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分数
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分数
放寒假了,中小学生们的考试也刚刚结束,但有些家长似乎并不轻松。可以说,绝大多数家长最高兴的事就是孩子的成绩好,最不高兴的事是孩子成绩差。那么,家长到底应该要以一种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孩子的分数?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成绩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
■ 乔睿(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
说到成绩,我常常提醒自己,作为家长首先要搞清楚几个问题,我对孩子未来的期望是什么?我希望孩子将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该怎么看待学校的学习成绩?这是长远与短期、未来与当下、方向和方法的问题。
在这几个问题上,我认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我希望孩子将来做一个内心快乐的人;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我不以学习成绩作为判断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单纯来讲学习成绩,我觉得这是检验孩子阶段性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一种手段,成绩好一定有原因;成绩不好,也能折射出孩子某方面的问题。如果家长客观地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帮助孩子通过考试发现自己的问题,检验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这是对待考试成绩最好的态度。
我最反对把考试成绩和物质奖励简单挂钩,这是最没有智慧的教育手段。如果家长不加思考地以考试成绩来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评价,特别是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简单粗暴地对孩子进行指责,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国内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过于强调记忆性、认知性和熟练程度,忽视孩子的生活技能、艺术修养、人文情怀等社会性的
培养,这是教育的短视行为,是教育的初级阶段,因为后者才是孩子们应对未来人生、解决人类核心问题的重要的支撑,才是教育对人的真正的意义所在。
其次,目前学校考试成绩的构成过于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重记忆轻思考,忽视孩子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和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限制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所以,目前我们的基础教育有待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捍卫我们的希望。因此,既要“重视”成绩,又要“忽略”成绩,分寸的拿捏足以体现家长的智慧。让我们跟随孩子,同步成长,分享孩子成长的烦恼和快乐!
不能不重视孩子的成绩
■ 筱恺(初二学生家长)
孩子今年上初二,说实话,她的成绩一直还算稳定,在班里排名总在十名上下。上初二后,我想让她的名次有一个提升,所以,经过严格比对,精挑细选后,我给她报了课外的补习班。这样一来,孩子几乎把周末的时间都用上了,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众所周知,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在学校表现的一个重要指标。虽说上初中不用考,但上高中、上大学总会考的,现在不抓好基础,以后再抓就来不及了。当今的竞争如此激烈,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学习成绩决定未来。所以,我是很看重分数,看重成绩的。
最近,孩子进入期末总复习后,家里的重心几乎全放在孩子的期末考试上,全家进入“备战”阶段。不光是孩子有紧迫感,其实家长也不轻松。铺天盖地的各科模拟试题堆满了孩子的书桌,孩子学到多晚,我们就陪到多晚。好在孩子很自觉,除了吃饭、睡觉,自己也觉得时间“浪费”不起。班上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竞争很激烈,相互之间比成绩很正常,特别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之间,暗地比较得更厉害,这一次考了多少名,下一次要努力冲刺到前几名,不少孩子都这样跟自己暗自“较劲”。
作为对一学期学习的总结,期末考试不仅直接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直接考查出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是对学生一个学期学习效果的检验,它的重要性不用多说。再说,现在亲朋好友聚会时,孩子的学习成绩几乎是逢聚必谈的话题,如果考好了,孩子自己自信,家长脸上也很有光。
从关注成绩向关注成长转变
■ 呼秀珍(教育专家)
不要太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做一个凡事都努力的人是最重要的。前苏联一位教育家说过,将孩子捆在考试的“战车”上,那是很不人道的。
在我接触过的家长中,尤其是小学生的许多家长似乎都有一种满分情结。
其实满分是一个成绩极限,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孩子根本达不到。如果家长把学习目
标定位在满分上,而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思维方法,以及对知识的真实把握状态没去关注,那么,这样的行为看似激励孩子,实质上是在追求自己的满足感。而家长这样的追求,是会不断造成孩子的失落感与内疚感,让孩子的内心持续于忐忑不安甚至痛苦中,因为他们不知道下一次考试会怎样,会不会让家长满意,他心里没有把握,一心惦记着分数,迷失了真正的学习目标。
教育的核心是“为人生的幸福奠基,让所有的孩子成功。”做一个心智健全、品行端正、幸福快乐的人,就是成功。
情商真的很重要。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如果把学习比作爬山,那么,智商告诉我们的是你会不会爬山的技巧,情商告诉我们的是你能不能怀着愉快的心情爬山的情绪管理,而逆商则告诉我们你是不是能摆脱困境、超越困难,爬上山顶的能力。所以,只把眼睛盯在孩子的分数上,显然是不对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立德树人”的问题,这是回归到了教育的本真。因此,希望家长们学一点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让我们的家庭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孩子们成长的天性。
中国妇女报
第二篇:家长课堂: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分数?
