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健身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
体育健身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
健身锻炼是使人身心具健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对锻炼者的身体健康的很大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改善和提高人体全身各系统的机能水平,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1健身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经常参加体育健身运动可以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供给,使人的骨密质增厚,骨头变精,抗折、抗压缩、抗扭曲等机械性能都大大提高;增强关节的稳固性;高关节的缓冲能力;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可使肌肉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首先,表现为肌肉体积增大,其次,表现为肌肉力量增强,能量供应更加充足)。2健身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对心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善
研究证明,健身锻炼可使心壁增厚,心脏体积增大,(为心脏组织提供营养的)冠状动脉增粗1~2倍。随着心脏结构、形态的良性变化,其心脏收缩功能也大幅度提高,心脏的体积和容量加大,在较小的心跳次数下就能满足身体的需要。锻炼者的心跳徐缓,可使心肌得到很好的休息,减少心肌疲劳,提高心力贮备,使心脏工作“节省化”。
(2)对血管的影响
经常从事体育健身运能够增厚血管壁,增加其弹性,增大管径。改善神经血管的调节机能,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增强小动脉血管的张力和弹性。血管形态结构的改善能够维护血压的正常,促进血液循环畅通。健身活动让身体更好地将血液输送到肌肉中,进一步减少心脏负荷,同时使氧的代谢和营养物质的代谢更加迅速。
(3)对血液成份的影响
健身锻炼能使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红血球)、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多,提高血容量,从而提高人体的载氧能力和代谢能力以及缓冲酸性物质和搞缺氧能力,改善循环系统的功能。另外,经常参加健身锻炼的人,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会增加,胆固醇和血浆纤维蛋白水平会降低。3 健身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3.1健身锻炼能够提高呼吸肌的机能
人们进行健身锻炼时,随着呼吸加强并变得主动和有力,呼吸肌机能随之增强,胸廓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因此,经常进行体育健身锻炼,呼吸肌变得发达有力,胸围增大,锻炼者的呼吸机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能更好地进行呼吸运动。3.2增大肺活量,提高呼吸效率
进行健身锻炼时,机体的需氧量增大,呼吸加强,肺的气体容量增加,肺活量增大,从而提高了呼吸系统的功能。另外,肺活量的增大导致呼吸运动加深,呼吸深度加强,呼吸频率降低,使用于呼吸肌工作的能量消耗也大大节省;同时又减少了剩余容量(肺功能中未被利用的部分),使呼吸时更多的空气进入肺泡,提高了氧气从肺进入血液中的能力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能力。健身锻炼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经常进行健身锻炼,能够增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促进能源物质的合成,使机体的代谢增强,从而提高食欲,使消化状态良好,能吸收和储存更多的营养物质,对防治胃肠道疾病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提高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增强胃肠的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肝脏、胰腺的功能,提高消化和吸收能力。如饭后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消化器官的自由泳循环,增进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5 健身锻炼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经常参加健身活动,能改善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促进条件反射的建立;可提高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增强抗疲劳的能力;使脑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到充分发展,激活脑细胞的功能,发挥脑细胞的潜力;促使脑部的血液循环畅通,供氧充中,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大脑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和调节能力。6健身锻炼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
健身锻炼是调节和提高机体自然免疫功能的一种重要方法与手段,它可以增加白细胞(吞噬作用)、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单核细胞(吞噬和增强淋巴细胞的活性)、自然杀伤细胞(杀伤肿瘤)及白细胞介素(调节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
第二篇:锻炼计划与身体健康
《锻炼计划与身体健康》课后感
通过对本学期《锻炼计划与身体健康》课程的学习,使我对身体健康有了更深的认识,深深体会到锻炼计划的重要性。老师幽默的讲解和有趣实用的视频展示,不仅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丰富了课程内容。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对这门课学习的总结。
一,身体健康
健康是金,是事业的前提,生命的基础。
健康是乐,没有健康就没有生活的乐趣。
健康是智,智力的发挥是以健康作为后盾,居里夫人说:健康的身体是科学的基础。健康是财,是人生最大财富。
健康是福,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和权利,充分享受这一权利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健康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保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是人类最重要的素质和最为关注的问题;
身体健康素质包括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肌肉的力量、耐力和柔韧性等,它们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通过体育锻炼、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可以改善身体使身体更加健康的有效方法。
体能也叫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主要通过体育锻炼而获得。保持良好的体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精力更旺盛、生活更美好、寿命更能延长、生命更有价值。
