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依恋的研究现状

时间:2019-05-14 17:3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儿童依恋的研究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儿童依恋的研究现状》。

第一篇:儿童依恋的研究现状

中国儿帝保健杂志2007年02月第15卷第1期C.IC11C 1}'eb.2007, Vol 15, 1 59 文章编号:1008-6579(2007)0 r 0059 03 【综述与讲座】

儿童依恋的研究现状

钟鑫琪综述,静进审校(广州市中山大学北校区公共卫生学院妇幼系,广东广州510080)中图分类号:h 179文献标识码:B

摘要:依恋是人类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它伴随人的一生并对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会功能的表达和人格功能的

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依恋的探索一直是心理界、教育界和医学界的热点之一本文对依恋研究的四种经典的测

试方法、传递性以及其与精神病理的关系等四个方而进行综述

关键词:依恋;传递性;精神病理

依恋(aLLa<;hmenL}是指某一个体对l!一特定个体长久持 续的情感联结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婴儿与成人(父 母或其他看护人)之间形成的强烈情感联结山于这种情感 联结,}}I婴儿在碰到挫折时,L匕如遇到陌生人,他就会趋近依 恋对象以寻求安抚二如果强迫婴儿同依恋对象分离,则会导 致婴儿产生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Lv)对依恋的研究可 以追溯到弗洛伊德(Sigmuro Freud),他认为童年期获取的

对环境中人、事、物的经验会影响其成长后的生活方式,童年 期的亲子关系经验将成为日后各种人际关系的原型发展

心理学近年来十分关注依恋关系的研究,主要是探讨母婴依 恋的性质与特征,这方而研究主要集中在依恋的经历和依恋 类型所带来的后果

A ins w or Lh讨论了青少年和成人与父母的持续关系、与 亲密}JJJJ友的关系,以及依恋在情侣中的作用ICI有人也认为 依恋并不是婴儿或儿童所特有的,成人也存在依恋所谓成 人依恋是指成人对自己童年期依恋经验的回忆和再现,它不 仅建立在童年依恋经历的事实上,更是建立在成人日前对童 年依恋经验的评价上}2}成人依恋会影响个人人际关系的 建立、社会功能的表达和人格功能的形成依恋测试方法的 不断发展使得对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依恋进行评价 和测量成为可能,从而对婴儿旱期依恋是否具有跨时间的稳 定性、父母依恋模式与子女依恋模式的联系、不安全依恋模 式与精神障碍等方而进行广泛月_深入的研究 1依恋的研究方法

1.1陌生情景法陌生情景法(strange situation, SS}主要 是用以评价8} 18个月婴儿依恋关系的标准化程序该方 法的理论背景是依恋理论的核心概念“安全基地行为,’(、。<;uriLv base behavior)通过行为控制系统的调竹,儿童和依 恋对象不断转换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的寻求亲近行为和探 索行为,陌生情景法就是对‘安全基地行为”的考察}3}该方 法将儿童的依恋分为4种类型:安全型(se<;urelv aLLa<;hed), 焦虑I口I避型(anxious avoidanL)、焦虑矛后型(anx iou二。nr b iv glen L),混乱型(disorganized)研究者对陌生情景中的个 体行为差异的探索中发现两个矛后的观点}“}:①陌生情景中

作者简介:钟鑫琪(1982),女,舍族,硕士在读,研究万向是儿童青少 年心理卫告〕 的行为反应的是个体与照顾者已经建立的依恋关系;②行为 反应的是儿童个体气质而不是已经形成的母子依恋关系 前者认为经过旱期敏感、积极照顾的婴儿在陌生情景中会以 安全依恋表现出来后者则认为儿童气质能解释在陌生情 景中儿童行为的显著差异,虽然不能以气质来区分安全或不 安全型,但可预测不安全的类型近来这个争论不断倾向一 致:旱期依恋经历和儿童气质均会影响儿童的旱期依恋模 式,儿童在陌生情景中的行为反映了两者的相互作用

陌生情景中的婴儿依恋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儿 童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对母亲的依恋行为,它被广泛应用于不 同文化背景的依恋研究中陌生情景法有一定的局限性}'I.①与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反应强度相比,儿童在标准实验室 里的依恋行为要人得多,所以有研究者认为该方法缺乏生态 效度②施测受文化的影响首先,文化会影响参与者对陌 生情景意义的认知,从而影响亲子关系的性质,使亲子在实 验中的反应方式表现出文化特性其次,价值观的差异会导 致父母对儿童行为的期望不同研究发现,安全性依恋在所 有国家中的样本都很相似,差异在于回避型依恋和矛后型依 恋所占的比例不同}“}③陌生情景法也有特定的适用范围 和条件首先,它的使用有一定的年龄限制,只适合8} 18 个月的婴儿其次,该方法的应用需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的人样本,从而保证实验的内部效度另外,许多难以控制 的额外变量,L匕如家庭收入、父母职业等,往往会削弱陌生情 景法的效度

1.2儿重依恋行为分类卡片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a L-La<;hmenL分SeL, A Q S)是继“陌生情景法’之后出现的又一个 公认为有效和可靠的儿童依恋行为测量工具,它克服了陌生 J清景法生态效度上的缺陷,主要是测量家庭环境中1} 5岁 儿童的依恋行为}’}迄今,它广泛用于评价儿童对母亲的依 恋行为,亦用来评价儿童与保育人员之间的依恋关系和跨文 化研究AQS和陌生情景法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川,它符 合依恋理论的假设,即在外部环境不发生急剧变化的条件 下,儿童依恋行为模式具有相当的稳定性}}I

AQS的优点在于:首先使用方便,一般了解儿童行为的 成人经过简单的训练便可有效的使用它其次适用于小样 本甚至单一研究对象的情景其三是具有启发性特点,特别

适宜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思想和假设最后Act s所收集的资料可以用多种统训一方法进行整理分析使

这一方法更为实用不过须要说明的是AQS具有强迫选 择和分类的性质限制了被试的自山反应并有可能遗失重 要的信息

1.3成人依恋访谈成人依恋访谈(adult aLLa<;hmenL inter view, AAI)法是用于测量成人依恋的一种半结构化访谈基 本思想是:通过个体回顾和描述童年时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失去依恋对象或与依恋对象分离的经历事实并评价这些旱 期依恋经历对自己个体发展、个性形成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从而确定成人的依恋工作模式或依恋心理状态}”}

根据个体的生活史以及谈话的质量(是否真实、有证据 证明其所说的话)、数量(是否简洁完整)、关联(谈话是否与 主题相关反应是否敏捷)及方法(是否清楚有序)AAI将成 人依恋分为四类I }I:自主型(autonomous aLLa<;hmenL} ,漠视 型(dismissing aLLachnrenL)、专注型(preocxupied aLLaclr menL}、未确定型(unresolved aLLa<;hnrenL)

