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校园文化(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16:1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大清华校园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大清华校园文化》。

第一篇:北大清华校园文化

北大、清华,如同两颗夺目的明珠,熠熠生辉;又如同并蒂莲花,同位于首都风景如画的西郊;它们声名远播,代表着中国大学的形象与荣誉„„。它们也常被相提并论,会被相较短长。

清华和北大,它们近在咫尺,在国内外几乎一样著名,却又似乎迥然不同。下面这个故事,就生动地展示了清华和北大风格的不同。

有两个人——一个北大学生和一个清华学生结伴到山里去露营。晚上睡觉的时候,清华人问北大人:“你看到什么了呀”北大人回答说:“我看到满天的星星,深深感觉到宇宙的浩瀚,造物者的伟大,我们生命是何等的渺小和短暂„„那你又看到了什么呢?”

清华人冷冷地回答道:“我看见有人把我们的帐篷偷走了。”(北大清华校园文化)

你们也许会问:“这两个人的看法哪个比较正确啊?”答案是:“两个人都对。”在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情况,尤其是困难的事情,我们必须要考虑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1)从“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从两校的历史看,北大是戊戌变法留下的“新政”之一,最初的目的是培养清帝国的高级官吏;清华则是靠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起家,最初的目的是培养“外向型人才”,充作留美预备学校。因此有人说最初的北大是“封建主义”的桥头堡;而最初的清华则是殖民资本主义在中国的试管婴儿。直到今天,往往仍然可以从两校找到这两种不同力量的残余影响。

北大的革命是蔡元培所开创的。1917年1月,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前,北大是一座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学生对读书毫无兴趣,整天打麻将、吃花酒,把上大学当成进身之阶;教师中也有不少人不学无术,得过且过。而蔡元培先生来北大后,逐步使北大发生了巨大的、质的变化。他首先说明“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彻底改变了学生的观念;他延聘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优秀教师,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马叙伦、辜鸿铭等;他主张“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发起很多学会、研究会,使学生的精神爱好专注于学术研究和正当的文体活动上来„„在蔡先生的主持下,民主、科学蔚然成风,北大名副其实地成了国内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以后,陈独秀与具有革新思想的北大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并继而通过“五四运动”,又创造了北大“直接行动,献身主义”的革命传统。“北大精神”从此逐渐形成。

清华的改革则是在1928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接手开始。照清华最初的制度和风气,西学在中学之上,美国教员在中国教员之上,职员在教员之上,这也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在教育方面的反映。国民党政府接手后,改“清华学校”为“国立清华大学”,提倡所谓的“通才教育”,拨入大笔资金进行建设。罗家伦任校长时提出“四化”,即“学术化”、“民主化”、“革命化”、“纪律化”,前两“化”则体现了“科学与民主”的新思想。此后又实现了蔡元培曾提出的“教授治校”。校长梅贻琦也常说:“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校长的职务是率领职员为教授服务。”从此,清华大学也面目日新。

1928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北大、清华有互相学习融合的趋向,因此有所谓“北大清华化,清华北大化”之称。在抗日战争期间,北大、清华与南开一起,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此时,本科学生是共同的,但各自保持自己的基础教师队伍和行政组成,特别是研究所与研究生,学术上仍有自己的风格。因此抗日战争一结束,三校立即返回原址,重建校园。

第二次大的改变则是1952年的全国院系调整。清华的文、理、法各科并入北大,北大的工科并入清华。从此北大成为综合性大学的“排头兵”,而清华则成为“高等工业学校”的“龙头老大”。此时的北大、清华,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原有的校园文化精神却仍然保持。

(2)清华是现实主义的,北大是理想主义的

旧清华学生讲英语,多西装革履,而不像北大学生那样喜长袍,还照搬了许多美国常春藤大学的习惯。而北大则更多慷慨激昂的革命斗士,于政治情有独钟,成为历次学生运动的排头兵和承担责任者。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大是理想主义的,清华是现实主义的;北大是人文的,清华是科学的;北大是追求浪漫的,清华是讲求实际的;„„甚至有人借用韦伯的概念,称北大是重价值理性的,而清华是重工具理性的,这些说法虽不尽符合事实,但却也不无道理。(北大清华校园文化)

