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和中东的动荡局势,造成中资企业和中国员工损失惨重。

时间:2019-05-14 16:2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非和中东的动荡局势,造成中资企业和中国员工损失惨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非和中东的动荡局势,造成中资企业和中国员工损失惨重。》。

第一篇:北非和中东的动荡局势,造成中资企业和中国员工损失惨重。

北非和中东的动荡局势,造成中资企业和中国员工损失惨重。在我国石油安全越来越依赖于动荡地区的当下,如何才能保证中国海外资产免受损失?

文|本刊记者 王高峰 范珊珊

2011年3月1日,当中石油集团最后一批在利比亚工作的员工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中石油副总经理、利比亚安全问题领导小组组长汪东进才长舒一口气,在之前的6天时间里,他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向了这个远在万里的北非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其它公司的员工也在争分夺秒地组织撤离,3月5日,在利比亚的3.5万多名中国员工全部回国,完成了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海外撤离行动。

2月下旬,利比亚局势恶化之后,中资企业和员工的安全受到了极大威胁。中国石油(11.90,0.04,0.34%)、葛洲坝(13.12,1.19,9.97%)、中国中铁(4.54,0.03,0.67%)等数十家中国企业在利资产受到冲击,有些企业损失惨重。

这已不是中资公司第一次海外受损,随着油气资源对外依赖越来越强,中国在海外的资产和人员也越来越庞大,遗憾的是,所在的地区大都充满了战乱、疾病和不稳定。

因为在局势较为稳定的国家,中国公司很难找到机会,“在风险小的地区早已被西方公司瓜分完毕的情况下,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进入高风险地区。在国内能源需求巨幅增长的压力下,即使海外风险大,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前中国驻伊朗、阿联酋大使华黎明说。

于是,中国在海外的队伍一年比一年壮大,刚性的能源需求在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成为中国未来持续发展的潜在瓶颈。

中国能源研究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32.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了6%。尽管一直回避“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的称谓,但中国能源的实际消费量规模巨大已不容置疑。尤其是石油消费量的大量增加,使得中国对国外石油的渴求越来越强烈。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中国迅速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即使遭遇经济危机,中国依然实现2009年GDP 8.7%的增长以及2010年10.3%的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未来5年世界一半的石油需求增长将来自中国。

饥渴的中国

如果是在20年前,远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和中东地区发生动荡,很难想象,中国会作出如此反应。然而时过境迁,当中国租赁的大巴、客轮和飞机将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从利比亚接回国内时,我们已经无法回避自身融入到了这个全球一体化的世界,融入到了北非和中东的“油桶”之中。

《洛杉矶时报》评论说,中国对石油的渴求及对其他原材料的需要,刺激了它危险的发展模式,中国正集中财力和人力进入世界其他局势更不稳定的地区,以锁定自然资源。中国不顾国际舆论的压力,仍发展与能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包括伊朗和苏丹,并小心回避任何对当地政权的批评。

国内资源储量不足、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世界工厂”所需的巨量能源消耗,迫使中国不得不将触角伸向海外。过去的几年,在开拓海外资源市场的过程中,中国公司摸索前行,并采取了多样化的投资方式。

从最初的双边贸易,到参与国际原油市场,从产品分成合同到技术承包,从石油公司单兵作战到联手竞争,再到与国际石油巨头合作与分享,中国石油公司以多种方式获取油源,保证了国内迅速增长的石油需求。

尽管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新能源上马的速度每年都在成倍增长,几乎走在了全球的最前列,但是对传统能源——石油的需求和依赖却丝毫没有减少。2010年中国共消费石油4.4亿吨,其中进口2.4亿吨,对外依存度创出55%的新高。

而在十年前的2001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仅为6500万吨,也就是说在过去的十年,中国平均每年新增原油进口量多达1750万吨,平均年增长率超过了16%。

中国2010年自产的原油仅为2亿吨,权威部门的预测显示,2020年起,中国国内的原油生产量将开始下降。到2035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将达到72%。

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一直力求使石油进口实现多元化,2009年,中国先后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西、厄瓜多尔等国签署“贷款换石油”等重大能源合作项目,涉及金额超过400亿美元。

2006年开通的中哈石油管道,成为了中国从中亚地区进口石油的一条大动脉,刚刚实现输油的中俄石油管道保证了中国东北方向的石油进口,而正在修建中的中缅管道,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中国海上石油的进口安全。

然而,上述通道仅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不足20%,中国去年进口的2.4亿吨的原油中,一半来自于中东地区,1/3来自非洲。

随着中国石油进口的继续大幅攀升,“今后很长时期内,非洲和中东地区依然是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甚至对这一地区的依赖会越来越大,”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崔守军说,“因为该地区拥有世界近三分之二的储量和较高的储采比,仍然是未来石油增产的中心。”

然而,由于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很多产油国局势不稳,内乱频繁,上述地区面临的政治风险都难以把控。

动荡的“油桶”