研究显T成人在AAI中的四种依恋类型与婴儿在“陌 生情景,中表现出来的四种依恋类型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成人的自主型、漠视型、专注型、未确定型分别对应于婴儿的 安全型、焦虑回避型、焦虑矛后型、混乱型}l of

A AI的优点:首先 A AI的分类不受叙述者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因素的影响}111.其次A AI具有相当高的预 测效度它不仅能够预测父母与儿童的依恋关系和抚养行 为而月_可以较好地预测参与者或其子女是否有或者是否将 会有心里失调的问题A AI的缺点:AAI属于半结构访谈 在交谈和评分上都很费时费力(每一被试需7 } 10 h)而月_ 对访谈者的访谈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每个人都要经过严格 的培训

2依恋的传递性

依恋在人的一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童年时形成的

“内部工作模式”将整合到个性结构中去影响其以后为人父 母时的行为父母(特别是母亲)对依恋关系的心理状态与 婴儿安全性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母亲心理状态到婴儿 安全依恋是一个传递过程所以依恋现象可能存在代际传 递性即母亲的依恋模式与子女的依恋模式之间会有一定的 联系依恋模式的代际传递性是指根据特殊照料者(通常 是父母)有关依恋的心理状态可以预测婴儿与特殊照料者之 间依恋关系的安全性}’2}

父母对儿童的依恋模式影响作用最人他们的许多因素 都会对儿童产生影响经典的依恋理论认为起最根本影响 作用的是父母自身的依恋模式}101照料者有关依恋的心理 状态会影响到他们对子女反应的敏感性进而影响婴儿的依 恋安全性简言之婴儿期或童年旱期的依恋经验‘积淀”下 来到成年后形成与依恋有关的内部工作模式研究发现 在AAI中被评定为安全型依恋的父母其子女常常表现出 对父母的安全依恋模式二被评定为不安全依恋类型的父母 其子女也常常表现出对父母的不安全依恋模式}131A Ber pier等112}在对依恋的元分析研究中证实A AI具有相当高 的预测效度它能够预渺,陌生情景”中父母和婴)匕的依恋关 系父母和子女的依恋安全性之间有75%的对应性

关于依恋关系在不同辈分人群之间的稳定性研究中发 现:母亲和外祖母依恋倾向性与儿童和母亲依恋倾向性有正 相关}101对不安全依恋与儿童精神障碍之间关系的研究中 也发现混乱型依恋儿童往往是情感失调父母的后代}’3} M ar in us等证实了有心理障碍儿童的母亲不安全依恋发生 率显著性高于正常儿童的母亲}川这些研究都说明依恋这 一心理现象具有代际传递性

70年代时研究者将母亲对子女身体和情感需要反应 的敏感性作为依恋安全组和非安全组母亲的主要区别特征 但P Fonagy等}’“}人认为母亲对子女身体和情感需要的反 应不能等同于母亲对子女心理、精神水平需要的敏感性后 者比前者更能够预测依恋的安全性所以M ein、提出“将心 比心(mina Lcr mind)"的概念它是指父母具有把子女看作独 立心理个体的倾向表现为准确使用心理特征的语言来描述 子女的倾向}121 a S Mariarmes等11}进一步研究发现:母亲的 “将心比叮和儿童后来依恋安全性的相关完全可以用母亲 的敏感性来解释

3依恋与精神病理学的关系

依恋研究最初是对孤儿院中孤儿心理障碍的关注开始 的因而依恋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探讨儿童发生的行为 问题的可能原因和环境近10年来依恋研究在发展精神 病理学领域非常活跃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而:一 是儿童成长环境中的高危因素二是不安全依恋与儿童精神 障碍之间的关系

许多对儿童成长环境高危因素的研究发现不安全依恋 与母亲的照顾质量密切相关焦虑回避型依恋儿童的母亲 倾向于拒绝和不敏感有时对子女缺乏耐心反应迟钝、表现 消极她们常常错误理解子女的需求不能与子女和谐相处 焦虑混合型儿童的母亲常虐待子女对子女的看护不连贯、不规律二母亲对儿童的情感很矛后时而强烈亲近时而强烈 Ipl避导致儿童的情感混乱}’王’“}此外儿童与母亲依恋关 系是否具有连贯性和组织性是导致儿童行为问题的最重要 因素之一}131

在对儿童依恋行为的纵向研究中发现:焦虑回避型依 恋儿童在以后的发展中容易表现出攻击行为多为品行障 碍、物质滥用、反社会人格二焦虑矛后型依恋儿童容易表现 出退缩行为以情感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为主二混乱型依恋 儿童被认为是最不安全的高危儿童常表现出回避型和矛后 型儿童的混合行为他们发展的结果常常是产生许多的行为 问题和心王剿瘴碍I n1

随着对成人依恋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表明不安全依 恋模式与精神障碍之间有明显关系DS ItOSeenSLedn等I }H I 的研究表明78%的精神病患者,75%的抑郁症患者,84%的 焦虑症患者, 84 %的物质成瘾者,93%的摄食障碍患者以及 92 %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在AAI中被评定为不安全依 恋H Markus等I}}}对60名因精神障碍住院的青少年患者 调查发现绝人多数表现为不安全依恋类型

在不安全依恋与精神病理关系的领域还有许多方而有待探索主要有:①两者之间的中介因素、确切关系;②成人

在A AI中表现出来的不安全依恋类型在多人程度上可被认 为是过去依恋经历的反应在多人程度上反映的只是当前某 种心理病理状态;③儿童本身气质特征在依恋关系中的重要 作用。M ar111nS V an L, Bakerm ills KM】.Attachment SP11tat1n11S 111

n1nt11PrS T'P pT'P'

dil;c groups: A Met}rA nal of(: on cult ing 11a1Vt1P fathers, adolescents, alld SP.aT'ch foT' 110T'TnatlVe datal JI.lour alld Clinical Psy chology, 1996, 64: & 21 参考文献 ll3 候静,陈会昌.依恋研究方法述评}川.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 3(1):80 84.李菲铭,傅根耀.成人依恋问卷(AAQ3.1)的初步试用I JI.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 9(3): 19Q 192.LVeT'P.tt W,L MaT'kf..A SecuT'eha.Seh'Om Whlcht0 eXp10T'e c10Se T'elat1011Sh1pS}J}.Child Development, 2000, 71:703-706.刘志军.90年代西方依恋理论研究的概述IJI.心理发展科 学,2000, 29(8):24 30.郭力平.学前儿m:.心理发展研究方法}MI.上海:上海教育出 版了{_,2002.233 234.ljzendoorn M11, Kroonenherg 1'M.Cross culture consistelr cy of coding the strange situation)JI.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1990, 13:46资485.`i} iL,,吴放.中关两国儿m:.依恋安全性指标的比较研究I JI.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 24(1): 30 33.许兴建.依恋研究综述I JI.柳州师专学报,2001, 16(4):8 93.M al'y M.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on attach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Overview of the field of attachment)JI.Jour nal of(:onsulting and作ychology, 1996, 64: 23T 243.陈琳,桑标.依恋模式的代际传递性}川.心理科学进展,2005, 13(3):26 F 27s.141

