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峡联大物业管理学院简介(最终版)
三峡联大物业管理学院简介
三峡联合职业大学系1993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综合性职业大学。迄今,已为社会培养3万余名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现有在校生8000多人。物业管理学院系其下属院所之一。
三峡联大物业管理学院于1997年开始招收物业管理大专层次学生,是全国最早开办物业管理专业的院校之一。2002年经西南大学授权又增设专升本层次的法学、管理科学等专业,同时举办了物业管理研究生课程班(已毕业四届),由西南大学和国内著名专家、教授罗洪铁、邹顺康、王青兰、黄安永、王鑫鳌等授课。十年来,已毕业大专、本科生1000多人,同学实现了双证(毕业证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上岗,就业率达95%以上;培训1300余名物业管理师、助师、物业管理员,分别获得国家职业资格二、三、四级证书;培训全国物业管理企业经理1400余人。已毕业学生中有400多人已成为物业管理行业高、中级管理人才,学院因此被誉为“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的摇篮”。
学院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尽职、尽责、尽善、尽美”的职业精神和“博学、励志、敬业、乐群”的校训,对学生进行教育并狠抓实践环节。在深国贸、海泰、美利山、创美、银鑫、海宇、万友康年等多家物业管理公司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聘请数十位有丰富实践经验且有较高理论造诣的公司总经理、工程师、经济师等“双师型”教师担任专业课教学和参加重庆大学出版社组织全国20多所院校编写高职高专物业管理专业系列教材的工作,有的担任了编委会主任、副主任、主编、主审,现已出版14种,颇受社会欢迎。
2007年学院经重庆市教委实地考察和综合评议成为西南大学、重庆民生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校外成人教育办学机构,详见渝教高[2007]5号、36号文。
目前物业管理行业正迅猛发展,急需人才,每年仅重庆市竣工房屋达二三千万平方米,需新增管理人员上万人,欢迎有志青年和房地产、物管公司在职员工报读我院物业管理及其相关专业
第二篇:三峡大坝简介
全长约2309m,坝高185m 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 世界第一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 施工期17年
工程总投资为4954.6亿元人民币
移民113万,淹没耕地43.13万亩
减缓地球自转,每天延长0.00000006秒。
第三篇:三峡大坝简介
三峡大坝简介
三峡工程是一项什么样的工程?
三峡工程是兴建在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干流上的巨型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建国以来首个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通过而兴建的基本建设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工程,也是当今世界上正在建设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以其规模宏大、综合效益显著、涉及面广、影响深远而举世瞩目。
●三峡工程由哪些主要建筑物组成?
三峡水利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枢纽建筑物总体布置格局为:河床中部布置泄洪建筑物,两侧布置电站坝段和坝后式厂房,左、右厂房分别设置14台和12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通航建筑物均布置在左岸。另在长江右岸白岩尖山体中,与右岸电站相毗邻处预留扩建6台机组的地下电站厂房位置。地下电站将安装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因此,三峡电站全部建成后,共装有32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240万千瓦。
●什么是混凝土重力坝?三峡大坝分为哪些坝段?共浇筑了多少混凝土? 用混凝土浇筑,主要依靠坝体自身重量来抵抗上游水压力及其它外荷载并保持稳定的坝,叫做混凝土重力坝。世界各国修建于宽阔河谷处的大坝,多选择混凝土重力坝。其坝轴线一般为直线,断面型式较简单,便于机械化快速施工,混凝土方量较多,施工中需要严格的温度控制措施;坝顶可以溢流泄洪,坝体中可以布置泄流孔洞。我国的丹江口、丰满等水电站以及美国的大古力电站,均是混凝土重力坝。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浇筑量为2800万立方米。三峡大坝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坝基开挖最低高程为4米);坝顶宽度15米;底部宽度一般为126米;从右岸非溢流坝段起点至左岸非溢流坝段终点,大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各坝段布置从右至左依次为:右岸非溢流坝段、右厂房坝段、纵向围堰坝段、泄洪坝段等。
●三峡大坝坝址在哪里?坝址是如何确定的?地质条件如何?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中段小岛三斗坪,距长江中、下游分界点——湖北省宜昌市区40公里。三峡坝址河谷开阔,基岩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具有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越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被世界水电界称为“天然坝址”。三峡大坝的坝址选在三斗坪,经过大量的地质勘探,在两个坝区、15个坝段、数十个坝轴线中,历时24年,由专家充分论证后才选定的。
