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大狂草》
《论大狂草》
作者:黄其锦(一冰)
书法自然 生于阴阳、形在五行、成于大道
总论
大狂草,是在唐楷、羲之行草、张旭、怀素狂草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继中国草书章、今、狂三体之后的第四种草书体。大狂草书体首次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先天八卦、阴阳平衡、五行生克制化的理念融进作书意境、融进笔法、身法、步法。同时,融入兵圣孙武十三篇有关理念补充了大狂草书体的形势,使书体的形、态、气、势、布局成了合符自然的具有阴阳双面的书法,克服了自宋以来草书阴柔斜曲而缺阳刚正直的单面书写弊端。为中国草书作了三点创新:一是改变自宋以来的单面只阴不阳的书写方式为双面有阴有阳的书写方式。即:既有阴柔斜曲,又有阳刚正直,使书法阴阳平衡、刚柔相济、正斜有态、曲直有形、诡奇怪状、纵横有象、气势雄健。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二是变草圣张旭、怀素的朴素、非理性、因酒而发、不可揣摩的狂草为辩证、理性、非酒能发、能够揣摩的大狂草,充分显示中国字的神奇、雄伟、壮观,显示大自然景象多姿多采,显示书体与人世间各类诗文的精气神意如出一辙;三是运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原理创造了一种弓步、虚步、配合莲花步、歇步(歇步只在壁书时配合弓步采用)进行运笔的 《书道健体强身运笔步法》。
大狂草走的路,是先楷后行再草(小草)到狂最后大狂的路。至于楷行和小草,宋代苏东坡云:“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狂,现代于右任先生的入室弟子亦是建国后中国标准化草书学社社长胡公石在其《论草书标准化》一文中引申其意是“不怀得失,不受一切约束以求解放。狂字用在草书上的名称,顾名思义,一要人狂,二要书狂。第一要写得快;第二要诡奇怪状。”唐代草圣张旭、怀素是典范。颜真卿说:“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这个“不群”、“骇人”,总括了狂草的既要写得快又要诡奇怪状的特点。由此可见:狂如飞!而大狂草,则是在继承先贤笔法的基础上另有洞天:它如天之三宝日月星无常体,地之三宝水火风无常形,人之三宝精气神无常态。正如东汉大书家蔡邕在《笔论》中所云:“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蔡邕在“须入其形”后用了16个“若”(实际上自然景象数不胜数)的比喻,说明了真正意义上的也是最高境界的书体是更高意义(文字)上的象形,是回归自然,纵横有象,字无常形。贵在变!
大狂草书体的实质,是书法自然(读法是:“书·法·自然”,而非“书法·自然”。其中“法”字为动词,意为效法、遵循。意思也就是以自身的法自然之道为原则,自由而不受约束),生于阴阳、形在五行、成于大道。
一、书法自然
纵观中国文字和书法史,古圣先贤走的路,全部都是书法自然之路。文字的产生,书法的形成,无一不是源于自然,效法自然。
五帝时期的文祖仓颉,广泛搜集民间的图画文字加以整理、改造,创造了有系统的象形文字。史书上说:“仓帝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于是穷尽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人类从此结束了结绳记事之陋,由蛮荒岁月转向了文明生活。
中国书法鼻祖,秦相李斯变仓颉籀为小篆。后世称为“小篆之祖”。其篆书“画如铁石,字若飞动,作楷隶之祖,为不易之法”。(《书断》卷上《小 篆》)。他在《用笔法》一文中开天劈地阐述了书法要“道合自然、信之自然”!还用自然界的鹰望鹏逝(意即作书用笔要象苍鹰鹏鸟扑食那样阳刚、雄健,先在空中飞翔、回旋、观望,看到目标之后疾速下飞贴近扑捉)、游鱼得水(是说作书用笔除了阳刚矫健的一面外还要阴柔圆曲,不要做作,要象游鱼一样,自然舒畅!要心存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舒展活泼地游动的景象)、景山兴云(是说作书除了具有阴阳之外还得绚丽多彩,要象景山上升起的云朵一样飘然、悠闲、自在。强调从大自然的美中悟出用笔的规律)的形和势言简意赅地阐述了书法自然的真谛:“夫书之微妙,道合自然。篆籀以前,不可得而闻矣。自上古作大篆,颇行于世,但为古远,人多不详。今斯删略繁者,取其合理,参为小篆。凡书,非但裹结流快,终籍笔力轻健。蒙将军恬《笔经》,犹自简略。斯更修改,望益于用矣。夫用笔法,先急回,后疾下,如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脚,若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善深思之,理当自见矣”。
