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孩子相处的点滴记录
与孩子相处的点滴记录
孩子性别,女,两岁八个月。体重27斤。两岁之后才会说两个字以上的话。现在整天嘴里嘟囔个不停。
活泼好动。有主见。事情喜欢自己做。
辞职四个月了,在家带孩子快两个月了。以前对于孩子来讲,我更多的是一个观察者,现在我跟我老婆说,我是一个“超级奶爸”,天天带孩子,甚至没事带着孩子在马路上闲逛……
真懂了孩子,带孩子很简单。一切都很顺。是件很愉快的事情。零食
因为深知垃圾零食的危害,所以以前基本上没有给孩子吃过零食。但孩子在外面别人因为看到她,很喜欢,总有人给零食。开始是好意拒绝。别人诧异,孩子也很不高兴。要闹。反思之后,认为接受别人的善意,比孩子吃了点零食对身体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别人给零食就感谢并接受。
后来看到孩子吃零食那个模样,那个渴望喜欢的模样,我开始反思,到底这样做对了吗?孩子的愿望受到压抑,反而增强了负面的作用。
零食在孩子的世界里,占有很重要的作用,但现在要找到健康一点的零食,确实很难。这是个两难。
于是我和妻子开始到超市买一些相对健康的零食回家,放在家里给孩子吃。但担心她吃多了,于是放到了她拿不到的地方,吃的时候必须大人拿。而且心里还有限制数量的想法。后来发现孩子对零食的渴望反而增强了。最近反思自己错了。错得很厉害。
爱吃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把这个当成一种欲望来对待,怕她发展成不好的东西。在我们的担心下,于是限制控制孩子。结果孩子的心里的欲望反而增强了。得不到释放,如果长期这样,长大之后,她就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总想获得更多,再多——那就是我们家长从小种下的罪过。
于是我有一天下午专门跑了一趟超市,买了许多比较健康的零食回来,放在家里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并且把孩子拉了过来,对她说,宝宝,这些都是给你吃的,你想吃就自己拿。她非常高兴,拿了好多样。尝一下这个,尝一下那个。到最后,其实零食她只是尝尝而已。她并不会吃很多。反观她以前在外面,别人给了零食,由于经常得不到,她会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还要,我还要……”——不管她的身体是否需要。因为她的身心已经分离了。到现在,孩子对零食也只是尝尝就放下了,不会狠吃。反观我们的担心,一种妄想而已。
我们做父母的,从小的管制控制,那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享受过真正的关爱,也不懂得关爱之后,满足了需求之后,人的成长才会出现。我们总是试图用教导来说服孩子,说服不了就威胁,严重甚至拳脚相加。孩子虽然迫于大人的压力,看似服从了。长大以后,一旦没有监控的环境下,她就会大干特干,充分发挥她的欲望。
(注:7岁以前的孩子,最好不要带着一起逛超市,因为他们这方面的认知还没有。所以会要求买许多对身体影响很大的垃圾零食,这时家长怎么既不伤害孩子,又能够让孩子不拿这些零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般人做不到)该照顾谁?
当孩子和别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如果孩子手里有吃的或者玩的,一般的家长总是会要求孩子把吃的东西分一些给别的孩子,或者把玩的东西给别的小孩也玩一下。
一开始家长会采取说服的方式,“宝宝懂事,乖,给×××分一些吃的吧。”许多情况下孩子不会同意。于是我们家长继续采取“理论”教导的方式跟孩子说道理,如果无效甚而威胁说:“如果你不同意,下次就不给你买了。”更有甚者,恼羞成怒,一把夺过孩子的东西,就给别的孩子(尤其是有道德癖的家长更是如此)。此时,孩子非常委屈,就会闹。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不断的“理论”说服下,或者威逼利诱下,就会就范。在家长心里,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小孩怎么那么不懂事。另一方面,家长想要让孩子从小懂得“分享”。
最后一方面,我们家长面子问题,自己的孩子表现这么这么差劲,在别人面前挂不住面子。我们家也曾经历过这些事情,因为我们觉得布施是好事,也想让孩子懂得分享的快乐,往往在孩子不愿意的情况下,就把孩子的东西给别的孩子了。结果孩子出现了对别的孩子的敌意,认为别的孩子对她来说是威胁。我妻子因为样子长得比较和蔼,楼下的一个更小的孩子非常喜欢她抱,她也经常当着自己孩子的面抱这个小孩,我家孩子会急得直跳脚,说:“这是我妈妈,不让抱,不让抱……”但是我憨憨的老婆对这些不是十分敏感,她总是好意地想抱抱别的孩子,甚至那个孩子见到她都叫妈妈……
因为这些事情的缘故,我家孩子对周围的孩子很敏感,有敌意。后来我们觉察到了这些事情,开始反思改正。
我们在见到别的孩子的时候,如果要表扬,我们总是先表扬一下自己的孩子;如果想要给别的孩子东西吃,我们会征求孩子同意,孩子如果不同意,我们就不会再去强求;见到别的孩子,我们再也不会将自己的孩子晾在一边去和别的孩子亲近……
奇妙地是,孩子对周围的敌意减少了,她的安全感大大增加。反而有时懂得和别的孩子分享东西了。
所以我的结论是,只有我们对孩子的需求比较敏感,并且满足了她的需求,她才不会在负面的情绪里面出不来,这样她真正的理性才会出现,才会出现自发的道德——这些东西不需要教导,她内在就有。
只要放下我们成人的主观成见,多体会孩子就行。和孩子闲逛
我们每天会给孩子计划很多的事情,安排这个,学习那个,甚至连玩都有目的性…… 我们每天脑子里面有许多这样的东西在支配我们,使得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觉,光扑在事情上面去了。因为事情又不如意,我们往往会生气发怒,对孩子没耐心。孩子就这么被折腾……
因为我观察到了妻子和孩子的这些事情,她往往在这些心态下容易生气。我 俩反省了之后。我跟妻子说,不用安排什么,这么大孩子,就是玩,不要把 事情看得太严重。另外在玩的时候,不要有什么目的性,以孩子为主导,她 愿意怎么玩就怎么玩。我们跟着玩就行,也不累人。
有一天,妻子有事情,我带孩子出去玩。我跟她说,“宝宝可以带爸爸出去 玩吗?”然后去哪儿玩都由她决定。父女俩就开始了一天的闲逛……
一开始她带着我在小区里闲逛。小区里面有许多大树,树叶浓密,阳光从叶 缝里面投射下来,微风吹着树叶,光影在地上摇晃。我跳起来摸树叶,孩子 跟在后面叫嚷,“爸爸我也要,我也要……”我就把她举起来,摸摸那些深 绿的树叶。再放下来,再举起来……
来了一条小狗,孩子追着后面跑,“狗狗,狗狗……”孩子喜欢狗狗。可惜 小狗不解情,洒了一泡尿就跑了。
然后孩子一个人一颠一颠在我前面跑到小区的小旋转栅栏门准备出去(上海 小区的十字旋转栅栏门,防治自行车出入),此时有一个情境,令我现在都 难忘。
孩子把十字栅栏转门推了一半,身子倾斜着,头探出门外,朝右边歪着,似 乎看到了什么事物,待在那里保持这个姿势不动。象一幅夏日上午的画。大 概有一分钟之久,我停了下来,呆在她后面大概十米的样子,一直看着她保 持这个姿势。
我不知道此时她发现了什么,她在体会什么。我只是尊重一个生命的感悟。我静静留在后面,看着她……
接着她回过头来招呼我,“爸爸走吧。”
于是我上来拉着她的小手,推开了门,看看外面,没有什么值得看的事情啊。也许是我成人的脑袋,始终发现不了有些更为美好的事物吧。
于是我带着她在小区边的马路上继续走,这时看到了小区墙边有许多长一簇 一簇小红豆的大树,我也不认识这种大树叫什么。孩子看到了这些红豆,非 常喜欢,要我带她摘一点下来。我就把她举起来,在举起来的过程中,我看 到边沿一些单独的红豆,比较少。我想,孩子就摘这些少的,不要破坏那些 多的了,这些都是有生命的啊。留在树上多美好…… 于是我跟孩子说:“珠珠你看这个红豆多好啊。我们摘这个吧。”于是我指 着那个我想让她摘的比较少的红豆跟她说。她也跟着说这个红豆好,就要摘。我立刻就觉得不对劲,我在把我的观念加给孩子,诱导孩子了,我的思想 成了孩子的思想,孩子失去了自我(家庭,学校,国家……我们就是这么长大,)……
我立即改口,“里面的也挺不错,你想摘什么就摘什么吧。” 结果孩子立刻不要摘我要她摘的,就摘里面的了……
最终她要选择她要的,我的诱导只会让她的将来更为困惑,因为她必将失去 自己。这样她将来就没有办法直面自己生命的真相,没有办法为自己的生命 负责任。
过马路的时候,孩子一定要自己走。才两岁多的孩子,我心里还是担心,只 不过我还是让她自己走了。她一方面紧紧拉住我的衣角,但却不让我拉她的 手,她说自己会走。我实在有点担心,前后左右四面张望汽车。终于过了十 字路口。这家伙。
过了马路,是体育馆。体育馆在重新修建。在孩子两岁的时候,有一次也是 路过体育馆,她要去。我们跟她说,体育馆拆掉了,在重新修建。她就着急 了,反复在嘴里说:“体育馆拆了,体育馆拆了……”很难过的样子。这正 是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她在感知这个世界,世界在她的心里慢慢建 立秩序,一旦秩序遭到破坏,她会很没有安全感,感到混乱,不允许事物被 搞乱。典型的表现就是家里的东西的摆设,不能乱动,乱动之后她就着急,跳脚,甚至哭。这就是孩子,如果我们不理解,就会认为孩子无理取闹,然 后开始我们成人的说教,说教不成功又开始威胁……
现在孩子大点了,过了那个生理敏感期了,当我们跟她说,体育馆拆掉了,会建新的更漂亮的,就像珠珠的积木倒掉了,然后重新累起来一样。到时候 爸爸妈妈再带珠珠去玩。她就会奶声奶气重复一遍,童真的声音。那个积木 的比方很重要,孩子对大人的说理不敏感,我们大人习惯性地用说教对待孩 子,实际上孩子对我们的姿势动作,情绪更为敏感。所以在说话的时候一定 要简单明了,最好能用引起孩子的感觉的事物来说。譬如此处说体育馆重建 就像积木推倒了重新来,她就明白了。
而当我们试图用说教的方式来跟孩子说的时候,孩子因为不理解,她就会着 急,就会闹。因为孩子对这个世界实在太好奇,她太想学习,太想知道为什 么。这是与生俱来的。结果我们大人只知道说教说教再说教,我们潜意识想 当然认为我们能理解的话语,孩子也能理解。结果就是孩子急,家长也无趣。甚至着急的时候认为孩子无理取闹,又是一顿教训。虽然体育馆在搞拆倒了搞基建,孩子还是拉着我的手要去看,我就带着她在 体育馆的大门口对被拆掉的老体育馆“凭吊”一番,看看挖倒的钢筋砖头,巨大的铲车。
然后我们在马路边的台阶上坐下来,父女俩有一搭没一搭地在聊一会,边看 看马路上来来去去的车子。边大声叫:“黑色的!”“白色的!”
当看到摩托车经过的时候,孩子还会在旁边自言自语一番:“我姥爷也有摩 托车,在沫河口(姥爷家地名)。”很自豪的样子。自行车经过的时候,又 会说:“我也有自行车,在姥姥家,舅舅下次会给我带来的……” 一会又歪倒在我膝盖上……
马路边还有牵牛花,微风吹来,牵牛花的叶子不断摇晃,我大叫起来,“朱 朱你看,叶子在跳舞呢!”于是父女俩又蹲在牵牛花旁边看了半天。确实,那牵牛花的叶子,脑袋摇得可欢了。
接着我们去了市民中心的少儿阅览室,孩子又是搬凳子又是拿书,忙得不亦 乐乎。还忙着给我拿了一本书。但是不允许我看。这家伙。
不时孩子会叫几声,我跟她说,这是图书馆,不能大声的。接着让她看旁边 的哥哥姐姐,都在安静地读书。在这个氛围下,她自然能够感受到。于是故 意憋着嗓子说:“爸爸,小声点。”
但过不多久,又开始叫起来。我拉下脸,拉着她的手,指着那边的管理员女 同志说,“再叫管理员阿姨会让我们出去的。”她又不叫了,又憋着嗓子说 话了…… 不觉中午到了,父女俩又摇摇摆摆回家准备吃饭去了…… 抱孩子的体会
每次出门,孩子都有些粘妈妈,要她抱。夏天天气又热,有时走路确实有点累。而且妻子又担心女儿太粘父母没有独立性。因此妻子出门都有点怕孩子要抱。
每次妻子都会跟孩子说:“妈妈热,妈妈累了,宝宝下来自己走吧。”但孩子就是不同意。此时说话,妻子语气有点急,语速有些快,有时有些不耐烦。有时甚至强迫孩子下来自己走。有次我抱着女儿在马路上走,走了一会我也觉得有些热。另外我也想让孩子懂得体谅他人。于是我缓缓地跟孩子说,“宝宝,爸爸累了,你能下来走一会吗?” 孩子一开始也是不同意。
于是我再不慌不忙地说,“你看,爸爸都出汗了,爸爸累了。”(实际我还不怎么累。)于是我拿着她的小手,在我的额头上抚摸,她摸到了我的汗珠。然后我拿着她的手跟她说:“你看,爸爸的汗都出来了,爸爸累了。”
这些汗珠,透过我的身体,沾上她的手掌。她的眼睛看到,她的手里摸到。于是她的心里也知道。
她懂事地说:“爸爸累了。”
于是自己从我身上溜了下来,开始一颠一颠地跑……
孩子真的很容易体贴大人,只是多数时候,我们表达的方式不对。我们没能让她感觉到大人确实也需要关爱,需要休息,需要单独的时间。我们总是高高在上地表达,试问,人怎么会去关心一个我们认为很强大的,什么都能够的高高在上的人呢?另外,我们用我们自认为孩子能懂的方式来告诉孩子,但是孩子不理解,于是我们认为孩子不懂事,孩子自私,孩子需要教育……
不,我想大声的说,孩子天生善良纯朴,只是我们不懂他们的心,只要懂了,她对我们关怀备至!
