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时间:2019-05-14 16:4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一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青藏铁路的开通势必推进西藏经济的发 展“然而,西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在不适当的人类活动影响下,会出现土 52/64 地沙漠化!贫痔化!干旱化!风沙化等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对我国乃至世界 的气候调节功能也会下降”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处理与当地生态 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就成了西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脆弱的生态环境

尽管西藏的发展破坏生态!破坏植被的力度不比内地严重,但是因其生 态环境的脆弱性与特殊的生态地位,其危害的后果远比内地严重”(一)地表不稳定性强

在近360万年期间,青藏高原上升幅度达3000一4000米,目前仍处于强 烈隆起时期,地表处于极不稳定状态“西藏自治区南部和东部高山!极高山 区山体陡峻,极易出现坡面物质移动”大部分地区高寒干旱,冻融和物理分 化作用十分强烈,形成大量松散物,为各类侵蚀的发生创造了物质条件“(二)气候高寒多变

西藏地区海拔大于3000米的地区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92.60/0”海拔高 亢!气候寒冷,植物生存环境严酷“气温昼夜变化和大风日变化大,夜雨率 高”气候年际变化大,易促发多种气象灾害“(三)水土流失!沙漠化敏感

所谓的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应产生 生态失衡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西藏地区水土流失敏感!相当敏感 和极敏感区的面积总计43.17万平方公里,占35.89%,主要分布在人口较密 集!经济较发达的藏东!藏南!和藏中大部分地区“西藏土地沙漠化敏感性 各个等级的面积差异大,不敏感面积为19.0215万平方公里,占15.83q0;较 敏感为34.0835万平方公里,占28.36%;敏感为44.3428万平方公里,占 36.89%;相当敏感为10.5495万平方公里,占8.78%;极敏感为12.1911万平方公里,占10.14%”5-西藏地区的半干旱河谷区,陡坡山地区及半干旱!干旱高原区等特殊生 境分布面积大“这些地区土壤浅薄,水分缺乏,植被发育差,生态环境脆弱, 植被生态系统一旦破坏极难恢复”而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使得该区的 环境修复与损坏存在两种相悖的倾向:修复的良性过程缓慢,损坏的恶性循 环过程加速“原生态环境若被破坏,再度恢复便十分艰难,极易陷入生态环 境急剧恶化的过程中并诱发灾害”

第二篇: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摘要:环境问题当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经济稳定、影响民生的重要问题。只有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进行绿色开发,变掠夺式经济发展模式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

关键词:环境问题生态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

1.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当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经济稳定、影响民生的重要问题。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大气、水与海洋污染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物种正濒临灭绝,森林的过度砍伐与矿产资源的过渡开采都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现实的与更严峻的潜在威胁。环境资源的稀缺性逐步表现出来,环境问题正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治理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人们终于认识到,人与自然应当相互依存,经济与环境必须协同发展。

1.1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生态环境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根本上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核心思想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基本内容是强调人类的发展权利、环境权利与保护环境义务的统一,当代人及后代人发展机会相平等。具体实施:第一,在污染控制战略上,由以往的“末端控制”向“源头控制”转移,推行清洁生产;第二,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作为环境保护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坚持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并重的原则,改变以往重污染防治轻自然保护的做法;第三,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符合生态规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协调人类同环境的关系,改变以往片面追求经济优先或环境优先的做法。

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即称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

1.2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建设祖国秀美山川,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

部署。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优先抓好对全国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力争在短时期内有所突破;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置,发挥综合治理效益;坚持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进程,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法制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科学化;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除害和兴利并举,实行“边建设、边保护”,使各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发挥长期效益;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坚持依靠亿万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1.3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经济发展是一种合理经济发展形态。通过实施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使社会经济得以形成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是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正确地在经济圈、社会圈、生物圈的不同层次中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生产、消费、流通都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在产业发展上建立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在区域发展上建立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21世纪议程》认为,在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发展质量,提倡适度消费和清洁生产,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持资源基础,建立“低消耗、高收益、低污染、高效益”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即经济发展不但要有量的扩张、也要有质的改善。

