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版)思考题

时间:2019-05-14 16:5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版)思考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版)思考题》。

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版)思考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版)思考题

第一章

1.分析《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试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的内容和意义。3.试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第二章

1.试述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恢复国民经济时期的政治路线和战略策略方针。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结合具体史实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

3.试述土地改革运动的特点、土地改革运动的总路线和总政策。4.试述“三反”“五反”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过程,并分析它的历史意义。5.如何评价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第三章

1.试述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原因、内容和特点。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特点是什么?

3.简述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4.试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过程,并分析它的历史意义。5.试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改造方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6.试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发展过程,并分析它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

1.试述《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它的历史意义。2.简评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3.中共八大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4.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什

么? 5.试析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原因和后果。6.“大跃进”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7.试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实质、后果和教训。8.试析庐山会议转向反右倾的原因和后果。

第五章 1.“八字”方针是如何制定的?贯彻执行“八字”方针采取了哪些措施?

2.如何评价七千人大会?

3.十年建设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如何评价十年建设? 4.毛泽东为什么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重提阶级斗争? 5.试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它的作用。第六章

1.试析“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2.“二月抗争”评析。

3.林彪反革命集团是如何被粉碎的?

4.邓小平1975年全面整顿的内容及其成效。

5.“四五”运动述评。

6.为什么必须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 7.“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第七章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由来及其意义。

2.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第二篇:工作史思考题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专题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2、为什么说《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标志?

3、简述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及对于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意义。

4、“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论断的提出及其意义

5、如何理解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

6、《矛盾论》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观点。

7、《实践论》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观点。

8、为什么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党在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 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

9、简述《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10、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1、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有哪些?

为什么说《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的标志? P55

古田会议决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 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献,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建军学说。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一农民为主要群众的农村游戏环境中,怎样建设无产阶级 政党和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军队的问题。特别是“从思想上建党”的提出成为中 国共产党的创举和毛泽东党建思想的一大特色。

决议对党的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学习政治训练等问题提出了正确的要求,规定了一系列制度,使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古田会议的召开和决议的制定,使红四军装中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得到清算,井冈山斗争以来的历史经验得到系统的总结,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得以确立,为人民军队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通过学习和贯彻决议精神,指战员的思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得到统一,也提高了红四军中党员和干部的政治水平,加强了党内军内和居民之间的团 结,部队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显著提高。

1、简述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及对于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意义。主要内容

(1)整顿组织,端正思想。所编部队,在组织整顿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整顿。(2)在军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这是三湾改编中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

(3)破除旧军队的军阀作风和带兵方法,确立了我军新型的官兵关系。(4)坚定信心,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教育。

(5)在代表的指导下,进行宣传组织群众工作,搞好军民关系。意义:

(1)创建了我军政治工作组织机构的基本框架。(2)奠定了政治工作的三大民主的基础。

(3)为更好地实现党对军队的政治领导创造了条件。(4)遵循思想工作的方针原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疏导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工农红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端。

2、“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论断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一)历史意义:

“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论断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它的提出明确了政治工作是保证我军生命的必要要素,对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人民军队性质和高度集中统一,履行好职能任务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二)现实意义:

(1)政治工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和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政治导向。(2)政治工作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政治工作能够通过营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秩序,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健康发展的保障环境。

3、《矛盾论》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观点。第一、科学论述了两种宇宙观的理论,阐明了形而上学的和唯物辩证法两种宇宙观的根本对立,教育党的干部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而不能采取 主观的、唯心的、表面的方法看待问题。第二、精辟的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批判党内教条主义者不懂得这一点,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第三、论述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教育党员干部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并注意矛盾双方的转化。第四、论述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教育党员干部要正确理解和开展党内斗争。

