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颂》读后感(合集)

时间:2020-12-04 14:4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橘颂》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橘颂》读后感》。

第一篇:《橘颂》读后感

《橘颂》读后感范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橘颂》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橘颂》读后感1

《橘颂》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著名诗篇之一:“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著名学者、楚辞专家文怀沙先生对《橘颂》写下这样的译文:“在皇天之下,厚土之上,有一种美丽的树木生长着;那树上载负着能服习于我们水土的橘果。你,橘果,秉受这坚定的意志,繁生在绚丽的南国。根深蒂固,那不容易转变的素质,正表现出意志的不可消磨。青赤的颜色,洁白的内在,正暗示我们对人处事应该如何去做。你具有多种多样的美好的风姿,简直找不到任何小疵,多么完美!

《橘颂》实际上述说了一个爱国主义者对自己故土深沉的爱。屈原的很多作品都是通过物来表现的,他缘物寄情,用美人、芳草比喻君子,把恶草、丑草比作小人。因此,他总带着花环,歌颂花,歌颂生命。他不愿让花凋零。全诗正是寄托了这样的情感,通过对橘树的歌颂,说明自己的坚贞,洋溢着诗人热爱祖国的一片精诚。《橘颂》是对一个坚贞美丽性格的肯定,是对一个坚贞美丽灵魂的歌颂。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能激起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文怀沙先生毕生研究屈原,“骚音铮铮”,为了美好的理想和信念,一生经历了巨大的磨难,但爱国之却心始终不变。这正是我们为之讴歌的屈原精神的内涵。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古老的华夏再度腾飞,而蕴含在历史深处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汲取的伟力之源。今天,我们重读《橘颂》,旨在从古老的诗篇中获得新的启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铸民族之魂。

《橘颂》读后感2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徒,更壹志兮”,橘受命生长在南国,不能迁移,根深蒂固,难于移栽,它是坚定专一的|橘果有着华丽灿烂的外表,剥去橘皮,那是美丽洁白的果肉,其象征着,愿意为国尽忠的贤人异士。

现今社会,就应当有着这类似的感恩之情,说为国,有些大,但感恩不限于此,就像橘一样,给我土地,我自当以美果相报。

父母,给你我生命,给你我包办衣食住行,对于当代的我们,不应该报以浓厚回报吗?社会上,于父母闹上法庭追究财产,屡见不鲜,我不希望社会在变质,人是有感情的生物,对于情,人不是应该高于动物吗?乌鸦尚能反哺,何况自视甚高的人呢?

感恩是一种温柔的情感寄托,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表达方式,心怀感激之情,能够使得社会更加和谐,使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加的融洽。

如若感恩之情不存在,在这个竞争愈加激烈的社会下,将会彻底暴露噬血贪婪的一幕,人只会为了自己而活着,而奋斗,全然不顾别人感受,不顾国家与集体利益。

没有了感恩,就没了唐山的振兴,没有了汶川的振作。

感恩必不可少,感恩于父母的.浓浓情意,感恩于朋友的默默相助,感恩于老师的深深教诲,一个美丽的词语,它代表着亿万人无法言说的情感。

感恩,一种美妙的情感,它传达了亿万人无法言表的感情。

感怀屈原变法的失落、放逐的忧伤、无法报效祖国的愤恨、沉落汨罗江的无奈,他是不满的,对于感恩祖国无以为报的不满。

橘,它是幸福的,感恩土地的幸福、驻留南国的幸福,得以为报的幸福。

人的情感是强烈的,对于正常有血性,有情感的人,对于恩惠,那是难以忘怀的,人可以沉沦,物质可以消逝,感恩于心,却是无法泯灭的。

《橘颂》读后感3

我成长在美丽的水电之都————宜昌,这里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更有流传千古的爱国诗人屈原。翻开《经典诵读》,细细品味,让我感触颇深的就是屈原的《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美丽的江陵地带是橘树的故乡,这里出产的橘子汁儿甜个儿大,色泽鲜艳。每到秋天来临成片的橘子红灯笼似的挂满枝头,乐呵呵的向远方的客人打着招呼。偏偏这样可爱的橘子到了北面就变成又苦又涩的枳实了。这一点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间,即以南国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曾枝剡棘,圆果抟兮”。它的层层枝叶间虽也长有“剡棘”,但那只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它所奉献给世人的是无数甘甜的果实。

