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二人转辞条

时间:2019-05-14 16:1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热河二人转辞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热河二人转辞条》。

第一篇:热河二人转辞条

热河二人转

“热河二人转”属北方各路二人转之一,形成于道光年间,流行于热河一带,深受这里各族人民的欢迎。在百余年的发展中,不断吸收、借鉴、衍变,由最早期满族的自娱性艺术拓展到后来纯民间的走唱艺术,逐渐成为我国曲坛上的一块瑰宝。

热河二人转同全国各地的曲种一样,与民间民族习俗至关重要,其演员、演出,以及观众,都有各自的民俗与传统,从其内容到形式,从演员到观众,也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特色。热河二人转融热河街的韶音花会、五音大鼓、莲花落、地秧歌、地平跷、“道瓦喇”为一体,承德这个当时以满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作为养育热河二人转的土地,从各个方面给了它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它得以茁壮成长。

1.热河二人转的形成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1年)以后,承德街的“普天同庆韶音花会”与清音会活动有力地影响着热河一带各类民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尤其是乾隆皇帝80大寿庆典以后,国内出现了一次较大规模、较大范围的文艺大融合阶段。“四大徽班”进京后,促成了“西皮调”与 “二黄调”融合,逐渐向京剧衍变;承德的文人与八旗子弟们兴起了“戏典研艺社”和“乱弹研艺社”„„“韶音花会”不甘落后,也在艺术上进行了探索和改进。该会的基础是音乐会,大都为器乐合奏,及夹以轮番演唱,改进后的形式是,在原音乐会的基础上分衍出“五音大鼓”。五音大鼓以坐唱戏曲片段和诗词为主,以五声音调谱之,后来吸收了在隆化张三营的“莲花落”、满族的“道瓦喇”唱腔及表演手段与“太平歌词”的曲调,同时还吸收了民间地秧歌的表演形式,衍化出以“热河五音大鼓”为基调的“热河二人转”。道光十八年左右,在张三营行宫兴起的二人转很快普及到热河各地,尤其在是咸丰、同治、光绪期间,在八旗子弟支持下,随着清朝朝势的衰落、放下架子的宗室后裔与下层民间文化联系的增多、普通满人和部分莲花落艺人的补充,热河二人转在关外越发活跃起来。

2.热河二人转的内容

热河二人转有120多个曲目,多是经年演化的变体民歌、“宫廷戏曲”和杂剧传奇中的片断,也有民间的单出小戏。热河二人转的内容范围很广,其中很多反映的是下层百姓的喜怒哀乐;热河二人转的音乐素材也极丰富,源自各种不同唱法的莲花落、热河五音大鼓、民歌、童谣等近300支曲子,且经多年演化而具有浓郁的满族和热河地方色彩,甚至许多唱词和称呼用的都是满族人民的习俗和口语,是地方民俗与民歌丰富而珍贵的史料。

热河二人转融多种民间艺术为一体,曲调由秧歌调、对口和联子调三部分结构而成,灵活多样,表现力极强。服饰多展现满族旗装特点。男演员道具左手用玉子,右手用霸王鞭;女演员左手绢子,右手扇子。表演上为化入化出,随境变换角色。

3.热河二人转的师承关系 热河二人转的师承关系可从道光七年英和都统请的何世来、朱得时为第一代艺人算起,这代艺人里还有“单(独)眼刘”和那清安氏族中的爱好者。这批艺人靠那清安的资助,在济尔哈朗图行宫(今隆化县牛录乡)和附近的驿站办起了“新兴义”和“吉星照”,在喀喇河屯行宫(今承德市滦河镇)办起了“祥福(瑞)班”;第二代艺人有“小红鞋”及其丈夫关春玉(旗人)、“迷三屯”、金宝成、“经棚肇”(旗人),其活动区域从隆化、围场、承德一带发展到热河全境、辽西、和内蒙古的经棚、林西、通辽、奈曼、昭盟等地;第三代艺人有杨二舍、“刘二麻子”、“百里香”(女)、“水萝卜”(女)等,其活动区域又扩大至山西、吉林等省;第四代艺人有那福全(满族)、刘老美、肇世才(“经棚肇”的孙子)等,活动区域逐渐外移,致热河一带的活动渐少,这与承德所处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

