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宾语前置

时间:2019-05-14 16:4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语》中的宾语前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中的宾语前置》。

第一篇:《论语》中的宾语前置

《论语》中的“宾语前置”

组员:刘迎春 杨春芹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句子

(一)疑问代词为“何”的宾语前置句

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学而篇第一》)..

2、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篇第二》)..

3、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为政篇第二》)..

4、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篇第二》)..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八佾篇第三》)..

6、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社,何谓也?(《八佾篇第三》)..

7、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佾篇第三》)..

8、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里仁篇第四》)..

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前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公冶长篇第五》)..

10、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公冶长篇第五》)..

11、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雍也篇第六》)..

12、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雍也篇第六》)..

13、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雍也篇第六》)..

14、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雍也篇第六》)..

1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篇第七》)..

16、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述而篇第七》)..

17、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子罕篇第九》)..

18、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篇第九》)....

19、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子....罕篇第九》)20、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篇第十二》)....

2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先进篇第十一》)..

2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颜渊篇第十二》)..

23、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子罕篇第九》)....

24、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子罕篇第九》)....

25、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子路篇第十三》)..

26、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宪问篇第十四》)..

27、丘何为是栖栖者与?(《宪问篇第十四》)..

28、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篇第十四》)..

29、何为其莫知子也?(《宪问篇第十四》)..30、《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宪问篇第十四》)..

31、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篇第十五》)..

32、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篇第十六》)

(二)疑问代词为“奚”的宾语前置句

1、‘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八佾篇第三》)..

2、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篇第十三》)

3、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宪问篇第十四》)..

(三)疑问代词为“谁”的宾语前置句

1、子行三军,则谁与?(《述而篇第七》)..

2、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子罕篇第九》)..

3、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先进篇第十一》)..

4、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微子篇第十八》)..

5、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微子篇第十八》)..

6、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尧曰篇第二十》)..

(四)疑问代词为“焉”的宾语前置句

1、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篇第二》)....

2、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尧曰篇第二十》)..

(五)常见的有疑问代词的固定格式的宾语前置句

1、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为政篇第二》)...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篇第三》)......

3、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八佾篇第三》)...

4、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里仁篇第四》)...

5、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公冶长篇第五》)..

6、“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白乘之家„„”(《公冶长篇第五》)..

7、“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公冶长..篇第五》)

8、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公冶长篇第五》)..

9、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公冶长篇第五》)..

10、违之。何如?(《公冶长篇第五》)..

11、如有博施于民而济众,何如?(《雍也篇第六》)..

12、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篇第七》)...

13、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篇第九》)...

14、或曰:“陋,如之何?”(《子罕篇第九》)...

15、仍旧贯,如之何?(《先进篇第十一》)...

16、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先进篇第十一》)...

17、求!尔何如?(《先进篇第十一》)..

18、赤!尔何如?(《先进篇第十一》)..

19、点!尔何如?(《先进篇第十一》)..20、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先进篇第十一》)..

21、年饥,用不足,如之何?(《颜渊篇第十二》)...

22、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颜渊篇第十二》)...

23、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颜渊篇第十二》)..

24、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颜渊篇第十二》)..

25、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篇第十三》)....

26、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路篇第十三》)..

27、今之从政者何如?(《子路篇第十三》)..

28、乡人皆好之,何如?(《子路篇第十三》)..

29、乡人皆恶之,何如?(《子路篇第十三》)..30、以德报怨,何如?(《宪问篇第十四》)..

31、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阳货篇第十七》)...

32、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微子篇第十八》)...

33、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篇第十九》)...

34、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张篇第十九》)...

35、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子张篇第十九》)...

36、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尧曰篇第二十》)..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句子

1、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学而篇第一》)...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篇第一》)...

3、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里仁篇第四》)...

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公冶长篇第五》)....

5、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公冶长篇第五》)....

6、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述而篇第七》)...

7、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罕篇第九》)...

8、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先进篇第十一》)...

9、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子路篇第十三》)...

10、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宪问篇第十四》)...

11、莫我知也夫!(《宪问篇第十四》)...

12、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卫灵公篇第十五》)...

13、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篇第十五》)...

14、日月逝矣,岁不我与。(《阳货篇第十七》)...

15、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子路篇第十三》)...

16、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子路篇第十三》)...

17、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子路篇第十三》)...

三、宾语用代词复指,宾语前置的句子

1、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学而篇第一》)...

2、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篇第二》)...

3、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先进篇第十一》)....

4、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篇第十六》)...

5、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阳货篇第十七》).....

6、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篇第九》)....

7、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子罕篇第九》)....

8、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张篇第十九》).....

四、无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句子

1、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篇第二》)....

2、参乎!吾道一以贯之。(《里仁篇第四》)....

3、非也,予一以贯之。(《卫灵公篇第十五》)....

第二篇:古汉语宾语前置

二、宾语前置

宾语通常是用在动词或介词后面的。有时候,为了强调宾语,而把宾语放到动词或介词前面,这就叫“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是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宾语前置一般受到一定的语法条件的限制,宾语无条件前置的情况较少。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情况有四种,下面分别加以介绍。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

(1)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的基本情况

古汉语中的疑问代词“谁”、“何”、“胡”、“奚”、“曷”、“安”、“焉”、“恶”、“孰”等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必须前置,要求很严,很少例外。例如:

《论语·子罕》:“吾谁欺?欺天乎?”(“欺”是动词,“谁”作宾语时前置,名词“天”作宾语时不前置)

《孟子·告子上》:“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敬”是动词,宾语“谁”前置,“兄”不前置)

范仲淹《岳阳楼记》:“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作介词“与”的前置宾语)

《论语·子路》:“既富矣,又何加焉?”