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善于把握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解决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第二,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理论,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学会抓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既集中力量首先解决重点问题,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4、《实践论》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观点。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第二,人们的认识必须将从实践中所得到的丰富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然后把理性认识拿到实践中去加以检验和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原理,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和基本原则,又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并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第三,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反对一切离开具体的、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5、为什么要进行延安整风?(1)为了提高全党同志的马列主义水平,更好的领导根据地人民战胜面临的重重困难,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2)从党的历史发展来看,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路线的恶劣影响还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清算,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正之风在党内严重存在。(3)以党的现状来看,抗战爆发后,党吸收了许多出身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新党员,他们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这也为党内滋长不良思想作风提供了土壤。(4)从党所处的客观条件来看,日伪军的包围封锁,连续的自然灾害,中国共产党和抗日根据地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为了实现全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和行动上的一致,发挥中流砥柱作用,迫切需要党内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延安整风是我党思想教育史上的伟大创举。第一,用大规模整风运动的形式解决党内问题。第二,创造性地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第三,在党的建设史上第一次把思想教育同总结历史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第四、确立了全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6、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时期相比有哪些特点? 在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时期,党面对新的政治形势对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新的要求。

(1)把整军运动和部队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开展立功运动、团结互助运动和新式整军运动。(2)开展新的形式的思想方法,学习党的土地政策,进行诉苦追根,开展“三整”、“三查”运动。(3)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策略性。(4)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系统化、制度化和理论化,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深度和广度。

为什么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党在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 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 P157-159

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社会主义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方针和基本原则,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对于指导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理论价值和现实作用。成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上的又一个纲领性文献,提出如何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具体教育内容和方法。还提出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1、概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党内思想政治建设的新局面,指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法制化的目标方向,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端。

2在这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变过去“斗争哲学”、“形式主义”、“空头政治”、“立竿见影”等错误的原则和方法,重新确立了坚持实事求是、循循善诱、正确疏导、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重新确立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3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和科学化进程。

五、论述题

22、用具体事例论述思想政治工作在红军征途中的“生命线”作用及现实意义,对你有哪些启示。

作用:在长征过程中,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出了“生命线”的作用。在长征初期,针对红军接连的失败而引起的低落情绪,党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思想工作来鼓舞士气、增强信心,为长征的进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转移途中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遇到了重重困难。遵义会议后,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心得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玩久了党和红军。此后,红军各部队迅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在长征途中历尽艰难万险,最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现实意义:

1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极大的鼓舞了红军英勇牺牲、夺取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到现在也一直在部队建设中产生积极影响。

2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赢得了各族人民群众对红军长征的广泛支持与援助。这种建立起深厚群众基础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现今在部队中仍然受用。

3党在红军长征中形成的长征精神不仅激励着部队中的军人,更激励着我们一代代人。

启示:

1在当今的世界中要建立新型的军队,不仅要从科技上武装部队,更要在部队中始终贯彻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的作用,从思想上武装部队。

2在部队建设中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开展学习长征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战士们吃苦耐劳、英勇作战的传统精神。

3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我要正确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发挥自身的作用。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在红军的长征途中发挥了“生命线”的作用,这些经验和在长征中所形成的长征精神成为了我们的宝贵财富。尽管,思想政治工作在红军长征中的开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它确确实实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些从中产生的宝贵经验,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对部队建设还是对国家建设都将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23、举例说明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有何现实意义?对你有哪些启示? 历史经验: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我们党继承和发扬党的政治工作传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巩固“生命线”地位,以党的中心工作为核心内容,秉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针,提出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和方法,依据革命斗争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模式等。很多这些经验至今依然闪烁着光芒。

现实意义:

1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借鉴。2为新时期党和军队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政治保证。启示:

1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只有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不会迷失方向。

2只有坚定不移地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符合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才能发挥巨大作用。