粘妈妈的女儿 女儿有些粘妈妈,妻子对这个感到很头疼。她不能离开她的视线,也不能做自己的事情。一旦孩子觉察到妈妈没有注意她,就会开始跟你闹…… 有一天我在带孩子。
孩子站在床上,在床边的桌子上画画,我坐在床沿边陪着她画。
她一会画了煎饼(我们家早晨经常作煎饼吃),一会又画鸭梨,还画气球……
我跟着在旁边不停地夸奖。虽然她的画很艺术化,实在不成章法。可是我看这倒是很合毕加索的风格,毕加索的画我也看不懂,孩子的画虽然弯弯曲曲,我就当是毕加索的画来称赞吧。她每称赞一次就跳两下。跟我“炫耀”两句。最后还会加上她的口头禅:“知道吧。”颇有她比我还厉害的样子。她告诉我该怎么画。我总是回答:“知道了。” 然后她继续画。
画了好久,我想看看书了。
可是还没拿起书,她就不让,扯我的书,扔到旁边。一边不高兴地嘴里嘟囔。“爸爸陪我画画嘛!”
我想一般家长此时就是教训的开始了。恶梦的开始了。
我一开始也试图说服她,缓缓地说:“你要画画,爸爸也想看一会书了呀。” 可她就是不同意。就不。
我灵感一来,于是一下躺倒在床上,开始“耍赖”。
我手打脚打,嘴里叫着:“我就要看书嘛,我就要看书嘛!” 此时,我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孩子还是不同意。
我继续叫,“我就要看,我就要看。”但语气中,没有焦急,没有恶意,没有要胁,只是通过淘气的方式,表达了我的需求。孩子不说话了。
于是我又翻过身趴下来,开始假装呜咽,边擦眼睛,并且不时歪着头对她说:“珠珠不让爸爸看书,嗯,嗯,嗯。珠珠不让爸爸看书。”一边哭一边说。
孩子好奇地看着我,我想,她心里是不是在感到惊奇:大人也会哭!!
此时她看到的我,也是一个跟她一样的孩子,她感受到了我想看书的愿望。我是跟她一样高的人。跟她一样有需求的人。
呜咽了好一会,当我还在趴着呜咽的时候,孩子拿着书走了过来,说:“爸爸,给你书吧……” 我太惊讶了,我原以为最多她只会嘴里说同意我看书,没想到她还把书拿了过来。我激动地爬了起来,接过了书,看着她,真诚地说:“宝宝,谢谢你。”
孩子看到我感谢的模样,感觉到她帮助了大人,十分高兴,回过头去一个人画画去了。是啊,这个感谢多么重要,孩子知道,她是有用的。成人也是有需要的。成人也不是看起来的那么无所不能(这本来就是事实)。她能够体谅到我了。然后我拿着书坐在床沿开始看起来。
不过不要对孩子一下子期望太高,虽然她有所突破,但一会她还会来找你的。果不其然,大概过了十来分钟,她又来找我了…… 没关系,爸爸早就等着了。
到下午的时候,我在隔壁房间打电脑,孩子在隔壁叫,“爸爸,过来吧,我有事……” 我第一反应就是:“哎,爸爸马上过来了啊。”打完两个字,我立即跑到隔壁。孩子需要点帮助,我帮忙完了她,她看了看我,说:“„爸爸你去打电脑吧。” 天啊,孩子竟然能主动觉察到她老爸的需要了,太棒了!我立刻捧起她的脸,狠狠亲了一下,说:“珠珠,谢谢你,你太好了!”孩子呵呵笑,低头玩她的去了
讲事实
上面一个帖子说到了事实的事情。
我发现我们家长特别爱给孩子编一些不切实际的事物说给孩子听。我们不能承认自己很多方面的无知,我们总要表现得我们似乎什么都知道。另外我们怕孩子认识到大人的真实状况,我们习惯性地编造理由来掩盖。我们似乎还有一种鼓励孩子幻想的癖好,认为这是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
孩子的想象能力已经出乎我们意料地强大了,实在没有必要我们再来用我们成人可怜的想象再来歪曲这个世界达到这个目的。反而是我们少作一些事情,是什么就是什么。
有一次经过一个大车库,里面黑黑的,孩子问我:“爸爸这是什么呀?我想进去玩。” 车库当然不能进去玩了。
我于是习惯性地说:“这是车库,里面好黑……” 我本来接着想说,好黑好害怕,突然意识到,我是怕孩子给我招惹麻烦,怕她坚持要进去玩,习惯性地开始用莫须有的恐惧来诱导孩子了。
我立即改口:“车库里面车子太多了,车子容易撞到人,所以我们不能进去。”(说事实)。“哦”,孩子也不坚持进去了。
大多数时候,孩子并不会一定要求干什么,只是我们自己的担心忧虑恐惧而已。莫须有的编造理由,使得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阴影,或者对这个世界认识不准确。
在经过公用电话亭的时候,她又好奇地问我,那是什么呀。
我在她身边蹲下来,看着那个电话亭,用手指着它,慢慢而清楚地说:“公用电话亭。公用电话亭。”
后来又跟她补充了一句,跟家里的电话一样用来打电话的
耐心实在太重要
有了耐心,慢慢跟孩子说,孩子需要慢慢地说,时间稍微长一点没有关系。
孩子不怕重复,就如孩子总是躲在同一个地方被我们发现,她还躲在同一个地方,一次又一次,她总是那么高兴。
就如我们用手掌遮着脸,然后放开手,哇地一声,孩子总是那么高兴,一遍又一遍,她总是那么兴致昂然。
我们成人认为无聊的,机械的东西,在孩子眼睛里面是灵动的,有趣的。
有时我在想,“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恐怕这话,只有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意思——尽管她不知道有这句话。但她就在演绎这句话。我们成人自认为懂得这句话,并且时时引用它,可是,如果你不能从总躲在同一个地方的孩子的身上,发现孩子的乐趣,感受到乐趣,你怎么能够说真懂了这句话呢? 从这个意义上说,圣人就是童真。
有了耐心,是成功的一半。
先不要说——不
孩子的想法是天马行空的,总是不按照现实世界出牌,会让大人很无奈。譬如也许半夜她会说:“爸爸陪我出去玩。”
也许你正在忙的时候,她会说让你去干这个干那个……
我们家长往往习惯性地先说不。我们生怕承诺了孩子什么,导致事情变得很麻烦,我们也担心会惯坏了孩子。
我们会说一大堆不要的理由,然后和孩子僵持在这个开头,心理拉据战开始……
其实多数时候方法很简单,我悟到并试了这个方法,孩子真的很容易弄(性格缺陷已经比较大的孩子除外。)。
每次孩子提要求的时候,我就顺着她的话说好啊,爸爸也想做她想做的事情啊,这个事情真好。接着稍微停一下,我就说:“但是……” 以孩子晚上要出去玩,但大人又很累了为例。
我说:“好啊,爸爸也想出去玩,出去玩真好。爸爸喜欢陪珠珠出去玩。”(这个心理的坎很重要,一定要跨过去,否则又是一场心理拉据战。)
停了停我说:“但是爸爸现在累了,而且现在天黑了,外面看不太清楚。所以我们不能出去玩了。”
这时孩子感觉到你是和她一边的,而不是和她对立的,她就容易体谅你。一般这个时候女儿就会学我的话说:“天黑了,不能出去玩了。”
在这里还有一点,说事实很重要,千万不要编造理由(我们大人习惯于跟孩子编理由),这会使得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发生很大的困惑。譬如此处千万不要说:“外面有老虎,很凶的……”,“外面黑,好怕人……”,“外面黑,有鬼抓人……”
一不小心,我们就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惧。人类本来天生就怕黑,这就更增强了孩子的恐惧。以及对一些莫明其妙的东西的恐惧。使得她害怕未知的事物。这种阴影是一辈子的。
我们累了不想出去,就说事实,不要不好意思。我们也是人,我们不是万能的。我们也有恐惧忧虑担心,也需要休息。让孩子知道现实,不要总是让她耽于幻想,这样会让她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发生偏差,导致她将来的行为容易受挫折。
如果孩子还是不同意(一般这个时候她就缓和不急了,不怎么坚持了),再耐心一点说:“但是现在确实天黑了啊,你看外面”,接着我拉开窗帘给她看,她就知道了。也就不怎么提了。
不过,有时如果你确实没什么事情,也不怎么累,又不妨带孩子出去浪漫一次。
欣赏的观众
晚上给孩子洗完澡,把孩子抱到床上,我坐在床沿,她开始玩起来。一边歪头提脚跳不知名的舞蹈,一边嘴里不停在说话。她在给我讲故事,“小狗她妈妈…………” …… 一会停下来说,“我记不得了”。于是跑到床边的桌子边翻书,翻到随机的一页之后,“装模作样”看一下书,又开始给我讲故事(其实她半个大字都不识。)她跳舞,说话,不时跑到我身边来问我,“是吧?”
我不知道她到底在讲什么天书,我只是微笑,并回答,“是啊。” 不时我“嗯”“哦”“啊”几句……
我只是一个心境平和的欣赏的观众,静静坐着,孩子的动作在我心里飘动,我一直坐着,看着……
如此而已,没有搅和,只有微笑和肯定,孩子的舞姿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大师比这个舞蹈更为优美,因为我不知道她来自哪里,她怎么出现,她不是造作出来的,她就在空灵中舞动。大约半小时。
孩子累了,妈妈也洗完澡了,她母女俩温存去了……
读经方法偶得
女儿每个周六上午在家附近一个公益免费儿童读经处读经.是一位学佛的居士发心请了一位退休的老教师来教的.这位老师是女士,以前从事幼儿园教育,曾担任过幼儿园园长.对读经没有什么培养圣贤啊之类的概念,只是教育幼儿比较有经验.我和妻子也曾经去她家拜访过.每天早上起来之后,每周的前三天我和妻子会一起复习学校教过的一段论语,后两天预习下次准备教的.我俩在床上盘腿坐着,我俩读,孩子听着.不管她,她要是高兴地跟读了一句,我们就鼓励一下,然后我们继续读.每次读15分钟到20分钟左右.后来发现读到后面孩子就自己玩去了----这就是孩子的特点,她的注意力不会总是集中在一个事物上太久,尤其是当她跟别的人在一起的时候.(单独玩她能玩比较长时间)上周六妻子请教了一下那位老师,老师说这么小的孩子,在课堂上能够老实坐下来就不错了,珠珠能够坐下来不到处跑,有时还能够跟着大家喊两句,很不错了.至于在家读的问题.她说15分钟对两岁多的孩子太长了.千万不要等到孩子有厌烦的情绪了才停止读书,这样她对读书就有些讨厌的心理了,一旦形成这种心理很麻烦.一般来说一开始两分钟就可以了.看到她有点不想读的苗头,赶紧不要读了.打住.这样她的兴致才会越来越高,以后的时间才会越来越长.这两天妻子试了这个方法,果然很棒,孩子很高兴.老师说的方法太好了.真是感激她.偶尔孩子一个人拿着一本书,在那里装模作样地读好长时间.她口里在读<论语>----但其实可能拿的是<孟子>.在讀的过程中,如果孩子闹我们了,我们一般会耐心而和颜悦色地跟她说,“现在是读书时间,必须读完书了,爸爸妈妈才能陪你做其他事情.”说一次,她又干别的事情去了,等会她又会来吵,就耐心再说一遍,她要是不听,再说一遍.一般情况下,只要家长有耐心,心中没有负面情绪(这个是重点),孩子很乖的.其实孩子真的很容易听话----只要我们有耐心,心里平和没有负面情绪,一遍不行再重复一遍.她就懂了(孩子需要重複,我們大人一般都不明白這個道理).只要她跟读一句,我们就夸奖一下,但是要注意,夸奖要适度,不要夸张,这个是家长很容易犯的问题.一般来说,看着孩子,点点头,说:“嗯,珠珠读书真不错.爸爸妈妈喜欢珠珠跟我们一起读书.”就可以了,没必要再夸张的话或者动作了,不然孩子会以为你在玩,又要跟你胡缠了.其实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孩子的无意识记忆效果比有意识的记忆效果更好,所以儿童不适宜非常规矩,端端正正坐着学习(当然必要的规矩还是要的,太严格了就不好了),甚至背着手学习.这个很容易从生活中间得到验证----譬如孩子们对流行歌曲或者电视里面的广告词几乎几遍就记住了,但是她从来也没有专门要去记忆.所以孩子只是不愿意背给你听而已,其实她大部分都记得.我们家孩子不愿意背给我们听,我们从来不强求.但她平时偶尔高兴起来,一个人玩的时候,嘴里的经文就蹦出来几句了.这也充分证明孩子都记着呢.我们成人有意识的记忆,是一种很浅的记忆方式,很容易遗忘(譬如考试之前为了赶考拼命记东西,考完之后,就“事如春梦了无痕”了,全部还给书本和老师了.)
有时候我们背一句之后,故意作出记不得下句的样子,然后歪着头问孩子,“珠珠这个下一句我记不得了,是什么亚?”她高兴起来就会接下去,然后我们趁机再表扬一下.“哇,真不错,比妈妈都厉害”,她就十分高兴了.然后再不管她,我们再读,她一般就会跟着读一段.另外,老师也教给我们用积木来记遍数的办法.读完一遍就拿一个积木.孩子很乐意.既提高了她的兴趣,又使得她对数目有了一定的感觉.真是感激那位老师.今天反省了类似这样的比较的话,虽然目前看似在读书的过程中能起到一点作用,但更会增强孩子的自我,这样不太合适.结论是:我们只要单纯地根据事实表扬孩子就行了.但是要真诚而不夸张地表扬.这对一般的家长可能有点难度,但慢慢多体会就好了.(我们的表扬总带有太多的目的性,使得我们的表扬很夸张和漂浮.孩子很敏感的,虽然她不说,她能立刻就感觉出来.因为我们受到西方所谓的“鼓励教育”或者“夸奖教育”的影响,大多是此类功利色彩很强的,漂浮的,夸张的表扬.这类表扬的背后承载了太多的沉重的东西.所以有人反对这样的“快乐读经”,那是对的.可是,如果连真诚表扬一个孩子,使得孩子觉得快乐满足,都要受到反对批评,我不知道是否是我们受的苦还不够多...)
