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 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

时间:2019-05-14 17:5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 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 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

第一篇: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 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 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技术产生源自于目的性即技术是人类为改造大自然而产生的。技术的性质之一(2)了解技术的发展史(3)能对案例进行分析理解技术各方面的影响即技术在应用中的两面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技术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技术的人文精神的理解。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求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知识点 1。技术的目的性 2.技术在应用中的两面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难点 1。对技术史上某一事件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 2。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引入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广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例如 家里保险丝烧断了自己换。自行车螺丝掉了、坐垫位置不适当自行调整。自行设计制作一个小板凳、台灯。那么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通用技术的内容让我们一起走进技术的世界。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产生了无数的技术发明这些技术发明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的世界里可以这样说生活离不开技术。那么人类的技术活动源自于什么呢

一技术的起源 介绍人类祖先当时的生活环境天寒地冻、野兽出没、食物缺乏、一到晚上只有月亮或星星照明生活条件极为恶劣。设问这种自然条件下人类祖先在想什么。问题一如何遮身御寒解决办法起先把大片的树叶串起来穿起来后来把动物的皮毛穿起来到织布到现代各种各样的衣服从而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的产生。配合图片 问题二如何获取食物解决办法起先从自然界中去获取树叶、动物等等后来对一些植物进行了种植从而有了农作物栽培技术的产生有一天闪电雷鸣引起森林大火烧死了一些动物发现吃起很香而且很卫生不会生病从而有了烹饪加工、家畜饲养技术的产生。配合图片 问题三如何抵御野兽、捕获野兽从而有什么样的技术的产生。工具制造技术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技术最早源于人类寻找、生产食物制作衣服和与野兽搏斗等生存的基本需要技术的进步源于人们改变自身生存条件、改造自然的愿望。总之技术产生和进步都是起源于人类改变自身生存条件、改造自然的愿望满足人类的某些需求。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工具与方法。分析下列技术主要满足人类的什么需求 制陶技术煮食和存放食物、摄像技术保存历史资料、建筑技术解决人类住的需求、印制技术印制资料方便交流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和技术有关。如

1、我们身上穿的衣服————纺织技术、服装设计技术

2、我们吃的大米、白面————农业技术、杂交水稻技术袁隆平

3、我们住的房屋————建筑技术

4、我们上学、出门坐的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汽车技术、航空技术(大飞机制造)

二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 技术发展史石器时代石刀、石斧青铜器时代青铜器的制造铁器时代冶铁、制造铁器蒸汽机时代蒸气机、工业化时代电气时代电能、电动机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1、石器时代 距今20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已在使用工具那些工具只是用石快制作出来的只起到简单的作用到1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有了比较精细的石头工具有了栽种和饲养人类由游牧生活改变为定居生活后来随着冶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出现了铜器和铁器实现了技术的第一次变革。(2)、中国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是人类技术史上一件大事。但旧中国在上面写上的是许多不平等条约。印刷术宋朝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现在活字印刷已被电脑排版印刷所代替。指南针在航海和航空起着重要的作用。火药点燃后在瞬时能产生极大的威力。中国发明的火药外国人把它制成武器来侵略中国。(3)、技术的第二次变革是蒸汽机的发明及应用 蒸汽机的发明及应用促使了第一台用蒸汽机带动的火车大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技术进步和工业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现代文明时代。(4)、技术的第三次变革是计算机的发明和近十年来高速通信网的发展 计算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并且导致了的信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1946年第一台高速电子管数字计算机发明成功先后经历了晶体管、集成电路到现在的微处理器286、386、486、586、赛扬、奔腾、迅驰。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局域网、广域网、因特网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主要以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交换技术发展为主要标志。(三)、技术的性质

1、实践性技术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每一种技术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案例分析水龙头。讨论下面四个问题可以食用的果实、树皮、a.水龙头从什么具体目的出发目的是控制用水 b.水龙头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能开、能关。控制水的流量 c.水龙头满足了人们什么要求方便、节约用水 d.市场上常见的控制水量的水龙头有哪些引导学生回答拔位水龙头、定量冲洗水龙头、脚踩水龙头

2、综合性 1每一门技术都可以看成有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而成。案例分析小板凳的制作稳固——物理学黏合——化学木质——材料学漆面——表面加工花纹——美学舒适——人际关系 2技术是各种经验、知识、物质手段综合运用的结果。技术可以指人类发明的产品和人工制品如收音机、杀虫刹是一项技术可以表示创造这种产品所需的知识体系还可以表示技术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技术产品的开发过程、协议、程序有时他所表示的是包括产品、知识、人员、组织规章制度和生活结构在内的整个系统。

3、创新性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人们依据一定的技术原理和社会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应用研究和生产发展的技术开发活动。发达国家90%的跨国公司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战略的主体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案例分析电视机的创新和发展经历了那几个技术革新阶段 球面电视机、平面直角电视机、纯平电视机、液晶电视机、等离子体电视机等电视机。

4、相关性一项技术的发展需要其他技术的支持与此同时一项技术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

5、价值性技术作为人们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它能促进为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具有天然的价值性特点。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科学的发展。那么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谈到科学与技术这两个名词时同学们一定会想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水平”等等句子。是的人们讲到科学常常要说到技术谈到技术又几乎必提到科学或者把它们简称为科技。其实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本质的区别。首先科学是认识活动它可以提高人类的认识水平技术是发明活动它可以增强人类的生存能力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其次科学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技术则是“怎么做”“做什么”的知识。再次科学的任务是发现规律、提出理论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其目的是认识自然技术的任务是发明或开发出新的方法、手段、措施或途径其目的是控制、改造自然。从历史上看技术先于科学产生古代技术主要来自生产实践。如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术革命就是依靠技术的力量。而到了现代科学成为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以电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就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的即科学在先技术在后。

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辅相成 ②科学促进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科学的进步