东汉大书家蔡邕,是中国笔法传承的第一人,他作《篆 势》《笔论》《九势》,一再强调书法自然。《篆 势》云:“字画之始,因于鸟迹,仓颉循圣,作则制文。体有六篆,要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体效尾,长翅短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緼。扬波振激,鹰跱觯鸟震,延颈协翼,势似凌云。或轻举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露缘丝,凝垂下端。从者如悬,衡者如编,杳杪邪趣,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蚑蚑翾翾”。《九势》开篇又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而《笔论》在上面已叙,则更强调书法自然。
蔡邕笔法的传承,明代解缙在《春雨杂述》中作过描述:蔡邕—蔡文姬—韦诞—钟繇(掘韦诞墓得之)--学生宋翼(掘钟繇墓得之)--王旷(羲之之父)—交由卫夫人以授王羲之。
蔡邕笔法传承,后人有三国楷书鼻祖钟繇著《用笔法》,晋代卫夫人著《笔阵图》,东晋书圣王羲之著《书论》《用笔赋》《笔势论十二章》《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等,几乎均在强调书法自然。王羲之《书论》云:“每作一字,须用数种意,或横画似八分,而发如篆籀;或竖牵如深林之乔木,而屈折如钢钩;或上尖如枯秆,或下细若针芒;或转侧之势似飞鸟空坠,或棱侧之形如流水激来”。
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还强调“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直,便不是书”!这和蔡邕说的“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一脉相承。王羲之还说自己“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时年五十有三,恐风烛奄及,聊遗于子孙耳。可藏之石室,勿传非其人也”。可见,王羲之尽管没有直接得到李斯、蔡邕、张芝、钟繇等古圣先贤的言传身教,然他不断学习先贤众碑及其笔法理论,终成一代书圣。综上所述,古圣先贤仓颉、李斯、蔡邕、钟繇、卫夫人、到王羲之(汉草圣张芝今草书迹及文章今无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冠军帖》《八月帖》等刻帖),尽管他们当时未曾见过也未曾写过他们之后必然会产生的他们自己所描述的书体,但是他们(包括秦汉晋唐其他书法大家)博大精深的笔法理论以无数自然界产生的现象用比喻的方式告诉了我们最高境界的书法是什么?书法应该怎么写!古圣先贤呕心沥血给我们指明了月亮所在。但手指(书法理论)不代表月亮(书法)本身。因此,我们今天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都要循着古圣先贤指引的书法之路勇敢地走下去!大狂草书体在古圣先贤给我们指引的书法自然之路上不断感悟、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这条路上,大狂草书体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先天八卦、阴阳平衡、五行生克制化的理念和孙武十三篇的有关理念首次融进作书意境,又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理念首次引入书道步法,创造了一套既有益于书法又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道健体强身运笔步法》,填补了空白。意在将前人意念应达的大道自然的书法展示出来,感恩古圣先贤为我们发现并确定的书法自然之真谛!