中东国家的石油储量以及可开发的年限是全球最长的。数据显示,按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探明的石油可供开采41年,而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比则高达92年。但这一地区的动荡形势无疑增加了中国石油进口的风险。

刚刚从阿曼回国的前中国驻伊朗、阿联酋大使华黎明告诉《能源》杂志记者,从目前的形势看,中东地区不稳定的局势仍将会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利比亚和也门等部落统治的国家,还面临着内战的危险。“尽管突尼斯和埃及已经更替了政权,但他们还存在再次爆发**的可能性。”华黎明说。

事实上,中东紧张的形势近日再一次向巴林和阿曼等国蔓延,3月14日,应巴林政府要求,沙特和阿联酋的武装部队开进巴林,以帮助巴林“维护正处于危险之中的国家安全和秩序”。

3月19日,多国部队军事干涉利比亚,并对的黎波里进行了多轮轰炸,中东火药桶一触即发。

据华黎明介绍,为了稳定中东形势,海湾合作委员会几天前还做出决定,由沙特和阿联酋出资200亿美元,对巴林和阿曼进行经济援助,促进两国就业,以保持社会稳定。“巴林和阿曼是中东地区最薄弱的两个环节,稳住这两个国家,对中东局势非常重要。”华黎明说。因为如果事态进一步发展,巴林可能在中东国家中率先崩盘。

但更多人担心的是动荡的局势蔓延至沙特,尽管沙特国王在中东局势紧张之后,曾以360亿美元的蛋糕恩惠国民,但其国内形势依然风声鹤唳,3月11日的“愤怒日”就曾造成国内巨大的恐慌。

能源及低碳管理公司Utilyx的风险分析专员Andrew Horstead提醒各国过于依赖中东的风险。“我们现在看到利比亚的政局动荡已经影响了石油供给,但是如果麻烦波及沙特,剩余的问题将会暴露出来。”他说:“油价的上涨也冲击欧洲的天然气市场。当报道利比亚天然气供应商停止对欧洲的输送时,在超过两周时间里,英国冬季天然气输送的价格也上涨了9%。”

“如果最终事态导致沙特垮台,那么世界将无可避免地发生第四次石油危机。”华黎明说。

除了中东国家之外,非洲在中国石油供应中的地位同样举足轻重。

在2010年中国十大石油进口国中,有三个来自非洲地区。而商务部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中非贸易中,原油贸易占到贸易总额的60%左右。

非洲未来油气开采潜力更是难以估量。普华永道新近发表的《非洲油气展望2010》报告预计,未来五年世界石油产量增幅的1/4来自非洲。而且非洲石油含硫量低、油质好,开采成本较低,投资回报率较高。

非洲在世界石油版图中的地位正在不断上升,有人甚至称之为世界最后一座金山,特别是几内亚湾,将成为世界最重要的产油区之一,在未来深水开采中将占据无与伦比的地位。普华永道预计,非洲在2011年很有可能超过北美地区,成为继中东和中东欧地区之后,全球第三大石油生产地。

巨大的石油开采潜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投资。近年美国公司在非洲投资的60%用来进行石油开发,埃克森美孚旗下的埃索安哥拉勘探有限公司投资的安哥拉基祖巴采油区,已成为西非最大的深海石油开发项目。预计美国从非洲进口原油在其进口总量中所占比重将从现在的18%增加到2015年的25%。

在非洲的石油大国中,政局不稳定同样是这些国家的最大制约因素,也是国外石油公司海外开采的最大软肋。除利比亚之外,尼日利亚、苏丹、科特迪瓦、乌干达、尼日尔等国,均战乱频繁,治安混乱。在这些国家作业面临的风险不言而喻。

面对风险,欧洲一些企业选择了暂时退出,BP和壳牌都在近期宣布退出非洲较小的炼化市场。与此相反,中国和印度的企业却在大步跨入这一地区。“但与印度企业相比,中国在非洲有明显的劣势,” 中海油能源研究院专家陈卫东说,“印度和非洲的很多国家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他们在文化、法律体系和语言上都比较相似”。

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中国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运表示,针对高风险地区,我们无非有两种选择,一是放弃该地区,回避风险,另一种是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化解风险。“目前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使得我们不能够放弃任何一个地区,因此,加强对高风险地区的战略性投资就显得尤为重要。”王海运说。

风险规避

在本次利比亚动荡中,中资企业损失惨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专栏)3月7日对媒体表示,中国在利比亚有75家企业,50个项目的工程承包,涉及的金额有188亿美元。有报道称,仅中石油一家,在本次事件中损失可能就高达12亿元人民币。

在海外作业和风险规避方面,法国道达尔公司算得上是“专家”,由于法国本土石油资源贫乏,道达尔一开始就将公司重点放在海外,目前在中东、非洲等高风险地区都能看到它的影子。道达尔集团驻中国总代表戴杰在接受《能源》杂志专访时表示,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能够尽力降低风险,需要从长远的视角来审视在当地的利益。

