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秘书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wode

时间:2019-05-14 05:2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秘书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wode》,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秘书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wode》。

第一篇:《中国秘书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wode

第一章 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1.简述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过程。

答:我国秘书工作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萌发于夏朝,形成于殷商。

我国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已经形成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有了原始文字、原始的公务活动记录,有了专事记录的人员,出现了秘书活动。那一时期也就成为我国国家秘书工作的孕育时期。

夏朝已有了公务文书和宫廷档案,并有了以此为主要业务的官员。由于有关夏朝的记载甚少,至今尚难断定其秘书工作已经形成。但是,秘书工作已在夏朝萌发。

商朝已有了不同名目、不同职掌、不同层次的史官,商朝末年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有了甲骨文书,文书档案工作起步。因此,我国的秘书工作从部落联盟昌盛时期孕育,经夏朝萌发,至迟在殷商已经形成。2.简述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的产生及影响。

答:商朝末年,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也相应增加了,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处理各方面事务,这样,就促使了专门秘书机构的产生。据甲骨文和金文记载,商朝末年,朝廷中出现了秘书机构——太史寮,其主官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其结构虽然简单,却是至今我国历史上最早诞生的中央秘书机构。3.简述甲骨文书。

答: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甲骨文书是商王室用甲骨文写下的,记录以商王室的各种活动的文书,已初步具备文书的基本要素。

4.试分析“管理”与“文字”两大条件对秘书工作产生的决定性作用。

答: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表意的工具,也是书写文书的先决条件。文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材料,它只有在文字出现后才可能产生。各文明古国的进化史都证实了这一点。公务文书需要有人拟制、处理、传颁、保管,由此产生了以文书工作为主要业务之一的秘书和秘书工作。因此,文字和公务文书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一个社会条件。国家出现后,统治者为了发号施令,指挥国事,必须使用文书,因而产生了国家公务文书。

随着部落联盟活动地域的扩大,人口的增多,事务的增加,领导部门仅靠语言已经难以实施管理。因为,语言难以准确、及时地传遍整个部落联盟,一些重要的约定、经验、大事也难以依靠语言而准确、长久地留存下去,语言在空间上不能传于异地,在时间上不能传于异时。因此,必须运用文字,借助于文书以代替口语,才能实施管理。这样,原始文字开始被运用于公务活动中,对管理起到了辅助作用,进而推动秘书工作的发展。

5.从商代史官的分工分析现代秘书的职能分工。

答:商朝的史官名目众多,有十几种,已经分成不同层次、不同职掌,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贞卜史官,祭祀史官,作册史官,记事史官。这四类史官中,就作用而言,贞卜史官、作册史官偏重于在政务方面为商王服务,这更像现代的行政秘书,祭祀史官、记事史官则偏重于处理事务,类似于现代秘书的日常事务的处理、办事的能力。其中作册史官和记事史官的职能与现代秘书人员最为相近。

古代史官的职能反应到现代秘书所具有的职能:办文、办会、办事。秘书还具有信息管理、调查研究、会务工作、公文处理、档案管理、信访工作、沟通协调、辅助决策等职能。

第二章 两周的秘书工作

1.简述两周中枢秘书机构的建立及其职能。

答:西周时期,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是一个辅助机构,起着参谋咨询、处理日常事务的作用;对下属职能部门而言,它是一个综合性机构,凡各种请示、报告均须先通过它上达中央政府,它起了中央政府和下属部门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卿事寮以太史寮为辅助部门,作为与下属联系的秘书机构。西周的诸侯国、地方州府,闾府官署也有了秘书机构,秘书工作在全国范围已初步建立,说明了秘书机构是政府机构不可缺少的辅助性部门。2.简述周代的“史官文化”。

答:先秦的史官作为我国秘书的鼻祖,表现出时代特点,有的特点被日后历朝的秘书官员发扬光大,成为传统。概括起来,他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宗教色彩由浓至淡,史官的分工、分层次由浅至深,产生了职业道德,形成了职业个性,文化素质优秀。

春秋初期,情况发生变化,史官地位衰落,新秘书官职出现,大批士加入秘书队伍。这些都说明,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秘书是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优秀分子,表明了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和其职业要求的严格性。3.谈谈古代公文产生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答:西周时,为了适应国家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管理的需要,已经出现了一个由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三类文种组成的配套的文书体系,这一分工明确的文书体系一直沿用至今。所以,西周是我国文书工作史上一个重要的开拓时期。

同时,文书用印制度保证了文书的有效性、严肃性,防止了公文被伪造,加强了对文书的管理和控制,是文书工作也是秘书工作中的一大进步。

4.分析“士”担任秘书的积极意义。

答:(1)春秋战国时期,大批士加入秘书行列,壮大了秘书队伍,为原有的秘书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开创了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2)对社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秘书的地位和声誉。

(3)使古代秘书工作中文书档案和参谋咨询业务相对分离为独立性较强、各由专门秘书承担的两大部分,对日后的秘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简述西周的社会调查制度及影响。

答:社会调查是行政决策的基础,是秘书机构的一项重要业务。西周统治者在立国伊始的一些做法,事实上建立了社会调查制度。西周的社会调查工作由专人总管,由多种人员承担调查,调查的时间、方法、情况的上报、汇集都有规定,形成一套较严密的制度。社会调查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的各个角落,是对社会现状的综合调查。明智的统治者可以从中“知天下”,觉察到隐伏的危机,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来缓和矛盾、安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意义:(1)西周进行的规模如此之大、范围如此之广、时间如此之长的社会调查,是我国古代国家管理工作中的一大创举。它所以能实行并长期坚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各级政府中普遍设置了秘书,行人是中央政府的秘书官员,将调查情况从乡、邑、国上报天子的工作,也由各级秘书承担,所以,这又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一大创举。(2)这一制度除了被东周继承,直到西汉还在实行,这说明我国秘书有着注重社会调查,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以供领导者决策参考的优良传统。3.谈谈古代公文产生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答:西周时,为了适应国家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管理的需要,已经出现了一个由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三类文种组成的配套的文书体系,这一分工明确的文书体系一直沿用至今。所以,西周是我国文书工作史上一个重要的开拓时期。

同时,文书用印制度保证了文书的有效性、严肃性,防止了公文被伪造,加强了对文书的管理和控制,是文书工作也是秘书工作中的一大进步。

4.分析“士”担任秘书的积极意义。

答:(1)春秋战国时期,大批士加入秘书行列,壮大了秘书队伍,为原有的秘书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开创了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2)对社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秘书的地位和声誉。

3)使古代秘书工作中文书档案和参谋咨询业务相对分离为独立性较强、各由专门秘书承担的两大部分,对日后的秘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 秦汉的秘书工作

1.简述秦汉中枢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答:秦汉中枢机构的演进是从丞相府到尚书台。

秦朝以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为政府的中枢机构,其秘书工作以丞相府为主,御史大夫寺为辅。至汉代先后经历削弱相府、起用尚书,而后设立尚书台。尚书台的设立,标志着新的秘书机构形成,最终尚书台取代相府,成为皇帝的办公厅。这标志着从汉武帝开始的将相府的秘书职能转移至皇宫的任务已经完成。2.简述秦汉秘书的选拔与任用。

答:自秦朝始,秘书官吏列入封建王朝的文官系统,其选任途径也类似于文官选用方法。秦朝中央政府的重要秘书官员,其来源一是从开国功臣中选用,二是从六国旧部中招用,中央各部门及地方郡府的一般秘书,则通过学校培养、输送。地方政府的秘书官吏则用试吏法简选出来。

汉朝吸取了战国以来选士的经验,建立了一套选用官吏的制度,除了皇宫中的重要秘书(如中书令)和外朝的高级秘书官员(如御史中丞)由皇帝直接任命以外,各级秘书大多通过察举、征召、辟除等途径选任。汉武帝在中央开办太学的同时,还诏令全国各地的郡(国)仿照太学,兴办官学,培养人才,其中不少人被委任为地方官衙中的秘书官吏。3.简述秦汉秘书的考核制度。

答:(1)秦朝的“五善”、“五失”考核法

秦统一天下后,在“明主治吏,而后治民”思想的指导下,制定了对官吏,包括对秘书官吏的考核标准。“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谨慎坚固,审恶无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这是对官吏的原则要求。为便于理解和落实,秦朝政府又把这些原则要求分解为必须遵守的“五善”和必须防止的“五失”。

(2)汉朝的“常课”和“集簿”

汉朝规定,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官要对其所属的秘书官吏每年考核一次,称“常课”或“小考”,每三年一次“大课”,即大考核。县的秘书官吏由县令(长)考核,“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即对县丞以下吏员,考核其实绩,予以记录,这种记录称“集簿”。根据考核的结果实行赏罚。可见,汉朝已经建立起了对秘书官吏由各级主官定期考核的制度,较秦朝进步了。4.结合尚书台取代丞相府的过程分析中枢秘书机构变更的主要原因。

答:汉代时,丞相的地位有所提高,丞相府也演变成为政权实体,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开始削弱抑制丞相的职权,并设立尚书台。丞相府被尚书台逐步取代的过程,说明封建社会中,皇帝设置秘书机构的目的是集国家大权于一身,保证其实行君主独裁。一旦该秘书机构职权扩大,威胁到皇权,皇帝就予以抑制、削弱,或直接解散,重新设立一个听命于他的新的秘书机构。5.结合“学校培养”谈谈学校教育对秘书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答:(1)汉武帝时,为了培养官员创办了太学,以五经博士为教员,儒学五经为教材,以统一学员思想,传授历代兴亡得失及理政经验。学员称博士弟子,或从民间优秀青年中选拔,或是郡县选送的优秀青年官吏,或是皇亲国戚、高官的子弟。

(2)汉灵帝光和年间,还设立了鸿都门学,专门教授辞赋、书法等,毕业后授官,其中不少人被用为秘书官员。这是古代第一所设有书法课程的高级学校,它对提高秘书的书法水平和文书的书法质量有积极作用。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秘书工作

1.简述魏晋南北朝中枢秘书机构的演变及职能。

答: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中枢秘书机构演进的过程,其基本线索就是:以中书省取代尚书台,设门下省分散中书省之权,初步形成了中书、门下、尚书三个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秘书机构。

(1)设中书省替代尚书台。中书省起初的职责是“掌赞诏命,记会时事,典作文书”,即负责起草诏命、记录朝廷大事,拟制文书,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后来,随着业务日繁,中书省要负责21方面的事务,直接与行政中枢尚书省的各曹对口,渐渐发展为规模很大的朝廷的“办公厅”。

(2)设门下省分中书省之权。门下省在皇帝左右议论大政,出宣诏命,办理交付事项等。这样,门下省就分掌了中书省的一部分秘书工作,分散、限制了中书省的权力。

2.简述曹操、诸葛亮任用秘书的原则及方法。

1)曹爱才敬才,不计私怨,不拘小节,唯才是举,广纳天下之士,而且知人善任,根据这些人才的特长,分别将其用为不同类型的秘书。(2)诸葛亮用人不注重门第资历,只要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者,一律任用,任人唯贤。诸葛亮的用人之道别具一格,在任用之前,从七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是“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是“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五是“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是“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是“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诸葛亮除了要求秘书忠于职守以外,还非常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为此,他专门建立了“参署”制度,让秘书能充分发表意见,实行“纳言之政”。“参署”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三条,即“违覆”、“直言”、“进人”。

3.简述“九品中正制”及“寒门掌机要”。

答:(1)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包括各级秘书官吏)的基本制度是自曹丕起始的九品中正制。所谓“九品中正制”是曹丕称帝后,根据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设立的,即令中央的一些官员兼任其原籍所在州郡的中正,根据“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的原则,察访本州郡的人才,列为九等,以备选用。

(2)九品中正制设立的原意是为了网罗天下贤士,为国所用。然而,它很快就演变成以门第划分等级,按等级高低授官的腐败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官都由门第显赫的世族担任,这些人垄断各级政权,而出身低微的寒门子弟只能充任僚属和低级官吏,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状况。这一腐败制度使大量人才受到压抑、埋没,没有机会理政。担任高官的世族往往自鸣清高,不屑从事具体事务,且常常身兼数职甚至数十职,实际上连一职也不能胜任。所以,这一时期,在公府和地方政府中,主官位尊而大权旁落,秘书位卑而权力膨胀,形成了名实相反的主从关系。造成了“寒门掌机要”的状况。4.试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笔分途”对现代公文写作的影响。

答:(1)“文”即文章、诗赋,必须有情辞声韵。(2)“笔”即包括公文在内的各种应用文体,不需要有韵,也不必具有文采,只要直叙,着眼于述事达意、施于实用,凡表、奏、书、檄都称“笔”,它有一定的格式。(3)“文”、“笔”之分,说明公文写作已经成为一门专门技能,有独特的要求、规格。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公文的质量,是文书工作史上的一大跃进。5.魏晋南北朝时期主官与秘书的关系对我们当今的秘书工作有何启迪?