漫步于北大和清华的校园,则明显地体会到喧闹与寂寥的两种不同人文景观。北大的校园古韵十足,像中国的传统园林,给人以历史的沉重感;清华的校园则是标准的棋盘式,规规矩矩,大多是西洋式建筑,给人以现实的明快感。在北大,感觉走到哪儿都有人;而在清华则有地广人稀的感觉,尤其是几乎很难见到女生。北大的体育场什么时候都热闹非凡,自习室则人满为患,甚至屡次发生“占座**”,而宿舍则或者成为热闹的休息娱乐场或者空无一人;清华的体育场平时空荡无人,而下午四点半以后则沸沸腾腾,一张一弛十分明显,自习室中人数不多,而宿舍中则纷纷埋头苦读,一片寂静。以至于许多北大学生极其羡慕清华的自习条件,暗叹若是两校交换一下,北大也就不会有自习座位危机了。

北大人与清华人的性格往往形成对照,北大人好动,清华人好静;北大人灵活,清华人踏实;北大人争强好胜,清华人谦虚谨慎„„这也许与学科差异不无关系,北大的校园人文气氛浓厚,荟萃了社会学科的精华,从而形成了一种“兼容并包”、广泛涉猎的思想风气,重个性,轻权威;重理想,轻现实;重理论,轻实践;往往充满自信,互不服输,平素滔滔不绝,堪称一批“侃”将。而清华的校园则科学气氛浓厚,集中了工业各学科,从而形成了一种“业有专攻”、无暇旁顾的思想风气,重权威,轻个性;重现实,轻理想;重实践,轻理论,互相尊重,但有时自尊,有时自卑,平素埋头苦干,堪称一批“干”将。

(3)“从小事做起”与“从大处着眼” 北大人常常习惯于从大处着眼,却往往不肯从小处着手;相对来说,清华同学往往重视从小事做起。这从两校所提出的口号上又能看出,北大提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而清华则提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虚一实,昭然若揭。

虽然经过1952年的院系调整后,清华园中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成为了“单腿巨人”。但是在历经曲折、饱经风霜之后,两个校园内在的文化宿命似乎并没有改变。有人以牛津与剑桥、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来类比于北大与清华,虽然实力不如人,但是若真的拿历史上的学术与社会地位来与西方大学相较短长的话,中国拿得出来的恐怕只有这两校。

北大与清华,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两颗夺目的明珠,仿佛如互相绕转的双星。他们之间的单纯比较往往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们更像一对兄弟或姊妹,互补互学,携手共建中国的文化和科学。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北大与清华将携手共进;在民族振兴的青史上,北大与清华,这两个名字将永远联在一起。

图书对人的诱惑力来源于人对知识的可持续性需求,而这种需求的动力首先来自于学校教育,来自于孩子一进学校就能品尝到读书的价值。总的来说,大部分中小学生是被多方逼迫在读着课本,从早到晚、十几年如一日地关注着课本,难以主动去读那些躺在图书馆中的图书。(北大清华校园文化)

老师鼓励孩子说“这是你们的第一本书,虽然没有书架上的书厚、字多,但你们经过努力,一定能写出更多的书。”

现在有六种版本的新课程标准第一册课本,没有一本有教孩子热爱图书馆的内容。我们是教孩子怎么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怎么举手回答问题;我们是带着孩子参观整个校园,让孩子热爱这个学校;我们是让孩子怎么拿铅笔来写字„„当然不是说这些内容不该要,但两种入学教育,两种观念,难道不会指向两种未来?

