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圆明园的诉说
教学案例 《圆明园的诉说》
案例名称:圆明园的诉说(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讲课教师:程颂东(平昌县喜神小学,小学高级教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深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能力方面:初步培养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激发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牢记“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层次的表达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和流失的惋惜之情;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的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的了解。学生在爱与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同时在教学中,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举起手和老师一起写,“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一座经历了五朝皇帝151年悉心经营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一群强盗的熊熊大火给毁灭了,如今,在北京的西北郊仅留下几根残垣断壁仰天长啸,正向人们诉说昨天悲痛的故事……
二、学习新课,体验明理 活动一 感知辉煌的圆明园。
1.你对过去的辉煌的圆明园知道多少?(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汇报。)2.[课件播放《美丽的圆明园》,配上老师的解说]学生看后谈一谈有什么感受。活动二 惋惜残破的圆明园
1.1860年10月18日是中国黑暗的日子,(出示小资料“万园之园的毁灭”)指名读。2.当时是怎样一情形呢?可能从这影片的片段中同学们能追忆到些点滴。(播放录象)3.图片显示如今的圆明园
(如今的圆明园里,在寒风中显得那么的凄凉,它似乎在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石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4.亲爱的同学们,面对大水法遗址上的几根石柱,能告诉我现在你最想说的话吗? 5.把你们最想说的话用最快的速度写在46页“我也来说几句”这一栏好吗? 活动
三、解读圆明园的宝物
1.大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即使是把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同学们你们可否知道当年圆明园中被掠走的珍宝现在在哪吗?
2.出示12生肖铜首像,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等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和感想。
活动四 痛斥列强滔天罪行
1、想一想,当时的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掠夺、焚烧?
2.八国联军在中国还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中国还遭受到了哪些更严重的损失?(割地、赔款,签定不平等条约)
3.同学们想一想圆明园如果存在于现在的中国,它还会遭此厄运吗?为什么?(不会,中国强大了)
师小结: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中国已经成为东方的雄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为强大的中国而自豪!
4.我们为我们是中国的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国家的兴亡与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休戚相关,通过今天的学习作为新时代少年的你觉得自己想到些什么?还应该做些什么?
5.同学们,如今的圆明园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屈辱的符号,一个“落后就要挨打”的符号,同学们落后被挨打意味着什么?齐读最后的三个分句。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一直在默默的向我们诉说着这段令所有中国人辛酸的历史,今天,面对日益强大的祖国,请用你们最响亮的声音,通过空气的传播,让每个国人都听到“落后就要挨打,挨打意味着……”!
活动五:讨论《是否重新修建圆明园》
讨论:是否重新修建圆明园——相机板书: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精彩,不但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还说出了自己的理由,非常好,老师建议大家课后上网参加讨论,把自己的理由展示出来,让专家借鉴。
三、总结
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为了让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诉说
落后就要挨打!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课后反思】
《圆明园的诉说》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中的第一个主题活动。这一主题设置了两组图文,第一组展示了圆明园遗址、未烧毁的圆明园局部图及相关资料,第二组以活动的形式展示了学生交流的画面,以上内容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图文并茂地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文本内容不多,但内涵丰富。回到课堂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我采用了图片展示、音乐渲染、影像故事等辅助手段,用数据来说话,用事实来见证,和先“抑”后“扬”、以“情”促“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思辨,以达到既定的目标。
第一、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上能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使其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落脚点。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
第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通过影片片段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和旧中国的腐败统治者憎恨,激发民族自尊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第三、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旧中国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一些史实,懂得社会制度的腐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憎恨帝国主义侵略者和旧中国的腐败统治者,激发民族自尊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这节课上完后,我及时地反思了本节课的设计是否合理,提问是否是有效提问,我觉得本节课从教学效果上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较合理。能抓住课文重点精心设计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是有效提问。在课堂上我设计的每个环节都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民族的自尊心。男同学一片愤激,女同学一片唏嘘。我的讲述使学生跟随我体验了被侵略的耻辱感,并且上升人类文明的高度来看火烧圆明园的危害性。新课程并不废止讲述,但要减少讲述,要精讲,要追求一种气氛和境界,我们老师的讲述是语言营造一种情境,让学生在讲述的引领下走进历史,体验历史。
