鲁晓夫同志带一个信,怎么处理朝鲜问题?两种办法:第一,现在在朝鲜还有40万军队,可以帮助他改正错误。第二,随他去,以后不管朝鲜的事,愿意干嘛就干嘛,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说到第二条时,毛加了一句:“我们把志愿军全部撤出去,给金日成自由。”尤金怎么跟赫鲁晓夫汇报的,赫鲁晓夫怎么答复的没有看到材料,此事不了了之,为什么?因为“拨修事件”发生后,注意力被吸引到欧洲,此事搁置,一搁置就是一年,志愿军没撤,中朝之间断了联系。这一段是中朝关系最不好的时期,不过报纸上永远都是“中朝友谊”。
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变化?1957年到文革前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中朝关系忽冷忽热。1958年为最好,因为1957年底毛泽东在莫斯科见了金日成,毛两次跟金日成谈话,上来就说:“金日成同志,我错怪你了,你还是很革命,是我偏听偏信。这样吧,我把志愿军都撤回来,让你放心。”第一次谈金日成有点懵,没答话,不知道毛想说什么,不知道什么意思,回去研究了研究。其实毛几次跟苏联人讲话:我有志愿军在那儿,说是防美国人的,但金日成心里肯定不舒服。第二次谈话金日成想,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开完会,大家完全拥护主席的决定。果然,1958年2月,周恩来过去制订了撤军计划,到1958年10月所有剩余在朝鲜的志愿军全部撤走,没有一兵一卒。那时候的中朝关系是真好。此后,金日成年年到中国来,那时正值中国大跃进时期,金日成拍马屁“主席做得真好,我们现在朝鲜也这么干,中国搞全民皆兵,金日成也发枪搞全民皆兵;中国办公共食堂,朝鲜在平壤也办一个大公共食堂,比中国还大,能装4万人。”毛特高兴:我这么搞没人学,就金日成学得快。那时候中朝关系非常好(1959-1960年)。
为什么毛突然改变对朝鲜的态度?我分析认为他对朝鲜无外乎两手:一手硬、一手软,硬的不行就软。这是第一;第二,中苏之间出了问题,在1965年之前,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是把所有社会主义阵营的人拉到自己这边,后来看拉不过来,就拉第三世界,弄一帮穷兄弟。那时,毛泽东希望周边朝鲜、越南、日本,至少亚洲国家跟着我走,东欧拉几个(最后拉动了阿尔巴尼亚),出于这样的考虑对越南、朝鲜让步,要什么给什么。1959年、1960年中国困难时,金日成要粮食,15万吨不够要20万吨,20万吨不够要30万吨都给。所以整个东欧党和苏联一起攻击中国时,金日成支持,他和胡志明表示支持和同情的态度,这跟东欧国家不一样。
赫鲁晓夫也不傻,东欧都听话,金日成不听话不行,就说:金日成同志到莫斯科来一趟(1960年夏)。金日成到莫斯科,赫鲁晓夫把他叫到一个屋子里,什么也没说,就说:“你看一份文件”。什么文件?1956年11月30日毛泽东与尤金的谈话记录,金日成一边看一边骂,拍着大腿:毛泽东真不是东西!当面说好话,背后骂我!我怎么可能是革命的叛徒?太令我伤心了(这都是后来苏联大使汇报写在报告里的)。第二天,金日成找赫鲁晓夫,说朝鲜劳动党从来就是跟着苏联共产党走的,你们的路线就是我们的路线,决不会听中国的话。回朝后召开干部会议:以后谁也不要去中国,中国人当面说好话,背后说坏话。到1960年夏中朝关系下降。没到3月朝鲜经济困难,跟底下人说:再到中国去一趟。毛可能不知道赫鲁晓夫给他看了什么,但朝鲜经济态势在那儿摆着,大量给援助给粮食。
共产主义者的礼物
最紧张时出了边界问题。中朝边界简单说到清朝时基本上已经确定了:大问题没有,图们江到日本海和鸭绿江到渤海有分界线。鸭绿江江源水深界线比较清楚,问题不大。但图们江水浅资产多,哪个算源头?争议非常大。有三条线,中朝边界确定了中间这条线。当时朝鲜内阁也同意。如果这个条约算数,中朝之间没有大的边界问题,有的是岛屿、河流改道、中心线位移。
但日本投降后,不管是北朝鲜还是南朝鲜都认为日本人逼着他们签的条约不算数,由此就出现边界到底在哪儿的问题。中国政府1958年边界委员会的报告认为中朝边界没有问题,从他们的观点看就是岛屿、边界线,这些好解决,而且都是兄弟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边界总比资本主义国家边界要好解决得。1958、1959年中国领导人就是这样的思路。但一直没有解决,主要原因是缺资料,那时国民党把好多资料带走了,共产党接管政权后都不知道什么是麦克马洪线。1962年朝鲜突然提出要解决边界问题,说白头山(中国叫长白山)整个天池就是朝鲜的。外交部紧急到南京调档案,一件都没找到,我看江苏省外师范给外交部写的报告:接到命令开始查找,但到今天为止一个文件没有找到。怎么谈的不太清楚,现在整个关于中朝条约谈判过程的文件一点都未透露。后来就签了这个条约。
《中朝条约》签订内容一直是个秘密,究竟是怎么签的谁都不知道。一直到“文革”,1967年韩国人在长春旧书摊上找到一个文件,里面记载了中国和签约的一些问题,其中包括1962年中朝条约。那上面是怎么划的?基本是按照朝鲜线(黄线)走的,只不过天池划了一半,东南方向54%(斜着下来)是朝鲜的,西北方向46%是中国的。现在看天池从西峰、北峰可以看,对面是朝鲜,等于这块地都划给了朝鲜。这个文本由韩国人翻译成韩文公开发布出来。我们查阅外交部2006出版的《中外边界条约集》,中朝一卷那么厚没有这个条约,以及1964年的议定书也没有。中朝边界问题从官方角度来讲是一个秘密,没有对外公布。我考证过,韩国公布的文本是比较准确的,为什么?我查了跟这边界有关的地方志、事志和县志,别的没讲,就特别说明了那一段,我们这一段边界怎么划的,你那一段边界怎么划,连起来是一样的。当然,最后需要档案开放看这个条约是怎么签,不过我初步判断韩国公布的文本是准确的。于是,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原来中国边界政策方针按照国际惯例已经签过约的,基本是在那个基础上稍加调整。中国在朝鲜问题上变动非常大,出让了几百公里。
