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邮票 聊斋志异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邮票》---聊斋志异
作者:延年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
中国邮政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系列邮票,30多年来先后有《西游记》、《红楼梦》、《西厢记》、《牡丹亭》、《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多部古典文学名著荣登方寸,这些名著邮票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中国文化的精,给人们留下一生的记忆。
1.2001-7: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一组)(T)2001.4.21
蒲松龄(1640-1715年),清代文学家,山东淄川(今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早年屡应省试皆落第,71岁始成贡生。除中年一度在宝应、高邮作幕宾外,长期在家乡当私塾老师。能诗文,善作俚曲,以数十年时间写成《聊斋志异》,这是一部思想、艺术都具有独特风貌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作者在大量搜罗民间奇异传闻与借鉴前人之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不少优秀作品。小说以谈狐说鬼来暴露当时现实生活中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批判腐败的科举制度,以及用同情笔调描绘了许多狐鬼与人真诚相爱的动人故事。《铸雪斋钞本聊斋志异》分为1 卷,有目488篇。现存最早刻本为乾隆三十一年青柯亭本,分为16卷,400余篇。《聊斋志异》现被译成20多种文字,传之海外,蜚声国际,成为世
界文学中的瑰宝。
《偷桃》描述作者“童时赴郡试”,春节在街上看到魔术师表演上天偷桃的节目,其魔术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不仅记述了精彩的演出和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且叙述了魔术师的艰难处境和内心的悲苦。“郡”,即今山东济南市,邮票主图原地为山东济南市。
《画皮》描述了吃人的恶鬼为骗取别人的信任,用“画皮术”将自己装扮成被卖作妾,惨遭羞辱,只得离家出逃的落难少女。太原书生心存邪念,便带她回书房。后来恶鬼被道士识破,一下子露出凶恶本相:“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登生床,裂生腹,掏生心而去”,王生为此遭到杀身之祸。这一血腥事实,辛辣地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那些善恶不分的人。邮票主图原地为山西太原市。
《婴宁》描述了“莒之罗店人”王子服在元宵节逛景时遇到笑容可掬的姑娘婴宁,认为婴宁那无拘无束的笑和爱花成性的癖好,不可能在当时污浊社会中生存,因此有意将她安排在远离现实的南山之中。后来,环境变了,婴宁的性格也跟着变了,“虽故逗,亦终不笑”。敢说敢笑的婴宁因此被黑暗的现实毁灭了。“莒”,周代国名,今山东莒县一带。邮票主图原地为山东莒县。
《阿宝》描述粤西孙子楚钟情于富商之女阿宝,不惜用斧头砍去枝指,直到魂附鹦鹉,直达阿宝卧室。“他人饲之不食,女自饲之则食。女坐,则集其膝;卧,则依其床。”此时阿宝才体察到孙子楚的一片真诚,继而为其痴情所打动。表现了青年男女无所畏惧,勇于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2001-7M: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一组)(小型张)(T)2.2002-7: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二组)(T)2002.4.21 2002年4月21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二组)特种邮票一套四枚,邮票材于《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席方平》、《翩翩》、《田七郎》、《白秋练》,全套邮票面值5元。
《席方平》东安人席方平的父亲遭豪绅羊某在阴曹诬告,气愤而死。席为父报仇来到了阴曹,但那里比阳世更黑暗,被羊某买通的所有官僚机构,使他有冤无处诉,还受尽了炮烙、锯解等酷刑。冥王问他:还上告吗?席回答:“大冤未伸,寸心不死,若言不讼,是欺王也,必讼!”冥王便用富贵引诱他,只要他不上告,许以“千金之产,期颐之寿”,被席断然拒绝。席终于告到二郎神手里,达到报仇雪恨之目的。
《翩翩》邠人罗子浮被诱,染上恶疾,又遭妓女逐出,入山幸遇仙女翩翩,为其治好脓疱,并结为夫妻。翩翩见罗畏冷,拾洞口白云为絮又剪蕉叶为帛,为夫君缝制衣衫,两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这种描写,虽是幻想世界,却表现了作者反封建的思想倾向。
《田七郎》田七郎是辽阳猎人,受恶霸赵一虎陷害,被关在监狱里,幸由好友武承休援救。之后,田七郎得知赵一虎又去勾结知县,要谋害武承休,不觉又气又恨,决心杀了他,为地方上除害。田混进县衙,一斧将赵劈死,还杀了贪赃的知县,最后自刎。