每个人要获得健康都需要有一定的体能,但每个人所需的体能水平不尽相同,一个人良好的体能与其年龄、性别、体形、职业和生理上的缺陷(如糖尿病、哮喘病等等〕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个体对体能的要求与其活动的目的有关,例如,运动员必须不懈地花大力、流大汗去提高力量、耐力、柔韧和速度等体能,才能提高运动成绩;而普通人只需用一般性的身体活动来维持这些方面的体能,就可以增进健康。另外,即使对同一个人而言,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所需的体能水平也迥然不一。
良好体能的保持与长期的锻炼密不可分,如果一个人的锻炼半途而废,那么,他的体能水平就不能保持,甚至还会下降。
身体锻炼是提高体能水平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但需注意的是,良好的体能并不是完全靠身体锻炼就可以达到的,还与科学的饮食方法、良好的口腔卫生、足够时间的休息和放松等方面有关。
体能可分为两类: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动作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后者是指从事运动所需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
体能与身体健康密不可分,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运动练习可发展学生的各种体能,而良好的体能是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以及运动技能的作重要物质基础。发展体能可以说是身体健康学习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适宜的营养对于增强体能和保持健康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和修复机体组织,还可以满足学生每日身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营养吸收太少会削弱体能和引起疾病,因此,保持足够的营养很有必要。
然而,营养吸收又不能过分,暴饮或暴食会导致肥胖症,肥胖症可引起心脏病、糖尿病等等。人与周围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人体活动的体育锻炼当然与环境紧密相联。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会明白环境因素影响体育锻炼的效果,例如,热环境、空气污染等能导致体育锻炼时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耐力下降等。因此,了解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体育锻炼的效果,对于从事体育锻炼的人来说非常必要。懂得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和运动对环境卫生的要求,旨在使这些学生在今后的体育锻炼时注意这一问题,同时增加环保意识。
二,锻炼计划
科学锻炼计划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确定目标与选择内容。
2.选择内容、合理搭配。
3.锻炼次数与时间安排。
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1、积极作用:
促进人脑清醒、思维敏捷
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
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
调节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2、消极作用:
过多过量的运动对身体也容易造成损伤。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于动也。人体也一样,“生命在于运动”,无论是从事体育运动,还是脑力劳动,或者是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或是做家务劳动,均有利于健康长寿,但其运动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运动方法不正确、不科学,不仅不能强身,还会有损身体。所以,在开始运动前,应先了解正确的、科学的运动锻炼方法。“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运动也同样,人不可忽视自己的状况而一味追求从众,也许很多人的运动方式并不适合你自己。但是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这只有结合自己的习惯及爱好,以及自己某些方面的缺点来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如果你的体重过重,体育锻炼的最佳方式应选择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持续的周期性运动。随着体重的减轻,再选择其他的运动方式。并且保证每周的锻炼次数。锻炼的次数越多,则消耗的热量也就越多,反之则达不到降低体重的目的。对于体重过重的人来说,每天早晨和下午各锻炼一次,比每天只进行一次较长时间锻炼所消耗的热量更多。下午4~5点钟,大多数人身体的基础代谢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时是最好的锻炼时机,这时锻炼不但能够多消耗身体热量,同时还可以提高身体20分钟至数小时的基础代谢率,使热量得到进一步地消耗,所以降低体重的效果会更好。锻炼的强度是决定降体重计划能否实现的关键。
在刚开始锻炼时,应以小强度长时间的锻炼方式为宜。在体重有所下降,体重健康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后,再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如从慢走开始─—快走——走跑交替——持续慢跑——持续中速跑等。持续运动的时间对降低体重最为重要。尤其重要的是让锻炼和控制饮食相结合。
要降低体重,不仅要运动自己的腿,还要管好自己的嘴。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轻而易举的,除了自己应具有坚强的控制力和毅力之外,家长的参与、监督和配合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如果你的体重太轻,则要相应的改善自己的锻炼方式,要想增重体重,只有让你在平时摄取的能量要大于你平时所消耗的能量。如果你在身高标准体重的评价中被评为过轻,想增加体重,当然是要增加肌肉而非脂肪,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去医院检查是否是自己身体患有能使人体重减轻的疾病,例如蛔虫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慢性腹泻、内分泌疾病等,都会出现体重增长缓慢或下降的现象。
第二,打破旧的代谢平衡。“吃多少都不长肉”是瘦人们的共同体会。这
是因为人体一旦习惯于某种生活模式,每天的入(进食)与出(消耗)基本保持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单靠多吃不起作用,要打破旧的平衡,首先要增加活动量,给身体一个需要增加能量摄入的信号,这样多吃的食物才会被消化和吸收。第三,增加营养。蛋白质在摄入的总热量中只占20%;糖类(米饭、馒头等
主食)是补充肌糖原的主要来源,粮食制品和蔬菜水果应占55~60%;脂肪是高热量的食物组成部分,应占25~30%。
第四,尽量少食用咖啡、茶、可口可乐等含咖啡因的饮料和食物以其它导致
基础代谢增加的药物。因为这些物质都可以使人体的基础代谢增加,消耗体内的热量,使体重降低。
第五,保证休息,精神放松。人在睡眠时会分泌“生长激素”,新陈代谢也处于最低水平,消耗最小,充足的睡眠是你生长的重要保证。
大多人都认为节食是降低体重的有效方法,对于那些饮食过量的人来讲,节食是减轻体重的必须手段,但是对大多数饮食正常的人来说,仅仅是通过节食来达到降低体重是不合适的。因为节食会导致肌肉萎缩,而肌肉是“燃烧”身体内多余脂肪有效的“火炉”。足够强健的肌肉是大量消耗脂肪的基本前提,只有在肌肉工作时,脂肪才有可能被大量消耗掉。节食的结果是肌肉和脂肪一起消耗。而通过运动降低体重,在消耗脂肪的同时,肌肉组织却能够得到明显的增加。其实,导致超重或肥胖的第一位因素就是缺少运动,其次才是饮食过度,经常的从事体育活动不仅能使身体更加健康,还是治疗肥胖的绝佳良方。