答: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群雄角逐,帝王和权臣都重视招揽秘书人才;同时,秘书人才也纷纷择主而事之,佐主建功立业。由于小国林立,秘书如不被信任,就会投奔他处。因此,谁能延揽、使用众多的秘书人才,事业就能兴旺发达。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处理好主官与秘书人才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发挥秘书的参谋、助手作用,就成为统治者着力探讨的问题。在这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当数著名政治

家曹操和诸葛亮。

主官和秘书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两个方面,只要有主官,就会有为其服务的秘书,主官决定着秘书的存在;秘书的职责是协助主官领导好全局性的工作,作为得力助手,帮助主官建立、巩固功业,在这个意义上,主官离不开秘书,秘书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主官的存在。因此,主官只有尊重、信任、了解秘书,量才使用,才能发挥秘书的助手作用;秘书只有了解主官的个性、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才能互相协调、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第五章 隋唐的秘书工作

1.试分析隋唐“三省分权、三省并重”的意义。

答:隋唐形成的“三省并重”、“三省分权”的中央决策机构设置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制建设上比较合理的安排。三省之间,合中有分,分中也有合,相互制约,同时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对皇帝的专权滥用也的一定的制约作用。2.试分析科举制对隋唐秘书选拔的影响。

答:从科举考试中选用文化水平高、娴于辞令、工于书法、文理优长、办事能力强的士人为秘书,无疑提高了秘书的素质,有利于提高秘书工作的效率。经过这样的选拔,不少人被任用为各级各类官府中的秘书,不但提高了秘书的素质,也提高了秘书工作的效率。3.试分析隋唐秘书的素质。

答:(1)文化修养很高,(2)尽心尽职,严守制度,(3)应变能力强。4.结合唐代的政事堂,谈谈秘书部门发挥“协调”作用的重要性。

答:(1)唐代的宰相是由数人组成的一个班子。因此,对军国政事的处理需要一起商议决策。唐初,三省长官在一起商议政务的场所称为政事堂,最初设在门下省,后挪至中书省。由于“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议,纷纷不绝,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可见,政事堂是为了协调中书省和门下省之间出令与封驳之间的关系而设立的。

(2)唐代的宰相都是兼职,在政事堂是宰相,回到各部门则是本司的长官。玄宗开元年间,“宰相数少,始崇其任,不归本司”,于是宰相成了专职,政事堂成了宰相们专门的办公机构。宰相在政事堂处理日常事务,以发堂帖为基本手段。堂后主书是为宰相们办理堂帖事务的秘书。

5.结合唐代秘书的工作谈谈秘书就如何发挥参谋作用。

要点提示:从如何促进工作开展角度论述。

第六章 两宋的秘书工作

1.简述宋代中枢秘书机构的组成。

(1)宋仿照唐朝,设有中书、门下两省,在宫外也设有中书、门下两省,称后省或外省,仅有虚名,并无实职,导致官制十分混乱。(2)国家的政务归宫内的中书、门下两省处理,军务则由枢密院处理,财政归三司(亦称计省)处理,三者鼎立,彼此独立,而大权则集于皇帝一身。直至神宗元丰年间改革官制,才沿袭唐制,权归后省,并撤销三司,其职权移于尚书省的工部、户部。南宋建炎年间,又将中书、门下两省合并为政事堂。

(3)这样,中央秘书机构的职能就由政事堂、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和枢密院分别兼行。2.简述宋代信访机构的设立及特点。

答:宋代的信访机构有鼓院、检院。宋仿照唐代匦使院,设立鼓司,受理天下投书。景德四年(1007)改称登闻鼓院,简称鼓院,由谏官主判。元丰改制后,隶司谏、正言。院门前置有匦,供投书之用,凡有关朝政得失、军事机密、陈乞恩赏、理雪冤滥以及奇方异术的上书,不属于官府正常往来又无成例可呈皇帝的文书,均可投入匦内。凡吏民投书鼓院被拒绝,或感到处理不公,可再向检院投书。检院门前也置有匦,收到投书后,如事关紧急,即日就上呈皇帝,一般上书则每五日呈进一次。天圣七年(1029)又另置匦函,命御使中丞为理检院使,处理屡经申诉而未得到明辨或事关机密的投书。

宋代设立的鼓院、检院各自独立,且有层次的不同,从鼓院到检院,给臣民上书提供了多次机会,加大了信访工作的范围和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访工作的准确性,是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一大进步。3.简述宋代秘书的选拔方式。

答:宋代秘书的主要来源为从科举考试中录用,和由地方官员自行聘任或从下级官府中提升。

宋代,科举取士的名额比唐代大大增加,其中被任用为秘书的不少,有的被直接派往皇宫和中央政府任秘书。另外,宋代还强调从基层提拔秘书官吏。

4.试分析宋代秘书的民族气节及其影响。

答:(1)宋代的秘书官员除了具有隋唐秘书官员的基本素质以外,最突出的一点是具有鲜明的民族气节。忠君和忧国思想,崇尚民族气节,反对外族屈膝求和,主张抗敌,渴望收复失地,恢复大宋河山,这是宋代,尤其是南宋秘书的一个鲜明特点。

(2)南宋的秘书官员在民族危难之际,置个人生死荣辱于度外,以各种方式反对屈膝求和、主张抗敌复国的民族气节是令人钦佩的。

当然,他们的着眼点只是为了赵宋封建王朝的复兴,况且,古代的民族和国家的概念与今天有所不同,这是需要分清的。5.为什么说隋唐两宋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

答:在宋代,朝廷三省中的秘书机构专门化,形成为系列;皇宫秘书机构翰林学士院继续发展;信访机构演进为鼓院、检院两个系统;秘书的选拔制度更趋专业化;文书、档案工作全面分离,秘书工作制度较唐朝又有发展。因此,两宋与隋唐一样,是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

第七章 辽金元的秘书工作

1.简述辽朝秘书机构设置的特点。

1)辽境内民族众多,为了适应统治的要求,其中央政府分为“辽官”和“汉官”两大系统。“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2)辽官系统称为“北面官”,汉官系统称为“南面官”。北面官治理契丹居民,系根据契丹族原有制度设立。南面官治理汉族居民,系辽占据部分中原地区后,仿照唐宋制度建立的。统治中枢设在北面官。北面官的各级机构又分为北院、南院,如南、北枢密院,南、北宰相府,南、北大王院,南、北宣徽院等。2.简述金朝的“急递铺”制度。

答:金朝文书工作中最突出的成就,是设立了快速传递官方文书的急递铺制度。王朝已设有提控急递铺官,掌管急递铺事务。在军马要道上每十里设置一铺,以铺头一人为首,辖有铺兵三人,由所辖军的射粮军内选用。铺兵传递公文时腰系响铃,乘快马,规定每天必须行驰三百里。急递铺制度大大提高了公文传递速度,为元以后各朝所沿用,是对文书工作的一大贡献。3.简述元朝的中枢秘书机构及其职能。

答:元朝中央政府的秘书中枢在中书省内。中书省长官为中书令(往往以太子充任),有左、右丞相(以右为上),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省内的专职秘书机构有参议府、承发司、管勾司、检校司、照磨所、时政科。4.综述元代的“吏治”问题的产生及其影响。

答:元朝的官制设置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带有强烈的种族歧视政策,二是出现了无文化者、低文化者领导高文化者的特殊现象。由于民族文化与历史的原因,蒙古人与色目人缺少治政的才干。他们处理政务的基本法则是以旧例为准,而为他们提供这种旧例并将之援引至政务处理之中的,恰恰又是那些精通文墨、长于吏事的低级秘书,其主体是汉人。官员的腐败无能,秘书吏员的权重,导致秘书吏员舞弊现象丛生。吏治的腐败倾向引起了统治者的注意,使之开始严格选拔秘书官吏。5.试分析多民族文化融合对秘书工作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1)辽、金、元是历史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地方或全国性政权。

(2)少数民族在入主中原后,努力吸取汉族政权的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及文化,加速了向封建化过渡的进程。因此,他们的秘书工作既带有原有的痕迹,又糅合了唐、宋的一些经验,表现出两者混合的特点。

(3)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秘书工作水平从总体而言明显不及唐宋,但在某些方面有所创造,如不同地区的行政管理,金朝创设了传递紧急文书的急递铺制度,元朝则在秘书官吏的选拔、文书档案工作制度和公文传递制度方面颇有建树,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八章 明朝的秘书工作

1.简述明朝中枢秘书机构的名称及职能。

答:明朝中央秘书机构主要有内阁、六科、通政司、司礼监、文书房。

内阁:批答各处上呈的奏章,提出初步处理意见,草拟诏令,再进呈皇帝裁决,宣宗时,内阁的地位升居六部之上,类似于唐宋的政事堂。大学士称阁老,但是一切受命于皇帝,无决策权,是皇帝的高级顾问和秘书。

六科:六科集唐宋门下省、起注院的责任于一身,既辅助皇帝处理公文,又有权封驳弹纠六部、督促、催办六部处理公文,兼记注皇帝圣旨,职掌颇宽,有秘书机构的性质,皇帝依靠它实现对各部的领导和控制。

通政司:集南北朝通事舍人、唐代知匦使、宋代通进银台司的职责于一身,是中央政府总的收文机构,也是皇帝与朝野联系的咽喉之处,可以充分发挥沟通上下的作用,尤其让来自下层的情况能畅通无阻地直达皇帝。

司礼监:帮助皇帝阅读奏章,弄清其中心意思后向皇帝扼要奏告,从而演变成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

文书房:为皇帝草拟文书,凡司礼监的太监必须从文书房中选用。文书房类似翰林院,而司礼监则类似内阁,但是,其职权往往大于学士。2.明朝档案工作与前朝相比有哪些进步?

