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户籍(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11:1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明清时期的户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明清时期的户籍》。

第一篇:明清时期的户籍

明清时期的户籍、土地与科举

---以湖南蓝县为例

作者:李红 胡彬彬《光明日报》(2015年12月16日 14版)

以往学界对明清户籍制度的研究,多从国家对社会的影响和控制角度进行探讨,注重从上到下看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社会史兴起以来,史学界的眼光开始“向下”,注重从下层民众的角度来看问题。在中国传统社会,土地与科举是普通民众改变身份、地位的主要手段和渠道,而户籍与这两者密切相关。

开立户籍的重要性:以蓝山钟氏为例

明清时期,百姓只有取得户籍,为朝廷纳税当差,才能被认为是王朝的子民,才有获得土地开发及利用的权利,有参加科举的资格。否则,则被视为“流民”或“无籍之民”。所以,在记录祖先事迹的族谱中,特别强调入籍祖的地位。民国时期蓝山的《钟氏族谱·阖户宗祠》载:“县城宗祠自清道光三年癸未告竣,正中起造神龛,奉祀始祖嫩七公暨六六公及户祖荣卿公,永为百世不祧之宗……赞曰:嫩公肇基,辉映鹅塘。荣公迁贯,乃隶蓝山……”

将入籍祖荣卿公与始迁祖嫩七公并列,并将其列为“百世不祧之宗”,固然是因为他与始迁祖只隔了一代,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荣卿公作为入籍祖的地位受到格外的重视。据《钟氏族谱·阖户田租表》统计,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止,在蓝山钟氏后人为其各代先祖所设的祭田中,“荣卿公祭田”处数、亩数、禾租谷数分别为21处、27.1亩、10400斤,数量第二的“德成公捐祭田”分别是4处、11亩、3920斤,可见户祖荣卿公在蓝山钟氏中的地位。

钟荣卿(1369—1440)开立户籍时当在明初。众所周知,明太祖立国后,实行里甲制,每十年编修一次基于里甲组织的黄册,将“清册供单”分给各户登记。“清册供单”的内容有乡贯、年岁、丁口,田、地、山、塘各项产业,应纳税粮多少等内容。通过里甲户籍登记,百姓的田产受到政府的认可,这与无籍之人耕种的土地不具有合法性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除此之外,因为入籍的百姓向朝廷纳粮当差,承担了一定的国家义务,也享有无籍之人无法享受的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土地以及科举是下层向上层迈进的主要途径,而这两者均与户籍密切相关,是否拥有户籍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户籍与土地:蓝山钟氏的土地占有权

蓝山钟氏自始迁祖嫩七公于元延祐间从江西迁至湖南蓝山,定居于黎家头。据《钟氏族谱》称,黎氏家族自宋便定居于此,是一个大族。到元代中叶,黎家开始衰微。自第三代文福公、文德公开始,黎姓诸山场、水利、房屋基址先后归钟氏,钟氏家业始大。就这一点来看,文福、文德二公对于钟氏家族的功劳还在乃父开户祖荣卿公之上。但是,如果没有荣卿公的开立户籍,其一切产业均不能得到官府的认可,也得不到其他姓氏的认同。到1936年修谱时,由于各代的积累,其山场“南北长几三十里”,并配有山场图,将其称为“钟荣卿户山场图”。

因荣卿公在官府开立了户籍,其户籍之下所管山场、土地也获得认可与支持,在发生土地纠纷时,常常处于有利的地位。如光绪十六年(1890年)与雷姓家族发生一起土地纠纷案,族谱中记载的官方判词如下:“照钟仁浩等以借坟飞占事具控雷彰德等,而雷彰德等以诞吉纲占事具诉钟仁浩一案。兹经覆讯,据雷姓并刘蓝二姓所供,癞子岭全山实系钟姓世守之业,……雷姓写谱扯上大坪等字,笔迹不符,其为伪造后添无疑。……至由彭商翰一穴以上全岭,……概归钟姓管业,收租葬卖、开挖栽种,不与异姓相关。”

在此次土地纠纷中,钟、雷两家都拿出族谱以证明纠纷地为本族所有,雷家甚至不惜在族谱上造假。族谱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的手段,无疑与祖先开立户籍、土地开发的历史相关。还有一件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墓地纠纷契约记载:“立还字人崔土保兄弟,对仝母萧氏。……因我兄弟无知,今春挖种墦土,有伤钟姓坟脑来脉。钟姓经请邻老雷孔元、成天仁登山看明,实系有碍邻老公断。我等醮谢,求钟姓叔侄宽恕,免其兴讼。念我兄弟愚蠢,嗣后再不敢在坟山顶脑上开挖、栽种生理。”

在此契约中,崔土保兄弟可谓低声下气。为了保证其有效性,钟姓还请了雷孔元、成天仁两位邻老在场作证,并且由外姓萧国宾代笔,以表示其并非钟姓私自杜撰。其实,崔家所买之土地只是与钟姓墓地相连,其开挖栽种,未必就侵占了钟姓的墓地。但是,钟姓却以有伤风水为借口,要求崔姓不许“在坟山顶脑上开挖、栽种生理”,否则,钟姓拿此契约禀官重究。

户籍与科举:以蓝山县户籍归属案为例

户籍对于科举的重要性,在于政府之规定。据《大明会典》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政府规定各府、州、县生员乡试前要“各具年甲、籍贯、三代”。清代仍之,并且规定更为详细。为了防止冒籍,顺治二年(1645年)规定:“生童有籍贯假冒者,尽行褫革,仍将廪保惩黜;如祖父入籍在二十年以上,坟墓田宅俱有的据,方准入试。”(《大清会典事例》卷三九一)考试权利的获取,要求其祖父入籍二十年以上,并且要求“坟墓田宅俱有的据”,这个“的据”是什么呢?无疑就是开立户籍后在官府的登记。

不仅是否拥有户籍很重要,而且因为户籍归属涉及科举名额的竞争,也容易引起纠纷。民国《蓝山县图志》记载了康熙年间湖南蓝山、宁远二县发生的一起户籍争端事件:“词称:蚁系蓝山县大慈乡二都里元户口,……缘因先年各村置买宁远县庄粮二百余石,便产各居,与本邑蓝民,烟火相连,非走居宁民境内,流寓无籍者可比,虽与宁界接壤,原属蓝山管辖,历几百余年矣。祸因康熙四十五年,突遭宁远县主新任,不查来历,捏以杨作楫、黄云彩、曾习孔等村不服宁编,混详各宪,据详批入宁编管考试。遭宁邑衿棍屡屡抗阻。于四十六年,曾光余等有违批歧视之控。四十九年,杨高选等有抗法阻试之控。五十一年,生黄云彩等,又有粘情哭奏之诉。连年奔赴抚宪,构讼不休,两县不安。……兹查据,……四十六村原非宁邑管辖地方可知矣!”

