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3.2《理性思维的深化》素材锦囊

时间:2019-05-14 16:3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3.2《理性思维的深化》素材锦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3.2《理性思维的深化》素材锦囊》。

第一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3.2《理性思维的深化》素材锦囊

第二节 理性思维的深化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解读】 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红日西沉,皓月初上,皎皎明月啊,何时照着我返归故乡?王安石先后用过“到、过、入、满”等十来个字,都不满意,最后才选定“绿”字。“绿”字是精心筛选的,极富表现力,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效果。绿:使„„变绿。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解读】 但愿我们身体健康,在相隔千里的土地上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明月。这里包含双方想法一致、感情相通的意思。婵娟:美好的姿态,指明月。

3.读书万卷始通神。

——宋·苏轼《柳氏二甥求笔迹》

【解读】 如果能读破万卷书,写起文章、诗词就好像得到神助了。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变化。

4.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宋·朱熹《训学斋规》

【解读】 原文是:“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朱熹对朗读做这样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可见朗读不可马虎。现在有些人忽视了朗读,懒得开口,这是极不好的习惯。

5.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解读】 人类以敬畏之心待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母亲般的善良赐予,若无视大自然的规律一味索取,只能得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经济要发展,人类既需要金山银山,更需要碧水蓝天。东京大地震和海啸后引发的福岛核泄漏,已经为人类的未来敲响了警钟。

6.中国淡水生态脆弱,50年来消失 000余个内陆湖泊

在过去的50年间,中国已减少了约1 000个内陆湖泊,全国平均每年消亡的天然湖泊达到了20个。在历史上曾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省,现存湖泊面积2 438.6平方公里,仅有上世纪50年代的34%。目前,全省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已减少到217个,比上世纪50年代的522个减少了58%以上。“我国淡水湖泊生态已十分脆弱,已有1.4万平方公里的湖泊富营养化或已在富营养化边缘,水华暴发事件时有发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鸿亮担忧地表示,在2007年调查统计的43个湖泊中,有27个湖泊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太湖、巢湖、滇池等12个湖泊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专家认为,污染湖泊的因素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企业、居民区的排污管道,另一污染源就是大量的垃圾进入湖内。一些生活垃圾极不容易分解,对湖泊的污染极大。

素材品析:湖泊是整个地球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如果再让湖泊消失下去,再让湖泊的水污染下去,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保护湖泊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湖泊治理不仅是污水处理工程,也是生态工程,应该有一个全流域概念,依据环境承载能力,优化流域经济,从环境与经济对立转向让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

7.“2亿人的口粮”就这样被倒掉

据央视《新闻1+1》报道,我国食物浪费惊人,仅餐饮业一项,每年就要倒掉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低收入人群的寒酸:2011年11月,在南京一家星级酒店当洗碗工的李红,因为留下了客人吃剩的一些食物,想给正在读大学的儿子补养身体,结果被酒店发现后开除。

没吃过的面包,未开封的罐头,整块的鱼肉,成袋的米面,好好的东西,统统扔进了垃圾箱;两个人去饭店吃饭非要点四个人的菜不可,四个人聚餐酒水摆不满一桌不肯罢休,至于吃不吃得完,那是另一回事了。

这,就是当今中国人面临的现状。

前不久有一篇文章,说几个中国人在德国饭店吃饭,结账的时候桌子上还剩了不少饭菜,这时候邻座几个老太太不愿意了,先是指责他们浪费,看到没人当回事,干脆打电话叫来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了解完情况后,工作人员在开出50马克的罚款同时,还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钱是你们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

素材品析:都说民以食为天,浪费食物到如此程度,天若有灵天亦叹息!按理说,浪费二字与国人的形象并不相符,“成由勤俭败由奢”“由俭入奢易,由

奢入俭难”“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此类警句古人留下了一箩筐。然而,日子好过了,今人却渐渐忘记了古训,看得让人心疼。浪费就是犯罪,与钱多钱少无关,这方面,我们不妨多学习一下国外的经验,用制度去约束某些人的浪费行为,莫让有限的资源再这样“被奢侈”。

8.崔永元:行“小善”的实在人

2012年1月8日,本该参加中国慈善年会的崔永元来到了首都机场附近的皮村“小剧场”,主持一场属于打工者自己的春节晚会。那里没有明亮的演播厅、豪华的嘉宾名单、华丽的演出服,但在简陋的晚会现场,巨大而冷漠的飞机轰鸣声,暂时被歌声与微笑代替了„„

崔永元欣然接受邀请主持民工春晚,还要从2011年10月说起。此前,河南开封四中的音乐老师孙恒和来自内蒙古的打工者王德志筹钱建立了“同心实验学校”,专门招收打工者的子女。他们的事迹引起了崔永元的高度关注,于是崔永元邀请他们参加了《小崔说事》节目的录制。

2012年元旦刚过,孙恒和王德志商量筹办一台打工者春晚,他们想到了邀请崔永元来主持。但他们心里直打鼓,像崔永元这样一个大忙人,会答应主持一场农民工晚会吗?但孙恒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在微博上给崔永元发了一封私信。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了回复:“只要能挤出时间就一定来。”

其实孙恒和王德志心里都很清楚,崔永元能不能来确实不好说。正当两人不抱什么希望时,就在打工者春晚举行的当天,崔永元来到了演出场地。他一走进剧场就说:“虽然我在许多大剧场主持过不少晚会,但只有这个剧场让我感觉特别舒服,请放心,我一定会尽全力和大家办好这台晚会。”

现在很多人喜欢装大腕,而崔永元却不同,他不愿披着央视主持人这个华丽的外衣,而是将自己视为一个普通人。人,只有不以善小而不为,才是真正的行善者,崔永元当属此列。

素材品析:“莫以善小而不为”,生活中点滴的付出,对自己来说也许只是举手之劳,但在别人心里却如沙漠里的一碗水。崔永元将心比心、实实在在地付出着自己的情感,一次短暂的出现,给他人带来的却是一辈子的感念。

9. 宋丹丹陷代言门,主动道歉敢于担当

宋丹丹因“优卡丹”事件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不过,与以往一些明星事发后推卸责任的情形不同,宋丹丹在事态还未扩大时便主动站出来诚恳致歉,她发布微博称:“惊闻我代言的优卡丹对儿童健康有害,当初接此药物广告,我及经纪公司的态度都慎之又慎,因此对厂家及药监部门的审批做了详尽的审查。假

如今天网上爆料属实,我将通过媒体诚恳地站出来道歉。”除致歉外,宋丹丹还宣称:“由于个人无法确切了解及掌握药品质量,今后无论药品是否经药监部门的审批,我都将不会再代言任何药品类广告!”宋丹丹致歉微博一出,网友纷纷赞其“敢于担当”,并称此举给其他明星树立了榜样。

素材品析:人的伟大之处不在于永远不犯错误,而在于犯错之后能有一个“勇于担当”的态度。

第二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1.1《写出自己的个性》素材锦囊

第一节 写出自己的个性

1.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侯承业《南怀瑾的理念》

【解读】 人生在世,不宜希望太顺畅。一则,世事多艰,往往难以事事顺畅;二则,倘若总是一帆风顺,反而不是什么好事。一个人,需要锻炼与考验,才能长得壮实、硬朗,才能具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而这些正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为什么纨袴子弟一事无成?就因为他们自幼养尊处优,百事遂意,结果除了一派虚骄之气,既没有担当之力,又没有济世之才,三不能吃苦耐劳,四不能顽强坚忍,怎能成就事业?

2.行道不求无魔,道无魔则誓愿不坚。

——侯承业《南怀瑾的理念》

【解读】 《西游记》中唐僧经历了八十一难才取得西天的佛经,每一难都是魔的干扰,也都是严峻的考验。不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苦难才证明了唐僧坚定的宏誓大愿吗?倘若不经磨难,一帆风顺,那还能称为宏誓大愿吗?什么是魔?表面看,是外来的妖魔鬼怪;实际上,是内心的私心妄念。修道学佛的过程,其实是不断克服自身各种妄念的过程。妄念一起,魔障立现;妄念一消,魔障立斩;妄念一净,魔障绝迹。所以,修行佛道不可能无魔,惟有在不断斩除各种魔障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地成就佛道。

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金兰生纂集之《传世言》

【解读】 自己不能珍重自己,势必轻浮浪荡,遭到侮辱便是咎由自取;自己不能警戒自己,势必骄横放纵,招来祸端也就在所难免;自己不曾骄傲自满,势必虚怀若谷,各种教益自然兼收并蓄;自己不曾自以为是,势必敏而好学,万事万物就能广知博闻。可见,环境因素虽然错综多变,但关键还在于自己。

4.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金兰生纂集之《传世言》

【解读】 世人每每感叹“做人难”,其实做人并不难,问题在于自己如何做人。每遇一件不顺心的事,就抱怨社会之不公允、他人之不宽厚,种种烦恼便会郁集心中,哪来宽慰和愉悦?反之,不怨天,不尤人,凡事检点自己,心量便能不断拓展,以至可容万事万物,像这样宽宏大度,还有什么烦恼可言?这里举个例子,谁都知道细菌病毒是有害的东西,但若处理得当,却能化害为利——疫苗是什么?不就是经过处理的细菌病毒吗?把这种数量不多、活力不强的菌毒输入人体,让人的抗体把它消灭,于是就得到了相应的免疫力,这不正是化害为利吗?如此看来,不仅营养食品有助于滋补身体,而且细菌病毒也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天下万物哪一样不可容纳、不可利用呢?还有不少人,自己随波逐流,还美其名曰“新潮”,其实何异于浮萍?既是浮萍,没有根基,自然身不由己,驱之东则东,驱之西则西,完全听任环境的摆布,岂能不感叹“做人难”?反之,那些苍松翠柏,根深叶茂,“咬定青山不放松”,像这样扎根于大地,不畏乎风雨,顽强自主,傲然屹立,何叹做人之难?