答:明代重视档案库的建设和加强档案库的保卫工作,以及防止档案损毁,保证档案的安全和完整,提高档案的保存年限,专业性、技术性比前代增强,这些标志着明代的档案工作已趋于完备。3.简述明朝宦官秘书机构及其危害。

答:明朝宦官秘书机构有司礼监和文书房。司礼监是明代皇宫内由宦官组成的内侍机构之一;文书房是与司礼监密切相关的皇宫秘书部门,设有掌房十员,以太监充任。太监组成的司礼监和文书房成为皇帝的亲信秘书机构,危害是使太监干预政事达到历史上登峰造极的

地步,甚于东汉及唐代,给明朝政治造成极大的破坏,是导致明王朝崩溃的一大原因,也是封建制度趋于没落的一个标志。4.明朝抑制“文牍主义”对如今的秘书工作有哪些经验教训?

要点提示: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入手,论述如何防范这一问题。5.试分析“皇权”与“相权”之争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答:明朝立国之初,中央政府机构沿袭元朝,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政务中枢,置左、右丞相。朱元璋认为宰(丞)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有可能越权,因此,取消中书省,下令永远不准再设丞相。从此,秦朝以来的丞(宰)相一职遂被取消。朱元璋以皇帝兼行宰相职权,直接处理国务,设六部作为处理中央政务的中枢,由六部尚书分任国务,各自对皇帝负责。这一方面造成了皇权高度集中,封建君主专制进入了最高阶段;另一方面,导致皇帝亲自处理的政务数量剧增,忙得早朝外又增设午朝,仍忙不过来,只得设立阵容强大、数量众多的秘书机构,协助他处理政务,从而推动了秘书工作的大发展。

第九章 清朝的秘书工作

1.简述清代中枢秘书机构的演变。

答:清代的中枢秘书机构内阁经历了一个从文馆到内三院、从内三院到内阁、旋又复称内三院,后再次改称内阁的发展演变过程。2.简述清代军机章京的选拔和人员素质。

答:选拔:初期,由军机大臣从内阁中书及六部司员中选取任用,后规定了严格的选用程序:先由中央政府各衙门保送;再由军机大臣进行考试,合格者由军机大臣带领谒见皇帝,称“引见”;最后,由皇帝亲自决定是否任用。

人员素质:第一,品德良好,相貌端正。第二,年富力强,精明强干。第三,撰稿迅速,书写端正。第四,聪明敏锐,办事谨慎。第五,必须是普通官员。3.简述清代的“幕僚”。

答:幕僚盛行的原因:从幕主方面来讲,清代府、县都仿照中央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办事,原先的秘书逐渐担任六房具体事务,使辅佐人员减少,需要补充,这是幕僚盛行的一个原因。其次,对秘书吏员的业务要求大大提高了。再次,主官对书吏大多存在戒心,地方官员多不愿用书吏,而另辟蹊径,延揽幕僚来代替之。从幕僚方面来讲,一是为求取出路,二是迫于生计。

幕僚的工作职责:第一,参与筹划、出谋献策,是幕主的智囊。第二,草拟章奏、文移,管理档案。第三,监督、约束书吏。第四,审理、仲裁民事案件。第五,核查、征收田赋税粮。掌理此项工作的幕僚被称为“钱谷师爷”,简称“钱谷”。此外,幕僚还常承担其他事务,如评阅书院中的试卷等。

4.清代反对书吏腐败的措施有何借鉴作用?

答:清代反对书吏有如下举措:

雍正元年(1723),为打击书吏的贪赃枉法,营私舞弊,颁旨进行整顿。同时,还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书吏如不将案卷收贮衙署或携归私室,都要按律惩治。这些措施一度打击了书吏的气焰,限制了其舞弊行为,对改善吏治起了一定作用。

道光、咸丰年间,书吏之害重新严重起来,至清末则发展到了顶峰,影响了清王朝的稳固。这次裁减也一度限制了书吏的作弊。但是,仍很不彻底。此时的清王朝已日薄西山,摇摇欲坠,无力解决这一延续了二百多年来的顽症,所以,书吏之弊一直延续到清王朝覆没。

借鉴作用:答案略。

5.简述清末秘书工作向现代秘书工作过渡的影响。

答:清末责任内阁成立之时,曾颁布《内阁属官官制》,然而仅过五个月,辛亥革命就爆发了。随着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覆灭,清朝新的秘书机构也随即消亡。但清末出现的这些新的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已基本具备现代特色,是现代秘书工作的萌芽,是向现代转型的开始。

同时,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档案工作发展的顶峰.鸦片战争后,随着国家性质的改变,随着新的档案的大量形成和新的工作方法的出现,我国封建制度下的档案工作逐步向近代和现代档案工作过渡。

第十章 中华民国的秘书工作

1.简述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秘书的来源。

答:(1)从早期革命党人中聘任。(2)从就政权的秘书中选用。2.简述北洋政府秘书机构的特点。

答:(1)袁世凯时期,将总统府秘书厅改为带有封建皇权色彩的“内史厅”。

(2)军阀混战时期,安排亲信担任秘书长。设有专职的英文秘书、日文秘书,以适应频繁的外事公务。3.简述北洋政府高级秘书任用的条件。

答:军阀要员的亲信秘书官,采取“任人唯亲”的路线,高级秘书只看其是否为长官亲信,而不考虑资格、能力以及是否通过考试等其他条件。

4.简述国民政府时期秘书工作的改革内容。

答:(1)1927年至1933年的改革,1928年6月,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布了《改革县政府书吏及改编政务警察令》,同年,还颁布了《暂行公文革新办法》,次年,又颁布了《划一公文用纸办法》,这次改革重点是制定了公文程式,确定了新的行文关系,上述条令、规则成为国民政府公文工作的基本模式。

(2)1933年至1935年的改革,国民政府提出了“提高行政效率,建立万能政府”的口号,推行“行政效率运动”,它以“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为中心,在内政部次长甘乃光主持下,对秘书工作进行再次整顿、改革。“文书档案改革运动”又以“文书档案连锁法”为中心内容,即规定各机关由总收发室将全部收文、发文分类、编号、登记,然后,将公文送往主办单位。此外,对公文的会稿、收发文簿格式、标点符号、减少公文往复等也作了规定。

(3)1938年至1945年的改革,这次改革的中心内容是推行“行政三联制”,将行政工作中的设计、执行、考核三者联系起来。此外,对公文的判行、会稿、承转、叙法、编号等提出了改革方法。颁行了《公文改良办法》、《处理案件注意要点》等条令。

(4)1947的改革,国民政府组织了一次规模甚大的“文书工作竞赛运动”,专门成立了“工作竞赛推行委员会”,拟制了《文书处理竞赛实行办法纲要》、《缮写工作竞赛实施办法纲要》、《档案管理竞赛实施办法纲要》三个规则。5.分析国民政府秘书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答:第一,秘书机构的越权现象不再出现。

第二,对文书档案工作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使秘书的个体业务水平明显提高,文书档案工作趋于规范化。

第三,向国外学习文书档案工作经验,使我国几千来处于封闭状态的秘书工作首次吸收国外先进方法,有助于我国秘书工作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第四,对文书档案工作进行的学术研究及其取得的成果,使秘书工作中的这两类重要业务开始学科化。

第五,学校培养专业秘书人才,使秘书的素质有所提高,拓宽了秘书的来源。

第十一章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

1.简述中央秘书机构的产生及发展。

答:产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会上,推举出了秘书。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设置了第一个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鉴于中央局的日常工作增多,决定设置专职秘书来负责公文的草拟、管理和签发。

发展:

(1)中共中央秘书处的重建。(2)中共中央秘书处职能的拓宽。(3)首长专职秘书的出现。(4)中央“秘密委员会”成立。

(5)中央秘书处的恢复和中央办公厅、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的设立。(6)中央办公厅的分合、发展。2.简述根据地政府秘书机构的组成及发展。

答:(1)总务处的建立。

(2)地方苏维埃政权的秘书。(3)抗日民主政权的秘书机构。(4)边区参议会的秘书处。

3.简述人民军队的秘书机构的组成及发展。

答:(1)红军中秘书机构的建立

1927年,中共中央军委一度改称中共中央军事部,部内正式建立秘书处。红四军政治部和所属各纵队政治部、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会、中央军委和红军总政治部均设有秘书处。

(2)红军无线电台的建立

中共无线电通讯系统是从1928年党的“六大”后逐步建立起来的。1930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上海、香港(中共南方局所在地)以及苏区红军中建立了无线电台,1931年,红军成立了无线电学校,成批训练自己的电台工作人员。

(3)长征中红军的秘书机构

1934年10月,长征途中负责中央机关和红军总部秘书业务的机构只有一个军委机要科,其主要职责就是抄译电报。

(4)八路军、新四军的秘书机构

1937年7月,八路军、新四军从组建之日起,就建立起了自上而下、联系左右的秘书工作系统。从1937年起,八路军司令部、新四军总指挥部相继设立了秘书处,由秘书长领导。

(5)解放军的秘书机构

抗战胜利后,八路军、新四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其秘书机构也进一步健全,自上而下形成完整的系统。4.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文书档案工作有哪些经验?

要点提示:可从文书种类、文书写作语言、文风、文书保管制度等方面论述。5.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保密工作有哪些经验?

答:(1)严格审查秘书。(2)划定文件密级。

(3)确定阅读秘密文件的范围。(4)设立秘密文件贮藏室。(5)运用代号。(6)健全文件处理制度。(7)经常检查秘密文件。

第十二章 历代秘书工作的经验和鉴戒

1.试述历代中央秘书机构的演进规律。

答:历代中央秘书机构总是由小到大,职权、规模逐步增强,最后膨胀为实权机构。封建统治者就予以抑制、削弱、解散,或将其转化为政务机构。然后,重新起用身边职位低微的秘书官吏,组建成新的秘书机构。这一现象自秦朝起,直至清末,两千多年中反复出现,形成为一条规律,导致封建王朝的中央秘书机构处于建立、扩展、膨胀、削弱、解体或转化,又重新建立的周期性演变之中,形成一道循环轮回的怪圈,使中央秘书机构的名称不断变更,权限时弱时强,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这一规律可以称为“膨胀回位”。2.试述历代秘书官吏的选拔制度和考核制度。

答:我国古代的秘书选拔制度和考核制度是由低级至高级、由简单至复杂逐步完善起来的。就其选拔方式而论,有学校培养、科举考试、聘用,还有从有实际经验的职官中简选和从下级机关秘书中提拔等。就其选拔标准而论,有政治上可靠、文化水平高、博学多才、工于书法、业务能力强、实际工作经验多、年富力强、敏捷、能够保守机密等要求。至于考核,则有定期考核制度,考核标准包括德、行两个方面,采取下对上层层汇报、上对下层层审核的方式,以确保秘书的素质和工作效率。这些宝贵的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3.中国历代在防止秘书官吏舞弊腐败方面有哪些经验教训?

答:防止和打击秘书官吏的舞弊、腐败,是加强秘书队伍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中国的封建社会漫长而黑暗,各级官衙的秘书官吏,腐败现象比比皆是,在封建社会没落时期尤为普遍,历代有为的统治者为了稳定统治秩序,都力图消除这些腐败现象,实施过许多措施。主要是把牢三关:秘书官吏任用关、严格考核关和制定法规、制度。4.中国历代秘书有哪些优良传统?