家长课堂: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分数?
99%的家长[微博]最高兴的事是孩子成绩好,最不高兴的事是孩子成绩差。家长应怎样关注孩子的分数?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家长要摆正心态。家长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分数。一个家庭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孩子的成绩上是不正常的。
其次,家长要掌握分析成绩的方法——看涨看跌抓趋势。当孩子的单科成绩下降幅度较大时,家长要适时与孩子沟通,找到外在原因与内在因素,激励孩子,而不是训斥孩子,防止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当孩子的总体成绩下降剧烈时,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个信号,这表明孩子学习不在状态,家长要沉着冷静,尊重孩子,不要逼孩子,不要刺探孩子隐私来了解情况,让孩子主动说出心理困惑,及时帮助孩子解决成长的苦恼。
再次,刷新观念,实现两个转变。
由关注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家长要关注孩子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方法、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永保学习活力的源泉。没有好的方法、习惯,也许取得好成绩,但这种好成绩来自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这种消耗战是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的。
从关注成绩向关注成长转变。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分数不行,但分数也不是万能的,成人永远是第一位。
第三篇:家长如何对待孩子学围棋
我们常常接触报名学棋的家长朋友,我喜欢先听听他们谈对围棋的理解和想法。大多观点是希望孩子能通过学棋起到开发智力和陶冶性情的目的。从这么多优秀家长朋友的思路和心态看,我们社会的进步是明显的。退回去二十年,如果有位家长接到体校老师的电话说他的孩子被选中了,那是很稀奇也是肯定会让全家高兴的事儿。我现在也时不时收到这样的咨询:棋院的老师晚上打电话来说孩子很有天赋,建议从幼儿园去棋院学棋。家里都很高兴。这样的情况太常见了,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
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围棋项目。我常跟家长朋友解释这种情况,现在的围棋培训分基地生和棋院生两种。每个学期末,棋院组织在幼儿园学棋一年的孩子们参加比赛或者直接打电话给家长朋友,这本身属于市场行为,但这些活动的意义还是存在的。在幼儿园用很少的学费和比较短的学习时间接触了围棋,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仅仅学会而已,就这样又远离了围棋,那对于这个孩子自身来说是非常遗憾的。这个阶段他其实对围棋的魅力感受到的还没有百分之一。就这样和围棋擦身而过是最可惜的,我们的宣传本身没有错,对于所有参与过围棋却对它不甚了解的家长朋友,我们有责任让他们了解到更多。第二个阶段的学棋方式是棋院道场等更正规环境也更好的场所。但这跟我们计划体制时代提到的专业围棋还是不同的。我教棋生涯中亲自启蒙的孩子大概有上百人,但至今没有发现一个可以往专业目标发展也就是可以成为专业棋手的孩子。那么我们有必要去探讨这个阶段孩子们学棋的目的。
有一种情况,家长朋友认可围棋,但在我开头提到的理念指导下,玩的心态明显。对孩子的成绩呀作业什么的不闻不问,甚至出勤也保障不了。这样学棋是毫无益处的。孩子在班里落后,直接影响他的兴趣,什么益智修身的目标根本就是镜花水月。甚至会养成孩子应付事情,不思进取的情况,这跟我们的初衷是背道而驰了。最后孩子离开的时候把理由强加在围棋这个项目本身显眼是不公平的。