5.另类的个性与发现创新

哥伦布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发现了新大陆。有人对此不以为然,经常流露出讽刺。一次,朋友在哥伦布家中做客,他拿出一个鸡蛋对大家说:“谁能把这个鸡蛋竖起来?”大家一哄而上,结果都失败了。哥伦布轻轻地把鸡蛋一头敲破,鸡蛋就竖立起来了。“你把鸡蛋敲破了,当然能够竖起来呀!”有人不服气。“现在你们看到我把鸡蛋敲破了,才知道没有什么了不起,”哥伦布说:“可是在这之前,你们怎么谁都没有想到呢?”曾讽刺哥伦布的人,无言以对。

适用话题 尊重 大度 另类 创新 挑战 面对 6.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国君。他是一位勇于开拓、革故鼎新的杰出君王。历史学家翦伯赞以一句“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富国强兵的英雄业绩。

赵国地处北方,少数民族频频侵扰边境,赵军奋起反击却屡战屡败。面对此困境,赵武灵王没有怨天尤人,归咎部下,而是冷静地分析战败的原因,他发现赵国将士穿长袖长袍,乘战车作战,行动非常不便。于是他力排众议,对军队装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带头穿胡服,学骑射,变车战为骑战。自此,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赵国军队屡战屡胜,赵国由一个任人欺凌的弱国一跃变成战国七雄之一。赵武灵王也赢得了“五霸后继七雄强,赵国雄称武灵王”的赞颂。

适用话题 改革 创新 反思 变通 7.个性与民族气节

一天,几个侵入维也纳的拿破仑的军官,发现了大名鼎鼎的音乐家贝多芬,就要求给他们演奏。贝多芬拒绝了,可是,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为了逢迎这些侵略者,竟强迫贝多芬演奏。贝多芬愤怒到了极点,他一脚踢开大门,回到住处,立即把公爵送给他的像摔在地板上,然后留下一封信:“公爵,你所以成为公爵,只不过由于你偶然的出身;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却完全靠我自己。公爵在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适用话题 个性 彰显个性 个性与气节 个性与美德 个性与崇高 8.李彦宏

“有问题,百度一下”,这句话可谓家喻户晓。被誉为新一代互联网英雄的百度总裁李彦宏,善于捕捉商机,市场眼光非常独到。北大毕业后,李彦宏留学美国,主修计算机专业。经过刻苦勤奋的努力,他的专业技能飞速提高。硕士毕业后,他来到金融中心华尔街,先后担任了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人员,1997年又就职于硅谷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搜信公司。他的这些经历为他日后创立“百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99年,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刻,李彦宏抓住机遇,果断回国创立“百度”,并把主攻目标定为当时少有人涉足的搜索引擎。很多人报以冷嘲热讽,但李彦宏没有改变计划,而是坚定信念,执著前行。在沧海桑田、变幻莫测的互联网世界,他审时度势,不断更新战略决策,令百度公司在商海的惊涛巨浪中岿然不动,决胜千里。时至今日,百度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技术公司之一。李彦宏也凭其“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过人胆识成为呼风唤雨的数字英雄。

适用话题 眼光 努力 积累 机遇 坚持 9.旭日阳刚的转变:成名前后

2011年央视春晚,人们不再期待赵本山,而是期待着春晚新人——民工组合“旭日阳刚”的精彩演唱,不是说他们有多么嘹亮的歌喉,而是他们本身的故事让人敬佩。

旭日阳刚和许多选秀舞台走出的草根明星一样,都是深埋于社会皱褶中的“小人物”,可一上了舞台,便成为一夜改变命运的草根明星。而所有这样的明星,都必然面对旭日阳刚所面临的挑战,譬如英国的“苏珊大妈”和那位长着一对豁牙,却能完美演绎《今夜无人入眠》的手机销售员。不同的是,苏珊大妈和

手机销售员完成的是从常人到明星的巨变,这是人生的无限潜能和励志奇迹;旭日阳刚完成的却是从底层农民工到万人瞩目的春晚明星的超级巨变,他们身上寄托着更多的抗争和呐喊。

适用话题平凡 挑战 追求 机遇 命运 10.远处没有风景

英国有一位年轻的医科毕业生威廉·奥斯勒爵士,他的成绩并不差,但临毕业时却整天愁云满面。如何才能通过毕业考试,毕业后要到哪里去找工作,如果工作不称心怎么办,怎样才能维持生活,这些问题像蛛丝一样缠绕着他,使他内心充满了忧虑。

有一天,他在书上读到一句话:不要去看远处模糊的东西,而要动手做眼前清楚的事情。看到这句话后,他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心态,脱离了那种虚无缥缈的苦海,脚踏实地地开始了创业历程。最后,他成为英国著名的医学家,创建了举世闻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还被牛津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威廉·奥斯勒爵士最初的那种心境也许我们大家都经历过。在生活中,我们常会不自觉地给自己戴上望远镜,盯着时隐时现的远方,却看不到眼前的景色;我们拼命地追赶,但在望远镜里看到的永远是下一个目标。为此,我们感到沮丧,感到理想离自己太远,感叹人生之艰难。当偶然的一天突然摘下强加给自己的望远镜时,才发现每一个被自己忽视过的地方都阳光明媚、鸟语花香。

适用话题 把握现在 珍惜眼前 改变 切合实际

第三篇:语文:新人教版选修教案《文章写作与修改》2.1《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 选修]

第二章 材料的使用与处理 第一节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素材的含义。

2、理解中心印象的含义及其与使用素材的关系。

3、弄清素材和题材的区别。

4、认识同一素材因不同的人或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处理的道理。【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素材的“意义”,将素材转化为作文题材;引导学生重视素材的积累。【教学建议】

让学生充分讨论,引导学生把握“中心印象”,并通过中心印象去发现、挖掘素材中蕴含的内在意义,在此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主旨,在讨论中可不断地调整文章的主旨,使素材的意义不断升华,最终表现出深刻的文章旨意。要对现象进行由表及里的认识、分析和把握,发现意义,找到联系,形成观点。这个过程,就是认识材料的过程,就是写作的准备阶段。允许学生的低级幼稚,我们力求引导启发学生从幼稚走向深刻,最终落实到写作实践。【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4课时(指导1课时、训练1—2课时、讲评1课时,亦可边练边讲)【写作指导】

一、导入提问:

一条小溪、一碗面条、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的外部形象、一句普通的话语,是我们生活中普通得几乎不会引起注意的事物,它们可以引发富有启迪、令人感慨的文章吗?可以画成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绘画作品吗?如果可以,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呢?

二、概念的理解

(一)素材

1、根据例文思考、讨论什么是素材,教师根据教参简单讲解例文中具体的素材。例文(1):

“小溪”与烂“泥塘”

--学习《琐忆》有感

三十年代,鲁迅先生曾经勉励那些见了夸夸其谈的学者就被吓倒、自惭形秽的青年说:“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

细细品味鲁迅先生的这段话,令人感到他以幽默亲切的口吻,给我们讲明了一个道理:做人学事,要有自知之明,但不要自惭形秽。

你看那小溪,它发源于山间,从地下汩汩冒出。水是很浅的,但是清澈见底,它不自卑于源泉的狭小、力量的薄弱。它不断地涌出,慢慢地汇聚力量,向预定的方向流去,遇见土石挡路,它会暂时停下来,暗暗地聚积力量,当力量足够时,便漫过土石,浅浅流去,途中又汇入数支溪流,天长日久,它辟开高山,冲决峡谷,把坚硬的、四棱八角的山石涮成了鹅卵石。这时的小溪已变成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大江河了。

再看那烂泥塘吧,乍看去,浑浊得难以见底,似乎深不可测,于是乎人们对它远远避开,因为它张着吞天的大嘴巴,不时放出臭气。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烂泥塘的水分不断蒸发,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它只是浅浅的臭泥潭而已。

小溪成为大河,是因为它知道自己力量薄弱;它终于成了江河,是因为它不断地充实自己,战胜困难,百折不挠。小溪可贵在有自知之明而又奋斗不息。烂泥塘满足于一潭浊水,在自欺与欺人中混日月,满足中暴露出浅薄的真面目。

所以我们要象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也许还是浅点好!” 来,朋友们,做一条坦诚的、奋斗不息的小溪吧!

例文(2)罗立中的《父亲》油画形成过程

油画《父亲》创作来自生活的震动。油画《父亲》的创作过程是漫长的,罗立中认为农民是这个国家最大的主体,他们的命运实际上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因此他就要刻画一位农民,为他的油画生涯一博。当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消息传出,他再到大巴山寻找灵感。在上大学二年的大年三十晚上这个传统的节日里,罗立中站在公交车站边的厕所旁,一个掏粪老人全然感觉不到周围阴雨绵绵和节日的气氛,麻木地工作着,当时的场面震动了罗立中,印象非常深刻,因此他要塑造一位又脏又臭的掏粪老人。在正式创作之前罗立中又一次回到了大巴山,将邓开选老人的所有照片都拿出来,一稿稿的变化着,画出了一幅综合的农民的形象,油画的题目也由原来的《收粪的农民》改成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通过初审后被送到北京,进行展览前的最后审查时,当时评委被《父亲》所震撼了,久久地观赏、品味着。吴冠中认为这是父亲一代人的形象概括,“我的”就太小了,将“我的”拿掉,就叫《父亲》,他的形象代表了父亲那一代,这样在对观众展览的前一刻,《我的父亲》提升为大家的《父亲》。正是震动了罗立中的农民掏粪画面,才使罗立中创造了震动中国的《父亲》,能够感动自己的才能感动别人。