《白秋练》白秋练是个美丽多情而又善于经商的少女,乃白鳍豚所化,她与母亲生活在楚地,“泛家浮宅”江湖上。河北商人之子慕蟾宫随父南下武昌,他聪慧喜读,常执卷吟诗,才气过人。善良温柔的白秋练徘徊于窗外,“得听清吟”,日渐爱上这位人间后生,“以吟声作为相会之约”,几经周折,有情人终成眷属。
3.2003-9: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三组)(T)2003.5.16
中国国家邮政局于2003年5月16日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三组)》特种邮票1套6枚,小型张1枚。六枚邮票的图案分别是:香玉、赵城虎、宦娘、阿绣、王桂庵、神女,面值分别为:10分、30分、60分、80分、1.50分、2元,小型张《西湖主》面值8元。
这套邮票是《聊斋志异》系列邮票的第三组,全套六枚,小型张一枚,介绍了《香玉》、《赵城虎》、《宦娘》、《阿绣》、《王桂庵》、《神女》、《西湖主》七则故事。《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艺术特色的短篇小说集。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对尔后的文言短篇小说影响甚巨。在491篇小说中,多数都是现实主义和浪漫 主义相结合的作品,通过人鬼相杂、幽明相间的生活画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矛盾,塑造出一系列属于不同社会阶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以丰富的想象力塑了一系列栩栩如生、令人惊叹的人物艺术形象。其中如绿叶变鸡鱼、白云絮冬衣的仙女翩翩,诵诗可以疗疾的鱼精白秋练等给人无尽的遐想,谈鬼说狐更是千幻百变,展现出神奇瑰丽的迷人色彩,显露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魅力。作者蒲松龄亦为后世所敬仰,甚
《香玉》胍州黄生在劳山下清宫爱上了白牡丹花精香玉。一日,白牡丹被游客掘移凋萎,黄生日日临穴哭吊。香玉托梦给黄生,告以复活之法。他依言养护,白牡丹果然重新萌芽、开花。花大如盘,香玉从蕊中飘下,情好如旧。夫妻相继去世后,魂归一处,合为一株白牡丹花。
《赵城虎》赵城有位70多岁的老太,其独子进山被虎吃掉。老太连哭带号要求县官为她捉虎。差役李能日夜潜伏在山谷里一个多月,仍未捉到,只好前往山神庙祷告。哭声中,有虎步入,承认吃了老太的儿子,俯首贴耳地让他绑去。县官要求虎当老太的儿子,帮她维持生活。从此,虎有时送来死鹿,有时衔来钱财。老太从此富裕起来,人畜相安。老太死后,虎还来灵堂前示哀。
《宦娘》书生温如春精通琴艺,不求功名,爱上葛公的女儿良工,托媒求亲。葛公嫌他贫寒、孤傲,断然拒绝。从此接连发生丢词笺、藏绣鞋、开绿菊等怪事,葛公认定女儿与如春有私情,因家丑不可外扬,只好把良工嫁给如春。新婚夫妇对此也百思不解。宦娘是鬼,生前酷爱音乐,因倾慕温的琴技,故暗中相助促成这段婚事。温深受感动,以生平技法尽传宦娘。最后宦娘悄然别去。
《阿绣》海州人刘子固到盖县探望舅舅,对杂货店姑娘阿绣一见钟情,请人说媒,不料阿绣已许配给广宁人了。后刘到复州(今辽宁瓦房店市,116314)招亲,见一姑娘颇似阿 绣。故事通过真假阿绣的轮转出现,表现了刘子固珍视爱情,尊重女性的品质,宣传了“情之至者,鬼神可通”的思想。
《王桂庵》富家公子王桂庵,考举人后到镇江访友,闲游粮河,见船家女孟芸娘貌美心喜,先吟诗挑动,继而抛金掷钏,女似有所动。适芸娘父归舟,女忙掩饰,随父开船而去。王沿江追赶,连日寻访。一日寻至孟家,恰遇芸娘。经王求媒提亲,始得成婚。月余,王携妻乘船返里。途中,王与妻说笑,假言家中有妻室,芸娘信以为真,竟愤恨投江寻死,幸被搭救。王自妻投江后,懊悔万分。一年后,王在一家农舍里巧遇芸娘,他们的小孩寄生已周岁了,两人又重归于好。
《神女》神女是南岳衡山岳神之女,美丽而善良。时秀才米生遭无妄之祸,神女同情其不幸遭遇,乃以所佩珠花相赠,后得知米生宁愿放弃功名而不忍出卖珠花,甚为感动。经数年,岳神得祸,非本地巡抚官印不可解。神女为此求助于生。生为报其知遇之恩,遂以珠花献于院署宠姬,窃得印信,使岳神免于祸。神女与米生成婚,恩爱终生。
2003-9M: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三组)(小型张)
陈生随将军外出时,把将军射中的一条猪婆龙放还湖中。不久,陈复经洞庭湖,船被大浪掀翻,随水漂流至一小岛。陈无意中拾得西湖公主丢落的一块红巾,题诗于上。不久被发现,罪当处死。公主爱其才华,正犹豫不决。其母西湖王妃得知,下令捉拿陈生,转又突然相认。原来王妃即当年被射的猪婆龙。为报旧恩,王妃促成了陈生与公主的婚姻。从此,陈生终身富贵,仿佛仙人。
第二篇: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科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科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
名著目录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
《诗经》(《国风》 《雅》《颂》)《离骚》 《九歌》《九章》 《天问》《九辩》《周易》 《尚书》 《春秋》《左传》 《国语》 《论语》《老子》 《战国策》 《礼记》《古诗十九首》 《孔雀东南飞》 《盐铁论》《汉书》 《史记》 《三国志》《搜神记》 《诗品》 《文心雕龙》《阳春白雪》 《全宋词》 《赵飞燕别传》《沧浪诗话》 《贵耳集》 《吹剑录》《全元散曲》《西厢记》 《桃花扇》《聊斋志异》 《隋唐演义》 《红楼梦》《儒林外史》《镜花缘》 《虞初新志》《全唐诗》 《全
