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峡橘海简介
“三峡橘海”简介
“三峡橘海”位于忠(县)石(宝)主公路旁的涂井乡友谊村,居长江之滨。东距忠县县城18km,西距国家级4A景区石宝寨25km,南与长江对面的石柱县黎场乡遥遥相对,北与汝溪镇接壤。
该示范区是忠县50万亩优质柑橘产业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县首批建成的示范区。始建于2001年9月,涉及友谊村的3个组,285户1004 人(其中:安臵移民85户338人),面积1687亩,定植德尔塔、奥林达等两种优质柑桔63986株。园区建设着力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抚育管理两个重点。在基础设施方面。建园时严格按照每窝深度0.8米,直径1米,45株/亩的标准进行定植,通过仪器勘测,规划放线,横竖成行,以达到通风、光合作用较强的目的建园。目前,累计新建和改造主干道 3560米,机耕道8630米,人行道7417米,新建排水(洪)沟9636米,蓄水池33口,整修山坪塘5口,修建观礼台1个,选果场4个。果园总投资545万元。(其中:引进并安装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以色列耐特赛姆公司生产的滴灌设备153万元)。在抚育期管理方面。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管理模式。依托柑桔协会对园区实行“三包五统一”即:理事长、监事长包片,理事监事成员包组,党员和社员代表包户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产品营销、统一防病治虫,统一喷药施肥,统一按股分红,并制定了财务、柑桔抚育、园区道路、水池以及滴灌设施管护制度。同时协会还组建了“土地流转服务所”,采取全托型、半托型、季节型等三种托管方式,实施了代耕代管,大户承包、柑桔认购、农民公司、企业租赁等五种土地流转模式,从而实现了双盈。为减少成本,该园区采取 了世界最先进的以色列耐特赛姆公司生产的保质20年的滴灌设备,通过化肥溶入水池中,一人微机操作施肥抗旱,代替了数千名人工挑水抗旱,近几年来,协会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抚育期管理制度,对水池、道路、滴灌等水利基础设施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实行协会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到户。为了保果抗旱,理事长周成发起早贪黑,顶烈日,冒酷暑,组织全村男女老少投入抗旱之中,确保2006年百年不遇的干旱期间没有死一根树,协会还向县农办争取了农业部“一村一品”项目,购买机动喷务器95台,使一人喷药操作代替了人工操作10倍的工作量。40盏杀虫灯的安装,使该园区成为无公害的生态基地果园,中国柑橘专家邓烈考察“三峡橘海”时说:“目前,三峡橘海是世界上山区农业中最先进、最科学的基地果园,属一流的建园、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 专家们一致认为:“世界柑橘规模看巴西,中国柑橘看重庆和赣南,重庆看忠县”。
2010年5月夏橙柑桔产量达到2900吨(其中:派森百果汁厂1440吨,外销1460吨),产值501万元。果农柑橘单项人均收入4100元,预计达到最大盛产期后,将年产柑桔5000吨,产值100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可达8000元。据统计,今年园区收入上1万元以上的户有246户,上2万元以上的户有20户,牟维林承包200亩的柑橘面积,今年产果32吨,收入40万元。友谊村9组移民户毛永年全家5口人,种有柑橘8亩,定植柑橘360株,今年产柑橘15吨,产值3万元。通过对园区决策实行民主化、管理实行科学化,达到了在全国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上一流水平。达到了一年栽树、二年开花,三年挂果,四年投产,五年丰产,六年盛产的预期效果。2008年3月份,已有2个企业老板在友谊和涂家两村承包土地2500亩,现已定植柑橘树8.4万株,2008年下半年将扩建移民柑桔园4000亩,2009年在涂家、龙滩两村扩大柑桔面积5000亩。