贾谊《论积贮疏》:“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胡”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

《庄子·逍遥游》:“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晏子春秋·晏子使楚》:“缚者曷为者也?”

《韩非子·难一》:“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

《孟子·离娄上》:“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

《荀子·劝学》:“学恶乎始?恶乎终?”(“乎”是介词,作用同“于”)《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与”是介词)

如果动词前面有能愿动词(即助动词),那么疑问代词宾语要放到能愿动词前面。例如:

《左传·成公三年》:“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2)常见的有疑问代词的凝固结构

① 何如,如何。“何如”中的“如”是动词,“何”是前置宾语。但“何如”不是“像什么”的意思,而是“怎样”、“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的意思,是个凝固结构。“何如”又说成“如何”。例如:

《论语·子路》:“乡人皆好之,何如?”

《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战国策·楚策》:“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

《左传·僖公四年》:“与不谷同好,如何?”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② 何若,若何,奈何。这三个凝固结构的含义,与“何如”相同。例如:《老子》:“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战国策·赵策》:“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

③ 如„„何,若„„何,奈„„何。这三个凝固结构,是“如何”、“若何”、“奈何”的扩展,可将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插入其间,表示“对„„怎么样”、“拿„„怎么办”的意思。例如:

《论语·颜渊》:“年饥,用不足,如之何?”(之,代“年饥、用不足”)《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行)、王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若,你。奈若何,拿你怎么办)

④ 如之何,若之何。这两个凝固结构有时用在动词前,表示反问,译作“怎么”;有时用在疑问句的末尾,译成“怎么样”。例如:

《左传·成公二年》:“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诗经·齐风·南山》:“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蓺yì,种植)

⑤ 何„„之„„。这种格式是加强感叹的。“之”是指示代词。“何”后面一般是名词或动词,“之”后面是形容词或动词,译成“怎么这样„„”、“怎么„„这么„„”。例如:

《孟子·滕文公上》:“何许子之不惮烦!”

《史记·外戚世家》:“嚄!大姊,何藏之深也!”

⑥ 何其„„。这种格式中的“其”是指示代词。这也是感叹句式,译作“怎么那么„„”、“为什么那么„„”。例如:

《荀子·法行》:“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史记·孔子世家》:“汝来何其晚也!”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何其无大体也!”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在用了否定词“不”、“毋(无)”、“未”、“莫”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一般放到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例如:

《论语·先进》:“居则曰:‘不吾知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主贤明,能听汝;不明,将不汝听。”

《论语·先进》:“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通“已”,动词)《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国语·晋语》:“昔君之惠也,未之敢忘。”

《韩非子·五蠹》:“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但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的前置,要求不是很严,也就是说,可以前置,也可以不前置,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不同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必须前置。例如:

《诗经·魏风·园有桃》:“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我”前置)《诗经·王风·黍离》:“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不前置。“何”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用代词“之”、“是”等复指的前置宾语

(1)用代词“之”、“是”等复指的前置宾语的基本情况

在古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宾语,就将宾语前置,而以代词“之”、“是”等

来复指它们(“之”、“是”等也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有的学者认为,“之”、“是”等是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这里有两种情况:

① 前置宾语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时,用“之”、“是”等来复指。例如: 用“之”复指的:

《左传·僖公十五年》:“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即“君不恤亡,而忧群臣”)

《左传·隐公元年》:“姜氏何厌之有?”(“何厌之有”即“有何厌”,“之”所复指的前置宾语是名词性词组“何厌”,而不是疑问代词“何”)

《论语·乡党》:“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正常词序为:“吾以子为问异,曾问由与求”。“由与求之问”不能错误地理解为“由与求的提问”)

《列子·汤问》:“当臣之临河持竿之时,心无杂虑,唯鱼之念。”(“唯鱼之念”即“唯念鱼”)

《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戎狄之与邻”即“与戎狄邻”。“与”是介词,其宾语“戎狄”前置)《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正常词序是:“我且用贤,使能,论劳。”意思是:我将要任用贤人,使用能人,论功赏赐有功劳的人。)

用“是”复指的:

《左传·僖公五年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将虢是灭”即“将灭虢”。)

《左传·僖公四年》:“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正常词序是:“岂为不谷?继先君之好。”)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今吴是惧而城于郢。”(“吴是惧”即“惧吴”。不能错误地理解为“吴国是害怕了”。)

《诗经·小雅·节南山》:“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氐,根本;均,本指制陶器的转轮,引申指国家的权柄;毗,辅助;俾,使。这几句诗的意思是:尹氏啊,你高踞太师之位,是周王朝的根本之臣,掌握国家的大权,你应当维持四方的安定,辅助天子治理国家,使老百姓不迷 失方向。“四方是维,天子是毗”即“维四方,毗天子”。)用“实”、“斯”、“焉”复指的:

《左传·僖公五年》:“鬼神非人实亲,唯德是依。”(正常词序是“鬼神非亲人,唯依德。”)

《诗经·豳风·七月》:“朋酒斯飨,曰杀羔羊。”(朋酒,两壶酒;斯,代词,复指“朋酒”;飨,音xiǎnɡ,这儿指乡人在一起饮酒。“朋酒是飨”即“飨朋酒”。)

《左传·隐公六年》:“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晋郑焉依”即“依晋郑”,《国语·周语》作“晋郑是依”,可见“焉”相当于“是”。)② 前置宾语是代词时,一般只用“之”复指。例如:

《孟子·离娄上》:“《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此之谓”即“谓此”。)

《孟子·滕文公上》:“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谷梁传·僖公二年》:“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其斯之谓与”即“其谓斯与”。)

《左传·宣公二年》:“‘我之怀矣,自诒伊慼。’其我之谓矣!”