许多中小学都按照规定买了一定量的图书藏在图书馆里,而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把小型的图书馆、阅览室分开来建。如果能将两个机构合并成“读”书馆,让孩子一入学就能感悟到教室是读课本的地方,读书馆是读更多的书、学习更多的知识、搜寻更多的信息的地方,他们就能自然而且主动地进入这块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地方。所以,中小学图书馆不妨叫做读书馆,一字之差,人性化立现。“图书”是物,是静止的、被动的,仿佛在等待;“读书”是行动,是动态的、积极的,富有生命活力。(北大清华校园文化)

第二篇:北大清华文化

北大清华文化

北大清华是梦想,承载着我无限的想象;清华、北大是力量,给予我追梦的勇气;清华、北大是目标,是我努力学习的方向。今年暑假,我终于得到了一个参观清华、北大的机会,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旅程。

第一站是北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西大门”,它是北京大学最早的大门,古色古香又雄伟壮观,能让人感受到北大的庄严、肃穆。走过“西大门”就算进入了一个神圣的学术殿堂——“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一所带有浓厚古中国特色的大学,可也有“百年讲堂”这样现代化的建筑,大学里著名的景观当数“一塔湖图”。“一塔湖图”里的“塔”就是指“博雅塔”。“博雅塔”最早是为解决全校师生饮水而建造,后来有了自来水就弃用,它虽为水塔,但造型上有门有窗,有壁画有浮雕和真塔一样。“一塔湖图”的“湖”就是著名的“未名湖”,湖水碧绿,中间有一个湖心岛,桥把北岸和湖心岛相连,成为北大学子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北大清华文化)

从北大走入清华,好似由古朴典雅的古代进入光彩夺目的现代。清华最著名的景观当数“二校门”,乳白色的石门流露出清丽庄严之美,以前是清华大学正门,现在作为“门”的功能正在减弱,而转变为清华的标志性景观。清华大学不仅是优秀的学府,还是国家的科技中心,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导弹之父”钱学森;若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两弹元勋”邓稼先等等,他们为祖国的强大做出了贡献,我很早就知道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将以勤奋、踏实、不屈不饶的学习态度,坚定不移的学习下去,去实现我的梦想。

第三篇:北大清华参观旅游

北大清华参观旅游

走进北大,一直是我多年的愿望,因为北大是所有学生的梦想天堂,可以让自己的未来更加辉煌,让生命之书添上光辉的一笔!(北大清华参观旅游)

终于,我来到了北大,看到了这所我梦寐以求得大学,我的心情非常激动,看到了北大的校门,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北京大学原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是中国当时的最高学府,1912年5月改名为北京大学,蔡元培先生任北大第一任校长,2000年4月,北京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始终保持着,爱国、进步、民主、的传统,这里也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已有四人获得了最高科学技术奖,12人已成为两弹一星的元勋。通过了这些对北京大学的了解,我为北京大学骄傲,为祖国自豪。北京大学的图书馆,这座建筑隐约透着一种迷人的古典气息,这所图书馆是全亚洲最大的图书馆,藏书最多的图书馆,约有五千多册图书,在这书的海洋中,我们是快乐的,生活是充实的,知识是丰富的,这也是北京大学最吸引人的地方。清华大学主体所在地——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园林区,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一部分,称熙春园,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咸丰年间改名为清华园。

清华主楼:1966年5月落成,建筑总面积近8万平方米,是由清华大学有关专业的师生结合毕业设计而自行设计的校园杰作之一。由“西主楼”、“东主楼”和“中央主楼”三部分组成,并以四个“过街楼”联成一个整体。整个建筑气势雄伟,浑然一体,是清华校园中规模最宏大的建筑群,体现了清华师生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清华主楼不仅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是学校举办重大活动、接待重要来宾的主要场所。

日晷:位于礼堂前大草坪南端的古典计时器――日晷,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下部底座镌刻着1920级的铭言“行胜于言”的中文及其拉丁文译文,“行胜于言”从此成为了清华的校风。这种校风使清华培养了一大批脚踏实地、报国奉献的优秀人物。

水木清华:水木清华是清华园里最幽静之处,是学生晨读和休息的好去处。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句:“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两旁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丰、同治、光绪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南西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北大清华参观旅游)自清亭:自清亭原名“迤东亭”,在工字厅东墙外的土山上。朱自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曾任清华大学文学系主任。他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字秀丽著称于世。如“荷塘月色”一文,以清华园景物为描写对象,已成为传世美文,为一代代中学生之国学范文。1948年,他因拒领美国救济粮在贫病中逝世,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1978年为纪念朱自清先生,将此亭命名为“自清亭”。