4.热河二人转的曲目

热河二人转的传统曲目有120个以上, 其中根据热河五音大鼓改编的曲目有《扫边关》、《圣祖亲征》、《高宗抚琴》、《木兰从征》、《平三藩》、《八旗勇》等。嘉庆前后的曲目有《红月娥做梦》、《小二姐做梦》、《南唐报号》、《双锁山》、《高君宝自叹》、《力杀四门》等,都是宫里唱的整本曲目,其中有一本《铁骑阵》,其中的几个唱腔与热河五音大鼓相同。民间喜爱《水浒》,但嘉庆以后,朝势渐下,禁《水浒》戏,于是满族艺人关春玉、“小红鞋”夫妇即编出了《景阳岗》、《十字坡》、《武松反狱》、《夺酒店》、《快活林》、《李逵夺鱼》、《浔阳楼》、《焦光普开店》等曲目,从而为热河二人转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基础。

后来,“经棚肇”、金宝成也编了很多曲目,由热河二人转艺人“迷三屯”、“官碾子”到各地演唱。那福全的二叔那新利所掌管的“新兴义”班,与热河街“戏典研艺社”的那二爷、时任喀喇河屯行宫护卫镖总的“敖镖镇”等人,以及敖镖镇官邸养着的那批专事戏曲典故通俗化、声腔及剧目改革的梆子腔艺人们,专门为热河二人转艺人杨二舍、“水萝卜”、“百里香”写出了以《陈蔡绝粮》、《泣颜回》、《大纲鉴》、《白蛇传》等故事为内容的曲目:《借伞》、《医治》、《斗法海》、《盗草》、《蓝桥会》、《合钵》等。至咸丰初年,“小红鞋”的“吉星照”班和热河街韶音花会成员一起编出了《罗成叫关》、《罗章跪楼》、《夜打登州》、《罗成算卦》、《青衣占山》、《唐太祖打关西》,以及《大闹天宫》、《三盗芭蕉扇》、《猪八戒拱地》等参照宫里《昇平宝筏》连台本戏改编为热河五音大鼓词本后,又加以改编的曲目。

随着热河二人转名艺人的增多,越唱越盛,班社也逐渐增多起来,外地的艺人也学,声腔也越来越丰富。此后又陆续出现了以伍子胥故事为内容的曲目如:《伍子胥杀府》、《伍子胥逃关》、《伍子胥过江》、《禅宇寺》、《樊江关》等;由热河五音大鼓衍变出来的《西厢记》;以明清杂剧故事为内容的曲目如《双婚配》、《占花魁》、《刘成采药》、《崇祯观画》等;以“二十四孝”为内容的曲目如《郭巨埋儿》、《丁香割肉》、《老来子省亲》、《王祥卧鱼》等;以八仙、神道故事为内容的如《韩湘子讨封》、《小天台》、《刘伶醉酒》、《三渡樊梨花》等;清末、民初又出现了《王二姐思夫》、《王二姐盼婆家》、《摔镜架》、《尼姑思凡》、《马前泼水》、《唐山舍粥》等。

热河二人转曲目繁多,有自己技艺高超的艺人及过硬的“骨头戏”。热河二人转艺人有训为证:“会唱大《西厢》,银子挣两筐”;“唱好《下南唐》,请你住上房”;“学好《鸳鸯嫁老雕》,保准天下把名标”„„据热河二人转艺人传史,当年在热河、辽西、内蒙古东南部扬名的“小红鞋”、“百里香”、“水卜”、“官碾子”、“小金枝”等艺人,无不靠上述三个曲目从“开坯子”到“走红”的。因此,艺人们齐称这三个曲目为“热河二人转的骨头戏”。5.热河二人转的价值

热河二人转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表演逼真,声情并茂,寓教于乐,因而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群众基础,她来自民间,自编自演,地头田间,随时演唱,是当时活跃民族民间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热河二人转小巧玲珑却容纳百川,既可表演长篇传说故事,又可演唱小段,且因其唱词高雅,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早于并影响着“东北二人转”的发端,故在艺术研究上有很高的价值。