《左传·成公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自”是介词,“我之自出”即“自我出”。)

(2)用代词“之”、“是”复指前置宾语的凝固结构:

① 是之谓,此之谓。“是之谓”即“谓是”,“此之谓”即“谓此”。在这两个凝固结构的后面,有时带有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是(此)之谓„„”实际上是一个双 宾语结构,其中宾语“是”或“此”前置,另一个宾语(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不前置,可译成“称它„„”、“把它称作„„”等。例如:《荀子·王霸》:“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是之谓政令行。”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是之谓”、“此之谓”这两个凝固结构也可以单独形成分句,后面不带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译成“说的就是这个”、“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例如:

《左传·隐公元年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孟子·公孙丑上》:“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左传·宣公十六年》:“吾闻之,禹称善人,不善人远。此之谓也夫。” ② 唯(惟)„„是„„,唯(惟)„„之„„。

这两个凝固结构对前置宾语的强调作用更加突出,其中“唯(惟)”是语气词,意思是“只”、“只是”;“是”、“之”是复指前置宾语的代词。例如:《左传·宣公十二年》:“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唯敌是求”即“唯求敌”。)

《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左传·僖公五年》:“《周书》曰:‘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左传·宣公十五年》:“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左传·襄公十四年》:“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论语·为政》:“父母唯其疾之忧。”

《荀子·王霸》:“不务张其义,齐其信,唯利是求。”

③ 何„„之有。

在这个凝固结构中,“何„„”是名词性的偏正词组,作前置宾语;“之”是复指“何„„”的代词;“有”是动词。这个凝固结构表达比较强烈的反问语气,意思是“有何„„”,可译作“有什么„„”。例如:

《墨子·公输》:“宋何罪之有?”(即“宋有何罪”。)

《国语·越语》:“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晋书·周处传》:“三害未除,何乐之有?”

《韩非子·杨权》:“为主而无臣,奚国之有?”(“奚”,作用同“何”。)4 无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

除了上述疑问句中的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和用

“是”、“之”复指的宾语前置之外,在古汉语中还有一些没有任何语法形式作标志,仅凭语序手段来表现的宾语前置。这种宾语前置不多见,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仔细辨别。

(1)动词的宾语前置。例如:

《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是征”即“征是”;“是问”,即“问是”。)

《诗经·周南·葛覃》:“维叶莫莫,是刈是濩。”(濩,音huò,煮)《左传·昭公二十四年》:“老夫其国家不能恤,敢及王室?”

(2)介词的宾语前置

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无条件前置,例如:

《左传·僖公四年》:“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方城,山名)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左传·僖公十五年》:“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史记·吴王濞列传》:“积金钱,修兵革,聚谷食,夜以继日,三十余年矣。” 介词“于(乎)”的宾语偶尔前置。例如:

《墨子·非乐上》:“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

《左传·昭公十九年》:“谚所谓‘室于怒而市于色’者,楚之谓也。”《诗经·郑风·清人》:“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这四句诗的大意是:郑国将军高克率领清邑的兵士驻扎在彭这个地方抵御狄人,狄人已经离去,但郑文公久久不召高克回都;拉战车的军马都披着甲衣,久久不得停息。战车上树立着带有羽饰的长矛,在黄河边上遨游。)

第三篇:宾语前置教案

宾语前置

一、宾语前置主要情况有以下几种: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古代汉语中常用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曷(hé)、胡、恶、奚、安、焉”等,可用于问人、问事、问地点。先秦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必须放在谓语动词之前。例:

寡人将谁朝而可? 吾谁欺,欺天乎? 盗者孰谓?谓阳虎也。大王来何操?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曰:“奚冠?”曰:“冠素。” 天下父母归之,其子焉往? 彼且奚适也? 沛公安在?

如果动词前有能愿动词,疑问代词也应放在能愿动词之前。例: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的时候,也应放在介词之前。例: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 许子奚为不自织? 何以战?

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学恶乎始,恶乎终?

这种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格式,一直为后来写古文的人沿用。例:

微斯人,吾谁与归? 而今安在哉? 吾何以传女曹哉?

(二)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这种句式需要同时具有两个条件:

1、句子必须是否定句,必须有表示否定的副词或代词“不、未、无(毋)、莫”等。

2、宾语必须是代词。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主贤明,能听汝;不明,将不汝听。吾爱之,不吾叛也。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

舜丧于沧梧之野,盖三妃未之从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果动词前有能愿动词,代词宾语也应放在能愿动词之前。例: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晋君之惠也,未之敢忘。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要求不如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严格,因而同时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代词宾语也可以不前置,先秦汉语中两种格式都有出现。例: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圣人不爱己。汉果不击我。

汉代以后后置现象逐渐多了起来,但后世的作者也有仿照上古的句式使用宾语前置的情况,例: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古之人不余欺也。彼不我恩也。而狼未之知也。

(三)宾语用代词复指:古代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使宾语前置以后,还可以借助指示代词“是、之”复指前置的宾语。句子格式为:宾语 + 是(之)+ 谓语动词。例: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将虢(guó)是灭,何爱于虞? 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秉国之均,四方是维。

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求!无乃尔是过与?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宾语用代词复指的格式中,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唯(惟)”,形成“唯„„是(之)„„”的固定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很明显。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当臣持竿临河时,心无杂虑,唯鱼之念。

如果前置的宾语是由疑问代词“何”作定语的定中结构短语,那么复指的指示代词一般用“之”。例: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姜氏何厌之有?