油画《父亲》的成功得益于罗立中的积累。罗立中得自父亲的遗传,对画画非常感兴趣,他喜欢画国画,擅长画毛笔连环画,大学四年下来非常刻苦地画了300多幅连环画,掌握了一手很受同学羡慕的毛笔连环画技术。在入大学之前在工厂做批评专栏板报的宣传干事,画过很大的一面墙的主席像,很大的大头像,那是不能打整体结构图的巨幅画像,只能从上到下铺地毯似的一气画完。这练就了他非凡、过硬的基本功,为巨幅的2米多高的《父亲》创作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2、理解素材的含义。

素材是作者在平时和创作准备阶段中收集积累的未经加工提炼的原始材料。是与写作所要表达的内容有关的实际生活现象。素材可表现为直接的事象材料(如生活中的现象)和间接的符号材料(如图文资料),广义的素材可以泛指客观世界的一切世象。所以它并非就是文章的题材。

素材的特点:未经作者认真的分辨、挑选、整理及至必要的加工。它只是作者通过对所写的对象的观察、体验得出的印象、摄取采撷的原始材料。

原始材料不能直接写入文章,必须经过作者的筛选和提炼。从原始素材到写作内容的过程,就是作者对素材进行筛选、提炼并运用到文章中的过程。

要写好文章,首先要积累素材;将凡与所写内容有关的材料尽多地搜集,然后进行认真的筛选及至必要的加工,从而将那些最重要、最典型、最富有表现力或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包括经加工整理过的材料),恰如其分地予以运用,从而成就出文质兼美的佳作。

我们要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就应该留心身边的事物,注意细心观察,精心思考,从而找出闪光的东西作为你构思文章的题材。题材往往出自大量的写作素材,所以在留心身边事物的同时,还应善于通过不同的途径,例如书籍文献等,搜集大量素材,一者丰富自己的知识,二者为写作储备材料。

3、平时需要留心积累各种素材。常用的积累素材的办法有用摘抄本,写日记,用小卡片,报刊杂志剪贴等,总之,将观察到的,阅读到的,体会到的分类记载下来。

4、中心印象和使用素材的关系。

中心印象就是在所有的印象中给我们感觉最强烈的那部分。每当我们遇到某件事或观察到某个事物时,我们可能得到很多印象或感觉,可是我们写作的时候,实际上只能写出其中极少的一部分。所以,要提高认识水平可以从捕捉中心印象入手,同时中心印象决定了对素材的使用。

明确《父亲》的中心印象。

(二)题材

题材是作者为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摄取并且写入文章的一系列的事实或论据,是作者用来提炼和表达主旨的事物和观念,包括一切被描摹的、被评述的材料。

素材和题材的区别:素材不等于题材。素材多是社会生活的原始材料,具有无比的丰富性生动性,但是,在丰富性中含有庞杂性,在生动性中却缺乏系统性,它只能是写作的基础,作者所表现的只是其中被筛选和提炼的一部分,因此素材大于或多于题材。素材经过选择、提炼、加工成为写作的内容才是题材。

1、材料的种类和作用(1)题材的种类

① 从材料的特点来划分,有事实性材料和观念性材料。

② 从材料存在的形态或表述的方式来划分,有个别性材料和综合性材料。③ 从材料的性质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作用来划分,有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④ 按获取的途径分,有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2)题材的作用

① 写作前,广博的原始材料的积累是形成观点、提炼思想的基础。主旨不是凭空确立的,只能是在作者对各式各样的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综合加工而得以确定的。② 写作中,有效地选择、组织材料是正确表达思想的支柱。③ 材料也影响写作成品的形式。

2、材料的采集

摄取材料的主要途经或方法是观察、体验、阅读和调查。

3、材料的选择 A选材的原则

(1)应选择突出主旨的材料(2)应选择典型的材料

典型材料,就是那些能够深刻反映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巨大说服力的事实现象或理论依据。

(3)应选择新颖的材料(4)应选择真实的材料(5)要考虑文体特点 B选材的方法:

(1)精于鉴别:鉴别是选材的基础与前提。(2)善于联系。

三、素材的转换

1、研究《父亲》从素材到杰作的过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其一、作者在受到素材“触动”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

其二、作者要善于通过“中心印象”去发现并挖掘素材的“内在” 意义。

其三、作者心中的“立意”要在不断地调整中,使素材得到不断的深化,让素材表现的“意义”不断的地升华,最终表现出深刻的文章旨意。

2、面对丰富多彩的素材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们要善于通过素材的“中心印象”,去发现素材的内在意义,而这个“意义”与文章的主题是一致的。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由“素材”到文中“题材”的转换,才能真正将这些零散破碎的材料引入文章并并使之成为文章的有机部分。(参看教参P26)

3、例文分析:讨论教材例文,注意弄清素材、中心印象、题材、主题及意义。

并认识相同的题材由于作者认识的不同会导致作者对材料的处理不同,从而体会素材挖掘的意义。

从素材到文章示例:

四、写作实践

1、提炼主题(素材转换)

一个青年丢掉了工作,身在异乡的他四处寄求职信,但都石沉大海。一天,他收到了一封回信,回信人斥责他没有弄清楚该公司所经营的项目就胡乱投递求职信,并指出求职信中语句不通顺,借此把青年好好地嘲笑了一番。青年虽然有些沮丧,但他觉得这是别人给他回的第一封信,证实了他的存在,而且回信人在信中的确指出了他的不足。为此,他还是心怀感恩地回了一封信,里面对自己的冒失表示了歉意,并对对方的回复和指导表示了感谢。几个星期后,青年得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录用他的正是当初回信拒绝他的公司。

这个素材可以挖掘出什么主题? 负责人的人是值得信任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是幸福的人、是值得培养的人;真诚相待,终能得到好的回报。

2、片断练习: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1637年,出生于伦敦的英国青年约翰.哈佛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到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新建的学院工作,时年29岁,患有肺病,工作很积极。第二年,他的肺病发作,不治而亡。尽管那时的学校只有一名正式教员,一座木版房和几十名学生,但哈佛十分钟爱这所学校,所以,他临终前立下遗嘱,将其约400本藏书和一半资产约780英磅捐赠给这所学院。这在当时的美国是微不足道的。当时的州政府为了让哈佛的善举化为一种风尚,把校名由剑桥学院改为哈佛大学。今天的哈佛大学,已经是一所多学科的综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学。他成功于年仅29岁的一个叫哈佛的早逝青年的一个小小的善举。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

首先明确:这个材料给我们的思维指向是多元的,至少可以从“州政府”或“哈佛”的两个角度立意:

哈佛的“一个小小的善举”,竟然引起州政府高度的重视,把剑桥学院改为哈佛大学,目的是让哈佛的善举,化为一种风尚。这种可贵的政府行为,对学习哈佛的“善举”,有着极大的宣传和推动作用。他告诉人们,一切献身公益事业的人,永远是人们学习的榜样。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政府及时宣传、褒奖有‘善举’的人,有利于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

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在概述材料时,要选准角度来表述。:如:

三十年代的美国马萨诸塞州政府获悉,在新建的剑桥学院工作的29岁的哈佛,病逝前将其约400本藏书,以及一半资产约780英磅捐赠给这所学院,马萨诸塞州政政府为了让哈佛的善举化为一种风尚,把校名由剑桥学院改为哈佛大学。这个响誉世界的一流大学,成功于年仅29 岁的一个叫哈佛的早逝的青年的一个小小的善举。

放在文章里,概述材料、提炼观点作为文章的第一段,引论部分,可以这样来写:

今天我读了一则震撼我心灵的材料,材料介绍说:三十年代的美国马萨诸塞州政府获悉,在新建的剑桥学院工作的29岁的哈佛,病逝前将其约400本藏书,以及一半资产约780英磅捐赠给这所学院,马萨诸塞州政政府为了让哈佛的善举化为一种风尚,把校名由剑桥学院改为哈佛大学。这个响誉世界的一流大学,成功于年仅29 岁的一个叫哈佛的早逝的青年的一个小小的善举。

读了这则材料,我认为,政府及时宣传、褒奖有“善举”的人,有利于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

哈佛的行为在当时的美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哈佛没有考虑这些,他只想着能为社会做点贡献,他的这种“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从这个角度,可以提炼的观点是:“勿以善小而不为。”或“好事从小事做起”,或“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拒绝微小的善举。”

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在概述材料时可以这样来写:29岁的哈佛在病逝前,留下遗嘱,将其约400本藏书和一半资产约780英磅捐赠给剑桥学院。这在当时的美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正是因为有了哈佛和哈佛一样的人献身公益事业,美国的哈佛才会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拒绝做小的善举。

综上所述,概述材料提炼观点,要明确以下几点:(1)要读懂材料,明确材料的思维指向。

(2)从材料中提取的是自己感受最深的观点。(3)概述材料要与观点一致。

(4)概述材料力求语言简洁,明了。(5)提炼的观点用判断句为好。

3、文章写作:

比尔盖茨给青年的11条忠告:

(1)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2)这个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而是要求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有所成就。

(3)刚从学校走出来时你不可能一个月挣6万美元,更不会成为哪家公司的副总裁,还拥有一部汽车,直到你将这些都挣到手的那一天。

(4)如果你认为学校里的老师过于严厉,那么等你有了老板再回头想一想。

(5)卖汉堡包并不会有损于你的尊严。你的祖父母对卖汉堡包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称之为“机遇”。

(6)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不要将你理应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他人,而要学着从中吸取教训。

(7)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不像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你付账单、给你洗衣服。所以,在对父母喋喋不休之前,还是先去打扫一下你自己的屋子吧。

(8)你所在的学校也许已经不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却并不如此。在某些学校已经没有了“不及格”的概念,学校会不断地给你机会让你进步,然而现实生活完全不是这样。

(9)走出学校后的生活不像在学校一样有学期之分,也没有暑假之说。没有几位老板乐于帮你发现自我,你必须依靠自己去完成。

(10)电视中的许多场景决不是真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必须埋头做自己的工作,而非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天天泡在咖啡馆里。