3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我应该好好把握党在延安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建设贡献自己的才能。总而言之,党在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功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史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但客观上也有一些教训,比如在当时特定的战争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轰轰烈烈有余,深入细致不够;实际经验较多,理论化、科学化、系统化欠缺等。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的宝贵经验和光荣传统,科学地分析和对待其中的教训,对于新时期加强与改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具有重要启示。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作为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每代中国人去总结去思考。60年的历程是光辉的,也是曲折的;它不是理想的牧歌式的进行,而是步履维艰,升沉迭起。回顾我们共和国这六十年的历程,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总结,也有不少教训应该汲取。而无论是经验抑或教训,都为我们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益的启迪。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中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几千年来少数剥削者奴役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摆脱了一百年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掠夺和宰割,开创了全新的人民民主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即致力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走自己独立的社会主义道路。六十年来,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国家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一部迄今为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就是中国人民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并最终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其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是,我们应该清楚,人民共和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并不平坦。一方面,由于新中国是在旧中国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基础极端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其艰巨性是空前的和难以想象的;另一方面,更由于共和国的建设者们,包括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们在内,不但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而且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些根本问题并未完全搞清楚,而他们在一段时期内所能学习和借鉴的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又并不是真正成功的。这就使得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能不是充满着艰难曲折,需要付出艰辛代价的历程。“革命事件的历史真相是:虽然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历史遗留和传递下来的特殊环境和特殊经历的产物”——《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美]莫里斯·梅斯纳。

以史为鉴,可以兴邦。大量的文人学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段曲折而光荣的历史进行总结可谓是硕果累累。其中有作为历史教科书的,也有专门对共和国历史进行总结的专著等等。有专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为题的,也有把这段历史作为中国当代史来写的,也有把它作为中国现代史的一部分来写的。但是总的来看,都对这段历史作出了细致入微的记述。下面对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著作做简要的概述。《中国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主编张岂之,本卷主编杨先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这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历史学科“九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全套书共六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卷》,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半个世纪建设社会主义的立场为主线,在理论上,力求全面反映各个时期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方面的发展变化;在实践上,力求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国防建设、对外关系以及执政党建设等方面,全面地反映各个时期共和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进展;既包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不讳言所遭受的重大挫折。本书的编著,力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共

和国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主要文献及资料为依据,努力吸取史学界和理论界国史研究的新成果,并力求实事求是地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国现代史》(第二编下),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本书系统阐述了新中国建立到21世纪初50余年的历史。编者站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的高度,回顾建国后经济、政治、外交、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曲折历程和巨大成就;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对许多重大问题做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设专章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主编靳德行,副主编 秦英 君,李占才,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按照中国的通史编撰方法,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1949—1988年中国近四十年来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它不同于一般的《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而是一部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时的专著。全书线索清晰,内容丰富,理论亦较准确稳妥,是高等院校开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的适用教材,也是党政干部、中学教师学习的参考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主编张模超,郑志廷,费迅,李斌,重庆大学出版社。本书较全面、系统、客观、稳妥地叙述了从1949年到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了、巩固和发展的 46年的历史。全书共分六章,内容翔实,观点公允,同时吸收了近年来学术界在这方面的主要成果,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反映和科学的评述,以供读者研究。该书条理清晰,结构合理,文字朴实,知识性和可读性强。本书主要供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历史学专业作为必修课程及文理科有关专业作为选修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作成人考试的教材或参考书,并对理论工作者、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学习和了解、研究中国国情,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自学参考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主编何沁,高等教育出版社。本书全面科学地反映了建国50年来共和国所走过的曲折历程和辉煌成就,材料丰富、叙事清楚、论证准确;合理吸收了共和国史研究的新成果,对建国50年来的重大事件、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都做了清楚的叙述和公正的评价;对5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做了正确的概括和较为全面的总结。修订版增写了十四大以后到建国50周年前夕的历史,进一步突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使全书内容更加丰富和完整。全书文笔自然流畅,清新准确,使最为丰富和全面、并具有鲜明特色的一部共和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1949——1982)郭彬蔚著,河南教育出版社 1989年4月。本书的撰写,以接触到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为准绳,参考了史学界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在此基础上阐述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并力图澄清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造成的混乱,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是一本简易轻便的关于共和国史的书。莫里斯·梅斯纳(Maurice Meisner)的《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一书,因其在资料和理论上的某些独到之处而受到人们注意。在西方国家中,许多人誉之为关于中国革命的经典性著作之一。我国的读者和研究人员可以从书中了解西方学者掌握那些资料、运用什么观点来撰写我国现代历史,从而开阔视野,从多方位、多角度来审视我国这几十年的过去。本书的主要特点是材料丰富,涉及面广,并且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写中国现代史,用比较历史研究法剖析、叙述我国几十年来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用梅斯纳自己的话说,本书是“根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过去和现在所宣称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标准去评价当代中国历史”的。书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毛泽东时代和毛泽东逝世后的时代,都力求“在合理的范围内公正地衡量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和失败” 《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史通鉴》,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四个历史分期,分为四卷,比较全面、系统地收集了各类重大事件、典章制度、大事记和文献资料,介绍了新中国成长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卫生、体育、国防的等方面的情况,使学习和了解新中国历史的一部大型工具书,也为研究新中国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有条理的历史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81年)》,作者沈志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该书是一套资料翔实、忠于史实、摒除党派观点的中国当代史。每卷约六十万字、八百页;完整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1981年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全貌。这是到现在为止,一部规模最宏大、叙事最详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每卷都达到了史学著作的世界水平。作者不但一律以中俄档案、回忆录、口述历史等为基本原料,而且也大量地参考了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不但如此,每位作者都以批判的态度检查史料,对于史料中互相冲突记载,详加考订,以建立最可信的史实。余英时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退休讲座教授、克鲁格人文奖得主。他翻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之后,不仅发现其叙事详尽,更发现其已突破中国官方机构对资料的垄断和保卫,有丰富的文献档案为基础,史实的可信度极高。每册独立,各有作者,但前后仍有脉络可循,容易阅读。这一套大书的出版是这几十年来近代史学界的一大盛事。陈永发是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他认为十卷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特点是:十一位功力深厚的中国当代史家合力撰写;各卷作者均是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和国史研究专家,多次研讨,分工撰写,历时七年。全景式历史纪录,通史与专题结合:既有反映高层决策和斗争的重大事件揭示,又有表现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社会风貌和流行思潮的生动画面;各卷独立成篇,又首尾相贯。倚重档案、考订详尽、辨析充分、观点开放;以中央及地方档案史料的发掘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的重大史实作出详尽考订和分析。是目前最具规模、足以了解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及未来走向的大型中国当代史研究着述,是中外各图书馆、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学者和教师的必备参考用书。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著作很多,但大体上都是把共和国史划分为几个时间段进行记叙,虽有局部格局的调整,总体来看没有太大差别。