三峡库区形成后,“三峡橘海”将成为长江边的一个大型孤岛,该橘海是忠县将“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发展相结合创出的示范区。橘红山庄影视基地的形成,将会给友谊人民带来更大的旅游收入,该旅游项目建设将在充分利用“三峡橘海”自然景观的基础上,以清新的田园风光,纯朴的山村风情,四、五月份花果同树的奇景,花果芳香的气息,一年四季绿叶伴随着果实,傍依长江的青山绿水,还有山东省平邑县扶持的200亩的蒙阳红点缀着孤岛,成为江边吃果、湖中游乐、湖边垂钓、岛影相映的美丽自然风景。结合当地农家特色餐饮,村容村貌和旅游环境的改善。丰富的文娱活动,再加上有现代作家马识途的故里,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淑娥,几十年来默默无闻、无怨无悔陆陆续续地照顾30多位孤寡老人事迹感人至深,身上自然散发出的“孝”道精神构筑了“三峡橘海”的另一道风景,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景点可参与性、丰富了“三峡橘海”旅游活动内容,为城乡居民和游客提供洁净、优美、自然的休闲度假场所,满足城镇居民体验农业的需要、在城乡之间架起沟筑的桥梁。这既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有益尝试,也是对忠县“中国柑橘城”内涵的丰富,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
一、具有经济效益
一是增加友谊村当地村民收入,是旅游富民的重要途径,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乡村经济结构向生态型转化,三是推动乡村地域功能转化和农业多功能化、抵御市场风险。
二、具有社会效益
一是改善村容村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和村 民生活环境。二是以清新的田园风光,纯朴的山村风情,为城乡居民和游客提供洁净、优美、自然的休闲度假场所,满足城镇居民体验农业的需要,在城乡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三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四是成为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三、具有生态效益
一是注重农业生产经营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互补、净化水质、土壤、空气,促进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优化和保护、保持水土流失,例如,友谊村3组磨子湾处,经常滑坡面积达80亩,2001年6月滑坡时泥石流已流到移民搬户马千贵的房屋后面,致使该户第二次搬迁,后来在屋后定植300多亩柑桔树。至今为止,此片再也没有出现滑坡现象,水土也得到了保持,移民搬迁马千贵家终于安全入住了。二是通过建生态果园、休闲农区和绿化食品生产基地、浓化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天然色彩,创造青山绿水、花果飘香的环境。建设天然的田野花园和绿色屏障。三是通过生态旅游和科普活动,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生态观。自从2001年建园以来,慕名自发前来的游客逐年倍增,几年来先后接待贺国强、刘云山、汪洋、***、曾培炎、蒲海清、黄镇东、王鸿举、姜异康、甘宁平、邢元敏、何事忠、陈存根、徐敬业等10多位国家部市级以上的领导人,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考察、学习的游客和领导约49860人次。
联系人:李宗仕 联系电话:*** QQ:345099679 二○一○年八月十日
第二篇:三峡竹海简介
三峡竹海简介
三峡竹海生态风景区是一个以游览观光、动感体验为主,休闲度假、科学考察为辅的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秭归县茅坪镇境内。景区距离三峡大坝和秭归新县城9公里,距长江三峡旅游码头10公里,距宜昌火车站40公里,距三峡机场48公里。景区路幽径远,旧为山鬼所居之地;风清气爽,今为身心放松之所。三峡竹海生态风景区是新三峡一个重要的旅游景区。
三峡竹海生态风景区地理区域独特,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自然生态极其优美。景区沿大溪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南北长9公里,东西宽1公里,中心区域面积20平方公里。景区内幽篁修竹,小桥流水,山峦叠嶂,飞瀑蒸腾,植被茂密,竹种繁多,以山、树、洞、竹、水、瀑见长,被誉为“三峡地区的天然氧吧”。