2.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及稳定的基础,又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当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影响人民真正享受发展成果的重要因素和关键问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和提高,不仅要实现经济上的富裕,更要实现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不仅要保障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更要保障人们能够健康生活、长远发展;不仅要维护公众在个人物质财富上的合法权利,更要维护他们依法享有生态环境等公共资源的权益。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政治民主、社会公平的国家。由此可见,对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从相克到相生

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必然要导致污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克的、矛盾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是人类发展经济的必然结果,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承受环境污染的代价,否则经济就失去了发展空间,在经济增长成为各国重要宏观经济目标的条件下,这种观点一度成为破坏环境的正当理由。许多国家,尤其是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几乎都采取了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方法。但这并不能作为后起国家借鉴的样板。发达国家当时所面临的环境资源状况与现在是无法比较的,当时各发达国家是在资源禀赋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发展及人口扩张对环境的压力相对较小,环境威胁是潜在的。但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经过上百年历程,环境资源供给相对减少,而对其需求却在不断增加,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增大了。人类经济发展所能够消耗的资源在减少,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因此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已走不通了,不保护环境资源,经济根本无法实现发展。

传统观点是假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是相克的,在此前提下研究环境保护问题。但如果抛开这一假定,还会有另外一种思路,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可以协调发展。可以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体系之内,将其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使经济主体能够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中受益,与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一种自觉自利的活动,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从相克到相生的转变。当然这种转变依赖于环境保护制度与管理方式的变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优势,给予经济主体足够的激励,将环境问题内化到企业的决策过程中,成为其决策的变量,这样企业在做决策之前就会像考虑劳动力与资金成本一样,将对所采取的行动作为一个决策因素,或是将保护环境本身作为一种可赢利的事业加以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因此对传统环境保护制度进行扬弃,将经济政策与手段引入环境保护之中,实现环境保护制度的创新,应是未来环境政策的重要取向。

2.2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所以国家保护整个生命支撑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生物的多样性;解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避免脆弱的生态系统;发展森林和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全球环境生态方面的国际合作,努力使我国的环境污染得到控制,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提高,自然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从而逐步使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协调。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最为突出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所引起的温室效应、由于二氧化硫排放的增加引起的酸雨危害、由于大量使用氟利昂所造成的大气臭氧层破坏等。在这些方面发达国家肩负着更大的使命。因为这些国家的消费水平按照人口平均量计算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更严重。空气污染如此,其他方面也类似。

另外,发达国家需要采取行动,控制它们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不再被允许出口的有害物质和不安全技术。作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深知自己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责任。中国在发展中,对自身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种种资源、环境、问题的困扰,和对因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而引起的各种环境问题已有深刻的认识。中国将以全球伙伴的精神参与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广泛国际合作,认真履行中国加入的全球环境与发展方面的各项公约,不懈地致力于中国所应承担的义务。为此,中国政府将继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高度的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以更积极、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参与保护地球环境及追求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国际合作。

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好了,不但会为发展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本身也会有直接的经济效益。经济要发展,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必须先行,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既是环境保护的中心环节,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尽快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森林、草场等自然生态系统,是当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绿色大开发

是以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为主并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不能出现为追求经济效益而违背自然规律,盲目营造当地不宜的经济林的现象。森林建成后的开发也要予以必要的限制。只有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

3.结论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经济的发展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只有绿色的可持续的发展才是长远的、健康的,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而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要顾及到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停滞不前,要发展经济才能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只有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进行绿色开发,变掠夺式经济发展模式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

参考文献:

1.郭杰忠;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2.胡敬华;杨培新;郭瑞清;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内蒙古气象;2008年第3期

3.王广峰;论发展循环经济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第三篇:就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相关讨论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讨论

学号:20131010149 姓名:刘云锐 序号:

经济的发展要与生态环境的改善、优化是相互协调的,二者形成良性循环,当经济的发展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充足的资金、技术、人才时,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优化又能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

一.背景:

由于中国实行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再加上体制、管理、资金等方面的问题,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目前已相当严重。中国的环境污染及治理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与中国自然地理特征、生产力布局及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总体上西部及北方以生态环境退化为主,东部与南方以环境污染为主。在局部地方或城市又交叉出现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的现象。同时,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呈现出不平衡性,譬如东南沿海地区虽然环境污染压力大,但国家投资力度大,治理程度高,污染得到一定遏制。而西部地区环境污染压力虽然小,但治理力度也差,环境污染也相当严重。