橘树这种坚贞不渝的品质正是屈原所推崇和赞美的,“深固难徙,廓其无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这使得它能坚定自己的操守,保持公正无私的品格。屈原一生历经坎坷,被人陷害流放不得志,但他始终不愿放弃自己的治国理想,极力同情劳苦大众,揭露统治集团的腐朽,追求法制社会,赞同选拔贤德人才治理国家。可是他的理想为他带来的只有灾难,即便如此他仍像一树坚挺的绿橘,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它深深扎根于“南国”之土,任凭什么力量也无法使之迁徙。那凌空而立的意气,“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顿令读者升起无限敬意!橘树是可敬的,同时又是俊美可亲的。

橘树的果实滋养着人们,在寒风霜雪中傲然挺立,它的高风亮节,冬日里的郁郁葱葱,决不肯向凛寒屈服的品德,就像诗人屈原在风刀霜剑时刻的风骨,他愿与橘树长相为友,面对严峻的岁月,这更使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与遭谗被废、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叠印在了一起。

诗人用橘树歌颂着人世间的高尚品质,愿为劳苦大众战斗不息的决心和斗志,这都深深地感染着我。清晨,捧读经典,我仿佛就是一朵小而白的橘花,芬芳了青春,愿结出甜蜜的果实。愿我与经典同成长,愿我们都徜徉在国学精粹中,拥有一颗高尚的灵魂。

第二篇:橘颂读后感

《橘颂》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著名诗篇之一:“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著名学者、楚辞专家文怀沙先生对《橘颂》写下这样的译文:“在皇天之下,厚土之上,有一种美丽的树木生长着;那树上载负着能服习于我们水土的橘果。你,橘果,秉受这坚定的意志,繁生在绚丽的南国。根深蒂固,那不容易转变的素质,正表现出意志的不可消磨……青赤的颜色,洁白的内在,正暗示我们对人处事应该如何去做。你具有多种多样的美好的风姿,简直找不到任何小疵,多么完美!

《橘颂》实际上述说了一个爱国主义者对自己故土深沉的爱。屈原的很多作品都是通过物来表现的,他缘物寄情,用美人、芳草比喻君子,把恶草、丑草比作小人。因此,他总带着花环,歌颂花,歌颂生命。他不愿让花凋零。全诗正是寄托了这样的情感,通过对橘树的歌颂,说明自己的坚贞,洋溢着诗人热爱祖国的一片精诚。《橘颂》是对一个坚贞美丽性格的肯定,是对一个坚贞美丽灵魂的歌颂。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能激起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文怀沙先生毕生研究屈原,“骚音铮铮”,为了美好的理想和信念,一生经历了巨大的磨难,但爱国之却心始终不变。这正是我们为之讴歌的屈原精神的内涵。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古老的华夏再度腾飞,而蕴含在历史深处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汲取的伟力之源。今天,我们重读《橘颂》,旨在从古老的诗篇中获得新的启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铸民族之魂。(涂玫)

第三篇:《橘颂》观后感

姓名:刘静文

班级:地信11101

学号:201114030117

观《屈原》有感

--评论人物婵娟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题记 当时光重新回到春秋战国的烽火年代,当记忆定格在政局动荡的汤汤楚都,推开幽禁屈原大夫的深宫庭院,婵娟在意外的一杯毒酒之下,倒在屈原大夫的怀里。婵娟死了。

婵娟,屈原的徒弟,他的女仆。本来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的角色是不该有什么过多的记载的,可是,婵娟之死,却是因为他救师心切的忠诚,是因为他让然肃然起敬的情怀,是因为她对国家坦荡荡的责任。。。历史的黑暗背景,始终搭挡不住婵娟坚强、高洁、不屈的高贵品质,于是,一首荡气回肠的橘颂便永远的传唱在楚都的上空。