第二种情况,家长很在意成绩,对孩子的督促也很严格,有的家长周末几乎全程陪着孩子,假期到处请老师加课,联系参加比赛。甚至跃跃欲试找专业棋手去北京等等。对于这样情况的家长,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我看到 的一种现象是作为他们孩子的老师一些人没有把自己看到的和理解到的情况传达给他们,有的老师甚至刻意去培植家长们的这种心态,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没有尽到一名老师的根本义务。围棋技艺的提高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孩子达到业余一二段的之前,需要老师大量细致而兼具的劳动,在这一点上我们培训机构的很多启蒙或者初级班的老师付出的更多,而且他们具有比职业棋手更难能可贵的认真和耐心,所以在孩子处于业余三四段以前就去找专业棋手辅导,收效甚微,甚至效果相反!我经营围棋道场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术业有专攻,家长朋友们对围棋的了解毕竟没有在其中浸淫了多年的我们深刻。由此带来的各种心态和不合理的举动太正常了。我们不能去苛责他们,而是要帮助家长朋友树立正确而合理的学棋理念。我们的培训冠以了专业围棋这四个字。但事实上我们从事的是普及围棋教育。这一点没有什么可以隐晦的,而且我认为我们各个城市的这类围棋培训机构功莫大焉,我们做的事对整个社会民众的文化构建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学习围棋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上面这句话我很多次跟家长朋友们提到过。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您的孩子一路蹦蹦跳跳地去附近的道场学棋,那里有他喜欢的老师,有让他喜爱的围棋,他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会为学棋过程中的一个成绩欢欣,也会因为一次挫败而懂得坚强。这样愉快的学习,用不着家长朋友跋山涉水,(个别家附近没有棋院的情况除外)也用不着在寒冷的冬夜顶风冒雪。学棋的过程愉快,价格适中,家庭可以承受,孩子能较多地利用假期参加棋院和省市的比赛。这样的生活可以一直陪伴他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在他十几岁学业已重的情况下,他们可以告别这样的学棋生活了,但围棋已经成了他永远的朋友,一生的伙伴。这个时候他是3段还是5段重要吗?他拿没有拿过大的冠军重要吗!我们回头替孩子回忆一下:这么多年走过来,我快乐吗?我有变得更加睿智更加坚强了吗!我想家长朋友得到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的孩子所应该得到的,也一定会得到的!看到这里有
朋友会质疑甚至怀疑我道场的实力,自己的孩子在我这里会不会被埋没。这一点我要说明一点,我也跟家长朋友们多次谈到过,我可以做到的是自己的培训生涯绝不会埋没一个超常的孩子。我们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做到,把孩子智力的真相告诉家长朋友,一个职业棋手出现的概率不是十分之一,(这个可以告诉初级班冠军孩子的家长)不是百分之一(这个可以告诉中级班冠军孩子的家长)不是万分之一,(这个可以告诉夺得过市级比赛冠军孩子的家长),我们可以给他描述一下周睿羊 杨鼎新 在学棋初期的表现。很多朋友知道概率,可轮到自己身上他的感情色彩支配了他的理性。如果我们各地的老师都能把自己的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看,就不会有那么多背井离乡去北京的孩子,在他们当中成功者被放大了光环去描述,而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被我们的媒体掩盖甚至轻描淡写了。作为他们的启蒙老师,如果有人为了自己的声名让明明知道机会渺茫的孩子们去冒险,那我们的道德底线显眼是模糊的,也没有尽到老师应尽的责任。说了这么多,我最终的观点应该拿出来了,那就是我们该怎样学围棋:每周两三次,除非你是那百万分之一的情况不选择每周学棋7天的做法。离家较近,接送方便。用不着鼓励孩子带病坚持,也不需要去顶风冒雪,悬梁刺股。对孩子我们严格要求,也绝不苛责成绩。在有围棋的每一天我们都是愉快的健康的,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进步,即使隔壁邻居的那个我们同一天开始学棋的孩子已经拿了冠军已经升了五段,但我们仍然以我们自己的孩子为荣,因为他很快乐,因为他爱围棋,也因为他也一直在努力!