BeT'111eT' A, L}OZ1eT' M.BT'ldglllg the attachTnellt tT'a11STnlrs 57011 gap: }hhe T'Ole Of TnateT'llal mllld m111dde11P.SS1 JI.lilt eT-nal Jo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2003, 27: 3s} 36s.蒋京川.依恋研究及其新进展IJI.二峡人学学报,2004, 26(2):90 93.f}Ollasay P, Steele 11,StPR.le M.MateT'lll T'epT'PSelltat1011S Of attachTnellt duT'lllg pT'egllallcy pT'P.Chct the OT'ga111Zat1011 Of 11I' fallrmOtheT' attachTnellt at Olle VP.aT' Of age)JI.Child 1)ev汁 opment, 1991, 62: 89r 90s.MaT'lalllle S, L}e Wolf,MaT'711uS 11.Se11S1t1V1tV alld attach meat: A M et} Analysis on parental antPCPdents of infant at-tachTnelltl J}.Child 1)二elopment, 1997, 68: s71-s91.Meins, L,lizaheth, f'ernyhough, et al.Bethinking maternal Se11S1t1V1tV:TnOt11eT'S} cOTnTIlelltSO11111fa11tS} me11ta1pT'OCPSSP.S predct security of attachment at 12 months)J}.J ou 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2001, 42:637-648.Markus 11, Kitayalna S.Culture alld self: implication for cOglllt1011,emOt1011, alld mOtlVat1011}J}.Psychological Be view, 1991, 98: 2242s3.Boscenstein 1)S, llorowitz 11 A.Adolescent attachment alld psychopathology}J}.J ournal可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1996, 64: 244 2s3.周I u:杰.依恋及其与心理病理的关系I川.中国临床心理学 杂志,1997, s(3):19(r 194.收稿日期:2006-06 20

第二篇:关于儿童依恋的研究综述

摘 要

实证研究中,在借鉴了国外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国内的现状,做了大量的研究,逐 步形成适应国内的依恋理论与实证的体系。

本文从依恋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总结,理论上介绍了不同学派的依恋理论观点,包括精神分析学派、习性学理论、认知理论等,各个理论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总结了各学派的成就和不足。实证研究介绍了依恋的研究方法、依恋的影响因素、依恋在各个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依恋与友谊、依恋与心理健康、依恋与青少年犯罪、依恋与欺负行为、依恋与认知等,在相关研究中,介绍了依恋与各个领域的关系,文中整合了前人的成果,想借此机会,能吸引相关学科的学者将依恋理论用于实践。在最后,提出了对依恋的展望,包括:依恋与家教、依恋的代际传递、依恋的纵向研究、成人依恋的研究,这几项是对依恋研究的一点体会,本人认为依恋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和相关的研究中,应该使依恋的研究成果走入实际的家庭教育和个人自我提高,使依恋的成果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依据。

引言

针对国内的现状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从依恋的形成上、依恋的影响因素、依恋对社会性的影响上、依恋与心理健康、依恋与个性发展、依恋与犯罪、依恋与家庭教育、依恋的代际传递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成果。但是,依恋的研究还集中于儿童早期,对青少年及成年期的依恋较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的依恋研究成果,旨在为研究者们提供一个总揽全局的窗口,揭示不足,以备后来的学者能在此基础上对依恋研究有新的突破;总括了理论的成果,还将实证相关研究的成果列举出来,想借此机会,能吸引相关学科的学者将依恋理论用于实践,使依恋研究不仅停留在学术界,还能更有效的指导生活。

一、概念分析

(一)儿童依恋的界定 1.依恋的提出

关于母婴依恋的研究,是从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开始的。鲍尔比基于他的文化观和动物分离的研究,在《依恋与失落》一书里,从生态学、心理学、心理分析学、精神病学以至控制论、信息论角度,阐述了早期社会依恋理论。依恋最初是由鲍尔比(J.Bowlby)提出,用以描述母—婴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感情联结。其实鲍尔比(Bowlby)的初衷并不认为依恋仅指婴幼儿期才具备,他认为依恋是伴随整个童年期,直至成人。2.广义的理解

广义的依恋不局限于亲子之间,也不局限于婴幼儿期。如张春兴(1992)认为,“依恋是人际间在感情上甚为接近而又彼此依附的情形,所谓相依为命,即此之意”,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

1)依恋关系提供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使人在其他社会情境中满怀信心和胜任力地去参与。

2)依恋对象的作用是“安全基地”,是保护,是对压力、焦虑的自然遮挡。同伴和老师的作用不被当作依恋关系的核心。3)照看人在孩子有压力时,作为安全和安慰的源泉的心理支持性是依恋关系与其他关系的不同之处,是依恋对象与其他社会支持者的不同之处。无论广义、狭义的依恋,突出地表现在当事人遇到压力、困难时,是否会寻找某特定对象的保护、支持,遭挫折时依恋对象的安慰最为有效。3.狭义的理解

狭义的依恋指婴儿与第一照看人(往往是母亲)之间建立的情感联结状态,表现为分离时的紧张和寻找,重逢时的愉悦和轻松,并对陌生人形成一种排斥倾向,如恐惧感,可见依恋对象能给婴儿提供一种安全感。它是亲子关系稳固的标志。

(二)儿童依恋的类型

关于依恋类型的确定,美国心理学家艾恩斯沃斯(Ainsworth)的工作最具有经典意义。他创设“陌生情景”,通过观察和分析婴儿在陌生情景中的行为表现,将婴儿的依恋分为三种类型:(1)安全型依恋;(2)回避型依恋;(3)抵抗型依恋。1990 年,Main 等提出依恋的第四种类型,即混乱的依恋或不安全——解体型依恋。

安全型(secureattachment):安全型依恋的儿童表现出舒适、安全的总体特征。回避型(avoidantattachment):回避型依恋的儿童的人际关系趋于冷淡, 疏远。抵抗型(resistantattachment):抵抗型依恋儿童表现出依赖、退缩的特征。不安全——解体型(disorganizedattachment):不安全——解体型依恋儿童对母亲有较多的身体接近或接触, 与陌生人交往少, 不友好。这类儿童在陌生情境中表现出杂乱无章和缺乏组织的行为,常常是以上三种类型儿童的混合特点以及一些难以理解的、稀奇古怪的行为。

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儿童与主要抚养者在亲密的联系中尽量形成安全型依恋,有利于其人格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要避免形成不安全型依恋,以免使儿童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和精神障碍。