诸如我们在生活中还会说, “这个东西你不吃就给楼下的婷婷妹妹吃了.” “爸爸妈妈只爱珠珠,不爱婷婷妹妹....” 可怜的楼下的婷婷妹妹.其实我们只要单纯说出我们的感受就好了,但是我们太习惯于比较了.我们自己的自我心理意识映射给孩子,污染了孩子.上面两句话只要说: 看着孩子,慢慢说: “这个东西爸爸妈妈很希望你能吃...”(如果孩子实在没什么反应,我们就不要自作多情了.因为我们希望孩子吃是基于健康的事实,而不是一个心理作用.这是比较客观的.如果因为孩子不服从我们的要求,使得我们心里不舒服,那就是我们可怜的自我在作祟了...)“爸爸妈妈非常爱珠珠”即可, 大可不让别人再牵连进来了.餐桌上的对话
今天吃早饭时,孩子吃得很高兴.我看着她,忽然有些感触,不知不觉孩子长大好多了.我摸摸她的头说:“珠珠长大好多了.” 孩子越发高兴起来,说:“吃饭长高高,宝宝不吃零食.吃零食不长高高.”一边说一边从椅子上站起来,拼命把脚尖顶起来,两个手肘掐在咯吱窝下,挺起胸膛,鼓起脸蛋使劲:“嗯~~~~宝宝高高.”----就是大力水手吃菠菜后那个劲头.我看着她,摸摸她的头说:“嗯,宝宝真高高.” 然后她又说:“吃饭长高高,吃零食不长高高.” 她妈妈平时跟她说了许多次,所以孩子总是记得.从小孩子由于什么没有受到过医药损害,起居饮食一切也都正常,所以身体感觉比较正常,对零食等等,即使给她,吃几口也就不太吃了---因为她的身体和她的心没有分离得太厉害,她的身体是比较灵敏的,奇妙的身体会自然反馈给心告诉她不要吃了.孩子心里对零食又没有被压抑的负面欲望,自然就吃得少了.但当孩子反复说:“吃饭长高高,吃零食不长高高.”的时候,我还是意识到,妈妈跟她说太多了.这些理论思想抵不住事的,口里说得很漂亮,其实孩子真的不太明白自己在说什么.事情来了照样犯错误.而我们大人总是拿这些虚假的外表来自我安慰,甚至在外人面前表现.因为我们生怕孩子犯错误,会灌输给孩子许多观念,其实恰好挡住了孩子自己去感悟生活,直面生命.上面说了那些心理,其实在当时自己心下都是一闪而过.一点没有什么负面情绪.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发生在我们每家每户的事情.只是我当时看着孩子,真诚地跟孩子说:“珠珠,你可以吃零食,想吃就吃.爸爸给你买了很多”.然后指指那边放零食的地方.接着我又说:“是因为你想吃,爸爸才买.” “但是吃零食对身体不好,爸爸心里真的不希望珠珠吃零食.” 上面那些话是我的真实感情和想法.我不惮于告诉孩子真实的大人情况,我只是真诚地慢慢地表述事情.看着她.孩子低着头继续吃饭,我感觉到她似乎明白了...(我想,细心的家长不难看出,我在说普遍的事情,它可以反映在我们生活的许多事件上,而不仅仅是关于孩子吃饭长高的问题.)
穿裤子 拿筷子
上午孩子在床上玩,没有穿裤子.我耐心地跟她说穿裤子.她答应了.于是我把裤子拿到她面前.她自己拿起来就穿.当她拿起来的时候,我就看到她拿反了,肯定要穿错,心里习惯性地要去纠正,马上意识到了.停了下来让她自己穿.她左脚伸到了裤脚里面,接着右脚又向同一个裤脚里伸.我忍不住又要纠正她了.但是我又停了下来.然后她自己意识到了,立刻把脚缩了回来.然后把裤子反了一面,两下就穿好了.“珠珠真棒!”我夸奖了她一下.好险,差点我就剥夺了孩子的成长.记得在孩子将近2岁的时候.上饭桌她总喜欢拿筷子.可是每次都弄得饭桌到处都是饭菜,我们基本没管过她.试了好多次.筷子拿得还是不太好.有一次,孩子把饭桌上的筷子拿了起来,可是这双筷子一支是正的,一支是反的.孩子拿起来看看不太对劲,就把其中的一支反了过了.本来已经好了,接着她又把另外一支反了过来.我看着忍不住想说,还是没说.接着她又如此反复了好几次,我差点就忍不住了.但是孩子不放弃,她还是弄来弄去.最后她终于一反,这下对了.她高兴极了.可见孩子天生就喜欢学习,只要我们给她机会,给她环境和空间,她自己就会成长.所谓的能力,智力,是孩子本身就具有的潜力,只是我们成人把他们的这些东西剥夺了.我们总是不太耐烦,怕孩子犯错误.总是喜欢说这个不要做,那个不要做.但是,难道所谓的学习,不就是尝试的过程么?不就是犯错误的过程么?如果说一次就成功了,那还需要学习做什么呢? 只是我们成人怕麻烦,譬如怕孩子弄脏了饭桌,房间...我们也没有耐心,我们不能陪着孩子一起成长...我们也喜欢教育人,在孩子面前,潜意识的喜欢教导别人的感觉充分发挥无余.于是就有所谓成功的妈妈,子女一般都不行.就这样孩子再也不喜欢学习.我们反过来认为孩子天生不喜欢学习.可是,天知道,每个生命生下来就有学习的欲望,对世界就感到新鲜好奇.可悲的是,我们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拉着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培养孩子的能力...孩子厌烦了我们就发火.可怜的孩子.今天早晨在看电脑的时候,孩子敲门了,说:“爸爸,珠珠要进来。” 我赶紧放下,去打开了门。小家伙奶声奶气地说:
“爸爸去吃粥,快去吃吧。我已经吃完了。” “我怕爸爸饿着了”
我感动得一塌糊涂。
孩子拉着我的手到厨房,一个劲要给我盛粥。还要拿她的调羹给我用。
吃完粥孩子要爬高高(就是爬到我脖子上玩啦),我就抱起她来,她蹭蹭几下就敏捷地蹬着我的手,跨上我的肩膀,爬上我的脖子啦。一边说:“爸爸给我唱鱼儿鱼儿水中游” 好啊,开始啦。
鱼儿鱼儿水中游。。。
我边唱边跳,带感情,带表情,带动作的哦。呵呵。
唱了几遍,我跟孩子说:“爸爸累啦,爸爸现在要到房间里面去啦,过几天爸爸要考试,必须看书啦。”
接着说:“考试很重要。考不过爸爸会难过的。”
又说:“到星期六你去彭老师那里读书的时候,我就要考试啦。”(因为孩子明天后天几天这样的时间没概念的,所以必须要用能让她知道的方式说话啦。她每周六都去读经的,这个她知道。)
然后放她下来,跟她说:“妈妈在做家务,做好她就会带你去玩的。” 然后我就进房间关门看书啦。
孩子,本来就是很容易谅解我们的,只是我们自己一开始把他们搞乱了而已。搞乱了就麻烦啦。
就像种地,就像我们的身体,道理都是一样的。
画画
今天下午楼下的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到我家来和我女儿一起玩,她现在由她奶奶带,奶奶是很强制型的,在家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更不允许在家里乱画,画一次打一次.做什么都要获得大人允许.来我家和我女儿画画,我女儿三岁不到已经会画各种形状(尽管画得不那么规则).她只会画凌乱的线条.我想,那些线条,就像她奶奶刺耳的管教声,打骂声吧.在给各种图案涂颜色的时候,她总是容易涂到图案外面.我女儿已经能够涂得比较好了.其实我们几乎没教过孩子怎么画画,怎么涂东西.只不过是陪着她一起画画,陪着她涂而已.随便她怎么画,怎么涂.家里墙上涂得也到处是.我们都觉得没关系,最多等她大点了,家里重新粉刷一遍就好了.她妈妈在陪她们画画的时候,一开始是站着弯着腰的,孩子看见了,就去给妈妈搬凳子,妈妈说不要了,她说不行,这样会累着妈妈的.我们从来也没教过她要孝顺父母呀.生命本身,她就会学习成长.孩子在玩的时候,她就是在发展自己的身心.道德智力都会成长.这是最为可贵的学习.看看孩子有多敏感
昨晚孩子妈妈和孩子在床上玩,孩子用手揪妈妈的脸。妈妈说:你揪我的脸,我会痛的。孩子说:妈妈,我轻轻揪嘛。
然后她又说:姑姑揪我的脸,好痛。我不喜欢。我不要她住在我家了。赶她到杭州去。。一边说一边脸上露出气愤的表情。恨恨的样子。
我妹妹住在我家,搬走没多久,她经常没事喜欢逗孩子。我老家的习惯大家都喜欢逗孩子。都喜欢把孩子逗得又跳又叫。好玩。看孩子急了又哄。
其实在孩子的角度来讲,这对孩子是很不尊重的。设身处地,如果我们是孩子,不管我们同意不同意,别人在我们脸上揪一把,捏一把,我们是什么感触。是不是有点像个宠物?不把人当人嘛。不尊重人。总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比我们敏感呢。后来孩子还跟她妈妈说,姑姑给她涂脸,用得力气太大了,又快。。请我们的妈妈想一想,我们平时都是怎么对待孩子的?孩子心里清楚得很哪。等他将来长大,他会遗失掉这孩童的记忆,但是将来他就会成长为我们这样。我们心性的污染,象传染病,会传给孩子。
有时自己也有烦得忍不住敲桌子的时候,但是女儿会起来跟我吵.我发火完了就完了,该做什么继续做.然后找个机会跟女儿回忆一下之前的争吵,告诉她,爸爸刚才很烦,所以才那样,对不起.看到孩子敢于跟我吵,我一直都很高兴.孩子特别容易原谅大人,上午被我骂了一顿,中午又来叫我 吃饭 ,一点都不记恨之前的争吵,我感动得不得了--孩子特别容易原谅 人,宽恕人,作为大人我真是惭愧.孩子心里不会藏恨,他们容易原谅大人,他们就算生气,转头就没有了.她听卖火柴的小女孩,受不了小女孩没有妈妈,也受不了她 没有鞋子穿...多么敏感的心灵啊.每听一个故事 ,她都问 ,她妈妈呢? 实际上,我们一辈子不都是在找“妈妈”吗?痛疾呼天,呼父母.恐惧不安,烦恼时,都想要有一个依靠.只是,我们成人似乎从来都 不愿意承认...您的孩子真棒啊!
为什么看到女儿敢跟您吵,您不难过反而高兴呢?是因为觉得女儿在您跟前有安全感,能够真正地做她自己吗?
说明她既没有受到我的强制压抑,也没有受到我的理论说教.因此,当她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她还能够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并且对于不公正的待遇还敢于抗争,说明她有自信和安全感.在她的心里还没有什么概念的框框,如果说她懂得体贴大人,那也是因为耳濡目染.就象孩子,她既会跟我吵,但她也懂得体贴爸爸.因为,我们都是凡人,并不是完美的.并且,要求完美的时候,就已经是不完美了.当认识到不完美的时候,认识到问题的时候,还有可能最终完美的一天.真正认识到了就算哦.做不到是因为自己没有认识到,真正认识到不需要去再增加些什么,自然就会发生改变.早晨吃粥
早晨老婆熬了红豆红枣粥,孩子一起来就嚷着要吃粥.我给她乘好粥.她洗完脸之后,爬上凳子一看,是黑粥,不是她爱吃的白粥,她就生气了,我不要吃这个黑粥,我要吃白粥.我就说:“可是你昨天没有跟爸爸妈妈说你要吃什么粥呀.” “不,我就要吃白粥.” “下次给你做白粥,好吗?” “不,我就要现在吃!” 这时老婆过来了,意思就要给孩子再做白粥.我示意她去做自己的事情,让我来.如果此时遂了孩子的愿,她想要什么就要什么,这就是溺爱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被孩子的情绪席卷,觉得自己辛苦做的粥,你还挑三拣四的,立刻就是教训了.譬如会说:“不行!”“要吃就吃,不吃拉倒”.于是孩子眼泪汪汪,捧着饭碗,不敢作声,拿着勺子慢慢动,就是不吃.我们看到她不吃,又要催,催不动,又是一场战争...这又是一个极端.我耐心地跟孩子说:“珠珠爱吃白粥,对吗?” 她眼里含着泪,说:“是的.”(小小孩子很诚实的,他们从来不会在人前掩饰自己的感情,是什么就是什么,反观稍微大点的孩子以及成人,就会掩饰了...)我说:“爸爸知道珠珠爱吃白粥,白粥是很好吃.”(承认对方的感受,说对方的感受.)孩子说:“嗯.” 我继续说:“但是昨天珠珠并没有跟爸爸妈妈今天早晨做白粥呀,所以我们做了这个黑粥.下次给你做白粥好吗?”(讲事实)“不~好.我就要现在吃.”(孩子带着哭腔说,但是明显情绪已经好多了.)“可是做粥要很长时间的啊,现在已经八点了,再做就来不及了.”(事实.)她明白了,虽然还有点小不情愿,但是已经不作声了.我立即从厨房拿出来红糖,说,“爸爸知道珠珠爱吃红糖,来,这个红糖爸爸给你拿来了,你自己挖吧.” 孩子又高兴了,开始挖红糖,开始吃黑粥.自己用勺子挖了红糖放在碗里,就开始吃.我跟她说:“珠珠真棒,还会自己挖红糖呢.”(确实 ,从罐子里面挖出来红糖,并且放到自己得碗里,不撒在外面,这个动作对成人很容易,对不到三岁得孩子,确实不那么简单.)她可高兴了.我说:“珠珠再把红糖搅一搅就更好吃了.” 于是她开始搅拌起来,我又夸:“哇,你搅得真好.你怎么学会的呀.” 她不好意思地说:“我 想起来就会了呀.” “你真棒!”......事实和感觉会把我们拉回中道.真心的赞美会让一个平凡的人变得不平凡.赞美的标准定得很高,就没法赞美人.向大地学习,放得低低的,参赞天地之化育.尊重孩子