从三峡出口南津关起,向上游延伸至石牌止,长13公里中选择了5个坝段,统称为南津关石灰岩坝区;从莲沱起,沿江而上至美人沱止,长25公里中选择了10个坝段,统称为美人沱花岗岩坝区。对这15个坝段进行勘察研究,经初步筛选,选择南津关坝区的南津关坝段和美人沱坝区的三斗坪坝段进行深入的地质勘察。历时三年,完成了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大、小比例尺的地质测绘;约53000米钻探;大量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试验研究等工作。1959年,初定美人沱花岗岩坝区为三峡工程坝址。 花岗岩坝区的10个坝段,构造背景、岩性条件基本相似,地质条件的差异主要反映在河谷地貌和岩石表面风化深度两个方面。10段大体分为两种类型,经比较,一类选择了中等宽河谷的太平溪坝段为代表,另一类选择了宽河谷的三斗坪坝段为代表。前者适合于布置地下厂房,工程防护条件较好;后者适合于布置坝后式厂房,施工场地开阔。这个两坝段均具备兴建混凝土高坝的地质条件。经综合比较后,在1979年的选坝会议上,选定三斗坪为三峡工程拦江大坝的坝址。
●三峡工程建设的工期是如何安排的?
三峡工程采用分期导流方式,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建设。从1993年的准备工程算起,总工期为17年,2009年工程全部竣工。第一阶段(1993~1997年)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第二阶段(1998~2003年)为二期工程,以实现水库初期蓄水、第一批机组发电和双线五级船闸通航为标志;第三阶段(2004~2009年)为三期工程,以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和枢纽工程完建为标志。
●三峡工程建成后能够发挥哪些主要效益?
防洪是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工程建成后,将有效地拦蓄长江上游的洪水,使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从而保护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耕地免受洪水威胁。同时,它又具有发电、航运的巨大效益。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不仅可向缺电的华中、华东和广东、重庆提供巨量廉价、清洁的电力,而且将有力地带动我国电力的发展。三峡工程作为国家“西电东送”的支撑点,在促成全国电力联网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这对促进沿江地区乃至全国经济持续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三峡水库蓄水后,从根本上改变了川江航道条件,中下游枯水航道条件也会改善,万吨级船队可由上海直达重庆。
●为什么说兴建三峡工程首要目标是防洪?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是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流域水系庞大,水量丰沛,它流经中国11个省市,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大陆面积的18.8%。湖北宜昌以上地区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的地区为长江中游,江西湖口以下地区为长江下游。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流域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特别是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城市和人口最为密集、社会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在公元前185年至1911年的2000多年间,长江曾发生大小洪灾214次,平均约十年一次,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因此,治理和开发长江,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造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洪水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全流域型洪水,由全流域范围内持续暴雨而形成,如1931年、1954年洪水。二是上游型洪水,由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及三峡区间上段的持续暴雨而形成,如1870年洪水。三是中下游型洪水,由三峡区间下段、清江、汉江、澧水的持续暴雨而形成,如1935年洪水。多年的实测资料表明,无论哪种类型的洪水,其洪水主要来自宜昌以上即长江上游,而中游的防洪重点是荆江河段。
由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处,工程建成后在重庆至宜昌段形成巨大水库,当水位达到海拔175米时,水库可拥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可有效调节和控制长江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特别是对荆江河段的防洪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三峡工程是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关键工程,防洪是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和目标。
附:长江部分历史洪灾情况
1931年洪灾,受灾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淹没农田339万公顷,被淹房屋180万间,受灾民众2855万人,被淹死亡者达14.5万人,估计损失13.45亿银元。1935年洪灾,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区8.9万平方公里,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六省份均受灾,淹没农田151万公顷,受灾人口1000万人,被淹死亡者14.2万人,估计损失3.55亿银元。
1949年洪灾,长江中下游地区受灾农田181万公顷,受灾人口810万人,被淹死亡者5699人。
1954年灾情,长江中下游共淹农田318万公顷,受灾人口1888.4万人,被淹房屋427.66万间,被淹死亡者33169人,受灾县市123个,京广铁路不能通车达100天。1998年全流域性洪水,国家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了近3个月的抗洪抢险,全国各地调用130多亿元的抢险物资,高峰期有670万群众和数十万军队参加抗洪抢险,但仍有重大的损失。湘鄂赣皖四省共淹没耕地23.9万公顷,受灾人口231.6万人,死亡1526人。
●三峡工程建成后形成的水库具有什么特点?