(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作为第一阶段,这七年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前三年主要是统一祖国大陆,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后四年主要是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前完成“一五”计划,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七年,中国实现革命性质和社会性质的根本的转变,是中国历史上的创举和伟大进步,是成功的。

(二)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党的八大前后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虽然在1957年6月开始进行的反右派斗争中犯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但总体上讲,成绩是主要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基本上执行了党的八大路线和“八大”规定的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工作方针,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党的八届三中全会改变了“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轻率的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随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又努力地领导全党纠正已经察觉到的错误,但由于受思想认识上的局限,尚未觉悟

到从根本上改变“左”倾思想,在庐山会议后期纠“左”又中断了,错误的开展“反右倾”斗争,“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局面。给党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重大损失。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开始再次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虽然纠正错误是限定在坚持“三面红旗”和庐山会议“反右倾”的雷池之内,纠正的很不彻底,但要纠正错误,克服困难的总的思想和方针是正确的,在恢复经济、恢复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信誉等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从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重新强调阶级斗争到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五一六通知”。这个阶段由于坚持“八字方针”,由于接受1959年卢三会议的教训,防止政治斗争对经济工作的冲击,扭转了严重困难的局面,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并向一个新的台阶迈进,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的试验。但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并未得到有效的纠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并且将在一段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延伸到党内的高层,步步升级,愈演愈烈,终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总之,这一阶段是在犯错与纠错中前进,虽有正确的思想路线但没有贯彻下去,而纠正工作中的错误也很不彻底,左倾思想不断在滋长,功过参半,是文化大革命的前夜。