(11)善待你所厌恶的人,因为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为这样的一个人工作。

比尔盖茨的话给我们的启发是多方面的。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第四篇:《名师一号》人教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课件:第2单元_材料的使用与处理_第3节_材料的压缩与扩展_

共 96 页 第三节 材料的压缩与扩展 故 事 导 引 学生用书P50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从前有一位爱民如子的国王在他的英明领导下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深谋远虑的国王担心当他死后人民是不是也能过幸福的日子于是他召集了国内的有识之士命令他们找一个能确保人民生活幸福的永世法则 三个月后这班学者把三本六寸厚的帛书呈给国王说国王陛下天下的知识都汇集在这三本书内只要人民读完它就能确保他们的生活无忧了国王不以为然因为他认为人民都不会花那么多时间来看书所以他命令这班学者继续钻研两个月内学者们把三本简化成一本国王还是不满意再一个月后学者们把一张纸呈上给国王国王看后非常满意地说很好只要我的人民日后都真正奉行这宝贵的经验我相信他们一定能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说完后便重重奖赏了这班学者 原来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个故事不仅告诉我们幸福富裕的经验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材料是可以压缩和转换的文章如果要生动形象可以通过描写叙述说明等表达方式细细展开如果要直截了当可以用议论的方式一语破的下面我们就学习材料的压缩与扩展 知 识 梳 理 学生用书P50 1素材在转化为写作内容时一般要做哪些加工 素材在转化为写作内容时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切入的角度文体的特点等对素材或进行压缩剪裁使之简明扼要或进行扩展丰富使素材形象传神合于文章需要 2.如何区分素材中的必要信息次要信息冗余信息 必要信息就是必须让读者知道的内容它包括必要的背景知识也就是读者要理解所传递信息必须先具备的背景资料二是要让读者知道的主要内容次要信息指为了读者理解必要信息而提供的辅助性内容冗余信息就是不传递实质性信息或没有提供新信息的话语在缩写过程中要大力芟除冗余信息尽量减少次要信息当然必要信息次要信息冗余信息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此文章中的必要信息会在另一篇文章中变为次要信息或冗余信息决定变化的根本因素是写作的需要 3.压缩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 摘要法 摘要法是尽量撷取原作中的语句经过灵活处理加以缀合此法多用于议论文和说明文 2 提要法 提要法就是提取原作中的内容进行压缩性改写这种改写十分灵活可以借助原作的某些语句也可完全脱离原作语言可以依循原作的表述顺序也可以重新编排这种方法比较适合记叙文及文学作品 4.扩展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1 强化 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不怎么增添实质性的内容只是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描写或修辞方法将其整段或一部分加以扩充使之在读者心目中得到突出强化的主要方法就是进行细致地描写并使用修辞使语段生动形象 2 阐述 阐述就是对原有信息进行解说阐发和补充阐发可以在原作基础上进行想象加进作者的个性风格体现作者的个性特点 技 法 点 拨 学生用书P50 一语段的压缩 1.消息类压缩 消息是一种常见的新闻体裁其常见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开头导语部分简明扼要开门见山概述信息的核心内容或事实的主要部分主体部分则具体交待事件的始末对于消息类的压缩要突出有新闻价值的语句一些背景材料压缩时常常舍弃 例 用一句话概括下列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发表了一份报告报告说喜马拉雅冰川正在迅速缩小很多冰川可能在2035年之前全部融化 喜马拉雅山上的冰川不断缩小将会使长江和恒河等中国和印度境内的河流变成夏季干涸的季节性河流并有可能最终导致该地区出现难以通过政治途径解决的粮食短缺问题 在这两个国家粮食价格可能上涨预计人均粮食消费量可能下降 鉴于冰川学家明确表示冰川正在迅速缩小当前的挑战是如何使他们的调查结果转化为国家能源政策拯救冰川 要把这则新闻压缩成一句话新闻要先看导语中的重要信息即喜马拉雅冰川正在迅速缩小接下来看主体部分这部分与人类关系最直接的也就是最有新闻价值的就是有可能导致该地区出现难以通过政治途径解决的粮食短缺问题最后再将两个重要信息合在一起 答案为喜马拉雅冰川缩小将导致中印粮食短缺 2.说明类语段的压缩 1 说明性的材料必须整体把握抓住说明的中心及特点 2 一般不使用修辞举例等语句 3 注意表述的严密清晰连贯各语段的压缩不能随便改变原文的句间关系 例 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嫦娥一号卫星的奔月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 嫦娥一号卫星由长三甲运载火箭送入绕地轨道然后要在这三条大椭圆轨道上运行共约7天做三次大的轨道运动在获得足够的速度后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随后卫星将沿着这条轨道飞向月球飞行114小时后到达近月点此时卫星要进行减速制动以让月球捕获探测器随后要进行三次近月活动让嫦娥一号最终变为环月飞行的圆轨道卫星 要概括嫦娥一号卫星的奔月过程必须在审读语段时要注意明显的提示语随后还要注意过程的衔接不能丢落主要信息不能改变先后顺序 可压缩为 1 在绕地轨道不断加速 2 沿奔月轨道飞向月球 3 制动减速后入轨绕月 3.描述类压缩 描述性材料的压缩首先要关注材料所描述的主体描写的方法和手段变复杂的故事为简单的事例变生动形象的内容为简洁朴素概括出材料的事实即可 例 用摘要法压缩下面的故事 两个乞丐在路边乞讨天下着鹅毛大雪但他们一无所获上帝看他们可怜就变作凡人赐给他们每人一枚金币乞丐很高兴 一个乞丐想我可以用这枚金币做资本去开一个做豆腐的小作坊再也不用沿街乞讨了于是他盖了个小作坊 而另一个乞丐去饭馆大吃大喝几顿饭就把一枚金币花光了过了七八年上帝又见到了那个乞丐上帝问我给你的金币哪去了 乞丐说吃饭花光了 上帝把他领到一家大饭店门口这家饭店正开张门口热闹非凡在人群中乞丐很快就认出那个饭店老板原来他就是同自己一起乞讨过一枚金币的伙伴啊望着偌大的一座新饭店乞丐羞愧难当立即溜走了望着他的背影上帝叹息了一声 用摘要法只要把故事的梗概交待清楚即可 可压缩为上帝看到两个雪天乞讨的乞丐一无所获便化做凡人赐给他们每人一枚金币一个乞丐拿着这枚金币开了一个做豆腐的小作坊而另一个却几顿饭就把金币花光七八年后那个大吃大喝的乞丐依然在乞讨而另一个乞丐偌大的饭店正在开张 4.议论类压缩 对议论类的材料的压缩要注意 1 提炼观点 要根据语段的层次结构句间关系等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2 抓中心句 议论性的语段一般都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议论要把握材料的议论中心首先要找出材料的中心句 3 提取关键词语 要注意摘选文中关键的词语灵活地加以缀合 4 概括内容 要求在整体阅读把握中心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 例 下面是傅雷《给傅聪的信》中的一段话请用一句话概括傅雷的观点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总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情感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道理说了一大堆却偏于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要压缩上面的语段首先要理清层次抓住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可压缩为艺术既不能限于感性认识也不能限于理性认识还必须进入第三步的感情深入 二语段的扩展 1.素材拓展法 素材拓展法就是根据文章的需要对素材适当取舍并恰当展开首先将素材中最能表达观点的内容加以渲染运用细节描写或修辞加以强化从而更鲜明地突出中心其次在选取内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进行类比或对比进一步拓展素材使文章内容丰富议论有理有据 例1 我多想像棱罗一样在自然中生活澄清明净的瓦尔登湖畔一座小木屋在林中静立无时无刻不散发着自然的清新的气息他从不锁门在他的心中木屋应是安然恬静地睡在自然的怀抱里清晨他推门而出晨光如娇弱的花蕊缓缓轻展偶尔他在湖边钓鱼在荡漾的涟漪中构思他的作品延展他的思绪而后在夕阳流动的歌声中他漫步回屋静思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自然中生活》 此段文字通过细节描写拓展素材展现了棱罗在自然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宁静和谐的大自然的向往十分真切感人 例2 三国时期徐原与吕岱是一对好友徐原才智过人吕岱荐他当了御使但吕岱有了任何过失徐原总是毫不客气批评他当着众人的面也决不容情常常使吕岱下不了台可是吕岱分外敬重徐原徐原死后吕岱悲伤地说失去了这位畏友还有谁能指斥我的过失呢此外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与本·琼森也是畏友 本·琼森的第一部剧作是莎士比亚帮他公演的莎士比亚死后本·琼森曾沉痛地写道得意吧我的不列颠你拿出了这样的一个人他可以征服欧罗巴的全部戏文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界但是本·琼森却对莎士比亚剧作中用三把锈剑来描绘壮阔的红白玫瑰战争的假定性倾向进行了严厉的抨击 《多几个畏友》 此段选取了徐原与吕岱的故事并把它特写然后进行类比联想写莎士比亚与本·琼森真正的友谊从而使议论更加透彻中心更突出 2.形象丰满法 形象丰满法就是通过合理的想象细致地描写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形象更能表现主题给读者留下深深的印象 例如一位同学在写《肩膀》时把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扩写为 在这个有着惨白月色的夜晚他独坐短松冈一壶清酒伴着泪千行他的面容在月光下憔悴而又落寞他一定是赶了好久的路才回到这里他来不及洗去脸上的浮尘来不及整理泛白的鬓角他只想快快回到这里再好好看看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他仿佛又看到她凭轩倚窗乌黑的长发倾泻而下 可如今只有那棵棵松树掩映下的坟冢默默地回应他的呼唤他的手轻轻拂过坟头将清酒缓缓洒在坟前深深凝望后毅然转身这是怎样的悲痛曾经伉俪情深如今只剩下他自己形单影只但他没有沉沦他用他坚实的肩膀撑起这份悲痛撑起他残落的家用他的肩膀撑起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化作一首千百年来被传诵的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本段通过合理的想象鲜明生动地为读者刻画出了一个有情有义的苏轼的形象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高 考 典 文 学生用书P52 例文1 2010·北京卷 有人说人应该懂得仰望星空否则便会目光短浅有人说人必须要脚踏实地否则就一无所成而我认为我们既不能忘记仰望星空也不能忘记脚踏实地否则我们要么缺少梦想要么缺少把梦想付诸实践的力量 温总理曾说过一个民族只有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才会有未来的确我们需要懂得仰望星空像梭罗那样把对俗世名利的追逐化为对星空的幻想当其他人为了锱铢之利斤斤计较习惯于用数字衡量人生的价值梭罗却在广阔的自然中找到了方向在浩瀚的星空里找到了最纯真的梦想试想若我们不懂得仰望星空的真谛又如何能超越世俗的羁绊寻到那一个最真最美的理想 在钱钟书先生去世后不久曾有人撰文纪念他寂静勤于钻研的一生的确钱钟书先生可谓是脚踏实地的典范终生专注于学术研究从不以口舌争名求利从不为交游虚掷光阴览古籍做学问写专著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将他对于学问的苛求付诸实践刻苦勤奋造就了这个学贯中西的大学者试想若没有脚踏实地的孜孜以求钱钟书先生又如何能成为玩转中西文化的大师 我们可以羡慕梭罗仰望星空的自由自在亦可以钦佩钱钟书脚踏实地的刻苦求实可是请不要忘记没有哪一个伟人是仅靠仰望星空或脚踏实地就能获得这样世人敬仰的成就的若在仰望星空之后梭罗没有亲自动手在远离都市的地方开辟一片天地缺乏用一生去固守一个纯净平和的梦想的决心更无法脚踏实地将梦想变为现实如何能有《瓦尔登湖》这样经久不衰的心灵启迪如何能成就一段精神世界的不朽传奇 若在脚踏实地之前钱钟书先生不懂得仰望人类历史浩瀚星空未曾确立那样高远的志向又如何成就《管锥篇》折服世界的旁征博引如何能写出《写在人生边上》那些