毛泽东为什么这么做?当时中国政府是怎么考虑的?很明显的直接原因是希望通过在边界问题上对朝鲜的让步取得朝鲜对当时中国政治上的支持,在中苏分裂过程中,朝鲜能够站在中国这一边。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我认为跟毛泽东的“天下观”有很大关系。毛泽东在谈到边疆、边界问题时,观念很像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和中央王朝的思想,像明清天子--周围都是藩国。所以中国原来没有边界但有边疆概念。边疆可以伸缩,你服从了,年年进贡就是我的。如雍正六年(1728年),安南王(现在的越南)黎维裪跟云贵总督吵架争120里的地,结果吵到朝廷,雍正大笔一挥:80里给安南王,40里给云贵总督。后来有奏折上来说安南王对此不满意,雍正不高兴:天下土地都是我的,想给谁就给谁,给安南王不过是外藩,给云贵总督是内地而已,有什么不满?给你80里还不满?刚说完,安南王奏折上来了,其实安南王非常满意:非常感谢中央对地方照顾,一定好好守好这块地方,世世代代效忠中央。雍正高兴,大笔一挥:那40里也拿去吧,替朕好好守着。你都是我的,多给你点地算什么?雍正皇帝的意思是:“朕统御寰宇,凡臣服之邦皆隶版籍,安南既列藩封,尺地莫非王土。”毛应该就是这样的想法。
我看那个谈话记录,将其归纳起来想想:毛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呢?我想是因为在他的头脑里没有民族国家、边界概念,这很像原来的皇上。基本上明清天子都是这么想的。古代中国用的概念是“天下”、“四海”,哪有边界?朕的力量到哪儿就是边界,所以中国古代是有边疆无边界。二战后,中国共产党掌握国家政权有了新思维:世界革命。世界革命思维跟中国古代传统天下观不谋而合。共产党基本理论也是没有国家、没有国界、没有民族的,最后通通都要消失,国家也要消亡。从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到第三国际、共产党、情报局都是这样。1949年中共建政,毛泽东先考虑的是要搞东方情报局,跟斯大林俩人说好:欧洲归你管,亚洲我管。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中国领导人脑子里民族、边界、主权的观念很淡薄,这跟中国共产党理论发展有很大关系,因为原来没有这样的观念。
再比如1959年中印发生边界冲突,毛泽东把印度共产党总书记高士召到北京:现在喜马拉雅山那个地方跟你们印度打起来,那个地方都没什么人去,打有什么意思。哪一天只要你们掌握了政权,我把喜马拉雅山都给你们。不要说麦克马洪线,麦克马洪线来9万平方公里,你们都拿去吧。1930年代就发出“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吴”的毛泽东,把整个喜马拉雅山给别人也是很自然的事。当时在边界问题上,别说朝鲜,缅甸都这样,把一时的政治诉求和领土主权搞混,边界问题、民族主权是国家之本,不能拿临时的政治诉求去交换这个。这主要跟他们的观念有关,认为这不是很重要的事,实际对民族国家形成是很重要的。
还有1962年朝鲜边民外逃到东北,中国做了很大让步,这样中朝关系缓和了,一直到文革。1965年下半年到1966年又是一个拐点,到这时中朝关系又开始下滑,主要为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赫鲁晓夫下台,新领导人改变了对朝鲜政策,积极拉拢,而且给援助给好东西;另外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红卫兵左倾思潮骂金日成,那时中国觉得天底下就是中国自己最革命,其它全是修正主义,什么“朝修”“越修”,反正都是“修”,金日成很不满,而且贴小报:朝鲜发生政变,金日成被赶下台。金日成更不满,所以1966、1967、1968年中朝关系很紧张,《劳动新闻》直接写文章批评中国。到什么时候又恢复了?1969年,一方面美国和南朝鲜的压力对北朝鲜压力;另一方面是中国承受着来自苏联的压力,中朝都需要接近。1969年9月30日晚上7点周恩来决定邀请朝鲜领导人邀请国庆大典,当日晚上11点崔庸健就到了北京,这说明双方都很急迫。从后到1976年关系都比较好。这时毛主席已经老了,1975年毛和金谈话说以后交给你了。金日成回去真当一回事,认为世界革命的班子要接过来。所以到处讲演,办金日成思想研究院。从金日成看,毛泽东去世后应该接管世界革命。但那以后发生很大变化,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有了根本性调整。
结语
之后我没什么太研究,世界规定30年档案的解密期,再以后看不到档案材料。1980年代以后的事我知道的跟你们知道的一样,都是报纸上登的东西。