由于人们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同、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安排也不同,而且学习和生活环境、体育锻炼的条件和设备都有所差异,因此每个人锻炼计划中的锻炼项目、练习次数、练习时间、运动强度等都必须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兴趣、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在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监控原则的前提下,制定自己的锻炼计划,科学安排计划中的各个因素。运动处方是根据个体的健康、体力状况以及心血管系统功能状态,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和运动负荷,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它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科学锻炼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运动才有助于健康。
第三篇:2浅析多媒体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浅析多媒体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沔城回民中学 唐红梅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不断涌现,为当今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有效解决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活动量与教学时间不够等诸多矛盾;同时也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为此,它在各级教学中所显现出来的独特优势,已越来越被教学界同仁所肯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具有鲜艳和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的启发诱导功能,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认知心理能得到充分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接触的是抽象的技术动作,仅凭教师的讲解示范或辅助单调的手势,教学枯燥无味,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利用多媒体教学,同样的技术动作,通过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再配上优美的音乐,会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一于教学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促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学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我刚接手一年级体育教学时,通过给学生观看一些关于体育类的动画片,由此来激发对体育的直观认识,于是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上了体育课。另外在广播操的新授教学中,也可以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将动作一一分解,然后结合教师的讲解,再一起亲身体验,肯定比以前在操场上单纯的教师讲解与演示要好的多。而且通过多媒体,还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而不是在室外理论讲解时,学生很容易开小差。在基本掌握的情况下,教师就带领同学们到操场上练习,同学们就跃跃欲试,纷纷模仿课件中的动作要领、练习方法练习起来,整节课气氛空前热烈,学生的那种好奇心理和求知的欲望溢于言表。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有助于教师突出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准确合理的处理教材,安排教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目的。在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个动作细节。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的习惯,忽视了迅速连贯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动作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教学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同时运用可行的教法演示,形象地解决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的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
例如,田径跳跃项目的空中动作,体操支撑跳跃的连续动作,技巧的滚翻,单杠的回环动作等。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老师过多的重复示范、讲解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更快、更全的建立起动作表象,突出了对重点和难点动作的掌握,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教学有浅入深,由易到难,提高了教学效果,缩短了教学过程。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有助于为学生多创设展示平台
操场,是我们学生体育课活动的场所,也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由此我想到了,给学生创设一个网络操场,那也是学生的另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博客,是近年出现一种基于网络的互动平台。教师博客的流行,说明博客的确是一种相互学习的模式。于是,我就在学校网站的学生博客网上申请了一个博客,取名网络操场。对于此,学生的热情都很高,对于上体育课,或者参与平时的运动时,他们都非常认真,因为那是他们要展示自己的素材啊。
我们教师还可以将平时学生开展的体育活动,抓拍一些精彩的照片,同时将照片上传到网络操场上。被拍摄到的学生,肯定会非常开心。于是就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平时对运动的积极性,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是一个学习的榜样,他们也会在每天的运动中尽可能的做的最好,希望能被老师所拍摄到。当然这里就需要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因为正在上课的老师肯定不方便自己拍摄,那就需要其他一些空课老师的相互帮助了。当然还可以将一些有意义的学校体育活动拍摄成录象,以此存档。可以用来给学生观看,温习并再次提高,也可以在家长会时播放,让孩子在家长面前也多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善于挖掘课程资源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我们一直在寻找和开发课程资源。其实,课程资源无处不在,特别是电视、网络等媒介就蕴涵着丰富的课程资源,那是我们师生都可以去挖掘的“富矿”。当然,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我们更要学会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去挖掘课程资源。
比如,在一次冬奥会电视直播节目中,我看到这样一幕:中国双人滑选手张丹、张昊参加比赛的场面,刚开始由于压力和配合的问题,张丹双膝着地,重伤可想而知。剧烈的伤痛已经使她泪流不止,所有人都以为他们即将退赛。但是她却顽强地站了起来,而且是站得那样直,那样精神抖擞。可以说张丹的出色表现征服了观众,征服了裁判,也征服了世界,最后裁判破天荒地给出了高分,使他们奇迹般地获得了银牌,创造了中国双人滑在冬奥会上的历史。第二天上课,我给学生讲了,还通过电脑,请两位学生带着深深的敬意朗读了两位网友的评论,他们完全进入了角色,还有几个已经禁不住在擦眼泪了。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在心里喊:张丹,你真棒!与此同时,他们也一定明白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而我们体育课要传承的不就是这种精神吗?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课程资源无处不在,让我们与学生一起去善于挖掘它们吧。