在观看《屈原》的过程中,其实对于婵娟并没有很多的描写,但是,一个小人物的光辉也在如此复杂点的政治背景下变得崇高起来。婵娟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在她第一次读到《橘颂》的时候,便被其中词中橘树高洁不屈、坚持、专

一、特立独行的品性深深吸引,她在屈原大夫的身边,学到的不仅是爱国心、责任心,更在师傅的文学作品中感悟颇多。伟大的品性塑造伟大的人格。婵娟就连受伤逃跑的奴隶都给与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料,她的心是正义与善良的,不管是对亲若

慈父的屈原,还是那个素未谋面的过客。在那个时代,有哪个女子敢踏出闺阁将炽烈烈的情感大声呐喊?有哪个女子会是敢于冲破黑暗的巾帼英雄?婵娟做到了。这样一个与时代抗争,充满满腔热情的女子,怎么会不是“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战士呢?”

和其他的植物相比,橘树深深扎根于养育他的土地,以枝叶繁茂的盛状感谢天空、感谢大地的滋润,当然,婵娟的形象塑造当然也离不开其他人的对比,比如,同是屈原爱徒的宋玉,比如,当权的奸佞臣子。在屈原大夫锒铛入狱之时,宋玉难以抵挡权欲和金钱的诱惑,将多年师徒之情抛之脑后,将曾经熟读于心的正义责任置之不理,于危难之时匆匆离去。而婵娟,在师傅流配之时,悉心照顾,不离不弃;在知道师傅被朝廷陷害致死时,悲痛不已,誓死相随;这不仅仅是一个女子的天性善良真诚,更体现了她的不屈与正直。“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橘树里的字字句句不正是对婵娟醉完美的写照吗?不正是抨击那些奸邪小人的慷慨言辞吗?

“我,能够用我微弱的生命代替您高贵的存在,我的父亲!我的师长!这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事啊!,”一字字、一句句,一杯本该甘醇的美酒,一次本该是充满欢乐的相逢,却在这样的生离死别下,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了乌有。金碧辉煌的宫廷,翻云覆雨的朝堂,隐藏着多少波涛汹涌的斗争,扼杀了多少真正正直高贵的人!婵娟的灵魂,或许早已经化为细雨,化为阳光,融入到滋养橘树的土地中了吧。影片中,婵娟重新见到屈原时是多么的欣喜,像是对亲人真诚的呼唤,又像是不愿再失去的请求,可是,上天给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婵娟在于师傅短暂的相逢之后,喝下了拿杯本不属于她的毒酒。

婵娟死了,这样一个拥有大爱、拥有正义、如同橘树般高贵品质的女子,却在一杯被阴谋、狡黠黑暗权术浸满的毒酒杀害。我不仅叹惋,还有谁可以将动摇国家的那些“达官显贵”拉下高台?有谁还可以传承那些善良,正义勇敢的品性?只见远处,富丽堂皇的楚都宫殿之上,早已被重重的乌云覆盖了。。。一卷诗册,一缕香魂。一株橘树,一生坚定。

婵娟是当之无愧的橘颂英魂!

第四篇:橘颂论文

托物寓意言外蕴旨

——《橘颂》意象美浅析

橘颂屈原

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一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迁,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得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象兮。

“橘”,一直是被歌颂的嘉树,它的美,让人流连、着迷,“橘”因而入诗。“橘”的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中,《橘颂》开咏橘诗之先河, 被称为我国古诗咏物之祖。此后,历代诗人都钟情“橘”,创作了大量的咏橘诗。自《橘颂》起,“橘”成为凝聚着诗人特定民族心理之“象”(被描写的外物),成为表达诗人特定审美理想之“意”(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象征物。《橘颂》中的“托物寓意,言外蕴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特殊习性寓乡土之恋〗

《周记·冬宫考工记》说“橘逾淮而北为枳。”《晏子春秋·内杂篇下》把这橘的习性解释得更清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水土异也。”《橘颂》中说:“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唐朝诗人张九龄在《感遇诗》中写过“江南有丹橘”的诗句,这些诗句都表现了橘的特殊生活习性。