在我看来中朝关系是变幻多端、冷暖无常、时起时伏的,没有稳定的同盟关系或者传统的友谊关系,这是一个历史神话。第二,中朝关系核心在哪儿?我认为和中苏关系一样,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都一样:不是现代国家关系,是一种在特定意识形态框架内形成的家庭关系、兄弟关系,而这种关系和现代国家关系基本的政府特征不一样,之间的内在结构也不一样。第三,你要想找到一个比较正确的对朝鲜的政策,首先就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只有把它定位成一个正常的国家关系,按照正常国家关系应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至少可以摆脱被动。
第二篇:浅谈中朝关系走向
浅谈新形势下处理中朝关系的对策
中朝关系是中国与东北亚各国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2011 年,金正恩顺利接棒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但自同年金正日最后一次访华后,中朝之间的最高层互访一直未能实现。不言而喻,新形势下的中朝关系正处于一个难言进退的微妙境地,建立于“鲜血凝成的友谊”基础上的中朝“同盟”关系显露疏远迹象。
新形势下要想更稳妥更理想的处理好中朝关系,就要找准定位,同时要坚持半岛无核化,坚持和平处理朝鲜核危机,努力促成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建立和平共处机制,注意加强国防建设,防止可能发生的区域冲突,保卫国家边境安全稳定。
一、新形势下两国关系定位和走势
金正恩执政后,影响中朝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朝核问题和朝鲜半岛南北统一问题。对于朝核问题,中国主张朝鲜半岛无核化,坚持和平解决朝鲜核危机。对于朝鲜半岛南北统一问题,中国强调尊重他国国家主权,绝不干涉他国内政,呼吁朝鲜半岛相关各国在对话与协商的基础上客观、理性看待南北统一问题。由于国家利益冲突,新形势下量国关系将表现为
(一)政治上双方国家利益分歧将逐渐加大
现阶段,中朝两国政治上出现分歧,两国“特殊关系”开始褪色,国内的“弃朝论”争议不断出现新的高潮。
(二)经济上中朝经济关系将继续低迷
中朝经济关系出现低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朝贸易规模本身不断减少,二是按照联合国决议,我国对朝鲜进行了多轮经济制裁。
(三)外交上我国对朝政策将保持“强硬”
朝核问题使半岛紧张局势升级,中国和平稳定发展所需的周边环境遭到破坏,国家
安全受到威胁,我国对朝政策上逐渐走向严厉,对朝策略上逐渐开始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再直接受意识形态驱使,并且积极深入发展同韩国的外交关系。
二、朝鲜核问题发展趋势
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安全解决朝鲜核问题仍不容乐观。
(一)金正恩领导执政强硬。金正恩执政后,加紧进行国内外政策的改革,对内坚决维护家族权威,确保“唯一领导体制”不受威胁,同时进行经济改革,改善民生。对外退出停战协定,坚持发展核武器,同时又调整经济模式,发展同大国的友好关系。由此看来,金正恩执政期不会表现出妥协、追随或是某种依附的姿态。
(二)朝鲜半岛局势微妙。60多年的分裂和隔绝已造成朝鲜半岛南北之间严重的差异和对立。在大多数国家眼中,“朝鲜是地地道道的非民主、无人权、贫穷且好斗的非理性国家”,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朝鲜半岛永久和平机制的建构当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无论是来自美国还是韩国的压力,“即将到来的战争”始终是朝鲜的担心所在。
(三)朝鲜自身安全问题难控。朝鲜在核武及导弹研发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今天的朝鲜并没有变得更加安全。美国对它的军事威胁更加近迫,国际制裁严重升级。朝鲜的国家安全形势在恶化。从国防层面来看,发展核武器是其进行本土防卫的“保命符”。
三、我国处理中朝关系的对策
(一)积极倡导和平解决朝核问题
首先,中国主张“各方应保持冷静克制,不要采取相互挑衅的行动,更不要采取使局势进一步恶化的行动”应该通过外交手段,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更重要的是,作为“六方会谈”主席国,为维护区域安全、防止冲突升级,在朝鲜尚未回归“六方会谈”期间,中国应以加快“六方会谈”为目的,积极参与“多边对话”,为各方提供多层次、多形式、多级别的对话和合作机制平台。为重新开启“六方会谈”,中国必须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多边会谈,疏通朝鲜与各国谈判渠道的障碍,使朝鲜能尽快重新回归到谈判桌上。
(二)努力促成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建立和平共处机制
积极联合朝鲜半岛各周边国家支持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在遵守《停战协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为达成朝鲜半岛永久和平共识,并逐步加以完善,最终建立起朝鲜半岛和平共处机制。为彻底消除冷战遗留下的敌对意识做出不懈的努力。这一机制的确立在短期内朝鲜半岛南北双方无法实现和平统一的情况下,将最大程度的保障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为确保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发展创造出重要的积极意义。