三峡竹海内有翠竹万亩,名竹三百,沿溪沿路,漫山遍野,有风拂过,竹浪如海,因以为名。远者苍翠连绵、近者竹横笛竖萧,如诗意画卷,美不胜收。
圣水湖中,水尤清冽,倒影小桥楼台、山影天色。可数游鱼,如在云中。在此放排划船、亲水嬉水,其乐悠悠。
天水峡间,风光绮丽:玉兔山峰、金鸡报晓、佛像灵山,拔地而起;沿涧可溯溪,桥上可听水,登台可观瀑,天地造化,一处尽得。
户外拓展,柳林村寨;美酒山珍,滴翠楼中;可动可静,随形适意。三峡竹海生态风景区“八大”特色景观。
圣水天上来——水似天上奔腾而下,却难以探明其源头。
养生在竹海——畅游其中,犹如置身世外,空气清新,令人神清气爽。
天挂五叠水——五级瀑布似天边直挂谷底,高达491米,是亚洲最高的瀑布。
人间百竹苑——这里气候独特,孕育了两百余种竹子,是竹文化、竹科普极佳之地,也是品味笛箫诗画意境之地。
泛舟圣水湖——竹排荡漾,龙舟起舞,欢歌笑语,激情飞扬。
健身柳林寨——智慧和勇气在这里拓展。
溯溪圣水涧——溯溪而上,探寻圣水神秘,求索欢乐源头。
膳食滴翠楼——把酒圣水湖光,对歌滴翠山色,品尝竹海山珍。
三峡竹海,开心就来!开心就来,三峡竹海。
第三篇:橘洲小学简介
橘 洲 小 学 简 介
化州市橘洲小学是广东鸿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启胜先生本着为国家办教育、为家乡人民办实事的宗旨,由鸿基房地产公司提供地皮、规划设计,全额出资6000万元按省一级完全小学标准建设,学校配套设施齐全,设备先进,设置36个班级,可提供2000个优质学位,预计2014年秋季投入使用,该校项目建设完工后交给政府办学管理,以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手段,把学校办成“校园一流、设备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精品学校,使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名校教育机会。
橘洲小学位于化州市鉴江区橘洲一号小区的北面、鉴江区中心幼儿园的西面,地理位置优越。橘洲小学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90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182平方米,其中综合楼一栋,建筑面积10882平方米,宿舍楼一栋,建筑面积2868平方米。橘洲小学的建设是全面实现政府、企业、社会三赢发展目标的一个创新之举,也是化州市整合城区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重要举措,是化州市委、市政府和区党委、管委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忧的民心工程。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全面改善化州市鉴江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对加快化州市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品位,将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2013年12月
第四篇:三峡大坝简介
全长约2309m,坝高185m 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 世界第一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 施工期17年
工程总投资为4954.6亿元人民币
移民113万,淹没耕地43.13万亩
减缓地球自转,每天延长0.00000006秒。
第五篇:三峡大坝简介
三峡大坝简介
三峡工程是一项什么样的工程?
三峡工程是兴建在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干流上的巨型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建国以来首个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通过而兴建的基本建设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工程,也是当今世界上正在建设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以其规模宏大、综合效益显著、涉及面广、影响深远而举世瞩目。
●三峡工程由哪些主要建筑物组成?