(2)

中国相当多的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还未得到改变,有的甚至还在加剧。中国的7大水系、部分湖泊和近岸海域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还很突出。

各地官员为了政绩,企业主为了利润,百姓为了收入,都注重经济发展,而不顾牺牲生态环境。思考一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关系,从长远看,十分必要。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

1.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资源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资源环境和经济是一个相互联系以及相互制约的关系。人类为了提高自身的物质生活水平,要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从自然界获得相应的物质资料,最终能够生产出多种多样的产品。然而当人类从自然中索取资源的时候,会将一些废弃物质排放到环境中,这就使得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以及制约性。经济发展的前提是良好的环境条件,如果经济发展没有资源环境的支持,那么经济也不会快速的发展起来。目前,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从而使得环境资源得到严重破坏。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源与环境起着促进性的作用,与此同时资源与环境对经济发展起着制约性的作用。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要注重当地的资源环境。一个地方如果具备良好的环境,那么该地区的经济也会逐渐发展起来。相反如果一个地方的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那么这地区的经济会受到严重的阻碍。.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及制约性作用。

第一,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会改变当地的环境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始对环境进行改造,最终能够使得生活环境以及产业环境的优化得以实现。比如:对大地的绿化;对沙漠的改造;对林园的建设都是比较好的例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资源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最终能够促使环境得以优化发展。第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会对资源环境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性作用。在改善以及保护环境的时候,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严重制约。因此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资源环境,然而经济的发展会制约资源环境发展。[1]

生态环境制约着经济发展,100个脆弱生态县中, 约有60个县是贫困县.脆弱生态区内的贫困县约占该省、区贫困县的45 %。[2]

在我国工业比重大而农业和种植业比重小、交通条件好、经济地理区位优越、经济相对繁荣的东、南沿海区 , 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的相关性不明显 , 甚至还出现微弱的负相关。反之 , 在我国工业比重小而农业和种植业比重相对较高、地型结构复杂、交通条件和经济地理区位差、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 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成高度正相关 , 即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几乎互为因果关系。[3]在贫困的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环境破坏轻微是其优势,若是经济尚未发展起来,环境便已被破坏,资源便已枯竭,那么经济发展将无优势可依。所以,西部地区不能为了经济收入,便竭泽而渔,追求短期利益。

目前的人类世界,很多地方都有环境污染问题,而环境破坏轻、自然条件适宜人居住的地方往往能吸引人们的目光。所以环境保护得力的地区旅游业更容易发展起来,良好的投资环境也会吸引大量资金与人才。现在谁会想去石家庄、太原这样的重度污染城市呢?环境问题严重损害着城市的竞争力与名声。

从发展成果的获取来看,需要避免经济建设的资源环境代价削弱经济发展成果提供的福利。资源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反过来削弱了经济建设成果提供的福利。经济高速发展和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污染和生态破坏程度居高不下。就水生态来说,松花江硝基苯污染事件、太湖蓝藻爆发、龙江镉污染事件、贺江铊污染事件等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频发;水生态破坏严重,一些珍贵水生物种因生境压力而濒临灭绝;城市和工业区下游成千上万的农村人口,因缺少屏蔽污水的能力而缺少足量、清洁、安全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用水,有群众因水污染问题而感染介水性疾病、血液被污染、罹患癌症甚至死亡。水质污染、生态破坏和公众健康影响,其修复常常耗资巨大甚至因不可逆转而无法复原,大大削弱了经济建设成果提供的福利。[4]

比如,如今的北京、上海等地,虽然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但是环境问题极大地困扰着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消费品,但是大清早起床,看着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幸福指数会有多少呢?假如,我们每人都有汽车、广宅、各种数码产品,消费时也不用担心钱包,但是每一条河流都不能利用,每一片土地都不能耕种,每一片天都不是自然的蓝色,那么我们是不是会怀念远古时代的茹毛饮血呢?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国家之强盛和人民之福利,如果经济发展的过程将人民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完全破坏,那经济建设就毫无意义。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目的是为了控制经济发展过程的资源环境代价,协调经济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要重视经济建设成果的科学评价,把资源消耗、环境衰变和生态效益损害纳入经济建设成果评价体系。加快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把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纳入党政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严格资源环境管制,探索建立新上项目审批的“一票否决”制和区域和限批制度,在决策源头闸断在资源环境方面缺少正义的经济建设活动。[5]