大慈乡四十六村原属于蓝山县,因其与宁远县相近,并在宁远县购有田产庄粮两百余石,因此而向宁远县交纳钱粮。后来,新任的宁远县令因此将其划归到宁远县,并令四十六村村民属籍宁远县。但是,因为户籍与科举的权利密切相关,而一个县的科举名额是有限的。商衍鎏在《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中称:“每县学额,按文风高下、钱粮丁口之多寡以为差。”原属蓝山县大慈乡四十六村村民被划归宁远县考试,自然遭到了宁远县人的强烈反对。经官府调查确认,四十六村的村民最终划到蓝山考试。在这件争端中,蓝山县令刘涵“周悉民隐,再四勘详”,当事村众对此感激不已,为刘建生祠并树德政碑。可知在乡民心目中户籍对于科举考试之重要。

对于明清时期的湘南地区来说,随着明代以来移民的迁入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土地与科举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与这两者密切相关的户籍的地位因此而凸显了出来。当然,明清时期的户籍涉及的内容还有很多,如户籍与宗族组织、身份认同、社会地位的关系,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对于探讨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

第二篇:明清时期瓷器时代特征

明清时期瓷器时代特征

【种类】明清瓷器纹饰种类繁多,常见的主要纹饰图案有,蝈蝈、松鹿、云纹、云龙纹、耕织图、花卉纹、花果、鸟纹、鱼纹、云纹、兔纹、寿星、回首兔纹、十八罗汉、雁纹、直线纹、凸线纹、博古图、阴线纹、单线圈纹、海马、太白读书、荷莲纹、赤壁赋、缠枝莲纹、封神榜、文王访贤、覆莲瓣纹、麒麟、团龙尖莲瓣纹、莲花纹、牡丹纹、花果纹、菊花纹、芙蓉花纹、梅花纹、灵芝、葡萄、花瓣纹、蕉叶纹、八卦、叶纹、草叶纹、婴戏图、人物故事、山水纹、三国演义、西游记……以上随意列举一些明清时期常见的纹饰种类,以期从中窥见明清时期纹饰种类的诸多特征,由此可见,明清时期在纹饰种类上可谓是集大成,从具体种类上看,虽然明清瓷器许多纹饰种类前代都有见,但确有少部分急剧减少或基本消失了,较为典型的如珍珠地刻划花纹在明清时期基本不见,而一些传统的凹弦纹、鸳鸯对衔绶带纹、蕉叶纹、草叶纹等都呈减少的趋势,大量出现的是大型组合纹饰,如青花瓷瓶、青花罐等器物上的纹饰,常是大型山水和人物故事,图案构思奇妙,山上往往是小桥流水、亭台水榭、云雾缭绕、牧童戏牛等,组合十分复杂,看上去相当繁缛,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些来反映纹饰的主题。实际上青花瓷作品上的大型山水画与宣纸上的没有任何区别,所表达的思想也很抽象,由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瓷器纹饰在明清时期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装饰,而是成为了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因此许多瓷器的纹饰都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教化功能。【时代】从时代上看明清瓷器纹饰与传统相比有较大改变,首先继承了传统刻划纹的诸多元素,如诸多纹饰的种类等,但明清瓷器显然背离传统瓷器的发展方向,不再以刻划纹为主,主要以绘画为主,刻画并举,明清传统瓷器,如白瓷、黑瓷等在纹饰上主要以刻划纹为主,而处于主流地位的青花瓷则主要以绘画为主,成功地将传统瓷器的发展方向转型,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成功地被引入到了瓷器上来,成为明清时期画家宣泄思想的幽静之地,和封建礼教进行教化的场所,以及人们吉祥互拜的场地,如我们常可以看到的鱼纹盘,一条大鲤鱼在盘中央翻腾,预示着“五谷丰登,年年有余”,试想人们在享受美味之时,看着如此潜移默化的祝福,其心情该是多么的愉悦。另外,由于青花瓷将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引入到瓷器之上,所以各种绘画技巧在青花瓷上运用,使得人们可以得到立体化全方位的享受。【饰纹方法】从饰纹方法上明清瓷器最为复杂,在延续简单刻划纹的同时,更大规模地在青花瓷上进行绘画的创作,这是其主流特征。但由于明清瓷器产生了诸多的品种瓷,而且有许多是皇宫内的专享品,如五彩、斗彩、珐琅彩等瓷器在纹饰上都显得十分繁缛,这些华美的纹饰,从饰纹的方法上看也极为复杂,产生了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复杂的装饰纹饰方法。【青瓷】明清瓷器在青瓷之上装饰纹饰的情况和前代基本相似,如龙泉窑青瓷碗在碗心常装饰一些刻划纹,这是由青瓷的釉色所决定的,虽然明清时期纹饰很发达,但在青瓷之上由于不是透明釉,所以,纹饰无法绘画,只能以刻划为主,在题材上多以花草虫鱼为主。总之,显现出异常衰落的气象。其他黑釉、黄釉、青白瓷等传统瓷器在纹饰上都是这样,特别是与青花瓷、粉彩等瓷器相比显得十分黯淡。【官窑青花瓷】明清官窑青花瓷由于为皇家烧造瓷器,不计工本,加之工匠们的反复琢磨,终于使青花瓷在烧制技术上达到顶峰,整个明清时期官窑青花瓷都是精绝之作,各个时期都有所长。但从整个青花瓷的烧造史上看,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烧制达到了最高水平,青花纹饰发色艳丽,线条流畅,刚劲挺拔,层次结构合理,纹饰繁兼并用,最为精美绝伦。而从烧造的精细程度上看,无疑雍正朝青花瓷最为成功,雍正朝青花瓷在纹饰线条上更是一丝不苟,精细之处无可挑剔,据说这可能与雍正皇帝脾气暴躁有很大关系,工匠们以生命作为赌注,在烧制世界上最为精美的青花瓷,实际上整个康雍乾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在烧造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国力比较衰落的时期,青花瓷则略显黯淡,如明代崇祯朝以及清代康雍乾以后的几朝,在官窑青花瓷的烧制上与鼎盛时期都有一定的差距,这充分说明皇权是明清时期官窑青花瓷一剂催化剂,王朝强盛时则兴,王朝衰落时则败。【民窑青花瓷】明清民窑青花瓷在纹饰上参差不齐,但总的来看多数民窑青花瓷装饰纹饰多精致,线条自然流畅,构图合理,层次感强。只有少数民窑青花瓷在纹饰上不是很严谨,线条不是很流畅,构图有不合理的情况,使人看起来很舒服,但这样的瓷器在明清时期很少见。【五彩】五彩瓷可以分为五彩和青花五彩两种,五彩瓷器多是在已经烧好的白瓷之上用红、黄、蓝、绿、紫等色进行绘画,然后再上釉烧制而成,常见的纹饰图案有花卉、云龙、婴戏、云凤、天马、鸟兽、云鹤、人物故事等,纹饰层次分明,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真是美到了极点,但一般情况下使用五种色彩的瓷器不多,多数是两种或者三种色彩组合而成,也有见和其他色彩组合而成的色彩,但数量很少。青花五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结合的产物,一部分纹饰是釉下青花,而另外一部分则是用其他色彩填充,多数配合十分巧妙,如缠枝花卉,枝叶多是用青花,而花叶多是用绿色填充,花瓣则是用红色填充。五彩瓷器在明清两代都较为流行,宫廷和民间都有生产,深受人们喜爱。【斗彩】斗彩瓷器是明清瓷器中的一朵奇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纹饰图案丰富,有两种构图方式,一种是先用钴料在坯胎上勾勒出纹饰的轮廓,然后施透明釉烧造,之后在烧成的青花瓷上再用其他色彩填充图案,然后上透明釉进行二次烧造成器。另一种是用青料在坯胎上将图案的轮廓线局部绘出,然后上釉烧造,在烧成后的瓷器之上再用彩绘将轮廓线条勾勒完成,再上釉低温进行二次烧造。纹饰层次分明,争相斗艳,效果非常好,斗彩之意也来源于此,斗彩瓷器纹饰种类众多,常见的有花卉、枝叶、瓜果、鸟兽、人物等,线条流畅,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可以说件件都是精品,斗彩瓷器创烧于宣德时期,在明清两代十分流行,数量很少,基本都在宫廷流行,民间基本不见。【粉彩】粉彩瓷器是真正从宫廷走向民间的名贵瓷器,人们非常喜爱,创烧于康熙时期,是一种釉上彩绘瓷器,由于烧造温度比较低,所以色泽淡雅,多在纹饰的彩绘部分用玻璃白打底,然后再进行施彩,看起来所有的纹饰图案都在玻璃白之上,纹饰题材丰富,常见的主要有缠枝花卉、人物故事、山水风景等,纹饰线条流畅,刚劲挺拔,色彩浓淡深浅变化层次感很强,繁简并存,纹饰不拘谨,挥洒自如。器物以碗、盘、瓶、花觚、盒等为多见,人们最为喜欢,宫廷和民间都有烧造,目前传世品数量颇丰。【珐琅彩】清代康熙时期烧制成功著名瓷器品种,珐琅彩瓷器异常名贵,很少流出宫廷,当时多是使用景德镇烧制的上好白瓷为胎,专门由宫内造办处绘彩,珐琅彩使用的是进口料,用油施彩,这显然是受到了西洋油画风格的影响,于是具有西洋画风格的珐琅彩瓷器就出现了,珐琅彩瓷器色彩多艳丽,以红、黄、绿、紫等色为主,纹饰以花卉、山水、人物最为多见,是典型的东西方文化碰撞后产生的作品。珐琅彩瓷器主要在宫廷内流行,民间窑场没有烧造,也有仿造的情况,但效果多不是很好。【墨彩】墨彩瓷器是一种低温釉瓷,即用料在已经烧好的白瓷上绘画,然后烧成,这种特殊的色料呈现出的色彩具有水墨山水画的效果,所以人们称之为墨彩,墨彩瓷器纹饰种类较为丰富,多以山水、花卉等为主,以雍正时期烧造最为精致,乾隆及以后各个时代都有烧造。