(三)儿童依恋的发展阶段

鲍尔比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依恋发展的阶段模式:

第一:前依恋阶段(从出生到 6 周)婴儿生下来就有一种有助于依恋情结发展的内在行为。(举例说明)

第二:依恋开始形成阶段(6 周至 6-8 个月)婴儿开始能对熟人和陌生人分别做出不同的反应,对父母做出依偎亲近的反应,对陌生人显示警觉的神情,但母亲离开时不会 “抗议”,表明依恋尚未形成。

第三:依恋形成阶段(6-8 个月至 18 个月)婴儿对熟人产生依恋,并表现出分离焦虑。

第四:互惠关系形成阶段(18 个月至 2 岁及 2 岁以后)儿童约 2 岁的时候,由于语言和表征能力的迅速发展使他们开始理解母亲离开的原因,并能预测她会回来,因此,抗议减少了,婴儿开始使用谈判策略。(举例说明)

(四)依恋的研究方法 1.陌生情境法

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斯(Mary.Ainsworth,1969)及其同事首创了“陌生情境”法(strangesituation),使依恋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陌生情境”法设计了一系列的情境变化,以此激活婴儿的依恋系统。2.儿童依恋行为的分类卡片

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attachment Q Set,AQS)是继“陌生情景法”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公认为有效和可靠的儿童依恋行为测量工具,它克服了陌生情景法生态效度上的缺陷,主要是测量家庭环境中 1~5 岁儿童的依恋行为。通过吴放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 Q—Set 分类卡片适合中国儿童依恋类型的检测,它广泛用于评价儿童对母亲的依恋行为,亦用来评价儿童与保育人员之间的依恋关系和跨文化研究。AQS和陌生情景法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它符合依恋理论的假设,即在外部环境不发生急剧变化的条件下,童依恋行为模式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接下来指出AQS的优点和缺陷:

AQS 的优点在于:首先使用方便,一般了解儿童行为的成人经过简单的训练便可有效的使用它。其次适用于小样本甚至单一研究对象的情景。其三是具有启发性特点 特别适宜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思想和假设。最后AQS 所收集的资料,可以用多种统计方法进行整理分析,使这一方法更为实用。不过,须要说明的是,AQS 具有强迫选择和分类的性质,限制了被试的自由反应,并有可能遗失重要的信息。3.表征测量法

表征测量法与主题统觉测验相类似。主要采用几个经典故事,通过对儿童反应的观察,来测量儿童的依恋及其内部工作模式。Bretherton 曾编制了 3 个故事来对儿童进行测量。三个故事如下:故事一:受伤的膝盖;故事二:,卧室里的怪物;故事三:分离和重聚。通过对这三个情境故事的不同反应来划分他们的依恋类型。

解释——主题统觉测验:H.A.默里于1935年为性格研究而编制的一种测量工具。简称TAT。其方法属于投射技术。全套测验共有30张比较模糊的人物图片,其中有些是分别用于男人、女人、男孩和女孩的,有些是共用的。测验时让被测验者根据图片内容按一定要求(被试者看一张图片,然后据以讲个故事,故事的叙述应该包含四个基本维度:(1)图片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境;(2)图片中的情境是怎样发生的;(3)图片中的人物在想什么。(4)结局会怎样。)讲一个故事。被测验者在讲故事时会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射到图画中的主人公身上。默里提出的方法是要从故事中分析一系列的“需要”和“压力”。他认为,需要可派生出压力,而且正是由于需要与压力控制着人的行为,影响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通过主题统觉测验,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人格特点。后来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投射技术中的结构技法。临床医学家还用这种测验结果进行病理分析。4.成人依恋访谈法

“成人依恋访谈”法(adult attachmeut interview,AAI)是 George 等人受习性学依恋理论的启示,于 1985 年设计的一种用于测量成人依恋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个体对其早年依恋的回顾和描述以及对这些早期经验之于当前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来确定成人的依恋工作模式或依恋心理状态”。5.成人依恋问卷法

经过众多研究者的努力,1993 年终于编制出了一种既能有效测量成人依恋类型又节省时间的工具,即“成人依恋问卷”(AdultAttachment Questionnaire,AAQ)。

二、理论研究

(一)鲍尔比的依恋理论:

Bowlby认为,依恋是一个持久的情感联结,这种联结是倾向于寻求和维持与某个特定的对象的亲近关系,特别是在受到威胁的时候。依恋可以通过依恋行为表现出来,包括在独处或者和陌生人在一起时,婴儿会哭泣,叫喊,追随,靠近,抓挠和反抗等等。

(二)精神分析的依恋理论:

依恋就其实质而言,是儿童对能够满足其生理需要的抚养者的一种情感联结。也就是说,在精神分析学者看来,依恋是以需要的满足为中介,在依恋发展的整个进程中,喂养方式、大小便训练以及自居作用是影响依恋形成的主要因素。

(三)社会学习的依恋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与精神分析一样,也强调早期经验和喂养方式在依恋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但两者对依恋的实质、依恋形成的机制却看法迥异。在社会学习理论者看来,儿童的依恋实质上是母亲满足其基本需要而获得的二级强化行为。

(四)习性学的依恋理论:

习性学理论对依恋的基本看法是依恋具有生物学的基础,这些基础只有从进化的观点来看才能理解。

(五)认知的依恋理论

认知的依恋理论并不重视需要满足的作用,而是强调一些认知能力(如观察力、辨别力、记忆力等)对依恋发展的影响。该理论认为要想形成依恋,儿童必须具备两种基本能力:一是必须学会区分环境中不同人,若缺乏这种能力,儿童既不会发展对特定对象的依恋,也不会产生怯生心理;二是必须具备认知永久客体的能力。

(六)几种依恋理论的比较与评价

每一种依恋理论都从不同的视角对依恋的本质、产生根源以及内在机制做出了解释,都不同程度地触及到了依恋的某些内涵和特质。如:精神分析理论揭示了依恋的情感内涵,探讨了依恋的起源和本质,认为儿童早期的依恋性质将影响其成人后的各种人际关系,这些思想为依恋的后继研究奠定了基础;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了依恋的强化机制,认为依恋本质上是与需要满足相联系的二级强化为,并采用实验法和问卷法对依恋进行了更为精确的研究;习性学理论揭示了依恋的生物进化根源,强调了依恋作用的双向性,并运用“内部工作模型”的概念来解释依恋的心理机制;认知理论则关注认知能力在依恋中的作用,强调儿童具备两 种基本的认知能力是依恋产生的前提。相比之下,习性学的依恋理论最为系统和完整,其整