昨天上午,家附近有全国特色食品展,带孩子去看看.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而中午十一点多有朋友要到我们家来.出门的时候,孩子娴熟地穿袜子,穿鞋子.拉下带子,伸进脚去.我只需要在旁边耐心地等待,看着她穿即可.孩子的动作自然没有我们成人快,我们都比她多活了这么多年呢.耐心一点,给她学习成长的机会.看着孩子我在感叹,孩子长得好快.快到三岁,很多东西都会了.吃饭,刷牙(还刷得不太好),穿衣服(还不是十分熟),尿尿,穿鞋...事实上我们很少教孩子东西.只是耐心给她机会,让她自己尝试,并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在帮助的时候及时退出.并不断赞扬她.她就成长起来了.路过马路边做生意的外地人门口的时候,门口的几个小孩在玩.前天女儿跟他们玩得很好.这次她又想玩.我蹲下来跟她说,今天不行啦.因为今天中午爸爸还有事情,而且爸爸也很担心食品展到中午就收摊了.我们就来不及啦.珠珠想去看,想吃吗?孩子很懂事地说,嗯,好的.于是父女俩在阳光下一路飞奔.过马路时,小家伙不让我拉,说珠珠长大啦,自己可以走.那就让她走吧.她红绿灯都懂了.绿灯亮了,她就开走.我左边看看,右边看看,前前后后都看看,紧随着她过了马路.到了食品展的地方,我随她挑,还可以免费品尝.她要什么,我都尊重她的选择.对于有些实在不能接受的,我就蹲下来,老实告诉她爸爸不同意,并且告诉她我的担心.但如果她坚持要选择,除非很特殊或者我实在没钱,我都给她买.(实际上我家现在已经比较穷了,但是不要担心,而且食物也不会花你太多钱的,孩子也懂得的,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聪明和敏感,体谅人)满载而归在路上,孩子要我抱一下.我提着一个大袋子装着食物,有点吃力,不太想抱她,于是说,爸爸有点累哦.后来转念一想,不就抱抱嘛,吃力一点也没事.而且孩子虽然接近三岁,平时基本上不要我们抱了.于是就蹲下来抱起她.没想到刚抱起来她,她就说,爸爸会累的.我感动得不得了.亲昵地去用自己的头去顶她的头,告诉她,爸爸喜欢珠珠.我抱着孩子,觉得好舒坦.觉得父女俩是在一起的.过了一会,我有点抱不动了.就跟她说,爸爸累了.她一骨碌就下来了.又飞跑.到了马路边放自行车的地方.那里划了白杠杠,表示那个方框范围是放自行车的.在那个方框里面还画了一辆自行车.孩子问我,这里有一辆自行车呢.为什么要有自行车呀.我告诉她,画了自行车意思是让大家把自行车放在这里呀.她很高兴.说,珠珠家里也有自行车.边说边比划,差点就没有手舞足蹈,很有意思,呵呵.并且站到了地上画的自行车的一个轱辘上面,开始蹦到另外一个轱辘.我夸她,珠珠跳得好远,真棒!确实,孩子蹦蹦跳跳,那个活力让人觉得生命的灵动.她好高兴.又跑到那个白色的直线上,开始走直线.我本来站在旁边看她走,她立刻说,爸爸,你也来嘛.好的好的,那我是走珠珠后面还是前面呀.你走后面,她说.于是,父女俩在大马路旁边走白线.是不是有点傻?呵呵.冬日暖阳下,父女俩在走直线.如果你愿意研究,蒙台梭利告诉你,走直线会有利于孩子的平衡能力的发展,并且有利于她的心沉静下来,因为心不沉静,走不好直线.不是有很多朋友要孩子的所谓的静定训练的游戏嘛.这不就是嘛.不花一分钱,还很好玩.我可不管这些,玩就是玩呗,加那么多意义干什么.本来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买回了好些零食,实际上孩子并不会拼命吃啦,好玩而已.是我们太过于担心害怕.楼下的一个小姐姐又来我们家玩了,她就给她吃.她俩玩得可好了.我就乐得干自己的事情啦,孩子的事情,自己解决.晚上要睡觉了,她又拿来了一袋辣豆,说,爸爸妈妈,我要吃这个.给我开.妈妈和我耐心地说,可是现在要睡觉了呀,睡觉之前如果吃东西,对身体不好,牙齿也会坏掉的.我们都不吃.她一开始似乎有点不同意.我们无奈地说,那也没有办法,我不同意.我不愿意给你开.你可以明天早晨起来再吃呀.嗯,好的,她同意了.又奶声奶气地说,那我们就天亮了再吃吧!~(这个吧字她念得特别响,还带转腔,很好玩,呵呵)真尊重孩子,孩子就这么好商量.当时,我们在卧室的床旁边,她在卧室的门口,她说,那我放回去啦.我和妈妈说,好的.她摇手跟我们说,再见.我们也跟她摇手,说,再见.忍不住想笑.她真有意思,就是走到隔壁房间,还要再见.看到我们摇手,她又摇手,说再见.歪着头,摇着手.我和妈妈忍不住笑...还忘记说一件事.昨天我们在 路上走,孩子突然跟我说,爸爸,后面有个垃圾,我要去捡.我说什么事呀,随着她的眼光向后看,原来是我们走过十步开外有一个装板栗的小纸袋子躺在地上,她煞有介事的地说,那是装板栗的袋子呀.我要去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去.我走得太快了,都没发现,她发现了.于是,我陪着她回头走回去捡起来.再陪着她,走向垃圾桶,她向垃圾桶里面探头看看,然后扔了进去.我之所以没看到,是因为前面有一个目标----要去看食品展啦,虽然不是很着急,但也足以使我忽略身边一些细小的事物啦.于是路过的一个垃圾袋没有看到.孩子比我细心哦.再严重一点,如果我们整天很忙的话,那个心就死掉了哦.你看,“忙”字左边是个竖心旁,右边是个亡字,意思是心已经死掉了.我们老祖宗造字真是高明.我更知道,为什么现在没有唐诗宋词了那个文学意境了,没有大师了.因为心灵枯萎了呀.孩子比我敏感得多.我们平时也没有怎么样教导过她要捡垃圾,说一大套道德理论,只是自己有时候顺手就捡起来.然后她有时候好奇就会问,我们就说,因为垃圾在路上脏脏的,乱乱的,大家看到不舒服----就这么简单.这本来就是我心里的想法.很平常.于是她也学会了捡垃圾.并且我们也放手让她捡,不担心她弄脏手.哇,细菌感染啦,传染病啦,什么的.放心啦,我的孩子三岁没进过医院.也几乎没吃过药----连中药都没怎么吃过.她身体很坚实.她也几乎从未无理取闹过.每天一睁开眼睛,她就叽叽咋咋象小鸟一样说开来,笑啊,叫啊,一直到晚上闭上眼睛睡觉.妈妈经常开玩笑,孩子一起来,我们家就沸腾了.我很自豪,孩子能够这么快乐.我感激她.我也很感激孩子妈妈,我也感激自己.受不得挫折是因为没有自信.没有自信家长要自我反省一下,是否平时代替孩子做事情做多了?(您给我的感觉有点这方面)如果家长经常代替孩子做事,孩子感觉自己是很没用的,会自卑的,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自然接受不了挫折.最后出了事情我们家长又认为孩子不够坚强,又要去锻炼她坚强,那样整孩子的话,会把孩子整坏的.那些黑字部分是您的心态,担心,忧虑,想为了孩子好.但是我们可以放下这些,很简单,多让孩子自己动手,慢慢放手,多夸奖孩子就好,她自信心够了,就能够面对挫折.注意,赞赏必须是有事实根据的,内心有真实感受的赞赏,否则赞赏是无效的,孩子很容易就感觉出來了.还有,赞赏不要背后带有目的性,那样会让孩子感觉到压力.赞赏很单纯,赞赏就是赞赏,就是一种心动,一种感觉,觉得你棒.譬如你今天衣服搭配很好,我看到了有心动的感觉,我就说我看到你蓝色的搭配,你的披风很得体,给我很舒服的感觉,我很欣赏.这就是赞赏.(请体验一下您曾经受过别人真诚赞赏的感觉,那是充满了喜悦的,令人上进的)有些家长赞赏孩子说,这次你考90分,非常棒,好极了,下次你努力一下还能考100分.听到这个我就垮掉了.这个都是有目的性的,背后有东西.会给孩子很大压力的.孩子很敏感的.有一个案例,家长很能干,回忆自己,这个压力对她的人生困惑最大.注意,赞赏就是赞赏.还有,赞赏必须放低标准,不然很难给出赞赏.记得孩子刚学走路的时候吗? 她摔到了,你怎么说的,没关系,我们再来.只要她能够走几步,你是不是就夸奖她? 所以,她奇迹般地就学会了走路.生命,好值得欣赏.但自此之后,我们的夸奖就越来越少了.苛责 就越来越多了,要求就越来越高了.尤其是一些学了传统文化的朋友(包括我自己),更加给不出来赞赏了,那个要求是圣贤的要求.我个人的看法是没学通传统文化.生命的成长,背后有力量.并非我们想的自然就成长了.据说孤儿院的婴儿很少能够存活,不是因为没有给他们吃喝,是因为没有人跟他们交流,没有人抚摸他们,没有人抱他们,没有人爱他们----甚至连有人打骂都没有.他们,实在没有留在这个世界的理由了.所以,有机会,请多摸摸你的孩子,多跟她们有身体的交流.那是他们前进的动力,生存的理由之一
搞笑的珠珠
妈妈已经带女儿珠珠回安徽娘家快一个星期了。今天妈妈打电话跟我说,“你女儿太搞笑了……”
说她在外婆做好饭的时候,走到外婆面前给外婆鞠个躬,奶声奶气地说:“外婆辛苦了,谢谢你给我做饭吃……”
然后又跑到她妈妈跟前说:“谢谢妈妈,妈妈辛苦了,给珠珠做饭吃……” 妈妈讲起来真好玩。没有人教过她啊,这丫头真有意思。
整天在乡下跟孩子们在外面玩,就喜欢做老大。玩沙子的时候,弄了一堆沙子,说是生日蛋糕,就在那里拍手唱生日歌了。还要一个姐姐也跟着唱,那个姐姐不好意思,她不行,非要人唱……
我家的十项全能
能吃,能喝,能拉,能睡,能叫,能说,能唱,能跳,能玩,能搞笑……
穿衣三分寒
珠珠比起身边的小伙伴,穿的相对有些少哦?您们平时给珠珠穿衣就是“三分寒”么?
三分寒只是大致的原则了。每个人状况不同。也不要死抓住这个不放。尤其是一定要孩子穿少点锻炼孩子,那又走岔了。
其实很简单啊,咱们不用多想,只要多问孩子就行了。她愿意穿多少就穿多少。咱们不要做主做太多了。
譬如分明今天天气你觉得很冷,哇,真的很冷呢,那么你下意识的就要孩子多穿点,孩子不穿就担心,哇,这么冷,别冻着了。不放心孩子。说白了对孩子不信任啦。担心害怕嘛。我的经验啊,实际没事的。这不过是我们自己的主观成见罢了。以自己的好坏来取舍决定孩子的事情。担心害怕在后面作祟。
有人说,那就放手孩子不闻不问嘛?才不是呢。你要多观察嘛,最多担心的时候,你可以表示你的担心嘛,你可以问孩子,妈妈觉得好冷,你要不要穿啊?但是注意不要灌输孩子,哇,天冷啊,哇,不穿会怎样怎样啊。搞得孩子本来没事都变有事了。
又或者你摸摸看孩子的手掌,哇,手凉了,一定要穿!不然感冒了!也不管人家同不同意,就霸王硬上弓了。或者又是一套理论教育下去。我们好忙啊,身忙心忙。不忙还不习惯。
我们心里太多的东西了,旷观生物界,怕也就是人不懂得穿衣吃饭了——连个动物都懂得,我们的孩子竟然不懂得。孩子很聪明的,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白痴。冷了她会跟我们说的——不过被我们搞久了就搞白痴了。就不懂得该怎么表达了。我有时在想,我们大人看似好聪明,其实比孩子白痴多了。我们丧失了天生带来的智慧部分,都靠思想情绪在活。而那个思想和情绪,又是莫名其妙的,自己也搞不明白的东西。我们或许该好好反思我们脑子里面装的很多的东西了。
艾,带孩子实在是件很细微的事情。即使穿衣吃饭也不简单。我们动手之前要且慢。
不好意思,我又罗罗嗦嗦说了一大堆,不然都不想说了。对不起你啊,我是借题开涮了,你慈悲忍耐我一下,说不定有人受益。因为不说一大堆,说两句实在不能让人明白。说多了我自己也觉得烦。因为啊,都是自己烦自己
再透露一下,别人家穿棉衣的时候,我们家孩子很多时候都穿单衣的。——不是我故意锻炼她的哦,仅仅因为我从小都没有搞乱她而已。生命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每个生命又有不同的。多姿多彩的。所以假如您的孩子穿得多一点,那也蛮好。没必要羡慕人家。只问孩子是不是愿意就行了。
相反,明天别人穿单衣,我家孩子要穿棉衣,那就让她穿棉衣呗。——相信孩子没白痴,没发神经。发神经很容易看出来的。
孩子本来生下来,由于生理的原因,他/她是依赖成人的。由于成人可以做到他们做不到的好多事情。所以他们天生就崇拜父母。要跟父母学。内心就有自卑感了。
如果我们再灌输理论(灌输理论意味着她不对,他不知道,需要被改变。意味着否定。),再这不行那不行,再打骂,那基本他就没什么自信了。
我们可能没有注意到,我们成人没有几个有自信的,就是这么世代下来的。这个是无论你用什么教育,什么经典也替代不了的。
孩子,其实她的童年很简单。主要就是吃和玩。
玩也不需要我们设计安排操劳,她/他自己就会。孩子很简单,只要有人肯陪她,耐心对她,她玩什么都行。她看一只蚂蚁都能看半天。她玩沙子也能玩半天。甚至没事在那里蹦也能蹦好久。
只是,我们太匆匆忙忙要这样要那样了,不乏很多很崇高的东西。
我要说的是,我老婆辞职三年,我很多时候在家,基本上就是陪孩子玩。
以前我也以为要教孩子什么,以为有很多东西很重要,要抓紧给他。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只要这么陪着她,心态平常一点,有点就给点,不要太突出什么东西。愿意吃零食就买,没事。她不会像我们担心的那样无理取闹的。愿意看电视就看,没事。孩子之所以一个劲看电视是因为孩子觉得其他事情没有看电视有意思。意味着我们没有让孩子觉得生活有意思。他觉得跟我们在一起没劲。所以他只能看电视——这是我的经验啊。我家孩子电视电脑随便看,他不会超过半小时就自动来找我们玩了,因为他觉得这个更有意思。更好。
我看到有人说自己的孩子从小就爱玩电脑。我们就拼命说这个网络多坏,担心害怕。要戒网。实际上我们没有找到根源,是我们自己没有陪孩子,不懂孩子,爱管他,爱教育他,爱训他,打他,所以孩子放弃我们了。被电脑拉过去了。
现在好多说这个网络多坏,引坏了好多青少年,出事情了就怪社会,怪网络,哭诉。是很值得同情。不过对不起,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是自己。孩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家里有问题——而恰恰我们不觉得有问题,这才是最令人感到悲哀的地方。不好说,这样悲哀的事情太多了。都是我们自己搞出来的。
只要我们能够安心陪孩子轻松地长大,我会保证你这是个好孩子。我今天最大的感触就是——真正的平凡不容易,我们都太不平凡了。平凡的,就是最高的。
生命,本来内在就有无穷的智慧。
从看电视看孩子
我家的孩子三岁多了,不喜欢看打架的片子,黑猫警长都不看,一打架就不看。也不喜欢看那种动来动去画面变得很快的片子。她看譬如天线宝宝之类的慢慢吞吞的片子,我们大人都觉得有点白痴的片子。就是慢慢吞吞半天做一个动作的那种片子。
好多小区的妈妈都说我家孩子比实际年龄幼稚一些。实际上,我个人认为是别得孩子都聪明太早了。
有一个孩子,比我家孩子大几个月。一跑到外面就飞跑,动作飞快,但是容易摔跤,摔跤就哭,不懂得保护自己。另外电视喜欢看那种快节奏的。
这些,实际上都反映出了这个家庭父母的问题,他们的性情都在里面了。
孩子的心太躁了,就会显示出来一些小聪明。沉不住气。内心的智慧就出不来了——智慧都是从静定中间出来的。
或许有朋友看到这些文字,又要去训练孩子靜了。
没有必要,只要我们好好自己静下心来,放下我们种种的东西就行了。想训练孩子,又是在添乱。
我都是打着伞陪着孩子出去雨中漫步的了,呵呵。
其实只要自己能够静下心来,孩子会給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的乐趣。不需要我们计划,孩子自己就会引领我们。
关于对孩子发火
我有时候也对孩子发火的。呵呵。
譬如有一次,我在电脑旁边忙,很忙。小家伙在旁边吵,我知道她想跟我玩。
我放下电脑对她说,“珠珠,爸爸现在很忙,实在没空陪你,你先一个人玩,好吗?” 过一会儿她突然把我的眼镜盒向我的电脑扔了过来,啪地打到了我的电脑屏幕上。我非常生气(注意,确实我很生气,而且你知道,电脑也很贵重。你不生气就没有必要故意装生气来威胁孩子,这个很重要。)。我就吵她吼了,“你把眼镜盒扔到爸爸的电脑上,爸爸 非 常 生 气!!”