五代诗》 《花间集》《孽海花》 《唐宋传奇集》 《离魂记》《柳氏传》 《太平广记》 《柳毅传》《霍小玉传》《南柯太守传》 《古文观止》《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封神演义》 《金瓶梅》 《警世通言》《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 《儿女英雄传》《施公案》 《三侠五义》 《榴花梦》 《笔生花》 《饮冰室诗话》 《艺概》。
我国的四大名著指的是:《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红楼梦》。
古代十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厢记》《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中国四大名著作者: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
《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
《水浒》 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第三篇: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读说课稿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读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增强语文综合素质,并进而促进人文素养的提高。
(二)实践目标:
加深对于历史与现实,社会和人生等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探索、求知的兴趣和欲望,并且逐步形成喜爱质疑、勤于思考、乐于在探究中获取新知的良好品质;培养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与同伴合作、分享探究学习的成果。
(三)情感目标:
通过课外阅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了解文化的历史脉络,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开阔文化视野,尊重多样文化形态;在阅读中受到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的熏陶,受到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的濡染,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逐渐培植起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进而搭建学生整体的精神构架,培养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兴趣和探索。
四、课时计划:集零为整,把课程标准建议的每周三课时集中到一个时段进行;化整为零,把每个主题单元,每个研究或者探讨专题分散渗透到具体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同时可以在假期以及周末适当延展。
五、教学形式:授课之前向学生广泛收集问题,综合学生的兴趣所在,最终确定每次开课讲授的选题。主要是以讲座的形式开展,设置自由开放的课堂。由本年级的语文组数位老师担任主讲,同时开设讲座,由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专题。
六、教学内容:集体备课,分工合作。主要集中在文学与书法,现代经典散文欣赏,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写作与阅读等几个专题。
七、组织形式与实施过程:在班内以开展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愿组成研究小组,选出组长并合理分工,同时聘请校内文学修养较高的教师,以及部分有相关经验和知识的家长做指导教师。学生们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查阅有关资料,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方案包括活动的目标、研究的方法、活动的进程以及如何搜集资料等,以更有利于活动取得实效。
步骤分为“趣味引入——片断欣赏——角色再现——故事浏览——创作听评——作品推荐”等几个环节。
八、教法与学法:
1.学会在阅读文本的字里行间作批注,养成在阅读过程中动手、动脑同时进行的好习惯。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这部作品(或这个人物、这段故事)使我想到了什么?2其实,他们本来应该这样做...,理由是...3这个部分让我感到迷惑不解,因为...4这个地方非常重要,因为...5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
阅读后要思考的问题:1我喜欢作品(或者选文)的那些部分,为什么?2这样的阅读,什么时候、怎么样使我自己发生了变化?3怎么样表达自己对已经读过的作品的理解?4故事表达的道德情感是什么?5最喜欢作品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2.用对联的形式,展示对古典名著中重要人物的认识。同时,也把自己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展露出来。
比如有位女同学同学评价《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她是这样写的:大雾横江,请看军师神机妙算巧借箭;纷纭乱世,试问丞相鞠躬尽瘁为哪般?