(三)1966年5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为第三阶段。对于“文化大革命”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其定义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是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文化大革命”是当时的称呼,实际上这根本不能称为革命,而只是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场内乱。“九一三事件”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主要转折,它在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用无产阶级自己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来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这本来是一项合理的单必须做长期的艰巨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历史任务。可是有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名义,狂热的红卫兵们,却以为“杀向社会”,用打人、抄家、焚书、改街名店号,砸寺庙,破坏文化古迹等粗暴野蛮的手段,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打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如此等等。这使人们很自然地想起革命导师列宁的一段名言:“对于一个真正的革命家来说,最大的危险,甚至也许是唯一的危险,就是夸大革命性,忘记适当地和有效地运用革命的限度和条件。真正的革命家如果开始用大写字母开头写‘革命’二字,把‘革命’奉为几乎是神圣的东西,丧失理智,不能最冷静最清楚地考虑、权衡和检查一下,究竟应该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什么场合采取革命行动、应该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什么场合采取改良主义的行动,那么他们就最容易为此而碰得头破血流。真正的革命家,如果失去清醒地头脑,一心设想什么‘伟大的、胜利的、世界性的’革命,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而且应该用革命方式来解决种种任务,那他们就会毁灭,而且一定会遭到毁灭(不是指他们事业的表面的失败,而是指内部的破产)。”《列宁选集》第4卷,第61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149页)。从这种意义上说,没有对“文化大革命”错误历史的深刻反思,就不会有改革开

放和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四)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到1992年初,是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时期。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两年,是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理事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到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我们的国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走过了十三年的重要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收获,就是在马克思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中,创立了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集中到一句话,就是”上了三个大台阶”,即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一历史时期式共和国开始腾飞的历史。

(五)从1992年1月邓小平南方谈话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开展十八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阐述了党的基本纲领。1998年3月召开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提出本届新政府“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的施政任务。1998年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和抗洪救灾确保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定和开始实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2000年我国实现了邓小平提出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初步建立了小康社会。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国进入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道德知道思想,把党的基本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中共十六大和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标志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完成交接。胡锦涛考察西柏坡,强调结合新的实际坚持做到“两个务必”。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下发增加农民收入的2004年一号文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入新世纪党的领导能力在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建设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前进。

有人说,历史是昨天与今天的对话,“掌握过去,理解过去,把它当作理解现在的一把钥匙。”(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第23页)历史是昨天的现实,今天的思想,是一种理论思维。强烈而深厚的历史意识,是民族复兴的希望。鄙薄历史,不敢正视自己历史的民族,是浅薄的、没有出息的民族。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视自己的历史,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是历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国人不可推卸的义务。然而,正如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序中所说的那样“前赴后继的中国精英为解决从晚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国内问题和回答工业化西方一个世纪之久的挑战所作的努力,在1949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央政府这时已经获得了中国大陆的全部控制权,由此而取得了渴望已久的国家统一。而且,它第一次提出了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工程方面的最大规模的实验。然而,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这些论断是过渡性的——这主要不是因为还有许多极为重要的资料没有公开(因为有一些资料非常可能永远不会公开),也不是因为我们所叙述的事件距离现在太近,因为历史学家的评价总是在不断地修正的,不管其时间距离的因素多么有利。主要的原因是这场实验远远没有结束,只有当这场实验临近完结之时(100年后?),对于这最初几十年的一个完整的观察才有可能。”我们对共和国的历史的叙述也不是完美的和已经结束了的,共和国在向前发展,我们的历史叙述需要继续。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习心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习心得

因为理工科的专业背景,很想弥补一下文史方面知识的缺欠,所以正好借继续教育的机会选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门课程,该课程是由河北师范大学张同乐教授主讲。通过本门课学习,不仅了解了中国史的基本细节和史实,同时还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技巧和能力,受益颇深。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有数以万计的学者、学生从事研究工作,无论是事件、时间、人物还是过程、史料、结论,都搭起了基本的骨架,其研究基础是史料。一个国史学者的研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对史料的搜集、整理、鉴别上。但现在有相当大一部分国史论文,或史料搜集不全,或对史料的理解和整理不够,或缺少对史料的鉴别而导致硬伤等,极大地降低了人们对史实的分析与判断,张教授引用照片和实物分析等材料把一些关于“大跃进”、“四清”问题的史实讲述,还有运动初期的档案等材料说明,客观辩证地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发展及实事求事的史实进程。