色物牝(pìn)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孔子曰:“何陋之有?”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宋何罪之有?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商君书•更法》)如果前置的宾语是代词,有两种方法:

1、沿用原来格式,复指的代词只用“之”。例: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乎? 故事求远而失近,广藏而狭弃,斯之谓也。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2、不用复指代词,直接把代词“是”放在谓语动词之前。例: 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往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四)强调介词的宾语:除了以上三种情况外,古代汉语中在强调介词的宾语时,也常把其宾语放在介词的前面。尤其是介词“以”的宾语。例: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若晋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除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而使之前置以外,其他一些介词有时也具有相同的做法。例: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诗经•邶风•日月》)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墨子•非乐上》)

二、译法:去掉标志,把宾语还原到动词或介词之后。

三、练习:

(1)指出宾语前置类型,并翻译句子。1、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2、臣实不才,又谁敢怨。3、日月逝矣,岁不我与。4、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5、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6、虽五尺童子之市,莫之或欺。7、无故无亲,唯才是举。

8、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9、忌不自信,复问其妾曰„ 10、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11、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1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13、微斯人,吾谁与归? 14、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15、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16、何以效之?

7、孔子云:“何陋之有?” 1

8、时人莫之许也。

19、国胡以相恤?

20、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2

1、一言以蔽之。2

2、我无尔诈,尔无我虞。2

3、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

4、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2

5、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2

6、惟陈言之务去。

27、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理解文段,指出宾语前置句子及类型,并翻译句子。

1、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子。”

2、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3、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第四篇:宾语前置教案

宾语前置教案

一什么是词序

①词序定义: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也叫“语序”,即语言中词语(包括词和词组)在句中组合的先后顺序,是汉语表达意义的重要手段。词序不同表达的意义往往也不同,如(羊吃草、草吃羊)。

②古今汉语的词序比较固定,从古到今没有很大变化,基本相同,一般而言:主谓结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述宾结构述语在前,宾语在后;述补结构述语在前补语在后;偏正结构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

即基本次序为:

(定语)+ 主 语 + 状语 + 谓 语 + 补语 + 定语 +宾语

如 夫人将启之《左传·隐公元年》(主谓 偏正 述宾)王坐于堂上。《孟子·梁惠王上》(主谓 述补 介宾 偏正)

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时也有语序的颠倒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宾语前置。

二、宾语前置

(1)宾语前置定义: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宾语前置”。(2)分类: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1)疑问句的定义:

表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2)语法条件:A全句是疑问句式或反问句式 B宾语是疑问代词(何 谁 安 孰 曷奚等)如 ①孟尝君曰:“客何好”(《战国策·齐策》)【何是疑问代词,充当动词好的宾语,放在好的前面】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谁是疑问代词,放在欺的前面,天不是疑问代词放在欺的后面】(3)分类:

A 疑问代词直接做谓语动词的宾语,要前置在谓语动词之前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

例句

①项王曰: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安:那儿。为疑问代词,充当在的宾语,放在动词在的前面】

②圣人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法孰】

③对曰:“君何患焉?若掘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患何】 ④敢问何谓也?《左·郑伯克段于鄢》 【谓何;说什么】 ⑤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韩愈《张中丞传后叙》)【说何:说什么】 ⑥奚取于三家之堂?《论语·八佾》

【取奚】

【注意】1如果动词前面有助动词,宾语一般放在助动词的前面 如:臣实不才,有谁 敢 怨?《左传·成公二年》 【谁敢怨,敢怨谁敢怨恨谁】

2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定语,也要置于动词之前

如: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更法》)【法何古,循何礼何分别做古及礼的定语】 B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置于介词之前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 1如果是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一般都置于介词前 如:①君谁与守?(《孟子·离娄下》

【你跟谁防守

谁是疑问代词充当介词与的宾语放在与的前面】 ②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滕文公上》

【为什么不自己织布,奚疑问代词充当介词为的宾语】 ③曷为久居此围成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 【为何

为什么】

古代汉语中形成的一些凝固句式(1)

何如

如何

“何如”又可说成“如何”,在“这个结构中,“何”是个“谓语”,而不是宾语,如何”这个结构,实际上是“如之何”的省略,何如

如何意思为“怎么样”“怎么”“怎么办”

①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 ②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敌人受伤还没有斯,为什么不再杀伤】 ③一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如何”是“如„„何”的紧缩式,并不是疑问代词“何”的宾语后置,因此在这里如何意义不是“像什么”而是“怎么样”“怎么”“怎么办”。如何也可以说成“若何”“奈何”,其中的“若”“奈”仍具有动词的性,但凝固后与“如何”含义相同。如 使之就戮于秦,以逞寡军之志,若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若何怎么样】 先生助之奈何?《战国策·赵策》【奈何怎么办】(2)如„„何

奈„„何

若„„何

在如„„何

奈„„何

若„„何中间插入词语,意思为“把(对)„„怎么样” “把(对)„„怎么办”

例如

①一薛居州,独如宋玉何?《孟子·滕文公下》【把宋玉怎么样】

②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你怎么办】(3)如之何

若之何

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反问,意思为“怎么”也可以放在句尾,意思为“怎么样” ①如受吾幤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谷梁传·僖公二年》 ②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左传·成公二年》