还有一位很有创见的同学,他是这样来认识曹操这个人物的:世人皆曰汝乃乱世奸雄;知音独道君亦治世能臣。
有个语文基础不错的同学,看了好几遍《三国》,对古典文学常识掌握也比一般同学要丰富些。他在评价刘备时,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刘皇叔本非书生,句句仁义,许下多少荣华富贵,原来一派胡言;大耳儿实是奸徒,种种做作,装出无数虚情假意,只为收买人心。”这幅对联从平仄关系上来看,并不算很工整,但是能大体做到意义相对,上下相黏,同时还能很好地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来认识刘备这个差不多已经被定性为“好人”的人物,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个同学还跟我本人开了个小玩笑,他在上联把我的名字“刘书荣”拆分开来镶嵌进句子里去,使师生之间拉近了距离,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有个喜欢看武侠小说的同学在看完《水浒传》后,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山东及时雨救济三山五岳英雄;梁山呼保义领袖四面八方好汉。但在我问及对“宋江”这个人物的看法时,这个小同学又坦率地告诉我,对这个人物的某些方面感到很钦佩,但自己并不是很喜欢这个人物。他甚至还说,“宋江”这个人物既不是正面人物,也不称不上是“反面人物”。但再往下问他,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了。不过,这种独立思考、不盲从他人的精神,我还是在课堂上好好地宣传了一下。
在《西游记》人物的评说中,孙悟空的形象是最受欢迎的。有一组的同学联合起来,写了一副这样的对联:一根铁棒,扫除多少妖魔鬼怪;两只火眼,看透几许悲欢离合。而在另一种选择阅读《红楼梦》的同学,则拿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一块顽石变作通灵美玉;十分富贵恍如过眼烟云。
在我们教师的心目中,总认为十三四岁的孩子还很幼稚,对人生的看法也很肤浅。通过这样一副简短的对联,很好地把孩子们对人生的看法展露了出来。这种多少带点成人“深沉”心境的对联,要是不跟孩子们近距离接触,是无法了解的。
通过这种形式,很多原本语文成绩较好,阅读经验较丰富的同学,进一步加深了对古典名著阅读的理解,也更深入地理解了人物的内在精神。
3.阅读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阅读作品,搜集、整理资料,积累语文知识,撰写学术小论文。
每当一个小专题讲完后,我都会叫学生通过上网、看书、咨询等方式搜集跟所讲作品有关的资料。然后将资料进行分析、归类整理、研究,提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意见。此外,我还叫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角色,自行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在汇报展示活动中,有的学生跳舞,有的学生进行配乐,有的学生进行小品表演……在创作听评过程中,学生更加活跃,争着向大家朗读自己的读书笔记,读书小论文。自开展活动以来,学生不仅阅读了大量的经典作品,而且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进一步,我叫他们设想故事情节的另外一种演绎方式。在阅读《三国》、《史记》等作品时,甚至可以设想,假如历史重演会怎么样?又比如,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换了,又会出现怎样的后果?这种设想,很好地整合了历史、政治、地理乃至美术、音乐等其他学科知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坚持日常练笔,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起他们的写作愿望,让他们爱写、想写?这就要彻底解放学生,把他们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读书,读那些经典的名篇名著,进而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
《新课标》明确提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阅读与作文不能彼此孤立地进行,而必须伴随着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体化来完成,即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并且,这也不是一周两节作文课上所能完成的。因此,在讲完《三国演义》中张飞这个人物后,我让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特点去写的方法,在课后仿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外貌片段,并读给大家听,让大家评价写的像不像,从中学会写法。
在此之前,我给学生提供了一首关于张飞的诗歌《猛将》:豹头环眼急性人,虎须钢髯黑煞神。赤胆忠心真猛士,丈八蛇矛摄人魂。庶几早取董贼首,温侯也需惧三分。云长常赞翼德勇,阿瞒袖中留墨痕。当阳桥头人独立,百万到此亦逡巡。一声断喝良将死,丢盔弃甲不成军。义释严颜人称颂,酣斗马超日西沉。大战张颌天地暗,智取瓦口能用文。荆州噩耗催血泪,白甲未备已消魂。先帝亲征雪弟恨,烈火熊熊人未还。桃园义结金兰日,生死与共誓成真。名震天下五虎将,有口皆碑三将军。