(三)加强国防力量预防可能发生的区域冲突
近年来,在朝核问题不断升级扩大的影响下,美韩、美日同盟在东北亚地区进行了几次大规模军事演习,中国要高度警惕朝鲜半岛地区极有可能出现的战争威胁。中国要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壮大国防力量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重大意义,在新形势下,既要注重与朝鲜半岛地区相关国家加深合作与交流,又要加强国防力量建设,适应朝鲜半岛新形势的需求,预防可能发生的区域军事冲突,确保东北边境安全稳定和国家领土完整。
第三篇:新时期的中朝关系
新时期的中朝关系
摘要:2011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金正恩正式继任为朝鲜的新一代领袖,开启了“金正恩时代”。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中国确立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中朝两国都进入了新领导的新时期。在新领导人的带领下,中朝关系也面临着重新调整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同在。在安全与利益面前需要两国保持清醒的头脑,继承传统,积极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互信互利,实现双赢。(本文将根据层次分析法,选取国际体系,个人两个个层次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时期 国际形势 中朝关系 调整 机遇 挑战
一、从国际体系层面分析新时期的中朝关系(结构,技术)
结构方面: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格局形成。美国推行全球外交战略,其利益遍布全球。美国重返亚太,使得东北亚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化。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极大的影响了中朝关系的发展。为了让遏制中国的崛起与平衡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维护全球站战略,美国加强了与亚洲传统盟国的双边与多边联系,尤其是与日本与韩国的同盟关系。同时美国也与东盟国家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进一步加强了与东盟成员国的联系。美国也加大了其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积极开展军事演习,强化其在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主导权。美国在东北亚的一举一动都将会牵动中朝关系的神经,新时期下的中朝关系必须重视美国带来的一系列冲击与挑战,共同应对美国的霸权威胁。
实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军事等等各方面去的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GDP已经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与日俱增,对美国的霸权地位与全球利益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在经历了伊拉克战争以及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同时伴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中美力量对比已经悄然在变化。美中力量的此消彼长的趋势不可逆转。为了平衡日益丧失的优势,美国势必加紧在东北亚的控制力与影响力。朝鲜作为中国的重要伙伴国家,有着其独特的战略地理优势以及特殊的国情,对于美国而言有着无可比拟的利用价值。美国企图利用紧张的半岛局势,实现遏制中国的目标。
中国与朝鲜刚刚进入新领导的新时期,正面临着国内外的严峻挑战。中国虽在改革开放后取得经济的腾飞,但是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国内矛盾与困难重重,如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腐败问题等等。同时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海洋主权争端,南海诸岛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新时期的中国可谓是内外交困。中国急需稳定有序,健康的中朝友好关系,以获取安全的东北亚局势。朝鲜的新领导人金正恩正在国内谋求其执政的合法性,积极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长期奉行“先军政治”使得朝鲜的经济发展严重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而且干旱等自然灾害,朝鲜国内环境也不容乐观。在南北关系上,朝鲜依然强硬,其国防委员会与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声明表示:将永远不与李明博政府交往。尽管韩国也已经选出了新的领导政府,朝韩关系的紧张局势预计也不会缓和。因而朝鲜也需要得到中国的支持,一方面可以巩固新领导人的执政地位,另一方面可以谋求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新时期的复杂情势下,中朝关系发展与否直接影响两国的政治,经济,安全利益。中朝两国需要稳定健康的关系,也应该共同进退,在单极世界下,争取最大的国家利益。