闻亭:它是一座古式六角亭,原为一座钟亭,建校初即有之,为号令全校作息而设。亭内有大钟一口,径可四尺。钟声清脆,远及海淀。

二校门:清华建校之初最早的主校门,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因1933年至1934年间校园扩建有了新的大门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了。它一直是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新竹清华也有同样的建筑模型。作为清华象征的二校门,见证了清华大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飞跃;它历春夏秋冬,经风吹雨打,默默地迎来送往每一位清华人。它不仅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更是长期以来清华人勤奋求实、荣辱不惊之品格的象征。“文化大革命”中曾被毁,后恢复重建。(北大清华参观旅游)

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北大清华参观游学

北大清华参观游学

清华大学:理科楼、图书馆、大礼堂、同方部、清华学堂、水利实验馆、土木工程馆、世纪鼎、日晷、二校门、闻一多像、清华池、水木清华、工字厅、古月堂、荷塘月色、近春园遗址公园。(北大清华参观游学)

清华主楼:1966年5月落成,建筑总面积近8万平方米,是由清华大学有关专业的师生结合毕业设计而自行设计的校园杰作之一。由“西主楼”、“东主楼”和“中央主楼”三部分组成,并以四个“过街楼”联成一个整体。整个建筑气势雄伟,浑然一体,是清华校园中规模最宏大的建筑群,体现了清华师生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清华主楼不仅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是学校举办重大活动、接待重要来宾的主要场所

日晷:位于礼堂前大草坪南端的古典计时器――日晷,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下部底座镌刻着1920级的铭言“行胜于言”的中文及其拉丁文译文,“行胜于言”从此成为了清华的校风。这种校风使清华培养了一大批脚踏实地、报国奉献的优秀人物。

水木清华:水木清华是清华园里最幽静之处,是学生晨读和休息的好去处。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句:“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两旁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丰、同治、光绪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南西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自清亭:自清亭原名“迤东亭”,在工字厅东墙外的土山上。朱自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曾任清华大学文学系主任。他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字秀丽著称于世。如“荷塘月色”一文,以清华园景物为描写对象,已成为传世美文,为一代代中学生之国学范文。1948年,他因拒领美国救济粮在贫病中逝世,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1978年为纪念朱自清先生,将此亭命名为“自清亭”。(北大清华参观游学)闻亭:它是一座古式六角亭,原为一座钟亭,建校初即有之,为号令全校作息而设。亭内有大钟一口,径可四尺。钟声清脆,远及海淀。闻一多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在《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的研究中有相当的成就。抗日战争期间,他目睹国内反民主的独裁政治,拍案而起,1946在昆明被暗杀。为了纪念在昆明遇害的闻一多先生,将该处 命名为“闻亭”,亭内匾额由闻一多先生1921年的同级同学集资建成,“闻亭”二字由著名优生学家潘光旦教授所书。1986年清华师生在闻一多先生逝世40周年之际,修建了闻一多雕像,使“闻亭”景观益显庄严美观。二校门:清华建校之初最早的主校门,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因1933年至1934年间校园扩建有了新的大门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了。它一直是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新竹清华也有同样的建筑模型。作为清华象征的二校门,见证了清华大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飞跃;它历春夏秋冬,经风吹雨打,默默地迎来送往每一位清华人。它不仅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更是长期以来清华人勤奋求实、荣辱不惊之品格的象征。“文化大革命”中曾被毁,后恢复重建。

这个建筑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了,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此合影留恋,在这我们也能感受到清华大学所蕴育的独特的精神魅力。

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走进北大,一直是我多年的愿望,因为北大是所有学生的梦想天堂,能在那里学习,可以让自己的未来更加辉煌,让生命之书添上光辉的一笔!终于,我来到了北大,看到了这所我梦寐以求得大学,我的心情非常激动,看到了北大的校门,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北大清华参观游学)