合性也是最强的。

但也应看到,每一种依恋理论都存在偏颇之处,它们对依恋的解释并不那么完满。比如:精神分析只停留在对依恋现象的粗略描述水平,未能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社会学习派的依恋理论,片面强调了外在强化对依恋形成的作用,但它并不能合理解释所有的依恋现象,比如一些被严重虐待的儿童身上也会表现出依恋行为;习性学的依恋理论则忽略了依恋形成过程中的社会性因素,并且过于强调母亲在依恋形成中的地位,而忽视了其他抚养者的作用;认知理论看到了认知能力在依恋形成中的作用,但忽略了依恋的情感内涵。总之,如何科学地建构依恋理论,仍然是儿童社会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实证研究

(一)依恋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依恋风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对依恋风格的影响也涉及到很多因 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的影响:

第三篇:留守儿童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Yeoh认为,“留守儿童”是指那些在移民过程中错过了迁徙机会、未能被一起带走甚至被遗弃在家乡并由亲戚或熟人照顾的儿童;世界范围内受父母移民影响的留守儿童数量巨大。国外留守儿童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者不仅描述了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而且对移民影响留守儿童发展的机制和过程也比较感兴趣,提出了一系列中介和调节因素。

从研究地域上看,国外留守儿童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东欧地区。研究主要涉及这些国家或地区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问题等方面。Bryant 认为菲律宾有 300 - 600万儿童因为父母在海外工作而留守;印尼约 100万,泰国约 50 万。Nobles 利用多状态生命表分析“墨西哥家庭生活调查”数据,结果发现超过 1/3 的墨西哥孩子在儿童期经历了不同类型的家庭分离,其中父亲移民导致的儿童与单身母亲生活的时间和父母离婚导致的儿童与单身母亲生活的时间一样长;根据 2005 年的摩尔多瓦人口健康调查表明: 1/5 的留守儿童在 5 岁以下。另摩尔多瓦教育部报告指出: 65%的相关机构收留着7-12 岁的孤儿或弃儿,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27]

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对留守儿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Booth 对非洲某贫困且父母外出打工率高的农村地区 123 名学前儿童的跟踪研究表明,父亲外出后,母亲承担了对儿童的养育责任,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且母亲权威性不及父亲等原因,这些儿童在认知技能的准备上明显差于父亲在家的儿童,尤其在画图和词汇能力上的差距更大。相反母亲外出后,由父亲养育的儿童在入学准备上则与相应的同伴无显著差异。Moctezuma通过定性方法研究发现墨西哥留守少年通常成长为第二代移民劳工;在蒙古,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受社区人口流出的不利影响,一些农村学校入学率降低、校舍破旧、缺少教师和教学设施[55]。

一部分研究者受Bowlby影响,认为孩子与父母的早期分离会影响其后期发展。摩尔多瓦的儿童报告,在父母离开后,自己面临心理方面的问题,金钱和物质补偿不了远离父母的痛苦,这种痛苦甚至可长达 10 年之久。Gill,Birmaher认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取决于许多个体的、家庭的和环境的因素,包括过往精神疾病病史、暴露于创伤和早先已经存在的依恋障碍。

2003 年对菲律宾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一般能较好适应社会并得到有力的社会支持,也能与家庭成员融洽相处,父母外出没有对其社会化、行为、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而在斯里兰卡,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较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未成年怀孕、滥用药物、心理问题和暴力行为等问题上有更大的风险。在摩尔瓦多,1993 - 2000 年青少年犯罪比例升高与这一时期留守儿童的增加有很大关系,其中 60% 的犯罪者是留守儿童。在墨西哥,父亲的缺席使儿童出现了问题行为,61% 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有被遗弃的感觉。

综上所述,国外移民留守儿童研究的时间早,研究地域、研究方法趋向多元化。研究内容涉及到国外移民留守儿童的研究背景、规模以及因父母迁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所受到的影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与国外移民留守儿童有许多相似之处,已有研究对认识和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第四篇:日照市儿童拉丁舞教学现状研究

附件5:毕业论文(设计)封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月日 曲阜师范大学教务处制

日照市儿童拉丁舞培训分析研究

专业学生 指导教师

摘要:拉丁舞是当前诸多舞蹈中最受欢迎舞蹈之一,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目前全国各个城市都有专业化的拉丁舞培训中心,培养了大量的拉丁舞人才,为我国舞蹈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在拉丁舞培训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日照市拉丁舞教学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了日照市拉丁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师教学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学与教材内容的问题、学习与训练的问题、场地训练的问题以及缺乏比赛与表演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应性解决策略主要包括: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学内容的规范、文化课与拉丁舞的协调规划、完善教学训练设施和增加比赛与表演机会等。

关键词:拉丁舞;日照市;教学;现状;对策

Study on the teaching status of Latin dance in Rizhao Abstract:The Latin dance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dance in many dance, has a wide range of influence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ll cities have a professional Latin dance training center, cultivate a lot of Latin dance tal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ance cultur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but in the practice of Latin dance training there are many problem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atus of Latin dance teaching in Rizhao,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Latin dance teaching in Rizhao city, including the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needs to further improve, teaching and teaching content, learning and training, site training and lack of competition and performance.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include: the promotion of teachers' quality,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coordination of cultural courses and Latin dance, improve teaching facilities and increase competition and performance opportunities.Key words: Latin dance;Rizhao city;Instruction;Status;Countermeasures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引言................................................................4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4 1.1研究对象.....................................................4 1.2研究方法.....................................................4 2.日照市拉丁舞现状分析..............................................5 2.1拉丁舞教学现状...............................................5 2.1.1教学内容现状...........................................5 2.1.2教学方式现状...........................................5 2.1.3比赛表演现状...........................................5 2.2拉丁舞学生状况...............................................5 2.2.1少年儿童拉丁舞训练时间状况.............................5 2.2.2拉丁舞舞种选择状况.....................................5 2.3拉丁舞教师现状...............................................6 2.3.1教师年龄现状...........................................6 2.3.2教师的学历状况.........................................6 2.4拉丁舞培训机构现状...........................................6 2.4.1拉丁舞培训机构形式现状.................................6 2.4.2教学培训设施状况.......................................6 3.影响拉丁舞培训开展的因素分析......................................7 3.1教师教学水平.................................................7 3.2学习与训练的矛盾.............................................7 3.3场地设施问题.................................................7 3.4缺乏比赛与表演...............................................8 4.日照市少儿拉丁舞开展的对策分析....................................9 4.1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9 4.2文化课与拉丁舞课程协调发展...................................9 4.3完善训练设施.................................................9 4.4增加比赛与表演机会...........................................9 5.1教师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10 5.2学习与训练存在矛盾..........................................10 5.3场地设施问题................................................10 5.4缺乏比赛与表演..............................................10 参考文献:.........................................................11

引言

少年儿童时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通过拉丁舞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的柔韧性,提高身体素质,尤其是各种舞步的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塑造少年儿童的身材。同时通过拉丁舞训练可以使儿童接触音乐,在训练中保持愉悦心情,进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可以促进儿童交流能力、心理素质的提升。