伦的人生哲思 因此仰望星空是我们捕捉梦想的开始脚踏实地则是我们让梦想成真的途径我们需要用一颗孩童般的心灵去找寻梦的光芒更需要用成熟和坚忍完成我们实现梦想的征程 仰望星空超越现实的束缚找寻梦想 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双手使梦想照进现实 既然目标在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向着天际最亮的星座出发一步一步才能摘取梦想 权威解读文章开篇便亮明了自己的观点既不能忘记仰望星空也不能忘记脚踏实地接着便引用温总理的话论证仰望星空的道理又用棱罗的例子进一步议论仰望星空的作用继而用钱钟书的例子论证脚踏实地的道理再接下来论证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辨证关系最后在充分阐明观点后发出号召文章脉络十分清楚材料说明力强语言简练有力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例文2 2009·山东卷 见证 我是一个史官我记录历史尽管史书上并没有我的名字 又是一季梅雨记不清有多久没有见到太阳了 夫人为我整理泛着霉腥的朝服低声问道皇上还是没上朝吗我抬头望望天没有回答朝野之间唯有史官不能言语亦不能宣泄个人感情用笔墨不动声色地记录下这些苍白的历史是我的职责 宫殿前依然站满了焦灼的大臣他们手中都捧着大把的奏折等着面奏皇上 我洗净手将毛笔蘸饱墨汁小心地铺平纸张偌大的纸上只留下短短的一行正楷 圣上未朝 我把毛笔轻轻搁放在砚台上看混沌的墨在砚石上缓缓地洇出山水那里是另一个世界恍惚中有琴音传来隔着烟雾带着水汽似有似无是谁的双手在拨动纤细的琴弦似乎让雨丝也跟着游走我的心向往着那个世界脸却朝向朝堂保持端庄的麻木 琴声断了语音消散在雨声里回转身我用自由的行书写下 涔涔雨烟雾幻生空琴系着谁情 泫然泪无声犹唤闲墨难堪我心 不觉已是泪流满面似乎又忆起多年前的梅雨季一曲琴罢锁定我和夫人的今生来世一纸皇榜也划定我一生的轨迹从此开始做一个卑微的史官放弃了诗情画意抛弃了浪漫才情用笔墨去见证历史用青春去约会枯燥 并不出人意料邻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战争圣上派出的军队皆惨败而归敌人越逼越近而我的史书却依旧惨淡直到有一天皇上准备逃离于是成片的败字戛然而止 站在城门前与夫人离别夫人含着淡淡的微笑我知道在她淡定的神情下一颗心在缓缓撕裂看着夫人我多么想扔掉笔墨走出皇宫去过闲云野鹤的生活可是史官的职责告诉我我或许应该是这个国家最后死去的那个人我要用生命和文字见证一个朝代的兴衰 我跟着皇上踏上了颠沛流离的逃亡之路耗尽自己来记录历史的轨迹即使无法改变些什么见证是一种痛苦的过程亲眼看见自己的国家走向衰亡却只能用一种置身事外的话语书写过程 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我似乎是在恍惚中又听见夫人低婉的歌声 簌簌叶暮秋冥留沧路指向哪边 憔悴颜残妆旧纱浅笑怎载相思 于是我恭肃地写完生命里的最后一个字迎对敌国士兵刺来的利剑 权威解读读罢此文我们深深叹服于该考生的浓缩力和表现力他将一个朝代的更迭压缩在一篇不足千字的文章内让人读出了浓重的家国情怀一个无名史官见证了一段沉重的历史一篇出彩的作文见证了该生深厚的功底 例文3 2009·全国卷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雄鹰擅长飞翔上天便给予他天空的辽阔 蜜蜂擅长采蜜上天便给予他花朵芬芳 蚕儿擅长吐丝上天便给予他蚕叶肥硕 《师说》有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人生更是如此不可能将所有的经历都体验将所有的技艺都精通只要做最擅长的事尽心而为便达到了一种极致 百度总裁李彦宏在一次电视访谈中说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讲道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在大学时学图书馆专业的他发现自己对电脑的兴趣与悟性在大学毕业时毅然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了当时在中国并不发达的计算机人在擅长的领域总是把热情与努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当百度创造了网络传奇当中文百度闪耀在美国纳斯达克的创业板上时成功是对这一智慧的最佳诠释离开弱点选择特长另择生存本领生命的道路必将愈加顺利与开阔 不仅仅是在商业领域在艺术领域许许多多的成就亦是源于明智的选择做自己擅长的事 朗朗是一个文静而孤僻的孩子当他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一般不爱交流然而他却在钢琴上显示出他过人的才能细心的父亲发现了替孩子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但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反对这一草率的决定在东方人的眼中学习才是本业是唯一的不可动摇的然而做擅长的事终究让朗朗臻于艺术的巅峰当手指在黑白琴键上狂乱的跳动时朗朗心中的幸福喜悦定是他人难以体味的 做擅长的事发挥出自己的特点与长处便会有兴趣有动力在不断取得进步的过程中获取信心享受过程的美好而这一切恰是所有成功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生存的本领不止一种只是选择最钟爱的那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个声音缓缓响起停留在你最喜欢的一枝上让你的生命在快乐与幸福的枝头上栖息 权威解读本篇作文是2009河北省标杆作文得分54分这篇文章拟题别具匠心题目不仅贴切而且新颖尤其是例证的运用详略适宜颇具说服力 本篇文章立意深刻条理清晰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篇文章看出作者丰富的材料积累和深厚的思想沉淀 素 材 积 累 学生用书P53 一时尚素材 蜜蜂死亡谁之过 研究人员发现英国乃至全球范围蜜蜂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降美国原有250万个蜜蜂群落如今14的蜜蜂群落由于群体崩溃紊乱现象而消失 美国和英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发电站和汽车排放污染物会破坏鲜花产生的香气分子鲜花不香进而扰乱昆虫闻香识花寻找食物的能力并阻挠它们为农作物传花授粉食物不足更导致蜜蜂等传粉昆虫数量大幅下降 在19世纪污染程度低的环境里鲜花产生的香气分子传播距离能达到1000米至1200米现在香气分子在受到污染的大城郭即使顺风传播距离也只有200米至300米这就严重影响到蜜蜂的觅食和授粉 如果人类行为导致的污染持续下去不久的未来蜜蜂可能消失而蜜蜂的消失和减少并非只是蜜蜂自己的事也事关人类因为没有蜜蜂的传花授粉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粮食供给不可谓关系不大污染的最终受害者是人类自己 历史的缩本 周稼骏 马克思的女儿燕妮曾向当时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维特克请教能否将古今的历史缩成一本简明的小册子教授含笑答道不必他巧妙地用了四句谚语就概括了古今的历史 一当上帝要灭亡某人的时候往往先令其有炙人的权势 二时间是筛子最终会淘去一切历史的陈渣 三蜜蜂盗花结果反使花荣盛 四暗透了便望得见星光 二寓言智慧 瓦罐和铜罐 两只罐子在小河面上飘浮着顺流而下其中一只是瓦罐另一只是铜罐瓦罐对铜罐说别靠近我请你离我远一些只要你碰我一下我就得粉身碎骨沉入水底了所以我不想与你太亲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地位身份相似生活志趣相投的人才会和睦地呆在一起 假若双方差异太大很可能因无法和谐相处而彼此伤害此时该如何相处呢只要相互理解多替对方想一想彼此尊重保持距离就可以了权贵之人好比铜罐你要是因为自己是一只卑微的瓦罐也不必刻意讨好攀附他因为碰到他未必就会是好事受伤害的只能是你自己 实 战 演 练 学生用书P54 一基础训练 1.下面是某中学对一个班46名学生心态所作的调查请用一句话对下列调查做出结论 不超过10个字 ①你最值得高兴的事情是什么18人选答找到一个好朋友14人选答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 ②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17人选答没有知心朋友13人选答不被别人理解 ③你受委屈时向谁诉说29人选答朋友17人选答独自忍受 ④你对家长的最大希望是什么17人选答该自己做主的事情让自己做主16人选答感情上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学生渴望沟通和独立 2.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并为它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20字 《江西日报》11月21日报道近日广昌县林业部门在红豆杉野生资源考察中发现一野生红豆杉群该野生红豆杉群位于广昌县旴江镇苦竹村严家凹约有50余棵大大小小的红豆杉分散生长于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最大的一棵树干直径为32厘米高约16米小的红豆杉高约2米现在正是果实成熟期4米以上高度的树上都挂了红豆果艳丽多姿令人陶醉 红豆杉又名紫杉赤柏松属常绿针叶结樱桃大的奇特红豆果是第四纪冰川后遗留下来的世界珍稀濒危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广昌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野生红豆杉群 3.根据以下文字给知识经济下一个定义 以前的经济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而知识经济则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因此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知识经济是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 4.根据下列材料用两三句话介绍秦剑出土概况要能解释秦剑不生锈的原因 不超过100字 ①出土时间1974年 ②出土地点陕西临潼发现的秦始皇时代的陶俑坑中 ③出土时的状况剑身乌亮光泽照人能一下子划破十几张报纸 ④在地下埋藏时间在五六米深的潮湿的土壤里埋藏了2000余年 ⑤出土数目三把 ⑥成分测定经现代仪器检测成分是青铜合金 ⑦剑身表面处理经过铬盐氧化处理 这种技术在国外始于20世纪30年代 ⑧检测单位中国科学院历史考古研究所 ⑨社会效应消息传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974年陕西临潼陶俑坑中出土了三把秦始皇时代的宝剑剑身乌亮光泽照人能一下子划破十几张报纸经测定剑的成分是青铜合金表面经过铬盐氧化处理这种技术比国外先进两千年 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近年来校园手机族悄然出现学生要求家长给自己购买手机的愿望强烈家长买还是不买左右为难学校对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禁还是不禁也左右为难会上一位老师谈了自己的观点学生使用手机不能一味禁止而应积极引导 请你具体阐述这位老师的观点 要求阐述充分条理清楚8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在科技发达的时代想要完全阻止学生享用高科技产品是不现实的一味禁止会引起逆反学校家长应引导学生理性使用手机文明使用手机 6.公司张总在主持会议下面是他办公室的电话留言如果你是张总的秘书请整理一份电话记录要求简明扼要不超过40个字 张总您好我是广博广告艺术公司的秘书小周我们刘董事长出差在外明天上午乘飞机返回他嘱附我和您确认一下先前约好的在花园大酒店共进晚餐一事时间是明晚630在现代广场东边的那一家您可以回电15771588谢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广博公司刘董秘书来电确认明晚630花园大酒店 现代广场东 共进晚餐回电15771588 7.阅读下面语段用一句话概述它的中心意思 不超过20字 追求健康长寿是现代人的普遍愿望近年美国农业部推出了食物指南金字塔图形成为美国人摄取食物的最佳方案金字塔的底层为面包米饭等谷类食物是饮食的主要来源第二层为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 第三层为肉蛋奶等是蛋白质的来源顶层为脂肪油类甜食只要少量即可许多食品学家都认为这种饮食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于人的科学饮食追求健康长寿中国90年代也颁布过《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强调食物要多样粗细要搭配三餐要合理营养要保证甜食不宜多油脂要适量这与金字塔图形十分相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科学的 合理的 饮食结构 搭配 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 是人健康长寿的条件 8.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把下面的一句话扩展成一段话使其具体生动丰满 不少于50字 一首好诗往往总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调动你的想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首好诗往往只给你一朵浪花叫你去想象大海的浩渺只给你一钩弯月叫你去想象夜空的宁静只给你一颗露珠叫你去想象黎明的清新总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调动你的想象 9.用描写的手法将下列词语扩展成一段话 母亲是一棵树 提示可以写是一棵柳树一棵枣树一棵红枫一棵冬青等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母亲是一棵柳树春天里披一身鹅黄仲夏里撑一地浓阴安安静静地生长在每个人的视野中而她天性的安静又使她默默无闻‖母亲是一棵枣树小巷的土墙边山涧的崖畔上河埠头沟谷中似乎没有什么条件可以限制她的脚步 她的躯干生来与粗壮无缘她的瘦弱单薄很让人担心让人怀疑那绵软甘甜的枣子是不是从这样的躯干捧出来的‖母亲是一棵红枫她在秋天轰轰烈烈地燃起火一般的红叶是否是一次生命的耗损一次真爱的释放呢‖母亲是一棵冬青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独对严寒笑迎风雪历经坎坷依然不枯萎不凋零无怨无悔呢 10.请对下面一组画面加以想象创造进行解说使之成为恰当的画外音解说时注意主体和陪衬物背景的关系注意顺序要给人很强的可视性 画面①FLASS动画蒲公英老了②小蒲公英问妈妈哪里是它们的家③妈妈默默地给每一个孩子戴上一把远飞的小伞④孩子高兴地在大地的怀抱戏耍 答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深秋秋风瑟瑟田野中一株蒲公英叶子枯萎枝上一簇簇的白白的花在风中摇晃渐渐露出的蒲公英籽也在随风晃来晃去它们仿佛在问妈妈哪里才是它们的家妈妈默默地给它们配上白色的小伞小蒲公英籽一颗一颗离开妈妈随光飘去宛如一群小伞兵飘呀飘飘在湛蓝的天幕上蒲公英妈妈不停地在风中摇晃用它那干枯的手向远飞的孩子们挥手告别 二能力提升 1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1745年9月12日瑞典歌德堡港风和日丽人山人海人们聚集在码头热烈欢迎航海英雄凯旋哥德堡号商船此次远航中国历经磨难躲过瘟疫和无数风暴的袭击数次逃脱海盗的追击历时两年半时间满载着瓷器茶叶和丝绸返航还差900米就要靠岸了人们做梦也想不到就在一片欢腾声中哥德堡号竟然笔直撞上了暗礁而当地人对这块暗礁再熟悉不过众目睽睽之下哥德堡号在家门口离奇沉没 要求阅读上面材料自主立意自选体裁自拟文题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哥德堡号历时两年半终于到家了人们的神经彻底放松了船员们被即将到手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只看到900米外如同潮水般的欢迎人群全然忘记了平日再熟悉不过的暗礁酿成当时世间最大的木船在历尽千难万险即将凯旋时毁于暗礁的人间悲剧乐极生悲功亏一篑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知道唐代大诗人陈子昂21岁到京师是怎么在一日之内名满都下的吗 陈子昂有一天遇到个卖琴的人开价百万大家都买不起陈子昂却当场买下 四周的人说想必您一定琴弹得非常好 陈子昂说我确实善于此道 大家又问能不能欣赏一下呢 可以陈子昂说明天请大家来我家 第二天大家都到了陈子昂准备了酒肴招待捧出琴对大家说我陈子昂有文章上百卷大家不知道居然对这区区弹琴的小技感兴趣说完把琴举起来当场砸碎并把上百卷文章分送给大家 就这么一个举动陈子昂成名了 要求阅读上面材料自主立意自选体裁自拟文题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陈子昂砸琴是在向公众作广告宣传自己没有这个举动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了解陈子昂的文章呢 1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谭盾是一个喜欢拉琴的年轻人可是他刚到美国时却必须到街头拉小提琴卖艺赚钱幸运的是谭盾和一位认识的黑人琴手争到一个最能赚钱的好地盘商业银行门口过了一段时间谭盾赚了不少卖艺钱后就和黑人琴手道别 十年后谭盾有一次路过那家商业银行发现昔日老友黑人琴手仍在那赚钱的地盘拉琴当黑人琴手看到谭盾突然出现时高兴地说兄弟啊你现在在哪拉琴呀谭盾回答了一个很有名的音乐厅的名字但黑人琴手反问道那家音乐厅门前是个好地方也很好赚钱吗他哪里知道十年后的谭盾已经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家了 要求上述材料引发你哪些感受呢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谭盾没有死守在商业银行门口他放弃了那个在黑人眼里最能赚钱的地盘他有更高的追求从街头艺人到著名音乐家他