什么是好老师的问题值得思考。因为在一般人看来良师的主要标志是出高徒,反过来出了高徒的老师就是良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老师来说,如何辅导孩子练棋,也是教孩子学棋的一个重大课题。不论学哪种棋,老师在课堂讲课的时间一般每周一次也就几个小时。而花大量的时间,是在练棋上。所以在学棋整个过程中练棋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内容。问题非常明显,老师教的再好,学生不练,等于零。手筋,死活,官子这些技巧不练不行。有的学生光上课,不练或练的太少是不会有什么进步的。怎么练棋?围棋是一门古老的中国文化,非常深奥,对孩子来说,领悟难,掌握更难。那么让家长辅导好不好呢,也不容易。对于一部分负责的家长,孩子学棋等于大人学棋,因为多数家长都不懂围棋。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如果一滴都没有,怎么辅导孩子呢!
我从事围棋教学多年。深感南昌围棋的普及远不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把一个孩子从懵懂带到业余2段以上。是很不容易的。绝大多数的孩子在期间能感受到围棋带给他们的乐趣,收获一些玩伴。学会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会一些做人的礼仪等等。已经是收获了。最后借用一句在台湾棋界流行的宣传语;
“学围棋的小孩不会变坏,学围棋的商人会做生意,学围棋的老人不会变痴呆。”
在教学中经常碰到会下棋的家长就这个问题经常感到困惑,就这个问题谈一点我的看法。
1.多输,少赢。家长在跟孩子下棋时一定要多输棋,让孩子高兴,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
2.不要期望值太高。订一个适合孩子的短期目标,实现了再订一个目标。比如追赶同班的比他水平高一点的孩子。
3.少批评、多夸奖。不要总是以成人的眼光、目标要求孩子,要切合小孩子的实际情况,根据孩子的特点来要求、帮助他,要看到孩子的进步,对孩子的下出的好棋给予夸奖、鼓励,少指责孩子的不足。在跟孩子下棋时,少讲解,多夸奖。即使讲解,一盘棋也不要讲得太多,找出几个问题(一般不要超过三个问题),盘后讲解。
4.多与教棋老师交流、沟通。您可能棋下得很好,但您不一定是一个好老师,对如何教棋不一定了解很多。多与老师沟通,在老师的指导下回家指导孩子,这样您可能找到更适合您指导孩子的方法。
5.监督指导孩子的作业。在家里可以多给孩子留点作业,最好是手筋、死活方面的题多做一
点,大多数孩子对这方面都较感兴趣,因为这类题较直观,孩子容易理解。
第四篇:【山东省网上家长学校】孩子做事总是慢半拍?——小学
孩子做事总是慢半拍怎么办?
孩子做事总是慢半拍?家长可从三方面帮孩子改变
读者来信:
你好,我的孩子正在上四年级,但她做任何事情都总是比其他小朋友慢半拍,晚上回家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这到底是孩子在做作业时心不在焉,还是她的学习方式出了问题呢?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孩子呢?