二、生于阴阳
唐楷、王羲之行书、今草和张旭、怀素狂草是大狂草书体的基础功性,理性是通过深入自然、感悟自然而产生的,也就是灵感。而功性和理性灵感转化成大狂草书体,是引入伏羲先天八卦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道教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原理才得以形成的。
太极是
一、是道,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是生两仪。一阴一阳就是两仪。阴阳是天地之道、男女之道,同样也是大狂草书体之道。
大狂草书体生于阴阳,处处体现阴阳。主要表现如下: 大狂草的道生一,即书法之大道本是太极一条自然线; 大狂草的一生二,是书法的一条自然线一分为二产生了阴线和阳线。阴阳之线在大狂草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刚线柔线、实线虚线、粗线细线、长线短线、直线曲线、正线斜线、浓线淡线、燥线湿线等等,阴阳之线贯穿着书法之道,联通着大自然;
大狂草的二生三,是说在两仪生出的少阳、老阳、少阴、老阴这四象上,分别各加一阳爻或阴爻,叠之为三,就产生先天八卦对应的四阴四阳的八种阴阳形态。
大狂草的三生万物,即叠之为三所形成的四阴四阳八种形态产生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大狂草书法体系。
大狂草生于阴阳,反过来说也叫阴阳产生大狂草。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笔法、二是步法、三是身法、四是字法、五是章法。笔法是正锋侧锋、顺锋逆锋、露锋藏锋、圆方、转折、提按、疾速迟重等,在书阳刚正直字体时则上下左右运臂挥舞,在书阴柔斜曲字体时则指腕同运,上下收放、左右摇转,阳字阳划弓步配合,阴字阴划虚步配合;步法是弓步、虚步、莲花步、歇步;身法是伸缩开合,闪展俯仰;字法五行是圆形金(阴金阳金)、弧形水(阴水阳水)、长形木(阴木阳木)、尖形火(阴火阳火)、方形土(阴土阳土),还有奇正、大小、长短、宽窄、粗细、仰卧、正斜、直曲等;章法是先天八卦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搏、水火不相射这四对阴阳卦象之气贯通各行。
运笔速度一味快,则纯阳无阴;一味慢,则纯阴缺阳。两者均是书法之大忌。大狂草书体的运笔速度,是疾速与迟重并举。书写速度依据书写内容既有疾速如电的快又有迟重兼施的慢,体现阴阳平衡、刚柔相济。
三、形在五行
孙子曰:“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这个不过五的声色味变之理,是普遍真理。我们把它引用到书法领域,同样得出结论:书不过五,五体之变,不可胜观也;字不过五,五形之变,不可胜看也。声,角 征 宫 商 羽也;色,青 赤 黄 白 黑也;味,酸 苦 甘 辛 咸也。它们各具的五种特性均体现木、火、土、金、水之五行。
五体书法:篆、隶、楷、行、草。同样具五行属性。书体及其代表人物和其所产生的朝代五行大致相同:秦为水德,李斯秦篆为水,汉为土德蔡邕汉隶为土,三国魏为木德钟繇楷书为木,晋为金德羲之行书为金,唐朝武则天将朝号改周期间为火德产生张旭狂草为火。
大狂草书体字形之五行:圆金弧水长木尖火方土。笔画五行:圆、刚、硬是“金”的表现;弧、弯、润是“水”的表现;长、宽、直是木的表现。尖、艳、燥是“火”的表现;方、厚、稳是“土”的表现。
上述表明,事物不过五,都存在于五行之中。而要达到不可胜听、不可胜观、不可胜尝、不可胜看,关键在于变!变则生,不变则死。
为了达到这个变字,在作书训练过程中,经常要反常态进行,如大笔书小字,小笔书大字,醉作楷,醒作狂;还要分别在纸铺桌、地、壁、顶及置纸悬空的五种状态下书写,不断增强作书之变的能力。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必须是阴阳平衡、如诗如画、浑然天成的作品。这种作品,是通过书法五行之形的变化得以实现的,其核心是因时、因地、因人、因作字内容之变而变。正如孙子说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的道理一样。作品的评断标准,是看能否达到大众(包括虽不识字的大众)的喜观喜用喜藏喜学及其能否传世。比如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古人法帖、碑刻,就是传世100年、1000年甚至永远的书法。
大狂草书体的形和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面。任何形都带势,任何势都有形。孙子曰“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书法和孙子描述的自然界产生的形势景象是一致的。善书之形,亦如积水从千仞高山冲决而出,势来不可止;善书之势,亦象圆石从千仞高山之上滚下去,势去不可遏!