3、技术是从科学到生产的中间环节是把科学原理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技术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原理的指导尤其是现代技术往往就是科学的直接应用。对技术要科学的使用能促进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使用不当会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带来灾难如因特网、农药——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存在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的正面价值它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的负面影响。(四)技术的影响 案例分析 【案例0】计算机及网络对人类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计算机及网络对人类社会有着极大的影响实现了远程教育、网上交流、信息搜索、网络商务、网络会议在线交易、远程管理、网络社区、网上办公、远程医疗等等。网络时代存在问题1使人沉迷其中P92不良信息的传播3网络时代远离现代人的几件事户外运动整天对着电脑、收到鲜红的玫瑰网上发个玫瑰、手机发个彩信、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天可以打18个电话聊3个小时的天、好好地吃一顿饭如果是生意人在吃饭的时候也是收集信息或谈天或打电话。【案例1】上海大众、丰田、本田、凌志、尼桑等汽车在中国大陆都有工厂这些已经基本实现了国产而且中国厂商已经掌握了90%的技术但只有10%核心技术还在外国厂商手中一直不肯给中国厂商。为的就是得用这10%的核心技术来控制中国厂商并分得大部分的利润。而正是这10%的核心技术却实现了90%的利润这就是技术的力量。谁掌握了技术谁就有主动权。【案例2】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已经有了数码相机DC和数码摄像机DV在家庭聚会、生日聚会、出外旅游等时候都可以拍照、摄像留念而且现在的DC和DV品牌很多有SONY索尼、NIKON尼康、OLYMPUS欧林帕斯、CANON佳能、BENQ明基、爱国者、三星等但主要还日系的产品多而且技术先进。BENQ明基、爱国者、三星等品牌的产品比较少而技术相对日本的产品要落后。因为DV和 DC的成像和芯片核心技术是日本人发明的专利权是日本人的所以主动权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每买出一个产品都要向日本人交纳专利费。【案例3】现在电子市场中销售的CPU主要是Intel公司的P4、奔腾D、CORE 2 DUO和AMD公司的ATHLON64 X2速龙双核系列占据市场的99%而台湾的VIA威盛公司的C7系列CPU虽然很便宜但很少有人买因为它的速度和性能与 Intel和 AMD的CPU相比差很多 因为Intel和 AMD掌握着CPU的核心技术。这方面我国比较落后虽然我国的四川国芯公司设计生产的龙芯系列CPU已经上市但性能只相当于P3。而且为了绕开Intel和 AMD技术专利限制使用了MIPS架构和RISC指令集所以它和WINDOWS不兼容想安装WINDOWS XP都不行。没有相应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很难推广。技术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但是任何一项技术如果使用不当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技术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应用正当与不正当之分。比如原子能技术用于发电时就是正面的作用而用于原子弹或激光制导导弹来毁灭人类时发挥的就是负面作用。

五、课堂小结 我们要正确、全面地认识技术的作用和地位将有助于我们今后能正确地使用、管理评价和理解技术消除技术的一些负面影响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末来迅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第二篇:教案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

第一章 技术及其性质

第一节 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技术产生源自于目的性,即技术是人类为改造大自然而产生的。(技术的性质之一)2.了解技术的发展史。

3.理解技术的性质,能够通过一些例子说出所反映的技术的性质是什么。4.能对案例进行分析,理解技术各方面的影响,即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性质之一)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初步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培养热爱技术的观念,提高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技术的人文精神的理解。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求之间的辩证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技术的性质

4.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难点:

1、对技术史上某一事件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

2、理解技术的性质

3、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上节内容回顾:让学生回顾并理解“技术是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在理解技术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技术的起源、历史和技术的性质

课堂语言:

师:一周没上课了啊,上节课学的什么还记得吧?(倾听同学们的反应)

师:在上节课中,我先请同学们列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技术,然后解释说“技术是非天然的,是人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后来,我又给同学们介绍了天天向上栏目中复旦大学四位男生的两项发明,介绍完之后让同学们说出自己想要发明的技术产品,并且说出发明的理由,从而得出 “技术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二、课堂内容预习:利用5分钟时间来完成自主预习案

理解了技术的定义,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首先给大家三到五分钟的时间来完成我们学案中的自主学习案部分的五个问题,待会我会找同学来给我们对一下答案。

生:(边翻书边找答案。有的同学一字一字的看,我就会说要学会快速阅读的能力,尤其是在英语的阅读理解中,要先读题,快递阅读文章,然后根据题目去文章中找答案,让学生学会根据问题,快速阅读并着重理解重点部分的方法。当三四分钟时,提示学生再给学生一分钟时间,如果感觉写不完,就先把答案在课本上找出来;如果找完了的同学,提示他,写一遍胜过读十遍。)

师:我看同学们都做得差不多了,我找同学来给我们对一下答案。

生:如果学生比较活跃,举手的很多,就让举手的学生来回答;如果学生不活跃,就巡视教师,随机找学生来回答。如果有的学生没有带课本,或者在课堂上开小差,则避免找他回答。如果学生回答的不对或者不准确,找其他同学来补充。仔细倾听并思考学生跟教材不一样的回答方法,比提出合适的鼓励和引导方法。

三、课堂内容学习:逐个学习本节重点内容技术的性质以及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一)技术的起源

首先看第一部分,技术的起源。我们如何来理解 教材中 技术最早起源于人类寻找、生产食物,制作衣服和与野兽搏斗等生存的基本需要这句话呢。

我就通过设置一个情境来帮助大家理解。大家不是都喜欢穿越时代吗,现在就让你们沿着时光隧道穿越到远古时代,穿越到原始人的那个时代,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晚上只有星星和月亮给我们照明,还时不时有野兽出没。如果你是人类的祖先,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你会如何来解决如下问题呢?

第一个问题: 如何遮身避寒?

学生的可能反应:如果有学生举手,那就请举手的同学来说;如果学生集体说,能分别概括出要点,那就提炼要点并总结;如果学生说的比较乱,就挑同学起来说.教师总结:原始人先穿树叶,发现树叶不够暖和,就发现动物的皮毛不错,后来发现动物的皮毛也不够暖和和美观,于是就有了布,有了纺织、印染技术的出现。

第二个问题: 如何获取食物?