我停了一下,简直太气我了——注意体会一下,当时当事人我就是这种状况啊。
我还是气呼呼的,手痒痒的,我就拿出拳头向空中晃了一下,大声说,“我真想打你一顿”(我是凡夫俗子嘛,喜怒哀乐都有的啦,确实我想打人)。说完这些,我好过多了。
看看小家伙,不好意思地缩到一个角落不啃声了。看看她,觉得很不好意思的样子,低着头了。
注意啊,朋友们,注意我上面的表达,我并没有指责人,我也没有骂人,没有打人,我只是表达了我的情绪。而这是我真实的情绪,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真实的。所以孩子意识到,她确实冒犯别人了。她刚才的行为不对。但这个不对,我并没有去教育她,只要我是真实的,她就会知道!(这一点很重要。)她就懂得了。而且,这个时候,很有意思的哦,孩子并不会受伤害。尽管我说话很大声,她也不会受到伤害。甚至我都说我想打她一顿了。我们不是不可以生气哦。千万不要变成这样了。那又麻烦了。我表达完了嘛,我就好了,孩子也意识到了。然后我就能从情绪里面走出来了。我就平静了,理智了。我就知道对她说,“爸爸知道你很想跟爸爸玩,但是你扔东西砸我的电脑,这个电脑很贵,怕你砸坏了。爸爸就生气了。(这是我真实的想法哦,千万对孩子要诚实。咱们可不要装高尚。都是凡夫俗子嘛,不是学了一天圣人,我们就变成圣人了,我们还是凡夫一个嘛。不要倒果为因嘛。)”
“如果你想跟爸爸玩,你可以过来摇摇爸爸,跟爸爸说,爸爸会同意的。好吗?” “好的,我知道了。”
从此之后,每次小家伙想跟我们玩,都会跑过来说,“爸爸,我想跟你玩……”
再讲这个吃饭
很多父母对孩子吃饭老是要喂,很讨厌,想“锻炼孩子的独立性”。所以就故意不同意了。孩子要喂,坚决不同意,吃饭就要自己吃。跟孩子两个犟劲。结果孩子哼哼唧唧的,一顿饭就吃不好了。自己也憋了一肚子气,越看这孩子越来气。“你这孩子怎么这样!”(好像这个孩子会莫名其妙这样,好像是无缘无故的,是他故意找碴。好像这个孩子不是被 我们带大的。好像忘记了他刚出生的时候,是一张白纸,是被我们描成现在这样的。总之,我们没有责任,都是你的错!)
其实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拉。要分情况了。第一个,你这个孩子以前经常被喂嘛?如果是他已经习惯于被喂了,那是被我们折腾出来已经变成要被喂了,孩子本身就有这种依赖性了.结果某天我们发现,哇,孩子这么大都不会好好吃饭,那是我们代劳太多拉。孩子自然不会嘛,很正常。你又要严格锻炼他的自主性。孩子不被折腾坏了嘛。要慢慢来的。慢慢学会放手,他就会了——本来一开始是简单的,到了后面您想返回去,自然就麻烦一点了。本来一开始孩子是喜欢吃饭的,只是我们一开始为了怕麻烦,怕孩子弄得满桌子,剥夺了他这个成长的权利。另外一种就是没时间,哪有时间等孩子慢慢吃,自然要喂了。没办法拉,自己造作的因,就自己享受果嘛,不怨人,不怨孩子就好了。
另外一种,即时经常自己吃的孩子,有时候也会要求大人喂的拉。注意啊,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孩子怎么回事,要——坚强!要独立。错啦。是我们最近对孩子太忽略啦。孩子用这种方式来让我们来注意他,来爱护他。要求喂饭只是表面现象啦。背后有东西的。
所以啊,我们就要反思最近怎么对孩子的啦。赶紧喂吧,没关系的啦。我的经验,你喂了几口,她就不要你喂啦,谁喜欢老是被喂啊。孩子也喜欢自主的。得到你的关爱,他就会自己出发探索啦。没这个东西,他一直都会纠缠的。这就是人性啊。
还要锻炼他,独立性,人性就扭曲了。将来即时他有所谓的“成就”,人也早就坏了。所以你说,哪有什么固定的法呢? 本来事物就是流动的,不固定的,我们自己非要执著一些东西,没办法啦,烦恼自然会来的。你说没有规矩就对嘛?也不对。一定要有规矩嘛?也不对。
完全以孩子为中心嘛?自己好像又很累,丧失了自我了。感觉很憋气(也许你不憋气,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大多数妈妈都会觉得憋,烦的啦。)
自己去体会吧。很妙的。李跃儿老师说,带好孩子,你都懂了人生宇宙了。
能表现真实的自我,孩子就会自己长大。
真实的自我,里面有喜怒哀乐,什么都有。更有爱。所以,孩子懂得爱,也懂得怎么跟人相处,更懂得怎么表达自己。
他们不会因为这个世界的不可琢磨而没有安全感,也懂得怎么去面对这个世界。
——只要我们够真实。不要去自以为是地制造什么东西——不管这个东西看起来多么高尚。多么具有社会责任心。平凡,好难。
我最高兴的事
我终于懂得该怎么和老婆孩子相处了。找了五年了。
从零五年自己生病开始,找到中医,找到三七老师,再找到儿童教育,再找自然农耕,再找佛法,儒家,再找西方的东西……
找了一圈回来,每个东西都投入进去探索了一番。
终于知道,原来是自己的问题。自己的事情搞清楚了,就清楚了。
可惜朋友们和我一样,似乎眼睛总还是喜欢往外面望,喜欢瞎操心。不懂得所有事情都是自己搞出来的道理。
搞了一个方法,又换一个高级一点的办法,整来整去……
生活不在别处。我也学着不瞎操心,不为自己和这个世界担心。不瞎闹腾。我最高兴的是我的孩子从早到晚都是高高兴兴的,整天在唱歌跳舞,还会自己编歌,好奇怪,这么小孩子自己会编歌,挺有意思。
我的经验,我一旦对别人有预期的时候,就很容易犯毛病的哦。
举个简单的例子,譬如说中午我买了菜,在买菜的时候,我就想得美美的啦,这个菜该怎么搭配怎么做,都有了谱了。
结果回来老婆没按那么做,又不是那样切法,还不是那样搭配,那就心里不舒服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说话的语气也不一样。哈哈,好傻。
譬如,你要求孩子一定要……
那么,就很容易生气的哦。不妨观察一下。
哪些事情是不能答应的
在我家,我撤退得比较彻底,但是有些事情,却是不能答应的。但是这些规矩和界限不是固定的。而且是很容易辨识的。而且处理方法也有讲究。以我女儿不喜欢洗脸为例。
因为她妈妈在洗脸这件事上逼过她,所以她不喜欢洗脸,每天早晨起来都说,吃完饭之后再洗。喜欢拖。甚至到吃完饭之后还是不洗。
我对待这个事情方式是,我不同意她这样做。我明确告诉她,我不同意。洗脸是必须的。我也把理由告诉她,一个是脸上有猫屎,不干净。另外,有些事情即使我们不愿意做,也没有办法,必须做的。
但是我从不逼她,我只是明确告诉她我不同意,你不洗可以,你吃饭可以,我很不高兴。但照样给她做饭吃,不会因为这个事情耽误其他的事情。每天我都坚持这样,但我并不跟孩子呕气。再用点别的办法,慢慢她就好了。其他的事情也是这样。譬如有些零食,我觉得吃了确实不好(注意,是我觉得,你可以弄清楚我为什么这样觉得,但是你完全可以没必要拿我的觉得当成你的觉得,那样你上当了不要怪我哦),我会告诉她我的担忧,我担心她吃坏身体,我不希望她吃。不过你要吃,我给你买,但是我担心——此时,我是真实的。但是我尊重你的权利,即使犯错误,只要在我能够接受的程度内,我都给你犯错误的权利。(这个权力可以放宽到没有生命危险,不侵犯别人)
其实,我个人认为,哪些事情是不能答应的,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每家是不一样的。因为本来情况就不一样。但是,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我们千万不要用很多限制来限制孩子。那些不能答应的事情,必须是你内心真的担忧的,真的介意的事情(这个太重要了!)没事你就没有必要找事了。至于别人怎样怎样,咱们管不着。也用不着拿很多规矩来限死人。并且,即使在不答应,处理事情的时候,我们也要真实,真实告诉孩子,我的担心是什么(这个地方很关键,如果你拿很多事情来限制孩子,你是没有担心的,你只是为了实现你的目的而要求别人),我不愿意你那样,我希望你不要那样,但是你实在要那样我也没有办法。你做吧。但我担心,我不高兴,我不同意(我确实是这样的,我并没有拿这个来要挟孩子,这个太重要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真实,而是要挟孩子)。不过千万别跟孩子呕气。毕竟来说,很多都是小事,吃个泡泡糖也吃不死人。一天不洗脸也没啥……
这样,孩子受到尊重,你也不必屈就于她。而且,关键是,久了她自然会回转过来的。有点耐心就好。不要担忧太多了。
而且,这些事情是变动的,说不定某一天你以前担忧的事情,现在不担忧了。没啥,让孩子做吧。那个界限又在变化了。或者说你又增加了新的担忧。
但是记住一点,真实很重要。是的就是的,不是的没必要没事找事。那就是庸人自扰了。做黔之驴的好事者。驴子死得很悲壮。
我们不答应,要求孩子的事情,很多并不是我们内心真实的东西。是假的。
还有 一点很重要,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偏偏就要那么做?
很多时候,我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譬如说吃泡泡糖,其实你买了她也吃不了几个,只是看到那个花花的图案好玩啦。
你 限制她,压抑她,打击她,反而出问题。将来她就有了泡泡糖情结。逮到机会拼命吃——这个时候可就不理智了。已经成为奴隶了。本来没事的,这下搞出事情来了。
真能做到以上几点,我们就会改变,我们对待别人的方式也就不一样了。我们得到了升华。孩子,怎么不是来拯救我们的呢?
换了其他人,你肯这么去改变嘛?连爱人都不行。
所以说,孩子,怎么不是上天能够送给人们最好的礼物呢? 能够让顽固的我们愿意改变的最重磅炸弹!
有朋友们说,你为什么不强调孝敬父母呢?
实际上想想,真能做到上面几点,你对父母的方式能不改变吗?不仅是对待父母的问题,实际上细心的朋友们能够看出来,这是普遍的人性问题。大家关心子女,本来就是事实。也没啥,天性舔犊情深。而且,这个最容易触动大家的内心。
而且,孩子因为很简单,没有假面具,所以,是最容易让我们认识到问题在哪里的。而且,孩子天天在我们身边,跟我们最亲密,最容易观察。所以,孩子是最好的起点。
孝敬父母,不是不要,但已经有很多朋友在提了,多我们也不多。毕竟一个人能做的事情有限,也没那么大能耐。总要有一个说话的重点。再次,复性斋等其他版面已经有了。
时代不一样了,在古代文化氛围以及家庭的生活情况,社会情况,确实不一样。(请大家不妨看看系辞下传就知道,事物都是变化的,时代不一样,做法不一样,易经变化的原则,是从我们的老祖宗包羲氏就开始了。我以前看不懂,觉得我们保持以前的生活不就蛮好的嘛,何必这样搞呢。为着这个理想,我辞职去干自然农耕,奔赴自己的理想。现在总算明白了。也明白了,以前自己是很自私的。也明白了,自己心里有东西,就无法随顺,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东西,我硬要搞个东西出来。也懂得了什么是菩萨的随顺世间,随顺众生而转。当然,我不是菩萨了,最多是个泥菩萨了。)
不过,孝敬父母每个时代都要。父母是根,确实没错。
但是,我的经验是,如果不懂得怎么对人,陈义太高,光喊了一些口号,搞了一套很崇高的东西,不了解人性,无法做到。爱之足以害之。
也许某天感动一把,要回去好好对父母啦,当时想得好好的,回去发现还是一团糟。自己不一样了——这是我的经验。
(或许大家可以不要带着主观成见,也不要带着宗教崇拜,仔细去研究庐江的例子)也许另有高明,我愿意学习。
我现在相信,上帝是一个小孩子,不是老人,更不是圣诞老人,具体的说,可能,也许,上帝就是每家的那个小孩子,我们认出来了吗
以前我尊敬的老师说,不要跟时代脱节,不要搞得很怪异。
我不明白,这个时代这么糟糕,我不能同流合污,我要拯救身边的人(虽然口号没喊出来,那行为和语言差不多就是这意思了)。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
后来看到佛陀本生传里面写到,佛有一世做太子,为了满足几个饿鬼的贪欲,发愿满足了他们,甚至很多事迹都是自己的骨啊,肉啊,老婆 啊,孩子啊,都奉献给那些丑恶的坏蛋了。我不明白,这些人可是敌人啊,需要改造的,需要教育的。为什么佛陀那么做?(我们往往在这些地方就来了宗教信仰了,或者来了瞎猜测了,神通啦,化现啦……反正那个是个神话人物,跟我们无关。膜拜的对象。)
看看我们现实就知道了啊,多的是对这个时代的批判,恐惧,拯救……但是佛陀却不是那样做,奇怪!