但我在文本的把握处理上,还是有不足之处,如在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时,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去谈,特别是一些让人寒心的真实例子。这样才能更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牢记“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
【说课】
一、教材浅析:
《圆明园的诉说》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中的第一个主题活动。这一主题设置了两组图文,第一组图文向我们展示了圆明园遗址、未烧毁的圆明园局部图及相关资料,第二组图文以活动的形式展示了学生交流的画面,以上内容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图文并茂地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这是一课很好的爱国主义主题的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的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深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能力方面:初步培养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激发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牢记“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激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认为“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是本课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因为这是中国血的印记,是每个炎黄子孙都要牢记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层次的表达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和流失的惋惜之情;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1.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我采用了图片展示、音乐渲染、影像故事等辅助手段用数据来说话,用事实来见证,在教法处理上先“抑”后“扬”、以“情”促“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唤醒学生的爱国之情,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思辨,最终言行一致,以达到既定的目标。
2.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观看影像、交流体会等学习方法见证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五、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我采用了课题出现的拟人修辞格形式,整课时我都以圆明园在控诉的方式展现,从而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活动环节:
1.感知辉煌的圆明园。
2.倾听哭泣的圆明园。
3.问责无能的清政府。4.痛斥列强滔天罪行。5.重修圆明园的争议。
下面重点说一下这五个活动环节的实施过程,首先引出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请同学们提起手和老师一起来写写,“圆”是圆满无缺的圆……就这样被一群强盗的熊熊大火给毁灭了…”同学们知道过去的圆明园有多辉煌吗?以这样的一个问题自然地进入第一个环节
(一)感知辉煌的圆明园
1.让学生浅谈后,播放美丽的圆明园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圆明园局部图片,让他们在《春江花月夜》的唯美旋律中自由想象吸引自己的景点,尽情感受圆明园不同风格的美,目的是想激发了他们对圆明园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圆明园梦幻般的神奇、美好.】
2.看过如此华丽辉煌的圆明园之后,为了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学生此时的情感动态,我在这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当时的皇帝,或者大臣,或者嫔妃、宫女,你置身于这样的园林中会有怎样的感受?)预设学生会紧绕着美丽的圆明园来回答。【正是这样一座辉煌的建筑,一座艺术瑰宝,本应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却成了中华民族的屈辱……1860年10月18日圆明园迎来了它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就这样一个过渡引领学生进入第二个环节,这样做目的是起到了先抑后扬的效果。】
(二)倾听哭泣的圆明园。
1.老师通过语言,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以活生生的影象故事再现了当时的屈辱史,学生直观而深刻地见证了这一历史事实,【设计意图:为下面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和旧中国的腐败统治者憎恨,激发民族自尊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埋下伏笔。】
2.接着我引用大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即使是把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进入解读宝物环节,(首先以面的形式大面积的铺开,同学们你们可否知道当年圆明园中被掠走的珍宝现在在哪吗?)相信这个问题对已经收集资料的学生来讲并不是很难。3.接着以点引导学生深入地去解读,用课件出示12生肖铜首像,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和感想。【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能力】(蔡铭超以2亿人民币的价格拍买了鼠首兔首,但他拒不付款,他说当时那种情形下每个国人都会站出来;何鸿燊博士以6910万港元购入的圆明园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将铜像捐赠国家。)期待学生能说出这些答案。
4.圆明园的十二件生肖兽首有五件已经回归,其中猪、虎、牛、猴四铜兽我们用了4000,0000人民币才买回来,我们自己的东西如今要花这么多钱把它们买回,而圆明园中的更多无价之宝下落不明呀,面对这些镜头和数据,同学们心中充满了愤恨和感慨吧,你想对这群强盗说些什么吗?(这样的设计是想调动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激发他们对侵略者无耻行为的一种愤慨之情。)
(三)问责无能的清政府
1.过渡:我以问题“为什么一个拥有长江黄河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有力的双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伟大的民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皇帝去哪儿了?大臣们去哪儿了?军队去哪儿了?【问题的设计意在调动学生解读历史背景的兴趣】在这与学生交流小结导致这一悲剧的产生是源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闭关锁国。
2.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情感我通过影像播放了如今只留下残垣断壁的圆明园。(为了深化学生内心的情感,我利用语言去渲染:如今的圆明园,在寒风中显得那么的凄凉,似乎在呜咽地讲诉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石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3.借学生此时内心填满了耻辱、愤怒、力量和呐喊,这时让孩子拿起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情,写下想对圆明园说的话,必然如滔滔洪水,一泻千里。【设计意图:老师能以情激情,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
(四)痛斥列强滔天罪行
1.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我让学生更深入地去读课本,通过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小组交流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以及所受的影响,同时了解八国联军闯入中国还犯下了哪些罪行?