专家解答:
对于读者遇到的难题,记者咨询了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负责人、市家庭教育指导师协会会长王晓君老师,王老师表示,关于孩子做事拖拉、动作慢,有很多原因,如性格属于慢性子、孩子缺乏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或受家长对凡事持无所谓的态度影响等等,时间长了,习惯成自然。很多家长很着急,但并不是不能再改变。她建议家长可以从三大方面帮助孩子作出改变。
一是激发自信心,让孩子自己与自己比,采用跟进法和检测法来引导孩子。
二是正确引导,家长要做到耐心和坚持。
三是亲子实践,让孩子体验速度快的优势。家长与孩子约定同等时间一起完成相关目标任务后,还可去参加相关活动,让孩子觉得节约的时间是自己的,有时间可参加更多感兴趣的事情。(文/记者刘竞宇、张翔宇)
广州日报
第五篇: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
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
摘要:孩子们变好或变坏和他们受到的教育有关,有句话叫‘先入为主’,所以父母是第一任老师,不能把一切推给学校。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所谓养、所谓教育,不过是这样一句话。家长希望子女成龙,首先就要尽父母的职责。
关键词:家长,“资格证”,关心,耐心,自信心
引言:现在的孩子都是在长辈的宠爱中长大的,在家庭中,一个孩子成了所有人的核心。孩子一出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齐心协力,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创造幸福生活的条件,造就了现在的娇男弱女,遇到困难就唉声叹气、怨天尤人、畏缩不前,碰到挫折就抑郁逃避、脾气暴躁、情绪低落不知怎样去做,更不主动从自身做起,寻找解决办法。难道我们用尽全力、尽己所能就为培养这样的孩子吗?
正文:
我是个刚刚踏出学校门的老师。这个身份的转变,让我对有些现象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在这里主要是对那些不懂教育,也可以说是不知道怎么做爸爸妈妈的人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读到了太多这种失败的教育了。
例如:
(1)一个安徽阜阳的父亲说到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一直偷偷往他的喝水杯里放铅笔芯末想要“毒”死他的时候,一个七尺高的汉子在失声痛哭;
(2)一个成都来的8岁孩子,光二年级就转了三回学,最后被学校强行转到特殊教育学校……她漂亮要强的妈妈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小时候人见人夸的聪明宝贝,怎么竟然会变成一个“弱智”儿童?妈妈欲哭无泪,觉得无颜见人------她已经好几年没带孩子回过娘家了;
(3)还有一位内蒙古包头的母亲生拉硬拽着孩子来参加我的课程: 孩子不愿上学,也不愿回家,从来不跟她交流,只有在伸手要钱的时候才跟她说话,说急了还跟她对打,老公则埋怨她没把孩子教好……母亲绝望了,对整个生活都心灰意冷。
这些都是多么失败的事例啊,他们是那么的真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难道还不足以令我们提高警惕吗?
现在的家庭,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例如:
有的孩子不爱去幼儿园,每天送幼儿园都又哭又闹…
有的孩子胆小,怕生人,不爱说话,也不爱跟同学玩,甚至有轻微的忧郁症… 有的孩子自制力差,光知道玩游戏,不爱学习,一提到学习就讨价还价… 有的孩子平时成绩很好,但是一上考场就考砸,越来越没自信…
有的孩子在学校被同学嘲笑娘娘腔,很苦恼,不知怎么安慰…
有的孩子无论做作业还是其他事情总是磨蹭、拖拉、丢三落四,永远得要大人跟在屁股后头提醒…
这些都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当在孩子出生时内心充满了喜悦和骄傲的父母,在仅仅过去几年之后,心头肉变成了心头刺,无比开心变成了无尽闹心,无上骄傲变成了无地自容,甚至感觉生不如死!
所以,我认为:做父母也需要取得“资格证”!不懂得孩子,就培养不好孩子!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连老母鸡都会做!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其实,我们常常会听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这个角色的重要性。但是这老师也不好当啊.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孩子们在吃、穿、用、行方面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特别是现在,可以说几乎没有多少来自外界的苦让孩子吃。然而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与时俱进,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安逸的生活条件恰恰弱化了人的许多能力。我们要知道被家长过细过多的照顾,反而造成了他们现在的依赖性强,自觉性和独立性差。这种教育结果与家长愿望南辕北辙的现象是任何人都啊不愿见到、难以接受的。那么如何使孩子从小就不惧怕困难挫折,有乐观、自信的品质呢?