技术层面:中国与朝鲜都是有核国家。朝鲜正在试图研制核武器,以争取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以及保护自身的安全。金正恩在朝核问题也是保持着强硬的态度,紧紧抓住核武器这一救命稻草,以保证自身的安全存在和争取与美国谈判的话语权。朝核问题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中国积极推进朝核六方会谈,努力谋求半岛无核化,以获取东北亚的安全和本国的安全。中朝关系的发展需要突破核问题,双方应该积极进行对话与谈判,以和平的方式使朝鲜放弃核武,争取半岛无核化。同时中国也应该积极承担半岛安全保护职责,保证朝鲜的安全。2013年伊始,据韩国媒体称,朝鲜将于1月13到20号期间进行核试验,这无疑给中国增加了巨大的压力。新时期下,中国如何面对来自南海周边各国以及日本在岛屿问题上的挑战,同时处理好与金正恩领导下朝鲜的关系,成为当前中国对外政策的重中之重。
二,从个人层面分析新时期的中朝关系
首先是中国的新领导人----习近平。总所周知,习近平出身名门,其父亲是前国家领导人习仲勋。尽管是红二代和官二代,习近平的人生经历也是充满了坎坷与困难。在1962年10月,习仲勋被撤销了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并且在1964年被下放到河南洛阳的一家面粉厂,1968年起被关进监狱,直到文革结束。习近平无疑也受到了牵连。1969年,习近平15岁,便被迫开始了上山下乡的生涯。他插队落户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离家千里。从此习近平开始了其艰苦奋斗的岁月。那段时间里,习近平吃的是“玉米团子”,小米,杂面,蒸土豆或水煮白菜。肉是不敢奢望,只有过年的时候,生产队才会杀一两头猪。吃的粗米杂食,干的是挑猪粪、牛粪。七八十斤的猪粪、牛粪,要从家门口挑到几公里外的山上。山路很陡峭,对这个来自城市的知青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习近平在基建队干活,主要是打坝淤地。据当地村民回忆,习近平是很能吃苦耐劳的。在当地,习近平还以极为先见性的眼光,带领村民建成了几十口的沼气池,这在当时可谓是一个创举。上山下乡的艰苦,没有阻止习近平学习的热情与渴望。当初下乡时,他背的行李箱是最大的,里面装的是满满的书籍,这些精神食粮对习近平来说可谓难得可贵。那时乡下没有通电,晚上习近平在干完活后,就在某油灯下看书。后来得以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如此艰苦的日子,没有把习近平的斗志磨灭,反而进一步增强了其应对困难与挫折的信心。如今成为了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还经常与当地群众保持联系,当地民众对其评价也是十分高的。以上是关于习近平在上山下乡的一些简单经历。透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坚强的领导人,其特殊的经历,将会给中国在对外关系带来什么,非常值得我们期待。
十八大以来,在其带领下,中国吹起了一股新风。“八项规定”的出台,“中国梦”的描述,打击贪污腐败的坚决,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的强硬作风。在对外关系上,近期中日钓鱼岛问题越演越烈,2013年1月11日,中国派遣歼十战头机以以回击日本的F十五对我们国家的飞机的监视。习近平也多次表明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不会惹事,也绝不怕事,中国会坚定不移维护国家的主权。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强硬和在国内问题上的一系列创新,可以预测,在新时期中朝关系上也会出现新鲜的气息。目前中朝关系尚未出现明显的调整,以金正恩为首的朝鲜依然没有考虑中国的利益,依然发射了光明星三号卫星,同时又宣布即将进行核试验。这一些列的行为,在新时期给两国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以习近平为最高领导的中国将如何面对这个严峻的挑战,成为中朝关注的焦点。