2.了解之后让学生们想一想圆明园如果存在于现在的中国,它还会遭此厄运吗?为什么?预设学生的回答是(不会,因为中国强大了)紧接着老师做个小结(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中国已经成为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一只雄师,我们为强大的中国而自豪,为我们是中国的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国家的兴亡与我们休戚相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自己想到些什么?还应该做些什么呢?这时凭借孩子们情感高涨让他们在卡片写下自己的决心,老师也顺势板书“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3.为了实现目标中“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又做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说到这圆明园已经泣不成声了,但是它听到你们这样坚定的决心,它开心的笑了,它又开始有颤动的声音说话了:„同学们如今的我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屈辱的符号,一个落后就要挨打的符号,同学们落后意味着什么?‟从而引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认知,并顺势板书以提示学生牢记。【第四环节这样设计的意图: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旧中国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一些史实,懂得社会制度的腐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憎恨帝国主义侵略者和旧中国的腐败统治者,激发民族自尊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课文的难点想在此得到突破。】
(五)重修圆明园的争议
让学生在已经深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的情感基础上,浅谈自己的见解,从而起着深化目标的作用.我设计了第五个环节。
辩题是:有人提出重修圆明园,你是保修派还是重修派?为什么?
最后我将画面定格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图片及“毋忘国耻,振兴中华”八个大字上,老师总结“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了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了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为了让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我想课上到此,圆明园的美、侵略军的无耻以及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已经引起了孩子们深深的思考,他们的心灵也一定受到了一次血与泪的洗礼。
四、板书
在教学中,板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结晶。为了让板书凸现遵路入情、简约明了的作用,以实现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圆明园的诉说 落后就挨打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第二篇:《圆明园的诉说》教学案例
《圆明园的诉说》教学案例
临沂金雀山小学郑涵
《圆明园的诉说》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诉说》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个主题,本主题试图以“圆明园的诉说”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从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对晚清中国的侵略罪行。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历史事件非常多,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科书中只选取了诸如“火烧圆明园”“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等重大事件作为具体的知识点,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渐丧失主权,遭受到了巨大的民族灾难。
[教学重点]通过世人对圆明园的种种悲叹,激发学生的共鸣,进而达到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决心奋发学习,振兴中华的目的。[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件]雨果的名言。
师:前几天,老师读到一句名言,非常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请看大屏幕。一起来读读。(出示)
师:这是法国大作家对我国圆明园的高度赞美。可是今天,我们再也看不到他那曾经的辉煌。圆明园里,只有荒野的风,残留的柱,向我们诉说着一个国家的耻辱。今天,让我们再次倾听“圆明园的诉说”。(出示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用雨果的诗情画意的文字和圆明园遗址图片制造出强烈的对比,产生震撼心灵的效果,引发孩子们的疑问,为更好地学习本课埋下伏笔。]
二、学习新课,体验明理 活动一
感知辉煌的圆明园
1、师: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现在却只留下这些残垣断壁。那么,你对圆明园过去的辉煌了解多少?(学生自由畅说)
2、师:到底有多美呢?(课件播放《美丽的圆明园》短片,教师配乐解说,学生看后谈感受。)
3、教师小结。
活动二
倾听哭泣的圆明园
1、师:可是今天,当我们走进圆明园再也看不见他曾经的辉煌,看到的只剩下这些。(展现残垣断壁图片)|
2、师:此时,看到这些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谈感受)
3、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请学生读课本45页小资料。(学生初步了解原因)
4、播放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来感受这场浩劫)
5、师: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屈辱,面对大水法遗址上的几根石柱,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诉说)[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到过圆明园遗址的很少,仅仅用废墟的图片不能引起对学生的震撼,所以调整了教材的顺序,先是师生展示圆明园被毁前的图片和视频,然后在共同展示圆明园被毁的过程,激起学生对侵略者强盗行为的痛恨,对腐朽的满清政府的痛恨。同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为落实情感目标打基础。
活动三
痛斥列强滔天罪行
1、师:同学们你们可否知道当年圆明园中被掠走的珍宝现在在哪吗?