诗人咏“橘”的特殊习性美,实际上是以此寄寓他的乡土之情。“安土重迁”是传统文人难以割舍的文化情结,爱土爱乡和爱国守志的情感是一致的。屈原因坚持美政革新而遭谗被放逐。在官场失意,生活坎坷的情况下,仍眷念生于斯长于斯的那片热土。橘的习性和诗人的品行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诗人借咏橘而寄兴,表达了爱土爱乡的强烈感情,表现了爱国守志的民族意识。在再遭放逐后,屈原悲叹国事衰落,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最后自沉殉国。至此,物(橘)的“受命不迁”的秉性和人的乡土之恋的情结(意)获得悲剧美学价值上的高度统一。〖外貌内质寓君子风范〗

橘有梗直的干、碧绿的叶、素白的花、黄金的果。沈约称赞美它“绿叶迎露兹,朱苞待霜润”。苏轼在《浣溪纱》中用“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来描绘它的美丽。橘的外貌美,它的“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的内质更美。橘实“可以荐宾客”,味道甘美,白居易赞美它“琼浆气味得霜成”(《拣贡橘书情》),苏轼赞誉它“香雾撰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浣溪沙·咏橘》)。在诗中,诗人先写橘树生长在背景无限开阔(皇天、后土)的沃土上,枝坚挺拔、棘锐、果美而且扎根深厚,“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橘颂》)。值得注意的是,诗里描写橘优美的整体形象,为托物寓意,言外蕴旨打下了基础。

诗人咏“橘”的外貌内质美,实际上是以此象征了自己仁人君子的风范。有人说,《橘颂》的意象可视为来源于当时社会心理和诗人对人格、修养的追求,诗人的人格、修养的追求形成了诗意的中心意旨内核。这话很有道理,橘,“侉而不丑”,是外美与内美的有机统一;君子,风度翩翩而文采著于世,是秀外慧中的和谐一致。屈原是一个注重外美,更注重内美的人,“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修能”(《离骚》),因此,他创造了以“香草美人”喻己的比兴手法。在《橘颂》中,这“橘”和“香草美人”一样,是诗人君子修养、风范的写照。〖岁寒之心寓高洁理想〗

岁寒心,一般是赞美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晋人王羲之曾说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从侧面点出“橘”的傲寒品格,唐张九龄的诗句“岂因地气暖,自有岁寒心(《感遇诗十二首》)”,就直接指出橘的“岁寒心”。在南国,一到“袅袅兮秋风”的深秋,“洞庭波兮”就“木叶下”了。在一般大树也难免摇落的情况下,谁又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呢?而丹橘,却“经冬犹绿林”,把一年中最好的“橙黄橘绿”的风景,呈现给世人。赞美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有深意的。

诗人咏“橘”的岁寒之心,实际上是托物言志,用来抒发自己的高洁理想。诗人在前文描写的基础上赞美橘树的“独立不迁”。“不迁”正是从前面的“难徙”升华而来。有了前面的整体的拟人化描写,后面所寄托的寓意的深化才有了抒写的基础。然后将理想由“独立”升华至“苏世”(清醒地俯视人间世,包括楚国朝政)。先秦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完善的,诗中写的“自慎”人格带有屈原那个时代的特征,“不失过”才能“无私”地立于天地之间(参天地)。屈写“橘”的“孤高自持”、“闭心自慎,终不失过”的超然孤独和卓尔不凡,抒发了把“橘”当作学习的榜样和坎坷困厄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的理想。“橘”的孤高自傲的岁寒心非常树能比,诗人的高洁理想又岂是“皆醉”的世人、“皆浊”的社会所能理解?在托物寓意的同时,诗人又含蓄地抒发了温雅醇厚的忧思和哀伤,为“橘”为“己”申述不平。