还有所谓的大乘三法印,空、无相、无愿。奇怪了,菩萨不都是虚空有尽,我愿无穷的嘛?看看我们学佛的朋友不是整天都在响应这些愿望在拯救世间嘛?为什么大乘三法印还有无愿呢?奇怪了。(我很赞同一种观点,学佛没问题就别学了,佛经也不看,道听途说,搞宗教崇拜,莫名其妙,不如好好做好人。)现在终于明白了。好不容易啊。
是的,这个时代并不可怕,任何时代都不可怕。
我也不需要担心什么,我也不需要拯救什么。我自己是最需要拯救的人。
是的。有时候也许我们只是心情不好,烦躁懊恼,我们就会突然拒绝孩子要吃糖的请求。而高兴的时候,干啥都行。这是我的体会,我的反省。
是啊,一般人能认识到这些就很不错了。
我们一般人都是这样的了,所谓的做了奴隶了,按照佛法的说法是被客尘烦恼所误。儒家说我们普通人都是小人,就是这样子的。(我也一样)
这个还是粗大的啦,真深入进去,我们从生到死,念念之间都在流转,那些烦恼我们认不出来的了。就像空气中的灰尘,阳光没进来之前,看不到的。
从来也没做过主人。也认不得主人。翻将故乡作他乡。流浪生死。孩子,是我们的宝啊。拯救我们来了。
制造对立只会使这个世界更混乱——不管这种对立打着多么神圣的旗号
您说的太好了。上个月孩子生病,我有缘结识三七网,知道了孩子不应该打疫苗,吃素食对孩子身体更好,便想一下子把他的肉蛋奶全断了,也不管老人是不是能接受。结果是我父母在老家那边干着急,孩子爷爷整天觉得孙子瘦啦、脸没光泽啦!我这不也是制造对立制造混乱么?虽然我打的旗号也很神圣。。。
您这里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值得我好好深思、体会。谢谢!您能明白太棒啦。
打疫苗,吃肉太多确实不好,但是如果不注意方式,引起的矛盾和问题,很可能比这些问题还严重。
慢慢来,不急。
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交流。
抢凳子
今天跟女儿抢凳子,吵架了,真好玩,就像孩子一样吵架。
她把我的凳子拿跑了,给我很高的凳子,我就不同意,我就跟她吵——象孩子一样吵。爸爸:我不同意呀,女儿:那我给你那条好吗? 爸爸:不好不好,那个太高了。女儿:这个呢……
爸爸:还不行,还是太高了。我要坐矮的嘛。你就不心疼你爸爸站着累吗? ……
挺有意思,呵呵。
上上周,我跟女儿说,在妈妈心里,你是最棒的最聪明的最可爱的!
上周,女儿突然问我,妈妈,在你心里我是不是最棒的呀?我说那当然了,然后她心满意足地噢了一声干别的去了
她在一次次地确认。直到不用再确认。
她就可以启动一生的航程——永远不会倒下!
所以,一次真诚的赞美和心动,就有如此的力量。被妈妈凶了
今天下午从外面回来,给女儿带了两包大白兔的花生奶糖,她和妈妈在卧室,她在床旁边的板凳上坐着,一个人在那里玩。妈妈斜躺着在看电视。我大声说:“爸爸回来啦,看爸爸给你买什么好吃的啦。”
小家伙跑了出来,哇,糖,赶紧要吃,我给她剪开封口,她立即拿了一颗就塞到嘴里去了。我还让她拿了一颗去给妈妈。
然后我就到隔壁房间打电脑,小家伙又去卧室了。
一会就听到隔壁房间有小孩大呼:“爸爸,我好想跟你玩!”
听到那呼声,谁能不心动呢。我赶紧回应:“好的,我就来!”立即放下电脑,走到隔壁。小家伙赶紧招呼我,“爸爸爸爸,你坐这里。”她摆了一行三条凳子,指着一条凳子让我坐。我就坐了下来。
她就开始拍掌,叫啊,唱啊,我只要做个跟班的随着她的节拍鼓掌就行了。不时我跟她亲昵地顶顶头,撞一撞她。
又过了一会,她沉默了下来,慢慢地说:“刚才妈妈凶我了……”
“哦,是吗?”我看着她,她低下了头。妈妈还在旁边斜着身子看电视呢。一声不吭。今天她生理周期到了,脾气有些不对路。说话硬邦邦的。喜欢威胁人。
小家伙嘴巴撅了起来,一抽一抽的。我搂住了她。跟她说,“珠珠很难过吧。” “嗯,”小家伙挺委屈。
“妈妈 怎么凶珠珠啦?”我问。
“我吃饼干到地上啦,没有扔到垃圾筒里,妈妈凶我了……” “哦,是这样的啊。”
小家伙继续难过了一回。等一会,她又高兴了。说:“爸爸,我要爬高高。”于是,蹭蹭蹭,爬到我脖子上,开始乐了。扭来扭去。
她妈妈一会过来说:“是妈妈不太好,妈妈刚才跟珠珠道歉了,对吗?” 我问老婆怎么回事呀。
她说:“刚才珠珠吃饼干,饼干碎末都掉到地上了。我让她对着垃圾桶吃,可是她还是掉到外面。我就不高兴了。”
“别说她了,我有时候吃东西还容易掉到垃圾桶外面呢。” “可是我帮她扫了一次,第二次她还这样,我就火了。” “小孩子是这样的了。哪有那么规矩呢。” 于是我们不说了,妈妈又去看电视去了。
我和女儿又到沙发上玩,刚好电视里放到儿子给老爸按摩背。我跟她说:“爸爸脖子和肩膀都酸了,你能不能给我按摩一下啊。” “好的。”
于是我坐到沙发上,小家伙在我背后给我推啊推啊。哪是按摩呀,整个当我摇摇车了。不过我还是很高兴。
小家伙在后面咯吱咯吱笑……
我顶着女儿走到窗户边上,望着外面,我跟她说:“大人有时候都会生气的。今天妈妈身体不太好。所以她容易生气。不过,她不是故意的。有时候大人也掌握不了自己的脾气。” “哦。”她说。
“为什么呀?”她又问。
“就是这样的呀,大人也生气的。爸爸有时候也生气啊。是不是 呀?”我说。“嗯,是的”。
“有时候爸爸正在打电脑,很注意的时候,珠珠来撞我的手,爸爸有时候就忍不住不高兴了。是不是呀?”
“是的。”小家伙说。
“爸爸不是故意的,只是有时候不由自主就那样了。爸爸妈妈都爱珠珠。” “嗯,我知道了。”小家伙说。
实际上,我家已经实现了,孩子对大人的生气,不会感到害怕恐惧。因为她对父母的爱有信心。就像那风雨,我们知道,都会过去。她也知道,这些都会过去,都是正常的。而且,自然界如果没有风雨,似乎也少了一些色彩。
所以,孩子不需要我们故意去挫折教育她。生活本身,已经有足够多的挫折在那里摆着。
我们没有想过故意去给孩子什么锻炼,一切都是自然的。生活本来就是五味杂陈。我们只要真实地展现在孩子面前,她自然就懂得了生活,懂得了人,她也有信心面对将来复杂的人和事而不被打倒。她更富于耐心和理解。以及同情。
其实,我们的生活本来就已经够苦,我们何必还要再故意去增加一些苦呢。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佛法说人生有八苦(细说有二十多苦)。
生老病死怨憎会求不得爱别离五阴炽盛,人生已经够苦。何必还要在苦里面再加黄连呢? 真实的人生,真实的自己,才能使自己解脱,使别人解脱——直心是道场。
吃饭的思考
今天中午在做饭的时候,菜都烧好了,我还在下面条,妈妈在洗衣服,孩子一个人跑到桌上先吃起来了。
按照一般的思路,我们开始要教训孩子了,跟孩子讲道理了——要等爸爸妈妈一起了,才能开始吃。
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道理如下: 我们这样做,其实背后的动机是为了让孩子懂得尊重长辈的意思,怕他将来养成不好的习惯,不尊重别人,尤其是跟爷爷奶奶等长辈相处的时候。
其实,是我们不懂得人性,这样做没有效果的,起不到作用。只会使得孩子变得虚假。首先,小孩子跑到桌上去吃饭,在他来说,是很单纯的事情,跟我们成人世界的自私挂不起钩来——但是我们往往将我们成人的思维投射到孩子的行为上面。就是很简单,饭菜上来了,到吃饭时间了,我要吃饭了。
其次,即使我们这样去教育孩子,能起到效果吗?
我们不懂得小孩子的教育。对于小孩子来说,道理是不敏感的。那么多大道理,只会使得他会了一套又一套的说辞,实际上他内心并不懂得那些真正的含义——但往往他还自认为懂得了。于是,即使他因为我们不停地说教,形成了一些习惯,那是很死板的,他自己也不能体会出来,那些道理到底是什么含义。
再其次,实际上,如果我们是不要求孩子的父母,我们只是自己做到父母的慈,不要去要求孩子的孝,很有意思,孩子反而学到了谦让。因为在吃饭的时间,我们让孩子先吃,并且关心他/她,体谅她,他就懂得了体谅别人——这就是生活本身的教育,比那个说道理不知道强多少去了。而且说道理根本没有用的——不仅对小孩没有用,对大人也没有用。
其实,只是在这个问题发生的当下,我们作为父母,担心别的事情,担心孩子将来不懂得谦让,不懂得尊重长辈——这是我们的颠倒妄想——即使这个想法看起来好像挺不错。不能专注于当下。往往忘记了我们自己本能的角色是什么。
其实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很简单。由于平时我们总是慈爱孩子(注意,慈爱孩子并不是放纵,要误解我的话我也莫奈何),孩子懂得体贴大人。所以,他的心灵是柔软的,不是光知道道理的那种僵化的心灵。即使在将来的时候,譬如说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相处的时候,他不知道这个道理,自己先上桌,先吃,没有顾别人,那也仅仅是他不懂得这个事情而已。并非他有意为恶。(再次请注意不要把大人的想法投射到孩子身上。)此时,我们当然感到不舒服,这是我们这个时候真实的想法,我们当然就要表达我们看到的事实和我们的感受,又由于孩子的心灵是柔软的,他能够感知这些事情(而不是光懂道理),所以他很快就能明白到,体会到这个事情。就明白该怎么做了。
唉,语言文字总是苍白的,其中冷暖,总要自己去走过来才知道。只是我们平时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太多了。
我在中午做饭的时候,我就忠实于我中午做饭的时候的角色,这个时候的真实。当我带孩子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候,我有那个时候的真实。我们为什么要有没必要的担心忧虑呢?
实在是信不过别人,信不过自己,信不过老天。
我是小区孩子的“万人迷”
在我们小区里面,已经有很多孩子喜欢我了。二楼的4岁女孩,一楼的2岁女孩,另外一幢楼的8岁女孩,再另外一幢楼的5岁女孩……
还有随缘碰到的小男孩女孩。(不过好像我们小区小女孩特别多……)已经有两个小女孩公开宣称,她们喜欢珠珠爸爸。嗯,我已经快成为万人迷了,哈哈。
其实呢,鄙人其貌不扬,既不英俊潇洒,也不高大威猛。也不幽默,也不懂得玩。瘦条条一介书生。无他,唯有尊重孩子耳。
跟孩子说话时,从来都是看着她们的眼睛,蹲着身子。声音是温柔的,语速是慢慢的。不时拉拉她们的小手,摸摸她们的脑瓜。跟她们碰一碰身体,跟她们吵一吵——我们都是平等的。耐心听她们说。陪她们玩——我不会玩不要紧,只要我能陪她们玩,她们就好高兴。她们多么希望大人不要整天唠叨,整天教训她们,可以听她们说。她们多么希望大人不要安排,让她们能够自在玩耍——孩子自己就会安排,我只需要跟着玩就可以。还有什么比这更美的事情么?有时我会引吭高歌一曲。跟着孩子们颠来跑去。
她们希望大人真心地赞美他们,因此,我的大拇指总是伸出来,不停地夸奖。因为,人人不是都值得夸奖么?连错误都错得那么可爱。到处都是事实,感受是你自己的感受,何必枯竭了自己感受的泉源?