2、用课件出示12生肖铜首像,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和感想。【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能力】(蔡铭超以2亿人民币的价格拍买了鼠首兔首,但他拒不付款,他说当时那种情形下每个国人都会站出来;何鸿燊博士以6910万港元购入的圆明园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将铜像捐赠国家。)期待学生能说出这些答案。
3、师:了解了这些,此时你心里在想些什么?你想说什么?(学生说,教师评价补充)
4、师:外国侵略者除了烧毁我们的圆明园,抢走我们的宝物,他们在中国还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5、6、7、8、学生结合课前搜集到的材料和同学交流。在组内交流后,推荐学生说一说。教师小结。屏幕出示列强的罪行。(读一读)师:看到这些,相信此时此刻你的内心和我一样愤怒。让学生自由抒发心中的愤恨。活动四 问责无能的清政府
1、师:侵略者多么可很可耻啊!可是同学们,我们在憎恨别人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当时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却任凭他们抢夺,任人宰割呢?2、3、4、四人小组来交流讨论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评价)教师小结:当时清政府在经济、政治、军事上都是如此落后,所以落后就要挨打。(教师板书)师:同学们,如今的圆明园已成了一个符号,一个落后就要挨打的符号,让我们大声告诫每个国人——(生齐读)[出示课件]书上48页的话:
落后就要挨打,挨打意味着: 财富,被一笔一笔的掠去。土地,被大片大片的吞噬。鲜血,被一滴一滴的吸干。
活动五 感受现在中国的强大,增强使命感
1、师:圆明园如果存在于现在的中国,它还会遭到掠夺吗?为什么?(不会,因为中国强大了。)从哪可以看出中国强大了?(生自由说)
2、师小结: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东方的雄狮,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3、师:国家的兴亡与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休戚相关,今天的我们该做些什么,才能不让沉重的历史重演?(学生自由说,教师板书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设计意图:设计了一处冲突,让学生通过对比,产生为强大的祖国而自豪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强烈的使命感,爱国主义教育的落实变得自然而然。] 活动六:小争论《是否重新修建圆明园》
1、师 :现在有人提议重修圆明园,你有什么看法?(让学生展开辩论 说出自己的理由)
2、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无论建还是不建事实上并不重要,关键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一起读出)板书: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设计意图:辩论可以让学生思维交流、心灵碰撞,同时对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表达的准确性的培养十分有益,在辩论中让学生体会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情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让孩子们谈怎样做才能让祖国更强大,进一步加深孩子的责任感、紧迫感,有利于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
附: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诉说
落后就要挨打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诉说》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诉说》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中的第一个主题活动。这一主题设置了两组图文,第一组展示了圆明园遗址、未烧毁的圆明园局部图及相关资料,第二组以活动的形式展示了学生交流的画面,以上内容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图文并茂地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我采用了图片展示、音乐渲染、影像故事等手段和先“抑”后“扬”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思辨,用事实来见证,以达到既定的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渐丧失了主权,遭受了巨大的民族灾难。让学生初步感受“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2、课前,让学生搜集大量的关于“圆明园的故事,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这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教育。在整个搜集的过程中,学生有了自己的认识。在交流中,学生逐渐建构起自己的观点,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前后对比,看到昔日美丽的圆明园变成了残垣断壁,心里已经感到很沉重了,尤其是当看到火烧圆明园的录像时,这种难过、愤怒的感情更是达到了高潮,再加上饱含深情、立意鲜明的点拨更是强化了学生的认识。
3、圆明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的学生也无法亲历,也不想亲历那段悲惨的历史,同时,由于课堂的限制,无法向学生全面展示那场浩劫的全貌。但是,我还是通过和学生们一起观看影片来了解了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件。孩子们又一次体验着那段历史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的耻辱。这时的体验可以说注入了生命意识的经验。
