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0年代以来明清时期中朝关系研究综述[范文]
80年代以来明清时期中朝关系研究综述
明清时期,是中国和朝鲜两国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作为东亚地区山水相连的两个国家,虽然在各自王朝更迭之际因为相互关的重新调整而发生过矛盾或者武装冲突。但是,在两国人民的推动和制约下,和平交往,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始终在两国关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长达500多年的时间里,不只两国政府间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而且,而且各种形式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尤其值得大为赞扬的是为了维护两国独立,这一时期中朝两国政府合人民还并肩进行了两次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所有这些,不但对中朝两国社会发展的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也对东亚地区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发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之一时期中朝两国之间历史关系的研究,可以使两国人民能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珍视两国传统友谊,增进感情,推动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及在世界事务中进一步加强合作。本文就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对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朝关系研究的一个简单综述,由于有关明清时期中朝关系研究的成果浩如烟海,而且零碎分散,虽经竭力搜集,但条件与学识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敬请老师原谅
(一)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成果
我所了解的这一时期的中朝关系研究的成果中关于明清时期中朝关系有关的第一部著作就是王其榘对于古代史料加以搜集整理编纂的《明实录邻国朝鲜篇》这是一部资料整理的书。他把明实录中凡是与朝鲜有关的史料搜集起来,并且分门别类加以综合。使得本来分散的资料片断得以形成系统的中朝关系史料集。这本书的资料价值很高。所以王其榘又在该书完成4年后又出版了《清实录邻国朝鲜篇》。使得整个明清时期中国的最高层与朝鲜的往来最宝贵的史料得以便于发现和利用。也可以说它解决了明清中朝关系研究当中一个最基本的史料搜集的步骤。
也是在这一时期云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也出版了一本《朝鲜文献选辑清实录中朝关系史料摘编》但是属于选录其内容上不及王的著作。还有一本清代中朝关系的总体著作刘家驹的《清朝初期的中韩关系》。
论文方面我并没有搜集到什么相关文章,惟有杨昭全著《中朝关系史论文集》收集了一些相关的文章。可以说在80年代对于明清时期中朝关系的研究略有不足。并我太多成果,且多数为其他研究领域的学者,并无专门研究人员。
(二)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研究成果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大发展。国家也加大了对社会科学的投入,于是便出现了一个学术上的繁荣时期。1990年王政尧发表了《18世纪朝鲜“利用厚生”学说与清代中国──《热河日记》研究之一》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来观察清代的中朝关系。随后中朝关系史专家杨昭全与韩俊光合著了一本《中朝关系简史》成为90年代第一本中朝关系史。1993年杨昭全又与孙玉梅合著了《中朝边界史》。这本书是我看到的第一本关于中朝边界问题的专著。究其出现的背景,从80年代末开始在三八线两侧的朝鲜人几乎同时掀起了一股中朝边境热。也许是为了反击一些朝鲜人不实的研究成果,才出现了这本著作。也是在这一年受到上一年中韩建交的影响,郑判龙主编了《朝鲜学-韩国学与中国学》。表明了中国的学术界开始承认了朝鲜和韩国两个国家的存在。1994年杨昭全又与孙玉梅合著了《中朝边界沿革及界务交涉史料汇编》。同年刘永智先生也出版了自己的《中朝关系史研究》到了1995年我校古籍所整理并出版了系列《廿六史中朝关系史料选编》、《研究系列中朝关系史研究论文集》这一年的显著特点是出现了一系列论丛如金龟春主编的系列丛书《中朝韩日关系史研究论丛》等。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中朝关系史研究进入了活跃期。于是下一年出现了一批著作即包括史料整理也包括关系史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中朝关系档案史料汇编》杨通方著《中韩古代关系史论》、徐万民著.《中韩关系史》.到了90年代后期我国的中朝关系研究更加活跃。相继出现了姜龙范、张士尊等一批专门研究明清时期中朝关系史的学者。延边大学姜龙范单独发表了论文《关于清季中朝边务交涉的研究》及与刘子敏合著了《明代中朝关系史》一书,两人还共同发表了《明太祖在为位时期大明与高丽的关系》、《李朝太祖在位时期中朝关系述论》两篇论文。同时还有王明星著《韩国近代外交与中国 1861~1910》,张士尊《明初中朝关系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薛 篁《明洪武年间明朝与高丽王朝关系略论》张德信、松浦章《一部研究中朝关系的重要史料--<朝天录>评价之—<奉使录>》等明清时代中朝关系的研究成果,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也推出了《清代中朝关系档案史料续编》一书。总体来看90年代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而且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人员不断出现,可以说在90年代对于明清时期的中朝关系的研究已经从童年进入了青年时期,期待着在21世纪大干一场。
(三)2000年至今
2000年在21世纪的第一个年头里,学者们把关注的焦点几乎都集中在了中朝历史上的边境问题上。其中上文提到的延边大学的学者姜龙范公开发表了他的著作《近代中朝日三国对间岛朝鲜人的政策研究》通过对于清末中日朝三国关系的研究,用事实证明间岛问题的不合法性。作为一名中国的朝鲜族学者,他能够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统一服务,维护祖国领土的神圣和不可侵犯,值得我们去赞扬和钦佩。我校学者刁书仁同崔文植也共同在《史学集刊》2000年第2期。发表了论文《明前期中朝东段边界变化》证明了历史上中朝边境的确定性。另外学者张存武和叶泉宏编著的《清入关前与朝鲜往来国书汇编 1619~1643》也从官方纪录方面间接证明了中朝边境的合法和不可变动。
2001年经过一次边境热以后学者们又把精力集中于大的中朝关系史的研究方面上.姜维公,高福顺合作译著了《中朝关系史译文集》,魏克成编成《中朝(韩)关系论著索引》,刁书仁也出版了:《明清中日朝关系史研究》,杨昭全与何彤梅和著《中国—朝鲜·韩国关系史》。在大的中朝关系史云集的年月里也不乏其他方面的精品学者高强的论文《清政府强化中朝宗藩关系原因探析》则是用对中国的研究侧面介绍了当时的中朝关系。