答:中国历代秘书有秉笔直书、忠于职守、严守制度、落笔神速、处变不惊、具有民族气节、擅长书法艺术等优良传统。5.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哪些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

答:形成了三大基本原则,“为领导工作服务”的原则,确定了秘书工作的职能、地位和性质;“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原则,要求秘书机构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从事日常工作的同时,为领导部门提供高层次的服务;“保密、准确、及时”的原则,是对秘书工作的质量要求,也是衡量秘书工作优劣的标准。

第二篇:中国秘书史200604真题及答案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秘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史官这一名称始出于()A.商朝 B.黄帝时期 C.尧时期

D.禹时期

2.舜命人在庭前设置了一面鼓,供民众击鼓反映情况,此鼓称(A.登闻鼓 B.进善旌 C.敢谏之鼓

D.鼓院

3.太史寮中起草国家级法令性文件的是()A.太史 B.小史 C.内史

D.外史

4.春秋时期齐国重新设置的秘书官职有()A.尚书 B.掌书 C.主书

D.令正

5.秦并六国后全国的秘书机构也随之()A.鼎盛 B.完备 C.统一化

D.多样化

6.汉光武帝时中央秘书机构的主官是()A.尚书令 B.尚书左丞 C.尚书右丞

D.尚书仆射

7.曹丕建魏后立即改称秘书令为()A.秘书监 B.尚书令 C.中书令

D.中书丞 8.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公文研究最有贡献的是()A.刘勰 B.蔡邕 C.曹丕

D.陆机

9.金代创设了传送紧急文书的()A.保密制度 B.军邮制度 C.帖黄制度

D.急递铺制度 10.辽、金、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A.成熟时期 B.确立时期 C.融合时期

D.强化时期

第 1 页)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11.明司礼监中,作用最大的太监是()A.提督太监 C.秉笔太监

B.掌印太监

D.随堂太监

12.明司礼监太监代替皇帝以朱笔批阅奏章,称()A.票拟 C.朱批

B.条旨 D.批红

13.明代中央六部和大理寺内设置的职掌公文收发、登记、检查、催办等事的机构是()A.承宣厅 B.司务司 C.经历司

D.主簿厅

14.明代凡是以官署名义向皇帝陈述、请示有关政务、军情、钱粮等公事所用的文书称(A.奏本 B.奏折 C.揭帖

D.题本

15.南京临时政府创建的平行文有()A.咨 B.照会 C.公布

D.示 16.下列属于国民党政府公文中的上行文的是()A.布告 B.函 C.呈

D.通知

17.档案工作从政府部门扩展到企业,始于()A.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B.北洋政府时期 C.国民党政府时期 D.中共建党早期

18.在我国,文书学、档案学这两门学科开始形成于()A.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B.北洋政府时期 C.国民党政府时期

D.中共建党早期

19.自中国共产党建党早期直到解放战争期间,始终通用的公文文种是()A.通告 B.报告 C.通知

D.公函

20.中国共产党早期常用的公文文种中,具有权威性的是()A.决议案 B.宣言 C.纲领

D.通告

21.中共中央军委秘书处的首任秘书长是()A.王若飞 B.朱德 C.陈毅

D.王一飞

2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集权制度的中央秘书机构是()

第 2 页)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A.太史寮 C.尚书台

B.秦丞相府 D.中书省

23.为帝王专用的制、诏公文文种始用于()A.汉武帝 C.东汉光武帝

B.曹操 D.秦始皇

24.开我国信访工作之先河的历史时期是()A.尧舜时期 C.隋代

B.周代 D.唐初

25.在我国古代,秘书的民族气节表现突出的朝代是()A.唐 C.明

B.两宋 D.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魏晋南北时期时形成的三省是指()A.中书省 C.散骑省 E.集中省

27.唐代秘书人员的来源主要有()A.科举选拔 C.征召名士 E.自荐

28.明代中央的主要秘书机构有()A.通政司 C.内三院 E.司礼监

29.清代六科的职能主要有()A.记录圣旨 C.抄发题本 E.考察文武官员

30.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办公厅的组织机构包括()A.秘书处

C.中央直属机关管理局 E.特别会计科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西周的内宰:也称宰,西周王宫秘书人员的首领,直接协助天子处理文书和日常事务,掌管王宫事务,包括秘

第 3 页

B.保卫处

D.中央直属机关党委 B.稽查各部事务 D.封驳 B.军机处 D.六科 B.聘请文士 D.留用前朝旧吏 B.门下省 D.尚书省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书工作。

32.“三坟”: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古籍之一,有学者认为它是讲法的,宋人作有《三坟》。

33.皇史宬:明代专门保管皇家玉牒、实录、圣训等御用档案的库房,仿照古代石室金匮而建,是我国古代档案库的杰作和典范。

34.汉本房:清内阁承担秘书事务的分支机构之一,又称汉本堂、翻译房。主掌将汉文公文翻译为满文公文,收受并登记由通政司汇转而来的各省题本等。

35.中共建党初期的签发制度:

1、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的一种文书工作制度;

2、中共中央规定:党内文件由委员长和秘书签发;

3、如果中央发的文件内容涉及某一部委的,就由总书记和部分的主要领导人一起签发。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一文一事制度”。

1、古代重要的文书工作制度之一,魏晋已出现

2、唐朝普遍实行;

3、宋代则更明确:“群臣奏陈公事、、、、、、若名件不同,应分送所属,非一宗事者不得同为一状”一文一事制度更制度化、规范化。37.唐代与明代的“贴黄”制度有何差异?

1、唐代的“贴黄”:制度,实质上是用来纠误、修改;

2、明代的“贴黄”制度,实质上是用以公文摘要,是宋代的“引黄”制度的发展。38.简述元代催办制度的主要内容。

1、元至元八年颁发了《行移公事程限》,对使臣办事、官府处理公文的程限都做了规定,并据此建立起公文催办制度;

2、使臣办事:大事五天办完,小事三天办完;处理公文:小事七天办完,中事十五天办完,大事三十天办完;

3、京城个官府十天催办一次,地方五百里以内十五日催办一次,千里以外者,五十天催办一次,三千里以外者,七十天催办一次。

39.与明代相比,清代文书工作制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票签制度比明代的票拟制度更完备、规范;稽查、催办制度更严密;题本处理程序更完整化;特有的密奏制度。40.简述封建王朝是如何利用档案的。

1、直接用为施政的工具;

2、利用档案修史和汇编典籍;

3、利用档案进行教育。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为什么说秦汉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1、秦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确立时期;

2、秦统一中国后,创设起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秘书机构也随之形成,同时,又建立起全国划一的各项秘书工作制度,并初步试图以法令的手段使这些制度稳定下来,从而为封建社会的秘书工作奠定了基础。

3、由于秦王朝的短命,这些制度未在秦朝得到充分发展,继起得两汉王朝在巩固同意的封建王朝的过程中,对秦朝的秘书工作制度增损变通,予以充实,使之为以后历代王朝所仿照、沿袭,视作基本模式。因此秦汉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42.试评价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的秘书工作。

1、党政军各级机关都设立秘书机构;

2、中共中央的秘书机构发展为中央办公厅;

3、各级秘书机构趋于健全;

4、文书档案工作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5、保密工作形成一套制度;

6、秘书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

7、这些机构、工作制度和经验,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秘书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 4 页

第三篇:期末中国秘书史资料

中国秘书史

一、名词解释

1.诽谤之木:部落联盟时期,尧根据舜的建议,命舜在土阶前树立一根木柱,让百姓在上面书写意见,指出自己的过失,以修明政治,称为~,由于此木是舜受命而立的,舜又名重华,所以又称华表。

2.祭祀史官:是商朝史官的类型之一,专管各种祭祀,安排一切祭祀仪式.他们类似于现代负责大会或典礼的筹备,组织,服务的人员。

3.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4.卜辞:是商朝占卜时成句的贞卜文字,其内容以商王的活动为中心,其主要的殷商自武丁到纣王105年间的事情,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科学技术,等方面,是殷商王室活动的真实记录,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5.太史寮:是商朝末年出现中央秘书机构.随着商朝统治区域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人员增加了,这样导致了秘书机构的出现,以便将秘书人员组织起来,有效处理各方面的事务.太史寮的主官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6.卿事寮:是西周时期三公之下设置的执掌政务的官署,它以太史寮为辅助部门,作为与下属联系的秘书机构,史籍上将二者合称为“卿事寮”。

7.金文文书:商朝时期,人们开始在青铜器上镌刻文字,起初很简短,有的仅一个字,有的刻上姓名以示归属,渐渐地,文字多起来,最长的有45个字,被称为“铜器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他们的字体类似甲骨文,已初步具有史书的性质,所以,称之为~。

8.简牍文书:是刻在竹片或木片上的文书,主要用于记事.刻写在竹片上称竹简,也称,简策,汗简,简册,杀青;刻写在木片上的称木牍,版牍。

9.盟书:是西周时期,周天子与诸侯之间,各诸侯国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杀牲血,对神盟誓而订立的协议,它没有命令的性质,而是各方均共同遵守的规则。

10.天府: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西周时期,由于档案种类,数量增多,档案业务更加复杂,因而设立了天府来收藏保管档案。

11.尚书台:西汉成帝时,为削弱相权,将尚书组成独立的官衙,称尚书台,其办公处设于皇宫内.尚书台的设立,标志着新的秘书机构正式形成,开始将丞相府的秘书职能转移至皇宫来,使它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

12.试吏法:是秦朝地方政府的秘书官吏的选用方法.所谓试吏法,就是根据各地民意反映,对地方闲散人才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召集有关人士,由县以上官员对他们目测外貌,口试问题,选其中较优秀者,派至县,乡当秘书吏员。

13.铁券:是皇帝将封赏勋臣宿将的记录券刻于铁片上形成的文书,它既表示珍重,珍贵,又便于长久保存。

14.避讳制度:皇帝为维护自己的威严,命令无论是自己颁布的制,诏,臣下上呈的奏,议,还是吏官的记载,或各级官府的文书中,凡遇到皇帝名字的字,一律以其他字,词代替,连与皇帝名字音近似的字也不准用.这种制度称作避讳,形成于秦朝。

15.门下省:晋朝皇帝将皇宫中的侍中,常侍,给事中,黄门侍郎,谏议大夫,起居郎等秘书官员组织成一个新的秘书机构,称门下省,在皇帝左右议论大政,出纳诏命,办理交付事项。

16.骑缝,押缝制度:骑缝即在两张粘连的公文纸的连接处加盖印章;押缝即在两张 公文纸的粘连处或公文末尾署名,又称押字或押尾,这一制度根据纸制公文的特点,起到了防止公文伪造,保证其真实性的作用。

17.连暑制度:也称联暑制度,即几位官员在同一公文上联合签署姓名,以表示对该公文内容共同负责。

18.通事舍人:是隋朝设置的中书省内重要的秘书官员.职掌相当于前代的竭者,皇帝临朝或朝廷大典时,负责引见,通奏,安排百官的进退,位次排列,并收受四方通表,有时也代表皇帝慰劳出师的军队,按月慰问将军家属,造访地方名士,长者,迎接回朝的军队。