的确,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对于教育的辅助作用也更加明显。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要明确多媒体技术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多媒体技术一般作为体育学科的辅助教学手段,对体育教学起决定作用的当然还是体育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内容。因此我们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充实到我们的体育课堂中去,为我们的体育教学增光添彩。
第四篇: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
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作用呢?
《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促进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体育教学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深化教学改革、拓宽教学渠道、挖掘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实现身心和谐功能的需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还应该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的完美结合。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而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体育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实践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通过体育教学加强对受教育者的认识、情感、意志的全过程施加作用引导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已成为体育的重要功能,体育的功能就是体育对人和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体育对人的作用和影响既包括对其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作用和影响,同时还包括对介于“生物”和“社会”之间并兼含两者的“心理”的作用和影响。体育的本质功能在于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两方面。
二、体育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1、体育运动有助于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自信心的树立、优良的性格特征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由不具备某种知识技能到具备某种知识技能,由不知到知之较多,由身体软弱化为身体强壮,由对体育不感兴趣,到乐于参加体育活动,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自信心的树立和不断强化的过程,并且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这一点上它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及的优势。通过一个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不仅树立了自信心,同时也是特殊的情感体验过程,既有成功的体验,也有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挑战,更是在困境面前的执着、坚韧、勇敢顽强的心智的运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动手、动脑、进行充分的心理体验,培养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实现身心的和谐交融。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质得到增强和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其自我知觉和自我概念也会相应发生积极的变化。
2、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
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又有许多参与合作、协调配合、竞争对抗的机会。尤其是高校教学改革后“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得到了不同的发展空间和不同的感受和体会,这是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教学中所不具备的。通过随机的合作或对抗组合,通过有针对性的强弱组合和强强组合,不仅扩展了交往的范围,使同学们学会了互相协作与相互帮助,更使同学们通过活动的开展体验到了受助与助人的快乐。体育活动过程中所提供的人际交往的时间与空间,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协调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和睦友好的相处。体育活动中的帮助与保护的实践过程也有助于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在这些合作或对抗中,既会有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打击,这种失败所引发的挫折体验,对学生是一种心理的磨炼过程,体育运动磨砺意志的独到之处是将心理融于生理之中。积累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正确理解和认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提高竞争和合作意识,科学和创新精神,使大学生逐渐在活动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3、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并迅速发展。学生的参与意识、表现欲望、张扬的个性、拼搏进取意识和自尊心、自信心的确立比任何时候都来得迫切和强烈。这时的学生特别关心自己的形象,特别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愿意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希望获得成功。体育课程可以使他们的表现欲望和自身的价值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体育运动的科学性,使得不同的学生群体有不同的表演舞台和表现机会。通过体育活动参与过程中的行为塑造、成就展示、感情表达、自我推销不仅满足了学生们的表现欲,也使学生在通过这种体育活动的方式更加了解自己、欣赏自己、相信自己。
4、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勇敢坚强的意志