这首诗把张飞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生平事迹等等都很好地概括出来了。这首诗歌中包含了很多《三国》当中的经典情节,不了解原著是很难弄懂的。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加深了对作品的认识,可谓一举两得。
5.写读后感或交流读书体会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一点主要是在课后进行,通常是跟第3、第4两项结合起来进行。比如有个同学写了一篇名为《我眼中的诸葛亮》的读书笔记,里面就有这样的一些内容:“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他还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他在文后写道:“我要向诸葛亮学习,学习他的那种远大志向,学习他的那种淡泊情怀。”他本人也从读书的过程中得到了熏陶和升华。
6.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和辩论活动,培养口语表达能力。为了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成功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培养与人交往的信心与技巧,我在讲完一部作品,或者分析完一个人物后,会组织学生。围绕跟作品相关的论题,组成正方和反方进行一次辩论。常常在这个时候,学生们都各显身手,争得面红耳赤而又不失理由充分。在演讲与辩论活动中,既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一次极好教育。
活动前,我先给学生一个辩论的问题(如: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让学生准备好辩论的论据,然后将学生根据意愿分成两组,一场激烈的辩论会就这样展开了。激动的时候他
们几乎会跑到对方的阵地中去。通过这样的活动,我发现在以后的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更加有理有据了,而且更加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7.与课堂教学接轨,将知识考察要点渗透进去。
想要得知教学的得失成败,做题目不失为很好的一种检阅办法。比如,在讲解完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后,可以结合中考题目,跟课堂教学(传统的日常教学)进行接轨。举例如下:
(1)、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2003年哈尔滨市中考试题)a、三顾茅庐b、三气周瑜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
(2)、下面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鲁智深____倒拔垂杨柳b、孙悟空____大闹天宫
c、诸葛亮____三顾茅庐 d、刘姥姥____进大观园(2002年哈尔滨中考试题)
(3)“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____(2002年黑龙江中考试题)
(4)“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________》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_____。(2003年福州市中考试题)
九、评价与成果展示
在实施综合活动课的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大多数八年级的学生缺乏恒心和耐心,尽管他们对课外阅读有很大的兴趣,但离开老师的督促,还是会偷懒拖沓,更别说是阅读相对难懂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加上课业相对较重,自发的阅读兴趣自然不会很高。
要想使课外阅读持久有效,评价的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的做法是这样:一是每两周检查一次学生的读书笔记,期末综合历次检查的情况记入学生学期总成绩(占语文成绩的十分之一);二是每个学期组织两次读书报告会,现场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并当场公布结果,予以奖励。读书报告按小组、班级、年级的顺序层次筛选,尽可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报告采取自述和答辩的形式进行。(比如:“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首诗:„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你说你读过《红楼梦》,请问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______,„美玉无瑕‟指的是__________。”)