第二篇:二人转文化流失

二人转文化流失及其保护

摘要: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等,植根于汉族民间文化,属于汉族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莲花落,是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调研结果显示,现在在许多东北的二人转剧场里,二人转表演艺术已经逐渐低俗化、同一化。“跑偏了”的艺术是否能够长存?美与丑的界限是否已逐渐混淆?观众对于二人转艺术的追求是否已经产生了变化?本文将对这一现象的具体情况、原因及其刻不容缓的保护。

目录:

一、摘要;

二、调研结果;

三、结果分析;

四、历史沿革、原因分析;

五、应有保护及其存在问题。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到以下结果:60%的人认为二人转是一项低俗的表演形式;53%的小朋友不知道真正的二人转是什么;78%的观众表示看二人转是为了看带颜色的表演;大多数的老年人表示现在的二人转没有看头。

调研结果显示,二人转艺术的现状不容乐观,即大多存在低俗化问题和同一化问题。低俗化问题导致二人转艺术“难登大雅之堂”,曾有人做过调查,在网上搜索二人转相关视频,有5800多条是涉黄视频,现存于东北各地的二人转表演也经常以荤段子讨得观众开心,曾经风靡一时的“小X飞”即是一个典型的以荤段子和耍宝吸引观众的例子,不出意外的确实在同样的二人转表演中“脱颖而出”深受观众喜爱。低俗化问题使许多人对二人转不屑一顾,直接导致人们提起二人转就想到带颜色的笑话与表演,而忘记了二人转艺术本身的魅力和艺术性。关于同一化问题,即是现在的二人转表演均为同一套路,一套同样的如同复制的程序下来,无非是反串、耍宝、装傻等等。艺术虽然存在共性,却也是在共性中求个性的东西,不然哪里会有那么多艺术家的产生呢,而现在的二人转表演大多利用已有的表演形式进行表演而不是自己进行创新和改革,这样投机取巧的表演如果一直存在的话只会让艺术停滞不前,难以进步和发展。除了低俗化和同一化的问题,现有二人转表演还存在着一些其他问题,如模仿其他演员未征求他人同意并支付报酬的问题,对他人作品进行改编未经过他人同意并支付报酬的问题,以及对他人形象进行歪曲以娱乐观众的行为等。这些问题均属现如今的二人转表演存在却又植根已深而难以解决的问题,那么二人转是从其发源开始就存在这些问题的吗?这些问题是从什么时候能开始的呢?这些问题真的是无法解决将伴随二人转艺术发展的始末的吗?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导致二人转艺术的消亡吗?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民间文化,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边说边唱,且歌且舞。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洲国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二人转不只是两个人转,它一树多枝,一类唱腔,却有多种演出形式,大体可分“单”、“双”、“群”、“戏”四类。“单”:指“单出头”,一个人一台戏,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戏一角一人演的,类似“独角戏”。“双”:指“双玩艺”。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二人演多角,叙事兼代言,跳出跳入,载歌载舞。“群”:过去把“拉场戏”也叫“群活儿”,现在是指群唱、坐唱或群舞。“戏”:指“拉场戏”,这是以小旦和小丑为主的东北民间小戏,其中由两个人扮演角色的也叫“二人戏”。二人转最初由男性演员表演,换装成一旦一丑。以后出现女演员,由一男一女演唱,作简单化妆。二人转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一种是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称“拉场戏”。对于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四功”即唱、说、做、舞;“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四功“唱”为首,讲究味、字、句、板、调、劲;“说”指说口,以插科打诨为主;“做”讲究以虚代实;而“舞”主要指“三场舞”。二人转的“一绝”,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这部分与东北大秧歌相似;持大板子和手玉子的舞者倒是别具一格。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黑虎出山”,“金鼠归洞”,“缠头裹脑”等高难动作。有的舞者双手持手玉子,这是小竹板,握在手中,每手两块,有“双臂旁平伸打扭”,“胸前打扭”,“轮腔打扭”及“碎抖花”等多种打法。