据戴杰介绍,道达尔在高风险地区的项目开发年限都在30、40年之上,基本上能够超过一届政权的年限,公司与当地的关系更多地是基于与当地民众的关系,而非与政府的关系。为了谋求在当地更长远的发展,公司必须将自身利益与当地民众利益保持一致,获得当地人的认可。“我们不认为这样做是一种潮流,而是我们实现未来长期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戴杰表示。

戴杰介绍说,道达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都有业务,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业务能够占到其全球份额的6%以上。“这样能够分担风险,如果某一个国家出现严重的政治动荡,它可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我们全球的业绩,但不会对公司造成生死存亡的影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建议,中资企业应当多与道达尔等国际石油公司合作,“中国企业今后在海外投资承包项目不应一家独揽,而应与第三方国家组成合资公司,形成投资结构的多元化,以分散风险。”

与道达尔等国际知名公司相比,中国的石油企业在海外的经验还严重缺乏,应对危机的能力还较为欠缺。在王海运看来,目前中国在海外对商业利益的追求非常积极,因此对商业风险的评估相对较多,但是从国家的战略层面上而言,对风险评估几乎不重视。

近些年以来,随着中国缺乏石油越来越严重,“走出去就是胜利”呼声高涨,“但仅仅以追求商业利益的走出去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我们还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战略布局。”王海运说。

目前,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仅仅是个开始,即使政权完成更替的国家,短时间内也难以恢复稳定。因此做好长久的风险规避体系,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

王海运建议,在政治上我们要密切与高风险地区政府之间的联系,帮助其在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上下功夫。长期以来我们对其它国家的内政采取一种不干涉的政策,甚至采取过度回避的政策,今后应当抛弃这种“政治洁癖”。

“我们反对粗暴干涉别国内政,但是应向那些不稳定的国家输送一种积极的影响”。王海运说,“在经济上可以有选择地加大重点国家的经济援助,加强重点国家军事和金融方面的支持。”

在中海油能源研究院专家陈卫东看来,我们缺乏的正是在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明确目标和顶层设计。他认为,目前中国公司在这些地区大部分都是单兵作战,出现了类似利比亚的动荡局势,中资企业就会遭遇重大损失,如果我国能够在这一地区制定明确的长远目标,不再避讳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合理利益,推出类似当年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那么中国就会得到长远的战略回报,企业自然也会是受大的受益者。

另外,我们还需要改变观念,“保障石油安全不能单靠扩大再生产的方式,不能祈求中国公司在全球开采石油,我们更应该通过贸易的方式来获取油源,”陈卫东说,“日本和韩国的石油超过90%来自于中东地区,但这一地区的动荡,它们的石油供应几乎没受到影响,况且,日韩两国的石油公司在国际上并不强大,但他们的能源安全却非常有保障。因此,我们要改变现有的石油保障体系和原有的观念,应当变生产保障为贸易保障。”

第二篇:如此中东北非局势动荡

如此中东北非局势

摘要:2010 年底以来,西亚北非地区持续动荡,突尼斯、埃及政权突变,利比亚陷入战争泥潭,叙利亚、巴林和沙特等国民众示威不断。这些“政治风暴”被认为是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上最具影响力的事件。本文深入剖析中东北非局势的原因根源和透过这些局势带给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中东 北非 动荡 原因 启示

2010 年底以来,西亚北非地区持续动荡,突尼斯、埃及政权突变,利比亚陷入战争泥潭,叙利亚、巴林和沙特等国民众示威不断。这些“政治风暴”被认为是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上最具影响力的事件。

一、中东北非国际政局动荡的原因

对于,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发生原因的命题,有人认为西方势力是此次动荡的根源,也有人认为中东北非当局政府所引发的民生矛盾是造成此次动荡的主要原因。在笔者看来,任何事件包括革命性的事件都有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革命性事件的主要根源还是归咎其国家的内因。所谓国家中的内因,包括其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国内主要矛盾,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国家资源分配等。因此中东北非一系列的动荡根源在于本土政治经济矛盾激发,而西方势力在这种矛盾的激化中起着煽风点火和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人民利益受到侵犯是社会动荡的重要根源

有人认为,中东北非国家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这就陷入了一切惟经济发展论的误区。笔者认为,此次社会动荡根源虽然在于经济,但并非在经济发展水平,而是在于人民可支配收入或者人民利益所得降低。