北大体育馆:体育馆位于北京大学校内东南区,是2008年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专用馆。2004年4月至6月,该项目业主单位北京大学向国内外公开征集设计单位,并从6家应征单位中选中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方案。同年7月,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节俭办奥运的精神,对总体设计、场馆功能、规模控制、材料选用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最终方案。体育馆“中国脊”的设计构思,充分展现了北京大学人文环境的造型理念和乒乓球运动的精神内涵。在功能定位上,本着“综合利用、服务学校、兼顾社会”的原则,在满足2008年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同时,还设置多项体育场地和设施。不仅能满足学校教学、训练、娱乐等功能服务,还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体育活动场所,并能举办国际、国内大型体育比赛和其它大型活动。

博雅塔:

博雅塔,是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建筑杰作。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莘莘学子的心中。博雅塔位于未名湖东南的小丘上,是仿通州燃灯古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它原是校园供水水塔,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乃燕园构建的神来之笔。巍峨的博雅塔和它周围的松柏以及波光荡漾的未名湖构成燕园的一大景观。由于建筑位置的巧妙,在北大内外,从梁柱、古树之间,时见它的身影,更增几分秀丽神奇 未名湖:

未名湖之于北大的意义,似乎汉唐之于中国一样,除了它本身所固有的美丽之外,更多的已经凝结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象征。未名湖是北大的灵魂,作为一种表征北大的意象而深入人们的脑海之中。未名湖很静。她安然地躺在燕园之中,周围起伏的地势与湖岸交接形成的流畅的线条,将未名湖勾勒得如同一块温润的软玉。湖畔杨柳依依、曲径通幽,则使她显得更加淡泊宁静。未名湖被未名北路和未名南路合抱,沿北路东去,漫步湖边,可以体验到未名湖美丽的神韵。风过无痕,水面上却泛起粼粼波光,湖周围树木葱茏,春天鹅黄、夏日浓密、秋季金黄灿烂,季季各有不同,但未名湖的神韵却不会变。到了冬季,未名湖上坚冰成型,湖面上就是滑冰人的天下了。每天下午,无数校内校外的滑冰爱好者齐聚湖面,偶尔会排成长队,也间或会撞成一团,一时间欢笑声、尖叫声齐齐响起,那青春飞扬的景象,哪还有半点冬日的寒意。

北大的山水之间,群楼之处,就是北京大学的图书馆了,这座建筑隐约透着一种迷人的古典气息,这所图书馆是全亚洲最大的图书馆,藏书最多的图书馆,约有五千多册图书,在这书的海洋中,我们是快乐的,生活是充实的,知识是丰富的,这也是北京大学最吸引人的地方。(北大清华参观游学)

在北京大学天然的山上,我们看到了许多树,这些书们都散发出了迷人的清香,在上山的路上,有很多花,有蓝的、粉的、白的。。。美丽极了!在微风的吹拂下,晃来晃去,好像在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偶尔在树上能看到几只金雀鸭在唱歌,下了山,迎接我们的是一片清澈的湖水,叫做未名湖,我么坐在湖边,看着水中拿几条正在一起嬉戏的鱼儿,便想起了在小时候与同学一起什么都不懂,就傻傻的哈哈大笑,心中有了一种酸酸的感觉。。。

第五篇:北大清华游学指南(推荐)

北大清华游学指南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北大清华游学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400多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北京大学校园占地总面积约7000亩,分为燕园校区、医学部校区、昌平校区、大兴校区、无锡校区和深圳研究生院校区6个部分,其中燕园校区是北京大学本部,占地面积1.95平方公里(合2925亩)。

北大校园分为校本部、医学部、昌平校区、大兴校区、无锡校区和深圳研究生院6个部分,本部又称燕园,包括淑春园、勺园、朗润园、镜春园、鸣鹤园、蔚秀园、畅春园、承泽园等,在明清两代是著名的皇家园林,数百年来,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校园北与圆明园毗邻、西与颐和园相望。北大充分利用了这一难得的历史遗产,营建了风景如画的校园环境,使之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的秀丽特色。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风景宜人;校园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美丽的湖光塔影伴随着大师的背影,这正是燕园中最美的图画。著名的‚一塔湖图‛指的就是未名湖湖畔的景色。

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到访北大,并做了精彩讲话。讲话中,总书记爆料说自己任职中央以来,已经5次造访北大。