19.经筵官:宋代除了起草制诏,参谋顾问的翰林学士以外,设有一些冠翰林学士之名而不属于学士院的官,有”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称为“经筵官”在皇帝左右进讲书史,相当于皇帝的学习秘书。

20.匦使院:是武则天执政时设立的信访机构,武则天称帝后,为了打击政敌,巩固皇位,采纳臣下鱼保家的建议,铸设铜匦,奖励告密.特地命令中书省设立匦使院,以谏议大夫及阙,拾遗各一人.为知匦使,主持院务,组成了中央信访机构。

21.南北枢密院:是辽代北面官系统中的国家机构之一,它分掌文辁,部族,丁赋和兵机,武铨,群牧之事,是全国军,政中枢,分别置有林牙,知院贴黄,知圣旨头子事,掌院头子等官,负责秘书工作。

22.幕职官:金朝皇统年间,为了行文方便,规定判官,掌书记,主薄等统称“幕职官”。23.六科:明朝时期,由于皇帝直接领导六部处理国务,需要在他与六部之间建立一个联系机构,由此产生了六科,即吏,户,礼,兵,刑,工六科,作为协助皇帝处理六部事务的秘书机构。

24.秉笔太监:是明代司礼监内从事秘书工作的太监,主要负责章奏初阅,代皇帝批答,记述,传达皇帝的命令。

25.票拟:也称条旨.即内阁大学士阅读奏章后,用一纸先拟写对所奏问题的初步处理意见,贴于原奏章上,以供皇帝批阅是参考.它有些问题类似于现代公文处理中“拟办”。

26.红本:是指皇帝用朱笔批阅过谕旨的题本。

27.军机大臣: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兼任.所有军机大臣均由皇帝亲自从内阁和各部院司院及督抚中选调,无任职期限,受命后仍保留原职,皇帝可随时免除,令其回原衙门供职。

28.奏事处:是雍正时,为收受密奏而设的机构.后来,内阁,军机处承办的公文也由它呈进.奏事处由御前大臣兼管,因清制规定外官不得进入内廷,而太监又不得接近外官,故分为内奏事处与外奏事处。

29.幕僚:是由主官自行聘请来备顾问,当参谋和协助办理文书事务的私人秘书。30.发抄:清朝时,凡皇帝批示交各衙门拟办或知道的题本,由军机处发交内阁,内阁传知各衙门派人来抄回办理。

31.密奏制度:是清朝形成的一种文书工作制度,密奏,亦称密折,它是只有指定的官员才有权上呈,并由皇帝亲自启封,阅看,批复的绝密奏折.它不拘格式,书写自由,也不必贴黄和备副本,并不用送通政司转内阁,直接交奏事官进呈,由皇帝亲自处理,避免了题本的不便。

32.九部三局:南京临时政府重要的中央行政机关总称“九部三局”九部指陆军部,海军部,外交部,司法部,财政部,内务部,教育部,实业部,交通部.三局指法制局,印铸局,公报局。

33.承政厅:是南京临时政各种的办事机构,相当于后来的总务厅和现在的办公厅, 以负责秘书工作为主,同时负责会计,庶务等类似于现在的行政处的职责和不属各司,局的事项。

34.文书档案连锁法:是国民党正度改革秘书工作的内容之一.它规定各机关由总收发室将全部公文,发文分类,编号,登记,然后将公文送往主办单位,用统一编号的方法,将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连锁起来,以改变公文运转迟缓,档案分散和垄断的状况。

35.技术书记: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和群众团体中设置的文书工作人员。36.中央秘书处: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党中央专门的秘书机构,随着党中央秘书工作量的增加,技术性增强,要求的提高,仅设置秘书和技术书记无法承担如此大量的工作,于是1926年6月,中共中央第四届第三次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提出设置中央秘书机构,被大会接受.自此,中共中央秘书处成立。

37.一文多套收藏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的一种档案工作制度,即党的文件不能只在某处独存一份,而应在数处各存一份,以免该处遭到破坏后文件全失损失。38.四格八法:是清朝对秘书官吏考核的措施.四格指;才,守,政,年;八法指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软,不谨。

39.四善:唐朝对德的基本标准称“四善”,即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非懈,简称德,慎,公,勤。

40.录事参军:东汉末年,曹操以丞相名义带兵,幕僚多称“参丞相军事”,后省称为“参军事”或“参军”.南北朝时,由于州刺史多带军职,其幕僚也以“参军事”作为官称.录事参军属于秘书官员,“录”,即总领之意.“录事'指总领府内日常事务,为幕僚之长,相当于秘书长,事刺史的主要属官。

41.大林牙院:辽的中央政府分为”辽官“和”汉官“两大系统,辽官系统称为”北面官“统治中枢设在北面官,北面官的各级机构又分为北院,南院,是全国军,政中枢,也是秘书工作的中枢.北面官中设有大林牙院,掌管文翰,是皇帝的秘书机构,置有都林牙,林牙承旨,林牙,左右林牙等官员,负责拟制,颁布诏书等事务。

42.满票签处:清朝内阁内部设置十二个机构,其中有十一个房承担秘书业务工作,满票签处是其中之一,它是负责拟写,蟮抄满文票签,凡满文本掌由该处校阅,验看票签式样,拟写满文草签,送大学士审定后,在蟮成正签;对各部院本章中有满文文法错误或不当的,该处有权退回部院令其纠正.另外还负责其他一些与满文相关的事务。

43.中央文库:中共中央秘书处的文件保管处原先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和秘书处在一起.根据中央的指示和中央秘书工作委员会的规定,存放文件档案的库房必须和机关分离,用单独一栋房子,工作人员组成”家庭'以作掩护,这样,文件保管处就成为中央各机关文件的存放库,即档案库,习惯上被称为中央文库。

44.军机处:雍正时,因用兵西北,往返军报频繁,军事文书骤增,清政府鉴于内阁人多事杂,易泄露机密,且内阁位于太极门外,距内廷较远,不便于皇帝随时面授机宜,因此,于雍正七年在内廷设立军机房,处理紧急军务,以期“办事密速”。

45.元代的照刷,磨勘制度:照刷是检查公文是否有稽迟,失误,遗漏,规避,埋没,违枉等情况发生;磨勘是指照刷之后,再做一次检查,看其中的错处是否已经改。

46.案牍吏员:是元朝的秘书官职.案牍是官衙中公文,档案的泛指.案牍吏员就是官衙中处理公文事务的秘书人员,是官衙中居首席地位的吏职。

二、简答题

1、秘书工作起源的条件: ①、领导部门的出现。秘书工作是领导部门的辅助性工作,只有出现了领导部门,才会随之而产生秘书和秘书工作,这是秘书工作发源必不可少的社会条件之一.领导部门是人类结成了社会组织,有了管理,指挥它的人员后形成的.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需要有人辅助,为她们处理日常事务,上传下达,参谋咨询,这导致了秘书人员的诞生。

②、文字,公务文书的出现。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表意的工具,也是书写文书的先决条件.文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材料,它只有在文字出现后才可能产生,各文明古国的进化史都证实了这一点,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为了颁布命令,制定规章制度,记录事件,以便实施管理,需要制作文书,由此产生了公务文书.公务文书需要有人拟制,处理,传颁,保管,由此产生了以文书工作为主的主要业务之一的秘书人员和秘书工作.因此,文字和公务文书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又一个社会问题。

2、为什么说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孕育时期?

我国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已经形成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有了原始文字,原始的公务活动记录,有了专事记录的人员,出现了秘书工作,因此说这个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孕育时期。

3、简述太史寮产生的社会背景: 商朝末年,大举用兵,平定了东夷,势力扩展至江淮流域.俘获了大量奴隶,史称商纣王“有臣亿万”“有亿兆夷人”.统治区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人员也相应增加了,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处理各方面事务,这样就导致专门秘书机构的产生。

4、西周时期的下行文体: 誓,帝王动员部下讨伐地方命令性文书.诰,帝王或执政大臣代表勉励属下的文书.命,帝王或执政大臣代表国家发布的命令性文书.策,帝王封赏王族宗子,贵族,功臣及发布命令的文书.典,中央政府颁布制度,法规的文书.檄文,周天子,各国诸侯或卿大夫用来征召,晓谕或声讨敌方的文书.令,周天子发布的命令性文书。

5、西周时期的上行文体: 上书,臣下向天子或国君陈述政见的文书.事书,诸侯及地方政府官员向天子或中央机构汇报事情,请示问题的文书.丁籍,诸侯国及地方政府将多辖境内的人户,土地,车马,财物及收支数目等定期上报的文字.计书,郡县主官每年年终将下一的民户,赋税的项目,数量作出预算,写在木券上,呈送给国君的文书。

6、西周档案被用于: ①、作为统治和施政的工具.在各种档案中被重视的是版图,各国对此无不严加收藏.各国变法中繁多的法令文书,版行后也都被妥善收存起来,以供统治者随时查用,作为施政工具.②、作为传授学问的工具,流散于社会上的档案,主要被士利用.士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学习理政经验,十分注意收集档案,进行研究,其中造诣深者还利用档案开办私学,传授学问 ③、档案被汇编成集,孔子等人在收集了大量档案,典籍并予以整理,研究后,怀着一定的政治倾向,将其汇编成籍。

7、春秋战国时期史官地位衰落的原因:

①、社会动荡,王室衰微(人治观念继续增长)②、私学兴起,文化普及(史官与国君的观念冲突)③、注重人治,选官变化

8、春秋战国时期新秘书官职的产生: ①左徒②令正③掌书④尚书⑤文书

9、秦朝的皇宫秘书官职:

1、为皇帝处理具体事务的秘书: 尚书——战国时期秦国的主要秘书.太史令——即史官,负责记录大事.符玺令——负责保管皇上印玺.2、参谋性质的秘书

博士——皇帝的专职谋士.给事中——立于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侍中--侍从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的近臣。

3、宦官秘书

10、汉朝秘书官吏的来源:

①、察举、征召、辟除.②、学校培养.11、古代“秘书”一词的含义: 指宫禁中的秘藏之书;指谶纬图录等类书;指官员。东汉桓帝时创设秘书监一职,掌管宫中图书经籍。此称呼开始转向人。曹操设置的秘书令、丞,性质和前三种完全不同,不仅名称上由物及人,工作上也与现在的秘书工作有共同出。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曹操设置秘书令,是我国现代秘书工作的起源。(或问:为什么说曹操所设秘书令是我国现代秘书工作的起源).12、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大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了防止秘书机构的权利膨胀,吸取前代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使中央秘书机构初步发展为中书,门下,尚书三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部门.这一时期,统治者高度重视秘书工作,使秘书机构的作用显得很突出.有作为的政治家开始重视协调和秘书的关系,以充实发挥他们的作用,导致优秀秘书人才辈出.公文写作开始和其他文体分流,成为一种独立的应用文体,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能,因而涌现出许多专事公文写作的“手笔”开始了对公文进行理论总结和研究.纸张成为公文拟写的唯一材料,形成了许多新的公文制作制度.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秘书工作重大发展的时期。(详细见P46页)

