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人教版《离骚》翻译
《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翻译
原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翻译:我一面擦泪一面长叹,哀叹人民生活多灾多难。
原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翻译:我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
原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翻译:他们既诽谤我佩带蕙草,又指责我采集苗兰。
原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翻译:这原是我一心追求的理想,虽然死九次我也不后悔。
原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翻译:我埋怨王上太肆无忌惮,始终不考虑人民的情感。
原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翻译:众女(诸臣)嫉妒我的美貌(才德),造谣诬蔑说我放荡不羁。
原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翻译:庸俗之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他们违反规矩,改变措施,原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翻译:违背标准,追求邪曲,争着取悦于人成为法度。
原句: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翻译:我忧愁抑郁失志无聊,现在我多么孤独穷困!
原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翻译:我宁愿马上死去魂离魄散,也不愿采取这种态度取悦于人。
原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翻译:雄鹰不与燕雀同群,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原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翻译:方与圆怎能互相配合? 志向不同怎能彼此相安?
原句: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翻译:只好暂时委屈心志,抑制感情,忍受责怪,容忍咒骂。
原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翻译:保持清白,死于直道,这本是前圣所称道。
原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我后悔没有仔细观察道路,长久站立后我又反回。
原句: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翻译:我调转车子走回原路,趁我迷途还不太远的时候。
原句: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翻译:我牵着马在滋生兰草的水边漫步,跑上椒木林立的小山稍事停留。
原句: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翻译:我进仕未成反遭怨尤,不如退休重修旧服。
原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翻译:我把菱叶制成上衣,并把荷花织就下裳。
原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翻译:没人了解我也就算了,只要我的感情真正芳洁。
原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翻译:我把帽子高高戴上,又把佩带增得长长。
原句: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翻译:芳洁(贤士)与污垢(佞臣)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败。
原句: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翻译:我忽然回头纵目远眺,将往观四面遥远的地方。
原句: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翻译:我佩戴五彩缤纷华丽服饰,它散发出浓烈的芳香。
原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翻译: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
原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翻译:虽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会受到惩罚?
第二篇:离骚教学案
《离骚》(节选)教学案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浏览P54注解①
(2)关于骚体诗:
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
特点: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3)关于《离骚》
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中的《离骚》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源头。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骚体诗的诵读节奏。
(2)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掌握相关文言基础知识。教学过程
一、【先学一】
1、默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苗裔(yì)
孟陬(zōu)揆(kuí)肇(zhào)
....汩(yù)
搴阰(qiān pí)朕 zhen 庚.....geng 重.chong 扈.hu 莽mang 骐骥..qiji
2、熟读课文,掌握骚体诗的诵读节奏(1)、放录音: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指正生字的读音及句子的节奏。【后教一】
(3)、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 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4)、请同学们集体读一遍课文,要读出语气。
诗中的“兮”是一个语气助词。“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读的时候应该拉长语气。
二、【先学二】
对照课文和注解,掌握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1、实词
帝高阳之苗裔兮 苗裔:后代子孙 摄提贞于孟陬兮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 揆:揣度 肇锡余以嘉名 ....扈江离与辟芷兮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 扈:被,披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 汩余若将不及兮 汩:水急流通状 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搴:攀、折、何不改乎此度 ..
2、古今异义
以为:古义:“以之为”的省略
今义:认为 代序:古义:依次替代
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
3、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 扈江离与辟.芷兮辟:通“僻”,幽僻 来吾导.夫先路道:通“导”,向导
4、词类活用 朝.搴阰之木兰兮 名.余曰正则兮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字.余曰灵均 字,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吾既有此内美.兮 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
5、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肇锡余以嘉名 介词结构后置 【后教二】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三、当堂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苗裔.(yì)
孟陬.(zōu)揆.(kuí)汩.(yù)
搴阰..(qiān pí)朕. zhen
2、指出加点实词意思
肇.锡余以嘉.名 又重.之以修.能
3、指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朝.搴阰之木兰兮 名.余曰正则兮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
4、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肇锡余以嘉名 介词结构后置 教学后记:
肇.(zhào)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本文思想内容。
(2)鉴赏文中语句,分析本文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教学过程
一、【先学一】
读课文,对照“对话栏”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1-8句诗的大意。
① 自述家世、出生时辰。
从远古帝颛顼帝说起,显示诗人与楚国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
②皇考为作者命名。
写屈原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和美好的名字。表现出高度的庄重自爱。
小结: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和美好的名字,这都是上天与先人赐予,而具有美好的品格和才能则是因为自己注重修养。
2、看9-12句从介绍出身的高贵到宣扬自己的“内美”和“修能”体现了什么
作者内美且修能。
写自己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体现了诗人对人格的追求、对自我价值的发现
作者身披各种香草(比喻良好的品德),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修养,希望有所作为。
3、13-20句写了诗人 早搴夕揽惜时修德,具体写了哪些焦虑?