百年纪念讲堂,值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崛起于燕园,其兴建得到李岚清等国家领导人密切关注和校内外各界大力支持。讲堂自2000年5月运行,依托北大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传承其前身五十年代大饭厅和八十年代大讲堂的厚重历史底蕴,践行会议中心整体服务思路,始终遵循‚服务学校,服务师生‛的工作宗旨,以弘扬高雅艺术、繁荣校园文化、服务素质教育为己任,力争成为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对外展示的形象窗口之一。

作为一所现代化多功能校园剧场,讲堂坐落于燕园中心位置,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建筑物最高处为34.8米,地上主体三层、地下一层,建筑风格独特,硬件设施一流,内设拥有2063个座位的观众厅,以及多功能厅、化妆间、排练厅、纪念大厅、四季庭院、会议室、展廊、贵宾接待室、观众休息厅等场地资源,另有先进舞台机械及自动控制系统、电影数字立体声还音系统等专业设备。运行以来,讲堂在配合学校重大活动基础上,每年承接推出文艺演出、电影放映、讲座、典礼、会议、展览、新闻发布等活动数百场,逐渐朝着成熟的综合性多元化剧场迈进。(北大清华游学指南)

在探索、起步、成长的各个阶段,讲堂在‚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服务师生,繁荣文化‛工作理念指导下,始终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管理,内外品质兼修,以品质促发展。在准确定位基础上,讲堂着力打造‚高雅艺术殿堂‛和‚素质教育课堂‛的双重品牌,深化‚以我们不断努力,赢得您更多满意‛的服务理念,对内倡导民主工作作风、科学管理制度模式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在营造和谐向上‚家‛文化的同时,推行人才战略、重视队伍建设,紧跟会议中心整体前进步伐,稳步推进讲堂各项工作健康开展,并将通过打造更多品牌、提供更优服务,答谢各方厚爱与厚望

图书馆已经建立110周年了。

图,是指北京大学图书馆,它有1100多万册(件)文献资料,是亚洲高校第一大图书馆,在这里蕴育出无数的杰出学者,是名副其实的学术殿堂。陈独秀、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闻一多--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先行者,承载着一部深沉丰厚的中国近代史。

就是今天,静静地坐在湖畔,也容易让人联想起燕园中的诸多的大师们,想起他们曾经出入的楼阁、曾经坐过的湖边、曾经乘凉的古树,还有曾经的岁月、曾经的沧桑、曾有的精神和曾有的激情,也许这园中最大的

魅力,正来自于一种深厚博大的人文底蕴。

一是馆舍。目前的馆舍由1975年落成的西楼与1998年落成的东楼相连而成,外观具盛唐风格,宏伟大气;坐落于校园中心,观之如知识圣殿。建筑面积近53000平方米,设施先进,环境舒适,恰是读书学习的好去处,也是拍照留念的好景观。

二是藏书。到2011年底,纸质文献馆藏总量近800万册(件),电子图书达到276万种,中外文数据库500个,另有音像资料5.6万余件,自建特色数据库近20种、超过100TB。‚汗牛充栋‛远不能比喻馆藏之丰富,‚书山‛、‚智海‛或能勉强形容之。

三是服务。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服务由传统的借还书、阅览等向多元化功能发展,数字资源服务、读者自助服务、学科馆员服务、阅读推广服务等新的服务手段和方式不断拓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可以帮助读者‚足不出户‛而获取本馆没有的资料,学科竞争力分析可以帮助机构或个人了解学术发展状况和趋势。(北大清华游学指南)

振兴中华‛碑位于一教东南侧,是1980年入学的北大学生捐献给母校的礼物,她记录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岁月。1981年3月20日晚上,当中国男排战胜了韩国男排,将代表亚洲参加在东京举办的世界杯排球赛的消息传开时,整个北大校园沸腾了。人们打着鼓,挥着旗子,排着长队,唱着国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校园。