21世纪的中小学生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他们早已不再喜欢对教学毫无创意的教书匠式的教师。如何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创意地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
松地由厌学变乐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和辩论、写读后感或交流读书体会等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技能等语文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给了孩子自主空间,也给了教师一定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拓宽思路,转变观念,以求得真正的解放和发展。
第四篇:《聊斋志异》名著读后感
《聊斋志异》名著读后感
《聊斋志异》名著读后感1
在暑假里我看《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一本鬼小说,有许多中国历代灵异、志怪的鬼怪传说。《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清代作家蒲松龄,蒲松龄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包含着对人生、社会的丰富体验和深刻智慧,所展现对美好情感里人难以忘怀。
《聊斋志异》里有很多种类型的故事,比如:阴间故事,奇异故事,人仙故事、人妖故事、人鬼故事……每一类的故事都很精彩。
《聊斋志异》里主要写的是人妖故事和人鬼故事。
我觉得人妖故事里写的蛮好是《婴宁》这篇文章,这篇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叫王子服的山东人在一次元宵晚会上碰到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姑娘,王子服回到家之后还是思念那给女孩,然后就一病不起,家人找郎中看,也无法治好,王子服的哥哥吴生看出了他的心思,就答应帮他去找那个女子。吴生找不到那个女子,只好骗王子服那女孩住在30里外的西南山中,王子服听了病马上就好了,立刻去西南山说亲。到了西南山,王子服真的碰到了那个女子,叫婴宁,是自己姑妈的女儿,王子服在临走之前想带婴宁回家,姑妈同意了。回到家,王子服和婴宁举办了婚礼,在一个晚上,迎宁告诉了王子服自己是狐狸精想让王子服把自己的妈妈和爸爸埋在一起,王子服按婴宁的嘱托去办了,最后婴宁为王子服生了一个孩子,从此一家人快乐的生活在了一起。
《聊斋志异》这本书语言精炼,真是一好书。
《聊斋志异》名著读后感2
前几天我我和妈妈看了《聊斋志异》,原来我一直以为妖魔鬼怪是害人的,但是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
作者不仅写了科举制度的黑暗,而且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腐蚀和精神摧残,这本书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爱情,也是《聊斋志异》的重要内容。那些花妖狐魅所幻化的少女,尽管性情各异,但大多美丽聪明,聪明善良,不图富贵,不慕权势,以才德取人,爱的忠诚,爱的忠贞,历经祸患而不渝。她们来去自如,离合随心,不受封建戒律拘束;不矫情,不虚伪,生气勃勃,一往无前。她们再没有恋爱自由的封建社会,获得了幸福。例如:《婴宁》婴宁是一个狐女,在坟墓里长大,她能摆脱人世间任何的束缚,不受封建礼教的规范,不受庸俗的世间人情污染,天真无邪,纯洁透明,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新人。还有《莲香》跟婴宁有同样的命运,而《画皮》则不同,画皮外表美丽但是个魔鬼,王生好心救她,但画皮却忘恩负义,妻子陈氏经历了种种苦难,终于救活王生。
奇就奇在异上,有的是进入奇幻梦境,有的就是借尸还魂,像《梦狼》,共生醒来发现自己成了一只老虎,处处去危害人家,结果是梦妖作怪,一个名叫铜儿的女子救了自己,后来两人结成夫妻,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这就是《聊斋志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名著读后感3
我看了《聊斋志异》以后,感触还真不少!虽然恐怖,可是又充满了悲伤,虽悲伤,可是又充满了人情味,实在让人苦笑不得。
一个个狐仙鬼魅不在令人恐怖,嬉笑嗔怒之中都蕴含着深深的情义,让我们好像走入了另一个地带。为了结情缘花妖,变化成人型的“竹青”、“聂小倩”,在人间演绎了一段惊天动地的人妖之恋;为报恩到人间的“小翠”,让我们记住了一个大方的女子等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画皮》,因为它最恐怖。它说的是一个女鬼借一张画皮变成美貌女子,王生受感,被挖吃心肝而死。幸好王生妻子求得道士、异人相救,除去女鬼,王生也起死回生。
小说虽为虚构,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但它所体现的`爱情观、道德观、价值观是进步的向上的,歌颂了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对如今的现实生活都能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事物都有两面性,不要只听片面之词,不要因为是妖怪就讨厌它,害怕它,也许它是很好很好的一个好鬼。这个社会也有好的地方的,读书真的是一种脑力的锻炼,而且对其他方面都有好处。这个社会也可以让人认识到读书是多么的重要,而不是被逼无奈的看书;可以认识到好人还是多的;可以认识到社会竞争的猛烈,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淘汰。可是正因为这些,才让孩子们认识到要上好的学校就得有好的成绩,要打好基础在小学和初中,只要是有动力的,有目标的,有耐心的,那就一定能实现愿望。