对于金正恩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朝鲜领导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 金正恩是朝鲜前最高国家领导人金正日的第三个儿子。他在少年时期曾经留学瑞士,期间金正恩学习了德语和接受西方的文化教育。据当时其同学描述,金正恩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青少年,也是一个相当安静的人,他非常喜欢看NBA,还经常和他的同学一起玩电脑游戏,看电影。据说金正恩还曾经想邀请美国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到朝鲜。到了1998年夏天,金正恩回到平壤后就读于金日成军事综合大学,学习了军事学。据分析,金正恩是一个性情多变,而且好胜心很强的人。在朝鲜,当时金正恩身边的人一度称金正哲和金正恩两兄弟为”大大将同志”和“小大将同志”。后来金正恩不服气,让人们把对他的称呼中的小 去掉,称其为“金大将同志”,后来称呼为“青年大将同志”。
金正日去世以后,金正恩继任为朝鲜最高领导人,但是由于他的年龄尚轻,经验较少,引发了国内外对他的质疑。
然而,金正恩展示了其强硬的作风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在国内为了巩固执政地位,罢免了李英浩这个举足轻重的高官,同时还将其他的实权将军降职,又在自己周围安插了新的人马。新年金正恩通过媒体发表新年贺词,坚持发射光明星三号,生日当天向全国儿童派发糖果,允许谷歌的CEO等人访问朝鲜等等这一些列的新举措,充分向世界展示了其高大崭新的领导人形象。近日又强势宣布进行核试验。
中朝两国的新一代领导人安全展示了不同的形象与作风,在新领导的新时期,中朝关系变的更加复杂化。金正恩的强硬与不同以往的传统的政治眼光,中朝的友好传统是否会得以延续?
一方面,金正恩是接受过西方的先进文化教育的新时代的人,从朝鲜的现状出发,似乎可以感受到朝鲜改革开放的气息,中国是否可以抓住朝鲜这个传统好友的机遇,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双赢?我认为这是必须的,也是符合两国共同利益的。
另一方面,中国面临周边的安全困境与主权争端,需要良好的中朝关系。金正恩的强势,似乎对中国的考虑不足,这是对中国很不利的。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也展示着强硬的作风,对朝鲜问题,也在探索与调整中。相信在两国新领导人的新时期,中朝将会进入一个新的机遇期,抓住时机,争取双赢,是两国的最优选择。
第四篇:论现当代中朝关系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技术121 蒋雅婷
12243105
论现当代中朝关系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与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后,中国人就习惯性的把中朝关系看做是“用鲜血凝成的牢不可破的”一种关系,中朝传统友谊,唇亡齿寒等形容词至今仍经常出现。但是随着历史的前行,一路走来,事实并非如此。
众所周知,朝鲜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且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早期的几十年,高层往来也比较频繁。但是,从目前来看,中国已经不能再基于国家意识形态来选择自己的“朋友”。并且,是时候好好衡量中国与“金氏家族”之间的关系了。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深刻的反映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人民曾经很乐意把朝鲜人民视为自己最坚定的朋友,朝鲜似乎也乐意顺水推舟,以获得中国对金氏家族统治朝鲜的支持,近年来。朝鲜看起来似乎在许多问题上与中国达成一致的意见,但是事实上总是阳奉阴违。
中国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自从2003年,中国积极斡旋六方会谈,希望各方能够达成统一的意见。中国希望朝鲜能够成为一个无核化、和平、稳定的国家。朝鲜表面上也做出了积极配合的姿态,但是2006年10月朝鲜成功的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中国政府用“悍然”一词表示对朝鲜核试验的震惊,朝鲜的这一举动让中国在世界各国面前陷入难堪的境地。而且朝鲜无视中国以及其它各国的提醒,毅然决然的继续秘密的进行着核试验,2013年1月份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朝鲜的行为显然充满了欺骗性。
核武器对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安全的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朝鲜的确在东南亚半岛处于比较危险的境地。但是在我看来对于先发展经济还是先发展核武器这个问题,朝鲜的选择是不明智的,朝鲜把大量财政经费投入军队建设和核武器研发,而不是致力于改善民生,朝鲜人民的生活水平依然停留在中国七八十年代生活状况上,九五年的大饥荒饿死了几十万人人,并且近年来一直处于饥荒状态。农民没有现代的农业设施和机械设备、灌溉和抗自然灾害能力也弱、供电十分紧张、经济萧条。用核武器来保障自己的安全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为什么不能通过改革开放、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和经济贸易地位来确保国家的安定呢?