2002年上一年中朝(韩)关系的研究热依旧但是已经开始有所降温。但是一些好的作品也出现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白新良主编 王薇等著的《中朝关系史 明清时期》这本是使一部完完全全的中朝关系“断代史”。除此以外还有刘为著《清代中朝使者往来研究》,张峡编著《张保皋与中韩友好关系史》。论文方面,大多集中于多清代中朝关系的研究如孔繁敏《晚清对韩政策的演变与教训》,孙卫国《论事大主义与朝鲜王朝对明关系》,刘为《清代朝鲜使团贸易制度述略—中朝朝贡贸易研究之一》,当然边境问题依旧是学者关注的,如孙春日:《清末中朝日“间岛问题”交涉之原委》。
2003年的研究热点是明代中朝关系,且集中于贸易关系。于浩选编了《使朝鲜录》王薇,林杰共同发表论文《论中朝两国间最早的谈判贸易——兼及明惠帝的对朝政策》,王 剑的论文《论明代中前期中朝时辰的走私贸易》此外,我校学者郑毅,赵兴元合编了《同文汇考(中朝关系史料汇编)》等。2004年的研究有些杂乱无章可循。有文化方面的如杨昭全著《中国-朝鲜·韩国文化交流史》,孙卫国的论文《试论朝鲜王朝尊明贬清的理论基础》,柳岳武,张庆峰的论文《清代朝鲜使节与圆明园》。也有政治方面的如刁书仁的论文《洪武时期高丽、李朝与明朝关系探析》,祁庆富 金成南的《清代北京的朝鲜使馆》。并无特别出众的成果和观点出现。
同商业规律一样紧接着低潮出现的就是一个高潮,经历了上一年的研究低潮后,2005年有一个广出成果的年头来到。这一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宗番体系方面的如王臻著《朝鲜前期与明建州女真关系研究》、刘菁华,许清玉,胡显慧选编《明实录朝鲜资料辑录》赵兴元《顺治时期中朝之间的封与贡》、孙昉:《晚清中国用条约强化中朝宗藩关系的失败(1876--1895)》、刁书仁《顺康时期李朝与清朝关系探析》柳岳武 张庆峰《朝鲜孝宗朝清朝、朝鲜危机初探》、万 明:《明代后期中朝关系的重要史实见证———李朝档案《朝鲜迎接天使都监都厅仪轨》管窥》、高艳林、《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还有一部分与中朝关系中的日本有关如柳岳武:《清初清、日、朝鲜三国关系初探》、刘保全著《壬辰倭乱时期朝明关系史研究》、柳岳武 许文霞、《轻触朝鲜的“倭情报告”政策之研究》等。这可能与当时朝鲜半岛局势和中日关系恶化有一定的关系。
2006年到2007年上半年,在这短短的一年半之中出现了很多的新文章和专著中朝日关系研究方面的有我校教授刘国石的《中朝边疆与民族关系研究》,赵兴元的《清代中朝关系研究》。魏志江著《中韩关系史研究》,姜龙范等著《清代中朝日关系史》李宗勋主编《中朝韩日关系史论丛》孙卫国《试论入关前清与朝鲜关系的演变过程》张其卓《八旗官兵迎送朝鲜贡使团》。关于中朝宗番关系及中朝边界问题的有刁书仁,王崇时著《古代中朝宗藩关系与中朝边界历史研究》苑爽《试析甲午战争与东亚宗藩体系的解体》、李花子著《清朝与朝鲜关系史研究 以越境交涉为中心》、宋慧娟著《清代中朝宗藩关系嬗变研究》,戚骥《试论清政府对朝鲜政策(1885—1894年)变化形成之背景》.涉及到中朝经贸关系的有:权赫秀《陈树棠在朝鲜的商务领事活动与近代中朝关系(1883年10月—1885年10月》,张君法,李健《清朝与〈朝美通商条约〉的签订》,费驰《清代中朝边境互市贸易的演变探析》,林金树《明代洪武年间中朝两国政治游戏中的官方贸易》。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新的研究领域从司法制度研究中朝关系如宋慧娟《清代中朝关系中的司法制度》,柳岳武《清代中期以前中朝宗藩关系下的司法运作之研究》。
关于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研究,向来不乏新著问世,研究也比较深入,既有通史性的著作,也有断代史、专题史方面的著作,但总体说来,这些著作基本上都注重对历史事件的考证与叙述,很少或缺乏归纳整理与理论分析,而且大量研究属于无用功。学者们研究态度值得商议,他们不关心对于先是以欧重要意义的课题,反而是对于某些热点一窝蜂,且研究水片不一。始终是三分钟热度。可是我相信给我们的理论和实践上与历史叙述上的缺憾,将是学界同仁继续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对于这个方向的研究找晚会达到学者和社会的正视.参考文献之著作:
1.王其榘编.《明实录邻国朝鲜篇》.【M】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1983.2.金渭显编著.《高丽史中中韩关系》【M】史料汇编.1983.3.朴真墹著.《中朝经济文化交流史研究》.【M】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4.4.云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摘编.《朝鲜文献选辑清实录中朝关系史料摘编》.【M】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6.5.刘家驹著.《清朝初期的中韩关系》.【M】文史哲学出版社, 1986.6.王其榘编.《清实录 邻国朝鲜篇》.【M】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1987.7.杨昭全著.《中朝关系史论文集》.【C】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8 8.杨昭全,韩俊光著.《中朝关系简史》.【M】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2.9.杨昭全,孙玉梅著.《中朝边界史》.【M】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3
10.郑判龙主编.《朝鲜学-韩国学与中国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11.刘永智:《中朝关系史研究》,【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2.杨昭全,孙玉梅[编].《中朝边界沿革及界务交涉史料汇编》.【C】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4.13.刁书仁.整理系列《廿六史中朝关系史料选编》.【C】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5.14.刁书仁主编.《研究系列中朝关系史研究论文集》.【C】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5.15.金龟春主编.《中朝韩日关系史研究论丛 1》.【C】延边大学出版社, 1995.1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中朝关系档案史料汇编》.【C】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6.17.杨通方著.《中韩古代关系史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18.徐万民著.《中韩关系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6.19.(韩)全海宗著 金善姬译.《中韩关系史论集》.【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20.陈尚胜著.《中韩交流三千年》.