譬如,此次中东北非政局动荡的初始国突尼斯在宏观经济指标,全球竞争力指数和人类发展指标都无一例外的居非洲前茅。2000年到2010年突尼斯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4.5%,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使得非洲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率大幅下滑的2009年,突尼斯仍然保持了3.1%的增长率,而同年南非则出现了-1.8% 1 的负增长。[1]如此的经济发展大国,却因为一名失业大学生遭遇到城管暴力执法而采取自焚身亡的事件而使当政者丧失政权。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突尼斯的政局之所以陷入今天的**局面,是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失衡,与腐败之风恶性蔓延的结果。首先,突尼斯经济发展对外部环境依赖程度很高,欧洲是其主要的市场。而由于近几年的金融危机,欧洲国家一直没有恢复元气,因此对突尼斯出口和旅游收入受到影响,首当其充的是突尼斯的民众。另外,突尼斯粮食不能自给,大部分靠进口。而突尼斯国内粮食由于天气因素造成产量严重下降,加上国际粮食价格升高。其国内的粮食价格高涨,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金融危机后的突尼斯却减少对于贫困人口的补贴,加深了贫困人口的生活窘迫境况。同时,突尼斯面临着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国内矛盾,官方统计数字为14%,大学生失业率超过20%。虽然突尼斯政府对此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但由于进度缓慢和人才市场供需失衡等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最后,也是尤为突出的一个原因,突尼斯当权者腐败风行及市场垄断,导致了突尼斯国内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2010年12月,维基解密曝光的美国大使馆机密电文中将本·阿里的家族称为“准黑手党”,称其是突尼斯“腐败的核心”。这在突尼斯民众中引起轩然大波,对本·阿里政权的仇视也更加深重。这个事情深深地伤害了突尼斯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情感。因此在突尼斯国内爆发了“茉莉花革命”。

事实上,家族统治、高失业率、贫富差距鸿沟和贪污腐败在中东和北非地区普遍存在。正是如此,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给了这部分地区的人民起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埃及,利比亚等国家遭遇政治动荡与这些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二)西方势力的干涉是这些地区局势动荡的外部因素。

中东北非国家动荡政局的背后都有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影子。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东政策” 扭曲了该地区的政治结构和政治版图,“9·1l” 后美国又在相关国家强力推行“西式民主”,这是引发和加剧部分国家政局动荡的外部因素。

与传统的外部军事打压手段不同,美国近年推出的“大中东计划”更加注重从目标国的内部煽动和激起民众的极端情绪,从而发动非暴力的“软战争”,即所谓的“街头革命”。美国在中东北非地区意欲推行的民主改造计划,诱导着该 2

地区的民众“认同”美国的自由主义价值观。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这些国家原本存在的经济结构失衡、失业率上升和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进一步凸现,一些民众在所谓“自由”、“民主”口号的鼓动下走上街头,从而导致了动荡的发生和蔓延。

除此之外,在利比亚已陷入事实上的内战状态的时候,西方多国部队的加入使利比亚内战变成了利比亚战争。3 月17 日,安理会通过第1973 号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置禁飞区。3 月19 日,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商议如何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预,落实安理会关于利比亚的决议。3 月19 日深夜,以法、英、意等西方国家为主的多国联军正式对利比亚空袭,致使利比亚内战即刻升级为利比亚现政府同外部干预者之间的冲突和对抗。[2]西方国家以民主的口号用暴力的手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其目的并非全世界的民主,而是这些国家的利益。这是新时期霸权主义的一种表现。

总之,西方等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多方面的推波助澜,助长了这次中东北非地区动荡的气势,使动荡大有蔓延之势。

(三)互联网在此次的动荡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美国《福布斯》杂志的《网络战走在革命前面》一文称,“突尼斯是第一个实现由公民、确切地说是网民推翻现政权的阿拉伯国家”,这要得益于于“现代化的通讯基础设施、互联网的普及和完全数字化的移动电话网络”。

回看突尼斯、埃及的骚乱,直接导火索都源于网上盛传的有关腐败的视频,它们彻底冲破了民众的忍受底线,也给网民组建网络组织提供了理由。如在埃及,2009 年6 月年轻商人哈立德·赛义德被害的视频播出后,人权活动者在脸谱上创立了“我们都是哈立德·赛义德”网页,在脸谱、优兔和推特上的拥护者多达数十万,并最终成功号召埃及民众于今年1 月25日在解放广场开展示威活动。埃及动荡的强大幕后推手“4.6 青年运动”也是通过互联网成立的,现在脸谱的拥护者达80 万人。在突尼斯,2010 年12 月17 日,一名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赖以谋生的摊位被取缔后自焚,他全身着火的照片很快传遍互联网,这起“暴力执法”事件彻底点燃了民众的不满情绪。

网络成为双方对抗的前沿阵地。骚乱发生后,政府与民众不仅在现实世界展 3

开了激烈争夺,双方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的斗争亦全面铺开。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等国政府网管部门强化了网管措施,或采用“钓鱼”手法,获取某些网民在脸谱、谷歌和雅虎的用户名和密码,然后删除或修改这些账户,甚至利用账户信息来定位博客作者及其联系人,或采取断网等措施,屏蔽BBC、半岛电视台等网站、切断手机通讯等。但这些管控措施随即遭到还击。1 月2 日,“维基解密”支持者黑客组织“匿名者”通过论坛号召全球激进分子加入,同时对突尼斯总统、外交部等八个政府网站实施了“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该组织对英国《金融时报》称:“只要有必要,只要突尼斯政府继续采取审查措施,攻击就会持续下去。”[3]埃及等国也屡屡受到该组织的网络攻击威胁。