大狂草书体的形势,总体是取形于五行,取势于阴阳。特点是一大:一线贯穿阴阳,体现五行,书法自然,气势宏大。如《晋·陆机·文赋》所云“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二狂:势若奔蛇走虺惊天地,声如骤雨旋风泣鬼神。横如大梁竖如立柱坚固挺拔、撇如长枪捺如利剑气势如虹,点如高山坠石转如铁划银钩,大开大合、疾速骇人、诡奇怪状翻合宜;三无:如天之三宝日月星无常体,地之三宝水火风无常形,人之三宝精气神无常态。
四、成于大道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可见,自然是道所效法的最高境界!也可理解为,道就是自然,自然就是道。书法成于大道,就是书法成于自然。一句话,就是认祖归宗,从自然中来,又回归自然中去。
那么,什么样的书法才合符大道,什么样的书法才是自然的?回答是:一阴一阳谓之道,五行有象谓自然。万法归宗就是一,大道回一即自然。
大狂草书体书写案例
1、悟阴阳平衡、纵横有象、字无常体的书写案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书写理念及方法:这是群经之首《易经》的乾坤卦象辞。天的包容,地的承载,是君子学习的榜样。天乾地坤、天刚地柔、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自强不息、地道厚德载物,都是君子必须学习的。
在书写时,字体应天大、地大、君子小。君子两字有两处分别至于天字之下方和地字之上方。天字笔势应朝下,蕴示天道下济,地字笔势应向上,蕴示地道卑而上行,并和天遙相呼应。天行健三字应写得刚劲有力,特别是健字,是健康向上的,最后一捺要气势如虹,与天呼应!君子以自强不六字的字体应小一点、柔一点,体现阳中有阴、刚中有柔,而息字又忽然增大,并刚健有力,展示乾卦的生生不息的宏大景象,增加视觉冲击力。地势坤三字,是阴柔有情,地字向上与天呼应,坤字宽广,最后一竖粗壮有力并往下扎根,表示地大地厚地稳。中间的势字较小而柔。这三字的大小比例和天行健相适宜。君子以厚德五字应写的比较柔顺些,载物两字又忽然加大,一方面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一方面笔画苍劲有力显示了载物的分量之大和阴中有阳、柔中有刚的阴阳相互渗透美德。
2、悟秦相李斯《用笔法》理论书写的榜书案例
寿
书写理念及方法:李斯说,“夫用笔法,先急回”,因此,在书写寿字第一横划时先用中锋重笔下按并向右徐行往上急回。李斯又说,“后疾下”,因此在急回后,略作停顿,作好笔势疾下的造势意念,然后用中锋重按写竖疾下。李斯又说,“如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脚,若游鱼得水”因此提笔向上,作老鹰盘旋和游鱼得水之态,采用转笔书写寿字的三横划及草书的巾字符,然后看准目标,最后一笔作“鹏逝”之态,即采用中锋至上而下往左迅疾下撇,直至目的地。此撇应长,表示长寿,此撇应健,表示健康。最后在右上方采用空中遥掷笔之法作点,如高山之坠石,增强了气势,体现了平衡,象征着吉祥。
3、大狂草书
五体书颂
仓颉造字原自然,书道兴起始象形。篆隶楷行草五体,一成书体归五行。篆水隶土楷为木,行金草火五德临。众法归宗本是一,一生两线阴阳仪。阴阳贯穿五体势,绚丽多姿象彩云。昔时书体各有宗,篆体李斯隶邈秦。章草史游今张芝,楷体钟繇德升行。羲之行草贯古今,旭素狂草世代临。一冰 丙申之夏赋于北京西山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国书法的兴起,始于仓颉制造的象形文字,而象形文字又原于自然。随着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篆隶楷行草五体书法。寻宗问祖:篆体鼻祖是秦相李斯。尽管在仓颉造字后产生有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等,但这些一概都归大篆范围,成为历史文物。说李斯是鼻祖,是因为秦一统天下后,实行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字体为李斯小篆,因此篆体鼻祖当然是李斯;隶体鼻祖是秦朝程邈。但隶体的高峰,则在汉朝。代表人物有师宜官、蔡邕、王次仲等;楷体鼻祖是三国的钟繇。之后产生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南北朝魏碑,上承汉隶下开唐楷。第二个高峰是唐楷,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行体鼻祖是汉末刘德升。高峰则是东晋书圣王羲之;历史上的草书尚未明确鼻祖。主要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草书体。章草的创始人是西汉史游,代表作有《急就章》;今草的创始人是汉末张芝,被称为历史上第一个草圣,代表作有《冠军帖》《终年贴》;集大成者是书圣王羲之(王羲之所以被称为书圣而不称为行圣、草圣,主要原因是他的《十七帖》集今草之大成,其次是因其行书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行、草皆精也);狂草的创始人是唐代草圣张旭及怀素。张旭代表作有《心经》《肚痛帖》《李青莲序》等,怀素代表作有《自叙贴》(被称为天下第一草书)《圣母贴》等。因此,《五体书颂》诗曰“羲之行草贯古今,旭素狂草世代临”。