朝关系一直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中国政府对朝鲜进行了不间断的大量的粮食、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无偿援助,而朝鲜把“摆脱中国的束缚”作为自己独立自主的标志。在1989年北京决定采取非常手段压制发生学生风潮后,美国率先提议以公开投票的方式实行全球制裁。最后以213票赞同、2票反对、23票弃权通过议案,其中朝鲜投票表示弃权;朝鲜政府抹去了中国士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把战争的胜利归功于金日成的领导,把金日成宣扬成神一样的存在;许多抗美援朝朝烈士陵墓被夷平........中国和朝鲜之间的关系发展扑朔迷离,中国不可能会为朝鲜提供核保护来劝制朝鲜停止研发核武器,所以朝鲜不可能放弃核武器,朝鲜的极度封闭和思想专制导致社会难以发展和繁荣,思想被禁锢,与世界的融合交流也比较困难,现在难以预料朝鲜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十八届三中全会发表的公报提到中国将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可想而知,中国面临多种安全威胁,迫切需要整合资源,提高应对层级,中国领导层已经认识到周边安保形式的严峻性。周边邻国的各种军事动向和战略部署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国家的安定国际经济和政治形势瞬息万变,未雨绸缪踩能在突发事件中有条不紊的应对。中国不能指望在发生意外或有预谋的冲突和局部战争中,朝鲜能够提供怎样的帮助。因此,中国政府应当对结合当前和过去处理好对待朝鲜的态度。制定相应的外交策略,维护好自身的稳定和谐!
第五篇:朝鲜核试与中朝关系[推荐]
朝鲜核试与中朝关系
朝鲜第四次核试验,毫无例外,又招来国际社会强烈而一致的谴责。自六方会谈中止后,国际社会一直有更强硬主张意向,而中国一直呼吁各方冷静应对,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但朝鲜无视国际社会的警告,执意开展核试,要成为事实有核国家。
中国外交部对此发表声明,对比之前三次核试验后的声明,基本是坚决反对之后,就是重申中国立场。通览四次声明,中国立场一贯似乎集中在“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六方会谈框架”。而没有比国际社会更加在意朝鲜核武最直接影响与危害本国的安全,施以坚决而有效的措施迫使朝鲜放弃核武。朝鲜在我国边境地区屡屡核试,一旦发生核灾难,不光是朝鲜,而我国东北三省、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或将成为不适人类居住的地区。
然而,中朝名义上还维持着友好合作军事同盟的关系。《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是一个军事同盟条约。该条约第二条规定:“缔约一方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或者几个国家联合的武装进攻,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应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该条约是在1961年缔结,有效期20年,改约和废约需到期半年前提出,如无一方要求修改或终止,应该自动续期20年。从1981年和2001年两次续期,现在条约要到2021年截止。
不少中国人认为,朝核问题是美国与朝鲜的博弈,或有意推向是东北亚整个局势,似乎与中国不是最直接相关与直接对立的关系,把中国摆在国际合作的地位;甚至有人还支持朝鲜拥有核武器,把朝鲜核试当着牵制美国亚太战略的牌来打。更有人在外交政策上认为,因中国放弃而使朝鲜倒向美国,这对中国在外交和防御安全方面造成不利的后果。我觉得中国对此外交政策也无非就是这些因素的集合。从而促使朝鲜从不听取各国的劝告,我行我素,而且我国还继续提供各种援助。
据朝鲜媒体称,金正恩是在去年12月15日下令准备第四次核试验,而此时牡丹峰乐团来北京爽约余波未了。在12月10日,金正恩不经意说出拥有氢弹的消息,随即就有新闻报道中美领导人通电话的事。一方面派出高级别的乐团来华访问演出,又突然爽约撤回,另一方面又在积极进行核试验准备。其间之龌龊无不令人猜测。
中国看来目的就是想恢复六方会谈框架,利用各方心怀“鬼胎”牵扯,通过谈判维持和拖延下去。这要看朝鲜,如果朝鲜坚持不采纳六方会谈,宁可单方面对峙,或与联合国达成妥协弃核,这就会使中国没辙而软弱。若使朝鲜接受恢复六方会谈,哪中国必然是要有丰厚的经济支持来交换,或是附加双方首脑互访以及高规格的包装礼节为前提条件,金钱物质对中国倒是小事,关键被朝鲜打脸更是难受。
我想中国外交思路大概是:单方反对朝鲜不管用,更对自己不利,既使朝鲜与中国对立,更是加剧中国在亚太局势中的直接压力和孤立。中国有了六方会谈机制的话,可以遏制朝鲜发展核武,又可以利用朝鲜发展核武做条件,促使美国不可在周边部署反导系统,日本也须遏制发展核武的念头,朝鲜发展也就停滞下来,这样慢慢谈下去拖时间赢得时间。一旦国际社会制裁朝鲜,使朝鲜妥协或朝鲜政权垮台,则中国就等于少了一道制衡防线。这样中朝之间成了互相利用的关系,所以朝鲜更小看中国,视为中国软肋,吃定了中国。
也正是被人看透这一点,所以美国、日本等国也是利用朝鲜核问题逼中国下手对付朝鲜,拖累中国,你不下手毕竟要出钱养朝鲜,而且在朝鲜讹诈下过日子也不好受。实际朝鲜有没有核武,对美国都一样,朝鲜无核化不等于中国无核化,不会因朝鲜实现无核化而消减核防御计划。现在最反对朝鲜核武的只有韩国,尽管中韩经贸关系火热,可中国帮不了遏制朝核试验,韩国面临要不要美国部署反导系统的矛盾。
如何看中朝关系和半岛局势?