三峡工程建成后所形成的水库全长660公里,回水由大坝直达重庆,属典型的河道型水库。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175米,防洪限制水位高程14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
●三峡工程需要搬迁和安置多少移民?
三峡水库移民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19个县市。根据1991—1992年调查,主要淹没实物指标为:淹没区人口84.41万人,淹没耕地和柑桔地24.5千公顷。三峡库区移民实施“开发性移民”的方针,移民安置除就地统筹安排外,还有部分移民迁入外省市。
●三峡工程建设总投资是多少?如何筹集?
工程所需投资,按1993年5月末不变价计算,静态为900.9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枢纽工程500.9亿元,水库移民工程400亿元。经过测算、分析,三峡枢纽工程静态投资可以控制在初设概算500.9亿元以内;若国家的移民政策不作大的调整,三峡工程的总投资可以控制在1800亿元以内,比1994年测算的2039亿元少用约200多亿元。为了使三峡工程有可靠的资金渠道,国务院决定从电费中提成,建立了三峡投资基金。按照国家批准的三峡工程总体筹资方案,三峡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三峡建设基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葛洲坝电厂发电收入以及三峡工程建设期间三峡电站的发电收入。三峡工程建设所需资金来源还采用了发行债券、股份化集资等多元化的渠道进行筹集。
●三峡工程建设采用了怎样的组织管理体制?
由于三峡工程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了加强对三峡工程建设的领导,国务院决定成立高层次的决策机构——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简称国务院三峡建委),并相应设立了三峡工程建设的执行机构。一是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承担建设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规划、计划的制定和监督实施,行使对三峡工程和移民工作的监督检查职能。另一个是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简称中国三峡总公司),它作为三峡工程的项目法人,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所需资金的筹集、使用、偿还以及工程建成后的经营管理。
三峡工程的设计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承担。
三峡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实行以项目法人负责制为中心的招标承包制、项目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和投资。
●三峡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是怎样的?