对于现在的二人转表演,大多以“说”“唱”为主,至于三场舞已经逐渐变成只在最后做做样子而已,有些甚至连样子也懒得做了。那么这些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当代二人转艺术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赵本山,闫学晶等二人转表演艺术家,但随着09年小品《不差钱》的爆红,小沈阳也进入了全国人民的视线,男扮女装的奇怪扮相,搞笑的声线音调,奇葩的言论等,均成为了大家争相模仿的对象。而在二人转舞台上,小沈阳也分身变成了无数个小沈阳,每一个舞台上都能看到跑偏的裤子,跑偏的音调,piapia的脚步,身边还有一个不用正眼看他的老妹儿,随着《相亲》播出,宋小宝的崛起,二人转舞台上又出现一批动作诡异搞笑,戴着小红帽的小个演员,身边也总有一个需要长点心的海燕。跑偏了的表演跑偏了艺术表演形式,个性变成了共性并不能使它好好生存下去。本是某个演员的特殊表演方式变成了二人转行业的符号,不仅是二人转艺术的概念模糊,也使这位演员变成了众矢之的,本来一个人的特殊演出并无不可,可因为大家的模仿使这种演出变成了“败坏行业道德”的罪人,其实本身这种表演并没有什么错,反而是因为自己的表演能力受到观众的欢迎而变成了错,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种同一化的结果不仅是表演者对于观众喜好的过度追求,更是我国各种“山寨”状况的一大体现。

至于更明显的低俗化问题,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现在有许多人去看二人转都是想找带颜色的乐子二人转已经于荤段子、有颜色等挂上了钩。又或许说,不是因为二人转观众喜欢上了带颜色,而是因为观众喜欢所以二人转带上了颜色。因为带颜色的二人转更受欢迎,所以越来越多的二人转变得低俗化。可在我们看来这未必不是舍本逐末。对于荤段子的过度追求让二人转忘记了其本应有的艺术性而使荤段子代替艺术性变成了二人转的共性。我们并不是觉得二人转就应该杜绝带颜色,所有观赏性演出的目的无不在于让观者在观看演出后心情愉悦喜欢上这场表演,适当的带点颜色有助于观众放松心情,让现场气氛更加活跃,但这个的前提是带这一点点颜色只是表演的助味剂,而不是像现在的二人转演出一样,压过了表演的艺术性,使荤段子变为主要取悦观众的手段。忽略了表演本身的艺术性而去追求一点点助味剂,只能够取悦那些尤其喜欢荤段子的观众和偶尔想要乐呵乐呵的观众,而非真正喜欢二人转的观众们。这种舍弃大多数观众追寻小部分观众的行为终会有让小部分观众也丧失兴趣的一天,终会让观众忘记二人转作为一项文化艺术曾有的魅力。

而对于其他方面的问题,如表演者对其他表演者的模仿,对他人作品的改编表演,对他人形象的歪曲以搞笑,则由于表演者法律意识不强造成。现在许多二人转学徒都是从小做起,也有许多是不喜欢上学的孩子选择去学习二人转,和以前的二人转演员从小苦练基本功落下或不落下文化课不同,现在作为二人转学徒的孩子们更多是因为不喜欢学习,不高的文化程度使他们不了解我国的国情与法律状况,不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与尊重他人的权利,所以在现在的小地方二人转表演中经常出现这种侵犯他人表演者权或者著作权、保护形象不受歪曲权等权利的行为。

对于如此紧迫的二人转文化现状,能够放任它继续这样发展吗?答案当然是不能。可是又能有哪些方式来改变现状呢?据我们所知,现在已经在推行“绿色二人转”,即健康清新的二人转,可是积压已久的问题并不能通过这个得到解决,其根本方法还是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表演者的表演多是根据观众的喜好入手,只要让他们感觉到观众真正需要的是带有艺术性的二人转演出,是在原有的四功一绝上融入时代的因素,才能让二人转回归真正的艺术与绿色;

其次,规范二人转文化市场,还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作为文化市场看不见的手,政府的宏观调控应该起到规范表演行为,制定规章制度的作用,通过规范表演艺术形式,保护表演者权利来做到规范文化市场,同时,对表演者的文化教育也同样重要,只有让表演者的文化素质提高,才能让表演的艺术性更强。

对于二人转文化的保护,还需要老一辈的二人转表演艺术家起到更多更好的带头作用,真正使二人转表演回归正轨,变成和其他曲系的艺术一样成为让大家尊重的一项文化艺术。

以上几点分别是从表演方式、表演内容方面简述了对于二人转文化艺术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除了这些解决方法外,我们还需要对二人转文化艺术进行保护。这些具体的措施中可能包括:

文化宣传,不论是政府的媒体宣传还是文化保护者本身的小渠道宣传如公益演出、宣传讲座等等方式,通过文化宣传的方式让不了解二人转艺术的人们了解它,误解二人转艺术的人们重新理解它。虽不能做到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想法,但这一做法给了人们对真正的二人转的一个表面的认识,和我们之后进行的已经改变后的表演行为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艺术性添加,正如上文所说现存的二人转表演艺术性缺失问题,通过上文所说的对低俗性的改良行为,和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对于新生代表演者的带领作用,通过表演者本身艺术性的提高或国家相关的调控,使二人转表演具有更强的艺术性,使二人转表演真正作为一项国家保护艺术登上而不是仅仅为人取乐的表演登上舞台,让观众感受到真正的二人转艺术的魅力。

地方政府调控,现在这种二人转文化低俗性同一性的问题多出现在一些小地方,所以还需要地方政府加以管理和调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大范围的问题划在小范围里逐一解决,才能更彻底的解决问题,保护二人转文化。

法律知识普及,对于一些侵犯他人表演者权等权利的行为,说明我国法律普及活动还不够完善,需要更大强度的普及基础法律知识,对于各行各业都能具有针对性的普及该行业所属的法律知识,才能让表演者们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能够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同时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以上几点就是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保护二人转艺术提出的建议,保护方法人人都知道,但这些问题依然存在这么久,甚至“经久不衰”,是因为保护二人转艺术的过程中依然会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是政府调控方面的问题,二人转艺术现呈现出的几种问题非集中问题,而是散落在各个小表演中存在的非定期性问题,对于这种多而杂的问题,政府不能统一的进行宏观调控,只能命令地方政府进行管理,而小地方政府又依靠这些艺术表演提高政府经济发展水平与地方居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以达到提高本地区人均生活水平的目的,所以小地方政府经常是对这种“小问题”不予管理,做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同样能做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还有二人转表演者们,即便是不许他们进行某些方面的表演,他们依然可以发动他们的“聪明智慧”打“擦边球”。许多强制性措施根本无法起到根本的作用,只能真正从根本上让表演者们主动的进行创新,进行绿色有益的表演。

上文说的对于同一化的解决方法中有一项是通过老一辈二人转文化艺术家的带动,发动现有年轻二人转表演者们进行创新活动,从而使二人转表演各具特色,百花齐放。可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二人转文化艺术家们进行创新后,习惯于模仿他人投机取巧的表演者们再次对艺术家们提出的表演形式进行搬运式模仿,而非从中取得经验进行创新,这同样也是一个非常有可能的现象,所以,创新问题也成为现今二人转表演中的棘手问题。不是大家不愿创新,而是懒得创新,创新的表演观众还需要有适应期,搬运式的表演则可以直接赚钱,所以说服表演者们进行创新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对于表演者文化水平的提高也存在问题。表演者们多为不喜学习或无力承担学业的青少年。对于后者只需提供给他们学习的环境即可,只需要在联系基本功和学习中进行时间的合理分配即可;而对于前者,即使提供条件也未必能改善他们的文化水平,如果强制反而会引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只能通过强制义务教育对其进行管理,可这一方面在许多小地方又难以得到实现,许多孩子根本难以坚持到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就辍学,这也是社会现存问题之一。

对于这些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总有一天会得到解决的办法,同时我们也相信二人转艺术终会有回到曾经的辉煌的一天,不过这一切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与表演者们本身的觉醒,需要整个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整体提高。二人转文化艺术的保护与创新问题,仍旧是需要社会关心与努力的一个长远性问题。

第三篇:情系二人转教案

情系二人转

塔山中学

高艳

教学内容 :一.讲解二人转的起源。

二.讲解二人转演员四功一绝,欣赏演员的表演,并学习转手绢。

三.学唱一段《情系二人转》。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二人转方面的文化知识。

二.能力目标:培养如自主求知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戏曲欣赏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三.情感目标:感受二人转的魅力,唤醒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提高文化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

一.了解二人转基本知识。

二.培养对二人转的情感和综合能力。教学难点 欣赏二人转名段,感受二人转魅力,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戏曲的情感。

教学过程: 课间音乐《小拜年》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课:

师: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唱两句,同学们猜一猜歌中唱的是我国哪个地区?师唱《我的老家就在这个屯》 生:答