此外,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论是哪一门课程的讲授,应该象张教授这样先确定该课程定位及教学设计,再依据课程的学时安排,确定教学难、重点的处理及教学方法,然后充分应用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以及适时引入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动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这样才能讲好该课程,所以今后教学工作中,应进一步提高对课程的认真负责态度,积极结合课程特点,引入照片视频和多媒体材,客观详实地介绍课程的研究与前沿进展,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讲好每门课程。

第五篇:中外广告史思考题

知识点

填空和判断

1.我国2010年广告总额为3125亿。

2.中文报刊中最早使用“广告”一词的是梁启超在日本创办的《清议报》。

3.最先使用广告一词的国内中文报纸《申报》。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告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运而生。

5.殷七世祖王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史有记载的、真正意义上的商人。

6.我国最早的印刷广告实物是“白兔捣药”图.7.近代最早出现的中文报刊广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8.鸦片战争后,最早刊登广告的中文刊物是《遐迩贯珍》月刊(1853年创刊)

9.我国最早出现的广告研究团体是1918/10/14,北大新闻学研究会。

10.国最早出版的广告学研究专著是1918年6月,甘永龙编译的《广告须知》。

11.我国最早的广告管理规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民律法案》

12.旧中国广告同业最早的组织“中国广告公会”

目的和宗旨:调解同行矛盾、维护广告业社会形象、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

13.1979年1月14日,丁允朋在《文汇报》发表《为广告正名》,对广告业的恢复,从理论上奠定了基础。

14.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第一条电视商业广告——参桂养容酒广告。15.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通栏刊登了天津牙膏厂的商品广告,成为我国恢复刊登广告的第一家新闻媒体,蓝天牙膏成为恢复广告后第一个刊登的广告。

16.1979年,成为现代中国广告业发展的元年。

17.文革后第一次登陆中国的外商广告是1979年3月15日上海电视台播放的“瑞士雷达表”广告。

18.1984年,奥运会,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广东三水酒厂的厂长李经纬借健力宝打响了中国企业借助体育营销的第一枪。

19.媒体1992年出现扩版热潮.20.《华西都市报》作为中国第一家省委党报创办的子报,创办于1995年。

21.1982年2月2日《广告管理暂行条例》。5年后,《广告管理条例》颁布实施。

22.1981年7月15日,由上海广告装潢公司主办的《中国广告》杂志正式出版发行,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专业广告杂志。

23.中国广告协会创立于1983年12月,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国广告界的行业组织,是经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

24.我国广告学研究三本核心刊物是1981/7/15《中国广告》,1984/8《国际广告》,1994年,《现代广告》。

25.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综合性的广告管理法规是《广告管理暂行条例》于1982年2月6日由国务院颁布。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于1994年10月27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并于1995年2月1日正式开始施行。

27.1986年,贵阳电视台制作并播出了一则《节约用水》公益广告电视短片,这是我国第一条成熟的电视公益广告片,标志着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正式诞生。

28.1472年西方最早的印刷广告出现在英国。广告内容是为宗教书《索尔兹伯里礼拜仪式通览》做广告。

29.1920 年11月2日,KDKA 广播电台被公认是世界上最早的正式广播电台。

30.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广告、报纸广告专栏产生于有的认为最早的报纸广告是1625年英国的《信使报》刊载的一则图书出版广告。有的则认为,1650年英国《新闻周报》在“国会诉讼程序栏目”里,登载的一则寻找被盗的12匹马的 “寻马悬赏启事”。

·1666年,《伦敦报》正式在报纸开辟了广告专栏,报纸广告从此占据报纸的一角,并成为报业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31.1639年美国才拥有了自己第一台印刷机

32.1704年,波士顿邮局的局长约翰·坎贝尔出版发行了北美第一份定期印刷的报纸——《波士顿新闻信札》。它的第三期就出现了北美第一份付费广告。

33.1729年创办的《宾夕法尼亚报》是殖民地时代影响最大的报纸,该报语言清晰易懂,并配有精美的插图

34.北美第一条杂志广告出现在富兰克林创办的《民众杂志》上,那是1741年5月刊登的一则航运广告

35.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西进的政策。1862年颁布《定居移民在公地上开垦自耕农场的法案》