三峡水利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枢纽建筑物总体布置格局为:河床中部布置泄洪建筑物,两侧布置电站坝段和坝后式厂房,左、右厂房分别设置14台和12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通航建筑物均布置在左岸。另在长江右岸白岩尖山体中,与右岸电站相毗邻处预留扩建6台机组的地下电站厂房位置。地下电站将安装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因此,三峡电站全部建成后,共装有32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240万千瓦。
●什么是混凝土重力坝?三峡大坝分为哪些坝段?共浇筑了多少混凝土? 用混凝土浇筑,主要依靠坝体自身重量来抵抗上游水压力及其它外荷载并保持稳定的坝,叫做混凝土重力坝。世界各国修建于宽阔河谷处的大坝,多选择混凝土重力坝。其坝轴线一般为直线,断面型式较简单,便于机械化快速施工,混凝土方量较多,施工中需要严格的温度控制措施;坝顶可以溢流泄洪,坝体中可以布置泄流孔洞。我国的丹江口、丰满等水电站以及美国的大古力电站,均是混凝土重力坝。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浇筑量为2800万立方米。三峡大坝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坝基开挖最低高程为4米);坝顶宽度15米;底部宽度一般为126米;从右岸非溢流坝段起点至左岸非溢流坝段终点,大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各坝段布置从右至左依次为:右岸非溢流坝段、右厂房坝段、纵向围堰坝段、泄洪坝段等。
●三峡大坝坝址在哪里?坝址是如何确定的?地质条件如何?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中段小岛三斗坪,距长江中、下游分界点——湖北省宜昌市区40公里。三峡坝址河谷开阔,基岩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具有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越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被世界水电界称为“天然坝址”。三峡大坝的坝址选在三斗坪,经过大量的地质勘探,在两个坝区、15个坝段、数十个坝轴线中,历时24年,由专家充分论证后才选定的。
从三峡出口南津关起,向上游延伸至石牌止,长13公里中选择了5个坝段,统称为南津关石灰岩坝区;从莲沱起,沿江而上至美人沱止,长25公里中选择了10个坝段,统称为美人沱花岗岩坝区。对这15个坝段进行勘察研究,经初步筛选,选择南津关坝区的南津关坝段和美人沱坝区的三斗坪坝段进行深入的地质勘察。历时三年,完成了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大、小比例尺的地质测绘;约53000米钻探;大量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试验研究等工作。1959年,初定美人沱花岗岩坝区为三峡工程坝址。 花岗岩坝区的10个坝段,构造背景、岩性条件基本相似,地质条件的差异主要反映在河谷地貌和岩石表面风化深度两个方面。10段大体分为两种类型,经比较,一类选择了中等宽河谷的太平溪坝段为代表,另一类选择了宽河谷的三斗坪坝段为代表。前者适合于布置地下厂房,工程防护条件较好;后者适合于布置坝后式厂房,施工场地开阔。这个两坝段均具备兴建混凝土高坝的地质条件。经综合比较后,在1979年的选坝会议上,选定三斗坪为三峡工程拦江大坝的坝址。
●三峡工程建设的工期是如何安排的?
三峡工程采用分期导流方式,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建设。从1993年的准备工程算起,总工期为17年,2009年工程全部竣工。第一阶段(1993~1997年)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第二阶段(1998~2003年)为二期工程,以实现水库初期蓄水、第一批机组发电和双线五级船闸通航为标志;第三阶段(2004~2009年)为三期工程,以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和枢纽工程完建为标志。
●三峡工程建成后能够发挥哪些主要效益?
防洪是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工程建成后,将有效地拦蓄长江上游的洪水,使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从而保护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耕地免受洪水威胁。同时,它又具有发电、航运的巨大效益。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不仅可向缺电的华中、华东和广东、重庆提供巨量廉价、清洁的电力,而且将有力地带动我国电力的发展。三峡工程作为国家“西电东送”的支撑点,在促成全国电力联网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这对促进沿江地区乃至全国经济持续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三峡水库蓄水后,从根本上改变了川江航道条件,中下游枯水航道条件也会改善,万吨级船队可由上海直达重庆。
●为什么说兴建三峡工程首要目标是防洪?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是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流域水系庞大,水量丰沛,它流经中国11个省市,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大陆面积的18.8%。湖北宜昌以上地区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的地区为长江中游,江西湖口以下地区为长江下游。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流域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特别是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城市和人口最为密集、社会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在公元前185年至1911年的2000多年间,长江曾发生大小洪灾214次,平均约十年一次,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因此,治理和开发长江,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造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洪水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全流域型洪水,由全流域范围内持续暴雨而形成,如1931年、1954年洪水。二是上游型洪水,由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及三峡区间上段的持续暴雨而形成,如1870年洪水。三是中下游型洪水,由三峡区间下段、清江、汉江、澧水的持续暴雨而形成,如1935年洪水。多年的实测资料表明,无论哪种类型的洪水,其洪水主要来自宜昌以上即长江上游,而中游的防洪重点是荆江河段。