【M】 中华书局, 1997.2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中朝关系档案史料续编》.【M】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8.22.王明星著.《韩国近代外交与中国 1861~1910》.【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23.姜龙范,刘子敏著.《明代中朝关系史》.【M】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1999.24.姜龙范著.《近代中朝日三国对间岛朝鲜人的政策研究》.【M】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2000.25.张存武,叶泉宏编.《清入关前与朝鲜往来国书汇编 1619~1643》.【C】 国史馆, 2000.26.姜维公,高福顺译著.《中朝关系史译文集》.【C】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1.27.魏克成...[等]编.《中朝(韩)关系论著索引》.【M】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1.28.刁书仁:《明清中日朝关系史研究》,【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
29.杨昭全,何彤梅著.《中国—朝鲜·韩国关系史》.【M】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30.刘为著.《清代中朝使者往来研究》.【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31.白新良主编 王薇等著.《中朝关系史 明清时期》.【M】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2.32.张峡编著.《张保皋与中韩友好关系史》.【M】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2.33.郑毅,赵兴元编.《同文汇考(中朝关系史料汇编)》.【C】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3.34.殷梦霞,于浩选编.《使朝鲜录》.【M】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 35.杨昭全著.中国-朝鲜·《韩国文化交流史》.昆仑出版社, 2004.36.王臻著.《朝鲜前期与明建州女真关系研究》.【M】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37.王臻著.《朝鲜前期与明建州女真关系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38.刘保全著.《壬辰倭乱时期朝明关系史研究》.【M】民族出版社, 2005.39.刘菁华,许清玉,胡显慧选编.《明实录朝鲜资料辑录》.【C】巴蜀书社, 2005.40.刘国石:《中朝边疆与民族关系研究》,【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
41.赵兴元:《清代中朝关系研究》,【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
42.刁书仁,王崇时著.《古代中朝宗藩关系与中朝边界历史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43.姜龙范等著.《清代中朝日关系史》.【M】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44.李花子著.《清朝与朝鲜关系史研究 以越境交涉为中心》.【M】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6.45.魏志江著.《中韩关系史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46.宋慧娟著.《清代中朝宗藩关系嬗变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7.47.李宗勋主编.《中朝韩日关系史论丛》.【C】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7.参考文献之期刊:
1.吴 越:《略论明初朝贡贸易与郑和下西洋》【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2期。
2.王政尧:《18世纪朝鲜“利用厚生”学说与清代中国──《热河日记》研究之一》【J】 《清史研究》1990年03期。
3.张士尊:《明初中朝关系中出现的几个问题》【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1997年第1期。
4.薛 篁:《明洪武年间明朝与高丽王朝关系略论》【J】 《科学社会战线》1997年第1期。
5.姜龙范:《关于清季中朝边务交涉的研究》【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6.姜龙范 刘子敏:《明太祖在为位时期大明与高丽的关系》 【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7.姜龙范 刘子敏:《李朝太祖在位时期中朝关系述论》【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8年第3期。
8.张德信 松浦章:《一部研究中朝关系的重要史料--<朝天录>评价之—<奉使录>》【J】 《史学集刊》1999年第3期。
9.刁书仁 崔文植:《明前期中朝东段边界变化》【J】 《史学集刊》2000年第2期。
10.刘为:《清代中朝宗藩关系下的通使往来》【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第3期。
11.刁书仁 卜照晶:《论元末明初中国与高丽、朝鲜的边界之争》【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12.苏苑:《清韩宗藩关系的解体及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J】 《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13.高强:《清政府强化中朝宗藩关系原因探析》【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14.孔繁敏:《晚清对韩政策的演变与教训》【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5.孙卫国:《论事大主义与朝鲜王朝对明关系》【J】 南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16.刘为:《清代朝鲜使团贸易制度述略—中朝朝贡贸易研究之一》【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4期。
17.孙春日:《清末中朝日“间岛问题”交涉之原委》【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4期。
18.王薇 林杰: 《论中朝两国间最早的谈判贸易——兼及明惠帝的对朝政策》【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19.蔡晓燕:《“朴定阳事件”与中朝宗藩关系的变化》【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