36.美国最早的广告代理公司帕尔墨于1841年在费城设立的广告代办处。

37.罗威尔从报社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下广告版面,然后把版面分成小的单位,再转手卖给广告客户。在纽约出版《美国报纸指南》。

38.艾尔在出售版面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撰写、设计广告的服务。“公开合同”的制度。

39.第一个运用商标广告获得成功的是魁克燕麦片。

40.1922年,纽约广播电台向客户出售广告时间,播发了第一条房地产商业广告 多选题

1.经济广告的产生要具备三个要素:

•人类有互通信息的需要;

•人类有剩余商品交换的需要;

•具有产生广告手段和形式的物质条件。

2.战国至隋朝时期商业广告的主要形式有悬帜广告,悬物广告,中医广告,商品命名广告,包装广告,名人广告,广泛流传的买卖故事

3.80年代初期产生广告神话的原因:

·市场商品极其短缺

·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人们的消费仅仅是为了满足生存

4.1957-1965年广告业的发展主要表现的那些方面

·对外交往服务

·方便人民生活服务

·国家政治任务服务

·橱窗广告大放异彩

5.我党的创始人及领导人在进行革命活动中创办的报纸有《每周评论》,《湘江评论》,《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向导》。

6.80年代中后期大陆地区现代广告意识萌发的表现有哪些?

·80年代中期,说服型广告的出现,标志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现代广告意识在中国广告界逐渐觉醒。

·科学的广告运作模式初步展开(通过体育进行广告营销,名人广告)

·企业CI理论的兴起

·电视公益广告应运而生

·广告策划与运作水平也逐步提高

7.80年代广告呈现的特点?

·80年代初期:广告水平不高,但效果堪称“神奇”

·80年代中期:现代广告意识觉醒

·80年代末中国广告继续在摸索中觉醒

简答题

1.明清时期我国招牌广告的发展与以前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1)赋于招牌文字以特定内涵,宣扬店主的商业理念和商业信誉。

(2)在招牌含义上有的选取吉祥如意为主题

(3)在招牌内容上还采用与商店商品有关的历史故事为主题。

(4)招牌在形式与制作上也非常考究。

2.我国90年代的广告业发展有何特点?

•全民办广告

•广告运作走向极端

•国外产品的进入掀起了品牌竞争的热潮

•国产品牌奋起抵抗

•90年代初,媒体的市场化步伐也在加快

•CCTV的广告拍卖活动也开始登场

•跨国广告公司大举进入中国

•广告法的实施和广告教育的发展

3.简述台湾现代广告业的发展阶段。

(一)萌芽期(1949-1957):掮客型广告公司诞生

1949年,赵君豪与丁宇人等首创“大陆广告公司”,推销报纸广告版面,这是掮客型广告公司的开始。这些广告公司均属同一类型,都以推销报纸版面为主。

(二)广告代理导入期(1958-1967):

综合广告代理公司诞生1958/7,温春雄创办东方广告社,台湾第一家综合广告代理公司1960/8,改名东方广告股份有限公司。后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广告公司。

1961年2月,台湾地区第一家综合广告代理公司——台湾广告公司创办。

许炳棠与吕耀城、王超光于1961/5/2创办国华广告公司

(三)成长期(1968-1975):

颇具规模的广告公司纷纷创建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消费经济时代到来。广告公司 :规模扩大、人员增加、业务日趋科学化。

1973年成立台北市广告代理公会(许炳棠邀集台北较具规模的广告代理业者成立)→ 1975年成立“台北市广告代理商业同业公会” →现有会员200家,台湾地区规模最大广告行业组织。

(四)竞争期(融合期)(1976-1988)

开放市场,经济自由化与国际化→本土广告通过与外国广告公司合作或合并的方式,以促成国际化并增进竞争力。外国生产商基于全球代理政策的考虑,常采取跨国转移(international transfer)的做法,即母公司的产品交给哪家广告公司代理,则在他国行销时,广告也会交给这家广告公司的他国伙伴公司或子公司代理。促使台湾广告业加入国际广告大家庭中,增强自身竞争能力。