人们从石狮守卫的北京大学西门进入,不远处便能看到一对秀丽的华表矗立在办公楼和庑殿围合的那半敞开的空间中。继续漫步向东,无论从哪条路进入以未名湖为主体的园林空间,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整个的燕园中,未名湖更如烟波浩淼的海洋,在光的作用下,湖面似停泊着万千星辰,发出瞬息万变的光芒,在未名湖畔,东可观湖光塔影;西可看钟亭落霞;南可望湖山林木;北可览层楼幢影,处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于是,有人把燕园的精髓概括为“一塔湖图”(即一教或一体、博雅塔、未名湖、北大图书馆)。

博雅塔,指的是在未名湖东南,有一座十三级密檐宝塔倒映在碧波之中,这是1924年7月燕京大学为了解决生活用水,掘的一口水井。它的水源丰沛,外形则仿照通州燃灯古塔的样子,用辽代密檐砖建成。塔共13级,高达37米,除塔基座以外,全部用钢筋水泥建成。因为此塔主要是由当时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晨光的叔父捐资兴建,所以又曾命名“博雅塔”。博雅塔的位置看似平常,但却也是设计者独具匠心的巧妙安排和精心推敲的选择,它高高的塔身,能让校园内外时时出现它不同角度的美丽身影。塔本身可以说是点石成金之作。作为校园供水不可缺少的构筑物,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大煞风景,而这个水塔则利用制高地形,在风景区内用一种特殊处理方式,对构筑物采取巧妙的建筑造型,化不利为有利,成为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杰作。如果顺螺旋梯向上还可直达塔顶,在那极目远望,北京西山秀色便可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向下观又可见澄湖如镜,塔影毕现,随清波则能荡漾出无穷的诗意,难怪北大人称这里的景观为“湖光塔影”。

未名湖,是北京大学校园内最大的人工湖,位于校园中北部。形状呈U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鱼雕塑,中央有湖心岛,由桥与北岸相通。湖心岛的南端有一个石舫。湖南岸上有钟亭、临湖轩、花神庙和埃德加·斯诺墓,东岸有博雅塔。是北京大学的标志景观之一。

湖,是指未名湖,它是在原有自然水面的基础上规划整理而成。据知情者说,它的名称是出自钱穆教授的灵感。它能以“未名”而扬名天下,却是因为那些曾在湖边散步、凝神的大师们,是他们自由、深邃而悠远的思想熏陶,让这湖水、这园林生出了一种独特的灵气。有一首诗曾一度在北大流行,(北大清华游学指南)未名湖北的镜春园,在圆明园被焚时它的卷棚顶也随之不复存在,但其木框架却还傲然挺立,并有一老垂花门,门联上写着“乐天知命,安土敦仁”。多少年过去了,这里仍是林木葱茏,荷塘映绿,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旧园的风貌。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诞生于1911年,因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北京清华园原址。出自晋人谢混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寒裳顺兰止,水木湛清华。”正中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同、光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 “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南西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中国的风景名胜中,随时可以看到亭子挺拔俊秀的身影。它们或踞山颠,或临湖畔,玲珑剔透,宛若天成,成为迷人的游览景点。而其中有些名亭是为纪念名人或为名人所建,有动人的历史趣闻和历史文化价值,更令游人向往。清华大学为纪念著名作家闻一多、朱自清、吴晗而将校内三座亭子命名为“闻亭”、“自清亭”、“晗亭”。其中“闻亭”、“自清亭”均在水木清华小山上。大礼堂

清华大学大礼堂仿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礼堂于 1912 年建成。它兼有希腊和罗马的古典风格,是一座优美典雅的建筑。大礼堂平面呈正十字形,南端为门厅,北端为舞台。这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全中国最好的建筑之一,成为清华的象征,那是一座清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科学馆