中国书法归为五体,是因为世间万物不过五,原于阴阳五行,始于自然(中国书法史上产生的书体如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等都归为篆体,魏碑、瘦金体等都归为楷体,今天产生的大狂草当然是归属于草书体。五体是母项,其余之体都是子项)。五体书法的发展和变化,最终目标是回归自然,成为中国绚丽多彩、至高无上的艺术,观不胜观,万古传颂。
第二篇:文徵明狂草自作七言律诗
文徵明狂草自作七言律诗
文徵明狂草,世不多见。这幅文徵明自作七言律诗《八月六日书事》二首;《秋怀》二首,均见载于《甫田集》卷八。系指当时讨中宁王朱宸濠叛乱一事。从这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出文徵明草书学张旭、怀素狂草书体,笔法恣肆,跌宕起伏富有节奏。笔势圆转自若,瘦硬通神。特别是其中有几个字占满一行,极尽驰骋之能事。而作品中也出现章草笔法,如“书”、“外”最后一点,显得笔意飘逸。
草书诗卷 纸本 纵26公分 横487公分 上海博物馆藏(点击图片看放大图)。
第三篇:当代狂草四人高清作品展,沈鹏先生题写展标!
当代狂草四人高清作品展,沈鹏先生题写展标!
全国书法大赛火热报名中加微信 shufayi02 为好友免费报名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展标。
2016年11月26日,草圣故里、书法荣乡,“万殊一相狂草四人展”沿着草圣的足迹在甘肃美术馆盛大开幕。千余人汇聚于此,场面热烈,盛况空前。此次展览由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甘肃书法院、瓜州县人民政府主办。共展出胡抗美、刘洪彪、张学群、王厚祥四位著名书法家的40幅狂草书法作品,其中,每人一幅宽约7米,高约2.5米的巨幅作品占了整整一面墙,格外引人驻足!四位书法家都是当代最具人气和广泛影响力的著名书法家,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广受关注。此次展览方方面面参与的人员都很多,尤其是几位老师的学生、助手和朋友对展览都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帮助。在宣传上,无论是兰州,还是全国各地的专业和主流媒体都主动跟进,可谓影响巨大!“狂草四人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正能量、真性情”为主题的专题性狂草大展,在当代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个展览无疑会成为当代书法展览史上一个经典的案例。
当天下午,在兰州大学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万殊一相狂草四人展”论坛,可容纳400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胡抗美、刘洪彪、王厚祥三位老师围绕狂草的历史、特点、创作等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还将自己多年的创作心得与在场观众分享,深入浅出,活泼有趣,掌声雷动。应众多师友和收藏家的要求,今将展览作品在头条号“经典博物馆”予以展示,由于技术的原因,个别作品无法发送,敬请四位书家和广大师友谅解!(黎 明)胡抗美,号鹿门山人、得天庐,1952年生于湖北襄阳。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主任、青少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不忘初心 120cm×120cm风生翠萝 120cm×120cm
祖咏《望蓟门》诗句: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120cm×120cm
杜甫《秋兴八首》其二 246cm×124cm
自作诗。孤松立雪中,万树伴风空。既挺千寻体,何患八极风。凌霜野老直,弃冕布衣翁。246cm×62cm
自作诗二首。推帘树上雾,落叶配闲冬。白发牵人退,醒来四壁空。两次欠黄山,十年日日闲。镜前人自问,何事改朱颜。246cm×100cm
张栻《城南杂咏》二首。云生山气佳,云卷山色静。隐几亦何心,此意相与永。前年种垂柳,已复如许长。长条莫攀折,留待映沧浪。246cm×62cm
睡至想到联。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246cm×31cm×2 毛泽东《登庐山》《答友人》。展厅实景效果。246cm×744cm刘洪彪,字后夷,号逆坂斋,1954年生于江西萍乡。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火箭军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研究员。2007年、2011年、2014年三次蝉联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七子”称号。2008年受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被授予“全军文化艺术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自作诗《咏葡萄》。瘦藤牵碧玉,疏叶掩晶珠。甘苦相参差,润枯互有无。120cm×120cm
自作诗《何友人书法展》。时谋巧构妆佳咏,每遣清词润素笺,已藉毫锥游墨海,更修文质向云颠。120cm×120cm 自作诗《听雨挥毫》。极目观风雨,狂毫荡墨泥。雷涛阵阵远,窗鼓声声低。246cm×100cm