20.王 剑:《论明代中前期中朝时辰的走私贸易》【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5期
21.刁书仁:《洪武时期高丽、李朝与明朝关系探析》【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一期。22.祁庆富 金成南:《清代北京的朝鲜使馆》【J】 《清史研究》2004年第3期。
23.孙卫国:,《试论朝鲜王朝尊明贬清的理论基础》.《史学月刊》2004年第6期。
24.柳岳武 张庆峰:《清代朝鲜使节与圆明园》【J】 《清史研究》2005年第3期。
25.赵兴元:《顺治时期中朝之间的封与贡》【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26.刁书仁:《顺康时期李朝与清朝关系探析》【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
27.柳岳武 张庆峰《朝鲜孝宗朝清朝、朝鲜危机初探》【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5年第4期。
28.柳岳武:清初清、日、朝鲜三国关系初探》【J】 《安徽史学》2005年第4期。
29.高艳林:《明代中朝使臣往来研究》【J】 《南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30.柳岳武 许文霞:《轻触朝鲜的“倭情报告”政策之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31.万 明:《明代后期中朝关系的重要史实见证———李朝档案《朝鲜迎接天使都监都厅仪轨》管窥》【J】 《学术月刊》2005年第9期
32.孙昉:《晚清中国用条约强化中朝宗藩关系的失败(1876--1895)》【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33.权赫秀:《陈树棠在朝鲜的商务领事活动与近代中朝关系(1883年10月—1885年10月》【J】 《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1期。
34.张君法李健:《清朝与〈朝美通商条约〉的签订》【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6年第1期。
35.宋慧娟:《清代中朝关系中的司法制度》【J】 《东北亚论坛》2006年第1期。
36.何瑜 田颖:《朝鲜大院君被囚事件考析》【J】 《清史研究》2006年第2期。
37.陈东辉《阮元在中朝关系史上的若干事迹考察》【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6年第2期。
38.戚骥:《试论清政府对朝鲜政策(1885—1894年)变化形成之背景》【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39.孙卫国:《试论入关前清与朝鲜关系的演变过程》【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2期。
40.费驰《清代中朝边境互市贸易的演变探析》【J】 《东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06年第3期。
41.宋 卿:《渤海忽汗州都督府朝贡唐王朝述论》【J】 《史学集刊》2006年第05期。
42.苑爽:《试析甲午战争与东亚宗藩体系的解体》【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43.张其卓:《八旗官兵迎送朝鲜贡使团》【J】 《满族文学》2007年地01期。
44.林金树:《明代洪武年间中朝两国政治游戏中的官方贸易》【J】 《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45.柳岳武:《清代中期以前中朝宗藩关系下的司法运作之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参考文献之学位论文:
.蔡 建: 大韩帝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1897--1910【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年4月
彭 晶: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对中朝贡道及朝贡使节的管理【D】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年5月
.宋娜娜: 朝鲜“壬午兵变”与清对朝政策研究【D】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第二篇: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学习目标提示
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概况和历史意义;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与《尼布楚条约》签订。
二、重点难点讲解
1、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时代特征(1)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2)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发展成为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3)中国的政策逐步由对外开放转为闭关锁国。
(一)郑和下西洋(西洋:主要指文莱以西的南洋各地和印度洋一带)
1、条件:第一,明朝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物质或根本条件)
第二,罗盘针的使用和地理、天文导航技术的进步;(技术条件)
第三,明政府的大力支持;
第四,郑和本人的航海经验、勇敢精神、组织才能;(个人条件)
2、目的: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主观目的。郑和下西洋主要出于政治目的;是贡赐贸易
【比较】新航路的开辟:A、时间早:前者比后者早半个多世纪;
B、规模大:郑和船多、船大、人多,远远超过后者;
C、次数多:郑和7次下西洋,是开辟新航路无比比拟的;
D、意义:是适应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利益的趋使。
其目的是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主要出于经济目的。
3、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时间:1405-1433年次数:先后7次海船规模: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 船数: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200多艘人数:每次出海2.7~2.8万人
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A、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他所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定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这种航海行为与西方形成鲜明的对比:
欧洲航海家们在航海过程中抢劫掳掠,大搞欺诈性贸易,激起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
B、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远航的规模大、时间久、航程远。郑和堪称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C、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人民与亚非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友谊,进一步扩大了华夏文明的影响。
——这方面同样与西方形成鲜明的对比:
新航路开辟,虽客观上密切了世界的联系,但随之而开始的殖民扩张却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
D、郑和下西洋以后, 直接推动了更多 的中国人远涉及重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的开发郑和下西洋。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封建统治阶级夜郎自大陈腐思想的体现。
5、郑和下西洋的局限:郑和下西洋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其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而仅仅是为了“扬威异域”, 所以采取了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从而带来巨大经济负担,不可能持久下去。
(二)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 明朝中期的倭患;(“倭寇”是指明朝中期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
【拓展】产生的原因: ①外部原因:日本,14~15世纪(元末明初);封建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日本西部封建诸侯为聚敛财富——缓和矛盾——组织商人武士到中国沿海抢劫、掳掠;
②内部原因:中国;
A、直接原因:海禁(严格限制私人贸易)——东南沿海的一些奸商与倭寇勾结,致使倭患愈演愈烈;
B、根本原因:明朝后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海防松弛;
因此,整个明朝,始终存在倭寇问题,但明朝中期的“倭患”,有着与明初不同的特点, 那就是:倭寇与中国奸商互相勾结,为害更为严重。
2、戚继光抗倭事迹:(1)戚继光抗倭斗争事迹: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侵扰浙江的倭寇;(2)、与俞大猷合作,重创福建、广东倭寇;基本肃清东南沿海倭寇。
(2)戚继光抗倭胜利原因:戚继光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支持;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戚继光抗倭决心坚定(名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治军有方,战术灵活,指挥正确(“鸳鸯阵”);抗倭斗争得到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地抗倭斗争的配合。【鸳鸯阵,中国古代阵法之一。中国明代军队抗击楼寇时采用的一种疏散的战斗队形。明代军事将领戚继光,根据东南沿海地区多丘陵沟壑、河渠纵横、道路窄小和侨寇作战特点等情况,创立了此阵。鸳鸯阵阵形以11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 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重箭、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后者执长3米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枝丫以形似鸳鸯结伴而得名。】(三)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
新航路的开辟后,葡萄牙在哪些地方开展了殖民活动?有什么特点?
1)地区:非洲(西岸、东岸一些据点)和亚洲(印度果阿、马六甲、澳门)为主,在美洲占领巴西;2)特点:建立军事据点,商站;垄断商路;进行欺诈性贸易;
1、明朝中期以后世界形势的变化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人来到东方,西方殖民者占领南亚、东南亚的一些地方,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2、明代以前的澳门
澳门在秦始皇时属南海郡番禺县,在唐代属东莞县,宋代澳门居民以渔业为生,南宋末年,张士杰曾在澳门与追来的元军大战。明成化年间,在妈阁山中兴建了妈祖阁。
3、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
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殖民者占领满剌加(马六甲),就开始不断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16世纪中期,他们通过欺骗、行贿手段在澳门登岸,买通澳门守将租借澳门为暂居贸易地,以后又长期租占澳门。
4、明朝政府始终拥有澳门的领土主权
澳门民政和司法权归香山县主管,载货船只交税,居住交地租, 中国军队戍守,香山知县制定“澳夷条例十则”,对不服管辖的葡萄牙人惩办。以上说明,明政府对澳门拥有不容置疑的领土主权。
第三篇:浅谈中朝关系走向
浅谈新形势下处理中朝关系的对策
中朝关系是中国与东北亚各国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2011 年,金正恩顺利接棒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但自同年金正日最后一次访华后,中朝之间的最高层互访一直未能实现。不言而喻,新形势下的中朝关系正处于一个难言进退的微妙境地,建立于“鲜血凝成的友谊”基础上的中朝“同盟”关系显露疏远迹象。
新形势下要想更稳妥更理想的处理好中朝关系,就要找准定位,同时要坚持半岛无核化,坚持和平处理朝鲜核危机,努力促成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建立和平共处机制,注意加强国防建设,防止可能发生的区域冲突,保卫国家边境安全稳定。
一、新形势下两国关系定位和走势
金正恩执政后,影响中朝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朝核问题和朝鲜半岛南北统一问题。对于朝核问题,中国主张朝鲜半岛无核化,坚持和平解决朝鲜核危机。对于朝鲜半岛南北统一问题,中国强调尊重他国国家主权,绝不干涉他国内政,呼吁朝鲜半岛相关各国在对话与协商的基础上客观、理性看待南北统一问题。由于国家利益冲突,新形势下量国关系将表现为
(一)政治上双方国家利益分歧将逐渐加大
现阶段,中朝两国政治上出现分歧,两国“特殊关系”开始褪色,国内的“弃朝论”争议不断出现新的高潮。
(二)经济上中朝经济关系将继续低迷
中朝经济关系出现低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朝贸易规模本身不断减少,二是按照联合国决议,我国对朝鲜进行了多轮经济制裁。
(三)外交上我国对朝政策将保持“强硬”