师:说到东北,同学们有哪些了解?生:答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老师来讲讲关于二人转的起源,二人转原名蹦蹦,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二人转大约200年的历史,它唱本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富有生活气息,长期以来深受东北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喜爱,有一句话是这样形容它的“宁舍一顿饭,---------(生接)。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二人转,共同欣赏一段唱段,想一想七,其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师提示,比如京剧的表现手法是唱,念,做,打。生:答。

师:二人转演员都是多才多艺的,大家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二人转演员要掌握四功一绝的本领,(板书)这四功一绝指的是“说唱扮舞绝”

1、说:说功是指说的表现方式,比如:快板,相声,小品等,下面我们就来欣赏 师:介绍四功一绝。

新课学习

1,说:师:课件播放《情系二人转》 老师这里也有一段台词,大家练一练,(学生拍手打节奏练习),练得怎么样,谁愿意到前面来试试?(找生到前面来边打响板边说)师生评价,再齐读。

,2,唱:分段学唱《情系二人转》 A段,附点,波音,装饰音,前半拍空拍 B段,大跳音程,连音,切分音, 3,扮:扮功指的是扮相,也就是说要演什么像什么,装什么像什么。比如我们刚才欣赏的放风筝,没有风筝,要装出有风筝的样子。

4,舞:舞蹈,要求演员要边唱边跳,通常用的道具是扇子和手绢。同学学习手绢花扇子动作,跟着《情系二人转》音乐跳一段,上台展示

5,绝:绝活,同学们说说你们看过的二人转绝活生: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手绢绝活的表演,(放课件)你们想不想试试,老师把手绢发给学生随音乐自由练习,指生展示。

五 成就: 在新世纪里,辽宁铁岭二人转演员,赵本山立志要将二人转这个东北的地方戏发扬光大,而且他特别强调要绿色化的二人转。现在很多在我国的外国人在学习二人转呢,这些成就的取得与赵本山是分不开的。那么我们就来欣赏一段由赵本山和宋祖英演唱的二人转小帽《双回门》,领略一下二人转大师和歌唱家的风采。课件:《双回门》

六.总结:同学们,二人转这门艺术源远流长,短短的一节课是不能诠释的,虽然人们对二人转褒贬不一,但是它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是无法埋没的,也希望同学们多关注我国的曲艺文化。

第四篇:小学作文:无敌二人转

无敌二人转

又开始了!一个骂,一个说,“唱”得不亦乐乎。我说的二人转可不是真在唱二人转,而是我爷爷和奶奶在吵架。

两位老人整天吵个没完,就算我和叔叔又说又劝,还是无法熄灭“战火”。

先来“人物介绍” :我爷爷的说服力特别强,不过大部分时间是用词不当。他还掌握着两个强有力的“武器”:一个是电视,另一个是电脑。因为他是一个大股迷,所以经常说什么大盘走势。我奶奶可以说是个“词语通”,词汇特别的丰富,有时吵上半个小时没有一句是重复的。

二人转的开始前总有些异常,一开始,总是会听到一些东西掉到地上的声音传出房间。

“你就不能小心点”?!“是你先松手的,我能提的起来?”“对呀,你把我好不容易调出来的水泥给直接倒在地上了!

这精彩的二人转内容总有些不同。

我也知到,爷爷和奶奶吵也是没事干,不过,这种打发时间的方法也太“与众不同”了

“啪”……这种事经长发生 ……啪……

两个老顽童真是无药可救。

无敌二人转

(二)一天夜里,夜深人静,星星在天上看着我们,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在夜空中飞来飞去,路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人们都关灯睡觉了。只这一家还亮着灯。走近一看,两个人正在唱“二人转”。

一进门,二人正在摩拳擦掌,时刻准备拔刀相向。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二人转”大战拉开了序幕。二人转正唱得如火如荼,犹如排山倒海之势。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电闪雷鸣、拔刀相向互不相让,我和叔叔已无能为力。一阵阵刀光剑影不断从我们面前掠过。