科学馆座落在大礼堂西南方,与同方部遥相对应,是清华四大建筑之一。始建于 1917 年,工程历时两年整,于 1919年九月竣工,总面积 3550平方米。科学馆同图书馆老馆、体育馆、大礼堂都是由美国建筑师墨菲设计的,整个建筑体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筑结构先进、材质质地坚固、设施器械完善。就建筑规格而言,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科学馆算不得什么宏大的建筑,但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科学馆可算是集当时先进建筑技术于一身了。科学馆初期只是学校理科课程的实验场所,设备比较先进,开辟有设备齐全的物理、测量、生物、化学实验设备。文化大革命期间科学馆物理实验室遭到严重破坏,1968年“武斗”期间科学馆屋顶被烧毁。1972年 7月,杨振宁先生回国向周恩来总理呼吁,“倡导一下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多方努力下清华逐渐恢复了理学研究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科技发展储备了大批人才。现在科学馆翻修一新,除了保留原有的建筑外观特征,管内设施已全部更新,高等研究中心将迁至此。这一切都将给这座古老的建筑带来新的活力。图书馆 图书馆是清华大学中一座很特别的建筑,这不仅在清华建筑中独一无二,而且就是在整个建筑史中也是极为罕见的。清华大学图书馆现藏书 400余万册。(北大清华游学指南)其实,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魅力不仅仅在建筑方面,更多人心向往之的是其中积淀的浓厚人文气息。从钱钟书当年“扫平清华图书馆”的雄心壮志,到曹禺先生在这里写下的话剧名作《雷雨》,再到多少年来一如既往的莘莘学子埋头苦读的身影,孜孜以求,聚精会神的面庞,无不让人切身体会到清华校园文化的薪火相传,深深感动于自强不息、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

清华学堂

在清华大学二校门北面的大草坪东边,矗立着一座式样别致的二层楼房。此楼为德国古典风格,青砖红瓦,坡顶陡起,这就是清华校园中的标志性建筑之——清华学堂大楼。清华学堂大楼西部建成后成为高等科学生的教室,东部建成后曾是高等科毕业班的学生宿舍,所以历史上也称“高等科”。高等科宿舍的设施相当华丽舒适,有闪闪发亮的打蜡地板,能抵御北方风沙的双层拉窗。

二校门

二校门是清华的象征性建筑物,乳白色的石门流露出清丽庄严之美。这座石门原是清康熙帝的行宫——清华园的大宫门,石门上端“清华园”三字出自时任军机大臣、中堂那桐之手。二校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校园历史坐标点。清华大学二校门原为封闭式建筑,两侧有短墙连接东边的邮局和西边的守卫处。(北大清华游学指南)

由当年目睹它被砸烂的高冀生先生主持修建。现在的“二校门”已经成为新时代清华的标志性景观,同为台湾清华大学和北京清华大学的标志。许多校友回到清华都会来此拍照留念,以寄托对母校的思念之情。

下载北大清华校园文化(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大清华校园文化(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大清华高考状元交流

    北大清华高考状元交流 懦弱的人在遇到挫折时只会逃避。(北大清华高考状元交流) 一.课本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阶段,特别高三复习阶段,要注重基础,反复研读课本,巩固基础知识。每看......

    北大清华名家推荐书目(合集)

    北大清华名家推荐书目 1.胡适开列的《中学国故丛书》目录 胡适(1891~1962),早年留学美国,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2年病逝于台湾。著有《中国哲学史大......

    北大清华校园概况

    北大清华校园概况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北大清华校园概况 ) 1917年,著名......

    北大清华学子交流

    清华北大学子交流会,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和同学们: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暑假励志游学快速报名! 主办:北大清华凯旋游学中心(长期接待团体、个人北大清华游学) 预约电话:01......

    北大清华推荐的50本经典书籍

    北大清华推荐的经典书籍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开阔视野,拓宽境界。这些推荐的书籍涵盖了经济、心理、商业、历史、人文„是不可多得的精神产物。留着吧,有事没事读一读,提升......

    北大清华自主招生考试题

    清华大学等五校2010年自主招生试题 语文: 语文题量很大,包括两篇现代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古文翻译、古文断句等。两篇现代文阅读,一篇为“科学与人文”摘自杨叔子《融则利而育......

    北大清华保送生试题(大全5篇)

    2006北大自主招生笔试语文试题 1。写出一个意思明确四字短语,要求四字部首一致 2。写出一句由十个字组成的意思明确的话,要求每个字声母都是zh、ch、sh、r之一 3。用文言写出......

    北大清华的旅游景点介绍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旅游景点概况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作为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