汉代儒家董仲舒曾说:“《诗》以达意。”言志达意,可以直抒胸臆,亦可托物寓意。一首托物寓意、言外蕴旨的诗作,往往令人读之如嚼橄榄,回味无穷。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的《橘颂》便是一首耐人寻味的托物寓意之作。《文心雕龙·颂赞》对此曾作高度评价,“及三闾橘颂,情采芬芳,比类寓意,又覃及细物矣”。大诗人杜甫也吟出了“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思古文字。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凭借相同的“橘”,与伟大的诗人同心共感。

第五篇:橘颂教案

《橘颂》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屈原的生平、文学创作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楚辞》的产生及艺术特点

3.深切领会《橘颂》所讴歌和追求的思想品格及崇高精神 4.体会本诗所体现出来的咏物诗的特点 【重点难点】

1.重点:深切领会《橘颂》所讴歌和追求的思想品格及崇高精神

2.难点:文章托物言志、咏物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把握橘树的精神以及作者所体现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赏析法、探讨法。【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语

我们在中学阶段应该学过《晏子春秋》一文,其中有两句是关于橘树的,大家还记得吗?(生答:“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枳:一种灌木类植物,果实小而苦。也叫【枸橘】,果实酸苦;淮:淮河,南北分界线。橘树的这种奇异特性本是一大遗憾,但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橘树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结相通。所以,他遭谗被疏时,以南国的橘树作为自己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咏物名篇一一《橘颂》。下面就让我们了解屈原及其作品。

二、屈原及其作品

(一)屈原生平

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怀王昏庸,屡受张仪欺骗,外交失利,兵败地削,最后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屈原又受令尹子兰为首的亲秦派排挤,再度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并在夷陵(今宜昌)焚烧楚先王陵墓。屈原目睹国土沦丧,他的政治理想破灭,痛心于国家灭亡,遂于次年五月五日以身殉国,自投汨罗江而死。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二)主要作品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奠定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鲁迅充分肯定了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他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屈原“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屈原诗作充分代表了楚辞的艺术特点:一是多用神话传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辞华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二是长篇巨制,篇章恢宏;三是形成了六言、七言为主的长短不齐的楚辞体。屈原留存下来的作品,研究者多认为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等。他的诗篇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昏庸,表现了诗人进步的政治理想和高尚的人格情操,抒发了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1、《九章》

《九章》是九首各自独立的诗篇,有《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除《橘颂》外,都作于诗人流放期间,内容全为忧国伤时的抒情,比《离骚》更为凄苦和沉痛。

2、《九歌》

《九歌》是吸取楚地民歌中的神话故事,以民间祭祀歌的形式写成的。有《东皇太一》(祭天神)、《云中君》(祭云神)、《湘君》(祭湘水神)、《湘夫人》(祭湘水女神)、《大司命》(祭主管人类寿命之神)、《少司命》(祭主管儿童命运之神)、《东君》(祭太阳神)、《河伯》(祭黄河之神)、《山鬼》(祭山神)、《国殇》(祭为国捐躯的烈士)、《礼魂》(祭祀完毕的送神曲)。《九歌》哀婉缠绵,语言优美,文学价值很高。尤其是《国殇》,描写了万马千军厮杀的场面,形象生动,悲惨壮烈,动人心魄,是屈原爱国精神的表现。

3、《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人叙述了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见弃的遭遇,抨击了楚国统治集团的无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幽愤,表现了坚贞不屈、九死不悔的爱国精神。在这篇境界宏阔、气势奔放的诗篇中,诗人运用浪漫的手法,驰骋其无比丰富的想象力,上天入地,把现实世界、神话世界和理想世界融合起来,描绘出一个色彩斑斓、迷离惝恍的诗的世界;塑造出一个志行高洁、顽强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4、《天问》

《天问》全诗372句1553字,是一首以四字句为基本格式的长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17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而他有怀疑的,也有明知故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的提问,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总结、褒贬;对自然所提的问题,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认识论。《天问》以新奇的艺术手法表现精深的内容,使之成为世界文库中绝无仅有的奇作。