学生的可能反应:吃树叶, 吃肉。

教师总结:原始人开始先去采摘树上的野果,发现某一种野果很好吃但又不能大量的采集到,于是就有了农作物种植技术。

同学们就通过这个创设的情境来理解教材中:技术最早源于人类寻找食物、捕获猎物等生存的基本需要。

技术的历史这一部分我们在历史课上有所涉及,就不再展开讲。

(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第二个重点问题: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我们伟大的邓爷爷经常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甚至科学和技术都连一块来说,比如“科技“,那我问大家一个问题:”科学与技术是两个相同的概念吗?如果不是,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吗?”

在我们教材第四页这个篮框了有一句话,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技术的任务是改造世界。同学们再在我们这个蓝框的旁边记上一句话,科学是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回答“怎么办”的问题。我们如何来理解这句话呢?

举一个指南针的例子,我们发现指南针之所以指向一个固定的方向,是因为地球有地磁的南极和北极,我们说这是科学,回答的是 为什么的问题,我们利用指针的磁性和地磁的磁性相互作用的这种方式制成指南针,这是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就像居里夫人在实验室里发现了镭,而且研究了这种化学元素的的性质。镭这种元素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当中,居里夫人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代价去发现这种元素、研究它的性质呢,这根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在居里夫人发现了镭的特性以后,人们很快就发现镭可以用来治病,于是在镭特性的基础上,发明了治病的镭疗技术。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居里夫人发现镭以及镭的特性,这是科学,回答的是镭是什么的问题,而根据镭的特性发明镭疗技术,这是技术,回答的是“怎么办的问题”。

问题三:如何抵御野兽、捕获野兽?

学生可能反应:用木棍,用石头

教师总结:用木棍,用石头,用青铜做刀枪,于是有了 工具制造技术。

(三)技术的性质

来看第二个:技术的性质

在我们逐个理解教材上提到的这几条性质之前,同学们先来回答我的几个问题:

1、实践性

请同学们在教材上实践性旁边加一个“目的性”,用括号括起来。

这里的实践性指的就是目的性,指的是人们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对来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这个小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过程是什么?

这样的方法会有什么样的问题? 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讲法。

2、综合性

技术的综合性其中一方面是指每一门技术都可以看成由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而成。我们先来看一下案例:

3、创新性

4、相关性

5、专利性

最后一项内容:技术的影响

技术的影响这一部分我们来理解教材第13页的这一句话:技术给我们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任何一项技术如果使用不当,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技术具有两面的,这点我来举一个例子,大家来说一下他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第三篇:建筑材料技术性质

石灰的主要技术性质:

1、可塑性好

生石灰熟化成石灰浆时,能自动形成颗粒极细的呈胶体分散状态的氢氧化钙,表面吸附一层水膜。因此,用石灰调成的石灰砂浆,其突出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若在水泥砂浆中掺入石灰膏,可使砂浆的可塑性显著提高。

2、硬化慢、强度较低

从石灰浆体的硬化过程可以看出,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稀薄,碳化甚为缓慢,而且表面碳化后,形成的紧密外壳不利于碳化作用进一步深入和内部水分的蒸发,因此,石灰是一种硬化缓慢的胶凝材料。1:3的石灰砂浆28d抗压强度通常只有0.2~0.5MPa,硬化后的强度不高。受潮后石灰中的氧化钙及氢氧化钙会溶解,强度更低,在水中还会溃散。所以,石灰不宜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也不宜单独用于建筑物的基础。

3、体积收缩大

石灰在硬化过程中,由于大量的游离不蒸发,从而引起显著的体积收缩。所以,除调成石灰乳作薄层涂刷外,石灰不宜单独使用。工程上常在其中掺入骨料和各种纤维材料,以减少石灰硬化时的体积收缩。

4、吸湿性强

块状生石灰在放置过程中,会缓慢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自动熟化成消石灰粉,再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失去胶结能力。因此,在储存生石灰时,不但要防止受潮,而且不宜储存过久。通常的做法是将生石灰运到工地后(或熟化工厂)后立即熟化成石灰浆,反储存期变为陈伏期。由于生石灰受潮熟化时放出大量的热,且体积膨胀,所以储存和运输生石灰时,要注意安全。

石膏的主要技术性质:

1、凝结硬化快、体积微膨胀

建筑石膏在加水后的3~5min内便开始失去塑性,一般在30min左右即可完全凝结。为了满足施工操作的要求,可加入缓凝剂,以降低建筑石膏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介掺加缓凝剂后,石膏制品的强度将有所降低。常用的缓凝剂有硼砂、酒石酸钾钠、柠檬酸、聚乙烯醇、石灰活化膏胶和皮胶等,掺量为0.1%~0.5%。建筑石膏凝结硬化时不像石灰和水泥那样出现体积收缩现象,反而略有膨胀,膨胀率约为0.5%~1%。建筑石膏虽然强度低,但其强度发展速度较快,2h的抗压强度可达3~6MPa,7d的抗压强度为8~12MPa。

2、孔隙率大、表观密度小

建筑石膏水化反应的理论需水量只占半水石膏质量的18.6%,但在使用中,为满足施工要求的可塑性,往往要加60%~80%的水。由于多余水分蒸发,在内部形成大量孔隙,孔隙率可达50%~60%。因此,表观密度一般为800~1000kg/m³,属于轻质材料。石膏制品孔隙为微细的毛细孔,吸声能力强,导热系数小,隔热保温及节能效果好。

3、吸湿性强、防火性能好

当空气中水分含量过高即湿度过大时,石膏制品能通过毛细管很快吸收水分iv空气湿度减小时,又很快地向周围释散水分。因此,石膏制品具有一定的室内空气调节功能。建筑石膏的水化产物为二水硫酸钙CaSO4.2H2O,硬化后的石膏制品含有占其质量20.93%的结合水,遇火时,结合水吸收热量后大量蒸发,在制品表面形成水蒸气幕并隔绝空气,在缓解石膏制品本身升高的同时,可有效地阻止火势的蔓延。