二、中东北非局势带给我们国家的启示。

(一)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保障民生,关注民意,维护民利是社会的稳定的根本。

中东北非地区经济虽然不断发展,但是带来的结果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贫富分化差距不断拉大的局面。广大人民群众没有从发展中受利,即使受到一点蝇头小利,但社会的公平正义给当权者糟蹋。这些动荡给了我们国家敲起了一个警钟。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O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我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问题打下了重要物质基础。今后一段时期,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这是由于近年来我国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们国家贪污腐败事件屡有出现,且已腐蚀至高层;贫富分化愈演愈烈,资源分配不公,例如,“官二代”“富二代”凭借这继承的资源欺压着“穷二代”;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令群众甚为担忧,同时让群众对国家的食品等安检失去信心。凡此种种,均牵涉到社会的矛盾。倘若任由某些政府官员不能为群众谋福利只顾自己中饱私囊;倘若任由富人强势抢夺资源,欺诈穷人;倘若任由人民道德逐渐沦丧于人生命不顾而争夺利益,那么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在中国的发生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把 4

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两会”期间则强调指出:“领导干部的政绩应该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最高标准,而不是以高楼大厦和项目作为最高标准。” 的确,中东北非政局的负面教训应进一步坚定中国各级政府的信念,要时刻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作为行动指南。只有这样,中国社会才能安定,国家才会长治久安。

(二)要认清楚西方势力在这一系列事件的阴谋。

西方势力一向奉行现实主义“强者逻辑”,本着自身国家利益的需要而挑拨、教唆中东北非等国家出现政变和**。有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去强制军事干预,但是他们罔顾出事地区人民的意愿而挑拨离间该地区的人民,造成大量人民流离失所。从这次阿拉伯世界的局势来看,西方以“人道主义”名义进行的干涉,反而制造了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因此我国要做好应对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准备,防止其文化侵略和意识形态的侵略。

(三)注意本国的信息管理。

在突尼斯和埃及的运动中,因特网、卫星电视等最新通讯手段起到了重要作用。中东变局在告诫全球各国政府,信息化时代的政治更加敏感复杂。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 亿人。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也同样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一方面,网络成为一个成本最低、速度最快、最为直接的民情官意的互动站。另一方面,网络平台也是民众实施政治监督的主要“战场”。网络舆论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广度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充当着社会预警的监测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和社会舆论的添加剂。但也为各种虚假言论、不实言论、恶意言论提供了温床,给政府权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一些“网络民意”在表达中存在的不理性和情绪化倾向,极易引发和扩大社会上的群体性事件,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如何管理网络成为执政者适应信息时代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

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阶段,社会矛盾在不断加剧,因此要妥善处理好发展与稳定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还有很多东西要做。

参考文献:

[1] 朴英姬.透视“茉莉花革命”[J].中国报道.2011,(02):72~73 [2] 马振超.北非中东变局透视及启示[J].中国人民大学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23 ~126

[3] 唐岚.社交网络—“中东波”的有力“助推器”[J].世界知识.2011,(09):54 ~56

第三篇:中东、北非地区局势动荡——阿拉伯之春

中东、北非地区局势动荡——阿拉伯之春

摘要: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也接近内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动荡,中东北非地区进入了三十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动荡的原因纷繁复杂,民生凋敝、经济停滞、社会僵化、宗教冲突等,一系列的问题盘综错节,使得社会问题一旦爆发就难以停住,政治动荡就拉开了序幕……

关键词:中东北非;动荡局势;根源;大中东计划;影响;启示

正文:

1.局势概况:自去年底以来,源自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产生了连锁效应,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约旦、巴林、沙特,甚至于整个中东地区和阿拉伯世界,都笼罩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抗议情绪下,这些国家的领导人也都在忧虑会不会成为多米诺骨牌的可怕前景。同时,面对中东剧变,国际社会也反应不一,有的国家比如法国就急于作出了承认利比亚反对派的决定,更多的国家立场摇摆,犹豫不决,就连相关大国国内各方甚至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态度也呈现出“碎片化”的结构,众说纷纭,难有定论。阿拉伯世界将走向何方,整个世界都在忧虑。