第一,我认为说的再多再好,不如给孩子作出好样子,并做到平等。此所谓大家说的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应该做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影响,让他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要求孩子像爸爸妈妈一样爱清洁、讲卫生、爱学习。只要孩子做得好,我们就要总是赞美他;不好的习惯慢慢改正,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多重视对孩子读书兴趣的培养。还要 正如希望孩子做到的,自己也应该做一个好榜样。那些要孩子忙学习,自己却忙于打麻将的家长,叫孩子心理如何能“平衡”,即便孩子不说,那嘈杂的环境,甚至是污言秽语的环境,如何教育好孩子!所以我奉劝家长在孩子学习时,不要吸烟,搓麻将,放电视或大声喧哗,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我觉得平等的对待自己的孩子,就要放下“家长”的架子,真正把孩子当朋友,要多鼓励,不轻易放过孩子的“闪光点”,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而加以表扬,以树立孩子的信心和自尊.孩子犯了错误,千万不能以打骂代替教育,要帮助孩子分析或找出犯错误的原因,指出错误的危害之处及严重性,告诉孩子以后怎样少犯或不犯此类错误的方法.其实施教方法很多,但润物细无声,平时的正面引导,潜移默化的和风细雨式教育将是事半而功倍。
第二,要做到真正的爱自己的孩子。有人会说,这谁都会,还用你在这里啰嗦。许多家长也会说,我们一直在爱孩子呀。我们省吃俭用,我们费尽心思,都是为了孩子呀。我们一直在全心全意地爱着孩子。可是家长何曾想到,你们的爱给了孩子什么?娇弱、任性、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谁都不曾要求孩子对自己的付出予以回报,不让孩子付出一点的劳动和爱心。我们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的许多能力和权利,我们把孩子圈在爱的海洋里。用蜜圈养他们,我们的爱过了头是溺爱。我们要的是关爱不是溺爱。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唤,这个呼声在中国的上空飘荡了近一个世纪。如今有许多家长正是用溺爱吃掉了孩子,使孩子失去良好的品质、能力和精神。爱与溺爱一字之差,它们的区别在于用理性的方式去爱才是真正的爱,而完全用情感去爱就是溺爱,用理性去爱,就应该知道如何正确地实现你的爱,如果仅仅用情感去爱,就只能在溺爱中迷失方向。
这里说的关爱除了关心孩子的吃喝玩睡等方方面面的事情外,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不用命令或粗暴语言对待孩子;(2)保守孩子的秘密;(3)尊重孩子的隐私;(4)经常倾听孩子的心声;(5)尽量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6)答应的要兑现,一时办不到的要向孩子解释清楚---不能一味迎合乱表态;(7)教一些孩子自我防卫技巧;(8)有意无意地向孩子讲一些心理 生理知识等等。做到关爱孩子的每一天,别等到孩子出了问题才想起需要格外关照孩子.同时,关于对孩子的教育我认为还应该保持家庭的和睦安静祥和温馨的气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三,要学会拒绝。会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会爱孩子,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就要果断地对孩子说“不”,其实拒绝也是一种爱。孩子摔倒了拒绝扶他,要鼓励他,让他自己站起来;孩子不吃饭要拒绝喂他,现在的家长生怕小孩饿死了,就千般哄,其实我觉得没必要,这样只会纵然孩子更任性,当他饿了自然会找吃的,当他要吃时再表扬他一下,那他下次就更愿意吃了;当孩子有一定能力时拒绝帮他做一切他力所能及的事;当他做错事时拒绝替他承担后果。有时痛苦的经历反而能历练孩子,增强孩子抵御失败和伤痛的能力。拒绝包办代替,让孩子自立;拒绝过分关爱,让孩子自强。因为我也是从那种情况过来的,懂得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第四,就是要有耐心。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漫长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耐心。我记得费朗西斯·费奈隆说过: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照顾孩子的人所必备的唯一的条件,我会回答是耐心,对孩子的脾气、理解力和进步都应有耐心。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哭,心烦意噪,火冒三丈,用骂声或巴掌来制止孩子;有的家长想尽办法哄孩子,用物质刺激孩子,或让孩子提条件,以便制止孩子。孩子哭闹必有原因,家长只有找着根源仔细分析,耐心地去引导孩子,告诉孩子为什么路要自己走,为什么不能买遥控车,为什么不能打的,为什么要多吃蔬菜和饭,少吃零食等。而且家长对自己的道理一定要耐心地坚持,当孩子过了脾气,他不会再坚持而家长的耐心坚持也就成功了。