4、耐水性和抗冻性差

由于硬化后的建筑石膏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和吸水性,在潮湿条件下,晶料间的结合力减弱,导致强度降低,其软化系数仅为0.2~0.3。另外,当建筑石膏及制品浸泡在水中时,由于二水石膏微溶于水,也会使其强度有所降低。因此,建筑石膏属不耐水材料,在储存时需要防水、防潮,储存期一般不宜超过三个月,如超过三个月,其强度降低30%左右。为了提高建筑石膏及其制品的耐水性,可在石膏中掺入适当的有机硅等防水剂或掺入适量的水泥、粉煤灰、磨细粒化高炉矿渣等,当建筑石膏制品吸水后在负温下使用时,孔隙中水分会冻结膨胀而使石膏制品遭到破坏。

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

1、细度

水泥的细度是指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它对水泥的技术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水泥颗粒粒径一般在7~200μm(0.007~0.2mm)范围,水泥颗粒越细,水泥的总比表面积越大,水化时与水接触面积就越大,水化反应的速度就越大并越充分,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也就越快。如果水泥绵颗粒过细,硬化时将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收缩变形,而且磨制水泥时能耗及成本会增大。因此,为使水泥具有良好的技术性与经济性,水泥应该具有一定的细度。一般认为,水泥颗粒粒径小于40μm(0.04mm)时才具有较高的活性,水泥颗粒径大于100μm(0.1mm)时其活性很小。

能常采用比表面积法或筛析法来测定水泥的细度。比表面积法是指单位质量水泥颗粒表面积的总和。其测定原理是根据一定量的空气通过一定空隙率和厚度的水泥层时,所受阻力不同而引起流速应不小于300㎡/kg。筛析法是采用边长为80μm(0.08mm)的方孔筛对水泥试样进行筛析试验,用筛余百分数来表示水泥的细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出厂水泥,使用单位可不检验水泥的细度。

2、凝结时间

水泥的凝结时间是指从加水开始,到水泥浆失去塑性所需的时间。凝结时间分初凝时间与终凝时间,初凝时间为自加水起至水泥净浆开始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终凝时间为自加起水起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的时间。为使水泥能在施工时有充分的时间搅拌、运输、浇筑,水泥的凝结时间不能过短。当施工完毕,水泥石应尽快硬化,以利于下一道工序能及时进行,因此,凝结时间则不能太长。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390min。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是以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在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采用凝结时间测定仪进行测定的。所谓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是指按规定的标准方法,制备出下沉度达到规定稠度范围内的水泥净浆。要配制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则要测出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的拌合水量,以占水泥质量的百分率表示标准稠度用水量。硅酸盐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一般在24%~30%之间。

3、体积安定性

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浆体硬化后其体积变化的均匀性。如果水泥的体积安定性不良,水泥硬化后将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会导致水泥制品膨胀性裂缝,降低工程质量,甚至引起严重事故。引起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水泥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钙(fCaO)、游离氧化镁(fMgO)或水泥粉磨时掺入的石膏过多所致。

fCaO和fMgO都是在高温下过烧的,其结构致密,水化很慢,加之被熟料中其他成分所包裹,使得在水泥已经硬化后才进行水化,此时,体积膨胀97%以上,从而引起不均匀性的体积膨胀。当水泥粉磨时掺入的石膏过量时,水泥硬化后,残余石膏与固态水化铝酸钙继续反应生成钙矾石,体积增大1.5倍,从而导致水泥石开裂。

沸煮能够加速fCaO的水化进程,国家标准采用沸煮法检验通用硅酸盐水泥的体积安定性。由于fMgO的水化比fCaO水化更为缓慢,采用沸煮法已不能有效检验fMgO对水泥体积安定性的影响,因此,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MgO含量不得起过5%。而由石膏造成的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则需经过长期在水中才能发现,不便于快速检验,所以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中的 含量不得起过3.5%。

4、强度与强度等级

水泥的强度是评定其质量与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划分强度等级的依据。国家标准规定,水泥与标准砂按1:3的质量比混合,用0.5的水灰比,按规定的方法制成40mm×400mm×160mm的标准条件,在标准温度(201°C)的水中养护,分别测定其在3d和28d的抗压强度值与抗折强度值。根据强度测定结果,将硅酸盐水泥分为6个强度等级。

5、水化热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放的热量称为水泥的水化热。大部分的水化热是在水化初期(7d内)放出的,以后逐渐减少。水泥水化热的大小及放热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熟料的矿物组成和水泥细度。通常水泥的强度等级越高,其水化热越多。凡对水泥起促凝作用的因素(如掺早强剂CaCl2等)均可提高水泥早期水化热。反之,凡能延缓水化作用的因素(如掺混合材料或缓凝剂)均可降低早期水化热。

水泥的水化热特性对不同的水泥及混凝土工程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可达50~60°C),将形在明显的温度应力,会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因此,水化热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是有害的,工程应用时应选用低热水泥或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对采用蓄热法施工的冬期混凝土工程,水泥的水化热则有助于水泥的水化反应和提高早期强度,所以,水化热对这类工程是有利的。

6、碱含量

水泥中的碱含量按Na2O0.658K2O计算的质量百分率来表示。当水泥中碱含量超过一宇量时,碱物质会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如SiO2)反应生成膨胀性的碱硅酸盐凝胶,造成水泥和混凝土工程开裂破坏。为防止发生此类碱骨料反应,需对水泥中碱含量进行控制。碱含量作为选择性指标,当用户要求提供低碱含量水泥时,水泥中的碱含量应小于0.60%或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国家标准中规定,水泥的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强度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该水泥定为不合格品。

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

由水泥、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合而成的尚未凝结硬化的混合物称为混凝土拌合物,也称新拌混凝土。凝结硬化后的混凝土拌合物称为混凝土。为了满足工程施工和结构功能要求,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必须具有与施工条件相适应的和易性,混凝土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和与工程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

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拌合、运输、浇筑、振捣)并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变称工作性。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质,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的含义。

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机械(振捣)力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流动性的大小取决于混凝土拌合中用水量或水泥浆含量的多少。

黏聚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的黏聚力,不致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分层和离析现象。黏聚性主要取决于细骨料的用量以及水泥浆的稠度。

保水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不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泌水现象。保水性差的混凝土拌合物,由于水分分泌出来会开成容易透水的孔隙,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

钢材的主要技术性质:

钢材作为重要的工程结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钢材的力学性能

1、抗拉性能

抗拉性能是钢材的主要技术性质,通过低碳钢轴向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了解钢材抗拉性能的特征指标和变化规律。低碳钢拉伸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⑴弹性阶段(OA段)⑵屈服阶段(AB段)⑶强化阶段(BC段)⑷颈缩阶段(CD段)

2、冲击韧性

冲击韧性是指钢材抵抗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和断裂能力。通过标准试件的冲击韧性实验,以试件冲断时单位面积上所吸收的能量来表示钢材的冲击韧性指标,冲击韧性值

越大,钢材的冲击韧性越好。

kWA

式中k

冲击韧性值();

W

试件冲断时所吸收的冲击能(J);

A

试件槽口处最小横截面面积(cm2)。

3、耐疲劳性

钢材在交变荷载反复作用下,在远低于抗拉强度时发生的突然破坏称为疲劳破坏。疲劳破坏过程一般要经历疲劳裂纹萌生、缓慢发展和迅速断裂三个阶段。钢材的疲劳破坏,先在应力集中的地方出现疲劳微裂纹,钢材内部的各种缺陷(晶错、气孔、非金属夹杂物)和构件集中受力处等,都是容易产生微裂的地方,由于反复作用,裂纹尖产生应力集中使微裂纹逐渐扩展成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直到最后导致钢材突然断裂。

疲劳强度是试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不发生疲劳破坏的最大应力值,一般把钢材承受

次时不发生破坏的最大应力作为疲劳强度。

4、硬度

硬度是指钢材抵抗硬物压入表面的能力,它是衡量钢材软硬程度的一个指标。测定钢材硬度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布氏法、洛氏法和维氏法等。钢材的工艺性能

对钢材提出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主要是考虑在实际工程中便于加工制作各种工程构件和施工。

1、冷弯性能

冷弯性能是指钢材在常温下承受弯曲变形的能力。钢材的冷弯性能指标以试件在常温下所承受的弯曲程度来表示,用弯曲角度、弯心直径d与试件直径(或厚度)a的比值来表征。角越大、d/a越小,表明试件冷弯性能越好。

钢材的冷弯性能和伸长率均可反映钢材的塑性变形能力。其中,伸长率反映钢材在均匀变形条件下的塑性变形能力;冷弯性能反映了钢材内部组织是否均匀,是否存在内应力、夹杂物和微裂纹等缺陷。工程中还常用冷弯试验来检验钢材的焊接质量。

2、焊接性能

工程中经常需要对钢材进行连接,焊接是各种型钢、钢筋、钢板等钢材的主要连接方式。因此,钢材应具有良好的可焊性。

焊接是通过电弧焊或接触对焊的方法,将被连接的钢材进行局部加热,使其接缝部分迅速熔融,冷却后将其牢固连接起来。在焊接过程中,由于高温作用和焊接后的急剧冷却作用,焊缝及周围的过热区(热影响区)将发生晶体组织及结构变化,产生局部变形及内应力,使焊接缝周围的钢材出现硬脆效应。因此,焊接性能良好的钢材,焊接以后应尽可能地保持原有钢材(母材)的力学性能。

钢材的焊接性能与钢材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有关。钢材中硫、硅、锰、钒等杂质均会降低钢材的可焊性,尤其是硫能使焊缝处出现热脆并产生裂纹。含碳量小于0.25%的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含碳量大于0.30%的碳素钢,其可焊性变差。对于高碳钢和合金钢,为减轻焊接后的硬脆效应,焊接时要一般采用焊前预热的焊后热处理等措施。此外,正确的焊接工艺也是提高焊接质量的重要措施。

3、冷加工性能及时处理 ⑴冷加工强化处理

将钢材在常温下进行冷拉、冷拔或冷轧等冷加工,使之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使钢材的强度和硬度明显提高,塑性和韧性有所降低,这个过程称为钢材的冷加工强化处理。土木工程施工现场或预制构件厂常用的冷加工强化处理方法是冷拉或冷拔。

冷拉后的热轧钢筋,其屈服强度可提高20%~30%,同时,钢筋的长度增加4%~10%,冷拉也是节约钢材的一项措施。但钢筋冷拉后,其伸长率减小、材质变硬。冷拔是将光圆钢筋在常温下使其多次通过比其径小0.5~1mm的硬质合金拔丝模孔的过程。在拉拔过程中,使钢筋受拉的同时,还受到挤压作用,经过一次或多次拉拔之后,可使钢筋的屈服强度提高409%~60%,但冷拔后的钢筋塑性大大降低,具有硬钢的性质。

⑵时效处理

经过冷加工后的钢筋,在常温下存放15~20d或加热至100~200

保持2h左右,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硬度进一步提高,而塑性及韧性相应降低,这种过程称为时效处理。前者称为自然时效,后者称为人工时效。通常对强度较低的钢筋采用自然时效;对强度较高的钢筋采用人工时效。

第四篇:《技术及其性质》教案

《技术及其性质》教案

第一时 [题名称] 了解技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通用技术》程开设的背景;

2、让学生了解《通用技术》程的实施及评价;

3、让学生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改造大自然而产生的;

4、让学生了解技术发展史。[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 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注意问题] 分组学习,以强扶弱,互助学习,共同进步。[学习时间]

时 [教学地点]

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通用技术》程开设的背景

1、国际技术教育进展状况

英国:《国家程》中就有《设计与技术》程

要想成功地在明天的社会里与日本、德国及美国竞争,我们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富于创造性的年轻人。假如今天的教育是落后的,那么明天在国际上的表现也将是落后的。——撒切尔夫人(英国首相)

美国:《2061计划》五大领域中“技术”是其中一方面 “所有这一切使得要让人们理解并适应现代技术的概念和工作变得尤为重要。从个人的角度,人们可以为自己选择用于工作或家庭的最好的产品,可以适当地使用和进行操作,在发生故障时能进行排除,从而获益。从社会的角度,受过教育的公众会更好地利用各种机会使有关技术利用方面的决策更加理性和负责。”