2.**原因:有人认为, 中东北非相关国家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不给力 ,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若单从经济增长 的角度看, 发生骚乱的国家表现并不差。近些年, 埃及是中东经济发展最稳定的国家之一, 其GDP 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5%之间, 即使在2007 年到2009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 埃及的GDP 增长率仍然超过7%。2010 年埃及GDP 增长5.3%, 在全世界排名第49 位。在这些动荡的国家中, 经济增长速度最慢的是约旦, 但其GDP 增长率也达到3.4%, 高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老牌发达国家。由此可见, 中东北非动荡的根源显然不在经济增长的层面, 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其经济增长的成果没有惠及下层百姓。相关国家GDP 增长率、国际社会竞争力排名等等指标, 看起来不错, 却没有令民众受益。在这些国家, 一方面, GDP 不断增长致使国际地位日益提升, 而另一方面,贫富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富人拥有的社会财富越来越多,穷人却越来越穷。近年来, 中东一些国家的民众更是承受着高失业率、高物价、高通货膨胀带来的巨大压力, 民生每况愈下。中东北非动荡国家, 大都是强力人物长期统治, 专制和腐败盛行, 民怨沸腾。中东北非很多国家实行威权政治模式。由于该地区民族和教派关系复杂, 传统部族影响很大。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为争夺势力范围, 在中东北非积极扶植亲美或亲苏的领导人上台, 实行强人统治。同时, 中东北非阿拉伯国家又与以色列处于长期战争和敌对状态。诸多因素结合起来,促使中东北非很多国家盛行强人和军人统治。强人统治形成了事实上的国家领导人终身任职, 一个政党长期专制, 在位总统长期执政。到这次政治风暴为突尼斯总统本里

执政23 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执政30 年、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执政42 年。强人政治和事实上的终身任职, 最终导致领导人大权独揽、腐败盛行。突尼斯、埃及等国长期实行专制统治,上层精英大都出身豪门, 官僚习气严重, 统治者家族和各级官员生活奢侈, 对百姓疾苦不闻不问。下层民众自由、民主、民生的诉求长期被压制,最终导致矛盾激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中东、北非部分国家局势持续剧烈动荡的背景、原因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不可否认,这些国家局势动荡的出现,与本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有直接影响,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美国的“大中东计划”,十多年来美国在该地区竭力推行的“民主改造伊斯兰世界”的措施与行动,是导致部分国家局势剧变的诱因与关键。美国的大中东计划是在2001年,由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任期内提出的。由于中东极为重要的地缘战略位臵和丰富的石油资源,美国一直将中东战略与其全球战略密切相关。为完成这一设想,美国精心策划对中东、北非当地一些所谓“人权”、“民主”和“非暴力”的人士与组织进行培养,煽动和激发当地青年与部分对社会不满人员的极端情绪,进而促成社会的动荡,国家政权的更迭,以实现美国改造并全面控制伊斯兰世界的全球性主导战略。

3.**影响:目前, 中东北非规模大、范围广的乱局尚未尘埃落定,虽然有的国家局势仍具不确定性, 但动荡带来的影响已经

显现。毫无疑问,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 对该地区相关国家 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冲击最大。从短期情况看, 相关国家社会秩序一度混乱, 民众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埃及、也门、约旦、巴林、突尼斯、利

比亚等国经济蒙受了重大损失。总起来说, 中东北非地区政治生态复杂, 民生民权问题、民族宗教矛盾等纠结在一起, 牵一发而动全身, 相关国家变革的后续效应仍在持续发酵过程中。中东北非国家的动荡对美国外交的影响也很复杂。一方面, 中东北非局势变化对美国有有利的因素, 相关国家特别是埃及的变革将美鼓励进民改造中东的战略, 美国希望以埃及的民主改革为样板, 进一步扩大美国价值观在中东的影响。而另一方面, 中东北非变局也使美国外交面临一系列的挑战。美埃关系存在变数,美国与中东其他国家的关系面临微妙变化,这必然意味着美国在一段时期内将不得不把更多精力再次分配到中东, 从而减缓和牵制美国在其他地区包括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部署和进程。中东北非的动荡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格局, 但会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东是全球恐怖主义活跃的地区, 中东动荡使恐怖势力增加了活动空间, 有可能使恐怖势力借机壮大, 从而导致恐怖主义在全球蔓延, 增加全世界安全稳定的压力。中东又是世界石油主要产地, 如果中东产油国局势动荡蔓延, 原油价格将会持续上涨,中国对中东北非国家一直奉行不干涉内政和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作为其动荡局势的旁观者, 中国总体

上不存在外交领域的风险, 中东地区的政权更迭不会带来中国与相关国家关系的震荡。但中东北非动荡对中国经济以及能源安全的负面作用显而易见。

4.**启示:启示有三点 ①政改时机瞬间即逝

没有政改,就有革命。政改时机瞬间即逝。一但发生了自下而上的民主运动,就丧失了政改时机。穆巴拉克、卡扎菲想在民主运动发生后政改,晚了。北非中东发生民主运动的国家,政府想政改,都晚了。民众不会给掌权者政改机会。民众要求的是掌权者下台,推翻旧政权。即,革命。民众被迫革命,便绝不满足于政改。

②普世权利大于国家利益

人人有权利,国家才强大。专制不但危害国内民众,还摧毁国际安全秩序。普世权利普及是人类共同体生存安全根本保障。当贫困遭遇失业又遭遇通货膨胀, 民生每况愈下, 人民对政府绝望, 对立情绪一遇火花,就会爆发, 形成“政治风暴”。③社会管理要充分重视信息的作用