北京为了治理本地的雾霾,便把一些重度污染企业搬迁到河北等地区,这样北京的污染是减轻了,但这种转嫁行为对迁入地区是极其不公平的,实际上并没有治理污染,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调整工业布局”。

有效调配财政资金,合理制定生态补偿标准,尤其是制定区域内影响环境质量的关键行业的生态补偿标准,对实现区域内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6]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国家掌握了大量资金,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可以解决地区关键性的污染问题。

目前,政府腐败问题并未解决,很多政治权力掌握者与企业主是利益共同体,对惩罚污染企业缺少作为。改革体制,整治官员群体也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罗马俱乐部在1972发表的一篇《增长的极限》报告,该报告认为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是制约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且阻碍经济发展的速度是以指数化形式上升。在人类经济发展的早期,经济的发展主要来源于对资源的开发。而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科技,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凸显,因为对于环境治理、减少排放方面的科技并未得到重视与大力的投入。所以,经济发展了,但是环保技术并未与之同步前进。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资源,如果资源枯竭,而发展模式却未转变,那么经济显然会停滞甚至倒退。而随着环境污染,地球环境会不适合人类生存,经济发展更无从谈起。人类现在享受着掠夺自然环境的红利,但是这种红利是不持久的,不知道到时候我们如何自处?

自然环境与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就没有生存条件与幸福。而经济只要能生产出人类必要的生活资料便能满足人类的生活。人类在发展生产污染环境的路上越走越远,只看到经济利益,却没在意,如果没有生态环境,人们根本无法生存。所以,为了经济发展而损害生态环境的做法是舍本逐末。

三.结语:

随着世界人口的飞速增长,经济规模与资源消耗增大,对保护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控制人口数量,从而减轻对经济发展的需求是极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侯俊丽 试论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实证

1001-828X(2014)03-0013-01 [2] 赵跃龙 刘燕华

中国脆弱生态环境分布及其与贫困的关系 [3] 赵跃龙 刘燕华

中国脆弱生态环境分布及其与贫困的关系

[4] 邓建明,周 萍

推进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的几点思考

1671-1408(2014)01-0084-05 [5] 邓建明,周 萍

推进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的几点思考

[6]林黎阳 许丽忠 胡军 韩智霞 游武基于条件价值法的行业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 ————以福建省宁德市石材行业生态补偿为例

第四篇:区域经济发展作业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论述

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采取适宜对策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已成为新世纪中国的标志用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坚持实现中国保护环境这项基本国策的主要问题。中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新的政绩观、绿色GDP、可持续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发展生态农业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理念都包含着从生态学角度思考经济问题的思想。国际社会中有许多关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例子可以供中国借鉴和利用。循环经济的产生是国际社会在寻求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矛盾过程中提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这种新的发展模式最大的特征是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也多有应用。如德国循环经济的实践就是在其处理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过程中在环境保护战略与政策的发展演变中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挖掘中国西部地区的巨大资源潜力和市场潜力促进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西部边境的边防安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西部地处内陆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口承载能力比较低多年来不合理的经济开发活动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为此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处理好生态环境和西部大开发的关系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国在顾及到二者关系和际社会发展经验的同时也在法律方面进行探索和发展。其中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强制性指标是行政执法的科学依据。力求通过法律手段来更进一层次的实现生态环境发展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是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实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这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但是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环境—经济”系统,并将其调控到最佳运行状态即持续协调稳定运行状态,这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环境保护战略对策。3333.1.1.1.1辨证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辨证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辨证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辨证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是人类对发展方式的抉择。为了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就要辩证地处理好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良好的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而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条件,环境保护才会有经济投入的保证;更重要的是, 只有保持社会的稳定,经济才能得到有序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破坏也才能得到有效避免。所以说, 关注环境问题就是关注经济增长,关注环境质量就是关注社会稳定,关注环境安全就是关注人类的未来。3333.2.2.2.2在管理上在管理上在管理上在管理上,,既要讲经济社会效益既要讲经济社会效益既要讲经济社会效益既要讲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进行战略环境影 1