第三篇: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1、(2016•泰州)如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考点】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朝君主集权强化的有关内容.

【解答】分析题干可以看出,改革前皇帝下面是丞相,统领六部,改制后丞相被废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故选D.

2、(2016•郴州)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考点】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课明朝君主集权强化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创立的政治制度;废丞相,设三司,设置厂卫制度,八股取士都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的措施. 故选D.

3、(2016•福州)适合作为如图名称的是()

A.丝绸之路示意图 B.佛教传播路线图

C.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D.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考点】郑和下西洋.

【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可知是郑和下西洋路线图.1405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多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故选D

4、(2016•连云港)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成功平息东南沿海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文天祥 D.戚继光 【考点】戚继光抗倭.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戚继光抗倭.

【解答】A.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

B.郑成功率船队下西洋,是明朝中外友好交流使者. C.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抗元英雄. D.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击倭寇英雄. 故选D.

5、(2016•江西)如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铃关的一张照片.铁铃关建于明嘉靖三二六年(1557年),关上楼阁的题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A.岳飞抗金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威继光抗倭 D.左宗棠收复新疆 【考点】戚继光抗倭.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戚继光抗倭.

【解答】明朝时期,东南沿海的倭寇经常骚扰,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倭寇.题目中的“御寇安民”是为了纪念戚继光抗倭. 故选C.

6、(2016•扬州)“封侯非我意思,但愿海波平”这一诗句表达了哪位名将的抗倭决心()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郑和 【考点】戚继光抗倭.

【分析】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 【解答】明朝政府派戚继光到浙江抗倭,戚继光率军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他的名言是“封侯非我意思,但愿海波平”. 故选C.

7、(2016•株洲)秦刚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如图所示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A.民族关系的发展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封建社会的危机

【考点】戚继光抗倭;平定三藩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册封**、**与设置驻藏大臣. 【分析】本题考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措施.