13、简述文笔的区别和意义: 曹操之后不久,公文成为一种正式的独立文种.当时,文章有了文笔之分,文即文章,诗赋,必须有情辞声韵.笔即公文,不需要有韵,也不必具有文采,只要直叙,着眼于述事达意,施于实用,凡表,奏,书,檄都称笔,它有一定的格式,类似于近代的文牍.文笔之分:说明公文写作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技能,有它独特的要求,规格.这无疑大大有助于提高公文的质量,它是文书工作史上的一大飞跃.14、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书工作发展的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写作开始从其他文体中独立出来,有了文、笔之分,出现了专门的公文写作高手,而且开始专门公文进行理论总结和研究。纸张成为公文拟写的唯一载体。

15、魏晋南北朝文书制作制度:

①、骑缝、押缝制度——骑缝即在两张粘连的公文纸的连接处加盖印章;押缝即在两张公文纸的粘连处或公文末尾署名,又称押字或押尾。这一制度根据纸质公文的特点,起到了防止公文伪造、保证其真实性的作用。

②、连署制度——也称联署制度,即几位官员在同一公文上联合签署姓名,以表 示对该公文内容共同负责。

③、勾检制度——魏晋起尚书台省中设置了比部,置比部郎中主官,专门稽核皇帝和中央政府颁发的下行文,说明对公文的复核已有专门部门负责。

④、帖敕——即由主持朝政的大臣在奏章后签署意见,作为敕命,批发判行。⑤、一文一事制度 ——即一件公文只直叙一件事,不同的事由不混于一文。此制有效地防止了行文关系错乱,提高了公文的准确性。时效性,加速了公文的运转。它作为公文的主要制作原则之一。

16、唐朝中书舍人的职责: 1.初读中央政府各司和各地官员的奏章表议并提出处理意见,然后呈进皇帝.同时,凡上报的大事件,也由中书舍人转呈.2.负责起草诏,制,敕,玺书,册命等皇帝颁发的文书,进呈皇帝批准后,按规定发有关部门执行.3.下达的制,诏,敕等文书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误差,有责任向皇帝奏明,并加以政正,起到信息反馈的作用.4.逢有百官聚会,朝廷大典时,中书舍人须侍从皇帝左右,代表皇帝接受百官的奏状.5.皇帝在朝廷上册封,赏赐大臣时,由中书舍人宣读册封,赏赐的诏命;作为特使慰问有功的将帅和国家的贵宾.中书舍人名义上隶属中书省,实际上是皇帝的高级秘书,其地位和作用都很大。

17、比较唐,宋的信访机构: 宋代的鼓,检两院与唐代的匦使院相比较,有如下不同:

1、宋代的中央信访机构分为两个各自独立,层次不同的部门,鼓院为初级部门,检院为高级部门.吏民须先投书初级部门,遭拒绝或不满其处理结果,可再投书高级部门,这就给上诉者多了一个申诉的机会,不致被一个部门所压制.2、武则天鼓励吏民投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击政敌;宋代设两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皇帝直接了解下情,这就扩大了信访工作的范围,增加了它的作用.3、唐代匦使院隶属中书省,宋代两院隶属门下省,门下省是皇帝的近侍组织,故就隶属关系而言,宋代两院更亲近于皇帝.4、宋代两院的工作已有了规章,这些规章的制定,使处理上书的手续有了条理,有利于提高效率.总之,宋代的信访机构处理比唐代有明显发展。

18、辽、金、元的秘书工作特点。

辽、金、元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地方或全国性政权。这些少数民族在进入中原前,其社会发展程度低于汉族;进人中原后,他们努力吸取汉族政权的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及文化,加速了向封建化过渡的进程。因此,他们的秘书工作既带有其原有的旧制痕迹,又糅合了唐、宋的一些经验,表现出两者混合的特点。

辽、金、元时期秘书工作的水平从总体而言没有超越唐、宋,但在某些方面有所创造,如辽、金、元的各级秘书机构中都配备有懂多种民族语言的秘书官吏;辽代的秘书机构分为南北两套班子,以适应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行政管理;金代创设了传递紧急文书的急递铺制度;元代则在秘书官吏的选拔、文书档案工作制度和公文传递制度方面颇有建树,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一些证明,我国历史上秘书工作的经验是各民族共同积累起来的,辽、金、元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融合时期。

19、明朝的秘书机构

内阁、通政使司、六科、司礼监、文书房(详见P112页)20、简述清代内阁职能及其变化: 主要职能:参与议政,办理本章,拟撰、承宣谕旨,筹备组织大典,收存重要档案。

初期权力很大,南书房成立后被分权,军机处设立后,只办理例行政务;1901年废止题本,它成为储存档案的“闲曹”,宣统三年,成立责任内阁,就内阁寿终正寝。清沿明制,仍以内阁作为政府中枢机构,但实际上内阁权力远不及明代,且权力越来越低。清初,在内阁之外设议政王大臣会议,皆由满洲亲贵构成,称“国议”,凡军国机要重务,均不经内阁票拟,而由议政王大臣会议策划,皇帝裁决。康熙时设南书房,一切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撰拟,内阁之权更分。雍正年间,普遍推行奏折制度,机要之务,皆由奏折直达皇帝,内阁权力大为削弱。清代内阁的演变过程,再次表明,直到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中央主要秘书部门的嬗变仍在延续,中央秘书机构仍不稳定。

21、军机处的特点:

第一,被皇帝严格控制。军机处是皇帝的附庸机构,皇帝绝不允许它发展成为影响皇权的又一新的权力中心,为此,清统治者采取了多种措施。

第二,职掌宽泛。在皇帝的严格控制下,军机处的职掌越来越广泛,既掌管军事机要,也掌管行政机要;既参与议政,又办理具体事务;既为皇帝撰拟谕旨、处理文书,又参与审理要案、荐补官员等等,它是皇帝的综合性办事机构。

第三,人员精明强干。军机处职掌广泛,事务繁杂,而人员却仅有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最多时也不过四十几人,还必须分班人值、随侍和值宿,处理涉及各个方面的大量业务,非精明强干之人难以胜任。因此,对其选拔异常严格,从各衙门中挑选文化水平高、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办事谨慎的干练官员到军机处任职。

第四,办事效率很高。军机处以区区几十人的班子,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浩繁的军政事务,其效率之高,是历代皇帝机要秘书机构中罕见的。

第五,保密措施极严。军机处承办之事,多属朝廷的核心机密,故对保密问题十分重视。

22、清代内阁的职掌:

参与议政,内阁职官中能参与议政的主要是大学士.办理本章,这是内阁最主要的,大量的日常事务.拟撰,承宣谕旨.筹备,组织大典.收存重要档案.组织修书。

23、论述南京临时政府的文书工作制度。南京临时政府坚决奉行务实、高效的办文宗旨,力求摒弃封建王朝文书处理中相互推倭、拖延的官僚作风。为此,临时政府各部、局纷纷建立起办文制度,如财政部制定的文书处理程序有:挂号、是阅、办稿、缮校、发送、归档。临时政府还对公文处理的时限也作了严格规定。为了防止作弊,临时政府对收文尤其作了 严格规定,凡到总统府投递文件者,由外传事处将文件呈交收发处验阅,决定收受与否,由收发处加盖印戳,注明日期,发给收据。凡属总统府权限所管者,不予收受,但需注明该公文主管公署及地址,交由该投递人自行向主管公署投递。凡上呈文件均一律存查,分别批签。为了防止秘书人员刁难或勒索,还规定,凡投送总统府的文件,不论收受与否,均由外传事处将文件呈交收发处验阅。

24、论述北洋政府秘书机构的特点。

1.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机关,均普遍设置有秘书机构或秘书人员。尽管当时 军阀们争权夺利,统治者还是着力加强秘书机构的建设。

2.秘书机构的名称及其职责趋向一致。各级各类秘书机构的名称主要有三种,即秘书厅(处)、总务厅(处、科)、书记厅(处、室),这些秘书机构的内部组织大同小异。

3.各机关大多只设一个机构负责全部秘书事务,只有少数机关才分置几个秘书机构,主要是将起辅助决策作用的高级参谋、顾问人员和负责机密或重要文书的高级文书工作人员分开。秘书机构的职权范围明确。各级秘书机构尤其是中央秘书机构的职权范围,这时已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各为其长官的办事机构,除秘书事务外,兼管的只是本府、院、署内的行政后勤事务,及不属各执行机构所管的事务,且秘书长等秘书部门的首脑只是位列各执行机构主管之前,不能指挥他们。5.秘书机构的级别名称比较混乱。同为中央机关的秘书机构,有的叫书记厅,有的又叫书记处,至于中央直辖机关的秘书机构,其名称更为混乱。

25、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中央的秘书机构是如何建立的? 中国共产党建党开始就设置秘书,但是它是一种领导职务,后来又设置专职的秘书,即技术书记,这时的秘书已不是一种领导职务。随着形势的发展,党中央秘书工作量越来越大,仅靠秘书和技术书记已无法承担如此大量的工作,1926年中共中央第四届第三次执行委员会提出设置中央秘书机构,经大会同意决定设中央秘书处,总揽各项技术工作。从此,中央秘书处正式成立,王若飞为首任秘书长。最初设立的秘书处为中央部委一级,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工作。

秘书处下设文书、交通、会计三个科,具体负责各项事务。秘书处实行集体领导。秘书处的基本任务是总揽党中央的各项秘书工作。会务、文书处理、文件材料的管理、以及保密、交通、会计、主编秘书处通讯,办理领导交办的其他秘书工作等大量工作全由三个科室分别承担。总之,中央秘书处作为党中央的第一个秘书机构、承担了中央全部秘书工作,起到了助手作用。

26、谈谈中央办公厅的设立、结构及发展。①随着解放区的扩大,中央秘书处的日常工作越来越多,它已很难适应工作的需求。1941年中央决定在秘书处的基础上设立中央办公厅。

②中央办公厅由秘书处、中央直属机关管理局、中央直属机关党委、特别会计科构成。

③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秘书处处长、副处长,分管办公厅的各方面工作。由于敌人进犯延安,为了安全,中央决定把办公厅一分为三。到1948年,中央办公厅恢复了原建制,并增设了行政处和警卫处,与中央直属机关管理局共同承担行政事务。经过充实调整,中央办公厅得到了发展。

27、试比较中央办公厅和中央秘书处的不同。

①中央办公厅与中央秘书处相比,规模扩大了,职能更宽泛了。

②从结构上看,与中央秘书处相比,中央办公斤增加了中央直属机关管理局、中央直属机关党委、特别会计科、中央保卫委员会几个部门,共同承担中央各部委的总务、党务、财务、安全保卫工作。③中央办公厅的领导干部的人员也增加了,他们的职能范围也更加宽泛了。总之,中央办公厅比中央秘书处更能充分发挥为中央领导机关服务的作用。