响评价又要进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又要进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又要进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必须强化宏观环境管理,从战略上对“经济-环境”系统进行调控。由于在经济与环境辩证关系中,人类的活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对“经济-环境”系统进行调控,主要是对经济开发建设实施全过程总量控制,实施环境影响战略评价。事关经济发展的决策对环境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必须从管理入手,建立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的机制。在制定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规划重要资源开发和确定重要项目时,必须从促进发展与保护环境相统一的角度审议其利弊,并提出相应对策,必须要分析、预测和评估其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为达到上述要求,须建立开发建设全过程总量控制系统。首先是根据确定的开发建设的经济目标和环境总量控制目标,运用综合决策技术支持系统进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经过对多种方案进行优化,制定出开发建设实施规划方案;对规划方案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监控,并在此基础上,对规划方案进行检查、评价和调整,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3.33.33.33.3积极推行循环经济和积极推行循环经济和积极推行循环经济和积极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仍是环保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实行环保与经济双赢战略,必须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的政策和激励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科技贡献率,逐步解决结构性污染,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污染物达标排放。在最大限度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3333....4444大力推行科技进步大力推行科技进步大力推行科技进步大力推行科技进步,,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为了尽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污染防治能力,必须正确引导和大力扶持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产业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物质和技术支柱。努力增加各种环境保护产品和劳务的有效供给,提高环保产品和劳务的质量,满足环境保护工作的需求,增强我国环保产业的竞争力,是“十一五”乃至2015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所以,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积极发展环保产业是区域环境保护战略中的重要战略对策。3333....5555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经济建设如此,环境保护更是如此。就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政府仍是环保的投资主体。政府在财力有限的条件下,仍将环保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但是,环境保护是一个社会化的问题,积极探讨环保投资市场化、产权多元化和社会化的格局,创造条件筹集多方资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的保护环境,是政府要积极倡导和推行的必然选择2

第五篇: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模版]

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

从理论上看,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它们之间不仅是相互制约的,而且是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物质条件与保障,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

首先,二者是对立关系。非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与加剧,环境污染反过来又会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要大一些。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人们认识的滞后性与利益的诱惑性,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急于求成,会采取“以环境换增长的模式”;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欠发达地区用于治理环境的经费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加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总量小而增长速度快。因此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和环境问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突出矛盾。

其次,二者是统一关系。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技术与基础设施支持。

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能降低区域经济发展成本,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而且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通过新的产业形态(如生态产业、生态旅游业、环保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不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物质基础,而且是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重要源泉与内容。从物质基础看,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强,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从源泉与内容看,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改变气候,培育新的质量更高的环境。

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从表面和短期看,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表现在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的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脱节,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但从本质和长期看,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促进区域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资源的多寡、优劣决定着区域经济活动的规模和速度。环境保护与环境生态化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就环境保护而言,将环保产业与服务纳入区域产业的体系之内,将环保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来经营,同样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国家和企业带来直接经济利益。就环境生态化而言,环境生态化会直接或间接衍生出一系列产业(绿化、卫生、文化产业),提供许多就业机会。

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环境保护的结果必然衍生出一系列相关新型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比如,环保产业、生态产业、循环经济产业等。可以说环境保护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助推器。

降低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本。环境保护使环境良性化,从短期看直接降低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本,从长期看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循环与运行。环境保护与培育能够吸纳和同化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废物利用,支持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良好的环境保护与培育,可以促进节约经济、循环经济发展,使区域经济实现良性运行。

提高生活质量与提升人们的境界。良好的环境,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提高生活质量,可以使人们心情轻松、精神愉快,有利于提高人体素质与思想境界,还可以使人们容易形成友好的相互关系,更有效地工作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下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摘 要 工业化转型阶段,石化资源广泛使用、粗放的发展模式、对GDP的过度追求,导致中......

    浅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浅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选题背景: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和改善也有......

    浅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浅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新常态下,需要建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观,基于......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含5篇)

    结合全球环境问题,谈谈如何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的一般概念是指围绕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心物不同,环境的概念也随之不同。我国《环保法》中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

    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这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没有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无法实施,社会无法进步,因为环保,社会的进步都需要大量......

    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进入二十世纪,人类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可以说人类......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点是什么”“如何提高市民素质,让人民群众成为美丽天津建设的主体”„„昨天(1日),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的分组......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目前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