【解答】据图片戚继光抗倭、册封五世**、平定三藩叛乱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这些措施都巩固了我国的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可知是统一都民族国家的巩固. 故选B.

8、(2016•东营)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下列诗句中,表明他消除倭患的决心和意愿的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考点】戚继光抗倭.

【分析】本题考查戚继光的名言.

【解答】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 故选C

9、(2016•天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中的“我”是明朝抗倭英雄()A.岳飞 B.戚继光 C.郑和 D.林则徐 【考点】戚继光抗倭.

【分析】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的史实.

【解答】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 故选B.

10、(2016•昆明)明朝初年,我国沿海地区不断遭受倭寇的侵扰。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先后扫平浙江、福建、广东倭患的爱国将领是()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文天祥 【考点】戚继光抗倭.

【分析】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的史实.

【解答】明朝时期,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故选B

11、(2016•天津)如图是北京故宫乾清门西的一处平房,这里曾经是清朝军机处的所在地。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考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 故选B

12、(2016•孝感)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关于军机处认识正确的是()A.军机大臣由议政王大臣会议选派 B.军机大臣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 C.军机处的设置降低了办事效率 D.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考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军机处的设立.

【解答】据所学知识,军机处为清朝雍正帝设立的行政机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然后传达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大臣的地位没有提高.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故选D.

13、(2016•玉林)下列机构的设置,能体现清朝制度创新的是()A.六部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 【考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军机处的设立.

【解答】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故选D.

14、(2016•广东)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错误,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 【考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设立.

【解答】材料“只供传述错误,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大意为:此机构只能够传达记录皇帝的旨意,不能够对旨意有任何的建议.“赞画”是谋划的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机构为军机处.锦衣卫是明太祖设立的.唐朝中书省负责决策,唐朝时政府中的六部归属尚书省.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故选B.

15、(2016•湘西州)“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A.设立特务机构 B.制造文字狱 C.实习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

【考点】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解答】解决本题需要对这两句诗重点分析,关键是集中在明清二字,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题干史实就是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反映. 故选B.

16、(2016•黑龙江)“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

【分析】本题考查了郑成功收复台湾.

【解答】题干材料中特别强调的地区是“台湾”在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与这个地区有关,戚继光抗倭,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海战壮烈牺牲. 故选B.

17、(2016•孝感)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A.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B.在东南沿海进行了十几年的抗清斗争 C.屯田垦荒,开设学校

D.将大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高山族人民 【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郑成功收复台湾.

【解答】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的民族英雄. 故选A

18、(2016•南宁)“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夷,一代英雄”这副对联赞颂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郑成功收复台湾.

【解答】题目中“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夷,一代英雄”是叙述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故选B

19、(2016•怀化)著名学者郭沫若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挽联中的“一代英雄”是指()

A.文天祥 B.戚继光 C.俞大猷 D.郑成功 【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

【分析】本题考查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解答】根据根据题干给出的“驱除荷虏”可知这个人物是郑成功.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故选D 20、(2016•张家界)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下列关于港、澳、台回归祖国的史实排序正确的是()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 ②澳门回归 ③香港回归 ④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考查了港、澳、台回归祖国时间.

【解答】①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1662年;②澳门回归是在1999年;③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④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是在1945年. 故选B

21、(2016•临沂)“台湾岛在荷兰殖民主义者的血腥统治下,遍地荆棘,一片荒凉,我决心把荷兰侵略者驱逐出台湾岛.经过十多年的浴血斗争,才把荷兰人赶走,恢复了先人的基业.”其中的“我”是指()

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认识.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台湾岛在荷兰殖民主义者的血腥统治下„我决心把荷兰侵略者驱逐出台湾岛”,联系所学可知,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他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故选D.

22、(2016•泰安)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台湾回归祖国的史实,这两次回归分别结束了哪国对台湾的殖民统治?()A.西班牙、美国 B.荷兰、法国

C.荷兰、日本 D.葡萄牙、日本

【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台湾的相关历史.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殖民者的投降书”反映的是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史实,图片“庆祝台湾光复”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后,台湾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回到祖国怀抱的史实. 故选C

23、(2016•烟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之一,下列事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的是()A.春秋争霸 B.赤壁之战

C.岳飞抗金 D.清朝设置台湾府 【考点】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分析】本题考查巩固国家统一.

【解答】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4、(2016•南京)下列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按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设置台湾府 ②设置伊犁将军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签订《尼布楚条约》 A.①④③②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考点】清朝在台湾的建制;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册封**、**与设置驻藏大臣.

【分析】本题考查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时间.

【解答】①设置台湾府是在康熙帝时,1684年,②设置伊犁将军是在乾隆帝时;③设置驻藏大臣是在雍正帝时;④签订《尼布楚条约》是在康熙帝时1689年. 故选A

25、(2016•绍兴)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该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设置台湾府 B.实行改土归流 C.设立宣政院 D.设立驻藏大臣 【考点】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分析】本题考查清朝管理台湾的措施.

【解答】据题干“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可知岛屿指的是台湾.1683年6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渡海,在澎湖海战中获得大胜,郑克塽率臣民降清,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故选A

26、(2016•德州)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价为“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首次 6 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的战役是()A.山海关之战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戚继光台州抗倭 【考点】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了康熙帝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解答】根据题干中的17世纪末可知这个战役是雅克萨反击战.17世纪末,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雅克萨,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故选C

27、(2016•长沙)明朝中期以后,我国外交出现新形势:开始遭受外国侵略,由此出现了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下列哪项史实体现了上述特点()A.靖难之役 B.雅克萨之战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考点】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康熙帝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解答】符合题干给出的“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主题的事件只有雅克萨之战.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为扩大侵略的据点.他们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雅克萨,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故选B

28、(2016•广东)据载,清政府的官员都不知道俄国人要求的领土有多大,兴安岭离乌苏里江有多远,还有哪些内容在《尼布楚条约》中尚未确定.材料中“俄国人要求的领土”位于我国()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考点】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尼布楚条约》的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根据题干给出的《尼布楚条约》可知是材料中“俄国人要求的领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为扩大侵略的据点.他们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雅克萨,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故选A.

29、(2016•娄底)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便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清朝乾隆时期管理新疆的措施是设置()

A.伊犁将军 B.盛京将军

C.驻藏大臣 D.乌里雅苏台将军

【考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 【分析】本题考查清朝对新疆的管辖.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巩固了我国的边疆.