体育本身具有激烈、紧张、强度大、对抗性强、竞争性强的特点。也正是这种来自身体和心理的刺激,激发和推动了学生们的体育热情。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通过体育运动,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斗志,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抗挫折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4]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拼搏精神在大学生中产生的辐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其作用将是久远的。通过这个过程,使得学生们通过体育课能有更多的机会使自己得到锻炼、提高;能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富有朝气和活力,能以饱满的激情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而情绪稳定性也在体育活动中得以改善和加强。使广大学生通过这种活动参与方式和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来影响并促进实现自身的价值,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功能,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得以体现,通过体育教学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念,提高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促进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体育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寓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于体育之中,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升华品位,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第五篇:论体育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论体育对当代大学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摘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在素质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学校体育如何发挥其作用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存教育、生活教育、道德教育、个性教育等许多功能,它在推进素质的发展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理论和现象因素,分析了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以及体育在国民素质建构和个体素质发展中的作用,同时针对体育教学中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关键词:素质教育;学校体育;促进作用;建议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进年来,体育教育界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阐述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体育教学为素质教育做出的贡献。然而从学校体育方面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有助于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也能使体育教育更好的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现代体育科学研究表明,体育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而且可以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智力、提高心理素质、发展个性。因此,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素质教育的理解及特征
素质教育的理解。人的素质既指先天的自然特点,又指后天的一系列社会品质,因此我们从教育的观点考虑人的素质时,应该把自然的本质和社会本质结合起来,并且着重于人的社会本质。据此特点,所谓的素质教育即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展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素质教育的特征。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应试教育是指在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而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础特征的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更符合教育规律,更有利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更注重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培养,更具有全面性、发展性、主体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二、学校体育在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素质的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忧势和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的要求所决定的。马克思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他指出“我们把教育理解为三种东西,第一:智育;第二:体育;第三:技术教育”。他还在《资本论》中写道:“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毛泽东1917年在《体育之研究》中写道:“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1、学校体育首先应是生存教育
学校体育首先是教育,然后才是运动,也就是说体育是通过运动所进行的教育,体育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尽管今天生活在都市或农村的学生不必再到原始森林里去谋生,但是今天的体育与“生存”的关系依然比较密切。因为,生存环境和条件的改变,赋予了“生存”二字新的内容。现代人也许不必再去和猛兽或自然环境抗争,但却要去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以免被淘汰,还要预防运动不足导致的过度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寿命延长的趋势日趋明显,为了“生存”和适应社会的迅猛发展,终身教育应运而生,而终身接受体育教育和参与体育锻炼则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体育不但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身体、心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能力和团结协作、合作与竞争的能力。2.2、学校体育其次应是道德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某些人道德素质的每况愈下,道德沦丧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当务之急,但道德的修炼不是坐而论道就能够功德圆满的,道德的养成需要学生个体的身体力行。道德问题又往往是与利益的竞争相联系的,道德的培养也需要在竞争的情况下进行方能见效,体育恰恰可以为道德教育提供这样的机会,体育的内容载体之一是现代竞技运动,其不断完备的规程,规则体现了一种社会的道德期盼,参与其中便会使人懂得社会或群体对个体的期待和行为规范,也能够使个体逐步具备、实现这些期待的条件,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或约束自己的行为。如足球竞赛中要求队员之间要团结协作,队员要服从裁判、尊重观众,要正确对待比赛,要正确对待胜负等等,所有这些都使队员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还表现在通过参与或观看体育比赛,提高了整个民族素质和民族的凝聚力。如北京奥运会期间,全国上下一片欢腾,为运动健儿的胜利更为祖国的荣誉欢呼雀跃,无处不体现了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