28、试述历代选拔秘书人员的途径和标准。我国古代社会至秦王朝时期,史官为世袭制,而地方官街的秘书官吏则采用支试法选拔,即由县以上官员通过面试选用人才。汉代选用秘 书人员则着重于业务 能力,如规定年龄须在十七岁以上,能背诵籀书九千字以上,并能书写大篆、小篆、隶书等八种字体,还曾经过郡守和京城太史面试,合格者才能在尚书台和御 史府任尚书令史。魏晋南北朝时,秘书写作已发展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艺。统治者在选用秘书时要求精于业务、擅长书法,以提高。文书工作的质量和使文书卷面字迹美观。唐 代,选用秘书的要求已趋于全面,不但要求他们文化水平高,工于书法,擅长写作,还要求娴于辞令和处理公文的能力,以及外貌方面的要求。宋代以直接考试拟写应用公文的能力 选用秘书,将秘书选拔制度大大推进一步。宋哲宗时设宏词科,专门选拔朝廷的文字秘书,规定只有取得进士资格者才能报考。元代,秘书选拔制度已趋于 成熟,要求入选者有良好的品行、业务能力、实际工作经验,还创立了逐级升补的办法。明代,科举制度臻于完善。统治者通过层层考试,将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任用为朝廷各 部门重要的兼职或专职秘书,并由进士、举人担任地方政府中的秘书。清代军机处的军机章京由军机处从内阁及各部院中初选,考试合格后再由皇帝亲自决定是否任用。其任用的条 件有:人品端方、年富力强、书写端正,办事敏捷谨慎。总之,我国古代选拔秘书人员的方式,主要有学校培养、科举考试及聘用,还有从具有实际经验的职官中简选和从下级机关 的秘书中提拔等。其选拔标准,有政治上可靠、文化水平高、博学多才,工于书法、业务能力强、实际工作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机敏谨慎等条件。

29、试述历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脉络。我国历代档案工作的发展脉络大致如下:夏朝,设有保管档案的官职“太史令”;商朝,按照一定的规则收藏、保管甲骨档案;周朝,建主了 我国最早的保存档案的机构“天府”,并首创“金藤之鹰”制度;秦朝,建有“藏府”、“书府”等档案库,并建立了防火、防盗和定期检查等保管制度;汉代,建造了石渠阁。兰台、东现等颇 具规模的档案库;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都有档案库,另外此时期盛行谱牒档案;唐代,档案工作与文书工作开始分离,建立了归档、鉴定、一案一卷、检查修缮、查阅等制度; 宋代,档案工作与文书工作全面分离,各级官衙普遍设立档案库,档案的集中、整理、保管、鉴定、销毁、查阅、保密等制度发展完备;明代、修建了“皇史震”、“后湖黄册库”等规模 巨大、具有很高建筑水平的档案库,其保卫、保密制度十分严格,档案的分类、装订、保管、查阅等制度进一步发展;清代,产生了档案上缴、分类存放、定期修缮等制度。在历代 档案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档案的利用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主要表现在:第一,将档案作为施政的工具;第二,利用档案修史和汇编典籍;第三,将档案作为教育官民的教材。30、试述和评价历代信访活动。

历代信访活动首先表现在机构的设置上:如登闻鼓最晚从晋代开始一直沿用到清代。唐朝武则天时创设专职的中央信访机构——匦使院。宋代,中央 信访机构分为两个:鼓院为初级机构,捡院为高级机构。明代,由中央总收文机构通政司兼理信访事务,直接对皇帝负责。清沿明制,并将登闻鼓厅并入通政司。其次表现在信访制 度上:如逐级上访制度,历代只在中央政府设置有信访机构,各级地方政府中行政、司法不分,故不设信访机构,其信访事件由地方行政长官或僚属处理,民众遇有冤屈,须先至县 衙门申诉,然后逐级上诉,不许越级上访,更严禁动辄赴京城告状。又如交办制度,凡中央信访机构收受的信访案件,一般交原告所在地的上级衙门办理;有的则交原告所在地的衙 门办理。又如派员审理制度,有些重大的上访案件,经皇帝审阅后,委派朝官或地方大员调查处理。又如会审制度,对一些重大的冤假错案,信访机构无法解决的,就由皇帝命朝廷各职能部门共同审理。又如御裁制度,古代中央政府的信访机构权力很小,凡所收受的诉状,一般都进呈皇帝裁决。从上述历代信访制度可以看出,其中的逐级上访制度、交办制 度,减轻了中央信访机构的压力;派员审理制度和会审制度有助于提高信访处理的质量;御裁制度则使信访活动置于天子的恩威之下,起震慑作用,有助于整肃吏治。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古代社会的大多数时期政治黑暗,贿赂成风,平民百姓有理无钱,有冤屈而无背景,因此,上访能得到伸张正义者,实属少数。所以,历代的信访活动中,往往是黑暗大于光明,邪恶多于正义。

31、历代秘书人员的优良传统主要表现:

1、秉笔直书,即政事都得如实记载。这一规则便秘书官吏的记录保持了事件的原貌,具有真实性与可靠性,同时对统治者的言行也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2.忠于职守、严守制度。这是秘书人员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值得借鉴与发扬。

3.拟写公文、落笔神速。历代秘书人员大都来自士人,具有很高的文字修养,因此拟写公文的速度很快。这对提高秘书人员的工作效率的确是个好传统。

4.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历代秘书人员很多 都能做到遇变不乱、临危不惧,或以高超的专业技能,补救窘局;或以聪明才智,化解危机。

5.具有民族气节。由于古代秘书官吏 来自于士大夫阶层,以治国安民为己任,所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民族气节都很强。6.擅长书法艺术。在长期的撰写与誊抄文书的实践中,历代秘书人员对文字的改进、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2、简述历代信访机构的演进。

早在尧舜时期,就已经产生了进善旅、华表木、敢谏之鼓等方式,由部落联盟首领直接听取民众的意见,开了我国信访工作的先河。进入阶级社会后,最常用的是民众可击鼓求见官员,反映情况,申诉冤屈。约自晋代始,此鼓称为“登闻鼓”,一直沿用到清代。正式设立信访机构始于唐代,武则天怀着一定的政治目的,创设起专 职的中央信访机构——匦使院。宋代,中央信访机构分为两个,鼓院为初级机构,检院为高级机构,隶属门下省,支民必须先投诉鼓院,遭拒绝或认为处理不当,可再至检院,明代,由中央总收文机构通政司兼理信访事务,直接对皇帝负责。清初,设立登闻鼓厅,后并入通政司,负责信访事务。

33、简述历代信访制度的内容。

1、逐级上访制度。历代只在中央政府设置有信访机构,各级地方政府中行政、司法不分,故不设信访机构,其信访事 件由地方行政长官或僚属处理。百姓有冤屈,须先至县衙门申诉,然后逐级上诉,不许越级上访,更严禁动辄赴京告状。

2、交办制度。凡中央信访机构收受的信访事件,一般交原告所在地的上级衙门办理,有的则交原告所在地的衙门办理。

3、派员审理制度。有些重大的上访案件,经皇帝审阅后,为弄清事实真相,委派朝官,赴地方调查处理,这些朝官常被冠 以“钦差大臣”的名衔。有时,也指派地方大员审理。

4、会审制度。对一些重大的冤假错案,信访机构无法解决的,就由皇帝命朝廷各职能部门共同审理。

5.御裁制度。古代中央政府的信访机构权力很小,凡所收受的诉状,一般都进呈皇帝裁决。

第四篇:工作史思考题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专题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2、为什么说《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标志?

3、简述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及对于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意义。

4、“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论断的提出及其意义

5、如何理解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

6、《矛盾论》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观点。

7、《实践论》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观点。

8、为什么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党在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 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

9、简述《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10、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1、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有哪些?

为什么说《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的标志? P55

古田会议决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 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献,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建军学说。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一农民为主要群众的农村游戏环境中,怎样建设无产阶级 政党和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军队的问题。特别是“从思想上建党”的提出成为中 国共产党的创举和毛泽东党建思想的一大特色。

决议对党的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学习政治训练等问题提出了正确的要求,规定了一系列制度,使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古田会议的召开和决议的制定,使红四军装中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得到清算,井冈山斗争以来的历史经验得到系统的总结,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得以确立,为人民军队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通过学习和贯彻决议精神,指战员的思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得到统一,也提高了红四军中党员和干部的政治水平,加强了党内军内和居民之间的团 结,部队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显著提高。

1、简述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及对于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意义。主要内容

(1)整顿组织,端正思想。所编部队,在组织整顿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整顿。(2)在军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这是三湾改编中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

(3)破除旧军队的军阀作风和带兵方法,确立了我军新型的官兵关系。(4)坚定信心,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教育。

(5)在代表的指导下,进行宣传组织群众工作,搞好军民关系。意义:

(1)创建了我军政治工作组织机构的基本框架。(2)奠定了政治工作的三大民主的基础。

(3)为更好地实现党对军队的政治领导创造了条件。(4)遵循思想工作的方针原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疏导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工农红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端。

2、“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论断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一)历史意义:

“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论断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它的提出明确了政治工作是保证我军生命的必要要素,对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人民军队性质和高度集中统一,履行好职能任务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二)现实意义:

(1)政治工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和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政治导向。(2)政治工作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政治工作能够通过营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秩序,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健康发展的保障环境。

3、《矛盾论》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观点。第一、科学论述了两种宇宙观的理论,阐明了形而上学的和唯物辩证法两种宇宙观的根本对立,教育党的干部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而不能采取 主观的、唯心的、表面的方法看待问题。第二、精辟的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批判党内教条主义者不懂得这一点,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第三、论述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教育党员干部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并注意矛盾双方的转化。第四、论述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教育党员干部要正确理解和开展党内斗争。

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善于把握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解决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第二,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理论,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学会抓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既集中力量首先解决重点问题,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4、《实践论》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观点。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第二,人们的认识必须将从实践中所得到的丰富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然后把理性认识拿到实践中去加以检验和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原理,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和基本原则,又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并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第三,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反对一切离开具体的、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5、为什么要进行延安整风?(1)为了提高全党同志的马列主义水平,更好的领导根据地人民战胜面临的重重困难,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2)从党的历史发展来看,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路线的恶劣影响还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清算,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正之风在党内严重存在。(3)以党的现状来看,抗战爆发后,党吸收了许多出身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新党员,他们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这也为党内滋长不良思想作风提供了土壤。(4)从党所处的客观条件来看,日伪军的包围封锁,连续的自然灾害,中国共产党和抗日根据地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为了实现全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和行动上的一致,发挥中流砥柱作用,迫切需要党内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延安整风是我党思想教育史上的伟大创举。第一,用大规模整风运动的形式解决党内问题。第二,创造性地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第三,在党的建设史上第一次把思想教育同总结历史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第四、确立了全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6、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时期相比有哪些特点? 在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时期,党面对新的政治形势对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新的要求。

(1)把整军运动和部队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开展立功运动、团结互助运动和新式整军运动。(2)开展新的形式的思想方法,学习党的土地政策,进行诉苦追根,开展“三整”、“三查”运动。(3)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策略性。(4)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系统化、制度化和理论化,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深度和广度。

为什么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党在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 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 P157-159

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社会主义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方针和基本原则,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对于指导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理论价值和现实作用。成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上的又一个纲领性文献,提出如何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具体教育内容和方法。还提出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1、概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党内思想政治建设的新局面,指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法制化的目标方向,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端。

2在这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变过去“斗争哲学”、“形式主义”、“空头政治”、“立竿见影”等错误的原则和方法,重新确立了坚持实事求是、循循善诱、正确疏导、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重新确立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3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和科学化进程。

五、论述题

22、用具体事例论述思想政治工作在红军征途中的“生命线”作用及现实意义,对你有哪些启示。

作用:在长征过程中,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出了“生命线”的作用。在长征初期,针对红军接连的失败而引起的低落情绪,党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思想工作来鼓舞士气、增强信心,为长征的进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转移途中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遇到了重重困难。遵义会议后,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心得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玩久了党和红军。此后,红军各部队迅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在长征途中历尽艰难万险,最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现实意义:

1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极大的鼓舞了红军英勇牺牲、夺取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到现在也一直在部队建设中产生积极影响。

2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赢得了各族人民群众对红军长征的广泛支持与援助。这种建立起深厚群众基础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现今在部队中仍然受用。

3党在红军长征中形成的长征精神不仅激励着部队中的军人,更激励着我们一代代人。

启示:

1在当今的世界中要建立新型的军队,不仅要从科技上武装部队,更要在部队中始终贯彻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的作用,从思想上武装部队。

2在部队建设中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开展学习长征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战士们吃苦耐劳、英勇作战的传统精神。

3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我要正确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发挥自身的作用。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在红军的长征途中发挥了“生命线”的作用,这些经验和在长征中所形成的长征精神成为了我们的宝贵财富。尽管,思想政治工作在红军长征中的开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它确确实实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些从中产生的宝贵经验,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对部队建设还是对国家建设都将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23、举例说明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有何现实意义?对你有哪些启示? 历史经验: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我们党继承和发扬党的政治工作传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巩固“生命线”地位,以党的中心工作为核心内容,秉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针,提出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和方法,依据革命斗争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模式等。很多这些经验至今依然闪烁着光芒。

现实意义:

1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借鉴。2为新时期党和军队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政治保证。启示:

1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只有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不会迷失方向。

2只有坚定不移地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符合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才能发挥巨大作用。

3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我应该好好把握党在延安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建设贡献自己的才能。总而言之,党在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功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史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但客观上也有一些教训,比如在当时特定的战争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轰轰烈烈有余,深入细致不够;实际经验较多,理论化、科学化、系统化欠缺等。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的宝贵经验和光荣传统,科学地分析和对待其中的教训,对于新时期加强与改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具有重要启示。

第五篇:中国秘书史教学改革探索(精选)

中国秘书史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 李英

一、问题的提出:教学计划中中国秘书史课程去与留的争论

在文秘专业教学实践中,中国秘书史课程无论教与学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在设计文秘专业教学计划表时,中国秘书史是否开设总是备受教师们争论。坚持者认为中国秘书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反对者认为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中国秘书史是知识性课程,还不是有关现实的知识,完全没有必要开设。争论的结果是,中国秘书史课程或者弃而不开,或者只是作为选修课开设。

这是教师对中国秘书史的态度。学生的情况更不容乐观。作为选修课时,经常出现中国秘书史因选课人少而开不成课的场面。问其原因,学生们认为研究历史、梳理久远的历史资料那是学究们的事情,不是现实社会所需要的。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中国秘书史课程是否保留?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中国秘书史的作用谈起。

二、端正认识:从造就“完整的人”角度出发,中国秘书史与文秘专业其他课程比较,具有无法取代的作用。

在秘书人才的教育培养中,秘书工作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教学的核心所在,操作技能型课程很自然得到师生的高度重视。然而工作技能绝不等同于工作能力,秘书人员不仅要谙熟各类公文的写作以及现代办公设备的应用,而且要具有待人处事的智慧和谋略。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全面完整的人,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人格、志向、情操、性格特征等职业素养。文秘专业教育应当关心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以及长远发展。历史经验表明:秘书的所有事迹都是以其丰富的心灵世界和精神历程为出发点的。综观秘书专业教学计划,绝大部分是秘书技能知识课程,直接涉及秘书职业精神的仅有秘书学概论和中国秘书史。而秘书学概论课程由于任务重、内容多、时间少,是很难就上述问题展开论述的。

众所周知,秘书工作带有一定的机密性质,这使得现实秘书职场中的许多敏感问题难以真实地呈现给学生。至于短暂的校外实习,学生普遍反映只能接触到办公室非常表面简单的工作,根本无法涉及核心内容。

那么文秘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该怎样培养呢?孔子有句话可以给我们启示: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即要从古人留下的精神宝库里获取知识财富。对于文秘学生而言,既然从现实中获取秘书职场知识途径不畅,那么从文献中学习就显得尤为必要。中国秘书史在这方面恰恰具有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我国是秘书工作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四千多年的漫漫历史长河,积累了丰富的文秘知识和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座蕴藏丰厚的宝库。历代具有杰出才干、优秀品质的秘书人物无疑可以成为文秘学生的职业典范。探究历代秘书的处世观、生死观、价值观、性格、能力等精神状态,对于塑造学生的职业品格、树立职业榜样具有积极的意义。而通过研究历朝秘书工作制度则可以为现实的秘书工作带来启发。

三、正视现实:中国秘书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既然中国秘书史课程具有如此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为何实际开课情况不容乐观呢?作为教学人员,首先要自我反省课程教学中的不足,其中教学内容脱离学生需求无疑是一个关键问题。

中国秘书史课程过于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理论化,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和能力脱节。教学过程中往往将精力用于学习我国历代秘书机构的设置、职能、作用、地位及演进过程,学习历代秘书人员的名谓、来源、选用、素质及传统,以及历代秘书工作的基本制度,学生不胜其烦。

这样的内容对于中国秘书史研究者来说自然是应当知晓的常识,但对于文秘专业学生缺乏吸引力。原因有二:

一是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更关心的现实问题是,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将来实际工作中需要什么技能。而用人单位,绝大多数是企业——这是绝大多数文秘学生的职场——需要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至于学生是否背得出我国历代秘书机构的设置、职能、作用、地位及演进过程,历代秘书人员的名谓、来源、选用、素质及传统,历代秘书工作的基本制度,又有多少企业将其作为评价标准之一呢?

二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历史漫长,加之朝代更迭频繁,秘书人员的称呼、职责以及选拔考核标准不断变化,秘书机构的名称前后不一,秘书工作的内容和制度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知识点多,变化频繁且线索错综复杂,要想学习、掌握这些内容,理清我国古代秘书工作产生、发展、变化、完善的脉络,文秘学生学习任务相当艰巨。“无用”加上“难学”两重思想,使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厌烦心理。

四、解决思路:大力改革中国秘书史教学

要想改革中国秘书史尴尬的教学现状,就应当以学生的现实需求和长远职业发展为导向,在正确定位课程的基础上,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中国秘书史在培养学生职业心理和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在教学目标上,中国秘书史要与秘书专业教学目标保持一致

中国秘书史教学是整个秘书专业教学内容之一,教学目标应当与专业整体目标保持一致,即培养在实际工作中从事实务的应用型人才。

中国秘书史的教学不能遵循学科式教育的思路,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过于强调知识结构的完整,而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将知识学习与职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中国秘书史的课堂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在培养和完善学生角色认同意识、专业心理素质和综合职业素养,提高辨识问题、把握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下功夫,而不是将中国秘书史的学习变成对历史知识的简单记忆。

(二)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生职业需求和教学实际重新规划

从学生就业实际来看,大多数文秘学生毕业后到中小型企业及民营企业从事实际工作,从事理论研究的极少。而文秘专业的中国秘书史课程一般在高年级开设。严峻的就业预期使大多数高年级学生越来越关注就业单位到底需要什么。对这些准毕业生而言,能直接影响毕业后工作状况的课程才有学习的动力,与现实关联不大而学术研究氛围浓郁的课程普遍比较厌烦。

从教学用时看,中国秘书史的课时一般为32个课时,要在这么少的教学时间里将上下五千年的秘书历史梳理出来绝非易事,极易流于流水账式的泛泛而谈。

中国秘书史的教学内容应当有所侧重,关于秘书工作产生、发展、变化、完善的脉络性知识可以由学生自学,而将有限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集中突破几个知识点,结合学生成长实际深入挖掘某个历史专题的学习价值,使前人的实践真正转化成学生们可以借鉴的知识宝库。

(三)在教学观念上,破除教师仅仅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观念 从学习习惯来看,大学生们普遍能娴熟地通过网络和手机快速获得社会上新鲜的信息,中国秘书史知识大多数是资料性知识,古老久远的历史知识对他们的确缺乏吸引力。因此,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停留在介绍秘书历史知识的层次上只会招致学生厌学。实际上,与其要求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成为学习上规规矩矩被动的接受者,不如开放课堂,使他们成为知识积极的探索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获取网络资料能力极强的特点,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而教师则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从而使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传递转变为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在教学手段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多种手法引入中国秘书史的教学中。

1.设置学习小组。由有兴趣的学生自愿组台成学习小组,围绕上课内容收集、整理资料,集体讨论确定上课目标、重点、课堂组织方式,设计教学环节,制作、撰写讲课内容,并亲自走上讲台为同学们讲课。采用这种学习方法,尽管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古老的历史知识以别样的面貌出现在课堂上,但毋庸讳言,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观点比较幼稚偏颇,论据不充分等。因此这个时候,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做好督促、指导工作,比如,课前反复与学生沟通,仔细审核学生的教学方案,与学生商讨确定课堂教学方案,课后及时组织学生总结经验教训。

2,设置学习专题。‘根据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设置自学专题和课堂讲授专题。

比如,选取郭嘉、许攸、张廷玉等优秀秘书作为专题,了解他们的秘书功绩,探讨他们取得这些成绩的个人、历史、社会原因,将历史人物与学生个人成长联系起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借鉴。又比如,历朝保密制度的学习十分枯燥,可以开设秘书保密典故专题,通过有趣的保密典故的学习,同学们既学习了保密的具体做法、形式,又避免了局限于讲解历朝保密制度所造成的蜻蜒点水式的泛泛而谈。

3.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远比传统的黑板教学更受学生欢迎。多媒体能展示更丰富更形象的内容,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呈现出活泼多彩的风姿。

4.充分利用各种视频资源。《百家讲坛》《探索·发现》等媒体知名栏目中有许多历史学家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精彩讲解,其中许多内容与中国秘书史教学有关联,秘书史教学不妨借用一下,以拓展学术视野。

要注意的是,艺术作品往往对历史作了戏剧化处理,如果使用影视剧中的内容讲解秘书历史,则应当慎重。

我的教学实践表明,上述方法综合运用得当,会使中国秘书史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下载《中国秘书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wode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秘书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wode.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政治制度史补充—部分思考题篇

    补充:个人观点 不喜勿喷 欢迎补充 封建制、分封制 原以为“封邦建国”,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要点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

    秘书史5篇

    自考“中国秘书史”复习资料(三) 2007-04-11 17:43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7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政府中的秘书机构: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中央秘书机构呈不稳定状态相反,政......

    秘书史复习资料

    秘书史复习资料 1.简述甲骨文书。 答: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甲骨文书是商王室用甲骨文写下的,记录以商王室的各种活动的文书,......

    中外广告史思考题

    知识点 填空和判断 1.我国2010年广告总额为3125亿。 2.中文报刊中最早使用“广告”一词的是梁启超在日本创办的《清议报》。 3.最先使用广告一词的国内中文报纸《申报》。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版)思考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版)思考题 第一章 1.分析《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试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的内容和意义。 3.试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

    中国秘书史复习资料(共5则范文)

    中国秘书史复习资料 一、古籍中“秘书”的含义: 指宫禁中的秘藏之书。 指谶纬图录等类书。 指官职名称。 指官署名称。 我国最早从事具有秘书性质的工作人员称“史官”,我国最......

    中国近现代代史 答案

    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省西北柏) 主要内容:①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革命胜利②提出了党的工作中心,从农村到城市 ③分析了革命胜利后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和党在各方面的内容,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