我们

人生真谛①理智的放弃就是成功的选择②更高的追求是成功的原因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关电话的发明权问题曾引起一场官司 英国科学家贝尔宣布他发明了第一部电话机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不料就在贝尔提出申请这项发明专利后科学家莱斯却向美国最高法院起诉贝尔声称电话机的发明权应归他所有 事关一项重大发明的发明权和当事人的名誉权法院不得不进行认真严肃的调查并请有关科学家对贝尔和莱斯各自的申诉进行鉴定 调查和鉴定结果证明在贝尔之前莱斯确实已研制成功一种利用电流进行传声的装置这种装置能把声音传到1000米以外但是这个装置仅能单向传送不能双方相互交谈对此莱斯确认不讳于是法院和科学家都断定这种装置还不能被称之为电话机 贝尔面对法院和科学家调查组也直言不讳他曾借助过莱斯的实验但他比莱斯更加细心他发现了莱斯装置的不足他将莱斯装置所用的间歇电流改变为连续的直流电这就解决了话声短促多变的问题然后他又将莱斯装置上的一颗螺丝钉往里拧了半圈仅仅5丝米于是话声就能互相传递了仅仅这5丝米就使电话机诞生了这种结果使莱斯瞠目结舌使科学家们震惊万分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法院最终判决是莱斯败诉电话的发明权归于贝尔贝尔感到他利用了莱斯的实验同意将发明专利由他和莱斯共有莱斯深怀感慨地说我在离成功5丝米的地方失败了我将终生记取这个教训他坚决谢绝与贝尔共享专利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①莱斯在研究电话的历程中缺乏坚持不懈的执着他走了九十九步最后在离成功只差一步时功亏一篑成了千古憾事莱斯与电话发明权专利失之交臂为人们提供了痛心疾首的教训 ②贝尔把莱斯装置所用的间歇电流改变为连续电流然后他将莱斯装置上的一颗螺丝钉往里拧了半圈仅仅这5丝米就使电话机诞生了此前莱斯几乎跑了马拉松全程可他只差5丝米看来成功与失败只在咫尺之遥而这咫尺的距离就在于细心与坚持 ③最后贝尔提议他与莱斯共享电话的发明专利莱斯拒绝了这一建议他觉得自己在离成功5·丝米的地方失败是他将终生记取的教训牢记教训比共享专利更有价值 课 余 撷 珍