三、《楚辞》

1、简介

《诗经》之后,战国后期,南方产生了以屈原创作为代表的楚辞,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二座高峰。楚辞的本义是楚国的歌词。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的楚地歌谣,所谓“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即:它大量使用楚国的方言口语,运用楚地声调,描绘的是楚国的名山大川、奇花异草和风俗习尚,因而富有楚国的地方特色。它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等,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和炽热的情感,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楚辞的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语句灵活多变,有停顿、有延伸,委婉而多情致。比起《诗经》更富有表现力,既能曲尽缠绵宛转之情,又增强了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更富有文采。

到西汉时期,学者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汉代的仿作合编成《楚辞》,后人就把这种诗体称为楚辞,又因为其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而称这种诗体为骚或骚体。《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先河;“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开辟了浪漫主义创作道路,成为文学创作的两大流派。

2、“楚辞”也受到《诗经》的影响,但与《诗经》相比,“楚辞”所表现出来的进步也是很明显的。

第一、《诗经》是我国历史早期的作品,主要属于群众性集体创作,有浓厚的民歌色彩。楚辞由屈原创造,是诗人吸取民间文学的营养并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

第二、《诗经》多以四字句为定格,篇章比较短,风格比较朴素。楚辞的篇幅扩大了,从三言四言发展到五言七言,句式参差错落,更富于变化。

第三、《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文学,是我国当时南方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

3、诗歌发展概述

在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一般为杂言,但是已经有了完整的五言体,我们学习过的《孔雀东南飞》代表着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我们继《橘颂》之后要讲的《行行重行行》就选自《古诗十九首》。

接下来到了建安时期,建安时期是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发扬光大的时期,也是五言诗的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代表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玚、刘桢),他们的诗歌语言质朴,诗风刚劲坚毅、慷慨悲凉、气势豪雄,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在这一阶段我们学习曹操的《短歌行》。

到了两晋时期,最为突出的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他开创了田园诗,我们在《短歌行》之后学习他的《归园田居》。之后谢灵运开创了山水派诗歌创作。

两晋之后是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涌现出来。但是南朝、北朝风格迥异,南朝缠绵柔婉,北朝刚健雄浑。我们学习过的《木兰诗》就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南北朝乐府为唐代的律诗、绝句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最为辉煌的阶段,诗人、诗作灿若星斗。初唐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盛唐有李白杜甫,以及山水田园派的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的高适、岑参等;中唐有白居易、元稹、张籍、韩愈、孟郊、李贺等;晚唐有“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这一阶段,我们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杜甫的《丽人行》、白居易的《长恨歌》、李商隐的《无题(二首)》。

唐诗之后是中国诗歌第二大高潮——宋词,主要学习柳永的《少年游》、苏轼的《定**》、李清照的《永遇乐》,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会唯一一位重点讲解女性作家。

最后是元曲,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这里我们没有安排具体学习的篇目。大家可以自己欣赏一下课本中的《中吕.山坡羊》。

中国诗歌的发展过程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下面我们进入《橘颂》的赏析。

四、《橘颂》赏析

《橘颂》选自组诗《九章》。《九章》是九首各自独立的诗篇,有《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除《橘颂》外,都作于诗人流放期间,内容全为忧国伤时的抒情,比《离骚》更为凄苦和沉痛。

1、题解

《橘颂》即赞颂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取义于《诗经》“风、雅、颂”之“颂”,是屈原组诗《九章》之首篇,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全篇基调乐观开朗,色彩绚丽明快,句式以四言为主,借物抒志,以物写人,即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橘颂》一诗。

2、串讲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后皇:皇天后土。嘉:美,或释为生育。徕:同“来”。服:服习南国水土。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你的品性坚贞不变,生长在江南的国度啊。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根深蒂固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啊。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绿叶衬着白花,繁茂得让人欢喜啊。

曾(céng层)枝剡(yǎn演)棘,圆果抟(tuán团)兮。

曾:通“层”。曾枝,层层枝叶。剡棘:尖刺。橘枝有刺。圆果:指橘子。抟:通“团”,指橘子长得圆美。枝儿层层,刺儿锋利,圆满的果实啊。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青黄杂糅:橘子皮色有青有黄,相互错杂。文章:文采,此指橘子色彩。烂:灿烂。青中闪黄,黄里带青,色彩多么绚丽啊。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精色:橘子外表颜色鲜明。内白:橘子内瓤洁白。任:担当重任。外观精美内心洁净,类似有道德的君子啊。