突然,二人改变了对战方法,我爷爷一下子坐了下来打开电脑,我奶奶也坐了下来打开电视。二人开始破口大骂,如同机关枪扫射一样袭来。爷爷忍不住了,突然站起来把桌子一拍,说:“反了你了,敢说我是个二百五!”这句话如同晴天打了个霹雳,把我和叔叔一下如梦惊醒。“爷爷、奶奶,别打了,已经凌晨2点了!”我懒洋洋地打了个大哈欠,可是无论我们怎样说爷爷奶奶还是互不相让。

“我看,把天外飞仙请来也劝不住他们。”我对叔叔说:“睡觉”。

指导教师:乔永奎

第五篇:传统经典二人转“小帽”唱词

传统经典二人转“小帽”唱词

◎申国强

二人转“小帽”,简称“小帽”,它是二人转表演形式中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民歌小调。“小帽”比二人转“正戏”更短小,在“正戏”前边加演,是在二人转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和群众的欣赏习惯逐步适应而形成的。“小帽”有独立的内容和表演形式,如同鼓曲有书帽,戏曲有帽儿戏,起到为每个节目开场的作用。二人转加演“小帽”,能使节目的时间安排、演员的调配更加合理化,从而进一步满足观众的需求。

“小帽”,的唱腔源于东北民间小调,特点是边舞边唱、载歌载舞。即使是名角、大腕,上台前通常也不马上演“正戏”,而是先唱一段“小帽”,既溜溜嗓子、热热身,又为“正戏”演出制造气氛。“小帽”基本分为两种,欢快的如《小拜年》《张生游寺》《哕嗦五更》等,(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伤感的如《游西湖》《妓女悲秋》《送情郎》等。

在二人转表演过程中,“小帽”是最短小也是最精彩的,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它通常和舞蹈结合起来,是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三种民间艺术的高度综合。“小帽”对于“正戏”的表演,提供了内容铺垫和客观交代,为“正戏”准备了“帽子、嗓音、动作、情绪”,增强了二人转表演的力量、阵容和形式种类,使二人转表演形式更加富于变化,使二人转的曲调节奏更加丰富多彩。

下面提供几首传统经典二人转“小帽”唱词,供二人转爱好者欣赏。

小拜年

女:正月里来是新年儿呀啊,男:大年初一头一天呀啊。

女:家家团圆会呀啊,男:少的给老的拜年呀啊。

女:也不论男和女呀啊诶呦呦呦呦诶呦呦啊,男:都把那新衣服穿呀啊诶呦呦呦呦。

合:都把那个新衣服穿呐啊诶呀啊。

女:打春到初八呀啊,男:新媳妇住妈家呀啊。

女:带领我那小女婿呀啊,男:果子拿两匣呀啊。

女:丈母娘啊一见面呀啊诶呦呦呦呦诶呦呦啊,男:拍手笑哈哈呀啊诶呦呦呦呦。

合:拍手笑哈哈呀啊诶呀啊。

女:姑爷子到咱的家呀啊,男:咱给他做点儿啥呀啊。

女:粉条炖猪肉啊再把那小鸡儿(宰了那大芦花)呀啊,男:小鸡儿呀啊扣蘑菇啊诶呦呦呦呦诶呦呦啊。

女:我姑爷子最得意它呀啊诶呦呦呦呦,合:我姑爷子最得意它呀啊诶呀啊。

女:我姑爷长得俊呀啊,男:我女儿赛天仙呀啊。

女:小两口多么般配呀啊,男:(恩爱到百年呐啊)丈母娘我心喜欢呀啊。

女:单等啊过了二月二(二十五啊)呀啊诶呦呦呦呦诶呦呦啊,男:(一起送回还)赶车送回还呐啊诶呦呦呦呦。

合:一起那个送回还呐啊诶呀啊。

这段《小拜年》,展现出了东北,人在正月初一过大年时的喜庆情景。按照东北民俗,大年初一新婚妻子带着自己丈夫回娘家拜年,丈母娘欢天喜地地准备了东北传统菜——猪肉炖粉条与小鸡炖蘑菇,用来迎接回家的新婚夫妇。这一幕欢乐团圆的景象,是东北人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也生动地展现出了东北的民俗文化。