为了确保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1993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三峡建委),这是国务院领导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工作的高层次决策机构。
三峡建委下设二个机构:
一是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兼挂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三峡工程稽察办公室,-套人员、两块牌子),为三峡建委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三峡建委的日常工作。
二是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三峡总公司CTGPC),这是一个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是三峡工程的项目法人(业主),在国家确定的政策和工程初步设计范围内,全面负责三峡工程建设和经营,负责资金的管理、运用和债务的偿还。
截至现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共召开了15次全体会议,对三峡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进展中的重大问题,及时作出了正确决策,保证和推进了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四篇:三峡 简介
长江三峡是我们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全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她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我们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之所以称为三峡呢,是因为她是由著名的三段峡谷组成的,分别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而她们又分别以“雄伟,秀丽和险峻”而著称。三峡的风景是非常漂亮的,而其人文景观和地域的历史文化更令她增色不少。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就曾三过三峡,并留下《朝发白帝城》这首千古名诗。三峡不光是楚文化的摇篮,也是巴文化的发祥地,而这两种文化经过长时间的交融,早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楚文化。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龙舟赛,就是楚乡人民为表的对屈原的崇敬而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还有巴东的背篓世界和土家族人的独特婚俗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除了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三峡地区还有着丰富的民间曲艺,像花鼓,评书啦。而三峡民间工艺的美术魅力则主要体现在:服饰,首饰,雕刻,建筑等方面了,建筑艺术最具地方特色的当属“吊脚楼”和“回水归池”的天井屋了。
瞿塘峡西起白帝城,东到大溪镇。这是峡谷入口处,大家可以看到在这里两面隔江对峙的绝壁,组成了一道天造地设的大门,这就是夔门。夔门自古以来就有“天下雄”的美称。过了夔门,我们就进入了瞿塘峡。瞿塘峡虽然只有短短的8公里,但两岸的风景名胜却非常的多。像,风箱峡、石栈道等等。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风箱峡。大家请看前面那个黄褐色的峭壁,上面有一道裂缝,裂缝上放着几个好似风箱的东西,风箱峡便由此得名。那么那些酷似风箱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原来竟是古代的棺木。据考证,那些悬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至于古人是怎样把这么重的棺木挂上悬崖,至今仍是一个谜。巫峡横跨重庆湖北两地。从重庆巫山县的大宁河口一直延绵到湖北巴东县的官渡口。全长有45公里,是三峡中最完整的一个峡,因此也被称之为“大峡”。巫峡两岸的群峰以12峰为奇。而其中最俏丽者为神女峰了。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就在神女峰的脚下。请大家抬头看,在群山的峰顶旁有一人形石柱,大家看那像不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在深情地俯视着长江呢?而关于她的来历也有一段感人的传说。很久以前,一个渔夫出江大鱼,不幸遇到暴雨,最终船毁人亡。而他的妻子每天都会来到峰顶守望,盼望着丈夫的归来,可是很多年过去了,丈夫始终没有回来,妻子则一直在那等待着,直到今天。这个感人的故事在千百年来广为传颂,神女峰也因此成为了夫妻间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美好象征。现在呢,我们的船也已驶出了巫峡,大家有没有觉得江面顿时开阔了不少呢?而前面丘陵连绵,沟壑纵横的就是著名的香溪宽谷了。这就是古代大美女王昭君的家乡了。相传,昭君出塞之前,曾回乡探亲,船经过香溪时,她想在香溪中洗脸,可一不小心将脖子上的项链弄丢了,珠宝撒落在香溪中,从此,小溪就变得清澈见底,芳香四溢。人们就称这条小溪为“香溪”。除了昭君,这里还孕育了我国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如今这里又出现了一位“名人”,那就是曾轰动世界的神农架野人。
西陵峡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全长76公里,她是以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的。西陵峡呢,有三个之最。首先她是三中最长的一个峡,自上而下,共分为四段;香溪宽谷,西陵峡上段宽谷,庙南宽谷,西陵峡下段峡谷。其次,她是自然风光最为优美的一个峡,北宋著名政治文学家,欧阳修为此留下了“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名句。最后呢,她是三峡的最险处。过去,这一带触礁沉船的事故层出不穷。青滩北岸有一座“白骨塔”,以堆积死难船工的尸骨而得名的。当然现在的西陵峡经政治后早已今非昔比了。西陵峡的主要景观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和灯影峡。这就是著名的“西陵四峡”了。但我今天主要介绍的是西陵峡的灯影峡了。灯影峡是以形取景得名的。山上有四块石头,非常像《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满载而归的生动形象。而每当到了夕阳夕照的时候呢,从峡中远远望去,他们就像皮影戏中的人物一般,非常有意思。所以这个峡就被称之为灯影峡了。
第五篇:三峡大学简介(2008)
三峡大学简介
历史沿革
三峡大学(英文全称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00年6月29日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的前身是于1978年成立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直属水利电力部,1996年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成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98年11月通过教育部立项审查,成为“211工程”建设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湖北三峡学院是由原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宜昌职业大学于1996年合并而成。学校具有61年的办学历史,其中举办本科教育30年,硕士研究生教育12年,面向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留学生及港澳学生招生资格,具有推荐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及工程硕士培养资格。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目前,学校已成为水电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一定社会声誉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21个学院,55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医、经、管、法、教育等8大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8个;现有32个硕士点,5个工程硕士领域,35个湖北省立项建设博士、硕士点,有3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4个湖北省优势与特色学科。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18259人,硕士研究生1488人,留学生432人,高职高专学生5224人,成人教育学生12000余人,本科自学考试助学班学生1342人。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员工2939人,其中专任教师1735人(含临床医学院),教授212人,副教授59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4人;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13个,已聘请楚天学者特聘教授6人,三峡学者特聘教授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3人,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6人,湖北名师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8人,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人选14人;有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354人;学校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蒙代尔及11位院士在内的271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