2、我国基础技术教育现状

一直以学校强调学术性的程,理论性的东西比较多,对技术型的程开的比较少,特别动手能力强的开的更少,如以前的劳技也是在余时间以第二堂的形式来开设的,这样一来拉开了我们与其它国家的距离,在我国经常出现先进设备开发出来了,我们购买进来后不会用或功能用得很少。

3、社会发展对新程的要求

(1)、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一个高速发展、高度发达的国家不仅要有领先的科学,还要有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同时要求国民具备越来越高的技术素养。这就需要从青少年开始加强技术教育。

(2)、我们的学生生活在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不断变化的新技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技术程的开设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的终身发展,提高他们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3)、新程中的技术教育应既区别于专攻一技之长的职业技术教育,也区别于强调劳动的德育功能加上技能培训的传统的劳技程。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它的内容需要现代化,需要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技术教育接轨。

我国的通用技术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它以学生的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1、二、《通用技术》程的实施及评价 第一章

技术及其性质(2时)

通用技术开设背景、时安排、教学评价。(技术、技术发明、技术创新、设计)布置分组(4人1组)第二章

设计的基础(3时)作业:读三视图制作模型 第三章

怎样进行设计(时)引入纸桥模型设计 第四章

制作(3时)纸桥模型设计 纸桥模型制作 交流、优化、评价 作业:镜框设计 第五章

设计的交流与评价(1时)镜框 考试(1节)

三、技术的起源

出示一幅图片人类祖先(光身赤脚)正在思考,介绍人类祖先当时的生活环境:天寒地冻、野兽出没、食物缺乏、一到晚上只有月亮或星星照明,生活条极为恶劣。设问:这种自然条下人类祖先在想什么。

问题一:如何遮身御寒?解决办法:起先把大片的树叶串起来穿起来,后来把动物的皮毛穿起来,到织布到现代各种各样的衣服,从而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的产生。(配合图片)

问题二:如何获取食物?解决办法:起先从自然界中去获取,可以食用的果实、树皮、树叶、动物等等,后来对一些植物进行了种植,从而有了农作物栽培技术的产生,有一天闪电雷鸣引起森林大火,烧死了一些动物,发现吃起很香,而且很卫生不会生病,从而有了烹饪加工、家畜饲养技术的产生。(配合图片)

问题三:如何抵御野兽、捕获野兽?从而有什么样的技术的产生。(工具制造技术)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技术产生和进步都是起源于人类改变自身生存条、改造自然的愿望,满足人类的某些需求。分析:下列技术主要满足人类的什么需求? 制陶技术(煮食和存放食物)、摄像技术(保存历史资料)、建筑技术(解决人类住的需求)、印制技术(印制资料方便交流)

四、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我们一般看到技术就会想到科学,“科学技术”是用得比较频繁的一个词组,但最早技术起源于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它不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而现代技术则是更多地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实现了人类上天入地的愿望。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科学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存在某些自然现象,从而促进技术的进一步发明和创造并改造世界,技术是方法和手段。相反,某些技术发明也促成科学原理的发现。技术和科学是相辅相承,互相促进的。

五、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

(一)技术发展史

1、石器时代

距今20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已在使用工具,那些工具只是用石快制作出来的,只起到简单的作用;到1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有了比较精细的石头工具,有了栽种和饲养,人类由游牧生活改变为定居生活,后来随着冶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出现了铜器和铁器,实现了技术的第一次变革。

2、中国的四大发明(1)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是人类技术史上一大事。但旧中国在上面写上的是许多不平等条约。(2)印刷术:宋朝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现在活字印刷已被电脑排版印刷所代替。

(3)指南针:在航海和航空起着重要的作用。

(4)火药:点燃后在瞬时能产生极大的威力。中国发明的火药,外国人把它制成武器来侵略中国。

3、技术的第二次变革是蒸汽机的发明及应用

蒸汽机的发明及应用,促使了第一台用蒸汽机带动的火车,大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技术进步和工业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现代文明时代。

4、、技术的第二次变革是计算机的发明和近十年来高速通信网的发展

计算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并且导致了的信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1946年第一台高速电子管数字计算机发明成功,先后经历了晶体管、集成电路,到现在的微处理器(286、386、486、86、赛扬、奔腾、迅驰)。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局域网、广域网、因特网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主要以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交换技术发展为主要标志。

(二)案例分析:计算机及网络对人类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计算机及网络对人类社会有着极大的影响:实现了远程教育、网上交流、信息搜索、网络商务、网络会议在线交易、远程管理、网络社区、网上办公、远程医疗等等。网络时代存在问题:(1)使人沉迷其中P9(2)不良信息的传播(3)网络时代远离现代人的几事:户外运动(整天对着电脑)、收到鲜红的玫瑰(网上发个玫瑰、手机发个彩信)、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天可以打18个电话,聊3个小时的天)、好好地吃一顿饭(如果是生意人,在吃饭的时候也是收集信息,或谈天或打电话)。

对技术要科学的使用,能促进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使用不当,会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带来灾难如:火药、原子能、农药P9。

六、堂小结

我们要正确、全面地认识技术的作用和地位,将有助于我们今后能正确地使用、管理、评价和理解技术,消除技术的一些负面影响,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末来迅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布置外学习与实践] 内容:了解当今最新技术成果P10。补充资料:

寒暄口诀(时代的变迁、技术的发展)邮政时代:见信如面。此致敬礼!电话时代:你是哪位?他人不在!呼机时代:速回电话!

手机时代:你在哪?哦,打错了!

网络时代:你是谁?男的还是女的?(网络时代人的双重性格)

后网络时代:有人吗?你是人吗?