故选A 30、(2016•恩施州)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设置了()A.驻藏大臣 B.台湾府

C.伊犁将军 D.乌里雅苏台将军

【考点】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和设伊犁将军.

【解答】清朝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故选C.

31、(2016•大庆)明清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清朝时期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下列符合清朝与西藏关系史实的是()A.设驻藏大臣 B.设伊犁将军 C.设乌里雅苏台将军 D.多伦会盟

【考点】册封**、**与设置驻藏大臣.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措施.

【解答】清朝为巩固多民族国家,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设立册封“**”和“**”的制度,1727年清朝政府设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故选A.

32、(2016•常州)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能够印证该特点的是()A.册封**、** B.郑和下西洋 C.澶渊之盟 D.迁都洛阳

【考点】册封**、**与设置驻藏大臣. 【分析】本题考查了清朝册封**、**.

【解答】能够印证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特点的是册封**、**.顺治帝正式赐予**五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额尔德尼”的封号.从此,历代**和**,都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故选A

33、(2016•临沂)1771年,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众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这期间,担任后卫的9000名土尔扈特勇士,在与追兵的殊死搏斗中全部壮烈牺牲.当时的“追兵”是指()

A.沙俄军队 B.英国军队 C.倭寇 D.葡萄牙军队 【考点】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分析】本题考查了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解答】明朝末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后因不堪忍受沙俄压迫,在其杰出首领渥巴锡领导下,万里东归,返回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故选A.

34、(2016•重庆)历史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文物见证了()A.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和谐 B.明朝时对外交流的盛况 C.清朝对东北边疆的守护 D.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考点】册封**、**与设置驻藏大臣.

【分析】本题考查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解答】图片为“金奔巴瓶”,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转世人选必须由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这一措施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故选D

35、(2016•重庆)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A.南京 B.松江 C.广州 D.景德镇 【考点】明清经济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清朝时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故选D.

36、(2016•齐齐哈尔)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A.重本抑末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鼓励海外贸易 D.禁海政策 【考点】闭关锁国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导致近代被动挨打. 故选B.

37、(2016•绵阳)1793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书写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清朝处于康乾盛世 B.中国经济领先英国 C.清朝皇帝夜郎自大 D.中国推行开放政策 【考点】闭关锁国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清朝闭关锁国的认识. 【解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反映了清朝统治者骄傲自大的心理,根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与外界接触,使中国隔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看不到外国的先进,更以天朝上国自居,成夜郎自大的心态,题目中的所述现象正是这种心态的反映,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8、(2016•潍坊)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考点】闭关锁国政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解答】材料“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反映的是清朝抑制商业发展;“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反映了清政府的禁海政策.故选B.C项错误,材料中重农体现不出;A项禁绝贸易说法错误,D项说法不完整. 故选B

39、(2016•自贡)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考点】北京紫荆城和明长城.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长城的知识点.

【解答】在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的基础上,明朝时期大规模的修筑,达到完善的程度.明长城的起止点是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故选D. 40、(2016•包头)明朝的一部药物学巨著,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这部“巨著”是()A.《伤寒杂病论》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考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解答】《本草纲目》是1590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时珍.《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医集大成者.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 故选C 10

第四篇:中国明清时期的历史特点

中国明清时期的历史特点

公元1368年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我国历史上的明清(1912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繁荣,政治较为开明,思想文化得到极大发展,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不断发展。

一、中国明清时期的政治特点

明清时期的政治最大的特点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与发展。

明朝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体现在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加强皇权,明成祖设置内阁。这不仅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而且大大加强了君主专制。明朝统治者为了削弱地方势力,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直接对皇帝负责。

清朝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雍正帝设军机处由皇帝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这样一来,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明清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使皇权的极度膨胀,民主制度难以形成。这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这种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使政策不断失误;而为官者则畏首胃尾、惟命是从,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官僚主义、贪污腐败之风。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并非表明封建制度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政治表现。明朝实行的厂卫制度、清朝军机处的设立等使民主制度就更难以形成了。

二、中国明清时期的经济特点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家。但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一带的手工作坊里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没有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得到发展,但这是明清时期经济的最大进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为清后期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特点

在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得到汉武帝的支持。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明清时期的思想家们又丰富和发展了儒家思想。

明后期的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是我国封建思想的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强烈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他的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兴起有一定影响。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

王夫之是杰出的唯物思想家。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用发展观点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趋势更新”。

然而,明朝的八股文,清朝的文字狱等政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使得这一时期的科技只注重对前朝的总结而没有较大发展。

四、中国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特点

明清时期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不断发展。

(一)同蒙古、新疆地区关系的加强 1.明长城

⑴明中期,国力衰退,为防止蒙古骑兵南下,修缮长城,加强边防驻兵,但仍没有达到目的,瓦剌骑兵曾直抵北京城下。⑵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2.俺答汗与明朝修好

⑴明后期,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修好。⑵明朝封他为顺义王,恢复封贡互市。⑶蒙汉两族和平友好数十年。3.反对准噶尔分裂势力

反对准噶尔贵族的斗争: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约七十年的斗争,终于在1757年将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粉碎,统一天山北路。清朝对蒙古各部的管理: ①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

②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掌管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4.平定回部反动贵族的叛乱

⑴平叛:清军迅速平定居住在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发动的叛乱。

⑵管理: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5.土尔扈特部归国

1771年,西迁伏尔加河下游的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为摆脱沙俄的统治,踏上回归祖国的征途。他们的回归,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谱写下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二)同西藏地区关系的加强 1.明对西藏的统治 ⑴明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

⑵重用藏人:朝廷在乌思藏设立卫所,任用藏族人担当各级官吏,赐给印信,让他们管理藏族事务,征收贡赋。

⑶建立僧官制度,法王是最高僧官。

⑷整个明代,西藏各教派势力都一心拥护中央政府。2.清对西藏的统治 ⑴确立册封制度:

①清入关前,黄教领袖五世**统一全藏。顺治帝正式赐予“**喇嘛”的封号。

②康熙帝又将“**额尔德尼”的封号,赐予另一位黄教领袖五世**。此后,历世**和**,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⑵设驻藏大臣:

雍正时期,清朝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这标志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