学生用书P56 一漫画 ①这种疼爱是一种溺爱家长应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②青少年要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或是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 ③劳动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④勤劳是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⑤我们应该自立自强培养实践 动手 能力 二花语 勇敢的心 火鹤花

花语燃烧的心勇气 火鹤花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 观叶和观花植物

它那美丽且显著的心形苞片 称为佛焰苞

火红的颜色代表着热情的心 从苞片上抽出来的棒状肉穗花序

直立挺拔预示着勇敢的心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maxbook118com 老师都说好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maxbook118com 老师都说好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maxbook118com 老师都说好

class=“ad_box”>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

第五篇:文章写作与修改4第二章 材料的使用与处理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肖海滨专栏: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研究资料汇编·选修课

文章写作与修改

第二章 材料的使用与处理

第一节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

关于“话题探究”

本节探究的话题是有关原始素材转换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罗中立的油画《我的父亲》是如何由原始素材转换成作品的?这对我们的写作素材转换教学有什么样的启示?

先探究第一个问题,《我的父亲》是怎样产生的。

根据作者自己的介绍,这一素材是作者从“一位守粪的农民”身上发现的,也就是在生活中直接发现的。表面看来,这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偶然发现,受到触动,迸发灵感,创作出杰作。但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问题并不如此简单。“除了我平常对农民的了解、接触之外”,这话虽然好像不经意地在文章的开头一笔带过,但我们却不能轻易放过去,因为这里很清楚地说出了作者之所以能发现并转换素材的主观原因。试想,一个与农民从不接触,对农民一点也不了解的人,能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和关注农民的兴趣吗?这样的人即使遇到了相同的农民人物素材,也不太可能由此开始继续观察并在观察中不断调整视角,不断发现“意义”,不断使自己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提升。倘若如此,这幅画就没有产生的可能了。所以,这表面的偶然中蕴藏着深层的必然。

这一点,是作者能够敏感地发现素材的至关重要的主观因素,也可以说是作者发现素材必备的心理基础。

具备了这样的心理基础,作者就会带着极大的关爱之心去接触素材,去发掘素材,去发现素材的种种细微之处:“他在雪水中僵硬的动态”,“他呆滞、麻木的神态”,“一双牛羊般的眼睛”,这些就构成了作者对原始素材的“中心印象”;作者“心里一阵猛烈的震动,同情、怜悯、感慨„„一起狂乱地向我袭来,杨白劳、祥林嫂、闰土、阿Q„„生活中的、作品中的人物都乱糟糟地挤到了眼前”,这说明作者已经受到了深深的触动,感情的波澜涌动起来。于是,作者迸发出了“要为他们呐喊”的创作冲动。至此,一部画作即将产生的情感心理基础已经具备了。

但是,“画了守粪农民,以后又画了一个巴山老赤卫队员的农民,最后才画了《我的父亲》”,发现最初素材并受到触动之后,紧接着还需要让自己的原始“触动”不断发酵、蒸馏、过滤,还需要理性认识的不断调整变化,还需要“立意”的不断升华,最后才能创作出理想的作品,才能达到素材转换的完美境界。

正是因为经过了上面所说的这样一种曲折复杂的过程,油画《我的父亲》才如此真切地画出了中国农民“牛羊般的慈善目光”,“皮肤的抖动”,“特有的烟叶味和汗腥味”,“沉重的喘息和暴跳青筋下血液的奔流”,“细小的毛孔里渗出的汗珠”,“干裂焦灼的嘴唇”,“仅剩下的一颗牙齿”等外在形象,才如此深沉地表现出中国农民父亲“淳厚、善良、辛苦”的内在神韵,才具有如此逼视人的魂魄的艺术震撼力!

结合以上油画创作的事例,引导学生探究第二个问题:这一典型事例对我们写作素材的转换有什么启示?“知识导引”里已有了具体概括,这里再强调几点:其一,作者在受到素材“触动”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其二,作者要善于通过“中心印象”去发现并挖掘素材的内在“意义”。其三,作者心中的“立意”要在不断的调整中,使素材得到不断的深化,让素材表现的“意义”不断升华,最终表现出深刻的文章旨意。

绘画如此,写文章也是如此。

“知识导引”的解读与处理

什么是素材?一般认为,素材就是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经总括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素材”一旦进入文章之后就成为“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从作者得到素材的不同途径来看,素材又可表现为直接的事象材料(如生活中的现象)和间接的符

号材料(如图文资料)。广义的素材可以泛指客观大千世界里的一切事象,真可以称得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但是,从写作过程本身来看,选材是写作的第一道程序。所以,在素材的转换使用问题上,我们应该着重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首先,面对丰富多彩的素材,要善于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善于通过自己的“中心印象”去发现素材的内在“意义”,而且这里的“意义”与自己文章的“立意”应该是和谐相通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由原始“素材”到文中“题材”的转换,才能真正将这些零散破碎的材料引入文章并使之成为文章的有机部分。也正因为这样,素材一旦被作者有目的地纳入文章后,会发生原本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会产生难以预测的重大作用。这可以说是一条素材转化的基本原则。

比如,发现一位普通“守粪农民”这一素材时,画家罗中立正是通过“守粪农民”那“一双牛羊般的眼睛”这一“中心印象”而发现了中国农民的“淳厚、善良、辛苦”的“意义”,才深受触动;进而产生了“我要为他们呐喊”的“立意”冲动,从而创作了这幅令人震撼的油画。而针对油画《父亲》这一素材,“例文一”和“例文二”之所以会有不同的感触,之所以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主要原因就在于两位作者各自的视角不同,发现的素材“意义”不同。在引导学生进行“素材”转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素材”的丰富多彩的“意义”或非同寻常的“亮点”,并以此为“切入点”立出自己要表达的写作之“意”,然后写出自己的文章──而且一定是比较成功的文章。当然,“意义”的发现,“亮点”的寻找,也需要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发现“意义”、寻找“亮点”的能力,也会在不断的变化中得到发展、提高。

其实,与写作教学息息相关的文学创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原始素材经由作者的“意义发现”与创造性转换而成为不朽的文章“题材”,进而创造出不朽名作这样的事例,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不胜枚举。一个原本微不足道的生活人物,一旦被艺术家塑造成为典型的艺术形象,一件原本寻常的生活小事,一旦被艺术家纳入他的艺术作品中,常常会产生化腐朽为神奇、变短暂为永恒的艺术魅力。据周遐寿(周作人)先生的《鲁迅小说里的人物》(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介绍,鲁迅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大都有生活原型。

如“孔乙己”的原型是孟夫子,此人当年常去鲁迅绍兴故宅对面新台门所在的东昌坊口的小酒店里喝酒。他曾经偷过书,并说过我们耳熟能详的“理论”:偷书不算偷,叫窃。不过被打断腿的不是他,而是孟夫子的族伯,绰号叫“跛鼓”的。鲁迅是以孟夫子做主要的原型,集中了几个人的特点,塑造了“孔乙己”这一可笑可怜可叹的人物。

当然,“杂取种种,合成一个”,在将原型人物转换为艺术形象的过程中,也倾注了鲁迅先生高超的艺术匠心。鲁迅先生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中就很具体地道出了其中三昧:“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原生态的小人物,经过鲁迅生花的妙笔,便转换成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里不朽的艺术典型,具有了永恒的艺术魅力。这也为我们在如何转换、使用素材的写作教学中提供了经典范本。

以上是原始素材转换的两种基本途径:1.提炼和强化;2.文学意义的典型化。这两种情况在中学生写作里都是可以出现的。我们允许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虚构(事实上很少学生没有在自己作文里虚构过),在技能训练方面则更应该注意前者。

“例文借鉴”的点评与交流

[例文一]点评:

《汗水中的启迪》,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来布局谋篇,文章劈头就是一连串急促的追问,陡然掀起文章的波澜,发人深省;紧接着总说素材(画面)给自己留下的强烈的印象──“浑身散发着泥土的气息,眉宇间充满着慈爱、温和、淳朴、辛劳”,这已经深深

地抓住了素材的“中心印象”。

本文的开头颇有先声夺人之势。接下去的具体联想,同样紧紧抓住素材的中心印象而向外自然地辐射出去,既扣住自己立意的中心,又适当联系生活实际,很好地转换了原始素材,表现了自己文章的立意。而结尾处的“在沉思中皱起了眉头”一语,暗示了作者由眼前的画面而产生的强烈的责任感,足以令人在回味中积极进取。

本文文字练达,富有表现力,尤其值得称道。

但是,高要求来看,本文的内容有些单薄,还不够充实。

[例文二]点评:

《父亲──油画〈父亲〉评价》一文,是一篇感情充沛、热情洋溢的佳作。

文章首先在一种亲切的询问中引出了油画作品,紧接着在强烈的情感中富有创造性地描述了油画内容,形象地浓缩了油画的精华,为下面的具体赏析作了很好的铺垫。然后从“呼吸”“喘息”“神情”等方面展开深入赏析。在赏析的整个过程中,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至于文末所产生的要为这样的“父亲”、这样的祖国而奋斗的决心,因为有前文的激情做基础,不仅没有丝毫的突兀感,反而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本篇文字,激情飞扬,催人振奋,发人深省。作为中学生,实在难得。

不过,如从纯粹评论文章的要求来看,本文似乎有点“热烈的感受有余,冷静的评价不足”(当然,也要考虑到作者写作的年代)。

[例文三]点评:

《小丑》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一篇著名讽刺散文诗,写的是一位极其愚蠢而又非常鄙俗的“小丑”,因为别人瞧不起他,于是就想了一条高招,对受大家喜欢的名人名作,统统加以彻底否定,一律进行猛烈抨击。只要有人在他面前称赞什么人,他都对这人给予彻底否定,极尽丑化之能事。最后他竟然成功了,“一个大喊大叫反对过权威的人──自己也成为了一个权威了,而年轻人正在崇拜他,而且害怕他”。

像这种自己毫无建树而专靠否定别人而混出一些名堂的人,古今中外都不乏其人──且都有着各具时代特色、民族特色的不同表现形式。但是,像作品中这位“小丑”这样典型、夸张的真实生活人物,恐怕不大可能确有其人。如此典型、夸张的人物表现,必定是撷取了生活中大量的素材,然后经过作者的集中、加工、提炼,才能塑造出来的。

“写作实践”的具体操作与参考答案

“写作实践”在具体操作上,要紧紧配合着“知识导引”所重点讨论的素材知识和素材转换的特点规律,以其中典型的素材转换事例为借鉴,课前让学生认真预习以后,师生再进行交流。交流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一起讨论所提供的素材给自己留下的“中心印象”,再一起探讨其中与文章“立意”相关的“意义”,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任选一个素材(或全选,或就三个素材分三个小组分别来写),在单位时间内(利用平常作文的时间)完成一篇作文,紧跟着教师批阅讲评,最后师生一起总结这次写作实践的经验或教训,力求掌握其中的规律。

第一题,关于读后感的写作

读后感是感想式的议论文,要结合自身体会和现实事例来阐明针对某一文本“读”后悟出的道理。读后感的写作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细细品读原文,把握文章精神。“感”是从读中产生的,不能深刻而全面地领会原文的精神,就无从真正激发出有实在内容的感想。

2.在整体把握原文精神的基础上,找出适合自己的“感触点”,也就是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点”去深入挖掘,并用这一“点”去统摄全篇,使感触的内容集中紧凑;千万不要“广种博采”,面面俱到;更不要写成原文内容不分轻重缓急的转述或不疼不痒的评述。

对这个“点”的理解也不要过分拘泥,这一“点”可以是原作的主要内容,也可以是原作的次要内容,甚至某一个情节、一个细节、一个人物(也许还只是文中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一句闪光的话等等,都可以;总之,要真正凸显出某一个亮“点”,然后集中挖掘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考。

3.扣紧自己的“感触点”,展开联想,联系生活实际,万不可出现一些游离于“感触点”之外的枝蔓。

写读后感的重点就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的部分。对生活实际的理解也不必太拘泥,这里的生活实际,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社会的;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历史的;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外的。总之,古今中外,天南地北,都可以;但一定要扣住中心,还要具有时代感。

4.在表达方式上,以议论为主,兼顾与叙述、抒情的有机结合。

[参考例文]

照片的主体部分是一张历尽沧桑受尽苦难的脸,岁月早已冷酷地在上面刻满了皱纹,岁月早已无情地干涸了上面的一切润泽,岁月早已残忍地凝固了上面的一切活力,可是,无论多么漫长的岁月,都没有风干那双早已失神的眼睛──那一双历尽苦难沧桑而依然水汪汪的泪眼!不管这眼神中流露出了多少的无奈、无望、无助,那永远的汪汪的眼泪,却分明在顽强地告诉我们:只要生命还没有结束,我就要向苍天,向大地,向人间,不停地控诉!而下面那双早已经枯干了的嶙嶙的双手,仍在紧紧地合拢着,还在做着最后的祈求:仁慈的上帝呀,请还我青春,还我尊严,还我天理,还我人道!那张被纵横交错的丝网紧紧缠绞封闭的双唇,里面分明有一腔鼓动着奔涌着的无穷的张力,要让那干涩的双唇爆发出岩浆石火一般的呼喊:仁慈的地母啊,请还我生命,还我清白,还我人格,还我公道!„„

望着这张脸,所有的炎黄子孙,无论是谁,都不能不灵魂震颤,因为她浓缩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苦难!因为她浓缩了祖**亲的屈辱!因为她浓缩了一部沧桑中华的百年史!

如果再结合后面血泪横流的文字材料,我们就可以更加了解到许多撕心裂肺的冤魂故事,一腔郁结之气又会跌宕起伏在九曲回肠中,伴着观看照片时的强烈感觉奔突而出,直冲斗牛!

“六十多年过去了,这茫茫20万忍辱负重的女人,她们中的大部分也许已成为永久的冤魂,而活着的,也大多将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深深埋在心底”,一步步地行进着自己“悄无声息的踪迹”。这难言的苦痛,这无以诉说的屈辱,这九曲回肠的冤情,何时是个尽头!

读到这样的文字,任凭你是如何的“太上忘情”,也会泪雨滂沱;任凭你是如何悠然恬淡,也会怒火中烧;任凭你是如何觉远慧能,也会拍案而起;任凭你是如何心如止水,也会血脉贲张!

第二题,这段材料最让我们触目惊心的一点是:“铁丝把孔雀漂亮的羽毛支撑开,孔雀想收也收不起来了。”

那从远古翩翩飞来的神秘的精灵,那从神奇的童话里飞来的美丽的“孔雀公主”,那人们心中永远华贵圣洁的象征,那永远色彩缤纷的孔雀开屏,无论如何都不能与这冰冷的铁丝缠绞在一起!然而活生生的现实就是如此!

以此作为“中心印象”入手,也就抓住了该素材的“牛鼻子”。

这样的素材,可以用来谴责暴殄天物的野蛮行径,可以用来批判见利忘义的奸商恶行,也可以拿来证明“动物保护法”的及时英明,更可以联想到以下两个话题:“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和“人与自然”的话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第三题,这也是一则从材料中挖掘写作素材的写作训练,可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选择他们最有感触的一点,写一篇议论文。

[参考例文]

酷热的夏天,公共场所提供免费饮用水,每个水桶旁只放了两三个塑料杯,喝水的人把杯子高高举起,离嘴二三十厘米,仰着头让水流进嘴里,这样就不会“污染”水杯,可以让后来者放心喝水。

这段材料给我以很大的震动。我不能不从这件日常小事中看到普通的印度人身上良好的人文素养,不能不为他们良好的社会公德所折服。

表面上看,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但是,这看似简单,实际上也确实不难做到的小事,要真正持之以恒地实施起来,则未必容易。

不妨对比一下,如果这样的公共饮水设施放在我们的某些地方会怎样呢?恐怕这水桶会不时地“失踪”一些或损坏一些;水杯子不准备一大摞也肯定不行,准备了,恐怕许多人喝水的时候不光不会“离嘴二三十厘米”,而且喝完后会随手一扔,又会增加环境污染。

有一位教育家,曾深有感触地讲了自己在国外受到汽车司机教育的故事:他和我国某校校长在瑞典考察教育,一位外国司机为他们开车,途中该校长口中产生一痰,为了卫生他自以为很文明地将痰拿纸包好后悄悄从窗口抛出,然而这位司机从后视镜看到了,司机立即将车停靠到道边;下车跑步捡回我们的校长扔的痰纸,拿回来后放在自己的脚下,继续开车前行。后来陪同的国外教育大臣讲:“我们的司机是宁可脏自己的汽车,也不污染公路和城市!”司机的行为极大地教育了两位教育专家。

一位在长白山旅游的外国少年,身上背着一个装垃圾的袋子,一边观赏着沿途的风景,一边随手拾拣着地上的塑料袋、饮料瓶、碎纸片„„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他说美丽的长白山在他心中有着童话一般的神奇,他不想让眼前的这些垃圾污染了心中圣洁的童话。

一位国人在澳大利亚,与一位澳籍华人一起到公海上捞虾,每一次拉上网来,澳籍华人总是拣很少的几条大的留下,其余大部分都再放回大海。国人问:这是在公海上,没有人看得见。澳籍华人说:有些事是不需要别人看见的。

上述的这些事,毫无疑问,都是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小事。然而,你又能说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吗?其实,社会无小事,事事现素质。文明、礼貌、公德心之类的文明修养常常就蕴藏在这些日常生活的一件件小事中。

通过这一件件小事,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的社会尚有许多不足。

君不见众人蜂拥而上挤公交车的情景吗?君不见随地抛下的垃圾吗?君不见公共场合有人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吗?君不见名胜古迹的“某某到此一游”吗?君不见某些“飙车族霸王车”随意闯红灯吗?君不见大街小巷比比皆是的“小广告”吗?君不见盛夏之时的袒胸露背吗?„„

总之,这一则素材引发了我极其丰富的联想。当今的中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世界在走向中国,中国也在走向世界。那么,在人类的地球村里,我们中国人将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展现在世界人面前呢?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青年学生必须正视的问题。

“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古人的这一教诲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教学建议

这一节是全章始发章节,后面的章节是本节的发展与深化。任何教学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学生在本节练习中可能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不要紧,但教师要注意收集一些典型的例子,以备后面的章节使用。学生对自己的语例会感到亲切,而对同一素材的螺旋式思考会给他们留下更深的印象。

下载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3.2《理性思维的深化》素材锦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3.2《理性思维的深化》素材锦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