4、在课堂的结束部分,设计了小辩论活动,可以让学生思维交流、心灵碰撞,同时对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表达的准确性的培养十分有益,在辩论中让学生体会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情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比如,在教学中,师生的互动还不够融洽,追问度还不够,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刨根问底。我知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
第三篇:《圆明园的诉说》说课稿
《圆明园的诉说》说课稿
一、教材浅析:
《圆明园的诉说》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中的第一个主题活动。这一主题设置了两组图文,第一组展示了圆明园遗址、未烧毁的圆明园局部图及相关资料,第二组以活动的形式展示了学生交流的画面,以上内容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图文并茂地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
根据教材编排的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深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能力方面:初步培养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激发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牢记“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
二、教法和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我采用了图片展示、音乐渲染、影像故事等手段和先“抑”后“扬”、以“情”促“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思辨,用数据来说话,用事实来见证,以达到既定的目标。
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观看影像、交流体会等学习方法见证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我采用了课题出现的拟人修辞格形式,整课时我都以圆明园在自诉的方式展现,从而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活动环节:
1、感知辉煌的圆明园。
2、倾听哭泣的圆明园。
3、问责无能的清政府。
5、痛斥列强滔天罪行。
5、重修圆明园的争议。
(一)感知辉煌的圆明园
1、播放美丽的圆明园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圆明园局部图片,让他们在《春江花月夜》的唯美旋律中自由想象吸引自己的景点,尽情感受不同风格的美,目的是想激发了他们对圆明园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圆明园梦幻般的神奇、美好.】
2、看过如此华丽辉煌的圆明园之后,为了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学生此时的情感动态,我在这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当时的皇帝,或者大臣,或者嫔妃、宫女,你置身于这样的园林中会有怎样的感受?)预设学生会紧绕着美丽的圆明园来回答。【正是这样一座辉煌的建筑,本应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却成了中华民族的屈辱„„起到了先扬后仰的效果。】
(二)倾听哭泣的圆明园。
1、以活生生的影象故事再现了当时的屈辱史,学生直观而深刻地见证了这一历史事实,【设计意图:老师通过语言,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为下面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和旧中国的腐败统治者憎恨,激发民族自尊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埋下伏笔。】
2、接着我引用大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即使是把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进入解读宝物环节,(同学们你们可否知道当年圆明园中被掠走的珍宝现在在哪吗?)
3、用课件出示12生肖铜首像,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和感想。【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能力】(蔡铭超以2亿人民币的价格拍买了鼠首兔首,但他拒不付款,他说当时那种情形下每个国人都会站出来;何鸿燊博士以6910万港元购入的圆明园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将铜像捐赠国家。)期待学生能说出这些答案。
(三)问责无能的清政府
1、过渡:我以问题“为什么一个这么伟大的民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皇帝去哪儿了?大臣们去哪儿了?军队去哪儿了?【问题的设计意在调动学生解读历史背景的兴趣】在这与学生交流小结导致这一悲剧的产生是源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情感我通过影像播放了如今只留下残垣断壁的圆明园。
3借学生此时内心填满了耻辱、愤怒、力量和呐喊,这时让孩子拿起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情,写下相对圆明园说的话,必然如滔滔洪水,一泻千里。【设计意图:老师能以情激情,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
(四)痛斥列强滔天罪行
1、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我让学生更深入地去读课本,通过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小组交流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以及所受的影响,同时了解八国联军闯入中国还犯下了哪些罪行?