⑶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①西藏黄教用灵童“转世”的办法确定**和**的继承人 ②有时同时出现几个灵童。为了避免纷争,乾隆年间,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

③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

(三)“改土归流”和台湾府的设置

1.明朝开始改土归流:永乐年间,西南地区的两个宣慰司叛乱,明朝派兵平定以后,改设贵州布政使司,从此贵州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这种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朝廷派遣流官直接统治的变革,称为“改土归流”。

2.平息三藩之乱

⑴“三藩之乱”:清康熙年间,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乱,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相继响应,史称“三藩之乱”。

⑵平息叛乱:康熙帝采取剿抚兼用的策略,历时8年,平息了叛乱。3.大规模改土归流:1726年,雍正帝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

4.清军进入台湾

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一直处在郑氏子孙的统治之下。⑵1683年,清廷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

⑶澎湖一战,郑军大败,郑克塽投降,台湾纳入清朝版图。5.清设台湾府

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五、中国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特点

对外关系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使中国和世界逐渐隔绝,造成落后于世界潮流。明朝一度实行“海禁”;清政府则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取长补短。从而妨碍了中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总体来说,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时期。其历史特点可概括为:(1)实现了中国古代的第三次大一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2)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并达于顶峰;(3)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4)从对外开放走向闭关自守;(5)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和传统科技依然处于世界前列。

第五篇:明清时期商业文字广告的特点

明清时期商业文字广告的特点

[摘要]明清时期商业文字广告的发展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从明清时期商业文字广告发展的原因,发展的水平及其特点审视这一时期商业文字广告的发展。

[关键词]文字广告;招牌广告;对联广告

人类的广告活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广告的发源地之一。由于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商业的日渐发达,我国早期的商业广告活动在商朝便产生了。早期的商业广告形式以实物广告、叫卖广告和音响广告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城市和集市,坐商开始出现,商业文字广告便应运而生。商业文字广告就是以文字的形式,简单明了地说明营业的内容和范畴。单纯的商业文字广告成为中国传统商业宣传的重要表现手段,被长期地传承和沿袭下来。明清(鸦片战争前,以下同)时期是中国古代商业文字广告发展最为兴盛的时期。

一、明清时期商业文字广告兴盛的原因

广告的创新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基于此,我们用现代广告的观念来审视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考察商业文字广告发展的文化基础。

首先,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商业文字广告的创作提供了生动的原形和鲜活的素材,是商业文字广告发展的土壤。

明代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以前各个朝代。明代中期农业生产的发展促使商品化趋向进一步加强,一些原属农民家庭副业的手工业项目,逐渐分离出去形成专业化的手工作坊,进而发展成集中产地。如,江南的松江、苏州、杭州逐渐成为棉纺织业中心,南京、福州等地是著名的造船业中心,景德镇是瓷业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市镇兴起,使得各地商人往来于镇和大城市之间从事商业活动。与此同时,海上贸易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了嘉靖、万历年间,在沿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纺织、矿冶、造纸、陶瓷等大规模的手工工场。

清代的社会经济与明代相比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方面,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形成了经济作物专业区,棉花、桑、茶、甘蔗、烟草都成为重要的商品化农产品。工商业集中在江南及东南一带,包括长江流域及运河流域,形成了许多大的商业都市如北京、武昌、南京、苏州、杭州、广州、福州等。除大城市外,市镇也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四大聚”(京师、佛山、苏州、汉口)和“四大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商业也更加活跃,出现不少名商,其中以山西票商、扬州盐商和广东行商最为著名,此外,微商、宁绍商、闽粤商等著名的商帮继续活跃在城与市镇之间,他们不仅从事贩运活动,而且经营典当、钱庄等金融事业。

其次,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涉足广告领域,为商业文字广告发展提供了文化基础。

明朝政府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与亚非各国发展友好的经济文化往来,特别是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刺激了中国手工业生产的发展、繁荣,民间的海外贸易增多。外国的使臣、商人来华贸易也带来了异国的新思想,使儒家传统的重义轻利和崇本抑末的思想受到冲击,社会上逐渐扭转对经商的看法,一些封建士大夫和官僚阶层开始面对社会现实,把农商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由重义轻利转变为义利并重。明清时期的知识分子逐步脱开自命儒雅脱俗的传统思想,开始涉足广告领域,以自己的文字专长直接为商业广告服务,他们题写招牌文字,撰写广告对联,使明清时代的广告形式具有浓郁的知识性、趣味性,并形成了我国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而最能代表中国古代商业广告民族风格和气派的是文字广告中的招牌广告和商业对联广告。

二、明清时期的商业文字广告

明清时期我国商业文字广告的主要形式有:招牌广告、楹联广告、书籍广告等。招牌广告和商业楹联广告是其代表。

招牌广告是从中国古代的文字幌发展演化而来的,明清时代的招牌首先注重以儒家“以义取利”的思想为主导,此时的招牌已不再是以单调的姓氏或街坊名字作为招牌的字号,而是赋予招牌文字以言简意赅的内容。如著名的北京同仁堂药店,取自“童叟无欺”的商业信条,“全聚德”烤鸭店,取其“全仁聚德,财源茂盛”的意思。其次,在含义上有的选用吉祥如意为主题,如开业于咸丰三年的“内联陛鞋店”,由于该店专做清朝宫廷的生意,用“内”字,指的是“大内”即宫廷的意思,“联陛”是指“连升三级”,取其吉利,投宫廷官宦之所好,以招揽生意。第三,在招牌内容上有的还采用与商店商品有关的历史故事为主题。如开业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的北京“六必居”酱菜园,生产的酱菜驰名中外,传说“六必居”牌匾出自宰相严嵩之手。

楹联广告又称对联广告,也是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一种商业文字广告形式。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是第一个撰写对联广告的人,其后,文人儒士附和时尚,纷纷撰写商业对联。

明代杰出书画家唐伯虎曾为一家新开张的商号挥笔写下:“生意如春草,财源似水泉”。著名书法家祝枝山游西湖归来,进店饮酒,趁酒兴为酒家笔写下一副对联:“东不管西不管,我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请罢喝罢。”