三、体育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现代人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我国著名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指出:“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人的道德情感、意志品质和行为规范只有在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通过引导、教育而逐步培养与完善.体育教学具有把身心活动内容和要求、意识与动作、理论与实践等自然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的特殊功能,因而有利于把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并要求在活动中付诸于实践,使学生的行为表现直接受到实践的检验.体育锻炼具有教育性、集体性、竞争性、应变性和规范性等特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竞争意识,创造、应变、协作能力,自立自强、坚毅勇敢、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精神和文明行为,等等。
体育教育能使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我国文化历史悠久,体育的发展源远流长,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体育文化。例如,古代的足球、马球、毽球、拔河、骑马、射箭、奔跑狩猎等体育文化遗产。体育教学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促进文化科学素质的发展。集体体育项目必须通过一定的技术、战术的配合才能完成。学习篮球、排球、足球、接力等项目,学生经过技术、战术的学习与配合,明确团结协作、集体配合的重要性。这样,就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明白要取得胜利,光靠个人是不行的,强调集体力量的伟大,个人若脱离集体便难有作为。同时,体育教学从形式到内容,从方法到要求,都有强烈的集体性,无论开展哪一项体育活动的评比或竞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参加长期规范而严格的体育活动,能增强组织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养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
体育运动最富有竞争性,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创造优异成绩的过程,也是不断超越障碍、征服困难、走向胜利的过程.体育比赛能表现学生的体能状况、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战术意识等要素,培养勇敢、顽强、坚毅、果敢、自信、积极向上等品质.因此,运动的竞争充分表现在个人的技术、战术、智力和身体素质、意志品质、个性心理的竞争,在竞争中促进和完善各项素质的发展.此外,多样化的体育活动,能陶冶情操,缓解心理紧张、压抑和烦恼,协调人际关系,促进心理健康。
四、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建议 4.1明确体育教育观念 未来学校体育的整体战赂思想是: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身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进行健康教育,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学校体育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正确健身技术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奠定终身体育基础。要充分发挥体育的功能,通过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集体主义,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进行德育教育,增强积极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运动的乐趣,达到“强身健体、育人”的目的,正确对待体育考试。4.2、完善体育教学师资力量
建立一支有现代教学思想,勇于改革创新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开拓、创新、务实求真的精神;有讲政治,讲纪律,讲奉献的良好职业道德;应努力树立现代教育观、教学观,加速从经验型向开拓型、研究型的转化;具有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水平,能对学生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开发人、塑造人,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益于学生的体育活动。4.3、加大体育教育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也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各地的建筑教学设施,修建和完善相应的体育活动场所,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空间。
4.4、保障实施
享受身体方面教育,是每一个在校学生的权利,是不能被剥夺或侵犯的。学校实施体育,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体育活动,都应当保证提供所有学生同等参与活动的机会与指导,即使课余体育活动,都应当保证提供所有学生同等参与活动的机会与指导。结语
学校体育的功能绝不仅仅限于以上几个方面,如其他还有健身、增强体质的功能,竞技的功能,娱乐的功能,社会交往的功能,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功能等等,它们对推进素质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此不一一列举。
素质教育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都要以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审视、构建、选择、改革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
[1] 步德寿,体育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 王汉澜,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 王志意,素质教育中高校体育的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2005,2(26);
[4] 韩桐,体育对大学生道德健康的促进作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6); [5] 陈志军,反思性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 [6] 李涤非等,从素质教育角度看体育教师素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 [7] 步德寿,体育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 曹厚军等,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C].回顾与展望.南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