《聊斋志异》名著读后感4
这个暑假,我买了一本《聊斋志异》。这本书笔锋奇特,我只看了一点,就彻底迷在里面,不由自拔了。这本书,是我国清代文学巨匠蒲松龄的作品。里面包含了491个鬼怪故事,是一部花费蒲松龄40多光阴的文言短篇小说。
此书分为四大板块,第一,作者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并嘲讽了贪财官污吏、恶霸豪绅的贪婪与狠毒,笔锋处处刺向封建政治制度;第二,揭露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囚锢与摧残;第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感情,及为了这种感情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以衷心的赞美;第四,有些短片是阐述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故事带有蒲松龄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正统教育意义。
刚才那些部分,都不发进取的浪漫主义情结。作者借用了梦境和上天下地的虚幻情景,冲破了现实的束缚用以推动情节,解决现实空间无法解决的矛盾。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书痴”,里面讲述了一个书生在书里找出了个名为“颜如玉”的女人,并与她度过的奇缘故事。
这本能让读者们笑、哭、感动的书,我必须会好好珍惜。
《聊斋志异》名著读后感5
今年寒假,妈妈送了我一本厚厚的书,名叫《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本经典小说,有不少人再看。里面经常会讲到鬼、狐、仙、怪。也讲到了人类的感情,嫉妒和亲情。包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无限的智慧。
我最喜欢的是《画皮》和《花姑子》两个相比较,《画皮》恐怖些,更让人深刻。《画皮》讲的是一个狐妖,它取人皮装成人因而夺取顾生的心脏,顾生的妻子陈氏幸好得到了一个乞丐的帮忙,救活了顾生。而《花姑子》大家应当不陌生,是安生和美丽的花姑子之间的故事,我也不多说了。
其实,《聊斋志异》表面上是讲鬼一类的故事,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在康熙的中后期,贪污成性,赃官比皆是,清官能有几个?作者生活好的不少,差的很多,然而作者未必去思考怎样的惩处,大胆的揭开所谓“盛世”下的“烂疤”。替百姓提出控诉!在那里,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视现实的精神。
最终,还是以作者的诗为结尾:姑妄言之故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第五篇:人物形象分析—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欣赏结课作业
潘金莲之人物形象分析
金融学121班
刘奥然
201200674131 摘要:潘金莲被后人打上了“天下第一淫妇”的标签,几百年来,她一直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成为妖艳、淫荡、狠毒的典型。可是,潘金莲也只是一个下场悲惨的弱质女流而已。潘金莲在《水浒传》的出场时,就意味着她的悲惨结局。一个大户人家的婢女,又怎么会有能力来主宰自己的命运呢,又怎么可能追求的到自己的幸福呢。
关键词:《水浒传》 潘金莲
武大郎
天下第一淫妇
浮浪子弟
风流 表白心迹 拒绝
王婆 西门庆 悲惨
人言“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可是在小学的时候我就有了一本少儿读物版本的《水浒传》,上面还注有拼音。慢慢的,也为了各种考试,需要了解中国的四大名著,我也时断时续的看起了《水浒传》,对于《三国演义》、《红楼梦》,我实在是没兴趣。对于《水浒传》里面的人物角色以及做着对于他们的描写,看着实在是大快人心。鲁智深三拳打倒镇关西、宋江怒杀阎婆惜、武松打杀西门庆、潘金莲,着实让人看的激动。也许这就是少不读《水浒》的原因吧,毕竟都是热血青年。可是在水浒中,除了这些水浒英雄让我惊叹,另外还有一位弱势女流让我不知所以。本是一淫荡低贱之人,让我很是厌恶,后被武松为兄报仇杀死,这种结局是很让人大快人心的。可是,真正的历史对于这个女人的记载却并不是大家心中的美丽风流、心狠手辣、搬弄是非、淫欲无度的形象。
《水浒传》中,潘金莲是清河县里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娘家姓潘,小名唤做金莲,颇有些姿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潘金莲去告诉主人婆,意思是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记恨于心,不要武大郎一文钱,白白地把她嫁给武大郎。武大郎原本是大街上买炊饼的,而且人生的低矮,在现代来说就是一侏儒,而且为人懦弱,面目丑陋,潘金莲风华正茂,颇有姿色,二人年龄又很悬殊,所以潘金莲不可能喜欢武大郎。所以才有了王婆撮合她和西门庆偷奸,以致被情感冲昏了头脑,对夫投毒,被武松为兄报仇而杀死,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就是这一失足,造成了悲惨的下场,死后还被后人唾弃,被骂成淫妇。