“奈何”“若何”与“如何”相类似,也是一种紧缩形式,“奈何”是“奈之何”的紧缩形式,“若何”是“若之何”的紧缩形式,例如 : 先生助之奈何

【奈何怎么样】(4)何以

表示用什么、拿什么

有时还可以表示为什么 如

何以效之《论衡·订鬼》

②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史记·项羽本纪》

2为强调介词“以”的宾语.有时置于介词“以”前

古汉语中,介词“以”有“用、把、拿”等意义,则其宾语往往可以提到“以”的前面

①《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②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左传·禧公四年》)

这种宾语前置在汉语成语中有残留的痕迹。如:夜以继日 ③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4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范雎说秦王》 【以是介词 何是宾语 何以教寡人就是以何教寡人,其中““何以逐渐成为凝固形式,在古文中经常出现,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仍旧用何以,但意思不是以何了而是为什么】 这种情况,“ 于 ” 为常见。例如: 室于怒,市于色。(《左传·昭公十九年》)

3代词“是”作介词“以、用”的宾语,一般置“以、用”前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疱厨也·(《孟子·梁惠王上》)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情况在古汉语中很多人认为几乎没有例外,是相当严格的例如《马氏文通》就认为“此不易之例也”。这种情况,反映了疑问句中宾语后置的过程是很缓慢的。但是,古代汉语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也偶然放在动词或介词后面的,不过这种情况在先秦以前比较少见。例如:

① 子夏云何?《论语·子张》

【子夏说了些什么,宾语是疑问代词何就放在动词云的后面】 ② 所谓伊人,于焉逍遥?(《诗经。小雅。白驹》)【于焉逍遥在那儿游息宾语疑问代词焉就放在介词于的后面】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代词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1)否定句 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否定句

(2)语法条件 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

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代词“莫(没有谁)”

如 不若许君,将焉用之《左传·昭公四年》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庄子·秋水》

【“君”“子”虽然具有一定的称代作用,但并不是代词,而是名词,在否定句中不能放在动词之前。】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例如

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未绝鼓音

《左传·鞍之战》

【这两句都是否定句,但是二毛古音都不是代词,所以不前置】 宾语前置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

如,①吾爱之,不吾叛也《左传·子产谕尹何为邑》

【不吾叛 就是不叛吾 】

②邻国未吾亲也

《国语·齐语》

【 未吾亲就是未亲吾 】

③“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莫我句项"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④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左传·昭公十二年》

【前一分句有否定词“.不”因此代词宾语我前置,后一分句没有否定词,因此我放在与后边】这种宾语前置在现代成语中有残留的痕迹。如:时不我待

(3)分类:

A动词前面有“不”“未”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

在这种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它一般放在动词前面。例如

①子不我思,岂不他人?《诗经·郑风》

【不我思就是不思我,因为这是个否定句,动词思的宾语我是代词,按照规律,我放在思的前面】

②吾问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庄子·知北游》

【中;心里此句中,“欲告我”是肯定的宾语我虽是代词,也要放在动词告的后面,“不我告”是否定的,宾语我是代词,就放在动词告的前面了】

③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之未见也。《论语·里人》

【“盖大概盖有之矣”的之字是代词,指上文的“力不足者”,充当有的宾语,因为这句不是否定句,所以放在动词有的后面,而“我未见之也”“之”也是代词,并且也是指代上文的力不足者,它充当动词见的宾语,因为这句是否定句,所以放在见的前面】 B以无指代词做主语的否定句。在这种否定句里,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放在动词前面

(1)无指代词:古代汉语有“莫”“无”等字,当它们在句中分别充当主语的时候,意思是“没有人”或“没有东西”等等,这种用法的“莫”“无”,我们叫它无指代词

①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孟子·离娄上》 【莫不仁 没有人不仁莫不义没有人不义】 ②(臣)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史记·高祖本纪》 【相人给人看相 无如季相为没有人赶得上你刘季的相貌,】 这类否定句,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放在动词的前面 ③子曰;“莫我知也夫!”

【这句话的意思为,没有人了解我啊,它是以无指代词莫做主语的否定句,动词知的宾语是代词我,所以放在动词之的前面】

④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韩非子·五蠹》

【“莫之养”译为没有人养活他“之”是代词指代上文的老父,充当动词“养”的宾语,因为这是个否定句放在养的前面】

(4)【注意】 ①否定句中,如果动词前有助动词或副词,代词宾语一般置于助动词或副词之前。

例如

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国语·齐语》

莫之敢禁《。吕氏春秋·勿躬》

②句法结构中如果具有两个否定词,构成否定之否定,实际上是表示肯定,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充当宾语不前置。例如 物莫不若是。《庄子·人间世》

长安诸公,莫弗称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律远不如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那么严格。在先秦古籍中,否定句代词宾语也有相当数量的不前置的句子。(否定代词作宾语《吕氏春秋》中共出现68例,其中代词宾语前置49例,后置19例上文说否定代词作宾语一般要置于述语动词之前,正是基于定量的统计)例如

无欺我也。《吕氏春秋·贵因》

【无通毋】

两组典型例句 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诗经·魏风·园有桃》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不我击《汉书·李广传》

汉果不击我矣《汉书·赵充国传》

两种词序并存的现象正反映了从先秦时代起,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的为之从动词前移向动词后的演变。

(三)宾语用代词复指的

(1)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以把宾语从动词或介词的后面,提到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并在提前了的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加助词‘之’‘是’等来标志

(2)语法条件:除否定句中的代用宾语、疑问句中的疑问代词宾语可以前置外,普通宾语也可橱置,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当其要对宾语的意义进行强调的时候;第二、必须加代词“之”、“是”、“之为”等进行复指,除宾语前置外,复指代词也要前置,其前置位置在前量宾语和动词之间