所谓的“阿拉伯之春” 系指自2010年12月份突尼斯一些城镇爆发**以来,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动,媒体认为这个“阿拉伯之春”属于

谙熟互联网、要求和世界其它大部分地区一样享有基本民主权利的年轻一代。此次动荡局势的形成与信息的无控制传播有很大关系。社会稳定有赖于有效的社会管理, 而中东北非乱局证明, 社会管理必须充分重视信息的重要作用。由于“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的效应, 信息化往往会更快地传递放大负面事件。因此, 我们得到启示,中国必须重视同西方国家争夺话语权, 要保证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占主导地位, 谨防社会的负面信息被西方刻意无限放大。参考文献:

【1】张爱军.中东北非动荡的根源与影响 【2】何志龙.美国新保守主义与“大中东计划”

组员:张丹丹 刘燕玲 王雅丽 张炬 官志扬

第四篇:中东北非动荡局势的思考

当前中东北非动荡局势对我们的启示

“突尼斯大学生自焚事件”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先是突尼斯政府垮台,接着统治埃及三十多年的总统穆巴拉克出走,然后是也门示威,紧接着利比亚内战开始。那么从中东北非政局持续动荡、埃及、突尼斯总统相继辞职下台,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在多国联军的空袭下正在苦苦支撑如此众多乱象中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

一、归其**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多年的独裁统下本国社会经济各方面没搞好,导致民怨载道,而其深层次原因恐怕与基地组织以及伊斯兰教的教义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中国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必须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换句话说,就是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一个心里只有时刻装着老百姓、没有自身利益的政党,才能够长期执政,并在长期执政中逐步实现自己的党纲与奋斗目标。这些年,在胡总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上出实招用实力,铁腕惩治了一批渎职官员和腐败分子,国力提高很快,人民得到了不少实惠,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矛盾问题,但在国际环境险恶、国内各类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总体瑕不掩瑜。

二、要始终高度警惕美西方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捣乱破坏。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资本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要时刻枕戈待旦、迎战来敌。这些年,境外一些国家和组织在中国大搞所谓的“松土工程”、“精英工程”,其目标就想通过在中国培养一批代理人,从而推翻党的领导,搞垮中国,让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路上疾进的中国再度沦为西方眼中的“失败国家”,好让他们自由宰割。殷鉴不远,后世可资。国民必须在这方面保持高度警醒,决不能上了他们的当。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制度安排实践证明是适合中国的国情的,现在的中国如果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组织搞得大乱,最先付出沉重代价的就是普通的中国老百姓。

三、解放军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听党的话,跟党走。任何军队都是政党实现自己政策目标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不例外,资本主义国家也不例外。美国总统是三军总司令,美国国内若有大的**,在和平调解无望的情况下,美国总统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动用军队进行武力弹压。美国现代史上这种例子很多。在当前国际环境异常严峻险恶的形势下,解放军作为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铁心跟党走上更不能有丝毫动摇。一旦被“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国家化”,江山就会变色,生灵就要涂炭,几千万先烈的血将会白流。

四、“纪昌学射”的故事我们都知道,老人本不会射,但可以教他保全“百发百中”名声的方法,说的是让人学会“激流勇退”,明朝建后朱元璋火烧庆功楼,而刘伯温却能保全自己,这正是保全自己的方法。而其真实含义是告诉人们不要贪得太多否则,会走向事情的反面。北非中东各国领导人大多长期统治,上述几国一般都是三十多年,他们上任之初也都为国家做出了相当的贡献,但由于他们太迷恋权力,所有都没有能逃出身败名裂的下场,如果他们也能读到“纪昌学射”的故事,能象纪昌那样学会保全名声,那么他们就能永远为世人所尊敬。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第五篇:西亚北非局势动荡

西亚北非局势动荡

当今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是大变革、大发展和大调整,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日益凸显。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南部西迪布吉德城管的暴力执法使得一名青年商贩愤而自焚,此事激起了民众对政府的怒火,全国范围内爆发了大规模骚乱和流血冲突事件。这件事情只是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的一个导火线,是一个外因,并不是真正的原因,这是由西亚北非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及历史等因素内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西亚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加剧,金融危机开始向政治和社会危机转移,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国家治理的理念,对大动荡的发生和发展,对产生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内因

1、政治原因

西 亚北非的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君主制和共和制,虽然形式上有所差异和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一种专制。国家的政权大多由国王、总统、领导人掌控,政权的继承者通常 是掌权人的儿子或者是兄弟,这是由家族或近亲统治国家的一种缺乏民主的政治方针。这种落后的政治体制存在于亚西北非大多数国家,为如今国际世界少见的。西 亚北非的政治问题,主要表现在:

(1)国家的实权大多由 国王、总统、领导人掌控。西亚北非大多数的君主共和制是在推翻封建王朝或结束了殖民统治之后才建立的。在实施君主共和制的过程中,由于革命不够彻底,所谓 的君主共和制保留了大部分君主专制。当初革命的领导者变成了不带皇冠的君王,想尽办法享用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权力和权利,慢慢的衍化出了国家元首终身制和世 袭制。例如,埃及的穆巴拉克执政30年,也门的萨利赫执政33年,利比亚的卡扎菲执政高达42年!表面上是君主共和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专制,这些国家的最 高领导人为了维护自己对国家的统治地位,将自己的子嗣和亲戚都安排到国家关键部门,并计划让他们就任或者继承。溯其根源,这种制度的建立者大多都是军人,他们依靠武力和暴力登上领导人的位置,打心底就崇尚以武力树立威信的治国方针,这些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君主共和制在西亚北非的利比亚、叙利亚、伊 拉克、埃及等国家盛行,这其实就是一种蔑视民主的残酷专制制度。这些曾是人民爱戴的革命领袖在权力的腐蚀下走向了极端的不归路,他们被人民群众推上最高领 导人的位置,又被人民群众从最高领导人的位置驱赶了下来。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来自各国民主、民权和民生等思想在西亚北非得到了大面积的传播。西亚北非各国的最高领导人世袭制和终 身制,以及政府腐败,使得人民更加呼吁民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当前腐化的政治激烈冲突,引发了社 会矛盾的激化,引起了这次西亚北非的大**。

2、经济原因(1)西亚 北非大多数国家属外向型经济,拥有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西亚北非大多数国家依赖于出口石油、发展旅游和外资来实现国民经济的增长,经济结构相对单一,抵 抗外界影响的能力差。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给出于国际分工边缘位置的西亚北非以重创,世界对石油的需求递减,西亚北非的经济安全得不到保障。“经济决定上 层建筑”经济安全受到了威胁,使得西亚北非的政治相对不稳定。

(2)西亚北非大多数国家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社会 福利性保障措施不够完善。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多数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容易激发人们仇富心理和对政府的怨恨。金融危机给西亚北非大多数国家造成了很大 的冲击,物价上涨,就业率降低,只有30%左右的青年就业,更加剧了人们对国家的不满。

3、宗教原因

西 亚北非大多数国家采取政教合一的国家治理方式,西亚北非这些国家中主体民族是阿拉伯人,多数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中又分逊尼派和什叶派,除了伊拉克和巴 林什叶派人数较多,其中伊拉克和叙利亚是什叶派统治国家,其他大多数国家都是逊尼派人数较多。不同宗教有不同的起源和文化,相同的宗教不同的派别有不同的 宗教教义和信仰,宗教和信仰之间的冲突和分歧会引起地区或国家之间的战争。在近期的西亚北非大**之中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就是伊斯兰势力在**中迅速崛起扩张。近几个月来,各色伊斯兰势力在埃及、突尼斯、摩洛哥议会选举中获胜,很有登台政治的可能。

二、外因

1、美国实施大中东改造计划的政治遗产的负面影响,以及在此次北非中东变局中美国的动荡摇摆,引发了众多西亚北非国家的不安和疑虑。

2、美国等西方国家借助网络媒体开展网络外交,鼓吹所谓网络民主,加强对中东地区意识形态、民主价值观的渗透和输入,是诱发西亚北非国家持续动荡的重要外部因素。

下载北非和中东的动荡局势,造成中资企业和中国员工损失惨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非和中东的动荡局势,造成中资企业和中国员工损失惨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东北非动荡启示

    从中东北非政治动荡看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张建霞大家都知道,从去年12月开始,中东和北非的一些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政治动荡,表现比较激烈的国家如突尼斯、埃......

    如何理性看待当前中东北非的动荡局势

    如何理性看待当前中东地区的动荡形势 摘要: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接近了内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中东北非地......

    如何理性看待当前中东北非的动荡局势

    如何理性看待当前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形势 摘要: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接近了内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中东......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的现状以及原因(5篇模版)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的现状以及原因 班级: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姓名:董益铭学号:3100410205 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接近了内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

    中东北非诸国动荡局势解析(共5篇)

    中东北非诸国动荡局势解析 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之死的消息一经传播,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他的死不仅宣告了利比亚“卡扎菲时代”的终结,也从侧面标示,中东北非地区......

    论中东北非局势

    中东北非问题 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北约打击利比亚、也门内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全世界的目光不约而同的聚集到了中东......

    中东北非局势的动荡会对中国与两地区的贸易

    中东北非局势的动荡会对中国与两地区的贸易、投资、石油供给等方面产生影响(1)贸易方面,我国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0年中国对非投资约10亿美元,投资存量已超100亿美元,涉及矿......

    中东北非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这个我们主要是从经济方面来谈的。非洲和中东政局不稳加剧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作为工业社会的血液,原油价格的上升将进一步推升全球经济的通胀态势。 通胀是2011年中国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