自作诗《题梅花图》。枝挺霜中俏,梅开雪后红。万花期暖日,一树傲隆冬。246cm×124cm
当谋要做联。当谋奇特事,要做正常人。246cm×31cm×2自作诗《汉字之美葡萄牙展有感》。石上斑驳迷碧眼,纸间腾跃惑白肤。同为人类一文字,惟有此书是法书。246cm×62cm 临池。68cm×68cm习静。68cm×68cm 醉墨。68cm×68cm 研道。68cm×68cm 正言。68cm×68cm
自作诗《二度兰亭曲水流觞所得》。又临曲水共流觞,高唱低吟仿二王。都羡前贤成诵速,自嘲吾辈遣辞荒。宽袍大褂迷人短,妙语箴言益世长。何必热衷摹外表,不如勉力做文章。246cm×620cm张学群 1957年10月生于安徽阜南。学生时代即任安徽大学书画协会会长;先后当选为安徽省直书画协会副会长、安徽省直书画家协会主席;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2010年11月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620cm×62cm
王维《泛前陂》。秋空自明迥,况复远人间。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澄波淡将夕,清月皓方闲。此夜任孤棹,夷犹殊未还。246cm×62cm室因竹为联。室因抱水随其曲,竹为观山不放长。246cm×31cm×2
韦应物《淮上遇洛阳李主簿》。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240cm×100cm 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246cm×124cm 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246cm×124cm 黄庭坚词三首。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怀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246cm×620cm 王厚祥 号稷山,1963年生于河北大城。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助理、主席团委员兼草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书会”执行会长,北京书画艺术院副院长,河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廊坊书法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助教。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246cm×124cm
李白《采莲曲》。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246cm×100cm 戴叔伦《苏溪亭》。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120cm×120cm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120cm×120cm
李从周《谒金门》。花似匝。两点翠蛾愁压。人又不来春且恰。谁留春一霎。消尽水沉金鸭。写尽杏笺红蜡。可奈薄情如此黠。寄书浑不答。246cm×62cm
何物有谁联。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246cm×31cm×2
李白诗二首。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246cm×50cm×2
手卷《杜甫诗六首》。展厅效果实景。释文略。68cm×960cm 手卷《杜甫诗六首》局部。展厅效果实景。释文略。此幅作品原作为四个四尺整张横置拼接的条幅,为了欣赏方便,编者在发布时,将其改动为手卷式。此为其一。释文略。68cm×272cm
此幅作品原作为四个四尺整张横置拼接的条幅,为了欣赏方便,编者在发布时,将其改动为手卷式。此为其二。释文略。68cm×272cm。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节录)。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246cm×690cm
第四篇:论 文档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教育水平及教育手段也不断提高.今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在逐步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构建起新型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一)化静为动,调动学习兴趣.