放下你的焦虑,放下你的筹划,放松你自己,孩子很好相处,她们自己就会成长……
有个道理,很少人懂得
那就是,允许接纳别人是他的那个样子,远比你要求他、引导他建立一个美好的样子更为重要——远远重要得多,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东西。具有戏剧味道的是:我们要求的、引导的、建立的,都是看上去很美的东西。很优雅的东西,很崇高的东西。而我们要允许的,往往是不符合我们认知的,规范的东西。甚至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是不符合道德的东西。甚至看上去有些混乱,不符合章法的东西。很有意思。
以前学佛,很好玩,总想改变别人,吃素啦,信佛啦,你这样这样不对啦。眉头总是皱着的,看不惯嘛。越学得多,越看不惯这个世界嘛。简直觉得这个世界就快完蛋了。哇,仿佛自己就是真理和清静的代言人了。(当然了,说的话都是很谦虚的,也认为自己很谦虚的)
现在想想,好傻。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其中有一个愿:随顺众生,随顺众生而转。以前总以为,先要随顺别人,然后再想个办法把他转过来。好傻。
原来随顺就是转,不需要再有一个方法了。
我最欣慰的就是我女儿主动说:“我最喜欢我的爸爸妈妈了……”,“我好喜欢你啊”,然后跑上来亲一个,哈哈。
随顺众生就是与认同理解和接纳众生吗 是呀。可以这么说了。
但理论容易说,真的随顺不是那么粗的。
你能做到完全的倾听吗?当别人正在说的时候,当时你的全部的中心就是对面的那个人,他/她是全世界最重要的。
而不是一边听,一边在心里打小九九,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脾气啊,情绪啊,思想啊都起来了。另外,听到别人说一句话,觉得自己想到了什么建议啊,想要说给他听啦,急于要表达啦,这个那个不对啦等等。
另外,我们还习惯评价人啦,给建议啦…… 太多太多了。
这就是心性修养之学啦。在每个时时刻刻的起心动念中间。
理解和接纳是原则性的说法,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我们已经在理解和接纳了——但只是我们认为而已,不懂得检查反省自己嘛。一旦我们能够时时反省,认识体会到微妙处,那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了。
不然都像现在学校这样学习,复习功课,好苦啊,哪有什么乐啊。哈哈。
公园草地上的“残忍”一幕
我在草地上看书,听到小孩哭。抬头一看,在草地上的树林边上,一个一岁左右的孩子,一边哭,一边伸着双手,踉踉跄跄向前走。前面,一个女人插着腰,站着不动,脸绷着。后面,也许是孩子的外婆和爷爷看着孩子在笑。孩子摔倒了,脸上的肌肉揪着,变形了,痛苦地慢慢打个滚,又爬起来,继续向那个女人走去。后面的老人看到孩子这个样子,觉得好玩,在笑。
一旦孩子比较接近这个女人,这个叉腰的女人赶紧往后退。孩子本来觉得有点希望了,这下又急了,哇哇哭得更厉害,涕泪横流。继续踉跄着向女人奔去。女人继续后退,横眉竖目,一边嘴里不知道在骂些什么。指责什么。
好几次孩子扑到了女人身上,女人又转身,孩子一下摔倒在地上。女人又向别的地方走去。孩子蜷曲着身子,一会又翻了过来,站起来,继续不屈不挠地哭着向女人走去…… 外婆看到孩子这样子,有点受不了,跑过去要扶起来孩子,孩子不要。他继续在地上翻滚,继续追那个女人……
女人狠狠地在说着什么,音声非常锋利,动作非常僵直。亲爱的朋友们,我想大家知道,这个女人就是孩子的妈妈。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就是这么平时对孩子不耐烦的,从来没有给过孩子温暖,结果孩子有情绪了,黏人了,我们觉得孩子不够独立。于是,我们诅咒,我们要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一边不停埋怨……
可怜的孩子,哭着,叫着,伸着双手,涕泪横流,脸上的肌肉变形了,躺在地上,痛苦地翻身。被遗弃的痛苦,感觉…… 这个世界,对孩子就是这样的。
终于有一天,孩子会形成我们想要的“独立性”吧,那个时候,一个极度扭曲的灵魂也就形成了吧……
草地上的大人们,看到小孩不断跌倒在地上,都觉得“很好玩”,都不停地在笑……
说句实话,虽然不是战争年代,当时看着这些情景,以及旁边的“看客”,多少能体会鲁迅当年的情感了。
孩子的教育很简单
其实,孩子的教育,真的很简单.简单到只要我们肯多点时间陪着他们, 简单到只要他们要我们抱的时候,我们可以伸出手去抱他们, 简单到只要他们需要提供帮助的时候,我们伸出手去和他一起将一件事情完成.很简单,不需要我们做什么.不需要我们教什么.因为,孩子他自己就会成长.所有的生命,你看到大树了吗?你看到小动物了吗?他们的成长,自然会成长的.我们刻意的雕琢,会损毁他们的生命.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形成恶性的循环.我们只需要提供一个关爱宽松的环境就行了.成长,是他自己的事情.真的这么去做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需要放下好多,不容易呢.要放下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错误认知,要放下我们长久以来习惯性的做法,要放下我们的深刻的心理习性.而且,还要有耐烦心, 注意,当我们陪着孩子的时候,不需要我们营划什么事情,考虑弄个什么事情和孩子玩哦.这一点很重要.孩子他自己就会玩,他自己就会提要求.如果你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你很快就从要计划怎么带孩子玩的苦恼,劳虑中解脱了出来.因为,我们只需要陪着他玩就行.他会自己提要求.不过这里有一个挑战,你知道吗,孩子是很简单的,我们能放下我们的复杂吗? 譬如,他要求和你躲猫猫,他总是躲在同一个地方,也许这个游戏他要持续10分钟甚至半小时,你受得了这种枯燥机械无聊吗?我们大多数的大人就要想办法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去了.你有没有意识到,这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呢.你有没有意识到,我们每天总是闹闹热热忙着做许多的事情,孩子竟然可以做这个傻事情做那么久,他们怎么能够这么平常???这个太没有意义.啊,我要告诉你,没有意义的是我们,我们制造出来了许多所谓的意义,导致我们总是很粗糙,很匆忙,但,我们从来没有享受到过生命的美好和宁静,孩子要教会我们这一课.包括孩子如果在看蚂蚁的时候,你能做到和他一起一直看,而不是想办法拉着他立即走开吗? 你可不可以甚至担心他弄坏衣服裤子吗? 你可不可以在看的时候,不要在旁边喋喋不休地解释蚂蚁的行为,想让孩子知道得更多吗? 你可不可以直到他问你,你才回答? 你可不可以诚实一点,是什么就说什么,不要不懂装知道,编出许多东西来混乱孩子?你可不可以如果不知道就说不知道? 你可不可以只是陪着孩子,默默地感觉孩子,也像孩子一样去看蚂蚁, 可以吗? 你可不可以在早上不要把睡着的孩子弄醒?他们自己不知道自己要睡多久吗?难道他们故意赖床吗?也许你会说,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艾.譬如要上幼儿园啦,要上班啦.那么,请你去探索一下,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呢?再请你探索一下,你上班到底为了什么呢?你可不可以不要因为大多数人都这么做,你就一定要这么做,好吗?
还记得孩子刚开始对筷子的好奇吗?他强烈要求用筷子,可是我们的反应是什么呢?“孩子,你还小,你还不能用筷子,你用调羹就可以了.”背后我们到底是什么心理呢?啊,我们怕麻烦,怕孩子搞得一团糟,怕孩子浪费时间,我们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我们主动压抑和放弃了和孩子成长的机会.即使让孩子用了筷子,当孩子把饭搞得满桌子都是的时候,我们立即指责孩子,说孩子.然后立即没收他的筷子.你知道吗,学习就是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呢?我要再重复一遍,所谓的学习就是不断犯错误的过程.我们要允许犯错误,可以吗? 即使孩子弄得满桌子的饭菜,你可以不生气,不焦急,不试图教导孩子,指责孩子吗?因为这是一个生命在学习呢,他不是故意跟你捣乱艾.你可以慢点出手吗?给孩子机会,一次不成功没关系,请鼓励他一下,然后默默地收拾好桌子.并且,在孩子那样学习的时候,作为一个旁观者,你怎么可以不是欣赏者的角色呢?因为你正在见证生命的成长啊.因为你发现了,生命确实天生热爱学习啊.难道一定要认字,一定要学英语才是学习吗?再观察细节,你更会发现生命的具体生动艾.这样活着不是很有意思吗?为什么这么平凡真实的意思我们不要,我们还要花了老劲,去挣一大堆金钱,匆匆忙忙去制造意思呢? 几次之后,你会发现孩子就会使用筷子了,当他掌握了用筷子的时候,你知道这个生命多高兴吗?你能够体会吗?你能够由衷地赞赏吗?你知道当孩子得到别人内在真实的赞赏的时候,他多么高兴吗? 当你让孩子自己要用牙膏,但是挤得满地的时候,你可不可以不生气,因为他不是在跟你捣乱,你要辨识清楚,他是在学习.你可以温和地拿过牙膏,给他示范一遍吗? 当牙膏太少了,他挤不出来了,你可不可以握着他的小手,跟他说:“挤这个确实有点难,妈妈和你一起挤.”然后拿着他的手,让他慢慢地从牙膏底部一直到牙膏嘴巴,慢慢挤出来.而不是夺过他的牙膏,一下挤出来,好吗?如果这么做,孩子也许会哭呢,因为一个人正在想做事情的时候,而且正在研究的时候,竟然被粗鲁地打断,那是多令人懊恼的一件事情啊.而且,我们那强势的动作,会让他觉得自己很无能艾.啊,我们这么大的个子,竟然跟这么小的身体比输赢!?未免胜之不武吧.作为孩子,他觉得大人似乎什么都能艾.好了,那他就不自己干了,依赖你了.然而,后来我们又不舒服了,孩子怎么不喜欢刷牙洗脸艾,怎么连洗脸刷牙都不会艾,孩子怎么这么难搞.我的朋友们啊,不是孩子很难搞,是我们自己很难搞艾.反过来,当我们埋怨孩子这个不会那个不会的时候,当我们认为孩子怎么不喜欢刷牙洗脸,吃饭都吃不好的时候,请注意,是我们没给他们学习的机会艾.是我们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没有意思的事情艾.因为,在他想学习的时候,我们没有给他机会学习,而当我们想要他学习的时候,我们又采取了机械简单粗暴的方式要他学习,啊,生命怎么会答应?不喜欢是正常的啊.反抗是正常的啊.讨厌是正常的啊.一切都是我们一手造成的,请不要责怪孩子.当你看到孩子怎么老是哼哼唧唧的时候,你会觉得,怎么这个孩子好粘人,好讨厌,要让他学会独立,坚决不抱他,不屈服.你不知道,是你给孩子制造了太多的不安全感才这样的呢.一个生命需要关怀的时候,我们竟然可以这样残忍.你可以伸出你的手来,温柔地抱抱他,好吗? 你可以摸摸他,轻轻地说,孩子,你怎么啦? 此时,孩子也许会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呢,眼泪扑簌簌地流下来.那是委屈,那是受到关爱后的喜悦.此时,你正在疗伤呢,此时你正是爱的导师呢.请抱着他,不需要你再说话了,只要抱着他就好.你的身体,你的心里就在传达爱的信息,不需要再靠我们贫乏的嘴巴了.当孩子衣袖粘上了饭菜,你可以不要习惯性地出手吗?等一下看看孩子的反应好吗?他会自己擦的呢,他不是那么无能的呢.他不是一个玩具呢.当孩子好奇看到一个事物想要停下来多看看的时候,我们可以停下我们的脚步,陪着他一起吗? 当孩子已经学会吃饭了,但在饭桌上孩子还要我们喂的时候,你能够辨识出来,那是孩子没有得到关注的一种表现吗?请不要想,这孩子真是的,就会找麻烦好吗?请喂他好吗?你会发现,一旦你给他足够的关注,他立刻又自己吃了呢,你想喂还不让呢.此时,请不要再滥施我们的爱心,敏感地注意到,请让他自己吃,好吗? 孩子很快就会长大,过几年,当你再想喂他的时候,他还不给你机会呢.我的朋友们啊,你可知道,当孩子得到足够关爱的时候,他才会跨出他探索的步伐呢.也只有当他得到足够关爱的时候,他才会这么去做呢.他的独立和对外界的探索,不是需要我们刻意去培养的.他自己天生就想要.之所以他不想不敢,那是因为他缺乏关爱,他没有安全感,他受到我们太多的打击和压抑,只有这一切被满足的时候,他才会出发.反过来,当这一切确实被满足的时候,你挡都挡不住他要探索的步伐.当他确实迈出这个步伐的时候,请你不要阻挡他,给他自由,好吗?我们不要把他当成一个私有的财产,自我的一部分,尊重他,好吗? 我们可不可以在他一个人专注在玩玩具的时候,不要干扰他?不要因为我们生命的无聊,想要找一个意义,也搅乱了一个生命的意义,好吗? 我们不要习惯性地给孩子做太多,让他觉得自己确实无能,好吗? 我们可不可以在我们习惯性地想要给孩子东西的时候,再问问,确认一下,他确实想要吗?尊重他一下,可以吗?
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一天都很充实艾,你会发现生命确实还是蛮有意思的呢.你会发现,跟孩子呆在一起的时候不够呢,而不是以前的想要尽早逃离呢.你也会发现,孩子的要求很简单,他们要的是我们的人,而不是各种各样的事情.如果得到的只是我们的心不在焉和敷衍塞责,那么,即使你把天鹅肉给他,他还是会觉得自己那么贫穷.如果真能够这样,我可以保证,孩子可以创造奇迹.生命会成长得让你讶异,回首过去,你会惊叹.也许你也会“赞叹天地之化育”了吧.试问一下,有几个人确实这么去做过呢?有几个人真正地活着呢?
不要高兴地太早哦.真正的简单和平凡不容易哦.当我们这么去做的时候,你会发现跟这个现代社会的潮流和规矩,很多地方是格格不入的呢.甚至你原来的生活和价值观,会被颠覆呢.我们也许会发现,我们要放弃很多东西呢.啊,这个很简单,很平凡,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复杂的计划,平凡到我们不愿意去做.只有我们本来的耐心,本来的爱,本来的美好,本来生命就应该有的自由.容易的是,我们本来就会;复杂的是,我们总要破坏他.
第二篇:教育孩子点滴记录
教育孩子心得点滴记录
教育孩子的方法
----------另辟蹊径
昌城树一中学卢荣桓
40岁左右的家长差不多都有一个10多岁的孩子,要么上小学5、6年级,要么上初中7、8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按说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可是我家孩子的作业桌总是乱七八糟的,书桌多大,书、本子、纸、笔、墨水等学习用品总能占满,好几层,像小山,动一下就会坍塌,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找东西也很费劲。实在没地方写作业就会趴在床上。多次让她整理整理,只答应不干。有时催急了,他还振振有词,什么作业多、没时间。
在多次要求无果的情况下,我便和他一起动手整理,没过几天,新颜又成旧貌。我心想,不能老给他当服务兵呀,必需另想办法给他改掉坏毛病。
一筹莫展时,一个小小的镜框成就了我的思路、主意。
一天,和同事一起逛街,同事给她的孩子花四元钱买了一个精致的镜框,看着镜框上可爱的小熊,我也心动了,小熊是孩子最喜欢的动物,何不借此发挥一下让他整理自己的桌子呢?就这样,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两个,拿出镜框悄悄地放在桌上,果然不出我所料,孩子非常喜欢。我说,镶上自己最得意的照片,放在桌前,每当看书、学习累时看看相片,回味自己小时候的事情,一定很惬意,偷着笑吧。她看看我,心领神会。
接下来的事情超出想象的顺利,拿出自己的影集,很快选出了两张有纪念意义的相片,其中一张是2006年暑假在北京欢乐谷照的,背景是一只棕黄色的蚂蚁扛着一棵硕大的黄绿色果实,虽然非常吃劲,但蚂蚁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快乐,笑容非常灿烂。装好相片,当然要找地方摆放,最合适的就是桌面了,没用我多说,我们俩非常顺利地收拾桌子上杂乱的学习用品,各种书归类放进书橱,各种笔放进笔筒,其他的东西也很快找到了各自的归宿。看着干净、整齐的桌面,我满意的笑了,孩子也会心的笑了,我们抱在一起,互相看看,笑笑,再看看,再笑笑,最后都躺在床上,商量了以后如何保持桌面的干净与整齐,像朋友似的,语气平和,孩子都一一接受。
到现在,事情已过去近一年了,桌面上再也没有出现先前的样子,有时作业多,稍乱点,半天或一天后很快就收拾好了。一年的时间,已养成整理书桌的好习惯,并且书橱、床也都跟着变了样,总之他的卧室不再用我操心就会整整齐齐,物品各就各位。对此,我无比欣慰。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多方面的影响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做家长的要善于观察、思考,想出适合甚至巧妙的办法,帮其解决,促使他健康成长,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生,我们做老师的又何尝不是这样做的呢?