(3)分类

A动词的宾语提前,加助词“之”或“是”等来标志 格式:主十宾十之(是)十动 ① 寡君其罪之恐,敢与知鲁国之难?《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我们的国君正担心着他自己的罪过,还敢过问鲁国的困难吗为了强调恐的宾语其罪,而将它提至动词前,并加助词之标志】

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亡之不恤,其实是不恤亡的倒装意思为,不忧虑自己流亡在外,为了强调动词恤的宾语亡,而将其提至动词前并加助词之来之 群臣是忧助词是乃是宾语群臣提前的标志】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④故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荀子·礼论》

【所以一个人如果只看到生,这样必定会死,如果只看到利,这样的话,他必定会受害。“生之为见”动词是“见”,宾语是“生”“苟利之为见”动词是“见”,宾语是“利”为了强调宾语,而把宾语提前,‘之为’二字加载提前了的宾语后面,作为标志,不过,这种用法在古代汉语中比较少见

B 介词的宾语提前,加助词“之”或“是”来标志

①叔仲昭伯曰:“我楚国之为,岂为一人行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一人指楚康王楚国之为为一人行也由于为的宾语一人无所强调,就没有把它提前,因而也无需助词之来标志】

②鼋鼍鱼鳖之与处,而蛙黽之与同陼《国语·越语》

【鼋yuan,鳖一类的动物鼍tuo鼍龙,鳄鱼的一种鳖爬行动物,俗名甲鱼 蛙黽,属于蛤蟆一类 陼通渚,水中的小陆地(我们终年)跟鼋鼍鳖相处在一起,跟蛤蟆住在一个地方】

3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四年》齐侯说:“不是为了我自己,是为了继承先王的友好的关系”

【不谷是古代君王自己的谦称,这里充当介词为的宾语,被强调提前后,加助词“是”来标志下文先君之好是继继是动词先君之好宾语是是动词提前后所加的标志】

【注意】有时在提前了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表示范围的副词“唯(或惟)字,构成了“唯„„是„„”“唯„„之为„„”的说法,这种说法,不但强调了动词的宾语,而且表示了动作行为对象的(宾语)的单一性、排他性,现代汉语的“唯你是问“唯利是图”的说法就是这种结构的遗迹

如 ①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传·宣公十二年》 【唯敌是求等于说唯求敌】

② 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荀子·不苟》

【唯仁之为守,等于说唯守仁 唯义之为唯行义】

(4)【注意】(1)带语法标记的宾语前置句,产生于西周后半期,其初始阶段语法标记是不固定的,除“是”“之”外还有“焉”“斯”“于”等,如 朋酒斯享,曰杀羔羊 《诗经·豳风·七月》 【朋酒斯享就是享朋酒 译为饮上两壶酒】 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左传·隐公六年》 【晋郑焉依就是依晋】

其中的“焉”、“斯”都是宾语前置的标记,到了春秋除宾语前置的语法标记才固定下来以"是""之"为主.

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左传·昭公十一年》

【感通憾表示怨恨,唯蔡于感表示只恨蔡,于复指前置宾语】

①通过对战国时期的五部古书(《论语》《孟子》《庄子》《墨子》《荀子》)的考察,发现在这五部古书中,“宾·是·动“句式仅有三例,(庄子1例荀子2例),而“宾·之·动”句式共出现196例,以上数字表明,战国时“宾·是·动“已经成为了时代用语的残迹,而“宾·之·动”句式仍活跃在当时的书面语言中。

(2)如果复指的宾语是代词,这种宾语前置多用“之”复指不用“是” ①“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 【我之谓 ;谓我 说的是我 复指的宾语是我为代词用之不用是】 ②“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年》 【斯之谓谓斯 说的就是这件事 斯为代词用之不用是】

这种格式形成了“是之谓”(谓是,其中是是代词)“此之谓”(谓此)已成为凝固形式,在文言文中常见。

如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是之谓政令行。《荀子·王霸》 【是之谓政令行:谓是政令行,这就叫做政令通行】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此之谓不朽:谓此不朽,这就是不朽】

(3)代词“是”作宾语时,可以将其直接放在动词之前,而不用代词复指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齐桓公伐楚》 【是问:问是 问一问这件事 】 君子是则是效

【是则是效“遵循此效法此”是作为宾语置于述语动词“则”“效”之前,没有任何标记】

代词是作介词“以”“用”的宾语也时常前置,构成“是以”“是用”,意思都为“因此” ①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孟子·梁惠王上》 ②博弈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论语·公冶长》 ③戎狄是膺,荆舒是惩。《诗经·鲁颂》 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

四、被人忽略的两种种 宾语前置句

(1)、指代性副词 “ 相 ” 作宾语,宾语前置。例如:】“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① 杂然相许。(《愚公移公》)

②稍出近之,„„ 然莫相知。(《黔之驴》)

③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④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孟子·滕文公上》)

例 ① 的 “ 相 ” 代 “ 愚公 ”,例 ② 的 “ 相 ” 代 “ 它 ”(驴),例 ③ 的 “ 相 ” 代 “ 你 ”(焦仲卿),例 ④ 的 “ 相 ” 代 “ 大家 ”。这些 “ 相 ” 都作宾语。为了强调 “ 相 ”,便把宾语提到了动词的前面。

(2)、指代性副词 “ 见 ” 作宾语,宾语前置。例如:

见用于及物动词之前,有称代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的作用(称代前置的宾语),而且句中要出现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主动者)。