第五,要培养孩子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和学习中培养起来的,所谓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自信心是孩子学习成功的精神支柱,也是孩子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家庭教育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有很大作用。首先家长要言行一致,要为孩子培养自信心做出榜样。家长遇到困难不要悲观失望、不要怨天尤人、不要乱发牢骚,如果这样做会通过模仿、感染的形式传给孩子,孩子越小感染的程度越重,模仿父母的能力越强,父母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克服困难充满信心,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重要基础。其次,积极鼓励、表扬孩子。如肯定、赞许、赞扬、期待、激励、精神奖励、物质奖励等。切忌当孩子失败或做错事时夸大措辞、批评打骂、讽刺挖苦,或者态度冷漠、不理不睬、任其发展。
第六,家长要配合老师,作好学校教育工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重要,家长只有与学校与老师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孩子入学以后,可能家长的工作很忙,常是早起晚睡,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可以经常通过孩子了解他在班上和学校的情况,也通过与老师的联系,检查作业,发现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第七,学会倾听。倾听既是家长教育子女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教育子女一个好的方法。这是因为孩子的教育80%在于沟通,20%才是教育,只要沟通到位,教育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要使沟通顺畅,家长必须要学会和掌握倾听的技巧。那么如何正确的应用倾听艺术,使自己在和孩子沟通的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一要有主动倾听的意识。
二要允许孩子申辩、解释。
三要善于运用倾听的净化作用,协助孩子及排解情绪等方面的问题。
第八,家长还要懂得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我们要知道,教育也是一门科学。现在许多家长不学习关于教育孩子的相关知识,不注重教育孩子的科学性。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玩好、吃好、穿好、学好就可以了。不知道人生的第一反抗期是几岁,不知道孩子是从何时有了自我意识的,不懂得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作用,不知道让孩子从小尝试适当挫折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家长常常不知道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可悲的是许多家长没有学习意识,常常认为我就是这样长大的,也挺好。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和方法,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那么你的教育就不会有的放矢,就会走许多弯路。家长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学习科学的家教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只有这样才会教育出健康的孩子。
第九,让孩子尝试困难和挫折。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尝试困难和挫折,孩子自立自主精神较差,抗挫的能力较差,日趋富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削弱了孩子应具备的忍耐力,心理承受力和坚忍不的意志力。众所周知,人的一生总有坎坷,我们的孩子从小不知道什么是苦难,什么是挫折。他们成长道路一帆风顺。当孩子长大成人,遇到困难就无所适从,就害怕胆怯,甚至逃避。孩子没有建构起面对困难的心理应对机制,没有相关的经验。许多人因此失去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萎靡不振、自怨自哀。一个乐观自信的孩子远比一个经不得风吹雨淋的名门学子更有前途,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有坚实的抗挫能力。
我们要知道,哪个伟人不是在经历了风雨之后才见到的彩虹啊?可见,孩子只有在逆境中成长,才能承受人生的坎坷。
参考文献:
孙京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中央编译出版社
于平《用妈妈的信任握住孩子的手》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鲁迅《狂人日记》《新青年》月刊
陆惠萍《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