本文主要对日照市拉丁舞培训状况进行深刻分析,找出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现实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为日照市拉丁舞培训提供策略意见,有着一定指导意义。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对日照市少年儿童的拉丁舞培训状况进行研究,选取了30名参加拉丁舞培训的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为了收集研究资料,笔者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学校图书馆进行了仔细查阅下载了大量的参考文献,为文章撰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问卷调查法:为了获得最新资料,笔者针对教师与参加拉丁舞培训的少年儿童进行了问卷编写,并发放,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大量的研究资料与研究数据,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研究资料。

数理统计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大量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数据。

2.日照市拉丁舞现状分析

2.1拉丁舞教学现状 2.1.1教学内容现状

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日照市儿童拉丁舞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拉丁舞基础舞步为重点内容,此外还包括基础步法、形体训练和花样套路等。其中对于拉丁舞基础舞步的训练较为重视,安排的课时较多。形体训练内容却较少,而少年儿童正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形体训练不够重视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形体塑造。

2.1.2教学方式现状

少年儿童由于年龄原因起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进行拉丁舞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详细的介绍动作要领,同时要加以合理的示范。但是从日照市拉丁舞教学现状来看,诸多拉丁舞教学机构的教师主要采用亲身示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讲解分析的方式较少,使得儿童对于拉丁舞动作要领的理解程度出现偏差。2.1.3比赛表演现状

比赛与表演是拉丁舞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比赛与表演可以检验拉丁舞教学的成果,同时也可以培养儿童在比赛中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也可以锻炼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从日照市儿童拉丁舞的比赛状况来看,儿童参加的比赛与表演较少,一年中参加的比赛或者表演仅仅为一次到两次,对于儿童各种能力的培养程度不够。2.2拉丁舞学生状况

2.2.1少年儿童拉丁舞训练时间状况

拉丁舞训练水平的提升必须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培养各种技术动作,因此需要大量的训练时间保证。但是从当前日照市拉丁舞教学训练状况看,全市范围内专业化拉丁舞培训学校数量较少,只有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负责少年儿童的拉丁舞培训。少年儿童只有在周六或者周日休息时间可以到培训机构进行训练,或者在寒暑假假期时间内参加培训。整体拉丁舞训练时间较少。2.2.2拉丁舞舞种选择状况

拉丁舞主要包括伦巴、恰恰、牛仔、桑巴、斗牛等五种舞蹈,在拉丁舞教学中此五种舞蹈并不是根据学生的喜好状况决定的,而是依照一定的顺序组织学习的。在学习拉丁舞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进行伦巴的学习,伦巴是一种节奏感较强的舞蹈,对于舞蹈的功底要求较高,如果可以很好的学习伦巴,那么其他拉丁舞的学习则较为简单。接着是恰恰,恰恰与伦巴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音乐节奏有了变化。初级班之后是中级班、高级班,升入这两个班级之后会学习另外三种舞种。

2.3拉丁舞教师现状 2.3.1教师年龄现状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日照市拉丁舞教师的年龄普遍较小,在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的教师占到50%以上,而且其中大部分教师主要以学生兼职为主,兼职学生教师的数量超过年轻教师数量的60%。因此从拉丁舞教师的年龄状况来看,有经验教师的比重较少,而且许多教师都是兼职,专业化程度较低,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而不能集中精力进行拉丁舞教学。2.3.2教师的学历状况

教师的学历虽然并不是全部代表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教学能力,因此从客观角度讲,教师的学历越高教学水平就越高。但是从日照市拉丁舞教师的学历状况看,整体学历水平较低,硕士以上的教师仅仅占教师总数的5%左右,本科生约占45%左右,其他大专及以下教师约占50%左右。本科教师是拉丁舞教学的主要力量,但是这些本科生往往是学校在校学生,因此在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教学中往往缺乏经验,教学效果并不明显。2.4拉丁舞培训机构现状 2.4.1拉丁舞培训机构形式现状

日照市少儿拉丁舞培训机构主要包括舞蹈培训中心、俱乐部、培训学校、健身中心所开设的拉丁舞培训,对少儿拉丁舞进行长期或短期的教学培训,机构聘任专业的教师。学业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也会聘请一些有名的专家进行授课,培养少儿对拉丁舞的兴趣。使少儿掌握拉丁舞技术,增进少儿身心健康,促进少儿全面发展,对我市的拉丁舞学习有很好的推动性帮助。但是日照市大部分培训机构都是私人办学,将经济利益放在了首位,对于教学质量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则不够重视。

2.4.2教学培训设施状况

教学设施是进行教学的基础,良好的教学设施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拉丁舞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样需要良好的教学设施提供,尤其是教学场地的质量,音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从日照市拉丁舞教学设施状况看,专业化的教学教师比较缺乏,其他辅助设施的质量也不高,尤其是音响质量不高,轻重音分辨不够明确。

3.影响拉丁舞培训开展的因素分析

3.1教师教学水平

拉丁舞教师是组织少儿拉丁舞教学的主要人员,因此拉丁舞教师的教育水平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学习状况。作为一名优秀的拉丁舞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质:首先要对拉丁舞知识熟知,有着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次要对拉丁舞的各项基础动作熟悉,并可以言传身教;第三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完成拉丁舞各种动作的教学。

但是从当前日照市拉丁舞教学培训级机构的拉丁舞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状况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对于拉丁舞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不能对各种拉丁舞动作进行深刻的解释;第二是拉丁舞教师大多来源于在校学生,需要学习,因此对于拉丁舞教学的精力投入程度不够;第三是,拉丁舞教师的年龄普遍偏低,拉丁舞教学经验比较缺乏。

3.2学习与训练的矛盾

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人们认为少年儿童时期是学习的黄金季节,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重于其他一切事情,任何事情都要为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让路。从日照市拉丁舞教学现状来看,许多儿童的家长虽然让孩子参加拉丁舞培训,但是众多家长认为孩子参加拉丁舞培训只不过是一种兴趣爱好的培养,与正常学习课程来比,在重要程度上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虽然同意儿童进行拉丁舞教育培训,但是必须在不影响儿童正常学习状况下进行,一旦家认为拉丁舞教学培训影响了儿童的正常学习,那么就会限制拉丁舞的培训时间,导致了拉丁舞培训与学习的矛盾比较突出。3.3场地设施问题