朝核问题使半岛紧张局势升级,中国和平稳定发展所需的周边环境遭到破坏,国家
安全受到威胁,我国对朝政策上逐渐走向严厉,对朝策略上逐渐开始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再直接受意识形态驱使,并且积极深入发展同韩国的外交关系。
二、朝鲜核问题发展趋势
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安全解决朝鲜核问题仍不容乐观。
(一)金正恩领导执政强硬。金正恩执政后,加紧进行国内外政策的改革,对内坚决维护家族权威,确保“唯一领导体制”不受威胁,同时进行经济改革,改善民生。对外退出停战协定,坚持发展核武器,同时又调整经济模式,发展同大国的友好关系。由此看来,金正恩执政期不会表现出妥协、追随或是某种依附的姿态。
(二)朝鲜半岛局势微妙。60多年的分裂和隔绝已造成朝鲜半岛南北之间严重的差异和对立。在大多数国家眼中,“朝鲜是地地道道的非民主、无人权、贫穷且好斗的非理性国家”,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朝鲜半岛永久和平机制的建构当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无论是来自美国还是韩国的压力,“即将到来的战争”始终是朝鲜的担心所在。
(三)朝鲜自身安全问题难控。朝鲜在核武及导弹研发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今天的朝鲜并没有变得更加安全。美国对它的军事威胁更加近迫,国际制裁严重升级。朝鲜的国家安全形势在恶化。从国防层面来看,发展核武器是其进行本土防卫的“保命符”。
三、我国处理中朝关系的对策
(一)积极倡导和平解决朝核问题
首先,中国主张“各方应保持冷静克制,不要采取相互挑衅的行动,更不要采取使局势进一步恶化的行动”应该通过外交手段,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更重要的是,作为“六方会谈”主席国,为维护区域安全、防止冲突升级,在朝鲜尚未回归“六方会谈”期间,中国应以加快“六方会谈”为目的,积极参与“多边对话”,为各方提供多层次、多形式、多级别的对话和合作机制平台。为重新开启“六方会谈”,中国必须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多边会谈,疏通朝鲜与各国谈判渠道的障碍,使朝鲜能尽快重新回归到谈判桌上。
(二)努力促成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建立和平共处机制
积极联合朝鲜半岛各周边国家支持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在遵守《停战协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为达成朝鲜半岛永久和平共识,并逐步加以完善,最终建立起朝鲜半岛和平共处机制。为彻底消除冷战遗留下的敌对意识做出不懈的努力。这一机制的确立在短期内朝鲜半岛南北双方无法实现和平统一的情况下,将最大程度的保障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为确保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发展创造出重要的积极意义。
(三)加强国防力量预防可能发生的区域冲突
近年来,在朝核问题不断升级扩大的影响下,美韩、美日同盟在东北亚地区进行了几次大规模军事演习,中国要高度警惕朝鲜半岛地区极有可能出现的战争威胁。中国要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壮大国防力量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重大意义,在新形势下,既要注重与朝鲜半岛地区相关国家加深合作与交流,又要加强国防力量建设,适应朝鲜半岛新形势的需求,预防可能发生的区域军事冲突,确保东北边境安全稳定和国家领土完整。
第四篇:新时期的中朝关系
新时期的中朝关系
摘要:2011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金正恩正式继任为朝鲜的新一代领袖,开启了“金正恩时代”。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中国确立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中朝两国都进入了新领导的新时期。在新领导人的带领下,中朝关系也面临着重新调整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同在。在安全与利益面前需要两国保持清醒的头脑,继承传统,积极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互信互利,实现双赢。(本文将根据层次分析法,选取国际体系,个人两个个层次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时期 国际形势 中朝关系 调整 机遇 挑战
一、从国际体系层面分析新时期的中朝关系(结构,技术)
结构方面: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格局形成。美国推行全球外交战略,其利益遍布全球。美国重返亚太,使得东北亚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化。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极大的影响了中朝关系的发展。为了让遏制中国的崛起与平衡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维护全球站战略,美国加强了与亚洲传统盟国的双边与多边联系,尤其是与日本与韩国的同盟关系。同时美国也与东盟国家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进一步加强了与东盟成员国的联系。美国也加大了其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积极开展军事演习,强化其在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主导权。美国在东北亚的一举一动都将会牵动中朝关系的神经,新时期下的中朝关系必须重视美国带来的一系列冲击与挑战,共同应对美国的霸权威胁。
实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军事等等各方面去的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GDP已经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与日俱增,对美国的霸权地位与全球利益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在经历了伊拉克战争以及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同时伴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中美力量对比已经悄然在变化。美中力量的此消彼长的趋势不可逆转。为了平衡日益丧失的优势,美国势必加紧在东北亚的控制力与影响力。朝鲜作为中国的重要伙伴国家,有着其独特的战略地理优势以及特殊的国情,对于美国而言有着无可比拟的利用价值。美国企图利用紧张的半岛局势,实现遏制中国的目标。