纷缊yūn 宜修,姱(kuā)而不丑兮。

纷緼:同“氛氲”,香气盛貌。宜脩:美好。姱:美好。长得繁茂又美观,婀娜多姿毫无瑕疵啊。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啊,你幼年的志向,就与众不同啊。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独立特行永不改变,怎不使人敬重啊。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廓:空廓,此指胸怀开阔。坚定不移的品性,你心胸开阔无所私求啊。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苏世:在世上保持清醒,或曰疏远俗世。横:横立世上,或释为栏木,以喻自我约束。不流:不随从流俗。你远离世俗独来独往,敢于横渡而不随波逐流啊。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小心谨慎从不轻率,自始至终不犯过失啊。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秉:执,持。参:合。参天地,上合天地无私之德。遵守道德毫无私心,真可与天地相比啊。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岁:岁暮。并谢:百花一齐凋谢。与长友:长与橘为朋友。橘树四季常青,不因岁寒而凋。愿在万物凋零的季节,我与你结成知己啊。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淑:美,善。离:通“丽”,附丽。淫:放荡。梗:直。理:纹理。此以橘之干直而有纹理,喻人之坚守直道、符合正理。内善外美而不放荡,多么正直而富有文理啊,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你的年纪虽然不大,却可作人们的良师啊。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比:比美。伯夷:商末孤竹君之子,周灭商,伯夷与弟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中。是后世称颂的有节之士。置:植,立。像:榜样。品行好比古代的伯夷,种在这里作我为人的榜样啊。

3、内容分析

《橘颂》四句一节,共九节,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1-4节,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

开笔第1节就不同凡响:一树坚挺的绿橘,突然升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它深深扎根于“南国”之土,任凭什么力量也无法使之迁徙。那凌空而立的意气,“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顿令读者升起无限敬意!

橘树是可敬的,同时又俊美可亲。诗人接着以精工的笔致,勾勒它充满生机的坚根、“绿叶”、“素荣”;它的层层枝叶间虽也长有“剡棘”,但那只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它所贡献给世人的,却有“精色内白”,光采照人的无数“圆果”!屈原笔下的南国之橘,正是如此“纷緼宜修”、如此堪托大任!本节虽以描绘为主,但从字里行间,人们却可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嘉树”的一派自豪、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为5-9节,从对橘树的外美描绘,转入对它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屈原在《离骚》中,曾以“羌无实而容长”,表达过对“兰”、“椒”(喻指执掌朝政的谗佞之臣)等辈“委其美而从俗”的鄙弃。橘树却不是如此。它年岁虽少,即已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它长成以后,更是“横而不流”、“淑离不淫”,表现出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它也依然郁郁葱葱,决不肯向凛寒屈服。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乃是沟通“物我”的神来之笔。顿使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与遭谗被废、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叠印在了一起。而后再以“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收结,全诗境界就一下得到了升华 —— 在两位古今志士的遥相辉映中,前文所赞美的橘树精神,便全都流转、汇聚,成了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而高高映印在历史天幕上了!

4.重点、难点探究(师生共析)①诗中哪几句写了橘的生长习性?(明确: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②在下文中作者又从哪两个方面来具体颂橘的?(明确:具体从橘树的外形美丽动人和美好精神两个方面来歌颂。)③从哪些方面写了“橘”的外形美?(明确:?叶一绿;花一素;枝一曾;棘一剡;果一形抟、精色、内白)④这些外在美又表现了橘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在文章的后半段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课文原句:“独立不迁”、“廓其无求”、“横而不流”、“闭心自慎”、“淑离不淫”、“梗其有理”。说明了“橘”淡泊宁静、疏远浊世、超然自立、豁达正直的精神品质。)