场地设施是保证拉丁舞教学正常进行的基础条件,要想提高拉丁舞培训效率需要从场地下手,不断提升拉丁舞培训场地的质量。一般来说拉丁舞培训场地需要一个较为广阔的空间,要达到长五十米,宽25米,只有保证了场地的空间才能保证各种拉丁舞动作教学可以充分展开。除了保证要有空旷的教室环境外,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镜子,保证教室四面都要有超过两米高的镜子,使儿童的拉丁舞动作可以通过镜子来展示。除此之外还要有良好的音响设备,音乐是拉丁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保证音响质量,使得音乐有着较强的节奏感。从日照市拉丁舞场地设施状况来看,许多教育培训机构的场地设施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拉丁舞培训教室不够宽阔,达不到基本要求,镜子的数量不够,在教室内部仅仅有一面或者两面有镜子,达不到四面都有镜子的标准。音响质量也比较差,与多媒体教师的教育培训辅助设施较少,这些客观条件的制约直接影响了日照市拉丁舞教育培训效果的提升。

3.4缺乏比赛与表演

拉丁舞的培训效果主要通过各种比赛和表演展现,只有通过比赛和表演才能将儿童的学习状况进行展现。而且在拉丁舞的表演与比赛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儿童对于拉丁舞表演的重视程度,提高其注意力,进而提升培训效果。通过拉丁舞比赛或者表演也可以提高儿童的自信心,提升其心理素质,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在拉丁舞培训过程中还可以增强儿童团结协作的精神。

但是从当前日照市拉丁舞教育培训状况来看,教育培训机构的虽然较多,但是组织的拉丁舞比赛较少,儿童缺乏各种表演机会,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日照市参加拉丁舞培训的少年儿童每年参加拉丁舞表演的机会在2到3次,不能满足少年儿童对于各种比赛与表演的需求,影响了拉丁舞教学水平的提高。

4.日照市少儿拉丁舞开展的对策分析

4.1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拉丁舞教师对于拉丁舞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日照市各个拉丁舞培训机构要重视拉丁舞教师综合教育能力的提升,促使拉丁舞教育培训整体水平的提升。日照市各个拉丁舞教学培训机构在教师选择上要提高要求,保证教师要有拉丁舞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要进行拉丁舞基础知识、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基础舞蹈动作的考核,进而保证拉丁舞教师的素质水平。4.2文化课与拉丁舞课程协调发展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目标,学生只是会单一的学习文化知识,会变成书呆子,而文化课成绩不好智慧单一训练的学生,会在个人修养和素质上有一定的欠缺,也有可能变成教师认为的“问题学生”,所以少儿的全面发展是重要的目标之一。教师应该明确教学思想,采取辅助教学措施,引导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首先,高度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从学生的思想教育方向上加以强化,在班级中开展全方面的竞争学习。其次,各个学科教师和家长,学校之间要相互交流,制定出是适合学生全方位发展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在健康的学习氛围中成长。最后是训练机构与家长在学生文化课学习上保持畅通联系,制定出合理的训练计划,协调好文化学习与训练之间的关系。

4.3完善训练设施

经过调查得知日照市拉丁舞培训场地设施不够完备,辅助设施不完备。不同的机构层次应该有相对应的训练设施,设施完备才能让训练有序正常的开展。在完备教学设施上,我们可以大量的参加共性活动吸引投资人,赞助商投入资金,加上机构自身的投入,给少儿一个干净、卫生、耳目一新的学习环境。监管培训机构的部门也要对机构进行检查和监督,督促培训机构将设施完备,设施不达标准者给予处罚或取消培训的资格。

4.4增加比赛与表演机会

拉丁舞是一项艺术舞蹈,是人们通过各种身体动作体现舞蹈艺术之美,同时也可以协调人体各个部位肌肉,促进人们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拉丁舞也有着极强的表演特性,只有通过各种表演或者比赛才能燃气学生的训练热情。因此日照市应该多多组织各种形式的拉丁舞表演或者比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上台表演机会,通过现实表演提升学生对于拉丁舞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措施为,建立拉丁舞组织协会,为社会各个单位提供表演,同时组织市内各个学校的拉丁舞比赛,以及同其他市或者学校举行联合比赛等。

5.结论:

拉丁舞是我国诸多舞蹈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舞蹈,拉丁舞以其优美的舞步,超强的节奏感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拉丁舞在我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从现实拉丁舞教育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5.1教师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日照市少儿拉丁舞的教师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自身的素质方面和优秀的少儿拉丁舞老师相比还有一定差距。5.2学习与训练存在矛盾

家长过于重视儿童的学习,压缩了儿童拉丁舞训练的时间,导致了拉丁舞训练与学习时间相矛盾的状况。5.3场地设施问题

日照市拉丁舞培训机构培训场地不够标准,设施专业化水平较低,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5.4缺乏比赛与表演

日照市少儿拉丁舞比赛和表演的数量和规模远不足以满足少儿拉丁舞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济南市少儿拉丁舞开展现状调查研究[D].刘文静.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湖南省少年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D].刘晓婧.湖南师范大学 2012 [3]我国优秀拉丁舞选手引带技术能力及其训练的研究[D].赵耀.北京体育大学 2012 [4]西安市少儿体育舞蹈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郭琪.西安体育学院 2012 [5]少儿拉丁舞基本功训练内容的研究[D].熊茵.湖南大学 2011 [6]重庆市少儿拉丁舞现状调查与研究[D].胥燕.重庆大学 2011 [7]石家庄市少儿拉丁舞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D].宋旭鹏.河北师范大学 2010 [8]青岛市青少年拉丁舞培训机构运行情况与发展思路研究[D].周吉兰.北京体育大学 2010 [9]广西城市少儿体育舞蹈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王光.广西师范大学 2010 [10]上海市少儿拉丁舞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沈丽群.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1]浅谈幼儿拉丁舞教学[J].冯蓓蓓.大众文艺(理论).2009(02)[12]论拉丁舞的体能特征及其训练要素[J].张艳青.运动.2009(01)[13]浅谈舞蹈教育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J].臧琳佳.大舞台.2009(05)[14]陕西省拉丁舞俱乐部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探究[J].万超.才智.2009(25)[15]兰州市青少年体育舞蹈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丁婧.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04)

附录

问卷一 教师问卷

1.你的性别是:1男 2女

2.你的年龄是:

1、20-30 2、30-40 3、40以上 3.您从事拉丁舞教学多少年?

A 2到6年 B 6到8年 C 8到10年 D 10年以上 4.您取得了那种国家教师资格等级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无级别 5.您在教学时更注重哪些方面

A 基本功练习B 套路学习C 比赛组合 D 身体素质 6.您所在的舞蹈教学场地情况如何? 室内:设施完整,有把杆、镜子、全套音响扩音设备()设施简单,把杆、镜子、音响扩音设备不齐全()设施简单,无把杆、镜子、全套音响扩音设备()室外:水泥场地()无固定场地()其它()7.您参加工作以来外出培训次数

A 0次 B 1次 C 2次 D 3次 E 3次以上

8、您认为体育舞蹈教师提升素质途径是什么

A 进修 B 自学 C 参加学习班 D 其他

9、您认为影响少儿拉丁舞开展的重要因素有那些?(可多选)

大众对拉丁舞的认识不够()培训机构的经济来源()教师水平()与文化课的矛盾()政府态度()比赛内容的设置()场地设施()整体拉丁舞水平()科研水平()培训宗旨()其它()

问卷二

针对学生的问卷 1.你为什么学习拉丁舞?