中国与朝鲜刚刚进入新领导的新时期,正面临着国内外的严峻挑战。中国虽在改革开放后取得经济的腾飞,但是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国内矛盾与困难重重,如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腐败问题等等。同时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海洋主权争端,南海诸岛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新时期的中国可谓是内外交困。中国急需稳定有序,健康的中朝友好关系,以获取安全的东北亚局势。朝鲜的新领导人金正恩正在国内谋求其执政的合法性,积极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长期奉行“先军政治”使得朝鲜的经济发展严重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而且干旱等自然灾害,朝鲜国内环境也不容乐观。在南北关系上,朝鲜依然强硬,其国防委员会与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声明表示:将永远不与李明博政府交往。尽管韩国也已经选出了新的领导政府,朝韩关系的紧张局势预计也不会缓和。因而朝鲜也需要得到中国的支持,一方面可以巩固新领导人的执政地位,另一方面可以谋求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新时期的复杂情势下,中朝关系发展与否直接影响两国的政治,经济,安全利益。中朝两国需要稳定健康的关系,也应该共同进退,在单极世界下,争取最大的国家利益。
技术层面:中国与朝鲜都是有核国家。朝鲜正在试图研制核武器,以争取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以及保护自身的安全。金正恩在朝核问题也是保持着强硬的态度,紧紧抓住核武器这一救命稻草,以保证自身的安全存在和争取与美国谈判的话语权。朝核问题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中国积极推进朝核六方会谈,努力谋求半岛无核化,以获取东北亚的安全和本国的安全。中朝关系的发展需要突破核问题,双方应该积极进行对话与谈判,以和平的方式使朝鲜放弃核武,争取半岛无核化。同时中国也应该积极承担半岛安全保护职责,保证朝鲜的安全。2013年伊始,据韩国媒体称,朝鲜将于1月13到20号期间进行核试验,这无疑给中国增加了巨大的压力。新时期下,中国如何面对来自南海周边各国以及日本在岛屿问题上的挑战,同时处理好与金正恩领导下朝鲜的关系,成为当前中国对外政策的重中之重。
二,从个人层面分析新时期的中朝关系
首先是中国的新领导人----习近平。总所周知,习近平出身名门,其父亲是前国家领导人习仲勋。尽管是红二代和官二代,习近平的人生经历也是充满了坎坷与困难。在1962年10月,习仲勋被撤销了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并且在1964年被下放到河南洛阳的一家面粉厂,1968年起被关进监狱,直到文革结束。习近平无疑也受到了牵连。1969年,习近平15岁,便被迫开始了上山下乡的生涯。他插队落户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离家千里。从此习近平开始了其艰苦奋斗的岁月。那段时间里,习近平吃的是“玉米团子”,小米,杂面,蒸土豆或水煮白菜。肉是不敢奢望,只有过年的时候,生产队才会杀一两头猪。吃的粗米杂食,干的是挑猪粪、牛粪。七八十斤的猪粪、牛粪,要从家门口挑到几公里外的山上。山路很陡峭,对这个来自城市的知青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习近平在基建队干活,主要是打坝淤地。据当地村民回忆,习近平是很能吃苦耐劳的。在当地,习近平还以极为先见性的眼光,带领村民建成了几十口的沼气池,这在当时可谓是一个创举。上山下乡的艰苦,没有阻止习近平学习的热情与渴望。当初下乡时,他背的行李箱是最大的,里面装的是满满的书籍,这些精神食粮对习近平来说可谓难得可贵。那时乡下没有通电,晚上习近平在干完活后,就在某油灯下看书。后来得以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如此艰苦的日子,没有把习近平的斗志磨灭,反而进一步增强了其应对困难与挫折的信心。如今成为了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还经常与当地群众保持联系,当地民众对其评价也是十分高的。以上是关于习近平在上山下乡的一些简单经历。透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坚强的领导人,其特殊的经历,将会给中国在对外关系带来什么,非常值得我们期待。
十八大以来,在其带领下,中国吹起了一股新风。“八项规定”的出台,“中国梦”的描述,打击贪污腐败的坚决,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的强硬作风。在对外关系上,近期中日钓鱼岛问题越演越烈,2013年1月11日,中国派遣歼十战头机以以回击日本的F十五对我们国家的飞机的监视。习近平也多次表明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不会惹事,也绝不怕事,中国会坚定不移维护国家的主权。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强硬和在国内问题上的一系列创新,可以预测,在新时期中朝关系上也会出现新鲜的气息。目前中朝关系尚未出现明显的调整,以金正恩为首的朝鲜依然没有考虑中国的利益,依然发射了光明星三号卫星,同时又宣布即将进行核试验。这一些列的行为,在新时期给两国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以习近平为最高领导的中国将如何面对这个严峻的挑战,成为中朝关注的焦点。
对于金正恩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朝鲜领导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 金正恩是朝鲜前最高国家领导人金正日的第三个儿子。他在少年时期曾经留学瑞士,期间金正恩学习了德语和接受西方的文化教育。据当时其同学描述,金正恩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青少年,也是一个相当安静的人,他非常喜欢看NBA,还经常和他的同学一起玩电脑游戏,看电影。据说金正恩还曾经想邀请美国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到朝鲜。到了1998年夏天,金正恩回到平壤后就读于金日成军事综合大学,学习了军事学。据分析,金正恩是一个性情多变,而且好胜心很强的人。在朝鲜,当时金正恩身边的人一度称金正哲和金正恩两兄弟为”大大将同志”和“小大将同志”。后来金正恩不服气,让人们把对他的称呼中的小 去掉,称其为“金大将同志”,后来称呼为“青年大将同志”。
金正日去世以后,金正恩继任为朝鲜最高领导人,但是由于他的年龄尚轻,经验较少,引发了国内外对他的质疑。
然而,金正恩展示了其强硬的作风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在国内为了巩固执政地位,罢免了李英浩这个举足轻重的高官,同时还将其他的实权将军降职,又在自己周围安插了新的人马。新年金正恩通过媒体发表新年贺词,坚持发射光明星三号,生日当天向全国儿童派发糖果,允许谷歌的CEO等人访问朝鲜等等这一些列的新举措,充分向世界展示了其高大崭新的领导人形象。近日又强势宣布进行核试验。
中朝两国的新一代领导人安全展示了不同的形象与作风,在新领导的新时期,中朝关系变的更加复杂化。金正恩的强硬与不同以往的传统的政治眼光,中朝的友好传统是否会得以延续?