⑤作者仅仅只是在颂橘吗?这种通过颂橘来表达自身品性的写作方式是什么?(明确:作者看来是句句写橘,但不是仅仅在颂橘,而是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赞美。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⑥作者是如何言志的?(结合课文分析)(明确:无论是对橘树的描述或对橘树的颂扬,作者的目的是为了言志。用橘的特性表达了自己扎根故土、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感和特立独行、怀德自守的人生理想。)

(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诗歌内容层次,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了解全诗主旨、作者写作意图和精神追求。)⑦《橘颂》所讴歌和追求的的思想品格及精神是什么? “深固难徙,受命不迁”的坚定意志和爱国情怀。“秉德无私,廓其无求”的政治品格。“闭心自慎,淑离不淫”的政治修养。

《橘颂》通过赞美橘树,表现了屈原对“受命不迁”、“秉德无私”、“闭心自慎”品德精神的敬仰和爱慕,充满着热爱祖国的情怀和坚贞不渝、绝不同流合污的精神。

5、艺术特色

1.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所以宋刘辰翁又称屈原为千古“咏物之祖”。

2.独特的语言风格。《橘颂》一篇,虽以兮字为叹,但为严格工整的四言体制,一反楚歌体制,一反楚歌之风,一反屈原诗作上天入地的一贯浪漫风格,先铺陈写实,咏物托志,后直抒胸臆,直歌述志,颇有中原诗歌之风,与《诗经.周南》、《诗经.召南》中的一些诗作相似,“显然是受《诗经》艺术手法的影响。”(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五、课堂小结

《橘颂》赞美了橘树淡泊宁静,疏远浊世,超然自立,豁达正值的精神品质。表现了屈原对“受命不迁”、“秉德无私”、“闭心自慎”品德精神的敬仰和爱慕,充满着热爱祖国的情怀和坚贞不渝、绝不同流合污的精神。

六、作业

1.试论《楚辞》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中的地位。

2.由《离骚》与《橘颂》概括屈原的精神品质,人格魅力。板书

缘情咏物:颂橘“深固难徙”→借物起兴

坚贞{

缘物抒情:颂人“苏世独立”→托物言志

下载《橘颂》读后感(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橘颂》读后感(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橘颂.精品教案

    第28课《橘颂》精品教案 【教学构想】 《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咏物诗,是《楚辞·九章》中的一篇。整首诗节奏感强,文辞优美,但语言较为深涩,而且还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

    《橘颂》 大学语文 教案

    橘颂 一、教学目的 1. 了解屈原的生平、文学创作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了解《楚辞》的产生及艺术特点 3. 深切领会《橘颂》所讴歌和追求的思想品格及崇高精神 4. 体会本......

    读《橘颂》有感:品橘

    品橘——读《橘颂》有感1502班罗瑾艺我成长在美丽的水电之都----宜昌,这里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更有流传千古的爱国诗人屈原。翻开《经典诵读》,细细品味,让我感触颇深的就是屈原的......

    小橘灯读后感

    《小橘灯》读后感苏州高新区东渚实验小学五(1)班 顾伊心今天,我读了冰心奶奶写的《小橘灯》,心里十分激动。文章反映了抗战时期革命者的艰难和对光明的渴望,赞扬了他们勇敢乐观的......

    《小橘灯》读后感

    读《好妈妈之小橘灯》的感想 高新区南郄马小学三年级(2)班张馨予 时间像流水一样悄悄地溜走了,一个快乐的、充实的暑假也悄悄地过完了。暑假里发生的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既精......

    《橘颂》:屈原唱给屈姑的赞美诗

    《橘颂》:屈原唱给屈姑的赞美诗 ——屈原名篇《橘颂》新读 韩永强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

    《小橘灯》读后感450字

    《小橘灯》这本书给我们一位机警勇敢、沉着镇静、乐观自信的小姑娘的形象。让我们没了解到了解放前的生活境外,也了解到了革命者在艰难环境下与敌人进行殊死斗争的场面。冰心......

    《小橘灯》读后感鞠心怡

    《小橘灯》读后感 六年级三班 鞠心怡 寒假里,我认真阅读了冰心奶奶写的《小橘灯》,冰心奶奶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小橘灯》是她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