A 爸妈送来的 B 自己喜欢 C 别人都参加 2.你参加过几次拉丁舞比赛

A 0次 B 1次 C 2次 D 3次 E 3次以上 3.你参加拉丁舞培训一周有几次

A 0次 B 1次 C 2次 D 3次 E 3次以上 4.你参加拉丁舞培训的目的

A 锻炼身体 B 业余爱好 C 一技之长 D 参加比赛 5.你学习了哪几种拉丁舞

A 伦巴 B 恰恰 C 牛仔 D 桑巴 E 斗牛 6.你学习拉丁舞的目的是

A 强身健体 B 塑造形体 C 兴趣培养 D 培养特长 7.你每年参加的拉丁舞比赛次数

A 0次 B 1次 C 2次 D 3次 E 3次以上 8.你的拉丁舞训练时间与学习是否冲突 A是 B否

9.你对学校的音响设备是否满意 A是 B否 C一般

致谢

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涯即将结束,为了给学习画一个圆满的句号,本人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经历了资料收集、思路整理、论文撰写以及修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老师与诸多同学的帮助,尤其是在导师的帮助与指导下,对文章内容进行了反复修改,最终完成了本研究。

总而言之,在论文完成过程中是导师与同学给予了巨大的帮助与支持,保证了我论文的顺利完成,在这里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五篇:关于留守儿童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现状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基于共生理论研究成果、针对农村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数量进一步扩大,伴随而来的“留守儿童”数量必将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现象将会也必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城镇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 30%,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的 40%。而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仅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就近2000万人,而且还有增长趋势。“留守儿童”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和缺位,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一些儿童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性格孤僻,行为懒散,我行我素;一些儿童因心灵空虚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迷上电子游戏、赌博;有的甚至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现实问题。关注留守儿童是学校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需要。留守儿童身上明显存在的监护权缺失、安全无保障、情感缺乏、性格缺损、道德教育出现真空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学校全面育人目标的达成。关注留守儿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曾指出: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和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依然严峻......从负面看,父母外出务工使家庭教育缺位,对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它最终会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现象会影响农村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共生理论是一种有助于促进留守儿童发展的理论。“共生”一词的概念源于生物学,指不同种属的生物一起生活。在我国古老的中医学说中,也早就提出了“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的“共生理论”。共生理论和方法在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开始应用于社会领域,主要是医学领域、农业领域和经济领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首先为西方社会学者们所提出。他们认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具有高度知识的人与生产工具的综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因此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已经结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共同 16 体。在此基础上,西方的一些社会学家提出了一种“共生方法”的理论来设计社会生产体系,强调社会生产体系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与关系。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共生理论”认为到,共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共生的本质是协商与合作,协同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互惠共生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共生现象的必然趋势等。依据“共生”理论来看待和分析学校教育中的发展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影响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宏观重大关系问题就是一种“共生关系”。如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家长、学生就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协同进步,共同成长的共生体,三者之间是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而作为共生体一部分的留守儿童群体完全有可能依据共生体的有效交往资源得以生存、转化与协调发展。

二、课题概念阐释

留守儿童是指远离双亲或单亲,多数依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

共生理论。“共生”一词的概念源于生物学,指的是不同种群按某种物质联系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传递,从而能够合作共生。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存在于社会与经济领域之中。“共生理论”认为:共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共生的本质是协商与合作,协同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互惠共生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共生现象的必然趋势等等。该理论强调种群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运用共生现象普遍性的观点来看待人类社会中诸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关系,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关系存在的客观性,从而按照共生原理不断推进其向优化转变,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就是学校基于对共生理论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现状的分析,研究探索出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加以引导、梳理、教育策略,促使“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积极融入学校主流环境,获得健康快乐成长的研究。

三、研究现状及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以共生理论观照和分析、解决学校教育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尚属新生领域。有 17 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已开始并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成果,但这些研究基本侧重于一般理论研究方面,而针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智力的教育和实践研究是不够的。已有的研究往往注重现状的分析,但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智力的教育还没有较完善的方案出台,开题报告《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已有的研究往往注重针对性矫治留守儿童问题,但从系统层面解决这一问题还鲜有涉及。本课题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借鉴共生理论,针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智力的教育作进一步的理论梳理和实践探索,以探索适合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二)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共生理论下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过程就是构建更加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开拓共生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新进展。

2、构建更加和谐的育人环境。

3、进一步探索出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

4、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适应当前农村现状的要求,对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新农村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基于共生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在学校,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加以引导、梳理、教育,促使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实现教育目标,构建和谐校园。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和睦、幸福,促进农村家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家庭。在社会,对促进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学校基于对共生理论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加以引导、梳理、教育,促使“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并探索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

(二)研究的内容:

1、共生理论下的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研究。

2、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现状。

3、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

4、探索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

(三)研究重点:

适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力图以“研究——尝试——反思——生长”为研究模式,力图在研究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生长。

1.文献资料的搜集与学习。广泛搜集、学习,把握国内外教育教学关于共生理论、留守儿童研究的先进理论与成功经验。

2.现状调查与分析。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

3.探究试验的实践研究。在切实把握应然与实然状态的基础上,提出试验方案,开展如问题留守儿童个案研究、留守儿童情感补偿的实践研究、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困难矫治研究等。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建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发展模式。

下载儿童依恋的研究现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儿童依恋的研究现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研究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全国已有一亿四千万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在这些农民工中,有相当数量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

    亲子依恋

    授课题目:亲子依恋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亲子依恋的概念,掌握亲子依恋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的方法。 3.重视亲子依恋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作......

    如何写研究现状

    一、为什么要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考察学生是不是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为什么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呢?不是为了让学生抄袭,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

    研究现状

    我国手机拥有量早在2002年便 已是世界第一位.至2007年11月 底,全国手机用户接近5亿户.普及率 高达38.5%,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 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都已经达到或者接近100%的普及......

    留守儿童现状

    一、课题的提出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基于共生理论研究成果、针对农村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研究论文[合集五篇]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向城市聚集,在这些农民工中有相当一部分已为人父母,他们外出后将子女留在农村交由老人、亲戚、朋友抚养,由此带来了一......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 肖媛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城镇......

    儿童自闭症研究现状与社会工作者的介入

    儿童自闭症研究与社会工作者的介入 摘要:这样一群孩子,不会说话,不会表达,他们终日沉默,他们形影单只,他们是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患了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又被称为儿童自闭症,作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