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计算机多媒体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多媒体上出现一轮红日沿地平线冉冉升起,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精神异常振奋,注意力特别集中,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变难为易,提高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的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计算机教学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它不仅能展示文字,图片,图象,声音于一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认识难度,变难为易.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大部分学生还缺乏立体概念,而且演示起来难度较大.如果用实物演示,一间大教室,要让每个学生都看清楚是有一定难度的.而运用计算机教学,则可呈现出这样的效果:当圆锥体装满水倒进同底等高的圆柱体时,配上几声动听而响亮的流水声,使情景逼真生动,然后有序地来回演示几次倒水过程,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三)寓学于乐,培养学习兴趣
计算机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进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实践证明,计算机教学具有的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五篇:书法大师倪为公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系铁线狂草首人
倪为公告别仪式现场
13日凌晨5点48分,被誉为“铁线狂草第一人”的书法家倪为公,在泸州医学院因患肺炎导致呼吸系统衰竭抢救无效辞世,享年91岁。昨晚7点半,倪为公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泸州南寿山墓园举行,泸州市各界领导、倪为公亲属、弟子、文化艺术界名流以及其慕名者近300余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倪为公的遗体告别仪式。
大师西去
文艺各界名流寄语表悲痛
书坛一代大隐、91岁的“铁线狂草第一人”倪为公先生驾鹤西去,引起全国各界的极大关注。一时间,铺天盖地的微信从四面八方飞向泸州,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对一代大师的崇敬和纪念。
人民日报社原社长、总编、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邵华泽,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诗人、书法家林岫,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周志高等文化艺术界名流或委托专人送来花圈,或专门发来悼念倪老的诗文,表达对倪先生深深的敬意和怀念。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程天民先生专门打来电话,他说:“得到倪为公去世的消息,我十分悲痛!倪为公的去世是中国书法界的一大损失。请代我向他的夫人及子女表示我的沉痛哀悼和慰问!望其子女,学习其父亲的品质,做一个正直、有益于社会的人。同时,安慰母亲,孝敬母亲,和睦相处,让母亲安度晚年!遗憾的是,倪为公没有看到即将出版的《倪为公书法艺术精品集》。我将竭尽全力,把这本书出好,以慰倪老在天之灵!”
遗体送别
弟子晚辈现场作诗送倪公
倪为公灵堂设在南寿山墓园主礼楼,踏入灵堂,四周是几十副手写挽联。家属在灵堂一角设置了文房四宝,前来吊唁的友人晚辈纷纷现场作诗词作挽联。倪老遗体置于灵堂上方,“出生入死求真谛,动地惊天壮书坛”是其掌门弟子杨宗鸿为老师写下的诗联,两行诗联与倪公画像遥相呼应。遗体周围,摆放着一簇簇黄白相间的菊花,遗体前方,是倪公一幅精神抖擞、白须髯髯的遗像。
晚上7点半,倪公遗体告别仪式正式开始,300余名亲属友人以及文化艺术界名流共同默哀3分钟。泸州市领导、倪公生前工作单位也纷纷致辞,对倪公的逝去表达深深的敬意和怀念。最后,前来送别的人们在倪公遗体前轮流鞠三躬,表达悼念之情。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杨元禄 实习记者 徐庆 摄影报道
撰联寄哀思
文艺界名流撰联
书法家余德泉撰联:“铁线动尘寰,髯叟云行书大草;山乡怀巨擘,泸叙孰与继长椽?”
著名书法家、评论家吴川淮撰联:“丹心铁笔,以正气还天地;为人从艺,经坎坷铸书魂。”
文化学者伍松乔联曰:“忠山难隐此间仙风道骨;长江尽书斯人铁线狂草。”
著名作家伍立杨撰联:“山水同悲,艺术永在!”
著名书法家谢季筠撰联:“自立草书,硕望不朽;春光九一,为奠一觞。”
倪门弟子诗联(部分)
“百年人杰,一代书家。”
——原泸州市副市长杨正康“一生为革命,浩气长在;半世铸书魂,翰墨永存。”
——大弟子王宽位“德艺高标,凤翥龙游垂书史;师恩浩荡,言传身教记心扉。”
——二弟子温尚致“出生入死求真谛,动地惊天壮书坛。” ——三弟子杨宗鸿
“铁线风骨彪千古,素心天趣任平生。” ——唐健
“甲午深秋承师恩,九十隐公笑关门。情如美酒期才俊,势若长江励后生。挥戈戎马驰南北,狂草铁线写丹青。紫气东来春回暖,书坛大仙已永生。” ——付希
“髯叟驾鹤西去翰墨留遗韵;书仙乘龙归来文章尽风流。”——付绍鸿
我本沉默
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