(高智能机器人的产生)

第五篇:1-2技术的性质教学设计

技术的性质 教

材:(凤凰国标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文档内容:技术的性质

节:第一单元 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的性质 课时: 1课时

作者:吴忠兰(黄岩院桥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技术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2)理解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3)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4)理解技术的综合性。(1)理解技术的两面性。

(2)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3)了解专利的作用及有关规定。(4)懂得专利的申请流程。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考讨论,感受并理解技术的综合性。

(2)通过分析案例,了解知道技术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1)通过思考讨论,感受并领会技术的两面性。

(2)通过学生分组模拟演示,体会专利的申请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技术的创新性和综合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观。(2)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

(1)通过学习技术的两面性,让学生正确看待技术的两面性。

(2)懂得专利的作用与专利的申请方法后可以容易通过申请专利来保护自己的发明创造。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区别与联系。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理解技术的两面性。懂得专利的申请流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理解技术的两面性。

四、教学方法

教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 1.课本分析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是全书的逻辑起点,它为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走入技术世界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第二节承接了第一节“技术的价值”的内容,围绕技术的5个性质,即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展开,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力求让学生理解、内化,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形成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并贯穿于整个通用技术的学习全过程。本节的内容设置为2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

技术的目的性,课本首先指出技术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而每一项具体的技术又一定是为人们某方面具体的需求服务的。然后用案例“助听器的发明”加以具体阐述。并指出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是推进技术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的源动力。对于这个案例的处理,要注意它是为了“技术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这个论点进行说明的,所以在分析这个案例时,先要让学生分析,助听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接着要分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都作了些什么?又是如何去做的?

技术的创新性,课本首先指出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技术的核心所在,也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课本的“小辞典”包括随后的“讨论”就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创新的概念,告诉学生:技术创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不一定就是发明,不要把创新看得太神秘,关键是突出一个“新”字。然后课本进一步明确技术创新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并利用“瓦特蒸汽机”的例子说明技术发明对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老师可以补充像“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自行车的发展”等,也可以让学生举一些身边发生的案例来进行说明。课本中技术的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可以理解为技术的创新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培养自己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不怕困难、追求创新的良好态度与品质;技术创新没有止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这也正是创新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魅力所在。

技术的综合性,课本分成了三块进行了阐述:一是技术具有跨学科性,每项技术都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课本举了小板凳的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一些身边的常用物品加以阐述;二是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技术与科学这两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人们无意识的混淆起来,所以课本先从概念上、研究的方法上等等多个维度进行比较说明,然后通过实例来让学生理解。2.设计理念

技术的性质这节课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五个性质联系起来,要找一个载体,能同时体现多个性质的典型案例!我选择了“助听器的发展”这个例子。通过助听器的发展引出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然后再通过具体的例子逐一讲解,让学生感受、体会进而理解技术的三个性质。

3.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学生参与思考分析为课堂教学主线,以学生比较熟识的“助听器的发明”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为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案例分析、演示讲解,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4.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以前的各学科当中或多或少地接触到一些技术的知识或案例,但一般都是零碎而非系统的,感性而非理性的,而且往往并非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在经历了前一节“技术的价值”的学习后,他们走进了技术的世界,发现了人类的创新活动和技术发展给世界带来的繁荣和异彩,激发了投身技术创新行列,实现人生价值的热情,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对技术的性质识记并不困难,关键是通过案例分析、讨论、马上行动等活动,能对技术的性质实现理解、内化,形成和提高理解技术、评价技术以及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 1.教学资源的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PPT等。2.教学课件的准备

教学课件比较简洁,多以直观的图片来说明,抓住关键知识点,突出中心。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技术的价值,技术与人、社会、自然的辨证关系,初步建立了技术意识。接下来将从技术最基本特性的角度出发,阐述技术的五个性质,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技术的理解。这一课时将从“助听器的发明”引入,主要介绍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和综合性。2.案例分析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张幻灯片,投影大屏幕助听器的发明,学生观看大屏幕,并思考问题。助听器的发明:

(1)从什么具体目的出发?(2)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3)满足了什么具体要求?

由此能否归纳出技术的一个性质?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 3.技术的性质

技术的性质:①目的性

老师:听力残障者需要用助听器体现助听器技术的目的性;早期的助听器体积庞大,使用起来非常不便,1923年马可尼公司研制出电子管控制的助听器,装在一个16磅的盒子里。20世纪30年代,电子管趋于小型化,但是这么大的助听器还是没法带。20世纪50年代,晶体管的问世带领人们进入了微型化的时代,人们把助听器做的非常小,完全可以放进耳朵内,方便佩戴。助听器由大到小、由电子管到晶体管体现了技术的又一性质,什么性质?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 ②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的核心

逐一放映幻灯片瓦特蒸汽机与第一次技术革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自行车的发展、显示器的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等,学生讨论:

一、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为什么称蒸汽机为发明,而称显示器与电视机为创新?

二、瓦特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怎样的技术体系的发展壮大?请举例说明。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

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技术发明:创造发明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技术革新:对原有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助听器的发展过程中,电子管和晶体管的问世就是技术发明,而其他的一些改进则是技术革新。助听器的研究需要用到声学、电学、机械学、人体生理学、材料学、医学及人文哲学等,说明了技术具有什么性质?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 ③综合性

从小板凳需要综合哪些学科知识出发,引出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技术与科学两者的区别: 科学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侧重: 认识自然 力求: 有所发现

回答: “是什么”“为什么”

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

技术则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侧重:利用和合理地改造自然 力求:有所发明

回答: “怎么办”

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形式不同。科学成果一般表现为理论、概念、定律、规则、论文等,此类成果一般不具有商业性;而技术成果一般则以工艺流程、设计图、操作方法等形式出现,此类成果可以商品化。

科学与生产不发生直接的联系,而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技术离开了实践,就无法体现其价值。

马上行动:

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分别举出3个科学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实例。科学活动

牛顿运动定律

技术活动

瓦特蒸汽机

爱因斯坦相对论

电脑制造

霍金的黑洞理论

家具制造

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技术不仅与科学有着紧密的关系,而且与其他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当代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就十分密切。技术常常涉及工具、材料、技能、工艺、程序等,而艺术则涉及人类的价值观、审美观、艺术修养等。艺术能触发智慧的火花,激发技术创造的想像力,而技术进步也会带来艺术创作方式的改变。④两面性 展示实物电池

老师:电池的使用可以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同时给环境带来什么影响呢? 学生:正:电池可以随时随地为人类带来光明和动力。

反:任意丢弃的废旧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一粒钮扣电池就能污染6×105L水。

观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以及核电站的有关图片。引出核技术的两面性。老师:什么是技术的两面性?