(五)多元期(1989 年迄今)

⑴、多元化时代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①经营多元化:外商+本土

②经营理念、规模两极发展:大型+个人

③媒体多元化:媒体采购、媒体生态

④广告表现多元化:不再依赖单一媒体

⑤消费需求多元化:分众化、碎片化

(2)广告业的竞争与并购日益激烈,本土广告公司生存空间深受国际广告公司的压缩与排挤

4.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广告(1949——1952)

1949/10-1952年底,是我国国民经济为期3年的恢复时期,也是我国广告业的整顿和恢复时期,上海、北京等许多大城市加强了对广告业的引导和管理,使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广告业在这短短的3年中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一)颁布新的广告管理法规

建国初期,各地大城市对广告业进行了整顿,取缔了国民党发布的广告管理法规,相继颁布了一些新的广告管理办法和规定。

(二)加强广告行业的领导

1.政府对广告业的整顿

(1)对私营广告业进行了初步整顿

(2)对广告媒介进行了整顿。

2.建立广告管理机构

一些地方性广告管理机构也相继建立,如上海市工商局、北京市工商局等都担负起广告管理的责任,并受各地人民政府的领导。

3.重视发挥广播广告的作用

在接管了各地广播电台后,一些大城市的广播电台开办了专门的商业广播电台,增设了广告节目,播放经济、文化和社会广告,从而大大活跃了城乡的物资交流,减少了国家事业费开支。

4.发展实用性的广告传播形式

在广告形式上,一方面保留了过去那些行之有效的广告宣传手段,此外还根据方便企业和消费者的原则,发展了一些实用、低价格、针对性强的广告形式。

5.港现代广告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发展特色是什么?

①孕育期(19世纪40年代初—20世纪40代末)

从无到有阶段,经济不甚发达,战争的影响,香港的广告业仍处在一个发展相对缓慢的起步阶段。

②成长期(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末)

转口港→工业化城市,经济腾飞的准备阶段。

广告水平还比较低下:制作型和媒体代理型业务,如码头广告位置、路牌的出租等。③繁荣期(20世纪70年代初-20世纪末)

经济腾飞 :成为以服务业经济为主的自由港

广告营业额:1971年2亿港元,2000年276亿港元

④饱和期(21 世纪初开始)

香港的广告市场己经趋于饱和,香港广告公司开始大举进军远未饱和的内地市场。

香港广告公司的竞争力:香港文化东西荟萃、多元化 →欧美先进的广告经验、创意手法、经营理念 /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香港广告人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市场经验,国际化程度更显成熟;与国外刚进入大陆的广告人相比,更熟悉中国国情,更能掌握内地的需求和目标。

6.简述中国现代报刊的兴起于发展?

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版)思考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版)思考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习题5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化大革命”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是( b )。 A.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复习资料(合集五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一、填空或选择 1、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29日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会议选举毛泽东等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共同纲领: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于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上通过。它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的国家的性质、政权性质以及其他各个......

    《中国秘书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wode

    第一章 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1.简述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过程。 答:我国秘书工作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萌发于夏朝,形成于殷商。 我国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已经形成了社会组织的......

    美术史第九章第三部分

    第五节 清代人物画及西洋画法中国的肖像画技术——“传神”在明朝末年有重要的变化。 曾鲸(1568~1650) 中国明代画家。字波臣。福建莆田人。一生往来江浙一带,为人写真。擅画肖......

    药用植物学第三单元思考题答案

    第三章 1、何谓器官?被子植物的器官分为哪几类? 所谓器官,是指植物体中由几个不同的组织共同组成的有一定形态和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部分。 被子植物的器官分为两大类,即营养器......

    第三部分(变压器,思考题与习题)范文

    第三部分 变压器 一、思考题与习题 1、变压器是怎样实现变压的?为什么能变电压,而不能变频率? 2、变压器铁心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用0.35mm厚,表面涂有绝缘漆的硅钢片叠成? 3、变......

    中国政治制度史补充—部分思考题篇

    补充:个人观点 不喜勿喷 欢迎补充 封建制、分封制 原以为“封邦建国”,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