①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若,如此;见,相当于偏指一方的“相”,这里可译为“我”;录,记取,收留,这里可译为“惦记”。兰芝这两句话,从“感君”而来,又引出了下文的信誓旦旦,表现了兰芝刚强之外,更有深情的一面。】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又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我生下来才六个月,父亲便丢下我死去。这里“见背”即“背我”。】

例①的 “ 见 ” 代 “ 我 ”(刘兰芝),例② 的 “ 见 ” 代 “ 我 ”(李密),这两个 “ 见 ” 都作宾语。为了强调 “ 见 ”,便把宾语提到了动词的前面。这种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里仍可见到。如 “ 见谅 ”(请谅解我)、“ 见教 ”(请指教我)、“ 见示 ”(请指示我)、“ 见告 ”(请告诉我)等。【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①亚父南向坐(《鸿门宴》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

②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上面所说的两种宾语前置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可是一般的古汉语语法书都未把它们视为宾语的前置句,这是很不公正的。这两种宾语前置句与一般的古汉语语法书上所说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和借助于 “ 之 ” 或 “ 是 ” 的宾语前置同等重要,忽略不得

五、宾语前置的发展史

(一)西周以前这个时期可以称之为宾语前置的萌芽时期。它的特点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情况还没有出现;否定句宾语前置条件极为严格;肯定句仅出现了有惟句。

(二)西周到汉代这个时期可以称之为宾语前置的兴盛时期,各种格式广泛见于各类文献中。疑问句中自从疑问词产生后就严格遵守前置的规则,例外并不多见,得到了普遍应用;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继续发展,但同时后置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如《左传》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代词宾语前置。肯定句中出现了“惟„„是(之)„„”句式。

(三)汉代到魏晋这个时期可以称之为宾语前置的衰落时期。疑问句中从以前置为主到前置的情况极为少见;否定句和肯定句中的更是迅速消失。

(四)魏晋以后这个时期可以称之为衰亡时期。疑问句中还有一些用例,但只是一种仿古现象;否定句和肯定句中的前置极为罕见,较多的是前置凝结成的固定格式,其中有的一直使用到今天,如“唯利是图”、“惟命是听”等。

六、扩展练习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左传·成公三年》 子归,何以报我?

《左传·成公三年》 秦客何言?

《吕氏春秋·应言》

对曰:“君何患焉?若掘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居则曰:“不吾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 人莫之敢犯也,何为不治?(《韩非子·内储说》)仲尼日:“胡为其不然也?古者天子崩,王世子听于家宰三年。”(((礼记 胡为疑问代词做介词为的宾语

君何患焉?(《左传.郑伯克段于部》)——您忧愁什么呢?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莫许之;没有人赞同他。彼不我恩也。(柳宗元《童区寄传》)(不恩我;不对我施恩)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左·郑伯克段于鄢》)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庄子·天地》 今吴是惧而城于郢。(《左·昭二十三年》)

(亡国之君)虽闻,何闻?虽见,何见?虽知,何知?《吕氏春秋·任数》 古之圣王,唯此之甚《国语·周语下》

【如果前置宾语由代词充当的话,语法标记用之,不用是】

第五篇:宾语前置优秀教案

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考纲要求的文言句式。

2、探究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

3、通过课内、外练习对宾语前置的规律加以巩固。

教学重点:宾语前置(《考试大纲》特别提及)教学方法:引导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考试大纲》中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一项。这“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我们教材必修五的梳理探究模块中的文言词语和句式里,对其中一些加以了介绍,词类活用大家可以课下自己去看;判断句和被动句在现代汉语中大家觉得很容易确定,为什么呢?因为这两种句式在现代汉语中都有专用的一些判定词语“是”“被”,但他们在文言文中判断或被动意义的表达还是略有不同,为此,我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规律,课前已经发给大家,也让大家去预习了,在此就不加多说。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在考试大纲中未作说明,我们也暂且略过不讲,今天,我们重点是来解决宾语前置的问题。

二、明确概念

1、什么叫宾语?

(1)、动词性谓语中的宾语。

动词性谓语中被动词支配的对象,叫宾语。

现代汉语:他‖写文章。我‖帮助同学。我‖捡起贝壳。古代汉语:古之学者‖必有师。(2)、介词宾语。

介词以及其后所接的一个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这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就是介词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目的、方式、原因等。

现代汉语: 在教室 从明天 在新的岗位上

(其中“在、从、在”是介词,“教室”“明天”是名词,“新的岗位上”是名词性短语。)

古代汉语:不赂者以赂者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在介词结构中,介词后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这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介词的宾语。

2、什么叫宾语前置?

在文言文中,把宾语放在动词或者介词前面,叫宾语前置。

二、规律探究

探究问题: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

1、例题: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沛公安在?——《鸿门宴》 客何为者? ——《鸿门宴》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游》

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格式:主 + 宾 + 动

规律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常见的疑问代词:【谁、奚、胡、何、曷、安、恶、焉】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的条件: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

2、(1)例题:

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王问:“何以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问:“何以战?” ——《曹刿论战》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格式:主 +[宾(疑问代词)+介]+ 动

规律2之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2)、例题: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逍遥游》

其有不合者,仰面思之,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史记·项羽本纪》 格式:宾+介

规律2之②:有时为了突出介词所介绍的对象,便把介词的宾语提到介词的前面(不同于前面所说的疑问句中介词的疑问代词宾语前置)。这种情况,以介词 “ 以 ” 和 “ 于 ” 为常见。

3、例题: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逍遥游》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逍遥游》 格式:否定词十宾十动