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3787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32.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亿元。建有3个标准田径运动场,1座体育馆,1座综合训练馆;建有5个学生公寓小区,5个标准化食堂,有各类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63个,大中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万台(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1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18万册,各类电子图书42万册(件);建有158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 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校园网连通全校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教师公寓、学生公寓,网络设施先进、性能稳定,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科学研究
学校建有长江三峡滑坡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试验站,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原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211工程建设项目),3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湖北省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有水电科学研究院、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武陵民族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再生能源研究所、智能视觉与图像信息研究所、危急安全管理研究所、肿瘤研究所、新型能源材料实验室等60余个校级科研机构。学校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监理、勘测甲级资质,水利工程设计、电力工程设计乙级资质,是国家电力公司授予的水电工程建设甲级监理单位,是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确认的电气设备检测中心、土木水电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学校近5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79项,其中国家攻关课题、“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等重点科研项目近100项,累计项目经费近4亿元;有64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3项,获中国爆破工程学会特等奖1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2项;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25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累计10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论文达980余篇;有600多项技术开发成果被应用于水电工程建设、灾害防治、大坝监测、边坡绿化、工程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化工、医药卫生、旅游规划等行业领域。近3年,学校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245项,其中省部级项目56项;在近两届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5项。学校主办有《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实用医学进修杂志》、《水电工程进展》、《灾害与防治工程杂志》等学术期刊。
人才培养
学校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确立“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培养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学分制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组织开展学科竞赛和文体竞赛活动。近5年来,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英语四级通过率稳步上升;本科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居省属高校前列;在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取得了可喜成绩。近5年,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结构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创新设计 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共获得全国一等奖10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39项;获得湖北省各类学科创新竞赛一等奖36项,二等奖50项,三等奖69项。学校高水平足球队连续两次获得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冠军,武术队、龙舟队、篮球队、体育舞蹈队、大学生艺术团等在各级各类文体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开放办学
学校贯彻开放办学方针,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亚洲、欧洲、美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和互派留学生等合作关系。现有外籍教师30余人。2007年我校第一所孔子学院在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挂牌成立。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兄弟院和科研院所签定了“支持与合作协议”,开展了广泛的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
近5年,学校主办或承办了欧亚高校联盟第五次年会、全国合并院校经验交流暨发展战略研讨会、首届中国水电论坛、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全国第九届岩石动力学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环境化学中青年学者研讨会、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08暨第七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第三届全国电力人才网络联盟论坛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0余次。
学校成立了由中国长江三峡开发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香港方树福堂基金会、湖北宜化集团等94家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等组成的董事会;学校在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地区以及美国成立有校友分会,参会校友达6万余人。
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广泛开展以“围绕中心、把握方向、促进和谐”为特色的党建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校风和学风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学校以培育“爱国、自强、求真、创新”为主旨的“求索”精神为主线,着力营造科学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逐步形成了具有三峡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出宽严结合、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构筑起团结、和谐、创新的育人生态环境。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城市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目前,全校上下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质量固本和特色发展”战略,推进内涵建设与发展,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为水利电力行业和三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正朝着把学校建设成为“水电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
(截止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