时不我待,担心美人迟暮。
对一心报国的屈原而言,由其自身深感时不我待,最担心的是时光如流水逝去,担心君王如不能及时举贤用能,而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德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表达积极进取、忠君忧国的生活态度。
4、看最后4句写了什么?
弃秽改度用贤才。
提出“抚壮”“弃秽”和任用贤才的政治主张。节末用比喻的手法,表示愿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诗人有着美好的品德,又积极进取,而且胸怀大志,愿为国家效力,写诗人善意的劝告和昂扬的呼喊。他劝告“弃秽兮”、“改此度”,他呼喊“道夫先路”。【后教一】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二、【先学二】
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诗句很好地体现了诗人光辉俊洁的人格。用“江离”“辟芷”“秋兰”三种香草来装饰自己,比喻自己,极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自己美好的精神世界,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
2、《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3、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具体体现在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上,在诗中,诗人尽情地发挥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声,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表现了屈原志洁行高,执着追求的精神,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后教二】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三、当堂训练
1、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2、补充屈原的名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教学后记】 《离骚》(节选)译文
我是高阳帝的后代子孙啊,我的伟大的先父名叫伯庸。
太岁在寅那年,正当新正之月啊,又恰在庚寅之日我降生到世上。父亲察看揣度我初生的姿态啊,一开始就赐我美好的名字。
为我取名叫正则啊,又取了字叫灵均。我已经有这多内在的美质啊,又加上美好的容态。
身披香草江离和幽雅的白芷啊,还编结秋兰作为佩带更加芳馨。时光飞快,我似乎要赶不上啊,心裏总怕岁月流逝不把我等待。清晨摘取山坡上的香木兰啊,傍晚又把经冬不枯的香草来采。日月飞驰不停留啊,春天刚刚过去就迎来秋天。想那花草树木都要凋零啊,唯恐美人也将有暮年到来。
你为什 不乘著壮年抛弃恶习啊,又为什 不改变原来的政治法度? 你若乘上骏马纵横驰骋啊,来吧,请让我在前面为你带路。
第三篇:人教版《离骚》注音翻译
《离骚》
原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翻译: 我擦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原句: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
翻译: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被辱骂晚上又丢官。原句:既替余以蕙纕(xiāng)兮,又申之以揽茝(chǎi)。翻译:他们攻击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
原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翻译: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原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翻译: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原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翻译:众女(诸臣)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原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miǎn)规矩而改错。翻译: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原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翻译: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原句:忳(tún)郁邑余佗傺(chà chì)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翻译: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原句:宁溘(kè)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翻译: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原句:鸷(zhì)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翻译: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原句:何方圜(yuán)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翻译:方与圆怎能互相配合? 志向不同怎能彼此相安? 原句: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rǎng gòu)。翻译: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
原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翻译: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原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zhù)乎吾将反。翻译: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
原句: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翻译: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原句:步余马于兰皋(gāo)兮,驰椒丘且焉止息。翻译: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原句: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翻译: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
原句:制芰(jì)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翻译: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原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翻译: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原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翻译: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
原句: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翻译: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
原句: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翻译: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
原句: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翻译: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
原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翻译: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
原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翻译: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第四篇:语文:2.5《离骚》教案(新人教必修2)
《离骚》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3、学习诗歌的1-7节,解决其中的疑难字、词,能够熟读并基本背诵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
1、简介“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上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
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据《史记 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离”——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选于其中的20-32节。
三、诵读课文
1、放录音: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指正生字的读音及句子的节奏。
3、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 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4、请同学们集体读一遍课文,要读出语气。