规律3: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

常见的代词:【余、吾、之、自、汝、尔、是】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4、例题: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五人墓碑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逍遥游》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唯利是图 ——成语 唯命是听 ——成语 格式:宾十之(是)十动

规律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小结:宾语前置共有四种情况:

①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的宾语,前置;

②疑问句中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前置;为强调介词的宾语,也可把宾语前置 ③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④用“之”、“是”作标志把宾语提前。

四、练一练

刚刚大家一起探究出了这些宾语前置的规律,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请找出下列文段中的宾语前置,并注明类型。

1、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於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手。

译文:汉王刘邦入蜀,韩信脱离楚军归顺了汉王。因为没有什么名声,只做了接待宾客的小官。后来犯法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说:“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滕公感到他的话不同凡响,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把这事报告汉王,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汉王并没有察觉他有什么出奇超众的才能。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也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

2、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译文:庄子到齐国去,看见乞丐便对他表示同情。乞丐跟着他并乞讨食物,庄子说:“我已经七天没吃食物了啊!”乞丐叹息道:“我看从我这里经过的人多了,却没有同情我的。同情我的只有先生您。

3、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4、《师旷撞晋平公》①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②!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③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④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⑤,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⑥之言也。”左右请除之⑦。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①选自《韩非子》②莫乐为人君——没有比做人君再快乐的了。③师旷(名乐师)④太师——师旷。⑤言侧——言于侧。⑥君人者——统治者。⑦除之——除掉他。

译文: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 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一边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5、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窃谓管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译文:管仲因罪被捕,从鲁国押往齐国。饥渴地在大道上走着,路过绮乌郡时,防守边疆的人跪在地上非常恭敬地请他吃食物。因此私下里,这个防守的人对管仲说:“如果你有幸到了齐国而没被处死,还被齐国重用的话,你要怎么报答我呢?”管仲回答说:“假如真像你说的,我将重用贤人,使用能人,评定(奖赏)有功之人,我凭什么来报答你呢?这个防守的人因此怨恨管仲。

6、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译文:(曹操)小的时候聪敏机警,有谋略(懂权术),好打抱不平(见义勇为,扶助弱小),为人放荡不羁,他不从事正当的职业,因此世上没有人认为他不同寻常。只有梁国乔玄、南阳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乔玄对太祖说:“天下将乱,不是闻名于世的人不能挽救局势啊!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只有您了!”

7、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里耕种,平常喜欢唱著《梁父吟》的曲调。诸葛亮身高八尺,每每把自己比成管仲、乐毅,当时没人相信。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颖州的徐庶(字元直)和诸葛亮交情不错,认为他的才华确实这样。

8、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译文:管子说:“粮仓充实了,(人民)就会懂得礼节。”人民不富足而能治理好(国家),从古代到现在,不曾听说过这等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要受冻。”生产东西有时间(的限制),但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上的)财富一定会缺乏。

9、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 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10、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①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注:①不善,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②徼福;求福。

春天,齐桓公以诸侯的军队进攻蔡国。蔡军逃散瓦解,于是又攻打楚国。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前往诸侯军中。诸侯军队稍稍退却,驻扎在召陵。齐桓公陈列诸侯军队,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桓公说:“这次用兵难道是为了我自己吗?这是为了继承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和我共同友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君王光临,向敝国的社稷之神求福,承蒙收纳敝国国君,这乃是敝国国君的愿望。”桓公说:“以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抵抗他们?以这样的军队来攻城,什么城池不能攻破?”屈完回答说:“君王如果以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君王如果用武力,楚国以方城作为城墙,以汉水作为城河,君王的军队虽多,也没有地方使用他们。”屈完于是同诸侯缔结了盟约。

六、结语

这节课跟同学们一起了解了一下文言句式,并重点探究出了宾语前置的四种规律,我希望以后同学们能把这些规律运用到文言文的学习当中,以帮助大家更好的辨别这些句式。

七、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立足于高中的必修课本,自行找出所学课文中的省略句,像宾语前置一样,探究一下其规律。

下载《论语》中的宾语前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语》中的宾语前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宾语前置句教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总复习导学案 课题:高三第一轮复习编制人: 洪秀娟 审核人: 审批人: ____________ 使用时间:2014、10、29 文言句式之(2)秦人不暇自哀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优秀教案

    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教案 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考纲要求的文言句式。 2、探究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 3、通过课内、外练习对宾语前置的规律加以巩固。 二、明确概念 1、什么......

    文言文宾语前置类型

    文言文宾语前置类型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一、动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种情况:(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专题教学设计(教师版)

    宾语前置专题教学设计1课时一、目标引领 知识与技能:理解与掌握宾语前置句句式与标志。学会辨析、翻译宾语前置句。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内外例句逐步归纳出宾语前置句的特点与规......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2 教师版

    要点一: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  什么是宾语前置? 我们知道现代汉语中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动词或介词后的宾语是它们所涉及的对象。宾语一般回答“谁”“什么”“哪......

    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句教案设计

    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言文宾语前置句与现代文异同。2.掌握并运用宾语前置句的四种判断规律判断宾语前置句。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宾语......

    高中阶段的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分类及分析

    高中阶段的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分类及分析 一、否定句宾语前置 在否定句中,有否定副词“不”、“毋(无)”、“未”、“弗”和否定性无定代词“莫”等修饰动词,且代词作宾语,这个代......

    201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文言宾语前置例解(推荐5篇)

    成人高考网络在线视频学习http://edu.21cn.com/kcnet1100/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 ①三岁贯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