送情郎,送情郎送到大门东啊,正赶上老天爷刮起了老北风啊,刮风不如下点小雨好啊,下小雨那个能留上我的郎多待上几分钟。

送情郎送到大门南啊,顺腰中我掏出两块大银圆啊,这一元与我的郎买上火车票,这一元与我的郎呀啊买上一盒中华烟。

小妹妹送情郎呀啊,送到大门西呀啊,一抬头我就看见了一个卖梨的呀啊,我有心与我的郎买上梨两个呀啊,想起来昨晚儿的事儿吃不了这凉东西呀啊。

小妹我送到大门北呀啊,一抬头我瞧见,一对鸳鸯来戏水呀啊,鸳鸯戏水呀啊成双又配对呀啊,也不知情郎哥多咱才能把家回呀啊。

小妹妹送我的郎啊送到大桥头啊,眼望着河水哗哗流呀啊,小河流水终究归大海呀啊,露水的小夫妻多咱不能长久啊。

小妹妹送我的郎啊,一送到火车站呀啊,火车拉鼻儿冒出一股烟哪啊,火车一去还能回转,也不知情郎哥何时把家还哪啊。

这段《送情郎》,展现了情郎要离开家乡,小妹妹出门相送时依依不舍的离别情景。小妹妹从大门东一直送到大门北,送完东西南北四个大门后,又接着送到了大桥头和火车站,而且要为情郎买梨、买烟、买火车票。小妹妹送情郎的路上,可真是情意绵绵,令人肝肠寸断。

探妹

正月里探小妹,正月正,我引上小妹子去观灯,观灯是假呀,妹子试试你的心。

二月里探小妹,龙抬头,我引上小妹妹上高楼,高楼万丈高,妹子小心闪了腰。

三月里探小妹,三月三,我引上妹子下江南,江南乘火车呀,妹子还得你两块三。

四月里探小妹,四月八,我引上妹子摘西瓜,大的一拃拃,妹子小的刚开花。

五月里探小妹,五端阳,大胖粽子包砂糖,砂糖满口甜呀,妹子你吃我给钱。

六月里探小妹,热难当,我引上小妹上凉床,手拿玉笔扇呀,妹子扇上凉不凉。

这段《探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小伙子对小妹既爱恋又猜疑的复杂心理。为了真正弄清小妹的心中所想,小伙子从正月一直探到十二月,而且想尽了办法,费尽了心思。唱词也十分贴近东北人民的生活,更加生动地刻划出了人物的形象,同时又令人感到幽默,诙谐,十分有趣。

下载热河二人转辞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热河二人转辞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永远的丰碑——热河抗战英烈永垂不朽

    永远的丰碑——热河抗战英烈永垂不朽 永远的丰碑 ——热河抗战英烈永垂不朽 编后——《热河抗战图志》系列文章,自7月23日至9月17日在《承德晚报》非常记忆版面连续刊发10期......

    谈二人转的昨天今天明天

    走二人转自己的道路 ——对二人转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传播思考 刘银 07年11月10日 走二人转自己的道路 ——对二人转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传播思考 在我国处于全球经济一......

    爱听二人转的狗百姓故事

    人出国后,先怀念祖国的不是心,而是肚子。胃,或称消化系统,在激烈排斥外番饮食的同时,怀念着小葱拌豆腐、打卤面、粉条头萝卜丝炸素丸子和黄瓜拉皮。人在国外,脑子想这事那事,肚子只......

    木耳辞(汇编)

    木耳辞 仝开伟 木耳辞 摘要 《木耳辞》是仝开伟仿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木兰辞》改编的一首反映现代屌丝的爱情诗。诗词大意是屌丝追求女孩,没有成功,女孩喜欢高帅富;屌丝......

    导游辞

    武当山导游词 姓名:吴娇学号:2010134124 电话:*** 各位亲爱的旅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有“天下第一仙山”之称的武当山。我姓吴,是你们此行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吴......

    归去来兮辞[合集]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 房县三中语文教研组【课文背景知识】 1.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

    生日辞

    父母生日祝酒辞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兄弟姐妹:大家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我婆婆妈66岁生日。在这里,我代表我们全家人,对所有参加我婆婆寿礼的长辈和兄弟姐妹们,表示热......

    祝寿辞

    祝寿词天大地大父德大,海深湖深母恩深。 福禄寿三星共照,天地人同贺寿辰。 今天是夏历二月二十六日,欣逢父亲八十华诞。 wù 父亲1928年诞生,戊辰命相。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