清代对联广告更为流行,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用对联,成为商业广告的一种宣传形式。如:“世间无此酒,天下有名楼”(酒楼)、“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理发店)、“大将军,骑海马,身披穿山甲,过常山,去斩草寇;小红娘,坐荷车,头戴金银花,到熟地,接见槟榔”(药材庄)、“到此皆洁己之士,相对乃忘形之交”(澡堂)等。

商业楹联在其自身高雅文辞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溶人了商业文化的内涵、商人的志向与经营理念,与传统招牌匾额一样,常常被视为信誉的象征,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不可动摇的地位。

从广告史上考察,我国的书籍广告始于宋朝,宋代的雕版书中,一般都有“刊语”或“牌子”,因为北宋的书籍没有封面,所以书籍广告多刻在目录或序文后,内容是告诉读者书坊字号、刻书年月、地点,与现代书籍的版权页相似。南宋末年以后,我国书籍出现了封面,书籍广告的水平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进步。

明清朝代,我国的雕版印刷业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和发展。由于社会对各种书籍需求量不断增大,书市生意兴隆,相互之间也展开了竞争。管地书商和印刷者为了扩大影响,利用书籍插图大做广告,以此来推销各类书籍。如明弘治年间(1498年)的刊本《奇妙全相西厢记》的底页上就刊印了广告:“……本坊谨依经书重写绘图,参订编大字本,唱与图合,使寓于客邸,行于舟中,闲游坐客,得此一览始终,歌唱了然,爽人心意。”这篇广告文字,很有说服力,而且字句也很简练。

三、明清时期商业文字广告的特点

首先,明清时期的商业文字广告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22(2007)05-0078-2

[内容提要]明清时期商业文字广告的发展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从明清时期商业文字广告发展的原因,发展的水平及其特点审视这一时期商业文字广告的发展。

[关键词]文字广告;招牌广告;对联广告

人类的广告活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广告的发源地之一。由于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商业的日渐发达,我国早期的商业广告活动在商朝便产生了。早期的商业广告形式以实物广告、叫卖广告和音响广告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城市和集市,坐商开始出现,商业文字广告便应运而生。商业文字广告就是以文字的形式,简单明了地说明营业的内容和范畴。单纯的商业文字广告成为中国传统商业宣传的重要表现手段,被长期地传承和沿袭下来。明清(鸦片战争前,以下同)时期是中国古代商业文字广告发展最为兴盛的时期。

一、明清时期商业文字广告兴盛的原因

广告的创新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基于此,我们用现代广告的观念来审视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考察商业文字广告发展的文化基础。

首先,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商业文字广告的创作提供了生动的原形和鲜活的素材,是商业文字广告发展的土壤。

明代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以前各个朝代。明代中期农业生产的发展促使商品化趋向进一步加强,一些原属农民家庭副业的手工业项目,逐渐分离出去形成专业化的手工作坊,进而发展成集中产地。如,江南的松江、苏州、杭州逐渐成为棉纺织业中心,南京、福州等地是著名的造船业中心,景德镇是瓷业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市镇兴起,使得各地商人往来于镇和大城市之间从事商业活动。与此同时,海上贸易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了嘉靖、万历年间,在沿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纺织、矿冶、造纸、陶瓷等大规模的手工工场。

清代的社会经济与明代相比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方面,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形成了经济作物专业区,棉花、桑、茶、甘蔗、烟草都成为重要的商品化农产品。工商业集中在江南及东南一带,包括长江流域及运河流域,形成了许多大的商业都市如北京、武昌、南京、苏州、杭州、广州、福州等。除大城市外,市镇也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四大聚”(京师、佛山、苏州、汉口)和“四大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商业也更加活跃,出现不少名商,其中以山西票商、扬州盐商和广东行商最为著名,此外,微商、宁绍商、闽粤商等著名的商帮继续活跃在城与市镇之间,他们不仅从事贩运活动,而且经营典当、钱庄等金融事业。

其次,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涉足广告领域,为商业文字广告发展提供了文化基础。

明朝政府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与亚非各国发展友好的经济文化往来,特别是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刺激了中国手工业生产的发展、繁荣,民间的海外贸易增多。外国的使臣、商人来华贸易也带来了异国的新思想,使儒家传统的重义轻利和崇本抑末的思想受到冲击,社会上逐渐扭转对经商的看法,一些封建士大夫和官僚阶层开始面对社会现实,把农商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由重义轻利转变为义利并重。明清时期的知识分子逐步脱开自命儒雅脱俗的传统思想,开始涉足广告领域,以自己的文字专长直接为商业广告服务,他们题写招牌文字,撰写广告对联,使明清时代的广告形式具有浓郁的知识性、趣味性,并形成了我国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而最能代表中国古代商业广告民族风格和气派的是文字广告中的招牌广告和商业对联广告。

二、明清时期的商业文字广告

明清时期我国商业文字广告的主要形式有:招牌广告、楹联广告、书籍广告等。招牌广告和商业楹联广告是其代表。

招牌广告是从中国古代的文字幌发展演化而来的,明清时代的招牌首先注重以儒家“以义取利”的思想为主导,此时的招牌已不再是以单调的姓氏或街坊名字作为招牌的字号,而是赋予招牌文字以言简意赅的内容。如著名的北京同仁堂药店,取自“童叟无欺”的商业信条,“全聚德”烤鸭店,取其“全仁聚德,财源茂盛”的意思。其次,在含义上有的选用吉祥如意为主题,如开业于咸丰三年的“内联陛鞋店”,由于该店专做清朝宫廷的生意,用“内”字,指的是“大内”即宫廷的意思,“联陛”是指“连升三级”,取其吉利,投宫廷官宦之所好,以招揽生意。第三,在招牌内容上有的还采用与商店商品有关的历史故事为主题。如开业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的北京“六必居”酱菜园,生产的酱菜驰名中外,传说“六必居”牌匾出自宰相严嵩之手。

楹联广告又称对联广告,也是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一种商业文字广告形式。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是第一个撰写对联广告的人,其后,文人儒士附和时尚,纷纷撰写商业对联。

明代杰出书画家唐伯虎曾为一家新开张的商号挥笔写下:“生意如春草,财源似水泉”。著名书法家祝枝山游西湖归来,进店饮酒,趁酒兴为酒家笔写下一副对联:“东不管西不管,我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请罢喝罢。”