现在看起来朝鲜似乎陷入困境,其实是美国执意必须要捆绑在中国一起解决,也使“韩战”的历史脉络能完整归结,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美国的价值外交决定的战略。越是这样,中国应是疏远朝核才对,事实也是这样,可就是难以摆脱,确实是唇齿相依。朝鲜问题也是美国亚太战略平衡的口舌,而中国又是拥核国家。朝的内政与外交有点类似乌克兰,必须在两边中选一边,选择中国要弃核,政治上要改革。而朝鲜不同于中国,是市场化不得,朝鲜国家小,韩国经济又发达,体制略一松动,就会似“柏林墙”倒塌效应。若中美真是合作伙伴关系,如美韩关系一样,那中国台海问题现在也解决了,无疑朝鲜倒向中国一边就安全了,就这种可能性有没有还无法料定,因为中国不走邪路,所以只能等待。
朝鲜最佳的出路就是投靠美国,弃核得安保,再相应改革与韩国联邦,为其权力集团免一死或再生。可美国在中国问题上没达到解决满意之前是绝不会搭理的。即便金正恩得病死了,估计美国就是插手也不会单边,也是要中国把朝鲜包袱背在一起扯皮。
朝鲜现在唯一出路,就剩下投降韩国无条件统一?但即便领导集团废了金正恩,想自主独立与韩联邦,还是难以成功和摆脱困境,最终还是难逃罪罚。何况还没有到山穷水尽,可以驾驭中国获得制衡。
现在由金正恩的价值就可以讹中国,这是朝鲜领导集团目前最有效和最有利的外交手段。就是金正恩死了,也会弄个金四恩或金五恩出来,仍就要照耀着白头山太阳的光辉。
中国不于钱物援助,不搭理的话,朝鲜还会有更奇怪的动作,讹中国还是厉招。
这更是对中国政治改革走向考验,也涉及亚太局势平衡。一是朝中领导人要不要互访,何时互访,总会有这么一天;二是实现互访各是什么条件。达不成平衡就会有动作。
中国是回避不了朝鲜问题,对待朝鲜问题是姓资姓社道路和唇齿相依关系的重大政治问题,也决定了中美是排斥对抗战略还是合作伙伴关系!外交是内政的延伸。
我估计中国最终还是要被讹成,因为中美日的关系状况是明摆着的。朝鲜人生活再苦,民众只得量入为出,但封闭独立的公有制体制能坚持,就如中国大跃进或文革那样,拿人命哪怕饿死人也不当回事,利用政治绑架国民。如果中国要摆脱朝鲜的被动局面,中国外交方向就必须调整,那么中国的政治改革也就必有重大转向。中国若抛弃朝鲜,朝韩势必走向统一,那么台海也将走向统一。中国一日不走邪路,台海统一趋势就不明朗,那么朝韩的统一就可以拖下去。中国不畏台海统一,朝鲜又何惧朝韩统一?
朝鲜的确有吃定中国的政治智慧,只有中国深化改革,转型到位,实现两岸统一,朝鲜也才会有转变,朝核问题才能得到解决;一旦朝鲜拥有核武,中国不弃核,朝鲜也不会弃核,还可以达到索取中国的供给,否则真要朝鲜弃核,那得美国在朝鲜部署反导系统保护朝鲜,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
因此,只要中国一日走“正路”,就不得不满足朝鲜的要求。中国犹如朝鲜驾驭的一匹“主体主义”千里马,朝核试验一次,只是金正恩快马扬鞭,再进新的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