一方面,金正恩是接受过西方的先进文化教育的新时代的人,从朝鲜的现状出发,似乎可以感受到朝鲜改革开放的气息,中国是否可以抓住朝鲜这个传统好友的机遇,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双赢?我认为这是必须的,也是符合两国共同利益的。
另一方面,中国面临周边的安全困境与主权争端,需要良好的中朝关系。金正恩的强势,似乎对中国的考虑不足,这是对中国很不利的。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也展示着强硬的作风,对朝鲜问题,也在探索与调整中。相信在两国新领导人的新时期,中朝将会进入一个新的机遇期,抓住时机,争取双赢,是两国的最优选择。
第五篇:论现当代中朝关系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技术121 蒋雅婷
12243105
论现当代中朝关系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与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后,中国人就习惯性的把中朝关系看做是“用鲜血凝成的牢不可破的”一种关系,中朝传统友谊,唇亡齿寒等形容词至今仍经常出现。但是随着历史的前行,一路走来,事实并非如此。
众所周知,朝鲜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且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早期的几十年,高层往来也比较频繁。但是,从目前来看,中国已经不能再基于国家意识形态来选择自己的“朋友”。并且,是时候好好衡量中国与“金氏家族”之间的关系了。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深刻的反映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人民曾经很乐意把朝鲜人民视为自己最坚定的朋友,朝鲜似乎也乐意顺水推舟,以获得中国对金氏家族统治朝鲜的支持,近年来。朝鲜看起来似乎在许多问题上与中国达成一致的意见,但是事实上总是阳奉阴违。
中国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自从2003年,中国积极斡旋六方会谈,希望各方能够达成统一的意见。中国希望朝鲜能够成为一个无核化、和平、稳定的国家。朝鲜表面上也做出了积极配合的姿态,但是2006年10月朝鲜成功的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中国政府用“悍然”一词表示对朝鲜核试验的震惊,朝鲜的这一举动让中国在世界各国面前陷入难堪的境地。而且朝鲜无视中国以及其它各国的提醒,毅然决然的继续秘密的进行着核试验,2013年1月份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朝鲜的行为显然充满了欺骗性。
核武器对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安全的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朝鲜的确在东南亚半岛处于比较危险的境地。但是在我看来对于先发展经济还是先发展核武器这个问题,朝鲜的选择是不明智的,朝鲜把大量财政经费投入军队建设和核武器研发,而不是致力于改善民生,朝鲜人民的生活水平依然停留在中国七八十年代生活状况上,九五年的大饥荒饿死了几十万人人,并且近年来一直处于饥荒状态。农民没有现代的农业设施和机械设备、灌溉和抗自然灾害能力也弱、供电十分紧张、经济萧条。用核武器来保障自己的安全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为什么不能通过改革开放、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和经济贸易地位来确保国家的安定呢?
朝关系一直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中国政府对朝鲜进行了不间断的大量的粮食、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无偿援助,而朝鲜把“摆脱中国的束缚”作为自己独立自主的标志。在1989年北京决定采取非常手段压制发生学生风潮后,美国率先提议以公开投票的方式实行全球制裁。最后以213票赞同、2票反对、23票弃权通过议案,其中朝鲜投票表示弃权;朝鲜政府抹去了中国士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把战争的胜利归功于金日成的领导,把金日成宣扬成神一样的存在;许多抗美援朝朝烈士陵墓被夷平........中国和朝鲜之间的关系发展扑朔迷离,中国不可能会为朝鲜提供核保护来劝制朝鲜停止研发核武器,所以朝鲜不可能放弃核武器,朝鲜的极度封闭和思想专制导致社会难以发展和繁荣,思想被禁锢,与世界的融合交流也比较困难,现在难以预料朝鲜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十八届三中全会发表的公报提到中国将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可想而知,中国面临多种安全威胁,迫切需要整合资源,提高应对层级,中国领导层已经认识到周边安保形式的严峻性。周边邻国的各种军事动向和战略部署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国家的安定国际经济和政治形势瞬息万变,未雨绸缪踩能在突发事件中有条不紊的应对。中国不能指望在发生意外或有预谋的冲突和局部战争中,朝鲜能够提供怎样的帮助。因此,中国政府应当对结合当前和过去处理好对待朝鲜的态度。制定相应的外交策略,维护好自身的稳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