由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处,工程建成后在重庆至宜昌段形成巨大水库,当水位达到海拔175米时,水库可拥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可有效调节和控制长江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特别是对荆江河段的防洪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三峡工程是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关键工程,防洪是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和目标。
附:长江部分历史洪灾情况
1931年洪灾,受灾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淹没农田339万公顷,被淹房屋180万间,受灾民众2855万人,被淹死亡者达14.5万人,估计损失13.45亿银元。1935年洪灾,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区8.9万平方公里,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六省份均受灾,淹没农田151万公顷,受灾人口1000万人,被淹死亡者14.2万人,估计损失3.55亿银元。
1949年洪灾,长江中下游地区受灾农田181万公顷,受灾人口810万人,被淹死亡者5699人。
1954年灾情,长江中下游共淹农田318万公顷,受灾人口1888.4万人,被淹房屋427.66万间,被淹死亡者33169人,受灾县市123个,京广铁路不能通车达100天。1998年全流域性洪水,国家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了近3个月的抗洪抢险,全国各地调用130多亿元的抢险物资,高峰期有670万群众和数十万军队参加抗洪抢险,但仍有重大的损失。湘鄂赣皖四省共淹没耕地23.9万公顷,受灾人口231.6万人,死亡1526人。
●三峡工程建成后形成的水库具有什么特点?
三峡工程建成后所形成的水库全长660公里,回水由大坝直达重庆,属典型的河道型水库。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175米,防洪限制水位高程14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
●三峡工程需要搬迁和安置多少移民?
三峡水库移民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19个县市。根据1991—1992年调查,主要淹没实物指标为:淹没区人口84.41万人,淹没耕地和柑桔地24.5千公顷。三峡库区移民实施“开发性移民”的方针,移民安置除就地统筹安排外,还有部分移民迁入外省市。
●三峡工程建设总投资是多少?如何筹集?
工程所需投资,按1993年5月末不变价计算,静态为900.9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枢纽工程500.9亿元,水库移民工程400亿元。经过测算、分析,三峡枢纽工程静态投资可以控制在初设概算500.9亿元以内;若国家的移民政策不作大的调整,三峡工程的总投资可以控制在1800亿元以内,比1994年测算的2039亿元少用约200多亿元。为了使三峡工程有可靠的资金渠道,国务院决定从电费中提成,建立了三峡投资基金。按照国家批准的三峡工程总体筹资方案,三峡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三峡建设基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葛洲坝电厂发电收入以及三峡工程建设期间三峡电站的发电收入。三峡工程建设所需资金来源还采用了发行债券、股份化集资等多元化的渠道进行筹集。
●三峡工程建设采用了怎样的组织管理体制?
由于三峡工程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了加强对三峡工程建设的领导,国务院决定成立高层次的决策机构——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简称国务院三峡建委),并相应设立了三峡工程建设的执行机构。一是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承担建设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规划、计划的制定和监督实施,行使对三峡工程和移民工作的监督检查职能。另一个是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简称中国三峡总公司),它作为三峡工程的项目法人,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所需资金的筹集、使用、偿还以及工程建成后的经营管理。
三峡工程的设计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承担。
三峡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实行以项目法人负责制为中心的招标承包制、项目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和投资。
●三峡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是怎样的?
为了确保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1993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三峡建委),这是国务院领导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工作的高层次决策机构。
三峡建委下设二个机构:
一是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兼挂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三峡工程稽察办公室,-套人员、两块牌子),为三峡建委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三峡建委的日常工作。
二是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三峡总公司CTGPC),这是一个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是三峡工程的项目法人(业主),在国家确定的政策和工程初步设计范围内,全面负责三峡工程建设和经营,负责资金的管理、运用和债务的偿还。
截至现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共召开了15次全体会议,对三峡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进展中的重大问题,及时作出了正确决策,保证和推进了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