2、了解之后让学生们想一想圆明园如果存在于现在的中国,它还会遭此厄运吗?为什么?预设学生的回答是(不会,因为中国强大了)紧接着老师做个小结。并引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认知,同时凭借孩子们情感高涨让他们写下自己的决心,老师也顺势板书“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旧中国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一些史实,懂得社会制度的腐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憎恨帝国主义侵略者和旧中国的腐败统治者,激发民族自尊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课文的难点想在此得到突破。】(五)重修圆明园的争议
有人提出重修圆明园,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已经深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的情感基础上,浅谈自己的见解,从而起着深化目标的作用.深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最后我将画面定格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图片及“毋忘国耻,振兴中华”八个大字上,我想课上到这里,圆明园的美、侵略军的无耻以及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已经引起了孩子们深深的思考,他们的心灵也一定受到了一次血与泪的洗礼。
四、说板书
在教学中,板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结晶。为了让板书凸现遵路入情、简约明了的作用,以实现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圆明园的诉说
落后就挨打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第四篇:火烧圆明园教学案例
火烧圆明园教学案例
(上课。师板书课题,要求同学们随着老师的半数边读遍书写,写毕再齐读一遍课题。)
师:读课题也要注意感情。大家学习完课文后再读题目,我相信就会读得不一样了。阅读课文,遇上生字,那上面有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它。下面大家自己认真读课文。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很可惜,这么好一座圆明园竟被英法联军给破坏了。
生2:我认为,如果不是清政府腐败无能,那么圆明园也就不会被毁灭了。
生3:我们曾为圆明园而感到骄傲。后来被英法联军毁坏了,我心里感到愤愤不平。
师:哦,她的心里感到愤愤不平。还有不同的感受吗?心里是什么滋味?用一句话来回答。
生1:我心里非常难过。
生2:我心里非常的愤怒。
师:(半数:难受、怒、恨、惜)现在请你再读课题。(生读)感情变了,表情也变了。大家心里很难受,又恨又怒,又感到很可惜,这就是同学们读了课文后的心情。读那一段时你的心情最恨、最怒、最难受?
(生回答是第五自然段,师提醒同学把那种最难受、最可很、最可气的感情读出来。生齐读。)
师:我很注意看,很注意听了,同学们已经把可惜、难受、愤恨、愤怒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了。再读一遍,把你的心情、感受写在脸上。
(两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它表达的不仅是她个人的感情,也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感情。那位同学再来读?
(另一生更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是对帝国主义强盗的控诉!大家齐读。
(生读。师板书:拿走、搬运、毁掉、放火)
师:这就是英法联军犯下的罪行。最可恨的事,他们为了毁灭罪证,最后放起火来。他们的罪证难道能让大火毁灭掉吗?
生齐:不能!
师:前面用了一个“闯”字,活画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一可恨能拿走的拿走,而可恨拿不动的搬走,三可恨搬不走的就毁掉,最可恨的是最后还要放火烧掉,企图毁灭罪证。同学们,让我们再读一遍,读出中国人的恨!
(学生带感情地朗读)
评析:“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我们从以上的教学片断可以清楚地看到,教者没有涉及繁琐的分析和串讲串问,而是致力于引导学生读。在学生初读后询问学生有何感受,是什么滋味,使学生初步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进而能自主地读出“难受”与“可惜”互杂,“愤恨”与“愤怒”交加的语气语调。言为心声,声音富于情感了,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同学们要把这种心情和感受“写在脸上”,这样的读可谓既有“声”又有“色”,不但使“以读代讲”、“以读悟情”落到了实处,而且提升了层次。教师“以情激情”,学生“以读悟情”,水涨船高,相得益彰
第五篇:诉说现代诗歌
秋夜里
带着泛黄的天空
虫鸣的乐章
萦在绕耳边
带着有着忧伤的铃声
响起
接通了
熟悉的声音
在耳边响起
听着你的诉说
压力充满了你整个心间
在你心里不断的流淌
外面的世界
看不懂也看不透
这已不是在家
也也已不是少儿时
而又有多少人
心里何尝不是和你一样
不开心的事
不要往心间流
要多想想开心的事
让自己开心的面对
这浑浊的尘世
你已经长大了
该勇敢得面对这一切
不要退缩
去走出属于你自己的路
去创造属于你自己的未来