清代对联广告更为流行,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用对联,成为商业广告的一种宣传形式。如:“世间无此酒,天下有名楼”(酒楼)、“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理发店)、“大将军,骑海马,身披穿山甲,过常山,去斩草寇;小红娘,坐荷车,头戴金银花,到熟地,接见槟榔”(药材庄)、“到此皆洁己之士,相对乃忘形之交”(澡堂)等。

商业楹联在其自身高雅文辞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溶人了商业文化的内涵、商人的志向与经营理念,与传统招牌匾额一样,常常被视为信誉的象征,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不可动摇的地位。

从广告史上考察,我国的书籍广告始于宋朝,宋代的雕版书中,一般都有“刊语”或“牌子”,因为北宋的书籍没有封面,所以书籍广告多刻在目录或序文后,内容是告诉读者书坊字号、刻书年月、地点,与现代书籍的版权页相似。南宋末年以后,我国书籍出现了封面,书籍广告的水平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进步。

明清朝代,我国的雕版印刷业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和发展。由于社会对各种书籍需求量不断增大,书市生意兴隆,相互之间也展开了竞争。管地书商和印刷者为了扩大影响,利用书籍插图大做广告,以此来推销各类书籍。如明弘治年间(1498年)的刊本《奇妙全相西厢记》的底页上就刊印了广告:“……本坊谨依经书重写绘图,参订编大字本,唱与图合,使寓于客邸,行于舟中,闲游坐客,得此一览始终,歌唱了然,爽人心意。”这篇广告文字,很有说服力,而且字句也很简练。

三、明清时期商业文字广告的特点

首先,明清时期的商业文字广告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特征。它不仅要求文字严谨,而且有一种行业的暗示作用,传递着一种商业理念。如“竹叶杯中,万里溪山闲送绿;杏花村里,一帘风月独飘香。”酒联中自然贴切地运用了两个专用词,即竹叶青酒和有名的酒乡杏花村。从艺术角度来欣赏,读酒联如同是在品味一首诗,鉴赏一幅画。

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文化的丰厚积淀塑造了中国商家以诚取信的风范,传统的商人常以儒商自居。特别是明代中期以后,文人雅士以儒家传统的思想道德标准来衡量事物。经他们加工提炼的文字广告诠释了“似商非商总是商”的文字广告宣传模式,令人品之愈细,感之愈深,产生回味无穷的效果,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童叟无欺”的同仁堂到“以德取财”的全聚德,传递的都是以德立信的儒商广告理念。“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的药材庄对联广告,更是药材经营者的崇高理想在对联中的体现。

其次,明清时期的商业文字广告具有民族性和文化性的特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都易于接受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文字广告是代表中国古代商业广告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一种形式,在文字广告的背后,往往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或令人回味的典故作为铺垫。清代北京“都一处烧麦馆”的招牌据说“都一处”3个字是出自乾隆皇帝的御笔亲书。乾隆十七年除夕夜,亥时,有一主二仆来到酒店饮酒,客人环视四周,得知小酒店还没有字号,便起了个“都一处”的名字。一个月后。10多个太监给酒店送来了一块匾额,店主这才知道除夕夜来的是乾隆皇帝,从此“都一处”的招牌闻名天下。

明代扇店对联广告中有这样一幅:“羲之五字增声价,诸葛三军仗指挥”。此联上联出自《晋书》的一段记载。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一次路遇一位叫卖六角扇的老妇人,看着冷清的生意,王羲之既怜悯又感慨,于是他在每把扇子上各题5个字,老人家很是不解。王羲之告诉她,您再卖扇子的时候说扇上的字是王羲之书写,每把扇子能卖个好价钱。果不出所料,老人手中的扇子很快被争购一空。下联则取材于三国故事,诸葛亮率兵出战,他秉素舆,着葛巾,执白羽扇从容指挥兵马。

明清时期的商业文字广告,无论是招牌广告、对联广告,还是书籍广告,它们不仅传递了商业理念,宣传了产品,同时也是我国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的一种载体。

第三,明清时期文字广告已遍及全国各地,出现在各个经营领域。明清时期我国的商业活动范围已扩展到祖国的边疆地区,如:张家口、呼和浩特、多伦诺尔、西宁、库仑、伊犁、哈密、恰克图等地。而且各行各业都有代表本行业特色的商业文字广告。以招牌广告为例,从文字幌逐渐演化而来的招牌广告到明清时期已分为:竖式招牌、横式招牌、坐式招牌。仅北京地区就有250多种招牌的形式,分别代表不同的行业,一店一幌,令人流连忘返。

我们从明清时期商业文字广告的思想性、艺术性、使用的普遍性考察,可以认为,商业文字广告的发展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明清时期的商业文字广告以其对前代的文字广告的从内容到形式的不断完善、突破、创新,充分发挥了传递信息、塑造形象、促进竞争的作用,奠定了它在中国古代广告史上的地位,对中国近代、现代广告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载明清时期的户籍(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明清时期的户籍(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导游词: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最终定稿)

    导游词: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天安门城楼之上,就让我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清明时期的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吧。天安门建成于明永......

    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一、学习目标提示 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概况和历史意义;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

    第七节 明清时期的文化教案

    第七节 明清时期的文化教案 第七节 明清时期的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科技巨著;理学的发展;进步思想家;明清小说;类书、丛书的编纂;西学东渐。二、能力培养目标 .通......

    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导游词

    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导游词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是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历史悠久,它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即1420......

    中国小说发展之巅峰——明清时期

    论文题目 《中国小说发展之巅峰——明清小说》 姓名:谭孟春 年级:11级历史二班 学号:110301067 完成时间:2013/4/22 摘要:中国古代小说,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在发展初期,......

    我国明清时期的茶文化呈现的特点

    我国明清时期的茶文化呈现的特点 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发展史上,元明清也是一个重要阶段,无论是在茶叶的消费和生产,还是在饮茶技艺的水平、特色等各个方面,发着令人陶醉的文化魅力......

    巧记明清时期文化的口诀

    巧记明清时期文化的口诀 1、口诀 明清文化古萌新 科技著作集大成 徐徐送礼随高峰 理学心学相继红 反对封建有启蒙 炎黄匹夫李贽猛 市民小说更兴盛 儒生聊聊红楼梦 三游水浒......

    七年级历史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第12课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知识要点 1. 元末明初,日本海盗、武士勾结不法商人,结成“倭寇”。明朝中期,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1561年,戚家军在浙江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