四、整体把握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
2、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
明确:1-7节作者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8-13节表现了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
五、重、难点解决过程 学习1-7节
1、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这一部分。
2、提问:第一节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这两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夕替 ”两句启下。
3、提问: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鞿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
明确:小人投机(“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4、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六、小结:
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七、作业:
背诵课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3、学习诗歌的1-7节,解决其中的疑难字、词,能够熟读并基本背诵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
1、简介“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上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据《史记 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离”——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选于其中的20-32节。
三、诵读课文
1、放录音: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指正生字的读音及句子的节奏。
3、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 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4、请同学们集体读一遍课文,要读出语气。
四、整体把握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
2、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
明确:1-7节作者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8-13节表现了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
五、重、难点解决过程 学习1-7节
1、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这一部分。
2、提问:第一节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这两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夕替 ”两句启下。
3、提问: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鞿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
明确:小人投机(“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4、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六、小结:
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七、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五篇:人教版语文离骚节选翻译注音
离骚
长太息①以掩涕兮,哀民生②之多艰。
止不住的叹息擦不干的泪水啊,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不顺利。
余虽好③修姱kuā以(革几)羁兮,謇jiǎn朝谇suì④而夕替。
我虽然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但是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到贬黜。
xiāng既替余以蕙纕⑤兮,又申⑥之以揽茝。
既然因为我佩戴香蕙而遭贬斥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chǎi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⑦其犹未悔。
爱慕芳草是我内心的信念啊,虽九死也绝不悔恨停止。
怨灵修之浩荡⑧兮,终不察夫民心⑨。
怨只怨君王是这般荒唐糊涂啊,始终不明察我的用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⑩兮,谣诼⑪谓余以善淫。
许多美人嫉妒我秀美的蛾眉,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喻指高德行。)
zhuó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⑫而改错。
世俗本来是适合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
miǎn背绳墨⑬以追曲兮,竞⑭周容以为度。
他们背弃法度而追求邪曲啊,争相把苟合求容当做法则规律。
tún忳⑮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kâchàchì烦闷失意啊,只有我在此时走投无路。
宁溘死⑯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宁愿立即死去变成游魂孤鬼啊,我也不忍心以媚态立足人世。
zhì鸷鸟⑰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yuán凶猛的鹰隼不与众鸟同群啊,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何方圜⑱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哪有圆凿和方枘能够相合呢?哪有道不同能够相安的呢?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⑲。
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着责骂和侮辱。
rǎnggîu
伏⑳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重的。
悔相⑪道之不察兮,延伫⑫乎吾将反。
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掉转我的车子返回原路,趁着迷路还不算远。
步余马于兰皋⑬兮,驰椒丘⑭且焉止息。
赶着我的马车缓缓走在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啊,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丘暂且休息。gāo进⑮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⑯。
入仕为官不被信用反获罪过啊,只好退身重整我当年的旧衣。
制芰⑰荷以为衣兮,集⑱芙蓉以为裳。
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裙裳。jì不吾知其亦已⑲兮,苟余情其信芳⑳。
不了解我也罢了,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jíjí高余冠之岌岌⑴兮,长余佩之陆离⑵。
再加上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上我长长的佩带。
芳与泽其杂糅⑶兮,唯昭质⑷其犹未亏。
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啊,(所以)唯独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忽反顾以游目⑸兮,将往观乎四荒⑹。
忽然回头放眼远望,将去看看四方广大的土地。
佩缤纷⑺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⑻。
佩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菲菲芳香更加显著。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人生各有各的乐趣,我独爱修身并且习以为常。
虽体解⑼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⑽?
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挫而改变的吗?
① 太息:叹气。②民:人。民生:即人生,作者自谓。③好:喜欢。一说为衍文(见姜亮珍《屈原赋校注》引臧庸《拜经日记》)。④谇(suì):谏。⑤蕙纕(xiānɡ):以蕙草编缀的带子。⑥申:加上。⑦九死:极言其后果严重。⑧浩荡:本义是大水横流的样子,比喻怀王骄横放纵。⑨民心:人心。⑩蛾眉:喻指美好的品德。⑪谣诼(zhuó):楚方言,造谣诽谤。⑫规矩:木匠使用的工具。规,用以定圆,矩,用以定方,这里指法度。⑬绳墨:工匠用以取直的工具,这里比喻法度。⑭竞:争相。周容:苟合取容。度:法则。⑮忳(tún):忧愁、烦闷,副词,作“郁邑”的状语。⑯溘死:忽然死去。⑰鸷鸟:鹰隼一类性情刚猛的鸟。⑱圜:同“圆”。⑲攘诟:遭到耻辱。⑳伏:通“服”,保持。⑴相:看;观察。⑵延伫:长久站立。⑶皋:水边之地。兰皋:生有兰草的水边之地。⑷椒丘:长有椒树的山丘。⑸进:指仕进。⑹初服:未入仕前的服饰,喻指自己原来的志趣。⑺芰(jì):菱叶。⑻集:聚集。芙蓉:荷花。⑼已:罢了;算了。⑽信芳:真正芳洁。⑾岌岌:高耸的样子。⑿陆离:长长的样子。⒀杂糅:掺杂集合。⒁昭质:光明纯洁的品质。⒂游目:纵目眺望。⒃四荒:四方极远之地。⒄缤纷:非常美好的样子。⒅弥章:更加显著。章:同“彰”,显著。⒆体解:肢解,犹言粉身碎骨。⒇惩:悔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