第三篇:如何与青春期孩子相处范文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相处
现在,有很多家长对自己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如临大敌。家长的反应很正常,因为青春期孩子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荒唐和无聊,而对孩子来说,意义却十分重大。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对孩子横加约束,这使得家长与孩子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因此,家长应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需求,才能正确教育孩子。
一、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质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果说,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意见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了。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显得十分“自恋”,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并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
2、独立性增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尽管他们完全不能够独立。
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着。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我们家长手足无措。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并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4、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固执地与父母顶撞。
5、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6、他们在各方面仍然还很不完善、不成熟。还不可能真正独立,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还没有成熟的感情世界,还不善于把握真正的友谊,还不能真正与成人平起平坐,还缺乏严谨的思维技能,还不具备真正尝试爱情的条件。
二、青春期孩子心理需求
1、合理的物质需求。
物质需求是生活永恒的主题,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表面上还是在服装、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实质的需求却在悄然变化。刚刚进入青春期,追求个性化的孩子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从众。从众让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学的圈子里,不显山露水。随着年龄的增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同学、朋友的个性,孩子们开始彰显个性,暗暗地在群体里比高低。这种比较有积极的意义,孩子获得了经验,给自己在群体中定了位。如果一个女孩子,初一时拒绝穿粉色的衣服,一两年后,她又坚决要一条粉色围巾,您真的别奇怪,这是孩子从要求长大,走向要求成熟。拒绝粉色因为要拒绝幼稚,接受粉色,是表现自己再走向个性独立,走向成熟。这时,孩子们在家长面前出奇地不听话。男孩今天要一双名牌鞋,明天回来对家长说某某同学有了新的手机。男孩、女孩的书包上挂满了明星图片,谁的生日请大家去吃饭;很多男孩会在群体里学会抽烟、喝酒。女孩学会化妆、染发。其实他们是想通过这些仪式,向成年人看齐,在小群体里标榜自己、显示自己。而成年人却感觉他们是逞强。
2、朋友的交往需求。
进入青春期前后,又是初中生活的开始,孩子们像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接触新的面孔、新的习惯、新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看得到的变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变化,就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转移。青春期之前,孩子心里依赖的是家长,进入青春期开始转移,转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后期,转移到异性朋友身上,最后,固定在异性身上,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这是人类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我们没有办法抗拒的力量。孩子开始交朋友,为了朋友,他们可以在学校门口等,可以和同学一起去逛街、去网吧。为朋友可以留在学校打篮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长的脸色,即使招来家长的打骂也依然如此。是什么力量让孩子们铤而走险呢?这里是孩子的心理需求的问题。走出家庭,孩子的视野面宽了,接触社会的面广了,再不是家、学校两点连成一线的行为方式,他们会出现在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会遇到从来没有遇到的问题。这时,朋友是最直接的帮助者,可以取代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孩子们思想不再单纯,这连他们自己都感觉得到,他们有时浮想联翩,有时忧心忡忡,有时大喜大悲。这些感情,不适合和家长分享,因为家长马上会紧张和忧虑,批评教育必不可少,跟踪监视接踵而至,所以,家长不是孩子吐露心声的选择,而最好、最安全的是身边的朋友。在这个时期,很多时候孩子们选择老师做朋友,让老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因为在孩子心目中老师依然是神圣可信的。那么,孩子们心里需要家长吗?从心底里孩子们需要,而让他们望而却步的是家长的担忧和不信任。
3、对异性关注的需求。
孩子进入青春期,与异性接触时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关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比如女生关注帅气高大的男孩。女孩子们在一起去对他们评头论足,有一些新鲜和刺激的感觉。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尔也会在一起用调侃的方式谈论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种淡淡的喜欢,他们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男孩和女孩,都会很拘谨,这只是孩子们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会认识异性的最初的学习阶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越来越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开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闹闹,简单的问答,还可以是以班级活动为主题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达到对异性的了解。很多孩子知道这不是什么爱情,只是同学交往。他们认为自己憧憬的美好爱情没有来临,所以,更多人选择了等待,等待自己长大。确实也有孩子谈恋爱,这些“爱情”往往以误会开始,以压力开始,以亲情的失落开始。小爱是一个胖胖的初二女孩。最近小爱有点变了,大家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端倪,小爱身边多了一个男孩子,他就是峰峰。下课时峰峰就会坐到小爱的前
边,两个人聊得热火朝天。他们吃饭也要约在一起吃,放学也在一起走。于是班里传出了有关他们两个的“桃色新闻”,终于有一天惊动了班主任张老师,老师把这件事通知了两个孩子的家长。其实,家长也发现了。天天晚上小爱和峰峰都要电话联系,而且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节假日的时候一天还要联系个三四次。开始的时候家长都没当回事,但是时间长了哪个家长能不起疑心。小爱的父母问小爱,小爱说:“你们别想得那么复杂,我们就是好朋友。” 青春期,是恋爱的前奏,是步入爱情的序曲,孩子们恋爱是必然,而我们家长希望孩子们晚一些,再晚一些,怎么才能做到呢?
4、获得帮助的需求。
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性格也变得外向起来,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多,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初出茅庐的他们,面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疑问和恐惧,他们真的希望自己身边有保镖,有“百事通”,有“机器猫”,当然,兜里再有很多钱就好了。而这一切都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怎么办?孩子们需要帮助。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很多事情让他们觉得难办。孩子不知道如何与新同学、新老师打交道;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老师、同学时常发生冲突;被批评了,却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如何和老师沟通。他们需要帮助。孩子们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很多时候会遇到不顺心、被冤枉、被欺负的事情。事情就突然发生了,然后就那样结束了,留下的只有懊恼、不平、羞辱,却没有机会还击、发泄、甚至没有地方讲理去,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时候,孩子们需要帮助。比如到了考试的时候,孩子一定要在学习成绩上和同学分出高低胜负来。很多时候,他们要接受大人的批评,接受命运的安排。他们如何提高成绩呢?他们需要帮助。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我要面对现在的一切?我生活不如意怎么办?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幸福?我要的幸福在哪里?孩子们有很多的迷茫,希望有人帮助他们拨开迷雾,揭开谜团。他们仍然需要帮助。
三、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那麽如何能更好的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呢?
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想办法与孩子搞好关系。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出生于内蒙一个普通家庭,兄妹六人五个大学生、三个博士生。董进宇在总结自家兄妹成长过程的基础上,又大量调查了家庭教育的案例,研究总结出一套“教育成功学”理论,在全国引起
教育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孩子就一定出问题。”河南2003很大的反响,他认为:“年轰动全国的两大案件:平舆县的黄勇杀死17个男孩,漯河的杨新海因失恋四年杀死67人,这两个人都是亲子关系紧张,没有家庭温暖,心理变态,走上犯罪道路的。好的关系胜过一切,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当我们善于与孩子相处时,孩子才会当我们为朋友,才会向我们敞开心扉,只要孩子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事,就会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那些教子成功的家长,都和孩子有着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一,要与孩子建立好的关系,首先要学会与孩子沟通。
有的家长说:我的文化程度差,我跟不上孩子的脚步,不会与孩子沟通,其实,我在这里告诉大家,沟通很简单,就是倾诉加倾听,尽量多听听子女的倾诉。尤其是在子女高兴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伤心的时候,不要错过倾听子女诉说的机会。父母应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创造一种“听的气氛”。让十几岁的孩子坐下来谈,很不自然,要创造一种自然的氛围,增加随意性和亲和感。学习“平行交谈”的艺术。当你正在忙时,留意一下孩子在干什么,并与之讨论,这叫平行交谈。作一个顾问,而不是经理。不要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在子女面前,对任何事不要急于发表意见,遇到不赞成的观点时,也不要马上表态,对子女做的事情不满意时不要唠叨、埋怨、指责、或者打骂,而应提出问题让子女思考,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通常孩子认为他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事例:有一个孩子,回来对他的妈妈说不去上学了,老师如何如何的坏,----)
在不方便语言沟通的时候,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一些专家建议父母写下那些孩子不愿听或拒绝接受的话,当你把道理、事情写下来,当孩子们一遍遍地读它时,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利用赞美,缩短心理距离。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如看孩子成绩单时,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从优点看起。如孩子数学考得不好,语文考得好。可以说:“这次语文考得不错。”这时孩子自己会明白,这是说:“数学没有考好。”但如果说“怎么搞的,数学考得这么差!”这会打击孩子自信,也不利于亲子交流。
第三、对青春期孩子不断的鼓励。
鼓励能很好地支持这些正处在一生中很有挑战性时期的孩子,而且恰当的鼓励能帮助建立起健康的亲子关系。你可以用下面的几种方式来鼓励自己的孩子:告诉其他人,你为孩子感到自豪-尤其是在他听得到的时候。悄悄地在他的桌子上或是书包里放一张自己亲手写的鼓励他的便条。用身体上的接触来鼓励他,尤其在他难过的时候。当你口头鼓励他的时候,眼睛要注视他。
第四、给孩子一个笑脸。
像我们这样的成年人,在单位工作压力很大,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真的很累,有时就不想说话。甚至还免不了受一些闲气,心里很窝火,脸色不自觉地就有些难看。因此在进门之前要提醒自己:调整好心态,当孩子开门迎接你的时候,给她一个笑脸。这点很重要。让孩子看到你笑容满面,其实也减轻了她的心理压力,让她觉得父母很容易接近,这样一来,就少了一份戒备心理和抵触情绪,有话也愿意和父母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倾诉的欲望,我觉得我们最好做一个认真一点的听众,因为这表明你重视他,这种倾听本身就是对他的一种安慰。否则,他会觉得受到冷落。受到冷落怎么办?到外面去找能安慰他的人。为什么有的小孩子会结交不良少年,会早恋?原因当然很多,但我觉得其中根本的一点,就是缺少家庭的关怀,缺少亲情的温暖。我希望我的这个观点不会偏激。
第五、与孩子角色互换。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特别强,不愿意像小时候那样听话,老师和家长说啥是啥,当我们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知道孩子出现了“叛逆行为”是很正常的事,就不会发很大的火,生大的气,甚至于去体罚他。心里要想着:想当年,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只要耐心地去教育,过了这一关,孩子就会长成大人,顺利走出困惑的青春期。
第六、要向孩子“索爱”。
我们不仅要会爱孩子,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会孩子爱我们,我们要学会索爱,不少家长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这时,家长们的爱就会贬值,孩子们会觉得父母的爱是应该的。要向孩子索爱,让孩子学会感恩。过去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饭桌上给自己夹菜就会感动万分,其实家长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俗话说“聪明妈妈会撒娇”,要让孩子觉得家长的不容易,也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点,孩子自然也会多回报一些。重视孩子对家长的要求。让孩子在了解父母每天在干什么,懂得父母的艰辛,孩子就会体谅父母,运用同理心去对待你,(要鼓励孩子多做点事,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对男孩要经常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对女孩要经常说:有个女儿真好!让孩子知道父母需要他,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我刚开始学习家庭教育,很投入的,一是由于自己喜欢,再就是觉的学这东西很实用,因此就整天趴在电脑上学呀,看呀,晚上睡的很晚,白天还要上班,做家务,人累的.....)除了与孩子搞好关系外,家长还要注意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给孩子个人空间。孩子不希望父母完全控制他们 的生活。他们的房间是十分重要的,是他们自己的领地,在那里交谈、吃、玩,虽有许多闹声,但那是快乐。
我想对各位家长说一句话:让你的孩子爱你,愿意接近你;而不是怕你,刻意疏远你!当我们用无条件的爱来包容孩子的一切,孩子的心灵会得到支撑,这样的支撑将终身成为心灵的珍宝。
让我们做孩子真正的朋友吧,与孩子共度这人生的疾风暴雨期.。
第四篇:怎样与青春期孩子相处
怎样与青春期孩子相处?
——碧海小学开展“生命教育,提升素养”主题宣讲活动 “怎样与青春期孩子相处?” 这是个令广大家长都感到头疼的难题。为了给家长朋友们指明孩子青春期教育的方向,12月18日下午,由宝安区教育局主办、深圳市知音心理咨询公司承办的“生命教育,提升素养”之《怎样与青春期孩子相处?》主题宣讲活动在碧海小学火热开讲。两百多位家长朋友们济济一堂,共同聆听家庭教育的真经。
心理专家易杰老师首先明确指出,家庭的养育模式对孩子各阶段人格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父母及时回应孩子的心理需求,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应该从0就开始。易杰老师从专业角度剖析了青春期孩子渐趋成熟的生理特点和自我意识觉醒的心理特点,指出家长和学校应该正确应对孩子的身心发育,对孩子的正当感情需求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能否定打击孩子。尊重、理解、认同、引导孩子的成长,才能陪伴孩子度过一个安全健康的青春期。易杰老师通过数个具体的真实案例,对家长们提出了警示:孩子只有在幼儿期得到了充分关爱,才能避免青春期发生网瘾、早恋、过度叛逆等等问题;不要谈性色变,性教育应该从幼儿开始自然地贯穿整个成长期,孩子才能从小学会自我保护;适度关注成绩,不要过分强调分数,培养能力全面的孩子。两个小时的宣讲活动在家长们的意犹未尽中落下帷幕。碧海小学给家长们提供了一场精彩的心理健康讲座,给予家长们启迪和思考,家长们纷纷表示希望这样高品质的宣讲活动能经常开展。
让我们以爱相伴,护孩子青春无悔!(文/图皮蕾 鄢红梅)
第五篇:点滴记录(精选)
远离你身边消极的爱抱怨的人!跟着苍蝇你會找到厕所,跟着蜜蜂你會找到花朵,跟着千万赚百万,跟着乞丐会要饭!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 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 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 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科学家研究认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 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远离消极的人吧!否则,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梦想,使你渐渐颓废,变得平庸。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性格决定命运。有怎样的性格,就有怎样的人生。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幸运: 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 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 成家时遇到一个好伴侣。有时他们一个甜美的笑容,一句温馨的问候,就能使你的人生与众不同,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