可是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潘金莲的出场:被一大户人家的老爷纠缠,可是潘金莲却宁死不从,潘金莲一出场就放射出人格亮色没有因为张大户是个有钱人而违心依从于他。潘金莲被浮浪子弟经常调戏,不还是因为武大懦弱无能,为此不得举家迁徙。一个丈夫在妻子最需要保护的时候而不能给予保护,又怎能让人心生安全感。初遇武松,心生欢喜。虽是亲生两兄弟,却是有着天壤之别,这个景阳冈上的打虎英雄与潘金莲的丈夫武大郎形成了太鲜明的对比:一个是凛凛一躯堂堂一貌矮小形容猥琐;一个是英雄盖世万夫不挡,一个是窝窝囊囊手难缚鸡。任何一个女人,任何一个身心正常的女人,先嫁武大,后遇武二,都不可能不心潮起伏。潘金莲没有选择甘守寂寞,这就注定了她的悲剧人生。她向武松示爱,不光是坏了男女不可婚外私通的纲常,而且坏了叔嫂间的伦理规则,是双重的罪名。可她就是顶着双重的罪名向武松示爱了。可惜,武松不解风情,又恪守礼法。武松的态度很明朗,一是拒绝,二是警告。一个女人,表白心迹遭拒绝,这是何等难堪,何等羞愤!就是在武家两兄弟这样的遭遇之下,潘金莲遇到了西门庆。西门庆与武松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相貌堂堂的男子汉,都有不凡的武功身手,都有几分男儿血性。不同的是,武松不解风情,西门庆放荡成性;武松为人刚正,西门庆为人狡邪。
大家可想而知,一个年纪轻轻却又对爱情有所幻想的青春正在的貌美女子,放荡成性的西门庆又怎么会放过。一个纵横情场的老手,想要征服一个有点儿小单纯的女子,还不是手到擒来。而且,中间还有着一个能说会道的王婆,潘金莲又岂有还手之力。和西门庆行苟且之事过后,潘金莲对武大还是有所愧疚的。当武大郎破门捉奸却被西门庆踹倒在地的时候,潘金莲仍是心疼武大的,苦苦哀求西门庆住手。因为潘金莲之前,不屈从于张大户,而是嫁给了矮丑挫的武大郎,就是因为她觉得武大郎人是好的。所以说,潘金莲即使在和西门庆展开她所想象的爱情的同时,并没有想除掉武大郎。在和西门庆苟且时内心还是时时遭受着良心的谴责,但是在饱受良心谴责的同时,一方面却又本能的想念着西门庆。当要她药杀武大郎的时候,潘金莲内心充满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只是在王婆和西门庆的蛊惑唆使下,毒死了武大郎。现在想想,是王婆和西门庆假借潘金莲的手杀了武大郎,她是完全被西门庆和王婆牵着鼻子走,受了蛊惑,丧失了理智。可是这一切的罪过却都要她这个同是受害者的弱女子来承担。
潘金莲在《水浒传》的出场时,就意味着她的悲惨结局。一个大户人家的婢女,又怎么会有能力来主宰自己的命运呢,又怎么可能追求的到自己的幸福呢。
对于潘金莲,我始终是同情多于鄙视。我觉得,这样的一个弱女子,只不过是想要一份值得相信的爱情,想要有一种安全感而已,其本身是没有错的。她的悲剧源于当时的法律制度。当时的法律制度不是以人权为本,而是以王权为本,因而潘金莲没有什么人权可言,更没有什么女权可言。在当时的法律制度下,一个女人连决定自己婚姻与爱情的权利都没有,潘金莲的人生怎么可能不是悲剧的人生?假如她生于现代,也许就可以避免这一悲剧。也许就可以不用嫁给矮丑挫的武大郎,即使嫁给了武大,遇见了自己心爱喜欢的白马王子,也可以离婚,追求自己的爱情,也不会落得悲惨而死。
先不说潘金莲是一位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看一下历史上真正的潘金莲这一人物原型。潘金莲乃知州家的千金,本是名门淑媛、原本贤良。武大郎本名武植,山东(今河北)清河县武家那村人。武植虽出身贫寒,但聪颖过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县令。武值、潘金莲二人本是和睦恩爱的夫妻。二人并不是像《水浒传》中的描写那样。武大郎虽然出身贫苦、历经坎坷,但绝非沿街卖炊饼的平庸之辈。相反,他是造福一方的父母官;而本是名门淑媛、原本贤良的县令夫人潘金莲却被后世描述成“裁缝家的穷苦女,九岁被卖做家妓”,且以美女荡妇的形象背负千载恶名。文学艺术本应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没有资格对施耐庵的《水浒传》进行什么评论,只是觉得进行文学创作并不能丑化人物原型。
再回过神来看《水浒传》,潘金莲先是一家大户人间的婢女,没有能力反抗张大户的性骚扰和对她命运的安排,最终不要武大郎一文钱,白白地把她嫁给武大郎。武大郎就是现代社会的矮丑挫,为人懦弱无能,潘金莲又颇有姿色,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经常到武大郎家里调戏她,那些浮浪子弟还经常在武大郎家门前叫道:“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在这些浪荡弟子身边生活,潘金莲时时受到欺辱,却得不到丈夫的保护,没有安全感,一弱质女流毫无反抗能力。遭遇武松,表明心迹,遭到拒绝,并被警告,一个女性的自尊严重受挫。最后在西门庆和王婆的蛊惑下,做出了令她有着悲惨结局的事情。
我要为潘金莲伸冤,因为这样的结果不是她能左右的,是她不能控制的,她的结果是时代、年代造成的,而她根本也没有必要做如此“长久不衰”的作为来肩负时代的弊病,更没有必要如此来毁灭自己作为美女的形象和声誉!她是一位自由恋爱的追求者,勇于大胆去争取获得属于自己的生活和幸福。所以,我觉得大家应该对潘金莲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不应该对潘金莲有的只是唾弃与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