学生: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存在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的正面价值,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甚至是灾难的负面影响。

老师:农药技术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同时又给大自然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呢? 学生:正:农药技术的出现,可以保护农作物或促进农作物的茁壮成长。

反:污染环境,或长期吃了喷农药过多的农作物,如:白菜,瓜果之类将有害于人的身体健康。

老师:电技术的出现有什么两面性?

学生:正:电技术的出现随时随地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动力。反:不能正当、合理地利用电,将威胁到人们生命的安全。探讨活动

全班四人一组。一组提出一项技术,并说出它的正面,另一组说出它的反面,两组间可进行反驳。至少要提到四项技术。(1)网络技术

正:方便人们工作、学习、交流沟通。

反:有人利用网络从事犯罪活动,如非法截取信息、窃取各种情报、复制与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犯罪活动。(2)汽车技术

正:方便人们的出行。

反:汽车排放的尾汽、噪音污染环境。(3)B超技术

正:可以发现人体内部是否有疾病。

反:进行胎儿性别鉴别。(改变了人口男女人数的自然平衡,出现重男轻女的风气)(4)克隆技术

正:克隆人体器官,用于器官的移植。

反:可给人们带来灾难,破坏社会的伦理道德。学生(总结):技术具有两面性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

技术既可以给人类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实用性是技术的基本特性,没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就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但是,如果实用性被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甚至不考虑技术对环境,对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而盲目的追求功利性,这就违背了技术的本义,走向它的反面。阅读“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讨论:你对“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是支持还是反对?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老师再发表。

学生: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但是,必然有一面是主导的,这一面就决定了事物的基本特性。一个有用的技术项目或产品,只要它存在价值,仅管它还存在某种危机和隐患,我们仍然要使用它,这就是我们对待两面性的态度。相信人类的理想和智慧,一定能找到解决技术两面性问题的办法。⑤技术的专利性。阅读案例

小强根据现有摩托车锁加装自动报警装置制得了自动报警防盗锁并在杂志上作了介绍,某锁厂根据此材料生产出了这种防盗锁并投放市场,小强起诉锁厂侵权,法院却不予受理。根据上面材料,请大家说说法院的做法是否合理? 分析上面案例,引出技术的专利性。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技术发明者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对于他们的这些劳动成果我们理应加以尊重和保护。

怎样保护呢?——申请专利,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技术发明者的合法权益。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老师:什么是知识产权? 学生: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部分。老师:什么是技术的专利权?

学生: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技术发明者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它凝结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技术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技术发明者对此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专利权是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

案例:50年前,施乐公司为了阻止同类公司搭顺风车,施乐先后为其研发的复印机申请了 500多项专利,涵盖了复印机的全部部件和所有关键技术环节。由于施乐公司设置的专利壁垒,且该专利受法律保护10年,日本的佳能、理光等企业虽然具备大规模研发、生产、销售复印机能力,但也只得望“机”兴叹,施乐公司在这 10年期间里掌控了复印机市场,获得了巨大的利润。老师:根据上面案例谈谈专利有什么作用?

学生: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继续新的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老师提问:专利权是自动取得的吗? 引导学生回答:专利权不能自动取得,对于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必须履行《专利法》所规定的专利申请手续,向国家专利局提交必要的申请文件,经过法定的审批程序,最后审定是否授予专利权。引出问题:如何申请专利?

提交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公布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授权阶段

马上行动

模拟专利申请:每四名同学为1组,两名同学扮演专利的申请方,另两名同学扮演专利授予方,模拟专利申请的过程。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演示一下。4.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内容?

你能不能简要说出技术的五个主要特性,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总结。5.课堂练习

分析下面材料中体现了技术哪些性质? 照明技术的发展

人们为了满足对光明的不断追求,依靠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的照明技术从依靠自然光——人工取火——火照明的灯——电照明的灯等不断地发展,从而满足了人们对人造光的更亮、更省、更清洁、更高效、更安全的需求。依靠各种材料的发明和制造技术的提高,灯具朝着款式多样化、结构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研制者或制造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往往对其先进的技术实行专利保护,如各种颜色的LED灯,都有相应的专利保护,但由于技术所限,有些灯具所用的材料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如日光灯里的汞。

八、教学反思:

第1课时讲了前三个性质: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第二课时讲技术的两面性和技术的专利性。本节课在技术的两面性中进行辩论,一正一反,学生发言热烈,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活跃,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性浓。技术项目有“网络技术”、“汽车技术”、“克隆技术”、“电技术”、“电池技术”、“农药技术”、“B超技术”、“核能技术”等,学生的兴趣较高,都各抒己见。到技术的专利性用的讲课时间相对少一些,通过几个案例分析,可以看得出来学生还是有一定的法律意识的,激发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求知欲。

下载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 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 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练习题课件

    第一章 《技术及其性质》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通用技术在本课程中是指( ) A、信息技术 B、体现信息性和专业性的技术 C、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技术 D、专业技术 2、下列说......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备课教案设计

    一、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二、重难点突破1、技术的涵义: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例1】下列内容属于技术的社会属性的是 ( )。A.一项技术要符合客观规律 B.技术与......

    第一节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第九章重积分第一节 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与定积分类似,二重积分的概念也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它是定积分的推广,其中的数学思想与定积分一样,也是一种“和式的极限”. 所不同......

    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

    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 韦勒克曾专门著文(《比较文学的名称和性质》①)清理过“比较文学” (ocmParativelite仆由叮e)一词的来源。在《文学理论》和其它几篇文章中他也......

    《第一节 发酵技术》教案

    《第一节 发酵技术》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酒精发酵的原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第一节 铁的性质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第一节 铁的性质 第六章 铁 第一节 铁的性质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常识性介绍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的方法。......

    第一节 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09-3-30

    第九章 重积分第一节 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目的:理解并掌握二重积分的概念;几何意义; 二重积分存在的条件.熟练掌握二重积分的性质;能正确运用性质进行判断、计算与证明......

    平行线性质

    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    作者: 来源: 时间:2009-5-18 10:19:16 阅读47次 【大 中 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